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选择、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2020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古文及译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古文及译文1. 《观书有感》杨绛在《观书有感》一文中,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深情地描述了书籍对她的影响和启发。
她认为,读书扩展了她的视野,增长了见识,使她懂得了生活的真谛。
通过读书,她成为了一个有深度的思考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外部世界。
杨绛深情地表达了她对读书的热爱,并鼓励人们要多读书,以获得更多的智慧和快乐。
2. 《步韵》《步韵》是南朝宋代文学家刘义庆创作的一篇古文。
在这篇文章中,刘义庆用华丽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五音六律的美妙之处。
他通过诗词的韵律将音乐与文字相结合,使读者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刘义庆以自己对音乐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他对艺术的追求和对美的探索。
3. 《天净沙·秋思》苏轼的《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和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词。
苏轼用流畅而精湛的词句,将秋天的景色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他描述了麦穗金黄、菊花黄烂的美景,表达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词情感真挚,字里行间透露出苏轼对家乡的深情。
4. 《暮江吟》南宋时期文学家杨万里的《暮江吟》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他通过描绘江水、庐山等景物,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深邃。
杨万里运用生动的词句,让读者感受到他与自然的交融,以及对世界万物的赞美之情。
这篇文言文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宇宙的无尽思考。
5. 译文文言文古文译文的目的是将古代文言文转化成现代汉语,以便现代读者能够理解和体味古人的思想和感情。
译文要忠实于原作的意境,同时也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
通过译文,读者可以更好地领略到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情感表达。
以上是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关于文言文古文及译文的内容。
这些文言文作品和译文,展示了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让我们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欣赏。
阅读这些古文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见识,并感受到文学的美妙与魅力。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文言文注释、翻译、简答习题【2020版】

八年级上全册古文精品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目录:1、第9课《三峡》检测题2、第10课《短文两篇》检测题《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3、第11课《与朱元思书》检测题4、第21课《孟子三章》检测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第22课《愚公移山》检测题及答案6、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检测题第9课《三峡》检测题班级:姓名:成绩:一、重点注释默写:1、【自】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
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完全没有。
【阙】,同“缺”,空隙、缺口。
3、【自非】如果不是。
4、【亭午】正午。
【亭】,正。
5、【夜分】半夜。
6、【曦月】日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陵】指水漫上山陵。
【襄】,升到高处。
【陵】,山陵。
8、【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9、【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10、【不以疾】没有这么快。
11、【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湍】,急流。
12、【回清】回旋的清波。
13、【绝巘】极高的山峰。
14、【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
15、【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荣】,茂盛。
16、【良】甚,很。
17、【晴初】天刚放晴。
18、【霜旦】下霜的早晨。
19、【肃】肃杀,凄寒。
20、【属引】接连不断。
【属】,连接。
【引】,延长。
21、【妻异】凄惨悲凉。
22、【响】回声。
23、【哀转】声音悲凉婉转。
二、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
八年级上全册古文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

八年级上全册古文精品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赏析辨识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1、部编版八上第9课《三峡》检测题2、部编版八上第10课《短文两篇》检测题《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3、部编版八上第11课《与朱元思书》检测题4、部编版八上第21课《孟子三章》检测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部编版八上第22课《愚公移山》精品检测题及答案6、部编版八上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检测题部编版八上第9课《三峡》检测题班级:姓名:成绩: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注释默写:1、【自】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阙】,3、【自非】4、【亭午】【亭】,5、【夜分】6、【曦月】【曦】,7、【襄陵】【襄】,【陵】,8、【沿溯阻绝】【沿】,【溯】,9、【奔】10、【不以疾】11、【素湍】【湍】,12、【回清】13、【绝巘】14、【飞漱】15、【清荣峻茂】【荣】,16、【良】17、【晴初】18、【霜旦】19、【肃】20、【属引】【属】,【引】,21、【妻异】22、【响】23、【哀转】二、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翻译: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翻译: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文章第1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三峡自然景观的?4、文中为什么在描写三峡水势之前,先写山势?5、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2020版】

八年级上全册古文精品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题型:【重点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1、第9课《三峡》检测题2、第10课《短文两篇》检测题《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3、第11课《与朱元思书》检测题4、第21课《孟子三章》检测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第22课《愚公移山》检测题及答案6、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检测题第9课《三峡》检测题班级:姓名:成绩:一、重点注释默写:1、【自】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阙】,3、【自非】4、【亭午】【亭】,5、【夜分】6、【曦月】【曦】,7、【襄陵】【襄】,【陵】,8、【沿溯阻绝】【沿】,【溯】,9、【奔】10、【不以疾】11、【素湍】【湍】,①略无阙.处:②或.王命急宣: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④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⑥回清.倒影:⑦空谷..传响:⑧晴初霜.旦:⑨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2、一词多义: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②自非亭午夜分:清:①清倒影:②清荣峻茂:以:①不以疾也:④徐喷以烟:属:①属引凄异: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③神情与苏,黄不属:绝:①哀转久绝:②佛印绝类弥勒:③沿溯阻绝:3、判断文言句式:①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②重岩叠嶂:三、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翻译: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翻译: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四、课内简答题:1、文章第1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三峡自然景观的?4、文中为什么在描写三峡水势之前,先写山势?5、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注释、翻译习题及答案【2020版】

八年级上全册古文精品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目录:1、第9课《三峡》检测题2、第10课《短文两篇》检测题《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3、第11课《与朱元思书》检测题4、第21课《孟子三章》检测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第22课《愚公移山》检测题及答案6、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检测题第9课《三峡》检测题班级:姓名:成绩:一、重点注释默写:1、【自】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阙】,3、【自非】4、【亭午】【亭】,5、【夜分】6、【曦月】【曦】,7、【襄陵】【襄】,【陵】,8、【沿溯阻绝】【沿】,【溯】,9、【奔】10、【不以疾】11、【素湍】【湍】,12、【回清】13、【绝巘】14、【飞漱】15、【清荣峻茂】【荣】,16、【良】17、【晴初】18、【霜旦】19、【肃】20、【属引】【属】,【引】,21、【妻异】22、【响】23、【哀转】二、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翻译: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翻译: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参考答案:一、重点注释默写:1、【自】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
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完全没有。
【阙】,同“缺”,空隙、缺口。
3、【自非】如果不是。
4、【亭午】正午。
【亭】,正。
5、【夜分】半夜。
6、【曦月】日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陵】指水漫上山陵。
【襄】,升到高处。
【陵】,山陵。
8、【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译文1:《秦庭燎原》
秦朝东击赵国,烽烟四起。
一时间,天下大乱。
在这混乱中,
有一个叫陈胜的人勇敢地站了出来,带领农民起义。
他打败了秦军,进军都城咸阳,宣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然而,因为内部的分裂和
外部的围剿,陈胜的起义最终失败了。
译文2:《董卓的野心》
东汉末年,董卓是个野心勃勃的宦官,他唆使汉少帝杀害了大
将军何进,掌握了朝政大权。
董卓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迁都洛阳,加强了自身的兵力。
他极度残暴,任意妄为,引发了各地民众的不满。
最终,义军联合起来推翻了董卓的统治。
译文3:《刘备的演说》
东汉末年,刘备是一个仁德之人,他希望能够平定天下,建立
安宁的社会。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与诸葛亮一起努力,先后组建
了蜀国和蜀汉政权。
在一次重要的演说中,刘备表达了他对民众的
关怀和对社会正义的追求。
他的演说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支持,为他
的事业奠定了基础。
译文4:《文学修养》
在古代,文学修养是一个人受教育程度和艺术修养的重要标志。
通过学习文学,人们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素养。
文学作品也
是人们思想和感情的表达。
因此,我们应当注重文学修养,多读经
典的文学作品,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提升自己的修养。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文选择、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古文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题型:【选择题】【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目录:1、第21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部编版八上第22课《愚公移山》精品检测题及答案3、部编版八上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检测题第21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区域、地域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被起用D.必先苦.其心志苦:使……受苦【解析】A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2、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C.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D.属予作文以.记之【解析】例句是凭借。
A按照。
B因为。
C凭借。
D来。
3、对下面文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 )A、委而去.之(到……地方去)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背叛)C、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兵器)D、以.天下之所顺(用、靠)【解析】A离开。
4、下面“以”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D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B.以天下之所顺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D.属予作文以记之【解析】D项“以”连词,表目的,相当于“来”;其余各项“以”字均为介词。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A. 环而.攻之而不胜委而.去之B.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得道者.多助C.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D.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解析】A表修饰;表顺承。
B的原因;的人。
C助词,的;代词,他。
D都是凭借。
6、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项是( D )A. 舜/发于/畎亩之中B. 曾益/其所不能C.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 入/则无法家/拂士【解析】D入/则无/法家/拂士7、下列四组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属予作文以.记之B.环而攻之.而不胜杜少府之.任蜀州C.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曹操比于.袁绍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择其善者而.从之【解析】A凭,考;来。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文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

八年级上第六单元古文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1、第21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部编版八上第22课《愚公移山》精品检测题及答案3、部编版八上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检测题第21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三里之城】②【环】③【池】④【兵革】【兵】,【革】,⑤【委而去之】【委】,【去】,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⑦【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⑧【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⑨【得道】⑩【至】⑪【亲戚】⑫【畔】⑬【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二、重点句子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5、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8、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三、课外文言文阅读:歧路亡羊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竖:童仆)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
(《列子·说符》) 【习题】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亡一羊何追者之众亡:丢失B.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反:同“返”,返回C.既反,问:“获羊乎?”既:既然D.杨子戚然变容戚然:忧伤的样子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杨子之邻人亡羊A.何陋之有(《陋室铭》)B.策之不以其道(《马说》)C.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D.久之,目似瞑(《狼》)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与“门人怪之”的“怪”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B.心乐.之(《小石潭记》)C.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D.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子的邻居率领他的朋友去找羊,还请杨子的童仆一起去追赶。
八年级上全册古文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

八年级上全册古文精品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说明:根据习题难易度,分A卷和B卷。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赏析辨识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1、部编版八上第9课《三峡》检测题2、部编版八上第10课《短文两篇》检测题《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3、部编版八上第11课《与朱元思书》检测题4、部编版八上第21课《孟子三章》检测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部编版八上第22课《愚公移山》精品检测题及答案6、部编版八上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检测题部编版八上第9课《三峡》检测题班级:姓名:成绩: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注释默写:1、【自】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阙】,3、【自非】4、【亭午】【亭】,5、【夜分】6、【曦月】【曦】,7、【襄陵】【襄】,【陵】,8、【沿溯阻绝】【沿】,【溯】,9、【奔】10、【不以疾】11、【素湍】【湍】,12、【回清】13、【绝巘】14、【飞漱】15、【清荣峻茂】【荣】,16、【良】17、【晴初】18、【霜旦】19、【肃】20、【属引】【属】,【引】,21、【妻异】22、【响】23、【哀转】二、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翻译: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翻译: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文章第1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三峡自然景观的?4、文中为什么在描写三峡水势之前,先写山势?5、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注释、翻译、阅读习题【2020版】

八年级上全册古文精品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1、第9课《三峡》检测题2、第10课《短文两篇》检测题《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3、第11课《与朱元思书》检测题4、第21课《孟子三章》检测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第22课《愚公移山》检测题及答案6、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检测题第9课《三峡》检测题班级:姓名:成绩:一、重点注释默写:1、【自】于。
这里是“在”的意思。
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略无】,完全没有。
【阙】,同“缺”,空隙、缺口。
3、【自非】如果不是。
4、【亭午】正午。
【亭】,正。
5、【夜分】半夜。
6、【曦月】日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陵】指水漫上山陵。
【襄】,升到高处。
【陵】,山陵。
8、【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9、【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10、【不以疾】没有这么快。
11、【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湍】,急流。
12、【回清】回旋的清波。
13、【绝巘】极高的山峰。
14、【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
15、【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荣】,茂盛。
16、【良】甚,很。
17、【晴初】天刚放晴。
18、【霜旦】下霜的早晨。
19、【肃】肃杀,凄寒。
20、【属引】接连不断。
【属】,连接。
【引】,延长。
21、【妻异】凄惨悲凉。
22、【响】回声。
23、【哀转】声音悲凉婉转。
二、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及答案【2020版】

八年级上全册古文精品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目录:1、第9课《三峡》检测题2、第10课《短文两篇》检测题《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3、第11课《与朱元思书》检测题4、第21课《孟子三章》检测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第22课《愚公移山》检测题及答案6、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检测题第9课《三峡》检测题①略无阙.处:②或.王命急宣: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④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⑥回清.倒影:⑦空谷..传响:⑧晴初霜.旦:⑨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2、一词多义: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②自非亭午夜分:清:①清倒影:②清荣峻茂:以:①不以疾也:④徐喷以烟:属:①属引凄异: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③神情与苏,黄不属:绝:①哀转久绝:②佛印绝类弥勒:③沿溯阻绝:3、判断文言句式:①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②重岩叠嶂:二、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翻译: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翻译: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文章第1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三峡自然景观的?4、文中为什么在描写三峡水势之前,先写山势?5、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6、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
参考答案: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略无阙.处:通假字,“阙”同“缺”,空缺。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重点句子翻译习题及答案【2020版】

八年级上全册古文重点句子翻译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目录:1、第9课《三峡》检测题2、第10课《短文两篇》检测题《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3、第11课《与朱元思书》检测题4、第21课《孟子三章》检测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第22课《愚公移山》检测题及答案6、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检测题第9课《三峡》检测题班级:姓名:成绩: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翻译: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翻译: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参考答案: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
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翻译: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
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翻译: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
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文注释、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

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古文精品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1、部编版八上第9课《三峡》检测题2、部编版八上第10课《短文两篇》检测题《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3、部编版八上第11课《与朱元思书》检测题第9课《三峡》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注释默写:1、【自】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阙】,3、【自非】4、【亭午】【亭】,5、【夜分】6、【曦月】【曦】,7、【襄陵】【襄】,【陵】,8、【沿溯阻绝】【沿】,【溯】,9、【奔】10、【不以疾】11、【素湍】【湍】,12、【回清】13、【绝巘】14、【飞漱】15、【清荣峻茂】【荣】,16、【良】17、【晴初】18、【霜旦】19、【肃】20、【属引】【属】,【引】,21、【妻异】22、【响】23、【哀转】二、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翻译: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翻译: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文章第1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三峡自然景观的?4、文中为什么在描写三峡水势之前,先写山势?5、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6、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文注释、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

八年级上第三单元古文精品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1、部编版八上第9课《三峡》检测题2、部编版八上第10课《短文两篇》检测题《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3、部编版八上第11课《与朱元思书》检测题第9课《三峡》检测题班级:姓名:一、重点注释默写:1、【自】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阙】,3、【自非】4、【亭午】【亭】,5、【夜分】6、【曦月】【曦】,7、【襄陵】【襄】,【陵】,8、【沿溯阻绝】【沿】,【溯】,9、【奔】10、【不以疾】11、【素湍】【湍】,12、【回清】13、【绝巘】14、【飞漱】15、【清荣峻茂】【荣】,16、【良】17、【晴初】18、【霜旦】19、【肃】20、【属引】【属】,【引】,21、【妻异】22、【响】23、【哀转】二、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翻译: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翻译: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文章第1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三峡自然景观的?4、文中为什么在描写三峡水势之前,先写山势?5、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6、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两岸悉皆怪石,敧嵌盘屈,不可名状。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注释、文言现象、选择、阅读习题及答案【2020版】

八年级上全册古文精品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题型:【重点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选择题】【课外文言文阅读】目录:1、第9课《三峡》检测题2、第10课《短文两篇》检测题《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3、第11课《与朱元思书》检测题4、第21课《孟子三章》检测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第22课《愚公移山》检测题及答案6、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检测题第9课《三峡》检测题班级:姓名:成绩:一、重点注释默写:1、【自】2、【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略无】,【阙】,3、【自非】4、【亭午】【亭】,5、【夜分】6、【曦月】【曦】,7、【襄陵】【襄】,【陵】,8、【沿溯阻绝】【沿】,【溯】,9、【奔】10、【不以疾】11、【素湍】【湍】,①略无阙.处:②或.王命急宣: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④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⑥回清.倒影:⑦空谷..传响:⑧晴初霜.旦:⑨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2、一词多义: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②自非亭午夜分:清:①清倒影:②清荣峻茂:以:①不以疾也:④徐喷以烟:属:①属引凄异: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③神情与苏,黄不属:绝:①哀转久绝:②佛印绝类弥勒:③沿溯阻绝:3、判断文言句式:①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②重岩叠嶂:三、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的“自”与例句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忌不自信A、自三峡七百里中B、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C、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D、,孰视之,自以为不如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属.引凄异忠之属.也B.其.间千二百里其.真无马邪C.哀转久绝.湖中人鸟声俱绝.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虽.乘奔御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C.春冬之.时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不以.疾也属予作文以.记之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A、回清.倒影B、晴初霜.旦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D、传.不习乎5、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D、客从外来,与坐谈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或.王命急宣有时B、虽.乘奔御风虽然C、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甚,很D、属.引凄异连接7、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沿溯阻绝.往来而不绝.者 B.其间.千二百里又何间.焉C.方.其远出海门今齐地方.千里 D.素.湍绿潭吴广素.爱人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沿溯.阻绝溯.迎而上 B.则素.湍绿潭吴广素.爱人C.绝.巘多生怪柏群响毕绝. D.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9、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A、学而时习之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辍耕之垄上D、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写山,突出了连绵不绝、重重叠叠、高可蔽日的特点。
《孟子三章》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八上21课】

《孟子三章》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目录: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二、《富贵不能淫》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习题及答案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三里之城】②【环】③【池】④【兵革】【兵】,【革】,⑤【委而去之】【委】,【去】,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⑦【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⑧【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⑨【得道】⑩【至】⑪【亲戚】⑫【畔】⑬【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析:①亲戚畔.之:②七里之郭.:③池.非不深也池:④委而去.之:⑤亲戚..畔之:⑥委.而去之:⑦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⑧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⑨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⑫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一词多义:以:①以天下之所顺:②所以动心忍性:之:①亲戚畔之:②三里之城:③寡助之至:而:①泉香而酒洌:②夫环而攻之:③环而攻之而不胜:于:①舜发于畎亩之中: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③而死于安乐也:国: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②国国恒亡:利:①地利不如人和:②兵革非不坚利也:3、判断文言句式:①是天时不如地利也:②是地利不如人和也:三、重点句子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5、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8、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四、课内简答题:1、本文选自《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时期思想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三章》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八上21课】

《孟子三章》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目录: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二、《富贵不能淫》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习题及答案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析:①亲戚畔.之:②七里之郭.:③池.非不深也池:④委而去.之:⑤亲戚..畔之:⑥委.而去之:⑦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⑧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⑨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⑫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一词多义:以:①以天下之所顺:②所以动心忍性:之:①亲戚畔之:②三里之城:③寡助之至:而:①泉香而酒洌:②夫环而攻之:③环而攻之而不胜:于:①舜发于畎亩之中: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③而死于安乐也:国: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②国国恒亡:利:①地利不如人和:②兵革非不坚利也:3、判断文言句式:①是天时不如地利也:②是地利不如人和也:二、重点句子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5、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8、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三、理解性默写: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
2、攻城一方不能取胜的原因是:。
守城一方“委而去之”的原因是:。
3、指出决定战争胜负的三要素及其关系的句子是:4、日本某些反华势力,擅自篡改历史教科书,结果招致了国内外有识之士的一致反对,弄得众叛亲离,正应了孟子那句话:。
5、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6、“战必胜”的条件是:。
四、课内简答题:1、本文选自《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重点句子翻译习题及答案【2020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重点句子翻译习题及答案【2020版】八年级上全册古文重点句子翻译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目录:1、XXX《三峡》检测题2、第10课《短文两篇》检测题《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第22课《愚公移山》检测题及答案3、第11课《与朱元思书》检测题6、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检测题4、第21课《孟子三章》检测题第9课《三峡》检测题班级:姓名:成绩: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4、或XXX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翻译: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1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翻译:7、每至晴初霜旦,XXX,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参考答案: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整没有停止的地方;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比及炎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分,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克不及通航。
4、或XXX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翻译: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
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即使骑上飞驰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翻译: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
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
27、每至晴初霜旦,XXX,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在秋天,每到XXX的时分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冷和悄然,常常有高处的XXX拉长声音鸣叫,声音延续不竭,十分苍凉奇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痛悠扬,很久才消逝。
《孟子三章》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八上21课】

《孟子三章》习题及答案【2020部编版八上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目录: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二、《富贵不能淫》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习题及答案一、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析:①亲戚畔.之:②七里之郭.:③池.非不深也池:④委而去.之:⑤亲戚..畔之:⑥委.而去之:⑦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⑧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⑨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⑫固.国不以山溪之险:2、一词多义:以:①以天下之所顺:②所以动心忍性:之:①亲戚畔之:②三里之城:③寡助之至:而:①泉香而酒洌:②夫环而攻之:③环而攻之而不胜:于:①舜发于畎亩之中: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③而死于安乐也:国: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②国国恒亡:利:①地利不如人和:②兵革非不坚利也:3、判断文言句式:①是天时不如地利也:②是地利不如人和也:二、重点句子翻译: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4、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5、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8、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三、课内简答题:1、本文选自《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时期思想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等人共同编著的。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道”指的是什么?3、“三里”、“七里”是在强调防守一方占有哪方面优势?“环”是在说明进攻一方占哪方面优势?第二段中,进攻方“环而攻之而不胜”,证明了什么道理?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这三个句子的修辞是什么?三个句子的顺序为什么不能颠倒?5、作者写“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这段文字的目的是什么?6、为什么君子能够“战必胜”?7、孟子写作目的是说明怎样打赢一场战争吗?8、纵观历史,能得到“人和”的人很多,并说说带给你什么启示?9、回忆你学过的文言课文,从中举出一则可以证明本文论点的史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全册古文精品习题带答案【2020部编版】题型:【选择题】【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目录:1、第9课《三峡》检测题2、第10课《短文两篇》检测题《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3、第11课《与朱元思书》检测题4、第21课《孟子三章》检测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第22课《愚公移山》检测题及答案6、第23课《周亚夫军细柳》检测题第9课《三峡》检测题班级:姓名:成绩: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中的“自”与例句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 )例句:忌不自信A、自三峡七百里中B、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C、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D、,孰视之,自以为不如【解析】例句是自己的意思。
A在。
B自己。
C自己。
D自己。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A.属.引凄异忠之属.也B.其.间千二百里其.真无马邪C.哀转久绝.湖中人鸟声俱绝.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解析】A连接;类。
B指示代词,这;反问语气,难道。
C消失;消失。
D表顺承;表转折。
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B.虽.乘奔御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C.春冬之.时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不以.疾也属予作文以.记之【解析】A在,从;如果。
B都是“即使”的意思。
C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D认为,如;来。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D )例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A、回清.倒影B、晴初霜.旦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D、传.不习乎【解析】词类活用,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A词类活用,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清波。
B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降霜。
C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傍晚。
D 词类活用,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5、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D )例句: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D、客从外来,与坐谈【解析】例句是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A倒装句,状语后置。
B被动句。
C 倒装句,定语后置。
D省略句,省略宾语。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A、或.王命急宣有时B、虽.乘奔御风虽然C、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甚,很D、属.引凄异连接【解析】B即使。
7、下列各组语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A.沿溯阻绝.往来而不绝.者 B.其间.千二百里又何间.焉C.方.其远出海门今齐地方.千里 D.素.湍绿潭吴广素.爱人【解析】A均为阻断、隔绝。
B中间;参与。
C当……时;方圆。
D白色;平时。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A.沿溯.阻绝溯.迎而上 B.则素.湍绿潭吴广素.爱人C.绝.巘多生怪柏群响毕绝. D.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解析】A都是逆流而上。
B白色;平时。
C极;消失。
D连接;同“嘱”,嘱托。
9、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C )例句:往之女家,必敬必戒A、学而时习之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辍耕之垄上D、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解析】例句是到,往。
A代词,它。
B主谓之间。
C动词,到,往。
D助词,的。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第①段写山,突出了连绵不绝、重重叠叠、高可蔽日的特点。
B.第②段写水,突出了水势险恶、水位高、水流急的特点。
C.第④段引用渔歌,突出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的气氛。
D.第②—④段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景色,既写静景也写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解析】D写作的顺序是夏、春冬、秋,不是按四季顺序。
11、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B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第①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②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解析】B第②段也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二、文言现象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略无阙.处:通假字,“阙”同“缺”,空缺。
②或.王命急宣:古今异义,古义:有时;今义:或者。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古今异义,古义:表假设关系的连词,即使;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
④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古今异义,古义:甚,很。
今义:好。
⑤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词类活用,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⑥回清.倒影: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⑦空谷..传响: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⑧晴初霜.旦: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下霜。
⑨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早晨,傍晚。
2、一词多义: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介词,在②自非亭午夜分:连词,如果清:①清倒影:名词,清波②清荣峻茂:形容词,清澈以:①不以疾也:如②以土砾凸者为丘:当做④徐喷以烟:用属:①属引凄异:(动词)连接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③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绝:①哀转久绝:消失②佛印绝类弥勒:极③沿溯阻绝:隔绝3、判断文言句式:①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即有时朝发(于)白帝,暮到江陵。
②重岩叠嶂:省略句,省略主语“两岸”。
三、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翻译: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2、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翻译: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翻译: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
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翻译: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
5、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翻译: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6、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翻译: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
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
7、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翻译: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
四、课内简答题:1、文章第1段描写群峰占据天地,只有正午、半夜才见日月光辉。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围绕三峡夏季水大(急、凶险、迅疾等);秋季水枯(寒、凄凉、凄寒等)回答即可。
3、作者从那几个方面写三峡自然景观的?答: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其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4、文中为什么在描写三峡水势之前,先写山势?答:先总写地形地貌,再写三峡的不同景物,符合地理著作的一般要求,同时为下段写江水的大、急作了铺垫。
5、请分别概括三峡四个季节的特点。
答:①夏季:水势迅急凶猛;②春冬:景色秀丽奇绝;③秋季:萧瑟凄凉。
6、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
答:①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
②郦道元的《三峡》文笔绚烂,语言清丽,描写了三峡优美的自然风光,很多游客都是通过文章才了解并关注三峡,慕名而去,尽兴而归。
所以,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
第10课《答谢中书书》检测题班级:姓名:成绩: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念无与.为乐者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风吹草低见.牛羊【解析】A参与,这里指欣赏;和。
B代指鱼;代指鱼。
C发出;振作。
D看见;见(xiàn):同“现”,显露。
2、词的用法、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A.之:山川之美/甚矣,汝之不惠B.是:实是欲界之仙都/问今是何世C.与: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D.寻:寻张怀民/寻病终【解析】A的;主谓之间。
B判断词,是;判断词,是。
C连词,和;动词,参与,欣赏。
D动词,寻找;副词,不久。
3、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A、四时俱备.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解析】A存在;准备。
B都是代指鱼。
C发出;振作。
D看见;引见。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 )A.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②然是.中有深趣也。
B.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②相与.步于中庭。
C. ①时时而间.进。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D. ①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解析】A 判断动词,是;指示代词,这。
B参与,这里指欣赏;一起。
C间或,有时候;参与。
D的;补足音节。
二、文言知识积累: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析:①四时.俱备:古今异义,古义:季节,今义:时间②四时俱备.:古今异义,古义:具备,今义:准备、具备③晓雾将歇.:古今异义,古义:消散,今义:休息④晓.雾将歇:古今异义,古义:清晨,今义:知道⑤夕日欲颓.:古今异义,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委靡⑥古来共谈.:古今异义,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⑦五色交辉.:词类活用,名词作动词,辉映。
2、一词多义:欲:①夕日欲颓:将要②实是欲界之仙都:与“界”合用,欲界,指人间自:①自康乐以来:自从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②念无与为乐者:和。
书:①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
②谢答中书书:书信。
三、重点句子翻译: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翻译: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翻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四、课内简答题:1、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总领全文,以“共谈”概说人人皆爱,以“美”点明全文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