综述_蓝藻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研究
藻类富集水体重金属的机理及应用
![藻类富集水体重金属的机理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910e5d96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7a.png)
藻类富集水体重金属的机理及应用郑蒙蒙;邵鲁泽;管幼青;周思齐;李非里【摘要】Algae are considered as ideal bioremediation materials because of their high enrichment ability, environmental friendliness and high repair efficiency, therefore become a hot spot in the environmental research. The article review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algae removal of heavy metals in the water,introduced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alga biological adsorbent, focused on adsorption and enrichment mechanism of heavy metal on algae,and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adsorption of heavy metals (adsorption time,living algae and not living algae,algae size,dissolved organic matter),and the accumul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the application of algae water restoration trend analysis.%由于藻类高的重金属富集能力、环境友好、修复效率高等特点,藻类被认为是理想的生物修复材料,并成为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结合国内外藻类去除水体重金属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各藻类生物吸附剂的分类,阐述藻类吸附和富集重金属机理,以及影响重金属吸附的主要因素(吸附时间、活体藻与非活体藻、微藻粒径、溶解性有机质),并对藻类富集重金属在水体修复应用的趋势进行分析.【期刊名称】《环境科技》【年(卷),期】2017(030)006【总页数】5页(P66-70)【关键词】生物修复;重金属;藻类【作者】郑蒙蒙;邵鲁泽;管幼青;周思齐;李非里【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浙江杭州310014;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浙江杭州310014;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浙江杭州310014;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浙江杭州310014;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浙江杭州31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0 引言重金属污染在淡水生态系统日趋严重。
藻类在含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藻类在含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829986b1ed9ad51f01df228.png)
生长影响的强弱顺序是 : c d 2 + 、 c r 6 + 和H g 2 + ;对叶绿素含量影响的强弱顺序是 : H g 2 、 C d 和C r 6 ; 对 蛋 白质含 量 影响 强 弱顺序 是 : c d 、 c r “ 和H 。 吴 海锁 等 以 学 沉淀 法 、 离子 交换 法等 , 这些 处 理方 法成 本 高 , 对 大 型工 厂 的 污水 处 理不 适 小球藻为生物吸附剂 , 研究 了小球藻对c u “、 C d 和z n 。 坝 附性能, 结果发现小 用, 因 此迫 切需 要一 种 经 济适 用 的处理 方 法来 解决 。藻 类 吸附 法作 为 一 种新 球 藻 吸附 1 0~1 0 0 m g / L 重金 属 离 子 的速 度 快 , 吸附 容 量 大 , 适 宜 的p H在 3 . 0~ 型廉价 的 理方 法正 日益受 到关 注 , 对 藻 类吸 附法 进 行研 究 有 重要 的应用 和 5 . 0 , 影 响吸 附 性 能的 关键 指 标是 p H和吸 附 时间 , 小球 对 c d 2 的 吸 附性 能 明显 经 济价 值 。 高 于其 它离 子 。提 高 体 系 中小 球藻 质 量 浓度 有 利 于 提高 重 金 属离 子 的 吸附
子 等工 业 生产 排水 , 对 环境 和人 类 健康 有严 重 的危 害 。废 水 中 的重 金 属离 子 大 多不 能 被分 解 , 容 易 在植 物 和水 生动 物体 内大量 富 集 , 进 而 转 化到 人 体 内 , 所 以针 对 重金 属 废水 的处 理 进行 研究 十 分重 要 。目前 常用 的处 理 方法 包括 化
3 . 2蓝 藻 门藻 类
2 . 藻类对 重 金属 废水 的 吸附机 理
藻类是一种光合 自养型生物, 其结构简单 , 其细胞壁主要 由多糖 、 脂肪及 蛋 白质 等组 成 , 表面 带有 一定 的负 电荷 , 因此 能够 吸 附废 水 中 的重 金属 离 子 , 而且其表面的氨基 、 羟基等官能 团等也能与金属离子结合 , 从而达 到对金属 离子的吸附和富集。另外藻类还有一定的生物吸收作用 , 当金属阳离子与细 胞表 面 的 水解 酶 等 催化 剂 结 合后 , 会 被 细胞 吸 收 转移 到 其 体 内 , 然 后 通 过 一 系列 的 反应 , 最终 实 现金 属离 子 的 吸收转 化 。藻 类 的 吸附 作 用受 外 界 因素 影 响 时变 化 较大 , 具体 的像 温度 、 P H值 、 培养时间、 金 属离 子 浓 度等 因 素都 会 对 其产 生 一定 的影 响 。 目前对 于 藻类 的 吸附 机理 研 究 尚处 于初 级 阶段 , 其 过 程 不是 简 单 的吸 附 、 富 集 和离 子交 换过 程 , 而 是 长 时间 的新 陈 代谢 作 用 、 化 学 及 物理作用的共同效果。
藻类去除水体中重金属的机理及应用
![藻类去除水体中重金属的机理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b9a81636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40.png)
藻类去除水体中重金属的机理及应用
重金属污染是当今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问题,藻类是一种有效的去除水体中重金属的方法。
藻类去除水体中重金属的机理及应用如下:
藻类去除水体中重金属的机理主要有三种:吸附、沉淀和生物吸收。
吸附是指重金属离子
在藻类表面上形成一层薄膜,从而阻止重金属离子进入藻类体内;沉淀是指重金属离子在
藻类表面上形成沉淀物,从而阻止重金属离子进入藻类体内;生物吸收是指藻类体内的酶
将重金属离子吸收,从而阻止重金属离子进入藻类体内。
藻类去除水体中重金属的应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生物技术,即利用藻类的生物吸收能力,将重金属离子从水体中吸收出来;另一种是生态技术,即利用藻类的吸附和沉淀能力,将
重金属离子从水体中沉淀出来。
藻类去除水体中重金属的机理及应用,为改善水体环境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它不仅可
以有效地去除水体中的重金属,而且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水体的生态环境。
因此,藻类去除水体中重金属的机理及应用,在改善水体环境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藻类吸附法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
![藻类吸附法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https://img.taocdn.com/s3/m/ccaf6c6c1ed9ad51f01df2a1.png)
222吸 附时 间 的影 响 。 吸 附 时 间是 影 响 吸 附 量 的又 一 重 要 因 .. 藻类 大 致 可 以 分为 褐 藻 门 、 藻 门 、 藻 门 、 藻 门 四个 门类 及 素。藻类吸附重金属离子一般 分为两个阶段: 蓝 红 绿 第一阶段 为物理吸附, 墨角藻属 、 囊叶藻属、 颤藻属、 鞘 马尾藻属 、 松藻属 、 乳节藻属、 巨藻 速度较快 ; 第二 阶段 的吸附是一个能量驱动 的新陈代谢过程 , 受到 属、 昆布属 、 带属 、 海 小球藻属、 角叉菜属、 螺旋藻属、 红皮藻属、 刚毛 能量 多少( 如糖份 ) 阻止新陈代谢过程 的物质 ( 和 如毒性物质 K N C 藻属等属类。藻类的细胞壁由多糖、 白质和脂类组成 , 蛋 具有粘性 , 等 ) 的影响 , 速度较慢。用 马尾藻吸附 A 前 6 s的吸附速率最快。 l, 0 带一定 的负 电荷 , 可提供氨基 、 酰氨基 、 基、 羰 醛基、 羟基 、 硫醇 、 硫 用赤潮藻吸附重金属离子 , 3 mi 在 0 n内即可达到吸附平衡。用水棉 醚、 咪唑、 磷酸根和硫酸根等 官能团与金属离子结合。此外 , 其细胞 绿藻吸附 c 在 2 一, h后 C 6 r的去除率达到 9 %。Kime + 6 l m k等【 。 l 用鞘颤 膜是具有高度选择性的半透性膜 , 因此 , 类可以富集许多金属离 藻吸附 P z c “ 在前 5 i 藻 b d , 和 m n内对 P z C b d 的吸附量就达到饱和 子。 吸 附量 的 9 %, 3mi 达 到 吸 附平 衡 。 0 在 0 n后 1 藻 类 的预 处 理 223共存离子的影响。溶液中的共存离子是影响吸附量 的第 _. 在用藻类吸附重金属离子之前 ,通常要对藻类进行预 处理 , 主 三个重要因素。在 系统中欲被 分离 出的金属离子称 为目标离子, 在 要有物理加工 、 简单化学处理和化学 改性等三种。 溶液中 ,其 它金属离子和 目标离子都 有可能结合到吸附位点上 , 这 11物 理加 工 物理 加工 主 要 为 干燥 、 碎 。干燥 会 不 同程 度地 些其它金属离子称为竞争性 阳离子。 . 粉 竞争性阳离子对吸附位点的占 改变 藻 类 的组 成 , 坏 藻 类 的结 构 。 破 干燥 温度 不宜 太 高 , 般 应低 于 据会使 目标离子的吸附量 下降。 一 各竞争性阳离子 与吸附位点之间亲 10 尤 以 日晒 和 冷 冻 干 燥 为 好 。 粉碎 增 加 了海 藻 的 比表 面 积 , 0 ℃, 从 和力的不同, 它们对 目标离子影 响的能力也不一样 。同一种竞争性 而能够增加其对重金属 的吸附量 , 加快吸附速率。G pa l u t 等I _ 先将水 阳 离 子对 具 体 目标 重金 属 离 子 的 影 响是 不 同 的 。wii 8 的试 验 la 等 1m 棉绿藻用蒸馏水清洗干净 , 然后 在太阳下 干燥 6 , h 再将其粉碎并筛 表明 , 当溶液中同时存在 C “ C 2 N“ , u , d - i时 巨大昆布对 c *  ̄ , u 的吸附 选出尺寸在 2 3 m之 间的作为吸 附剂 ,发现其对 c -m 一的吸附量较 量 比溶 液 中只 有 C 的小 。 u时 大 。Wiim 等 la s 先将 巨 大 昆布 晒 干 , 除其 中 的砂 粒 和 石 头 , 后 l 去 然 224重金属离子的初始浓度的影Ⅱ。 .. 向 另外 , 由于藻类吸附重金 用钉 锤 碾 碎 , 选 出尺 寸在 05 1 m 之 间 的作 为 吸 附 剂 , 验 结 属 离 子 为 非 均相 的 固 液 反 应 , 应 主 要在 固液 界 面 进 行 , 吸 附 还 筛 .~ . m 0 实 反 故 果表 明其 对 C N C 吸 附效 果 都 较 好 。 u 、j 和 d的 受到参与反应 的重金属离子的初始浓度的影响。 12简 单 化 学 处 理 简 单 化 学 处理 主 要 是 用 H 1 有 机 物 浸 . C或 3 藻 类 吸 附重 金 属 的机 理 与 规 律 泡。H 1 C 或一些有机溶剂可以洗掉 海藻上吸附的 c “ Mg , a, a , 2 N 从 + 藻类吸附机理主要包括离子交换、 表面络合反应和特殊基团的 而增加藻类的吸附点 , 有利于吸附。 ag等… Yn 将马尾藻粉碎 , 选取尺 静 电吸附等。赵玲等证实重金属离子不仅 与原 甲藻发生离子交换 , 寸在 1 ~ . . 1 mm 之 间 的 作 为 吸 附 剂 ,并 用 01 o・ 的 HC 浸 泡 而 且 与原 甲藻 细 胞 壁上 的酰 氨 基 和羟 基 进 行 共价 结 合 。G pa等用 0 4 .m lL 1 ut 3, h 然后用去离子水洗涤 , 最后在 4 ~ 0C 0 6  ̄的烤箱 中烘干。实验结果 水 棉 绿 藻吸 附 C6 在 p 值 小 于 3时 离子 交换 起 到 了主 要作 用 , r, H + 而 表 明 ,用预 处理 后 的 马 尾 藻 处 理 含 铀 酰 离 子 ( O )废 水 ,在 前 当 p U, H值 大于 3时 则 主 要是 靠 吸 附 剂 表 面基 团的 物理 吸附 。 1mi U d的去 除 率 就 达 到 7 %~0 5 n内 0  ̄ 0 8 %。 4 结 语 13化学改性 化学 改性 的 目的在于改善藻类的机械 性能和化 . 藻类吸附法处理重金属废水具有高效、 经济 、 简便 、 选择性好 的 学稳定性 , 因为天然藻 类非常柔软 , 易破碎 、 较 降解 、 腐烂。Le等【 优点 , e l 】 特别是对于一些传统 方法不能有效处理 的低浓度重金属废水 将 马尾藻加入 甲醛和 H 1 C 的混合溶液中,在室温下轻微搅拌 4 后 有着独特的应 用价值。 h 此外, 通过 改性 处理 , 可进一步提高藻类的吸 将 其过滤 出来 , 先后用蒸馏 水、 %的碳酸钠 、 并 3 蒸馏水 冲洗 , 再在 附效率和选择性 , 因此它是一种极有发展前途 的处理含重金属废水 6 ℃的条件 下烘干。实验结果表 明,改性后 的马尾藻 对 A 3 c “ 的技术。 O l,a , + 值得一提的是 , 除了一些个别 的应用以外 , 大多数利 用藻类 M , a的吸 附量 远 大 于 未经 改性 的马 尾 藻 。 N 吸 附 剂 的 处理 方法 均 处 于 实验 阶 段 , 实用 化 或 工 业 化应 用 上 还 有 在 2 藻 类 对重 金 属 的 吸 附效 果与 影 响 因 素 许多 问题 有待研 究 , 处理量 少 、 如 周期较长 、 水往往需要预 处理 废 21吸附 效 果 藻 类 对 各种 重�
藻类对重金属污染水体的生物吸附
![藻类对重金属污染水体的生物吸附](https://img.taocdn.com/s3/m/b417c8f6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80.png)
藻类对重金属污染水体的生物吸附藻类对重金属污染水体的生物吸附:一、什么是藻类吸附?藻类吸附是指重金属在水体(如河流、湖泊等水质)中,以藻类为吸附剂,将其吸附后形成的一种效果。
藻类吸附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水体活性污染物除去技术形式之一。
二、藻类吸附的作用1.除去水体重金属污染:重金属离子不断污染水体,当藻类遇到重金属离子时,金属离子会与其结合,这样就可以将重金属离子吸附落实,降低这些重金属离子污染水体环境的程度。
2.吸附有害有机物:藻类也可以用作吸附一些有机物,如果这些有机物对人体造成危害,藻类的吸附作用也可以降低有害有机物对人体的污染程度。
3.对水体改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藻类改善水体环境格外重要。
藻类可以从水体中积累化学元素,建立植物体组织,可以促进水体的恢复,减少污染物的浓度,从而让水体环境更加健康。
三、藻类吸附实践1.藻类的选择:决定吸附效果的核心是藻类的选择。
由于藻类的吸附特性各不相同,所以在取得良好的吸附效果时,必须有恰当的藻类的选择,以确保必须的水体污染物的有效除去。
2.水体环境因素:水体环境因素也是决定藻类吸附效果的重要因素。
对于水体温度、PH值、电导率、悬浮物等因素,都会产生相应的影响。
因此,在实践中必须考虑这些因素,将这些因素控制在适宜的范围之内,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吸附效果。
3.藻类的取样:在吸附过程中,必须对藻类定期取样,以评估其吸附效果并调整处理方法。
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变化情况进行定期监测,以便在一定时期内监测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最终数值。
四、藻类吸附的缺点1.藻类只有在一定浓度的重金属离子存在时,才能发挥出足够的吸附效用,所以在循环使用过程中会降低其吸附效率,使得环境污染更难以清除。
2.由于藻类有一定的生长周期,在一段时间内会暂时停止成长,这就减少了其吸附量,影响了吸附效率。
3.藻类的添加会使水体的PH值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重金属的溶解性,并且藻类本身也含有重金属,这也会影响藻类的有效率。
藻降解重金属的潜能2
![藻降解重金属的潜能2](https://img.taocdn.com/s3/m/834dd8270912a21614792947.png)
藻降解重金属的潜能摘要藻类在工业应用中可以降低生物燃料联合生产的成本。
在这些共同生产应用中,生物治理环境和废水变得越来越重要。
重金属污染及其对公共卫生和环境的影响,使人们开始广泛关注开发环境生物技术方法。
回顾藻类生物吸附和(或)中和重金属离子的毒性作用的潜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藻类的细胞结构,预处理,改性以及在生物吸附性能中遗传工程的潜在应用。
我们对预处理,固定和影响生物吸附能力的因素进行了评估,如初始金属离子浓度,生物质浓度,初始pH,时间,温度和多金属离子的干扰,并且引入分子工具开发具有较高生物吸附能力和选择性的工程化藻类菌株。
由此得出结论,以上所提及的参数可以生产出具有高生物修复潜能的低成本微型和大型藻类。
1. 引言重金属离子如铅,铜,镉,锌和镍作为工业废水中的常见污染物,这些导致了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残留的营养物质和重金属离子的工业废水对农业、河流、湖泊和海洋的污染也是很严重的。
重金属离子在食物链中的生物吸附和积累会传给人类,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
重金属离子即使在低浓度下也可能对人体有毒。
例如,铅是剧毒的,会对神经系统,肾脏以及维生素D代谢紊乱从而对身体造成损害,尤其是儿童。
镍化合物是已知的致癌物,长期暴露于镉相关的环境中会导致肾损害,骨矿物质损失,骨折风险增加,肺功能下降。
探索有效处理废水的创新手段,可进一步保护全球淡水资源和水生态系统。
基于藻类的废水处理和环境生物技术在五十多年的工业污染治理和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降低处理成本,从处理的废水中回收贵金属如金和银,以及从水溶液中提取铀等放射性元素都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然而,处理含有重金属离子的废水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挑战。
从废水中去除重金属离子的主要物理化学方法包括化学沉淀、离子交换、电动法、膜处理和吸附。
化学工业规模的高成本和重金属离子的清除不完全是物理化学方法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此外,越来越严格的规定和限制排放到环境中的排放物需要使用替代方法。
藻体对水环境中N、P及重金属Cu2+、Pb2+、Cd2+、Cr6+的吸附特征研究
![藻体对水环境中N、P及重金属Cu2+、Pb2+、Cd2+、Cr6+的吸附特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6775857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33.png)
藻体对水环境中N、P及重金属Cu2+、Pb2+、Cd2+、Cr6+的吸附特征研究摘要:水环境中的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本研究通过对藻体进行实验室吸附实验,探究了藻体对水环境中氮、磷以及重金属铜、铅、镉、铬的吸附特征。
实验结果表明,藻体对这些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表现出对这些污染物的吸附能力。
这些研究结果对于水环境污染的治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引言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加,水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其中,氮、磷和重金属污染物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毒性的主要因素之一。
藻类作为一类常见的生物类群,在水环境中起着重要的生态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究藻体对水环境中氮、磷和重金属污染物的吸附特征,为水环境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 实验方法选取常见水生藻类作为研究对象,采集并处理藻体样品。
同时,准备好一定浓度的含有氮、磷以及重金属铜、铅、镉、铬的溶液作为实验样品。
在实验室条件下,将藻体样品与不同浓度的溶液进行接触,一定时间后,采集液体样品进行分析。
3.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藻体对水环境中的氮、磷和重金属污染物的吸附能力有所差异。
在氮和磷的吸附实验中,藻体对这两种养分的吸附能力较强,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吸附能力有所提高。
而对于重金属污染物,藻体对Cu2+的吸附较强,其次是Cd2+和Pb2+,对Cr6+的吸附能力相对较低。
4. 讨论与分析这种差异可能与污染物的性质及藻体的生物化学特性有关。
氮和磷是藻类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藻体能够主动吸收并利用它们。
而重金属污染物则具有毒性,其对藻体生理功能的影响较大,因此藻体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相对较强。
此外,藻体表面的功能性羟基和胞外多糖也可能参与了污染物的吸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藻体对污染物的吸附能力。
5. 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藻体对水环境中氮、磷和重金属污染物的吸附能力存在差异,但总的来说,藻体对这些污染物都具有吸附能力。
藻类吸附法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
![藻类吸附法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https://img.taocdn.com/s3/m/be6343ef65ce050876321377.png)
藻类吸附法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作者:何子常;吴锐坤来源:《价值工程》2010年第06期摘要:介绍了藻类吸附法处理重金属废水的研究现状, 讨论了不同藻类的预处理方法和吸附能力, 总结了藻类吸附水中重金属的效果、影响因素、机理和规律, 展望了藻类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前景。
Abstract: Current research of Wastewater Treatment with Algae adsorption is introduced and the pretreatment of different algae and adsorption capacity are discussed with the effect of algae adsorb heavy metals, influencing factors, mechanism and laws of the prospect of algae in the heavy metal are summed up in the paper, finally, wastewater treatment application prospects are looked ahead.关键词:藻类;生物吸附;重金属;废水Key words: algae;biosorption;heavy metals;waste water中图分类号:S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6-0060-010引言藻类大致可以分为褐藻门、蓝藻门、红藻门、绿藻门四个门类及墨角藻属、囊叶藻属、鞘颤藻属、马尾藻属、松藻属、乳节藻属、巨藻属、昆布属、海带属、小球藻属、角叉菜属、螺旋藻属、红皮藻属、刚毛藻属等属类。
藻类的细胞壁由多糖、蛋白质和脂类组成,具有粘性, 带一定的负电荷,可提供氨基、酰氨基、羰基、醛基、羟基、硫醇、硫醚、咪唑、磷酸根和硫酸根等官能团与金属离子结合。
重金属对藻类的毒性作用研究进展_姜彬慧
![重金属对藻类的毒性作用研究进展_姜彬慧](https://img.taocdn.com/s3/m/40556d4d336c1eb91a375d30.png)
辽宁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第27卷 第3期 2000年JOU RNA L O F LIA ONING UNIV ER SIT Y Natu ral Sciences Edition Vol.27 No.3 2000重金属对藻类的毒性作用研究进展 姜彬慧1,林碧琴2(1.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006;2.辽宁大学生物系,辽宁沈阳110036)摘 要:从四方面分析了藻类与重金属的相互作用,提示重金属污染对水体危害十分严重,而利用藻类净化重金属废水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重金属;藻类;毒性作用.中图分类号:Q9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846(2000)03-0281-07在水生系统及水生食物链中,作为其他浮游动物的食物及氧气来源,藻类占据着重要位置,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各种途径进入自然水体中的重金属,对水生浮游动物的毒害作用在国外已被人们广泛注意到.早在30年代,对藻类与金属的关系的研究就已开始;30年代到50年代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属对藻类营养方面的作用,50年代以后,重金属对藻类的毒性作用才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其中研究最多的是Cu对藻类的毒性作用[1,2].从60年代中期到现在,关于藻类与金属相互作用的生理学、生物化学、毒理学及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取得的成就最大,这是实验技术迅猛发展的结果[3].本文通过单一重金属对藻类的生长、繁殖、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几种重金属对藻类的综合作用、藻类对重金属的反应及影响重金属毒性的环境因素等四方面的分析,旨在提示重金属污染对水体危害是十分严重的,而利用藻类净化含重金属废水具有重要的意义.1 重金属对藻类的毒性作用1.1 单一金属对藻类的影响1.1.1 重金属对藻类生长、繁殖的影响在国外,关于单一金属对藻类生长、发育、细胞形态结构、繁殖等影响的研究已有许多报道[4—8].其中Rai所作的工作较多,他总结了不同金属在不同浓度下对不同藻类的毒性作用.在国内,况琪军、夏宜 [9]对几种重要金属(Hg、Cd、Cu、Pb、Ni、Zn)对藻类的致毒作用加以概述.一般来讲,几种重要金属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强弱顺序为:Hg>Cd≈Cu>Zn>Pb>Co >Cr.但这不是绝对的,不同的藻类对金属离子的毒性反应顺序可能有变化.Erich(1986)收稿日期:2000-03-18 作者简介:姜彬慧(1962-),女,辽宁沈阳人,硕士,讲师,从事环境工程微生物教学和研究工作282辽宁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0年 第3期利用Pb、Cu、Cd、和Hg对5种小球藻的生长限制试验结果表明:4种金属的毒性顺序为: Hg>>Cu>Cd<Pb.但这种结果很大程度上是受培养基中的化合物和pH等影响,尤其是受磷酸盐和氯化物的浓度及螯合因子的影响.我们曾以不同浓度Ni3+、Cr6+、Ag+分别处理纤维藻,结果表明,Ag的毒性远远大于Mi和Cr,Ni、Cr、Ag3种金属对纤维藻的半数有效浓度分别为Cr6+3.4mg/L、Ni2+0.33mg/L、Ag+0.11mg/L.Hutchinson[10]对小球藻的研究也表明金属毒性大小为Ag>>Cd>Ni>Pb>Cr.在已研究的金属中,Cu和Zn是很特殊的,它们起着双重作用,既为生物代谢必须的微量营养元素,又是一种高毒的重金属,一旦超过了有益的浓度,它们对藻类的生长就产生较大的毒性作用,Prask和Plocke(1987)证明Zn在保持蛋白核的完整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发现:在缺Zn的条件下,裸藻蛋白核便消失,当添加Zn之后,蛋白核又恢复.但高浓度的Zn能抑制藻类的生长,降低叶绿素含量及光合作用.痕量的Cu是藻类代谢过程中所必须的,但高浓度的Cu对藻类具有毒害作用.Cu是一种强烈的细胞代谢抑制剂.某些Cu化合物(含CuSo4)被用作为杀藻剂(作为控制和防止水华的除藻剂).用含Cu0.05mg/L的溶液培养海洋藻类观察到最初几天细胞数迅速降低,其后分裂速率略有增加,但在实验开始7天后仍低于对照30%~40%.斜生栅藻在第4天细胞分裂就完全停止,且明显出现褪色.重金属元素Cd、Pb、Ni、Hg等对淡水藻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改变运动器的细微结构,使核酸组成发生变化;影响细胞生长和缩小细胞体积等[11].Pb和Cd这两种金属的生态毒理学目前还很少研究.它们对藻类的致毒机理尚不十分了解,但有许多报道表明,Pb在藻体内积累.Rivkin(1979)指出在0.05~10mg/L Pb中生长的骨条藻,它的生长率、最高产量和细胞呼吸作用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相反,细胞体积和每个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加.Ni对纤维藻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原因是一方面Ni可能与Zn、Cu、Fe、Mn等微量元素之间存在着拮抗作用[12],另一方面Ni与蛋白质、氨基酸、DNA和RNA结合,阻碍细胞分裂,破坏DNA结构[13].Cr对细胞产生毒性的原因是Cr可与一SH结合,破坏蛋白质结构,沉淀核酸、核蛋白、干扰酶系统,同时六价铬的强氧化能力对DNA具有损伤作用[14].林碧琴、张晓波[15]研究表明Cd对羊角月芽藻毒作用的半数有效浓度96h E C50为0. 83mg/L CdCl2,Cd浓度超过0.75mg/L羊角月芽时生长明显受抑制,1mg/L的CdCl2使其生长的滞缓期延长,2mg/L的CdCl2使细胞停止生长,96h出现死亡.3mg/L的CdCl2作用24h,细胞出现死亡.姜彬慧、林碧琴[16]在研究Ni对纤维藻毒性作用时指出纤维藻对Ni毒反应敏感,当NiCl2浓度大于0.4mg/L时,纤维藻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董庆霖、林碧琴[17]观察到PbCl2对羊角月芽藻生长的影响有双重性,低于38.5mg/L PbCl2能促进藻类生长,高于38.5mg/L的PbCl2抑制羊角月芽藻生长,羊角月芽藻对铅有较强的耐毒性,半数有效浓度为73.2mg/L PbCl2.1.1.2 重金属对藻类生理、生化功能的影响重金属对藻类生理生化功能影响的研究侧重于藻类的光合作用和碳代谢方面,有关藻类的DNA、RNA、蛋白质合成及酶活性等方面也有些报道.Fillippis [18]报道在藻类培养基中添加HgCl 2之后,小球藻的RNA 、DNA 及蛋白质与同样条件下的水平相比有所提高;相反,添加醋酸苯汞脂则引起RNA 、DNA 和蛋白质的水平下降,他们还发现:(同样条件下)小球藻的干重大量增加,这可能是由于乙醇酸盐的排泄途径受阻所致.林碧琴、张小波[15]试验表明:在非致死浓度范围内(0.25~1.5mg /L CdCl 2)随Cd 浓度增加其DNA 酶、脱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受到强烈的影响.细胞分裂、光合放氧和细胞膜透性受到强烈抑制.重金属影响酶活性的机理:一种可能是由于重金属的作用使作为酶的辅助因子的金属离子的吸收和利用受阻;另一种可能是重金属与酶蛋白的某些结合形成螯合物,使酶的结构与构型发生变化而影响酶的活性.Davies [5]观察到,Hg 浓度为10mg /L 时,使杜氏藻形成巨细胞,而不进行分裂.他认为这是由于生长和分裂解偶联,抑制了蛋氨酸的合成.Davies 和Sleep [19]证明:较低浓度的Zn 抑制海生浮游植物的天然群落的光合作用.Zn 还能导致细胞膜透性增加,使电解质漏失;高浓度的Zn 抑制各种藻类生长、并使叶绿素含量下降,以致类胡萝卜素与叶绿素的比例失调.姜彬慧、林碧琴[16]报道,当Ni 2+浓度≥0.4mg /L (Arkistr odesmas sp .)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其生长滞期延长、光合作用受阻、细胞膜透性增加.当Ni 2+浓度为3.2mg /L 时,其蛋白质氨基酸的含量明显下降.孔繁翔[20]在研究不同浓度的Ni 、Zn 、Al 对羊角月芽藻的生长速度、蛋白质含量、ATP 水平、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 6PDH )、酸性磷酸酶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影响试验表明,3种金属离子在所试浓度范围内对羊角月芽藻的生长速度均有抑制作用.但单位藻培养物中蛋白质随着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高浓度金属离子对酶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藻细胞中ATP 水平随着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而下降,说明重金属离子的存在会导致藻细胞内能量代谢的变化,他提出重金属离子对藻类产生影响的机理可能是:高浓度重金属离子的存在,打破了生物最佳的各种营养元素(氮和磷等)生物可利用性的平衡.1.2 几种重金属对藻类的综合作用无论是人工培养液还是天然水体中,重金属的种类和数量都不可能是单一的和固定不变的.各种水生生物,包括藻类,常常受到多种金属联合作用的综合影响.联合作用的效应分4种类型:即拮抗作用(Antigonystic effect )、协同作用(Synergistic effect )、相加作用(Ad -ditive effect )、致敏作用(Sensibilization ).Davi Prasad [12]用Cd 、Pb 和Ni 分别组合处理纤维藻,结果,Ni +Cd 、Cd +Pb 混合使用时比单独使用更易刺激藻体生长,所以它们的联合效应为拮抗作用.Rai [21]等研究了Cr 与Ni 、Pb 间相互作用对灰色念珠藻(Nost misoor um )的生长、光合作用、硝酸盐的吸收和固氮酶活性等的影响时,表明Cr +Ni 、Cr +Pb 对该藻生长的联合作用均为拮抗作用,但Cr +Ni 的拮抗作用仅维持到培养72h ,随后则表现为协同作用.Ni 和Pb 混合使用的影响与它们单独的影响没有多大差别.沈德中[22]指出Cu 、Ni 、Pb 、Zn 4种重金属对水田土壤藻类的综合效应表现为使土壤藻283姜彬慧,等: 重金属对藻类的毒性作用研究进展284辽宁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0年 第3期类的种群结构发生改变,蓝藻数量减少,硅藻数量或增加或减少,视条件而定,裸藻成为优势种.在土壤—藻类体系中重金属临界值分别为Cu50mg/kg、Ni50mg/kg、Pb150mg/kg,Zn 为300mg/kg.我们用Ni+Cr、Ni+Ag、Cr+Ag分别组合处理纤维藻,结果发现,Ni+Cr各以0.1mg/L 混合使用时,比单独作用时更抑制纤维藻的生长(抑制率为79.5%);这种趋势还出现在较高的浓度中,1.0mg/L Ni+Cr时对纤维藻的抑制率为100%;而Ni+Ag,各以0.1mg/L 混合使用时对纤维藻的抑制率即为100%;Cr+Ag,各以0.1mg/L混合使用时,其抑制率为65%,当各以1.0mg/L混合使用时,抑制率达100%.说明Ni+Cr、Ni+银的联合效应为协同作用,而Cr+Ag的联合效应为相加作用.1.3 污染物对天然浮激藻类群落的影响藻类群落的种类构成和生物量的不同对污染物的效应也有差别,如,Patin等人, (1974)在里海西部某一区域的沿岸水体中对Exuviaella cordata、水花蓝针藻(Aphanizomenon floaquae),Thalassiosiro caspica和距端根管藻(Rhizonsolenia calcaravia)进行24h短期实验,结果表明在低浓度下,石油刺激单细胞藻类的生长,在0.05~0.5mg/L时,出现系列的抑制作用.当DDT的浓度由0.001mg/L上升到0.1mg/L时,其抑制效应逐渐增加;0.005~0. 01mg/L的Hg、Cu、Pb的Cd强烈地抑制了初级生产作用,当汞的浓度为0.005mg/L时,碳的同化作用实际上已不存在了.Cu、Cd和Pb在相同的浓度下抑制了光合作用强度,使之仅达到对照值的30%~80%.Tomphins和Bilinn(1976)观察到,Hg的亚致死浓度对浮游硅藻能引起明显的形态变化,不是正常的8~16个细胞组合的星形群体,而是形成20~30个细胞堆积成的圆柱状群体.Paatrick等人(1975)记录到,当实验河流中存在0.002~1.0 mg/L Ni浓度时,藻类的种类组成发生变化,即硅藻种类的多样性和丰度减少,绿藻与蓝藻的丰度增加.总之,最常见的毒物对天然浮游藻类群落的效应和相对毒性一般与单种培养所得结果无明显差异.在多数情况下,使天然浮游群落光合强度降低的毒物浓度低于单种培养实验的浓度.天然浮游藻类对毒物有较高的敏感性可能是与群落的种间关系相互影响有关.天然浮游藻类对毒物的效应除与环境因子有关外,还与它的种类构成特性有关.与污染物作用时间长短、污染物的浓度高低有关[23].2 藻类对重金属的反应2.1 藻类对重金属的吸收和积累许多水生藻类可从它们周围环境中吸收溶解的金属,这种现象在废水处理方面很有应用价值.许多学者研究了藻类对可溶性金属吸收的动力学机制,发现藻类对金属的吸收是分二步的:第一步,是被动的吸附过程(即在细胞表现上的物理吸附或离子交换)藻类对金属的这种吸附过程是迅速的,其发生的时间极短,不需要任何代谢过程和能量提供,重金属只是简单地被吸附到藻细胞表面上.这些金属有一部分可以藻类细胞上经蒸馏水的反复清洗而洗掉[24].有关重金属在死藻细胞上的吸附现象也有过报道.这就更说明了吸附是无需代谢参与的.Clooschenlco[25]发现,用甲醛处理过的硅藻Chaetoceros costatum细胞吸附Hg 的量是未处理细胞的2倍.他认为用甲醛溶液处理细胞增加了藻细胞表面的正电荷,Hg 在水中是以负电荷化合物存在的,所以甲醛的处理增加了细胞对Hg 的吸附.第二步:可能是主动的吸收也就是与代谢活动有关的吸收,这一吸收过程是缓慢的,是藻细胞吸收重金属离子的主要途径.Cadd 和Griffiths [7]强调指出:与那些代谢或依赖于能量的吸收过程相比,藻类细胞对金属离子的被动的吸附量是很低的.同样,Fujita 和Hashizumdl [24]报道肘状针杆藻(Synedra ulna )以吸附作用进入体内的Hg 量仅为吸收总量的20%.Davies [26]指出:Phaeodactylum tri -cornutum 对Zn 的吸收过程如下:细胞表面的吸附、扩散吸收、Zn 对细胞内蛋白质的束缚.Stokes [27]提出藻细胞对各种金属的吸收率与金属对藻细胞的毒性大小有密切相关.他指出几种因素,尤其是藻细胞老幼,培养时的通气状况、温度、pH 、螯合剂及其它金属的存在等,均明显地影响细胞对金属的吸收.Bowen (1966)发现藻类可积累许多金属元素,它们对金属的结合一方面可能是生物对微量元素的利用;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相对缓慢的、长期的随意积累(被动积累).董庆霖和林碧琴[17]的研究指出:羊角月芽藻吸收并富集Pb 的能力很强,在PbCl 2浓度低于38.5mg /L 对其生长尚未造成毒害时,细胞内就能大量富集Pb .这些Pb 可沿食物链向更营养级转移,造成潜在的危险,但另一方面,我们又可以利用羊角月芽藻的这一特点来消除废水中Pb 污染.Ste wart (1977)认为藻类对Pb 的高忍耐力,可能是由于Pb 离子容易从细胞壁的排出或高浓度的Pb 易从溶液中沉淀所致.笔者曾研究过纤维藻对不同浓度Ni 的吸附与吸收作用,结果表明纤维藻对Ni 的吸附量及吸收作用在同一培养时间内,随着Ni 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r =0.99(P <0.01),纤维藻细胞对Ni 的富集能力较大,其累积系数高达382.2.2 藻类对金属的抗性和耐受性从受重金属污染的环境中分离得到的几种藻类已证明了藻类对金属具有抗性和耐受性.藻类对金属的耐受性的机制可能包括细胞对金属的外排作用、及各种细胞的内解毒作用.Foster [28]指出:小球藻(Chlorella )对金属的耐受机制是外排作用.他指出:耐受细胞与非耐受细胞含Cu 浓度是相同的.如果细胞内部存在降毒作用机制的话,那么在耐受细胞中应含有更多的Cu .Butler 等[19]假设:外排作用是由于Cu 和细胞外物质化合的结果.Hall [30]指出耐受的和非耐受的藻类细胞都可释放细胞的外产物来束缚Cu ,但这和耐受作用没有相关性.小球藻Chlorella 对Cu 的外排作用是由于释放有机螯合物,这种物质与Cu 形成一种有机—金属化合物,与非耐受种相比,它们具有极高的稳定系数.Stokes [27]从不同途径证明了耐受栅藻(Scenedesmus sp .)的细胞对Cu 的内吸收是缓慢的,这表明耐受细胞能降低膜对Cu 的渗透作用.Silverbery 等[11]用电镜观察栅藻细胞,发现在耐受细胞中有核外化合物存在.通过X -射线扫描分析指出:这些化合物明显是由核排除的,并可在核膜上看到有小孔存在.非耐受细胞也有这种内含物存在,但却伴随着极强的核膜损伤.他在核内发现Cu ,且在细胞质中发现在液泡中存在许多非正常的含Cu 沉淀物,这说明细胞核是一个Cu 的解毒位点.285姜彬慧,等: 重金属对藻类的毒性作用研究进展286辽宁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0年 第3期3 影响重金属对藻类毒性的环境因素重金属对藻类的毒性作用受各种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中主要的环境因素有水中的酸碱度(pH值)、温度、光照、磷酸盐及螯合剂等.水中的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势是影响水中金属迁移转化的两个重要的理化因素.温度是环境中金属离子浓度和金属对藻类毒性的调节因素之一.至今研究表明:磷在降低Zn、Cu、Hg、甲基汞、Fe、Ni等对不种的蓝藻、绿藻、硅藻的毒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藻类本身的群落密度也影响着重金属对藻类的毒性.Williams(1976)发现,分裂旺盛的衣藻和小球藻群落只吸附少量的137Cs,而较大的细胞和较密集的群落能吸附大量的137Cs.[参考文献][1] Spencer C P.J Gen Microbiol[J].1951,16:228.[2] Mcbrien P C H.Phy siol Plant[J].1965,18:1959.[3] Stokes P M.Responses of freshwater algae to metals[J].Progress in phycological Research(Round/Chapman,eds),1983,2:87-97.[4] Whitton B A.Toxicityofheavymebal to algae[J].A review.Phykos,1970,9:116-125.[5] Davies A G Sleep J A.J Mar B iol Ass o UK[J],1976,56:39-57.[6] Leland H V and Luoma,S N.J Water Pollutyon Control Federation[J].1977,49:1340-1357.[7] Gadd G M and Griffiths A.J Micro Ecol[J],1978,4:303-310.[8] Rai L C.Bio.Rev,1981,56:99.[9] 况琪军,夏宜 ,重金属对藻类的毒性,淡水生物学科技情报[J],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1985,4:1-10.[10] Hutchinson T C.Water Pollut Res Can[J],1973,8:68-90.[11] Slverberg B A.Phycologia[J],1976,15:155-160.[12] Devi Prasad P V and Devi Prasad P S.Effect of Cadmium,Lead and Nickel on three Feshwater green Algae,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J],1982,17:263-267.[13] Ciccarelli R B et al.Nicke Carbonate induces DNA-protein Crosslinks and DNA Strand breaks in rat kidney[J].Cancer lett,1981,12:349-354.[14] 廖自基,环境中微量重金属元素的污染危害与迁移转化[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出版,1989.[15] 林碧琴,张晓波,羊角月芽藻对镉毒作用的反应和积累的研究,1、镉对羊角月芽藻的毒性作用[J],植物研究,1988,8:195—202.[16] 姜彬慧,林碧琴,镍对纤维藻的毒性作用研究[M],环境保护科学,1995,21:26—31.[17] 董庆霖,林碧琴,铅对羊角月芽藻的毒性及吸收作用的研究[J],辽宁大学学报,1997,24:89—94.[18] Fillippis L F et al,z Pflanze Physiol[J],1976,78:197-207.[19] Davies A G and Sleep J A.Nature[J],1969,227:192.[20] 孔繁翔,陈 颖,章 敏,镍,锌,铝对羊角月芽藻生长及酶活性影响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1997,17:193—197.[21] Ray H Crist Karl Ober hoiser ,Dwight Schwartz et al .Interactions of Metals and Protons With algae .EnvironSci Technol [J ],1988,22:755-760.[22] 沈德中,王宏康,铜,镍,铅,锌4种重金属对水田土壤藻类的综合效应[J ],中国环境科学,1994,14:277—282.[23] 林碧琴,姜彬慧,藻类与环境保护[M ],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9.[24] Fujita M L and Hashizume ,Water Res [J ],1975,9:889.[25] Glooschenko W A .j Ph y col [J ],1969,5:224.[26] Davies A G .In Rulicactive Contamination of the Marin Environ ment [J ],1973,403-420Seattle .[27] Stokes P .Utake and accumulation of Cu and Ni by metaltolerant Strain of Scenedes mus ,Verh Int Ver Limnol[J ],1975,19:2135-2128.[28] Foster P L .Copper exclusion as a mechanis m of heavy metal tolerance in a green alga [J ].Nature ,1977,269:322-323.[29] Butler M et al .Plant cell Environ [J ],1980,3:119.[30] Hall A et al ,Mar Biol [J ],1979,54:195.Toxicological Effects of Heavy Metals on AlgaeJIANG BinhuiA cade my of Resource and Civil Engineering ,Northeast Unive rsity Shengyang 110036,ChinaLING BinqingDe partme nt of Environmental Scie nce ,Liaoning Unive rsity Shenyang 110036,ChinaAbstrac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algae and heavy metal was discussed in four aspects .Due to the seriously har mful effects of heavy metals on water body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purify heavy met -als polluted wastewater with algae .Key Words heavy metals ,algae ,toxicological effects .(编辑 崔久满)287姜彬慧,等: 重金属对藻类的毒性作用研究进展。
藻类对重金属的耐性与解毒机理
![藻类对重金属的耐性与解毒机理](https://img.taocdn.com/s3/m/a154753f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10.png)
藻类对重金属的耐性与解毒机理
重金属是一类具有潜在危害的重要污染物,越来越多的重金属被排入水体,对水生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藻类在长期响应重金属胁迫过程中,建立起一系列的适应机制.藻类通过控制重金属的吸收,富集,转运与解毒,使不同细胞组分中的重金属维持在正常浓度范围内.这些保护机制主要包括藻细胞的某些胞外组分与重金属结合,从而减少重金属进入胞内;在重金属诱导下藻细胞可合成金属结合蛋白或多肽;重金属诱导藻细胞合成一些代谢物使其免受伤害或修复由重金属胁迫造成的损伤;藻细胞通过液泡区室化作用使重金属远离代谢;藻细胞对重金属具有排斥与排出作用.。
重金属对蓝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分析
![重金属对蓝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8caa0bd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09.png)
重金属对蓝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分析蓝藻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水域中的微生物,它们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意义,能够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并吸收二氧化碳,是水域中重要的生物量生产者。
然而,在如今的环境中,蓝藻所处的生境面临了许多不利因素,其中之一便是重金属的污染。
重金属是指相对原子质量较大的金属元素,它们通常存在于自然界中,但也可以通过工业、农业等人类活动进入环境中,造成对生态系统的危害。
当重金属的浓度过高时,就会对蓝藻的生长和光合作用产生不利影响。
首先,重金属会影响蓝藻的生长。
例如,镉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重金属,当镉离子浓度超过一定的阈值时,就会对蓝藻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
这是由于镉能够进入蓝藻细胞内,影响其代谢过程,从而导致细胞受损甚至死亡。
此外,其他重金属如铅、铜等也会对蓝藻生长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重金属会干扰蓝藻的光合作用。
蓝藻光合作用的发生需要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当它们所处的环境中存在较高浓度的重金属时,这些金属离子会阻碍叶绿素的吸收光能,从而减少蓝藻的光合作用效率。
这种干扰作用的严重程度与重金属的种类和浓度有关,例如,铅离子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要比镉离子弱得多。
此外,重金属对蓝藻生长和光合作用的影响还会受到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PH值、营养物质等。
不同的环境因素之间也会相互作用,从而产生复杂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重金属对蓝藻影响的研究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
针对重金属对蓝藻的影响,人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治理。
例如,在水域中添加吸附剂可以将重金属离子吸附在剂上,从而减少蓝藻的暴发。
此外,对工业和农业废水进行处理,减少重金属的排放,也可以降低其对蓝藻的影响。
总之,重金属对蓝藻生长和光合作用产生负面影响是不争的事实。
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消除重金属的污染,但通过加强监管、治理污染、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等方法,可以减轻重金属对蓝藻和其他生物的影响,保护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
利用小球藻监测污染水体中重金属污染和小球藻对重金属的吸附效应研究
![利用小球藻监测污染水体中重金属污染和小球藻对重金属的吸附效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f1b4f5b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15.png)
利用小球藻监测污染水体中重金属污染和小球藻对重金属的吸附效应研究申鹰龚会琴杨鸿波谢锋谭红(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贵阳550002)摘要: 本文利用藻类生长抑制试验方法进行试验,探讨了污染水体中重金属对普通小球藻生长的影响,及普通小球藻对污染水体中重金属的吸附作用,为污染水体的生物监测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利用水生生物检测水质的同时检测水体中藻类的群落变化,全面监测水质变化。
结果表明: 高浓度的重金属污染会抑制藻类细胞的生长,小球藻对水体中的一些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吸附与去除作用。
关键词: 污染水体,小球藻,监测,重金属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6563( 2014) 01-0078-04S t udy on t he Effec t G r ow t h of Chlo r ella Vulga r is in t he Heavy Me t al Pollu t ion of Wa t e r Body and t he Effec t t o Abso r b Heavy Me t al by t he Chlorella vulgarisSHEN Ying GON G Hui-qin YA N G Hong-bo XIE Feng TAN Hong( G u i z hou A c ad emy o f A n a l ys i s a n d T est i n g,G u i y a n g,G u i z hou550002,C h i n a)Abs tr ac t: Usin g al g ae g r ow th inhibiti o n test meth o d,in v esti g ati o n of the e ff ect o n the g r ow th of C h l ore ll a v u l ga r i s w as c o nducted t o discuss the p o lluti o n in w ater caused b y hea vy metals and the ads o rpti o n of hea vy metals b y C h l o- re ll a vu l ga r i s,w hich pr ov ided scienti f ic data fo r the bi o l og ical m o nit o rin g of w ater p o lluti o n〃T he meth o d c o uld als o m o nit o r c o mmunit y chan g e of al g ae in w ater b o d y and the ov erall chan g es of w ater qualit y〃 T he research sh ow ed that hi g h-c o ncentrated hea vy metal p o lluti o n c o uld inhibit the g r ow th of al g ae cells and C h l ore ll a vu l ga r i s c o uld pla y a goo d r o le in ads o rpti o n and rem ov al of the hea vy metals in the w ater〃Key wo r ds: p o lluti o n of w ater,C h l ore ll a vu l ga r i s,m o nit o r,hea vy metal1引言收稿日期: 2013-08-19;修回日期: 2013-09-12基金项目: 水生生物在水环境整体质量监测与评估方法中的应用研究[黔科院J 合字( 2011) 17 号]:化学品生态毒理测试与风险评估技术合作研究( 2011DFB41640)。
藻体对水环境中N、P及重金属Cu2+、Pb2+、Cd2+、Cr6+的吸附特征研究
![藻体对水环境中N、P及重金属Cu2+、Pb2+、Cd2+、Cr6+的吸附特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3e89439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5f.png)
藻体对水环境中N、P及重金属Cu2+、Pb2+、Cd2+、Cr6+的吸附特征研究藻体对水环境中N、P及重金属Cu2+、Pb2+、Cd2+、Cr6+的吸附特征研究摘要:水体中的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影响。
本研究利用藻体作为生物吸附材料,探究了其对水环境中N、P、Cu2+、Pb2+、Cd2+、Cr6+等污染物的吸附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藻体对这些污染物表现出较高的吸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净化了水环境。
本研究对于开发藻类生物吸附材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引言:随着人口和工业的快速增长,水环境受到越来越多的污染物的威胁。
氮、磷和重金属离子是常见的水体污染物,其中N和P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而Cu2+、Pb2+、Cd2+、Cr6+等重金属离子则具有较高的毒性。
传统的水处理技术往往耗时、耗能,并且产生的污泥处理也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寻找一种高效、经济、环境友好的水处理方法迫在眉睫。
藻类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水体中的微生物,具有丰富的种类和广泛的适应性。
藻类对水体中的污染物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水体净化和污染物去除。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研究,探究藻体对水环境中氮、磷和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特征。
材料与方法:选取生长状况良好的藻体,分别暴露在含有不同浓度的N、P、Cu2+、Pb2+、Cd2+、Cr6+的水溶液中,并进行一定时间的吸附反应。
通过测量溶液中污染物浓度变化,计算藻体对污染物的吸附量。
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量散射谱(EDS)观察藻体表面形态和元素分布情况。
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显示,藻体对N、P和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普遍较强。
藻体对N、P的吸附量随着浓度的增加呈线性增加趋势,而对Cu2+、Pb2+、Cd2+、Cr6+的吸附量在较低浓度下迅速增加,并在一定浓度后趋于饱和。
此外,藻体对不同污染物的吸附量也存在差异,其中对Cu2+、Cd2+的吸附量较高,而对Cr6+的吸附量较低。
藻体表面SEM图像显示其表面出现颗粒状物质,EDS谱图显示表面含有吸附的污染物元素。
藻类吸附水中重金属的研究
![藻类吸附水中重金属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1da9ec3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4f.png)
藻类吸附水中重金属的研究发布时间:2021-09-03T06:40:50.449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9期作者:谢沂芮1 周文锦1[导读] 去除效率高,没有二次污染等优势逐渐被人熟知,研究小球藻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方法迫在眉睫[4-5]。
1.山东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山东淄博 255000摘要:将微藻培养与污水处理相耦合,研究了吸附时间和重金属离子浓度对小球藻吸附重金属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小球藻吸附重金属分为吸附与累积两个阶段,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强大,效果显著,且吸附率均在90%以上,但吸附过程中存在脱附现象。
小球藻对铜铅镉三种金属的吸附效率有区别,Pb(Ⅱ)>Cd(Ⅱ)>Cu(Ⅱ),吸附阈值均小于10 mg/L。
关键词:小球藻;重金属;吸附重金属通过电镀、农药、化肥等来源进入水环境,造成了水体中重金属含量的急剧增加。
重金属具有迁移性强,不可降解性和毒性大等特点,通过食物链聚集对人类造成危害[1-2]。
目前,重金属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吸附法、混凝法、离子交换法、电化学技术法等技术手段[3]。
传统处理重金属废水花费昂贵、操作麻烦、处理效率低下。
由于小球藻培养方法简单,繁殖速度快,占地不大,费用较为低廉,去除效率高,没有二次污染等优势逐渐被人熟知,研究小球藻处理重金属废水的方法迫在眉睫[4-5]。
1 长期吸附Cu2+的吸附效果由50 mg/L Cu(Ⅱ)长期吸附的曲线,可以看出50 mg/L的Cu(Ⅱ)藻液在第一天吸附率较低,第二天突然升高,在未来的一周内吸附率变化不大,均在99%左右波动。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从第二天起藻液中的小球藻均已死亡,这可能是铜离子太高超过小球藻的耐受度导致的。
死亡的小球藻的吸附率本该保持水平,然而吸附率的剧烈升高说明死亡小球藻吸附能力更强。
通过10 mg/L Cu(Ⅱ)长期吸附曲线发现,虽然有所波动,但主要趋势稳定在99%以上,表明小球藻对10 mg/L的Cu(Ⅱ)有较好的吸附能力。
蓝藻对重金属的生物吸附研究进展
![蓝藻对重金属的生物吸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90cbdaedd3383c4bb4cd26a.png)
第25卷 第4期海洋环境科学Vol.25,No.4 2006年11月MARIN E ENV IRONM EN TAL SCIENCE Nov.2006【综 述】蓝藻对重金属的生物吸附研究进展陈思嘉1,郑文杰1,2,杨 芳1,2(1.暨南大学化学系,广东广州510632;2.暨南大学水生生物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32)摘 要:生物吸附作为目前重金属废水处理中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其吸附机理、吸附量影响因素、吸附模型、吸附工艺以及各种生物吸附剂的吸附特性等已被广泛研究。
寻找对重金属具有特异性吸附与较强吸附能力的生物体是生物吸附领域的一个永恒课题。
蓝藻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生物,本文较全面的介绍了蓝藻对重金属的吸附特性与基因工程在构建高吸附性能蓝藻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生物吸附剂的开发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蓝藻;重金属;生物吸附;废水处理中图分类号:X55;Q949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6336(2006)0420103204Study advances on heavy metals bio2absorbed by cyanobacteriaCHEN Si2jia1,ZHEN G Wen2Jie1,2,Y AN G Fang1,2(1.Department of Chemistry,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510632,China;2.Insititute of Hydrobiology,Jinan University;Guangzhou510632,China,)Abstract:The bio2absorption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technology in treatment of wastewater contained the heavy metals at pre2sent.The bio2absorbing mechanism,models,technique,factors,affect capacity and properties have been widely studied.Seekingthe organisms,which have excellent absorbency to the heavy metals in the wastewater is a permanent work in the research.Cyanobacteria is the most widespread life in the world.The bio2absorption properties of cyanobacteria a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and progres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yanobacteria of high bio2absorption performance by gene engineering is also introduced.Theprospect of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bio2absorbents is elucidated.K ey w ords:cyanobacteria;heavy metals;bio2absorption;wastewater treatment 在众多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中,生物吸附是最有效与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
螺旋藻对水质中重金属的吸附与排除研究
![螺旋藻对水质中重金属的吸附与排除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2456b5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c9.png)
螺旋藻对水质中重金属的吸附与排除研究概述重金属污染是当前世界范围内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
重金属的长期积累与持续排放会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发展高效、可持续的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至关重要。
螺旋藻作为一种常见的淡水微藻,具有较强的生物吸附能力,被广泛应用于重金属去除中。
本文旨在回答以下问题:螺旋藻如何吸附重金属?吸附机制是怎样的?螺旋藻又是如何排除重金属的?并探讨螺旋藻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前景。
一、螺旋藻对重金属的吸附螺旋藻对重金属的吸附是一种生物吸附过程,通过其细胞壁上的功能基团与重金属离子发生吸附反应。
研究发现,螺旋藻对多种重金属离子如铜、铅、镉、锌等具有较高的吸附能力。
吸附容量受螺旋藻生物量、重金属浓度、溶液pH值等因素的影响。
螺旋藻细胞壁上的负电荷基团(如羧基、羟基等)可以与重金属离子发生电荷吸附和络合吸附。
此外,螺旋藻细胞表面的菌胶层也参与了重金属吸附作用。
这些功能基团和菌胶层提供了丰富的活性位点,与重金属形成了络合物或局部胶束结构,从而提高了吸附效果。
二、螺旋藻对重金属的排除除了吸附,螺旋藻还通过生理代谢和细胞内富集等方式对吸附的重金属进行有效排除。
螺旋藻细胞内的生理代谢过程可以将吸附的重金属离子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形态,并通过分泌物或氧化还原反应排出细胞外。
此外,螺旋藻通过细胞内富集作用,将重金属离子在细胞内富集,降低其浓度从而达到排除的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螺旋藻对重金属的排除过程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因为不同重金属元素的生物活动性和毒性有所差异,螺旋藻对不同元素会表现出不同的吸附和排除能力。
研究者通过调控培养条件等手段,可以进一步提高螺旋藻对特定重金属的选择性吸附和排除能力。
三、螺旋藻在重金属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前景螺旋藻作为一种高效、生态友好的生物吸附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重金属污染治理领域。
与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相比,采用螺旋藻进行重金属污染治理具有以下优势:1. 高效吸附能力:螺旋藻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生物活性位点,能够提供更多的吸附能力,快速降低水中重金属浓度。
藻体对水环境中N、P及重金属Cu2+、Pb2+、Cd2+、Cr6+的吸附特征研究
![藻体对水环境中N、P及重金属Cu2+、Pb2+、Cd2+、Cr6+的吸附特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a1c1cab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627255b.png)
藻体对水环境中N、P及重金属Cu2+、Pb2+、Cd2+、Cr6+的吸附特征研究藻体对水环境中N、P及重金属Cu2+、Pb2+、Cd2+、Cr6+的吸附特征研究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发展的加速,水环境污染成为了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其中,氮、磷以及重金属离子(如Cu2+、Pb2+、Cd2+、Cr6+)被认为是主要水污染物之一。
因此,研究水中这些污染物的吸附特征,特别是藻类对其吸附特性的影响,对于水环境治理和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藻类作为一类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的微生物,普遍具有较高的生长速度和吸附能力。
早期研究表明,藻类能够有效地吸附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盐,对其浓度进行调控,从而对水体的富营养化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此外,藻类的吸附能力还可以延伸到重金属离子上。
重金属离子作为一类对生物体有害的物质,其过量存在会严重威胁水生生物的健康和生存环境。
因此,研究藻类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特征,对于探索重金属离子的迁移转化规律以及藻类的净化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选取了常见的淡水绿藻——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方法对其对水环境中N、P及Cu2+、Pb2+、Cd2+、Cr6+的吸附特征进行了研究。
首先,研究了小球藻对水中氮、磷的吸附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小球藻能够显著地吸附水中的氮、磷。
随着初始浓度的增加,小球藻对氮和磷的吸附量呈现增加趋势,但吸附速率逐渐减缓。
此外,不同初始浓度下小球藻对氮、磷的吸附量也存在差异。
其次,研究了小球藻对重金属离子Cu2+、Pb2+、Cd2+、Cr6+的吸附特征。
实验结果显示,小球藻对这些重金属离子均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
随着溶液中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增加,小球藻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量逐渐增加。
而当重金属离子浓度达到一定范围后,吸附量趋于饱和。
此外,不同重金属离子对小球藻的吸附能力也存在差异,其中Cr6+的吸附能力最强。
最后,研究了小球藻对水环境中N、P以及重金属离子吸附的综合特征。
《2024年藻体对水环境中N、P及重金属Cu2+、Pb2+、Cd2+、Cr6+的吸附特征研究》范文
![《2024年藻体对水环境中N、P及重金属Cu2+、Pb2+、Cd2+、Cr6+的吸附特征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bd23c7be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42.png)
《藻体对水环境中N、P及重金属Cu2+、Pb2+、Cd2+、Cr6+的吸附特征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工业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氮(N)、磷(P)及重金属离子(如Cu2+、Pb2+、Cd2+、Cr6+)的排放对水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藻类作为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独特的生物吸附特性,能够有效地去除水中的这些污染物。
因此,研究藻体对水环境中N、P及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特征,不仅有助于了解藻类在水环境修复中的作用机制,也为开发高效、环保的水处理技术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藻体对N、P的吸附特征藻体通过细胞表面的特殊结构,如细胞壁和细胞膜上的活性基团,对水中的N、P元素进行吸附。
研究表明,藻体对N、P的吸附主要受到pH值、温度、盐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适宜的条件下,藻体能够有效地吸附水中的N、P元素,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这一过程不仅降低了水中的N、P浓度,还为藻类自身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营养支持。
三、藻体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特征与N、P元素相似,藻体对重金属离子(如Cu2+、Pb2+、Cd2+、Cr6+)也具有吸附作用。
这种吸附作用主要依赖于藻细胞表面的配位体与重金属离子之间的化学反应。
不同种类的藻体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存在差异,同时,重金属离子的种类和浓度也会影响其吸附效果。
研究表明,藻体能够通过吸附作用降低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浓度,从而减轻重金属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危害。
四、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1.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如pH值、温度、盐度等对藻体吸附N、P及重金属离子的能力具有显著影响。
适宜的环境条件有利于提高藻体的吸附能力。
2. 藻体种类:不同种类的藻体对N、P及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存在差异,这与其细胞表面的结构、活性基团等生物特性有关。
3. 吸附机制:藻体对N、P及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机制包括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和生物积累等多种方式。
其中,化学吸附是主要的吸附方式,通过配位体与污染物之间的化学反应实现吸附。
《2024年藻体对水环境中N、P及重金属Cu2+、Pb2+、Cd2+、Cr6+的吸附特征研究》范文
![《2024年藻体对水环境中N、P及重金属Cu2+、Pb2+、Cd2+、Cr6+的吸附特征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ac3240a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b5.png)
《藻体对水环境中N、P及重金属Cu2+、Pb2+、Cd2+、Cr6+的吸附特征研究》篇一摘要:本文以藻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探究了其对水环境中N、P及重金属Cu2+、Pb2+、Cd2+、Cr6+的吸附特征。
通过分析不同条件下的吸附效果,为水环境治理和藻类资源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氮(N)、磷(P)及重金属离子(如Cu2+、Pb2+、Cd2+、Cr6+)的排放成为主要污染源之一。
藻类作为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吸附和富集这些污染物质的能力。
因此,研究藻体对水环境中N、P及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特征,对于理解藻类在环境修复中的作用及开发利用藻类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准备选取常见藻类作为实验对象,如绿藻、蓝藻等,并准备含有N、P及不同浓度梯度的重金属离子溶液。
2. 实验方法分别设置不同温度、pH值及藻体浓度等条件,通过批量实验和连续流动实验方法,研究藻体对水环境中N、P及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效果。
利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吸附前后水样中各离子的浓度变化。
三、结果与分析1. N、P的吸附特征实验结果显示,藻体对N、P的吸附能力受温度和pH值的影响较大。
在适宜的温度和pH值条件下,藻体对N、P的吸附效果最佳。
随着藻体浓度的增加,N、P的吸附量也呈增加趋势。
2. 重金属离子的吸附特征对于重金属离子Cu2+、Pb2+、Cd2+、Cr6+,藻体表现出较强的吸附能力。
不同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效果受藻体种类和离子浓度的共同影响。
在低浓度条件下,藻体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速率较快;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加,吸附速率逐渐减慢,但总吸附量仍呈增加趋势。
此外,温度和pH值也会影响藻体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效果。
3. 竞争吸附现象在同时存在多种离子的水环境中,藻体对不同离子的吸附存在竞争关系。
N、P等营养盐与重金属离子之间存在竞争吸附现象,导致某种离子在特定条件下可能被优先吸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蓝藻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研究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 08级园艺(城市园艺)朱怡航 0841405023在现代工业发展的同时,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含重金属的废水也日益增多,这既污染了土壤与水体环境,也威胁到人类自身的健康。
在众多的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中,生物吸附是最有效并且最有前途的方法之一。
与传统的物理、化学方法如沉淀法、螯合树脂法、高分子捕集剂法、天然沸石吸附法、膜技术、活性炭吸附工艺、离子交换法等[1,2]相比,生物吸附更适合处理高、低浓度金属离子的水体;不产生二次污染;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并且原料廉价易得,分布广,易收集。
用于生物吸附的原料主要有细菌、真菌、藻类及其代谢产物以及多种有机物如淀粉、纤维素、壳聚糖等。
生物吸附剂的来源是影响其制造成本的最重要的因素[3]。
许多藻类具有富集重金属的能力,其吸附性能往往比其他生物高。
蓝藻在世界上分布极为广泛,在淡水、海洋和陆地上都能找到蓝藻的踪迹,许多种类还能生长在极端环境下,具有很强的抗逆性。
蓝藻丰富的生理生化特性及强大的抗逆性决定了其吸附特性有别于其他藻类,因此,蓝藻在对重金属的吸附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蓝藻对重金属的吸附原理一般认为,蓝藻对重金属的吸附与细胞壁的性质以及吸附效率很大程度上相关,这是由于蓝藻细胞壁带有负电荷,具有许多官能团如羟基、羧基、酰胺基等供金属离子结合,并且具有较大表面积。
一些没有细胞壁的藻类对重金属吸附作用弱小也证明了这一点。
蓝藻细胞通过电信号对重金属离子做出响应,其响应灵敏度随离子重金属种类而异[4],若能建立藻细胞对常见重金属的响应模式和数据库,则可有效预警早期水污染和预防突发性水污染事故。
蓝藻细胞壁的成分与细菌相似,主要是两种肽聚糖: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
李建宏等研究了极大螺旋藻( Spirulina maxima) 对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表明主要是细胞壁多糖在起作用[5]。
蓝藻还能通过液泡化吸附重金属,并抵御重金属的毒害。
有报道指出,衰老的蓝藻细胞形成液泡,并认为,形成液泡是一个细胞濒临死亡的标志[6]。
但李志勇的研究认为死的藻细胞比活的藻细胞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7]。
死细胞多破碎,使内部官能团暴露而结合金属离子,细胞膜失去选择性使金属离子更易通过。
赵玲等对海洋原甲藻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同时也证明了藻细胞对金属离子的吸附,主要是多糖的吸附作用,多糖与金属离子的结合主要是通过多糖的-OH和-CONH2,与金属离子进行络合作用[8]。
蓝藻对重金属的吸附性能目前用于重金属生物吸附研究的蓝藻主要有螺旋藻(Spirulina)、鱼腥藻(Anabaena)、微囊藻(Microcystis)、念珠藻(Nostoc)、席藻(Phormidium)和聚球藻(Synechococcus) 等[]。
姜闻新等研究了铜绿微囊藻对Pb2+和Ni2+的吸附作用,表明铜绿微囊藻对Pb2+和Ni2+都有吸附作用, 且对Pb2+的吸附效果远大于Ni2+[9]。
张秀红等对螺旋藻对Hg2+的吸附性能研究表明,汞离子浓度的升高,藻的吸附效率下降。
当pH为6时,吸附效率最大。
随着pH 在3~6 之间的增大,吸附效率逐渐上升,达到最大值56.12%[10]。
由于使用了藻粉复水作为试验材料,一方面使得藻体细胞吸附表面增大并维持溶胀状态,对吸附有明显帮助,可以使藻粉迅速达到最高的吸附效率;另一方面也说明蓝藻作为商品化生物吸附剂的可行性。
周文彬在铜绿微囊藻培养过程中加入Cd2+,48h后检测Cd浓度表明随着培养基中Cd浓度逐渐增加,细胞内Cd含量也随着增加。
Cd浓度在培养基中达到2和4 µM, 48 h后细胞内Cd含量显著增加[11]。
将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暴露在不同质量浓度Zn2+和Cd2+溶液里40 d,和暴露20 d 后,移入自然海水恢复20 d,藻体内的金属离子质量浓度均显著降低,但是均显著高于暴露前浓度[12]。
说明了鼠尾藻对Zn2+和Cd2+有较强的吸附能力,这为检测海洋环境重金属污染,修复受污染的海洋水体奠定了理论基础。
蓝藻除了能吸附水体中的重金属外,通过一定的方法,还能从藻细胞中解吸回收重金属。
邓莉萍研究了非活体刚毛藻对水体中重金属Cu2+、Pb2+和Cd2+的吸附影响因子,发现吸附过程的最佳pH值为 5.0,25℃时,刚毛藻对Cu2+、Pb2+和Cd2+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1.61mmol/g、0.96 mmol/g和0.98 mmol/g,且吸附过程为吸热反应。
解吸试验表明,用EDTA 可以对重金属进行回收,刚毛藻可以循环利用[13]。
结果表明,刚毛藻是一种高效、经济实用的重金属生物吸附材料。
刘建英研究了乙酸根和柠檬酸根对钝顶螺旋藻吸附Cu2+和Cd2+的影响,发现乙酸根和柠檬酸根都是钝顶螺旋藻的解吸附剂,乙酸根对Cd2+的解吸附能力比对Cu2+的解吸附能力强,而柠檬酸根则正好相反[14]。
许多报道中对于重金属吸附性能的测定都是采用杀死或滤去藻体,测定剩余溶液中重金属浓度并与起始浓度比较的方法,也有用ICP—AES(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atomic emission spectrometry)(PerkinElmer instruments,Optima 2000DV)分析细胞内镉含量(周文彬)。
相比较前者的方法对于蓝藻作为污水处理的吸附剂的效果而言更为直观,而后者的方法则更加注重吸附机理的研究。
展望利用蓝藻这种特殊的生物材料作为处理重金属污染的工具,在提倡发展集约型社会的今天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蓝藻生物吸附材料的研究不仅是处理重金属污染的热门课题,也是利用水华元凶——蓝藻处理水体污染,变废为宝的不二选择[15,16]。
然而,目前许多有关于蓝藻吸附重金属的方法还处于研究阶段,在吸附剂应用方面还有很多限制,还需要许多进一步的实践性研究。
在利用蓝藻的同时,对蓝藻吸附重金属的探究应该加重吸附机理和对单一金属的特异性吸附方面的研究,如通过扫描电镜研究重金属在细胞内的富集部位[17],通过研究细胞壁的成分来确定细胞壁对重金属种类的吸附偏好,从而建立相关的吸附模型和数据库,为高效处理特定重金属污染提供可行方法。
另外,活体生物吸附和非活体生物吸附相比,前者有较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重金属中毒[18,19,20]、产生死体和细胞自溶等。
因此为了防止重金属在水体环境中富集,尤其要注意吸附剂的使用时限,同时严格制定生物吸附剂产品的标准用以监控产品质量。
我们应该在利用生物吸附剂处理重金属污染的同时,加入一定的物理、化学手段以达到更佳的处理效果。
参考文献[1] 张剑波,冯金敏. 离子吸附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和发展.. [J]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2000,1(1):46-51[2] 赵璇,吴天宝,叶裕才. 我国饮用水源的重金属污染及治理技术深化问题.. [J] 给水排水. 1998,24(10):22-25[3] 陈思嘉,郑文杰,杨芳,等. 蓝藻对重金属的生物吸附研究进展.. [J] 海洋环境科学.. 2006,25(04):103-106[4] 王丙莲,孟庆军,杨俊慧,等. 藻细胞膜电信号对重金属的快速反应研究. [J] 生态毒理学报. 2007,2(02)[5] 李建宏,曾昭琪,薛宇鸣,等. 极大螺旋藻富积重金属机理的研究. [J] 海洋与湖沼. 1998,29 (3):274-279[6] 吴红艳,赵以军,郭厚良,等. 重金属及微量元素诱导蓝藻形成液泡. [J] 微生物学通报. 2003,30(03):173-177[7] 李志勇,郭祀远,李琳,等. 利用藻类去除与回收工业废水中的金属. [J] 重庆环境科学.1997,19(6):27-32[8] 赵玲,尹平河,Qiming Yu, 等. 海洋赤潮生物原甲藻对重金属的富集机理. [J] 环境科学. 2001,22(4):42-45[9] 姜闻新,贾永,王从彦,等. Pb2+和Ni2+对铜绿微囊藻生长的影响以及铜绿微囊藻对这两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 [J] 环境化学. 2010,29(3):551-552[10] 张秀红,段学伟,李琪. 螺旋藻FACHB-439对重金属Hg吸附性能的研究. [J] 水产学杂志. 2010,23(2):21-24[11] 周文彬. 水华蓝藻铜绿微囊藻生长和光合作用对镉浓度增加的响应. [D] 华中师范大学: 植物学. 2005[12] 吴海一;詹冬梅;刘洪军鼠尾藻对重金属锌、镉富集及排放作用的研究. [J] 海洋科学. 2010(01)[13] 邓莉萍. 藻体对水环境中N、P及重金属Cu<2+>、Pb<2+>、Cd<2+>、Cr<6+>的吸附特征研究. [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环境科学. 2008[14] 刘建英,徐英贤,宋超. 有机阴离子对螺旋蓝细菌富集重金属的影响研究. [J] 环境科技. 2010,23(3):23-26[15] 毕东苏,钱春龙. Hg2+与Cr(VI)对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生长的毒性效应. [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35(26):8306-8308[16] 石鲁娜,李正魁,吴凯. 铁·磷对太湖水华微囊藻FACHB1028生长的影响及相互作用. [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38(27):15178-15182[17] 张永亮,张浩江,谢水波,等. 藻类吸附重金属的研究进展. [J] 铀矿治. 2009,28(01): 31-37[18] 朱歆莹,高为,钟运建. 重金属离子对斜生栅列藻毒性的研究. [J]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10,2(5):44-45[19] 曹维维,王恒,李湘鸣,等. 汞对斜生栅藻的急性毒性研究. [J] 上海农业科技. 2010,3:22-25[20] 李燕,朱琳,刘硕. 铅、汞单一及联合胁迫对栅藻的生长、GSH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J] 环境科学. 2009,30(1):248-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