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乐陵市实验中学2018第二学期初二备考:居民与聚落含答案

合集下载

德州市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附答案)

德州市初中地理 居民与聚落(附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宜宾)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在()A. 罗马B. 北京C. 南京D. 洛阳【答案】B【解析】【分析】北京是著名古都,更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荟萃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有世界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故选:B【点评】北京市位于太行山、燕山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科研、教育中心,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国际化大都市。

2.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甲图四类国家中容易出现经济发展压力大,居民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的国家类型为()A. IB. ⅡC. ⅢD. Ⅳ(2)关于乙图中图示区域说法错误的是()A. Ⅳ类国家主要分布在①地区,经济水平高,人口稠密B. ②地区属于Ⅳ类国家,这里种族复杂,号称“世界人种大熔炉”C. ③地区主要以Ⅱ类国家为主,人口自然增长率高D. ④地区既属于Ⅱ类国家,也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之【答案】(1)B(2)B【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只有Ⅱ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这就说明这类国家人口增长速度较快,易出现经济发展压力大,居民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

(2)Ⅳ国家的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死亡率较高,这就说明这类国家的人口增长较慢,属于发达国家,图中②地区的国家是巴西,属于发展中国家,故答案B错误。

故答案为:(1)B;(2)B;【点评】(1)考查世界人口的增长问题以及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有一定难度。

(2)考查几个地区和国家的人口问题,一般主要考查几个大国,学生要特别注意。

3.剪纸是中国民族传统艺术。

剪纸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剪纸显示的传统民居是()A. 四合院B. 竹楼C. 蒙古包D. 窑洞(2)图示景观所属地形区是()A. 云贵高原B. 黄土高原C. 华北平原D. 内蒙古高原(3)这种民居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其建筑特点是()A. 通风散热B. 隔热防潮C. 冬暖夏凉D. 冬冷夏热【答案】(1)D(2)B(3)C【解析】【分析】(1)读图观察可知,图中的传统民居是窑洞,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

山东省乐陵市实验中学2018第二学期初二备考:世界的陆地和海洋教师版

山东省乐陵市实验中学2018第二学期初二备考:世界的陆地和海洋教师版

山东省乐陵市实验中学2018第二学期初二备考:世界的陆地和海洋教师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1.读图,回答下题.对图中天文事物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甲大洲是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大的大洲B. 丙大洲是七大洲中跨纬度最大的大洲C. 乙为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限D. 七大洲中,与甲大洲相距最远的是丁大洲【答案】C【解析】解:南极洲是七大洲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故A错误;亚洲是七大洲中跨纬度最广的大洲,故B错误;乙是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限,故C正确;欧洲和南极洲是七大洲中相距最远的,故D错误.应选:C.读图可得,甲是亚洲,乙是巴拿马运河,丙是非洲,丁是北美洲.此题考察世界七大洲的散布及特点,读图解答即可.2.关于大洲称号及其天文特征的描画,正确的选项是( )A. 甲——亚洲——它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B. 乙——非洲——其大陆被称为高原大陆、热带大陆C. 丙——南美洲——其北部的亚马孙平原为世界最大的平原D. 丁——北美洲——七大洲中独一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答案】B【解析】此题主要考察了七大洲的天文特征。

由图中大洲的轮廓可知,图中甲是亚洲,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南极洲,A错;乙是非洲,非洲被称为高原大陆和热带大陆,B对;丙是北美洲,C错;丁是南美洲,D错。

应选B。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世界海陆散布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世界海陆散布不平均B. 陆地全部集中在北半球C. 地球外表陆空中积比陆空中积大D. 南极地域是陆地,北极地域是陆地4.关于七大洲、四大洋的散布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亚洲全部位于北半球B. 南极洲全部位于南半球C. 赤道穿过四个大洋D. 濒临大西洋的大洲有四个【答案】【小题1】A【小题2】B【解析】此题考察世界海陆散布状况。

世界海陆散布不平均,陆空中积占71%,陆空中积占29%,故A正确;陆地大局部集中在北半球而非全部,故B错误;地球外表陆空中积大于陆空中积,故C错误;南极地域是陆地,北极地域是陆地,故D错误。

最新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试题(含答案)(1)

最新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试题(含答案)(1)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图为东南亚马来群岛中的加里曼丹岛略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岛屿的地势特征是()A. 中部高,四周低B. 中部低,四周高C. 北部高,南部低D. 东部高,西部低(2)甲地的传统民居是()A. B. C. D.【答案】(1)A(2)D【解析】【分析】(1)读加里曼丹岛的河流分布图,由河流流向可知,加里曼丹岛的河流都是从中部流向四周,由此可推断该岛的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故选A。

(2)读加里曼丹岛的纬度位置可知,该岛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A是窑洞,是黄土高原传统民居,B是蒙古包,是内蒙古高原的传统民居,C是冰屋,是北冰洋沿岸的传统民居,D是双层竹楼,具有通风散热、防潮的特点,最适应该地的气候。

故选D。

故答案为:(1)A;(2)D。

【点评】(1)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南部的细长部分叫马来半岛。

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判断一个地区的地势可结合河流流向去综合分析。

(2)东南亚地处热带,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中有旱季和雨季之分,农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分布着茂密的热带雨林。

农作物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2.小明计划到澳大利亚留学。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小明需要加强学习的语言是( )A. 英语B. 法语C. 西班牙语D. 阿拉伯语(2)为更好的适应当地生活,他最好了解以下哪种宗教习俗( )A. 佛教B. 道教C. 基督教D. 伊斯兰教【答案】(1)A(2)C【解析】【分析】(1)英语是适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

澳大利亚通用英语,故选:A。

(2)基督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澳大利亚主要信仰基督教,故选:C。

【点评】(1)世界六大语言的分布区域:汉语主要分布于中国以及新加坡、马拉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英语主要分布于欧洲西部、北美洲、大洋洲几亚洲南部等地区;俄语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及东欧部分地区;法语主要分布在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西班牙语主要分布在西班牙以及拉丁美洲大部分国家;阿拉伯语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的主要国家。

初二地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地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二地理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试题答案及解析1.我国农村的房屋朝向主要是:()A.向东B.向南C.向西D.向北【答案】B【解析】太阳直射点的活动范围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所以北半球建房子时考虑到采光条件好,门窗就应该朝南,这是气候因素的影响,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2.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适应湿热环境的民居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D【解析】依据各地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炎热多雨地区为了更好的通风散热、隔潮,多建墙体单薄、屋顶坡度大的高架屋,图中的D属于高架屋式民居,故选D.【2】周边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景观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C【解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对蒙古族聚居区的景观描述,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建筑是蒙古包,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人民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完备的排水系统,这种民居建筑主要分布在A.湿热地区B.寒冷地区C.半干旱地区D.干旱地区【答案】A【解析】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并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

”这种房屋主要分布在炎热多雨的地区,所以A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民居的分布。

4.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不包括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C.东南沿海地区D.西南地区【答案】C【解析】我国56个民族,呈现“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

少数民族分布相对分散,主要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地区。

所以C为正确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地区点评:我国民族众多,地区分布不均匀。

汉族人民和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一起,没有一个县或市的居民是单一民族,所以从大范围来说,呈现“大杂居”的特点。

同时在各民族地区分布中,我国汉族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而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又可以说小范围集中分布,即呈现“小聚居”的分布特点。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精选及答案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精选及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下表是2018年两个国家的人口资料统计表。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龄结构/%出生率/%死亡率/%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甲13.564.322.20.760.95乙36.758.1 5.20 2.810.44A. 德国B. 印度C. 埃及D. 菲律宾(2)根据表格资料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甲国老龄化严重B. 甲国劳动力比重小C. 乙国人口增长过快D. 乙国后续劳动力资源充足【答案】(1)A(2)B【解析】【分析】(1)由表格数据可知,甲国的人口增长率出现负增长,极有可能是发达国家,以上四个国家中,最有可能是德国,故选A。

(2)根据表格资料分析,甲国人口出现负增长,老龄化严重;甲国青壮年劳动力比重小;乙国人口增长过快;乙国后续劳动力资源充足,故选B。

【点评】(1)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步入现代人口增长模式,有的国家甚至出现人口零增长或者负增长。

例如,2011年乌克兰、匈牙利、罗马尼亚、德国、希腊等国人口出现负增长,日本、波兰、俄罗斯、捷克等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零。

(2)人口老龄化会产生一系列社会问题:一是养老保障负担日益沉重;二是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三是为老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四是与城市相比,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的压力更大。

2.我国台湾省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3 16万(2010年数据),其人口密度约为()A. 643.3人/平方千米B. 0.001 6平方千米/人C. 0.064人D. 15.54平方千米/人【答案】 A【解析】【分析】解:人口密度的计算公式: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人口数(人)/面积(平方千米);通过公式计算可知台湾的人口密度是23160000/36000= 643.3人/平方千米。

故答案为:A【点评】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是中国第一大岛,主要少数民族为高山族,主要地形为山地与丘陵,平原主要集中于西部沿海,地处热带及亚热带气候交界处,中部及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

山东省乐陵市实验中学2018第二学期初二备考: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含答案

山东省乐陵市实验中学2018第二学期初二备考: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含答案

山东省乐陵市实验中学2018第二学期初二备考: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1.夏日的和风,带着大自然炽热的生命气息.经过两年的生物学学习,〝人与自然谐和开展〞的理念已根植你的心底.以下表达不契合这一理念的是〔〕A. 倡议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B. 树立自然维护区,维护生物多样性C. 开发森林资源,多运用一次性木筷D. 开展生态农业,提高废弃物的再循环率2.环境效果是全球效果.以下污染缘由和结果不相符的是〔〕A. 排放氟利昂等→臭氧层破坏B. 少量砍伐森林→土地沙漠化C. 外来物种入侵→本地物种灭绝D. 少量运用农药→构成酸雨3.以下哪项措施不利于农田生态系统的可继续开展〔〕A. 施用农家肥B. 作物秸秆还田C. 临时运用化肥D. 维护农田中的青蛙4.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A. 森林古猿B. 北京人C. 东非人D. 长臂猿5.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初次提出〝人猿同祖〞实际的博物学家是达尔文B. 在人类的退化进程中,休息是一个重要要素C. 古人类化石〝露西〞是在北美洲发现的,〝露西〞生活在340万年前D. 早期人类首先学会人工取火,接着逐渐学会制造工具和运用工具6.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维护环境,从我做起.以下哪项做法值得倡议〔〕A. 运用含磷洗衣粉B. 不乱扔废电池以免形成重金属污染C. 经常运用一次性筷子D. 电视机不用时没有及时切断电源7.我国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曾经有着茂密的森林植被,但后来许多地域变成了荒山秃岭.形成这种变化的主要缘由是〔〕A. 地壳运动频繁B. 暖流临时侵袭C. 人类过度砍伐D. 终年干旱缺水8.生态文明树立要走可继续开展路途。

以下措施不契合可继续开展的是〔〕A. 扩展森林、湖泊面积B. 推进水的循环应用C. 合理增加农药的运用D. 捕杀农田中的青蛙9.我国方案生育的主要目的是〔〕A. 有效控制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B. 增强婴幼儿的营养和青少年的锻炼,提高人口质量C. 停止西部开发,减缓人口密集地域的人口压力D. 依照环境和资源的状况,控制人口自觉迁移10.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A. 长臂猿B. 北京猿人C. 森林古猿D. 类人猿11.人类的以下行为活动中,与树立〝资源浪费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理念不相符的是〔〕A. 重复应用布制购物袋B. 运用节能灯照明C. 用一次性竹筷就餐D. 用无磷洗衣粉洗衣12.2021年中国环境日主题为〝美丽中国,我是举动者〞。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及答案)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下图为某区域局部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半岛的地势特征大致为西北高东南低B. 该半岛北临北冰洋,西临太平洋C. 该区域主要分布黄色人种D. 由甲到乙,气候的海洋性特征逐渐增强【答案】 A【解析】【分析】由河流的流向可知,该半岛的地势特征大致是西北高东南低,A正确;该半岛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B错误;该区域主要分布着白色人种,C错误;由甲到乙,气候的海洋性特征逐渐减弱,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欧洲西部的地理特征,把握相应的课本知识是答题的基础,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

2.小明计划到澳大利亚留学。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小明需要加强学习的语言是( )A. 英语B. 法语C. 西班牙语D. 阿拉伯语(2)为更好的适应当地生活,他最好了解以下哪种宗教习俗( )A. 佛教B. 道教C. 基督教D. 伊斯兰教【答案】(1)A(2)C【解析】【分析】(1)英语是适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

澳大利亚通用英语,故选:A。

(2)基督教教徒总数超过10亿,分布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澳大利亚主要信仰基督教,故选:C。

【点评】(1)世界六大语言的分布区域:汉语主要分布于中国以及新加坡、马拉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英语主要分布于欧洲西部、北美洲、大洋洲几亚洲南部等地区;俄语主要分布于俄罗斯及东欧部分地区;法语主要分布在法国、非洲的中部和西部;西班牙语主要分布在西班牙以及拉丁美洲大部分国家;阿拉伯语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的主要国家。

(2)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创始于古印度,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3.我国有许多古聚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下列位于安徽省的是()A. 皖南古村落B. 滇西丽江古城C. 粤开平碉楼与村落D. 晋中平遥古城【答案】 A【解析】【分析】解:皖是安徽省的简称,滇是云南省的简称,粤是广东省的简称,晋是山西省的简称;故选项A符合题意。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试题(附答案)

【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试题(附答案)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1.图为东南亚马来群岛中的加里曼丹岛略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岛屿的地势特征是()A. 中部高,四周低B. 中部低,四周高C. 北部高,南部低D. 东部高,西部低(2)甲地的传统民居是()A. B. C. D.【答案】(1)A(2)D【解析】【分析】(1)读加里曼丹岛的河流分布图,由河流流向可知,加里曼丹岛的河流都是从中部流向四周,由此可推断该岛的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故选A。

(2)读加里曼丹岛的纬度位置可知,该岛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A是窑洞,是黄土高原传统民居,B是蒙古包,是内蒙古高原的传统民居,C是冰屋,是北冰洋沿岸的传统民居,D是双层竹楼,具有通风散热、防潮的特点,最适应该地的气候。

故选D。

故答案为:(1)A;(2)D。

【点评】(1)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

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南部的细长部分叫马来半岛。

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判断一个地区的地势可结合河流流向去综合分析。

(2)东南亚地处热带,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一年中有旱季和雨季之分,农作物一般在雨季播种,旱季收获。

马来群岛的大部分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分布着茂密的热带雨林。

农作物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2.剪纸是中国民族传统艺术。

剪纸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剪纸显示的传统民居是()A. 四合院B. 竹楼C. 蒙古包D. 窑洞(2)图示景观所属地形区是()A. 云贵高原B. 黄土高原C. 华北平原D. 内蒙古高原(3)这种民居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其建筑特点是()A. 通风散热B. 隔热防潮C. 冬暖夏凉D. 冬冷夏热【答案】(1)D(2)B(3)C【解析】【分析】(1)读图观察可知,图中的传统民居是窑洞,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

故选D。

(2)窑洞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居民与聚落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1小题)
1.如图,下列叙述可由“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中分析得出的是()
A. 世界人口数量在不断增长
B. 1900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缓慢
C. 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一直以来都比较均匀
D. 人口数量的变化与自然因素无关
2.小明于2019年8月去巴西里约热内卢观看第31届夏季奥运会,他看到的人种和听到的语言主要是
()
A. 白种人,葡萄牙语
B. 混血种人,西班牙语
C. 白种人,西班牙语
D. 黑种人,葡萄牙语
3.为了迎接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向社会招募了大量懂英语的志愿者,因为英语是()
A. 世界上使用上数最多的语言
B. 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C. 联合国规定的唯一工作语言
D. 上海世博会唯一指定外语
4.如图所示建筑是哪一宗教的活动场所()
A. 伊斯兰教
B. 佛教
C. 基督教
D. 犹太教
5.如图为世界局部地区图,读图完成11-12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
B. 乙地区石油储量丰富,是重要的石油输出区
C. 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D. 丁地区位于赤道附近,全年高温6.读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5-6题.
图中四类国家都可能存在人口问题,其中人口出现负增长,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的国家为()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读如图,回答10-11题。

促使该地发展成为城市的主要因素是()
①宗教中心②自然资源丰富③地形开阔④河流交汇处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8.如图,下列叙述可由“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中分析得出的是()
A. 世界人口数量在不断增长
B. 1900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缓慢
C. 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一直以来都比较均匀
D. 人口数量的变化与自然因素无关
雨燕是飞翔速度最快的鸟。

雨燕每年三、四月来到北京,七、八月飞离北京。

读北京雨燕迁徙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9.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说法有误的是
A. 甲地为温带季风气候
B. 乙地深居内陆,距海远,降水较少
C. 丁地所在大洲气候类型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D. 丙地为热带雨林气候,且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10.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迁徙途中雨燕飞越了世界最大的半岛
B. 迁徙途中雨燕飞越的国家大多为发展中国家
C. 由丙到丁所经过地区的居民主要为黑种人
D. 迁徙途中雨燕飞越了亚、欧、非三大洲
11.北京是我们国家的政治中心,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悠久与灿烂.回答13~14题.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全部封闭,禁止游人参观
B. 拆除后都做成微缩景观供人参观
C. 为适应现代生活要彻底改造
D. 核心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
第 1 页
12.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于2019年2月22日开始对澳大利亚进行正式访问,并举行第五轮中澳总理年度会
晤.据此回答7~8题.
李克强在澳大利亚期间,哪些语种的随行翻译最忙碌()
A. 西班牙语
B. 阿拉伯语
C. 法语
D. 英语
13.如图中的阴影表示亚欧大陆的人口密集区,对它们分布的描述正确
的是()
A. 都分布在中高纬度
B. 都分布在河流稀少的地方
C. 都分布在平原地区
D. 都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地区
14.读如图,回答10-11题。

图中a,b.c,d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A. a
B. b
C. c
D. d
15.关于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口增长过快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B. 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西亚
C. 非洲北部的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
D.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16.下列有关西亚地理景象的叙述,不可信的是()
A. 当地人身穿长袍,说着英语聊天
B. 一艘艘油轮往来穿梭于波斯湾中
C. 水果超市里,摆着诱人的椰枣
D. 邀数位好友,骑着骆驼,欣赏大漠风光
17.读右图“非洲及邻近区域略图”,完成8~9题。

图示地区,以黑色人种为主的是()
A. ①地
B. ②地
C. ③地
D. ④地18.如图为“地球夜景”卫星图片。

读图,完成第1、2题。

图中的亮点为地表灯光反射的结果,其大小和强度能够反映出城市的状况。

由图片可以比较出不同地区间()
A. 城市密集程度
B. 人口年龄结构
C. 考试分数高低
D. 年降水量多少
国家
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出生率(%)死亡率(%)
甲108 4.23 1.8
乙350 0.94 1.03
甲国比乙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低甲国比乙国的人均国土面积大
C. 甲国的出生人口数多于乙国
D. 甲国的人口总数少于乙国
20.读四大洲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回答10~11题。

图中四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A. 非洲
B. 北美
C. 亚洲
D. 欧洲
21.《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凡尔纳的经典之作。

如图为某同学据此书绘制的航海路线图。

读图,完成
第30、31题。

若乘船沿此路线旅行,需在①、②、③处上岸补给,依次看到的当地居民肤色主要是()
A. 白、黄、黑
B. 黑、白、黄
C. 黄、黑、白
D. 白、黑、黄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
22.读“竖版世界地图”,回答问题.
(1)B地的主要人种是______.
(2)C国的居民主要使用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这
种语言是______.
(3)根据板块构造学说,D地所属的板块是______板块.
(4)B地所在国家与C国间的合作称为______.
(5)写出A点的地理坐标______.
23.模拟旅游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我国某中学学生小明在暑期开展了名为‚环游世界‛的网络模拟旅游学习活动。

通过上网收集、分析资料,逐步加深对世界各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认识。

如图表示网络模拟旅游线路,请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学习主题 1--探究自然环境与聚落的关系
(1)小明发现各区域传统民居的特点和自然环境有关,请将模拟旅游区域与右图中特色民居及气候条件对号入座。

请对号入座:
______--C地区--______
______--D地区--______
______--F地区--______
学习主题 2--探究人种、宗教与语言的分布
(2)小明发现各区域在人种、宗教和语言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请根据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完
成表格。

模拟旅游区域主要信息
D地区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语言以______ 语为主,信仰伊斯兰教,石油资源丰富。

C地区居民以______ (人种)为主,语言以本民族语言为主,宗教信仰以原始宗教为主,
经济较落后。

B国家居民以______ (人种)为主,语言以英语为主,主要信仰______ 教,经济发达。

学习主题探究地理现象的原因
(3)小明发现各区域都有一些特殊的地理现象,请解释原因。

①A 国多火山地震。

______
②B 国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______
③E 国水旱灾害频繁。

______
24.读图1“云南省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和图2“某地民居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和云南接壤的国家乙是______,图中湄公河在云南省境内称______;
(2)图2是甲地傣族同胞居住的______,反映出当地气候______的特点。

(3)云南省西北部的山脉①是______(填名称)。

(4)湖泊②有“高原明珠”之称,但其污染严重,保护该湖泊的措施有______。

第 3 页
1. A
2. A
3. B
4. C
5. C
6. D
7. C
8. A
9. D10. D11. D12. D13. D14. A15. C16. A
17. D18. A19. B20. D21. C
22. 黑色人种;英语;太平洋;南北对话;0°,75°E
23. 丙;②;乙;③;甲;①;阿拉伯;黑色人种;白色人种;基督;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动植物资源演化缓慢,有许多古老的动物;西南季风不稳定
24. 缅甸;澜沧江;竹楼;湿热;横断山脉;扩大湿地面积,禁止排放工业污水,少使用洗涤剂,禁止水源地丢垃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