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移动通信实验前3

合集下载

3G数字移动通信综合测试仪数字信号调制质量参数校准

3G数字移动通信综合测试仪数字信号调制质量参数校准

Calibration of digital modulation quality parameters in 3G Digit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st setZHAN Zhiqiang1, QIU Haibo1,2, LU Fumin11Shanghai Institute of measurement and testing technology, Shanghai, China, 2012032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Email: zhanzq@Abstract: The 3G digit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st set is widely used in 3G mobile phone development, design, and production, the 3G standards including cdma2000, WCDMA and TD-SCDMA, This article first describes the standard instruments used for the calibration of 3G digit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st set, and take the 8960 digit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st set for example, introduces the digital modulation quality parameters of cdma2000, WCDMA and the calibration approaches, and take the E6601A digital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st set for example, describes the digital modulation quality parameters of TD-SCDMA and the calibration approaches.Keywords: Wireless Communication Test Set;Modulation Quality Parameters;Calibration;Error Vector Magnitude;Waveform Quality;Peak Code Domain Error;Frequency Error3G数字移动通信综合测试仪数字信号调制质量参数校准詹志强1,邱海波1,2,陆福敏11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上海,中国,2012032中国计量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杭州,中国,310018Email: zhanzq@摘要:第三代(简称3G)数字移动通信综合测试仪在3G手机的研发、设计、生产中广泛使用,3G标准包括cdma2000、WCDMA和TD-SCDMA;本文首先介绍了校准3G数字移动通信综合测试仪所用的标准器,并以8960数字移动通信综合测试仪为例,介绍了cdma2000、WCDMA数字调制质量参数的定义和校准方法,并以E6601A数字移动通信综合测试仪为例,介绍了TD-SCDMA标准数字调制质量参数的定义和校准方法。

3G移动通信技术简介

3G移动通信技术简介

3G移动通信技术简介3G移动通信技术简介1、介绍3G移动通信技术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它是在2G移动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通信技术。

与2G技术相比,3G技术具有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更长的通信距离和更广的覆盖范围,为用户提供了更丰富、更高质量的移动通信服务。

2、3G技术特点2.1 高速数据传输3G技术采用了更高的频段和更先进的调制解调技术,实现了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

用户可以通过3G网络实现高速的互联网访问、视频通话、在线游戏等多种应用。

2.2 宽带无线接入3G技术支持宽带无线接入,用户无需使用电缆或其他物理连接方式,就可以通过无线方式接入互联网,实现随时随地的网络连接。

2.3 多媒体通信能力3G技术支持多媒体通信,用户可以通过方式或其他终端设备进行视频通话、视频会议、图像传输等操作,实现多种多媒体应用。

2.4 高质量语音通信3G技术采用了先进的语音编码技术,提供了更高质量的语音通信服务,用户可以享受更清晰、更稳定的通话体验。

3、3G技术分类3G技术可以根据不同的网络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3G技术包括CDMA2000、WCDMA和TD-SCDMA等。

3.1 CDMA2000CDMA2000是一种基于CDMA技术的3G移动通信标准,它采用了数字式的通信方式,具有较高的容量和抗干扰能力。

CDMA2000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在北美地区比较流行。

3.2 WCDMAWCDMA是一种基于CDMA技术的3G移动通信标准,它采用了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支持高速数据传输和多媒体通信。

WCDMA技术在欧洲和亚洲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在和韩国等国家比较流行。

3.3 TD-SCDMATD-SCDMA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一种3G移动通信标准,它采用了时分多址技术和码分多址技术,具有较高的频谱效率和抗干扰能力。

TD-SCDMA技术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已经成为国际电信联盟承认的国际标准。

4、3G技术应用4.1 移动互联网3G技术支持高速的移动互联网接入,用户可以随时随地使用方式或其他终端设备进行互联网浏览、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等操作。

3G移动通信探究

3G移动通信探究
c mmu iai n s se . hr e eai n mo i o o n c t y tmsT i g n r t b l c mmu iai n s se i a p o n n e tr 。 e mi de o tr b l o d o e n c t y t m S r mie t fau ei t d l f f u e mo i o nh u e c mmu iai n s e eg o a n — s r l dv d as t i n mea y eewi n o ei ywa ewe nt eh g o nc t  ̄tmsi t l b l d u e saei i iu l h n a y t ,n wh r , t a y n , a y b t e ih o nh e n wi i h nn h q ai o lt n o n f r t n mo i o u l yc mp ei f y i oma i b l c mmu iai n n a s o t s l. et i e e ain mo i o t o a n o e n c t sa d t n p r Vi b et r g n rt b l c mmu iai n i o r . i h h d o e nc t o S t e i o tn eo dv d a u o o ec mmu i ain s e ee  ̄s ih i hi g t ep ro a c mmu iai n s se i h mp r c f n ii u l t n my i t o a i a nh n c t  ̄tm lme , 【 l t e s n l o o hg g n h n c t y tm o n
GUYa n
(a tinen t n l i ot o pC . . a ti 2 4 0 ,h a Y na Itrai a Ar rGru o, , n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6 0 0C i ) o p Ud Y n

3G移动通信网络结构分析

3G移动通信网络结构分析

3G移动通信网络结构分析1. 引言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3G移动通信网络成为了当前最主要的移动通信网络之一。

本文将对3G移动通信网络的结构进行详细分析,包括网络架构、基站组成、核心网等方面。

2. 3G移动通信网络架构3G移动通信网络由若干个基站、核心网以及用户终端组成。

其整体架构分为无线接入网络和核心网络两部分。

2.1 无线接入网络无线接入网络由基站和无线传输系统组成。

基站起到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功能,负责与用户终端进行通信。

无线传输系统负责将基站与核心网连接起来,实现数据的传输。

2.2 核心网络核心网络是3G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部分,负责处理和转发用户的通信请求。

它包括多个功能模块,如移动交换中心、服务节点、接入网关等。

核心网络具有高可靠性和高吞吐量的特点,能够支持大规模用户的通信需求。

3. 3G基站组成3G基站是3G移动通信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基站设备和天线组成。

3.1 基站设备基站设备包括无线发射接收设备、信道处理设备等。

无线发射接收设备负责将无线信号发送给用户终端,接收用户终端的信号。

信道处理设备负责对无线信号进行处理和调度,以实现多用户之间的分时复用。

3.2 天线基站的天线起到收发信号的作用,它通过无线传输系统与用户终端进行通信。

天线的设计和布局对网络的覆盖范围和通信质量有重要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布置。

4. 3G移动通信网络核心网核心网是3G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部分,负责处理用户的通信请求和数据传输。

4.1 移动交换中心移动交换中心是核心网中最重要的功能模块之一,负责用户的注册、鉴权和寻呼等功能。

它能够实现用户之间的通信转接、呼叫管理和信令交换等功能,是实现移动通信的重要环节。

4.2 服务节点服务节点是核心网中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模块,它负责处理用户的数据传输。

服务节点能够实现用户数据的路由、转发和处理,提供各种增值业务,如短信、彩铃等。

4.3 接入网关接入网关是用户终端连接到核心网的重要节点,负责用户数据的接收和转发。

移动通信实验指导书3-6,

移动通信实验指导书3-6,

实验三、复合地址码扩频调制及PN码解扩一、实验目的1、掌握发端复合地址码扩频调制及收端PN码解扩的基本原理。

2、掌握扩频调制及解扩的实现过程。

二、实验条件1、示波器2、移动通信实验箱三、实验原理发端BS1导频信道扩频基带信号PIL=PN1(t) (5-1)同步信道扩频基带信号SYss=SYfr⊕W8⊕PN1 (5-2)用户1由信道地址码W i单独扩频的扩频基带信号D1w=D l xs⊕W i (5-3)用户1由信道地址码W i及基站地址码PN1复合扩频的扩频基带信号D l ss=D l w⊕PN1=D l xs⊕W i⊕PN1 (5-4)则BS1总的扩频基带信号Dss=PIL+SYss+D l ss+…经BPSK调制后输出BPSK1=Dss·cosωIF t=PIL·cosωIF t+SYss·cosωIF t+D1ss·cosωIF t+… (5-5)接收端收到的中频信号f IF-RX也可用式(3-11-5)表示,则由模拟乘法器M5构成的PN码解扩器输出f IF-des=f IF-RX·PN1(t)=(PIL·cosωIF t+SYss·cosωIF t+D l ss·cosωIF t+…)·PN1(t)将式(5-1)、式(5-2)及式(5-4)代入上式,并用到⊕与乘法器等效的关系,得f IF-des=PN1(t)·PN1(t)·cosωIF t ;导频信道+SYfr·W8·PN1(t)·PN1(t)·cosωIF t ;同步信道+D l xs·Wi·PN1(t)·PN1(t)·cosωIF t;用户1业务信道+…将PN1(t)·PN1(t)=+1·+1/-1·-1=1代入上式得f IF-des=cosωIF t ;导频信道+SYfr·W8·cosωIF t ;同步信道+D l xs·W i·cosωIF t;用户1业务信道(5-6)四、实验内容与要求(一)扩频调制测量步骤1、实验箱设置:插上BS1、BS2及MS天线。

TD-SCDMA实习报告

TD-SCDMA实习报告

暑假实习报告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当我们还在对3G网络知识还处于一个迷茫的状态,四周的实习却已结束。

时间很短,收获却很长,在这里我收获了一份认真,一份激情,一个未来的方向。

一、测试软件刚开始的三天大熊老师给我们介绍了3G的发展前景,并陆续的介绍了一些测试软件的基本用法,Mapinfo Pro v8.5、Pilot Pioneer3.6.5.4、GoogleEarth_6.2、KML生成查看工具V1.0以及测试天线方位角工具罗盘。

二、接入网接下来的两个星期是夏明智夏老师上课,主要是讲TD-SCDMA无线接入侧的知识。

2.1、3G的概述3G就是第三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能够将语音通信和多媒体通信相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

能提供多种类型高质量的多媒体业务,能实现全球无缝覆盖,具有全球漫游能力与固定网络相兼容,并以小型便携式终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进行任何种类的通信系统。

相比与2G,3G网络承载能力的业务将更丰富,对可视对话、彩信等移动多媒体通信业务的支持能力更强,更丰富的业务,如地理位置信息搜索、电子商务、生活咨询、个性化的信息传递(随时随地传递生活咨询、股票、天气预报等信息)、网络游戏、在线娱乐、虚拟社区环境构建、移动终端随时随地的资料查询等,都可以在3G 网络中获得全面支持,并且可定制的、个性化的业务将依托3G 网络强大的承载能力得到体现。

的承载能力得到体现。

2.2、TD-SCDMA 基本信令流程基本信令流程期间我学会了基本的在Signal 上看信令流程。

下图是主叫成功的信令截图。

上看信令流程。

下图是主叫成功的信令截图。

2.21小区建立流程小区建立流程小区建立流程可分为小区建立、公共信道传输信道建立、系统信息更新、公共测量初始化四步。

共测量初始化四步。

1.小区建立。

小区建立。

CRNC 通过NBAP 消息CELL SETUP REQUEST 通知通知Node B 发起小区建立的过程。

Node Node B B 一旦收到此消息将保留必要的资源并根据消息中给出的参数对新小区进行配置。

3G实验结果介绍

3G实验结果介绍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发中心
保密资料 请勿外传
P.7
中国移动3G培训班(无线网技术人员)课程之十一
3G试验结果介绍
内容提要
3G实验室实验
实验主要内容 实验初步结论 几个重要的问题
Eb/No 无线资源管理 终端
3G现场试验 3G无线网络的KPI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发中心
保密资料 请勿外传
执行动态信道分配:降低PS域业务承载的数据速率或 改变传输信道类型(由专用信道切换到公共信道)。 执行异频、异系统负载均衡 强拆CS域会话或流媒体业务承载。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发中心
保密资料 请勿外传
P.15
中国移动3G培训班(无线网技术人员)课程之十一
3G试验结果介绍
拥塞控制-流程
P.8
中国移动3G培训班(无线网技术人员)课程之十一
3G试验结果介绍
Eb/No含义
定义是:每比特的信号能量除以噪声谱密度。是厂家设备 和终端接收机解调能力的一种反映,依赖于业务、比特率 、多径衰落信道、天线分集、移动速度等因素 Eb/No直接影响容量和覆盖; 如果需求的Eb/No降低1个dB,可以使得覆盖相同面积的基 站数目减少12% 如果需求的Eb/No降低1个dB,可以使容量提高26%左右
3G试验结果介绍
内容提要
3G实验室实验
实验主要内容 实验初步结论 几个重要的问题
Eb/No 无线资源管理 终端
3G现场试验 3G无线网络的KPI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发中心
保密资料 请勿外传
P.11
中国移动3G培训班(无线网技术人员)课程之十一
3G试验结果介绍
无线资源管理概述
类别 移动性管理 功率控制 负载控制 名称 软切换 硬切换 功率控制 准入控制 (Radio Admission Control) 拥塞控制 (Load Congestion Control) 负载均衡( Load Balancing) 潜在用户控制(Potential User Control Load Management) 资源调配算法 动态信道分配(Dynamic Channel Configuration Control) 动态AMR控制 (AMR Rate Control) Trunked LPA

3G移动通信网络结构分析精简版

3G移动通信网络结构分析精简版

3G移动通信网络结构分析1. 引言移动通信网络是指通过移动通信技术实现移动设备之间通信的系统。

3G移动通信网络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它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和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功能和更好的体验。

本文将对3G移动通信网络的结构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优缺点。

2. 3G移动通信网络的结构3G移动通信网络包含了多个功能块,主要包括核心网、接入网和用户终端。

2.1 核心网核心网是3G移动通信网络的核心部分,负责处理用户数据和信令的传输。

核心网由多个组成部分组成,包括移动交换中心(MSC)、服务网关(SGW)、传输网和访问网。

MSC是核心网的核心节点,负责呼叫控制和用户数据的传输。

SGW是核心网的接口节点,负责处理数据的转发和分发。

传输网负责数据的传输,包括传输介质和传输设备。

访问网是连接核心网和用户终端的网络,包括无线基站和传输介质。

2.2 接入网接入网是连接用户终端和核心网的网络,负责用户终端的接入和登录。

接入网包括无线接入网和有线接入网。

无线接入网主要包括基站和无线接入控制器(RNC),负责接收用户终端的信号并进行处理。

有线接入网主要包括宽带接入服务器(BAS)和数字用户线路(DSL),负责将用户终端的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2.3 用户终端用户终端是指使用3G移动通信网络进行通信的移动设备,包括移动方式、智能方式、平板电脑等。

用户终端通过接入网连接到核心网,实现与其他终端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3. 3G移动通信网络的优缺点3.1 优点3G移动通信网络具有以下优点:1. 高速数据传输:3G网络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和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使用户可以更快地和数据。

2. 大容量承载:3G网络具有较大的容量承载能力,可以支持大量用户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

3. 多媒体功能:3G网络支持多媒体数据传输和多媒体应用,用户可以通过3G网络观看视频、听音乐等。

4. 全球漫游:3G网络支持全球漫游,用户可以在全球范围内使用3G网络进行通信。

第三代移动通信三种标准比较

第三代移动通信三种标准比较

《现代通信系统》结课论文------第三代移动通信主要技术标准对比与分析姓名:班级:学号:任课教师:2010.01.15摘要随着全球3G商用的全面推迟,3G的热度退去,人们开始用更理性、更全面的视角来看待3G。

中国作为全球3G最具有市场潜力的国家,如何选择3G标准将对世界3G进程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在全球3G推广商用进程中,世界开始把更多的关注和目光投向中国,以期望获得市场先机。

同时作为3G三大标准之一——TD-SCDMA的提出国,中国在TD-SCDMA上将如何作为,也是世界所关注的热点。

本文客观地对当前国际上三种3G标准——WCDMA,CDMA2000和TD-SCDMA进行了对比,提出了适合并有利于我国实际情况的标准选择——TD-SCDMA。

本文首先介绍了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第二部分简要介绍了三大标准——WCDMA,CDMA2000和TD-SCDMA及其部分优势;第三部分对三种标准进行了对比;第四部分得出结论。

关键词:第三代移动通信、WCDMA、CDMA2000、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主要技术标准对比与分析一、第三代移动通信综述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The Third Generation Mobile System,简称3G)是一种较第一、第二代,包括2.5代移动通信系统更为先进的移动通信系统。

它的最高目标就是使个人终端用户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与任何人通过任意方式高质量地实现任何信息的传递。

由于它十分重视个人在通信系统中的自主因素,并突出其在通信系统中的主导地位,因此又被称为未来个人通信系统。

ITU (国际电联)在1996年将3G由原来的FPLMTS正式命名为IMT-2000其含义是3G统一使用2000MHz频段、最高数据传输速率2000kbit/s、并计划于2000年投入使用。

ITU提出的IMT-2000系统分为陆地网和卫星网两大部分,包括寻呼、无绳系统、蜂窝系统和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等功能。

Com-Way3G移动通信仿真软件实验指导书

Com-Way3G移动通信仿真软件实验指导书

Com-Way 3G移动通信仿真软件实验指导书班级:姓名:学号:教师:柯姆威出品版权所有简介随着09年1月我国3张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牌照的发放,我国3G时代的大幕被正式拉开。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预计,3G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后,按目前的培养速度,3G人才需求缺口将达百万。

面对即将蓬勃发展的3G行业,解决3G人才需求缺口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中国的移动通讯已经进入了3G时代,TD-SCDMA作为中国主导的3G技术是未来中国3G系统的主流。

TD产业链的形成,也意味着TD人才需求量的巨大。

“Com-Way 3G移动通信仿真实验软件”采用TD-SCDMA制式,由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开发商用设备的研发团队与南京柯姆威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开发,最大程度的保证了3G仿真软件的底层算法、功能、信令、组网等与现网商用设备的同步。

“Com-Way 3G移动通信仿真实验软件”能模拟真实设备,包含设备间各个参数信息的联系,建立底层数据库方式,采用二维表形式来仿真设备参数、以及设备与设备之间连接,满足学生学习设备网络组网及操作,并能根据学生操作生成告警信息、查看组网、验证拨打、生成性能事件以及消息协议验证。

“Com-Way 3G移动通信仿真实验软件”由:基站实验模块、基站控制器实验模块、核心网实验模块、操作维护中心实验模块、网络规划及优化实验模块、实验管理模块,共六个软件子模块组成,采用C/S结构,提供教师管理端与学生端,方便教师教学及进行实验管理。

仿真软件数据库采用数据库索引标记方式,标记出不同学生的操作结果,能够让各个学生操作相互独立,互不影响,同时在特殊情况下不影响该学生操作之结果。

仿真软件需根据不同学习内容,可制定不同的实验模块以及实验指导书,各个模块既可以单独操作又可以连接组网,方便教学的循序渐进。

各软件模块能开设以下实验:基站实验模块:本局硬件调测、网元布配、模拟建立小区等实验;基站控制器实验模块:本局硬件调测、IUB接口配置、IU-PS配置、IU-CS配置、基站小区管理等实验;操作维护中心实验模块:接口管理、告警处理、建立性能统计、消息协议流程等实验;核心网实验模块:IU-PS配置、IU-CS配置、MGW配置组网等实验;网络规划及优化实验模块:网络规划、导出性能统计文档、图层显示统计操作、地理信息工具图形化分析、网络性能参数优化等(备注:图形化操作需地图软件);实验管理模块:实验指导书:教师端对学生端进行管理可通过导入实验任务方式,管理学生操作实验模块,实验题目,实验时间;自订课题及评分:教师可根据实验情况,自订课题,录制单个模块或多个模块的标准答案,自动评分功能则根据学生操作结果对比题库标准答案给出分数,并同时可以查看到学生操作错误之处;导入实验任务: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将实验任务导入,增强教师教学的自主性;实验管理: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进行打扫实验室可以将所有学生所做数据全部清空,方便下次课堂教学;目录简介 (1)第一部分基站部分 (5)背景介绍 (5)实验一基站设备介绍实验 (8)实验二基站基带资源配置方案设置 (13)实验三基站核算用户容量 (22)实验四 GPS资源调试实验 (25)实验五基站硬件调试及故障查询分析实验 (33)实验六基站IMA传输配置实验 (38)实验七网元布配实验 (42)实验八基站载频设置实验 (57)实验九基站本地开通实验 (61)第二部分RNC部分 (69)背景介绍 (69)实验一 RNC控制面配置管理实验 (71)实验二 RNC用户面配置管理实验 (73)实验三 RNC IuB传输网络层配置管理实验 (75)实验四 RNC 硬件配置管理实验 (77)实验五 IMA组配置管理实验 (92)实验六 RNC侧基站管理实验 (96)实验七基站IuB接口局间链路配置实验 (103)实验八基站无线参数设置实验 (115)实验九小区频点控制实验 (119)实验十小区码字规划实验 (128)实验十一整定公共控制信道功率实验 (135)实验十二电路域控制面配置实验 (153)实验十三分组域控制面配置实验 (163)第三部分核心网部分 (173)背景介绍 (173)实验一 IuB接口联调实验 (174)实验二 IuCS用户面配置实验 (180)实验三 IuCS传输面配置实验 (183)实验四 IuCS接口联调实验 (189)实验五 IuPS用户面及传输面配置实验 (193)实验六 IuPS接口联调实验 (203)实验七业务验证-移动起始呼叫MOC (206)附1:示例MOC的信令流程: (212)第四部分网规网优部分 (213)背景介绍 (213)实验一 RAN组网ATM传输方案设置 (216)实验二 RAN IuB传输网络层配置实验 (219)实验三网元设备端口定义实验 (221)实验四网络规划配置实验 (227)实验五性能统计及网络优化专题 (231)附:略缩语 (247)第一部分基站部分本部分主要讲解了3G网络结构的基站部分,此部分负责接入UE进入通信,完成UU接口通信,主要包含基站、小区建立等。

第三代移动通信(3G)简介

第三代移动通信(3G)简介

• CDMA(IS-95)为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它的演进路线为:
IS-95A (2G) IS-95B CDMA 1X (2.5G)
CDMA 2000 1X EV-DO (2.75G) CDMA2000 1X EV-DV
(3G)


容量 (GSM 相比)
数据数率
电 路 域
数 据 域
可用性
IS-95A
1.2.2 CDMA
• 1992年,美国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Qualcomm(高 通)公司向CTIA(Cellular Telecom Industry Association)提出了CDMA码分多址的数字蜂窝通 信系统的建议和标准。 • 1993年,该建议被CTIA和TIA(Telecom Industry Association)批准为IS-95标准。 • IS-95是兼容AMPS模拟制式的双模标准。因为当时 在美国第一代模拟系统AMPS的网络非常发达,市场 占有率很高。
• GPRS给移动用户提供一个连接数据网络的无 连接分组接入。 • 使用GPRS,在一个小区内,多个用户可共享 同一条无线信道,同时进行通信,大大提高 了信道的利用率。用户可一直“在线”,但 仅在实际传送和接受数据时才占用无线资源。
• GPRS能够提供比现有GSM网9.6k bit/s更高 的数据传输速率,最高理论速率可达170k bit/s,实际速率典型值在14.4~43.2k bit/s左右。
1.2.5 谈谈2.5G,2.75G的概念
1.2.5.1 回顾一下:
第一代(1G):模拟制式,只有话音业务,主 要有:AMPS,TACS等; 第二代(2G):数字制式,话音业务和低速数据 业务,主要有:GSM,CDMA等。
1.2.5.2

3G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发展研究

3G技术在移动通信中的发展研究

C DMA 技术 , 为 C 也称 DMA li ar r它 是 由美 国 高通 北 美公 司 为主 Mut —C ri , e 导 提 出 , 罗 拉 、 ue t和后 来 加入 的 韩 国三 星都 有 参 与 , 国现在 成 为 摩托 L cn 韩 该标 准 的 主导 者 。 套 系统 是 从 窄频 C M A e 数 字标 准 衍 生 出 来 的 , 这 D On 可 以从 原有 的 C DMA e结 构直 接 升 级 到 3 建 设 成 本 低廉 。但 目前 使 用 On G, C DMA 的地 区只 有 日、韩 和 北美 , 以 CDMA2 0 的支 持 者 不如 w — 所 00 C MA 多。 D 不过 C DMA20 的研 发 技 术却 是 目前各 标 准 中 进度 最 快 的 , 00 许 多 3 手机 已经 率 先 面世 。该标 准 提 出 了从 C G DMA I 9 (2 )一 S 5 G
力的产 品, 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 及时、 充分、 持续地满足用户多样化 、 个性 化、信息化 的需求, “ 以 专家”的精神开创品质卓越的移动信息服务。
33网络 发Biblioteka 展 策 略 .C DMA2 0 是 由窄 带 CD 00 MA ( DMA S 5 C I9 )技术 发 展 而 来 的宽 带
34 1 . .固定 资产 投 资受 国家 的经 济政 策 以及 经济 发 展状 况 影响 较大 , 应 当遵循 和 国家 经济 发展 的总 体政 策 相适 应 , 国 家宏观 经济 政 策的 指导 下进 在 行 。 时要 统 一 思想 , 规划 期 内要 关注 投 资效 益 , 强投 资 管理 。 同 在 加 34 2 向资 本 市 场 。 理配 置 资 源 , 重 投 人产 出 , 高企 业 赢 利能 ..面 合 注 提

移动通信史上十件大事

移动通信史上十件大事

移动通信史上十件大事移动通信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沟通方式。

以下是移动通信史上十件重要的大事。

1. 第一次无线通信实验(19世纪末)无线通信的鼻祖是19世纪末的无线电发明家,如尼古拉·特斯拉和阿列克谢·波波夫。

他们开展了第一次无线通信实验,为后来的移动通信技术奠定了基础。

2. 第一次商业方式推出(1973年)1973年,摩托罗拉公司推出了第一款商业方式——摩托罗拉Dynatac 8000X。

这款方式开启了移动通信的商业化时代,为后来的方式行业铺平了道路。

3. GSM标准的制定(1987年)1987年,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标准正式制定,标志着移动通信进入了数字时代。

GSM是第一个广泛采用的全球移动通信标准,为后来的3G和4G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第一次商用3G网络推出(2001年)2001年,NTT DoCoMo在推出了第一次商用3G网络(WCDMA)。

这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奠定了基础,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5. iPhone的发布(2007年)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了第一代iPhone。

这款革命性的智能方式引领了移动通信的新时代,推动了移动应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

6. 4G网络的商用化(2009年)2009年,斯堪的纳维亚电信公司推出了商用的4G网络。

4G网络带来了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和更稳定的连接,为高清视频、移动支付和物联网等应用创造了条件。

7. 5G技术的商用化(2023年)2023年,全球范围内开始商用5G技术,这一技术革新将为移动通信带来巨大的变革。

5G网络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度、更低的延迟和更大的容量,将推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8. 移动支付的兴起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支付逐渐兴起。

移动支付改变了人们的支付习惯,使得移动设备成为了一个方便快捷的支付工具,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

9. 移动应用的繁荣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移动应用的繁荣发展。

移动通信实验简洁范本

移动通信实验简洁范本

移动通信实验移动通信实验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开展一系列移动通信实验,加深对移动通信原理、技术和应用的理解,提高实验者的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1. 信道模型实验通过搭建信道模型实验平台,进行无线信号传输实验,验证信号在不同信道条件下的特性。

2. 调制实验在实验平台上进行调制实验,对不同调制方式的效果进行比较与分析,了解调制方式对信号传输的影响。

3. 天线实验通过天线实验,探究天线参数对信号接收和发送的影响,学习调整天线参数的方法。

4. 多址技术实验研究多址技术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通过实验验证多址技术的可行性和效果。

5. 基站实验搭建基站实验平台,了解基站结构和工作原理,并通过实验模拟基站的工作过程。

三、实验步骤1. 完成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理解实验原理、阅读实验指导书、搭建实验平台等。

2. 对每个实验进行详细的实验设计,包括实验流程、所需设备和材料等。

3. 按照实验设计,依次进行各个实验步骤,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观察结果。

4. 在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的目的和意义。

5. 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的背景介绍、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分析等内容。

四、实验要求1. 实验者要具备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

2. 实验者要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并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3. 实验者要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关键数据和观察结果,并进行实验分析和。

4. 实验者要按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

五、实验设备和材料信道模型实验平台调制实验设备天线实验设备多址技术实验设备基站实验平台实验指导书计算机及相关软件六、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和观察结果,进行实验结果的整理和分析,分析实验结果与实验目的是否一致,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

七、实验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对移动通信原理、技术和应用的理解,掌握了一系列移动通信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

3G实验报告

3G实验报告
3G用户在该区域的人口数量/人
2.业务模型及总话务量计算
业务速率
CS12.2K
CS64K
PS64K
PS128K
PS384K
业务类型
语音业务
可视电话
Email
MMS
信息服务
图铃下载
Wap浏览
WWW浏览
音频流
视频流
单用户业务量
渗透率%
100
20
30
50
80
60
50
30
20
20
下行单用户业务量
下行总吞吐量/kbps
所需的单载波小区总数
4.基站小区级参数规划
所选基小编号:_______
小区编号
主拢码
本地小区编号
频点/MHz


下行总业务量/Erl
最后计算出该区域的总话务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Erl。
3.容量估算
采用基于BBU的计算方法,计算各种业务的下行总业务量及所需要的单载波小区总数。
业务类型
下行总业务量/Er;
每个单载波小区的等效业务量/Erl
CS12.2
CS64
PS64
PS128
PS384
实验项目:TD-SCDMA网络预规划
实验目的:
掌握TD-SCDMA网络预规划的基本方法
掌握3G用户数量的规划方法
掌握业务模型及总话务量的规划方法
掌握载波容量的规划
熟练掌握基站小区级参数规划
实验器材:
某区域地图及相关数据
计算机
实验步骤:
1.3G用户数量规划
该区域人口总数/人
52000ຫໍສະໝຸດ 2G用户在该区域的人口数量/人

3G移动通信系统实训报告

3G移动通信系统实训报告

3G移动通信系统实训报告学号姓名成绩一.基本理论1.ITU批准的3个3G标准分别是什么?我国的各通信运营商分别使用了哪几个标准?效果怎样?移动用TD-SCDMA网络联通用WCDMA 连通速度最快。

世界上有%78的人在用电信用CDMA2000 是TD-SCDMA的3倍速度2.相比模拟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有哪些优缺点?数字通信与模拟通信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首先是抗干扰、抗噪声能力强。

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和叠加的噪声很难分离,噪声会随着信号被传输、放大、严重影响通信质量,其次,数字信号易于加密,信息传输比较安全。

数字信号的特殊形式,使得信息加密变得十分容易。

即使这样,与数字通信系统相比,模拟通信系统也有自己比较好的一面,设计较简单,电路的功率消耗一般比较低。

2. 什么是TD-SCDMA?简述其所使用的关键技术?1.智能天线1)增加系统容量2)降低信号衰落3)抑制干扰信号4)实现移动台定位。

3. 描述 TD-SCDMA3G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

/link?url=x0Ln3L2zZXexJjTlEuJclnBP0w3J98IiCABFg ahw6Xkv2BYYFFmkKVjgEjRy5WMyrOqLLNDkYzc7V5sIojVfphoeG5pkHyprNZPimGbDua m4.我国工信部于2013年12月4日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颁发“LTE/第四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业务(TD-LTE)”经营许可,标志着我国即将进入4G 网络时代,与3G网络相比,4G网络将有什么样的优势?4G对比3G的优势体现:1.首先从技术的结构上面分析3G网络经ITU认可的3G标准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

虽然3G和2G相比,有很多优点,但是3G还是存在着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3G缺乏全球统一的标准;3G所采用的语音交换架构仍承袭了2G系统的电路交换,而不是纯IP的方式;3G的业务提供和业务管理不够灵活而4G网络也称为Beyond3G(B3G) ,是多种无线技术的综合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G移动通信实验指导教师:章坚武学生姓名:周云杰学生学号: 12081437 实验日期: 2015/3、4nB实验一 话务量呼损率计算机仿真【实验目的】⏹ 加深话务量和呼损率概念的理解;⏹ 能够使用C 语言(或者Matlab )计算话务量和呼损率之间的关系;【实验内容】⏹ 使用C 语言(或者Matlab )仿真话务量、呼损率和信道数之间的数值关系; ⏹ 分析话务量和呼损率之间的关系;【实验设备】⏹ 一台PC 机【实验步骤】1. 采用话务量、呼损率和信道数之间解析表达式计算出不同信道数和不同话务量条件下的呼损率,画出三维图。

(可以使用Matlab 三维绘图语句Mesh )2. 分析话务量、呼损率和信道数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果】clc;clear all; A=1:0.5:60; n=1:50;for i=1:length(A) for j=1:length(n)temp(i,j)=A(i)^n(j)/factorial(n(j)); sum(i,j)=1; for k=1:n(j)endendendB=temp./sum;mesh(n,A,B); xlabel('n');ylabel('A');zlabel('B');由图可得结论:当话务量不变,呼损率随着信道数增加而降低;当信道数不变时,呼损率随着话务量增加而增加。

实验二Okumura-Hata方法计算机仿真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奥村模型的理解;2、能够使用C语言(或者Matlab)利用Okumura-Hata方法计算基本传输损耗;二、实验内容1、使用C语言(或者Matlab)利用Okumura-Hata方法计算基本传输损耗;2、分析Okumura-Hata方法的误差;三、实验步骤1、采用Okumura-Hata方法分别计算大城市市区地区准平滑地形、郊区和开阔区,基站天线高度是200米,手机天线高度是3米情况下,不同传播距离和不同载波频率条件下的传播损耗中值。

画出相应的曲线。

2、将计算结果和通过奥村模型实测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3、分析Okumura-Hata方法在何距离以及何频率范围内存在较大的误差。

四、实验结果clear all;close all;clc;hb=200;hm=3;lb1=0;lb2=0;lb3=0;lb4=0;for d=[1 2 5 10 30 50 60 80 100]f1=100:0.1:300;f2=300:0.1:3000;lb11=69.55+26.16*log10(f1)-13.82*log10(hb)-(8.29*(log10(1.54*hm).^2)-1.1)+((44. 9-6.55*log10(hb))*log10(d));lb12=69.55+26.16*log10(f2)-13.82*log10(hb)-(3.2*(log10(11.75*hm).^2)-4.97)+((44 .9-6.55*log10(hb))*log10(d));lb21=lb11-2*(log10(f1/28)).^2-5.4;lb22=lb12-2*(log10(f2/28)).^2-5.4;lb31=lb11-4.78*(log10(f1)).^2+18.33*log(f1)-40.98;lb32=lb12-4.78*(log10(f2)).^2+18.33*log(f2)-40.98;f=[f1 f2];lb1=[lb11 lb12];lb2=[lb21 lb22];lb3=[lb31 lb32];figure(1);hold on;plot(f,lb1,'r');title('大城市'); xlabel('频率/MHz'); ylabel('损耗中值/dB'); grid;figure(2);hold on;plot(f,lb2,'b');title('郊区');xlabel('频率/MHz'); ylabel('损耗中值/dB'); grid;figure(3);hold on;plot(f,lb3,'g');title('开阔区'); xlabel('频率/MHz'); ylabel('损耗中值/dB'); grid;end将计算结果和通过奥村模型实测测得的结果进行比较,验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对于奥村模型而言,),(d f A L L m bs T +=,其中f d L bs lg 20lg 2045.32++= dB),(d f A m 可通过书本曲线簇进行数据查找。

为了验证哈特方法的准确性,查找数据分别代入两个公式。

取d=10(固定不变),f=500MHZ ,奥村模型T L =133.9dB ,奥村哈特方法T L =135.5dB f=1000MHZ ,奥村模型T L =141.5dB ,奥村哈特方法T L =143.4dB ;f=1500MHZ ,奥村模型T L =147.9dB ,奥村哈特方法T L =148dB ;f=2000MHZ ,奥村模型T L =151.9dB ,奥村哈特方法T L =151.2dB ;f=2500MHZ ,奥村模型T L =155.4dB ,奥村哈特方法T L =153.8dB ;f=3000MHZ ,奥村模型T L =158.5dB ,奥村哈特方法T L =155.8dB 。

取f=1000MHZ (固定不变),d=1KM 奥村模型T L =112.5dB ,奥村哈特方法T L =113.5dB 。

d=2KM 奥村模型T L =121.9dB ,奥村哈特方法T L =122.5dB 。

d=3KM 奥村模型T L =127.0dB ,奥村哈特方法T L =127.7dB 。

d=5KM 奥村模型T L =135.4dB ,奥村哈特方法T L =134.4dB 。

d=10KM 奥村模型T L =142.5dB ,奥村哈特方法T L =143.4dB 。

d=20KM 奥村模型T L =151.5dB ,奥村哈特方法T L =152.3dB 。

d=30KM 奥村模型T L =158.8dB ,奥村哈特方法T L =157.6dB 。

d=40KM 奥村模型T L =165.5dB ,奥村哈特方法T L =161.3dB 。

d=50KM 奥村模型T L =172.4dB ,奥村哈特方法T L =164.1dB 。

d=60KM 奥村模型T L =178.0dB ,奥村哈特方法T L =166.6dB 。

d=70KM 奥村模型T L =182.9dB ,奥村哈特方法T L =168.6dB 。

对于其他d 的取值和不同的地形,同样采取取值带入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发现,奥村哈特方法相对于奥村模型的数据误差并不是很大,基本吻合奥村模型。

分析Okumura-Hata 方法在何距离以及何频率范围内存在较大的误差。

经过粗略的比较可以得出,频率f 在500M —2000M 之间Okumura-Hata 方法存在误差较小,Okumura-Hata 方法基本与奥村模型数据相吻合。

距离d 在1KM —30KM 之间Okumura-Hata 方法基本与奥村模型数据相吻合,距离超过30KM 后,两者数据相差较大。

实验三BPSK调制解调仿真【实验目的】⏹加深移动通信系统中调制解调的理解;⏹能够使用Matlab(或者C语言)进行通信系统调制解调基带仿真,并进行性能分析;【实验内容】⏹使用Matlab(或者C语言)仿真BPSK调制解调过程;⏹比较发送端星座图以及不同信噪比下接收端星座图的不同;⏹仿真AWGN信道下BPSK的误码率;【实验设备】⏹一台PC 机【实验步骤】1.产生发送信息比特;2.对信息比特进行BPSK调制;3.将BPSK调制后的发送信号经过AWGN信道,从而获得接收信号波形;4.比较发送端星座图以及不同信噪比下接收端星座图的不同;5.对接收信号进行BPSK解调;6.通过蒙特卡洛方法,仿真系统误码率,画出BPSK调制解调误码率曲线。

【实验报告】按照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中要求给出不同信噪比条件下(信噪比分别为-5dB,0dB,5dB,10dB)接收端的星座图。

画出AWGN信道下BPSK调制解调误码率曲线。

【实验结果】代码:clc;clear all;n=1000;SNR=[-5 0 5 10];source=randint(1,n);In_BPSK=source*2-1;for i=1:length(SNR)Y(i,:)=AWGN(In_BPSK,SNR(i));endY_RE=Y;Y_RE(find(Y>0))=1;Y_RE(find(Y<0))=0;for i=1:length(SNR)Y_ERRO(i,:)=abs(Y_RE(i,:)-source) ;Y_BIT(i)=sum(Y_ERRO(i,:))/n ;endsemilogy(SNR,Y_BIT);grid on;title('误码率');figuresubplot(4,1,1);plot(Y(1,:),0,'*');title('SNR=-5dB');subplot(4,1,2);plot(Y(2,:),0,'*');title('SNR=0dB');subplot(4,1,3);plot(Y(3,:),0,'*');title('SNR=5dB');subplot(4,1,4);plot(Y(4,:),0,'*');title('SNR=10dB');figureK=Y(1,:)-In_BPSK;plot(K);仿真结果:【实验总结】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在一定范围内,信噪比越高,信号误码率越低,信噪比越高,星座图越清晰,越集中,干扰越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