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质学(2013年新版课件)6 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地质条件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串珠状煤层 煤层不完全连续或大致连续,而厚度变化

较大。其可采厚度面积与不可采面积相当,可采煤体分布 尚密集,形状似念珠(图6-2c)。

(3)瓜藤状煤层 煤层不完全连续或大致连续,而厚度变化 较大。其可采厚度面积小于不可采厚度面积,可采煤体分

布比较稀散,形状似瓜藤(图6-2d)。

6 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地质条件
灰岩
图6-3 湖北早二叠世梁山组煤体形态
6 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地质条件
6.1 煤 矿 开 采 地 质 条 件
6.1.1煤层厚度变化
6.1.1.2 煤层厚度变化控制因素
1.泥炭沼泽基底不平对煤层厚度的影响
泥炭沼泽基底不平引起的煤厚变化具有 下列主要鉴别特征:
(1)煤层底板或基底岩层界面呈不规则起伏, 而煤层顶板界面比较平整,即“顶平底不 平”。
质 3.按煤层形态分类

层状煤层 煤层连续,厚度变化不大,煤层全部或绝大部分可采(图

6-2a)。
6 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地质条件
6.1 6.1.1煤层厚度变化

6.1.1.1 煤层厚度类型
似层状煤层

(1)藕节状煤层 煤层不完全连续或大致连续,而厚度变化

较大。其可采厚度面积大于不可采面积,可采煤体分布比 较密集,形状似藕节(图6-2b)。
(3)基底古地形低洼处煤层增厚,向凸起部
1-泥岩;2-砂岩;3-砾岩;4-巷道; 5-煤层底板等高线
位变薄或尖灭。煤层的分层或层理被下伏基 图6-4 辽宁阜新煤盆地泥炭沼泽基底
底岩层界面所截,上下分层呈超覆关系。
6 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地质条件
6.1.1煤层厚度变化
6.1 6.1.1.2 煤层厚度变化控制因素 煤 2.沉积环境对煤层厚度的影响
6 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地质条件
6.1
6.1.1煤层厚度变化
6.1.1.2 煤层厚度变化控制因素
煤 2.沉积环境对煤层厚度的影响

沉积体系和煤层厚度变化

三角洲体系是由各种亚环境组成的复合体,泥炭沼泽发 育于支流间泛滥盆地、间湾和废弃的分流河道和叶体上。

由于三角洲体系中泥炭堆积环境差异较大,一般煤厚变 化较大,煤层延伸方向与沉积倾向平行。下三角洲平原
A
+140 +130
+120
+110
B
+100B′
(a) A′
A′A
(b) B B′
(c)
1
2
3
4
1105
图4-3辽宁阜新煤盆地泥炭 沼泽基底不平图示
a—平面图;b、c—剖面图 1—泥岩;2—砂岩;3—砾岩;4—巷道;
5—煤层底板等高线
(2)煤层厚度变化急剧而不规则,且通常位
于含煤岩系剖面的底部或下部。
6 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地质条件
6 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地质条件
6.1 6.1.1煤层厚度变化
煤 矿
6.1.1.1 煤层厚度类型
1.按煤层结构分类
可采厚度 达到国家规定的最

低可采厚度煤分层的总厚度 (Ⅰ+Ⅱ+Ⅲ),复杂结构煤层

的计算方法另有规定。

最低可采厚度 在现代经济技 术条件下可开采煤层的最小厚
6.1 6.1.1煤层厚度变化

wk.baidu.com
6.1.1.1 煤层厚度类型
不规则煤层

(1)鸡窝状煤层 煤层断续,形状不规则,呈鸡窝状。其

可采煤体的面积多小于不可采面积,也有的规模较大, 具有开采价值(图6-2e)。

(2)扁豆状煤层 煤层断续,形状不规则,呈扁豆状。其

可采煤体的规模较小,一般不具有单独开采的价值(图 6-2f)。

马尾状煤层

马尾状煤层指煤层分岔以至尖灭,形似马尾。其煤层厚度 由厚变薄以至完全消失(图6-2g)。

6 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地质条件
6.1 6.1.1煤层厚度变化
煤 6.1.1.2 煤层厚度变化控制因素

1.泥炭沼泽基底不平对煤层厚度的影响
泥炭沼泽基底不平导致煤层增厚、变薄和尖灭是常见的

地质现象。当泥炭沼泽发育在古侵蚀基准面上时,首先在低洼

处生长和堆积了植物质形成的泥炭层相互隔离;随着区域性沉 降或地下水位抬升,隔离的泥炭沼泽逐渐连成一体,泥炭层才

在盆地范围内堆积。如我国湖北一些地区早二叠世梁山组沉积 (图6-2)和美国东部煤田的一些煤层沉积以及我国的辽宁阜

新(图6-3)、河北下花园等煤盆地 。
条 件
泥岩
灰岩
2m
C 2h
20m
砂岩

度,它主要取决于煤层产状、
煤质、开采方法,以及国民经

济需要程度。

煤层总厚度/m
Ⅰ+Ⅱ+Ⅲ 煤层可采厚度 Ⅰ+Ⅱ+Ⅲ+Ⅳ 煤层有益厚度
0.20 0.25 0.38
Ⅰ 0.40
Ⅱ 0.60
Ⅲ 0.30
Ⅳ 0.20
图 4-1 煤层的厚度
图6-1 煤层的厚度
6 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地质条件
6.1 6.1.1煤层厚度变化

的煤层侧向较稳定,但成层较薄;河流-上三角洲平原
的煤层侧向不稳定,局部可出现厚煤层;最厚、最稳定

的煤层一般赋存于下三角洲平原和上三角洲平原的过渡

带。 泻湖-障壁岛体系中,形成的煤层一般与岸线走向平行,

煤层较薄,但泻湖填积基础上可形成较厚煤层。

6.1.1.1 煤层厚度类型
2.按煤层厚度分类

煤层的厚度差别很大,薄者仅数厘米,俗称煤线;厚者

可达200余米。考虑到开采方法的不同,一般将可采煤层
的厚度区分为5个厚度级:极薄煤层,煤层厚度为0.3~

0.5m;薄煤层,煤层厚度>0.5~1.3m;中厚煤层,煤层厚

度>1.3~3.5m;厚煤层,煤层厚度>3.5~8.0m;煤层厚度 大于8m者为巨厚煤层。
矿 开 采 地 质 条 件
沉积体系和煤层厚度变化
冲积扇体系是聚煤盆地的边缘环境,泥炭沼泽主要发育于扇前、扇间 洼地、扇三角洲和废弃扇体上。在冲积扇体系中形成的煤层,其延伸 与盆地轴向一致,向盆缘方向急剧尖灭,向盆地中心方向分岔变薄, 常沿远端扇形成厚煤层。
河流体系可区分为曲流河、辫状河和网状河体系。曲流河体系中,泥 炭沼泽主要发育于堤后、河道间泛滥盆地和废弃河道上,因此形成的 煤层呈透镜状,其延伸方向大致平行于同期沉积的河道砂体,沿此方 向厚度稳定,向两侧接近河道、越岸-决口扇沉积,则煤层急剧分岔 或尖灭。辫状河河道不稳定,砂质沉积物分散范围广,在支流间地区 可形成透镜状煤体。网状河是一种稳定的大面积沉积环境,河道间湿 地环境占据河流体系的绝大部分(60%~90%),十分有利于厚层 泥炭的堆积,形成的砂体呈透镜状、鞋带状,甚至或包容在煤层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