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山东省乐陵市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人教版)5.4眼睛和眼镜(无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精选5篇自然人是婚姻的产物,社会人则是学习的产物。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教案5篇

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教案5篇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进行简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八年级人教版物理上册教案1一、基本情况分析:本人所任教的班级,通过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看,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
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只有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核心,以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为教学工作重点;不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管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学生在玩中学,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三、教改措施: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的养成,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将学习内容与学习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A.初具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B.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C.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和方法: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8ef4fbe004a1b0717fd5dd32.png)
7—8
期中复习检测
3课时
9
4.1光的直线传播4.2光的反射
3课时
10
4.3平面镜成像4.4光的折射
3课时
11
4.5光的色散本章复习
3课时
12
5.1透镜5.2生活中的透镜
3课时
13
5.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5.4眼睛和眼镜
3课时
14
5.5显微镜和望远镜本章复习
3课时
15
6.1质量6.2密度
3课时
16
重点:参照物概念、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难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三、教学策略
机械运动的现象很普遍,学生也非常熟悉,要充分利用实例(图片或录像),在课堂中进行一系列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变化的运动,认识运动的普遍性。参照物在机械运动中起到“标准”作用,通过课本内容学习使学生体验类似的场景,使学生体验到:对于同一个物体,由于参照物的选择不同得到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从而进一步认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实例通过分析思考,理解运动物体的共同特点(即它们位置的改变),掌握机械运动的概念,通过学生简单的实验及 对实验的 分析,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进而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并能根据指定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参照物,获得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3、物理是有趣的
学生观看第二部分录像——有趣的物理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物理兴趣
4、利用课本图片、资料让学生观察、分析:
物理有用吗?有什么用?你在日常生活用到哪些物理
知识?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5、物理是有用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人教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致辞、规章制度、策划方案、合同协议、条据文书、心得体会、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career planning,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人教版【精选5篇】物理的研究方法涵盖实验、观察、数学建模和理论推导等,通过不断的实验验证和理论推进,逐步揭示了自然界的奥妙。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篇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1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l 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l 过程与方法1.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2.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l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的公式。
难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2.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什么是机械运动?2、什么是参照物?(设计意图:回顾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以参照物作为标准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
增加前后内容的联系,引出详细学习运动的相关知识)二、新课教学模块一:引入新课,建构速度的概念。
【环节一】引入新课在实际生活过程中,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出游时,人们希望最快到达目的地;刘翔比赛时,第一个冲到终点;草原上,猎豹追捕鹿。
此时,运动的快慢决定的不只是是否快捷或者荣耀,而关系到生死的角逐。
演示实验:将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剪去不同大小的扇形后粘贴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比较这两张纸锥从相同高度下落的快慢,然后汇报观察到的现象,问题:如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呢?(设计意图:初中学生思维活跃,用学生熟悉的身边事例来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快慢很重要从而提出问题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引出新课) 【环节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前面三个事例,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比较物体快慢的方法;2.交流总结;3.展示各组讨论成果。
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并总结: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①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所用时间的长短;(用时短的就快) ②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看路程的大小。
人教版八物理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八物理上册教案5篇人教版八物理上册教案5篇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如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物理上册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人教版八物理上册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重、难点: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
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器材:激光源、透镜、水、纸、角度测量器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传播的。
2、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另一种介质,就会在介质表面发生,其反射角入射角。
3、作出反射光线。
人教版八物理上册教案(精选篇2)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230次秒之间。
②《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空气、马、黄河水。
③敲打桌子,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可在桌上撒些碎纸屑,这些纸屑在敲打桌子时会跳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练习:①P14图1.1-4所示的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乐陵市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人教版)6.3测量物质的密度(无答案)

6.3 测量物质的密度学习目标1.深入理解密度的概念.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生活中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设计一、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的密度.1.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m.2.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3.用细线悬吊着固体慢慢没入水中,记下总体积V2;4.固体的密度二、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1.在玻璃杯中盛液体,称出总质量m;2.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3.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下的盐水的质量m1;4.盐水密度典型例题例1.在测定液体和石子密度的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如下操作步骤:A 用天平测得石子的质量为m1B 用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为m2C 用天平测得盛放适量液体的烧杯的质量为m3D 用量筒测得烧杯中液体的体积为V1E将石子放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液面达到的刻度V2(1)测定液体密度所需的上述实验步骤为____,测定液体的密度ρ液=___(2)测定石子密度所需的上述实验步骤为______,测定石子的密度ρ石=____例2.下面是“测量油的密度”的实验步骤:A.把玻璃杯中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记下量筒中油的体积vB.用天平称出玻璃杯的质量m0,再把筒中的油倒入玻璃杯中,称出它们的质量m1;C.在玻璃杯中盛油,用天平称出它们的质量mD.利用密度公式,求出油的密度ρE.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下油的质量m2F.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零刻线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红线G.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天平的最大称量值及横梁标尺上的分度值.请选出最佳的实验步骤(可去掉无用步骤),按照实验的操作顺序:_________________例3.一杯盐水,用去半杯,剩下的半杯盐水( )A 密度减半,质量减半B 质量减半,但密度不变C 体积减半,密度也减半D 质量、体积和密度都减半思路引导:质量只与_________________有关,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密度只与___________有关,与物体的________和_________无关,故选_______.课堂达标1、7.8t=_________kg=_______g; 3500mg=________g=________kg2、7×103kg/m3=_________g/cm3 500cm3=__________dm3=___________m33. 铜的密度为8.9×103kg/m3,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1)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2)调节天平时,应把天平放在_______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________处,若天平左盘下沉,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旋转,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3)测量石块质量时,应把石块放在______盘里,在_____盘里放50g砝码一个,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为3.4g,此时天平平衡,则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g(4)把石块放入盛有60cm3水的量筒内后,水面到达的位置为80cm3,则石块的体积为______cm3.(5)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kg/m35.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设计的两种实验方案:方案一:①用天平称出盛有盐水的玻璃杯的总质量m1;②把玻璃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③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④方案二:①用天平称出空玻璃杯的质量m1②在空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2;③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出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④(1)哪种方案测出的盐水密度较准确?为什么?答:(2)所测不准确的盐水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答:____________6.给你一台托盘天平和一套砝码,一只刻度不清的量筒,一个烧杯,适量的水,则测量牛奶密度的实验步骤为:(1)称出牛奶的质量:①称出________的质量,记为m1,②称出_______的质量,记为m2,③牛奶的质量m=_______.(2)测量牛奶的体积:①在倒入量筒内质量为m的牛奶液面处做一个记号,记为V1,然后将牛奶倒入原牛奶杯中;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使______的体积与质量为m的牛奶的体积_______;③称出倒入量筒内水的质量为m水;④计算出水的体积V水=_____,则牛奶的体积等于_________的体积.(3)计算牛奶密度的公式ρ=__________.7.给金属表面喷漆,每喷1m2的面积用漆50cm3,那么喷在金属表面的漆层厚度是多少?如果油漆密度为1.8g/cm3,则5kg的油漆可喷多大面积?8.一只容积为3×10-4m3的瓶内盛有0.2kg的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一块质量为0.01kg 的小石子投入瓶中,当乌鸦投入25块相同的小石子后,水面升到瓶口,求:(1)瓶内石块的总体积;(2)石块的密度.。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5篇物理涉及广泛的领域,包括力学、光学、电磁学、热学、量子力学等,在解释宇宙的运作方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2、知道参照物,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能力目标:1、观察实验能力:能从生活中观察到物体机械运动的实例.2、思维能力:判断和分析机械运动,结合参照物的知识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情况.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释、判断自然界中的运动现象.情感目标:1、辩证唯物主义运动观的教育.2、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思想.3、利用地球同步卫星的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教材分析教材从实例中引出了物体运动的问题,并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机械运动,再推广到自然界的实例中.参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实例引出,并联系实际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实例,要求学生会联系实际判断已知参照物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情况和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的参照物.在此基础上,感性的分析了匀速直线运动,并说明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即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逐渐深化,最后分析我国发射的地球同步卫星并思考一些问题.教法建议尽量不加深课本上的内容,而应当多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由实践中学习的习惯,加深一些物理学习方法的体会.通过讨论引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直接界定物理学中的机械运动,对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应当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并由此引出参照物的概念,关于参照物的问题要由学生列举实例,学生分析,教师可以做评价,最后总结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内容的教学中可以使用适当的媒体资料,例如可以用课本的配套录像带运动的相对性并回答本节的练习.匀速直线运动的教学,观察和分析课本上的实例,说明这是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由学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加深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给出定义.定义中只须讲清快慢不变,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教学单元分析本节教学重点是参照物的教学,关于参照物要求能够由运动情况分析所选择的参照物和知道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教学过程分析一,机械运动讨论引入新课,学生阅读教材的内容和提供的参考资料,阅读问题是:什么叫机械运动;举例说明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课桌、房屋是否做机械运动,为什么;能举出绝对不动的例子吗.对学生列举的示例可以进行分析,注意讲解的问题: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宇宙是运动的,其中的所以物体都是运动的.二,参照物说明日常生活中对一些现象的解释,并进一步引出了参照物的概念,讲解时注意的问题是: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不同的人对运动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们对运动描述所选择的标准不同,我们把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由学生列举实例说明当选不同的参照物时,同一物体的运动的情况,并深入分析选其他参照物时的运动特点.分析两类实例:已知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根据描述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的参照物.由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教师提供参考示例学生分析,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由学生组成小组,自行设计问题,讨论,由教师评价.提供一些参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这句话是以什么做参照物的”、“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的某处上空,这是以什么做参照物”、“以太阳做参照物,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运动情况怎样”、“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句歌词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选的参照物各是什么”等.三,匀速直线运动观察一些实例,可以提供录相和视频文件、图片让学生思考这些运动的特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他们发现其中的共性,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讲解时,要注意匀速解释成快慢不变,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形成对匀速的感性认识,并说明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而物理研究问题是从最简单的问题入手的.对于想想议议中的问题,可以提供学生自然科学中的图片资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课前就布置查阅资料的预习内容,要求查找关于我国卫星发射的情况和卫星运动的资料.板书设计探究活动【课题】查阅关于“列车速度”的资料【组织形式】学生小组【参考题材】1.列车发展的历史,包括我国的发展史和世界的发展史.2.各个阶段的列车的速度.3.各个阶段的列车的形式(例如蒸气机到磁悬浮列车).4.世界各地区对列车发展的贡献.【评价方案】1.网上查阅的资料,列出历史记录.2.资料的丰富性和来源的丰富性.3.在此基础上,看看学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问题.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道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乐陵市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人教版)5.5显微镜和望远镜(无答案)

第五章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学习目标】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2、认识显微镜、望远镜的原理。
【重点难点】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预习导航】1、显微镜(1)基本构造:由两个______镜组合,一个叫_____,另一个叫。
(2)作用:观察很小的物体。
(3)原理:被观察的物体通过物镜成_____、_____的____像,这个实像在目镜的一倍焦距____,通过目镜成________、______的____像,经过两次放大,可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
2、开普勒式望远镜:(1)基本构造:由两个________镜组合,一个叫________,另一个叫________。
(2)作用:观察远处的物体。
(3)原理:远处的物体经物镜成______、_____的实像,这个实像在目镜的焦点____________,再通过目镜成________、_______的______像,实质是拉近被观察的远处物体,扩大视角,从而看到远处物体。
【合作探究】1、当我们距离物体越远时,我们感觉物体变小了,是因为我们的变小了,而物体本身大小。
2、小芳面向穿衣镜前1m处,则镜中的像与她相距多少米,若她远离平面镜,镜中的像大小(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课堂小结】【课外练习】1、如图所示是一种天文望远镜的光路图,分析图中光路可知它的物镜是()A、平面镜B、凹透镜C、凹面镜D、凸透镜2、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人眼通过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看到的是放大的________(填虚或实)。
3、观测月球等天体时应选用________镜,观察细胞内部结构时应选用________镜。
4、实验室有如下一些镜头可供选择,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放大到最大倍数,应选择的镜头为()A、④和⑤B、②和⑤C、④和②D、②和⑥课后反思。
2016-2017学年山东省乐陵市实验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学案(人教版)3.4升华和凝华(无答案)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导学目标知识点1、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2、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3、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的特点导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导学时间:1课时导学过程课前导学1、升华:物体由的过程叫做升华;升华要热。
2、凝华:物体由的过程叫做凝华;凝华要热。
课堂导学一、演示课本上的想想做做,学生观察、思考。
实验现象:将装有典的试管放入到热水中时,可发现固态碘变为;这是碘发生了现象,再把试管从热水中拿出放入到冷水中时,发现碘蒸气变成了;这是碘发生了现象。
二、列举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1、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丸变小是;2、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是;3、用久了的的灯泡的灯丝变细了,灯泡变黑了,这是灯丝先后又的结果。
4、北方,冬天的早上出现的霜是,早上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冰花在窗玻璃的 (填“内”或“外”)表面,树枝上出现的雾凇是现象。
5、水的三态联系,将右图填完整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课堂练习1.在物态变化中,天空中的云是水蒸气成的小水滴和水蒸气成的小冰晶组成的.3.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放在火炉上的冰一会儿不见了B我国北方寒冷的冬天地上出现了一层白色的霜C用久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D冬天,湿衣服结冰后变干了4.下列物态变化中,都是放热的是( )A升华、熔化 B汽化、凝华 C液化、凝固 D熔化、液化5.在箱子里放卫生球用来防虫蛀,过几个月后卫生球变小或消失了,这一物理现象是( ) A升华 B.汽化 C.蒸发 D.熔化6.冬天早晨看到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A.凝固而成的B.凝华而成的C.液化而成的D.先液化,后凝固而成的7.关于雨、露、霜、雾跟物态变化的关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雨水是水的液化形成的B.露水是水的汽化形成的C.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D.雾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8.填写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名称:严冬之夜在玻璃室内一侧出现“冰花”_______;放在箱子里的卫生球变小了_______;夏天从冰箱中拿出冰棒,看见周围有“白气”_______;铁水浇成铁杆_______。
山东省乐陵市八年级物理上册 5.1透镜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一节《透镜》学案一、课程实施标准: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事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它们对光的作用。
难点:1.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
2.让学生掌握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的画法。
三、知识要点 1.透镜的分类: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
2.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___________作用。
【答案】会聚,发散 3.焦点和焦距:焦点F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会聚于主光轴上的一点。
焦距f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4.三条特殊光线:对光的作(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的一点: (2)焦点处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3)通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四、典型例题例1.下列光学元件中,对光有会聚作用的是( ) A .平面镜 B .凸透镜 C .凹透镜 D .潜望镜 【答案】B 【难易】简单【考点】光学元件的作用【解析】平面镜和潜望镜对光既不会聚也不发散;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对光有会聚作用的是凸透镜。
例2.在下图中画出折射光线。
【答案】 【难易】简单 【考点】光的折射画图【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到焦点。
焦点处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例3.在下图的虚框内填入适当类型的透镜。
【答案】【难易】简单【考点】光学元件的作用【解析】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例4.如何粗侧凸透镜的焦距?请写出所需的实验器材和简要实验步骤。
实验器材:实验步骤:【答案】(1)实验器材:刻度尺、凸透镜、硬纸片.(2)实验步骤:a让太阳光平行于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向凸透镜,调整凸透镜的位置,直到在硬纸片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亮点,即为凸透镜的焦点.b用刻度尺测出该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即为凸透镜的焦距.【难易】中等【考点】测量凸透镜的焦距【解析】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这个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利用太阳光做入射的平行光,利用凸透镜将其会聚与一点,用刻度尺测出该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可.五、课堂反馈1.透镜有两类:一类是中央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做______透镜;一类是中央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做______透镜。
人教版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学案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学案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案学习任务: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知道声速在固体中最大、气体中最小。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和真空罩中的闹钟的实验,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交流和合作的意识。
自主研学: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 在漆黑的夜晚,几声呱呱的蛙声划破了村野广阔的夜空,给宁静的乡村夜色增添了一分美丽. 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sound) 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二、声音的产生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1. 问题启发 (1) 你能不能使正在发声的物体停止发声。
(2) 观察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何区别。
1 / 9(3) 正在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
(4) 发声物体分别是什么。
思考、感悟:实验中要用到比较的方法, 比较发声时与不发声时物体的区别。
2. 探究实验把一根橡皮筋张紧,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 把一只塑料尺压在桌边,使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拨动尺的伸出端,尺振动发出声音. 用鼓棰打击鼓面,鼓面振动,听到宏亮的击鼓声. 拨动小提琴的琴弦,弦振动发出悦耳的琴声. 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 1数到 10,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活动,总结概括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打击或拨动物体可以产生声音. 我们发声时没有打击,也没有拨动. 所有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 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产生的. 3. 举一反三:物体振动发声的现象真是太多了,同学们能列举出生活及自然界中一些神奇的发声现象吗?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_______发出的. 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管时,使管内空气柱_______而发出的. 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_______产生的. 炎热的夏天,响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_______而产生的. 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_______而产生的. 声势浩大的瀑布声是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_______发出声音. 笑树能发出笑声是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最新资料推荐------------------------------------------------------ 三.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来源:学*科*网 Z*X*X*K] 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探究实验: 1. 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 一个同学轻.敲一张桌面的一端,而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听到击桌子的声音. 实验说明了声的传播需要_________,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_________ (medium).[来源:Zxxk. Com] 2. 有时候好像没有介质也能听到声音. 比如雷声,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把它传递来呀. 雷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吗?把一只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请同学们注意声音有什么变化?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铃声逐渐变小,最后直到听不到铃声. 思考:由上面的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来源:Z, xx, k. Com] ____________不能传声. 我们平常能听到彼此讲话的声音,就是依靠了_______这种介质. 假想云层和我们之间是真空,大家就听不到雷声了. 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为人类、动物传递声音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 3. 月球上没有空气,登月宇航员怎么交谈呢?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宇航员即使近在咫尺,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呢?这个过程和水波的传播相似. 用一支铅笔不断轻点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 因此,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sound wave) . [想想议议] 4. 同学们已经3 / 9知道固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 那么,声能在液体中传播吗?请同学们找出事实或实验来支持你的想法. 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潜入水底时仍能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 钓鱼时要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 渔民们常用电子发声器发出鱼喜欢的声音,将鱼诱入鱼网.[来源: 学| 科| 网 Z| X| X|K] 把正在响铃的闹钟由塑料袋包好,把它放入水中,仍能听到铃声. 结论:液体_________传声。
山东省乐陵市八年级物理上册 4.2光的反射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物

光的反射一、课程实施标准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光的反射定律难点: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 三、知识要点(1)、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光射向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辉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2.光的反射术语“一点”、“二角”、“三线”【答案】法线;法线;AO ;垂直,OB (2)、光的反射定律1.探究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猜想与假设:知识内容 完成时间 课程标准内容细目 教学实施具体要求 评价方式光的反射1课时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1、光的反射现象2、光的反射规律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了解光的反射现象2、认识法线、入射角、反射角的含义3、理解光路的可逆性4、了解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主要差异 作业 口试测试小条周测入射点O :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一点”入射角∠i :入射光线与_________的夹角 入射角∠r :反射光线与_________的夹角 “二角” 入射光线_____________法线:ON(法线为通过入射点,并________于反射面的虚线..) 反射光线_____________ “三线” 两角大小关系,反射角______入射角(大于、小于、等于) 猜想一 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三线_____同一平面内设计实验:(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X纸版ENF竖直的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1所示(2)一束光贴着纸板沿着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多次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再做几次。
另不同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
(3)将纸板NOF向后偏折,观察能否在纸板NOF看到反射光线。
(4)取下纸板,用量角器量NO两侧的∠i和∠r。
实验表格∠i∠r实验现象及结论:(1)将纸板NOF向后偏折后,观察发现在纸板ONF上____________(“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山东省乐陵市八年级物理上册 5.2生活中的透镜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节生活中的透镜二、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观察和制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难点: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在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像的特点三、知识要点1.照相机(1)如图所示,照相机的前面都有一个镜头,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_,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汇聚在胶卷上,形成一个______立__________的________像。
(2)探究:把模拟照相机对准室外景物,拉动纸筒改变透镜和屏幕之间的距离,就可以在屏幕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__________立的像(3)成像原理(如图所示)(3)成像性质:物体通过照相机成一个________立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
【答案】凸透镜;倒、小、实;实;倒、缩小、实;2.投影仪(1)投影仪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的,如图所示,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_______的镜头,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这个凸透镜形成一个_____(选填“放大”“缩小”)的________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___________,使得向上射的光能在前面屏幕上成像。
把投影仪上的反光镜取下,使光线直接照射到天花板上,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的像,我们看到的像与物比较,是______立的像。
(2)成像原理(如下图)(3)成像性质:物体通过投影仪成一个__________立___________的__________像。
【答案】照相机;放大、实,光的传播方向;放大;倒、放大、实; 3.放大镜(1)放大镜也是凸透镜,是最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
用放大镜看书上的字,可以看到利用凸透镜能使物体成___________的像,但这个像与投影仪所成的像是不同的,它是_______立________的__________像。
(2)探究:找一个放大镜看书上的字,实际观察其作用,保持书本和人眼不动,前后移动放大镜,发现放大镜离书本越远,像越______。
山东省乐陵市八年级物理上册 5.3-5.4透镜的运用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四节眼睛和眼镜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一、课程实施标准知识单元知识内容完成时间课程标准内容细目教学实施具体要求评价方式透镜及其应用眼睛和眼镜显微镜和望远镜1课时1.了解眼睛的构造。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
3.了解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原理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是如何矫正的。
3.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构造1.通过对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及矫正方法的探究,提高利用物理方法认识和解决人体生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作业口试测试小条周测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眼睛的原构造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构造。
难点:了解眼睛的原构造及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知道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构造。
三、知识要点1.眼睛:主要组成部分眼球(1)眼球组成:角膜、晶状体、瞳孔、虹膜、睫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
(2)晶状体和角膜、玻璃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__________。
(3)视网膜(视神经):相当于___________。
(4)视物过程: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作用,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
视网膜上的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5)成像特点:_________。
(6)明视距离:眼睛距物体25cm处。
【答案】凸透镜光屏倒立缩小实像2.近视眼及矫正、远视眼及矫正产生的原因矫正近视眼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像成在视网膜前方凹透镜远视眼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像成在视网膜后方凸透镜3.显微镜组成部分:物镜、目镜、反光镜、载物台。
物镜:相当于________,使物体形成放大的_________(虚像或实像)。
目镜:相当于_________,将第一次成的实像再次放大。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上全册教案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设计思想】初二学生由于刚刚进入物理学科的学习,会感到物理与自己的生活有很大距离。
因此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非常关键的。
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节课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它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就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出发,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及收集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的生活之中。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
【教学重难点】重点: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教师准备】音叉、小锤、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水、真空玻璃罩、抽气机、烧杯。
【学生准备】橡皮筋、细线、铅笔、白纸、细砂、小闹钟(或小收音机)、小石头、塑料袋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媒体播放:海涛声、砂轮与工件的摩擦声、优美的歌声、琴声、锣鼓声、神奇的超声波等。
引导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声音呢?导入课题:我们听到的如此优美的乐曲及大千世界里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山东省乐陵市八年级物理上册 4.3平面镜成像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一、课程实施标准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难点:虚像是怎样形成的三、知识要点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步骤(1)把一X大的白纸平铺在桌面上,纸上竖直放置一块_________作为平面镜,并将玻璃板的位置在纸上画出来。
(2)把一支_________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固定,记录下这个位置,观察他在玻璃板后面的成像情况。
(3)再拿一支_________但_________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点燃蜡烛的像完全_________。
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
实验方法:物理学中我们把这种方法叫_________法结论: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___(“相等”或“不相等”)。
(4)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再重复上面的操作,记下每次实验中蜡烛的像和位置,并比较蜡烛和像的大小。
(5)把蜡烛和玻璃板移开,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像的位置连起来,用_________测量他们到玻璃板(平面镜)的距离,再用量角器量一下这条线与平面镜镜面之间的夹角。
结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相等”或“不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跟平面镜_________(“垂直”或“平行”)。
通过以上的实验可以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①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_;②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③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_【答案】(1)透明玻璃板;(2)点燃;相同;(3)未点燃;重合;等效替代法;相等;(5)刻度尺;相等;垂直;相等;相等;垂直2.平面镜成虚像(1)在上面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成像时,将光屏(白纸)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观察光屏上________(“有”或“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像(“虚”或“实”)。
实像—由________光线汇聚而成的,可以用________承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第4节眼睛和眼镜
【学习目标】1、了解眼睛的构造。
2、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矫正方法。
【重点难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特点及矫正方法
【预习导航】
1、眼睛的构造
眼睛好像一架________,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把来自物体光会聚在________上,形成物体的像,再通过视神经传输给大脑。
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比较____;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_____,对光的偏折能力变,使近处物体射来的光在视网膜上。
依靠眼睛调节所能看清的最远的和最近的两个极限点分别叫做和。
正常人眼的远点在,近点在。
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大约是。
2、近视眼、远视眼及其矫正
产生近视的原因:①晶状体太____,折光能力太_____;或②晶状体到视网膜的距离过。
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_______。
矫正方法:眼前放一个,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产生远视的原因:①晶状体太____,折光能力太______;或②晶状体到视网膜的距离过_____。
因此来自近处某点的光就到达视网膜了。
矫正方法:眼前放一个,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眼镜的度数
①折光本领大小由________的长短决定,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________。
②透镜焦度:,单位m-1,越大,透镜折光本能越________。
③眼镜的度数:×100,即,单位(度),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1、+300度和-200度的眼镜片,哪个是远视镜片,它的焦度是多少?焦距是多少?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1、某人戴的眼镜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此人的眼睛一定是近视眼
B、此人的眼睛一定是远视眼
C、照相机镜头与该眼镜属同种类型的透镜
D、幻灯机镜头与该眼镜属同种类型的透镜
2、如图所示,为研究视力矫正问题,小明和小华同学用凸透镜和光
屏模拟眼睛,凸透镜看做眼睛的________,光屏看做________。
(1)小华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水平的桌面上,调整蜡烛、
凸透镜、光屏的位置高度,使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
位于同一直线上,且三者高度相同。
点燃蜡烛,将近视眼镜放在
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的位置,直至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取走眼镜,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再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屏上的像又变清晰了,以上现象说明:①近视眼把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________;②近视镜片对光有作用。
(2)小时将远视眼镜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的位置,直至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取走眼镜,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要使屏上的像变清晰,应向________(选填“凸透镜”“远离凸透镜”或“竖起向下”)方向移动光屏,因为远视眼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作用。
3、下列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A、①②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