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名词大全

合集下载

文言文高频实词汇总打印

文言文高频实词汇总打印

文言文高频实词汇总打印一、名词。

1. 君(jūn)- 封建时代指帝王、诸侯等:君主。

君子(a.旧指贵族、统治者及其代言人;b.指品行好的人,如“正人君君”)。

君王。

君上。

国君。

君权。

君临。

君侧。

- 古代的封号:商君。

平原君。

信陵君。

长安君。

- 对对方的尊称:张君。

诸君。

2. 臣(chén)- 君主时代的官吏,有时亦包括百姓:臣僚。

臣子。

臣服。

君臣。

- 官吏对君主的自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 古人谦称自己。

3. 民(mín)- 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人民。

民主。

民国。

民法。

公民。

国民。

- 指人或人群:居民。

民族。

- 劳动大众的,非官方的:民间。

民歌。

民谚。

民俗。

民风。

4. 国(guó)-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国家。

国土。

国体(a.国家的性质;b.国家的体面)。

国号。

国度(指国家)。

国策。

国情。

国法。

国力。

国防。

国威。

国宝(a.国家的宝物;b.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

国格。

国魂。

国是(国家大计,如“共商国国”)。

- 特指中国的:国产。

国货。

国粹。

国乐(yuè)。

国药。

5. 山(shān)-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山。

山崖。

山峦。

山川。

山路。

山头。

山明水秀。

山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 形状像山的:山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

亦称“房山”)。

- 形容大声:山响。

山呼万岁。

6. 水(shuǐ)- 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水稻。

水滴石穿。

水泄不通。

- 河流:汉水。

湘水。

- 江河湖海的通称。

水库。

水利。

水到渠成(喻条件成熟,事情就会顺利完成)。

水可载舟。

跋山涉水。

依山傍水。

- 液汁:水笔。

墨水。

- 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

外水。

肥水。

二、动词。

1. 行(xíng/háng)- 读xíng时:- 走:行走。

步行。

旅行。

行踪。

行百里者半九十。

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

文言文实词二:名词

文言文实词二:名词

文言文实词二:名词第二节名词古代汉语名词的特殊用法主要有四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使动用法的动词,名词活用为意动用法的动词,名词作状词。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里,有一些表示人或事物的名词,往往能活用为一般动词。

就是说,在句子中,它们不再表示人或事物,而是表示与之相联系的行动,被当做动词来使用了。

例如:①驴不胜怒,蹄之。

(柳宗元《黔之驴》)②范增数目项王。

(司马迁《史记·鸿门宴》)③沛公军霸上。

(同上)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⑤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左传·曹刿论战》)⑥置人所罾鱼腹中。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⑦(孟尝君)衣冠而见之。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⑧缇骑按剑而前。

(张溥《五人墓碑记》)例句中加点的字都属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例①的“蹄”意为“用蹄子踢”,例②的“目”意为“用眼睛示意”,例③的“军”意为“驻军”,例④的“水”意为“游水”,例⑤的“福”意为“赐福”,例⑥的“罾”意为“捕捞”,例⑦的“衣冠”意为“穿好衣服戴好帽子,例⑧的“前”意为“上前”。

在句子中,名词是否活用为一般动词,可这样辨别:或者向名词的后面看,该名词的后面如跟有名词或代词作宾语,这个名词自然用作了动词,如例①的“蹄之”和例②的“数目项王”;该名词的后面如跟有补语,也可断定它用作了动词,如例⑧的“军霸上”;或者向名词的前面看,该名词的前面如有能愿动词或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而这个句子又不是判断句(判断句名词谓语前可加否定副词,如“子非鱼”),则可知它用为动词,如例④的“能水”和例⑤的“弗福”;该名词的前面如有特殊代词“所”,也可知它用为动词,如例⑥的“所罾”;或者向名词的两边看,该名词如用“而”与动词或动词短语并列,则可认定它也用作了动词,如例⑦的“衣冠而见之”和例⑧的“按剑而前”。

二、名词活用为使动用法的动词名词活用为使动用法的动词,是指名词活用为对其宾语含有“致使性”的动词,表示使其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高中文言文重点字词汇总

高中文言文重点字词汇总

高中文言文重点字词汇总高中文言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文言文对于传承中华文化、提高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学习文言文时,掌握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高中文言文重点字词汇总,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正文:文言文是中国悠久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文言文中,有很多重要的字词,这些字词对于理解文章的意义和表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高中文言文重点字词汇总:一、名词1. 贤:形容词,表示贤能。

2. 仕:名词,表示做官。

3. 孝:名词,表示孝顺父母。

4. 国:名词,表示国家。

5. 爱:名词,表示喜爱。

6. 民:名词,表示人民。

7. 谷:名词,表示谷物。

8. 强:名词,表示强大。

9. 孤:名词,表示孤独。

10. 公:名词,表示公家。

二、动词2. 和:动词,表示和谐。

3. 使:动词,表示使唤。

4. 有:动词,表示拥有。

5. 无:动词,表示没有。

6. 出:动词,表示出去。

7. 入:动词,表示进入。

8. 自:动词,表示自我。

9. 则:动词,表示就。

10. 乎:动词,表示相当于“于”。

三、形容词1. 高:形容词,表示高。

2. 大:形容词,表示大。

3. 好:形容词,表示好。

4. 美:形容词,表示美。

5. 强:形容词,表示强。

6. 软:形容词,表示柔软。

7. 深:形容词,表示深。

8. 浅:形容词,表示浅。

9. 薄:形容词,表示轻薄。

10. 厚:形容词,表示深厚。

四、副词2. 已:副词,表示停止。

3. 则:副词,表示承接。

4. 且:副词,表示将要。

5. 莫:副词,表示没有。

6. 亦:副词,表示也是。

7. 曾:副词,表示曾经。

8. 犹:副词,表示依然。

9. 则:副词,表示那么。

10. 乎:副词,表示相当于“于”。

拓展:以上是高中文言文重点字词汇总,这些字词在文言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掌握它们对于理解文言文的意义和表达有着重要的作用。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学习文言文来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我们的语言更加精准、优美。

2020年中考高考语文必考文言文实词150个

2020年中考高考语文必考文言文实词150个

中高考必考的150 个实词1、【爱】(1)名词。

恩惠。

古之遗爱也(《左传》)(2)动词①加惠于人。

吴广素爱人。

(《陈涉世家》)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②喜爱,爱护。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触龙说赵太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③吝惜,舍不得。

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齐桓晋文之事》)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过秦论》)④怜惜。

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

(《左传》)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

(《〈指南录〉后序》)(3)形容词。

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2、【安】(1)形容词。

①舒适,安适。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论语·述而》)予出官二年,怡然自安。

(《琵琶行》)②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安全。

谢庄遂安。

(《冯婉贞》)④安定。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2)动词①养生。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曹刿论战》)②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失街亭》)③ 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3)代词。

哪里,怎麽。

沛公安在。

(《鸿门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3 、【被】(1)名词。

被子。

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杨修之死》)一(2)动词。

①覆盖。

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②遭受,遇到。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论积贮疏》)③施加,施及。

去乱而被之以治。

(《荀子 ? 不苟》)(3)介词。

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屈原列传》)(4)通“披”,动词。

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②披散,披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4、【倍】(1)动词。

①加倍。

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五蠹》)一人予二十金,骨微伤⋯⋯一人倍之,伤肤。

高中文言实词整理归纳

高中文言实词整理归纳

高中文言实词整理归纳一、引言文言实词是指在古代汉语中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语,与虚词相对。

高中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和理解大量的文言实词,以便能够正确理解古代文献、作品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本篇文章将对高中阶段常见的文言实词进行整理归纳,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这些实词。

二、常见的文言实词1. 表示动作或状态的动词•行:指行走。

•坐:指坐下。

•立:指站立。

•卧:指躺卧。

•起:指起身。

•止:指停止。

•伏:指俯身。

•食:指吃饭。

2. 表示时间、空间等概念的名词•日:表示天日、日期等概念。

•月:表示月亮、月份等概念。

•星:表示星星、行星等概念。

•天:表示天空、天气等概念。

•地:表示地球、土地等概念。

•水:表示水流、水面等概念。

•山:表示山峰、山脉等概念。

•云:表示云彩、云霞等概念。

3. 表示人物身份、职业的名词•君:表示君主、国王等身份。

•王:表示君主、王室成员等身份。

•臣:表示朝廷官员等身份。

•子:表示子弟、学生等身份。

•士:表示士人、读书人等身份。

•官:表示官员、政府工作人员等职业。

4. 表示事物性质或特征的形容词•美:指美丽、漂亮。

•善:指善良、优秀。

•恶:指邪恶、不好。

•长:指长久、长远。

•小:指小巧、不大。

5. 表示数量或程度的数词和副词•一:表示数量中的一个,也可用于强调程度上的唯一性。

•多:表示数量上的多个,也可用于强调程度上的较多。

三、文言实词在古代文献中的应用文言实词在古代文献中广泛应用,对于正确理解和翻译古代文献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个例子:1. 《论语·学而》•君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这两句话中的实词“学”、“君子”、“逆水行舟”等,都具有明确的实际意义,通过对这些实词的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2. 《红楼梦》•初入荣府,宝钗便以为林黛玉性情多疑,不肯与她交往。

•宝玉见宝钗心意已决,只得苦笑着答应下来。

这两个例子中的实词“荣府”、“林黛玉”、“宝钗”等,都是指代具体人物或地点的名词,在阅读《红楼梦》时需要正确理解这些实词的含义。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一、名词1、名词:指人、事物或抽象概念的名称,如:家、人、朋友、汽车、书、教育、爱情。

2、专有名词:指人名、地名、国家名、公司名等,如:北京、美国、李明、阿里巴巴。

3、集体名词:一组人或物的总称,如:队伍、团队、动物园、家庭。

4、抽象名词:指无形、无实体的抽象概念,如:时间、爱情、自由、幸福。

二、代词1、个人代词:指替代人或物的词,如:我、你、他、它。

2、疑问代词:指询问人或事物的词,如:谁、什么。

4、反身代词:指代替主语反身指自己的词,如:我自己、你自己。

三、形容词1、形容词:指表示人或事物特征的词,如:幸福的、美丽的、宽大的、英俊的。

2、反义词:指表示两个人或事物相对性的词,如:活跃的,被动的、高的、低的。

3、副形词:指表示程度或状态的词,如:非常、十分、完全、极其。

四、动词1、动词:指表示行为、动作、状态或其它现象的词,如:跑、唱歌、看、学习。

2、及物动词:指需要跟宾语才能完成意义的动词,如:教育、拥抱、回答、帮助。

4、动词的时态:指动词表示的动作或状态发生的时间,如: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将来完成时等。

五、副词1、副词:指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等词语的词,如:很、非常、简单地、高兴地。

3、时间副词:指表示时间的副词,如:今天、昨天、现在、此刻。

4、方式副词:指表示方式的副词,如:坚决地、勇敢地、快速地、优雅地。

六、连词1、连词:指将句子成分连接起来的词,如:并列连词(如:和、或、但)、从属连词(如:因为、虽然)、并列连词(如:而且、但是)。

2、转折连词:指表示句子中所指的意义相反的词,如:但是、却、反而、虽然。

4、独立连词:指作为独立的句子插入到主句中的连词,如:然而、当然、不过。

文言文高频翻译字词

文言文高频翻译字词

一、人物称谓1. 君子:品德高尚之人。

2. 君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3. 妇人:古代对女子的尊称。

4. 君子:古代对尊贵者的尊称。

5. 尊师:对老师的尊称。

二、官职名称1. 吏部:古代掌管官员选拔的部门。

2. 司马:古代掌管军事的官员。

3. 尚书:古代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

4. 太子:皇位继承者。

5. 太师:古代官职,掌管教化。

三、地理名词1. 山川:山岳与河流。

2. 江河:大江与大河。

3. 邦国:古代国家。

4. 诸侯:古代分封制下的地方诸侯。

5. 邑县:古代行政区划。

四、时间名词1. 甲子: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第一年。

2. 朔望:月初与月望,即每月的初一与十五。

3. 春秋:古代指一个季节,后泛指一年。

4. 朝夕:早晚,形容时间短暂。

5. 晨昏:早晨与黄昏,形容时间。

五、事物名词1. 花草:花与草。

2. 鸟兽:鸟与兽。

3. 食饮:食物与饮料。

4. 衣裳:衣服。

5. 房舍:房屋。

六、动词1. 行:行走。

2. 闻:听到。

3. 见:看到。

4. 读:阅读。

5. 思:思考。

七、形容词1. 伟大:非常伟大。

2. 美好:美好。

3. 善良:善良。

4. 美丽:美丽。

5. 坚强:坚强。

八、连词1. 而:表示并列或递进。

2. 以:表示目的。

3. 于:表示在。

4. 为:表示成为。

5. 于:表示因为。

九、副词1. 乃:竟然。

2. 亦:也。

3. 乃:就是。

4. 谓:说。

5. 谓:认为。

十、语气词1. 哉:感叹词,表示惊讶。

2. 矣:感叹词,表示遗憾。

3. 焉:感叹词,表示疑问。

4. 哉:感叹词,表示赞叹。

5. 焉:感叹词,表示疑问。

以上为文言文高频翻译字词,学者在阅读与翻译文言文时,可结合上下文,准确理解其含义。

通过不断积累,定能提高文言文阅读与翻译水平。

高中文言文基本知识点总结

高中文言文基本知识点总结

高中文言文基本知识点总结高中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学习中的重要部分,掌握了文言文基本知识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文化和历史,还可以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能力。

本文将对高中文言文基本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常见的文言词语1. 常见的谦词和敬词:谦词:臣,下官,草民,弱冠,微躯,寒门,愚兄,拙士,敝人,不才等。

敬词:皇上,圣人,御驾亲征,旨意垂询,诏曰,恩典等。

2. 常见的动词:行、止、去、来、见、言、问、答、与、共、多、少、示、闻、读、思、怒、笑、哭等。

3. 常见的名词:天、地、人、日、月、星、风、雨、云、山、水、花、草、木、禽、兽、鱼、虫等。

4. 常见的形容词:明、暗、高、低、长、短、厚、薄、重、轻、新、旧、近、远、急、缓、好、恶等。

5. 常见的副词:已、曾、往、来、今、昔、犹、尚、亦、亦已、必、方、徐、忽、全、皆、尽、常、久、终、始等。

二、文言语法基本知识1. 代词的使用在文言文中,代词的使用非常频繁,代词的种类和用法也非常多。

文言代词的种类包括人称代词、物主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反身代词等。

代词的用法则包括主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例如:余自江南来,特来谒明主。

余母方患疾,不忍远离。

(《岳阳楼记》)在这个句子中,余就是人称代词,代表作者自己;母则是物主代词,代表作者的母亲。

2. 动词的使用文言文中动词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实义动词和系动词。

实义动词可以表示动作或状态,系动词则表示主谓之间的关系。

在用动词时,一定要注意时态、语气和措辞。

例如:曾几何时,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赠张维屏》)在这个句子中,“曾几何时”中的“曾”是助动词,“存”是实义动词,表示“记忆”之意,而“知己”则是系动词,表示主语和宾语的关系。

3. 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文言文中的形容词和副词非常丰富,可以用来形容事物的性质和状态,也可以用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

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需要注意在句中的位置和修饰的对象。

文言文翻译字词高中

文言文翻译字词高中

吾辈学子,习文言文,常感其艰深奥涩,然欲深究古人之智慧,非通文言不可。

是以,翻译字词,乃文言文学习之关键。

兹将文言文中常见字词及其翻译,略述于下,以助吾辈高中学子之学习。

一、实词1. 名词(1)山:山岭,如:“仁者乐山。

”(孔子《论语》)(2)水:水流,如:“智者乐水。

”(孔子《论语》)(3)道:道路,如:“吾道一以贯之。

”(孔子《论语》)(4)天:天空,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乾》)2. 动词(1)行:行走,如:“行百里者半九十。

”(荀子《劝学》)(2)说:说话,如:“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论语》)(3)听:听,如:“听其言也,观其行也。

”(孔子《论语》)(4)思:思考,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论语》)3. 形容词(1)大:伟大,如:“大哉孔子!”(孔子《论语》)(2)善:善良,如:“君子善以人,小人善以己。

”(孔子《论语》)(3)美:美好,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论语》)(4)好:喜爱,如:“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二、虚词1. 代词(1)吾:我,如:“吾日三省吾身。

”(孔子《论语》)(2)尔:你,如:“尔之不才,吾何敢怨?”(孟子《离娄上》)(3)彼:他,如:“彼童子之才,非吾所及也。

”(韩愈《师说》)(4)之:的,如:“此乃吾所以为之者。

”(孟子《离娄上》)2. 副词(1)乃:就是,如:“吾乃孔子之子也。

”(孔子《论语》)(2)乎:语气词,如:“吾欲与尔同行。

”(孔子《论语》)(3)其:他的,如:“吾其还矣。

”(孔子《论语》)(4)乃:竟然,如:“吾乃知之。

”(孔子《论语》)三、句式1. 状语后置如:“吾闻之,君子豹变,小人文过。

”(孔子《论语》)2. 省略句如:“吾欲观夏社,从吾所好也。

”(孔子《论语》)3. 判断句如:“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孟子《梁惠王上》)总之,学习文言文,需从字词翻译入手,掌握实词、虚词及其用法,理解句式特点,方能逐渐领悟古人之智慧。

高一文言文实词归纳整理

高一文言文实词归纳整理

高一文言文实词归纳整理一、名词1.人名: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烛之武”中的“烛”是地名,“之武”是人名。

2.地名:如《过秦论》中的“山东”,是指崤山以东。

3.书名:如《陈情表》中的“李密”,是书名,也是人名。

4.官名:如《鸿门宴》中的“沛公”,是指刘邦,他曾被封为“沛公”。

5.事物名:如《阿房宫赋》中的“阿房”,是指地名,也就是阿房宫。

6.方位词:如《兰亭集序》中的“会稽山阴”,是指山的南面和北面。

7.时间词:如《过秦论》中的“孝文皇帝”,是指孝文帝的时期。

二、动词1.及物动词:如《师说》中的“教”,是指教诲的动作。

2.不及物动词:如《陈情表》中的“逃”,是指逃亡的行为。

3.使役动词:如《鸿门宴》中的“使”,是指派遣、命令的行为。

4.判断动词:如《师说》中的“是”,是指确认事物的动作。

5.能愿动词:如《师说》中的“能”,是指能够做到的动作。

6.趋向动词:如《劝学》中的“登”,是指攀登的动作。

7.形式动词:如《陈情表》中的“当”,是指担任、充当的动作。

三、形容词1.性质形容词:如《劝学》中的“高”,是指高度。

2.状态形容词:如《祭十二郎文》中的“悲”,是指悲伤的状态。

3.方位形容词:如《过秦论》中的“东”,是指东方。

4.数量形容词:如《过秦论》中的“百世”,是指许多世代。

5.疑问形容词:如《兰亭集序》中的“何许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6.否定形容词:如《过秦论》中的“不仁”,是指不仁爱。

7.时间形容词:如《过秦论》中的“先”,是指从前。

8.程度形容词:如《师说》中的“优”,是指优秀、优越。

9.情态形容词:如《祭十二郎文》中的“痛定思痛”,是指极度痛苦后的反思。

10.区别词:如《劝学》中的“特殊”,是指与一般不同的。

11.关系形容词:如《过秦论》中的“之所以”,是指...的原因。

高中语文文言文必背词汇

高中语文文言文必背词汇

高中语文文言文必背词汇1. 輮(róu,动词):使……弯曲。

例句:“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2. 跬(kuǐ,名词):古代的半步。

例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 骐骥(qí jì,名词):骏马。

例句:“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4. 驽马(nú mǎ,名词):劣马。

例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5. 锲(qiè,动词):用刀雕刻。

例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 镂(lòu,动词):雕刻。

例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7. 蟹六跪而二螯(áo,名词):螃蟹有六条腿和两个蟹钳。

例句:“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 庸(yōng,形容词):平常,普通。

例句:“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 谀(yú,动词):阿谀、奉承。

例句:“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3. 郯子(tán zǐ,名词,人名):春秋时郯国的国君。

例句:“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4. 苌弘(cháng hóng,名词,人名):周敬王时的大夫。

例句:“苌弘、师襄、老聃。

”5. 师襄(shī xiāng,名词,人名):春秋时鲁国的乐官。

例句:“苌弘、师襄、老聃。

”6. 老聃(lǎo dān,名词,人名):即老子。

例句:“苌弘、师襄、老聃。

”1. 壬戌(rén xū,名词,干支纪年法):例句:“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2. 冯(píng,通“凭”,动词):乘。

例句:“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3. 愀(qiǎo,形容词):忧愁的样子。

例句:“苏子愀然。

”4. 舳舻(zhú lú,名词):船头和船尾的并称,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

例句:“舳舻千里。

”5. 酾(shī,动词):斟酒。

例句:“酾酒临江。

”6. 槊(shuò,名词):长矛。

例句:“横槊赋诗。

”1. 蚩蚩(chī chī,形容词):忠厚的样子。

高中文言文重点字词的释义和用法

高中文言文重点字词的释义和用法

高中文言文重点字词的释义和用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高中文言文是学生在学习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学时会接触到的一种文字风格。

在阅读文言文时,重点字词的释义和用法对于理解文本的意思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释一些常见的高中文言文重点字词的释义和用法。

一、职官名词:1.皇帝:指古代君主的尊称,即皇帝。

在文言文中,经常用“陛下”、“圣上”等词语来称呼皇帝的尊号。

2.卿:指古代大臣。

卿在职官名词中地位较高,类似于现代政府的部长级官员。

4.士:指古代的知识分子,多指读书人或学者。

二、时间词汇:1.元年:在古代君主即位或改元后,称为该君主统治的第一年。

2.岁:指一年的时间,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年份。

3.旬:指十天为一旬,是古代时间单位,用来计算时间段。

4.今:表示当下或现在的时间,常见用法有“今日”、“今朝”等。

三、地名词汇:2.郡:古代行政单位,类似于现代地级行政单位。

四、人称代词:1.朕:指古代君主自称的第一人称代词,表示皇帝的自我称谓。

2.臣:指对君主或上级的自称,表示属下或臣民的身份。

3.卿:一种对尊贵人物的称呼,表示敬意。

五、动词:1.召:召见,即召唤或请见。

2.谕:古代君主或长官颁布命令或诏书。

3.拜:向尊贵的人或神明行礼。

4.吏:指官员执行公务或管理政务。

六、形容词:1.众:表示多数或大众。

2.庶:表示一般平民或百姓。

3.尊:表示尊敬或尊贵。

4.君:表示尊贵或有权力的人。

这些是在高中文言文中常见的重点字词,通过了解它们的释义和用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本的意思。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文言文,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为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提供帮助。

希望以上内容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二篇示例:高中文言文是中国语文课程中的一部分,涉及到许多古代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和用法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高中文言文中常见的重点字词的释义和用法。

(完整版)高考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及其例句翻译

(完整版)高考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及其例句翻译

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

(《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

(《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④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

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

文言文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量词用法例析【初高中文言文学习必备】

文言文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量词用法例析【初高中文言文学习必备】

文言文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量词用法例析【初高中文言文学习必备】实词指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的词语。

实词可再细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等。

一、名词名词:表示人或者具体事物、抽象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的实词。

1.表示人名例如:①君安与项伯有故。

《鸿门宴》——你怎么同项伯有交情呢?项伯:名词,表示人名,名缠,他是项羽最小的叔父,早年曾杀了人,跟随韩公子张良在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躲避。

项羽统兵后,他任左尹,为令尹的副职,随项羽一起进入关中。

②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陈太丘与友期》——当时元方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元方:名词,表示人名,陈实的儿子陈纪,字元方,也是一个以德行高尚著称于世的人,官至尚书令(相当于宰相)。

他的事迹也见《后汉书·萄韩钟陈列传》。

2.表示具体事物例如:①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项伯)不时用自己的身体张开翅膀似的遮掩住刘邦。

翼:名词,表示具体事物,放在动词“蔽”的前面做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情状,通常翻译成“像……一样(似的)”。

②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没多久,一只狼干脆走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坐在(屠夫)面前。

犬:名词,表示具体事物,放在动词“坐”的前面做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情状,通常翻译成“像……一样(似的)”。

③畚箕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用畚箕(把土石)运送到渤海边上。

畚箕:名词,表示具体事物,表示实施“运”等行为所凭借的工具,翻译时,可在用作状语的名词前补上介词“用”、“拿”、“当”等,构成“介宾短语”。

3.表示抽象事物例如:①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信陵君窃符救赵》——最终还是没有因为坐牢受别人的钱财。

故:名词,表示抽象事物,原因、缘故。

②孤与老贼势不两立。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我与曹操这老东西,按情势说,不能同时并存。

势:名词,表示抽象事物,用在动词前作状语,表示“根据某种情势”而产生某种行为的意思,可以加“依”、“按”这类介词构成介宾短语来解释它。

高中语文-高考常用文言文实词翻译——数

高中语文-高考常用文言文实词翻译——数

高中语文-高考常用文言文实词翻译——数
(1)名词
①数目,数量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

(《触龙说赵太后》)
希望能让他补充黑衣卫士的数目,来保卫王宫。

②算术
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周礼》)
第三叫作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六种知识和技能)。

③法则,规律,命运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六国论》)
那么谁胜谁负的命运,谁存谁亡的道理,在和秦的较量中,或许还不容易估量。

④技艺、方术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孟子学弈》)
下棋作为一种技艺,是一种很小的技艺,如果不专心致志,也还是学不会。

(2)数词,表示约数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寡人之于国也》)
几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饿肚子了。

读音二:shǔ
动词
①点数,计算
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赤壁之战》)刘表训练水军,大小战船多得竟然用千来计算。

②列举罪状,加以斥责
数吕师孟叔侄为逆。

(《〈指南录〉后序》)
列举吕师孟叔侄叛逆的罪状。

读音三:sho
副词,屡次
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
范增屡次给项王使眼色。

读音四:c
形容词,密,与疏相对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不用细密的鱼网到池塘里去捕鱼,鱼鳖也就吃不完了。

高中文言文翻译必备词语

高中文言文翻译必备词语

一、名词1. 尔:你、你们2. 吾:我3. 君:你4. 臣:我5. 子:你6. 老大:老人7. 士:读书人、士人8. 君子:有道德的人9.小人:品行不端的人10. 丈夫:男子11. 妇人:女子12. 老母:母亲13. 老父:父亲14. 儿子:儿子15. 女儿:女儿16. 兄弟:哥哥、弟弟17. 姐妹:姐姐、妹妹18. 舅舅:母亲的兄弟19. 姑姑:母亲的姐妹20. 外甥:母亲的侄子21. 外甥女:母亲的侄女二、动词1. 为:做、担任2. 行:走、行走3. 言:说、说话4. 听:听、听从5. 知:知道、了解6. 见:看见、看见7. 求:请求、寻求8. 赋:写作、创作9. 读:阅读、学习10. 思:思考、想念11. 求:追求、追求12. 望:看、期望13. 求:请求、请求14. 求:追求、追求15. 求:请求、请求16. 求:追求、追求17. 求:请求、请求18. 求:追求、追求19. 求:请求、请求20. 求:追求、追求三、形容词1. 仁:仁爱、有仁德2. 善:善良、有善心3. 勇:勇敢、有勇气4. 恕:宽容、宽恕5. 聪:聪明、有智慧6. 慧:智慧、聪明7. 忠:忠诚、忠心8. 信:诚实、可信9. 勇:勇敢、有勇气10. 勤:勤奋、勤劳11. 廉:廉洁、清正12. 贞:坚贞、忠诚13. 勇:勇敢、有勇气14. 勤:勤奋、勤劳15. 廉:廉洁、清正16. 贞:坚贞、忠诚17. 勇:勇敢、有勇气18. 勤:勤奋、勤劳19. 廉:廉洁、清正20. 贞:坚贞、忠诚四、副词1. 于是:于是、因此2. 虽然如此:尽管如此3. 虽然:尽管4. 于是:于是、因此5. 虽然:尽管6. 于是:于是、因此7. 虽然:尽管8. 于是:于是、因此9. 虽然:尽管10. 于是:于是、因此11. 虽然:尽管12. 于是:于是、因此13. 虽然:尽管14. 于是:于是、因此15. 虽然:尽管16. 于是:于是、因此17. 虽然:尽管18. 于是:于是、因此19. 虽然:尽管20. 于是:。

高中文言文名词大全

高中文言文名词大全

高中文言文名词高中文言文名词大全阅读文言文的时候,词汇意思是大家都会出问题的地方,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高中文言文名词大全,仅供参考!高中文言文名词大全一、常见的.单音动词1.诣:到,去。

(见《桃花源记》诣太守)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见《逍遥游》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3.课:考核、督促、征收。

(见《后汉书》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趋走。

)4.化:教育感化。

(见《陈情表》沐浴清化)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见明·张溥《五人墓碑记》按诛五人。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同游者。

——唐穃~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又如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明穃~宋濂《送东阳马生序》)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见《兰亭集序》趣舍万分,成语“趋之若鹜”)8.劾:检举,揭发。

(见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遣其劾帅。

)9.白:告诉,报告。

(见《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10.短:进谗言,说坏话。

(见《战国策·赵策》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11.害:嫉妒。

(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12.闻:(见《邹忌讽齐王纳谏》闻于寡人之耳者)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③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见《项羽本纪第七》二世使人~章邯)②谦让,辞让。

(见《论语》当仁,不让于师)15.党:偏袒,伙同,包庇。

(见《论语》群而不党。

)16.矫:假托,假传。

(见《宋史〃张宪传》桧矫诏召飞父子至)17.质:作人质;抵押。

古文名词——精选推荐

古文名词——精选推荐

名词解释:1、江左三大家:指的是清初的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

他们均由明入清,特殊的境遇使得他们一方面留恋旧朝(明),一方面又不得不侍奉新朝(清),内心深处充满矛盾,经常陷入进退失据的境地。

三人在诗风上有较大的差别,其中钱谦益和吴伟业的成就较高,影响较大。

2、梅村体:指吴伟业的七言歌行。

吴伟业,字骏公,号梅村。

有《梅村集》。

吴伟业诗中最具特色的是那些描写明末清初重大历史事件的七言歌行,深情婉转,韵味悠扬,颇得初唐四杰及白居易诗的神韵,号梅村体。

代表作有《圆圆曲》、《永和宫词》、《琵琶行》、《松山哀》、《雁门尚书行》等,久为世人传诵。

3、神韵说:是王士祯提出的诗歌主张。

王士祯在诗歌理论上提出了著名的“神韵说”。

所谓“神韵说”,就是要求诗歌应具有高妙的意境,天然的韵致和言外之意。

在创作上,他的诗是“神韵说”的具体体现,空灵婉转,不滞不粘,富有才情。

4、性灵说:是袁枚对诗歌创作提出来的观点。

他论诗主“性灵说”,所谓性,即性情、情感,灵,即灵气、机趣。

认为诗以情为本,讲求个性,不可因袭,同时也应注意才识与学问。

袁枚的这一看法,针对的是当时风行诗坛的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

5、桐城派:桐城派是形成于清代中期的一个散(古)文流派。

代表人物为方苞、刘大櫆、姚鼐。

因为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称之为桐城派。

桐城派的理论由方苞创立,经刘大櫆补充,姚鼐发展而成。

它们尊奉程、朱道统,并以继承秦、汉以至唐宋八大家的文统相标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散文流派。

但后来桐城派作家,却不全是桐城人。

他们主张学习《左传》、《史记》等先秦两汉散文和唐宋古文学家韩愈、欧阳修的作品。

讲究“义法”,主张“义理、考据、文章”三者并重,要求语言“雅洁”。

其散文作品简洁平淡,生动性不足。

6西昆体1.以杨亿等人为代表的西昆体,是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

2.“西昆”因创始人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3.代表作家以杨亿、钱惟演、刘筠为魁首。

文言文专有名词

文言文专有名词

常见专有名词在中学课本里的古诗文中,有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姓氏等,因为专有,习惯上仍按古代的音来读。

一、人名(1)皐陶(yáo):传说中的夏初人。

(2)墨子,又称墨翟(dí)。

(3)春秋时期的伍子胥,又称伍员(yún)。

(4)魏其(jī),大将也。

(《报任安书》) (5)是时,侍医夏无且(jū)(秦王随从医官)以其所奉药囊提(dǐ,投击)轲。

(《荆轲刺秦王》) (6)还有禽滑(gǔ)厘、景差(cuō)等。

二、地名(1)燕(yān)虽小国而后亡。

(《六国论》) (2)天姥(mǔ)连天向天横。

(《梦游天姥吟留别》) (3)愿献商于(wū)之地六百里。

(《屈原列表》) (4)越王勾践栖于会(kuài)稽山之上。

(《勾践灭吴》)(5)吴广者,阳夏(jiǎ)人也。

(《陈涉世家》) (6)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páng)出。

(《阿房宫赋》) (7)勾践之地,南至于句(gōu)无之地。

(《勾践灭吴》) (8)大王见臣列观(guàng)。

(《廉颇蔺相如列传》)还有并(bīng)汾乔木、吐蕃(bō)、番(pó)阳、番(pān)禺、荥(xíng)阳、镐(hào)京、吐谷(yū)浑等。

养也。

三、官名(1)昨夜见军帖,可汗(kè hán)大点兵。

(《木兰诗》) (2)匈奴呼韩邪单(chán)于。

(3)仆射(yè)四、器物名(1)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yì)也。

(《石钟山记》) (2)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

(《阿房宫赋》) (3)锄耰棘钤(qín),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过秦论》) (4)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

(《弈秋》) (5)羽扇纶(guān)巾(《念奴娇·赤壁》) (6)炮(páo)烙五、姓氏(1)万俟(mò qí),复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文名词大全一、常见的单音动词1.诣:到,去。

(见《桃花源记》诣太守)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见《逍遥游》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3.课:考核、督促、征收。

(见《后汉书》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趋走。

)4.化:教育感化。

(见《陈情表》沐浴清化)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见明·张溥《五人墓碑记》按诛五人。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同游者。

——唐穃~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又如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明穃~宋濂《送东阳马生序》)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见《兰亭集序》趣舍万分,成语“趋之若鹜”)8.劾:检举,揭发。

(见清·梁启超《谭嗣同传》遣其劾帅。

)9.白:告诉,报告。

(见《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10.短:进谗言,说坏话。

(见《战国策·赵策》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11.害:嫉妒。

(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12.闻:(见《邹忌讽齐王纳谏》闻于寡人之耳者)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③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

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

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见《项羽本纪第七》二世使人~章邯)②谦让,辞让。

(见《论语》当仁,不让于师)15.党:偏袒,伙同,包庇。

(见《论语》群而不党。

)16.矫:假托,假传。

(见《宋史〃张宪传》桧矫诏召飞父子至)17.质:作人质;抵押。

(见《战国策·赵策四》於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於齐,齐兵乃出。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见《陈涉世家》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见《阿房宫赋》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20.当:顶替。

(见《捕蛇者说》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见《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使与邾大夫坐。

又《赵尹韩张两王传》又坐贼杀不辜、鞠狱故不以实、擅斥除骑士乏军兴数罪。

又《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二年》“辛未,文静及文起坐死,籍没其家。

”)22.多: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见唐·白居易《与元九书》此诚雕虫之戏,不足为多也。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见王充《论衡》儒生之徒亦自相少。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

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的(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宫廷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收。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

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20)主簿:秘书。

2.表官职变化的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如:公车特征拜郎中。

《张衡传》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举其偏,不为党。

《左传”襄公三年》知: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

《宋史·侯可传》拜:授予官职。

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

《张衡传》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

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陈情表》授:授给、给予官职。

《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谭嗣同》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鸿门宴》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

《元史·贾鲁传》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

如:察臣孝廉。

《陈情表》仕:做官。

如:学而优则仕。

《论语·子张》仕宦:做官,任官职。

如: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孔雀东南飞》仕进:进身为官。

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

《晋书·许迈传》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

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

《魏其武安侯列传》绌、黜:废掉官职。

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

《封建论》免:罢免。

如:免官削爵。

〈汉书《贡禹传》〉夺:削除。

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

《书博鸡者事》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

如:升(鲁)台都事。

《元史·贾鲁传》擢:在原官上提拔。

如:擢为后将军。

《汉书”赵充国传》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

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

(李白《与韩荆州书》)迁:一般指提升。

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谊传》陟:进用。

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出师表》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如:成语“加官进爵”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

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宋史·辛弃疾传》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

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贬:①降职。

如:贬连州刺史。

《刘禹锡传》②降职并外放。

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

《新唐书·柳宗元传》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

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

《卜居》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

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窜:放逐,贬官。

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

(韩俞《进学解》)左除、左降、左转:降职。

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

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

(《后汉书·明帝纪》)⑤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

《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

如:徙王信为楚王。

《淮阴侯列传》调:变换官职。

如:调为陇西都尉。

《汉书”袁盎传》转、调、徙:调动官职。

《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补充空缺官职。

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

《汉书·王尊传》改:改任官职。

如:改刑部详覆官。

《宋史·王济传》出:京官外调。

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

《张衡传》⑥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

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

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

《晋书·袁乔传》行:代理官职。

如:太祖行奋武将军。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署:代理、暂任。

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

《汉书·王尊传》权:暂代官职。

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

《刘公嘉话》判:高位兼低职。

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

《宋史”韩琦传》假:临时的,代理的。

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

(《史记·项羽本记》)摄:暂代官职。

如: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

(《新唐书·杜如晦传》)守:代理官职。

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

(《三国志·王修传》)⑦表辞官告老:官员年老。

如:《汉书疏广传》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解官:辞去官职。

如:《包拯传》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

如:《左传》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

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

(《后汉书·李通传》)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

如: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后汉书·张衡传》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

如: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

(《汉书·疏广传》)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如:以刑部尚书致辞仕。

(《新唐书·白居易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