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优秀教案

合集下载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教学设计范文三篇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教学设计范文三篇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教学设计范文三篇2020年已经开始了,各位教育工作者也要开始新的努力,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关于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阅读。

初中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教学设计范文一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和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2.了解消息的要素和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

3.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及情感鲜明的特点。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新人教版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导入新课1949年4月21日,中国大地上打响了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影响着整个中国的未来走向,关系着中国广大劳动人民能否战胜官僚、地主等资产阶级而获得翻身的幸福。

这场战役是什么呢?它具体是怎样打响的?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篇新闻来了解这场战役的动态。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了解渡江战役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同时也是优秀的诗人与书法家。

渡江战役: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该日凌晨发起渡江战役。

文体链接:“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社会典型事实所做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目标导学二:根据新闻文体特点,把握文本内容1.明确新闻要素: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是: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一单元 1《消息二则》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一单元  1《消息二则》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一单元1《消息二则》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上第一单元《消息二则》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消息二则》是八上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为毛泽东同志于1949年4月22日撰写的两则消息。

统编教材设置了四个活动探究单元。

此单元是本套教材的第一个活动探究单元。

活动探究单元的学习主要通过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建构属于自己的、有机的知识结构,获取较多的直接知识,并形成相应的语文能力。

活动探究单元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内容,此单元的三个学习任务分别是新闻阅读、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

《消息二则》这一课,该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阅读新闻和初步写作新闻的能力呢?新闻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应用文体,是我们了解世界的窗口。

初中生对这种文体相对陌生,对新闻知识不甚了解。

指导学生掌握新闻基础知识,特别是指导学生自主构建相关知识体系就显得很有必要。

因此在设计本课时,将构建知识的环节放在了首要的位置。

通过自主研读和借鉴“他山之石”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新闻的基本知识。

新闻作品也是文学作品,但与一般意义上的文学作品又有区别,应提示学生在阅读新闻作品时关注新闻事实与新闻背景,辨析客观叙述与主观评价。

在新闻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视学习新闻作品特有的写法。

为此,可设计“我做新闻播报员”的活动,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加深对新闻作品的了解。

指导学生进行新闻写作是此单元的第三个任务,学生要写出有“新闻味”的作品,就必须对新闻语言有准确的把握。

不同体裁的新闻,语言特点也有所不同,既要引导学生掌握个性,也要引导学生把握它们的共性。

为了落实这个任务,可设计拟写消息的课后作业,通过课后作业来引导学生了解新闻采访,熟悉消息的写作思路。

【教学目标】1.了解消息相关知识,认识消息体裁的特点。

2.把握消息的内容及结构特点,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感受作者的情感与立场。

3.把握课文的新闻要素,品味语言,欣赏新闻写作的艺术。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名师工作坊】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消息二则(公开课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新闻文体的基本知识:三特征、五结构、六要素。

2,过程与方法:自读感知特点;结合旁批补白,总结知识;教师补充引导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内容】重点:阅读掌握文体知识,梳理课文内容。

难点:理清两则消息的思想,体会两则消息的内在意蕴,尝试消息的写作。

【核心问题】消息写作有什么特点和要求?【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字词文常、了解背景、掌握内容(六要素)第二课时:梳理内容(五结构)、研读文本、文体知识第三课时:品味语言、对比总结、消息写作、同步练习【前置学习】熟悉内容,根据练习资料学习字词,教师补充讲解。

第一课时【四环导学】1,引入作者: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注:本诗创作于1949年。

这是一首纪念南京解放、庆祝革命胜利的诗篇。

诗人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

并以富有哲理意味的诗句,阐发了“追穷寇”的深刻军事哲理。

译:革命的暴风雨震荡着蒋家王朝都城南京,解放军以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直攻蒋军苦心经营三个半月的根据地—南京城。

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

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

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痛追残敌,解放全中国。

不可学那割据长江南岸,建立割据势力的霸王项羽。

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

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诗中的“百万雄师过大江”,就是著名的渡江战役。

今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亲自撰写的这两则报道渡江战役的消息。

(名师整理)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优秀教案

《消息二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消息(新闻)的文体特点,理清消息(新闻)的结构组成;2.能力目标:体会消息(新闻)的结构魅力、语言魅力、情感魅力;3.情感目标:感受毛泽东主席热烈的爱国情怀,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消息(新闻)的结构魅力、语言魅力、情感魅力。

难点:通过对毛主席个人魅力的挖掘,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新课导入1.古语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确,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1事”早已成为事实。

那么,我们这些“秀才”又是怎样知道天下事的呢?【小结】对,那是因为现代媒体——广播、电视、报纸等每天为我们及时提供了“新闻”。

老师相信各位同学一定都是关心天下事的小秀才。

那么,同学们了解最新的新闻吗?举例:云南干旱、玉树地震、世博会、好的,下面请你听一段新闻录音,然后告诉同桌,你听到了什么内容?试着对你的搭档说说。

【播放录音】2.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2.26----1976。

9.9),字润之,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人。

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

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领袖、军事统帅。

而且极具文化文学素养和成就。

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撰写的著作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文化、历史、文艺理论、诗词、书法等多种门类。

主要作品收集在《毛泽东选集》(四卷本)中。

在革命战争年代,身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高统帅的毛泽东经常以中共中央发言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言人、新华社评论员、新华社记者的名义发2表声明、、新闻述评、、新闻等指导鼓舞中国革命。

3.文体知识从广义上来讲,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上来讲,专指消息,是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进行的及时、客观的报道。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9部编版)《消息二则》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9部编版)《消息二则》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9部编版)《消息二则》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019部编版)第四单元《消息二则》。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1.《消息二则》文本阅读:引导学生阅读两则消息,分析其结构、特点及表达方式,提高学生对新闻类文本的理解能力。
2.语文实践活动:结合《消息二则》的学习,让学生尝试撰写一篇简短的新闻稿,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新闻素养。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新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具体内容包括:
(1)学习新闻的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2)分析《消息二则》的言特点,了解新闻语言的准确、简练、生动。
(3)通过对比阅读,了解不同类型的新闻,如动态新闻、综合新闻等。
(4)结合实际生活,指导学生关注时事,学会筛选、整理新闻信息。
(5)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尝试撰写新闻稿,提高写作能力。
首先,关于新闻结构的讲解,我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具体的分析,让学生们对新闻的五个部分有了明确的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可以尝试运用更多实例,让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对新闻结构的认识。
其次,新闻语言的运用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生们的一个难点。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简练、生动的语言解释新闻语言的特点,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新闻语言的魅力。然而,如何在写作中运用这些特点,学生们似乎还有一定难度。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们有更多机会实践和体会。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课《消息两则》精品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课《消息两则》精品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1课《消息两则》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2、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气势和大无畏精神。

3、撰写消息并为其拟一则标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消息的结构和特点,研究阅读新闻的方法。

2、运用所学知识撰写消息并为其拟一则标题。

教学课时:2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设计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导-读-悟-写”四步教学法教学过程与步骤:一、导入(用两则消息导入)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网络了解天下大事。

那么,我们通过哪种类型的电视节目和报刊文章来了解新闻呢?——是新闻、消息、通讯。

今天,我们将一起研究消息的阅读和写作。

那么,什么是消息呢?1.广义的新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多种体裁。

2.消息是新闻报道的主体。

3.狭义的新闻报道指的就是消息,新闻学认为,消息是对新进发生的事实或事实的最新变动的报道。

二、阅读(读教材例文,了解消息的结构)请大家翻开课本,认真阅读这一则消息。

下面我们将结合这一则消息来分析消息的结构。

消息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倒金字塔结构指的是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

三、感悟(读教材例文,感受消息的特点)结合《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消息,我们可以感受到消息的特点:1、时效性:在最快的时间内报道所发生的最新的事情。

(释题)2、真实性:即用事实说话。

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冷静客观的风格传递信息。

3、新鲜性:要求事件必须是新近发生的,或者虽不是新近发生,但别人从未报道过。

4、明确性:简明、扼要。

报道事实,突出重点,不全面深入分析。

四、写作(撰写消息并为其拟一则标题)结合所学知识,让学生撰写一则消息并为其拟一则标题。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消息结构和特点的理解。

二、阅读理解(10分钟)1.学生自主解决生字词,查阅有关渡江战役的背景材料。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精选6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精选6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篇1学习目标1.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把握新闻内容及结构特点。

(重点)2.学习课文语言准确精练、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的特点。

(难点)3.探究我军胜利的原因,感悟正义战争的强大力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来了解世界的风云变幻、国家的政治策略以及社会的奇闻趣事的呢?(学生回答广播、网络、电视、报刊以及他人的传话等,教师引出新闻。

)新闻缩短了你、我、他之间的距离,让我们足不出户便可了解国内外时事,获取各种信息。

好的新闻是可以穿越时空,供人们品读与回味的。

今天,让我们来共同研读另一篇来自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佳作,一起重温那段荡气回肠、青春激扬的硝烟岁月。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新闻,整体感知提问1:快速朗读新闻,整体感知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的内容。

明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指出了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

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提问2:再读新闻,理清新闻的六要素。

明确: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提问3:找出这则新闻的标题、电头、#教案# 导语和主体,分清主体部分的层次,概括各层层意。

明确: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电头: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教案# 导语: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至“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主体:从“二十日夜起”至课文最后。

第一层(从“二十日夜起”至“已渡过三十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地点、人数。

2023最新-初二上册语文《消息二则》教案【优秀6篇】

2023最新-初二上册语文《消息二则》教案【优秀6篇】

初二上册语文《消息二则》教案【优秀6篇】消息是以文字报道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

消息的结构是标题、#教案# 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牛牛范文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6篇初二上册语文《消息二则》教案,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把握课文的内容和消息结构特点。

(重点)2.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

(重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49年4月21日,中国发生了一件决定未来走向的大事。

这节课,让我们共同学习课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了解那个重要时刻。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整体感知,把握文体特点提问1:反复朗读课文,勾画出这则消息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二十一日,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芜湖、安庆之间;人物: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事件:渡过长江。

提问2:参看课文批注,思考: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迅速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样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比较完整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如果你要把这一消息具体地告知身边的人,你会怎么说?你的告知的方式和消息的哪些部分相对应?明确:迅速告知: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完整地告知: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具体地告知: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__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_朱总司令的命令。

迅速告知对应消息标题;完整地告知对应消息导语。

具体地告知对应消息主体。

提问3: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具有什么关系?明确:标题、导语、主体三者叙说的都是同一事件,但在具体程度上有不同。

这种特点就是人们常说的消息文体的金字塔结构。

这是消息的性质决定的:把最重要的内容最迅速地让人们了解。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2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2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2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教案2篇教案1一、教材简析:第一课两则消息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新华社出版2014年版)。

两则消息分别刊载于1949年4月22日、24日《人民日报》。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初步学会运用新闻的基本知识写新闻,体会新闻的特点。

【2】学习新闻写作中将感情蕴含其中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1】赏析课文简明、准确、精炼的语言【2】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到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2】认识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创造了人类战争的伟大奇迹,认识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珍惜革命成果,珍惜我们现在的生活。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赏析课文简明、准确、精炼的语言难点: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到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四、教学方法运用默读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用具本文是一篇标准的新闻模板,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进行实播引导学生进入意境。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播放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相关纪录片段,解说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拒绝签订和平协定。

4月21日凌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统帅毛泽东同志“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惨淡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

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这两则消息就是毛泽东同志当时满怀豪情写的全面报道前线战况的新闻稿,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二)检查预习略(三)整体感知,自主探究。

1.自由朗读课文,找出记叙的六要素。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则消息,从中圈出记叙的六要素。

【2】明确:人物:人民解放军30万大军时间:从20日午夜——21日地点:芜湖、安徽之间起因:发起渡江战役经过: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部编八上语文1 消息二则(名师教案)

部编八上语文1 消息二则(名师教案)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安排了新闻阅读、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三个学习任务。

“任务一”是新闻阅读,共选入六篇新闻作品,编为五课。

其中,《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两则消息全面报道了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战役;《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整体介绍了诺贝尔奖第一次颁发的情况;《“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这则新闻特写精彩展现了跳水姑娘吕伟在第九届亚运会十米跳台跳水比赛中夺冠的场景;《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则通讯详细叙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情景;《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这则新闻评论围绕“国家公祭日”这一新闻事件,紧扣“牢记历史,维护和平”的观点,引述大量新闻事实并发表评论。

“任务二”是新闻采访,包括采访的准备和实施两个阶段,其主体内容放在现场访谈的流程与注意事项上。

“任务三”是新闻写作,要引导学生学会撰写新闻作品,以及制作报纸或新闻网页。

“口语交际讲述”目的是引导学生能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自然得体地把故事或见闻讲给别人听。

本单元的学习是逐层递进的,要以“新闻的方式学习新闻”,引导学生在新闻阅读中,积累常见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

并且通过开展新闻采访等新闻实践活动,感知新闻形成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可以要求学生抓住身边的新闻线索、新闻热点等,尝试进行新闻写作。

在写作过程中,要抓住新闻的特点,培养重依据、负责任地表达的意识。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任务一新闻阅读1.消息二则 21.理解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基本原则,了解常见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初步形成一定的新闻阅读能力,学会撰写新闻作品。

2.锻炼捕捉新闻线索、抓住新闻热点的能力;提高策划组织、分工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

1. 3.引导学生养成关注现实、关心时事、自主思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3.“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14.一着惊海天—— 1任务一新闻阅读1 消息二则【教学目标】1.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优秀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优秀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消息二则》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包括《我所知道的关于中国的故事》和《南京!南京!》两篇新闻报道。

这两篇文章分别从外国人和中国人的视角描述了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事件,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那个特殊时期的中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但对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知识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历史背景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格式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新闻报道的基本格式和特点。

2.难点:深入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历史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寻找答案,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熟悉文章内容,设计好教学问题和活动。

2.学生准备:预习文章,了解新闻报道的基本格式和特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那个时期的中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两篇新闻报道,了解文章内容。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和帮助,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针对文章内容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共同寻找答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部编八上语文1 消息二则(名师教案)

部编八上语文1 消息二则(名师教案)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本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安排了新闻阅读、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三个学习任务。

“任务一”是新闻阅读,共选入六篇新闻作品,编为五课。

其中,《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两则消息全面报道了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战役;《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整体介绍了诺贝尔奖第一次颁发的情况;《“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这则新闻特写精彩展现了跳水姑娘吕伟在第九届亚运会十米跳台跳水比赛中夺冠的场景;《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则通讯详细叙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情景;《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这则新闻评论围绕“国家公祭日”这一新闻事件,紧扣“牢记历史,维护和平”的观点,引述大量新闻事实并发表评论。

“任务二”是新闻采访,包括采访的准备和实施两个阶段,其主体内容放在现场访谈的流程与注意事项上。

“任务三”是新闻写作,要引导学生学会撰写新闻作品,以及制作报纸或新闻网页。

“口语交际讲述”目的是引导学生能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自然得体地把故事或见闻讲给别人听。

本单元的学习是逐层递进的,要以“新闻的方式学习新闻”,引导学生在新闻阅读中,积累常见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

并且通过开展新闻采访等新闻实践活动,感知新闻形成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可以要求学生抓住身边的新闻线索、新闻热点等,尝试进行新闻写作。

在写作过程中,要抓住新闻的特点,培养重依据、负责任地表达的意识。

分类内容课时教学要点任务一新闻阅读1.消息二则 21.理解新闻“用事实说话”的基本原则,了解常见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初步形成一定的新闻阅读能力,学会撰写新闻作品。

2.锻炼捕捉新闻线索、抓住新闻热点的能力;提高策划组织、分工合作、交流沟通的能力。

1. 3.引导学生养成关注现实、关心时事、自主思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3.“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14.一着惊海天—— 1任务一新闻阅读1 消息二则【教学目标】1.掌握消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消息二则》教学设计

1 消息二则【教材分析】《消息二则》是统编教材初二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二则消息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在参加渡江战役时,毛泽东主席亲自撰写的两篇新闻稿。

它真实地再现了我军渡江的情况,集中表现了我人民解放军的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政府已面临彻底崩溃。

两则消息行文精粹、言简意赅、气势豪迈,是学习消息这种文体的典范。

【教学目标】1.了解消息的基本知识,培养独立自主阅读消息的能力。

2.理清二则消息的内容、要素、结构,体会消息语言的准确、简洁以及富有的感情色彩。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勇往直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预习提示】1.日积月累(1)我搜集的资料(背景和作者)(2)我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2.边读边悟(1)新闻消息的含义和特点。

它的结构五部分和六要素分别是什么?(2)在阅读消息的过程中,从它的结构五部分和六要素的角度把握课文的内容。

(3)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路军是详写?哪路军是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4)这两则消息的语言有什么特点?(5)读完全文,我的阅读感受是:3.学贵有疑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一)齐读诗歌《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说说这首诗主要讲述了什么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明确: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的事。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关于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的,不过,这篇课文不是诗歌,而是属于一种新的文体,就是消息。

(二)出示学习目标(三)检查学生预习情况1.积累生字词:锐不可当()要塞()溃退()摧枯拉朽()荻港()阻遏()2.新闻写作必须注意记叙的六要素: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消息二则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8篇

消息二则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8篇

消息二则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8篇消息二则篇一教学目标1、在阅读过程中认识5个生字“冈、蝴、蝶、耀、颊”。

积累7个词语“春装、山冈、蝴蝶、雀跃、沉睡、照耀、面颊”。

2、按要求预习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能说文章说的春天的消息;用合适的方式理解词语“盼望”、“爱怜”、“雀跃”的意思。

3、体会春天来到时人们欢快的心情以及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继续学习预习课文。

在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

在学文的同时能选用合适的方式理解词语“盼望”、“爱怜”、“雀跃”的意思。

教学媒体春天图片课前学生准备1、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歌。

2、预习作业(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2)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盼望、爱怜、雀跃。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引人新课1、看画面,说景象。

(1)出示描绘春天景象的画面。

(2)按“春天到了,什么怎么样了”的方式说说春天的景象。

(3)说说:你对春天的感受。

2、春天是个值得赞美的季节,很多诗人都写过关于春天的诗歌。

谁能把你所知道的描写春天的诗歌读给大家听?预习反馈:诵读《咏柳》、《春夜喜雨》……3、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歌。

出示课题:1、春的消息齐读课题(理解题目中“消息”的含义)二初读诗歌,了解大意1、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分节朗读诗歌,学习字词。

(1)纠正字音,重点指导:“冈”的读音是第一声,“颊”的读音是jiá。

完成多音字练习。

piǎo()jīn()tǔ()漂禁吐piào()jìn()tù()(2)掌握字形,重点指导“耀”和“颊”的字形3、通读全文,边读边想:你知道了哪些春天的消息。

读后交流。

三反复诵读,体味诗蕴1、轻声读诗歌,圈出诗中所描写的春天的景物。

交流:描写了哪些景物?要求学生连贯地说一说。

板书:春风春水小鸟蝴蝶雏菊枝头的绿苞明丽的阳光田野里的小草2、再读课文,想想:为什么选择这些景物?通过这些景物,你能感受到什么?交流、小结:作者描写了春风、春水;小鸟、蝴蝶;雏菊、枝头的绿苞;明丽的阳光、田野里的小草,因为这些都是春天到来时最具特点的景物,使人感受到春天是充满生机的。

(名师整理)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优秀教案

1 消息二则【教学目标】1.了解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形式,学会迅速抓住消息的主要信息。

2.培养新闻意识,提高对社会生活的敏感度。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撰写消息。

4.体会消息精练、简洁的语言特点,并在消息的写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1.对消息的结构和特点的把握是教学重点。

2.运用所学的知识撰写消息是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导—读—悟—写—练”五步教学法。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消息这一体裁的接触比较少,因此要先把消息的文体知识向学生介绍清楚,然后理论和文章相结合,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1第一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导入我们很多人都很关心政治,关注新闻。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人民解放军南渡长江时的一则消息。

那什么是消息呢?1.消息的概念明确: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裁,极为常见,运用广泛。

2.消息的要素明确: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消息作为一种新闻体裁,须具备新闻的“六要素”。

3.消息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明确:以记叙为主,也可以适当穿插议论、描写。

4.消息的结构明确: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二、读(读课文,了解消息的结构)21.阅读课文,找出消息的各个组成部分。

(明确)标题: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夜开始……鲁港诸城进击中。

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朱总司令的命令。

2.本文的标题有什么特点?明确:简明、醒目、概括性强。

3.找出这则消息的要素。

(明确)时间: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到二十一日地点:芜湖、安庆之间人物:敌我双方事件:渡过长江4.“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属于消息的什么?在消息中起什么作用?明确:属于消息的电头。

标明新闻稿的发出单位,显示消息的“身份”,以此承担发表新闻作品的责任,接受社会监督;标明发稿的时间和地点,用来说明新闻的时效,借以传达信息。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单元 第1课《消息二则》 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单元 第1课《消息二则》 教案

《消息二则》教学设计课题:消息二则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目的】1、学会从新闻要素的角度把握两则消息的内容。

2、理解消息在标题、结构、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3、了解新闻的文体知识和本课的写作背景。

【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新闻基本常识,理解消息写作的“三特征、五结构、六要素”。

2、把握文章内容,准确概括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

3.欣赏文章主体部分结构安排的匠心所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首诗,试着读出诗中的情感和气魄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是毛主席在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创作的诗篇。

诗中既写出了人民解放军的巨大胜利,也展现了作者内心的激动和喜悦师:现在请同学们阅读本课的两则消息,对比诗歌,看看不同文体的表述,又怎样不同的效果二、(一)出示学习目标学会从新闻要素的角度把握两则消息的内容,学习阅读新闻的方法。

理解消息在标题、结构、语言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了解新闻的文体知识和写作背景。

二、(二)学习常识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新闻评论、报告文学等,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

新闻的基本结构:标题:它是对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导语:开头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主体: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指的是消息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结尾。

电头:指说明发电者、发电地点、发电时间的文字。

三、(一)作者介绍毛泽东,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诗词方面的代表作有《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

(名师整理)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语文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优秀教案

《消息二则》教案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教学目标:1.了解新闻基本常识,理解消息写作的“五要素”和“倒金字塔式”结构。

2.明确本文的“五要素”和结构层次,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

3.关注时事新闻,培养读报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新闻基本常识,掌握消息的基本特点。

难点:领会本文短小精粹、一气呵成的语言特点,以及作者的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方法:讲读法。

预习要求:1.先阅读本单元“‘表达·交流’综合实践”的相关内容,再通读课文,梳理本文的“五要素”。

12.从互联网搜索、浏览关于渡江战役的资料,理解战役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消息。

俗话说:足不出户,能知天下事。

现代社会中我们可以依靠什么知晓天下大事呢?生答:“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

是的,我们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途径知道天下大事,了解世界变化。

那第1课属于哪种类型的报刊文章?生答:新闻、消息。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则新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明确学习目标二、了解新闻知识,把握结构特点。

(一)新闻的概念新闻是满足人们信息传播与交流需求的一种实用性文体,是新闻作者对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及时迅速地向公众告知2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

(二)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结构由五部分构成,即标题(分为:正标题、副标题、引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

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一般包括主标题、副标题、引标题。

主标题:概括和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引标题:提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副标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消息二则同学们,你们喜欢读报吗?喜欢读报纸上的新闻吗?新闻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

喜欢新闻,可以培养一个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关心时事动态的热忱。

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1.了解消息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消息的能力。

2.能根据消息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构筑成了一个庞大的视听世界,而人们要了解世界日常接触最多的文体之一便是新闻。

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即时的新闻的报道,它使我们足不出户,便遍知天下事。

1接下来我们将利用两节课的时间来了解两则气势恢宏的新闻,看看新闻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大。

首先来学习第一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芜.湖(wú)摧枯.拉朽(kū)溃.退(kuì)荻.港(dí)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经营:筹划、组织、管理。

摧枯拉朽: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溃退:溃败后退。

3.背景链接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该日凌晨发起渡江战役。

4.文体链接(1)“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2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

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2)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是: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

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3)新闻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4)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5)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

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

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

正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导语,一般指新闻开头(即“电头”)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

3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

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

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6)消息固定的格式:倒金字塔结构,即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高潮在前(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消息的最前面),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住最重要的信息。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大声朗读课文,找出这则消息的“五要素”。

【交流点拨】在这条消息中,何时:(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到二十一日不到二十四小时;何地:芜湖、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人民解放军,三十万之众;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何故: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签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命令。

2.速读消息,找出导语、主体和结语。

【交流点拨】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4人渡过长江。

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结语: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二)语言品析这则消息明显流露出作者的自豪之情,试揣摩下面句子具体表达的情感和内涵。

1.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交流点拨】“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中毫不隐讳地流露出作者的自豪之情。

“经营了三个半月”极言准备的充分,按理说长江防线应当是牢不可破的,但是后面紧接着说国民党军溃退之快,二者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在对比中愈显我军势不可挡,敌军不堪一击。

2.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交流点拨】“风平浪静”“万船齐放,直取对岸”表现了我5军稳操胜券的心态。

这可以说是在新闻消息中难得一见的抒情笔调,渡江战斗如有天助,江景美丽,军威壮观,犹如一幅景物画,令人赏心悦目,透露着乐观轻松的心情。

3.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交流点拨】“不到、即已、正向”,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和“突破、占领、进击”这些表示行为的词语恰当地配合,把我军攻势迅猛、锐不可挡的态势,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板书设计标题三十万(兵力)胜利南渡(结果)我三十万大军导语英勇渡过(自豪)胜利南渡长江主体我军——万船齐发、直取对岸、突破、占领(英勇无畏)敌军——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败(不堪一击)结语英雄式坚决地执行(赞扬)6五、拓展延伸本文作者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他的许多经典语言哲理深刻,广为流传。

下面是毛泽东流传较广的几句话,请将它们连线。

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最谦虚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交流】一条千古不变的真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最鼓舞人心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最豪迈最傲气的一句话——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最谦虚的一句话——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话——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今天我们即将学习的这则消息所报道的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7的胜利,是通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它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正义的胜利。

我们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这则消息就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锐不可当.(dāng) 泄气(xiè) 要塞.(sài) 签.(qiān)订歼.(jiān)灭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当,抵挡。

溃退:因被打垮而后退。

溃,败,常指(军队)被打垮。

要塞:指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的、有巩固的防御设备的据点。

业已:已经。

歼灭:消灭(敌人)。

3.背景链接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8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大声朗读课文,勾画出导语部分。

思考:这个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交流点拨】从渡江作战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2.速读主体部分,完成下面表格。

【交流点拨】93.跳读课文,口头复述记叙的六要素。

【交流点拨】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时间: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夜至四月二十二日二十二时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的长江前线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二)深层探究本篇报道的主体是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何是从中路写起?何处详写?何处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交流点拨】中路于二十日首先渡江,所以先写。

二十一日夜即已渡完,只用一句话就交代清楚了。

至于其受阻情况,因与西路一样,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所以此路略去。

次写西路,略写。

最后写东路。

由于这里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加之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在战略上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报道写得十分具体。

尤其是最后两句详写了我军的战果,是为了说明水路长江和陆路京沪线已经全部被我军切断,敌人毫10无退路,敌我双方态势已十分明朗。

(三)语言品析文章中有许多语言极富表现力,试揣摩以下加点字的含义。

1.西起九江(不含..)。

【交流点拨】“不含”指不包括,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去掉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了。

2.人民解放军百万..敌阵,横...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渡.长江。

【交流点拨】“百万”以数量的庞大,“冲破”“横渡”以动作的激烈显现出战役的壮阔,表现我军排山倒海、摧枯拉朽、无坚不摧的气势。

3.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交流点拨】“不料”充满嘲讽的语气,显示出我军的神勇。

4.我已歼灭..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及击溃广大地区,并控制..镇江无..长江。

我军前锋,业已切断..江阴要塞,封锁锡段铁路线。

【交流点拨】连用六个动词,表现出我军的英勇善战,所向披靡。

1112 四、板书设计标题百万(兵力)横渡(锐不可当)冲破(排山倒海)人民解 导语 渡江概况 放军百 横渡(一往无前) 万大军 中路军——首战告捷(略写)横渡长江 主体 西路军——所向无敌(详写)东路军——战绩辉煌(详写)背景 一方面……一方面……结语 占领要塞 封锁长江五、拓展延伸找出下列这则新闻的电头、导语、主体。

路透社2月9日电 中美两国空军军机在南海黄岩岛附近上空相遇,两者最近距离仅为305米。

受访的美国官员表示,相遇双方为美国海军一架P-3巡逻机和中国的一架空警-200预警机。

这名美国官员称,中美之间的类似互动并不常见,2016年仅发生过两次。

据调查,其中有一次也是发生在南海上空。

2月8日事件发生后,美军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尽管仍旧使用“不安全(unsafe)”一词描述这一事件,但是表示此事是“无心之失(inadverten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