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胃下垂)-针灸治疗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痛
1.掌握本病的基本治疗。 2.熟悉本病的辨证要点。 3.了解本病的其他治法、按语。
要 求
病例导入
刘某,男,47岁,工人。
有胃痛史近6年,胃腕痛受寒、疲劳、饮食不慎、情志不和时易 发。当地医院诊断为“胃溃疡”。前天胃痛急性发作,疼痛剧烈, 服药物效果不好,遂来我科诊治。检查: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 患者呻吟,表情痛苦。舌红,苔薄白,脉弦紧。
2.《灵枢-杂病》:心痛,当九节刺之。按已 刺,按之立已;不已,上下求之,得之立已。
3.《标幽赋》:脾冷胃痛,泻公孙而立愈。
4.《针灸大成卷九》:腹内疼痛,内关、三 里、中脘。
病例导入
刘某,男,47岁,工人。
有胃痛史近6年,胃腕痛受寒、疲劳、饮食不慎、情志不和时易 发。当地医院诊断为“胃溃疡”。前天胃痛急性发作,疼痛剧烈, 服药物效果不好,遂来我科诊治。检查: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 患者呻吟,表情痛苦。舌红,苔薄白,脉弦紧。
操作
毫针常规刺。寒邪犯胃和脾胃虚寒者,可加用灸法。急性胃痛每 日治疗1〜2次,慢性胃痛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
2.其他治疗
(1)穴位按压
取至阳、灵台。俯伏位,用 双手拇指按揉3〜5分钟。用 于急性胃痛。
⑵耳针
取胃、十二指肠、 脾、肝、神门、 交感。每次选用3 〜5穴,毫针刺法 或压丸法。
⑶拔罐
西医范围
西医学中,胃痛多见于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胃肠神经官能症、胃黏膜脱垂、胃痉挛、胃扭转、 胃下垂等疾病中。
【辨证要点】
主症
上腹胃腕部疼痛。若暴发疼痛,痛势 较剧,痛处拒按,饥时痛减,纳后痛增 者为实证;痛势隐隐,痛处喜按,空腹 痛甚,纳后痛减者为虚证。
证型 (实)
寒邪犯胃:胃痛暴作,得温痛减,遇寒痛增。恶 寒喜暖,口不渴,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
问题与思考
1.中医诊断?中医证型? 2.治法、处方、操作如何? 3.试解释方义。
【概述】
概念
胃痛是指上腹胃腕部发生的疼痛,又称“胃腕 痛”。古代文献中的“心痛”“心下痛”,多指 胃痛而言。
病因病机
胃痛的发生常与寒邪客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 和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胃,与肝、 脾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胃气失和、胃络不通或 胃失温养。无论是胃腑本身病变还是其他脏腑的 病变影响到胃腑,使胃络不通或胃失温煦濡养均 可导致胃痛。
饮食伤胃:胃腕胀满疼痛,暧腐吞酸,嘈杂不舒, 呕吐或矢气后痛减,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
肝气犯胃:胃脱胀满,腕痛连胁,暧气频频,吞 酸,大便不畅,每因情志不畅而诱发,心烦易怒, 喜太息。苔薄白,脉弦。
瘀血停胃:胃痛拒按,痛有定处,或有呕血黑便。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证型(虚)
脾胃虚寒:泛吐清水,喜暖畏寒,大便溏 薄,神疲乏力,或手足不温。舌淡,苔薄, 脉虚弱或迟缓。
问题与思考
1.中医诊断?中医证型?
胃痛——证型: 肝气犯胃
寒邪犯胃:胃痛暴作,得温痛减,遇寒痛增。恶寒喜暖,口不渴,喜热 饮。苔薄白,脉弦紧。
饮食伤胃:胃腕胀满疼痛,暧腐吞酸,嘈杂不舒,呕吐或矢气后痛减, 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
肝气犯胃:胃脱胀满,腕痛连胁,暧气频频,吞酸,大便不畅,每因情 志不畅而诱发,心烦易怒,喜太息。苔薄白,脉弦。
谢谢 欣赏
胃下垂
【概述】
胃下垂是以人在站立时,胃的下缘(胃大弯)降至盆腔, 胃小弯切迹(弧线最低点)低于两骼靖水平连线以下为主 要特征的疾病。主要由于胃膈韧带和胃肝韧带无力或腹壁 肌肉松弛所致。
胃下垂属中医学“胃痛”“胃缓”“痞满”“腹胀”等 范畴,其发生常与禀赋不足、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情志 不畅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胃,与脾关系密切。基本病 机是脾虚气陷。
方义
本病病位在胃,中脘为胃之募、腑之会,穴居胃脘部,故可健运中州, 调理胃气;足三里为胃的下合穴,可通调胃气,两穴远近相配,可通 调腑气,和胃止痛,凡胃脱疼痛,不论寒热虚实,均可使用;内关为 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阴维为病苦 心痛",可畅达三焦气机,理气降逆,和胃止痛;公孙为足太阴脾经的 络穴,也为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可调 理脾胃,平逆止痛,与内关相配,专治心、胸、胃的病证。
瘀血停胃:胃痛拒按,痛有定处,或有呕血黑便。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脉细涩。
问题与思考
2.治法、处方、操作如何? 治法:和胃止痛。取胃的募穴、下合穴为主。 处方:主穴:中脘 足三里 内关 公孙;配穴:肝气犯胃配太冲、
期门。 操作:毫针常规刺。寒邪犯胃和脾胃虚寒者,可加用灸法。急性
胃痛每日治疗1〜2次,慢性胃痛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
取中脘、脾俞、胃俞、 肝俞、至阳。每日治疗1 次。
⑷穴位注射
取中脘、足三里、胃俞、脾俞。 根据中医辨证,可分别选用当 归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参附 注射液或生脉注射液等,也可 选用维生素氐或维生素氐2注射 液。每次取2〜3穴,常规穴位 注射。
【按语】
1.针灸对胃痛效果较好,尤其对胃痉挛所致 的胃欲食, 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弦细 或细数。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和胃止痛。取胃的募穴、下合穴为主。
主穴
中脘 足三里 内关 公孙
配穴
寒邪犯胃配梁丘、胃俞; 饮食伤胃配下腕、梁门; 肝气犯胃配太冲、期门; 瘀血停胃配三阴交、膈俞; 脾胃虚寒配脾俞、关元; 胃阴不足配胃俞、内庭。
问题与思考
3.试解释方义。
本病病位在胃,中脘为胃之募、腑之会,穴居胃脘部,故可健运中州, 调理胃气;足三里为胃的下合穴,可通调胃气,两穴远近相配,可通调 腑气,和胃止痛,凡胃脱疼痛,不论寒热虚实,均可使用;内关为手厥 阴心包经的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阴维为病苦心痛", 可畅达三焦气机,理气降逆,和胃止痛;公孙为足太阴脾经的络穴,也 为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可调理脾胃,平 逆止痛,与内关相配,专治心、胸、胃的病证。
2.胃痛的临床表现有时可与肝胆疾患及胰腺 炎相似,应注意鉴别。也要注意与心肌梗死 相鉴别。另外,若胃痛见于溃疡病出血、穿 孔等重症,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3.平时要注意饮食规律,忌食刺激食物;调 畅情志。
【文献摘录】
1.《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胃病者,腹胀, 胃脱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 不下,取之三里也。
1.掌握本病的基本治疗。 2.熟悉本病的辨证要点。 3.了解本病的其他治法、按语。
要 求
病例导入
刘某,男,47岁,工人。
有胃痛史近6年,胃腕痛受寒、疲劳、饮食不慎、情志不和时易 发。当地医院诊断为“胃溃疡”。前天胃痛急性发作,疼痛剧烈, 服药物效果不好,遂来我科诊治。检查: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 患者呻吟,表情痛苦。舌红,苔薄白,脉弦紧。
2.《灵枢-杂病》:心痛,当九节刺之。按已 刺,按之立已;不已,上下求之,得之立已。
3.《标幽赋》:脾冷胃痛,泻公孙而立愈。
4.《针灸大成卷九》:腹内疼痛,内关、三 里、中脘。
病例导入
刘某,男,47岁,工人。
有胃痛史近6年,胃腕痛受寒、疲劳、饮食不慎、情志不和时易 发。当地医院诊断为“胃溃疡”。前天胃痛急性发作,疼痛剧烈, 服药物效果不好,遂来我科诊治。检查: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 患者呻吟,表情痛苦。舌红,苔薄白,脉弦紧。
操作
毫针常规刺。寒邪犯胃和脾胃虚寒者,可加用灸法。急性胃痛每 日治疗1〜2次,慢性胃痛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
2.其他治疗
(1)穴位按压
取至阳、灵台。俯伏位,用 双手拇指按揉3〜5分钟。用 于急性胃痛。
⑵耳针
取胃、十二指肠、 脾、肝、神门、 交感。每次选用3 〜5穴,毫针刺法 或压丸法。
⑶拔罐
西医范围
西医学中,胃痛多见于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 胃肠神经官能症、胃黏膜脱垂、胃痉挛、胃扭转、 胃下垂等疾病中。
【辨证要点】
主症
上腹胃腕部疼痛。若暴发疼痛,痛势 较剧,痛处拒按,饥时痛减,纳后痛增 者为实证;痛势隐隐,痛处喜按,空腹 痛甚,纳后痛减者为虚证。
证型 (实)
寒邪犯胃:胃痛暴作,得温痛减,遇寒痛增。恶 寒喜暖,口不渴,喜热饮。苔薄白,脉弦紧。
问题与思考
1.中医诊断?中医证型? 2.治法、处方、操作如何? 3.试解释方义。
【概述】
概念
胃痛是指上腹胃腕部发生的疼痛,又称“胃腕 痛”。古代文献中的“心痛”“心下痛”,多指 胃痛而言。
病因病机
胃痛的发生常与寒邪客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 和脾胃虚弱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胃,与肝、 脾关系密切。基本病机是胃气失和、胃络不通或 胃失温养。无论是胃腑本身病变还是其他脏腑的 病变影响到胃腑,使胃络不通或胃失温煦濡养均 可导致胃痛。
饮食伤胃:胃腕胀满疼痛,暧腐吞酸,嘈杂不舒, 呕吐或矢气后痛减,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
肝气犯胃:胃脱胀满,腕痛连胁,暧气频频,吞 酸,大便不畅,每因情志不畅而诱发,心烦易怒, 喜太息。苔薄白,脉弦。
瘀血停胃:胃痛拒按,痛有定处,或有呕血黑便。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证型(虚)
脾胃虚寒:泛吐清水,喜暖畏寒,大便溏 薄,神疲乏力,或手足不温。舌淡,苔薄, 脉虚弱或迟缓。
问题与思考
1.中医诊断?中医证型?
胃痛——证型: 肝气犯胃
寒邪犯胃:胃痛暴作,得温痛减,遇寒痛增。恶寒喜暖,口不渴,喜热 饮。苔薄白,脉弦紧。
饮食伤胃:胃腕胀满疼痛,暧腐吞酸,嘈杂不舒,呕吐或矢气后痛减, 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
肝气犯胃:胃脱胀满,腕痛连胁,暧气频频,吞酸,大便不畅,每因情 志不畅而诱发,心烦易怒,喜太息。苔薄白,脉弦。
谢谢 欣赏
胃下垂
【概述】
胃下垂是以人在站立时,胃的下缘(胃大弯)降至盆腔, 胃小弯切迹(弧线最低点)低于两骼靖水平连线以下为主 要特征的疾病。主要由于胃膈韧带和胃肝韧带无力或腹壁 肌肉松弛所致。
胃下垂属中医学“胃痛”“胃缓”“痞满”“腹胀”等 范畴,其发生常与禀赋不足、饮食不节、劳累过度、情志 不畅等因素有关。本病病位在胃,与脾关系密切。基本病 机是脾虚气陷。
方义
本病病位在胃,中脘为胃之募、腑之会,穴居胃脘部,故可健运中州, 调理胃气;足三里为胃的下合穴,可通调胃气,两穴远近相配,可通 调腑气,和胃止痛,凡胃脱疼痛,不论寒热虚实,均可使用;内关为 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阴维为病苦 心痛",可畅达三焦气机,理气降逆,和胃止痛;公孙为足太阴脾经的 络穴,也为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可调 理脾胃,平逆止痛,与内关相配,专治心、胸、胃的病证。
瘀血停胃:胃痛拒按,痛有定处,或有呕血黑便。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脉细涩。
问题与思考
2.治法、处方、操作如何? 治法:和胃止痛。取胃的募穴、下合穴为主。 处方:主穴:中脘 足三里 内关 公孙;配穴:肝气犯胃配太冲、
期门。 操作:毫针常规刺。寒邪犯胃和脾胃虚寒者,可加用灸法。急性
胃痛每日治疗1〜2次,慢性胃痛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
取中脘、脾俞、胃俞、 肝俞、至阳。每日治疗1 次。
⑷穴位注射
取中脘、足三里、胃俞、脾俞。 根据中医辨证,可分别选用当 归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参附 注射液或生脉注射液等,也可 选用维生素氐或维生素氐2注射 液。每次取2〜3穴,常规穴位 注射。
【按语】
1.针灸对胃痛效果较好,尤其对胃痉挛所致 的胃欲食, 口燥咽干,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弦细 或细数。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和胃止痛。取胃的募穴、下合穴为主。
主穴
中脘 足三里 内关 公孙
配穴
寒邪犯胃配梁丘、胃俞; 饮食伤胃配下腕、梁门; 肝气犯胃配太冲、期门; 瘀血停胃配三阴交、膈俞; 脾胃虚寒配脾俞、关元; 胃阴不足配胃俞、内庭。
问题与思考
3.试解释方义。
本病病位在胃,中脘为胃之募、腑之会,穴居胃脘部,故可健运中州, 调理胃气;足三里为胃的下合穴,可通调胃气,两穴远近相配,可通调 腑气,和胃止痛,凡胃脱疼痛,不论寒热虚实,均可使用;内关为手厥 阴心包经的络穴,又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阴维为病苦心痛", 可畅达三焦气机,理气降逆,和胃止痛;公孙为足太阴脾经的络穴,也 为八脉交会穴,通于冲脉,“冲脉为病,逆气里急”,可调理脾胃,平 逆止痛,与内关相配,专治心、胸、胃的病证。
2.胃痛的临床表现有时可与肝胆疾患及胰腺 炎相似,应注意鉴别。也要注意与心肌梗死 相鉴别。另外,若胃痛见于溃疡病出血、穿 孔等重症,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3.平时要注意饮食规律,忌食刺激食物;调 畅情志。
【文献摘录】
1.《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胃病者,腹胀, 胃脱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 不下,取之三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