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之孩子的情绪管理

家庭教育之孩子的情绪管理
家庭教育之孩子的情绪管理

家庭教育之孩子的情绪管理

对成功描述式表扬,进步及时鼓励,强化正面动力。当孩子获得成功、取得进步的时候,我们都希望他能继续坚持下去,甚至做得更好。这时我们往往会对孩子进行表扬,希望通过给孩子以正向的激励,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正强化。

按照我们通常的理解,人人都喜欢表扬,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表扬孩子的时候,有一种现象,常常出现却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明明表扬了孩子,可是孩子反而不高兴。这是为什么呢?

而且我们还要反思一下,对孩子说“你真聪明”、”你真棒“,即便孩子被表扬后很高兴,就表示起到激励的作用了吗?

要达到正强化的目的,就要先理解什么是表扬,什么是鼓励?什么是表扬?

表扬是对结果的反馈,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评价式表扬,另一种是描述式表扬。评价式表扬指的是对人或事做出一个价值判断,用一两个笼统的词语简单概括,常见的就是“很聪明”、“做得很好”这样的表扬。描述式表扬指的是做出细节描述,而不直接判断好坏、对错。

斯坦福大学的卡罗尔教授设计了一个实验:把一套数学题发给两组孩子,当答题结束后,孩子们会听到不同方式的表扬。第一组孩子会听到,“哇,分数好高,你太聪明了”。这是评价式表扬:就是你有天分,很擅长数学;第二组孩子会听到,“哇,分数好高,你肯定很努力”。这是描述式表扬:你很用心地学习,努力尝试,于是解出了所有的题目。

然后,研究人员问他们想不想继续尝试再做一些题。第一组孩子大多都不想做,而第二组孩子表现出明显的兴趣。

最后,两组孩子都被要求再做了一套题。结果是,第一组受到评价式表扬的孩子,表现明显比之前差了很多,第二组孩子的表现却更加出色。

解读:表扬方式影响被表扬者的想法和行为。评价式表扬不经意地传递了“你不需要再努力”的信息,可能会让受表扬者更加懈怠、自傲,并且不再愿意冒险犯错;而采用描述式表扬,即表扬的重点是努力而不是成绩时,表扬才真正起到激励作用。

什么是鼓励?鼓励是在过程中,对进步和好行为的及时反馈。

鼓励不是输出评价、操纵孩子的行为,而是描述事实和感受、真诚地赞美。包括三层内容:孩子做了什么样一件具体的事;我们内心如何看待他孩子所做的事;我们内心的感受是什么。

要对孩子的好行为进行正强化,需要我们提供必要的及时反馈,除了对结果采用正确的方式进行表扬,更需要在过程中对孩子的进步和好行为进行鼓励。尽量减少评价式表扬。

评价式表扬就是常说的“夸奖”,比如“很聪明”、“做得很好”这些的。夸奖实际上是一种支配性语言,是一个人在给另一个人下定义,是通过表扬来操纵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这种意图和方式会给孩子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

一、影响孩子自我评价的形成

夸奖会让孩子过度关注自己“好”与“不好”。孩子内心对自己有一个基于事实的评价,有“好”的部分,也有“不够好”的部分。当孩子被表扬时,他心里觉得仍然有“不好”的部分,并没有夸的那么好,这会让孩子的自我评价产生混乱,感觉很不舒服。这就是很多孩子被夸奖之后不开心、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

二、让孩子产生依赖,“寻求认可上瘾”

过多的夸奖,孩子不知不觉地对这些语言产生了依赖。孩子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取悦父母来获得夸奖,而不是为了体会自己内心的感受。父母夸奖越多,

孩子就越需要这种形式的肯定。这样的孩子在成年之后也会继续依赖周围的人给他肯定,缺乏发自内心的自信。

三、剥夺孩子的乐趣,破坏内驱力的形成

孩子需要自己去体会成功所带来的内心的喜悦,为自己的成功感到骄傲。过多的夸奖会剥夺孩子的这种能力,在做事的时候不会发自内心地骄傲和兴奋,而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习惯于为了获得这种表扬而不是为了自己做事。

不断地评价式表扬可能会让孩子坚持做一件事,但当父母一旦停止这种表扬,孩子会立刻失去兴趣。因为,这件事本身不是孩子的兴趣,没有形成内部驱动力,他之所以做这件事仅仅是为了获得关注和夸奖。

四、降低孩子成功的可能性

孩子在成功完成一件任务之后获得夸奖,往往会在完成下一任务的时候失败。人们常说这是“翘尾巴了”,但这种说法不完全对,因为夸奖之后不一定是骄傲,也可能是这种表扬降低了孩子的兴趣,或者可能是给孩子造成了压力,让他不想再冒险去尝试和挑战,止步不前了。

孩子成功时:描述式表扬。在孩子获得一些成功,或者取得一些进步的时候,采用描述式表扬,让我们的着眼点不是在结果上,而是更关注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感受及价值,这些才是正面动力的来源。

1、表扬努力,而不是天分

当孩子取得不错的成绩,表扬天分比如夸孩子“聪明”,可能会被喜悦冲昏头脑,或者让孩子产生质疑,害怕失败而止步不前。肯定孩子为此付出的艰辛和付出,会让孩子懂得要更加努力。

2、描述我们的感受,而不是给孩子下定义。

我们要多分享我们自身的感受,尽量避免以给孩子下定义的方式,来强调我们的目标和期望。

比如,“你真是个好孩子,懂得和小伙伴分享好吃的”,这是在给孩子下定义。

而,“我看到你和小伙伴分享好吃的,他很高兴,我也很欣慰”,则是在强调孩子的行为对旁人产生的影响。用“我…”这种表达方式,是我们和孩子之间观点和感受的交流,而不是将我们的观点强加给孩子。

3、对事实或行为进行评价,而不是对孩子进行评价。

对孩子的表扬要针对孩子的具体行为。比如,我们最好不要说:“你真是个小音乐家”、“你真是个天才画家!”。而要说“我很喜欢听你弹这首曲子”、“我喜欢你选的这些颜色”。如果能够具体描述细节更好,比如,喜欢他弹琴时行云流水的动作、喜欢他画画时专注的表情…

4、引导孩子关注自身的感受

每个孩子都有渴望成功、渴望学习、渴望征服困难的一面。当看到孩子尝试新的事物时,我们要对他进行引导,比如:“我看到你很喜欢做…”,"你觉得做…怎么样?",“看到你做…,我真高兴。我发现你也很喜欢做这个”...

引导孩子感受到内心的喜悦,能够提高孩子做事的决心和毅力,产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5、帮助孩子进行自我评价

多问问孩子怎么看待自己所做的事情,内心有哪些体会。比如:“你自己觉得这幅画怎么样,你喜欢自己的画吗?”,“你搭出来这个城堡,高兴吗?”,“你是怎么想到要画这样的一幅画的?”

引导孩子多向内观,而不是外求,不但可以帮助孩子找到兴趣所在,还可以建立基于事实的自我评价,提升自信。

尚未成功,或者不那么明显的结果:对好行为及时鼓励。孩子获得成功,或者取得好成绩,对家长来说很容易判断。而还没有结果的时候,很多家长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其实,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能发现孩子的进步或者好行为,对这些进行鼓励,给孩子及时反馈,也能有效强化孩子的正面动力。

1、鼓励勇气

“你不怕困难,敢于挑战,太难得了”

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肯定孩子的勇气,能够让孩子更加自信,更愿意去挑战、去征服困难。

2.鼓励坚毅

“尽管很难,但你一直坚持”

当孩子坚持完成一件很有挑战的事,比如,解开一道有难度的题,拼好一个复杂的玩具,学会骑车、轮滑,跨过高空断桥,屡败屡战反复尝试,要肯定孩子的耐心和坚持。

3.鼓励细心

“你记得…,考虑得真周到”出去玩的时候记得带水,天气凉的时候记得带备用的衣服,都是细心周到的表现,体现孩子能够全面和多角度考虑问题。

4.鼓励责任心和条理性

“我看到你把自己的房间整理的井井有条”把自己的房间、物品、玩具整理好,是有责任心和有条理性的表现,这是孩子能管理好自己,做好其它事情的基础。

5.鼓励信守承诺

“我相信你,因为…”做一个有信用的人,能让孩子将来能获得更多信任,有更大发展。要帮助孩子建立和维护自己的信用,比如和孩子建立约定的时候,说:“我相信你,因为之前你说话都尽心尽力做到。”,“我相信你,你一定会找到好办法”。

6.鼓励创意

“这个方法真的很有创意”当孩子开动脑筋,有很多奇思妙想的时候,家长把这很容易归结为孩子“聪明”。其实,这都是孩子积极思考的结果,是孩子在尝试无数次可能性的方案之后获得的成就。鼓励创意,就是鼓励孩子更加积极地思考和尝试。

7.鼓励细节

“你在...方面进步了很多”当孩子在努力的过程中,即便还没有达到最终的标准,也要在孩子某方面能力有提高时,及时发现和鼓励,让孩子得到及时的反馈,更有动力坚持,更有勇气挑战。

8.鼓励热心

“你帮助...完成了他的任务,真不错”乐于助人是一种美德,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能够为他人提供价值也是个人能力和价值的体现。要鼓励孩子多多帮助别人,同时也能让孩子知道,克服困难的方法有很多种,除了自己的耐心坚持之外,适当地向别人求助,从别人的经验中学习,也是非常有效的办法。

9.鼓励参与

“你今天参加活动时表现得很好”积极参与活动,能激发创造力,开拓视野,学习更多知识,获得更多经验。当孩子积极参加活动,并且有不错的表现,一定要及时鼓励孩子。

10.鼓励合作精神

“你和小朋友合作得真好”一个人无论能力多强,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合作是生存和取得成就的基础。如果孩子和伙伴们一起合作完成一件事,一定要抓住机会肯定他的合作沟通能力。提高合作沟通能力,能够增强孩子的社会认同感,感受到自己真真切切的价值,获得更为持久、更加坚韧的力量源泉。

11.鼓励开放虚心的态度

“你很重视听取别人的意见,这点非常好”能够听取别人好的建议,看到别人的优点,吸取好的方法和经验,自己的能力会得到很大提高,拥有成长型思维,一定会有开放虚心的态度。

12.鼓励领导力

“这件事你负责得很好”有些事情不是孩子一个人做的,但这是孩子负责管理的,做得好是因为孩子有责任心和领导能力。要让孩子知道,虽然没有每个环节都亲力亲为,但能把事情最终做成,是很重要的能力。

心理学上的研究表明,通过不连续的强化,所习得的反应,反而更不易消退。任何规律性的刺激,人都会逐渐适应,直到不再起反应;反而是不规律的刺激,因为下步可能有惊喜,所以时时都会有期待。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需要做到那么“完美”,在每个结果、每个进步、每个好行为之后,都给予强化。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且不放弃学习和实践,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才能体会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乐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