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专业所学课程
中医学授课内容和学时分配表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48学时
《中医学》授课内容和学时分配表一、课程主要内容及学时分配:48学时(一)导论2学时(二)中医学的哲学思想2学时(三)藏象学说8学时(四)病因病机2学时(五)诊法述要4学时(六)辩证8学时(七)防治原则与治疗方法2学时(八)中药8学时(九)方剂4学时(十)针灸自学(十一)内科常见病症4学时1.咳嗽 12.胃痛 13.黄疸 14.水肿 1(十二)见习4学时二、自学内容:针灸三、建议参考书:《中医学》教学大纲中医学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中医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
中医学是中国医药学的简称,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医疗、生活实践中积累总结而成、具有独特理论风格和卓越诊疗效果的医学理论体系,是我国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代医学共同承担着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任务。
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科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理解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的精华,初步掌握中医基本理论和诊断、治疗常识,加深了对人类复杂生命现象的认识,理解不同医学体系对于生命现象认知的差异,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增加临床诊疗知识和技术。
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中医学、进行中西医结合工作打下基础。
同时,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理解,提高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质。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选用“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中医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高鹏翔主编)。
课程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适当安排讨论式教学。
教师除完成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及任务外,可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适当补充讲述,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
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
一、导论目的要求:1.掌握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2.熟悉中医学的发展历史和中医学认知方法。
3.了解中医学的学科优势,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进展。
教学时数:2教学内容:中医学的历史沿革:中医学的起源,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中医学摄生及预防医学思想,中医学学科优势与展望;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辨证论治;中医学的认知与思维方法;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中西医结合研究的进展。
大学专业介绍之中医学类(中医学、针灸推拿学、蒙医学、藏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
大学专业介绍之中医学类(中医学、针灸推拿学、蒙医学、藏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1.中医学培养系统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素养、扎实的西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一定的中药学及预防医学相关知识,具有较强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的中医学专门人才。
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较全面的综合素质、较好的学习能力、较强的运用中医学理论处理临床实际问题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毕业后能够在各级中医医疗机构、科研机构、综合医院及各类相关医药卫生单位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药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中医临床医疗技能,具备一定自然科学和现代医学的知识,受到中医临床技能和现代医学临床基本技能的训练,具有中医各科疾病的临床诊疗和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理论;2.掌握中药方剂学基本理论知识;3.掌握与中医学有关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医学的基本知识;4.具有较熟练和准确运用四诊八纲、理法方药进行辩证论治的基本能力和对急重病症进行初步处理的能力;5.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6.具有阅读中医古典医籍的能力;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基本方法,了解中医药学科和现代医学学科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要课程:医古文、英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选读、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检体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影像诊断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等。
2.针灸推拿学本专业培养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和诊疗技能,熟悉现代医学知识,以针灸推拿为特色的临床型高级复合性人才。
能在各级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相关教学部门从事中医、针灸、推拿的医疗、科研、教学工作。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与本专业有关的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医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中医临床技能、针灸、推拿医疗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运用针灸、推拿诊疗各科疾病的基本能力。
中医专业的核心课程
中医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医专业的核心课程导语: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中医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中医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机会,旨在培养具备中医诊疗能力和整体思维能力的医学专业人才。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医专业的核心课程,并分享我对这一主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是中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中医理论的基石。
它主要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四个方面,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进行望诊,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咳嗽声等进行闻诊,通过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病情进行问诊,通过触摸患者的腧穴、肌肉等进行切诊。
通过学习中医诊断学,学生可以掌握中医的诊断方法和技巧,提高疾病辨证的准确性和疗效。
二、中医中药学中医中药学是中医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中医药学的核心内容。
它主要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基础、方剂学、药理学等多个方面。
通过学习中医中药学,学生可以了解中医药的理论基础和应用技能,学习中药的药材鉴别、配伍、制备和应用,掌握方剂的调配原则和用药规律,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三、中医针灸学中医针灸学是中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是通过针刺和温灸等手法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阴阳平衡的学科。
学生通过学习针灸学,可以了解针灸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掌握常用穴位的定位和刺激手法,学习针灸的适应症和治疗方法,提高针刺的准确性和疗效。
四、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学是中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精神状态等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学科。
学生通过学习中医养生学,可以了解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和方法技巧,学习中医养生的原则和要点,掌握养生的具体措施,提高个体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个人观点与理解:中医专业的核心课程非常重要,它们不仅是学生学习中医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基础,也是培养中医临床能力和整体思维能力的关键。
在我看来,学习中医专业的核心课程除了掌握临床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中医课程大纲
中医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受人们喜爱和信赖的医学体系。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介绍和实践操作,全面了解中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的中医医学思维和临床应用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理解中医学的起源和基本概念2. 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3. 熟悉中医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4. 掌握常见中药的性能以及药物配伍规律5. 熟悉中医常用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拔罐等6. 培养中医思维,提高临床应用能力三、课程内容1. 中医起源与发展1.1 中国传统医学发展历史概述1.2 中医学派别及流派1.3 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关系2. 中医基础理论2.1 中医基本理论体系2.2 阴阳学说2.3 五行学说2.4 经络学说2.5 中医病因与病机学说3. 中医诊断方法3.1 中医四诊法概述3.2 望诊3.3 闻诊3.4 问诊3.5 切诊3.6 中医辨证与中医证候4. 中药学4.1 中药的定义和分类4.2 常用中药的药理作用和配伍禁忌 4.3 中药的制剂和用药方法4.4 中药炮制技术5. 中医治疗方法5.1 针灸疗法5.2 推拿按摩5.3 中医药物治疗5.4 中医养生与调理方法6. 中医临床应用6.1 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与防治6.2 中医辅助治疗现代疾病的方法与效果6.3 中医药在预防疾病中的应用四、考核方式1. 学习成绩评定:期中考试、期末考试、实验报告、课堂表现2. 实践操作评定:针灸操作、推拿按摩技能3. 学习态度评定:课堂参与度、课后作业情况、团队合作精神五、参考教材1. 《中医基础理论》(主编:XXX)2. 《中医诊断学》(主编:XXX)3. 《中药学》(主编:XXX)4. 《中医实验操作指南》(主编:XXX)六、教学团队本课程由中医学专业资深教师及临床医生组成的专业团队进行授课,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七、备注本课程还包括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需要参与到相关的课程实践操作和临床实习中,以提升实际应用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中医学 大专 几年 主要课程
中医学大专几年主要课程
摘要:
1.中医学大专概述
2.中医学大专的学习年限
3.中医学大专的主要课程
4.中医学大专毕业后的就业前景
正文:
中医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学科,大专阶段的中医学教育旨在培养具备一定中医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
本文将简要介绍中医学大专的学习年限、主要课程及毕业后的就业前景。
一、中医学大专概述
中医学大专是指在中医学领域进行的大专层次的教育,通常分为三年制和五年制两种类型。
学生在这段时间内将学到丰富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实践技能。
二、中医学大专的学习年限
中医学大专的学习年限通常为三年或五年。
三年制大专课程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学习,五年制大专课程则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实践环节,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医技能。
三、中医学大专的主要课程
中医学大专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等。
这些课程旨在
培养学生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四、中医学大专毕业后的就业前景
中医学大专毕业生可在医疗机构、中医养生馆、药店等场所从事中医诊疗、针灸、推拿等工作。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对中医认识的逐渐提高,中医学大专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较为广阔。
总之,中医学大专作为一种专业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中医理论和实践技能的机会。
《中医学基础》课程标准
《中医学基础》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中药类专业必修的一门理论性较强的专业类平台课程,其任务是让中药类各专业学生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学会中医基本技能,为培养其行业通用能力提供课程支撑,同时也为相关专业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72学时,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中医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中药专业类行业面向和职业面向,以及《中等职业学校中药类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中确定的人才培养定位、综合素质、行业通用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专业能力和服务意识的培养,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课程目标,以及药物制剂工、中药调剂员等岗位需求,对接中药类国家职业标准(初级)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初级)中涉及中药生产和经营行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操守,兼顾职业道德、职业基础知识、安全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反映技术进步和生产实际,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中医基本理论为主线,将中医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系统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参考学生的生活经验,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中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进行中医基础辨证和辨识体质,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1.了解中医学发展概况和中医为人类健康做出的重要贡献,了解阴阳五行、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和应用。
2.能运用中医基本理论和思辨方式,正确认识人体生理功能和脏腑病理变化。
3.掌握病因病机、诊法和辨证的内容和方法,能够应用病因病机、诊法、辨证等基本技能进行基础辨证。
4.掌握体质、防治与康复的原则和方法,能运用体质、防治与康复原则来辨识体质。
5.领会医家的高尚医德医风,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职业态度。
《中医学》课程简介
《中医学》课程简介《中医学》课程简介(一)课程编号:BZ030571课程名称:《中医学》英文名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开课单位:第一临床学院中医学教研室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7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66学时,中药饮片见习学时:4学时学分: 4 学分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教学目的:通过对《中医学》的学习,认识祖国传统医学,并通过它了解民族科技文化的思维。
初步认识中医的整体现,初步掌握中医药有关基本理论及辨证论治的方法,加深对人类复杂生命现象的认识,理解不同医学体系对于生命现象的认识差异,丰富临床诊疗技术,拓宽视野,开阔思路,而为日后中西医结合打下基础。
课程内容简介:《中医学》课程包括两部分内容: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辨证。
前者主要讲述中医的一些基本理论,为学习中医临床辨证奠定基础;后者则是在运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讲述临床常见病的辨证思维、治法和方药。
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板书,并通过诱导、置疑、动情、引趣、渗新五种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魅力。
加强中医的直观教学(图片等资料),进行病例、病案讨论分析,结合中药标本见习,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并能提高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考核形式:考试教材:《中医学》,贺志光,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主要参考书目:《中医学》,李家邦,第六版主讲教师:洪杰斐,副教授;刘强,讲师;《中医学》课程简介(二)课程编号:BZ030572课程名称:《中医学》英文名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开课单位:第一临床学院中医学教研室课程性质:必修课总学时:48学时学分: 2.5学分适用专业:临床医学(整形美容、麻醉学、心理医学)专业教学目的:通过对《中医学》的学习,认识祖国传统医学,并通过它了解民族科技文化的思维。
初步认识中医的整体现,初步掌握中医药有关基本理论及辨证论治的方法,加深对人类复杂生命现象的认识,理解不同医学体系对于生命现象的认识差异,丰富临床诊疗技术,拓宽视野,开阔思路,而为日后中西医结合打下基础。
中医学专业主要学什么课程
中医学专业主要学什么课程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有小伙伴比较关心中医学专业学什么课程?下面是由编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学专业主要学什么课程”,快来看看吧。
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中医学专业主要学什么课程中医学专业主要学什么中医学专业主要学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诊断学基础等课程,以下是相关介绍,供大家参考。
1、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方剂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
专业核心课程: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诊断学基础、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内科学。
中医学专业主要学: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2、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中西医基本理论、临床各科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具备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及指导养生等能力,具有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养生保健康复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中医学专业介绍中医学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
一、中医历史: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
除此之外对汉字文化圈国家影响深远,如日本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东医学等都是以中医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二、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三、中医学学习内容:中药学专门学习中药的相关知识,包括中药、中药学的概念、中药的起源和发展、中药的产地与采集、药材的概念、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怎样去发展道地药材、中药炮制的概念和目的与方法、中药药性的概念、中药治病的机理、中药配伍的目的原则及中药配合应用规律、用药禁忌的概念及主要内容、用药剂量与用法、剂量与疗效的关系、确定剂量的依据及中药煎服法等内容。
中医专业所学课程
中医专业所学课程中医专业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学课程涵盖了中医理论、中医诊断、中医治疗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中医专业常见的几门主要课程:1. 中医基础理论:这门课程主要介绍中医的基本理论体系,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等概念。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中医的整体观念和思维方式,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 中医诊断学:中医诊断学是中医专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它主要教授中医的四诊合参方法,即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初步掌握中医的诊断技巧,识别疾病的特点和规律。
3. 中药学:中药学是中医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之一。
它主要介绍中药的种类、性味归经、功效与应用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中药学,能够了解中药的基本知识,掌握中药的配伍规律以及合理使用中药的方法。
4. 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它主要介绍中医对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中医内科学,能够了解常见内科疾病的中医治疗原则,熟悉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为将来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5. 针灸学:针灸学是中医专业中的一门特色课程。
它主要介绍针灸的基本理论、针刺技法和常用的针灸穴位。
学生通过学习针灸学,能够初步掌握针灸的操作技巧,了解针灸的作用机制,为将来的临床实践提供技术支持。
6. 中医外科学:中医外科学是中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它主要介绍中医对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中医外科学,能够了解一些常见外科疾病的中医治疗原则,熟悉一些外科手术的中医辅助治疗方法。
7. 中医养生学:中医养生学是中医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
它主要介绍中医对健康养生的理论和方法。
学生通过学习中医养生学,能够了解中医的养生理念,学会一些中医养生方法,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
以上是中医专业常见的几门主要课程。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医学科的理论和实践,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能够为中医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医学基础》教学大纲
中医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中医学基础》是中医药类各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医学理论的基本特点、中医学的哲学基础(阴阳、五行)、人体的结构与功能(藏象、精气血津液、经络、体质)、病因病机、诊法、辨证、防治原则等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
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学习,使学习者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思维,具备中医诊断和辨证的基本技能,为今后继续学习中药学、方剂学、针灸治疗技术、推拿治疗技术、中医经典著作和中医临床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培养初步的中医康复治疗技能和继续拓展学习的能力,并树立热爱中医、服务人类健康事业的思想。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大纲适用于康复治疗技术等中医药类各专业使用,教学目标围绕课程性质和任务制订,致力于为学习和掌握中医学各门具体课程的知识和技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阴阳五行的概念和基本内容;脏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精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和生理功能;经络的概念、组成、生理功能;病因的概念及各种病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疾病的发病与病机;四诊的基本内容及其临床诊断意义;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的要领;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2.熟悉中医独特的思维方法;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经络的分布、走向、交接与流注;精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体质的概念、形成、分类以及体质学说的应用;病因辨证和气血津液辨证的基本内容;中医预防医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措施。
3.了解中医学形成发展概况;经络的循行、主病和临床应用;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的特点及基本内容;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
【能力培养目标】1.具有进行望、闻、问、切中医四诊的能力。
2.具有运用中医学基本知识辨证的能力。
3.具有较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能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
4.具有对后续中医相关课程的继续学习能力。
【情感教育目标】1•培养、树立热爱中医文化、服务中医药健康事业的思想。
浙江中医药大学专业课程设置
2
【中医临床方向】各类课程课时比例:
课程类别
学时数
通识教育平台
833
学科基础平台
706
专业基础平台
748/706
专业方向模块
639
限定选修课
442
公共选修课
306
合
计
3632
占总学时的百分比 22% 19% 21% 18% 12% 8% 100%
【中医骨伤方向】各类课程课时比例:
课程类别
学时数
通识教育平台
专业 01200 诊断影像临床见习课
基础 02106 △针灸学 B
平台 16209 医学伦理学与卫生法学
01117 西医内科学 B
01115 西医外科学(含总论)
考试 68 62 6 4 考试 68 56 12 4
706 572 134 40.5 6 考试 68 59 9 4 考试 60 48 12 3.5 考查 34 0 34 1 考试 68 56 12 4 考试 34 31 3 2 考试 85 85 0 5 考试 85 73 12 5
五、教学安排和时间分配
时间分配(按周计算):五年共 249 周。
学年
入学教育/ 毕业教育
课内教学
毕业实习
一
1
32
二
34
三
34
四
35
五
1
1
49
合计
2
136
49
考试
4 4 4 4 1 17
小学期 4 8 4
16
假期 10 6 10 3
29
合计
51 52 52 42 52 249
注:①第五学年毕业实习,具体要求参照实习大纲,由教务处和所属学院负责安排。②小学 期安排:第一学年军训与专业公益劳动,各 2 周(军训由学校领导小组负责安排,专业公益劳动 由教务处和所属学院负责安排);第二学年医院临床见习 8 周,由教务处和所属学院负责安排; 第三学年社会实践 4 周(含社区医疗实践 2 周),由教务处、团委和所属学院负责安排。
《中医学基础》《中药学》实验教学大纲
中医学基础课程实验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开课单位:适用专业:课程名称:中医学基础课程代码: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学分:3总学时:48 理论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16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医用化学》等后续课程:《中医诊断》《方剂学》《中医内科》二、课程简介(一)课程性质和任务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临床各专业必修的基础课。
本课程系统阐述中医学理论的的特点、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人体脏腑与精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病因病机、疾病的防治及康复原则等,是学习中医学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本专业所必须的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并牢固树立热爱中医、献身人类健康事业的专业思想。
(二)课程目标1.知识教学目标⑴掌握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精气、阴阳和五行的概念和基本内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精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和基本内容;经络的概念、组成和生理功能;体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病因的概念及各种病因的性质与致病特点;疾病的发病机理和基本病机;中医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⑵熟悉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和生理联系;奇恒之府及形体官窍的生理功能和生理联系;神与志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精气血精液的相互关系;十二正经的分布、走向、交接与气血流注;体质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疾病的病程演变;中医预防医学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措施。
⑶了解中医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概况;中医学的科学思维方法;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藏象学说的形成;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的循行、主病;中医学的养生和康复原则。
2.能力培养目标⑴能正确运用中医精气、阴阳、五行、藏象、体质等学说阐述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
⑵应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分析常见病症的病因病机。
⑶初步具备对常见典型病证进行辩证论治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⑷具备对后续中医课程的学习能力。
3.素质教育目标⑴巩固专业思想,树立热爱中医事业、献身中医事业的远大理想。
《中医学》课程简介
《中医学》课程简介中国医学史悠久,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具有丰富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经验。
《中医学》课程是医学相关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旨在向学生介绍中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临床应用,培养学生对中医学的基本认识和了解。
本文将对《中医学》课程进行简要介绍。
一、课程概述《中医学》课程是医学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通过系统地讲授和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中医学的起源、发展和现状,为后续的专业学习和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中医学》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医学的起源和发展:通过介绍中医学的历史渊源和演变过程,使学生了解中医学的文化背景和学科特点。
2. 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使学生了解中医学的核心观念和思维方式。
3. 中医诊断学:介绍中医的病史询问、望诊、闻诊、问诊等诊断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临床观察和分析能力。
4. 中医治疗学:介绍中医的治则治法、药物治疗等,使学生了解中医的治疗原则和方法。
5. 中医养生保健:介绍中医的养生方法和调养技巧,使学生了解中医养生的理念和实践。
三、教学方法《中医学》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案例分析、临床实习等。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使学生既能够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又能够理解和运用到临床实践当中。
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通过对实际病例的分析和探讨,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
3. 临床实习:通过学生的实地参观和临床实习,使学生亲身体验中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四、课程评估《中医学》课程的评估主要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个方面。
平时成绩可以通过作业、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评定;期末考试则是对学生全面知识与能力的考查。
中医学教学大纲
中医学教学大纲中医学教学大纲一、前言中医学是一门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医学体系,强调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
为了传承和发扬中医学理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中医学人才,我们制定了以下中医学教学大纲。
本大纲以强化基础理论、突出临床实践、培养实践能力为指导思想,涵盖了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中药方剂、针灸推拿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设置1、中医基础理论: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等方面的内容。
2、中医诊断学:学习中医诊法、辨证方法、辨证论治等基本知识,为临床实践打下基础。
3、中药学:学习中药的基本知识、药性理论、配伍原则及方剂学的基本知识。
4、方剂学:学习中草药的临床应用、方剂的组成和配伍原则,以及经典方剂的应用。
5、针灸推拿:学习针灸推拿的基本知识、操作方法及临床应用。
6、中医内科学:学习内科疾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涵盖了消化、呼吸、循环、神经等多个系统疾病。
7、中医外科学:学习外科疾病的中医诊断和治疗,包括皮肤、骨伤等方面的内容。
三、实践教学1、临床见习:在中医学教学医院的临床实践中,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医诊断和治疗过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实验操作:进行中药标本识别、方剂制备、针灸推拿实践等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操作水平。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案例法:运用临床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互动研讨: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研讨,鼓励学生发表意见和观点,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4、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中医学的抽象概念和复杂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5、实践教学:通过临床见习和实验操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五、考核评价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和研讨成果等方面。
2、临床实践:包括临床见习报告和实验操作考核等方面。
3、期末考试:涵盖全部教学内容,采用笔试和操作考试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
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介绍
陕西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介绍
【本科】中医学
100501中医学学制五年
所属院系:中医系
主干学科:中医学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现代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本专业培养具备中医药理论基础、中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能在各级中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及各级综合性医院等部门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中药学专业课程介绍
Hale Waihona Puke 中药学专业课程介绍中药学专业的主要课程包括中药学、中医学、化学等主干学科,以及临床中药学、方剂学、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分析、药事管理学等核心课程。
此外,该专业还可能学习高等数学、医用物理学、英语、形态学概论、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学概论、医学生物学、药理学等主要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专业所学课程
中医专业是一门古老而又具有深厚底蕴的学科,它不断吸引着越来
越多的学生投身其中。
作为一名中医专业的学生,我们需要学习一系
列的课程,以掌握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技能。
本文将介绍中医专业所学
的一些主要课程。
一、中医基础理论课程
1.1 中医基础理论概论
这门课程主要介绍中医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基本理论。
学生将学
习中医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基本概念,了解中医的整
体思维方式和理论框架。
1.2 中医经典著作阅读
通过阅读中医经典著作,学生将深入了解中医理论的源头和精髓。
这门课程重点讲解《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
经典著作的内容和主要观点。
1.3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门课程将介绍中医四诊法,
即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观察、问询、听诊、脉诊等方式来诊断疾病,并且了解中医诊断的独特方法和思维方式。
二、中医基础医学课程
2.1 中医解剖学
中医解剖学是中医学生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与西医解剖学有所不同。
学生将学习人体经络的走向、脏腑的位置和功能等。
通过学习解剖学,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中医理论,并且为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中医药学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中药的分类、功效、应用等相应知识。
同时,还将了解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等信息,掌握其临床运
用方法。
2.3 中医方剂学
方剂是中医临床的核心之一,它是根据中医理论而设计的药物组合。
学生将学习中医方剂的组成原则、使用方法以及方剂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三、中医临床实践课程
3.1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它涵盖了中医学对于内科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学生将通过学习中医养生理论、病因病机、
证候判断等知识,掌握中医内科诊治的技巧和方法。
3.2 中医外科学
中医外科学是专门研究中医对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学科。
学生将学习中医外科的理论基础、术语和临床技能,了解中医外科的
特点和局限性。
3.3 中医针灸学
针灸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针灸学科之一。
学生将学习针灸的理论基础、针刺技巧、穴位位置等知识,掌握针灸的应用和操作方法。
综上所述,中医专业所学课程包括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医基础医学课程以及中医临床实践课程。
这些课程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中医学科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技能,为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医生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