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据分析的课堂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据分析的课堂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一个“信息化”时代,而信息的主要载体是数据,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任何行业的各个领域都存在着海量数据,这种新的力量正在兴起并逐步影响我们每个人的生存生活方式和价值理念,那就是“大数据时代”。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面对大数据的冲击,教师应该理性审视新形势下的时代需求,在竞争中提升自己。
“数据分析”是信息与计算科学等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让数据说话”。因此,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学科的特点,强化基本思想、基本步骤的教学,增加实际案例,注重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数据分析意识,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具体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
“数据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应用范围大。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将会对教师的上课效率与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例如:整数、小数和分数加减法则,表面上看,有很大差异,整数加减法则强调相同数位对齐,小数加减法则强调小数点对齐,分数加减法则强调分数单位要统一。虽然这三个法则分散在几个年级段里的不同章节之中,教学时间间隔较大,但倘若忽视三者之间的比较,让学生孤立地学习掌握,则不利于提高能力,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求同存异,对它们的异同进行分析,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内
容。
二、加强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数据分析”课程有了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学生才能学好该课程,才能将其理论知识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而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对现实问题或某一特定事实进行探索的过程,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实际问题出发,精选具有充分代表性、源于实际问题的典型例题与案例,让学生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总结,选择适当的数据分析方法对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数学方式进行计算,最后对计算过程和结果进行讨论,形成最后的总结。例如:我们在学习统计与概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统计体育课上11名男同学在1分钟之类跳绳的数量,这样可以计算出平均数、中位数,同学们就会很快地掌握统计的知识,而概率可以让学生感受数据的随机性,让学生从一个装有红、白、黑三种颜色的小球袋子里随机拿出一个,抽到白球的概率是多少?这个问题的设计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概率的随机性。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不但要在课堂上利用案例教学,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布置案例作业,让学生在实际中体会数据分析的作用。
三、建立合理的课程考核体系,确保教学效果
数据分析本身就是“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的典型代表,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抓住时机不时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以往期末“一张卷”的考核模式偏离了数据分析的本质。而课
程考核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引导学生发展的有效教育手段。因而要根据“数据分析”课程的特点与教学大纲的要求,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考核体系,使其有效地反馈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成效。我们可以采用平时成绩占30%,期末卷面成绩占70%的方式对该学期学生的表现打分,这样既公平公正,又淡化了“一张卷”的考试模式。
综上所述,“数据分析”教学模式既要突出理论与方法的讲解,又要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生活中也往往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来解决问题,来认识问题,因此在小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数据的作用,正确收集数据,作出合理分析与解释。利用不同的数据创设情境、提出探究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形成新的科学认识,提高学生探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