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中生的心理学角度分析化学事实性知识的记忆策略-衢州一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高中生的心理学角度分析化学事实性知识的记忆策略
宋秀云衢州一中
高中生心理的发展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在矛盾和艰辛中逐渐走向成熟,是幼稚与成熟的交互体。
认知活动的体系性自觉性较强,同时受情绪、意志和个性因素影响。
记忆策略上,不喜欢简单的机械记忆,死记硬背,更喜欢有目的性的理解记忆。
化学事实性知识是学生学习其他化学知识的基础,涉及到物质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等多方面内容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及化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等诸多方面的知识,内容多,分布广,材料琐碎,不容易记忆,学生常常感到知识杂乱无章,难以提取所需要的知识,无法用它去解决实际问题。
如何选择适合高中生心理的记忆策略,使其便利地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化学事实性知识学习的关键。
一、高中生的心理特点
(一)高中生的基本心理特征
高中生在身心发育和社会成熟方面既有少年期的幼稚又具有青年期的成熟的某些特点,是幼稚与成熟的交互体。
1、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高中生的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他们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
因此高中生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异时性和较大的不平衡性。
2、心理发展的动荡性
高中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生理和某些心理发展同道德或其他社会意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造成了高中生心理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
高中生心理发展的动荡性表现在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
3、心理发展的自主性
高中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时期,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温斯把它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
高中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
如果说生理上的断乳是个体被动地离开父母,那么心理上的断乳则是个体主动地离开父母。
4、心理发展的闭锁性
高中生不像儿童时期那样经常向成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他们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又不轻易表露出来,心理的发展呈现出闭锁性的特点。
心理发展的闭锁性使高中生容易感到孤独,因此又产生了希望被人理解的强烈愿望。
他们热衷于寻求理解自己的人,找“志同道合”的知心朋友,对知心朋友,他们能坦率地说出内心秘密。
(二)高中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1、高中生认知发展总体来说表现出以下基本特点:
(1)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
(2)高中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
(3)认知与情意、个性因素协同发展。
因此,高中生的认知结构和情意、个性等心理因素形成协同发展的新局面,使心理的整体水平得以提高。
2、高中生记忆活动的发展特点
记忆是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脑中的反映。
整个记忆过程可分为“识记”“保持”及“再认与回忆”三个环节。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出发,认为人的记忆是人脑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与提取的过程。
“识记”相当于信息的编码,“保持”相当于信息的贮存,“再现”相当于信息的提取。
高中生的记忆具有以下特点:
(1)有意识记占主导地位。
有意识记是有目的、有计划、需要意志努力的记忆。
尽管高中生的有意识记占主导地位,但无意识记仍是不可缺少的。
有意识记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应是能自觉地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来增强记忆效果。
(2)理解识记成为主要的识记方法。
理解识记是借助思维的力量,运用多种方法,在理解事物的意义和本质的基础上进行的识记。
(3)抽象记忆占优势。
依记忆材料的抽象程度不同,识记分为形象识记和抽象识记。
形象识记是对具体事物的识记。
抽象识记是对词语或抽象概念、公式、原理的识记。
抽象识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基础,它本质上也是一种理解识记,它使高中生的记忆效率大大提高。
但是抽象识记仍然需要形象识记的支持。
二、化学事实性知识教学中的记忆策略分析
1、复述策略。
复述有机械复述和加工复述两种等级。
单纯重复信息音韵的复述,称为机械复述。
它能够使信息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却难于形成长时记忆。
如让学生朗读两遍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概念。
如果对材料进行某种形式的分析、比较、组织、归类,或思考内容的意义和联系,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称为加工复述。
如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酸性氧化物可与水组成对应的酸的氧化物,如CO2和H2O对应的酸是H2CO3,CO2就是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就是与水能组成对应的碱的氧化物,如C a O和H2O对应的碱是C a(OH)2,C a O就是碱性性氧化物。
高中生心理上具有强烈的自主性,喜欢理解记忆,机械复述往往没效果,加工复述的效果当然更好。
但大多数概念和化学用语具有严谨性和规范性的要求,不能随意改编,如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可以将两种复述策略结合起来进行,如初学铵盐的检验的方程式,可以
先大略讲解一下,NH3·H2O可以看作NH4+和OH-形成的弱碱,二者可以结合,铵盐与强碱加热反应的方程式就容易理解了,然后要求学生机械复述巩固记忆。
需要注意的几点:①学习后及时复述。
时间长了,学生会因为部分遗忘导致情绪失落而不愿意复述。
②复述后及时检验,即使解决小问题也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进取心。
集中复述与分散复述结合,分散复述在知识的保持上要优于集中复述,但集中复述利于学生知识的系统性建构,所以两种复述都是必要的。
可先进行分散复述,后进行集中复述,以利于学生对知识有较深刻的系统的理解。
2、协同记忆策略。
在记忆的过程中,多种感官并用,协同识记,称之为协同记忆。
心理学的实验表明,多种感觉器官一起参加记忆,比一种深刻感觉器官单独记忆,效果要好得多。
精彩纷呈的化学实验,让学生受到各种感官的刺激,能加深大脑的印象,可以更多地在大脑中留下回忆的线索,从而提高记忆的效率。
在化学事实性知识的学习时,可充分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全面地观察和体验,做到从各个方面明确感知化学事实,从而加深对事实性知识的印象,增进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对于高中生而言仍需注意:①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的实验观察习惯,如蒸馏实验装置要按从左往右,从下往上的方向分析每一部分的实验要领,化学反应现象反应物到生成物都要仔细观察有什么变化并做好实验记录。
②实验事实与原理分析相结合,实验事实并不能让学生完全信服,要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或新的信息分析探究实验原理,在合理的情境中促其顿悟。
注重师生交流讨论的课堂生成性资源,捕捉课堂生成性资源,教师需要积累灵活丰富的教学经验,例如,学生会问乙烯与溴水
加成反应为什么只能断碳碳双键中的一个键,浓硫酸加到乙醇中,液体为什么会有点变黑?经过师生交流,学生会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便于识记。
3、精加工策略。
精加工策略是指通过对学习材料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加工,理解其内在的深层意义并促进记忆的一种策略。
精加工策略一方面能够使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取得联系,增进对新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经精加工的信息进入已有知识网络中,在以后需要唤起时易于检索,即使直接检索困难,也能够通过知识网络间接推导出来。
精加工是在意义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信息加工策略,是高效率获得事实性化学知识的一种方法。
联想、类比、比较等策略都是常用的精加工策略。
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已掌握的旧知识,因此,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这三种策略对认识的横向和纵向延展的连通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记忆活动中,一方面可以同中求异,即在同类事物、在共同点或相似点的基础上,尽量找出其不同点;另一方面,也可以异中求同,即在不同事物或在不同点的基础上,尽量找出其相同点、相似点或共同特征、一般规律。
这些方法是教师和学生普遍喜欢应用的方法,无论学习新课还是练习实践、课外答疑等学习活动中都充满了精加工策略,运用的水平不同,因人而异,思考能力较强的学生,精加工程度较高,化学学习能力一般较强,教师精加工能力不同给学生带来的学习体验也不同,能力强的老师上课行云流水,思维冲击力强,学生乐于接受。
所以精加工策略归根结底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需要学生不断提高学科学习能力。
例如SO2的性质的教学中,SO2的排放会导致大气污染,学生会联想如何吸收SO2?学生会将SO2 和CO2类比,用碱性物质如烧碱溶液、石灰乳、氨水等吸收。
接下来让学生猜测向SO2 溶液中分别滴加Ba(OH)2溶液和BaCl2溶液的现象可能是什么?向SO2 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没有产生白色沉淀,学生产生疑问,想一探究竟,再将溶液分成两份,分别向其中滴加NaOH溶液和双氧水,产生白色沉淀,让学生分析原因,再继续检验两种沉淀的组成成分是什么。
这样学生将二氧化硫的性质理解的较为深刻全面,锻炼了思维能力,留下深刻的记忆。
4、合理复习策略与组织记忆策略结合。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表明,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遗忘的发展规律,遵循“先快后慢”的原则。
高中化学事实性知识内容多,分布广,难度大,若不及时复习,必然造成后续学习困难,学习效果不理想。
但是学生往往对于机械的复习方式缺乏兴趣,加上时间有限,复习难见成效。
组织记忆策略指发现各部分记忆材料之间的层次关系或其他关系使之带上某种结构以达到有效保持的目的。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就是把小的信息组块组成大的信息组块,使大量信息具有整体功能,便于记忆与检索。
组织策略可以显著提高记忆成效。
化学教学中网络结构图策略是常见的组织策略主要包括物质转化关系图、概念关系图等。
如常见的铝三角、铁三角等。
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复习都可以采用组织策略,将复习内容设计成无机推断和有机推断式的网络结构图,留出空白让学生自己填写,这样的复习方法可以让学生带着猜测的乐趣积极复习。
需要注意的是要起点低,知识覆盖面要广,顾及重难点内容,又要有新意,让学生乐于进入复习状态,在原来知识的基础上有更深刻的新的收获,因为价值感对高中生的学习体验非常重要,老师若能尊重和重视,会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幸福感。
实践证明,在化学事实性知识的教与学过程中,结合高中生自身的心理特征和记忆规律,选择相应的记忆方法,先理解后记忆,先形象后抽象,先分散后集中,先易后难,先预测后生成,系统与部分融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意义与知识并重等记忆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心智,减轻记忆负担,培养自信心。
教学中若能灵活运用,使师生共鸣,教学相长,必然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记忆效率。
参考文献
[1] 郑和钧,邓京华. 高中生心理学[M]. 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2] 夏志清,王向锋,李金霞. 从心理学角度谈化学陈述性知识[J]. 内江科技,2007.
[3] 吴良根. 化学事实性知识教学中的记忆策略及其应用[J]. 教学与管理,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