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选择、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2020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古文及译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古文及译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古文及译文1. 《观书有感》杨绛在《观书有感》一文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深情地描述了书籍对她的影响和启发。

她认为,读书扩展了她的视野,增长了见识,使她懂得了生活的真谛。

通过读书,她成为了一个有深度的思考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

杨绛深情地表达了她对读书的热爱,并鼓励人们要多读书,以获得更多的智慧和快乐。

2. 《步韵》《步韵》是南朝宋代文学家刘义庆创作的一篇古文。

在这篇文章中,刘义庆用华丽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五音六律的美妙之处。

他通过诗词的韵律将音乐与文字相结合,使读者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刘义庆以自己对音乐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他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美的探索。

3. 《天净沙·秋思》苏轼的《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和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词。

苏轼用流畅而精湛的词句,将秋天的景色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他描述了麦穗金黄、菊花黄烂的美景,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情感真挚,字里行间透露出苏轼对家乡的深情。

4. 《暮江吟》南宋时期文学家杨万里的《暮江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通过描绘江水、庐山等景物,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深邃。

杨万里运用生动的词句,让读者感受到他与自然的交融,以及对世界万物的赞美之情。

这篇文言文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宇宙的无尽思考。

5. 译文文言文古文译文的目的是将古代文言文转化成现代汉语,以便现代读者能够理解和体味古人的思想和感情。

译文要忠实于原作的意境,同时也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

通过译文,读者可以更好地领略到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情感表达。

以上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关于文言文古文及译文的内容。

这些文言文作品和译文,展示了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让我们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

阅读这些古文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并感受到文学的美妙与魅力。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文言文注释、翻译、简答习题【2020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文言文注释、翻译、简答习题【2020版】

八年级上全册古文精品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目录:1、第9课《三峡》检测题2、第10课《短文两篇》检测题《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3、第11课《与朱元思书》检测题4、第21课《孟子三章》检测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第22课《愚公移山》检测题及答案6、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检测题第9课《三峡》检测题班级:姓名:成绩:一、重点注释默写:1、【自】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

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完全没有。

【阙】,同“缺”,空隙、缺口。

3、【自非】如果不是。

4、【亭午】正午。

【亭】,正。

5、【夜分】半夜。

6、【曦月】日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陵】指水漫上山陵。

【襄】,升到高处。

【陵】,山陵。

8、【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9、【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10、【不以疾】没有这么快。

11、【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湍】,急流。

12、【回清】回旋的清波。

13、【绝巘】极高的山峰。

14、【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

15、【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荣】,茂盛。

16、【良】甚,很。

17、【晴初】天刚放晴。

18、【霜旦】下霜的早晨。

19、【肃】肃杀,凄寒。

20、【属引】接连不断。

【属】,连接。

【引】,延长。

21、【妻异】凄惨悲凉。

22、【响】回声。

23、【哀转】声音悲凉婉转。

二、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

八年级上全册古文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

八年级上全册古文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

八年级上全册古文精品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赏析辨识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1、部编版八上第9课《三峡》检测题2、部编版八上第10课《短文两篇》检测题《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3、部编版八上第11课《与朱元思书》检测题4、部编版八上第21课《孟子三章》检测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部编版八上第22课《愚公移山》精品检测题及答案6、部编版八上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检测题部编版八上第9课《三峡》检测题班级:姓名:成绩: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注释默写:1、【自】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阙】,3、【自非】4、【亭午】【亭】,5、【夜分】6、【曦月】【曦】,7、【襄陵】【襄】,【陵】,8、【沿溯阻绝】【沿】,【溯】,9、【奔】10、【不以疾】11、【素湍】【湍】,12、【回清】13、【绝巘】14、【飞漱】15、【清荣峻茂】【荣】,16、【良】17、【晴初】18、【霜旦】19、【肃】20、【属引】【属】,【引】,21、【妻异】22、【响】23、【哀转】二、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翻译: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翻译: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文章第1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三峡自然景观的?4、文中为什么在描写三峡水势之前,先写山势?5、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2020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2020版】

八年级上全册古文精品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题型:【重点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1、第9课《三峡》检测题2、第10课《短文两篇》检测题《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3、第11课《与朱元思书》检测题4、第21课《孟子三章》检测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第22课《愚公移山》检测题及答案6、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检测题第9课《三峡》检测题班级:姓名:成绩:一、重点注释默写:1、【自】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阙】,3、【自非】4、【亭午】【亭】,5、【夜分】6、【曦月】【曦】,7、【襄陵】【襄】,【陵】,8、【沿溯阻绝】【沿】,【溯】,9、【奔】10、【不以疾】11、【素湍】【湍】,①略无阙.处:②或.王命急宣: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④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⑥回清.倒影:⑦空谷..传响:⑧晴初霜.旦:⑨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2、一词多义: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②自非亭午夜分:清:①清倒影:②清荣峻茂:以:①不以疾也:④徐喷以烟:属:①属引凄异: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③神情与苏,黄不属:绝:①哀转久绝:②佛印绝类弥勒:③沿溯阻绝:3、判断文言句式:①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②重岩叠嶂:三、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翻译: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翻译: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四、课内简答题:1、文章第1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三峡自然景观的?4、文中为什么在描写三峡水势之前,先写山势?5、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2020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2020版】

八年级上全册古文精品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目录:1、第9课《三峡》检测题2、第10课《短文两篇》检测题《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3、第11课《与朱元思书》检测题4、第21课《孟子三章》检测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第22课《愚公移山》检测题及答案6、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检测题第9课《三峡》检测题班级:姓名:成绩:一、重点注释默写:1、【自】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阙】,3、【自非】4、【亭午】【亭】,5、【夜分】6、【曦月】【曦】,7、【襄陵】【襄】,【陵】,8、【沿溯阻绝】【沿】,【溯】,9、【奔】10、【不以疾】11、【素湍】【湍】,12、【回清】13、【绝巘】14、【飞漱】15、【清荣峻茂】【荣】,16、【良】17、【晴初】18、【霜旦】19、【肃】20、【属引】【属】,【引】,21、【妻异】22、【响】23、【哀转】二、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翻译: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翻译: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参考答案:一、重点注释默写:1、【自】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

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完全没有。

【阙】,同“缺”,空隙、缺口。

3、【自非】如果不是。

4、【亭午】正午。

【亭】,正。

5、【夜分】半夜。

6、【曦月】日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陵】指水漫上山陵。

【襄】,升到高处。

【陵】,山陵。

8、【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译文1:《秦庭燎原》
秦朝东击赵国,烽烟四起。

一时间,天下大乱。

在这混乱中,
有一个叫陈胜的人勇敢地站了出来,带领农民起义。

他打败了秦军,进军都城咸阳,宣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然而,因为内部的分裂和
外部的围剿,陈胜的起义最终失败了。

译文2:《董卓的野心》
东汉末年,董卓是个野心勃勃的宦官,他唆使汉少帝杀害了大
将军何进,掌握了朝政大权。

董卓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迁都洛阳,加强了自身的兵力。

他极度残暴,任意妄为,引发了各地民众的不满。

最终,义军联合起来推翻了董卓的统治。

译文3:《刘备的演说》
东汉末年,刘备是一个仁德之人,他希望能够平定天下,建立
安宁的社会。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与诸葛亮一起努力,先后组建
了蜀国和蜀汉政权。

在一次重要的演说中,刘备表达了他对民众的
关怀和对社会正义的追求。

他的演说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支持,为他
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译文4:《文学修养》
在古代,文学修养是一个人受教育程度和艺术修养的重要标志。

通过学习文学,人们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素养。

文学作品也
是人们思想和感情的表达。

因此,我们应当注重文学修养,多读经
典的文学作品,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提升自己的修养。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文选择、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文选择、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古文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题型:【选择题】【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目录:1、第21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部编版八上第22课《愚公移山》精品检测题及答案3、部编版八上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检测题第21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区域、地域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被起用D.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受苦【解析】A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D.属予作文以.记之【解析】例句是凭借。

A按照。

B因为。

C凭借。

D来。

3、对下面文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 )A、委而去.之(到……地方去)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背叛)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器)D、以.天下之所顺(用、靠)【解析】A离开。

4、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D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以天下之所顺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属予作文以记之【解析】D项“以”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其余各项“以”字均为介词。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A. 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B.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者.多助C.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D.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解析】A表修饰;表顺承。

B的原因;的人。

C助词,的;代词,他。

D都是凭借。

6、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D )A. 舜/发于/畎亩之中B. 曾益/其所不能C.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 入/则无法家/拂士【解析】D入/则无/法家/拂士7、下列四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属予作文以.记之B.环而攻之.而不胜杜少府之.任蜀州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曹操比于.袁绍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择其善者而.从之【解析】A凭,考;来。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文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文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古文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1、第21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部编版八上第22课《愚公移山》精品检测题及答案3、部编版八上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检测题第21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三里之城】②【环】③【池】④【兵革】【兵】,【革】,⑤【委而去之】【委】,【去】,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⑦【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⑧【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⑨【得道】⑩【至】⑪【亲戚】⑫【畔】⑬【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二、重点句子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5、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8、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歧路亡羊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列子·说符》) 【习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亡一羊何追者之众亡:丢失B.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反:同“返”,返回C.既反,问:“获羊乎?”既:既然D.杨子戚然变容戚然:忧伤的样子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杨子之邻人亡羊A.何陋之有(《陋室铭》)B.策之不以其道(《马说》)C.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D.久之,目似瞑(《狼》)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门人怪之”的“怪”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B.心乐.之(《小石潭记》)C.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子的邻居率领他的朋友去找羊,还请杨子的童仆一起去追赶。

八年级上全册古文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

八年级上全册古文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

八年级上全册古文精品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赏析辨识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1、部编版八上第9课《三峡》检测题2、部编版八上第10课《短文两篇》检测题《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3、部编版八上第11课《与朱元思书》检测题4、部编版八上第21课《孟子三章》检测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部编版八上第22课《愚公移山》精品检测题及答案6、部编版八上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检测题部编版八上第9课《三峡》检测题班级:姓名:成绩: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注释默写:1、【自】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阙】,3、【自非】4、【亭午】【亭】,5、【夜分】6、【曦月】【曦】,7、【襄陵】【襄】,【陵】,8、【沿溯阻绝】【沿】,【溯】,9、【奔】10、【不以疾】11、【素湍】【湍】,12、【回清】13、【绝巘】14、【飞漱】15、【清荣峻茂】【荣】,16、【良】17、【晴初】18、【霜旦】19、【肃】20、【属引】【属】,【引】,21、【妻异】22、【响】23、【哀转】二、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翻译: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翻译: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文章第1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三峡自然景观的?4、文中为什么在描写三峡水势之前,先写山势?5、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注释、翻译、阅读习题【2020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注释、翻译、阅读习题【2020版】

八年级上全册古文精品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1、第9课《三峡》检测题2、第10课《短文两篇》检测题《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3、第11课《与朱元思书》检测题4、第21课《孟子三章》检测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第22课《愚公移山》检测题及答案6、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检测题第9课《三峡》检测题班级:姓名:成绩:一、重点注释默写:1、【自】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

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完全没有。

【阙】,同“缺”,空隙、缺口。

3、【自非】如果不是。

4、【亭午】正午。

【亭】,正。

5、【夜分】半夜。

6、【曦月】日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陵】指水漫上山陵。

【襄】,升到高处。

【陵】,山陵。

8、【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9、【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10、【不以疾】没有这么快。

11、【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湍】,急流。

12、【回清】回旋的清波。

13、【绝巘】极高的山峰。

14、【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

15、【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荣】,茂盛。

16、【良】甚,很。

17、【晴初】天刚放晴。

18、【霜旦】下霜的早晨。

19、【肃】肃杀,凄寒。

20、【属引】接连不断。

【属】,连接。

【引】,延长。

21、【妻异】凄惨悲凉。

22、【响】回声。

23、【哀转】声音悲凉婉转。

二、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及答案【2020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及答案【2020版】

八年级上全册古文精品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目录:1、第9课《三峡》检测题2、第10课《短文两篇》检测题《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3、第11课《与朱元思书》检测题4、第21课《孟子三章》检测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第22课《愚公移山》检测题及答案6、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检测题第9课《三峡》检测题①略无阙.处:②或.王命急宣: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④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⑥回清.倒影:⑦空谷..传响:⑧晴初霜.旦:⑨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2、一词多义: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②自非亭午夜分:清:①清倒影:②清荣峻茂:以:①不以疾也:④徐喷以烟:属:①属引凄异: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③神情与苏,黄不属:绝:①哀转久绝:②佛印绝类弥勒:③沿溯阻绝:3、判断文言句式:①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②重岩叠嶂:二、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翻译: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翻译: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文章第1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三峡自然景观的?4、文中为什么在描写三峡水势之前,先写山势?5、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6、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

参考答案: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略无阙.处:通假字,“阙”同“缺”,空缺。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重点句子翻译习题及答案【2020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重点句子翻译习题及答案【2020版】

八年级上全册古文重点句子翻译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目录:1、第9课《三峡》检测题2、第10课《短文两篇》检测题《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3、第11课《与朱元思书》检测题4、第21课《孟子三章》检测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第22课《愚公移山》检测题及答案6、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检测题第9课《三峡》检测题班级:姓名:成绩: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翻译: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翻译: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参考答案: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

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翻译: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

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翻译: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

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文注释、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文注释、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

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古文精品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1、部编版八上第9课《三峡》检测题2、部编版八上第10课《短文两篇》检测题《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3、部编版八上第11课《与朱元思书》检测题第9课《三峡》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注释默写:1、【自】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阙】,3、【自非】4、【亭午】【亭】,5、【夜分】6、【曦月】【曦】,7、【襄陵】【襄】,【陵】,8、【沿溯阻绝】【沿】,【溯】,9、【奔】10、【不以疾】11、【素湍】【湍】,12、【回清】13、【绝巘】14、【飞漱】15、【清荣峻茂】【荣】,16、【良】17、【晴初】18、【霜旦】19、【肃】20、【属引】【属】,【引】,21、【妻异】22、【响】23、【哀转】二、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翻译: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翻译: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文章第1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三峡自然景观的?4、文中为什么在描写三峡水势之前,先写山势?5、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6、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文注释、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文注释、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

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古文精品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1、部编版八上第9课《三峡》检测题2、部编版八上第10课《短文两篇》检测题《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3、部编版八上第11课《与朱元思书》检测题第9课《三峡》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注释默写:1、【自】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阙】,3、【自非】4、【亭午】【亭】,5、【夜分】6、【曦月】【曦】,7、【襄陵】【襄】,【陵】,8、【沿溯阻绝】【沿】,【溯】,9、【奔】10、【不以疾】11、【素湍】【湍】,12、【回清】13、【绝巘】14、【飞漱】15、【清荣峻茂】【荣】,16、【良】17、【晴初】18、【霜旦】19、【肃】20、【属引】【属】,【引】,21、【妻异】22、【响】23、【哀转】二、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翻译: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翻译: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文章第1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三峡自然景观的?4、文中为什么在描写三峡水势之前,先写山势?5、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6、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注释、文言现象、选择、阅读习题及答案【2020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注释、文言现象、选择、阅读习题及答案【2020版】

八年级上全册古文精品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题型:【重点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1、第9课《三峡》检测题2、第10课《短文两篇》检测题《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3、第11课《与朱元思书》检测题4、第21课《孟子三章》检测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第22课《愚公移山》检测题及答案6、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检测题第9课《三峡》检测题班级:姓名:成绩:一、重点注释默写:1、【自】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阙】,3、【自非】4、【亭午】【亭】,5、【夜分】6、【曦月】【曦】,7、【襄陵】【襄】,【陵】,8、【沿溯阻绝】【沿】,【溯】,9、【奔】10、【不以疾】11、【素湍】【湍】,①略无阙.处:②或.王命急宣: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④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⑥回清.倒影:⑦空谷..传响:⑧晴初霜.旦:⑨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2、一词多义: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②自非亭午夜分:清:①清倒影:②清荣峻茂:以:①不以疾也:④徐喷以烟:属:①属引凄异: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③神情与苏,黄不属:绝:①哀转久绝:②佛印绝类弥勒:③沿溯阻绝:3、判断文言句式:①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②重岩叠嶂:三、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的“自”与例句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忌不自信A、自三峡七百里中B、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C、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D、,孰视之,自以为不如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属.引凄异忠之属.也B.其.间千二百里其.真无马邪C.哀转久绝.湖中人鸟声俱绝.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虽.乘奔御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C.春冬之.时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不以.疾也属予作文以.记之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A、回清.倒影B、晴初霜.旦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D、传.不习乎5、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D、客从外来,与坐谈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或.王命急宣有时B、虽.乘奔御风虽然C、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甚,很D、属.引凄异连接7、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沿溯阻绝.往来而不绝.者 B.其间.千二百里又何间.焉C.方.其远出海门今齐地方.千里 D.素.湍绿潭吴广素.爱人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沿溯.阻绝溯.迎而上 B.则素.湍绿潭吴广素.爱人C.绝.巘多生怪柏群响毕绝. D.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9、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A、学而时习之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辍耕之垄上D、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写山,突出了连绵不绝、重重叠叠、高可蔽日的特点。

《孟子三章》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八上21课】

《孟子三章》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八上21课】

《孟子三章》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目录: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二、《富贵不能淫》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习题及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三里之城】②【环】③【池】④【兵革】【兵】,【革】,⑤【委而去之】【委】,【去】,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⑦【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⑧【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⑨【得道】⑩【至】⑪【亲戚】⑫【畔】⑬【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析:①亲戚畔.之:②七里之郭.:③池.非不深也池:④委而去.之:⑤亲戚..畔之:⑥委.而去之:⑦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⑧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⑨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⑫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一词多义:以:①以天下之所顺:②所以动心忍性:之:①亲戚畔之:②三里之城:③寡助之至:而:①泉香而酒洌:②夫环而攻之:③环而攻之而不胜:于:①舜发于畎亩之中: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③而死于安乐也:国: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②国国恒亡:利:①地利不如人和:②兵革非不坚利也:3、判断文言句式:①是天时不如地利也:②是地利不如人和也:三、重点句子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5、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8、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四、课内简答题:1、本文选自《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时期思想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三章》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八上21课】

《孟子三章》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八上21课】

《孟子三章》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目录: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二、《富贵不能淫》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习题及答案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析:①亲戚畔.之:②七里之郭.:③池.非不深也池:④委而去.之:⑤亲戚..畔之:⑥委.而去之:⑦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⑧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⑨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⑫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一词多义:以:①以天下之所顺:②所以动心忍性:之:①亲戚畔之:②三里之城:③寡助之至:而:①泉香而酒洌:②夫环而攻之:③环而攻之而不胜:于:①舜发于畎亩之中: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③而死于安乐也:国: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②国国恒亡:利:①地利不如人和:②兵革非不坚利也:3、判断文言句式:①是天时不如地利也:②是地利不如人和也:二、重点句子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5、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8、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三、理解性默写: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2、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

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

3、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4、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那句话:。

5、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6、“战必胜”的条件是:。

四、课内简答题:1、本文选自《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重点句子翻译习题及答案【2020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重点句子翻译习题及答案【2020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重点句子翻译习题及答案【2020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重点句子翻译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目录:1、XXX《三峡》检测题2、第10课《短文两篇》检测题《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第22课《愚公移山》检测题及答案3、第11课《与朱元思书》检测题6、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检测题4、第21课《孟子三章》检测题第9课《三峡》检测题班级:姓名:成绩: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4、或XXX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翻译: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1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翻译:7、每至晴初霜旦,XXX,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参考答案: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整没有停止的地方;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比及炎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分,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克不及通航。

4、或XXX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翻译: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

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即使骑上飞驰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翻译: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

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

27、每至晴初霜旦,XXX,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在秋天,每到XXX的时分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冷和悄然,常常有高处的XXX拉长声音鸣叫,声音延续不竭,十分苍凉奇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痛悠扬,很久才消逝。

《孟子三章》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八上21课】

《孟子三章》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八上21课】

《孟子三章》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目录: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二、《富贵不能淫》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习题及答案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析:①亲戚畔.之:②七里之郭.:③池.非不深也池:④委而去.之:⑤亲戚..畔之:⑥委.而去之:⑦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⑧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⑨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⑫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一词多义:以:①以天下之所顺:②所以动心忍性:之:①亲戚畔之:②三里之城:③寡助之至:而:①泉香而酒洌:②夫环而攻之:③环而攻之而不胜:于:①舜发于畎亩之中: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③而死于安乐也:国: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②国国恒亡:利:①地利不如人和:②兵革非不坚利也:3、判断文言句式:①是天时不如地利也:②是地利不如人和也:二、重点句子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5、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8、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三、课内简答题:1、本文选自《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时期思想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等人共同编著的。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道”指的是什么?3、“三里”、“七里”是在强调防守一方占有哪方面优势?“环”是在说明进攻一方占哪方面优势?第二段中,进攻方“环而攻之而不胜”,证明了什么道理?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这三个句子的修辞是什么?三个句子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5、作者写“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这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6、为什么君子能够“战必胜”?7、孟子写作目的是说明怎样打赢一场战争吗?8、纵观历史,能得到“人和”的人很多,并说说带给你什么启示?9、回忆你学过的文言课文,从中举出一则可以证明本文论点的史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全册古文精品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题型:【选择题】【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目录:1、第9课《三峡》检测题2、第10课《短文两篇》检测题《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3、第11课《与朱元思书》检测题4、第21课《孟子三章》检测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第22课《愚公移山》检测题及答案6、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检测题第9课《三峡》检测题班级:姓名:成绩: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的“自”与例句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例句:忌不自信A、自三峡七百里中B、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C、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D、,孰视之,自以为不如【解析】例句是自己的意思。

A在。

B自己。

C自己。

D自己。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属.引凄异忠之属.也B.其.间千二百里其.真无马邪C.哀转久绝.湖中人鸟声俱绝.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解析】A连接;类。

B指示代词,这;反问语气,难道。

C消失;消失。

D表顺承;表转折。

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虽.乘奔御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C.春冬之.时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不以.疾也属予作文以.记之【解析】A在,从;如果。

B都是“即使”的意思。

C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认为,如;来。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D )例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A、回清.倒影B、晴初霜.旦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D、传.不习乎【解析】词类活用,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A词类活用,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清波。

B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降霜。

C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傍晚。

D 词类活用,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5、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D )例句: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D、客从外来,与坐谈【解析】例句是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A倒装句,状语后置。

B被动句。

C 倒装句,定语后置。

D省略句,省略宾语。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A、或.王命急宣有时B、虽.乘奔御风虽然C、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甚,很D、属.引凄异连接【解析】B即使。

7、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A.沿溯阻绝.往来而不绝.者 B.其间.千二百里又何间.焉C.方.其远出海门今齐地方.千里 D.素.湍绿潭吴广素.爱人【解析】A均为阻断、隔绝。

B中间;参与。

C当……时;方圆。

D白色;平时。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A.沿溯.阻绝溯.迎而上 B.则素.湍绿潭吴广素.爱人C.绝.巘多生怪柏群响毕绝. D.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解析】A都是逆流而上。

B白色;平时。

C极;消失。

D连接;同“嘱”,嘱托。

9、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C )例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A、学而时习之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辍耕之垄上D、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解析】例句是到,往。

A代词,它。

B主谓之间。

C动词,到,往。

D助词,的。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第①段写山,突出了连绵不绝、重重叠叠、高可蔽日的特点。

B.第②段写水,突出了水势险恶、水位高、水流急的特点。

C.第④段引用渔歌,突出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的气氛。

D.第②—④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景色,既写静景也写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解析】D写作的顺序是夏、春冬、秋,不是按四季顺序。

11、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解析】B第②段也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略无阙.处:通假字,“阙”同“缺”,空缺。

②或.王命急宣:古今异义,古义:有时;今义:或者。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今异义,古义:表假设关系的连词,即使;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

④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古今异义,古义:甚,很。

今义:好。

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词类活用,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⑥回清.倒影: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⑦空谷..传响: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⑧晴初霜.旦: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下霜。

⑨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早晨,傍晚。

2、一词多义: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②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如果清:①清倒影:名词,清波②清荣峻茂:形容词,清澈以:①不以疾也:如②以土砾凸者为丘:当做④徐喷以烟:用属:①属引凄异:(动词)连接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③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绝:①哀转久绝:消失②佛印绝类弥勒:极③沿溯阻绝:隔绝3、判断文言句式:①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即有时朝发(于)白帝,暮到江陵。

②重岩叠嶂:省略句,省略主语“两岸”。

三、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

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翻译: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

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翻译: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

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四、课内简答题:1、文章第1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围绕三峡夏季水大(急、凶险、迅疾等);秋季水枯(寒、凄凉、凄寒等)回答即可。

3、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三峡自然景观的?答: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其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4、文中为什么在描写三峡水势之前,先写山势?答:先总写地形地貌,再写三峡的不同景物,符合地理著作的一般要求,同时为下段写江水的大、急作了铺垫。

5、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答:①夏季:水势迅急凶猛;②春冬:景色秀丽奇绝;③秋季:萧瑟凄凉。

6、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

答:①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

②郦道元的《三峡》文笔绚烂,语言清丽,描写了三峡优美的自然风光,很多游客都是通过文章才了解并关注三峡,慕名而去,尽兴而归。

所以,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

第10课《答谢中书书》检测题班级:姓名:成绩: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风吹草低见.牛羊【解析】A参与,这里指欣赏;和。

B代指鱼;代指鱼。

C发出;振作。

D看见;见(xiàn):同“现”,显露。

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解析】A的;主谓之间。

B判断词,是;判断词,是。

C连词,和;动词,参与,欣赏。

D动词,寻找;副词,不久。

3、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解析】A存在;准备。

B都是代指鱼。

C发出;振作。

D看见;引见。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A.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然是.中有深趣也。

B.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相与.步于中庭。

C. ①时时而间.进。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 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解析】A 判断动词,是;指示代词,这。

B参与,这里指欣赏;一起。

C间或,有时候;参与。

D的;补足音节。

二、文言知识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析:①四时.俱备:古今异义,古义:季节,今义:时间②四时俱备.:古今异义,古义:具备,今义:准备、具备③晓雾将歇.:古今异义,古义:消散,今义:休息④晓.雾将歇:古今异义,古义:清晨,今义:知道⑤夕日欲颓.:古今异义,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委靡⑥古来共谈.:古今异义,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⑦五色交辉.: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辉映。

2、一词多义:欲:①夕日欲颓:将要②实是欲界之仙都:与“界”合用,欲界,指人间自:①自康乐以来:自从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②念无与为乐者:和。

书:①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②谢答中书书:书信。

三、重点句子翻译: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翻译: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翻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四、课内简答题:1、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总领全文,以“共谈”概说人人皆爱,以“美”点明全文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