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选择题错因分析诊断及其解决对策
地理题目错因分析

地理题目错因分析一、心理抵触作用地理对理性思维要求较强,属于文科中的“理科”,多数文科学生一提数学、地理就害怕,形成心理阴影。
做题时老怕丢分,要么直接不会做,要么就是浪费很多时间去做,尤其是地球运动部分。
原因主要是学生在平时做的这部分题目太难,逐渐丧失了自信心,又加上地球运动部分空间思维要求高一点。
主要对策:相信自己,努力攻关,只要方法得当,绝对能够学好地理。
二、基础不扎实1.地理概念不清地理概念包括地理名词、地理名称和地理数据三方面,如很多学生不明确地形与地形区的区别。
由于地理概念不清,使学生记忆混乱,出现答题错误。
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
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准确无误。
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
诸如:天体、天球;日冕、日珥;近日点、远日点;恒星日、太阳日; 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流;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国土、领土;等等。
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二、抓"原理"重"理解"1.基础知识记忆不准确地理虽然理性思维要求较强,但记忆的内容也很多,如果只强化理解,弱化记忆,就会出现很大的漏洞。
如本格拉寒流与加那利寒流的名称和位置很多学生含混不清。
2. 分布规律模糊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是地理学科的教学重点之一。
在自然地理中,主要是地理分布规律。
在人文地理中,主要是地理事物的具体分布规律。
学习时必须抓住其内在的联系,才能举一反三。
这是归纳推理的思维方式,从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归纳出普遍性的规律。
如通过观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统后,根据分布和成因,可归纳出:(1)每个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统;(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呈顺时针方向(反气旋型)运动,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运动;(3)在中、低纬度海区,每个环流系统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寒流。
高考文综地理选择题的答题对策

高考文综地理选择题的答题对策文综地理选择题的分值很高,而且选择题部分基础性强,覆盖面广,学问跨度大,迷惑性强,能很好的体现学生的地理学问水平。
对于学生来说,选择题就是高考文综的敲门砖,只要基础学问驾驭好,仔细审题,削减失误,文综就胜利了一半。
那么我们在二轮复习中应当如何指导学生去答好选择题呢,我们觉得应当首先分析学生选择题失分的缘由然后有针对性的加以指导。
下面提一些我们粗浅的相识。
那么影响选择题失分的主要缘由都有哪些呢?一、选择题自身的特征。
选择题的不同类型和不同的呈现方式,造成学生对问题的审题错位,而不能很好的选出正确的选项。
文综地理选择题主要以选择题组的形式,先给定材料,图表或文字,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命制二道选择题。
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最佳答案类型的选择题:这类选择题的选项都有道理,或者说都是正确的,主要是看那个选项最好,最合理,由于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基础学问驾驭的不同,因此出错率很高。
2.组合类型的选择题:由多项选择转化为单项选择题,增加了题型的难度,学生对地理学问驾驭必须要全面,才能先确定明显正确或错误选项,最终分析剩下的选项。
3.因果类型的选择题:由因推果,或由果推因,是考查地理现象成因的,学生必需驾驭其基本的地理规律原理。
4.正误类型的选择题:这类题型,干脆推断正确与不正确,特殊是题干中要求选不正确或错误的是,很简单被学生忽视了题干的要求,因此这类选择题必须要让学生看清题干,且将全部选项都看完再确定对错。
5.时间和空间依次排列类型的选择题:由于学生的时空概念模糊,所以很难依据自己最熟识或有把握的点来选择。
二、已有的学问阅历已有的学问阅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是存储在头脑中的规律总结,可以说,拥有某一领域的丰富的学问阅历是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基础。
已有阅历的质和量,都影响着问题的解决,与问题解决有关的阅历越多,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实际教学中发觉,优生头脑中存储的学问阅历显著的多于差生,优生的平均得分要高于差生,假如个别优生的已有阅历杂乱无章地存储在头脑中,没有很好的在头脑中合理的组织支配,在解答问题时,就不能快速提取正确的信息。
地理选择题错因例析及解题建议

解析: 1 第 题正确率 3 . 错误答 案基本是 D; 2题正 72 %, 第 确率 5 . 错 误答案基本 是 A; 3题 正确 率 7 .%, 81 %, 第 44 错误 答
案 较 多 的是 A 和 B 。 例 2 图 3为 我 国某 山体 不 同坡 向 垂 直 带 谱 示 意 图 。 某 校 :
B 西坡 的 高 山 灌 丛 草 甸 带 比 东坡 的 高 而 窄 . 因 为 西 坡 比 . 是
较 湿 润
C. 坡 积 雪冰 川 带 的下 限 北 匕南坡 低 是 坡 向造 成 的 D. 东坡 积 雪 冰 川 带 的 下 限 比 西坡 低 : . 正
口 积雪冰川带
35 0 0
三、 力求 “ 审” 三
( ) 题 干— — 明确 题 意 。审 题 时 首 先要 注 意 明 确 题 干 方 1审
口 高 山草甸带 固 高 山灌丛草甸带
高 山针叶林带
解 题 技 巧
壁 地理选择题错因例析及解题
疆罐
一
缓 锈
●朱 英芳 / 江苏省 太仓市 明德高级 中学( 1 4 0) 2 0 5
A 东坡 、 . 南坡 的 带谱 比北 坡 、 坡 复 杂. 因 为 山 麓 地 面 高 西 是
度 不 同
、
例题 分析
例 1 读 “ 南 丘 陵 某 县农 村 生 活 用 能 构成 图 ” 图 1 7 “ : 江 ( ) - 该 2 县 农 村 秸 秆 利 用 方 式 比例 图” 图 2 。 回答 1 3题 。 ( )  ̄
是 错 误 、 面 的理 解 , 致 错 误 产 生 。 片 导
D. 用 不 充 分 , 费严 重 利 浪
3该 地 农 业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出路 在 于 : .
高中地理考试中常见错误原因及对策分析

高中地理考试中常见错误缘由及对策分析在高中的各门课程中,地理与其它学科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文理交融。
它既有理科的严密性与规律性,又具有文科的形象生动与灵敏。
因此,学习高中地理就要针对不同的内容,分别接受理科或文科的学习方法。
下面主要介绍高中地理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
高中地理考试中常见错误缘由及对策分析同学在答题的过程中为什么出错误呢?首先是同学地理基础学问把握不牢,基本概念与原理混淆不清。
尤其是基本概念不清,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理解应用较差;地理规律关系混乱,不理解地理基本的因果关系,地理基础学问基本技能差。
有很多的同学忽视基础学问、基本原理学习,误会为只要重视力量就可以,基本原理、基本规律没有理解,没有形成体系而是死记硬背。
所以同学在解答问题时,基础学问混淆,张冠李戴,答非所问。
如天气与气候、降水比例与降水量概念不清;"西风带'答成"西北风带'、"西北季风带';把"沙尘暴'等同于狂风四起,扬起地面尘土;地处迎风坡,为下沉气流,多地形雨'; "夏季,副高和东北信风带北移,盛行上升气流,不易形成降水等等。
其次是同学读图、识图、提取、筛选和分析地图信息的力量较差。
地理学科和其它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大量运用多种地图、图表、图像去表达空间的概念,表达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及其进展转变的过程。
近年的高考试题中对考生利用地图、图表资料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考查力度在渐渐加强,读懂"地图语言',提取图中信息,分析图示内容的转变等均是同学应把握的基本技能。
而考试中经常暴露出同学这方面的力量较差,导致不能正确地提取、筛选和分析信息。
因此捕获地图信息是把握题目内涵,进行图文转换,有效解题的关键。
第三是同学审题不明,表达不清。
很多同学由于审题不认真,表达不精确,加上没有应用地理术语,从而难以表达出精确的含义,难以依据试题的要求答题,当然不行避开地造成不应有的错误。
地理试题常见错误分析与复习建议

地理试题常见错误分析与复习建议高考在即,如何取得最佳的复习效果和避免答题失误,是摆在广大考生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这里简单为同学们分析一下,以期引起同学们的关注。
一、高考地理答题过程中常出现的错误有:1、审题不准,弄错方向:如把某地开垦产生的生态问题与当地的生态问题混为一谈,把区时与地方时混为同一概念等。
2、对知识掌握不准确,似是而非或断章取义如地方时与区时、能源与资源、内陆地区与非季风区、农业与农作物、作物与作物分布等问题,都因为缺乏正确的理解而失分较多。
3、对专有名词缺乏强化记忆能源与矿产、农业生产条件与农业特点、气候特征与气候分布等,本是差异较大的地理内容,但学生表述却多有偏差,还有部分考生因语文基础差,错别字俯拾皆是,甚至还有笔误以及缺文少字现象出现。
这些都是以后有待加强的部分。
4、缺乏细微的观察和冷静的分析考生看到试题后缺乏仔细冷静地审题,不能找出题干设问的关键点,只会按照以往见过的类似题目的解答思路去回答问题,或受思维定势的影响答非所问。
5、因缺乏基本运算能力而出现的问题如前述的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交通流量的计算与推理等,多因计算失误而失分。
6、空间思维能力欠缺,缺少一定的读、识、析、用、绘图能力。
二、复习建议1、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培养归纳总结能力,由面到点,逐步到位,加深理解,加强记忆。
如区域地理讲授顺序:①弄清本区在全球的绝对位置(经纬度)与相邻区域的区位关系;②本区内地形、气候的特点及分布,并以此为成因推断水文、土壤、自然带、工农业特点、交通等;③相似区域的比较。
2、注意精选精练,要求对每个知识点都力求重现一次,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3、重视试卷讲评:针对性的评讲,“打蛇要在七寸,用钢要在刀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强调得分点,同时由个到类,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如:中亚的干旱与西亚、大洋洲、北非、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侧等地干旱成因特点比较分析,进行普遍性规律和特殊性区域差异比较训练。
高三地理选择题错因分析诊断及其解决对策

高三地理选择题错因分析诊断及其解决对策错题举例一:(2008年广东,17)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影响,近地面形成了风带和无风带(无盛行风地带)。
世界无风带的分布范围是A.南北纬30°附近B.南北纬40°附近C.南北纬60°附近D.南北纬80°附近错题举例二:(2010年广东文综,9)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华北地区沙尘暴的降尘会A. 导致气候变暖 B. 引发草场退化C. 引起地表水体酸化D. 增加土壤肥力错题举例三:(2009年广东文基,38)沼气是我国农村地区积极推广的新能源之一。
就沼气开发利用与气候条件的关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A.北方比南方光照强,利用沼气时间长B.北方冬季晴天较多,沼气产气量较大C.南方夏季降水较多,沼气产气量较小D.南方比北方气温高,开发利用条件好错题举例四:(2009年广东,5)与广东某特大城市相比,北京城市公路立交桥的设计坡度较小,主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A.地质条件B.水文条件C.土壤条件D.气候条件错题举例五:(2008年广东,13)我国持续增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A.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D.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广东卷的选择题试题情景信息类型比较单一,虽说有一些新颖图表,但文字信息类为主的试题却较常见。
组题方式虽有串题(题组),但单个表现的试题为数很多。
广东省的选择题的命题取向与原则与安徽卷是有明显差异的,作者查阅了2011年安徽省高考地理考试说明的,样题中的选择题是清一色的以图表信息为主的,能够说题题有图表,无图不成题,15题选择题的样题中竟无1题广东题。
当然,富含新颖地图、景观图、表格的广东高考题仍值得其他省区备考借鉴。
2、(自然)地理的过程和原理在不同尺度的区域中迁移使用类的试题错误频率高。
地理选择题错题反思

地理选择题错题反思在地理学习中,选择题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它可以测试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然而,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在选择题上犯错误。
以下是我对地理选择题错题的反思。
一、错题原因分析1、基础知识不扎实很多选择题的错误是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导致的。
例如,对于一些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分布等基础知识,我们没有掌握到位,导致在选择题中无法正确回答。
2、理解题意不清有些选择题要求我们对地理现象、地理数据进行分析和推理,但我们在答题时往往对题目要求理解不清,导致答案错误。
3、思维定势有时候我们会因为之前的知识或者经验而形成思维定势,导致在新的选择题中无法正确回答。
例如,对于一些看似相似的地理现象,我们可能会因为之前的经验而误判。
二、改进措施1、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为了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我们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
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籍、做练习题等方式来巩固基础知识。
同时,还可以利用地图、模型等工具来加深对地理现象和分布的理解。
2、认真审题在答题前,我们需要认真审题,确保理解题目要求。
可以多读几遍题目,明确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和要求,避免因为理解不清而导致答案错误。
3、克服思维定势为了克服思维定势,我们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接受新的知识和观点。
同时,还可以通过多做练习题、多看不同版本的教材等方式来拓宽自己的视野,避免因为思维定势而误判。
通过这次地理选择题的反思,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在答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为了提高选择题的正确率,我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认真审题,克服思维定势。
同时,还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接受新的知识和观点。
在未来的学习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和解题能力。
解地理选择题以偏概全误为因果

解地理选择题以偏概全误为因果一、概述现代教育体系中,地理学习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而地理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地理选择题。
地理选择题涉及到各种地理知识,是对学生地理知识掌握程度的一种考察。
然而,地理选择题却常常存在以偏概全的误区,即一部分地理知识的掌握不到位会导致全局地理知识的错误理解。
本文将从实际例子出发,深入探讨地理选择题以偏概全误为因果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二、误区分析1. 大规模概念理解不当在地理学习中,有一些大规模的概念比如“气候”,“气候带”,“地震”,“火山”等,这些概念是地理学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知识。
然而,由于学生对这些概念理解不够深入或者混淆了概念的边界,导致在地理选择题中出现错误。
在一道选择题中出现了“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是?A. 亚马逊雨林 B. 刚果雨林 C. 雨林 D. 热带雨林”。
学生因为对热带雨林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将所有的热带雨林都归纳为亚马逊雨林,从而选择了错误答案。
2. 局部地形地貌掌握不善地理学习还需要对各种地形地貌有所了解。
然而,由于学生对局部地形地貌的掌握不够全面,容易在地理选择题中出现错误。
“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脉”、“罗基山脉”等地方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点,往往会被学生混淆,导致对相关地理选择题回答错误。
3. 地理事件理解不到位地理中的一些事件比如地震、火山喷发、洪涝灾害等都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
然而,由于学生对这些地理事件的理解不到位,往往会在地理选择题中出现错误。
“世界上最大的地震带是?A. 太平洋火山带 B. 亚洲横贯山脉地震带C. 日本地震带 D. 大西洋火山带”。
学生因为对地震带的地理位置和分布不够了解,而将地震带归纳为日本地震带,从而选择了错误答案。
三、解决方法1. 深入理解大概念解决地理选择题以偏概全误为因果的首要方法就是深入理解大规模的地理概念。
学生应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各种地理概念的定义、边界和分布情况,从而避免在地理选择题中出现错误。
2. 注重地形地貌差异为了避免地理选择题以偏概全误,学生还应该注重对地形地貌的差异进行深入的学习。
高考地理选择题易错试题的个案分析

高考地理选择题易错试题的个案分析易错题是表面看似简单, 但解答容易出错的试题。
易错题涉及核心地理概念、原理和规律, 是命题者思维的“创新”, 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空白”, 也是学生思维的“盲区”, 因此, 成为能力测试的“试金石”。
它既是低分学生通向高分的“台阶”, 也是优秀学生走向卓越的“跳板”, 更是教师教学的“软肋”。
一、选择题的易错分析【典例1】 (2017年·新课标Ⅱ卷)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
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 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 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 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
据此完成 (1) ~ (2) 题。
(1) 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
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 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 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A.用水便利B.土壤肥沃C.地势平坦D.植被缺失(2) 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 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
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A.热带雨林气候区B.地中海气候区C.热带草原气候区D.热带沙漠气候区答案: (1) D (2) B地理选择题即是系列地理判断, 解答地理选择题, 也就是要求考生做出合理的地理判断和选择的过程。
按照正确的思路, 解答该题组基本思维过程是:问题(1) , 首先根据设问信息“刀耕火种”, 想到“热带雨林气候区”———砍伐树木, 焚烧树木, 播种庄稼;其次根据设问信息“原始耕作方式”, 想到“原始农业”;最后结合材料信息“热带沙漠气候区”的尼罗河谷, 可推断古埃及人能直接耕种的原因是“植被缺失”, 没必要砍伐, 就有肥沃的耕地。
但学生容易选择B项, 即“土壤肥沃”。
问题(2) , 首先设问信息要求“生长期必须与泛滥期、耕种期一致”, 根据材料信息“6~10月是泛滥期”可知“耕种期为11~12月”;其次根据材料信息“从下游周边区域引进植物”, 尼罗河下游入海口是地中海;最后可推断植物主要来自地中海气候区。
高中地理考试的常见错误及解决方法

高中地理考试的常见错误及解决方法在高中生的地理考试中,常见的错误屡见不鲜。
就像一位关心学生的老师一样,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同学在答题时犯下一些可避免的错误。
这些错误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成绩,也反映出了一些普遍的学习难点。
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常见的问题,并探讨如何有效地解决它们。
首先,让我们考虑一个常见的问题:模糊的地理概念。
许多学生在答题时经常混淆或错误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概念,比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他们可能知道这些术语,但却不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
这时候,一些简单而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他们。
比如,通过视觉辅助工具或动画来展示这些概念,可以更直观地帮助学生理解。
其次,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对地理数据的不熟悉。
许多考试涉及地理数据的解释和分析,例如地图的阅读或图表的理解。
学生可能因为缺乏实际操作而感到困惑,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解读地图上的比例尺或理解人口分布的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实地考察和实际案例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技能。
通过组织实地考察或模拟地理数据的解析,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更具体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外,许多学生在答题时常犯的错误是忽视关键细节。
他们可能在解答问题时过于泛泛而谈,而忽略了问题的具体要求或关键词。
这反映出他们在复习时缺乏对问题分析的训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答题前仔细阅读问题,理清关键词和要求,以确保他们的答案有针对性、全面而准确。
最后,还有一个常见的错误是在地理案例分析中缺乏深度和批判性思维。
许多学生可能会简单描述一些地理现象或事件,但缺乏对其背后原因和影响的深入分析。
这种现象表明他们在分析问题时缺乏批判性思维的训练。
在这方面,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辩论,鼓励他们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并进行推理和分析。
总而言之,高中地理考试中的常见错误并非不可避免,而是可以通过有效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得以解决。
通过帮助学生理解地理概念、熟悉地理数据、注意问题细节以及培养批判性思维,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并建立起对地理学科更深刻的理解和兴趣。
地理学科总结高三学生常见的解题思路错误与调整建议

地理学科总结高三学生常见的解题思路错误与调整建议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然而,在高三学生中,常常存在一些常见的解题思路错误,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以下将对这些错误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调整建议。
一、混淆问题难度导致解题失误在地理学科中,有一部分学生存在混淆问题难度的情况。
他们往往会将简单问题误以为是难题,或者忽视了难题中的一些关键信息。
这样容易导致解题的错误。
针对这种情况,学生需要调整思路。
首先,在做题之前,要对题目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理解,确定问题的难度。
其次,在解答过程中,要注意筛选有效的信息,将关键点和必要的计算等步骤放在优先执行的位置上。
最后,在解题时要有耐心,相信自己的能力,避免对难题过度紧张,从而影响解题思路。
二、记忆知识点不牢固导致概念混淆地理学科是一门知识面广泛的科学,在高三学生中,往往存在记忆知识点不牢固的情况。
他们对一些关键概念存在混淆,无法准确运用。
这不仅会在理论知识上出现错误,也会导致实际问题的解答错误。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需要加强对地理学科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
可以通过多刷题、多思考、多总结等方式进行强化学习。
同时,要注重归纳总结,将各个知识点的特点和应用进行梳理,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三、不善于思维转换导致题目理解偏差地理学科的题目涉及到的内容多样,有些题目需要进行思维转换。
然而,高三学生中存在不善于思维转换的情况,导致对题目的理解出现偏差,进而影响了解题的准确性。
要解决这个问题,学生需要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转换能力。
可以通过多做思维导图,利用各种思维训练的方法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同时,在解题过程中,要对题目进行充分的分析,寻找不同思维维度的切入点,从多个角度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对图表数据分析不到位导致结论错误地理学科中,图表数据分析是解题的重要环节。
然而,部分高三学生对图表数据的分析不到位,往往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从而影响到对整个问题的理解和解答。
地理学科总结高三学生常见的解题方法错误与纠正建议

地理学科总结高三学生常见的解题方法错误与纠正建议地理学科作为一门在高三阶段很重要的学科,对于高三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前途有着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与解题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错误的解题方法,影响了学生的成绩。
本文将总结高三学生常见的解题方法错误,并提出相应的纠正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学生们提高自己在地理学科中的成绩。
常见解题方法错误一:死记硬背许多高三学生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中,往往采取死记硬背的解题方法。
他们只关注知识点的记忆,而忽视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这种解题方式在应对简单知识点的考验时可能有效,但在面对复杂的综合题和综合性解答题时,却会束手无策。
纠正建议一:深入理解与灵活运用正确的解题方法应该是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地理知识。
要注重对地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而非简单的记忆。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要尝试将知识点与实际情境相结合,通过实地考察、实验观察等方式,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在解题过程中,要注重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并找出合适的解决办法。
常见解题方法错误二:过分依赖课外资料有些高三学生习惯于通过查阅大量的课外资料来解答地理学科的题目。
他们认为地理学科的解题需要大量的背景知识和案例支撑,所以喜欢在考试前大量阅读地理相关书籍和资料。
然而,在考试时过分依赖课外资料会导致时间不够用、答题思路混乱等问题。
纠正建议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正确的解题方法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地理学科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但理论知识的应用需要与实际情况相结合。
因此,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应该以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为基础,结合实地考察、实际案例等,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样既能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又能够展示出对地理学科的深入理解。
常见解题方法错误三:缺乏整体思维一些高三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只注意细节,忽略了整体的思考。
他们可能会把地理学科当做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而不去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和作用。
这种解题方式容易导致对问题的误解,进而得出错误的答案。
地理学科总结高三学生常见的解题步骤错误与纠正方法

地理学科总结高三学生常见的解题步骤错误与纠正方法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到大量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然而,在高三学生的学习中,常常出现一些解题步骤错误,导致答题结果错误或效率低下的情况。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学科的解题方法,本文将总结高三学生在地理学科解题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并提供纠正方法,以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应对地理学科考试。
一、错误:忽略问题中的关键信息解题步骤错误的一个常见错误是忽略问题中的关键信息。
许多地理问题的答案都蕴含在问题中的关键信息中,同学们若没有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关键信息,往往会导致错误的答案。
纠正方法:在解题过程中,同学们应仔细阅读问题,并将问题中的关键信息标出或重点记忆。
在进行计算或分析时,一定要确保使用了所有关键信息,并注意将其合理地运用到解题过程中,以确保得出正确的答案。
二、错误:过于依赖记忆,不理解概念地理学科涉及到大量的概念和定义,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很容易出现仅仅依靠记忆而不理解概念的情况。
这样的学习方式容易导致对知识的学习缺乏深度理解,同时也会影响同学们在解题过程中的思维灵活性。
纠正方法:在学习地理学科时,同学们不仅要注重记忆概念和定义,更要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逻辑。
可以通过自主思考、与同学交流等方式来巩固对概念和定义的理解。
同时,在解题过程中,要注重从概念和原理出发,进行思维的灵活运用,并将理解的深度直接体现在答案中。
三、错误:计算错误地理学科中,经常涉及到各类计算,如距离计算、比例计算等。
然而,在高三学生的解题过程中,常常出现计算错误的情况,导致最终答案不准确。
纠正方法:在进行计算时,同学们应严谨细致。
在写下计算步骤之前,要先明确计算公式和计算步骤,并且在计算过程中一步一步地进行,避免跳过关键的计算步骤。
并且在计算完成后,要对计算结果进行检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四、错误:非逻辑思维和不全面考虑地理学科中的许多问题需要进行综合分析和逻辑推理,然而,高三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常常出现非逻辑思维和不全面考虑的情况。
例析地理选择题解答易错原因及应对策略

为北半球冬 至 日(2 2 1 月 2日) 前后 。
正确答 案为 C 。
2概 念 混 淆不 清 .
6 4。 W
图 2 以北极 点为 中心 的半球 是 图 , 阴影部分 表示黑 夜 , 北京 天 若 则 安 门广场五 星红旗 升起 ( 日出同 与 步) , 时 北京时间是( ) 。
A5时 4 分 . 4 C. 6时整 学生错解 : 。 C B5时 5 . 6分 D. 6时 1 6分
图2
、
1忽 略 隐性 条 件 .
图1 为太 阳光照 图 , A 当 B为晨线 , 日 解题思路是从 光照 图判 断 出 晨 昏线与 经线圈重合 , 即春分 日或 秋分 日, 断 出该 日 推 出时 间为 6时 。对 北京地 方时 和北京 时间概 念混淆 不 清 , 为北京地方 时即是北京 时间而致错选 。 认 根据条件 , 色市高 中文综第 一 名 2 8分 ,考生 均 出 自笔者所 教 班 1 级。 0 0 2 1 年我 的学生覃卓 以百色市文科 状元 的优异成绩 考上北 京大学 。
参考文献 [] 1 徐才. 抓住人 生 第 3次命 运转折 期[ . M] 北京 : 人
民 日报 出版 社 出版 ,0 4 20 .
夸 论窗 … 新 视 . .
例析地理选择题解 答易错原 因及应对 策略
广 东大埔 县 田 家炳 实验 中学(120 罗伟铮 540 )
21 00年广 东省开 始实施新 的高考方 案 ,由原 来 的 “+ 3 文基/ 理基+ x科 ” 变为 “+ 3 文科综合/ 理科综合 ” 考试 。 科 目的调整 , 对教 师的备考是一大考验 。笔 者认为 除坚 持常规 的复 习方法外 , 日常教学 中积 累学生 的 “ 易错 题 ”也是应对复习备考 的重要措施之一 。 , 所谓 “ 易错 题” 就是学生 由于主观方 面 的原 因而导 , 致 的容易 出错 的题 目。 学生在做作业或测验中出错 是正 常的 , “ 但 易错 ” 则是一种 不正常 的现象 , 的最 大特 点 它 是具有 普遍性或群体性 , 也就 是对某 一道题大部分 学生 都 是按错 误 的逻辑 思维 、 错误 的角度 去解答 , 从 然后得 出貌似“ 正确 ” 的答案 。在教 学 中, 如果教师对 易错 题 的 成因进行分析 , 一方 面能使 教师调整和优化教 学策略与 方式 , 提高课 堂教学 的效率 ; 另一方 面能使 学生在 错误 中寻找疑点 , 误 中思 , 在 在思 中悟 , 避免在今后 的学习 中 犯类似 的错误 , 真正做到少犯错 , 至是不犯错 。 甚
地理学科总结高三学生常见的解题策略错误与纠正途径

地理学科总结高三学生常见的解题策略错误与纠正途径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既是一项重要的考试科目,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关键学科之一。
然而,在解题过程中,高三学生常常会犯一些策略性错误,这不仅会浪费时间,甚至会导致解题错误。
因此,本文将总结一下高三学生常见的解题策略错误,并提供相应的纠正途径。
一、临时性记忆和机械性记忆许多高三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往往存在临时性记忆和机械性记忆的倾向。
他们只是简单地记住某个概念或公式,而没有深入理解和运用。
这样的学习方法是不可行的,因为地理学科强调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纠正途径:1. 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地理学科的各个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要想真正理解地理知识,就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可以通过制作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各个知识点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2. 学会灵活运用:要想真正掌握地理知识,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
可以通过做大量的练习题,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不善于分析问题和思考在解答地理题目时,一些高三学生往往缺乏分析问题和思考的能力。
他们只是机械地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记忆和套用公式,没有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途径。
纠正途径:1. 细读题目:在解答地理题目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和背景信息。
只有通过深入理解问题,才能找到正确的解决思路。
2. 分析问题的关键点:在解答地理题目时,要善于分析问题的关键点,找出问题的核心所在。
可以通过批注、画图等方法,将问题的关键信息突出显示,有利于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三、不善于归纳总结和记忆地理学科的知识点较多,对学生的归纳总结和记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然而,一些高三学生常常在这方面存在困难,无法将大量的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归类和总结。
纠正途径:1. 建立知识框架: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可以建立一个详细的知识框架,将知识点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分类,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地理学科总结高三学生常见的表分析错误与纠正方法

地理学科总结高三学生常见的表分析错误与纠正方法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在高三学习阶段,学生在地理学科的表分析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常见的错误。
本文将对这些错误进行总结,并提供纠正方法,以帮助高三学生更好地掌握地理学科。
一、错误一:单一指标分析高三学生常常只根据表格中的一个指标进行分析,而忽略了其他相关指标的影响。
这种分析方式会导致结果的片面性和不准确性。
纠正方法:要全面考虑多个指标,并针对不同指标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比较不同指标的关联性和相互影响,形成全面的分析结论。
二、错误二:数据选择错误在表格分析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选择错误的数据进行分析,导致结论的错误或误导。
纠正方法:在进行数据分析时,要仔细阅读表格中的数据,并选取与研究目的和问题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
尽量避免选择与问题无关或次要的数据。
三、错误三:忽视地理背景知识高三学生有时候只关注表格中的数据,而忽视了相关地理背景知识的运用。
这使得他们无法正确理解数据的含义和相关地理现象。
纠正方法:在进行表格分析前,先进行背景知识复习或查阅相关资料。
了解地理现象的背景,有助于更准确地理解表格中的数据和分析结果。
四、错误四:忽略时间因素学生在表格分析中常常忽略时间因素的影响。
时间的变化往往会对地理现象产生影响,忽略时间因素会对分析结果带来误导。
纠正方法:在进行表格分析时,要注意时间序列的变化。
比较不同时间点的数据,找出变化规律和趋势,从而得出准确的结论。
五、错误五:分析结果不具体或不准确高三学生有时候会得出不具体或不准确的结论,缺乏具体的数据支持或逻辑推理。
纠正方法:在进行表格分析时,要提供具体的数据支持,可以通过引用表格中的具体数值或变化趋势来支持分析结果。
同时要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确保结论准确有力。
六、错误六:未考虑研究对象的整体性有时候学生会只关注表格中的部分数据,而忽略了整体情况。
这种片面性的分析会导致结论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高中地理试卷分析失分原因和改进措施6篇

高中地理试卷分析失分原因和改进措施6篇高中地理试卷分析失分原因和改进措施1一、试题情况:本次地理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1、题型、题量与分值:本次试卷题型完全按照标准题型设置,分单选和综合题两种题型。
选择题共有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综合题共2道大题,共40分。
分值分配合理,题量稍大一些,颇有难度。
2、试题特点分析:从整体上看,试题覆盖的知识点全面,强调了区域地理基础知识,突出了重难点,注重了对学生的基本能力的考察。
选择题既有文字材料,也有图片材料,呈现的形式多样,题目灵活多样,有直接考察知识点的,也有间接考察和综合考察知识点的。
综合题更注重考察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学科素养。
整体命题符合高二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水平测试要求。
二、学生答卷分析本次考试,不及格人数普遍较多。
其中选择题1.3、6、7、10、11.12、15、17、20题失分的同学较多,综合题21题失分的同学较多。
问题:1.基础知识不够牢固扎实,甚至是惊人的,如15题关于区域地理基础知识方面、21题回答非洲自然资源分布特点方面写的是五花八门,这既反映了基础知识的薄弱,又说明了学生答题时的思维混乱,头绪不清。
2.审题不清,从平时的学习中反映出学生的问题可概括为:基础知识薄弱、不会审题、规范化不高、不会用专业化的学科语言答题。
三、今后改进措施:1.课堂上要狠抓基础知识,落实工作不仅做在课后,更要落实在课堂中,教师在课堂中一定要注意概念的准确性、严谨性,重点的要反复强调。
通过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使自己的课堂更加高效。
2.教师在授课时要做到思维清晰、思路清晰、分析透彻、双基到位,精心设计每堂课,通过自己的教学让学生形成稳定的基础知识和一定的知识体系。
3.课后多花一些时间和学生谈心、谈话,个别指导,提高其成绩。
4.教会学生如何审题、答题。
要精选典型题,精讲典型题,选和讲都要紧扣如何审、如何答,而不是简单的对答案。
力争形成仔细审题、抓住关键、调动基础、理清思路、规范答题的良好做题思路。
浅谈地理选择题解题中的几种错误及解答方法 [全国通用]
![浅谈地理选择题解题中的几种错误及解答方法 [全国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b1f1996484868762cbaed570.png)
浅谈地理选择题解题中的几种错误及解答方法道县第五中学盘泽湘一、思维欠严谨:例1、某人从赤道以北40km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100km,最终他位于出发点:A、原地B、之东C、之西D、之北此题正确答案为B,不少同学会误选A。
错误原因分析:此类题无图考图,不少同学认为朝东西各走100km可以相互抵消,朝南北各走100km也可以相互抵消,故认为应回到出发地,从而误选了A。
但是根据经纬线的知识,我们知道:纬度差1°的两地距离相等,都约为111km;而经度差1°的两地,距离并不等,它与所处纬度的余弦成正比。
根据这一知识点,南北向的100km可以相互抵消,而在东西方向上的100km,由于所处的纬度不同,它们对应的经度差却不同,故不能相互抵消。
思维拓展:如果分别是从赤道以北50km、80km处出发,情况还如上所述吗?如果一个人从某一点分别沿经纬线向北、东、南各走100km,会出现哪几种情况?例2、北半球夏至日时,A、B、C、D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别是70°、50°、30°、10°,那么关系A、B、C、D四点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A、B、C、D四点既可能都在南半球,又可能都在北半球B.A点的纬度一定低于B点的纬度C.A、B、C、D四点的昼长和自转线速度肯定不等D.A、B、C、D四点都不在极圈内此题正确答案为C,但不少学生会误选A或B。
错误原因分析:不少同学根据“高度角的大小与各点距直射点所在的纬线的纬度有关〞,加上题中告诉的A、B、C、D四点高度角逐渐递减,判断出这四点应离北回归线越来越远,当然向北每隔20°可找到一点,向南每隔20°也可找到一点,于是,很草率地选择了A。
这样考虑问题是正确的,但思维尚未完善,没有进一步考虑其结果,因为从北回归线向北每隔20°找一点,一共只能找到A、B、C三点,即最北的北极点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也就是说北半球不可能有正午太阳高度角为10°的D点,而向南20°的A点尚未到南半球,仍在北半球〔北纬30°26′〕,其余3点在南半球。
地理选择题错因例析及解题建议

地理选择题错因例析及解题建议一、例题分析例1:读“江南丘陵某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图”(图1)及“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比例图”(图2)。
回答1~3题。
1.该县农村这种生活用能构成状况可能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是:A.土地盐碱化B.水土流失C.酸雨危害D.大气污染2.关于该县农村秸秆利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方式多样化,科学合理B.主要用于还田,提高土壤肥力C.直接作为生活燃料,燃烧效率高D.利用不充分,浪费严重3.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答案:1.B2.D3.D解析:第1题正确率37.2%,错误答案基本是D;第2题正确率58.1%,错误答案基本是A;第3题正确率74.4%,错误答案较多的是A和B。
例2:图3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示意图。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山体垂直带谱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读图回答4~5题。
(双选)4.关于垂直带谱的看法,正确的是:A.东坡、南坡的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是因为山麓地面高度不同B.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湿润C.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坡向造成的D.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地形造成的5.对山体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A.地处南方湿润地区B.地处西北干旱地区C.位于湿润河谷一侧D.位于干热河谷一侧答案:4.AC5.AD解析:第4题正确率55.8%,A项学生基本都会选,而后三个选项都有学生选择,且选B项的学生较多;第5题正确率37.2%,大部分学生选择了AC的组合。
二、错因剖析(1)审题不仔细,题肢解读不准。
题干的设问一般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或是有关键词以保证选择的方向,而选项的设计往往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似是而非的选项很多。
如第1题四个选项都是问题,而题干的要求是“……可能带来的严重的生态问题”,学生往往没注意,只看到了带来的问题,从而导致了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地理选择题错因分析诊断及其解决对策错题举例一:(2008年广东,17)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影响,近地面形成了风带和无风带(无盛行风地带)。
世界无风带的分布范围是A.南北纬30°附近B.南北纬40°附近C.南北纬60°附近D.南北纬80°附近错题举例二:(2010年广东文综,9)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华北地区沙尘暴的降尘会A. 导致气候变暖 B. 引发草场退化C. 引起地表水体酸化D. 增加土壤肥力错题举例三:(2009年广东文基,38)沼气是我国农村地区积极推广的新能源之一。
就沼气开发利用与气候条件的关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A.北方比南方光照强,利用沼气时间长B.北方冬季晴天较多,沼气产气量较大C.南方夏季降水较多,沼气产气量较小D.南方比北方气温高,开发利用条件好错题举例四:(2009年广东,5)与广东某特大城市相比,北京城市公路立交桥的设计坡度较小,主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A.地质条件B.水文条件C.土壤条件D.气候条件错题举例五:(2008年广东,13)我国持续增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A.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D.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广东卷的选择题试题情景信息类型比较单一,虽说有一些新颖图表,但文字信息类为主的试题却较常见。
组题方式虽有串题(题组),但单个表现的试题为数很多。
广东省的选择题的命题取向与原则与安徽卷是有明显差异的,作者查阅了2011年安徽省高考地理考试说明的,样题中的选择题是清一色的以图表信息为主的,能够说题题有图表,无图不成题,15题选择题的样题中竟无1题广东题。
当然,富含新颖地图、景观图、表格的广东高考题仍值得其他省区备考借鉴。
2、(自然)地理的过程和原理在不同尺度的区域中迁移使用类的试题错误频率高。
准确解答这类问题不但要熟练透彻掌握重要过程和原理,还要求考生具备熟悉的区域特征和较高的空间想象水平。
错题举例六:(2008年四川延考卷1,2)图1中的虚线为北半球中纬地区低压的槽线,完成1~2题。
1.如果槽线东北端的气压低于西南端,则槽线西北和东南的风向分别为A.西北、东南B.西北、西南C.东北、东南D.东北、西南2.如果槽线东北端的气压高于西南端,该类槽线夏天出现在我国华北地区时,最可能出现A.暴雨和冰雹天气B.扬沙或者沙尘暴天气C.连绵的阴雨天气D.干热风(焚风)天气这组试题通过表现抽象的局部不完整图,来考查等压线、锋面气旋与天气的关系,风向的绘制等主干知识与技能。
该题还隐含考查了考生的空间想象水平,具有一定的难度,两个小题之间的关系为递进-并列式,第1题出错很容易导致第2题出错。
错题举例七:(2009年四川文综,4-6题)图2是沿36°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读图回答4-6题。
B.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C.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显著,大气逆辐射强D.位于山间盆地,海洋影响小,日照及地面辐射强5. 相关图示地区气温特征的叙述,准确的是A. 气温日较差⑤地比④地小B.该月等温线图上,①地附近等温线凸向北方A. ②地与③地之间人口稠密B. ③地商品谷物农业发达C.③地与⑤地之间森林广布 D. ⑤地以东夏季高温少雨准确解答这个题组,首先必须依据题干文字36度纬度和坐标曲线图中的经度及气温的数值及变化等信息判断出图示气温曲线反映的是北纬36度北美洲大陆东西各点7月的气温分布状况;其次熟练调动大气受热过程,气温的影响因素,等温线的判断法则等知识和原理;然后结合坐标曲线图的识别、对比、分析,最后选出准确选项。
该题的知识综合性强,考生需要了解该地的区域特征和基本的空间定位水平,难度较大,一不留神,就容易出错。
错题举例八:(2008年宁夏文综7-9题)图3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
读图3,完成7~9题。
7、M、N、P、Q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A、M地B、N地C、P地D、Q地8、影响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B、纬度位置C、洋流D、距海远近9、图示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商品谷物农业B、乳畜业C、大牧场放牧业D、游牧业该题组为地理学科内综合题,考查影响降水的因素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分析等主干知识,堪称是系统地理知识和原理在区域中应用的经典好题。
试题情景材料为区域地形图和人口密度图,考生首先要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和海陆分布判读该地是英国中南部地区,然后通过读图、识图、析图,调动降水和人口分布等影响因素答出此题。
3、教材版本(次)和教材内容差异导致的易错试题。
错题举例九:(2009年上海7-9)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
右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
7.图示的板块边界是A.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B. 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C. 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D. 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8.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A. 东非大裂谷B. 日本列岛C. 阿尔卑斯山脉D. 落基山脉9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理解①海陆间水循环机理②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③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④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D.①③错题举例十:(2008年上海,20)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③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④山地针叶带海拔高度降低A. ①④B. ②③C.③④D. ①②错题举例十一:(2009年广东理基70).多年积雪区和季节性积雪区之间的界线称为雪线,山岳冰川分布的高度受雪线高度的制约。
相关冰川与雪线,下列叙述准确的是A.雪线的高度是变化的,冰川分布的高度是不变的B.雪线的高度是不变的,冰川分布的高度是变化的C.雪线高度以上,年降雪量小于年消融量D.一个地区如果地表高度没有高出雪线,就不可能形成冰川教材版次不同,主干知识的选择差异,对于同类主干知识的表述差异,试题情景陌生,解题的干扰因素和不确定因素增多,错误频率会增大。
4、图像信息复杂,考点综合性强,题型与平常训练不吻合的试题,容易出错。
错题举例十二:(2010年江苏,19-20)图11为我国某山体不同坡向垂直带谱示意图。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通过对该山体垂直带谱的分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读图回答19~20题。
错题举例12.JPG (12.47 KB)2011-5-31 14:5219.关于垂直带谱的看法,准确的是A.东坡、南坡的带谱比北坡、西坡复杂,是因为山麓地面高度不同B.西坡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比东坡的高而窄,是因为西坡比较湿润C.北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南坡低是坡向造成的D.东坡积雪冰川带的下限比西坡低是地形造成的20.对山体位置的判断,准确的是A.地处南方湿润地区B.地处西北干旱地区C.位于湿润河谷一侧D.位于干热河谷一侧该题组试题情境表现坐标式垂直带谱图,图例繁多、复杂,涉及的方位转换和空间位移较多,考查具有一定难度的山地垂直带谱的影响因素,需要中国地理区域知识作为铺垫,该题组对于信息的提取、筛选要求较高,且为双项选择题,而平时训练是单选题,故稍不留神,不是错选就是漏选。
5、知识和原理跨度极大,综合性强,图像高度抽象概括的创新题,与平常套路迥异的经典题易错。
错题举例十三:(2009年安徽卷,31-32)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源源持续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输送热量。
图4表示“北半球向北的热量输送随纬度的变化”。
完成31-32题。
31、引起大气环流和大洋环流输送热量的根本原因是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海陆分布和地球运动C、气压带季节性移动D、太阳辐射和地球运动32、曲线①②③代表的热量输送分别是A、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海洋输送B、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大气输送C、大气输送、海洋输送、总热量输送D、海洋输送、大气输送、总热量输送错题举例十四:石英是一种稳定物质,广泛存有于岩石、沙土中,深海沉积物中的石英短时期内不会自生自灭。
图10北太平洋沉积物种中石英含量分布。
完成31~32题。
31.北太平洋沉积物中的石英主要源自A 、北美西部荒漠地区B 、日本东侧海底火山C 、亚洲内陆荒漠地区D 、北美西侧海底火山32.石英粉尘从源地到达北太平洋主要通过A 、大气环流B 、大洋环流C 、水循环D 、岩石圈物质循环这两组试题均站在“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教材高度和框架下,紧扣水平立意的命题思路,以整体性的视角来考查考生对于自然地理的核心过程和原理的理解、使用、迁移水平。
立意高远、设问清晰、材料新颖,个别试题虽存有一些争议,仍堪称经典好题。
这类试题因为不落俗套,超越了平常复习备考的难度要求,很多学生(含优秀生)初次面对茫然无措,容易出错。
6、试题情景信息以景观图类为主的选择题较易出错。
错题举例十五:(2010年全国文综Ⅱ卷)图1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
图中色调由浅到深依次是云层、被卷到空中的沙尘和陆地表面。
读图1,完成1~3题。
1.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A.副极地低压带B西风带C.副热带高压带D.东北信风带2.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A.反气旋、冷锋B.反气旋、暖锋C.气旋、冷锋D.气旋、暖锋3.影像中部显示的是该沙尘暴的A.中心区,沙尘扬升B.边缘区,沙尘扩散C.中心区,沙尘沉降D.边缘区,沙尘沉降错题举例十六:(2010年北京文综卷1,2)图1是八达岭长城照片,该段长城主要坐落在花岗岩侵入体上,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指示山脊和山谷分别是A.①和② B.②和③C.③和④D.④和⑤2.八达岭地区花岗岩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A.固结成岩—风化侵蚀—侵蚀搬运—地壳抬升B.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C.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侵蚀搬运D.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固结成岩错题举例十七:(2010年山东文综卷7,8)图4为我国北方某河流入海口1989年和2009年的卫星影象。
该河口区河流主流曾于1996年人工改道。
读图回答7~8题。
7.比较两幅形象,可判读和分析出A.河流主流流向由东北改向东南B.河流故道南部海岸继续淤积增长C.河水含沙量明显增加D.三角洲形态变化主要与河流改道相关8.该河口海岸带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是A.建设大型海港,发展远洋运输B.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C.开辟海水浴场,发展滨海旅游D.开垦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景观图的复印常常比较模糊,清晰度不够,平时的各类教学检测和训练景观图类信息采用的偏少,景观图与真实物体之间的相互转换训练很少,考生头脑中难以建立相关表象,一旦遇到相对陌生的景观图,容易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