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各学科高考试题评析
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分析全套
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试题分析全套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卷试题分析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卷语文试题难度适中,但在试题结构、赋分、题型、能力要求等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试题材料重视传统文化,着眼社会、关注人文,重在考查学生的语文基本功和基本能力,从而凸显考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其突出特征为“国际视野,稳中求变,关注社会,凸显素养”。
试题虽然采用了新的形式,但依然紧贴高中教学,考查了高中语文的主干知识及高中生应该具备的知识及能力。
论述文选择《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既体现了近年来高考命题指导思想“一点四面”中的“依法治国”,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公正”,更体现了崛起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担当。
实用类文本选择介绍“XXX纪录片频道”,并将其与美国国家地理频道作比较,也体现了具有本国特色的中国形象。
作文题要求考生从12个“中国关键词”中选取两到三个,来呈现考生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更是体现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化传播的时代主题。
整张卷注重传统文化,更加注重学生对母语综合应用的能力考查,注重学生对社会时政的关注,让语文能力真正强的考生拿到高分。
同时又兼容并包,以开放的姿态关注世界变化,气势磅礴,眼光深邃,加强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体现思想的内涵和人文的光辉,耐人咀嚼。
新”体现在:取消选考模式,适度增加阅读量,文化常识考察趋稳。
2017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
自2015年开始考查的文化常识考点成为之后,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实用类文本一改往年人物传记,选取的是新闻类材料,而且是非连续性文本,这要求要有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极大的合理化分配时间。
此题虽新,但在不少套卷练中都出现过非连续性新闻类文本阅读,相信做过多篇的考生并不陌生,而且庆幸自己积累不少此类题的做题经验。
2017全国卷二高考理综试卷物理评析
2017全国卷二高考理综试卷物理评析一、总体评价作为修订考纲后的首考,试卷整体与2016年相比试题分布略有差异,试题难度有所上升。
试题风格与近几年全国Ⅱ卷较为相符,还是严格遵循考纲,注重基础,忠实于教材,以基础知识为考查重点,命题方向较为稳定,考察的知识分布均衡,很好地体现了对学生物理科学素养的考察,特别是体现了高中新课程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和联系实际生活的理念,对中学物理教学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试卷整体难度与2016相比有所上升。
以下,笔者将从不同层面剖析本次高考试题。
二、试题分析试题结构变动微弱虽然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的《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教试中心函〔2016〕179号),将选修3-5列为必考内容,但对试题结构并无明显影响。
本次物理试题依然保持了选择题+实验题+解答题+选做题的模式,分值比例仍为必做题95分,选做题15分,总计110分。
选修3-5模块出题简单表1·新加入选修必做题模块分析从今年开始选修3-5从选考题模块转战到了必做题模块,考试大纲对于其中的动量模块给予的是Ⅱ级要求,而对于原子物理部分给予的是Ⅰ级要求,本次试题,动量及原子物理原子模块在一道选择题中体现,难度不大,证明首次将选修3-5加入必考模块,还是处于尝试阶段。
动力学、电磁学模块难分伯仲表2·动力学与电磁学两大主干知识点考查配比动力学模块和电磁学模块历来是高考物理的两个主要模块,纵观近几年高考物理试题,两大模块所占比重基本相当。
但从发展趋势来看,2014年之前的高考,电磁模块分值略占上风;而从最近的2015年、2016年两年来看,动力学分值较电磁学相比较高,但今年分值基本持平,2015年、2016年两年压轴题均为动力学问题,而今年压轴题改为电磁学,且难度较大。
试题难度上升,难易分布明显表3·必做题部分考察难度分布试题难度较去年有提高,试卷整体计算量较大,难题部分较去年难度提高较大,且集中于电磁模块,主要分布在电学实验题与压轴题。
2017年高考文综试题评价分析(教育部考试中心)
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评价分析(教育部考试中心)一、试题评述地理1.内容选取导向明确,发挥考试的育人功能地理试题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考生分析其中蕴含的地理原理,使优秀传统文化具体化,培养学生用地理思维看问题的敏感性。
如全国川卷13题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为载体,考查背后蕴含的地理特征、地理过程、地理联系。
始终贯穿人地关系的主线,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传递和弘扬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之美,引导考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如全国I卷43题、全国Il卷44题、全国皿卷43题。
沿着“一带一一路”选取典型案例,彰显我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国际合作理念,如全国I卷36题。
力求用新思维、新途径去解决考生石得懂易接受、体会深的问题,引导考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冷静理性看待现实世界,使地理试题试卷不仅成为选拔的有效手段,也成为育人的重要途径和载体。
2.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注重培养学科思维能力高考地理试题依据高校人才选拔需求,强化关键能力的考查,拓宽试题紫材范围,构建实际问题情境,不断创新能力考查的方式方法,突出高考的选拔功能。
(1)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增强基础性地理试题注重对考生基本概念、原理等主干知识的理解及其应用能力的考在。
如全国I卷6~ 8 题呈现了经过模式化的闭合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未发生变化的背景,将水量平衡限定在降水与蒸发两者自关系上,重点考查考生对水量平衡原理的理解。
全国I卷第36题,以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为切入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和环境保护的成就。
培养考生用地理思维来理性分析、思考社会公众关注的话题的意识。
(2) 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综合性高考地理试题的设计注重用整体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
如全国I卷第37 题给出“苔原带内部分异规律在某山峰南北坡体现不同”这-特殊地理现象,引导考生采用地理学中的要素关系分析方法(综合研究) 和区域对比方法,最终完成对这一现象形成机制的判定。
高考教育部考试中心对语文试题之 套论说文阅读的分析
2017年高考教育部考试中心对语文试题之3套论说文阅读的分析(摘编自《高考理科试题分析语文、数学、英语分册2018年版》)第一套试题全国Ⅰ卷第一大题第一大题为现代文阅读,分为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三个部分。
与往年不同的是,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由选考变为必考。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原文论证以及综合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
阅读材料摘编自曹明德的《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一文,经适当删改,适合高中毕业水平考生的阅读和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文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
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
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2017年高考教育部考试中心对语文试题之作文的分析
2017年高考教育部考试中心对语文试题之作文的分析(摘编自《高考理科试题分析语文、数学、英语分册2018年版》)第一套试题第四大题第四大题集中测试考生的写作能力。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印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
能力层级为E级。
【试题分析】2017年全国Ⅰ卷作文继续采用材料作文题型。
作文材料来源于2017年5月份的一项相关调查,命题时做了适当的提炼与删减,以便学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
试题在材料选用方面下足了功夫,试题的素材、内容和情境,直观地反映了时代主题,传递了正向的价值观念。
本题以来华留学生的真实感受为基础,设计清新自然,接地气且有生气,时代感强。
在作文要求中,将“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作为明确的指令,鼓励学生利用所知所学所感,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勇于发声。
命题立意高远却力避空泛,坚持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实际感悟中讲好中国故事。
面对“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学生可写的太多;但材料列出了十二个“中国关键词”,为学生提供了重要的“抓手”。
这些关键词或是学生们所熟悉的中华文明的代表,或是与当下生活新趋势紧密结合的事物。
因此,本题立意空间极其广阔,力求为每一个学生都提供写作空间,不仅考虑到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学生,也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写作优势,有利于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全面考查。
材料里按笔画排列的十二个关键词共同构成了多样而立体的中国。
可以说,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中国的缩影和表征,它们的内部之间又存在着丰富的张力和层叠的思辨。
“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的任务型要求,容易激发考生的写作欲望,也有利于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2017年高考卷点评(理综和英语)
2017年高考卷点评(理综和英语)2017年高考试卷短评《燕赵都市报》(2017年6月9日)04版2017年高考化学试题的质量很好,能很好区分考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的高低,同时它的命题思想能对今后的中学化学教学起到良好的指挥棒作用。
物理试题整体难度比2016年有很大的提升。
试题的新颖性、原创性很高。
生物试题凸显出稳定、新颖、基础、能力等特点,践行了“教育面对全体学生”的新课标理念,必将对今后的中学生物教学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今年的英语试卷和往年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难易适中。
注重“双基”的考查,强化了考生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理综难度略增英语难易适中《燕赵都市报》(2017年6月9日) 04版本报记者刘杰8日17时,随着高考最后一科外语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为期两天的普通高校招生文化课考试结束。
记者第一时间联系到石家庄一中多位名师,就今年高考理综、英语试卷进行解析。
2017年高考化学考题贴近生活注重化学学科的实用性点评教师:石家庄一中化学高级教师朱文波2017年全国新课标Ⅰ卷化学试题与2016年相比较,试题在题型、题量、分值上保持相对稳定,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既避免了难度的大起大落,又实现了平稳过渡,能较好区分各个层次的考生。
本套试题没有出现偏、难、怪的试题,能够公平、公正地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同时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和一定的区分度,较好地实现了为高校选拔人才的目的。
试题有以下几个特点:注重基础,考查主干知识试题十分注重考查高中化学的基础知识,无论在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上都体现得非常明显,包括日常生活用品、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同分异构体和共面问题、元素周期律、基本实验操作、化学反应平衡、电解质溶液、电化学和反应热等。
贴近生活,注重化学学科的实用性在今年的考题中,背景材料现实化、化学知识实用化,多数题目中的背景材料源于生活和生产实际,体现了化学知识回归生活、指导生产的学科实用价值。
2017高考试题评价
英语试题评析2017-06-08 教育部考试中心2017年高考英语命题体现高考评价体系——“一核四层四翼”的总体要求,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紧扣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考查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为主要目标,坚持稳中求发展。
同时,上海、浙江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的试卷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深化考试内容改革,突出基础性和综合性,增强应用性和创新性能力考查。
2017年高考英语试题的特色: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凸显思想性和育人功能语言是知识与文化的载体,也是思维方式的体现。
2017年高考英语试题的所有语篇和材料围绕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题材涉及故事、科普、人文、社会现象、文化活动等,体裁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
试题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时代性强,充分体现了高考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
第一,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引导增强文化自信。
2017年全国I卷写作部分第二节设置了考生教外国朋友学习汉语的情境,要求考生写封邮件告知外国朋友下次上课计划,内容包括学习唐诗和了解唐朝的历史。
全国II卷同一题型要求考生给外教写封邮件邀请他参观中国剪纸艺术展。
这些情境设置真实,任务要求符合考生能力水平,又自然融入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能够引导考生在使用外语了解世界的同时,注重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明成果,运用中国元素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信。
第二,深度发掘文章思想内涵,引导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7年全国I卷、II卷、III卷的阅读理解分别选取了野生动物保护、植物科学研究、生态系统平衡维护等话题设置相关试题,引导考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关注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体悟和谐发展之道。
全国II卷的其中一篇阅读理解文章介绍了国家大剧院和位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多家剧院的演出信息,引导考生在形成国际视野的过程中正确认识中国特色,进行国际比较。
2017高考英语试题分析
207页-212页Ⅰ. 总体评价2017年,教育部考试中心依据《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和《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命制了三套高考英语试卷,分别为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和全国Ⅲ卷,供全国27个省市和自治区使用。
其中,一些自主命题省份使用了全国卷听力部分,还有一些省份以其他形式提前进行了听力考试,因此采用了去除听力部分的试卷。
一、试卷设计1. 听力该部分考查考生对真实的口头语言材料的理解情况,语言材料来源于实际生活,围绕一个有关日常生活的话题展开,同时有一些细节信息的支持。
材料或是一段对话,或是一篇独白。
对话一般仅在两个人之间进行,且两个人一般为不同的性别。
谈话可以发生在宾馆、饭店、商店、办公室、影剧院、家庭、车站等不同的地点,也可以发生在飞机、火车、轮船等交通工具中;可能是在电话中,也可能是面对面。
独白可以是天气预报、活动简介、课堂中授课的部分内容,也可以是讲述自己或别人的一段往事。
听力部分分为两节,第一节为较短的对话,谈论的内容较为简单,每段对话仅播放一遍。
第二节为较长的对话或独白,每段材料均播放两遍。
为保证英语科考试的信度,同时根据听力考试的特点,该部分的考查采用了给出3个选项的多项选择题的形式。
2. 阅读理解阅读是我国学生接触外语的主要途径,它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取大量的有效信息,了解世界各国,特别是英语国家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成果,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培养国际意识,同时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听、说、写水平的提高。
所以,阅读理解长期以来一直出现在高考英语试卷中,且被赋予了较多的内容和较高的分值。
从阅读理解部分的选材情况看,阅读材料一般较为简短,最长一般不超过350个单词;题材比较丰富,有日常生活、科普、人文、史地、社会现象等;体裁较广,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等。
材料来源广泛,有些节选自各类书籍,有些出自报纸杂志,有些则选自各类活页宣传材料。
2017年Ⅰ卷历史试题分析和评述(教育部考试中心)
求知达观敏思笃行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第Ⅰ卷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附录】2017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评述教育部考试中心对2017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命题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服务选拔为导向,以提高试题质量为要求,试题难度适中,学科特点突出,既注重主干基础知识考查,又强调学科素养和关键思维能力的培养,实现了预期考试效果。
同时,各套试卷遵循《考试大纲》的命题原则,体现出高考的科学性、规范性、公平性,较好实现了测量和选拔功能。
试题主要特点如下。
1.突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试题通过选取典型素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领。
如全国Ⅲ卷第40题,通过郑成功收复和建设台湾这一历史事件,使考生加深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的认识:台湾的回归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增强了两岸人民的民族文化认同,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爱国主义。
又如全国Ⅰ卷第30题,讲述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扩大民主基础的努力,体现了民主、平等。
再如全国Ⅰ卷第47题,通过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挂剑于墓”的行为,强调了儒者重“信”的理念,重申了诚信的积极意义。
2.重点考查国史、党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对于广大考生而言,国史、党史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更有助于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
本年度高考历史试题根植于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如全国Ⅱ卷第41题,以清朝盛世雍正年间、中国近代洋务时期、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三个不同时段的矿业政策为线索,反映出长时段中国家历史巨变和求富求强的轨迹,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又如全国Ⅱ卷第30题,提供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取得重大发展的史料,证明了党在抗日战争中依靠群众和坚持全面抗战的正确性。
再如全国Ⅲ卷第46题,材料是关于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陈云的经济思想和贡献,反映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及改革开放探索道路的发展历程。
2017届高考试题分析及2017年高考复习的得与失
根据数据做出合理的判断”等。
对应简答题30题
实验与探究能力(3)解释:本项能力要求提到的“科学探 30.将室温(25℃)饲养的某种体温为37℃的哺乳动物(动物 究”主要指对结论未知的问题进行研究,在这个前提下“做 甲)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放入41℃环境中1h(实验组)另一组 出假设和预期、确认变量、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 仍置于室温环境中(对照组)期间连续观察并记录这两组动物 释数据、根据数据做出合理的判断”等。 的相关行为,如果:实验初期,实验组动物的静卧行为明显减 少,焦虑不安行为明显增加,回答下列问题: 舒张 (1)实验中,实验组动物皮肤的毛细血管会__________ ,汗 增加 液分泌会___________ ,从而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2)实验组动物出现焦虑不安行为时,其肾上腺髓质分泌的 激素会__________ 增加 。 排除41 ℃以外因素对实验 结果的影响,以保证本实 ℃引起的 (3)本实验中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验的结果是由41 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若将室温饲养的动物甲置于0℃的环境中,该动物会冷得 发抖,耗氧量会_________ 。 舒张 ,分解代谢会_________ 舒张
选择题侧重考查主干核心知识
2.在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过程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与该噬菌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2噬菌体也可以在肺炎双球菌中复制和增殖 B.T2噬菌体病毒颗粒内可以合成mRNA和蛋白质 必修二 32 C.培养基中的 P经宿主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 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和增殖过程相同 3.下列关于生物体中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中,核外没有参与DNA合成的酶 B.由活细胞产生的酶在生物体外没有催化活性 C.从胃蛋白酶的提取液中沉淀该酶可用盐析的方法 D.唾液淀粉酶催化反应最适温度和保存温度是37 ℃
2017年考试中心评析
教育部考试中心:2017年高考历史试题评析2017年高考历史命题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立场,以服务选拔为导向,以提高试题质量为要求,试题学科特点突出,既注重主干基础知识的考查,又强调学科素养和关键思维能力的考查,试题难度适中,具备区分效果。
2017年高考历史试题的特色1.突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7年高考历史试题通过选取典型素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以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领。
全国III卷第40题,通过郑成功收复和建设台湾这一历史事件,使考生加深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的认识:台湾的回归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增强了两岸人民的民族文化认同,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爱国主义。
全国I卷第30题,讲述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扩大民主基础的努力,体现了民主、平等的核心价值观。
全国I卷第47题,通过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挂剑于墓”的行为,强调儒者重“信”的理念,重申了诚信的积极意义。
2.重点考查国史、党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2017年高考历史试题重点考查党史、国史,不仅有助于考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更有助于考生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
全国II卷第41题,以清朝盛世雍正年间、中国近代洋务运动时期、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三个不同时段的矿业政策为线索,反映国家的历史巨变和求富求强的轨迹,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全国II卷第30题,材料提供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取得重大发展的史料,证明党在抗日战争中依靠群众和坚持全面抗战的正确性。
全国III卷第46题,试题情境是关于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陈云的经济思想和贡献,以此反映我国现代化建设及改革开放探索道路的发展历程。
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几千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积累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2017年高考历史试题注重对优秀文化和先进文化的弘扬,有助于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017高考全国卷各科目试题分析
语文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I卷终于在大家的企盼中露出了真容,纵观整个试卷我们不难发现其所考察的内容和设置的题型,依据2017年考试大纲的修订与调整,在试卷文字总量保持稳定的前提下,做了不少的调整和变化。
因此,想从“稳”和“变”两个维度来谈谈今年的语文试卷。
从“变”的方面来看,最大的变化莫过于现代文阅读中,相较于以前来说,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均成为必考的内容。
当然这在2017年考纲中有明确规定,但是因为考生阅读量的增大,必然要对整个试卷题型和题目数量做出相应的调整,比如:文学类文本减少一道主观题,实用类文本增加一道客观选择题,只保留一道问答题。
当然,实用类文本一摆往年人物传记类的考察,改为在比较中认识中国电视纪录片运用和发展的话题,同时采用多篇非连续文本的组合也是较往年明显不一样的。
这种变化虽然只是一个局部调整,但盘活了现代文阅读考查的全局,既扩展了调整客观题与主观题比例的空间,也利于命题在考查方式上更为灵活多变,从而提升试题的实用性、针对性、科学性与区分度。
古诗文阅读这块,诗歌鉴赏以一道客观题和一道在主观题呈现,名句名篇默写上也做了适当的调整,今年是两道题共计5分。
虽然高三复习中针对这一方面考生早已熟悉,但是客观上来讲,对学生的临场考试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影响。
另外,语言文字运用这方面,第19题和第21题也是近几年没有出现的题型,特别是第21题比较新颖,通过寻找“推断中存在的问题”对考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从“稳”的方面来看,虽然2017年语文试题因为存在预期的变化,大家也充满着期待,但是仔细阅览也会发现,“变”的更多的只是形式,而对考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素养、语文这一人文性和工具性学科的考察的依然是整个试卷的着眼点。
比如社科类文本《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选段,考察的是学生对于气候与环境、气候与社会、气候与人类等的关系,文学类文本考察的是永恒的人性美以及相应的人生道理等。
2017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各学科高考试题评析
2017年高考各学科试题评析教育部考试中心语文试题评析2017年高考今天正式拉开帷幕,全国共有940万考生走进考场。
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要求,2017年高考改革全面推进,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达到27个。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共有9套,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3套,另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分省自主命制6套。
2017年的高考语文命题秉承立德树人“一堂课”、考试改革“一面旗”、社会时代“一扇窗”、为国选才“一把尺”的功能指向,紧密围绕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在“为什么考”“考什么”和“怎么考”三个关键问题上下足了功夫,增强对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科学规划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并重的命题构念,既放眼时代主潮,又贴近民生现实与考生实际,全方位体现我国社会的新发展,进一步巩固了语文科在培养和选拔“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优秀人才方面的基础性地位,进一步凸显了语文科在高考科目体系中所独具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优势功能。
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的亮点1、落实“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高考核心功能,将对“立德树人”的考查贯穿全卷始终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引导考生在展示语文学习成果的同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立德树人,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如全国I卷作文题“中国关键词”,引导考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以正确的立场和方法认清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在此基础上向外国青年“讲好中国故事”,让考生在写作中体味“月是故乡明”“风景这边独好”。
命题在正面引领价值观的同时,也为批判性思维的发挥预留空间,启发考生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
作文命题春风化雨,引导考生领会命题背后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
如全国II卷作文题“中华名句用用看”选取了6个分别来自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时期的中华名句,包含自强奋发、家国情怀、豁达自信、开放进取、敢于正视、勇于担当等丰富内涵。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卷评析1
❖ 3、实用类文本阅读。
❖ 关注“题型示例”中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题。 这类文本阅读,涵盖面较广,涉及新闻报道、图表 和评论。连续3年出现在考纲的“题型示例”中。 不同的是,前两年围绕材料设置了4道主观题,今 年改编成了一道“四选一”,一道“五选二”,一 道主观题(探究)。另一篇人物传记,改编自2016 年甲卷的文本,设题方式也是一道“四选一”,一 道“五选二”,一道主观题(探究)。
❖ 3、增加文化积累,丰富文化底蕴,丰富心灵 世界。
文学类文本备考策略
❖ 一、科学有效备考
❖ 1、悟真经,多看高考试题。 ❖ 2、重质量,多练名校考题。 ❖ 3、勤梳理,多读名家名文。 ❖ 4、善储备,多记鉴赏术语。 ❖ 5、启思维,多翻热点时文。
二、增强文本意识
❖ 以课内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例
总体情况
❖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可以用平稳 朴实,平易近人来形容。在平稳朴实的 基础上还透出浓浓的人文和时代气息。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试卷阅读量有所增 加,试卷内容调整比较大。总观三套试 卷,依然倾向于对传统文化的考查,而 在作文方面体现出较强的时代感和历史 感。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稳中有变,增加对于论证的考查
❖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故事情节: ❖ 引子——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 开端——陆虞侯密谋害林冲; ❖ 发展——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 高潮和结局——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谢谢大家! 敬请批评指正!
❖ 4、古代诗文阅读。
❖ 近九年文言文的选材如下:
❖ 年份
题目
年份
题目
❖ 2009
《宋史·朱昭传》
2010 《明史·花云传》
❖ 2011
《宋史·何灌传》
2012 《宋史·萧燧传》
2017年全国高考各学科试题评析:化学试题(教育部)
2017年高考各学科试题评析教育部考试中心化学试题评析2017-06-08 教育部考试中心2017年高考化学试题的特色:1、坚持立徳树人,传承优秀科技文化第一,呈现中国成就,传递爱国情怀。
2017年高考化学试题,从试题素材、考核知识点以及情景设置等角度,着力引导考生关注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挖掘历史文献和顶级科研论文寻找合适资料,以中国古代科技文明、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编制试题,体现中国传统科技文化对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贡献,引导考生热爱化学,为国奉献。
如全国I 卷中的试题以我国古代由砷矿提取三氧化砷技术为背景考查元素化合物分离的基本操作方法;全国II卷中的试题以我国科学家合成世界首个“五氮阴离子化合物”为题材考查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北京卷的试题以我国在CO2催化加氢制取汽油方面的突破性进展为素材考查物质转化反应和有机物的基本概念;天津卷中的试题以传统中草药黄芩有效成分“汉黄芩素”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第二,渗透研究过程,激发科学精神。
对于苯结构的阐释和研究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过程。
全国I卷第8题以三个分子式均为C6H6的化合物展开设问,这三种物质结构是19世纪中后期三位化学家提出的苯的三种结构,包括1865年由化学家凯库勒提出的凯库勒式,1867年由杜瓦提出具有双环结构的杜瓦苯,1869年拉敦保格提出来的三棱柱结构。
由于凯库勒结构比较符合苯的化学性质,一直沿用至今。
当然这些结构还不能解释苯的某些性质,所以在凯库勒之后仍有一些科学家继续探索研究苯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设置这道试题的目的是让考生尊重物质化学性质的事实和证据,不迷信已有的研究成果,养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健全考查体系,科学选拔优秀人才第一,落实考试大纲修订思路,考查必备知识内容。
2017年高考化学试题贯彻2017年考试大纲的指导思想,通过科学设计试卷结构,落实考查目标和考查要求。
2教育部考试中心对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之3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分析
2教育部考试中心对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之3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分析教育部考试中心对2017年高考语文试题之3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分析(摘编自《高考理科试题分析语文、数学、英语分册 2018年版》)目录第一套试题小说《天嚣》第二套试题议论性散文《窗子以外》第三套试题记叙性散文《我们的裁缝店》第一套试题小说《天嚣》(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天嚣》是当代作家赵长天的小说。
20世纪 80年代中期,作者以解放军第二炮兵部队官兵生活为主题创作的系列小说《苍穹下》,在文学界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并荣获上海第二届文学奖,《天嚣》是其中的一篇。
选择《天嚣》这篇小说作为高考文学类阅读材料,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这篇小说的思想主题积极。
小说不仅描写了部队科研工作者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献身国防事业的高尚精神与坚强意志,也描写了我国少数民族同胞对人民解放军的关心与支持,对青少年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符合立德树人的时代要求。
二是这篇小说的艺术特色鲜明。
小说在艺术上突破了故事小说的写作模式,在人物塑造、情节设置、语言运用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尝试,这种勇于探索的艺术态度,与当下中国正在提倡的大众创新的精神也是一致的。
为适应考试要求,易于考生的理解和把握,选用这篇小说时在文字上作了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天嚣赵长天风,像浪一样,梗着头向钢架房冲撞。
钢架房,便发疟疾般地一阵阵战栗、摇晃,像是随时都要散架。
渴!难忍难挨的渴,使人的思想退化得十分简单、十分原始。
欲望,分解成最简单的元素:水!只要有一杯水,哪怕半杯,不,一口也好哇!空气失去了气体的性质,像液体,厚重而凝滞。
粉尘,被风化成的极细极小的砂粒,从昏天黑地的旷野钻入小屋,在人的五脏六腑间自由遨游。
它无情地和人体争夺着仅有的一点水分。
他躺着,喉头有梗阻感,他怀疑粉尘已经在食道结成硬块。
会不会引起别的疾病,比如矽肺?但他懒得想下去。
疾病的威胁,似乎已退得十分遥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评析
2017-06-08 教育部考试中心
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以稳为主,稳中求进,在题型、风格、呈现形式等方面延续了以往特点,给考生以熟悉感和亲切感。
试题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地理学科关键能力的综合考查为主线,通过优选考试内容,精心创设问题情境,突出地理思维品质,实现高考地理试题的育人价值、选拔功能和引导教学作用。
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的特色:
1、内容选取导向明确,发挥考试的育人功能
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考生分析其中蕴含的地理原理,使优秀传统文化具体化,培养考生用地理思维看问题的敏感性,如全国III卷第1~3题、北京卷第3~5题、天津卷第6~7题,均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为载体,考查背后蕴含的地理特征、原理和联系。
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始终贯穿人地关系的主线,在科学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传递和弘扬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之美,引导考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
如全国I卷第43题“旅游开发过程中对传统古民居和村落的保护问题”、全国II卷第44题“我国南方红壤丘陵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和全国III卷第43题“砍伐热带雨林种植橡胶林”。
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沿着“一带一路”选取典型案例,彰显我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国际合作理念,如全国II卷第36题“中国企业在坦桑尼亚投资剑麻农场”,力求用新思维、新途径去解决考生看得懂、易接受、体会深的问题,引导考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冷静理性看待现实世界。
2、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注重考查学科能力
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依据高校人才选拔需求,强化关键能力的考查,拓宽试题素材范围,构建实际问题情境,不断创新能力考查方式方法,突出高考的选拔功能。
第一,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增强基础性。
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主干知识的理解及其应用能力的考查。
如全国I卷第6~8题交代了经过模式化的闭合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未发生变化的背景,将水量平衡限定在降水与蒸发两者的关系上,重点考查考生对水量平衡原理的理解,纠正简单使用蒸发量来评价区域干旱程度的误区。
全国II卷第36题,以1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为切入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和环境保护的成就。
该题考查的工业布局和环境污染及治理措施等内
容为考生较熟悉的主干知识,但要求考生准确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充分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现实生产中的地理问题,培养考生用地理思维来理性分析、思考社会公众关注的话题的意识。
第二,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综合性。
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注重用整体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
如全国I卷第37题给出“苔原带内部分异规律在某山峰南北坡体现不同”这一特殊地理现象,引导考生采用地理学中的要素关系分析方法(综合研究)和区域对比方法对这一现象的形成机制进行判定。
该题展示了地理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思考过程,要求考生能应用材料提供的地理规律分析具体的地理问题,由表及里地引导考生运用所学知识逐步地探究人与自然环境间是如何“互动”的,深化了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第三,创新设问的思路和形式,启发主动思考。
设问是实现考查功能的关键一环。
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注重对试题设问思路和形式的探索和创新设计,在延续往年风格相对稳定的基础上,2017年继续设置有限度的开放性设问,给予考生进行个性表达的广阔空间。
既保证考生有话可说,又使能力目标可测、答案可控。
如全国III卷第36题:“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考生选择赞同或不赞同都可以,只要给出的证据能够支持所选择的态度即可达到要求。
这样的试题使考生能够从标准答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鼓励考生进行主动思考,从不同角度认识和理解地理事物,充分考查考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创新性。
3、坚持改革方向,引领教学深化
高考地理科试题历来注重培养学生整合地理知识、探求并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学科特色得到更加鲜明的体现,对学生素养的培育也起到积极导向作用。
第一,体现学科素养立意。
区域认知是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对区域界线的理解是区域认知的重要方面。
在中学地理课程和教学中,突出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但对区域之间的过渡性相对关注较少,甚至把区域界线绝对化。
全国II卷第1~3题,选择苏南、苏北的划分、“秦岭淮河线”为素材,重点考查考生将地图上的地理界线与实际地面状况对应的思维转换能力,引导考生理解区域界线以及河流对地理分异的作用,以期引导中学地理教学对于区域认知这一核心素养的落实。
地理学要揭示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因此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全国II卷第6~8题以“古埃及农耕文明的形成”为背景,考查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尼罗河泛滥区沉积物上直接耕种的原因。
第二,体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
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在试题给出的素材和情境的基础上,自然
地延伸出问题,启发考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思想方法进行思考。
如全国I卷第1~3题“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全国III卷第1~3题“一帧反映江南水乡的剪纸作品”、全国III卷第10~11题“互联网信息”等,这些情境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贴近考生生活实际,有利于调动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思考和作答。
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引导中学地理教学教会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生活现象,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学的视角和观点看待、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