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级汉语言文学古代文学简述简答题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题复习题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题复习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题复习题(附答案)□ 简述《左传》辞令的特点。

答:春秋时期,贵族文化高度发达,社会盛行重礼尚文的风气。

在外交场合要公平应对,需要表现出温文尔雅的风度以及贵国的文化修养,要讲究辞令之美。

因此,在《左传》中便记载了很多文才斐然的辞令。

①辞令委婉巧妙,典雅从容。

在彬彬有礼的外表下包藏着锋芒,即使是敌国交战,在兵戎相见之际,也不失温文尔雅之态。

如襄公二十五年,郑伐陈,郑国的子产向晋献捷,晋人三次责难郑国,都被子产巧妙地顶了回去。

子产多次凭借辞令之妙,使大国不敢对郑非礼。

优美巧妙而又体现了礼的精神与深厚的文化修养,是《左传》辞令的普遍特点。

②论辩方式上,其辞令往往援引典章,依礼而论,用道义的力量使对方折服。

春秋时期,礼保持着一定的约束力,如果行为违礼,将会受到谴责,因此相互之交谈要以礼为依据。

如名义与齐考公的对话,就是以道义为出发点,指责对方的不道义行为。

前人称《左传》“婉而多切”,就在于他不仅有彬彬有礼的外表,更有以礼服人的力量。

③有些辞令真率有力,以鞭辟入理的分析见长。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向秦穆公分析利害时,就是采用直率而深入的方式,利用矛盾抓住秦不信晋的心理,讲晋国如何失信于秦,火上浇油,威言耸听,紧紧地抓住了秦伯的心理,有力地打动了秦伯。

④《左传》虽以细密婉曲著称,但又不尚铺陈,不事夸张,无论记事记言,都能言简意赅,意味悠深。

□ 简述《战国策》辞令的特点。

答:《战国策》的散文艺术成就很高,前人称它为“辩丽横肆,亦为文辞之最”,《战国策》中的辞令引人注目。

①《战国策》说辞纵横驰骋,辩丽姿肆而又浅显生动,形象生动,引喻谐调,气势充沛,说理充分。

《战国策》的辞令与《左传》谦恭文雅、道德礼义的辞令有很大不同,为了打动人心,往往无所顾忌地分析形势,直陈利害,甚至不惜张大其辞,危言耸听。

说者在分析利害时或抓住一点,尽力发挥,诱使对方上钩;或虚张声势,极力渲染对方的不利地位,使其听从安排;或故作惊人之语,先在气势上压倒对方,再详加辩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基础》试题1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基础》试题1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基础》试题1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基础》试题1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分数得分评卷人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 先秦文学中的诗歌总集是《》,个人创作的代表诗人是。

2. 《论语》记载了_________及其弟子的言行。

3. 汉代司马迁作史书《》,班固作史书《》。

4. 三曹是指三国时的曹操、和。

5. 有“诗仙”之称的诗人是;被称为“诗圣”的是诗人,他的诗被后世称为“”。

6. 白居易反映人民疾苦的两组著名的讽喻诗是《_________》和《新乐府》。

7. 柳永是词风的代表人物,苏轼是词风的代表人物。

8. 《窦娥冤》的作者是,《西厢记》的作者是。

9. 《儒林外史》是人所著。

10. 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是_________派。

11. 中国四大古典小说名著是《西游记》、《水浒传》、《》、《》。

得分评卷人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诗经》2.《古诗十九首》3.“三吏”“三别”4.元曲四大家得分评卷人三、简答(每题8分,共32分)1.《楚辞》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2.请简述《史记》的文学成就。

3.何为汉赋四大家?列举他们的代表作品。

4.介绍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得分评卷人四、论述(每题14分,共28分)1. 分析汉乐府的艺术特色。

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国古代文学基础》试题2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分数得分评卷人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 《诗经》是我国文学的源头。

2. “不义而富且贵,。

”3. 《史记》的五部分中,、、三部分是以写人物为主的。

4. 汉代最兴盛的文学体裁是。

5. 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代表作为《》。

6. 建安诗人除了“建安七子”之外,还有著名女诗人。

7. 高适以边塞诗为最著名,在当时与并称。

8. 李白,字太白,号称。

9.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这是对的山水诗的评价。

10. 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元曲,包含和。

11. 晚唐诗歌创作的代表人物“小李杜”是指诗人和。

汉语言文学相关名词解释_简答题_论述题

汉语言文学相关名词解释_简答题_论述题

1.唐宋八大家:明初朱右采录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大家之文,编成《八先生文集》,是为唐宋八大家。

2.北宋诗文革新:北宋诗文革新是在政治革新,儒学复兴推动下,并遵循文学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蓬勃兴起的。

3.诚斋体:杨万里的诗并不以描摹自然为目的,而是要借以表现自己的性情,由此形成了他的独特风貌,严羽在《沧浪诗话》称之为杨诚斋体。

4.话本:话本原是说话人演讲故事所用的底本,是随着民间说话技艺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形式。

5.曲中李杜:明李开先将乔吉与张可久相提并论,称为曲中李杜。

其中张可久的散曲具有鲜明的诗词话的特点,追求雅正典丽的艺术风格,乔吉散曲风格以婉丽见长,构思更为奇巧俊丽。

6.章回小说:章回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唯一形式,其形式的主要特点是分章叙事,标明回目,因此被称之为章回小说。

章回小说是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7.前七子:明代前期的主要文学流派,七个人分别是:李梦阳,何景明,徐桢卿,边贡,王廷相,康海,王九思。

前七子为文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8.玉茗堂四梦:汤显祖所写的四部剧《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

汤显祖的书斋名玉茗堂,这四部传奇都有梦境的描写,故合称《玉茗堂四梦》。

9.神魔小说:明代后期出现的一种章回小说,以西游记开先河。

10.性灵说:袁枚写诗主张抒写性灵,认为诗要写出人的真性情,诗只有工拙之分,而不能以古今定优劣,以宗唐或宗宋分高下。

11.小说界革命:晚清维新时期的文学主张,强调小说的政治功能,树立新小说概念,促进小说的繁荣,倡导者是梁启超。

12.谴责小说:晚清时期揭露现实的一种小说,主要有《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

简答题1.简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

1、诸体兼备,立论彻实,见解独到,意义深刻,思路开阔。

2、辞赋、记序类文章,哲理意味浓,如行云流水。

3、书札、题跋类文章,短小精悍,意趣盎然。

苏轼散文总的艺术特色是:一。

古典文学简答题及答案

古典文学简答题及答案

关于问答题目的说明:◇除了一些知识性问题外,某些问答题本没有千篇一律的固定答案。

有些问题是属于见仁见智的,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即可。

所以这里提供的答案一般只作为参考。

◇画★号的是需要重点掌握的。

重点程度依据★号多少而定。

最重要的三个★★★号。

第一编先秦文学1.简谈什么是神话及神话的起源。

参考本课件第一编第一章第一节。

2.简谈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特点:A.丰富、短小,故事性不强。

B.神话样态比较零乱,往往是对同一个神的事迹有几种相抵牾矛盾的不同说法。

C.神之间跨越区域的联系比较少,没有形成一个以具有独尊地位的主神为核心的神际关系网。

D.神的形象比较原始,多呈人兽同体的半人半兽状。

神在伦理道德上比较“严谨”,思想感情亦超凡脱俗,世俗色彩比较淡薄。

神话特点成因:一是与文字繁难有关。

中国古代文字繁难,因此神话未能被及时地记录下来并进行系统地整理,这是中国古代神话零散矛盾体系化程度不强的一个原因。

二是与神话的历史化、政治化有关。

3.谈谈中国古代神话对后代的影响。

A.中国没有产生古希腊那样的体系神话,因而就没有能够形成古希腊那样的规模宏大情节丰富曲折的民族史诗;没有这样的民族史诗,就使完全意义上的叙事文学先天养料不足;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古代叙事文学时代的晚来与此有一定关系。

B.中国神话发展过程中所表现的强烈的历史意识和政治意识,预示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将呈现史传文学极度发达和文学强烈关注现实伦理政治的民族特征──中国古代出现了《左传》、《史记》之类的极富文学色彩的历史巨著,并且在文学独立后历史题材仍一直在各体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直至今天,历史题材电影、电视剧仍上演不衰;“文以载道”的文学观也是贯穿于孔子的兴观群怨事父事君、《礼记·乐记》、《毛诗序》、白居易诗歌理论之中,关注社会人生的诗也始终高踞中国古代文学的正统位置。

C.神话是后世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中国许多作家作品都曾从古代神话中汲取素材,借以表述自己某方面情感。

精编自考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历年试题与答案

精编自考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历年试题与答案

全国2011年4月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课程代码:0053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表现了初民与自然抗争的古代神话是( )A.盘古开天辟地B.女娲造人C.后羿射日D.黄帝战蚩尤2.下面诗歌属于下层人民抨击统治者的诗篇是( )A.《鄌风·相鼠》B.《小雅·北山》C.《大雅·荡》D.《王风·黍离》3.先秦历史散文具有古奥迂涩特点的是( )A.《尚书》B.《国语》C.《左传》D.《战国策》4.先秦历史散文具有文学剪裁功夫的著述是( )A.《尚书》B.《左传》C.《国语》D.《战国策》5.先秦诸子散文最具雄辩色彩的是( )A.《孟子》B.《庄子》C.《荀子》D.《韩非子》6.具有铺排夸饰、想象丰富诗风特点的诗歌是( )A.《诗经》B.楚辞C.汉乐府D.《古诗十九首》7.《吕氏春秋》向来被视为( )A.史传散文B.纵横家书C.杂家著作D.志人小说8.秦刻石文的主要用韵形式是( )A.句句为韵B.二句为韵C.三句为韵D.四句为韵9.两汉后期政论散文创作的新特点是( )A.切直晓畅,议论政事富于情感B.委婉曲折,常常借助比喻说理C.愤世嫉俗,批评政治不留情面D.引经据典,以阴阳灾异论政议事10.王充《论衡》的著述宗旨是( )A.“崇谶纬”B.“陵霄汉”C.“正是非”D.“疾虚妄”11.班固的《汉书》在体例上将《史记》中的“世家”并入( )A.本纪B.书C.传D.表12.开拓了文学史上京都赋创作先河的是( )A.《东都赋》B.《蜀都赋》C.《二京赋》D.《三都赋》13.从现存资料看,较早对汉乐府进行分类的是( )A.应亨B.蔡邕C.夏侯宽D.郭茂倩14.下列诗句出自《古诗十九首》的是( )A.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B.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C.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D.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15.中国诗歌史上纯粹的七言诗始自( )A.曹操《短歌行》B.曹丕《燕歌行》C.曹植《野田黄雀行》D.陈琳《饮马长城窟行》16.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是( )A.曹操B.曹丕C.曹植D.蔡琰17.“悼亡”一词专指为“悼妻”,始自( )A.潘岳B.陆机C.左思D.刘琨18.占据东晋诗坛主流地位的是( )A.游仙诗B.乐府诗C.玄言诗D.山水诗19.陶渊明一片仁心与安于贫穷的道德准则来源于( )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佛家思想D.玄学思想20.谢灵运的诗歌属于( )A.正始诗歌B.太康诗歌C.元嘉诗歌D.永明诗歌21.成为后世笔记小说发展基础的是( )A.志怪小说B.志人小说C.神话故事D.佛经故事22.《搜神记》作者干宝的籍贯是( )A.彭城(今河南太康)B.东海(今山东郯城)C.新蔡(今河南新蔡)D.临淄(今山东淄博)23.《世说新语》中将竹林名士刘伶嗜酒如命的故事置于( )A.《雅量》篇B.《任诞》篇C.《德行》篇D.《忿狷》篇24.在文学批评史上提出“文以气为主”的是( )A.曹丕《典论·论文》B.陆机《文赋》C.挚虞《文章流别论》D.刘勰《文心雕龙》25.隋代卢思道的边塞诗《从军行》的创作倾向是( )A.重气质B.重文采C.重思理D.重格律26.上官体的风格特点是( )A.慷慨悲凉B.绮错婉媚C.清新自然D.清奇僻苦27.孟浩然山水诗的风格特点是( )A.孤高幽僻B.平淡自然C.清逸明丽D.清刚爽朗28.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琵琶行》属于( )A.闲适诗B.感伤诗C.杂律诗D.讽谕诗29.李商隐诗歌的风格特点是( )A.刚健爽朗B.清冷峭拔C.深情绵邈D.高华俊爽30.著名词人冯延巳属于( )A.花间派词人B.西蜀词人C.晚唐词人D.南唐词人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

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

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是指自公元前14世纪殷商时期开始至14世纪元朝末年结束的中华文学。

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留下了大量精彩的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红楼梦》等。

中国古代文学可以分为诗歌、散文和戏曲三个不同的类别。

诗歌是经典的文学形式,最早出现在《诗经》中,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唐诗宋词等优秀的艺术形式。

散文是以文章为载体,既有文学价值,也有实用功能,如《庄子》、《韩非子》等。

戏曲则是声乐和动作的结合体,是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京剧、粤剧、豫剧等。

中国古代文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底蕴,它不仅传承了民族文化精髓,而且展示了人类文明的璀璨辉煌。

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闪耀明珠。

古代文学史(一)精心整理 简答题

古代文学史(一)精心整理 简答题

简述陈子昂在唐诗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1、复归风雅的主张成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序曲。

2、陈子昂诗中的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具有唐诗风骨。

3、陈子昂提倡风骨和兴寄,对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简述扬雄对汉大赋创作的新发展。

1、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2、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

3、表现方法上的新变化:篇幅比以前的大赋缩短;描摹对象比较集中,以美为讽、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

九歌的艺术特色1、寄托屈原的身世之感和规讽之意。

2、神灵的人格化,3、具有奇特瑰丽、色彩斑斓的艺术境界。

简述李斯创作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1、李斯的创作包括奏议和刻石文。

2、以《谏逐客书》为代表的奏议文,铺陈排比,有纵横之气。

3、他的刻石文四言为句,三句为韵,形式独特。

铺叙歌颂,气度宏大。

神话的性质是什么?1、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2、是原始初民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解释。

3、反映原始初民征服自然的愿望。

4、都是想象和和幻想的产物。

简述曹操诗歌的创作成就1、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繁盛书面,他“用乐府古题自作诗”使建安诗人风起仿效。

并且,对后人产生深远影响,如杜甫的新题乐府、白居易的新乐府等。

简述《孟子》文章的特点。

2、曹操诗质朴本色,抒情浓郁,气势雄伟,悲歌慷慨,有一种悲凉沉雄的独特风格。

特别能表现宏大气气魄、高远志向、坚定信心、卓越毅力,能激发读者积极向上的奋进精神。

简说南北朝诗歌创作大势:1、南朝诗歌承魏晋诗歌之风,总趋势是沼着重艺术特质、重抒情以至重娱乐的方向发展,尤其重视诗歌艺术技巧的追求。

2、北诗歌则直接承继汉诗之风,重政教、尚写实、崇朴野。

3、南北朝民歌则分别以清新活泼和刚健激越显示出各自风采。

杜甫诗的“集大成”体现在哪些方面虚心学习前人经验,转益多师。

2、作诗兼备众体,风格多样化。

3、功力深厚,能自铸伟辞。

孟子的雄辩: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引导对方不知不觉地投入到自己设置的机彀中来,使对方心悦诚服;二是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被纳入机彀,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

古代文学简答题

古代文学简答题

古代文学(唐宋文学)简答题汇总(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简答题:1.举例说明沈宋对唐诗发展的贡献。

答: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在总结南朝“永明体”的基础上,在平仄相间、对偶句押韵、中间两联对偶这些规则的运用方面进一步完善,并补充了“粘”的规则,将平仄的划分变得更加简化,在诗艺的研练和声律的探讨方面更加精益求精,回忌声病,约句准篇,使五言律诗的创作首先达到了较好的水准,近体诗的格律规则终于得以定型,并形成了一种可以推而广之的声律法则,并在五言排律的基础上成功地导出了七律体式,完成了有唐一代近体诗的定型。

近体诗是唐诗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所要求的格律对于诗的结构组织、对叙述行文的变化、意象的运用、语句的锤炼等都有相当的影响。

没有初唐所奠定的一系列格律规则,也就无所谓近体诗,也就没有了高度发达的唐诗的艺术。

2. 简述卢骆歌行对同体诗的发展及其影响。

答:3. 四杰诗对唐诗发展的贡献及其地位。

答:贡献:“四杰”大多生于贞观年间,而活跃于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时代。

他们都属于一般士人中确有文采而自负的诗人,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于人下的豪杰之气。

首先,在形式上,“四杰”是长篇歌行的开拓者、五律的奠基人。

《闻一多全集中》提到“卢骆擅长七言歌行,王杨专攻五律。

”再者,在内容上,“四杰”突破了齐梁体台阁,闺房的狭小范围,将诗歌内容扩大到江山、市井、边塞。

最后,在诗风上,“四杰”诗风与宫廷诗歌风格大异其趣,较多地反映了社会中下层一般士人的精神面貌和创作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开启了唐诗内容丰富、骨力充沛的健康方向。

地位::“四杰”拔起于初唐,他们自觉地批判齐梁文风,反对华而不实的绮靡文风,抒发真情实感,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同时,他们又以大量的杰作,为五言律诗奠定了基础,并把七言古诗推向了成熟阶段,为盛唐之音的到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4. 简述并评价陈子昂的文学主张。

汉语言文学古代文学考试重点

汉语言文学古代文学考试重点

汉语言文学古代文学考试重点1. 《诗经》- 了解《诗经》的基本情况,如作者、流传背景等;- 掌握《诗经》的各个篇章,了解其中的主题和意义;- 学习《诗经》中的典型诗歌作品,如《关雎》、《蒹葭》等;- 分析《诗经》中的韵律和格律,了解其艺术特点。

2. 《楚辞》- 了解《楚辞》的作者屈原及其创作背景;- 熟悉《楚辞》的内容和主题,如《离骚》、《九章》等;- 了解《楚辞》的艺术特点,如比兴手法和音乐性等;- 分析《楚辞》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3. 《史记》- 了解《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及其创作背景;- 掌握《史记》的内容和结构,了解其编纂特点;- 学习《史记》中的典型篇章,如《报任安书》、《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等;- 掌握《史记》中的史料价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4. 《红楼梦》- 了解《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及其创作背景;- 分析《红楼梦》的结构和人物形象;- 学习《红楼梦》中的经典章回,如《求雨》、《薄命女儿情》等;- 掌握《红楼梦》中的意象和意境,了解其艺术特点。

5. 《西游记》- 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及其创作背景;- 掌握《西游记》的内容和结构;- 学习《西游记》中的经典章回,如《花果山水帘洞》、《火焰山》等;- 分析《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和神话元素。

6. 《水浒传》- 了解《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及其创作背景;- 熟悉《水浒传》的内容和结构;- 分析《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和江湖文化;- 学习《水浒传》中的经典故事,如《梁山泊逢救星》、《晁盖大闹九龙山》等。

7. 《文选》- 了解《文选》的作者刘义庆及其创作背景;- 分析《文选》中的作品题材和风格;- 学习《文选》中的典型作品,如《陈情表》、《进宫表》等;- 掌握《文选》中的辞章技巧和修辞手法。

8. 《论语》- 了解《论语》的作者孔子及其思想影响;- 学习《论语》中的典型篇章,如《学而》、《为政》等;- 分析《论语》中的思想和教育意义;- 掌握《论语》中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

古代文学期末考试(A卷)

古代文学期末考试(A卷)

.
.
10、 《聊斋志异》是作者寄托__________之作。鲁迅说它“__________,而以志怪” 11、 《红楼梦》描写的__________(人名)扑蝶,__________(人名)葬花、__________(人名)补裘、 __________(人名)醉卧芍药裀等,全然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12、 清末研究《红楼梦》的“旧红学”代表是__________派,五四时期出现了__________派。 13、 《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清初传奇剧双壁,其作者并称为“__________”,名噪一时。 14、 “江左三大家”指__龚鼎孳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清初__________和__________号为“南施北宋”。


2、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于断井颓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

4、《西厢记》的主题思想明确地体现在“______
____”这句话中。
5、 《录鬼簿》的作者是__________;《青楼集》的作者是__________;《中原音韵》的作者是__________。
6、 关汉卿带有自叙性质的套曲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7、将下列各文学流派(或文学社团)的序号分别填入该文学流派(或文学社团)代表作家姓名后的
括号中:①竟陵派 ②吴江派 ③台阁派 ④后七子 ⑤临川派 ⑥复社 ⑦公安派 ⑧前七子 ⑨几社 ⑩
茶陵诗派 (11)唐宋派
1)杨士奇、杨荣、杨溥( )
2)李东阳( )
3)李梦阳、何景明( )
4)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 )

精编自考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历年试题与答案

精编自考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一》历年试题与答案

201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试题课程代码:0053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吕氏春秋》中关于原始初民歌唱的记载是A.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B.士封羊,无血C.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D.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2.《汉书·食货志》关于采诗说的记述是A.“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B.“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C.“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成)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D.“诗者,志之所之也。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3.《春秋》的编纂体例是A.国别体 B.纪传体C.编年体D.纪事本末体4.《左传》记事的特点是A.微言大义 B.辩丽恣肆C.质朴平实D.详赡生动5.《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是A.气势磅礴 B.铺张扬厉C.奇幻诡谲D.冷峻峭拔6.《楚辞·九歌》的体式是A.论体 B.赋体C.骚体D.七体7.东汉王逸对《离骚》题义的解释是A.离骚者,犹离忧也 B.离骚者,楚古乐曲名也C.离,犹遭也;骚,忧也D.离,别也;骚,愁也8.《新序》一书的作者是A.刘向 B.刘歆C.桓宽D.桓谭9.《吴越春秋》在写作上的特点是A.笔法谨严 B.气盛情切C.各篇相对独立D.前后连贯成篇10.“梁孝王忘忧馆时豪七赋”共同的创作倾向是A.切实诚挚,抒情言志 B.阿谀颂德,游戏文字C.长篇巨制,偶含劝诫D.愤世嫉俗,质朴自然11.王褒咏物赋的代表作是A.《鹏鸟赋》 B.《杨柳赋》C.《洞箫赋》D.《鹦鹉赋》12.下列汉代文人中最早从事五言诗写作的是A.枚乘 B.苏武C.班固D.张衡13.《古诗十九首》中感慨人生失意、功业迟滞的是A.《涉江采芙蓉》 B.《迢迢牵牛星》C.《迥车驾言迈》D.《明月皎夜光》14.正始诗歌的时间断限为A.汉献帝建安元年(196)至魏明帝太和六年(233)B.魏明帝青龙元年(233)至魏元帝咸熙元年(264)C.晋武帝泰始元年(265)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D.刘宋泰始二年(466)至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15.被钟嵘《诗品》批评为“过为峻切,讦直露才”的作家是A.阮籍 B.何晏C.应璩D.嵇康16.左思的诗歌继承了建安风骨,被誉为A.“弘丽妍赡” B.“文采高丽”C.“缛旨星稠”D.“文典以怨”17.“开千古平淡之宗”的诗人是A.曹植 B.郭璞C.陶渊明D.谢灵运18.“竟陵八友”的主要活动时期是A.元嘉时期 B.永明时期C.建安时期D.正始时期19.齐梁诗坛首屈一指的诗人是A.江淹 B.沈约C.谢胱D.王融20.“北地三才”中除了邢劭、魏收外还有A.庾信 B.宇文毓C.温子升D.徐陵21.叙事长诗《木兰诗》属于A.吴歌 B.西曲C.南朝乐府D.北朝民歌22.下列反映作品归属的各项中,正确的是A.曹植《登楼赋》 B.王粲《洛神赋》C.左思《三都赋》D.江淹《芜城赋》23.骈赋成熟定型的时期为A.东汉 B.建安C.西晋D.南朝24.下列关于《洛阳伽蓝记》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作者郦道元 B.属于历史笔记C.属于地理著作D.约成书于北魏延昌、正兴间25.隋代聚集在炀帝身边的南朝文士的诗风特点是A.重气质 B.重骨力C.重文采D.重思理26.陈子昂的诗论主张是A.“六对”、“八对”说 B.提倡风骨和比兴C.要求诗歌补察时政D.“象外之象”说27.张若虚所属的作家群体是A.初唐四杰 B.文章四友C.吴中四士D.大历十才子28.姚合诗风的特点是A.清稳闲适 B.刚健爽朗C.平淡自然D.奇崛幽峭29.陆龟蒙的《野庙碑》属于A.山水游记 B.讽刺小品C.变文D.俗讲30.下列词句属于韦庄词的是A.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B.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C.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D.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汉语言文学古文字

汉语言文学古文字

汉语言文学古文字
汉语言文学古文字是指中国古代汉语的书写系统和相关的文学作品的文字表达形式。

汉字作为一种象形文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语言文学古文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这些文字主要刻划在龟甲和兽骨上,用于卜辞、祭祀和纪事等用途。

随着商朝的衰落和周朝的兴起,甲骨文逐渐演变成为目前使用的汉字。

汉语言文学古文字的发展经历了秦汉时期的小篆、隶书、楷书等不同的书体变迁。

这些文字形式在古代文人学者中广泛使用,成为传统文学作品的常用表达方式。

在这些文字中,包括了大量的古代经典和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左传》等,这些作品展现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文化思想。

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不仅在语言文字传承方面具有深远影响,而且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和文学等学科也具有重要价值。

同时,汉字也因其独特的表现力和美观形态被世界各地的人们所认识和学习。

古代文学史 简答题

古代文学史 简答题

中国文学史简答题陈子昂改革思想陈子昂是唐代诗歌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他的诗歌创作表现有明显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

一、他论诗主张“兴寄”、“风骨”。

所谓“风骨”是指文学作品所创造的艺术美的本质特征。

“兴寄”要求言志充实深沉。

“风骨”与“兴寄”的提出,既扫荡了初唐形式主义诗风,也为唐代诗歌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在当时无疑是具有开创意义的。

提倡风骨和兴寄,对于当时诗风的变革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将汉魏风骨与风雅兴寄联系起来,反对没有风骨、兴寄的作品。

二、提出诗美理想。

即创造了一种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和词的采美相结合的健康文学。

三、陈子昂的诗歌创作和理论主张影响了唐代,他提倡的风骨兴寄和诗美理想对于躺市的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这被后来唐代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盛唐诗歌的繁荣所证实《长恨歌》中的“长恨”在古文中“恨”是遗憾的意思永久的遗憾《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

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认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根据全诗的内容和情节发展,可将诗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尽日君王看不足”,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纪。

贵纪进宫后恃宠而娇,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士”,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后完全沉湎于歌舞酒色。

开卷首句既提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

第二层从“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回看血泪相和流”,写安史之乱,玄宗逃难,被迫赐死贵妃,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

诗人有意将因玄宗荒淫误国所造成的安史之乱进行了淡化处理,对二人的生离死别则着意形容,读者受到的是悲剧气氛的感染而不是历史的理性批判。

陈鸿《长恨歌传》“惩尤物,窒乱阶”之说是板着面孔做文章,故不能视为此诗的写作动机。

2011级汉语言文学古代文学简述简答题五篇

2011级汉语言文学古代文学简述简答题五篇

2011级汉语言文学古代文学简述简答题五篇第一篇:2011级汉语言文学古代文学简述简答题简述(论述)题1.试论述宋诗对唐诗的因革P122.简述宋词兴盛的原因P103.论述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的重要地位P114.试述欧阳修散文的艺术成就P438.为什么说张先词被称为“古今一大转移”?P329.为什么说北宋词的发展至柳永出而为一大变?P3310.简述俚语词的艺术特点P3312.为什么说苏轼是北宋诗坛上的第一大家?P5914.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P5615.论述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P6317.简述秦观婉约词的艺术特色P9218.周邦彦词的“集大成”体现在那些方面?P9720.简答李清照在论词中提出的词学理论P10321.试述“易安体”的艺术特色P10523.简述黄庭坚“山谷体”的艺术特点P7325.试述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P11826.结合作品简答诚斋体有何特点P12327.试述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P13028.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P13431.试论述姜夔对词的贡献P14632.试分析梦窗词的艺术成就P14934.简述元好问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P179第二篇:古代文学简答题1.简述我国上古歌谣的艺术特征。

我国上古歌谣在艺术特征有四:一是它的集体性、综合性的艺术形式。

二是它再现生活的直接性。

三是句式简单、语言简朴、节奏流畅。

四是以赋为主的表现手法。

2.简述我国神话的基本特征我国神话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在思想内容方面,其特色主要表现在:(1)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从中随处可见当时先民为生存而从事劳动创造的情况、先民同大自然斗争的具体情形,也可以看到当时社会斗争的真实面貌。

(2)将人神化,重视人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表现了他们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对理想的热烈的憧憬,体现了中华民族立足现实人生、自强不息、坚韧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奋发昂扬的乐观品格。

在艺术方面,(3)我国上古神话首先表现出了为人生、以人的生存为中心的原始艺术精神,展示了我们民族未来的艺术思维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述(论述)题
1.试论述宋诗对唐诗的因革P12
2.简述宋词兴盛的原因P10
3.论述宋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的重要地位P11
4.试述欧阳修散文的艺术成就P43
8.为什么说张先词被称为“古今一大转移”?P32
9.为什么说北宋词的发展至柳永出而为一大变?P33
10.简述俚语词的艺术特点P33 12.为什么说苏轼是北宋诗坛上的第一大家?P59
14.试述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P56
15.论述苏轼词在宋词发展变革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P63
17.简述秦观婉约词的艺术特色P92
18.周邦彦词的“集大成”体现在那些方面?P97
20.简答李清照在论词中提出的词学理论P103
21.试述“易安体”的艺术特色P105
23.简述黄庭坚“山谷体”的艺术特点P73
25.试述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P118
26.结合作品简答诚斋体有何特点P123
27.试述辛弃疾对词境的开拓P130
28.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P134
31.试论述姜夔对词的贡献P146
32.试分析梦窗词的艺术成就P149
34.简述元好问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P1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