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反垄断法
法律案例分析反垄断法(3篇)
![法律案例分析反垄断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35689eb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74.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然而,一些大型企业为了保持其市场地位,采取垄断行为,限制市场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
为了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我国于200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旨在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消费者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本文将以一起典型的反垄断法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反垄断法在市场竞争中的应用。
二、案例简介2016年,我国一家知名家电企业A公司,通过大量收购竞争对手的股份,逐步扩大市场份额,成为国内家电行业的龙头企业。
然而,A公司在扩大市场份额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垄断行为,如限制竞争对手产品销售、提高产品价格、强制捆绑销售等,严重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
2017年,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对A公司进行了调查,发现A公司存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垄断行为。
经过审理,法院判决A公司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巨额罚款。
三、案例分析1. 案例定性本案中,A公司通过收购竞争对手股份,扩大市场份额,具备了市场支配地位。
根据《反垄断法》第十七条,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不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竞争。
A公司限制竞争对手产品销售、提高产品价格等行为,属于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垄断行为。
2. 案例审理本案中,反垄断执法机构对A公司进行了调查,收集了大量证据,证实了A公司存在垄断行为。
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充分考虑了A公司的市场支配地位、垄断行为对市场竞争的影响以及消费者利益等方面,依法作出了判决。
3. 案例启示(1)反垄断法在市场竞争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案表明,反垄断法可以有效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利益。
(2)企业应自觉遵守反垄断法,不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损害消费者利益。
本案警示企业,垄断行为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3)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加强执法力度,对垄断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本案反映了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在维护市场公平竞争方面的决心和能力。
法律案例分析反垄断法(3篇)
![法律案例分析反垄断法(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23c9e35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e8.png)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垄断行为对市场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造成了严重损害。
反垄断法作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重要法律武器,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分析反垄断法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以期为我国反垄断法的完善提供借鉴。
二、案例背景2018年,我国一家大型互联网企业(以下简称“A公司”)收购了一家同行业的竞争对手(以下简称“B公司”)。
此次收购引起了我国反垄断监管部门的关注。
经调查,A公司在收购B公司后,在相关市场(搜索引擎服务)的市场份额达到了75%,涉嫌构成垄断。
反垄断监管部门依法对A公司进行了调查,并对其进行了处罚。
三、案例分析1. 案例事实(1)A公司收购B公司前,在搜索引擎服务市场的市场份额为30%,B公司市场份额为25%。
(2)A公司收购B公司后,在搜索引擎服务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了75%。
(3)A公司收购B公司后,在搜索引擎服务市场形成了寡头垄断格局。
2. 反垄断法适用(1)市场份额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三条,市场份额是指企业在相关市场中的销售总额、营业收入或者生产总量占市场总量的比例。
在本案中,A公司收购B公司后,在搜索引擎服务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了75%,超过了我国反垄断法规定的50%的市场份额认定标准。
(2)垄断行为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第十七条,垄断行为包括以下几种:①垄断协议;②滥用市场支配地位;③经营者集中。
在本案中,A公司通过收购B公司,在搜索引擎服务市场形成了寡头垄断格局,涉嫌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3. 案例启示(1)反垄断法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反垄断法作为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重要法律武器,在以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①维护市场公平竞争;②保护消费者权益;③促进企业创新;④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反垄断法实施中的问题①反垄断法执法力度不足;②反垄断法实施过程中的程序问题;③反垄断法与相关法律法规的衔接问题。
论反垄断法中相关市场的界定
![论反垄断法中相关市场的界定](https://img.taocdn.com/s3/m/2718f296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2.png)
论反垄断法中相关市场的界定反垄断法是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法律工具。
而该法律的执行与效果,往往取决于对相关市场的准确界定。
因此,反垄断法中相关市场的界定成为一个关键问题。
反垄断法中的相关市场界定是指确定被调查企业所在的市场范围,以便进行市场份额计算、市场竞争分析以及评估市场的竞争性。
相关市场的界定不仅关乎反垄断法执行机构的决策,还影响着企业的市场地位和行为。
因此,准确界定相关市场对于维护公平竞争和促进市场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准确界定相关市场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市场定义应考虑产品或服务的可替代性。
如果产品或服务间存在高度替代性,那么它们很可能属于同一相关市场。
其次,市场定义还应考虑地理范围。
不同地区的市场竞争程度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界定相关市场时需要对地理因素进行充分考虑。
此外,市场定义还应考虑供需关系、市场参与者的市场地位和市场的竞争状况等因素。
然而,相关市场的界定并非一项简单的任务。
在实践中,界定相关市场往往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例如,市场定义过于宽泛或过于狭窄都可能导致界定结果的失真。
过于宽泛的市场定义可能会忽略不同产品和服务之间的替代性,从而低估市场竞争程度;而过于狭窄的市场定义则可能忽略了其他潜在竞争者,高估了被调查企业的市场地位。
此外,由于市场参与者和市场状况的变化,相关市场的界定也需要不断调整和更新。
为了解决相关市场界定的问题,反垄断法执行机构可以借鉴经济学方法。
例如,可以通过市场份额、价格弹性、市场入口壁垒等指标来评估市场竞争程度。
同时,执行机构还可以考虑对比法、市场调研和市场测试等手段,获取更准确的市场信息。
总之,反垄断法中相关市场的界定是一项关键任务。
准确界定相关市场有助于维护公平竞争和保护消费者权益。
然而,市场界定并非一项简单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并借助经济学方法和实证研究。
只有通过科学准确的界定,反垄断法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市场效率和公平竞争。
反垄断法及案例分析
![反垄断法及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39b093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d4.png)
反垄断法及案例分析一、概述反垄断法是一种法律制度,旨在保护市场竞争,防止垄断行为的发生。
本文将对反垄断法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案例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反垄断法。
二、反垄断法的基本原则1. 竞争原则:反垄断法旨在维护市场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防止市场被少数企业垄断。
2. 禁止垄断行为:反垄断法禁止任何企业或个人通过垄断行为限制、排除或扭曲市场竞争。
3. 公正竞争:反垄断法要求企业在公平的竞争条件下进行业务活动,不得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取竞争优势。
三、反垄断法的主要内容1. 垄断协议的禁止:反垄断法禁止企业之间达成垄断协议,如价格垄断、市场分割、限制竞争等行为。
2.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禁止:反垄断法禁止市场主体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如价格歧视、拒绝交易、限制供应等行为。
3. 限制集中经营的审查:反垄断法要求对企业的合并、收购、联营等集中经营行为进行审查,以防止形成垄断。
四、反垄断法的案例分析1. 谷歌反垄断案:谷歌被指控滥用其在搜索引擎市场的支配地位,通过操纵搜索结果排名来排斥竞争对手。
反垄断机构对谷歌进行调查,并最终要求其改变其搜索算法和行为,以保护市场竞争。
2. 微软反垄断案:微软被指控滥用其在操作系统市场的垄断地位,通过捆绑销售的方式限制竞争对手的发展。
反垄断机构最终要求微软改变其销售方式,并对其进行罚款。
3. 苹果反垄断案:苹果被指控滥用其在应用商店市场的支配地位,通过限制第三方应用商店的存在来限制竞争。
反垄断机构对苹果进行调查,并要求其开放应用商店,以保护市场竞争。
五、反垄断法的影响和意义1. 保护市场竞争:反垄断法的实施可以有效保护市场竞争,防止市场被少数企业垄断,维护消费者权益。
2. 促进创新和发展:反垄断法的存在可以鼓励企业进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推动经济的发展。
3. 维护公平竞争环境:反垄断法的执行可以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防止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竞争优势,维护公平竞争的秩序。
论反垄断法执行体制论文
![论反垄断法执行体制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574e35601eb91a37f1115c1d.png)
论反垄断法执行体制摘要:反垄断法的执行既包括公共执行,又包括私人执行。
我国《反垄断法》对私人执行制度只做了原则性规定。
我国应重视私人执行制度的发展,使其成为公共执行制度的重要补充。
本文旨在以效率价值为视角,借鉴世界各国制度经验,对我国反垄断法执行体制的完善提供制度建议。
关键词:反垄断法;执行体制;私人执行;效率一、反垄断法执行体制的价值选择(一)反垄断法的基本价值反垄断法的基本价值是通过保护竞争或维护竞争秩序来实现实质公平和社会整体经济效率的,反垄断法应当体现实质公平的价值和社会整体经济效率的价值。
[1]同时,反垄断法作为经济法的一个分支,应当体现经济法的价值。
漆多俊教授指出,虽然经济法的价值与一般法的价值一样,也可表现出秩序、效率、公平、正义等价值形态,但是,经济法的价值链的中心环节是效率与公平。
[2]因此,反垄断法的基本价值也应是效率与公平。
(二)反垄断法执行体制的基本价值与整体的反垄断法的价值一样,反垄断法执行体制价值的最重要表现形式也是公平正义和效率,只不过这里的正义转换为了对程序正义的追求。
1、反垄断法执行体制的公平价值反垄断法执行体制的公平价值要求实现程序正义,使违法者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市场交易的公平和平等,以促进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的建立。
2、反垄断法执行体制的效率价值反垄断法执行体制的效率价值要求以最少的成本最大程度提高反垄断法实施的效率,扩大反垄断法的有效范围,提高执行效果。
下文将重点从效率的角度,分析反垄断法执法体制,并通过介绍世界各国的执行体制,以期对我国反垄断法执法提供制度建设的建议。
(三)反垄断法执行体制的分类1、公共执行反垄断法的公共执行是指国家竞争主管机关通过行使公权力来执行反垄断法。
2、私人执行私人执行则是指那些自身利益受到垄断损害的主体通过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或通过仲裁等方式来执行反垄断法。
这里所谓私人包括广泛的内涵,个人(自然人)、合伙人、公司,企业联合体、有关组织等,一切能够以自己的名字行事并承担责任的私法主体,都应包含在私人的范围之内。
论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
![论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https://img.taocdn.com/s3/m/64ff583e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73.png)
论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反垄断法是现代市场模式的核心法律之一。
在具有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的国家和地区,反垄断法通常被认为是保障市场公平和竞争的基础性法律。
反垄断法的价值目标主要集中在保护公平竞争、促进市场稳定、维护社会福利最大化等方面。
一、保护公平竞争保护公平竞争是反垄断法的首要价值目标。
在市场经济中,公平竞争是市场自动调节机制的重要保障。
反垄断法的实施可以避免垄断或其他不正当市场行为的发生和扩大,从而保持市场的公平、开放和透明。
保护公平竞争有利于消费者得到优质、低价、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能增强企业、促进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促进市场稳定反垄断法的实施可以控制市场的混乱和泡沫风险,从而促进市场的稳定。
正常的竞争环境下,企业应该按照市场规则自由竞争,从而获得更好的市场份额、更多的消费者和更多的利润,这样才能为其自身和经济的长期发展带来潜力。
如果出现了不正当的行为,比如垄断或把价格虚高,就会扰乱市场的正常运行,使市场的稳定陷入动荡。
因此,反垄断法的存在和实施可以避免市场的不公,保证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三、维护社会福利最大化维护社会福利最大化是反垄断法的最终价值目标。
竞争政策的最终落脚点应该是服务于公众,以维护公共利益为中心。
在市场经济中,消费者是市场的中心。
反垄断法可以有效减少或消除企业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从而提高市场的效率和效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好、更便宜、更多样化的商品和服务,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福利。
总之,反垄断法作为市场经济的基础性法律,其价值目标主要集中在保护公平竞争、促进市场稳定、维护社会福利最大化等方面。
只有发挥好反垄断法的作用,才能使市场得到稳定、健康发展,消费者能得到充分、公平的保护,推动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当然,反垄断法也面临着威胁和挑战,需要保持敏锐的观察力和反应力,及时调整和更新规则,保持反垄断法的时效性、有效性和可靠性。
论《反垄断法》的价值
![论《反垄断法》的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77120e690b1c59eef8c7b44f.png)
论《反垄断法》的价值摘要:本文分析并且论证了中国反垄断法的效益、公平、安全及自由竞争四大价值。
旨在探讨中国反垄断法的价值理论,并为我国反垄断法治实践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价值法的价值反垄断法“价值”一词,通常被我们用作表示一种事物能够满足另一种事物的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能够满足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该物的价值。
法的价值是一种具体的价值,是社会价值系统中的子系统。
具体而言,法的价值表明了法对于人们而言所拥有的正面意义,它体现了其属性中为人们所重视、珍惜的部分,代表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最能反映反垄断法的本质特征的价值是效益、公平、安全和自由竞争。
科学认识中国反垄断法的诸价值及其辩证关系,既是中国反垄断法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又是中国反垄断立法、司法实践价值基础。
一、中国反垄断法的价值之一效益效益表达的是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收益的关系。
现代社会法律都有或应有其内在的经济逻辑和价值宗旨,以有利于提高效益的方式分配资源,并以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保障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实中,垄断行为主要表现为行政垄断。
行政垄断是指凭借政府机关或其授权的单位所拥有的行政权力,滥施行政行为,而使某些企业得以实现垄断和限制竞争的一种状态和行为。
行政垄断是一种非理性的政府权力对经济生活的不当介入。
其弊端主要表现为:第一,阻碍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健康发展。
第二,妨害了经济发展。
所以我国反垄断法效益价值就在于解决人们物质需要的无限性和资源稀缺性之间的矛盾,以维护竞争机制为己任。
首先,从宏观上,禁止行政垄断、行业垄断、地区垄断等。
关键是要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市场经济的统一性和竞争性,以市场调节机制作为资源配置基本手段,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保护和鼓励有效自由竞争。
其次,在微观上,对于那些处于行政垄断下的行政性公司,必须建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和竞争主体,使其通过改善市场环境,提高科技水平,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反垄断法的理论与实践
![反垄断法的理论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5fc60858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4c.png)
反垄断法的理论与实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各国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垄断和反垄断的问题也越来越引人注目。
反垄断法作为一种重要的调节国内经济竞争的法律制度,其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不断得到强化和完善。
一、反垄断法的理论基础反垄断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经济学。
经济学认为,独占市场的企业可以获得高额的利润,但这种高额利润往往是通过限制竞争而获得的。
因此,垄断会损害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使企业和消费者都受到损失。
反垄断法的主要理论基础有如下几点:1. 经济效率理论:经济学认为,竞争能够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消费者福利。
垄断会减少产量,提高价格,降低经济效率,因此反垄断法主要目的就是增加竞争。
2. 消费者主权理论:垄断企业掌握了市场的话语权和价格定价权,消费者由此丧失了选择的权利。
反垄断法就是要保护消费者的选择权和主权。
3. 公平竞争理论:反垄断法要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防止某些企业在不正当的竞争中获得利益,而使其他企业受到不公正待遇。
4. 政策理论: 反垄断法的实践结果可以成为未来经济政策的指南,对经济活动的安排和产业结构的建立影响深远。
二、反垄断法的实践应用在实践层面上,反垄断法主要通过以下措施来维护市场竞争:1. 禁止垄断协议:垄断协议是指企业之间达成的限制竞争的协议。
反垄断法禁止在价格、供给、销售地域、采购或销售对象等方面限制自由竞争行为,从而防止垄断行为的发生。
2. 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反垄断法通过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重点保护市场竞争的健康发展。
垄断企业占据市场支配地位后,容易限制竞争,提高价格,反垄断法要求其按照公平原则进行开放,公共场所或国家主导市场的产品要强制开放竞争。
3. 管理产业集中度:当某个产业的企业数量少、企业之间的市场份额差别大时,很容易形成垄断。
因此,反垄断法要求当产业集中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应当加强对该产业的监管。
4. 维护消费者权益:反垄断法的目标是维护消费者主权,其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是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论反垄断法的公平价值
![论反垄断法的公平价值](https://img.taocdn.com/s3/m/f78e1df9f90f76c661371a60.png)
Legal Sys t em A nd Soci et y ■—圈脑圈I。
竺竺坠!f叁墨!查塾金论反垄断法的愈平价值赖镜华摘要反垄断法所体现的公平是实质公平。
本文在论述公平价值的内涵以及公平价值之所以是反垄断法的价值取向之一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公平价值在垄断企业与非垄断企业之间、垄断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以及公平价值与配置效率发生冲突时的协调与平衡。
关键词反垄断法公平价值效率价值中图分类号:D92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2.324.02一、问题的提出2007年通过的《反垄断法》的第l条规定了反垄断法的立法目的:“为了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在该条文中,“维护经营者、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则体现了对实质公平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关注。
实质公平价值给人们提出的问题主要在于:在垄断企业与非垄断企业之间,非垄断企业的利益是否需要给予特别保护?在垄断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消费者的利益是否需要给予特别保护?在公平价值与配置效率发生冲突时,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二、作为实现反垄断法目的手段的公平竞争美国最高法院在其一个判决中指出了谢尔曼法的意义,即“谢尔曼法依据的前提是,自由竞争将产生最经济的资源配置,最低的价格,最高的质量和最大的物质进步,同时创造一个有助于维护民主的政治和社会制度的环境”。
以美国为首的现代竞争法理论认为反垄断法保护的是竞争而不是竞争者。
笔者认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是反垄断法的手段或工具,也即公平竞争是实现发垄断法目的的工具。
古典自由经济学的理论假设是公平自由竞争可以使得社会财富最大化,现实证明确实如此。
但是,并不是任何情况下,公平竞争都可以使得消费者福利最大化。
如果在自由竞争产生不经济的情况下,国家的选择是给垄断以合法化,所以才有国家垄断、特许经营、垄断的豁免等等。
论《反垄断法》的社会公共目标——以《反垄断法》的实施为契机
![论《反垄断法》的社会公共目标——以《反垄断法》的实施为契机](https://img.taocdn.com/s3/m/5e9a5c16fc4ffe473368abfe.png)
J u n l fC ptlN r lU ie s y o r a a i oma nv ri o a t
20 第 3 09年 期
(0i c ne E io) Sc l i cs d i aSe tn
( 总第 18期 ) 8
睡甭莉
论《 反垄断法》 的社会公共 目标
以《 反垄 断法》 的实施为契机
吴 宏 伟 金 善 明
摘 要 : 中 国应 建 立健 全 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的 客 观 需要 而制 定 、 布 的《 垄 断 颁 反 法》 是 国 家基 于“ , 公平 与效 率” 的价值 追 求对 市场竞 争进 行规 范 的重要 法 治举措 与制 度安排 。 因此 , 国《 垄 断法》 中 反 必然要 立足社 会 本 位 , 以确 保 市场 竞 争 均衡 有 序 、 促 进 国民经济健 康稳 定发展 为社会 公 共 目标 。 同时 , 国理 应 以《 垄断 法》 实施 为 中 反 的
越 是好 政府 ” 。然 而 , 市场竞 争 并不 如政 府和普 通 民众 所 愿— —其 在 促 进 社 会 经 济 迅 速 发 展 的 同
公 意才 能按 照 国家 创 制 的 目的 , 即公共 幸 福 , 指 来
导 国家 的各种 力 量 ; 因为 如 果 说个 别 利 益 的对 立
使得 社会 的建 立 成 为 必要 , 么就 是 这 些 个 别 利 那 益 的一致 才使得 社会 的建 立 成 为 可 能 。[]p5) 2(. 3
契机 , 采取 相 应措施 贯彻 和 实现 其社会 公 共 目标 。
关键 词 : 《 垄 断法》 社会 公 共 目标 ;有序 竞 争 ; 序 均衡 反 ; 秩
试论我国反垄断法的重要意义
![试论我国反垄断法的重要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70a5b92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09.png)
试论我国反垄断法的重要意义试论我国反垄断法的重要意义1994年起被列⼊⼈⼤⽴法议程的反垄断法草案,历经13年的漫长之路,终于在2007年8⽉30⽇被第⼗届全国⼈民代表⼤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中华⼈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下⽂简称《反垄断法》)的出台是我国政治经济⽣活尤其是法制建设中的⼀件⼤事,填补了长期以来我国竞争法领域的⾮常重要的⼀处空⽩,健全了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即经营者)之间的竞争规则,从⽽完善了我国的竞争法律体系。
作为保护市场竞争、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的重要法律制度,可以说,《反垄断法》的出台对中国经济将发挥积极的作⽤,对电信、烟草、铁路、电⼒、⾃来⽔、燃⽓等垄断⾏业也将产⽣重要影响。
⼀.反垄断法促进竞争,使资源得到合理分配。
《反垄断法》将严厉禁⽌⾏业协会组织实施垄断⾏为。
根据规定,⾏业协会不得组织本⾏业的经营者从事禁⽌的垄断⾏为,否则可处50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可以依法撤销登记。
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曾经说过,⽣产同类产品的企业很少聚集在⼀起,如果他们聚集在⼀起,其⽬的便是商讨如何对付消费者。
出台《反垄断法》有利于保护公平竞争,⿎励创新发展,形成和谐有序的竞争环境。
反垄断法并不是要限制⽣产者和经营者在市场活动中的⾃由,恰恰相反,它是通过限制和阻⽌市场势⼒和反对不正当的市场⾏为,以维护和扩⼤经营者在市场活动中的⾃由权利,排除进⼊市场的障碍,从⽽达到⿎励创新、促进⾃由竞争、优化配置资源的功能。
它符合了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要求。
市场经济运⾏的最⾼宗旨和基本要求是提⾼资源优化配置的⽔平,使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地产⽣最⼤效益。
⼆.反垄断法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
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反垄断法的重要任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总是处于弱者地位⽽遭受垄断⾏为的损害。
各种形式的价格垄断、强制搭售商品的⾏为,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有必要将保护消费者权益列⼊反垄断法的⽴法宗旨。
分析反垄断法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的作用
![分析反垄断法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的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71b5d56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69.png)
分析反垄断法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的作用1. 引言反垄断法作为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重要法律工具,对于维护公平竞争、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反垄断法的作用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反垄断法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的作用,并探讨其对于促进企业竞争力、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维护公平竞争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2. 反垄断法对企业竞争力的促进2.1 保护消费者权益反垄断法通过限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禁止横向和纵向垄断行为等手段,保障了消费者权益。
通过打破行业壁垒、减少不正当竞争行为,反垄断法促进了企业之间公平竞争,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这有助于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并推动整个市场向高质量、高效率的方向发展。
2.2 促进市场效率反垄断法的实施可以促进市场效率的提升。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将不得不提高自身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这将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
同时,反垄断法还可以防止垄断企业通过控制市场价格来牟取暴利,保护消费者利益。
2.3 促进产业升级反垄断法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中还发挥了促进产业升级的作用。
通过打破行业壁垒、限制行业内部横向和纵向整合等措施,反垄断法鼓励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这有助于推动整个经济体系朝着技术先进、创新能力强、附加值高的方向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3. 反垄断法对公平竞争环境的维护3.1 打击横向和纵向垄断行为反垄断法通过打击横向和纵向垄断行为,维护了公平竞争环境。
横向垄断行为主要体现在企业之间的竞争,如价格垄断、抱团取暖等。
纵向垄断行为则主要体现在企业与供应商、经销商之间的关系,如限制竞争条款、独家经销等。
通过限制这些不正当竞争行为,反垄断法维护了公平竞争环境,保证了市场的公正和透明。
3.2 防止市场失灵反垄断法对于防止市场失灵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市场经济中,如果没有反垄断法的制约和监管,可能出现市场权力过于集中、价格操纵等情况。
[反垄断法,经济学,基础]论反垄断法的经济学基础
![[反垄断法,经济学,基础]论反垄断法的经济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558779d94a7302768f993941.png)
论反垄断法的经济学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我国《反垄断法》和国外的反垄断法都同时涉及到法律方面的知识和经济学两领域。
反垄断法是以经济学为基础而创设的法律。
垄断反垄断法法经济学经济学基础一、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垄断的社会损失市场竞争是否有效率,关键在于边际收益是否接近边际成本。
为了使利润最大化,经营者必须高效率的合理组织生产要素、最有价值的利用资源。
企业利润最大化和消费者效用最大化是合理的经济学假定,这是市场机制正常有效运转的结果。
只有竞争均衡出现时,市场中的资源才得以优化配置,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之和才能达到最大,社会总财富才能达到最大。
如果市场中出现垄断,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寡头们会通过价格大于边际成本的手段攫取垄断利润,从而造成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之和小于自由竞争的收益,不仅增加了社会成本,也减少了社会总财富,造成了严重的社会损失。
(一)生产者剩余的损失如果仅仅限制产品价格而不限制产量,垄断成员为了增加利润就会竞相扩大生产规模,这样垄断价格就难以维持,所以数量垄断总是与价格垄断联系在一起的。
产量的减少会造成生产者剩余损失,导致社会得到的产品达不到它应当得到的数量;而垄断高价又同时引起互补品的价格上涨,会压低互补品的消费量,导致互补品需求量下降,生产互补品的行业也会萎缩。
(二)消费者剩余的损失消费者剩余的损失分两种情况:第一,部分消费者放弃购买垄断产品转而购买廉价的替代品,这部分消费者剩余的损失无法从垄断者的垄断利润中得到弥补,这是社会净损失。
同时,消费者购买廉价替代品刺激其他经营者利用稀缺社会资源生产劣质产品,花费了更大的成本。
第二,垄断者提高价格后,部分消费者仍然购买垄断产品,消费者多付的价款,转化成了垄断者的垄断利润,此时社会财富总量并未减少。
论我国《反垄断法》中有关纵向垄断协议的规定——以《反垄断法》第14、15条为中心
![论我国《反垄断法》中有关纵向垄断协议的规定——以《反垄断法》第14、15条为中心](https://img.taocdn.com/s3/m/5c3499ee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77.png)
论我国《反垄断法》中有关纵向垄断协议的规定(一)《反垄断法》第14条分析《反垄断法》第14条规定禁止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下列垄断协议:(一)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二)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三)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垄断协议。
本条是对纵向垄断协议类型的规定。
纵向协议是指在生产或者销售过程中处于不同阶段的经营者之间(如生产商与批发商之间、批发商与零售商之间等)达成的协议。
由于纵向协议的经营者之间多数不具有竞争关系,本条对纵向协议界定为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之间达成的协议。
1从条文的内容来看,本条仅仅明确规定了纵向垄断协议的一种表现形式——转售价格维持,就是生产商或供应商指定经销商或者批发商向顾客转售商品的价格,包括固定价格和限制最低转售价格,而这两种纵向价格限制形式是本身违法的。
本条并未规定纵向限制中其他若干种常见形式,而仅使用了“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垄断协议”这样的兜底条款加以涵盖。
总体而言,本条对纵向垄断协议的规定填补了我国法律制度对纵向限制的规定缺位,也使规制纵向限制有了最根本的法律依据。
但是规定过于原则化,而且只明确禁止了价格限制和最低转售价格维持。
给人的印象是《反垄断法》的纵向限制规定仅停留在表面的形式区分阶段,而没有深层次地考察这种限制行为对市场的影响。
所以应当辩证地看待《反垄断法》第14条,研究得失,为进一步地深化和完善相关规定打下基础。
1.第14条的成功之处(1)适应我国当前国情我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事业。
所谓“前无古人”,就是说我们缺乏经验和传统、缺乏足够的制度资源和理论资源。
我们不得不在改革中逐步积累经验,实际是积累资源,逐步建立起一种“传统”,使个人、企业以及政府机构都能逐渐接受或习惯市场经济的运作。
中国的经济改革和法治建设都因此必然显示出一种渐进的模式。
2说得直白些,我国的经济改革和法治建设都要“摸着石头过河”。
在这个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是政治、经济和文化1全国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经济法室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条文说明、立法理由及相关规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4页。
试论反垄断法律制度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的异同1
![试论反垄断法律制度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的异同1](https://img.taocdn.com/s3/m/5040fa2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65.png)
试论反垄断法律制度与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的异同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反垄断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在许多国家已经受到应有的重视。
但是在我国竞争法制与国外相比尚属“年幼”,反垄断法却是刚制定,还未实施。
所以对二法的研究,于我国经济法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而且国内学者在二法的异同方面的比较研究较少,所以本文就针对这个问题,通过对二法在概念、特征等方面的比较,来分析二法的异同。
关键词: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保障措施与反倾销、反补贴都是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允许的贸易补救措施。
他们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
(一)保障措施与反倾销、反补贴的共同点1.均是为保护国内产业而采取的行政措施;2.均是针对进口产品(过量或其倾销、补贴)而采取的行政措施;3.均是以(大部分)国内相关产业受到损害为起因而采取的一种行政措施;4.均是国内产业受到损害并与进口产品的存在因果关系时才能采取的行政措施。
保障措施的损害是由于有关进口产品的大量增加造成的;反倾销的损害是由于有关进口产品倾销造成的;反补贴的损害是由于一国给予某种产品补贴而造成的。
(二)保障措施与反倾销、反补贴的不同点1.反倾销针对的是来自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某种存在倾销行为产品;反补贴是针对某种由一成员方境内政府或任一公共机构给予的财政支持的产品;而保障措施仅针对特定产品,而不针对具体国家、地区和公司2.当一成员方限制进口以保护其国内产业而采取保障措施时,原则上必须给予受到影响的其他成员方相应的补偿,不能达成协议时,受影响的成员方还可以采取报复措施;而当一成员方对另一成员方进口产品采取反倾销与反补贴措施时,不必给予相应的补偿。
3.一成员方若决定采取保障措施,该成员方必须与有重大出口利益的成员方进行磋商;反倾销、反补贴无此规定。
4.WTO允许成员在符合实体和程序要求的前提下采取适当的保障措施,限制产品进口,以便使其国内遭受损害和损害威胁的特定产业有一个合理的调整和适应过程,逐步恢复竞争力,或是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
论反垄断法域外效力
![论反垄断法域外效力](https://img.taocdn.com/s3/m/d34dcd1aa1c7aa00b42acb0d.png)
论反垄断法的域外效力敏荣副教授关键词: 国际反垄断法/域外适用/效果理论容提要: 在国际反垄断领域,由于形成国际反垄断统一法的困难,各国都借助于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但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也存在不少的不足。
根据这种国际反垄断法的现状,提出我国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一由于跨国公司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国际性的垄断和限制性商业行为不断增多。
以国际航空业为例,1997年一年就有多起大型的跨国兼并。
在众多的兼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美国波音和麦道两家飞机制造公司的合并,该合并大提高了美国在国际飞机制造业中的竞争力。
由于缺乏国际统一法的管制,这些企业兼并既不能认为是合法,亦不能认为是非法,它处于一种法律真空之中。
因此,对于这些问题,利益相关国的观点分歧很大,经济问题常演化为政治问题,导致国际关系紧。
对于不断突出的国际垄断问题和国际统一法的空缺,许多国家转而求助于本国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以国法来调整影响本国的国际垄断或限制性行为。
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是个颇为复杂的问题。
主要有三种情况会导致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一是外国企业在国外进行,但在国完成,或利用分支机构在国进行的垄断;二是分别位于境外的具有控制关系的两个独立实体在国进行的垄断;三是外国企业在境外所进行的垄断对国构成影响,但该企业在国无任何行动。
前二种情况的国法的域外适用有相应的国际法基础。
第一种情况依属地管辖原则可成立东道国的管辖权。
第二种情况依各国实践中所形成的单一体论也可以成立受害国的管辖权。
第三种情况下的反垄断法的域外适用能否成立是有问题的。
美国反托拉斯法认为仅凭效果可成立本国的管辖权。
根据法院的审判实践,对整个反托拉斯法都适用“效果理论”。
依据这个原则,只要限制竞争的行为在美国的国市场上产生了影响,就可以适用美国的反托拉斯法。
但是,效果理论在国际法上是缺乏依据的。
许多国家拒绝承认只凭单独的经济效果的管辖权主(即效果理论),其中以英国为典型。
由于效果理论缺乏明确的国际法基础,就使依此理论的判决的承认和执行产生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合法垄断
姓名:高欣班级:法1301 学号:130501106 摘要:反垄断法是调整在反对垄断或限制竞争过程中发生的市场监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反垄断法规制的是垄断行为,各国对其大都是严格禁止,而在实践中,由于经济生活的复杂性,垄断行为的情况纷繁多样,应根据本身违法原则和合理原则进行判断该行为属于合法垄断还是非法垄断?适用反垄断法还是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制度?关键字:反垄断法合法垄断非法垄断垄断协议
一、合法垄断与非法垄断的划分标准
所谓垄断行为,实际上是一种违反竞争法规定的行为,其目的在于扩张自己的经济规模或形成对自己有利的经济地位。
垄断行为具体包括:(一)垄断协议;(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三)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四)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
就垄断协议而言,垄断协议的反竞争性十分典型,危害极为明显。
它的实行一般会产生损害市场竞争的结果,并进而损害整体经济和社会公共利益,而竞争秩序(机制)、整体经济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是民法上的公共秩序、善良风俗的具体体现。
所以,对垄断协议予以禁止符合民法的公序良俗原则,但我们必须看到,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垄断协议也不例外。
因此对于垄断行为我们不能一刀切地一律禁止,这显然是不妥当的。
对于如何判断垄断行为是否违法,作为现代反垄断法开山鼻祖的美国在长期的反垄断法实践中形成了两项重要原则,即本身违法原则和合理原则。
(一)、本身违法原则
本身违法原则也称当然违法原则,是指对市场上某些类型的反竞争行为不管其产生的原因和后果,即可直接认定这些竞争行为严重损害了竞争,构成违法而应予以禁止。
本身违法原则反映的是一个事实与法律之间的逻辑判断问题,违法行为的存在与否是法院或反垄断执法机关做出裁决的基础。
就横向垄断协议而言,一旦被认定为: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限制商品的生产数量或销售数量;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限制购买新技术、新设备或者限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联合抵制交易;国务院反垄断法执行机构认定的其他垄断协议。
这些行为之一的,不需要被证明其行为是否合理,可直接宣布垄断协议违法,并采取禁止等制裁措施。
之所以不需要进行合理性分析,不必关注其对竞争产生的实际效果,是因为从性质就可以推定,其产生的积极效果不可能弥补对竞争造成的损害,这就内含有“显而易见”的逻辑。
(二)、合理原则
合理原则又称合理分析原则,是指对市场上的某些限制竞争行为并不必然地视为违法,其违法性得依具体情况而定。
具体而言,对某些限制竞争行为案件,反垄断主管机构或法院应具体地、仔细地考察和研究相关企业的行为目的、方式和后果,以判断该限制竞争行为的合理与否,然后采取相对应的措施。
合理原则是1911年“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案”确立的原则。
美国最高法院在1918年"美国诉芝加哥农产品交易所案"的判决中对合理
原则的具体标准做了表述:判断合法性的真正标准是所强加的限制是调解或促进了竞争还是压制或消除了竞争。
该原则要求法官在处理垄断案件时采取谨慎的态度,认真权衡利弊得失,在充分考虑当事人的行为意图、行为方式以及行为后果等因素后,在对当事人的行为是否够成垄断和是否违法作出判断。
合理原则反映的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合理规则强调的是对当事人限制竞争行为后果的考量,当事人的主观意图并不重要,当事人的行为是否限制了竞争也并不重要,关键在于对这种限制带来的正负两方面的效果进行权衡,如果利大于弊,或者说它所能产生的积极效果足以弥补其对竞争的损害,则该限制就是合理的,属于合法垄断,反垄断法不予禁止;反之,属于非法垄断,就是不合理的限制。
比如经营者达成的垄断协议是为了改进技术、研究开发新产品的,从合理原则上来考量此垄断行为便不属于违法行为,不需要被反垄断法所禁止。
因此,适用合理原则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容忍了一些有效率的垄断行为,对个案行为进行实质性分析,有利于判决结果的公正性,弥补了本身违法行为原则的僵硬。
二、合法垄断的基本类型
(一)、自然垄断
自然垄断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
自然垄断行业包括能源行业(水、电、石油、煤气、天然气、核电);通讯行业(有线、无线通讯);军工行业;新闻行业(电视媒体、报纸媒体、广播媒体);烟草行业;重要交通行业(航空、铁路、水运);重要资源行业(煤、铁、贵金属)。
自然垄断行业
投资成本高, 收益慢, 设施布局大, 对基础设施或条件的信赖性强, 所以从经济效益和全社会公共利益的角度考虑, 在这些行业, 不宜追求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 而允许垄断经营。
(二)、政策性垄断
所谓政策性垄断,是指国家基于社会经济总体和长远利益及政治、外贸、国防和其他国计民生等方面的政策性考虑对于特定行业、特定主体和特定行为的垄断,予以法律规制的例外许可、或法律规定予以鼓励和扶助、或实行国家垄断。
比如保险业、银行业属于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行业,其被允许有垄断行为。
如果对于这些行业的竞争不作限制,因竞争而引起的动荡或致使企业破产倒闭,对于存款人、被保险人的利益及社会经济安全和社会秩序都会产生严重影响,因此要对这些行业的一些限制性行为给予适当的豁免。
三、我国合法垄断的现状
反垄断法目前在我国还是一种全新的法律制度,无论是从实施方面还是内容来看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单从合法垄断也就是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制度上看,合法垄断对于一些特殊的垄断行为予以宽容,有着社会公益价值、道德价值和公平价值等,但是也存在着待完善的地方。
比如我国合法垄断所允许的某些行业垄断,我国进口原油的垄断权属于中石油和中石化,我国垄断性原油进口和国家对于垄断企业的巨额补贴,一方面导致垄断企业可不计成本的从国际市场采购原油或者产品油,进而直接对政府形成调价的压力;另一方面国家的财政补贴也加强了石油行业的垄断性,太高了我国石油产品的价格。
国有大
企业垄断造成收入不公的现象,如电力企业的抄表工一天抄四次电表可以领取10万年薪。
金融、证券、保险、石油等其他垄断行业以及电信、铁路等被视为“自然垄断”的行业也有此现象。
对于这些现象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完善和解决。
四、总结
现如今,我国合法垄断在其表现形式和实施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也受到了一些质疑。
但不可否认它是反垄断法的重大突破,同时对国民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比如合法垄断有利于国民经济稳定和有序地运行,有利于实现市场经济的公平竞等等。
所以我们不能以偏概全,直接否定合法垄断,对于合法垄断要理性的分析,在我看来合法垄断是利大于弊,现在仍然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只是因为我国对于合法垄断还处于探索时期,因此我们要信任合法垄断,要相信在不久之后国家政策对于合法垄断会有更加严谨和人性化的规定,也要相信通过诸多学者的研究合法垄断会愈加完善。
参考文献:
①周昀:《反垄断法新论》
②王晓晔:《论反垄断法》
③张琦:《浅析合法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