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浅谈电力系统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

浅谈电力系统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摘要:本文对我国电力系统应急管理体系以及应急能力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电力应急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希望可以给同行业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电力行业;应急管理体系;应急能力建设电力应急管理事件的发生具有突然性,当前形势下,人们还不能完全消除事故的潜在威胁。
应急管理体系是通过企业对事故的紧急处理,减轻事故发生所带来的损失,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
应急管理体系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应急管理体系的编制和实施,可以在突发意外事件刚发生时,发挥应急引导作用。
(2)通过应急管理体系的编制,以及编制后的评估、全员培训,有助于员工掌握事件应急措施,提升作业人员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确定应急中参与人员的责任和应急程序,提前准备应急所需要的资源,引导应急过程快速、高效而有序地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员工伤亡和环境影响。
(4)通过培训和演习,对应急管理体系,特别是行动程序进行评估,掌握应急人员的整体协调能力。
1 对电力行业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现状进行描述这些年来,人们是越来越关注和重视电力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因此,国家还出具了相关文件,针对中国的电力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方面给出高要求高标准。
现今,中国的电力行业均都建立了应急体系,如应急物资的储备平台、指挥平台、应急救援队等相应的电力应急机构,其应急方面的能力是越来越强。
随着对我国电力行业的应急管理不断的完善以及应急水平走高,其应急实施的效果也是获取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如近几年来,我国的自然灾害是频频的发生,在这过程中电力行业对电力系统的供应以及安全运行,都做到了有效的保证,体现了中国电力应急处理能力方面是越来越可靠,与此同时对电力行业的要求也就更高了。
2 现今电力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存有的一些问题2.1 不健全的应急管理机制尽管很多企业已经建立了安全应急方面的机构,但大部分都隶属于相关部门,并没有针对应急管理机制,建立专门的相关应急管理人员和管理机构。
浅谈当前应急管理的短板及对策

经验交流Exchange experience第 38 页2021/1 (上) 总第354期浅谈当前应急管理的短板及对策文/国家开发银行营运管理局 江山【摘要】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国务院机构改革设立应急管理部,应急管理体系愈加完备,应急管理法规愈加完善,但在应急预案可执行率、应急专业队伍建设、应急保障技术支持、应急事后整改实效、应急知识普及程度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短板,应进一步强化应急流程管理、应急支援保障、应急队伍建设、应急监督力度和应急知识宣教,实现应急管理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应急管理;全流程管理;应急监督;事前预防;事中处置;事后整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构建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系,优化国家应急管理能力体系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本文通过分析应急管理体系现状,结合近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探寻当前应急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点,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应急管理现状(一)应急法规较为健全。
2003年应急管理体系由以往的分散化管理,向现代法治、现代管理转型,应急管理法治体系建设显著加强。
2006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先后颁布,应急管理有了明确的综合性法律,同时配套了《安全生产法》《消防法》等相关单项法律法规,在此之下又设立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和实施细则,以及各类应急预案,应急管理已经形成了较为健全的法制体系。
(二)应急机构较为完备。
2018年应急管理部的设立,标志着应急管理机构和行政体制由以往较为分散的议事协调机构和联席会议制度,顺利实现向政府办事机构综合协调应急机制转变。
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应急管理部统筹协调,代表中央统一响应支援,指导各地区应对突发事件,各地区应急管理部门负责辖区内一般性灾害应急工作。
完备的应急机构有利于整合优化应急力量和资源,防范化解重特大安全风险,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加强应急工作总结

加强应急工作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各种突发事件和灾害频繁发生,应急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加强应急工作总结,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首先,加强应急工作总结需要做好前期准备。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和救援体系,加强人员培训和装备更新,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同时,要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形成应急工作的合力。
其次,加强应急工作总结需要强调信息共享和协调配合。
各部门之间要建立畅通的信息通道,及时传递和共享信息,确保各方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同时,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一盘棋的局面,避免因为各方行动不协调而导致的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再次,加强应急工作总结需要加强社会宣传和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向社会大众宣传应急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的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
同时,要加强对各类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的能力。
最后,加强应急工作总结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机制。
在应急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是宝贵的财富,要及时总结和归纳,形成有效的应对措施和预案。
同时,要不断完善应急工作的机制和制度,逐步提高应急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总之,加强应急工作总结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不断加强应急工作总结,才能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灾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浅谈如何提高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在当今社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如传染病疫情、食品安全事故、自然灾害等。
这些事件不仅对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也对医院的应急管理和医疗救治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医院作为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机构,承担着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职责。
因此,提高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对于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医院应急管理体系建设1、建立健全应急指挥机制医院应成立专门的应急指挥中心,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分工,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高效地进行指挥和协调。
应急指挥中心应具备信息收集、分析、决策和指挥等功能,能够及时掌握事件的发展态势,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
2、完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行动指南。
医院应根据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类型和特点,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应包括应急响应的级别、组织架构、人员调配、物资保障、医疗救治流程等内容,并定期进行演练和修订,确保其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3、加强应急培训和演练医院应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他们的应急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培训内容应包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知识、应急预案的流程和要求、个人防护技能、医疗救治技术等。
通过演练,让医护人员熟悉应急处置的流程和方法,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
二、提高医院的医疗救治能力1、加强医疗资源储备医院应根据自身的规模和服务范围,合理储备医疗物资和设备,如药品、防护用品、医疗器械等。
同时,应建立物资储备的动态管理机制,定期对储备物资进行盘点和更新,确保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调配和使用。
2、优化医疗救治流程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时间就是生命。
医院应优化医疗救治流程,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就诊手续,提高救治效率。
对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实行分类管理,集中救治,避免交叉感染。
浅谈高校应急管理的思路与方法

浅谈高校应急管理的思路与方法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发展,高校应急管理也成为学校安全管理中必须重视的一部分。
高校应急管理是指面对校园突发事件时,主动采取措施,有效地处理其影响和后果,保障校园师生安全的一系列工作。
本文将对高校应急管理的思路和方法进行探讨。
一、建立健全应急管理系统高校应急管理必须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包括领导机构、工作机构、预案制定、培训、演练、应急救援水平评估等环节。
在应急管理中,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的建立至关重要。
学校各级领导必须重视应急管理工作,制定应急预案,组织实施应急演练。
工作机构是应急管理中的专业部门,由应急管理专业人员、校务保卫人员和相关学科专家组成,制定应急预案并实施。
预案制定是应急管理的基础,应完整、具体、可执行,预案的制定应针对不同的突发事件类型,有针对性地制定对应的具体措施。
应急演练是应急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可以检测预案的可行性,孕育出一支应对突发事件的高效应急救援队伍,因此在演练时必须要全面、系统地模拟真实情况,切实发挥演练的实际效益。
二、建立信息化应急系统在高校应急管理工作中,信息化应急系统提供了全面、快速、精确的信息支持。
要建立信息化应急系统,必须实现应急预警、应急调度、应急指挥、信息发布等功能。
应急预警是预警系统的核心要素之一,可以实现实时、准确、科学的预警。
应急调度是信息化应急系统的另一个重要功能,可以根据实际的灾害情况、应急资源的分布等因素进行调度,提升救援能力。
应急指挥是信息化应急系统的关键环节,它可以实现远程指挥、信息传达、资源调配等多种功能。
信息发布可以让广大师生及时了解救援信息,有效减少恐慌情绪的产生。
三、提高应急管理人员的应急素质应急管理人员是应急管理的核心力量,必须具备一定的应急素质才能胜任应急管理工作。
应急管理人员在平时工作中必须学习掌握应急知识,同时掌握现场应急处置技能,应急培训的内容应当全面、详尽,使应急管理人员能够应对突发事件。
四、制定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应急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提高应急管理水平。
浅谈企业应急管理

浅谈企业应急管理【摘要】企业应急管理是组织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一种应对和管理方式。
本文从企业应急管理的概念和重要性入手,探讨了其基本原则、组成要素、应对措施、应急预案编制以及评估和改进等方面。
企业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包括统一领导、分类管理等,组成要素涵盖了组织机构、人员培训等方面。
在应对措施方面,要根据不同的风险进行灵活应对,并及时制定应急预案。
企业应急管理的评估和改进是确保体系的健全和持续发展的关键。
结论部分总结了企业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企业应急管理不仅是一项管理制度,更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性保障。
【关键词】企业应急管理、概念、重要性、基本原则、组成要素、应对措施、应急预案编制、评估、改进、总结、展望1. 引言1.1 企业应急管理的概念企业应急管理是指企业为应对突发事件或危机情况而制定的一套系统化的管理方法和措施。
在当今竞争激烈、信息传播快速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面临各种可能对经营造成影响甚至危害的风险,如自然灾害、社会事件、技术事故等。
建立健全的应急管理体系成为企业发展的必要保障。
企业应急管理不仅仅只是应对突发事件,更是一种预防、准备、响应、恢复和改善的循环过程。
通过应急管理,企业可以提前识别潜在危机隐患,建立起有效的危机应对机制,降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企业应急管理的核心是快速响应和灵活应对,需要企业建立起协调高效的组织架构和指挥体系。
还需要投入足够的资源和精力进行培训和演练,提升员工的危机应对能力和应急响应速度。
企业应急管理是一项全员参与、持续推进的工作,其目的是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危机对企业造成的损失,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并不断完善和强化相关措施,以提升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和应变的灵活性。
1.2 企业应急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应急管理的重要性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愈发凸显出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企业遭遇各种突发事件和危机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如自然灾害、事故、疫情等。
浅谈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浅谈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习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这就要求我们把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但受现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和劳动保护能力较差等因素的影响,还无法完全杜绝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因此,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一项十分重要而且非常紧迫的战略任务。
一、要充分认识加强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长期以来人们头脑中应急救援的概念大概只是“119、120、110”这些紧急电话号码,随着媒体曝光度越来越大的煤矿、爆炸、井喷、道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的必要性才逐渐被全社会认知.通过工作学习实践,我认为,应急救援的重点在于“应急准备",其次才是“救援".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就是在“应急准备”上多做文章,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这是全面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需要.通过加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能总结以往安全生产工作的经验和教训,明确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问题和工作重点,确定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做到心中有数.通过体系建设和预案制定提出预防事故的思路和办法,加大投入,完善各项安全和应急措施、设施,同时体系和预案建设的过程也是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再认识和再提高。
其二,这是事故救援及时性的需要.在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体系能保证事故应急救援组织的及时出动,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救援措施,对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意义重大。
其三,这是事故救援有效性的需要。
专业化的应急救援组织是保证事故及时得到专业救援的前提条件,可以有效避免事故施救过程中的盲目性,减少事故救援过程中的伤亡和损失,降低事故的救援成本。
同时,建立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体系也是当前一项迫切的战略任务,这既是《安全生产法》提出明确要求,同时也是我区目前安全生产形势的客观需要。
近年来我区安全生产总体状况虽呈好转趋势,但由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较大事故仍不能有效控制。
浅谈信息化的安全生产监管及应急救援管理体系建立

多个构件平台组成 , 构件平台包括公共数据交换平台 、 G I S 系统平 台两 个相对独立的工作平台 , 以及为集成应用 支撑开发平 台提供应用服务的 电子工作流平 台、表单处理平 台 、 业务分析平台等。 安全生产信息系统数据库系统 主要包括基础数据库 、 综合数据库 。 综合 数据库与各基础数据库 共存 在不同层次和不 同业务 的数 据库之间 可以实现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 ,支持图形 、声音 、影像等多媒体数据 ,
3 . 1远程 监 控 预 警 系统
主要是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信息进行更新发布 , 对生产安全相 关信息数据资料进行采集分析 ,为安全生产提供必要的辅助支撑 。
4 、总 结
本系统共分j大功能模块 , 分别是企业信息登记模块 、 重大危险源 监控模块 、事故隐患排查预警模块。三个模块 的实现的功能分别是 : 企业信 息登记模块 , 实现企业在 G I S地图上的定 位 , 点击查看企业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联系方式 、行业类 型、涉及危险 品种类 、数量 、 危险源种类 、 级别 、 周边环境 、 经营物品、安伞隐患 、 执法检查情况等 信息 。 重大危险源监控 模块实现对企业重 大危 险源的远程视频动态 监控 并储 存视频影像 资料 , 能够根据企业 申报有关数据 , 依照国家标准确认
2 0 1 3 年第 1 8 期
电子 信 息科 学 与技 术
浅谈信息化 的安全生产监管及应急救援管理体 系建立
●朱 昀
本丈讲述 了信 息化安全生产监管及应急救援体 系建设的必要 性, 针 对现行安全生产监管及应急救援管理需求, 提 出了安全生产监 管和应急 救援管理 系统建设 的基 本原 则、逻辑架构以及实现 的业务功 能。
功能。 3 . 3 应 急救 援 管理 系统
浅谈企业应急管理

浅谈企业应急管理1. 什么是企业应急管理企业应急管理是指企业为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紧急情况,采取的一系列组织、控制、协调和预防措施的过程。
它旨在保护企业的员工、资产和声誉,减少突发事件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同时确保企业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恢复正常运营。
企业应急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突发事件的预警和预测•紧急事件的应对计划和组织•突发事件的处置和应急措施•事后评估和总结经验教训2. 企业应急管理的重要性企业应急管理对企业的持续稳定运营至关重要。
以下是企业应急管理的几个重要作用:2.1 保障员工安全企业应急管理的首要任务是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通过建立应急预案、定期演练和培训,员工可以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响应,并采取正确的行动以保护自己和其他人员。
2.2 保护企业资产突发事件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如财产损失、生产中断等。
通过制定科学的应急预案,企业可以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损失并降低风险。
2.3 维护企业声誉突发事件对企业的声誉和形象可能会造成严重影响。
良好的应急管理可以帮助企业降低负面影响,并及时有效地应对和处理危机,保护企业的声誉。
2.4 提高企业竞争力拥有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的企业,能够更好地抵御突发事件对企业经营的冲击,稳定生产和供应链。
这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 企业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企业应急管理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3.1 预防为主企业应急管理的核心是预防。
企业需要通过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预防各类突发事件的发生。
尽可能消除潜在的危险和风险源,提前制定应对计划,并定期进行演练和检查。
3.2 综合协调企业应急管理需要各部门协同合作,形成一个紧密配合、协调有序的机制。
不同职能部门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信息分享和沟通,确保应急措施的有效执行。
3.3 灵活应变面对不同的突发事件,企业应急管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灵活的调整和应变。
应急管理措施需要根据不同事件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做出相应的调整,确保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浅谈矿井应急管理系统建设

牵头组织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 , 在上级要求 的“ 五室一
所” 的基 础 上 增加 了井 下 急救 硐 室 , 立 了 “ 建 六室 一 所” 即 : 急管理办公室、 , 应 应急资料 室、 应急值班室 、 应
作者简介 : ( 97 , , 9 年毕业 于新 汶职大采煤工程 专 马标 16 一) 男 1 3 9 业, 助理工程 师, 现在枣矿集 团柴里煤矿生产技术部 从事采 掘技 术管
长、 安监处处长等其他矿领导为副组长 , 有关 安全生产 科室 、 专业公 司负责 人为成员 的领 导小组 。由安监处
神, 本着“ 符合 标准 、 因地制 宜、 求 实效 、 同促进 ” 追 共
的原则 , 利用 现有 安全 生 产 管理 经验 、 急 物 资等 资 应 源, 走与矿井 实际情 况相结合 之路 , 管理模式上 与安 在 全管理相结合 , 在应 急值班上 与调度 管理相结合 , 在应
2 1 第5 0年 期 1
东 斜技 瞧晨
2 2 1
浅谈 矿 井应 急 管理 系统 建 设
马
摘 要
标, 宋有福 , 宋建龙 , 宋修通
( 枣庄矿 业集团柴里煤矿 , 山东 滕 州 2 7 1 ) 75 9
该文结合柴里煤 矿应急管理系统建设 的情况 , 探讨 了提高应急管理水平的原则和方法, 为实现矿 井应急管理体系化、 规范化、 实用化、
1应急管理系统建设基本原则2应急管理系统建设情况为抓好应急管理示范化矿井建设工作根据山东21管理模式与安全管理相结合省人民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关于开展应急管理示范点为全面抓好应急管理工作确保应急救援工作的建设的意见鲁政应办发20101号等上级文件精顺利开展下发了关于创建省级应急管理示范矿井的神本着符合标准因地制宜追求实效共同促进实施意见明确了以矿长党委书记为组长生产副矿的原则利用现有安全生产管理经验应急物资等资长安监处处长等其他矿领导为副组长有关安全生产源走与矿井实际情况相结合之路在管理模式上与安科室专业公司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影响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应急预案制度不完善,应急培训不到位、对应急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高等,在发生安全事故时就无法进行有效处理,无法在第一时间内制定解决方案,这就会导致事故的危害增加。
需要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在发生安全事故时可以进行控制和处理,将危害控制在最小,以此促进单位的稳定发展。
一、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1、应急预案制度不完善其一,应急预案体系不完善。
总体预案应该是本单位关于应急救援工作的基本原则、应急救援体系、预警机制和相应机制等。
部分单位在制定预案时,没有理清专项预案和总体预案的关系,还有甚者把专项预案和总体预案脱节,最后导致了预案无法落实。
其二,是预警、响应机制不明确。
当前很多单位没有建立预警、响应机制,或者响应分级不合理,当事故发生时,不能及时汇报,及时响应,或者不知道向谁反馈。
2、应急管理培训形式化一方面,在应急救援队伍中,还有很多人员不具备救援工作的能力,当事故发生后,不能很好的保证救援的效率和质量,导致救援效果不佳,给单位和社会带来了巨大损失。
另一方面,应急演练方法不科学,也是导致单位应急管理不到位的重要原因。
最后,部分单位在应急演练时没有制定演练方案,导致演练过程中漏洞百出,最后草草收场,演练结束后也未进行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导致未达到演练的目的。
3、应急管理工作重视度低应急管理是一件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
但是由于诸多单位领导将工作重心放在生产和销售上,导致应急管理工作不能很好的开展。
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应急管理的管理层次不够高,体系不顺,各部门协调不够。
(2)应急管理工作的人力、应急装备、资金等方面的投入不足。
(3)对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不够重视、不规范。
(4)没有对本单位的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
二、我国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对策探讨1、加强应急宣传培训单位在对新进员工进行上岗培训时,必须对本工作岗位所面临的应急事项进行详细说明,让其了解作业场所危险源分布情况和可能造成人身伤亡的危险因素。
浅谈农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发展思路及建议

共 同做 好 农机 安 全 管理 工作 。积
( ) 救 援 装 备 和 应 急 队 伍 极 与 当地公 安 交警 开 展全 生 产 责 任 进一 步加 强 状 、承诺 书 。强 化 农机 安 全 宣传
教 育 工 作 ,组 织 开 展 了形 式 多 大农 机应 急 救援 基 地 建设 ,强 化 样 、 内容 丰 富 的农 机安 全 宣传 教 完善 救援 队伍建 设 ,保 证 应 急状
1 6万 台 。农业 机 械 的发 展 ,有 的意义 。 1 效 地促 进 农 村经 济 发展 ,同时农 机 安 全 事 故 隐 患 更 复 杂 、更 突 机 安 全生 产 也 面临新 的矛 盾 ,农 原 因
一
生 具有 较 强 的季 节 性 。农 机事 故
( ) 农 机 事 故 发 生 的 主 要 多发 生 于 春耕 、夏 收秋 种 等季 节 一
一
是 农 机事 故 具 有分 散性 和
的 事 故 。 事 故 的 发 生 具 有 偶 然 隐蔽性 。农 村一 家 一 户 的农业 生
随 着 农 村 经 济 的 不 断 发 展 , 性 、突然性 和不 确定 性 ,对农 业 产模式 ,决定 了农业机械作业地 农 业机 械作 为 农 业先 进 生 产力 的 生产 、人 民生 活 、社 会 秩 序产 生 点分 布 于 田间 、场 院 、乡村 道 路
农 机 突 发 事故 是 指农 业 机 械 发 事 故 。
浅谈电网企业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设

能 力 的 前提 。 电 网 企 业应 把 整 个 应 急 管 理 工 作 纳 入 法制 的轨
道, 开展 实 时 变化 管理 , 制 订 了相 应 的 管控 措 施 , 确保 应急 工 作 合 法 合规 , 使 电 网企 业 的 应 急 管理 工作 逐 步走 上 规 范 化 、 制
经 过 多年 的发 展 , 特 别是 2 0 0 8年 “ 5 . 1 2 ” 汶 川地震之 后 . 电网
预防 , 尽 量 减 少或 杜 绝 电 力 突发 事 故 的 发 生 。 注 重应急管理 ,
建 立 完善 、 有 效 的 电 力 应 急 管 理 体 系和 机 制 . 提 高 预 防 和 处 置 电 力 突发 事件 的 能 力 。
灾 害 不 可 能 完全 避 免 的 时候 , 加强应急管理工作 , 组 织及 时 有
2 - 3 应急 管理机 制
灵 敏 、 高效 的应 急 管理 机 制是 应 急 管 理 工 作 的 强 大动 力 和 重要 支撑 。应 急运 行 机 制 建 设 包括 建 立 健 全 突 发 事 件 的 预 防 与 应 急 准备 、 监测与预警、 应 急 处 置 与救 援 以 及 善 后 恢 复 与 重 建 等 全 过 程 中各 种 系统 化 、 制度化 、 程 序化 、 规 范化 和 理 论 化 的 应 急 管理 方 法和 措 施 。 电 网企 业 可 以充 分 利 用企 业 各 类 信息管理平台, 特别是应急管理信息平 台, 建 立 灵 敏 高效 的 电
能源 ・ 电力
L 0 W c A R B 0 N W o R L D 2 o i 4 , 3
浅谈加强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

浅谈加强学校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个人价值观念的提升,对应急体系建设做出长远安排.提供必要的人全与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广为社会关注、影响社会安定和谐的问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保障。
1。
充分认识,高度重视加强学校应急管理工作,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是创造广大青少年学生安全健康成长环境的重要保证。
学校要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常抓不懈,并将预防工作作为应急工作的重要环节,两者相互结合,认真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工作。
在突发事件中,高度重视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把保障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人身健康作为首要任务2。
健全机制.加强管理按照要求,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
教育工作部门和学校要加强领导,切实把应急管理摆上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继全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加强校园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环节的管理.根据需要,制订应对各种灾害、传染性疾病、交通事故、食物中毒、踩踏事故、意外伤害等突发事件的预案。
学校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明确责任,根据工作职责划分.制定本部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
美国思想家弗朗西斯一福山曾经说过:处理意外事件的最常用手段是制定预案——想象可能发生的情况,分析它们的影响,并制定消除消极影响和促进积极影响的策略。
将预案的每项工作、每个环节细化、分解和落实到人,明确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的干部、师生怎样应对突发事件,按预案自救互救,镇静有序地控制事态、抢险救援、战胜灾难.最大限度地减少师生生命财产损失。
要充分发动师生、依靠师生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形成人人参与的应急管理工作格局。
落实组织保障,明确应急管理的工作机构,对应急体系建设做出长远安排.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保障。
资料 《浅谈我国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体系》

浅谈我国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体系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体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
“一案”为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三制”为应急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
应急管理体制主要指建立健全集中统一、坚强有力、政令畅通的指挥机构;运行机制主要指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应急信息报告机制、应急决策和协调机制;而法制建设方面,主要通过依法行政,努力使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臵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
“一案”与“三制”是一个有机结台的整体,如果把应急管理的“一案三制”体系比喻为一架直升飞机,那么,“一案”可视为直升飞机的机体,“三制”则视为直升飞机的前、后机翼和螺旋浆,即体制是直升飞机的前机翼(起平稳飞行作用),机制是直升飞机的后机冀(起平衡、协调作用),法制是直升飞机的螺旋浆(飞行的动力)。
“一案”与“三制”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确保直升飞机的飞行安全,起到应急救援的作用。
1. 我国应急预案体系现状国外的应急管理一般是先有分类、部门预案,然后才有国家预案,而在我国,情况比较特殊,一些部门(如地震、消防、抗旱等)在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出台之前已经建立起自己的预案机制,但有的部门却没有相应的预案。
《总体预案》的制定,在某种程度上能促进部门、分类预案的建立,逐步完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1.1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在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发布之前,应急管理在我国已走过4年的历程。
2001年年初,上海市启动《上海市灾害事故紧急处臵总体预案》编制工作,经过2年的努力所完成的《上海市灾害事故紧急处臵总体预案》是省级政府中最早编制应对灾害事故的预案。
2003年9月,《北京防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急预案》公布。
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重要性。
2003年底,国务院办公厅开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相应的研究立项。
200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将《省(区、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印发各省,要求各省人民政府编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浅谈如何加强预防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建设

以解 放军 、 警 、 武 公安 、 兵预 备役 出 台符 合 我 国 国情 的 巨灾 保 险 制 赴灾 区 , 一 时 间发布 灾 情 , 化 民 第 强 为 主体 ,建 立健全专 业救援 队 , 按 度 , 立健全 巨灾风险 准备金 制度 , 政 府信息 主导社 会舆论 。 建 通过新 闻 照 “ 专 多 用 、 兼 结 合 、 民 结 提 高灾害风险转移能力 。 一 专 军 发布 会及 报 纸 、 电视 、 广播 、 网络 、
采 防范 及 救 对 国家 安 全和 经济 社 会 发 展 产 生 体 决策 、 好 落 实 。 是在 联 合 指 即 行 动 , 取 有效 措 施 , 抓 三
重 大影 响 。 以 , 所 重视 建 立 健 全 突 挥 部 的 统 一 领 导 下 , 成 立 指 挥 部 。 治效 果 比较 好 , 得到 了世 卫组 织 的
施是组织 开展 自救 ,因地 制宜 , 建 灾交通网络。 三是在物资供给方 面。 护点 以及 群众露 宿场所 、 救援 物 资 立覆 盖城 市社 区 、 农村 乡镇 的救 灾 要建 立相 应规模 的物 资储 备中心 , 储存 点 等 重 点部 门及 单 位 的保 卫 救 品 、 用水 、 品 、 配 广 饮 药 帐 和监 管 , 止 出现 意 外情 况 。 防 六是 展群 众避 灾 及救 助知 识 的培 训 演 篷 、 被褥 、 明 、 照 油料 等救灾 应急 物 及 时 向 公 众报 道 灾 情 . 确 引 导 舆 正
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 、 加强应急管 各级领 导干部 要身 先 士卒 、 前指 高度 赞扬 。 靠
理 显得尤 为重要 。
浅谈如何提升煤矿企业应急管理

浅谈如何提升煤矿企业应急管理摘要:提升煤矿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必须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不断健全完善煤矿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加大应急投入,强化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不断提升矿井应对事故和风险的能力,最终达到企业长治久安的目标。
关键词:煤矿企业应急管理提升引言煤炭企业属高危行业,矿井开采主要在地下作业,生产环境恶劣,生产过程复杂,存在瓦斯、火灾、水灾、顶板、机电运输等安全风险,做好煤炭企业应急管理工作是关系煤炭职工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关系国家和集体财产不受损失的头等大事。
1.正确认识做好煤矿企业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铁煤集团小青矿是一个开采条件复杂,生产环节多,储量少,块段分散,安全管理难度较大的矿井,通过对煤矿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瓦斯灾害、火灾、水灾、煤尘灾害、顶板灾害等。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控制危险、有害因素,确保矿井安全生产。
近年来小青矿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保持了安全生产持续稳定,但煤矿作为高危行业,特别是随着矿井开采强度及开采范围扩大,必须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不断健全完善煤矿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加大应急投入,强化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不断提升矿井应对事故和风险的能力,最终达到企业长治久安的目标。
2.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2.1建立重大危险源排查、登记、申报制度开展矿井的重大危险源排查,对排査出的重大危险源要逐项进行登记,详细描述和记录重大危险源的基本特征,按照国家安监局和上级的有关规定及时上报。
2.2强化重大危险源检测、监控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治理措施和长远的治理规划,对已确认的重大危险源落实责任人,对重大危险源进行严格监控和管理。
2.3 组织重大危险源评估必须按照国家安监局和上级的有关要求,委托具备安全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
重大危险源的产生过程以及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
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应急管理能力

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应急管理能力摘要:突发事件的发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各项突发事件的产生容易对企业的经营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如何提升企业的应急管理能力,促进企业更好地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就成为当下的研究发展重点,基于此本文也就针对企业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进行分析并论述了具体的策略,希望对企业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有较好帮助。
关键词:企业管理;应急管理;突发事件1.突发事件及其特征应急管理就是针对各类突发事件而开展的管理工作,一般应急管理主要针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所采取的防范、预警、处置、救援等工作措施。
根据相关规定,灾害事件的发生根据其危害程度和影响大小以及其他各项因素影响,可以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个等级,并依次采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来加以表示。
而无论等级如何,突发事件的发生一般有如下的几项特点特征表现。
1)突发性。
突发事件是一种从数量到质量的变化,其出现的特定时刻、特定规模、特定态势和特定程度的冲击,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1]。
2)破坏性。
突发事件往往会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且在事故发生后,其伤亡的大小也会随着事故发生而变化。
某些突发性事故不但会导致人员伤亡,而且还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效应、经济效应和政治效应。
3)复杂性。
突发事件的类型多种多样,产生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某些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类的错误而引起的,如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触电、火灾、高处坠落、冒顶片帮、透水、中毒和窒息等事故;一些突发性事故是由多种自然因子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如地震、台风、海啸、病毒爆发等。
2.企业应急管理能力强化原则2.1以人为本原则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都是推进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因此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职工生命安全摆在首位,坚持安全发展理念。
凡是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前,要及时采取人员避险措施;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要优先开展抢救人员的紧急行动;要加强抢险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是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对此,我们应牢固树立未雨绸缪、预防为主的思想,切实做好应急管理工作。
以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根本,以落实和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以提高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能力为重点。
进一步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和机构建设,构建统一指挥、反映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形成政府主导、应急办协调、各部门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我认为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是以下五个方面:
一、制度建设
侧重做好应急预案编制修订和管理工作。
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和完善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处置程序。
构建覆盖政府各方面的预案体系,做好各级各类相关预案的衔接工作。
根据突发事件分级标准,明确专项预案的操作规程,加强对预案的动态管理,进一步明确预案修订、备案、评审、升级与更新制度。
狠抓预案落实工作,经常性地开展预案演练,不断提高实战能力。
二、机制建设
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协调联动,积极推进资源整合
和信息共享,建立应急管理联系工作机制,研究应急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加快突发事件预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响应、应急处置及调查评估等机制建设。
三、组织领导
建立和完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责任制度、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工作责任制度和应急管理绩效评估制度,将应急管理工作情况纳入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和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
认真研究和把握应急管理工作的内在规律,总结、完善和推广应急管理工作中的新经验,不断增强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要建立并落实应急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对失职、渎职、玩忽职守等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
四、应对能力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应急平台建设。
充分利用现有办公资源和专业系统资源,构建综合应急平台体系,实现互通互联,满足值守应急、信息汇总、指挥协调、视频会商等基本功能。
加快制订应急信息平台建设规划,并分步实施,实现统一接报、分类分级处置的应急联动工作机制。
充分利用电子屏幕、内部网络平台、手机短信息、电话等各种载体平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二是强化突发事件的信息报送和预警工作,完善基层信息员,不断拓宽信息报告渠道,认真执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制度,明确信息报告的责任主体,确保重大突发事件及时准确上报和妥善处置。
三是加强应急处置工作能力。
依托应急救援队伍
建设,进一步规范应急处置工作程序,及时掌握、准确判断突发事件发展态势,启动相关预案,组织调动应急资源和力量开展救援工作。
四是建立应急资源储备制度,在对现有各类应急资源普查和有效整合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应急处置所需物料、装备、通信器材、生活用品等物资保障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
加强应急管理基础数据库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为妥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
五、应急管理投入机制。
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保障资金投入机制,保证应急管理工作经费,并纳入本级财务年度预算,适应应急队伍、装备、交通、通信、物资储备等方面建设与更新维护资金的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