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北京卷古诗鉴赏题中的选择题
语文高考试卷真题古诗鉴赏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诗句中,表达诗人对自然景色赞美之情的是()A.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D.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2. 下列诗句中,运用了拟人手法的是()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C.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3. 下列诗句中,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之情的是()A.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C.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D.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4. 下列诗句中,描绘了壮阔河山的是()A.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B.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D.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5. 下列诗句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的是()A.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B.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6. 阅读下面的诗句,分析其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7. 阅读下面的诗句,分析其意境和情感。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 阅读下面的诗句,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三、作文(60分)9. 阅读下面的诗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句诗蕴含着怎样的哲理?请结合自己的经历或感悟,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答案】一、选择题1. C2. B3. A4. D5. A二、简答题6. (1)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对仗。
(2)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光如霜、月光照耀下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专题19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选择题解题技巧(原卷版)
专题19 古代诗歌鉴赏:诗歌选择题解题技巧一、考纲解析2020年、2021年高考语文三套全国卷的古代诗歌阅读的第一小题都采用了选择题形式,选项多是从诗歌的思想内容、形象画面、表达技巧、语言特点等角度设计题目,覆盖面广,要求高,需要考生对给出的阅读材料有全面、深刻、细致的理解,进而才能够选出正确的选项。
从近两年的高考古代诗歌选题的命制角度分析,错误项分别有以下几种类型:①望文生义。
解释诗句时,不考虑整体内容,错误解说诗句中的字词等。
②无中生有。
凭空解说一些诗歌中没有体现的内容,比如相关的表达技巧等。
③说法绝对。
选项内容太过绝对,不符合客观情况。
④胡乱联系。
选项的内容将诗歌的某些特点与学生学过的诗句联系起来,但这种联系不是必然的。
⑤拼凑词句,把几句没有本质联系的诗放到一起来解释诗歌。
二、考向分析考向一诗歌选择题设误“4角度”角度一(重点)内容感情判断【设误类型】哀乐颠倒、对象错误、诗句理解错误【失误原因】没有正确理解诗意,不会利用诗歌中的某些暗示性词语进行推导。
角度二形象画面的判断(难点)【设误类型】形象身份理解错误、形象特点概括不当、形象判断失误、形象作用分析不当、画面描绘不当、意境概括有误。
【失误原因】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不当,对诗歌形象的意义理解不当,概括的方法不当,不知常见意象的特点。
角度三表达技巧【设误类型】表达技巧判断错误、表达技巧的作用分析不当、相关内容联系错误等类型。
【失误原因】或表达技巧知识积累不足,或不能理解表达技巧的特征和作用,或不能联系相关内容进行鉴赏分析等。
角度四语言特点判断【设误类型】词语解释错误、语言特色错误、语言风格错误等类型。
【失误原因】对词语的性质特征理解不清(主要为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叠词),对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是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理解不透,不能准确判断诗歌的语言风格等。
考向二诗歌鉴赏选择题答题两角度解答诗歌鉴赏性选择题,一般从以下两个角度:三、新题解析一、选择题1.(2020·上海市金山中学高三一模)下列诗句与传统文化里所描绘的古人活动场景,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高考语文答题诗歌鉴赏选择题的9大出错类型
把握选择题的9大设误方式
1.错解词语意思:古诗中有大量词语为古今异义词,解读时要充分调动积累,联系语境,以求精确理解。
2.错解诗句意思:注意诗歌的特殊语言现象,联系语境,梳理诗句间的语意关系。
3.艺术手法辨析错误:凡是有表达技巧的选项要特别关注,要慢读细读诗句,找到切实的依据,再做判断;切不可脱离诗句而只看选项,以命题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理解,以免被命题人诱导而选错答案。
4.思想感情分析错误:找诗歌中的情感词句来确定诗眼,把握诗歌感情的总基调;关注诗歌中的言行描写,体会诗中人物的心理世界,从而准确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5.忽视注释致误:作品的注释,诗前的小序,甚至标题,都是解读作品的重要信息,一定要认真审读,仔细分析,不可忽视。
6.形象特点(或景物气氛)概括不当:深入体味写景句本身,敏锐感知并精确表达其特点或氛围;联系语境,着眼于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切忌孤立理解。
7.典故分析错误:准确了解典故,是准确理解作品的前提;精读作品,在准确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全篇内容,找到典故内容与作品人物、事件的内在联系,找到二者的相似点或者相异点,才能真正理解典故的作用。
8.主旨意图理解偏差:在解读作品时,望文生义、断章取义、浮于表面、主观臆断、无中生有、脱离语境任意阐发、模式化理解,都会使主旨意图的理解出现偏差。
9.语言风格表述不当:常将诗歌的语言风格(特点)界定错误,比如将“清新明快”错设为“沉郁委婉”等。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选择题题型测试(附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选择题题型测试(附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南海旅次【唐】曹松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遣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注】无雁处:大雁在秋天由北方飞向南方过冬,据说飞至湖南衡山则不再南飞了。
南海在衡山以南,故曰“无雁处”。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不落窠臼,一反登高望远的传统写法,别有新意,“裁”把无形的“归思”比成有形的可剪断之物。
B.颔联巧妙运用鸿雁南飞不过衡山回雁峰的传说,极写距离故园的遥远,表现诗人寄不出家书的沮丧心情。
C.颈联出句写晨景,是说随着城头凄凉的晓角声晨霜消尽;对句写晚景,是说伴着夜晚的残潮明月复出。
D.颈联的描写使读者想起唐诗中“三奏未终天便晓,何人不起望乡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诗句。
E.本诗以登高为线索,着力突出登高、家信、月色、春光在诗人心中激起的反响,来表现他羁留南海的乡思。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送杨少府贬郴州王维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注】若为:犹言怎堪青草瘴:《番禺杂编》“岭外二三月为青草瘴”。
1.下列各项是对诗歌的解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愁看”一句表明诗人的离愁别绪,且古人用鸡毛五两系于高竿以测风向,“恶说南风五两轻”表明南风强劲,友人杨少府北上之船甚速,离别之情愈发浓烈。
B.“青草瘴时过夏口”一句,点明送别的时间,说明作者是春天送别杨少府的。
C.本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眼前景象,虚写别后之景。
D.诗中以屈原比杨少府,赞扬了杨少府一心爱国爱民,却无端受冤被贬,表达了诗人的不平。
E.本诗想象朋友被贬后路途遥远,山水险恶等种种艰难,表达了对朋友未来命运的担忧。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
北京市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古诗阅读试题详注详释详解
北京市2022年高考语文试题古诗阅读试题详注详释详解北京李锦超【高考原题全呈现】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1-13题。
(共12分)病柏【1】杜甫有柏生崇冈,童童状车盖。
偃蹇龙虎姿,主当风云会。
神明依正直,故老多再拜。
岂知千年根,中路颜色坏【2】。
出非不得地【3】,蟠据亦高大。
岁寒忽无凭,日夜柯叶改。
丹凤领九雏,哀鸣翔其外。
鸱鸮志意满【4】,养子穿穴内。
客从何乡来,伫立久吁怪。
静求元精理【5】,浩荡难倚赖。
注释:【1】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秋,杜甫时居成都草堂。
【2】中路:中途。
【3】出:生长。
【4】鸱鸮:猫头鹰。
【5】元精理:事物根本的道理。
1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六句写柏树枝繁叶茂、高大轩昂之态,表现出诗人的赞美之情。
B.“岂知”两句写柏的衰败,“岁寒”两句写凋零,流露出惋惜之情。
C.“客从何乡来”两句,诗人由病柏而想到故乡,抒发了思乡之情。
D.这首诗在结尾两句抒发胸臆,表达了世事无常、难以意料的感慨。
1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善用比兴手法,此诗中的病柏与刘禹锡“病树前头万木春”有相同的寄托。
B.文似看山不喜平,此诗运用转笔形成了诗意的转折,其色调也从明朗转为黯淡。
C.杜甫借物抒怀,用柏树的“蟠据亦高大”之姿隐喻了当时藩镇的龙盘虎踞之势。
D.此诗情感复杂而深沉,既有对现实的不满,也有对未来的希望,可谓沉郁顿挫。
13.咏物诗注重通过意象表达主题,这首诗中的主要意象有哪些?分别说明这些意象有何意蕴。
(6分)【原作详注详解】《病柏》,收录于《杜诗详注》卷十,与之相近的另外三首诗《病橘》《枯椶》《枯柟》,梁权道和黄鹤都编在上元二年之秋。
说明这四个作品写在同一时期,这个时候,杜甫居住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之中。
第一句“有柏生崇冈”。
崇,高峻。
冈,山岭。
此句写“柏”生长在高峻的山岭之上,点明柏的生存环境。
《琴赋》中说“惟椅梧之所生兮,讬峻岳之崇冈”。
高考语文古诗阅读突破选择题
【读懂诗歌】
连州腊日观莫徭猎西山
刘禹锡
杀气阵阵逼蓝天,瑶民队伍好雄壮。
海天杀气薄,蛮军步伍嚣。 西山红叶林尽染,烧过草地好围歼。
林红叶尽变,原黑草初烧。 围合繁钲息,禽兴大旆摇。 张罗依道口,嗾犬上山腰。 猜鹰虑奋迅,惊鹿时跼跳。 瘴云四面起,腊雪半空消。
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专题 ——突破选择题
突破选择题 ——“扫除外物,直觅本来”
目录 CONTENTS
一、明确古代诗歌客观题四大设误点 二、突破诗歌综合性选择题“三步骤”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主要考查形象、语言、表达 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四大考点。选择题和主观 题只是题型不同,考查内容和角度没有变化。解答诗 歌选择题时,考生只要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找到选 项的设误点,仔细分析,认真比对,就可以顺利作答。
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鹊桥仙·赠鹭鸶
辛弃疾 溪边白鹭,来吾告汝:“溪里鱼 儿堪数。主人怜汝汝怜鱼,要物我欣 然一处。 白沙远浦,青泥别渚,剩有虾跳 鳅舞。听君飞去饱时来,看头上风吹 一缕。”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结尾句“要物我欣然一处”, 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B.因“溪里鱼儿堪数”,故作者建议 鹭鸶去虾鳅较多的“远浦”“别渚”。 C.本词将鹭鸶作为题赠对象,以 “汝”“君”相称,营造出轻松亲切 的氛围。 D.词末从听觉和视觉上分别书写了鹭 鸶饱食后心满意足的状态,活灵活现。
【边练边悟】
夏日题老将林亭①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张蠙
A.首联写出了老将在经历百战之后,有功成
身退之感,喜欢安静的生活,表达出老将对于仙家
高考语文古诗文默写选择题
高考语文古诗文默写选择题1. 下列哪句诗出自杜甫的《登高》?A.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C.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D.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 下列哪句诗出自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C.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D.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3. 下列哪句诗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A.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B.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C.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4. 下列哪句诗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A.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B.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5. 下列哪句诗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C.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 下列哪句诗出自李白的《静夜思》?A.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B.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 下列哪句诗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C.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 下列哪句诗出自李清照的《如梦令》?A.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B.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9. 下列哪句诗出自王之涣的《登鹳雀楼》?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C.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D.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0. 下列哪句诗出自李白的《静夜思》?A.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题讲析(附练习及答案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题讲析(附练习及答案解析)1.熟知诗歌鉴赏选择题“4大设误角度”“3大解题步骤”[诗歌鉴赏选择题“4大设误角度”]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其考查落脚点仍是考纲规定的4大考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在一定程度上选择题不仅降低了诗歌鉴赏题目的解答难度,而且间接降低了诗歌的阅读难度,解决了阅读理解上的部分障碍。
[典例剖析][例1]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赴洛道中作陆机①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
振策陟崇丘,案辔②遵平莽。
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
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
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
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
【注】①陆机:西晋文学家。
出身东吴名门,东吴灭亡后退居家乡,闭门勤学,后被迫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洛阳。
②案辔:案,同“按”。
按辔,扣紧驭马的缰绳,使马慢步行走。
下列有关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紧扣诗题,概括写自己“远游”历经了艰辛的跋涉。
B.“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写诗人行程的风尘仆仆,流露出漫漫行程之后的释然。
C.“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采用互文手法,写出了朝夕均不能排遣的孤独和忧伤。
D.“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句用“悲”来修饰“风”,突出诗人情感中的孤寂和落寞。
E.全诗写赴洛途中所见,借嵩岩、悲风、清露、明月等来表达身在旅途的独特感受。
【解题流程】设误角度:情感分析不当、技巧确认不准分析:B项,情感分析不当(无中生有)。
诗人风尘仆仆,行于高山莽原之中,并没有“释然”之情,只有孤独和忧愁。
C项,技巧确认不准。
“互文”错误,应是“朝”“夕”对比,两相呼应。
【答案】BC[例2] (2017·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2018高中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选择题精选(20题)
高中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选择题精选(20题)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1.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晚来秋”紧扣标题, 点明时间。
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 适于观赏。
C.诗歌所绘景色如画, 清新自然。
D.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2. 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描绘山中秋日傍晚的自然风景,表现出诗人的愉悦心情和高洁情怀.B.首联扣题,第一句点“山居”,第二句点“秋暝”,创设出明净爽洁的环境.C.中间两联从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两方面写出了山林的特征——既幽静又充满活力,给人以极为深刻的感受.D.尾联化用典故,《楚辞》有“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句,诗人反用其意,以王孙自比,流露出隐遁消极情绪.3. 对诗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 它唱出了隐居者的恋歌。
首联描写薄暮之景, 山雨初霁。
一个“空”字, 渲染出天高云淡, 万物空灵之美。
B.颔联描写月夜松林、清泉流动之景。
“照”与“流”, 一上一下, 一静一动, 静中有动, 动中有静, 仿佛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脉搏在跳动。
C.颈联诗人由写景转为写人。
在这幅山水画作之中, 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们的生活美是水乳交融的。
D.尾联诗人有感而发。
虽然春光已逝, 但秋景更佳, 愿意留下来。
王孙指诗人和他的朋友们, 诗人表示愿意和朋友们留在这宁静闲适的山林里过隐居生活。
从军行(其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4.错误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描写青海湖上大片云朵, 映衬远处的雪山, 孤城戍守, 玉关屹立。
景物色彩鲜明, 显示边塞的壮阔景象, 奠定豪放基调。
B.“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
戍边时间之漫长, 战事之频繁, 战斗之艰苦, 敌军之强悍, 边地之荒凉, 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
C.一二两句境界阔大, 感情悲壮。
古诗文高考语文选择题
古诗文高考语文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的“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B. 今欲捐弃细务,专以读书为事C. 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D.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请重与操事B. 吾属今为之虏矣C.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 今虽死乎此,岂敢忘君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举类迩而见义远B.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C. 相如因持璧却立D. 故患有所不辟也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B.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C. 今臣亡国贱俘D. 今臣亡国贱俘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B.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 今臣亡国贱俘D.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B.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C. 今臣亡国贱俘D. 今臣亡国贱俘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B.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 今臣亡国贱俘D. 今臣亡国贱俘8.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B.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C. 今臣亡国贱俘D. 今臣亡国贱俘9.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B.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 今臣亡国贱俘D. 今臣亡国贱俘10.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 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B.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C. 今臣亡国贱俘D. 今臣亡国贱俘答案:1. D 2. A 3. B 4. D 5. A 6. B 7. C 8. D 9. A 10. B。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阅读理解5年真题汇总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阅读理解5年真题汇总一、(2024·新高考Ⅰ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千岁庵听泉刘克庄因爱庵前一脉泉,襥衾来此借房眠。
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
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开头交代,诗人之所以会到千岁庵借宿,是出于对庵前泉水的喜爱。
B.诗歌主要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泉流,与题目中的“听泉”二字相切合。
C.诗人雅趣与古人相通,在听泉的时候,联想到昔日曲水流觞的兰亭雅集。
D.诗人与兰亭诸贤一样,都把对音乐之美的追求寄托于山水而摒弃了乐器。
16.本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颈联写泉水的声音既响亮又微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二、(2024·新高考Ⅱ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为山亭独卧叶梦得①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
几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②。
汹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
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
[注]①叶梦得:南宋文学家,曾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
②阴虫:秋虫,如蟋蟀之类。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雨后空气清新,为山亭的夜晚凉爽宜人,然而诗人的心情却难以平静。
B.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
C.诗人凭轩望月,浮想联翩,而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
D.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迥、苍茫寂寥的境界。
16.如何理解诗人的“白头心事”?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三、(2024·全国甲卷·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①吕本中半篙春涨绿平溪,二月江城草色齐。
舟比蜉蝣千顷外,□同斥鷃一枝栖②。
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
却讶探骊人不至③,清樽画航倩分题④。
[注]①次韵: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
高考语文古诗词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诗句中,字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B.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C. 落花时节又逢君,杨柳依依似故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2. 下列诗句中,意境最为深远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B.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登鹳雀楼》)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D.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3. 下列诗句中,表达诗人忧国忧民之情的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孟郊《登科后》)B.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C.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4. 下列诗句中,描绘边塞风光的是: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B.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C. 落花时节又逢君,杨柳依依似故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D.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5. 下列诗句中,运用拟人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B.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杜牧《江南春》)C.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D.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离骚》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人________的代表作,其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句,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信念。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常见命题类型及答题技巧+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常见命题类型及答题技巧一、分析形象型1.提问格式: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解答分析: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早梅张渭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答:(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二、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2.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3.答题步骤:⑴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古典诗歌鉴赏(含解析)
2016年高考语文真题古典诗歌鉴赏(含解析)1.【2016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西村陆游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在清风吹拂、新月初现的黄昏时分。
B.“初转马”与“小乔初嫁了”中的“初”都是“才”“刚刚”的意思。
C.“茂林风送幽禽语”意谓清风送来茂林深处的鸟鸣,衬出西村的幽静。
D.“坏壁苔侵醉墨痕”意谓残壁上青苔侵蚀了昔日醉后留下的字迹。
(2)“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3分)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
(李商隐《齐宫词》)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陈羽《从军行》)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
(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是陆游的另一首纪游诗《游山西村》。
结合具体诗句,比较这首诗和《西村》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6分)【答案】(1)A(2)B(3)相同点:都写乡村风光和对乡村的热爱之情。
不同点:①《西村》侧重写自然风光,《游山西村》侧重写乡村人情和古民风俗。
②《游山西村》还体现出深刻的哲理。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此题从选项设置来看,分别是从词语、诗句、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分析判断。
例如诗歌中的关键词“往岁”“记今夕”已经表明了作者到西村“叩门求浆”是往昔的回忆。
2023届高考语文古诗选择题鉴赏题解析与专练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题玄武禅师屋壁
何年顾虎头,满壁画沧洲。
赤日石林气,青天江海流。
锡飞常近鹤,杯渡不惊鸥。
似得庐山路,真随惠远游。
【注释】玄武禅师屋:是一佛寺,故址在今四川省中江县。玄武禅师是一位和尚的法号。这首诗作于杜甫入蜀后,是诗人在观赏了玄武禅师寺中的壁画后,一方面再现壁画的内容,一方面抒发观画后的感想。顺虎头:晋代画家顺恺之。沧洲:滨水的地方。古称隐士所居之地。一作“瀛洲”。锡飞常近鹤:这是一个典故。梁时,僧侣宝志与白鹤道人都想隐居山中,二人皆有灵通,因此梁武帝令他们各用物记下他们要的地方。道人放出鹤,志公则挥锡杖并飞入云中。当鹤飞至山时,锡杖已先立于山上。梁武帝以其自停立之地让他们筑屋居住。杯渡不惊鸥:这是画面上画的另一个典故。昔有高僧乘木杯渡海而来,于是称他为杯渡禅师。惠远:东晋时高僧,生庐山。惠,应作“慧”。
B.颔联诗人凭槛远望,远近结合,写出江水碧澄浩荡,树林葱郁花朵盛开的景象。
C.尾联呼应起首两句,以“城中十万户”与“此地两三家”反衬,更显繁荣热闹。
D.全诗八句对仗,句句写景,句句有“遣心”之意,蕴含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
一、杜甫《水槛遣心二首.其一》答案
1.C【解析】“更显繁荣热闹”错,尾联意思是,城中有十万户人家,而此地只有两三户人家。以“城中十万户”与“此地两三家”对比,更显出草堂的闲适幽静。
2023届高考语文古诗选择题鉴赏题解析与专练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3届高考考点:高考古诗选择题鉴赏题解析与专练
考点:
1.杜甫《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2.杜甫《四松》
3.杜甫《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4.杜甫《送舍弟颖赴齐州三首(其二)》
5.杜甫《题壁上韦偃画马歌》
6.杜甫《题玄武Βιβλιοθήκη 师屋壁》7.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节选)》
2022高考新题型-古诗“主客观结合型鉴赏题考法一览
2022高考新题型-古诗“主客观结合型鉴赏题考法一览通过一周的分析,语文匠认为,首先,考查方式改变,确实对备考产生了影响,一定要重视;其次,主要考点不变,所以不必过度反应,对了新增的传统文化考点,要有足够的应对。
对于此类题目,其实,最接近的就是北京卷和上海卷,这些地方的试题,其他新课标地方的师生估计还是很陌生的,下面,就结合历史上的高考语文试题,以及这两地试题,让我们一起走进神秘的2022高考新题型——古诗“主客观结合型”鉴赏题。
本文结构第一部分研读早期类似考题第二部分研读北京卷考题第三部分研读上海卷考题第四部分预测2022年新高考古诗鉴赏和模拟题2套以下为正文。
第一部分研读早期类似考题历史上,高考语文很早的时候,就是用纯选择题考查古诗的。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
赋得暮雨送李胃韦应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某古人有“密雨如散丝”的诗句。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一项是()A.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
这既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B.二、三两联描写船帆被细雨打湿而变重,鸟翅因沾雨而无法轻巧地飞翔,天朦朦胧胧看不清通海处,远处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
C.尾联中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融在一起,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巧妙地结合了起来。
D.全诗第一句直接点明“微雨”,而后面主要是通过对船帆、鸟羽、天际、大树的描绘来烘托蒙蒙细雨,这样更增强了诗的形象性和表达力。
9、这是一首写送别的诗,但主要篇幅却是写景,将离别之情寓于这些景中。
下面几首写送别的唐诗中,与它写法相同的一首是()A.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B.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C.闻道衡阳外,由来雁不飞。
送君从此去,书信定应稀。
.D.满酌劝僮仆,好随郎马蹄。
春风慎行李,莫上白铜鞮。
新高考语文易错题精选易错点21古代诗歌阅读之选择题__不会审题不会捕捉选项关键词教师版(含答案)
新高考语文易错题精选易错点:易错题21 古代诗歌阅读之选择题——不会审题,不会捕捉选项关键词★易错题型——古代诗歌阅读之选择题古代诗歌阅读之选择题,是综合性考题。
考题选择项涉及的知识点,包括诗歌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及思想内容。
选择题无所不考,让考生无所适从。
基于此,解答选择题,应先明白命题人的错误项设错方式。
了解了常见的设错方式,有利于快速辨别选择项的正误。
★易错原因——1.没有审清题干2.对选项中的关键词不敏感,没有找到设错点1.(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临江仙晃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
东溪春近好同归。
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真实描写了送别的场景,充分地表现出词人对朋友的眷恋之情。
B.词人时常感到缺乏快乐,而即将到来的离别又会强化这种愁闷的感受。
C.因不忍与朋友分别,词人更珍惜当下,数算还剩下多少时日可以相聚。
D.春天即将到来,词人希望与朋友同归东溪游览,共同欣赏春日的美景。
【答案】A【解析】A 项考查对词作整体内容的理解。
晁补之《临江仙》全词重在抒写与朋友的深情。
词中"明年应赋送君诗"一句,明确表明友人此时并未离去,所以 A 项是错误的。
B 项考查对词作情感的理解。
开篇即通过对比"闲愁"与"欢事",一"满"一"稀",形象地写出词人日常的情感状态,"明年"的离别更会增添词人的眷恋。
C 项考查对词作内容的理解。
"试从"两句,轻盈而细致地刻画了词人屈指数算相聚时光的感人细节,这正是不忍离别、珍惜当下的生动写照。
D 项考查对词作内容的理解。
"东溪春近好同归"是词人与友人的相约之句,表现了词人对来年春日的憧憬。
高考语文提升课堂:古诗鉴赏选择题设误类型辨析
高考语文提升课堂:古诗鉴赏选择题设误类型辨析高考中,古詩鉴赏题若想得到高分,前提是读懂。
如何读懂?最关键和直接的是要知“诗家语”,即仔细揣摩诗的语句。
此外,还有一些“抓手”:抓题目,粗知大概;明作者,知人论世;抓意象,品味情感;抓典故,鉴古知今。
而在读懂诗歌的前提下,进而应明确古诗鉴赏选择题的设误类型,以利知彼知己,一击中的。
以下,仅就此试作辨析。
设误类型一:词句理解不准,内容解读有误例1.(2019年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解析】由题目“题许道宁画”及注释可知,这是一首题画诗。
首联,“满眼”强调画面之水浩浩荡荡,“何郡”的疑问隐含赞叹。
颔联,言万里山水竟被画家浓缩在尺幅画间,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颈联,“众木”“孤云”依然是画中之物,但以“含晚”“不还”出之,则饱含观画者的人生况味。
尾联,谓画中景非诗句吟咏所能传出,既极赞画之神妙,又自惭诗之拙。
C项对“一窗间”的理解有误。
“一窗间”是指画的尺寸如窗一般大小,意指画的尺幅小。
在如此小的尺幅间,竟然蕴含着“万里之意”,以此反衬画家技艺之高超。
显然,把“今在一窗间”理解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是错误的。
中国艺术本就有以神写形、以虚写实的特点,如果忽略这一特点,把诗中的“一窗”理解为实实在在的“一扇小窗”,则太老实矣。
颇值得注意的是,自2017年全国卷诗歌鉴赏题采用“选择题+简答题”的考查形式以来,选择题的错误项几乎都是在词句、内容的错误理解上设置考查点,请看下表:把选择题错误项的设误重点放在对诗歌词句、内容的理解上,是符合诗歌鉴赏规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北京卷古诗鉴赏题中的选择题高考语文北京卷古诗鉴赏题中的选择题【试题一】2002年春季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第8-9题村行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
B.第二联上下句构成对比,生动地表现出山中有时喧响有时静穆的景象。
C.第三联以胭脂和白雪为喻,形象地描绘出山村绚丽多彩的秋景。
D.最后两句设为问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9.对这首诗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全诗抒发的是诗人观赏山野景色时悠然自得的心情。
B.诗的主旨是表达诗人对美丽幽静山村的由衷赞美与向往。
C.全诗情景交融,诗人思乡的惆怅心情已经渗透在前面的景物描写之中。
D.诗中通过情绪的陡然折,表现了诗人深藏于内心、随时会被触发的怀乡之情。
【试题二】2002年夏季16.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题。
(6分)登鹳雀楼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注]鹳雀楼:唐朝时建于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层楼,是当时的登临胜地,后废毁。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
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鹳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鹳雀楼的雄伟气势。
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E.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鹳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
【试题三】2003年夏季1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题。
(6分)江楼旧感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了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
【试题四】2004年春季1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
(6分)新沙陆龟蒙渤澥声中涨小堤,官家知后海鸥知。
蓬莱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
对《新沙》一诗的内容解说恰当的一项是A.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知道以后海鸥也知道了。
B.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从蓬莱岛请人来栽种紫芝。
C.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马上修了一条去征税的路。
D.渤海岸边形成了一块新的沙田,官家马上就想到来征税。
下列诗句与《新沙》的主题最接近的一句是A.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罗隐《蜂》)B.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聂夷中《田家》)C.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杜荀鹤《山中寡妇》)D.狡吏不畏刑,贪官不避赃。
(皮日休《橡媪叹》)【试题五】2004年夏季12.读下面的诗,完成—题。
(4分)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已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试题六】2005年春季12.读下面的词,完成—题。
(7分)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对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描写了秋季天空寥廓苍茫、大地草木凋零的典型景色。
B.黯乡魂,追旅思是说面对秋景更加思念故乡,回首望去,一片幽暗,不禁追忆起旅途行程。
C.夜夜除非的除非两字意为除此之外,别无可能。
D.这是古代诗词中借秋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名篇,情虽悲凉哀婉,气却沉雄刚健。
【试题七】2005年夏季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7分)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试题八】2006年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7分)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释:将:岂纪:经营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3分)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试题九】2008年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10分)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
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
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
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酒来排遣。
D.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试题十】2009年12.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
(10分)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张孝祥:南宋初词人。
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
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波神:水神。
准拟:准定。
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D.七、八句写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试题十一]2010年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7分)古风(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鹓鸾。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徂晖:落日余晖。
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鹓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试题十二]2011年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示秬秸张耒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略不少差也。
因为作诗,且有所警,示秬、秸。
城头月落霜如雪,楼头五更声欲绝。
捧盘出户歌一声,市楼东西人未行。
北风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
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释: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
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2.(7分)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 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
D. 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试题十三]2012年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柳堤明金銮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0、(7分)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
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表达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
下列诗句中香字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
(唐·郑谷《阙下春日》)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宋·杨朴《莎衣》)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
(宋·刘子翚《海棠花》)D.燕子来时春雨香,燕子去时秋雨凉。
(元·杨维桢《燕子词》)E.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
(明·邱濬《都城春日》)[试题十四]2013年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
(7分)古风(其十)李白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