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年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年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目标1. 掌握数学下册的全部知识点,基本技能和方法;2. 学习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分别是:1. 第一单元:二分之一与四分之一2. 第二单元:三分之一与六分之一3. 第三单元:十分之一与百分之一4. 第四单元:分数的加减法5. 第五单元:分数的乘法6. 第六单元:分数的除法三、教学方法1. “师生互动法”2. “体验式教学法”3. “探究式学习法”4. “课堂讨论法”五、教学重点1. 关于分数基本概念和分数的基本运算加、减、乘、除2. 分数的应用与实际问题解决3. 加强对分数的理解及计算的技巧六、教学难点1. 分数的较为复杂运算2. 分数的应用及实际问题解决七、教学步骤第一步:课前预热利用数学游戏或者趣味性的数学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让学生更主动、积极地融入学习状态。
第二步:知识点梳理结合实际分数数学问题来介绍分数概念和分数的特殊性质。
1. 分数的基本概念介绍2. 分数的读法以及分数的表达方式3. 分数的基本性质4. 分数的比较大小第三步:形式化定义通过举例子的方式来说明上述知识点的具体运用。
1. 分数四则运算加法运算减法运算乘法运算除法运算2. 分数应用及实际问题解决1. 分数的加减乘除2. 分数的应用第四步:小组讨论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分数,加强学生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五步:课后作业当堂结束后,布置一定数量的任务作业,让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作业完成,加深对分数知识的掌握。
八、教学建议1. 多采用启发式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对深度问题有更好的理解和透彻地掌握。
2. 扮演导师以及辅导员的角色,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之前的困惑,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 强调每一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联系统整各个知识点,使学生对某个问题有更加系统化、全面的认知。
探索发现: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探索发现: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第一节课:观察颜色在这一课中,学生需要观察不同颜色的物体,并将它们进行分类。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能够发现颜色作为一种分类的依据,可以将同色物体放在一起,从而更好地理解事物的组成和特征。
而这一课也可以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思考:颜色本身是如何形成的?不同的颜色有何不同?在生活中,我们如何使用颜色?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探究及解决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节课:观察形状在这一课中,学生需要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并将它们进行分类。
这一课的难度明显高于第一节课,因为形状的组成要素要比颜色复杂得多,而且形状分类的规则和方法也非常的灵活。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可以加深对形状特征的认识和理解,例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常见图形的特点,以及如何判断是否符合特定的形状。
这些知识将成为学生理解及解决更为复杂数学问题的基础。
第三节课:观察占据空间在这一课中,学生需要观察不同大小的物体,并理解它们在空间中的位置及占据面积。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可以发掘事物占据空间的不同方式,并学习了解不同单位的面积表示方法。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将更加直观地理解物体的大小和空间关系,同时会逐渐掌握分辨和使用不同大小和单位的面积计数方法。
这为日后学习高级珠心算、几何学等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节课:观察阴影及总结在这一课中,学生需要观察不同物体在不同位置和角度下的阴影,并推理它们形成阴影的规律和原因。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可以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探索事物的性质,发现隐藏在我们身边的规律和规则。
同时,在这一节课中,学生也需要将前三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对观察物体的方法和规律进行汇总和复习。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事物的形态、性质和特征,不断提升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数学思维水平。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观察物体》教案涉及内容广泛,引发学生对事物的不同方面进行观察和研究,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章《观察物体》(例2)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章《观察物体》(例2)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各种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等。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3.训练学生观察、描述和比较物体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 1. 观察物体的特征。
2. 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1. 学生如何用清晰简洁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展示示例图片。
2.各种形状、颜色、大小的物体。
3.学生观察物体的表格。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出示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物体给学生观察,让学生讨论它们有哪些差异。
第二步:示例呈现(10分钟)1.教师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物体,并描述它们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2.学生跟着老师的示范,学会如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第三步:练习与巩固(15分钟)1.学生分组,给出一些小组训练题,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并描述其特征。
2.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错误的描述方式并帮助学生提高观察能力。
第四步:课堂讨论(10分钟)1.教师让学生汇报小组训练的成果,交流不同组之间观察到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2.引导学生总结不同物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第五步: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练习题,要求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物体,并写下它们的形状、颜色和大小。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发现部分学生在描述物体的特征时表达不清晰,下节课将继续加强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训练,引导学生多练习,提高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的能力。
以上是本课程的教学设计,希本能够对教师们进行参考和借鉡。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5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5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教材)特别表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服务设施教案(附带教学思考),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1单元观测物体(三)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积极探索图形第4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第5单元图形的运动(三)第6单元分数的乘法和加法打电话第7单元折线统计图第8单元数学广角――打听次品第9单元总备考1数与代数2空间与图形3观测物体与统计数据1五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五(5)班上学期期末检测,平均值分成84.9,合格率为97.6%,优秀率为54.7%。
本班大多数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合乎年龄及年级特点,具备一定的自学习惯,存有较好的学习态度,自学数学的信心较强;学生分析能力存有一定的提升。
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数学基础极差,同时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面也缺乏,须要Thuir力量去培育训练。
同时也存有个别学生自学习惯极差,家长协调不妥当现象,影响学生自学数学的态度。
本班的学生能遵从老师的教导,但是技术创新的意识还是比较缺少,针对这现象在教学中对学生必须强化培育独立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对那些自学基础极差、家长常于疏失的学生,应当在课内课外予以协助,并使其践行自学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尽快培养较好的自学习惯,并同时提升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这一册教材内容包括:观察物体(三)、因数与倍数、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图形的运动(三)、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综合与实践活动等。
本册修改后的教材,既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又呈现一些代莱特色。
1.改进因数与倍数教学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册教材的选曲既特别注意彰显《标准》中关于因数与倍数教学与教材选曲的建议,同时著重彰显近年来有关这部分内容教学改革的经验首先,将以往教材“因数与倍数”的教学内容集中选曲,精心安排在本册的两个单元里教学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包含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的含义等,重点就是使学生介绍和掌控这些关键的概念;在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融合约分后教学最小公因数的概念和带发修行,融合通在分后教学最轻公倍数的概念和带发修行其次,特别注意所牵涉的数的范围在1~100的自然数内,防止题目中的数目过小此外,在例题的精心安排、素材的挑选出、习题的设计等方面都实行了代莱措施。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复习》教学设计教案及板书优秀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第一单元复习》教学设计教案及板书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学生对第一单元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整数和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
2.小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
3.几何图形的性质和面积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整数、分数和小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几何图形的性质和面积计算。
2.教学难点:分数和小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的性质和面积计算。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第一单元的内容,现在我们来复习一下。
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生:我们学习了整数、分数和小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还学习了几何图形的性质和面积计算。
师:很好!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复习这些内容,巩固我们的知识。
2.复习整数、分数和小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1)整数①整数有什么特点?②整数的分类有哪些?③整数的运算规律是什么?(2)分数①分数有什么特点?②分数的分类有哪些?③分数的运算规律是什么?(3)小数①小数有什么特点?②小数的分类有哪些?③小数的运算规律是什么?3.复习几何图形的性质和面积计算(1)几何图形的性质①长方形有什么性质?②正方形有什么性质?③圆有什么性质?(2)面积计算①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②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4.实践练习师:现在请大家来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我们刚刚复习的内容。
(1)计算题①12×3÷4②5/6×2/3③3.2+1.5(2)应用题①一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4厘米,求它的面积。
②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求它的面积。
③一个圆的半径是3厘米,求它的面积。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复习了第一单元的内容,巩固了我们的知识。
请大家课后认真完成作业,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五、板书设计1.整数、分数和小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2.几何图形的性质和面积计算3.练习题六、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题。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从不同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
根据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摆小正方体,结果只有一种。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的形状。
3、通过拼摆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1、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拼摆的立体图形,辨认物体的形状。
2、能通过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拼摆小立方体。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一、谈话导入(课件出示积木图片)同学们,大家喜欢搭积木吗?你们看,只要我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就能用积木搭出各种各样的图形。
今天我们也一起来搭一搭。
(板书:观察物体三)二、新课教学1、出示例1:按要求摆一摆。
解决问题(1):用4个同样的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的图形。
(1)学生动手拼摆,并与同伴交流摆法。
(2)指名汇报并演示,学生可能会提供以下三种摆法:解决问题(2)如果再增加1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你可以怎样摆?(1)学生动手拼摆,在小组中交流摆法。
(2)指名汇报并演示,学生可能会提供多种摆法,只要合理,教师都给予肯定。
提问:通过拼摆,你有什么发现?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虽然摆法各不相同,但只能添加到前面或后面,不能添加到上、下、左、右面。
2、教学例2。
出示例2:你能摆出兰兰所观察的图形吗?(1)动手操作,让学生根据例题提供的从正面看、左面看、上面看的图形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与同桌交流摆法。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演示,学生可能会呈现多种图形。
提问:通过刚才的拼摆你有发现了什么?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一旦确定了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的图形,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也就确定了,也就是说本题只有一种摆法。
3、即时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页“做一做”。
学生根据题意自行操作,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在拼摆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指导。
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3页“练习一”第1-2题。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观察物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掌握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提高空间想象力。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思维。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课堂参与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观察过物体呢?谁能告诉我,你们是如何观察物体的?(2)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物体,从不同方向观察,让学生说出观察到的形状。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如电视、冰箱、书桌等,让学生尝试从不同方向观察,并描述观察到的形状。
3.实践应用(2)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如:小明想从正面看到长方体的长和宽,他应该站在哪个位置?为什么?(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提高空间想象力。
5.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通过观察和讨论,我们掌握了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的方法,提高了空间想象力。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作业布置1.请同学们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物体,尝试从不同方向观察,并描述观察到的形状。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和几何图形,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观察方法,提高空间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讨论,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我觉得时间安排得不够合理,导致小结过于简单。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在这一方面进行调整,使课堂教学更加完整。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1)课堂对话示例:师:同学们,当你们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一个正方体时,你们能看到什么形状?生1:正面看到的是正方形。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一单元 合数、质数(教案)
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一单元合数、质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合数和质数的概念,能够识别合数和质数。
2. 使学生掌握分解质因数的方法,能够对合数进行分解质因数。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合数和质数的概念2. 合数和质数的识别3. 分解质因数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合数和质数的概念,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合数和质数的识别,分解质因数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合数和质数的概念。
2. 新课:讲解合数和质数的定义,让学生学会识别合数和质数。
3. 活动一:让学生找出20以内的合数和质数,并进行分类。
4. 活动二:让学生尝试对一些合数进行分解质因数,总结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合数和质数的概念以及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 在讲解合数和质数的概念时,要尽量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学生容易理解。
3. 在进行分解质因数的练习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能够找到合数的最小质因数。
4. 在教学评价中,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数学》五年级下册2. 教学课件:PPT或黑板八、教学时间安排1. 导入:5分钟2. 新课:10分钟3. 活动一:10分钟4. 活动二:10分钟5. 课堂小结:5分钟6. 课后作业:5分钟九、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完整版)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 2.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 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 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3.让学生主动参与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 进行直观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来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具运用:课件,小正方体积木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给出一个实物图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让同学画不同的摆放方法,引导 学习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 【新课讲授】 (1)屏幕出示教材第 2 页例 2。 (2)师:这是一个用 3 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 观察所画下的形状 。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4)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5)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生:略。 (6)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 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最后根据左面图形确定最后的立体图形。 根据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只有唯一的一种情况。
hing at a time and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
【课堂作业】
1.完成教材第 2 页“做一做”。
2. 完成教材第 3~4 页练习一第 3、6、7 题。
【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
新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教案
五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一、班级情况分析:本班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有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同学之间会交流合作,但自主探讨能力不高。
也有一部分的学生基础知识差,上课不认真听讲,不能独立完成学习任务,需要老师督促并辅导。
还有一部分学习比较认真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只能掌握一些基础知识,稍稍拐个弯就不知所措。
本学期重点还是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教学,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动态。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数学学习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因数与倍数,在前面学习整数及其四则运算的基础上教学初等数论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因数和倍数的意义,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
教材在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加法、减法,结合约分教学最大公因数,结合通分教学最小公倍数。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图形的运动、长方体和正方体三个单元。
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认识图形的轴对称和旋转变换;探索并体会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图形之间的关系,及图形之间的转化,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及表面积公式,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学习有关单式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单元,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向学生渗透优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任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的乘法
单元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
教学课时:10课时
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解析:要求巨杉有多少吨,就是求蓝鲸体重的18.7法计算。
150×18.7=2805(吨)
学生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计算公式,求出这几个图形的面积。
6.25×3.2=20(平方厘米)
4.5×4.5=20.25(平方厘米)
3、汇报
行驶里程收费标准
6.3km 3km以
内7元超过3km,每千米1.5元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四,第7题
五(1)班35名师生照相合影。
每人一张照片,一共需付多少钱。
2、解决问题
A城市的出租车在3千米以内收费10元,超过3千米后,每米加收1.60 元。
李师傅乘坐了14千米,要花多少。
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教案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二次修改
一:自主学习。
让每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动手操作,并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边学边解决一些问题。
学习任务: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如下:
请你用手中的4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要求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如上。
小学电子备课表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第1课时
教学内容:观察物体(1)设计者:使用者:
教学目标
1、能通过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2、结合生活实际,通过具体观察活动,能体会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它的实物图形可以有多种摆放方式。
3、在活动中培养良好的交流、合作习惯。
教学重点
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立体图形。
要求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组中会的同学教会不会的同学。
学习任务:现有4块积木,如何摆出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如图:
可以怎样摆?有几种摆法?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
三:汇报展示。要求每个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小组中会的同学进行补充。
学生展示交流得出摆放的规律。
四: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第3页练习一中的1、2、4、5题。
正面、上面、侧面三方观察到的平面图形可以还原立体图形
教学反思:画出摆放的立体图形还是难点。
师:通过操作、观察、讨论,我们发现从一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不能还原出立体图形的全貌,但从正面、上面、侧面三面观察的图形的形状则可以本第2页练习一中的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3到第四页的第3、6、7题。
五:拓展延伸。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三)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
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单元教学案(人教版)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 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 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二)、情感目标:1.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2.引导学生欣赏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意识。
(三)、重点、难点:重点:1.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准确判断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
2. 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3.能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难点:1.使学生在认识和制作简单的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
(四)、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硬纸片、带方格的练习纸、剪刀、彩纸、字母卡片等。
二、预习学案:1.复习轴对称、旋转的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回顾、归纳:我们把两边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图形。
2.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和经过旋转后的美丽图案。
三、导学案: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初步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也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学习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和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结合本单元的学习,还安排了数学游戏“设计镶嵌图案”。
1. 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探索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最新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最新版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教材分析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
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
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
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
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
课时划分:2课时观察物体……………………1课时练习二………………………1课时第一单元:观察物体第一课时:从某个角度观察多个物体教学内容:教材P2例1及练习一第1、2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整理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整理版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单元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活动主题一:《图形的变换》活动主题二:《图案设计》活动主题三:《数学欣赏》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图案;感觉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点、难点: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准备教具:1、挂图;2、方格纸;3、七巧板;4、作图工具授课时数:约6课时第一课时(1)教学内容:轴对称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让学生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学会画出轴对称图形。
难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
(2)学生相互交流二:新课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2)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现象;探索成轴对称的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在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复习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复习教案(全册)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复教案(全册)第一单元复教案复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知识梳理1.根据一个面的摆放,体会摆法的多样性。
从正面看形状相同的几何体,其摆法不一定相同。
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在拼摆立体图形的过程中有多种拼摆方法,所得到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是不同的。
2.根据三个面的摆放,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
还原原来的物体时,我们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拼摆,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最后验证确认。
复目标1.能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让学生体会可能有不同的摆法。
2.能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体,体会有些摆法的确定性。
3.经由过程窥察、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窥察能力、动手能力,培养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复重难点重点:能从正面看到的平面图形画出不同摆放方式的小正方体。
难点: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正方体。
复办法1.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查漏补缺,通过复,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的基本要求。
2.复课不仅要突出知识的综合性,更要通过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练,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复中应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复教案(全册)复过程1、创设情形,导入复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在观察物体(三)这一单元里都研究了哪些内容,先想一想,然后与同伴交流。
指名汇报所学内容。
(可以让2~3名学生汇报)大家真了不起,学会了这么多的知识。
这节课我们就对第一单元进行整理和复。
(板书课题)2、回顾整理,建构收集1.让学生先自主整理,然后交流汇报。
2.师生共同梳理。
(1)复:按照一个面的摆放,体会摆法的多样性。
(2)复:根据三个面的摆放,体会摆法的确定性。
3.建构网络。
谈话:请同学们利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列举、表格、网络图等)把我们复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整理,并在组内进行交流。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0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0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篇1教学要求(1)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收集原始数据和分类整理的方法。
(2)通过令人信服的数据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收集数据的方法。
教学用具(1)用投影制作出教材的复习题(2)学生每人准备一枚一元的硬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我们已学过收集静止的数据,如:第1页的复习题(投影显示)。
1.单击一名学生完成以下统计数据和条形图,其余学生将写在书上。
2.统计一下我们同学寒假看的课外书的数量。
以前我们学习的是收集静止事物的数据,如复习题,但有的时候要收集的数据往往不是静止的,要随着时间的变化逐个收集和积累,这时就要采用另外的方法来收集和积累数据。
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板书课题)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二、探索研究1、探索收集数据的方法。
放:例1中的路口在10分种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录像,让学生看。
(1)小组合作,探索研究①各种车辆的出现有没有规律?②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准确无误地记下各种车辆通过的数据?③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记录数据?④汇报展示,统一方法。
(2)学生实际操作。
每人拿出一张纸写出各种车辆名称,然后听老师报通过的车辆,并画“正”字记载。
讲:你们纸上收集的数据是原始数据。
为了清楚地表示10分种内各种机动车通过路口的辆数和总辆数,需要把这些数据加以整理,制成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
2、数据的整理。
(1)统计表。
想:这个统计表该怎样制?要分几栏?(2)条形统计图。
投影显示教材第2页的空白条形图。
想:①图中的每格代表几?②每种车的辆数如何用竖条表示出来?③如果收集的数目较大怎样办?做:让学生翻开书第2页,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三、实践操作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硬币,按照刚刚学过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填写书上的统计表。
2.课堂作业。
做练习一的第1题。
做练习一的第3题。
四、课外实践收集本班同学家庭人口数的数据,并按照所学的整理数据的'方法进行整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数学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數學教案設計教案设计: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图形的变换》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包括平移、旋转和对称等,并能进行简单的图形变换操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图形变换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能够运用图形变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理解并应用图形变换的规律解决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使用实物或多媒体展示一些图形变换的例子,如转动的风车、滑动的门等,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图形变换现象,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新知讲解1. 平移:定义、特点、操作方法。
通过演示和实例让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并学会如何在纸上进行平移操作。
2. 旋转:定义、特点、操作方法。
同样通过演示和实例让学生理解旋转的概念,并学会如何在纸上进行旋转操作。
3. 对称:定义、特点、操作方法。
通过对折纸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对称的特点,然后引入对称轴的概念,使学生了解对称的原理。
(三)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图形变换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以此来巩固新学的知识。
(四)课堂总结请几位学生上台分享他们在本节课学到的内容,教师进行补充和点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深化理解。
(五)家庭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家中进行自我检查和复习。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反思:每次授课后,教师应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找出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教学提供参考。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2、用5个小正方体摆一摆,从正面看是的图形。
画出你的摆法。
3、一个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看是这样形状的图形(如下图1),这个物体至少需要()个小正方体,摆一摆。
3、如右图:画出从不同方向观察到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
正面右面左面上面4、用8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可以摆出哪些有趣的图形?课后请摆一摆,把你摆出的结果画下来或者写下来。
六、小结反思: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教学反思: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一次备课二次备课课题:观察物体(三)教学目标:对所学观察物体知识进行巩固梳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与同伴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辨认形状并摆出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组合物体的实物立体图。
教学过程:二、导入明标本单元我们学习了观察物体的一些知识,你都学会了什么,还有那些不懂的地方呢?学习目标:对所学观察物体知识进行巩固梳理,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辨认形状并摆出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简单组合物体的实物立体图。
二、自学质疑设问导读以小组为单位回顾本单元学习的知识,说一说都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班内汇报。
三、小组交流让学生实地摆拼观察、体验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小组内交流、质疑。
四、展示点拨五、训练拓展1、如图所示:搭成这样的立体图形至少需要( )个小正方体。
从左面看从正面看。
2、数一数,画一画。
先数出每个立体图形中小正方体的个数,再分别画出从左面和上面方向看到的物体的的形状。
左面上面左面上面3、这是8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形状,请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
前面看()左面看()上面看()4、由4个拼成了一个图形,小丽从不同方向看到这样的图形(如下图),这4个可能是怎样拼的?(试拼一拼)5、如下图,按要求填空。
6、完成课本P3-4页练习一第4~7题六、小结反思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试,完成练⼀练和练习⼀的第1~2题。
教学⽬标要求: 理解⽅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程就是⼀类特殊的等式。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会列⽅程表⽰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教学例1 1.出⽰例1的天平图,让学⽣观察。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 2.引导: (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
(2)如果学⽣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像“50+50=100”这样的式⼦是等式,并让学⽣说说这个等式表⽰的意思;如果学⽣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等式表⽰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 ⼆、教学例2 1.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分别⽤式⼦表⽰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
2.引导:告诉学⽣这些式⼦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说⼀说写出的式⼦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3.讨论和交流:写出的式⼦中,有⼏个是等式,有⼏个不是,⽽写出的等式都含有未知数,在此基础上,揭⽰⽅程的概念。
三、完成练⼀练 1、下⾯的式⼦哪些是等式?哪些是⽅程? 2.将每个算式中⽤图形表⽰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第1题 先仔细观察题中的式⼦,在⼩组⾥说说哪些是等式,哪些是⽅程,再全班交流。
要告诉学⽣,⽅程中的未知数可以⽤x表⽰,也可以⽤y表⽰,还可以⽤其他字母表⽰,以免学⽣误以为⽅程是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
2.完成练习⼀第2题 五、⼩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六、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程的意义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程篇⼆等式的性质和解⽅程(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4页的例3、例4和试⼀试,完成练⼀练和练习⼀的第3~5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察物体”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每一学段要求不同。
第一学段是“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第二学段是“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第三学段是“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
本单元重在动手操作,教材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观察和实践活动,为学生展开空间想象提供了平台;动手操作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察”的层面上,要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意在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是观察物体(三),前面已经学习了观察物体(一)和观察物体(二),因此学生对于观察物体的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
前面所学的知识重点在于观察,而这一单元的知识侧重于动手操作,只有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1. 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
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拼搭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
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
2. 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
1. 要选择学生熟悉的、便于组织活动的教学素材。
2. 要提供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索知识的活动空间和机会。
由于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还不够,这就需要借助于直观的活动进行自由探索,亲身实践。
3. 要给学生创造合作与交流的氛围。
观察物体(三)2课时从某个角度观察多个物体教材第2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第2题。
1. 通过推测和拼搭图形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 通过思考,使学生能分析和分辨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3. 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重点:能根据从正面、上面或左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小正方体若干,投影仪等。
同学们都玩过积木吧,老师给你们4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下图的图形。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观察物体(三)。
1. 学生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若干个小正方体。
师:现在同学们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立体图形,才能从正面看到的是,看一看哪个小组得出的方法最多。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交流。
2. 探究结果汇报。
学生展示:师:还有其他的拼搭方法吗?学生思考,动手实验。
学生接着展示:大家在拼搭的过程中要多思考,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结论。
【设计意图:几何知识的教学任务,最重要的是建立空间观念。
由实物抽象出图形,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
教学时先出示实物,让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它的形状,感知到从不同的角度,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从而认识物体的正面、上面和左面】3. 学生探究。
师:如果再增加一个同样的小正方体,也就是用5个同样的小正方体,要保证从正面看的形状不变,应该怎样拼搭呢?下面就请各小组的同学用手中的小正方体进行拼搭,看哪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最多。
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分组自主探究,相互交流。
4. 汇报探究结果。
小组分别汇报自己小组拼搭的图形,如下图所示:……教师分别对各个小组所拼搭的图形进行点评,给学生以肯定和鼓励。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从一个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平面图形进行拼搭立体图形,同学们都能积极地动手参与,积极地思考,找出了各种拼搭的方法。
按照物体的平面图形进行拼搭时,先根据平面图形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层,要拼搭的立体图形有几排,再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观察物体(三)1. 这节课,我为每个学生都准备了学具,切实组织好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进来。
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强化了视图与实物的认识,不以教师的演示来替代学生的操作,不以对教材中的插图观察来替代对实物的观察。
2. 关于根据视图拼摆出相应的物体的教学,我鼓励学生思考不同的摆法,锻炼学生的直观思考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在交流摆法时,我肯定了不同学生的摆法,有的学生摆了4种,有的学生摆了6种,有的学生上台摆出了第7种摆法,我都对学生进行了表扬,但我要求所有学生都能拼摆出7种不同形状的物体,这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A类1. 一次最多能看见长方体的( )个面。
2.从( )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是。
3. 从正面观察,所看到的平面图形是( )。
A. B. C.B类1. 用4个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的立体图形,你有几种摆法?2. 要摆出从正面看到的是的立体图形,至少需要多少个小正方体?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 32. 上3. BB类:1. 5种2. 4个。
教材习题教材第3页练习一1. 上正左2.(1)(答案不唯一)(2)(答案不唯一)从多个角度观察立体图形教材第2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3~7题。
1. 根据图形推测拼搭的方式,引导学生简化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物体的能力,通过思考和分析,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情况。
3. 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问题。
4. 通过让学生自己拼摆,得出结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求知欲及探求数学知识的兴趣。
重点:经历观察过程,根据从正面、上面和左面看到的物体的三视图,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小正方体若干,投影仪等。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根据从某个角度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拼搭出立体图形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再来研究怎样根据从多个角度观察得到的三视图来拼搭立体图形。
教师出示从正面观察某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如图。
请同学们猜一猜,它是由几个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并说明理由。
学生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是2个,有的说3个……师:看来要了解物体的真面目只看一面是不够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根据三视图摆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能正确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三视图。
这节课以这个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并利用学生个人的数学知识与经验,先让学生画一画,再进行比较。
在复习旧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感受从两个方向观察,是不能确定立体图形形状的,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1. 投影出示例2。
2. 分小组探究。
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准备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
师:现在每个小组都有若干个小正方体木块,请你们自主探究一下,怎样拼搭,能拼搭成符合兰兰看到的三视图的立体图形,看一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并说一说是怎样摆的。
学生分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想象、判断的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在空间位置中的关系与变化;尝试引导学生用分析推理的思路表述自己的想法,充分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开阔性、灵活性和概括性,在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空间理解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探究结果汇报。
我们拼搭的图形为。
因为兰兰从正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和从左面看得到的平面图形都是由2个小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因此说明这个立体图形只有一层,并且它的前面是2个小正方体,它的左面也是2个小正方体。
而从上面看是两排,它的前排是2个小正方体,第二排是一个小正方体并且应该在左边,因此我们组拼成了上面的图形。
师生共同评价总结:各小组都能积极地思考,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并说出了自己的思考过程。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拼搭立体图形,同学们都能积极地动手参与,积极地思考。
在按照物体的三视图进行拼搭时,先根据平面图分析出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层,要拼搭的立体图形共有几排,再根据平面图形确定每层和每排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和位置。
观察物体(三)1. 对于这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意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摆一摆”“看一看”“想一想”等活动,获得关于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得到的图形的理解和感悟。
2. 通过观察物体、课件演示,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突破教学的难点。
A类1. 填一填,下面的图形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2. 有三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是的,请在它的下面画“ ”;从侧面看到是的,请在它的下面画“☆”。
()面()面( )面B类如果从正面看到的是,用小正方体可以怎样摆?课堂作业新设计A类:1. 上面正面右面2. 第一个画“ ”,第二个画“☆”B类:略教材习题教材第3页练习一3.4. (1)①③⑥(2)24(3)略5. 第一个立体图形6. (1)有两种摆法,图略(2)略7. ①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