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桥》教学设计(3)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桥》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16 《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汉舍己救人、无私无畏、不徇私情的精神。
3、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色。
教学重点:通过感情朗读,体会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和舍己为人的精神。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营造洪水肆虐的危急情境:1.出示课件(带声音的洪水肆虐的情景)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2.今班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抗洪救灾的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评价,并指名回答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主探究,学习课文(一)感受洪水的疯狂肆虐。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并选择其中感受最深的一句做出标记。
2、出示课件(课文1—6自然段),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像泼。
像倒。
”为什么独立成句?指导朗读。
3、指名说说自己感受最深的描写洪水的句子。
师相机指导朗读。
4、出示描写洪水的句子,学生齐读。
再次感受洪水的疯狂、肆虐。
过渡:面对这样的洪水,你心情怎样?那课文又是怎样描写人们的?(二)感受人们的惊慌、恐惧。
1、指名朗读描写人们反应的句子,师相机出示课件。
2、读了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的恐惧不安放进句子中去。
3、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人们几乎疯狂崩溃,失去了理智。
这时,人们发现了什么?4、这是一座怎样的桥?师相机出示描写桥的句子。
过渡:这样又窄又不结实的木桥,怎么能承受得了人们疯狂的拥挤踩踏。
这时的人们急需什么?(三)细读课文,探究人物出示学习菜单:“自由朗读7—2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思考,他是一个怎样的老汉?用几个词概括你对老汉的评价,并在最打动你心灵的地方写上自己的感受。
”1、指名回答,老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让学生到黑板上写出老汉的特点。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是通过哪些句子来表现老汉的。
第十六课《桥》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3.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探究能力等方面,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持续进步。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评价学生对桥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的能力。
3.各小组代表进行汇报,分享学习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认真倾听,互相学习。
4.教师对每个小组的汇报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练习题,检测学生对桥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填空、选择、简答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练习题进行讲解,分析错误原因,总结正确答案。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桥,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如写一篇关于桥的说明文或绘制一幅桥的画。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观察作业:请同学们课后观察身边的桥梁,注意其类型、结构、功能等方面,并尝试用手机或相机拍摄下来,为下一节课的分享做准备。
2.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些图片展示的都是桥,桥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建筑,它连接着两岸,方便了我们的出行。今天我们将学习第十六课《桥》,了解桥的知识,领略桥的风采。”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生字词,了解桥的分类、结构及功能。
4.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桥的分类、结构、功能及文化内涵。
《桥》教学设计(精选5篇)

《桥》教学设计(精选5篇)《桥》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3、认识6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搜集各地遭受洪灾的文字、图片或音像资料,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初读了解梗概1、描述导入,孕伏情感:有一个村庄,曾经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
究竟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选择容易读错的几个字词板书。
如“揪、瞪”。
3、检查:⑴请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字音。
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洪灾老汉)4、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突遇山洪1~4;疏导撤离5~13;桥塌殉职14~23;祭奠英灵24~27。
)二、感受情势危急1、通过初读,同学们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特殊的黎明,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害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2、找出文中描写自然环境(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比一比,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3、汇报交流谈体会:⑴生读找到的自然环境描写的句子,师用课件或小黑板集中出示。
⑵谈感受:①几句话都不同程度地写出洪水凶猛,正威胁着人们的生命。
②从前后几句描写的情况看,水位在不断上升,灾情在不断加剧,形势越来越紧张、严峻。
(相机指导朗读这几句话,读出形势的紧张突变。
)③这些句子多采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像受惊的野马”“在路面上跳舞”“洪水狞笑”“放肆”等词句让我们非常真切形象地感受到洪水的肆无忌惮,洪水就是魔鬼猛兽,突出了情况危急,渲染了紧张气氛。
小学语文教案《桥》

小学语文教案《桥》教案概述:本教案设计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桥》一文为内容,旨在通过本文的学习,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形态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桥的功能和作用,培养良好的环保意识。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让学生了解桥的故事和寓意,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引导学生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桥的美和寓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阅读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桥的形象描写,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教师与学生互动,引起学生注意力,介绍本课内容。
2.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对桥的形象进行描述,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
Step 2 阅读理解1.学生分组,每组一本课文,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a)文章的主题是什么?b)文章通过哪些描写来展现桥的美?c)文章传达了怎样的寓意?2.小组展示讨论结果,并与整个班级分享。
Step 3 语言运用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桥的形象、功能、作用等方面,编写一篇短文。
2.学生小组展示自己编写的短文,并与全班分享。
Step 4 写作指导1.教师给出写作指导和要点,供学生参考。
2.学生根据要点,以"桥"为题,写一篇短文。
Step 5 课堂互动1.学生就自己写的短文进行课堂展示,并接受同学的评价和意见,互相帮助改进写作。
Step 6 总结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2.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对课文的理解和观点。
Step 7 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复习整理本节课所学内容,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关于桥的心得体会。
2.鼓励学生以各种形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可以是书信、画作、手工制作、PPT等形式。
《桥》语文教学设计(10篇)

《桥》语文教学设计(10篇)《桥》语文教学设计(10篇)《桥》语文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文涉及到绘画与人生,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小品文,文章意蕴丰富,描写生动精彩,有很多新奇之处,适于鉴赏性朗读。
在朗读中贯穿对课文的把握、对课文美点的鉴赏、对课文意蕴的探究,实话美育渗透。
【学生分析】由于本文涉及到一些绘画方面的知识,加之一些语句的表达不太符合常规,学生可能不会十分了解,加之本单元大多是一些说明文,而本文又带有一定的说明性,学生对于文体也会有一定的疑惑,所以要在课堂上多加解释。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
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直面生活中风波,乐观面对人生的态度。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美、发现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品味本文的语言。
了解作者的审美观。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黑板上画一个圆,让学生说出,由这个圆可以想象到什么?导入词:不同的人对待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态度,同是一个圆,众说纷纭,同是一棵树,画家想到的是它给人的美感;商人看到的是它能卖多少钱;木匠看到的能做成什么样的家具;而一只虫子看到的它的味道如何。
同是桥,普通人看到的是它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方便;作为桥梁专家的茅以升看到的是它有何特点,在桥梁建筑史上的地位;而一位画家会如何看待它呢?我们一齐声朗读《桥之美》,看看画家吴冠中是如何看待桥的。
出示思考问题:1、课文的主要写什么?2、在作者眼中桥美在何处?以“桥之美,美在。
”的句式回答。
(教师指导:看了第二段后,我发现,桥之美,美在具有给画的形式美。
)明确:桥之美,美在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美在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美在长桥打破了背景的单调,富有灵气和生命;美在风雨桥形成形式独特;美在它能用形象的重叠和交错构成丰富的画面;美在它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出形与色的乐曲;总之,桥之美,美在与周围景色的融和、映衬、呼应,注意到点、线、面的搭配;和周围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桥之美,美在不同环境中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桥》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桥》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位老共产员在面对洪水肆虐时,为了保护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舍己为人,英勇献身的故事。
课文通过描写主人公坚定的信念、无私的奉献和英勇的举动,展现了共产员的高尚品质,教育学生学习主人公的优秀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意义。
但学生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和情感表达方面可能存在一定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共产员的形象有一定的认知,但对共产员精神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共产员精神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主人公的优秀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赞美和崇敬英雄,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主人公英勇无畏、无私奉献的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老共产员、肆虐、共产员、英勇、无私奉献等。
2.课文理解:主人公在面对洪水时的心理活动、坚定信念和英勇举动。
3.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主人公的英勇行为。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产生共鸣,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3.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提问、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为学生提供课文的朗读录音,增强学生的语感。
2.课件:制作课件,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果。
3.作业设计:准备相应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内容。
随后,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共产员的认知,引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逐段阅读课文,边读边理解课文内容。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在面对洪水时的心理活动、坚定信念和英勇举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桥》教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小小说《桥》是小学语文人教版课标本第10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主题为“他们让我感动”,其他几篇文章均为革命传统教育故事。
本组单元训练重点为两个方面:一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领悟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果断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高风亮节,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
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目标1.理解“跌跌撞撞”、“依次”等重点词语,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简洁而丰富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洪水的肆虐与可怕,体会灾难面前的村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三、教学重点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四、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桥”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五、教学准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3—5遍,读准字音,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指导学生大致了解小小说的基本特点:语言简练,大量留白,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起伏跌宕,结尾出乎意料。
六、教学过程(一)检查初读效果,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全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填空。
本文写()在山洪暴发的黎明,指挥一百多村民通过小桥撤退,最后和儿子()了。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洪水的肆虐和人们的慌乱。
《桥》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桥》教学设计(精选10篇)《桥》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桥》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桥》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情感目标:通过查找资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欣赏有关桥的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了解桥的结构和造型特点,了解、欣赏桥的造型美。
技能目标:启发学生用绘画粘贴等形式表现家乡的桥,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创作家乡的桥。
了解桥的结构、用途,感受桥的造型美。
教学过程:(一)引导阶段1、课前教师布置学生了解学习有关桥的资料、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玩有关桥的知识的抢答游戏,看哪位同学课前预习最好。
2、出示抢答问题(1)中国最古老的桥建于那一年?谁知道我国第一座桥建在什么地方?(教师解答)生:公元35年,建在长江。
(2)我国古代石拱桥的杰出代表是举世闻名的什么桥?生: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
(3)我国还有很多十分漂亮,在世界上比较出名的桥,你们知道吗?(出示南京长江大桥的幻灯片)生: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施工的第一座公路桥南京长江大桥。
(4)我国有很多桥,世界上的桥就更多了,你们知道世界上最长的桥在哪个国家?世界上最长的桥叫什么名字?生:世界上最长的桥是美国——路易斯安那的庞恰特雷恩湖堤道(5)我们的家乡滨州也有很多各式各样的桥,请说说?生:公铁大桥、公园里的桥、各式各样的天桥、立交桥等。
(评析:课前引导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了解桥的有关知识。
以抢答游戏的形式,确认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实效性,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二)发展阶段1、家乡的桥很多,建在不同的位置,请小组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它们的用途是什么?生:美观、实用的桥给我们居住的城市带来了美。
(2)桥的形式多样,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它们的共同之处?也就是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不同之处?(师生讨论,师出示课件)相同点:生:桥梁由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以及桥梁防护建筑物组成。
小学《桥》教案范文

小学《桥》教案范文教案标题:小学《桥》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桥的种类、作用和构造原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桥的兴趣,激发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桥的种类和作用。
2.桥的构造原理。
三、教学难点:1.桥的构造原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和分析。
四、教学准备:1.教材:《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2.桥的图片或实物3.工具:投影仪、计算器等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学校附近的桥,并让他们描述桥的特点和作用。
2.教师展示桥的图片或实物,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了解桥的种类。
步骤二:学习(3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小学科学》课本第7页的《桥》相关内容。
2.教师讲解桥的种类和作用,并逐个介绍各种桥的特点和使用场景,如拱桥、梁桥、悬索桥等。
3.教师通过投影仪或实物模型展示桥的构造原理,让学生了解桥是如何支撑起来的。
步骤三:实践(3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设计一座简单的桥模型。
2.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形状,组队制作桥模型。
3.学生完成桥模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展示,并评选出最佳桥模型。
步骤四:总结(10分钟)1.教师向学生讲解桥的保养和维护知识,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确保他们对桥的种类、作用和构造原理有清晰的理解。
六、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自行收集关于桥的资料,并进行展示。
2.学生可以进行实地考察,观察不同种类的桥,并了解其特点和建造过程。
3.学生可以用材料设计和制作更复杂的桥模型,提升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七、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的参与程度。
2.学生桥模型的完成情况和展示效果。
3.学生对桥的种类、作用和构造原理的理解情况。
《桥》教案五年级

《桥》教案五年级以下是《桥》教案五年级的文章:教案概述:本教案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要求,以课文《桥》为主题,设计了一系列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文,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桥》这篇课文,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词汇和词语。
2.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节,掌握故事的基本情节和结构。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用简洁连贯的语言描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4. 引导学生思考桥的作用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桥,讨论桥的作用和重要性。
并展示一些桥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桥的美丽和功能。
2. 复述课文:让学生复述课文《桥》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鼓励学生用简洁连贯的语言描述桥的造型和颜色。
3. 课文阅读理解:分段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并回答问题,再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在其中给予指导和帮助。
4. 课文理解拓展:让学生想象自己是课文中的人物,分析他们的心情和想法,并进行小组分享。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思考和理解。
5. 课文语法点梳理:结合课文中的语言点,对一些重要的语法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相关的知识点。
6. 语言运用:创设情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编写一篇关于桥的文章。
鼓励学生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子结构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7.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回顾学生的学习内容和进展,强调桥的作用和重要性。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对课文《桥》的理解和掌握得到了提高。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同时,通过相关的语法学习和运用,学生进一步巩固了语言知识。
然而,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时,可以更加深入和具体一些,以激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表达。
此外,在课堂时间的安排上,可以再增加一些扩展的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丰富和有趣。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16《桥》教学设计

课文16《桥》教学设计二五(3)班邵红梅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拥戴、放肆、呻吟、搀扶、祭奠、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品味语言中深刻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3.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准备一段洪灾的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一、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二、感悟老支书的崇高精神1.洪水如猛兽般袭来,死亡正一步步逼近,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就是全村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桥。
当他们跌跌撞撞地向唯一可以逃生的木桥拥去时,有一位老汉早已站在了木桥前。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三大段,想想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
(1)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A.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B.不说话的老汉会想些什么?C.朗读。
(2)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3)老汉冷冷地说:“可以TUI党,到我这里报名。
”(4)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快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A.抓住“冲”、“揪”、“凶得像只豹子”体会老汉对不服从命令者的态度。
B.指导表情朗读,读出老汉的凶。
C.可是老汉揪出来的人是谁?把儿子揪出来排到后面,就意味着他死的危险更大,他不爱自己的儿子吗?从哪里看出来?(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地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
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①抓住“吼”、“少废话,快走”、“用力推”、“似乎要喊什么”等词来理解老汉爱儿子。
《桥》教学设计与反思

《桥》教学设计与反思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整理的《《桥》教学设计与反思》,快快拿去用吧!《桥》教学设计与反思1再次播放桥的各种图片。
请你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小节。
你会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的第二小节。
评价朗读情况。
说一说第二小节为我们介绍了什么?学生自由交流。
在这一小节中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学生自由发言。
根据学情进行教学。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桥都引发了你的那些思考?学生自由交流。
请全班同学朗读课文第三小节。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这样的桥存在于心灵与心灵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小组合作学习。
全班交流。
四、总结: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先记在读书笔记上,再来背一背。
全班交流。
布置作业:把自己最喜欢的校节读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收集于桥的材料,下节课交流。
(重点让学生了解这一小节讲的是造型优美的桥,再给人方便的同时,装点着乡村和城市,给人一种美的感受。
为我们介绍了两种桥。
) (理解“幽静”“碧波粼粼”“回旋别致”“魅力”“巍峨雄伟”“浩然坦荡”等词的意思,从而进一步了解桥的美。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一起有感情的读一读课文。
大家回去收集了很多的材料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二、全班交流收集的材料。
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
三、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对“幽”“粼”“魅”“叉”“巍”等字做重点指导。
《桥》教学设计与反思2爱是人间永恒的主题,是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上星期,教学了颂扬人间真情的一篇文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文章主要讲述这样一个童话故事:大陆青年小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
五年级下册《桥》教案

五年级下册《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课文《桥》,使学生了解桥的形成和作用,培养学生对桥的认识和理解。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思考桥的作用和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桥?桥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2. 预测教师可给学生出示一幅图或者一段文字描述,让学生预测即将阅读的课文内容。
3. 阅读学生开始阅读课文《桥》,教师可以提前对生词和难点进行解释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理解学生完成阅读后,教师可以提问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思考:- 作者主要通过什么方式描写了桥的形象?- 课文中提到的桥有哪些不同作用?- 桥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5.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桥的作用和意义,可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进行讨论,然后汇报各自的观点。
6. 延伸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以桥为主题写一篇短文,描述桥的形象和作用,或者让学生设计一座桥的图纸。
7. 总结教师对本堂课的核心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评价。
四、教学资源1. 课文《桥》2. 图片或文字描述的预测材料3. 生词和难点解释材料4. 分析桥作用和意义的问题五、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能力。
2. 学生完成的短文或图纸设计的评价。
六、教学延伸1. 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其他相关材料,了解不同类型的桥和国内外著名的桥梁。
2. 学生可以以桥为主题进行写作,写一篇关于桥的作文,表达对桥的感悟和体会。
七、教后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桥的认识和理解得到了提高,他们能够通过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形成自己的观点和观察桥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同时,学生也锻炼了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团队合作的能力。
《桥》教学设计(15篇)

《桥》教学设计(15篇)《桥》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含苞待放”、“凋谢”感悟小钱生命垂危和对生的渴望。
”“静静地”“辗转”看似平淡的语句,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不辞辛苦,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3、通过人物的行为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读写结合,体会海峡两岸血浓于水的亲情。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应理解内容,领悟情感为经线,以读写训练为纬线,使语言形式的领悟、表达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融,以读促情,以情促写,以写抒情,实现读写与情感的相携共生。
【教学说明】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而对话的目的就是激活对话的载体──语言文字“走入”学生的内心。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用平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大陆青年钱畅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文中“白血病”、“地震”、“骨髓移植”都是平时学生甚少涉足的领域,因此学生关注不够,积累不多,不能真正“发乎于情”,那么,怎样让学生走进文本,让他们能真真切切地去感受,去理解,去体验,乃至与文本产生共鸣?于是,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抓住重点语句,加强朗读语文课要扣住“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这还远远不够,必须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具体生动的语言形象进行深入地感悟,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火花,最终形成心灵上的高峰体验。
因此在深入品读,感悟真情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了几个关键的语句,或进行场景的对比,品析语言;或补充相关的资料,丰实人物形象;或重点指导朗读,感受人物的精神发挥情感的纽带、驱动作用,顺学而导,使学生通过对具体的语言现象的感悟、品味,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得以提高。
二、注重语言实践,加深体验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脑能思,口能说,笔能写。
因此,语言实践训练既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又有助于学生说写能力的提高。
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了多处语言实践活动。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6《桥》

《桥》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位置以及训练重点篇课文位于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课。
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他们让我感动”。
所选的四篇课文内容震撼人心,人物形象鲜明。
在表达作者丰富美好情感的同时在表达方法上也各具特色。
本篇课文在教学时主要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内容写法方面从内容思想上看:《桥》这篇课文作者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座桥梁是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就是课文用“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从写法上看:这篇课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那就是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2、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二、课标表述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的速度。
3、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4、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6、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7、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8、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三、学习目标:1、借助拼音和已有识字经验认识“肆、揪”等6个生字,读准“咆哮、狞笑、放肆、搀扶、呻吟、势不可当”等词语。
字音重点处理:势不可当的当,字形和字义;通过祭祀的象形文字,古字演变理解这个词的意思,感受汉字的魅力。
《桥》教学设计

生自由读读这两段话。
课件出示:
在势不可挡的洪水面前,在惊慌失措的村民面前,我仿佛看到老汉。
反馈交流
在这些惊恐不安的村民的眼里,老汉像什么?——一座山(板书:如山)
①哪个动作,让你感觉到此刻的老汉像一座山?(如果学生讲到“盯”,引导,看看有没有比它更能表现一座山的动作)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座木桥拥去。
面对如此惊慌失措的村民,老汉默不作声,可是他心里也没有说话吗?你知道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吗?
是啊,此时此刻,老汉虽然默默无言,但心中却为村民的安危而焦急如焚啊。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让我们一起来用心朗读。
五、教学过程(设计本课的学习环节,要求体现信息技术与整个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
一、读课文,学习词语
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题目叫《桥》。读过课文了吗?读了几遍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老师相信在这堂课上你们肯定会有非凡的表现!有信心吗?
出示词语:
咆哮 狞笑 放肆 没腿深
拥戴 清瘦 沙哑 揪出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网上搜索关于桥的资料图片展示,引入课题——《桥》
观看视频图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播放视频:《桥》名家朗诵。
听视频诵读,让学生欣赏诗词中凝练、贴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扣住自主阅读,可大声朗读,默读,同桌对读等。
把朗读和品味结合起来,通过反复品读,更好地领悟所蕴含的意味,更
站!老汉怎样的站着?如果让你们在“站着”前面加一个词,你会加什么词?(怎样地站着)是啊,老汉像一座大山稳稳地、镇定地站在木桥前,挡住了肆虐的洪水,挡住了乱哄哄的村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五年级语文:《桥》教学设计
(3)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五年级语文:《桥》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在塑造的情境与氛围中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在语言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
教学重点:领悟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教学难点:突出对比,营造氛围。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6《桥》。
请大家看一段课文录象后,再
自由读文,说说你最想用什么词来形容你的感受?
二、精读课文
(一)感受洪水的肆虐与人们的恐慌
从课文中找一找能让你感受到害怕的句子多读几遍,哪处让你最害怕就读哪一处,并说所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相机出示句子,并进行朗读指导,体会洪水的肆虐与可怕。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像泼,像倒,大雨滂沱,能读得这么轻吗?)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洪水已经追着你的屁股了,还能这样无动于衷吗?)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一会儿工夫,从脚,到腰,到胸膛,洪水真是肆无忌惮,此时此刻,洪水像什么?把你看到的就像魔鬼一样露着狰狞面目的洪水读出来。
)
通过你们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像魔鬼一样的洪水正在吞噬着人们的生命,此时此刻,人们又是怎样的反映呢?你是从哪体会到的?自由读3-6自然段,指名汇报。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你是什么感受?把你的这种感受读出来。
凶猛的洪水让人们慌不择路,人们就是这样被逼入了危险的绝境,读一读。
(出示──东面、西面没有路。
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再读一读,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这座窄窄的木桥是人们求生的唯一出路。
能把你的感受加进去再读一读吗?(出示重点词语读)
死亡在逼近,疯了似的人们一起拥上这座窄窄的木桥将会是多么的危险哪!是谁,制止了这一幕的发生?对,是老汉,在这危机的时刻挺身而出稳住了局面,也正像同学们所说的那样,老汉的精神令我们感动。
那么,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老汉的呢?哪些句子深深地触动了你的心?
三、感受老汉伟岸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
1.默读课文7-22自然段,画出描写老汉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并在书上进行圈画批注,写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交流感动之一:老支书的第一次壮举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思考:老汉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他当时是怎么做的?
课件出示句子,教师引读(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
他像一座山。
}
启发想象:刚才还是跌跌撞撞、乱哄哄的人们,为什么此时停住脚,望着老汉?感悟“他像一座山”中“山”的含义。
相机理解“拥戴”一词。
可是,生死关头“党员也是人”哪!这种不和谐的声音如果不制止,会是怎样的后果呢?是的,人们将再一次被逼入这样危险的境地。
出示句子:“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逼近。
”把老汉逼退危险的办法和效果读一读。
理解“冷冷”的含义。
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一读人们和老汉的表现,你觉得此时的老
汉怎么样。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他像一座山。
2、交流感动之二:老支书的第二次壮举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这一句,可启发学生结合文中79页的插图,观察老汉的举止、神态)说说从老汉“冲揪吼”的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为什么老汉凶得像只豹子?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当时已出现了怎样的情况?
出示句子(对照读句子: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逼近、逼近。
木桥前,齐腰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他像一座山。
)
3、交流感动之三:老汉的第三次壮举: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
”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说说你从这句话中又体会到了什么?当时又出现了什么样的情况?出示: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逼近,再逼近。
因此容不得多想,老汉一瞬间闪过脑海最强烈的念头是——
朗读导语:容不得多想,请你用读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容不得多想,请你再加点力气去推──容不得多想,请大家竭尽全力去推──
就这样老汉最终没有留下,谁来读读结尾刻骨铭心的时刻?(课件出示:突然,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
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指名读)让我们一起记住这永不磨灭的瞬间(齐读)
4.感受文章真正的结尾: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到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的儿子。
(1)师配乐朗诵
(2)出示上述结尾和第15自然段:把两段话联系起来轻声读,
你想说什么?
(3)这只是简单的一“揪”吗?为什么不简单?(点拨语:普天之下,哪个父亲不爱自己的儿女,既然是儿子,可以选择不揪,为什么还要揪?)
(4)出示句子:老汉揪出的是一个小伙子,留下的却是——
这是怎样的老汉哪?读这样的老汉──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逼近、再逼近。
木桥前,齐胸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他像一座山。
5.出示:洪水吞没了木桥,吞没了儿子,吞没了老汉,但吞不没的是什么?自由站起来汇报。
四、理解桥的含义
激情导语:①我们什么都可以忘,但不能忘了这样的老汉──②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把生的希望给别人,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老汉精神!③洪水吞没的是老汉的身躯,但永远吞不没的是这无私无畏,顶天立地的共产党员的人格!让我们
再来看看课题,这难道只是一座窄窄的木桥吗?它是什么?
请同学们用精彩的文字表达你此时的感受,讴歌这位舍己为人的英雄。
写在图边上。
五、课外拓展
推荐书目《丰碑》《“诺曼底号”遇难记》《一个降落伞包》
六、板书设计:
桥
洪水老汉
没腿深沉着果断
齐腰深不徇私情
齐胸深无私无畏
把生的希望给别人
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