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新整理版)54508教学内容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表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表1. 代数公式:方程的根:设方程ax² + bx + c = 0的根为x₁和x₂,则有:x₁ + x₂ = -b/ax₁ × x₂ = c/a二次方程的解:对于方程ax² + bx + c = 0,解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x = (-b ± √(b² - 4ac)) / 2a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设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 ax² + bx + c,顶点坐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x = -b / 2ay = c - b² / 4a二次函数的平移变换:设原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 ax² + bx + c,经过平移变换后的函数的表达式为y = a(x - h)² + k。
其中(h, k)为平移的距离,代表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
2. 几何公式:三角函数:常用的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sin)、余弦函数(cos)和正切函数(tan)。
它们的定义如下:sinθ = 对边 / 斜边cosθ = 邻边 / 斜边tanθ = 对边 / 邻边勾股定理:对于一直角三角形,较长的边称为斜边,其余两边称为直角边。
勾股定理可以表示为:斜边² = 直角边₁² + 直角边₂²正弦定理:对于任意三角形ABC,边长的比值与角度的正弦的比值之间有以下关系:a / sinA =b / sinB =c / sinC余弦定理:对于任意三角形ABC,边长的平方与另外两条边长的乘积和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乘积之间有以下关系:a² = b² + c² - 2bc cosA3. 概率公式:事件概率的计算:对于一个随机试验,事件A发生的概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P(A) = n(A) / n(S)其中,n(A)表示事件A发生的次数,n(S)表示随机试验的总次数。
加法原理:如果A和B是两个互不相容的事件,即A和B不能同时发生,那么A或B发生的概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P(A或B) = P(A) + P(B)乘法原理:如果A和B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事件,即事件A发生与否不会影响事件B发生的概率,那么A和B同时发生的概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P(A和B) = P(A) × P(B|A)条件概率:对于事件A和B,条件概率可以表示为:P(B|A) = P(A和B) / P(A)4. 统计学公式:均值:一组数据的均值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mean = (x₁ + x₂ + ... + xn) / n其中,x₁、x₂、...、xn为每个数据点的值,n为数据点的个数。
完整版)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完整版)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常用结论1.包含关系若集合A包含于集合B,则AB=B;若AB=B,则A为B 的子集;若C为A和B的并集,则B包含于C;若A和B的交集为∅,则AB=∅;若AB=R,则A和B互为补集。
2.集合的子集集合{a1,a2,…,an}的子集个数共有2n个;真子集有2n–1个;非空子集有2n–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2个。
3.充要条件1)充分条件: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q→p,则p是q的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p→q,且q→p,则p是q的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4.函数的单调性1)设x1≠x2,且x1,x2∈[a,b],则有:f(x1)−f(x2)>0 ⇔ f(x)在[a,b]上是增函数;f(x1)−f(x2)<0 ⇔ f(x)在[a,b]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y=f(x)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f′(x)>0,则f(x)为增函数;如果f′(x)<0,则f(x)为减函数。
5.函数的性质如果函数f(x)和g(x)都是减函数,则在公共定义域内,和函数f(x)+g(x)也是减函数;如果函数y=f(u)和u=g(x)在其对应的定义域上都是减函数,则复合函数y=f[g(x)]是增函数。
6.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则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则这个函数是偶函数。
7.函数的对称轴对于函数y=f(x)(x∈R),若f(x+a)=f(b−x)恒成立,则函数f(x)的对称轴是函数x=a+b/2;函数y=f(x+a)与y=f(b−x)的图象关于直线x=a+b/2对称。
8.几个函数方程的周期(约定a>0)1)f(x)=f(x+a),则f(x)的周期T=a;2)f(x+a)=−f(x),或f(x+a)=f(−x)(f(x)≠0),则f(x)的周期T=2a。
高中数学公式
一、代数公式1. 平方差公式:(a+b)(a-b)=a^2-b^22.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3. 立方和公式:a^3+b^3=(a+b)(a^2-ab+b^2)4. 立方差公式:a^3-b^3=(a-b)(a^2+ab+b^2)5. 二次方程求根公式:x1,2=[-b±sqrt(b^2-4ac)]/2a6. 二项式定理:(a+b)^n=Σ(nCk*ak*b^(n-k)),其中nCk表示组合数。
二、几何公式1. 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公式:c=sqrt(a^2+b^2)2. 圆的周长公式:C=2πr3. 圆的面积公式:A=πr^24. 矩形的面积公式:A=lw5. 矩形的周长公式:P=2(l+w)6.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A=bh7.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A=1/2bh8. 球的体积公式:V=4/3πr^39. 球的表面积公式:A=4πr^2三、三角函数公式1.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2. 余弦定理:c^2=a^2+b^2-2abcosC3. 正切定理:tan(A+B)=(tanA+tanB)/(1-tanAtanB)4. 正弦函数: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5. 余弦函数: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6. 正切函数: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四、概率与统计公式1. 平均值:μ=Σx/N2. 方差:σ^2=Σ(x-μ)^2/N3. 标准差:σ=sqrt[Σ(x-μ)^2/N]4. 概率:P(A)=n(A)/n(S)以上是高中数学的一些基本公式,但并未包含所有公式,具体还需参考教材。
(完整版)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公式大全
(完整版)高中数学解析几何公式大全一、直线方程1. 点斜式:y y1 = m(x x1),其中m是直线的斜率,(x1, y1)是直线上的一个点。
2. 斜截式:y = mx + b,其中m是直线的斜率,b是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
3. 一般式:Ax + By + C = 0,其中A、B、C是常数。
二、圆的方程1. 标准式:(x a)2 + (y b)2 = r2,其中(a, b)是圆心的坐标,r是圆的半径。
2. 一般式:x2 + y2 + Dx + Ey + F = 0,其中D、E、F是常数。
三、椭圆的方程1. 标准式:((x h)2/a2) + ((y k)2/b2) = 1,其中(a, b)是椭圆的半长轴和半短轴,(h, k)是椭圆中心的坐标。
2. 一般式:((x h)2/a2) + ((y k)2/b2) 1 = 0,其中(a, b)是椭圆的半长轴和半短轴,(h, k)是椭圆中心的坐标。
四、双曲线的方程1. 标准式:((x h)2/a2) ((y k)2/b2) = 1,其中(a, b)是双曲线的实轴和虚轴,(h, k)是双曲线中心的坐标。
2. 一般式:((x h)2/a2) ((y k)2/b2) 1 = 0,其中(a, b)是双曲线的实轴和虚轴,(h, k)是双曲线中心的坐标。
五、抛物线的方程1. 标准式:y2 = 4ax,其中a是抛物线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
2. 一般式:y2 = 4ax + b,其中a是抛物线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b是抛物线在y轴上的截距。
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 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计算直线到圆心的距离d与圆的半径r的关系。
如果d < r,直线与圆相交;如果d = r,直线与圆相切;如果d > r,直线与圆相离。
2. 直线与圆的交点:解直线方程和圆的方程,得到两个交点的坐标。
七、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1. 判定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将直线方程代入椭圆方程,得到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最全面、最易懂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一元二次方程•解的一般形式:( ax^2 + bx + c = 0 )•解的公式:[ x = ]一元一次方程•解的一般形式:( ax + b = 0 )•解的公式:( x = - )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一般形式:( ax + by = c )•解的公式:( x = , y = )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 ax > b ) 的解为 ( x > )•二元一次不等式:( ax + by > c ) 的解为 ( x > )(a, b同号)或 ( x < )(a, b异号)•通分公式:( = )•约分公式:( = )(a, b, c, d互质)三角形•面积公式:( S = abC )•余弦定理:( a^2 = b^2 + c^2 - 2bcA )•正弦定理:( = = )•圆的标准方程:( (x - h)^2 + (y - k)^2 = r^2 )•圆的周长公式:( C = 2r )•圆的面积公式:( S = r^2 )解析几何•点与直线:( (x - x_0)^2 + (y - y_0)^2 = r^2 )•直线与直线:( a_1x + b_1y + c_1 = 0, a_2x + b_2y + c_2 = 0 ) 的交点为( x = , y = )三角函数正弦函数•定义:( = )•周期:( 2)•奇偶性:奇函数余弦函数•定义:( = )•周期:( 2)•奇偶性:偶函数正切函数•定义:( = )•周期:( )•奇偶性:奇函数概率与统计•古典概率:( P(A) = )•条件概率:( P(A|B) = )•独立事件的概率:( P(A B) = P(A)P(B) )•平均数:( {x} =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序,若数据个数为奇数,则中位数为中间的那个数;若数据个数为偶数,则中位数为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方差:( s^2 = )•标准差:( s = )立体几何•圆锥体积:( V = r^2h )•圆锥表面积:( S = rl + r^2 )•棱柱体积:( V = Bh )•棱柱表面积:( S = 2B + 2h AP )•球体体积:( V = r^3 )•球体表面积:( S = 4r^2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 a_n = a_1 + (n-1)d )•求和公式:( S_n = (a_1 + a_n)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 a_n = a_1 q^{n-1} )•求和公式:( S_n = )高中数学公式总结大全涵盖了代数、几何、三角函数、概率与统计、立体几何和数列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点。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新最全)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抛物线:y = ax *+ bx + c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bx再加上ca > 0时开口向上a < 0时开口向下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还有顶点式y = a(x+h)* + k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h是顶点坐标的xk是顶点坐标的y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圆:体积=4/3(pi)(r^3)面积=(pi)(r^2)周长=2(pi)r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椭圆面积公式:S=πab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 推导演变而来。
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三角函数: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 cot2A=(cot2A-1)/2cot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四倍角公式:sin4A=-4*(cosA*sinA*(2*sinA^2-1))cos4A=1+(-8*cosA^2+8*cosA^4)tan4A=(4*tanA-4*tanA^3)/(1-6*tanA^2+tanA^4)五倍角公式:sin5A=16sinA^5-20sinA^3+5sinAcos5A=16cosA^5-20cosA^3+5cosAtan5A=tanA*(5-10*tanA^2+tanA^4)/(1-10*tanA^2+5*tanA^4)六倍角公式:sin6A=2*(cosA*sinA*(2*sinA+1)*(2*sinA-1)*(-3+4*sinA^2))cos6A=((-1+2*cosA^2)*(16*cosA^4-16*cosA^2+1))tan6A=(-6*tanA+20*tanA^3-6*tanA^5)/(-1+15*tanA^2-15*tanA^4+tanA^6) 七倍角公式:sin7A=-(sinA*(56*sinA^2-112*sinA^4-7+64*sinA^6))cos7A=(cosA*(56*cosA^2-112*cosA^4+64*cosA^6-7))tan7A=tanA*(-7+35*tanA^2-21*tanA^4+tanA^6)/(-1+21*tanA^2-35*tanA^4+7*tanA^6)八倍角公式:sin8A=-8*(cosA*sinA*(2*sinA^2-1)*(-8*sinA^2+8*sinA^4+1))cos8A=1+(160*cosA^4-256*cosA^6+128*cosA^8-32*cosA^2)tan8A=-8*tanA*(-1+7*tanA^2-7*tanA^4+tanA^6)/(1-28*tanA^2+70*tanA^4-28*tanA^6+tanA ^8)九倍角公式:sin9A=(sinA*(-3+4*sinA^2)*(64*sinA^6-96*sinA^4+36*sinA^2-3))cos9A=(cosA*(-3+4*cosA^2)*(64*cosA^6-96*cosA^4+36*cosA^2-3))tan9A=tanA*(9-84*tanA^2+126*tanA^4-36*tanA^6+tanA^8)/(1-36*tanA^2+126*tanA^4-84*tanA^6+9*tanA^8)十倍角公式:sin10A=2*(cosA*sinA*(4*sinA^2+2*sinA-1)*(4*sinA^2-2*sinA-1)*(-20*sinA^2+5+16*sinA ^4))cos10A=((-1+2*cosA^2)*(256*cosA^8-512*cosA^6+304*cosA^4-48*cosA^2+1))tan10A=-2*tanA*(5-60*tanA^2+126*tanA^4-60*tanA^6+5*tanA^8)/(-1+45*tanA^2-210*t anA^4+210*tanA^6-45*tanA^8+tanA^10)·万能公式:sinα=2tan(α/2)/[1+tan^2(α/2)]cosα=[1-tan^2(α/2)]/[1+tan^2(α/2)]tanα=2tan(α/2)/[1-tan^2(α/2)]半角公式sin(A/2)=√((1-cosA)/2) sin(A/2)=-√((1-cosA)/2)cos(A/2)=√((1+cosA)/2) 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cot(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cotA+cotBsin(A+B)/sinAsinB -cotA+cotBsin(A+B)/sinAsinB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2+4+6+8+10+12+14+…+(2n)=n(n+1)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3+2^3+3^3+4^3+5^3+6^3+…n^3=(n(n+1)/2)^21*2+2*3+3*4+4*5+5*6+6*7+…+n(n+1)=n(n+1)(n+2)/3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乘法与因式分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三角不等式|a+b|≤|a|+|b| |a-b|≤|a|+|b| |a|≤b<=>-b≤a≤b|a-b|≥|a|-|b| -|a|≤a≤|a|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 -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0 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个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直棱柱侧面积S=c*h 斜棱柱侧面积S=c'*h正棱锥侧面积S=1/2c*h' 正棱台侧面积S=1/2(c+c')h'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S=4pi*r2圆柱侧面积S=c*h=2pi*h 圆锥侧面积S=1/2*c*l=pi*r*l弧长公式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s=1/2*l*r锥体体积公式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V=1/3*pi*r2h斜棱柱体积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V=s*h 圆柱体V=pi*r2h图形周长面积体积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三角形的面积已知三角形底a,高h,则S=ah/2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半周长p,则S=√[p(p - a)(p - b)(p - c)] (海伦公式)(p=(a+b+c)/2)和:(a+b+c)*(a+b-c)*1/4已知三角形两边a,b,这两边夹角C,则S=absinC/2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内切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r/2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外接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4r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则S=√{1/4[c^2a^2-((c^2+a^2-b^2)/2)^2]} (“三斜求积” 南宋秦九韶)| a b 1 |S△=1/2 * | c d 1 || e f 1 |【| a b 1 || c d 1 | 为三阶行列式,此三角形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A(a,b),B(c,d), C(e,f),这里ABC | e f 1 |选区取最好按逆时针顺序从右上角开始取,因为这样取得出的结果一般都为正值,如果不按这个规则取,可能会得到负值,但不要紧,只要取绝对值就可以了,不会影响三角形面积的大小!】秦九韶三角形中线面积公式:S=√[(Ma+Mb+Mc)*(Mb+Mc-Ma)*(Mc+Ma-Mb)*(Ma+Mb-Mc)]/3其中Ma,Mb,Mc为三角形的中线长.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直径=半径×2 半径=直径÷2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平面图形名称符号周长C和面积S正方形a—边长C=4aS=a2长方形a和b-边长C=2(a+b)S=ab三角形a,b,c-三边长h-a边上的高s-周长的一半A,B,C-内角其中s=(a+b+c)/2 S=ah/2=ab/2?sinC=[s(s-a)(s-b)(s-c)]1/2=a2sinBsinC/(2sinA)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1.代数公式:a)二次方程求根公式:对于二次方程ax²+bx+c=0,其解为:x = (-b±√(b²-4ac))/(2a)b)平方差公式:(a+b)² = a² + 2ab + b²(a-b)² = a² - 2ab + b²c)三次方差公式:(a+b)(a²-ab+b²) = a³+b³d)和差化积公式:sin(A±B) = sinAcosB ± cosAsinBcos(A±B) = cosAcosB ∓ sinAsinBtan(A±B) = (tanA± tanB)/(1 ∓ tanAtanB) e)二项式定理:(a+b)ⁿ=nC₀aⁿb⁰+nC₁aⁿ⁻¹b¹+nC₂aⁿ⁻²b²+...+nCₙa⁰bⁿ2.几何公式:a)三角形:面积公式:S=1/2*底边*高正弦定理:sinA/a = sinB/b = sinC/c余弦定理:c² = a² + b² - 2abcosCb)圆:周长公式:C=2πr面积公式:A=πr²弧长公式:L=2πr(θ/360)c)立体图形:容积公式:立方体:V=a³正方体:V=a³圆柱体:V=πr²h圆锥体:V=1/3πr²h球体:V=4/3πr³d)平移、旋转、缩放公式:平移:(x,y)→(x+a,y+b)旋转:逆时针旋转θ度:(x,y) → (xcosθ - ysinθ, xsinθ + ycosθ)缩放:横向缩放k倍,纵向缩放k倍:(x,y) → (kx, ky)3.概率公式:a)排列组合公式:排列:A(n,m)=n!/(n-m)!组合:C(n,m)=n!/(m!(n-m)!)b)期望公式:对于离散型随机变量X,期望值E(X)=Σ(x*p(x)),其中x为X的可能取值,p(x)为对应x的概率对于连续型随机变量X,期望值E(X) = ∫(x*f(x))dx,其中f(x)表示X的概率密度函数c)标准差公式:方差σ²=Σ(x-μ)²*p(x),其中μ为随机变量X的期望值标准差σ=√σ²d)独立事件公式:P(A∩B)=P(A)P(B)4.数列与级数公式:a)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ₙ=a₁+(n-1)db)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ₙ=a₁*r^(n-1)c)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n/2)(a₁+aₙ)d)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n=a₁*(rⁿ-1)/(r-1)以上是高中数学公式的一个完整版,涵盖了代数、几何、概率、数列与级数等多个方面的公式。
(完整版)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新整理版)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新整理版)1、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2、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原命题:与逆命题互逆,与否命题互否,与逆否命题互为逆否; 逆命题:与原命题互逆,与逆否命题互否,与否命题互为逆否; 否命题:与原命题互否,与逆命题互为逆否,与逆否命题互逆; 逆否命题:与逆命题互否,与否命题互逆,与原命题互为逆否§ 函数1、若)()(a x f x f +--=,则函数)(x f y =的图象关于点)0,2(a 对称; 若)()(a x f x f +-=,则函数)(x f y =为周期为a 2的周期函数.2、函数()y f x =的图象的对称性(1)函数()y f x =的图x a =象关于直线对称()()f a x f a x ⇔+=-(2)()f a x f x ⇔-=.(2)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2a bx +=对称()()f a mx f b mx ⇔+=-()()f a b mx f mx ⇔+-=.3、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1)函数()y f x =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0x =(即y 轴)对称. (2)函数()y f mx a =-与函数()y f b mx =-的图象关于直线2a bx m +=对称.(3)函数)(x f y =和)(1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y=x 对称.4、若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函数b a x f y +-=)(的图象;若将曲线0),(=y x f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曲线0),(=--b y a x f 的图象.5、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a b f b a f =⇔=-)()(1.6、若函数)(b kx f y +=存在反函数,则其反函数为])([11b x f ky -=-,并不是)([1b kx f y +=-,而函数)([1b kx f y +=-是])([1b x f k y -=的反函数.7、几个常见的函数方程(1)正比例函数()f x cx =,()()(),(1)f x y f x f y f c +=+=.(2)指数函数()xf x a =,()()(),(1)0f x y f x f y f a +==≠.(3)对数函数()log a f x x =,()()(),()1(0,1)f xy f x f y f a a a =+=>≠.(4)幂函数()f x x α=,'()()(),(1)f xy f x f y f α==. (5)余弦函数()cos f x x =,正弦函数()sin g x x =,()()()()()f x y f x f y g x g y -=+,§ 数 列1、数列的同项公式与前n 项的和的关系11,1,2n n n s n a s s n -=⎧=⎨-≥⎩( 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为12n ns a a a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a a n d dn a d n N =+-=+-∈;其前n 项和公式为1()2n n n a a s +=1(1)2n n na d -=+211()22d n a d n =+-.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n n aa a q q n N q -==⋅∈;其前n 项的和公式为 11(1),11,1n n a q q s qna q ⎧-≠⎪=-⎨⎪=⎩或11,11,1n n a a qq q s na q -⎧≠⎪-=⎨⎪=⎩.4、等比差数列{}n a :11,(0)n n a qa d a b q +=+=≠的通项公式为1(1),1(),11n n n b n d q a bq d b q dq q -+-=⎧⎪=+--⎨≠⎪-⎩;其前n 项和公式为(1),(1)1(),(1)111n n nb n n d q s d q db n q q q q +-=⎧⎪=-⎨-+≠⎪---⎩.§ 三角函数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22sin cos 1θθ+=,tan θ=θθcos sin ,tan 1cot θθ⋅=.2、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212(1)sin ,sin()2(1)s ,nn n co απαα-⎧-⎪+=⎨⎪-⎩212(1)s ,s()2(1)sin ,n n co n co απαα+⎧-⎪+=⎨⎪-⎩3、和角与差角公式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22sin()sin()sin sin αβαβαβ+-=-(平方正弦公式); 22cos()cos()cos sin αβαβαβ+-=-. sin cos a b αα+=)αϕ+(辅助角ϕ所在象限由点(,)a b 的象限决定,tan ba ϕ=).4、二倍角公式sin 2sin cos ααα=.2222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22tan tan 21tan ααα=-.5、三倍角公式3sin 33sin 4sin 4sin sin()sin()33ππθθθθθθ=-=-+. 3cos34cos 3cos 4cos cos()cos()33ππθθθθθθ=-=-+.323tan tan tan 3tan tan()tan()13tan 33θθππθθθθθ-==-+-.6、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函数sin()y x ωϕ=+,x ∈R 及函数cos()y x ωϕ=+,x ∈R(A,ω,ϕ为常数,且A ≠0,ω>0)的周期2T πω=;函数tan()y x ωϕ=+,,2x k k Z ππ≠+∈(A,ω,ϕ为常数,且A ≠0,ω>0)的周期T πω=.7、正弦定理 2sin sin sin a b cRA B C ===.8、余弦定理2222cos a b c bc A =+-; 2222cos b c a ca B =+-; 2222cos c a b ab C =+-.9、面积定理(1)111222a b c S ah bh ch ===(a b c h h h 、、分别表示a 、b 、c 边上的高). (2)111sin sin sin 222S ab C bc A ca B===. (3)22(||||)()OAB S OA OB OA OB ∆=⋅-⋅.§平面向量1、两向量的夹角公式cos θ=(a =11(,)x y ,b =22(,)x y ).2、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 Bd =||AB AB AB =⋅=A11(,)x y ,B 22(,)x y ).3、向量的平行与垂直设a =11(,)x y ,b =22(,)x y ,且b ≠0,则a ||b ⇔b =λa12210x y x y ⇔-=.a ⊥b (a ≠0)⇔a ·b =012120x x y y ⇔+=.4、线段的定比分公式 设111(,)P x y ,222(,)P x y ,(,)P x y 是线段12PP 的分点,λ是实数,且12PPPP λ=,则 121211x x x y y y λλλλ+⎧=⎪⎪+⎨+⎪=⎪+⎩⇔121OP OP OP λλ+=+⇔12(1)OP tOP t OP =+-(11t λ=+). 5、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 △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11A(x ,y )、22B(x ,y )、33C(x ,y ),则△ABC 的重心的坐标是123123(,)33x x x y y y G ++++.6、 三角形五“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设O 为ABC ∆所在平面上一点,角,,A B C 所对边长分别为,,a b c ,则 (1)O 为ABC ∆的外心222OA OB OC ⇔==. (2)O 为ABC ∆的重心0OA OB OC ⇔++=.(3)O 为ABC ∆的垂心OA OB OB OC OC OA ⇔⋅=⋅=⋅. (4)O 为ABC ∆的内心0aOA bOB cOC ⇔++=. (5)O 为ABC ∆的A ∠的旁心aOA bOB cOC ⇔=+.§直线和圆的方程1、斜率公式2121y y k x x -=-(111(,)P x y 、222(,)P x y ).2、直线的五种方程 (1)点斜式11()y y k x x -=- (直线l 过点111(,)P x y ,且斜率为k ).(2)斜截式 y kx b =+(b 为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3)两点式 112121y y x x y y x x --=--(12y y ≠)(111(,)P x y 、222(,)P x y (12x x ≠)). (4)截距式 1x y a b +=(a b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0a b ≠、)(5)一般式 0Ax By C ++=(其中A 、B 不同时为0).3、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1)若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①121212||,l l k k b b ⇔=≠;②12121l l k k ⊥⇔=-.(2)若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且A1、A2、B1、B2都不为零,①11112222||A B C l l A B C ⇔=≠; ②1212120l l A A B B ⊥⇔+=;4、点到直线的距离d =(点00(,)P x y ,直线l :0Ax By C ++=).5、圆的四种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 222()()x a y b r -+-=.(2)圆的一般方程220x y Dx Ey F ++++=(224D E F +->0). (3)圆的参数方程 cos sin x a r y b r θθ=+⎧⎨=+⎩.(4)圆的直径式方程 1212()()()()0x x x x y y y y --+--=(圆的直径的端点是11(,)A x y 、22(,)B x y ).6、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0=++C By Ax 与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0<∆⇔⇔>相离r d ;0=∆⇔⇔=相切r d 0>∆⇔⇔<相交r d .其中22B A CBb Aa d +++=.7、圆的切线方程(1)已知圆220x y Dx Ey F ++++=.①若已知切点00(,)x y 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其方程是0000()()22D x x E y y x x y y F ++++++=.当00(,)x y 圆外时,0000()()22D x x E y y x x y y F ++++++=表示过两个切点的切点弦方程.②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00()y y k x x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 ,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 轴的切线.③斜率为k 的切线方程可设为y kx b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 ,必有两条切线.(2)已知圆222x y r +=.①过圆上的000(,)P x y 点的切线方程为200x x y y r +=;②斜率为k的圆的切线方程为y kx =±.§圆锥曲线方程1、椭圆22221(0)x y a b a b +=>>的参数方程是cos sin x a y b θθ=⎧⎨=⎩. 2、椭圆22221(0)x y a b a b +=>>焦半径公式 )(21c a x e PF +=,)(22x c a e PF -=.3、椭圆的切线方程(1)椭圆22221(0)x y a b a b +=>>上一点00(,)P x y 处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 +=. (2)过椭圆22221(0)x y a b a b +=>>外一点00(,)P x y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00221x x y ya b +=.(3)椭圆22221(0)x y a b a b +=>>与直线0Ax By C ++=相切的条件是22222A a B b c +=. 4、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 -=>>的焦半径公式21|()|a PF e x c =+,22|()|a PF e x c =-.5、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1)若双曲线方程为12222=-b y a x ⇒渐近线方程:22220x y a b -=⇔x a by ±=.(2)若渐近线方程为x a by ±=⇔0=±b y a x ⇒双曲线可设为λ=-2222b y a x .(3)若双曲线与12222=-b y a x 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λ=-2222b y a x (0>λ,焦点在x 轴上,0<λ,焦点在y 轴上).6、 双曲线的切线方程(1)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 -=>>上一点00(,)P x y 处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 -=. (2)过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 -=>>外一点00(,)P x y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00221x x y ya b -=. (3)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 -=>>与直线0Ax By C ++=相切的条件是22222A a B b c -=.7、抛物线px y 22=的焦半径公式:抛物线22(0)y px p =>焦半径02pCF x =+.过焦点弦长px x px p x CD ++=+++=212122. 8、二次函数2224()24b ac b y ax bx c a x a a -=++=++(0)a ≠的图象是抛物线:(1)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2)焦点的坐标为241(,)24b ac b a a -+-;(3)准线方程是2414ac b y a --=.9、 抛物线的切线方程(1)抛物线px y 22=上一点00(,)P x y 处的切线方程是00()y y p x x =+. (2)过抛物线px y 22=外一点00(,)P x y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00()y y p x x =+. (3)抛物线22(0)y px p =>与直线0Ax By C ++=相切的条件是22pB AC =. 1、球的半径是R ,则其体积343V R π=,其表面积24S R π=.2、柱体、锥体的体积13V Sh=柱体(S 是柱体的底面积、h 是柱体的高). 13V Sh=锥体(S 是锥体的底面积、h 是锥体的高).3、回归直线方程y a bx =+,其中()()()1122211n ni i i i i i n ni i i i x x y y x y nx y b x x x nx a y bx ====⎧---⎪⎪==⎨--⎪⎪=-⎩∑∑∑∑.§极 限1、几个常用极限(1)1lim 0n n →∞=,lim 0n n a →∞=(||1a <);(2)00lim x x x x →=,0011lim x x x x→=. (3)0sin lim 1x x x →=;(4)1lim 1xx e x →∞⎛⎫+= ⎪⎝⎭(e=2.718281845…). §导 数1、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1) 0='C (C 为常数).(2)'1()()n n x nx n Q -=∈. (3) x x cos )(sin ='. (4) x x sin )(cos -='.(5) x x 1)(ln =';eax x a log 1)(log ='.(6)x x e e =')(; a a a xx ln )(='. 2、导数的运算法则(1)'''()u v u v ±=±. (2)'''()uv u v uv =+.(3)'''2()(0)u u v uv v v v -=≠.3、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设函数()u x ϕ=在点x 处有导数''()x u x ϕ=,函数)(u f y =在点x 处的对应点U 处有导数''()u y f u =,则复合函数(())y f x ϕ=在点x 处有导数,且'''x u xy y u =⋅,或写作'''(())()()x f x f u x ϕϕ=.§复 数1、复数z a bi =+的模(或绝对值)||z =||a bi +2、复数的四则运算法则(1)()()()()a bi c di a c b d i +++=+++; (2)()()()()a bi c di a c b d i +-+=-+-; (3)()()()()a bi c di ac bd bc ad i ++=-++;(4)2222()()(0)ac bd bc ada bi c di i c di c d c d +-+÷+=++≠++.3、复数的乘法的运算律 交换律:1221z z z z ⋅=⋅.结合律:123123()()z z z z z z ⋅⋅=⋅⋅.分配律:1231213()z z z z z z z⋅+=⋅+⋅ . 4、复平面上的两点间的距离公式12||d z z =-=(111z x y i=+,222z x y i=+).5、向量的垂直 非零复数1z a bi=+,2z c di=+对应的向量分别是1OZ ,2OZ ,则12OZ OZ ⊥⇔12z z ⋅的实部为零⇔21z z 为纯虚数⇔2221212||||||z z z z +=+⇔2221212||||||z z z z -=+⇔1212||||z z z z +=-⇔0ac bd +=⇔12z iz λ= (λ为非零实数).6、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①若240b ac ∆=->,则1,22b x a -±=;②若240b ac ∆=-=,则122bx x a ==-; ③若240b ac ∆=-<,它在实数集R 内没有实数根;在复数集C 内有且仅有两个共轭复数根240)x b ac =-<.。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全套完整版)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全套完整版)一、代数部分1. 集合论集合的定义:集合是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事物的全体。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差集。
集合的性质:互异性、确定性、无序性。
2. 函数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两个非空数集A、B的元素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
函数的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式法。
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有界性。
常见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
3. 数列数列的定义:数列是一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数。
数列的表示方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
数列的性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4. 不等式不等式的定义:不等式是表示两个数之间大小关系的式子。
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高次不等式、多元不等式。
不等式的性质:传递性、可加性、可乘性。
5. 方程方程的定义: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方程的解法: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元高次方程、多元方程。
方程的性质:同解性、等价性。
6. 复数复数的定义:复数是实数和虚数的和。
复数的表示方法:代数式、三角式、指数式。
复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复数的性质:共轭复数、模、辐角。
二、几何部分1. 平面几何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点、线、面、角、多边形。
平面几何的基本性质:直线公理、平行公理、垂线公理。
平面几何的基本定理:平行线性质定理、垂线性质定理、相交线性质定理。
平面几何的基本作图:作平行线、作垂线、作角平分线。
2. 立体几何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点、线、面、体、角、多面体。
立体几何的基本性质:平行线性质定理、垂线性质定理、相交线性质定理。
立体几何的基本定理:平行线性质定理、垂线性质定理、相交线性质定理。
立体几何的基本作图:作平行线、作垂线、作角平分线。
3. 解析几何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坐标、直线、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整理新版)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整理新版)一、代数1. 一元一次方程:ax + b = 0,其中a ≠ 0。
解为 x = b/a。
2. 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其中a ≠ 0。
解为 x =[b ± sqrt(b^2 4ac)] / 2a。
3. 一元三次方程:ax^3 + bx^2 + cx + d = 0,其中a ≠ 0。
解为x = [b ± sqrt(b^2 3ac)] / 3a。
4. 一元四次方程:ax^4 + bx^3 + cx^2 + dx + e = 0,其中 a≠ 0。
解为x = [b ± sqrt(b^2 4ac)] / 2a。
5. 分式方程:分子和分母均为多项式。
解法为将方程两边乘以分母的乘积,得到一个等价的整式方程,然后求解。
6. 二元一次方程组:由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解法为消元法或代入法。
7. 二元二次方程组:由两个一元二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解法为消元法或代入法。
8. 三元一次方程组:由三个一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解法为消元法或代入法。
9. 等差数列:首项为 a1,公差为 d。
第 n 项为 an = a1 + (n 1)d。
前 n 项和为 Sn = n/2(a1 + an)。
10. 等比数列:首项为 a1,公比为 q。
第 n 项为 an = a1q^(n 1)。
前 n 项和为 Sn = a1 (1 q^n) / (1 q),其中q ≠ 1。
二、几何1. 平面几何(1)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线方程为 y = mx + b,其中m 是斜率,b 是截距。
(2)圆:圆心为 (a, b),半径为 r。
圆的方程为 (x a)^2 +(y b)^2 = r^2。
(3)椭圆:中心为 (a, b),长轴为 2a,短轴为 2b。
椭圆的方程为 (x a)^2 / a^2 + (y b)^2 / b^2 = 1。
(4)双曲线:中心为 (a, b),实轴为 2a,虚轴为 2b。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当涉及高中数学,有许多常见的公式,涵盖了代数、几何、三角学等不同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高中数学公式:1. 二次方程的根:对于ax^2 + bx + c = 0,根的公式为x = (-b ±√(b^2 - 4ac)) / 2a2. 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法则。
3. 平方差公式:(a + b)(a - b) = a^2 - b^24. 平方和公式:(a + b)^2 = a^2 + 2ab + b^25. 立方和公式:(a + b)^3 = a^3 + 3a^2b + 3ab^2 + b^36. 二项式定理:(a + b)^n = Σ(C(n, k) * a^(n-k) * b^k),其中C(n, k)表示组合数。
7. 因式分解公式:如a^2 - b^2 = (a + b)(a - b)8. 一次函数:y = kx + b9. 平行线之间的角:对应角、内错角、同位角10.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sinθ= 对边/斜边,cosθ= 邻边/斜边,tanθ= 对边/邻边11. 三角函数的倒数关系:cscθ= 1/sinθ,secθ= 1/cos θ,cotθ= 1/tanθ12.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sin(-θ) = -sinθ,cos(-θ) = cos θ,tan(-θ) = -tanθ13. 正交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sin(α±β) = sinαcos β±cosαsinβ,cos(α±β) = cosαcosβ∓sinαsinβ14. 三角函数的倍角公式:sin2θ= 2sinθcosθ,cos2θ= cos^2θ- sin^2θ= 2cos^2θ- 1 = 1 - 2sin^2θ15. 三角函数的半角公式:sin(θ/2) = ±√((1 - cosθ)/2),cos(θ/2) = ±√((1 + cosθ)/2)16. 三角函数的二倍角公式:sin2θ= 2sinθcosθ,cos2θ= cos^2θ- sin^2θ= 2cos^2θ- 1 = 1 - 2sin^2θ17.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sin(α±β) = sinαcosβ±cosαsinβ,cos(α±β) = cosαcosβ∓sinαsinβ当然,还有更多常见的高中数学公式:33. 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34. 余弦定理:a^2 = b^2 + c^2 - 2bc*cosA35. 正切定理:a/(b + c) = tan(A/2) / tan((B + C)/2)36. 面积公式(三角形):Δ= 1/2 * b * h37. 面积公式(梯形):Δ= 1/2 * (a + b) * h38. 面积公式(圆):A = π* r^239. 面积公式(扇形):A = (θ/360) * π* r^240. 面积公式(正多边形):A = (n * s^2) / (4 * tan(π/n))41.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sin(θ) = sin(θ+ 2πk),cos(θ) = cos(θ+ 2πk)42. 三角函数的相互关系:tanθ= sinθ/ cosθ,cotθ= 1 / tanθ,secθ= 1 / cosθ,cscθ= 1 / sinθ43. 三角函数的值域:-1 ≤sinθ≤1,-1 ≤cosθ≤1,-∞< tanθ< ∞44. 平行线内角和定理:对平行线,同旁内角和为180°4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为180°46. 相似三角形的比例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47. 同分异构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a^2 + b^2 = c^248.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顶角相等,底边相等49.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60°50. 圆心角和弧度的关系:圆心角的弧度数等于弧长与半径的比值:θ= l / r51. 弧长和弧度的关系:弧长等于半径乘以圆心角的弧度数:l = rθ52. 弧长和圆心角的关系:弧长和圆心角成正比53. 相交弦定理:两条相交弦之积等于两条弦分别在圆上所夹的弧之积54. 切线和弦的关系:切线和半径垂直,切线和半径的交点为切点55. 同位角性质:同位角相等56. 同旁内角性质:同旁内角相等57. 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58. 重心性质: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该点为重心,且到三角形三顶点的距离相等59. 垂心性质:三角形的三条高线交于一点,该点为垂心,且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60. 外心性质:三角形的三条外心线交于一点,该点为外心,且到三角形三顶点的距离相等61. 内切圆性质: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该点为内心,且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62. 正多边形的内角和:对于n边正多边形,内角和为(2n - 4) * 90°63. 圆的切线性质:切线与半径垂直,切线长度相等64. 圆周角定理:圆周角等于180°65.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 (n - 1)d66. 等差数列求和公式:Sn = (n/2) * (a1 + an)67. 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 r^(n-1)68. 等比数列求和公式:Sn = a1 * (1 - r^n) / (1 - r)69.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n = n * (a1 + an) / 270. 幂函数:f(x) = ax^k,其中a和k为常数,a ≠071. 对数函数:y = log_a(x),其中a为底数,a > 0,且a ≠172. 自然对数函数:y = ln(x),以e为底数,e ≈2.7182873. 指数函数:y = a^x,其中a为底数,a > 0,且a ≠174. 二次函数:f(x) = ax^2 + bx + c,其中a、b和c为常数,a ≠075. 一元一次方程:ax + b = 0,其中a和b为常数,a ≠076. 一元一次不等式:ax + b > 0,其中a和b为常数,a ≠077. 二元一次方程组:ax + by = c,dx + ey = f,其中a、b、c、d、e和f为常数,a^2 + b^2 ≠078. 一元二次不等式:ax^2 + bx + c > 0,其中a、b和c 为常数,a ≠0。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完整版)精选1、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tan(A-B)=(tanA-tanB)/(1+tanAtanB)cot(A+B)=(cotAcotB-1)/(cotB+cotA)cot(A-B)=(cotAcotB+1)/(cotB-cotA)2、乘法与因式分解a^2-b^2=(a+b)(a-b)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3、三角不等式|a+b|≤|a|+|b| |a-b|≤|a|+|b| |a|≤b<=>-b≤a≤b|a-b|≥|a|-|b| -|a|≤a≤|a|4、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5、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6、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
7、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D^2+E^2-4F>0。
8、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A)^2]cos2a=(cosa)^2-(sina)^2=2(cosa)^2 -1=1-2(sina)^29、半角公式sin(A/2)=√((1-cosA)/2) sin(A/2)=-√((1-cosA)/2)cos(A/2)=√((1+cosA)/2) 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cot(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10、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1+3+5+7+9+11+13+15+…+(2n-1)=n22+4+6+8+10+12+14+…+(2n)=n(n+1) 5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3+2^3+3^3+4^3+5^3+6^3+…n^3=n2(n+1)2/41*2+2*3+3*4+4*5+5*6+6*7+…+n(n+1)=n(n+1)(n+2)/3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1、要养成良好的演算、验算习惯,提高运算能力。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全面,最详细]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全面,最详细)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抛物线:y = ax *+ bx + c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bx再加上ca > 0时开口向上a < 0时开口向下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还有顶点式y = a(x+h)* + k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h是顶点坐标的xk是顶点坐标的y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圆:体积=4/3(pi)(r^3)面积=(pi)(r^2)周长=2(pi)r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椭圆面积公式:S=πab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
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三角函数: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 cot2A=(cot2A-1)/2cot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四倍角公式:sin4A=-4*(cosA*sinA*(2*sinA^2-1))cos4A=1+(-8*cosA^2+8*cosA^4)tan4A=(4*tanA-4*tanA^3)/(1-6*tanA^2+tanA^4)五倍角公式:sin5A=16sinA^5-20sinA^3+5sinAcos5A=16cosA^5-20cosA^3+5cosAtan5A=tanA*(5-10*tanA^2+tanA^4)/(1-10*tanA^2+5*tanA^4)六倍角公式:sin6A=2*(cosA*sinA*(2*sinA+1)*(2*sinA-1)*(-3+4*sinA^2))cos6A=((-1+2*cosA^2)*(16*cosA^4-16*cosA^2+1))tan6A=(-6*tanA+20*tanA^3-6*tanA^5)/(-1+15*tanA^2-15*tanA^4+tanA^6)七倍角公式:sin7A=-(sinA*(56*sinA^2-112*sinA^4-7+64*sinA^6))cos7A=(cosA*(56*cosA^2-112*cosA^4+64*cosA^6-7))tan7A=tanA*(-7+35*tanA^2-21*tanA^4+tanA^6)/(-1+21*tanA^2-35*tanA^4+7*tanA^6)八倍角公式:sin8A=-8*(cosA*sinA*(2*sinA^2-1)*(-8*sinA^2+8*sinA^4+1))cos8A=1+(160*cosA^4-256*cosA^6+128*cosA^8-32*cosA^2)tan8A=-8*tanA*(-1+7*tanA^2-7*tanA^4+tanA^6)/(1-28*tanA^2+70*tanA^4-28*tanA^6+tanA^8)九倍角公式:sin9A=(sinA*(-3+4*sinA^2)*(64*sinA^6-96*sinA^4+36*sinA^2-3))cos9A=(cosA*(-3+4*cosA^2)*(64*cosA^6-96*cosA^4+36*cosA^2-3))tan9A=tanA*(9-84*tanA^2+126*tanA^4-36*tanA^6+tanA^8)/(1-36*tanA^2+126*tanA^4-84*tanA^6+9*tanA^8)十倍角公式:sin10A=2*(cosA*sinA*(4*sinA^2+2*sinA-1)*(4*sinA^2-2*sinA-1)*(-20*sinA^2+5+16*sinA^4))cos10A=((-1+2*cosA^2)*(256*cosA^8-512*cosA^6+304*cosA^4-48*cosA^2+1))tan10A=-2*tanA*(5-60*tanA^2+126*tanA^4-60*tanA^6+5*tanA^8)/(-1+45*tanA^2-210*tanA^4+210*tanA^6-45*tanA^8+tanA^10) ·万能公式:sinα=2tan(α/2)/[1+tan^2(α/2)]cosα=[1-tan^2(α/2)]/[1+tan^2(α/2)]tanα=2tan(α/2)/[1-tan^2(α/2)]半角公式sin(A/2)=√((1-cosA)/2) sin(A/2)=-√((1-cosA)/2)cos(A/2)=√((1+cosA)/2) 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cot(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cotA+cotBsin(A+B)/sinAsinB -cotA+cotBsin(A+B)/sinAsinB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3+2^3+3^3+4^3+5^3+6^3+…n^3=(n(n+1)/2)^2 1*2+2*3+3*4+4*5+5*6+6*7+…+n(n+1)=n(n+1)(n+2)/3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乘法与因式分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三角不等式|a+b|≤|a|+|b| |a-b|≤|a|+|b| |a|≤b<=>-b≤a≤b|a-b|≥|a|-|b| -|a|≤a≤|a|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 -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0 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个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直棱柱侧面积S=c*h 斜棱柱侧面积S=c'*h正棱锥侧面积S=1/2c*h' 正棱台侧面积S=1/2(c+c')h'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S=4pi*r2圆柱侧面积S=c*h=2pi*h 圆锥侧面积S=1/2*c*l=pi*r*l弧长公式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s=1/2*l*r锥体体积公式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V=1/3*pi*r2h斜棱柱体积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V=s*h 圆柱体V=pi*r2h图形周长面积体积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三角形的面积已知三角形底a,高h,则S=ah/2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半周长p,则S=√[p(p - a)(p - b)(p - c)] (海伦公式)(p=(a+b+c)/2)和:(a+b+c)*(a+b-c)*1/4已知三角形两边a,b,这两边夹角C,则S=absinC/2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内切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r/2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外接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4r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则S=√{1/4[c^2a^2-((c^2+a^2-b^2)/2)^2]} (“三斜求积” 南宋秦九韶)| a b 1 |S△=1/2 * | c d 1 || e f 1 |【| a b 1 || c d 1 | 为三阶行列式,此三角形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A(a,b),B(c,d), C(e,f),这里ABC| e f 1 |选区取最好按逆时针顺序从右上角开始取,因为这样取得出的结果一般都为正值,如果不按这个规则取,可能会得到负值,但不要紧,只要取绝对值就可以了,不会影响三角形面积的大小!】秦九韶三角形中线面积公式:S=√[(Ma+Mb+Mc)*(Mb+Mc-Ma)*(Mc+Ma-Mb)*(Ma+Mb-Mc)]/3其中Ma,Mb,Mc为三角形的中线长.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直径=半径×2 半径=直径÷2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平面图形名称符号周长C和面积S正方形a—边长C=4aS=a2长方形a和b-边长C=2(a+b)S=ab三角形a,b,c-三边长h-a边上的高s-周长的一半A,B,C-内角其中s=(a+b+c)/2 S=ah/2=ab/2?sinC=[s(s-a)(s-b)(s-c)]1/2=a2sinBsinC/(2sinA)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新整理版)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新整理版)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新整理版)1、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2f(x) = ax^2 + bx + c (a ≠ 0);1) 一般式:2f(x) = a(x - h)^2 + k (a ≠ 0);2) 顶点式:f(x) = a(x - x0)(x - x1) (a ≠ 0);3) 零点式。
2、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原命题:与逆命题互逆,与否命题互否,与逆否命题互为逆否;逆命题:与原命题互逆,与逆否命题互否,与否命题互为逆否;否命题:与原命题互否,与逆命题互为逆否,与逆否命题互逆;逆否命题:与逆命题互否,与否命题互逆,与原命题互为逆否。
函数1、若 f(x) = -f(-x + a),则函数 y = f(x) 的图象关于点(a/2.0) 对称;若 f(x) = -f(x + a),则函数 y = f(x) 为周期为 2a 的周期函数。
2、函数 y = f(x) 的图象的对称性:1) 函数 y = f(x) 的图象关于直线 x = a 对称⇔ f(a + x) = f(a - x) ⇔ f(2a - x) = f(x)。
2) 函数 y = f(x) 的图象关于直线 x = (a + b)/2 对称⇔ f(a + mx) = f(b - mx) ⇔ f(a + b - mx) = f(mx)。
3、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1) 函数 y = f(x) 与函数 y = f(-x) 的图象关于直线 y 轴对称。
2) 函数 y = f(mx - a) 与函数 y = f(b - m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 (a + b)/2m 对称。
3) 函数 y = f(x) 和 y = f^(-1)(x) 的图象关于直线 y = x 对称。
4、若将函数 y = f(x) 的图象右移 a、上移 b 个单位,得到函数 y = f(x - a) + b 的图象;若将曲线 f(x,y) = 0 的图象右移 a、上移 b 个单位,得到曲线 f(x - a。
高中数学公式表
高中数学公式表一、代数公式1. 四则运算公式:- 加法公式:a + b = b + a- 减法公式:a - b ≠ b - a- 乘法公式:a × b = b × a- 除法公式:a ÷ b ≠ b ÷ a2. 幂运算公式:- 正整数幂公式:aⁿ × aᵐ= aⁿ⁺ᵐ- 负整数幂公式:a⁻ⁿ = 1/aⁿ- 幂的乘法公式:(aⁿ)ᵐ= aⁿᵐ- 幂的除法公式:(aⁿ)÷(aᵐ) = aⁿ⁻ᵐ3. 因式分解公式:- 平方差公式:a² - b² = (a + b)(a - b)- 完全平方公式:a² + 2ab + b² = (a + b)² - 平方和公式:a² + 2ab + b² = (a + b)²4. 根式公式:- 同底数幂相乘取根公式:√(aⁿ × bⁿ) = √(aⁿ) × √(bⁿ) = a√(b) - 同底数幂相除取根公式:√(aⁿ÷ bⁿ) = √(aⁿ) ÷ √(bⁿ) = aⁿ√(b)二、几何公式1. 平面图形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公式:A = l × w- 正方形的面积公式:A = a²-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A = 1/2 × b × h- 圆的面积公式:A = πr²2. 空间图形公式:- 立方体的体积公式:V = l × w × h- 正方体的体积公式:V = a³- 圆柱体的体积公式:V = πr²h- 圆锥体的体积公式:V = 1/3 × πr²h三、三角函数公式1. 基本三角函数公式:- 正弦函数的定义:sinθ = 对边/斜边- 余弦函数的定义:cosθ = 邻边/斜边- 正切函数的定义:tanθ = 对边/邻边2.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关系:sin²θ + cos²θ = 1- 正切函数与余切函数的关系:tanθ = 1/cotθ3. 三角函数的和差公式:- 正弦函数的和差公式:sin(α ± β) = sinαcosβ ± cosαsinβ - 余弦函数的和差公式:cos(α ± β) = cosαcosβ ∓ sinαsinβ- 正切函数的和差公式:tan(α ± β) = (tanα ± tanβ)/(1 ∓tanαtanβ)四、概率与统计公式1. 概率公式:- 加法法则:P(A ∪ B) = P(A) + P(B) - P(A ∩ B)- 乘法法则:P(A ∩ B) = P(A) × P(B|A) = P(B) × P(A|B)2. 统计公式:- 平均值公式:平均值 = (数据之和) ÷ (数据的个数)- 方差公式:方差 = [(每个数据与平均值之差的平方之和) ÷ (数据的个数)]五、数列与数学归纳法公式1. 等差数列公式:- 第n项公式:aₙ = a₁ + (n-1)d- 前n项和公式:Sₙ = n/2(a₁ + aₙ)2. 等比数列公式:- 第n项公式:bₙ = b₁ × rⁿ⁻¹- 前n项和公式:Sₙ = b₁ × (1 - rⁿ)/(1 - r)以上是高中数学公式表的一部分,这些公式涵盖了代数、几何、三角函数、概率与统计、数列与数学归纳法等各个方面。
最新完整版高中数学公式大全
三角形 的面积
已知三 角形底 a,高h, 则S= ah/2
已知三 角形三边 a,b,c,半 周长p,则 S= √ [p(p a)(p b)(p c)] (海 伦公式) (p=(a+b +c)/2)
和: (a+b+c) *(a+bc)*1/4
已知三 角形两边 a,b,这两 边夹角 C,则S= absinC/2
b24ac<0 注:方程 有共轭复 数根
公式分 类 公式 表达式
圆的标 准方程 (xa)2+(yb)2=r2 注: (a,b) 是圆心坐 标
圆的一 般方程 x2+y2+Dx +Ey+F=0 注: D2+E24F>0
抛物线 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直棱柱 侧面积 S=c*h 斜 棱柱侧面 积 S=c'*h
1^3+2^3+ 3^3+4^3+ 5^3+6^3+ … n^3=(n(n +1)/2)^2 1*2+2*3+ 3*4+4*5+ 5*6+6*7+ … +n(n+1)= n(n+1)(n +2)/3
正弦定 理 a/sinA=b /sinB=c/ sinC=2R 注: 其 中R表 示三角形 的外接圆 半径
设三角 形三边分 别为a、b 、c,内 切圆半径 为r
则三角 形面积 =(a+b+c) r/2
设三角 形三边分 别为a、b 、c,外 接圆半径 为r
则三角 形面积 =abc/4r
高中数学新课标公式汇总
高中数学新课标公式汇总在高中数学新课标中,公式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工具。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高中数学公式汇总:1. 指数公式- a^m * a^n = a^(m+n)- (a^m)^n = a^(m*n)- a^0 = 1 (a ≠ 0)2. 对数公式- log_a(a^x) = x- log_a(b) + log_a(c) = log_a(bc)- log_a(b) - log_a(c) = log_a(b/c)3. 三角函数基本公式- sin^2(x) + cos^2(x) = 1- sin(-x) = -sin(x)- cos(-x) = cos(x)- tan(x) = sin(x) / cos(x)4.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sin(x + y) = sin(x)cos(y) + cos(x)sin(y)- sin(x - y) = sin(x)cos(y) - cos(x)sin(y)- cos(x + y) = cos(x)cos(y) - sin(x)sin(y)- cos(x - y) = cos(x)cos(y) + sin(x)sin(y)- tan(x + y) = (tan(x) + tan(y)) / (1 - tan(x)tan(y))- tan(x - y) = (tan(x) - tan(y)) / (1 + tan(x)tan(y))5. 双曲函数公式- sinh(x) = (e^x - e^(-x)) / 2- cosh(x) = (e^x + e^(-x)) / 2- tanh(x) = sinh(x) / cosh(x)6. 圆的面积公式- A = πr^27. 圆的周长公式- C = 2πr8. 勾股定理- a^2 + b^2 = c^2 (直角三角形中,c为斜边)9.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 x = (-b ± √(b^2 - 4ac)) / 2a10. 平面几何中的面积公式- 矩形:A = lw- 正方形:A = a^2- 梯形:A = (a + b)h / 2- 椭圆:A = πab11. 函数的极值和导数- f'(x) = lim(h→0) [(f(x+h) - f(x)) / h]12. 定积分公式- ∫[a, b] f(x) dx = F(b) - F(a) (如果F是f的一个原函数)这些公式涵盖了高中数学的多个领域,包括代数、几何、三角学和微积分。
最新最全高中数学基本公式大全
最新最全高中数学基本公式大全1.代数公式- 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 + bx + c = 0,求根公式为:x = (-b ± √(b^2 - 4ac)) / (2a)-平方差公式:(a+b)(a-b)=a^2-b^2-二项式定理:(a+b)^n=a^n+C(n,1)a^(n-1)b+C(n,2)a^(n-2)b^2+...+b^n-高斯消元法:用于求解线性方程组的解2.几何公式-等腰三角形底角公式:三角形ABC,AB=AC,则∠B=∠C- 正弦定理:在三角形ABC中,a/sin(A) = b/sin(B) = c/sin(C) - 余弦定理:在三角形ABC中,c^2 = a^2 + b^2 - 2abcos(C)-直角三角形的勾股定理: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2=a^2+b^23.数列与数列求和公式-等差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 (n-1)d-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Sn = (n/2)(a1 + an)-等比数列通项公式:an = a1 * r^(n-1)-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r≠1):Sn=a1*(1-r^n)/(1-r)4.三角函数公式- 倍角公式:sin(2x) = 2sin(x)cos(x),cos(2x) = cos^2(x) - sin^2(x)- 和差公式: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cos(A ± B) = cos(A)cos(B) ∓ sin(A)sin(B)- 三角恒等式:sin^2(x) + cos^2(x) = 1,1 + tan^2(x) =sec^2(x),1 + cot^2(x) = csc^2(x)5.指数与对数公式- 指数运算法则:a^m * a^n = a^(m+n),(a^m)^n = a^(mn),(ab)^m = a^m * b^m- 对数运算法则:loga(mn) = loga(m) + loga(n),loga(m/n) = loga(m) - loga(n),loga(m^k) = k * loga(m)6.概率与统计公式-组合公式:C(n,k)=n!/(k!(n-k)!)-排列公式:A(n,k)=n!/(n-k)!-条件概率公式:P(A,B)=P(A∩B)/P(B),P(A∪B)=P(A)+P(B)-P(A∩B)- 期望公式:E(X) = Σ(xi * P(xi))7.三视图公式-正视图基本图形面数与底视图面数之和等于左视图基本图形面数与右视图面数之和8.计算公式-百分数计算公式:原数×百分数=百分数的数值,小数×百分数=百分数的数值-利息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面积=长×宽,圆面积=π×半径^2,三角形面积=1/2×底×高。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新整理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简化版)目录2 函数……………………………………………………………………………………………023 导数及其应用 (07)4 三角函数 (09)5 平面向量 (10)6 数列 (11)7 不等式……………………………………………………………………………………………128 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13)9 直线与圆 (16)10圆锥曲线 (18)11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 (19)12统计与概率 (20)13复数与推理证明 (23)§02. 函数1. 函数的单调性(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1212()()()0x x f x f x -->⇔[]b a x f x x x f x f ,)(0)()(2121在⇔>--上是增函数;[]1212()()()0x x f x f x --<⇔[]b a x f x x x f x f ,)(0)()(2121在⇔<--上是减函数.对于复合函数的单调性:()f g x ⎡⎤⎣⎦ 同增异减(即()f x 与()g x 的增减性相同,那么符合函数就是增函数(同增);()f x 与()g x 的增减性相反,那么符合函数就是减函数(异减))(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0)(>'x f ,则)(x f 为增函数;如果0)(<'x f ,则)(x f 为减函数. 2.函数的奇偶性判断奇偶性的前提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f(x)偶函数⇔()()f x f x -=⇔f(x)图象关于y 轴对称 f(x)奇函数⇔()()f x f x -=-⇔f(x)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注:①f(x)有奇偶性⇒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②f(x)奇函数,在x=0有定义⇒f(0)=0 对于复合函数:()f g x ⎡⎤⎣⎦ 内偶则偶,两奇为奇 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若函数)(x f y =是偶函数,则)()(a x f a x f --=+;若函数)(a x f y +=是偶函数,则)()(a x f a x f +-=+对于函数)(x f y =(R x ∈),)()(x b f a x f -=+恒成立,则函数)(x f 的对称轴是函数2ba x +=; 两个函数)(a x f y +=与)(x b f y -= 的图象关于直线2ba x +=对称. 若)()(a x f x f +--=,则函数)(x f y =的图象关于点)0,2(a 对称; 若)()(a x f x f +-=,则函数)(x f y =为周期为a 2的周期函数.多项式函数110()n n n n P x a x a x a --=+++的奇偶性多项式函数()P x 是奇函数⇔()P x 的偶次项的系数全为零.(常数按偶次项看待) 多项式函数()P x 是偶函数⇔()P x 的奇次项的系数全为零. 3. 函数的周期性T 是()f x 周期⇔()()f x T f x +=恒成立(常数0≠T )(1))()(a x f x f +=,则)(x f 的周期T=a ; (2)0)()(=+=a x f x f ,或)0)(()(1)(≠=+x f x f a x f , 或1()()f x a f x +=-(()0)f x ≠, 4. 函数()y f x =的图象的对称性(1)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x a =对称()()f a x f a x ⇔+=-(2)()f a x f x ⇔-=.(2)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2a bx +=对称()()f a mx f b mx ⇔+=- 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1)函数()y f x =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0x =(即y 轴)对称. (2)函数)(x f y =和)(1x fy -=的图象关于直线y=x 对称.若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函数b a x f y +-=)(的图象;若将曲线0),(=y x f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曲线0),(=--b y a x f 的图象. 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a b f b a f =⇔=-)()(1.几中常见抽象函数原型(1)()()(),(1)f x y f x f y f c +=+=.正比例函数()f x cx =(2)()()(),(1)0f x y f x f y f a +==≠.指数函数()x f x a =(3)()()(),()1(0,1)f xy f x f y f a a a =+=>≠.对数函数()log a f x x = (4)'()()(),(1)f xy f x f y f α==.幂函数()f x x α=(5),()()()()()f x y f x f y g x g y -=+,()(0)1,lim1x g x f x→==. 余弦函数()cos f x x =,正弦函数()sin g x x = 5. 二次函数 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闭区间上的二次函数的最值二次函数)0()(2≠++=a c bx ax x f 在闭区间[]q p ,上的最值只能在abx 2-=处及区间的两端点处取得,具体如下:(1)当a>0时,若[]q p a b x ,2∈-=,则{}min max max ()(),()(),()2bf x f f x f p f q a =-=; []q p abx ,2∉-=,{}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2)当a<0时,若[]q p a bx ,2∈-=,则{}min ()min (),()f x f p f q =, []q p abx ,2∉-=,则{}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6.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y=a x与y=log a x定义域、值域、过定点、单调性?注:y=a x与y=log a x 图象关于y=x 对称(互为反函数) 分数、指数、有理数幂m nnma a =0,,a m n N *>∈,且1n >);1mnm naa-=(0,,a m n N *>∈,且1n >).()n n a a =;当n n n a a =; 当n ,0||,0n n a a a a a a ≥⎧==⎨-<⎩. 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0,,)rsr sa a aa r s Q +⋅=>∈.()(0,,)r s rsa a a r s Q =>∈.()(0,0,)r r r ab a b a b r Q =>>∈.注: 若a >0,p 是一个无理数,则a p表示一个确定的实数.上述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对于无理数指数幂都适用.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log b a N b a N =⇔=(0,1,0)a a N >≠>.对数的换底公式log log log m a m NN a=(0a >,且1a ≠,0m >,且1m ≠, 0N >).推论 log log m na a nb b m=(0a >,且1a >,,0m n >,且1m ≠,1n ≠, 0N >). 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若a >0,a ≠1,M >0,N >0,则 (1)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 (2) log log log aa a MM N N=-;(3)log log ()na a M n M n R =∈.注:性质01log =a 1log =a a N a Na =log常用对数N N 10log lg =,15lg 2lg =+ 自然对数N N e log ln =,1ln =e 7. 函数图像与方程 描点法函数化简→定义域→讨论性质(奇偶、单调) 取特殊点如零点、最值点等 图象变换平移:“左加右减,上正下负”)()(h x f y x f y +=→=伸缩:)1()(x f y x f y ϖϖ=−−−−−−−−→−=倍来的每一点的横坐标变为原对称:“对称谁,谁不变,对称原点都要变”)()()()()()(x f y x f y x f y x f y x f y x f y y x --=−−→−=-=−→−=-=−→−=原点轴轴注:)(x f y =ax =→直线)2(x a f y -=翻折:→=)(x f y |()|y f x =保留x 轴上方部分,并将下方部分沿x 轴翻折到上方→=)(x f y (||)y f x =保留y 轴右边部分,并将右边部分沿y 轴翻折到左边零点定理若0)()(<b f a f ,则)(x f y =在),(b a 内有零点 (条件:)(x f 在],[b a 上图象连续不间断) 注:①)(x f 零点:0)(=x f 的实根②在],[b a 上连续的单调函数)(x f ,0)()(<b f a f 则)(x f 在),(b a 上有且仅有一个零点 ③二分法判断函数零点---0)()(<b f a f ?§03. 导数及其应用1.导数几何意义)(x f 在点x 0处导数)(0'x f :指点x 0处切线斜率 2.导数公式0)(='C (C 为常数) 1)(-⋅='n n x n x x x cos )(sin =' x x sin )(cos -='x x e e =')( x x /1)(ln =' .)('''v u v u ±=± .)('''uv v u uv +=/⎪⎭⎫ ⎝⎛v u =2''v uv v u - 'x y ='u y .'x u 3.导数应用单调性:如果0)('>x f ,则)(x f 为增函数如果0)('<x f ,则)(x f 为减函数极大值点:在x 0附近)(x f “左增右减↗↘” 极小值点:在x 0附近)(x f “左减右增↘↗”注0)(0'=x f求极值:)(x f 定义域→)('x f →)('x f 零点→列表:x 范围、)('x f 符号、)(x f 增减、)(x f 极值求[a ,b]上最值:)(x f 在(a ,b)内极值与ƒ(a)、ƒ(b)比较4.三次函数d cx bx ax x f +++=23)( c bx ax x f ++=23)(2/图象特征:“↗↘↗” “↘↗↘”0,0>∆>a 0,0>∆<a极值情况:)(0x f ⇔>∆有极值)(0x f ⇔≤∆无极值5.定积分定理:)()()(a F b F dx x f ba -=⎰其中)()('x f x F = 性质:⎰⎰=ba ba dx x f k dx x kf )()((k 为常数)⎰⎰⎰±=±bab abadx x g dx x f dx x g x f )()()()(应用:② 直线x =a ,x =b ,x 轴及曲线y =f(x)(f(x)≥0)围成曲边梯形面积⎰=badx x f S )(②如图,曲线y 1=f 1(x),y 2=f 2(x)在[a ,b]上围成图形的面积S =S曲边梯形AMNB-S曲边梯形DMNC=⎰⎰-babadxx f dx x f )()(21§04. 三角函数1.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2.弧长 r l ⋅=α 扇形面积lr S 2=3.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22sin cos 1θθ+=,tan θ=θθcos sin ,tan 1cot θθ⋅=. 4. 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符号:“一正全、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 5. 和差角公式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6. 二倍角公式sin 2sin cos ααα=. 2222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22tan tan 21tan ααα=-.7. 辅助角公式sin cos a b αα+)αϕ+(其中tan baϕ=,a 要为正 ). 8. 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R A B C===. 9. 余弦定理2222cos a b c bc A =+-;(求边) cos A =bca cb 2222-+(求角)2222cos b c a ca B =+-; 2222cos c a b ab C =+-.10. 面积定理(1)111222a b c S ah bh ch ===(a b c h h h 、、分别表示a 、b 、c 边上的高). (2)111sin sin sin 222S ab C bc A ca B ===.11.三角函数的图象性质y=sinxy=cosxy=tanx图象单调性: )2,2(-增 ),0(π减 )2,2(-增sinx cosx tanx 值域 [-1,1] [-1,1] 无 奇偶 奇函数偶函数奇函数 周期 2π2ππ对称轴 2/ππ+=k xπk x =无中心 ()0,πk()0,2/ππk + ()0,2/πk注:Z k ∈§05. 平面向量1. 实数与向量的积的运算律设λ、μ为实数,量那么结合律:λ(μa)=(λμ)a ; (λ+μ)a =λa +μa ; λ(a +b )=λa +λb .(1)设a=11(,)x y ,b=22(,)x y ,则a+b=1212(,)x x y y ++. (2)设a=11(,)x y ,b=22(,)x y ,则a-b=1212(,)x x y y --. (3)设A 11(,)x y ,B 22(,)x y ,则2121(,)AB OB OA x x y y =-=--.(4)设a=(,),x y R λ∈,则λa=(,)x y λλ.(5)设a=11(,)x y ,b=22(,)x y ,则a ·b=1212()x x y y +. 3. a 与b 的数量积(或内积) a ·b=|a ||b|cos θ.a ·b 的几何意义 数量积a ·b 等于a 的长度|a|与b 在a 的方向上的投影|b|cos θ的乘积.4. 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b(b ≠0 ),a ∥b ⇔存在实数λ使a=λb .P A B 、、三点共线⇔||AP AB ⇔AP t AB =⇔(1)OP t OA tOB =-+.||AB CD ⇔AB 、CD 共线且AB CD 、不共线⇔AB tCD =且AB CD 、不共线.5. 两向量的夹角公式cos θ=a =11(,)x y ,b=22(,)x y ).6. 向量的平行与垂直设a=11(,)x y ,b=22(,)x y ,且b ≠0,则平行:⇔b a //b a λ=⇔1221y x y x =(0≠b ) 垂直:0=⋅⇔⊥b a b a 02121=+⇔y y x x 7. 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11A(x ,y )、22B(x ,y )、33C(x ,y ),则△ABC 的重心的坐标是123123(,)33x x x y y y G ++++. §06. 数 列1. 等差数列定义:d a a n n =-+1 通项:d n a a n )1(1-+=求和:2)(1n n a a n S += d n n na )1(211-+= 中项:2ca b +=(c b a ,,成等差) 性质:若q p n m +=+,则q p n m a a a a +=+2. 等比数列 定义:)0(1≠=+q q a a nn通项:11-=n n q a a求和:⎪⎩⎪⎨⎧≠--==)1(1)1()1(11q qq a q na S nn中项:ac b =2(c b a ,,成等比)性质:若q p n m +=+ 则q p n m a a a a ⋅=⋅ 3. 数列通项与前n 项和的关系⎩⎨⎧≥-===-)2()1(111n s s n a s a n nn ( 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为12nn s a a a =+++).4. 数列求通项常用几种方法累加、累乘、取倒数、待定系数、构造辅助数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新整理版)54508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新整理版)1、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1)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2)顶点式2()()(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2、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原命题:与逆命题互逆,与否命题互否,与逆否命题互为逆否; 逆命题:与原命题互逆,与逆否命题互否,与否命题互为逆否; 否命题:与原命题互否,与逆命题互为逆否,与逆否命题互逆; 逆否命题:与逆命题互否,与否命题互逆,与原命题互为逆否§ 函数1、若)()(a x f x f +--=,则函数)(x f y =的图象关于点)0,2(a 对称; 若)()(a x f x f +-=,则函数)(x f y =为周期为a 2的周期函数. 2、函数()y f x =的图象的对称性(1)函数()y f x =的图x a =象关于直线对称()()f a x f a x ⇔+=- (2)()f a x f x ⇔-=.(2)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2a bx +=对称()()f a mx f b mx ⇔+=-()()f a b mx f mx ⇔+-=.3、两个函数图象的对称性(1)函数()y f x =与函数()y f x =-的图象关于直线0x =(即y 轴)对称. (2)函数()y f mx a =-与函数()y f b mx =-的图象关于直线2a bx m +=对称.(3)函数)(x f y =和)(1x f y -=的图象关于直线y=x 对称.4、若将函数)(x f y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函数b a x f y +-=)(的图象;若将曲线0),(=y x f 的图象右移a 、上移b 个单位,得到曲线0),(=--b y a x f 的图象.5、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a b f b a f =⇔=-)()(1. 6、若函数)(b kx f y +=存在反函数,则其反函数为])([11b x f k y -=-,并不是)([1b kx fy +=-,而函数)([1b kx fy +=-是])([1b x f k y -=的反函数.7、几个常见的函数方程(1)正比例函数()f x cx =,()()(),(1)f x y f x f y f c +=+=.(2)指数函数()xf x a =,()()(),(1)0f x y f x f y f a +==≠.(3)对数函数()log a f x x =,()()(),()1(0,1)f xy f x f y f a a a =+=>≠.(4)幂函数()f x x α=,'()()(),(1)f xy f x f y f α==. (5)余弦函数()cos f x x =,正弦函数()sin g x x =,()()()()()f x y f x f y g x g y -=+,§ 数 列1、数列的同项公式与前n 项的和的关系11,1,2n n n s n a s s n -=⎧=⎨-≥⎩( 数列{}n a 的前n 项的和为12n n s a a a =+++L ).2、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a a n d dn a d n N =+-=+-∈;其前n 项和公式为1()2n n n a a s +=1(1)2n n na d -=+211()22d n a d n=+-. 3、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1*11()n nn a a a q q n N q -==⋅∈;其前n 项的和公式为11(1),11,1n n a q q s qna q ⎧-≠⎪=-⎨⎪=⎩或11,11,1n n a a qq qs na q -⎧≠⎪-=⎨⎪=⎩.4、等比差数列{}n a :11,(0)n n a qa d a b q +=+=≠的通项公式为1(1),1(),11n n n b n d q a bq d b q dq q -+-=⎧⎪=+--⎨≠⎪-⎩;其前n 项和公式为(1),(1)1(),(1)111n n nb n n d q s d q db n q q q q +-=⎧⎪=-⎨-+≠⎪---⎩. § 三角函数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22sin cos 1θθ+=,tan θ=θθcos sin ,tan 1cot θθ⋅=. 2、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212(1)sin ,sin()2(1)s ,nn n co απαα-⎧-⎪+=⎨⎪-⎩212(1)s ,s()2(1)sin ,nn co n co απαα+⎧-⎪+=⎨⎪-⎩3、和角与差角公式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m ;tan tan tan()1tan tan αβαβαβ±±=m .22sin()sin()sin sin αβαβαβ+-=-(平方正弦公式); 22cos()cos()cos sin αβαβαβ+-=-.sin cos a b αα+)αϕ+(辅助角ϕ所在象限由点(,)a b 的象限决定,tan ba ϕ=).4、二倍角公式sin 2sin cos ααα=.2222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22tan tan 21tan ααα=-.5、三倍角公式 3sin 33sin 4sin 4sin sin()sin()33ππθθθθθθ=-=-+. 3cos34cos 3cos 4cos cos()cos()33ππθθθθθθ=-=-+.323tan tan tan 3tan tan()tan()13tan 33θθππθθθθθ-==-+-.6、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函数sin()y x ωϕ=+,x ∈R 及函数cos()y x ωϕ=+,x ∈R(A,ω,ϕ为常数,且A ≠0,ω>0)的周期2T πω=;函数tan()y x ωϕ=+,,2x k k Zππ≠+∈(A,ω,ϕ为常数,且A ≠0,ω>0)的周期T πω=.7、正弦定理 2sin sin sin a b cRA B C ===. 8、余弦定理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c a ca B =+-; 2222cos c a b ab C =+-. 9、面积定理(1)111222a b c S ah bh ch ===(a b c h h h、、分别表示a 、b 、c 边上的高).(2)111sin sin sin 222S ab C bc A ca B ===.(3)OAB S ∆=§平面向量1、两向量的夹角公式cos θ=(a =11(,)x y ,b =22(,)x y ).2、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A B d=||AB =u u u r=A 11(,)x y ,B 22(,)x y ). 3、向量的平行与垂直设a =11(,)x y ,b =22(,)x y ,且b ≠0,则 a ||b ⇔b =λa12210x y x y ⇔-=.a ⊥b (a ≠0)⇔a ·b =012120x x y y ⇔+=.4、线段的定比分公式 设111(,)P x y ,222(,)P x y ,(,)P x y 是线段12PP的分点,λ是实数,且12PP PP λ=u u u r u u u r,则121211x x x y y y λλλλ+⎧=⎪⎪+⎨+⎪=⎪+⎩⇔121OP OP OP λλ+=+u u u r u u u ru u u r ⇔12(1)OP tOP t OP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11t λ=+). 5、三角形的重心坐标公式△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11A(x ,y )、22B(x ,y )、33C(x ,y ),则△ABC 的重心的坐标是123123(,)33x x x y y y G ++++. 6、 三角形五“心”向量形式的充要条件设O 为ABC ∆所在平面上一点,角,,A B C 所对边长分别为,,a b c ,则(1)O 为ABC ∆的外心222OA OB O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2)O 为ABC ∆的重心0OA OB O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r.(3)O 为ABC ∆的垂心OA OB OB OC OC OA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4)O 为ABC ∆的内心0aOA bOB cO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r.(5)O 为ABC ∆的A ∠的旁心aOA bOB cO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直线和圆的方程1、斜率公式 2121y y k x x -=-(111(,)P x y 、222(,)P x y ).2、直线的五种方程(1)点斜式 11()y y k x x -=- (直线l 过点111(,)P x y ,且斜率为k ). (2)斜截式 y kx b =+(b 为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3)两点式 112121y y x x y y x x --=--(12y y ≠)(111(,)P x y 、222(,)P x y (12x x ≠)).(4)截距式 1x y a b +=(a b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0a b ≠、) (5)一般式 0Ax By C ++=(其中A 、B 不同时为0).3、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1)若111:l y k x b =+,222:l y k x b =+ ①121212||,l l k k b b ⇔=≠; ②12121l l k k ⊥⇔=-.(2)若1111:0l A x B y C ++=,2222:0l A x B y C ++=,且A1、A2、B1、B2都不为零,①11112222||A B Cl l A B C ⇔=≠; ②1212120l l A A B B ⊥⇔+=;4、点到直线的距离d =(点00(,)P x y ,直线l :0Ax By C ++=).5、圆的四种方程(1)圆的标准方程 222()()x a y b r -+-=. (2)圆的一般方程 220x y Dx Ey F ++++=(224D E F +->0).(3)圆的参数方程 cos sin x a r y b r θθ=+⎧⎨=+⎩.(4)圆的直径式方程 1212()()()()0x x x x y y y y --+--=(圆的直径的端点是11(,)A x y 、22(,)B x y ).6、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0=++C By Ax 与圆222)()(r b y a x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0<∆⇔⇔>相离r d ;0=∆⇔⇔=相切r d 0>∆⇔⇔<相交r d .其中22B A C Bb Aa d +++=.7、圆的切线方程(1)已知圆220x y Dx Ey F ++++=.①若已知切点00(,)x y 在圆上,则切线只有一条,其方程是0000()()22D x x E y y x x y y F ++++++=.当00(,)x y 圆外时,0000()()022D x x E y y x x y y F ++++++=表示过两个切点的切点弦方程.②过圆外一点的切线方程可设为00()y y k x x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k ,这时必有两条切线,注意不要漏掉平行于y 轴的切线.③斜率为k 的切线方程可设为y kx b =+,再利用相切条件求b ,必有两条切线. (2)已知圆222x y r +=.①过圆上的000(,)P x y 点的切线方程为200x x y y r +=;②斜率为k的圆的切线方程为y kx =±.§圆锥曲线方程1、椭圆22221(0)x y a b a b +=>>的参数方程是cos sin x a y b θθ=⎧⎨=⎩.2、椭圆22221(0)x y a b a b +=>>焦半径公式 )(21c a x e PF +=,)(22x c a e PF -=.3、椭圆的切线方程 (1)椭圆22221(0)x y a b a b +=>>上一点00(,)P x y 处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 +=. (2)过椭圆22221(0)x y a b a b +=>>外一点00(,)P x y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00221x x y ya b +=.(3)椭圆22221(0)x y a b a b +=>>与直线0Ax By C ++=相切的条件是22222A a B b c +=.4、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 -=>>的焦半径公式21|()|a PF e x c =+,22|()|a PF e x c =-.5、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1)若双曲线方程为12222=-b y a x ⇒渐近线方程:22220x y a b -=⇔x a b y ±=.(2)若渐近线方程为x a by ±=⇔0=±b y a x ⇒双曲线可设为λ=-2222b y a x .(3)若双曲线与12222=-b y a x 有公共渐近线,可设为λ=-2222b y a x (0>λ,焦点在x 轴上,0<λ,焦点在y 轴上).6、 双曲线的切线方程(1)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 -=>>上一点00(,)P x y 处的切线方程是00221x x y y a b -=. (2)过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 -=>>外一点00(,)P x y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 00221x x y ya b -=. (3)双曲线22221(0,0)x y a b a b -=>>与直线0Ax By C ++=相切的条件是22222A a B b c -=.7、抛物线px y 22=的焦半径公式:抛物线22(0)y px p =>焦半径02pCF x =+.过焦点弦长px x px p x CD ++=+++=212122.8、二次函数2224()24b ac b y ax bx c a x a a -=++=++(0)a ≠的图象是抛物线:(1)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2)焦点的坐标为241(,)24b ac b a a -+-;(3)准线方程是2414ac b y a --=.9、 抛物线的切线方程(1)抛物线px y 22=上一点00(,)P x y 处的切线方程是00()y y p x x =+.(2)过抛物线px y 22=外一点00(,)P x y 所引两条切线的切点弦方程是00()y y p x x =+. (3)抛物线22(0)y px p =>与直线0Ax By C ++=相切的条件是22pB AC =. 1、球的半径是R ,则其体积343V R π=,其表面积24S R π=.2、柱体、锥体的体积13V Sh=柱体(S 是柱体的底面积、h 是柱体的高).13V Sh=锥体(S 是锥体的底面积、h 是锥体的高).3、回归直线方程$y a bx =+,其中()()()1122211n ni i i i i i n nii i i x x y y x y nx y b x x x nx a y bx ====⎧---⎪⎪==⎨--⎪⎪=-⎩∑∑∑∑.§极 限1、几个常用极限(1)1lim 0n n →∞=,lim 0n n a →∞=(||1a <);(2)00lim x x x x →=,0011lim x x x x →=. (3)0sin lim 1x x x →=;(4)1lim 1xx e x →∞⎛⎫+= ⎪⎝⎭(e=2.718281845…).§导 数1、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1) 0='C (C 为常数).(2)'1()()n n x nx n Q -=∈. (3) x x cos )(sin ='. (4) x x sin )(cos -='.(5) x x 1)(ln =';eax x a log 1)(log ='.(6) x xe e =')(; a a a x x ln )(='.2、导数的运算法则(1)'''()u v u v ±=±.(2)'''()uv u v uv =+.(3)'''2()(0)u u v uv v v v -=≠.3、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设函数()u x ϕ=在点x 处有导数''()x u x ϕ=,函数)(u f y =在点x 处的对应点U 处有导数''()u y f u =,则复合函数(())y f x ϕ=在点x 处有导数,且'''x u x y y u =⋅,或写作'''(())()()x f x f u x ϕϕ=. §复 数1、复数z a bi =+的模(或绝对值)||z =||a bi +. 2、复数的四则运算法则(1)()()()()a bi c di a c b d i +++=+++;(2)()()()()a bi c di a c b d i +-+=-+-; (3)()()()()a bi c di ac bd bc ad i ++=-++;(4)2222()()(0)ac bd bc ada bi c di i c di c d c d +-+÷+=++≠++.3、复数的乘法的运算律交换律:1221z z z z ⋅=⋅.结合律:123123()()z z z z z z ⋅⋅=⋅⋅.分配律:1231213()z z z z z z z ⋅+=⋅+⋅ . 4、复平面上的两点间的距离公式12||d z z =-=(111z x y i=+,222z x y i=+).5、向量的垂直非零复数1z a bi =+,2z c di=+对应的向量分别是1OZ u u u u r ,2OZ u u u u r,则12OZ OZ ⊥u u u u r u u u u r⇔12z z ⋅的实部为零⇔21z z 为纯虚数⇔2221212||||||z z z z +=+⇔2221212||||||z z z z -=+⇔1212||||z z z z +=-⇔0ac bd +=⇔12z iz λ= (λ为非零实数).6、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①若240b ac ∆=->,则1,22b x a -=;②若240b ac ∆=-=,则122bx x a ==-; ③若240b ac ∆=-<,它在实数集R 内没有实数根;在复数集C 内有且仅有两个共轭复数根240)x b a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