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学习重点汇总
00882 简答题 听背
![00882 简答题 听背](https://img.taocdn.com/s3/m/0f47d845580216fc710afd43.png)
简答题
2015年4月
26.学习策略有哪些类型?
答:
(1)认知策略可以分为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三种。
(2)元认知策略。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三种
(3)资源管理黄略包括:时间管理黄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学业求助策略。
27.简述幼儿教师心理应激的成因。
2、准备动作。在幼儿了解身体概念后,再给予基本动作,必须每一种动作熟练后再练习下一种动作,使幼儿对各种基本动作的印象更清楚,更仔细和精练。
二、大肌肉动作可分两种:
1、全身运动。当基本动作熟练之后,开始训练幼儿的全身动作,即综合走、跑、跳、爬、翻等基本动作的混合动
作,如上下楼梯、翻筋耳、定点跳远、翻滚等运动;
(3)社会及人际关系压力: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幼儿园的各种开放、考评、验收以及各个部门的检查等经常使教师处于紧张状态,目前不少幼儿园进行的改革使得很多教师不适应,时常忧心忡忡。而且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射幼儿教师的学历、知识结构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幼儿教师缺乏进修和继续教育的机会。
28.儿童的学习有哪些特点?
1、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
2、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
3、学生的学习是为参与未来生活实践作准备的。
26.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答:
(1)相似性
(2)原有的认知结构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27.简述教育活动情境创设的原则。
答:
(1)互动性原则
(2)效用性原则
答:
动作教育( Motor Education)又称日常生活教育(Exercise of Practi-cal Life)或肌肉教育(Muscular Education),主要训练幼儿的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和小肌肉动作。
自考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学习重点说课讲解
![自考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学习重点说课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aa5c5757b7360b4c2e3f64f7.png)
自考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学习重点自考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学习重点第一章1、研究原则:包括客观性、发展性、教育性。
研究方法:第二章1、1、加涅:学习记忆模型A、加工系统(操作)B、执行控制系统C、预期控制系统(动机)2、发展与学习的关系:A、发展对学习有制约作用1)学习需要以个体的生理发展为自然前提,个体的生理发展,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为有效的学习提供物质基础。
(拔苗助长是错误的)2)学习必须依赖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已有水平。
B、学习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3、学习准备期:又名学习的准备状态或学习的准备性,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程度。
适合性包含3个因素:个体生理因素、个体智力因素的发展、个体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是教学的出发点、4、学习关键期: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个容易学习和获得某种心理与行为反应并且一旦错过就难以弥补的特定阶段。
Eg: 2岁——口头语言、4岁——形状直觉形成 4-5 岁——学习书面语言。
5、发展敏感期:儿童学习某种知识或行为比较容易,此能力某方面最为迅速时期。
4岁前 Eg:2—4岁——语音学习、5—5.5岁——掌握数概念6、发展性教学:维果斯基提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是,这样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
7、最近发展区:第三章(基础)1、学习理论诞生的标志:桑代克的“联结说”。
2、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2、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实质性练习、非人为的联系、先行组织者、上位学习下为学习、并列结合学习、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3、托尔曼的“认知——期待说”首次提出“中介变量”的概念 S——0——R。
实验:位置学习、迂回实验、潜伏学习实验。
4、班杜拉(容易被考到)——社会性学习理论:外部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自我效能感5、人本主义理论——讲学习氛围。
(即可)马斯洛、罗杰斯6、建构:3种倾向:认识、社会文化、行为第四章1、幼儿学习:幼儿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学习,不仅包括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包括各种生活技能的学习。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大纲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708524a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5c.png)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大纲一、课程性质与目标学前教育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它旨在研究幼儿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考生应系统掌握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学前教育中的实际问题,为今后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1、理解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2、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阶段特点。
3、熟悉不同流派的心理发展理论,如精神分析学派、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发展学派等。
(二)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1、了解学前儿童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过程的发展特点。
2、掌握学前儿童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等认知能力的培养方法。
(三)学前儿童的情绪情感发展1、认识学前儿童情绪情感的特点和表现。
2、学会引导学前儿童积极情绪情感的发展,以及应对消极情绪情感的策略。
(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1、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涵和重要性。
2、掌握学前儿童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五)学前儿童的个性发展1、了解学前儿童个性的结构和特点。
2、认识学前儿童气质、性格和能力的发展差异及教育策略。
(六)学前教育活动中的心理1、掌握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心理学依据。
2、理解学前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心理特点和影响因素。
(七)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与教育1、认识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准和常见问题。
2、学会运用心理辅导和干预的方法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三、复习方法与建议(一)教材为本认真研读指定教材,全面掌握教材中的知识点,理解概念、理论的内涵和外延。
(二)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学前教育情境相结合,通过观察、分析实际案例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构建知识框架在复习过程中,尝试构建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框架,将各个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J-学前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题00882
![J-学前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题00882](https://img.taocdn.com/s3/m/3dfd209871fe910ef12df8b5.png)
学前教育心理学(00882)18年4月考试复习题题型: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五、实验分析题(共1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据了解,开始出现以“幼儿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如日本学者若井邦夫等著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在20世纪的( C.80年代)A.60年代B.70年代C.80年代D.90年代2.一般我们认为可以把幼儿教育心理学思想追溯到( D.卢梭)A.福禄贝尔B.裴斯泰洛齐C.蒙台梭利D.卢梭3.维特罗克学习过程的生成模式包括四个方面,它们是( C.生成、动机、注意和先前经验)A.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B.动机、注意、感知和记忆C.生成、动机、注意和先前经验D.先前经验、动机、注意和思维4.下列选项在布卢姆认知领域六个层次的分类中没有..提到的是(D.综合运用)知识, 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A.分析B.领会C.评价D.综合运用5.下列选项中,在潘菽教授主编的《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分类中没有..提及的是(C.创造性学习)A.知识的学习B.动作技能的学习C.创造性学习D.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学习6.提出“发现学习”的是( A.布鲁纳)A.布鲁纳B.加涅C.奥苏伯尔D.布卢姆7.下列选项中,班杜拉没.有.提及的强化类型是(A)A.内部强化B.外部强化C.替代强化D.自我强化8.在学习理论中提出“中介变量”概念的心理学家是(C.托尔曼)A.魏特海墨B.加涅C.托尔曼D.苛勒9.冯忠良先生认为迁移的实质是新旧经验的整合,而整合是通过(B)A.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而实现的B.同化、顺应和重组而实现的C.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而实现的D.认识和实践的不断循环而实现的10.下列选项中,对游戏的基本特征描述错误的是(C)A.游戏是一种意向性活动B.游戏是一种情境性活动C.游戏是一种创造性活动D.游戏是可观察的行为11.下列选项中,在冯忠良先生提出的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理论中未提及...的是(B)A.动作定向训练B.动作认知训练(动作技巧训练)C.动作模仿训练D.动作整合训练12.下列选项中,关于技能与知识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D )A.技能和知识有区别B.知识是技能的前提C.技能的发展有助于知识的掌握D.知识和技能掌握是同步进行的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导致幼儿错误概念原因的是( A.感知错误)A.感知错误B.活跃的想象C.受经验局限D.错误的推理14.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D)前科学科学概念:儿童入学前或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概念;科学概念:在有计划教学过程中获得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概念。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资料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7cf71c43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5c.png)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复习资料(※表示一般重要,※※表示比较重要,※※※表示很重要)第一章绪论※1、学前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幼儿教育心理学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2、 1903 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得基础。
※3、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更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得,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4、学前教育心理学涉及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
5、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揭示幼儿学习特点与有效教学的规律、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科学指导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实践。
※※6、卢梭写的《爱弥儿》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的宣言”。
※7、福禄贝尔创立了第一所幼儿园,形成了第一个相对独立的幼儿教育体系。
※8、蒙台梭利创办了“儿童之家”,强调“感官教育”。
※9、直接教学方案又叫贝 -英学前教育方案,是属于行为主义学派的教学方案,主要针对处境不利的儿童。
※10、认知主义教育方案的理论基础:一时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二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三是皮亚杰的发展理论。
※11、建构主义教育方案包括凯米 -德弗里斯的幼儿教育方案和海伊斯科普幼儿教育方案。
※12、凯米-德弗里斯幼儿教育方案的三条主要原则:能动性原则、充实性原则、结构化原则。
※13 、对幼儿学习的特点的新发现 (1) 幼儿是主动邪恶学习者 (2) 游戏是幼儿学习及发展情绪、认知与社会能力的重要方式( 3)幼儿出于安全的环境和受重视的群里中,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与学习。
(4) 幼儿日常生活情景中,通过体验与主动参与,学习效果最佳。
(5)学习的个体差异。
※简答题1、简述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2、简述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任务选择题1、哪位学前教育学家建立了第一个相对独立的幼儿教育体系。
自考00882 学前教育心理学-精讲
![自考00882 学前教育心理学-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ccc5b086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1.png)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234第一节本章重点、难点分析学前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测量法学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和主要作用第二节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三节学前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广义它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它是指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研究对象是学校教与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现象。
基本任务是揭示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西方学者认为——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应用心理学。
2、国内学者认为——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具有实践指导性),强调它的“综合性”特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习和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人指的是学生和老师)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二)教育心理学的科学体系教育心理学一般围绕学习和教学的相互作用过程组织独特的知识结构,包括: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五种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时间:1903年人物: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事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教育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由此确立,科学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60年代,美-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持续15年的实验研究,直接推动了学制和课程改革,还编写了几本《年龄与教育心理学》。
•杜威-实用主义用“做中学”的信条进行教育改革•维果茨基-“文化历史发展论”教育心理学体系;•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1924年)最早•俄-乌申斯基--1867年-《教育人类学》第一卷《人是教育的对象》)•卡普捷列夫-1877年-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通过日本传入我国。
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核心知识点
![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核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fe420d683d049649a66584c.png)
《学前教育心理学》核心知识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1、定义:广义:指研究教育实践找那个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狭义:指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2、学科性质: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强调它的“综合性”特点。
既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又重视应用开发研究。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1、**研究对象:主要指向学习与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2、学科体系:(4内容、5要素、3过程)①四大基本内容: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②五种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③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3、我国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①由德育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差异心理构成的“四板块”学科体系②以学习者的诸方面及影响学习的内外因素为主线,构建“学与教”一体两面的学科体系三、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1、创建: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心理学之父”)2、发展:①初创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乌申斯--《教育人类学》——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奠基人,卡普捷列夫出版世界第一本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教科书②发展期(20世纪20--50年代):弗洛伊德,杜威实用主义“做中学”,维果茨基“文化历史发展论”,廖世承编制的《教育心理学》③成熟期(20世纪60--70年代末):布鲁纳--课程改革论,赞可夫“教学与发展”实验研究,列昂节夫的学习活动理论,梅钦斯卡娅的联想—反射理论④完善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主要表现: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p383、发展趋势:①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②关注影响教育社会心理因素,教育社会心理学兴起③关注实际教学策略与元认知的研究④关注年龄特点、个别差异与个别化教学研究一、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1、创建:①教育心理学的结构性分化(作为一个分支正式独立)②学前教育学科的结构性整合(学前心理学与学前教育学结合起来)2、发展历程:①学前教育心理思想研究:卢梭《爱弥尔—论教育》(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费斯泰洛奇创造了直观教学法。
0882幼儿教育心理学自考大纲
![0882幼儿教育心理学自考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478efe5172ded630b1cb6cb.png)
0882幼儿教育心理学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二节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三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第二章学习的概述第一节学习的概念第二节学习的过程第三节学习与发展第三章学习理论第一节学习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第二节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第四节折中主义学习理论第五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第六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第四章幼儿学习概述第一节幼儿学习的发展与种类第二节幼儿学习的基本活动模式及特点第三节认知发展与幼儿学习第四节动机发展与幼儿学习第五节迁移与幼儿学习第五章幼儿游戏心理与教育第一节游戏心理概述第二节儿童游戏动机第三节儿童游戏的发展第四节幼儿游戏类型与指导第六章幼儿技能学习与教育第一节技能与技能学习第二节幼儿动作技能的发展与学习第三节幼儿智力技能的学习第七章幼儿概念学习与教育第一节概念及其种类第二节幼儿概念学习第三节幼儿概念学习指导第八章幼儿社会性学习教育第一节社会性与社会性学习第二节幼儿社会性教育第三节幼儿品德心理第九章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第一节创造性的概述第二节问题解决的过程与创造性第三节幼儿创作性与创作性学习第四节幼儿创作性的测量第五节幼儿创造性的培养第十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第一节幼儿教育活动第二节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观第三节幼儿教育活动设计的理论和系统模式第十一章幼儿教育活动指导第一节幼儿园教育活动指导概述第二节教育活动指导的基本原理第三节幼儿园教育或非情境的创设第十二章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评价第一节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及其类型第二节幼儿园教育活动情境的评价第三节个体儿童的需要与进步评价第十三章师幼互动与教师心理第一节师幼互动概述第二节师幼互动中的教师心理第三节幼儿教师的心理素质第十四章亲子互动与家庭教育心理第一节亲子互动第二节家庭教育与幼儿心理发展第三节独生子女教育心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性质(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什么是教育心理学?这是一个还在争议的问题。
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中)
![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中)](https://img.taocdn.com/s3/m/cf8820ee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dd.png)
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中)第五章幼儿知识学习与教育第一节知识及其学习概述★★考点1:知识及其类型【单选】【名词解释】(1)概念:知识就是主体通过跟环境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2)安德森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
①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②程序性知识则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如怎么进行推理、决策或者解决某类问题。
★★考点2: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单选】【名词解释】(1)显性知识是指用于“书面文学、图标和数学公式表述的知识”,通常是用言语等人为方式通过表述来实现的;(2)隐性知识是指尚未被言语或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是“尚未言明的”或者“难以言传的”知识。
★★考点3:知识的表征与表征方式【单选】【名词解释】【简答】(1)概念:知识的表征指知识在头脑中的表示形式和组织结构;(2)知识的表征方式:①概念(念);幼儿重点学习的就是概念。
②命题(题);命题和命题网络是陈述性知识的主要表征方式。
③表象(象-想);表象表征特别适合对空间信息和视觉信息进行某种经济的表征.④图式(式-试);心理学家提出“图式”这一术语用来组合概念、命题和表象。
⑤产生式(式-试)。
产生式包含了“如果某种条件满足,那么就执行某种动作”的知识。
【记忆口诀】想试试念题。
★考点4:知识学习【单选】【名词解释】广义的知识学习:既包括个体对知识的发现,也包括个体对知识的接受;狭义的知识学习:间接经验的学习主要依赖于知识掌握的过程。
★★考点5:知识学习的过程【单选】【名词解释】【简答】(1)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知识的学习过程可以分成三个阶段①知识的生成与理解;②知识的整合与深化;③知识的应用与迁移。
(2)概念:①知识的同化:是指学习者通过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从而获得新知识的意义,并把它纳入已有认知结构的过程。
②知识的顺应:是指随着新知识的同化,原有知识经验会因为新知识的纳入而发生一定的调整或改组。
自考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章节精讲课件复习
![自考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章节精讲课件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b5241726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e0.png)
学前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幼儿教师心理第三章学习的概述第四章学前儿童学习的概述 第五章幼儿知识学习与教育 第六章幼儿技能学习与教育 第七章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第八章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第九章幼儿教学心理本章重难点分析本节重点1:教育心理学的界定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学校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两层人(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现象心理规律。
本节重点1:教育心理学的界定答案:A本节重点1:教育心理学的界定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强调它的“综合性”特点。
本节重点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学习与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
学习与教学的五个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学习与教学的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教育心理学的四个内容: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本节重点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答案:A本节重点3: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1879年,实验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本节重点3: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本节重点3: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答案:A本节重点3: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体系。
乌申斯基最早在教育中系统运用心理学知识,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本节重点3: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学习理论。
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
弗洛伊德影响,儿童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心理卫生问题也进入维果茨基在《教育心理学》中主张教育心理学应该作为一门独立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1924)是 我本节重点3: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认知心理学兴起并逐步成为心理学的主流。
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实验研究直接推动的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本节重点3: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布鲁纳精辟总结了教 育心理学取得成果:主动性 研究、反思性本节重点3: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答案:B本节重点3: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学前心理学重点必背
![学前心理学重点必背](https://img.taocdn.com/s3/m/fbc5673d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20.png)
学前心理学重点必背学前心理学是研究儿童从出生到6岁期间的心理发展规律、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科学。
对于学前教育工作者来说,了解和掌握学前心理学的知识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学前心理学的重点内容,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用。
一、儿童认知发展1. 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划分儿童认知发展可分为感知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四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认知方式和能力。
2. 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问题儿童认知发展中存在许多关键问题,如对象恒常性、符号意义、逆推思维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儿童对周围世界的理解和掌握。
二、儿童语言发展1. 儿童语言习得的过程儿童语言习得是指儿童从出生到掌握母语之间所经历的一系列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听觉感受、语音辨别、词汇习得等多个方面。
2. 儿童语言发展的特点儿童语言发展具有敏感期、快速习得、语法规则掌握等特点。
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指导儿童的语言学习。
三、儿童社会情感发展1. 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阶段划分儿童社会情感发展可分为信任与不信任期、自主与羞怯期、倡导和罪恶感期等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情感需求和行为表现。
2. 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影响因素家庭环境、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等都是影响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的重要因素。
了解这些因素,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儿童的情感发展。
四、儿童游戏行为1. 儿童游戏行为的类型儿童游戏行为包括自由游戏和规则游戏两种类型。
自由游戏是指没有明确规则和目标的游戏,而规则游戏则要求玩家按照一定规则进行。
2. 儿童游戏行为的作用儿童游戏行为对儿童的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交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了解这些作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游戏活动,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五、儿童情绪管理1. 儿童情绪管理的重要性儿童情绪管理是指儿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以适应外界环境和人际关系。
这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
2. 儿童情绪管理的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态度、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鼓励表达感受等方式,帮助儿童学会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
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2013年版)
![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2013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d291ff27f12d2af90242e69c.png)
学前教育心理学00882(新教材)绪论1、教育心理学广义: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狭义:是指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强调它的“综合性”特点。
3、教育心理学应当既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又重视应用开发研究。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指向学习与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
5、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四大基本内容: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五种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6、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德育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和差异心理构成的“四板块”科学体系。
另一种是以学习者的诸方面及影响学习的内外因素为主线,构建“学与教”一体两面的学科体系。
幼儿教师心理1、幼儿教师能力是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成效和质量,决定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与完成的某些能力的结合,是从事幼儿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需的专门能力。
2、幼儿教师能力的层次:宏观层面:观察和了解儿童的能力;组织能力;向儿童进行教育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艺术表达能力;教育评价能力;自学能力。
3、幼儿教师能力的种类:观察与领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研能力、4、教师人格是指教师个人稳定、持久的整体素质,是教师个人行为和品质的高度统一的集中表现,核心是教师的德行品质、专业精神。
5、教师的人格特点:同理心强,富于爱心、有恒负责,细心周到、外向乐群,和蔼可亲、情绪稳定,自制力强、想象力强,敢于创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6、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由知识的传递者向学习的引导者转变、由课程实施者向课程研究者转变、由权威的统治者向平等的合作者转变7、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教师是幼儿人格的塑造者、教师是幼儿的养护者、教师是幼儿的榜样、教师是沟通幼儿与社会的中介。
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心理学-重点分析
![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心理学-重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4f722bd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ce.png)
第三章学习的概述第一节学习的概念一、学习的含义(一)学习的一般含义(二)人类的学习及其特点(三)学生的学习及其特点(四)儿童的学习及其特点二、学习的分类(一)雷兹兰的进化水平分类(二)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一、学习的含义(一)学习的一般含义从广义讲,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中通过实践和训练而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理变化过程。
体现了学习的四个特点:(1)学习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心理现象。
(2)学习必须是由经验引起学习者的某种变化。
一、学习的含义(一)学习的一般含义(3)学习所引起的变化不是先天反应倾向或成熟导致的,而是后天所习得的。
(4)学习必须是通过练习和训练而引起的能保持一定时期的某种变化。
第一节学习的概念(二)人类的学习及其特点①首先,人类的学习是在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中掌握个体和社会经验的过程。
②其次,人类的学习是通过语言交际的中介作用掌握人类历史经验的过程。
再次,人类的学习是有目的的,自觉积极主动的过程。
③再次,人类的学习是有目的的,自觉积极主动的过程。
第一节学习的概念(三)学生的学习及其特点它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掌握书本上的间接经验为主的,为参与未来生活实践作准备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殊认知活动。
第一节学习的概念(四)儿童的学习及其特点儿童的学习指儿童在教育环境中掌握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经验的活动。
1、儿童学习的特殊性:是经过一定的练习后出现的;是后天习得,不是生理成熟、衰老等因素导致;具有稳定性。
2、儿童学习的特点:儿童的学习是在学校的教育环境中进行的;儿童的学习具有间接性;儿童学习必须依赖教师的指导帮助;儿童的学习是高效的;儿童学习的内容是全面的;儿童学习的主动性与被动性并存。
第一节学习的概念二、学习的分类(一)雷兹兰的进化水平分类1、反应性学习:一种最简单的学习,包括习惯化和敏感化。
2、联结性学习:主要指条件反射的学习3、综合性学习:把各种感觉结合为单一的知觉性刺激,包括感觉前条件作用、定型作用、推断学习。
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核心知识点
![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核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fe420d683d049649a66584c.png)
《学前教育心理学》核心知识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1、定义:广义:指研究教育实践找那个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狭义:指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2、学科性质: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强调它的“综合性”特点。
既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又重视应用开发研究。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1、**研究对象:主要指向学习与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2、学科体系:(4内容、5要素、3过程)①四大基本内容: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②五种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③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3、我国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①由德育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差异心理构成的“四板块”学科体系②以学习者的诸方面及影响学习的内外因素为主线,构建“学与教”一体两面的学科体系三、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1、创建: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心理学之父”)2、发展:①初创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乌申斯--《教育人类学》——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奠基人,卡普捷列夫出版世界第一本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教科书②发展期(20世纪20--50年代):弗洛伊德,杜威实用主义“做中学”,维果茨基“文化历史发展论”,廖世承编制的《教育心理学》③成熟期(20世纪60--70年代末):布鲁纳--课程改革论,赞可夫“教学与发展”实验研究,列昂节夫的学习活动理论,梅钦斯卡娅的联想—反射理论④完善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主要表现: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p383、发展趋势:①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②关注影响教育社会心理因素,教育社会心理学兴起③关注实际教学策略与元认知的研究④关注年龄特点、个别差异与个别化教学研究一、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1、创建:①教育心理学的结构性分化(作为一个分支正式独立)②学前教育学科的结构性整合(学前心理学与学前教育学结合起来)2、发展历程:①学前教育心理思想研究:卢梭《爱弥尔—论教育》(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费斯泰洛奇创造了直观教学法。
2021年4月自考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章节高频考点串讲汇总
![2021年4月自考00882学前教育心理学章节高频考点串讲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22403225fbfc77da369b1b5.png)
目录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幼儿教师心理第三章学习的概述第四章学前儿童学习的概述第五章幼儿知识学习与教育第六章幼儿技能学习与教育第七章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第八章幼儿创造性学习与教育第九章幼儿教学心理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广义: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狭义:是指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强调它的“综合性”特点.教育心理学应当既重视基础理论研究,乂重视应用升发研究.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一)教育心理学的研先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充对象主要指向学习与教育过程中人的心埋现象。
(二)教育心班学的m科休系四大基本内容:学习心理、敎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五种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个过程:学习辻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德育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和差异心理构成的“四板块”科学体系。
另一种是以学习者的诸方面及影响学习的内外因索为主线.构建“学与教” 一体两面的学科体系.三、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一)教育心理学的创建1879年,实炎心理学成为•门独立的学科.19世紀末20世纪初,掀起•场“实验教育学运动”・成为教育心理学诞生的“催化剤”。
“实验教育学运动”捉伯对儿鱼身心进行实验研究,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教有理论家梅伊曼。
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己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二)教肓心理学发展历程1.初创期(20世紀20年代以前)教育心理学通过日本传入我国3个途径1-留日学生翻译或编译教存心理学教材.2.日籍教员来华讲授教育心理学课程,并把教材翻译或编译成中文。
3.日本学者直接在我国出版教育心理学著作.2.发展期(20世纪20-50年代)度世承编啓的《教白心理学》(1924)是我国最早而且影响较大的一部教育心理学教科事,3.成熟期(20世纪60-70年代末)1966 “文化大革命”开始4.完善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取得成果,四个方血:(1)主动性研究(2)反思性研究(3)合作性研究(4)社会文化研究(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1.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2.关注影响教盲的社会心理因素,教育社会心理学兴起3.关注实际教育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4.关注年齢特点、个别若异与个别化教学研究第二节学前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与发展(一)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创建1.教肓心理学体系的结构性分化2.现代学期教育科学体系的结构性. (三)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1.研究内容的多元化2.研究于段的现代3.研究程序的规范化4.研究内容的本土化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学科体系(一)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学前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前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情境中学习与教学的心理现象极其发展变化的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托尔曼的“认知——期待说”首次提出“中介变量”的概念 置学习、迂回实验、潜伏学习实验。
S—— 0—— R。实验:位
4、 班杜拉(容易被考到)——社会性学习理论: 外部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自我效能感
5、 人本主义理论——讲学习氛围。 (即可)马斯洛、罗杰斯 6、 建构: 3 种倾向:认识、社会文化、行为 第四章
B 、概念同化:学习者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以定义的方式呈现的概念,掌握概念的关 键特征,将新概念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过程。包括的学习模式——派生下位学习、相关学习
5、幼儿概念学习的特点: A 、概念学习的 操作化 ;幼儿的概括特点是内容比较贫乏,多是外部的,不精确,儿童思维
活动发展的过程就是外部物质活动内化的过程,针对幼儿思维的形象性和动作性,采用操作学 习的方式能促进其数概念的发展。幼儿的思维不仅具有形象性,而且具有直觉行动性,离开一 定的形象和动作,其注意就可以转移,思维可能分散,从而影响学习效果。操作减缓幼儿思维
12、运算:是一种重要的认知结构,也是一种智力技能,是一种内化了的动作,一种可逆 的动作,具有守恒性和系统性。
13、幼儿智力技能的形成是表征的形成。 14、内化、表征 15、模仿和游戏是两大手段。 总之:幼儿的智力技能的发展其实是表征能力的发展。表征能力的发展就是从程序性知识 向陈述性知识的转变。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模仿和游戏。
C 、游戏是一种情境性活动(熟悉同伴、玩具或引发儿童兴趣操作材料、
)
2、
席勒 /斯兵塞 拉扎鲁斯 / 帕特里克 格罗斯 博伊千介克 弗洛伊德 皮亚杰 伯莱恩 怀特
剩余精力说 松弛说
生 活 预 备生长说 说
补偿说
同化说
觉醒论
权力— —效果 论
3、儿童的需要:
A 、对爱和安全感的需要
B 、对新体验的需要(探究体验的需要)
4 岁前
6、 发展性教学: 维果斯基提出, 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是, 7、 最近发展区: 第三章(基础)
这样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
1、学习理论诞生的标志:桑代克的“联结说” 。 2、 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 2、 意义学习、机械学习、实质性练习、非人为的联系、先行组织者、上位学习
下为学习、并列结合学习、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优点
观察者的心理活 动和行为表现比 较自然和客观 性。
对实验条件控制 严密,可保证结 果的可靠性,便 于精确分析。
在自然的情景 下,不受时间、 空间条件的限制
可以找出实践中 的不足,为教学 提供反馈信息
缺点
消极被动的期待 某种行为,很难
研究环境和条件 的特殊从而使研
可靠性取决于研 究者对各种主观
会随心理主观意 志、外界刺激的
,但教师不与儿童相互
B 、合作游戏法;当儿童专注于游戏时,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加入游戏,但仍然有儿童掌握 游戏的进程。不是教师传授游戏方法,而是以暗示的方式引导儿童合力展开游戏情节。关键在 于:把握介入游戏的契机。
C 、指导游戏法;适合还未进入角色的儿童。便于教师对游戏过程的调控,弊端:儿童可能 终止游戏。
示范和讲解,用于有组织的游戏。
8、 A 、游戏准备:
1)、游戏时间;时间必须充足,每天 30— 50 分钟的自由时间,游戏的时机也很重要,要在 幼儿精力充沛和头脑清醒的上午,避免就餐或午睡之前开展。
2)、游戏地点;不要过于空旷或狭窄,表演游戏:空地大一点
智力游戏:安静的环境
3)、游戏材料:富有童趣,能满足好奇心。
A 、家庭 B 、学校 C、同辈群体 D、大众传媒 个体内化(个体社会化的内部动因)
A 、 观察学习 B、认知加工 C、角色扮演 D、自我强化 E、社会合作 3、 埃里克森:主动性对内疚;获得主动性,获得性别角色。 4、幼儿社会型学习的特点:
A 、随意性和无意性(教师一定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免在无意中伤害孩子) B 、长期性和反复性;积极的自我意识的建立,都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长期的、缓慢过程。
4) 、经验准备:是指儿童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集体性的合作游戏具有较高的游戏水平。 游戏准备工作的核心就是创造条件。
B 、游戏观察: 不仅提供游戏准备工作的基础, 而且构成了准备工作和成人介入游戏的桥梁。 基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第六章
1、怎么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性学习
2、技能学习包括:动作技能——外化和智力技能(感知、思维)——内化
2) 学习必须依赖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已有水平。
B、 学 习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
3、 学习准备期: 又名学习的准备状态或学习的准备性,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
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程度。
适合性包含 3 个因素: 个
体生理因素、个体智力因素的发展、个体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是教
4、皮亚杰:前运算阶段
布鲁纳:肖像表征阶段
5、 内部动机、外部动机、辅导性动机、主导性动机 6、幼儿学习动机的培养: (大题)
A 、奖励和敲入其分地评价以强化内部学习动机。
B、及时反馈以强化幼儿的成功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C、适时地揭露事物的本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7、发展记住两句话:外部动机起主导,内部动机逐渐发展。主从关系开始形成。 8、正迁移、负迁移、零迁移、水平迁移、垂直迁移、逆迁移、一般迁移、具体迁移、同化、顺 应
9、问题解决等于迁移 第五章
1、游戏的心理特征: A 、游戏是一种意向性活动;是与认知性活动相对应的一种心理过程,意向性活动是人对待
或处理客观事物的活动, 游戏是一种肯定或正向的意向活动。 (活动动机的内源性、活动目的隐 蔽性、活动过程松散性、活动内容虚构性、活动规则变通性、活动主体积极性)
B 、游戏是可观察性行为(认知行为、交往行为、宣泄行为)
C 、实践性;幼儿社会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 5、幼儿社会性学习指导方法(考过)
A 、观察学习法 B、强化评价法 C、体验思考法 D 、言语传递法
E、角色扮演法
F、移情训练 6、幼儿社会性学习指导的原则(名称即可)
A 、综合渗透性原则 B 、生活随时性原则 C、时间参与性原则 D、适宜发展性原则 E、时代性原则 7、道德品质:又称品德,是一个人的道德面貌,使社会道德准则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包括道德 认识(基础) 、道德情感(动力) 、道德意志(坚持的精神力量) 、道德行为(关键) 。
第七章
1、两种理论:特征说:由定义特征和概念规则有机结合而成。 原型说:主要以原型即它的最佳实例来表示。
2、概念种类:抽象属性和概括程度——具体概念和抽象、初级和二级、概念形成的途径——前 科学和科学
3、概念的学习:联结理论和假设理论 4、概念学习的方式:
A 、概念形成 (幼儿主要的形成方式) :学习者从大量同类事物的具体例证中,通过归纳的 方法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 从而获得初级概念的过程。 ( 上位学习遵循从具体到一般的归纳、 概括过程)
C 、对赞扬和认可的需要(成就性动机对立) D 、对责任感的需要(成就性对应)
4、儿童游戏动机:
A 、活动性
B 、探究性 C、成就性 D 、亲和性
5、幼儿游戏的特征是象征性游戏,其主要形式是角色游戏。
6、幼儿游戏类型 P186 的图表
7、幼儿游戏指导策(或小的名解)
A 、平行游戏法;教师接近儿童 ,并且用相同的游戏材料玩同样的游戏 交往 ,不参与儿童游戏。往往用于结构游戏与表演游戏。
D 、“真实发言人” ;适用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和智力游戏。目的:促进儿童按照现实生活的客 观逻辑展开游戏过程,减少游戏的虚构成分。
A 、B 和 C 是一种情景内指导, (基于虚构情景) D 是一种情景外的指导,这就是创造的真 谛。 A 和 B 是一种间接指导策略,充分运用暗示原理, C 和 D 是一种直接指导策略,充分运用
1、 幼儿学习: 幼儿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学习,不仅包括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 包括各种生活技能的学习。
2、幼儿学习的基本模式——操作学习。
3、 幼儿学习的特点:
A 、 游戏室幼儿学习基本的形式和方法
B、 幼 儿在生活中学会学习
C、 幼 儿学习强调真实的经验和主动参与
D、 幼儿学习需要幼儿园教学的适应性与促进
道德认知:皮亚杰: 1)无律阶段 2)他律阶段 3)自律阶段 柯尔伯格: 1)前习俗水平——以惩罚和服从未定向,以工具的相对主义为定向
2)习俗水平——以人际关系的和谐,以法律与秩序为定向 3)后习俗水平——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以普遍的伦理道德为定向
8、 道德认识的特点及教育(应用) (仔细看一下,大题) (研究最为透彻) 幼儿道德认识的发展水平较低,他们不仅道德知识不多,突破难关是道德认识也很肤浅,概括 力差。是非观不稳定的状态,有很大的情绪性和受暗示性。 方法: 1)要教给幼儿相应的道德知识
学的出发点、
4、 学习关键期: 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 存在一个容易学习和获得某种心理与行为反应并且 一旦错过就难以弥补的特定阶段。 Eg: 2 岁——口头语言、 4 岁——形状直觉形成 4-5
岁——学习书面语言。
5、 发展敏感期: 儿童学习某种知识或行为比较容易,此能力某方面最为迅速时期。 Eg:2— 4 岁——语音学习 、 5— 5.5 岁——掌握数概念
2)要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能感染人的、生动的内容,将道理渗透到有趣的故事或 其他形式。
D 、动作的熟练
D 、动作熟练的训练
6、儿童动作技能发展表现
A 、双手操作技能的发展
B、躯体运动的发展(走、跑、跳、平衡、钻爬和攀登)
7、、影响幼儿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
A 、知识经验 B、讲解与示范 C、练习
8、运动教育:莱本 9、蒙台梭利:动作教育——又称日常生活教育或肌肉教育,主要训练幼儿基本的动作(身体概 念、准备动作) 、大肌肉动作 (全身运动、 团体运动)、小肌肉动作 (准备工作、 日常生活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