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三作业1
三年级下期末科学实验探究题练习(一)
三年级下期末科学实验探究题练习(一)100分班级: [单选题] *○31○32○33○34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骑自行车时会出现哪些运动方式?看图回答。
1、把手的运动方式是 [单选题] *A摆动(正确答案)B转动C平动2、车轮的运动方式是 [单选题] *A摆动B转动(正确答案)C平动3、脚踏板的运动方式是 [单选题] *A摆动B转动(正确答案)C平动4、小猫的运动方式是 [单选题] *A摆动B转动C平动(正确答案)二、这是某组同学设计的轨道图,请你完成后面题目。
1.起点和终点分别是 [单选题] *A.C, D(正确答案)B.B, CC.A. C2、在测试搭建的过山车时,小球停滞在A 处(如图所示),你该如何修改设计图? *A.AB 段坡度降低(正确答案)B.整条轨道同时提高高度C.CA 段坡度加大(正确答案)3、设计图是否合格,判断的标准是() [单选题] *A.美观B.简单C.测试过程中,小球滚动流畅(正确答案)三、观察蚕卵。
1.我们可以先用______观察蚕卵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然后借助______细致观察。
[单选题] *A.眼睛、放大镜(正确答案)B.放大镜、眼睛C.放大镜、显微镜2、在观察中发现有白色的蚕卵,且上面有小孔,这是是已经孵化出_____的卵壳。
[单选题] *A.蚕蛾B.蚁蚕(正确答案)C.幼虫3、蚕卵仔细观察很像______,宽约 1 毫米,厚约 0.5 毫米。
[单选题] *A.绿豆B.芝麻(正确答案)C.蚕豆4、蚕卵颜色的变化顺序是:__________。
[单选题] *A.淡黄色,红褐色,紫黑色(正确答案)B.黄,深黄,黑C.绿,黄,黑四、如图,真实的太阳比月球要大很多,但我们看起来觉得差不多大,原因是是什么,让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得出答案吧。
1、圆纸筒 [单选题] *A.模拟太阳B.模拟地球视角(正确答案)C.模拟月亮2.小圆纸片 [单选题] *A.模拟太阳B.模拟地球视角C.模拟月亮(正确答案)3.大圆纸片 [单选题] *A.模拟太阳(正确答案)B.模拟地球视角C.模拟月亮2、实验过程(1)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模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考2023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常见的物质_金属_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三)
备考2023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常见的物质_金属_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三)金属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题专训1、(2020武威.中考模拟) 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请回答:(1)下列用品中,主要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铂金饰品B 铁锅C 铝导线(2)为了验证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下列四种方案中可行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将铝、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铜溶液中②将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硫酸铜溶液中③将铜、银分别浸入到硫酸铝溶液中④将铜分别浸入到硫酸铝、硝酸银溶液中(3)在氯化铜和氯化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
①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②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4)炼铁的原理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5)露天放置的钢铁容易生锈,钢铁生锈实际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发生化学应,若除去铁生锈可用稀盐酸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6)工业生产中常用10%的稀盐酸来除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实验室若要配制该盐酸200g,则需用量筒量取溶质质量分数为38%的浓盐酸(密度为1.19g/mL)________mL(计算结果保留至0.1);实验室在配制10%的稀盐酸的过程中,除了用到量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仪器有________。
(7)某钢铁厂每天需消耗4900 t含Fe2O376%的赤铁矿石,该厂理论上可日产含Fe 98%的生铁的质量是________t。
2、(2020江苏.中考模拟) 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分别做了镁、铁、铜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
(1)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铁比铜________(填“强”或“弱”)。
写出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备考2022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空气_二氧化碳_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三)
备考2022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常见的物质_空气_二氧化碳_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题专训1、(2019高唐.中考模拟) 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和验证气体性质的实验,请回答。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由实验E可得到二氧化碳的性质是________。
(2)若要制取一瓶较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
(填序号)2、(2019西安.中考模拟)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A水槽中的水变为紫红色,为了防止该现象可进行的改进措施为________。
(2)如图B所示,将二氧化碳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3)用装置C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集气瓶中细沙的作用是________。
3、(2019临泉.中考模拟) 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为制得较为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制取与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该套装置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3)某同学将制得的二氧化碳通入B装置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
4、(2017合肥.中考模拟) 实验小组的同学欲对碳朱氧化铜生成的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1) [提出猜想]气体成分为①只有CO,②只有CO2,③CO和CO2的混合气体。
得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_。
[实验设计]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如图装置一段时间,发现C中液体变浑浊,由此排除了猜想________(填序号)。
备考2022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三)
备考2022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三)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实验探究题专训1、(2018.中考模拟) 根据题意回答。
①写出仪器名称:a________,b________;②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可选择的一组装置是________(填编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③下图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过程。
最终在F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选填“甲~丁”);④ 资料表明:高铁酸钾(K2FeO4)固体也能用于制取氧气,原理如下:方案一:4K2FeO42Fe2O3+4K2O+3O2↑方案二:4K2FeO4+10H2O→4Fe(OH)3↓+8KOH+3O2↑Ⅰ.关于以上方案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a.方案一是分解反应b.方案二更节能简便c.方案一、二均可在图1的装置B中进行实验d.制取等质量的氧气,两种方案所需高铁酸钾的质量相等Ⅱ.若用方案一(4K2FeO42Fe2O3+4K2O+3O2↑)制取0.3mol氧气,需要高铁酸钾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mol(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2、(2019南通.中考模拟) 红枣包装中常使用一种袋装防腐剂,品名为“504双吸剂”。
其标签如图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一包久置的“504双吸剂”固体样品产生浓厚的兴趣,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品名:504双吸剂成分:铁粉、生石灰等(提出问题):久置固体的成分是什么?(查阅资料):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Fe+2FeCl3=3FeCl2打开固体包装观察:部分固体呈黑色,部分固体呈白色,另有少量红棕色的块状固体。
(作出猜想):久置固体中可能含有Fe、Fe2O3、CaO、Ca(OH)2和CaCO3。
其中可能含有Fe2O3的依据是________。
(实验探究):甲同学的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⑴取少量久置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蒸馏水,搅拌固体溶解,试管外壁发烫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⑵过滤,在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⑶取滤渣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________ 固体逐渐消失,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得到浅绿色溶液固体中一定含有________,一定不含氧化铁(实验质疑)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在实验中得出“一定不含氧化铁”的结论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
B3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作业1活动设计-初中化学
探究型学习设计表学科化学学习主题空气学校课型新授课时 1 教师年级九年级时间活动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空气的组成成分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
初步认识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学会判断常见的混合物和纯净物。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与态度: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物质的分类。
难点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
学生情况空气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教材选择了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物质知识的开端,对知识的理解比较顺利的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是符合学生熟悉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探究的教育理念。
探究任务在教学任务中要探究的任务时注意引导学生应用掌握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发展抽象的思维能力,借助多媒体手段和实验器材加强知识的探究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探究空气的成分、性质、用途,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初步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
教学资源教材、希沃助手、实验器材等活动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空气是无色无味的,看不见、摸不到,但却客观存在,你能不能通过某个现象或设计实验来证明空气的存在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空气的有关知识。
用化学的角度重新认识空气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的兴趣二、讲授新课思考:二百多年前,法国科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那他是如何实验学生观看视频,完成任务拉瓦锡实验得出的结论:通过视频的形式加深拉瓦锡实验的,他的结论是什么?播放视频(1)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2)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2-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阅读P27“实验2-1”,仔细观察演示实验1.实验原理2.实验现象:3.实验结论:1.实验原理:利用可燃物在密闭容器中燃烧,消耗氧气,使容器内外产生明显的压强差。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图1
感悟新知
实1-练
【分析实验】请帮小明将未完成的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实验 设计意图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探究燃烧与 1 物质的关系
小木条燃烧,玻璃 是可燃物
棒没有燃烧
才能燃烧
感悟新知
实1-练
实验 设计意图 探究燃烧与
2 温度的关系
探究燃烧与 3 氧气的关系
实验现象
小木条燃烧,小 煤块没有燃烧
玻璃杯内蜡烛熄 灭了,玻璃杯外 蜡烛仍燃烧
实验结论 燃烧需要温度 达到着火点
燃烧需要氧气
感悟新知
实1-练
【得出的结论】 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_____有__可__燃__物_____、 ___与__氧__气__接__触_____ 、 __温__度__达__到__着__火__点____ 。
感悟新知
实1-练
解题秘方:本实验是采用对照法,通过不同的现象 得出结论。
感悟新知
实1-讲
实验拓展: 如果在酒精灯火焰上长时间加热,蘸水的棉花也会
燃烧,因为棉花上的水吸收热量完全蒸发后,酒精燃烧 放出的热量使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使棉花燃烧起来。
感悟新知
考向 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实1-练
例1 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小明设计了
如下实验方案探究燃烧的条件:
【设计并进行实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感悟新知
实验 1 燃烧的条件
实1-讲
1. 实验用品 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三脚架、薄铜片、酒
精、棉花、乒乓球、滤纸、蜡烛、火柴、剪刀、水等。
感悟新知
2.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1-讲
选择性必修1 第8单元 科学探究系列3 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
(2)在应激状态下,可能由于下丘脑和垂体的敏感性降低,使 GC负反馈调节功能下降,易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据图所示,随 热应激处理天数的增加,小鼠下丘脑miR212的表达量增加。
(3)实验尚不完备,不能将miR212直接用于临床,应进一步在 实验动物或者人体水平上进行相关实验。
(4)当小鼠神经系统兴奋性较高时,平均体重的耗氧速率会升 高,可以通过检测小鼠单位时间单位体重的耗氧量来判断小鼠神经 系统兴奋性的高低。为了验证茶叶中的茶氨酸抑制了咖啡因的作 用,可设计如下实验:
(4)为缓解压力,人除了运动也常选择喝茶或咖啡来提高兴奋性, 但茶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的效果不如咖啡显著。经研究发现茶叶和 咖啡中咖啡因的含量接近,有人认为可能是茶叶中的另外一种成分 茶氨酸抑制了咖啡因的作用。为验证上述假设,某研究小组发现, 可通过小鼠单位时间单位体重的耗氧量来判断小鼠神经系统的兴奋 性高低,以健康成年雄性小鼠、生理盐水、试剂甲(蒸馏水配制
(2)GC是动物机体在应激状态下存活所必需的信息分子,其过 度升高会影响机体糖类、脂质、蛋白质的代谢,并大大降低机体的 免疫能力。在应激状态下,可能由于下丘脑和垂体的敏感性降低, 使GC________调节功能下降,易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科研人员 希望找到其他调控HPA轴的机制。通过对热应激模型鼠的研究(如图 所示),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21·山东实验中学高三模拟)人在面对压力时身体会进入 应激状态,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轴)被激活。一定强 度的应激反应有助于发挥潜力、维持内环境的稳态,但应激时间过 长或者过于强烈,则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
八年级物理核心素养特色专题专题三力学实验1课时作业
专题三力学实验(1)实验一《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核心考点【实验目的】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设计和进行实验】(1)实验器材:小车、斜面、长木板、毛巾、棉布等;(2)实验步骤:让小车从同一斜面上的同一高度由静止自由滑下,如图所示,改变水平面表面得粗糙程度,使其对小车运动的阻力不相同。
第一次在水平面上铺毛巾,第二次铺棉布,第三次将棉布去掉,只剩下木板,比较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
【分析现象】水平面越光滑,小车的速度减小得越慢,运动距离越远;【实验结论】①运动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大,运动的越近,阻力越小,运动得越远。
②若运动的物体不受阻力,物体的运动速度将不会减小,将保持做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方法】:①控制变量法:控制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处由静止释放,使小车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②转换法:通过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距离的长短来间接判断小车所受阻力大小;③科学推理法:若小车不受阻力时,小车的速度将不会减小,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交流与讨论】(3)小车到达斜面底端继续前行的原因:小车具有惯性;(4)小车最终会停下来的原因:受到摩擦阻力(非平衡力)的作用;(5)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6)牛顿第一定律得到的方法: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推理总结归纳出来的,不能直接由实验得到。
(7)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8)对小车受力情况的判断: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重力和支持力相互平衡,水平方向上受到阻力的作用,做减速直线运动;(9)小车在运动过程中做功与能量转化:从斜面顶端滑动到水平面的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内能;从水平面运动到静止的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不守恒,但能量的总量不变;小车在三种不同的水平面上克服阻力做功的关系:321W W W ==,功率:321P P P >>(依次为毛巾、棉布和木板)。
第二章实验三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2025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PPT课件
(3)撤掉一个测力计,用另一个测力计把小圆环拉到相同位置,由测力计的示数得到拉 力 F 的大小,沿细线标记此时 F 的方向.
(5)比较 F′和 F 的大小和方向,从而判断本次实验是否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高考一轮总复习•物理
第13页
变式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按照如下步骤进行操作:
高考一轮总复习•物理
第8页
原型实验 创新改进
高考一轮总复习•物理
第9页
考点 教材原型实验 典例 (2023·全国乙卷)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使用的器材有:木板、 白纸、两个标准弹簧测力计、橡皮条、轻质小圆环、刻度尺、铅笔、细线和图钉若干.完 成下列实验步骤: (1)用图钉将白纸固定在水平木板上.
高考一轮总复习•物理
第24页
(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 N,图中 A 的示数为___2_._6___N. (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____D____(填标号). A.应测量重物 M 所受的重力 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 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 O 点静止在同一位置
创新解读
(1) 用 量 角 器 可 直 接测量力的夹角. (2)由量角器上的 刻度值可以保证两
专题6 物理探究实验(1)——热学中的3个探究实验(课件)-中考物理核心素养提升
继续吸热升温。
石蜡的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持续上升,在此过程中,石
蜡由硬变软变稀,最后熔化为液体。
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后三个阶段温度变化的特点
熔化前
熔化中
熔化后
海波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石蜡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探究实验一、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分析与论证
(1)以方格纸上的纵轴表示温度,横轴表示时间,将表中的
数据分别在两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再将所有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
起来,得到海波和石蜡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海波(石蜡)熔化时
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探究实验一、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时间/min
0
1
【例题2】如下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
①图甲是某小组同学组装的实验装置,安装温度计时玻璃泡接触到
烧杯底部,此时应适当将__________(选填“A处向上”或“B处向
A处向上
下”)进行调整;
②实验前,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
不是冷水,这样做是为了______;
减少从加热至沸腾的时间
①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需要将温度计向上调整。
可能是温度计有误差,也可能是受外界大气压的影响。
②为了既节约能源,又让水尽快沸腾,有什么比较好的措施?
提高加热前水的温度、减小水量(需要没过温度计的玻璃泡)等。
探究实验三、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提出问题
猜想和假设
物质吸收的热量可能哪些因素有关?
①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物理教案(新教材人教版)第二章相互作用实验三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实验三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目标要求 1.掌握实验原理、器材、步骤及注意事项.2.理解教材基本实验的数据处理方法,并会进行误差分析.3.理解创新和拓展实验原理并会处理数据,进行误差分析.实验技能储备1.实验原理如图所示,分别用一个力F、互成角度的两个力F1、F2,使同一条一端固定的橡皮条伸长到同一点O,即伸长量相同,根据合力的定义,F为F1和F2的合力,作出力F及F1、F2的图示,分析F、F1和F2的关系.2.实验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两个),橡皮条,小圆环,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刻度尺,图钉(若干),铅笔.3.实验步骤(1)装置安装:在方木板上用图钉固定一张白纸,如图甲,轻质小圆环挂在橡皮条的一端,另一端固定,橡皮条的原长为GE.(2)两力拉:如图乙,在小圆环上系上两个细绳套,用手通过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共同拉动小圆环,小圆环处于O点,橡皮条伸长的长度为EO.用铅笔描下O点位置、细绳套的方向,并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3)一力拉:如图丙,改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单独拉住小圆环,仍使它处于O点,记下细绳套的方向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4)重复实验:改变拉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重复做几次实验.4.数据处理(1)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点O沿两细绳套的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F1、F2和F的图示.(2)以F1和F2为邻边用刻度尺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代表的力记为F′,如图丁.(3)分析多次实验得到的多组数据,比较F与F′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完全重合,从而总结出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平行四边形定则.5.注意事项(1)弹簧相同:使用弹簧测力计前,要先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处,若指针不在零刻度处,要设法调整指针,使它指在零刻度处,再将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两个测力计的示数相同方可使用.(2)位置不变:在同一次实验中,使橡皮条拉长时小圆环的位置一定要相同.(3)角度合适: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其夹角不宜太小,也不宜太大,以60°~120°之间为宜.(4)尽量减少误差:在合力不超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及在橡皮条弹性限度内形变应尽量大一些;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便于确定力的方向.(5)统一标度:在同一次实验中,画力的图示选定的标度要相同,并且要恰当选定标度,使力的图示稍大一些.考点一教材原型实验例1(2023·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高三检测)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中,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如图甲、乙、丙所示,E为橡皮筋原长时小圆环的位置,O为实验时小圆环被拉至的位置.(1)图丁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 N;(2)在实验过程中,不必记录的有________;A.甲图中E的位置B.乙图中O的位置C.OB、OC的方向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3)下列选项中,与本实验要求相符的是________;A.两细绳OB、OC夹角越大越好B.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C.实验时,只需保证两次橡皮筋伸长量相同即可(4)某次实验记录纸如图戊所示,拉力F1和F2的方向分别过P1和P2点,拉力F的方向过P 点;三个力的大小分别为:F1=N、F2=N和F=N,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后,请根据实验结论和图中给出的标度:①在图中作出F1和F2的合力;②根据作图求出该合力大小为________ N.答案(1)(2)A(3)B(4)①见解析图②解析(1)弹簧测力计最小分度值为N,估读到N,题图丁中读数为N.(2)必须要记录的有两个分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力的大小通过弹簧测力计读出,两次都要使小圆环被拉到O点位置,所以必须记录的有B、C、D;不需要记录的是题图甲中E的位置,故选A.(3)两个细绳OB、OC夹角要适当大一些,但不能太大,合力一定时,两分力夹角太大导致两分力太大,测量误差变大,A错误;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规范操作,B 正确;实验时,不仅需保证两次橡皮筋伸长量相同,还必须都是沿竖直方向伸长至O点才行,C错误.(4)①由于标度已经选定,作图时要保证表示F1、F2的线段长度分别为标度的倍和倍,作图如图所示;②量出作图法求出的合力长度约为标度的倍,所以合力大小为N.例2(2023·浙江绍兴市模拟)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家中尝试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他找到三根完全相同的橡皮条(遵循胡克定律)、三角板、刻度尺、白纸、方木板、几枚图钉、细绳,并设计了如下实验.(1)将三根橡皮条两端各拴接一根相同的细绳,用刻度尺测出橡皮条的原长,记为L0.(2)将三根橡皮条一端的细绳拴在同一结点上,另一端的细绳分别拴在三个图钉上.(3)将白纸固定在方木板上,互成角度地拉伸三根橡皮条,并在白纸上分别固定三枚图钉,如图所示,记下结点位置O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测出三根橡皮条的长度,记为L1、L2、L3,则三根橡皮条的拉力大小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取下器材,用铅笔和刻度尺从O点沿着三根橡皮条的方向画直线,按照一定的标度作出三根橡皮条对结点O的拉力F1、F2、F3的图示,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F1、F2的合力F.改变三枚图钉的位置重复实验.(5)若测量发现F与F3在同一直线上,大小接近相等,则实验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填“理想实验法”或“等效替代法”).答案(3)三根橡皮条伸长的方向(L1-L0)∶(L2-L0)∶(L3-L0)(5)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力的合成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等效替代法解析(3)要作出力的图示,需要记录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所以在白纸上记下结点O的位置的同时,也要记录三根橡皮条伸长的方向;三根橡皮条的拉力大小之比等于三根橡皮条的伸长量之比,即为(L1-L0)∶(L2-L0)∶(L3-L0).(5)结点O受三个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力为零,则实验结论为: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力的合成遵循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运用了合力的作用效果和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一原理进行实验,故采用了等效替代法.考点二探索创新实验常见创新实验方案合力的改进:橡皮筋伸长到同一位置→钩码(重物)的重力不变分力的改进:弹簧测力计示数→⎩⎪⎨⎪⎧力传感器钩码的重力 力的大小创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橡皮筋长度的变化考向1 实验原理的改进例3 某同学要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所用器材有:轻弹簧一只,钩码一个,橡皮条一根,刻度尺及细绳若干.实验步骤:①用轻弹簧竖直悬挂钩码,静止时测得弹簧的伸长量为 cm.②如图所示,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竖直板上的A 点,用两根细绳连在橡皮条的另一端,其中一根细绳挂上钩码,另一根细绳与轻弹簧连接并用力拉弹簧使橡皮条伸长,让细绳和橡皮条的结点到达O 点,用铅笔在白纸上记下O 点的位置,并分别沿细绳的方向在适当位置标出点B 、C .③测得轻弹簧的伸长量为 cm.④去掉钩码,只用轻弹簧仍将结点拉到O 点的位置,并标出了力F 作用线上的一点D ,测得此时轻弹簧的伸长量为 cm.请完成下列问题:(1)该实验____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测出钩码的重力;(2)在图中以O 为力的作用点,每一个小方格边长代表 cm ,以 cm 为标度作出各力的图示,并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步骤②中的两个力的合力F ′的图示;(3)观察比较F 和F ′,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不需要(2)见解析图(3)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成立解析(1)由胡克定律可得,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与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即有F=kΔx,故可以用弹簧的伸长量来代替重力的大小,无需测出钩码的重力;(2)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步骤②中的两个力的合力F′的图示,如图所示(3)观察比较F和F′,由图示可得出的结论是: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成立.考向2测量物理量的创新例4某实验小组欲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步骤如下:①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木板上,使其轴线沿竖直方向;②如图甲所示,将环形橡皮筋一端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另一端用圆珠笔尖竖直向下拉,直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某一设定值,将橡皮筋两端的位置标记为O1、O2,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测量并记录O1、O2间的距离(即橡皮筋的长度l).每次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改变N,测出对应的l,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F/N0l/cm l0③找出步骤②中F=N时橡皮筋两端的位置,重新标记为O、O′(橡皮筋上端为O,下端为O′),此时橡皮筋的拉力记为F OO′;④在挂钩上涂抹少许润滑油,将橡皮筋搭在挂钩上,如图乙所示,用两圆珠笔尖成适当角度地同时拉橡皮筋的两端,使挂钩的下端到达O点,将两笔尖的位置标记为A、B,橡皮筋OA 段的拉力记为F OA,OB段的拉力记为F OB;⑤根据给出的标度,作出F OA和F OB的合力F′,如图丙所示.(1)利用表中数据可得l0=________ cm;(2)若测得OA=cm,OB=cm,则F OA的大小为________ N;(3)通过比较F′与________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答案(1)(2)(3)F OO′解析(1)根据胡克定律,有ΔF=kΔx代入表格中第二组和第三组数据,有(-) N=k(-)×10-2 m解得k=100 N/m同理,再代入第一组和第二组数据,有(-0) N=100 N/m×(-l0)×10-2 m解得l0=cm.(2)根据OA、OB的长度可求橡皮筋的弹力大小为F OA=kΔl=100×(+-)×10-2 N=N(3)在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F′和F OO′的大小和方向,即可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考向3实验器材的创新例5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同学利用DIS实验装置研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A、B为两个相同的双向力传感器,该型号传感器在受到拉力时读数为正,受到压力时读数为负.A连接质量不计的细绳,可沿固定的圆弧形轨道移动.B固定不动,通过光滑铰链连接长为m的杆.将细绳连接在杆右端O点构成支架.保持杆在水平方向,按如下步骤操作:①测量绳子与水平杆的夹角∠AOB=θ;②对两个传感器进行调零;③用另一根绳在O点悬挂一个钩码,记录两个传感器的读数;④取下钩码,移动传感器A改变θ角,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得到表格.F1/N……(1)根据表格,A传感器对应的是表中力______(选填“F1”或“F2”).钩码质量为______ kg(g 取10 m/s2,结果保留1位有效数字).(2)本实验中多次对传感器进行调零,对此操作说明正确的是________.A.因为事先忘记调零B.何时调零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C.为了消除水平杆自身重力对结果的影响D.可以完全消除实验的误差(3)实验中,让A传感器沿圆心为O的圆弧形(而不是其他形状)轨道移动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A.方便改变A传感器的读数B.方便改变B传感器的读数C.保持杆右端O的位置不变D.方便改变细绳与杆的夹角θ答案(1)F1(2)C(3)C解析(1)A传感器中的力均为拉力,为正值,故A传感器对应的是表中力F1,平衡时,mg =F1sin θ当θ=30°时,F1=N,可求得m≈ kg(2)在挂钩码之前,对传感器进行调零,是为了消除水平杆自身重力对结果的影响,故C正确.(3)让A传感器沿圆心为O的圆弧形轨道移动的过程中,传感器与O点的距离保持不变,即O点位置保持不变,故A、B、D错误,C正确.课时精练1.(2023·云南省模拟)如图甲所示,实验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先将白纸贴在水平桌面上,然后将橡皮筋的一端用图钉固定在白纸上的O点,让橡皮筋处于原长.部分实验步骤如下:(1)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将橡皮筋的P端拉至O1点,此时拉力的大小F可由弹簧测力计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F的大小为________ N;(2)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同时拉橡皮筋的P端,再次将P端拉到O1点.此时观察到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N,F2=N,方向如图丙的虚线所示;(3)用图丙所示的标度,以O1点为作用点,在图丙中画出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合的图示,F合的大小为________ N(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4)通过比较________这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答案(1)(3)见解析图( ~)(4)F和F合解析(1)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刻度为N,则F的大小为N;(3)画出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合如图:由图可知F合的大小为N(~N);(4)通过比较F和F合这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2.(2023·浙江省镇海中学模拟)某实验小组用一只弹簧测力计和一个量角器等器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固定在竖直木板上的量角器直边水平,橡皮筋一端固定于量角器圆心O的正上方A处,另一端系着绳套1和绳套2.(1)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弹簧测力计挂在绳套1上竖直向下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结点到达O处,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②弹簧测力计挂在绳套1上,手拉着绳套2,缓慢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结点到达O点.此时绳套1沿0°方向,绳套2沿120°方向,记下拉绳套1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③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计算此时绳套1的拉力F1′=________ F;④比较F1和F1′,即可初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⑤改变绳套2的方向,重复上述实验步骤.(2)保持绳套2的方向不变,绳套1从图示位置逆时针缓慢转动90°,此过程中保持橡皮筋的结点在O处不动,关于绳套1的拉力大小的变化,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A.逐渐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逐渐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答案(1)③33(2)D解析(1)③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计算绳套1的拉力F1′=F tan 30°=3 3F(2)保持绳套2的方向不变,绳套1从图示位置向下缓慢转动90°,此过程中保持橡皮筋的结点在O处不动,说明两个细绳拉力的合力不变,作图如下,故绳套1的拉力先减小后增大,故A、B、C错误,D正确.3.某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部附近两侧,固定两个力传感器,同一高度放置两个可以移动的定滑轮,两根细绳跨过定滑轮分别与两力传感器连接,在两细绳连接的结点O下方悬挂钩码,力传感器1、2的示数分别为F1、F2,调节两个定滑轮的位置可以改变两细绳间的夹角.实验中使用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质量均为100 g,取g=m/s2.(1)关于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实验开始前,需要调节木板使其位于竖直平面内B.每次实验都必须保证结点位于O点C.实验时需要记录钩码数量、两力传感器的示数和三细绳的方向D.实验时还需要用一个力传感器单独测量悬挂于O点钩码的总重力(2)根据某次实验得到的数据,该同学已经按照力的图示的要求画出了F1、F2(如图乙),请你作图得到F1、F2的合力F(只作图,不求大小),并写出该合力不完全竖直的一种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AC(2)见解析图定滑轮有摩擦、木板未竖直放置等(回答出一项合理答案即可)解析(1)实验开始前,需要调节木板使其位于竖直平面内,以保证钩码重力等于细绳的拉力,选项A正确;该装置不需要每次实验保证结点位于O点,选项B错误;实验时需要记录钩码数量、两力传感器的示数和三细绳的方向,选项C正确;因为每个钩码的重力已知,所以不需要测钩码总重力,选项D错误.(2)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和F2的合力F,如图所示,该合力方向不完全在竖直方向的可能原因是定滑轮有摩擦、木板未竖直放置等.4.有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重力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F1、F2和F3,回答下列问题:(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可能完成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前的字母).A.钩码的个数N1=N2=2,N3=5B.钩码的个数N1=N3=3,N2=4C.钩码的个数N1=N2=N3=4D.钩码的个数N1=3,N2=4,N3=5(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________(填选项前字母).A.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B.量出OA、OB、OC三段绳子的长度C.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绳子之间的夹角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3)在作图时,你认为________(填“甲”或“乙”)是正确的.答案(1)BCD(2)A(3)甲解析(1)实验中的分力与合力的关系必须满足:|F1-F2|≤F3≤F1+F2(等号在反向或同向时取得),因此B、C、D三项都是可以的.(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3)F3的方向一定竖直向下,由于测量误差,F1和F2的合力方向可能偏离竖直方向,所以甲是正确的.5.(2023·浙江省丽水第二高级中学模拟)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1)小王同学采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的“结点”应该选择________(填“O”或“O′”).某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的显示如图乙所示,则读数是________ N.(2)小李同学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轻弹簧、一瓶矿泉水、智能手机等器材做实验.先用一根弹簧静止悬挂一瓶矿泉水,如图丙所示;然后用两根弹簧互成角度的悬挂同一瓶矿泉水,静止时用智能手机的测角功能分别测出AO、BO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β,如图丁所示.对于本实验,下列说法或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结点O的位置必须固定B.弹簧的劲度系数必须要已知C.必须要测量弹簧的伸长量D.矿泉水的质量对实验误差没有影响答案(1)O′(2)C解析(1)由题图可知,小王同学采用题图甲所示实验装置,在实验过程中需要记录的“结点”应该选择O′.弹簧测力计分度值为N,其读数为N;(2)实验中矿泉水的重力是定值,所以不必保证结点O的位置必须固定,故A错误;实验中,题图丙用来测量合力,题图丁用来测量两个分力,根据胡克定律,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量成正比,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伸长量来表示,因此必须测量弹簧的伸长量,不必知道弹簧的劲度系数,故C正确,B错误;矿泉水的质量影响重力的大小,会影响弹簧测力计读数的精确度,故D错误.。
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作业1——活动设计:化学《空气》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
B3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作业1—活动设计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空气》一、学习主题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一的内容是《空气》,本课题分为三部分,即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和保护空气。
这三部分内容互相密切联系,并逐步深入。
本节课是《空气》的第一课时,本节内容从宏观上认识空气的组成,空气的用途,空气的发现史等,为课题2和课题3从宏观上研究氧气的性质和制取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第三单元从微观上学习水、分子和原子做了铺垫。
空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教材选择了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承接了小学对空气知识的介绍,更重要的是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
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
而且,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是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的。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认识身边最常见的物质——空气,并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了解空气中各个成分的性质和用途。
2. 动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方法象;在探究过程中,能主动与人交流、讨论,清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空气污染的了解,养成关注环境、珍惜资源、热爱自然的情感,增强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进一步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学生情况九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方法基础,可以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但是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还不够,因此教学过程中既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需要教师正确引导。
同时,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在教学过程合理借助实验、视频、PPT等多媒体辅助手段,加强直观性与形象性,引导学生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发展抽象思维能力,获得新的知识。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实验探究题专题 (1)
第三章《物态变化》实验探究题专题 (1)1.小明和小华分别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相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当水温到90°C后,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与时间关系的图象。
(1)按规范要求,调节铁圈2的高度时,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2)本次实验除图中所示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3)小明在实验中发现烧杯中水沸腾后温度计示数稳定不再上升,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______。
(4)分析图乙可知,小华将水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明显较长,最有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5)小华改进实验不足并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_____。
A.减少实验误差B.寻找普遍的规律2.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
(1)安装图甲所示的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______水中,不要碰到烧杯的底部或侧壁。
(2)从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______,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和开水的温度虽然差不多,但是水蒸气______,所以实验时要注意安全。
(3)分析图乙中的图线可知,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______。
3.小芳同学用温度计测出一部分冰的温度如图甲所示,图乙是“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
(2)图丙中,该物质在BC阶段中C点处具有的内能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点处具有的内能,理由是______。
(3)由图丙可以看出AB、CD段升高的温度相同,但CD段加热的时间长,其原因是______。
4.小暄同学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2)在使用温度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请写出一条:______。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检测作业 (1)
《生物学的探究方法》检测作业一、基础过关1.单选题1.学习生物学的方法很多,要了解本市名贵珍稀树木的种类和分布,我们采用的最佳方法是A.观察B.探究实验 C. 调查 D.资料分析2.我们要了解蝴蝶的有关知识,可以查找《生物学》、《动物学》、《无脊椎动物学》、《昆虫学》、《蝴蝶》等书,在这里我们应用了什么方法()A.生物分类 B.观察 C.探究 D.调查3.现代生物学进行科学探究最重要的方法是( )A.观察法B.分类法C.调查法D.实验4.下列有关科学方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说法错误的是:A.运用假说—演绎方法提出分离定律B.类比推理方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D.实验法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5.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高倍镜观察时,可随意调节粗调节器 B.在解剖鲫鱼时,沿侧线将鱼腹腔剪开C.膝跳反射实验是探究反射弧结构的方法之一 D.测量体温前可以喝杯开水,然后马上测量6.2013年6月25日,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在生化与细胞所组织召开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验收会议.早期的生物学大多以()为研究该方法.A.实地调查 B.简单的观察 C.猜想假设 D.实验探究二、综合训练1.单选题(1).现代生物学进行科学探究最重要的方法是( )A.观察法B.分类法C.调查法D.实验法(2).生物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科学探究实验是研究生物学惟一的有效方法B.研究生物学的方法有多,如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比较法、文献法等,要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不同的研究问题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C.生物科学实验,按实验目的划分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D.科学探究实验是研究生物现象的重要方法(3).科学探究是研究和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法.关于“探究烟草浸出液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探究的变量是金鱼的条数B.实验进行一次即可,不需要重复实验C.实验中起对照作用的是烧杯中盛有清水的一组D.实验结论是烟草浸出液能加快金鱼的呼吸频率(4).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显微镜视野很暗时,应当调大光圈B.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应在载玻片上先放标本再滴加清水C.膝跳反射实验是探究反射弧结构的方法之一D.利用澄清石灰水可以验证人的呼吸作用能否产生二氧化碳(5).下列有关科学方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说法错误的是A. 通过假说—演绎法揭示了分离定律B. 类比推理方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C. 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D. 实验法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2.填空题(6).海洋馆里有一道菜: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媒体报道九层塔含有黄樟素.甲:小明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乙:它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丙: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得癌症.(1上文(甲)应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哪一步?.(2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说明假设是.(3步骤采用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对照实验.(填甲、乙、丙)(4科学探究的方法很多,下列方法①观察②调查③分类④实验中,属于生物学研究方法的是(有几个选几个).(5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7).苏丹红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常用于辣椒酱等食品中,媒体报道其有致癌作用.(1)丹丹认为少量的苏丹红不会导致癌症.(2)于是,她准备了两组小白鼠进行实验,一组长期喂养含有少量苏丹红的食物;另一组用正常的食物喂养.(3)两年后,长期用含有少量苏丹红的食物喂养的一组大多数患有癌症,正常食物喂养的却没有一只患癌症.①上面(1)应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哪一步?______.②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相符合,说明假设是______.③该实验探究过程中的______ 是对照实验.④探究生物学的方法很多,该过程属于探究方法中的______法.⑤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8).学习生物学不仅要学习生物知识,还要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亲自进行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式.、和,以及等都是科学探究活动.(9).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的一种重要方法.要找出马和驴在外形上的不同之处,所采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我国森利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这种科学探究方式是.三、拓展应用1.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
2020-2021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科学模拟试题分类题型汇编三:实验探究题(1)【word,含答案
【标准试题一】1.(8分)如图甲所示为探究环境因素对金鱼藻光合作用速率影响的实验装置图;其中光源可调节光的强弱,自动控温器可调节水温的高低,水中还加入能缓慢释放二氧化碳的物质。
(1)用该装置进行实验,可通过观察一定时间内 ▲ 来判断金鱼藻光合作用速率的大小。
(2)查阅资料知道,金鱼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在t 1~t 2之间;通过实验发现,金鱼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t 0;在图乙中用曲线表示探究金鱼藻光合作用最适温度的实验结果。
温度影响金鱼藻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原因是 ▲ 。
(3)调节光的强弱,可研究光照强度对金鱼藻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此时需控制装置中二氧化碳浓度及 ▲ (写出2个)等因素保持相同且适宜。
2.(6分)小乐查阅资料发现氯化铁可作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催化剂,为了验证这一说法并比较氯化铁和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强弱,小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和下述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步骤1:正确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步骤2:按表所示实验药品及用量进行实验;组别 5%的过氧化氢溶液/mL催化剂种类 及质量/g 60s 内收集到 氧气的体积/mL 1 20无 2 20二氧化锰m 320 氯化铁m 步骤3:待第3组实验完全反应后,进行如下处理:)装置连接的正确顺序是 ▲ (用小写字母表示)。
(2)若氯化铁是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则m 、m 1、m 2符合的等式是 ▲ 。
(3)为了比较氯化铁和二氧化锰的催化能力强弱,在此实验中可依据的现象是 ▲ 。
实验探究(1)2021杭州市中考科学模拟试题分类题型汇编(三)反应后溶液 过量NaOH 溶液 过滤 滤液先加过量稀硝酸, 再加足量AgNO 3溶液 过滤 洗涤、烘干 称重沉淀b m 2g 沉淀b 洗涤、烘干 称重 沉淀a m 1g 沉淀a 自动 控温器 金鱼藻 光源 温度/℃ 光合作用速率t 1 t 0 t 2 甲 乙 a b c d3.(8分)某炉渣中主要含氧化亚铁、氧化铁,还含少量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现按如图所示流程制备绿矾(FeSO 4•7H 2O ),已知氧化亚铁与稀硫酸、铁与硫酸铁反应均可生成硫酸亚铁。
2023届 一轮复习 人教版[拓展微课10] 神经调节的膜电位测定与相关实验探究 作业
[拓展微课10] 神经调节的膜电位测定与相关实验探究一、膜电位的测量以及电流表指针的偏转问题拓展梳理1.膜电位的测量测量方法测量图解测量结果电表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电表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2.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1)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双向传导⇒{①刺激a点,b点兴奋早于→d点⇒电流计指针先往左后往右两次偏转②刺激c点,b、d同时兴奋⇒电流计指针不偏转⇒刺激c点,b点兴奋早于→d点⇒电流计指针先往左后往右两次偏转⇒刺激c点,b处电流计指针先往右后往左两次偏转,肌肉发生收缩2)探究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①电刺激a上一点,测量b上有电位变化②电刺激b上一点,测量a上无电位变化⇒{①刺激b点,a点兴奋早于→d点,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②刺激c点,a点不兴奋,d点可兴奋,电流计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拓展微练1. [2020湖南湘东七校联考]图1是微型电压表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图2是神经纤维某处由静息电位→动作电位→静息电位的膜电位变化曲线,该过程中存在Na+外流和K+内流现象。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图1图2A. 图1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2中BD段的电位B. 图2中C和E点神经纤维膜上Na+的跨膜运输速率相同C. 图2中Na+外流和K+内流现象最可能发生在FG段D. 由图2曲线走势可以得出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解析]图1测得的电位是外正内负,为静息电位,对应图2中的AB段,A错误。
图2中C点钠离子通道是开放的,钠离子内流速率较快;而E点钠离子通道已经关闭,钾离子通道是开放的,B错误。
图2中钠离子外流和钾离子内流是Na+−K+泵作用的结果,该过程最可能发生在FG段,C正确。
由图2无法得知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D错误。
2. 在神经纤维(图1)和突触结构(图2)的表面连接灵敏电流计,以a、b、c、d为刺激点(a点与左右两个接点等距)。
根据刺激时灵敏电流计的偏转情况,探究神经纤维上的兴奋传导及突触处的兴奋传递,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B )图1图2A. 分别在a、b、c、d处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刺激d点时指针只偏转1次、其余都偏转2次B. 若仅刺激图1中某个刺激点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双向传导,需要改变刺激点或接点位置C. 刺激b点,指针先向左后向右偏转D. 刺激d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只偏转1次,即可证明突触传递的单向性[解析]刺激a点时兴奋同时到达电流计两极,电流计不偏转;刺激b、c两点指针偏转2次;刺激d点,由于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单向传递,指针只偏转一次,A错误。
高二物理 第二章实验探究电表的改装问题知识精讲 人教新课标版选修3-1
高二物理第二章实验探究电表的改装问题人教新课标版选修3-1一、学习目标:1. 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电流与电压的特点。
2. 掌握电阻串、并联的计算。
3. 理解将小量程电流表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和将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的原理,并会进行相关的计算。
二、重点、难点:重点:串、并联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难点:电表的改装原理及相关的计算。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流特点电压特点电阻特点电压表和电流表串联电路各处的电流相等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并联电路的总电压与各支路电压相等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表头(G):小量程的电流表电表的改装改装成电压表:需和表头串联一个分压电阻改装成电流表:需和表头并联一个分流电阻知识点一:串、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与性质例 1. 如图所示电路中,各电阻阻值已标出,当输入电压V110UAB=时,输出电压=CDU____________V。
解析:对网络电路的电阻、电流、电压或功率的计算,关键是对电路的结构进行正确的分析。
本题中,电阻9R与电阻R串联后与电阻⎪⎭⎫⎝⎛R910并联,再与电阻10R串联,接在电压ABU之间。
E、F之间电阻RR910)R9R(R910)R9R(REF=++⋅+=E、F之间电压V10V110RR10RURR10RUABEFEFEF=⨯+=⋅+=则C、D之间电压V1V10101URR9RUUEFGHCD=⨯=⋅+==答案:1变式1:例:某一网络电路中的部分电路如图所示,已知I=3A ,I 1=2A ,R 1=10Ω,R 2=5Ω,R 3=30Ω,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通过R 3的电流为0.5A ,方向从a →bB. 通过R 3的电流为0.5A ,方向从b →aC. 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为0.5A ,电流表“+”接线柱在右边D. 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为1.5A ,电流表“+”接线柱在左边答案:B变式2:母题迁移:由4个电阻连接成的混联电路如图所示,R 1=8Ω,R 2=4Ω,R 3=6Ω,R 4=3Ω;(1)求a 、d 之间的总电阻。
备考2023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常见的物质_酸、碱、盐的鉴别-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三)
备考2023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常见的物质_常见的化合物_酸、碱、盐的鉴别-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三)酸、碱、盐的鉴别实验探究题专训1、(2016长春.中考模拟) 鉴别失去标签的五瓶溶液:稀盐酸、稀硫酸、NaOH溶液、CuSO4溶液和BaCl2溶液.(1)根据溶液颜色即可确定CuS04溶液.取少量四种无色溶液分别放入四支试管中,再分別滴加CuSO4溶液,可鉴别出________,所依据的现象是________;(2)另取少量剩余的两种溶液分別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滴加BaCl2溶液,其中一支试管内产生白色沉淀,该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至此五瓶液全部鉴别出來.2、(2016句容.中考模拟) 发酵粉是糕点的常见膨松剂,成分一般是NH4HCO3、NaHCO3,某同学将发酵粉加入到一定量的氢氧化钙饱和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固体,溶液呈无色.Ⅰ、为确定气体和固体及溶液的成分,该同学进行了如下的探究:(1)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蓝色.则该气体为________(写化学式),生成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2)对白色固体做出如下猜测并进行实验:【猜测】①白色固体是CaCO3;②________;③白色固体是CaCO3和Ca(OH)2.【实验】取洗净后的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水,滴入酚酞,无明显变化,则白色固体一定是________.(3)将所得溶液分为两份:①一份中加足量的稀盐酸,无气体;②在另一份中通入足量的CO2后,滴入酚酞.生成白色沉淀且溶液呈红色.则原溶液中有溶质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Ⅱ、为确定发酵粉成分含量,该同学进行了定量实验:(4)称取干燥的白色固体10g,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为止,称得残留固体质量为5.3g.则发酵粉中NH4HCO3与NaHCO3的质量比为________.3、(2017乌海.中考模拟) 松花皮蛋是我们喜爱的食品。
备考2022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三)
备考2022年中考科学一轮复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实验探究题专训及答案(三)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实验探究题专训1、(2020雁峰.中考模拟) 小刚同学在做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时,其配制过程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2)图示实验中有一处明显的不符合题意是________;图示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3)小刚同学要配制8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量取水的体积为________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4)小明在称量氯化钠时把氯化钠和砝码弄反了,则实际称量的氯化钠的质量为(1克以下用游码):________;(5)另一学生用该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为:1.04克/cm3)去配制80克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则需要6%的NaCl溶液:________克;水:________ml。
(6)经检测,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2、(2016太原.中考模拟) 以下是化学实验常用的仪器.请回答有关问题.(1)仪器F的名称是________;(2)加热KMnO4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用铁夹固定好试管后,要使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部,应调节螺旋________(填“K1”、“K2”或“K3”)(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CO2应选用上述仪器中的________(填序号);所用80g 10%的稀盐酸,需用25%的盐酸________g來配制,若配出盐酸的浓度偏低,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错误是________.3、(2016德阳.中考模拟) 以下是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需要计算粗盐的产率)实验活动中的部分操作.(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2)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都要用到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填序号).(3) A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使氯化钠________.如果B中的滤液仍然浑浊,就应该________.D操作中,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________时,停止加热.4、(2017武冈.中考模拟)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g 5%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一:如图1是同学们做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③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操作⑥中的错误是________.如果⑥中的滤液仍然浑浊,就应该________.(2)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填操作序号)、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3)操作④中,当观察到________时,停止加热.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4)该同学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请你帮助他在如图2所示的标签内写好标签的内容.(5)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了50g 5%的氯化钠溶液.经检测,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_(填序号).①氯化钠固体仍然不纯②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5、(2016淮安.中考真卷)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进行粗盐(含有泥沙)提纯实验,并利用所得精盐配制100g20%的氯化钠溶液.实验一:如图1是甲同学进行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示意图.(1)操作①中的一处明显错误是________.(2)操作⑤对应的实验中,停止加热的恰当时机是________.(3)该同学实验中缺少过滤操作,在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4)实验二:乙同学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100g20%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时,除如图2提供的仪器外,还需要试剂瓶、镊子和________(填一种仪器名称).(5)若其他操作均正确,采用如图2所示观察方式量取水,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或“=”)20%.6、(2017广东.中考真卷) 如图是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的流程图.请回答:(1)应称量________gNaCl,需加水________mL.(2)若称量NaCl固体时指针向右偏转,则应________直到天平平衡.(3)取上述溶液10g加水稀释到________g,可得到5%的NaCl溶液.7、(2020四川.中考真卷) 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只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g6%的氯化钠溶液。
2023新考案一轮复习 第二章第3讲 实验3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wd无答案)
2023新考案一轮复习第二章第3讲实验3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wd无答案)一、实验题(★★★) 1. 某同学在做“探究互成角度的两个力合成的规律”实验时,把橡皮条的一端用图钉固定于P点,同时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位置O。
这时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 A=3 .5 N,F B=4 .0 N,其位置记录如图1中A、B所示。
倘若橡皮条的活动端仅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着,也把它拉到O点位置,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C=6 .0 N,其位置如图1中的C 所示。
(1)下列关于此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____ (填字母代号)。
A .同一次实验中,O点位置不允许变动B .实验中,只须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O点的位置C .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必须取90°D .实验中,要始终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调节另一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2)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做法是 ____ (填字母代号)。
A .两细绳必须等长B .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C .用两弹簧测力计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测力计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D .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3)本实验采用的主要的科学方法是 ____ (填选项前的字母)。
A .理想实验法B .等效替代法C .控制变量法D .建立物理模型法(4)请选择适合的标度,在图2中作出力F A、F B以及F A、F B的理论合力F和实际合力F C的图示。
______ (请把各个力的符号及大小标出来)(★★★) 2. 某学习小组在课外做“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
(1)该实验需要用到如图甲所示的弹簧测力计,并用对拉的方法选择弹簧测力计。
有两种选择方案,方案一:两弹簧测力计竖直悬挂在铁架台上对拉;方案二:两弹簧测力计置于尽量光滑的水平桌面对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________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9保定竞秀区模拟)数字化实验可以定量的反映实验现象。
在圆底烧瓶中充满CO2,通过注射器向瓶中分别加入同体积水和NaOH溶液。
利用传感器得到的气压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曲线Ⅱ表示NaOH与CO2发生的反应
B. 该实验不能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
C. 刚开始压强增大是因为加入液体后气体被压缩
D. 800 s,曲线Ⅰ表示的溶液显酸性
2.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探究酸碱中和反应。
实验一:通过溶液酸碱性变化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
(1)①中证明碱与酸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中b、c、d三点处对应溶液所含溶质NaCl的质量大小关系:______________。
实验二:通过验证稀盐酸已被反应完,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
(3)④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兴趣小组同学将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为探究二者是否发生反应,同学们进行了以下的活动
甲组活动: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 CO2与NaOH 溶液发生了反应
【质疑反思】
小组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的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改进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观察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CO2与NaOH
溶液发生了反应
【拓展提升】
同学们认为上述装置还可以研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
a.比较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b.比较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的热量变化
c.比较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和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的能力
4.某同学将图G6-8中两支试管充分反应后的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充分反应后得到澄清溶液。
则甲试管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为;乙试管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为;最后烧杯中溶液的溶质组成可能是。
5.为验证Ba(OH)2的化学性质做如图G6-9所示的实验。
6.将上述实验后四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烧杯,充分混合后过滤,得到白色固体和溶液A。
取一定量溶液A,加入少量Ba(OH)2溶液,振荡后只得到无色溶液,综上分析,溶液A中除酚酞外,一定还含有的溶质是。
6.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按照如图进行“铁在氧气里燃烧”实验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请你一同参与。
探究一:铁丝燃烧是否需要纯氧。
【进行实验】取0.38 mm的铁丝,分别在体积分数为90%、70%、60%、55%的O2中实验,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1)图中螺旋状铁丝的末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小明同学按图实验时,集气瓶炸裂了,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就0.38 mm铁丝而言,燃烧所需氧气的最低体积分数为________ ,且氧气浓度越大,燃烧现象越________(选填“剧烈”或“不剧烈”)。
探究二: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的原因
小明认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现象与其含碳量有关,于是设计如下实验进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