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研室集体备课问题的六点思考

合集下载

关于集体备课的几点思考

关于集体备课的几点思考

加强集体备课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金鼎山镇中心小学苟贤郁(邮编:563007)新课程改革进行到今天,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有效教研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在学校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笔者所在学校也开展了集体备课活动,但我却看到了当前集体备课中存在的几种不和谐现象:1、“教案合并”现象为完成学校教研组活动计划,组长将教学内容告之组员,分头拟写教案,定期交给组长,组长将其收集、融合、装订完事。

2、“资料拼盘”现象根据集体备课的内容,组员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网络上大搜索,将有关教案下载,根本不考虑自己学生的实际,部考虑自身教学情况,不结合实际加以取舍。

3、“主备说了算”现象资料收集到一起后,在集中讨论时,经常会出现“主备说了算”现象,其他成员虽然参与了但一言不发,主备人怎么说怎么好,最后定稿教案全是主备人的设计意图。

4、“权威骨干”现象集体讨论时,过分迷信权威、骨干的观点和意见,其他组员不发表任何意见和建议,担心别人会指责自己自以为是,约束、制约了教师充分发表意见和建议的权利。

5、“教案牵着走”现象多数参与者认为集体备课确定的教案,便是“铁案”,在教学的过程中绝对不能更改,哪怕在课堂教学中出现了意外,也不敢违背大家的意愿,擅自调整教学进程,生成有用的教育资源。

6、“执教后完事”现象通过集体备课、讨论,整理出一份教案后,由执教者组织教学,然后了事,对集体备课的成果不进行反思、总结,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以上不和谐现象,表明集体备课存在诸多缺陷,怎样解决上述现象,以下是我的几点思考意见,供同行商榷:1、加强理论学习,规范集体备课行为。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作为人民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校及各级组织应认真组织学习集体备课的有关理论知识,首先应让参加集体备课者参加理论知识培训,明白集体备课的运作步骤:(1)、明确集体备课时间、地点、主备人;(2)、明确集体备课的内容、范围及要求;(3)、各组内成员分头撰写教学设想;(4)、组织集中讨论,先由主备人谈谈自己的教学设想,包括具体的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这样设计的出发点及理论依据等,充分调动其他组员的积极性,结合学生的实际,展开讨论;(5)、整理出一篇或一篇以上教学设计;(6)、组织开展执教活动,一般由主备人执教,相关人员到场听课,并作好记录;(7)、开展集中评课活动,针对教学情况认真反思,再次修改或完善教学设计,达到最优效果,并认真作好分析,总结集体备课的得失。

关于集体备课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办法探讨[1]

关于集体备课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办法探讨[1]

关于集体备课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办法探讨集体备课在重点中学已经得到普遍地应用和广泛地推广,备课组建设也已制度化;而在绝大多数非重点中学,集体备课尚处在急需提高的状态。

针对集体备课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笔者做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集体备课在做法上存在误区:现象一:集体备课成了“教案之和”学校教研组将新教材的各章节平均分给同年级的各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完工后交给备课组长,由备课组长装订成册,谓之“集体备课”,集体备课等同于各任课教师备课“教案之和”。

现象二:集体备课成了“网上资料的拼盘”教师为减轻集体备课的负担,实现“自我解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由各位任课教师分头“在线查找”,并谓之“资源共享”。

他们将教育网页中与新教材相匹配的教案进行“成功下载”,装订成册后谓之“集体备课”。

现象三:集体备课成了“个人独裁”各校往往根据年级和学科分成集体备课组,每组挑选一位骨干教师充当组长。

由于组长在教师中有一定的威望和地位,所以,在集体备课中,研讨往往由组长说了算,成了组长唱“独角戏”的场所。

现象四:集体备课成了“模式教育”一所学校对外公开5堂课,5位教师上的都是同一课题,听课教师听到的5节课都是一个模子: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话;一样的讨论,一样的题;一样的过程,一样的调。

听课教师不觉有点纳闷,为什么5节课如出一辙呢?后来才知道,这5位老师事前经过了集体备课,他们将集体备课后的“成果”原封不动地搬进自己的教室,照本宣科。

出现以上四种现象,说明教师在集体备课的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集体备课就是教师坐在一起,对教材、教法、教学思路等作一番讨论交流,最后集大家的智慧于一体,形成一个所谓的最佳方案,然后人人拿着这个同一的教案走进自己的课堂,实施这个教案,这就是集体备课的过程、结果和目的。

其实不然,集体备课的真正目的是什么,集体备课到底备什么?一、备教学理念理念是什么?理念就是教学指导思想。

先进的课程理念,都来自于成功的教学实践。

如何进行有效的集体备课心得

如何进行有效的集体备课心得

如何进行有效的集体备课心得集体备课是指教师们在一起讨论和研究有关教学的问题,制定教学计划和备课方案的活动。

以下是进行有效的集体备课的一些建议:
1.确定备课的目的和内容:在进行集体备课之前,应该明
确备课的目的和内容,方便讨论和研究。

2.设定讨论规则: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应该设定讨论规则
,保证讨论过程的有序和顺畅。

3.主动发言:集体备课是一个交流的过程,教师们应该主
动发言,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

4.尊重他人意见:在讨论过程中,应该尊重他人的意见,
1.开放心态:集体备课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应该保持开放
的心态,接受不同的意见和建议。

2.积极参与:集体备课的效果取决于所有参与者的积极参
与,应该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建议。

3.关注教学细节:集体备课时应该注重教学细节,制定详
细的教学计划和备课方案,保证教学质量。

4.及时跟进:集体备课完成后,应该及时跟进实施情况,
进行总结和反馈。

教研组活动反思建议

教研组活动反思建议

一、引言教研组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集体研讨、教学观摩、案例分析等形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然而,在实际开展教研组活动过程中,我们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导致活动效果不尽如人意。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研组活动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提高教研组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二、教研组活动存在的问题1. 目标不明确部分教研组活动缺乏明确的目标,导致活动内容散乱,教师参与度不高。

活动前,教研组长没有对活动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导致活动缺乏针对性。

2. 内容单一教研组活动内容单一,缺乏创新。

活动形式多为听课、评课,缺乏多样化的教学研讨和实践活动,难以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

3. 参与度不高部分教师对教研组活动缺乏兴趣,参与度不高。

原因主要有:一是活动时间与教师正常教学时间冲突;二是活动内容与教师实际教学需求不符;三是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

4. 评价机制不完善教研组活动评价机制不完善,难以对教师参与活动的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评价标准单一,缺乏对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的综合考量。

5. 资源共享不足教研组活动资源共享不足,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这导致教师难以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三、教研组活动反思建议1. 明确活动目标教研组长在活动前要深入研究和讨论活动主题,确保活动目标明确、具体。

活动目标应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方向、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相结合。

2. 丰富活动内容教研组活动内容应多样化,包括教学观摩、案例分析、专题研讨、实践活动等。

通过丰富活动形式,激发教师参与热情,提高活动效果。

3. 提高参与度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尽量避开教师正常教学时间。

同时,关注教师个性化需求,开展针对性的教研活动。

此外,通过奖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组活动。

4. 完善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公正的评价机制,对教师参与活动的情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评价标准应包括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学水平、活动参与度等方面。

集体备课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集体备课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集体备课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集体备课已成为教育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集体备课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着重探讨集体备课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问题
1. 无效率。

由于教师思维、观念、知识背景、价值观等不同,需要较长时间的沟通与交流,导致无法高效地进行备课。

2. 意见不合。

教师之间意见不一致,各自固执己见,甚至产生争吵,导致不能达成共识。

3. 过程单一。

集体备课过程中,往往只强调学科知识,而忽略学生思维方法、学习策略等方面的探讨。

4. 主题不清。

在集体备课之前,主题和目标没有明确规定,导致讨论方向偏离主题,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二、解决方案
1. 建立科学高效的组织机制。

建立科学的组织机制,明确会议时间、议程、主题、目标等,并定期进行总结评估,不断优化。

2. 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教师需树立相互尊重、平等交流的理念,加强沟通,合理引导大家表达个人意见,尊重多元化思想。

3. 全面多元的思维引领。

在集体备课过程中,在确保教材质量的前提下,注重学生思维方法、学习策略等多元思维方向的引导。

4. 充分明确主题和目标。

在集体备课前,需要明确主题和目标,通过调研和讨论,制定出详细的议程和计划,确保备课顺利开展。

总之,集体备课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解决这些问题,充分利用这种教学方法,在备课效率和教学质量方面都会取得不少进步。

我对集体备课的几点思考

我对集体备课的几点思考

我对集体备课的几点思考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而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一切的发展,为了学生的一切。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就必须不断改变传统的教学行为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我们已经进行了改革。

从改革教师的备课方式着手,变单一的教师独立备课为集体备课,以充分实现资源的共享。

在一段时间的实践中,我就集体备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思考一:集体备课——不等于简单的加减法。

很多学校在实践中,往往认为集体备课就是简单的加减法——即过去是一个人独立思考,亦或参考一些教学资料,备完整册的教学内容。

而现在呢?是几个人合起来,共同来完成这一任务。

从任务上看,就是把总数进行了平均分,似乎减轻了不少;从形式上看,认为几个局部相加等于总和;从质量来看,似乎有这样一个不成熟的认可:几个人的智力一定大于一个人的智力吧?正是这样的出发点,大家认为:集体备课——老师们的任务变轻了,备课的形式丰富了,质量也就上去了。

其实,我觉得事情并不这么简单。

集体备课——更注重了教师个性化的劳动,对于老师的要求提高了。

它要求教师从过去的泛泛而谈,空谈阔论,不分轻重缓急备整册教材,转变为现在集中精力,深入钻研,精心备好一单元或者几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更加突出了,关键也能把握了。

对于老教师来说,打破了过去以为备了一年可以享受终生的想法,也必须像新手上路那样,谦虚谨慎。

对于新教师而言,可以省点时间,把自己的兴奋点集中在一课、一个单元的备课上,这无疑是件好事。

但是,每个人的备课好了,集中在一起,是不是短短的时间里,整册的教材都备好了。

不是,第一次的备课好了,等你拿到教案的时候,并不意味着你的备课也完成了,还需要进行第二次备课,从这个意义上说,集体备课,不等于简单的加减法。

思考二:集体备课——别人的思想不等于你的思想。

在集体备课中,每个老师相对花费在备课上的时间是少了些。

提升集体备课效率的实践与思考

提升集体备课效率的实践与思考

提升集体备课效率的实践与思考引言在教育行业中,集体备课作为一种促进教师共同成长、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日益受到重视。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集体备课往往存在着效率低下、形式化严重等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当前集体备课的现状,提出一系列提升集体备课效率的实践策略,并对这些策略进行思考和探讨。

当前集体备课的现状与问题现状1. 师资力量参差不齐:教师之间的教学水平、经验、专长各有不同,导致在备课过程中难以达到共识。

2. 时间成本高:集体备课往往需要教师在下班后或周末进行,增加了教师的时间负担。

3. 沟通效率低下:由于人数多,意见分歧大,集体备课讨论中容易出现沟通不畅的问题。

4. 资源整合不充分:各个教师所掌握的资源分散,难以在集体备课中实现共享。

5. 形式化严重:部分集体备课活动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问题1. 教学目标不明确:集体备课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导致备课内容偏离实际教学需求。

2. 备课内容单一:集体备课往往只关注教材内容,忽视了教学方法和学生个体差异。

3. 教师参与度不高:部分教师对集体备课缺乏积极性,导致备课效果不佳。

4. 评价体系不完善:集体备课的成果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难以衡量其效果。

提升集体备课效率的实践策略1. 明确教学目标在集体备课前,应由组织者提前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备课活动更有针对性。

2. 优化人员配置根据教师的特长和教学需求,合理分配备课任务,提高备课效率。

3.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利用线上备课平台,提前上传备课资料,便于教师提前了解和准备,提高线下讨论的效率。

4. 多样化备课内容除了教材内容,还应关注教学方法和学生个体差异,使备课内容更加丰富和全面。

5. 提高教师参与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集体备课,对备课成果给予适当奖励。

6. 完善评价体系建立集体备课的评价体系,对备课成果进行量化评价,以便持续改进和优化。

思考与探讨1. 如何平衡师资力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可以考虑通过专业培训、教学指导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谈“集体备课”中的问题及对策

谈“集体备课”中的问题及对策

谈“集体备课”中的问题及对策集体备课是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以教师团队为纽带,组织开展集体研读大纲和教材,分析学情,制定计划,分解任务,反思教学实践等系列活动,有分工也有合作。

集体备课确实改变了,教师间“老死不相往来,各自为战”的封闭状态,给教师搭建了“相互交流合作,取长补短”的平台,从而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素质,激活了教师资源,发掘了文本资源,促进了课改的深入,提高了教学质量。

可以说集体备课是一种最直接,最便捷、最经济、最有效的教学研究和校本研训的一种方式。

一、集备存在的问题由于对集备的重视不够,对集备的意义认识不足,出现了如下问题。

1、人员不齐学校规定集备时间,由于管理不善,集备时间教师有的去教室,有的在校园,有的请假,甚至有个别教师不来,七零八落,一盘散沙,难以聚齐,集备无法落实。

2、无“备”而来教师事先没有准备,无“备”而来,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没有集备的主题,没有中心活题,没有中心发言人,也没有什么真正的收获。

3、“集”而不“研”教研组(备课组)人员聚集一起,缺乏问题的引领话题,甚至无话可谈,各自为政,个人主备为主,在原教案上圈圈画画,大同小异,对教学目标的确立,重难点的剖析、教学环节的设计等流于形式,没有从教学的课层次出发进行系统的研究,更没有从教学实际进行教学的重建。

4、“备”而不“用”集体备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但是不少老师并没有将集体智慧的成果,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集备之后,执行度不高。

也许是这些成果对他而言研究不深,投入较少,或许不便于掌握运用,导致“备”而不“用”。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集备中产生的这些问题,不少学校都存在,至使集体备课达到举步给艰,处境尴尬的地步,效果与预想相差甚远,问题存在的原因是:1、集备组织不好集体备课,组织力度差,学校缺乏对各课组长的认定和培训,备课组长对集备的意义、秩序、环节认识不到位,导致集备得不到贯彻执行。

关于集体备课的几点思考

关于集体备课的几点思考

关于集体备课的几点思考1、集体备课是建立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的。

每位教师在参加集体备课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熟悉集体备课的内容、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做好发言准备等;记录下自己在备课中发现的问题、所做的思考以及心得体会,以便在集体备课时与其它教师探讨。

如果不在集体备课之前进行个体备课,集体备课的水平就无法提高。

可以说,只有以“个体”促“集体”,才能大大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水平。

2、集体备课是对个体备课的提升和完善。

集体备课的过程是教师自我矫正、反思提升、完善提高的过程。

集体备课能使教师在沟通、交流、研究、讨论中对备课思想、资源、技术、方案进行再设计、再补充、再创造,进而实现智慧的碰撞和资源的共享,实现教师间的传帮带和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培养教师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同时还可以克服个人备课的片面性和随意性,提高教师教学的科学性。

如果将集体备课等同于轮流备课或者分头备课,其实只是“集众人之力”制造“模型”,以共“克隆”。

这样就扼杀了教师的创造性,久而久之,助长了有些教师“等”“靠”思想——等学科带头人主讲人人提供教学资源,靠他人的经验、教学设计应付教学,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专业怎会得到发展?集体备课水平又怎能提高?3、集体备课不能埋没个性教学。

在集体交流后,往往会形成较为完善的教学方案,但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有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有很大差异。

一个好的设想,不是每个人照做都能产生同样的效果。

因此教学设计还需要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归纳、提升和再创造。

教师只有把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有机的进行结合,根据自己的教情、学情,批判地采纳集体生成的智慧来解决个人备课中出现的问题,对原先的教学思路进行二次修改设计,并撰写属于自己的教案,进行个性化教学,体现个性特色。

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情,使集体的智慧得以升华,使教师的个性得以张扬。

4、集体备课需要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集体备课中存在的六大问题

集体备课中存在的六大问题

集体备课中存在的六大问题近几年来,随着我市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的不断推进,集体备课活动也扎实有效的开展起来。

但各校在具体实施集体备课的过程中由于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理解,往往误入了歧途。

对此如果不认真地对待和解决,势必会使集体备课陷入尴尬境地,构建高效课堂成为空谈,最终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在此,笔者结合实践过程中的观察和体会,反思总结了集体备课中存在的六方面问题。

一、流于形式,形同虚设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集体备课也被全面推广,但实际上不少备课组的集体备课重于形式,形同虚设,没有真正体现出集体备课的功能。

这些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通常都是临时召集,没有固定的时间,随意性很大;参与教师一般都毫无准备,或目标要求不明确,他们只是将重点、教学要求等罗列一番,不能围绕中心问题深入地进行探究。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除了集体备课自身的要求决定外,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上的不当也不可忽视。

我们不少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上,大搞形式主义,以量为本,过分强调量化考核,忽视备课的内质,检查方法只是停留在“数集体备课教案”这一机械模式,至于有多大的实用性就无暇顾及了。

于是教师们的集体备课就仅仅停留在形式上,而不会真正形成统一的集体备课教案。

二、认识不足,被动应付长期以来,由于观念的不正确,教师们对集体备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致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他们尽管口号喊得很响亮,但行动起来却是雷声大雨点小,纯粹是把集体备课当作是一种任务,被动的去应付。

上述问题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备课组没有集体备课计划,常常是学校要求了,就随意找出某部分内容,简单地讨论一下教学时数、重点难点、处理步骤等等,然后每个人分头写自己的教案。

这种无计划、无主题、缺乏精心准备的集体备课实际上只是应付地完成了一项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上规定的工作,而集体备课中应该统一的内容、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待探讨的方法,都没有完成,直接影响了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效果。

更有甚者,有的备课组为了一味图省事,出现了值日式和值周式的轮流备课,这样下去不仅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而且还可能步入另一种教学极端——思维抄袭,失去自我。

关于”集体备课“的几点想法

关于”集体备课“的几点想法

关于”集体备课“的几点想法要想更好的落实“集体备课”。

要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每位教师在参加集体备课前,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比如要熟悉集体备课的内容、认真钻研教材、设计出自己的教学方案、并做好发言准备等。

这样才能大大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和水平。

其次要拥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

本着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和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而努力。

既可以说说自己的困惑、提出难于解决的问题、又可以展示独特的案例、说明自己的设想。

在各抒己见的情境之中达成共识,拓展思路。

另外仅仅关注教案的设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关注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要根据自己的个性情况、学生情况思考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众位老师进行探讨,学习经验。

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就集体备案的内容进行教学方法的更换,教学片断的增删。

这是对集体备课的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

最后,还要做好课后反思。

这个环节最好也能集体进行,便于达成进一步的共识,指导以后的教学。

“集体备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比如集体备课是一个学校同科目,同年级教师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内针对教案、教学内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但由于教师们上课时间,备课时间的不同,即使在教同一年级、同一科目的教师也无法保证拥有许多共同的时间用来集体备课。

对一些不按科组办公或单轨教学的学校的教师来说,集体备课的难度就更大了。

那么可以尝试一下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

建立QQ群,微薄等交流平台。

但不能让集体备课成了“网上资料的拼盘”。

教学设计不能单纯的下载拼凑,必须符合自己教学的实际需要,有取舍,有选择,有创造。

那么加强管理和监督就势在必行了。

另外,集体备课还可能成为一个人的独角戏,其他人出工不出力。

所以必须要求老师们人人做好准备,人人发言,并由组内教师轮流执笔,负责把备课内容整理好,充分调动大家的参与积极性。

其次更不能让集体备课只流于形式,只备不研。

集体备课的终极目标是提高教学实效性,必要的研讨才能让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教研组集体备课工作反思总结

教研组集体备课工作反思总结

教研组集体备课工作反思总结
引言
本文旨在对教研组集体备课工作进行反思总结,以提升教研组成员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通过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备课工作进行分析和总结,识别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更好地支持教师的教学。

问题识别
在集体备课工作中,我们发现以下问题和挑战:
1. 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备课过程中,教研组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合作不够充分,导致信息传递不畅、任务分工不清等问题。

2. 备课内容缺乏深度和广度:部分备课内容过于简单,缺乏深度和广度,无法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

3. 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备课工作缺乏统一的流程和规范,导致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

4. 缺乏反思和改进意识:部分教研组成员对备课工作的反思和改进意识较弱,导致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和改善。

改进建议
为解决上述问题和提升教研组集体备课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设立专门的沟通平台,如微信群或在线协作工具,促进教研组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和任务分工,确保备课内容和安排的准确性。

2. 拓宽备课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鼓励教研组成员在备课过程中加入更多案例、实例和拓展知识,以满足学生的不同研究需求。

3. 建立统一的备课流程和规范:制定备课操作手册,明确备课的步骤和要求,确保备课工作的系统性和规范性。

4. 增强反思和改进意识:定期组织集体备课工作回顾会议,鼓励教研组成员对备课工作进行反思和交流,共同探讨改进措施。

结论
通过对教研组集体备课工作的反思总结,我们发现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我们相信,通过执行这些改进措施,我们能够提升备课质量和效率,为学生的研究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教研组协同备课心得体会

教研组协同备课心得体会

教研组协同备课心得体会
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越来越被重视。

教研组协同备课是一种新的备课方式,这种方式在教育教学中日益受到关注。

通过教研组协同备课,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效率。

在教研组协同备课中,需要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确立共同目标。

教研组协同备课需要教师们一致认可学科教学目标。

只有这样,才能使备课更加有针对性,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

第二,分工合作。

在教研组协同备课过程中,教师们需要分工合作。

分工明确,任务清晰,协作高效。

例如,某门学科如果涉及到多个教师共同备课,可以根据教师的专业背景和个人兴趣等方面进行分工,从而达到最佳的合作效果。

第三,倾听不同意见。

在教研组协同备课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意见和观点。

这个时候,教师们需要互相倾听和理解,尊重每个人的意见,通过讨论和交流,找到最合适的方法。

第四,开展反思。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们需要不断地反思,找
出问题所在,改进备课方式,不断提高备课质量和效率。

教研组协同备课是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它可以促进教师之
间的合作,提高课程的质量和效率。

在教研组协同备课过程中,
教师们需要注重共同目标的确立,分工合作,倾听不同意见,开
展反思等方面,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教育教学协作平台。

只有如此,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服务。

集体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集体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集体备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集体备课是教师们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方式之一。

然而,由于观念不明确、组员思想懒惰等原因,集体备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轮流备课、缺乏研究等。

这些问题不仅无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还会导致教学极端化。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各备课组成员应该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进行研讨。

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应该研究教师如何去“教”、学生怎样去“学”的方法问题,以及教什么的范围问题。

教师的“教”应该
为学生的“学”服务,备课中要研究各种方法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会教材是如何解读新课标的,又是怎样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的。

其次,我们要避免出现值日式和值周式的轮流备课,这样只会让集体备课变成了走走过场、装装样子。

我们应该注重研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集体备课的价值和意义。

关于集体备课的几点思考

关于集体备课的几点思考

关于集体备课的几点思考
集体备课是教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有助于教师们在授课时更好地把握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成效。

以下是我对集体备课的几点思考:
首先,集体备课可以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合作。

教师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思路和想法。

集体备课可以让教师们分享经验,互相借鉴,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为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其次,集体备课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们可以了解教学进度、难点和重点,探究教学方法和策略。

此外,集体备课还可以鼓励教师们不断学习和进修,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最后,集体备课可以提高课堂效果和学生的满意度。

集体备课可以把握教学内容,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学过程中,学生们也可以感受到教师们的专业水平,增加对教学的信任和满意度。

总之,集体备课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它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集体备课的工作,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创造更好的教学环境。

对集体备课的思考

对集体备课的思考

对集体备课的思考(1911)对集体备课的思考看到了集体备课的怪现象,指出了集体备课的弊端,今天再聊几点个人对集体备课的看法:一、集体备课每周定时一次不妥也太少,时间太短,不足以让老师们进行畅所欲言的探讨。

如果学校有机制或教师有自觉性地养成一有问题就立马交流的习惯则更好。

例如,每天课前有一个习惯性的同头课老师的碰头会等,时间不必太长,要求只言当节问题,不言其他。

二、集体研讨,只有参与者,没有听众。

每次集体教研后,往教导处上交的应该有每名参与老师的书面研讨或交流稿,而不仅仅是很简单的教研记录表格。

没有书面材料的,可以视为没有参与集体教研。

三、形成定稿的教案,可以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下发给每一名同头课教师,让他们每人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自己学生的实际,对教案进行个性化的再加工,然后再打印出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教案。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永远在课堂。

学校应该适当改变教育教学的评价方式,比如至少要淡化像检查教案等这些没有多少价值的评价方式。

以便让老师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真正让集体备课实至名归,成为提高教师教学技艺的最佳手段。

五、个别教师在集体备课时不爱发言,在某种程度上也与现在的老师不爱学习,或者学校没有足够的教研氛围息息相关。

因此如何调动老师们学习与研究的积极性,也是学校管理中一个十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六、学校集体备课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很大的责任也在于学校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或者说学校没有真正使集体备课机制制度化。

七、集体备课的个人承包制是对集体备课制度的最大亵渎。

八、反思很浓缩,但浓缩的都是精华。

反思是集体备课中最有价值、最有营养的一部分。

如果说非要有检查、评比之类的话,不妨就搞些课后教学反思的大PK吧,课后的教学反思才是集体备课后最重要的压舱石。

教研室集体备课问题的六点思考

教研室集体备课问题的六点思考

教研室集体备课问题的六点思考常言道:群策之为那么无不成,群力之举那么无不胜。

教研室集体备课,实质上就是集中运用和发挥全室教师的才智和力气,去完成最正确备课方案之活动。

它是群策之为和群力之举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应用和表现形式。

教研室群策群力工作做好了,就为全室教师的胜利施教奠定了坚实的根底。

那么,如何出色地去完成这项工作呢?对此,笔者从以下六个方面进展了仔细的思索。

一、关于教研室集体备课工作的定位思索教研室的工作任务是多方面的,如支配教学、政治学习、学术活动、教师培育……等等,那么要问,集体备课在教研室的诸多工作中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对此,笔者只想借用我校解剖学教研室主任在课程评估汇报时所讲的一句掷地有声的话来进展答复,那就是:“集体备课是教研室的第一要务”。

“第一要务”教学工作理念的提出,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实践出真知”这一哲理名言的真理性,亦即正确性。

教研室全体教师,确立了这一正确的工作指导思想,自然就会更加自觉地投入教研室的集体备课活动。

换而言之,教研室的集体备课工作,也就有了根本的思想保证。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客观事物都是处在普遍联系之中的。

教研室集体备课工作的这肯定位如从其根据打量,至少与教学、教师和教研室这“三教”有着不行分割的内在联系。

教学是学校全部工作的中心任务,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也就确定了教研室集体备课工作在教研室全部工作中所处之位置,之所以这样讲,由于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局部,而集体备课又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教师的根本任务那么是搞好教学,要搞好教学就要在个人备课的根底上主动参加集体备课活动,并借助群体的才智、力气和阅历来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个人的教学预备工作,进而出色地去完成各自的教学任务;教研室,顾名思义就是讨论教学的单位,而集体备课又是教研室进展教学讨论的重要内容和活动形式,假设教研室不将集体备课放在“第一要务”的位置,教研室也就名不副实了,说得严峻一点,教研室也就名存实亡了。

集体备课的反思与建议

集体备课的反思与建议

关于集体备课的反思与建议政治科组情风集体备课在我校实行了一个学期,既有收获的方面,也有问题存在的方面,归结起来。

我认为:1、必须坚持集体备课制度。

集体备课是集体交流、集体讨论,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备课。

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就是在合作交流中达到了取长补短、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的目的,保证了教学进度,保证了备课质量。

2、必须完善集体备课形式和内容。

备课的时间要自觉补充,要保证有足够的备课时间。

学校为了保证集体备课的制度化、常规化,规定了每个科组的集体备课时间,从制度上保证了一定的时间,这是很好的措施。

但是有限的两节课时间用来讨论、交流和确定一周几节课的备课内容,要想详细地落实是不够的,尤其是一些比较大的备课组,你一言我一语间两节课眨眼就过去了,所以老师们要在时间上自觉补充,确保备课内容的完整。

备课的地点要灵活,把固定和不固定结合起来。

科组办公室固然是集体备课的最佳地点,但由于我校班主任基本上在级组办公室上班,所以在非固定时间也可以到级组办公室进行集体备课,甚至有的学科还可以在实验室等地讨论交流。

还可以尝试同校内跨学科备课、同学科跨学校备课;同科先教师分别备课,再集中时间说课、交流;总之要将固定和不固定结合起来,做到随时随地可以将思维的火花和灵感分享,而不必一定等到固定的时间到固定的地点才能进行,这样效果可能更好。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主要还要靠教师的自觉和热情。

●备课的内容要改革。

一是要预先落实好每节课的主备人。

每次集体备课的内容就是下周的教学内容,一周的教学内容包括好几个课时,每一个课时必须落实不同的主备人,主备人必须在集体备课前备好课。

这样才能保证集体备课时有话题讨论、有内容研究,并且通过讨论和研究形成一致的方案。

二是集体讨论的问题要集中在教学目标是否符合课标、教法的选择是不是最佳、作业是不是精选。

三是要把选择情景材料当作备课的重要内容来研究,因为政治课新课标强调情景教学,同时政治课时代性强,要求情景要新。

关于集体备课的问题讨论

关于集体备课的问题讨论

关于集体备课的问题讨论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的优势。

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当前现状“研讨出真知,研讨出效率。

”新课程改革在倡导学生合作学习的同时,也要求教师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的优势。

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刚刚起步的今天,教学中无现成的经验可循。

仅凭个人经验,单兵作战,磨时间,耗体力,不能解决实质问题。

只有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研究,共同进步,抓好,抓牢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和效益。

有鉴于此,时下,集体备课在各地倍受青睐,并已成为学校教研活动中的“重头戏”和“亮点”。

然而由于教师对集体备课还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和理解,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两种误解:1、集体备课是“教案之和”。

具体表现为:为应付检查,将教材的各章节平均分给了同年级的各位任课教师,由各任课教师分头撰写教案,完工后交给集体备课组长,由备课组长将其装订成册。

集体备课等同于各任课教师备课“教案之和”。

这种“承包式”的方法,虽然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压力和负担,但违背了集体备课的初衷。

2、集体备课是“网上资料的拼盘”。

具体表现为:集体备课组为了快速完成集体备课,减轻教师负担,在组长的倡导下,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的优势,将各大教育网页中与新教材相匹配的教案进行下载,装订成册后谓之“集体备课”。

全然不顾内容是否切合自己教学的实际需要,不加以选择和取舍,把网上的资料全盘吸收。

二、集体备课方式的误区。

新课程改革以来,很多学校掀起了“集体备课”的热潮,以期达到思想碰撞、资源共享的目的。

具体有以下几种做法:1、“包产到户”式学校教研组将各章各节备课任务以“包产”的形式分配给每位教师,教师完成任务后,由教研组装订成册,分发到教师手中,谓之“集体备课”。

对集体备课的几点问题思考

对集体备课的几点问题思考

对集体备课的几点问题思考发布时间:2021-08-18T11:40:56.04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1年4月11期作者:梁红丽[导读] 近几年,各级各类学校对教研组集体备课十分重视,梁红丽宝鸡市眉县教育研究发展中心陕西宝鸡 722300近几年,各级各类学校对教研组集体备课十分重视,把集体备课作为学校校本研修的一个重要途径来开展实施。

集体备课,即在上每一课前,先由各学科备课组统一对教材做研讨分析,各组员从教材理解、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迁移训练等方面深入研讨,充分交流;其次备课组将个人的理解、建议综合归纳,形成该课的教学基本思路;最后确定一名主备人,完善形成本课的电子教案,该电子教案以供组内成员共享。

由此看来,实施集体备课,能够充分发挥备课组教师集体智慧,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提升整体教学效益及教师的工作效率;能够提升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同时在各项管理日益精细化的今天,也能减轻教师繁重的工作负担。

但笔者认为,在看到集体备课的优势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正确认识到集体备课所存在的问题、弊病与不足,需要我们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加以改进。

首先,集体备课不利于备课组所有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与关键。

它是提升一个教师、特别是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途径。

要备好一节课,首先要很好地研究课标,理解课标对这类文本(或者文体)的目标要求和教法指导;其次要研究学段目标和单元目标,理解这节课在学段教学中所承担的教学任务和训练的学生能力;其三要很好地阅读和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的重难点,并对教材做个性化解读及处理,从语言、文化及思想等方面对教材做拓展和深化;第四、要设计教案,要选取适宜的教学方法、设计师生的双边活动;第五,要学会在信息技术下有效运用多媒体。

从这一过程来看,备一节课,设计一节教案,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对课标的理解、对编者编写教材意图的理解、对教材的挖掘、对教法的研究,能提升教师处理教材的能力及设计教案的能力,运用多媒体的能力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教研室集体备课问题的六点思考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集群体智慧备最佳课案——关于教研室集体备课问题的六点思考□王绳起常言道:群策之为则无不成,群力之举则无不胜。

教研室集体备课,实质上就是集中运用和发挥全室教师的智慧和力量,去完成最佳备课方案之活动。

它是群策之为和群力之举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应用和表现形式。

教研室群策群力工作做好了,就为全室教师的成功施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出色地去完成这项工作呢?对此,笔者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了认真的思考。

一、关于教研室集体备课工作的定位思考教研室的工作任务是多方面的,如安排教学、政治学习、学术活动、教师培养……等等,那么要问,集体备课在教研室的诸多工作中究竟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对此,笔者只想借用我校解剖学教研室主任在课程评估汇报时所讲的一句掷地有声的话来进行回答,那就是:“集体备课是教研室的第一要务”。

“第一要务”教学工作理念的提出,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实践出真知”这一哲理名言的真理性,亦即正确性。

教研室全体教师,确立了这一正确的工作指导思想,自然就会更加自觉地投入教研室的集体备课活动。

换而言之,教研室的集体备课工作,也就有了根本的思想保证。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客观事物都是处在普遍联系之中的。

教研室集体备课工作的这一定位如从其依据审视,至少与教学、教师和教研室这“三教”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教学是学校全部工作的中心任务,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也就决定了教研室集体备课工作在教研室全部工作中所处之位置,之所以这样讲,因为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集体备课又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教师的根本任务则是搞好教学,要搞好教学就要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并借助群体的智慧、力量和经验来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个人的教学准备工作,进而出色地去完成各自的教学任务;教研室,顾名思义就是研究教学的单位,而集体备课又是教研室进行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和活动形式,如果教研室不将集体备课放在“第一要务”的位置,教研室也就名不副实了,说得严重一点,教研室也就名存实亡了。

以上问题的提出,既揭示了集体备课在与“三教”联系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又表明了“第一要务”教学工作理念的产生是有其客观依据的。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是历史唯物论的一个重要观点。

吾认为,“第一要务”教学工作理念的提出,便属我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首创。

教学实践者既然都认可了集体备课在教研室全部工作中的首要地位,学校各级教学管理者就应正确面对它、热情支持它和充分肯定它。

讲得更加具体一点,就是教学管理部门要认真清理一下自新疆医科大学成立以来所制定的有关教学管理文件,对有悖于“第一要务”的规定内容应及时予以修改,使这一观念进一步转化为全校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的共同认识。

二、关于教研室集体备课作用的思考能否正确、全面、深入地评价教研室集体备课活动之作用,一方面关系到前述的定位问题,另一方面也会影响到该活动的积极有效开展。

教研室集体备课的作用同样是多方面的,本文开篇讲到的,有利于充分发挥群智和高度凝聚群力,是其基本功能。

吾以为,还可由这一基本功能派生出以下作用:其一,可对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施教进行集体把关,为其教学提供最基本的质量保证;其二,有利于学术造诣高、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教学上的传帮带工作;其三,也是特别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因为新疆是个多民族地区,各教研室基本上是一个小的多民族群体,集体备课活动就为各民族教师进行教学交流提供了最理想的场所。

教学的经常的有序的交流,其结果必然会增进各族教师间的友情和团结。

如果我们进一步从哲学高度来思考该问题的继续发展会是什么结果的话,笔者认定,它又会反转过来促进包含集体备课在内的教研室全部工作的开展。

用一句时髦的话对这一过程进行概括,这就叫做集体备课活动的“良性循环”。

在此,笔者要强调指出的一点是:教研室集体备课规定所表现出的多种作用,也可以看成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高校组织教学方面的微观体现。

古人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教师,其眼中多几分政治,也自然在情理之中。

当然,教研室集体备课活动的作用远不止这些,有的作用还潜存着,笔者没有发现;有的作用还会随着教研室集体备课活动于内容上的扩展和深化以及形式上的不断创新而在形成过程中,这些都有待于老师们在各自的集体备课实践中去发现和总结。

三、关于教研室集体备课內容之思考如果说前两点思考是通过对教研室集体备课重要意义的分析来解决我们为什么要积极投入这项活动的问题,那么,接踵要阐述的则是怎样才能搞好教研室集体备课的问题。

吾以为,要搞好教研室集体备课,就得在思想上明确其內容和了解其形式,否则,这项活动就会陷入盲动和形成无序状态。

教研室集体备课之内容非常丰富,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规范型内容和非规范型内容。

规范型内容是指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和工作手册中要求实施的内容。

此类内容又分为两部分:一类系教案首页规定的内容,即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更新情况、教学方法和组织安排、教学手段、基本教材和参考书等六大项。

这六项内容既是教师个人备课需要认真思考并填写的,同时也是教研室集体备课必须研讨的,特别是新版教材,一定要在使用前进行集体讨论。

另一部分是教案尾页的规定内容,这一部分内容,没有像教案首页那样书面化和格式化,只是在学校2003年12月下发的《新疆医科大学教学管理工作手册》第二季度78页提到其规定内容,即“包括小结、复习要点或思考题、教学实施情况及分析等”。

笔者之所以这样归类,因为学校办1999年12月6日颁布施行的《新疆医科大学教学管理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和《工作手册》中有关教研室集体备课的规定内容,都不如教案首、尾页所规定的内容那样详细和全面。

非规范型内容是指上述规定项目以外而与提高教学质量有密切联系的内容。

此项内容虽较前者来得更为广泛,但是由于其缺乏规范性,教研室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增加一定的难度,不过它却能让广大教师在这一领域更加自由地进行创新实践。

这种情况便是人们常说的事物的两面性在该活动中的具体表现。

非规范型内容虽无章可循,然而教研室可以因时、因教师情况和学科特点制宜。

有关这方面的做法,笔者仅向同仁献上两例:一是针对刚步入教坛的青年教师,为使其首战获得成功,某教研室在集体备课过程中,专门安排了一次“如何上好第一堂课”的研讨活动;二是某教研室抓住民族教师通晓本民族语言的优势,开展了怎样运用民族语言去解释和阐发学科中的疑难概念与问题的探讨活动。

笔者深信:功夫是不负有心人的,只要老师们在这块土地上进行辛勤耕耘,就定会获得丰硕的回报。

四、关于教研室集体备课形式之思考明确教研室集体备课之内容,是开展好该项工作的重要条件之一。

継踵我们需要了解的另一重要条件,即集体备课之形式教研室集体备课之形式,同样是多种多样的,根据内容决定形式的原则,它也基本上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与规范型内容相适应的常规型形式,另一种是与非常规型内容相适应的较为灵活的非常规型形式。

常规型形式可分为三种子型:主讲型、示范型和试验型。

主讲型:由任教的主讲教师根据教案首、尾页的规定内容先行介绍个人的备课情况,然后展开研讨,这是集体备课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示范型:由经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从教学进度到知识点再到讲授技巧进行全方位和全过程的示范性演教,然后大家进一步补充完善,这一形式主要适用于新任教的青年教师和新版本教材的使用;试验型:由初出茅庐的年轻老师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试验性讲课,然后由大家评教,这种形式教研室经常使用。

非常规范型形式也大体上分为三种子类型,即交流型、学习型和专题型。

交流型有内部交流和对外交流,如将本校相关学科教研室的老师或兄弟院校同行请进来和走出去进行经验交流,民族理论教研室做过这方面的成功尝试;学习型:指组织对备课知识、有关规定和经验的学习,如哲学教研室曾组织学习过《“十二备”要义综释》等文章;专题型:指根据教研室集体备课之需要,确定研讨专题,然后由专人进行准备,再在安排的时间内开展研讨活动。

集体备课需要研究的专题极其为丰富,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它基本上是一块有待大家去开垦的处女地。

为了更好地开展教研室集体备课活动,笔者拟出以下专题,供老师们运作时参考。

怎样备好开讲语和结束语;怎样运用新知识去巩固旧知识和运用旧知识去领会新知识;怎样处理好相关学科的重复内容;怎样收集和用好教学事例;版书安排的技改和艺术;怎样制作和运用好教学课件;实验课和理论课如何衔接;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如何配合使用;怎样用好彩色粉笔;怎样把握讲课时的语速和音量;怎样以姿势助语言;提问的技巧与艺术;怎样组织好课堂讨论;……等等。

五、关于教研室集体备课与提高教师素质之关系的思考提高教师素质的办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等,这些教育是需要的,但吾以为,在”求远”的同时,决不要“舍近”。

其实教研室集体备课也是提高教师素质——业务和思想——的重要阵地,而且它具备了到外地进修学习所不具有的各种优越性。

首先,集体备课与自身的教学业务结合最为紧密,可直接服务于教学,这对提高教师业务素质,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到外地学习则不一样,其所学知识运用到教学中去,还有一个结合教学对象和教学专业的转化过程;其次,集体备课对教师提高业务素质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和针对性的优点:系统性是指对本学科知识内容能够从不同角度如重点难点……等进行系统学习和科学把握;全面性是指对本学科知识的讲授可从施教方法、手段、板书……等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准备;针对性是指对本学科在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解决进行专门性的研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方案,这一点,在外地学习则难以做到;再次,集体备课活动有利于培养教师的责任心、奉献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最后,我们还可以从经济角度来进行审视,教师在教研室开办的“集备学校”学习是免交学费的,如果细算这笔账,给学校节省的开支,那是相当可观的。

故此,笔者建议:实施远近结合、内外并举的两条腿走路的战略,以加速提高我校教师的业务和思想素质。

换而言之,就是要充分利用和积极开发教研室集体备课这一教育资源,将教师认真、主动、热情、积极投身集体备课活动,也纳入毕业后教育或继续教育的轨道。

当然这样做是有条件的,至于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符合上方有关规定的精神,请学校予以考虑。

六、关于健全教研室集体备课保障体制的思考人们常说:“一朵红花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在教研室这个群体中,出一两位教学能师不足为奇,最可贵的则是,让能师借助并通过集体备课活动,将全室教师带动起来,使之都成为教学的行家里手。

能师的这一表现,在政治上称之为无私奉献精神或曰集体主义精神。

只有这种精神,才是高质量教学所需要的。

因为一两位能师至多解决了自己所教班级的教学质量问题,而绝大多数班级的学子则不能受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