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语文写作指导议论文过渡方式(含过渡句素材)
【作文】优秀过渡句(高中议论文作文必备)
![【作文】优秀过渡句(高中议论文作文必备)](https://img.taocdn.com/s3/m/07ed39d7a5e9856a571260c7.png)
优秀过渡句(高中议论文作文必备)1莎士比亚: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点拨:用于总结过去,告别往事,展望未来,迎接新生。
这是莎士比亚剧作《暴风雨》中的经典句子,也被译为“以往的一切都只是个开场的引子”或“以往的只算得是序幕”。
意为发生的事,都已是过去的事,我们不管是好是坏,都不必再过多惦记,而要坦然面对,迎接未来。
类似的名言还有丰子恺的:“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惧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表示一种淡泊、宁静、稳重、豁达。
2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点拨:此句出自孟浩然的作品《与诸子登岘山》,使用范畴很广泛。
可用在写完名人事例,引出“我辈”的志向与做法,或者关联古今,转到对现实的描写与抒情。
话说这几年的作文题,以青年修养、责任担当等主旋律居多,很多同学用这句话来过渡,或者截取部分做标题,屡试不爽。
3《春江花月夜》里的那句话让多少人感慨唏嘘: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点拨:这是张若虚的经典名句。
可用在从古代到现代,昨天到今天,从先人到今人,从前辈到吾辈。
类似的经典句子还有海明威的“一代人来,一代人去,太阳照常升起”。
4如果说久远的故事,已沉淀为静默的历史,无法再打捞与篡改,那么我们身边的就是现实,正在活生生地出现和演绎。
点拨:从历史到现实,到身边实际,到个人的实际。
5我们的思绪从历史回到现实时,我们会发现,大浪淘沙,多少英雄已经逝去,多少传奇已经沉淀,但有些情感(道理)并没有被湮没,而是由一代代人承续下来。
点拨:从历史到现实,到当今。
6我们可以一次一次去撞南墙,我们不能一个一个失去理想。
点拨:来自一句网络名言。
可以用在写完挫折、磨砺、痛苦、失望之后,表明自己的理想追求也不屈意志。
我们宁可做个最渺小卑微的人,但也有小小的梦想和实现梦想的愿望,也不做那个看上去光鲜富足的人,却活得既无梦想,也无愿望。
7翻开众多历史名人的人生大书,有哪一位没有为理想而孜孜以求过,踏破铁鞋过?点拨:追溯历史,引出古代的名人事例。
议论文的过渡句如何写
![议论文的过渡句如何写](https://img.taocdn.com/s3/m/f5f7d45b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7.png)
议论文的过渡句如何写嘿,同学们!咱们今天来聊聊议论文里特别重要的一个小环节——过渡句咋写。
咱们写议论文啊,就像建房子,论点是大梁,论据是砖头,那过渡句呢,就是把这些材料完美连接起来的水泥,少了它可不行!我先给大家举个例子哈。
比如说咱们要写一篇关于“读书有益”的议论文。
开头咱提出论点“读书能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接下来讲了一堆读书让人变得博学的例子。
这时候,如果没有过渡句,直接就跳到“读书还能陶冶情操,培养气质”,是不是感觉特别生硬,就像跑步的时候突然被绊了一跤?那这时候,一个好的过渡句就能派上用场啦。
比如咱可以写“读书的好处可不单单是增长知识,它还像一位无声的老师,默默地陶冶着我们的情操”。
你看,这么一来,是不是从前面的论述自然而然地就过渡到后面的内容啦?再比如说,咱们写“坚持就是胜利”这个主题。
前面讲了好多运动员坚持训练最终夺冠的故事,那接下来要讲普通人在生活中坚持克服困难的时候,就可以用“运动员们在赛场上的坚持令人敬佩,而在我们平凡的生活中,坚持的力量同样不容小觑”来过渡。
其实啊,写过渡句就像是在路上给行人指路的指示牌。
它得清楚明白,让人一下子就知道接下来的方向。
这就要求咱们得好好琢磨琢磨前后文的关系。
我记得有一次批改学生的作文,有个同学写“挫折让我们成长”,前面说了一堆挫折怎么带来痛苦的,后面突然就开始说挫折能锻炼能力。
中间没有过渡,读起来那叫一个别扭。
我就给他批注:“这里要是能有个过渡句,文章就顺溜多啦!”后来这同学加上了一句“挫折带来的痛苦只是暂时的,它更是我们成长的催化剂”,一下子整篇文章都活起来了。
写过渡句的时候,咱们可以用设问的方式,像“那么,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呢?”;也可以用对比的方式,比如“然而,与这不同的是”;还可以用总结前文再引出下文的方式,像“综上所述,正是因为如此,所以”。
总之呢,写好过渡句能让咱们的议论文逻辑更清晰,读起来更顺畅。
同学们以后写作文的时候,可别小看了这小小的过渡句,多花点心思,让咱们的文章变得更完美!希望大家都能写出精彩的议论文,用漂亮的过渡句为自己的文章加分!。
高考议论文常用的作文过渡方法
![高考议论文常用的作文过渡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1d73c39f78a6529647d535b.png)
高考议论文常用的作文过渡方法李艳龙作文论点与论据之间的转换处,需要过渡。
例如:阅读下面这首诗,按照要求作文。
手握一滴水一滴水里有阳光的谱系图有雪的过去和未来式有大陆架和沙漠有人的生命……我手握一滴水就是握着一个世界但一个小小的意外,比如一个趔趄足以丢失这一切请根据阅读全诗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2)不要脱离诗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3)用规范汉字书写。
(4)不少于800字。
范文手心里的温暖一滴水离开了生它养它的云层,虽然有众多同伴在身旁,但它仍然觉得是孤独的、寂寞的,它厌倦了在风中飘荡的日子。
终于,一只手接住了它,让它落在了手心里。
手心里的温暖爱抚着它,给它孤寂、落寞的心盖上一条薄毯,温暖慈祥。
陶潜大概就是这样的一滴水吧。
官场中的黑暗纷乱,似暴风般吹刮着他已经有些年迈的躯体,他早已厌倦世俗,期盼能有一只手接住疲倦、孤寂的心。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是啊,这样一滴喜爱恬淡平静的水,又怎会不对暴风感到厌烦?最后,田园这只温暖的手接住了他。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他终于找到了想要的恬淡平静生活。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夕阳斜斜地照着他,小酌一杯,恬淡、平静而又温暖。
田园用手心里的温暖抚慰着这滴在官场风暴中快要被风干的水。
他爱着,深爱着手心里的温暖。
屈原虽然眷恋着这手心里的温暖,但投江自尽却是这滴无奈的水最后的归属。
他也厌倦了暴风般的战乱,“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为自己有志不能伸、有国不能报而哀,也为多数在风雨中如浮萍般飘摇的天下百姓而哀。
即使“独穷困乎此时也”,但是他仍愿“伏清白以死直兮”。
他坚守着自己的理想,用水滴般弱小的身躯守护着楚国百姓。
最后一次站在江边,冷风吹乱了他的长发,长袍也在凛冽的风中颤抖着。
但他这滴水再也不惧怕暴风,因为他知道,他即将投入那温暖的手心——汨罗江,虽无奈却坚定。
汨罗江用它手心的温暖抚慰着这一滴支离破碎的水,为他在风雨中摇摆的心找到了宁静的港湾。
议论文过渡的六种技巧
![议论文过渡的六种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bf5b01f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7b.png)
议论文过渡的六种技巧议论文是我们在写作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文体,除了要有一定的观点和论证能力之外,还需要运用一些技巧来确保文章的逻辑连贯性和可读性。
而在文章中,过渡的部分便是其中之一。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些常见的议论文过渡技巧吧。
1. 重复关键字或词语利用关键字或词语的重复可以使得文章的段落之间更加连贯。
例如,在一个段落中提到“环保”的重要性,下一段又讲到如何实现“环保”,这时候如果有一个句子提到“环保”的重要性,就可以很好地过渡到下一个话题。
2. 指明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是联系和过渡的两个重要方面。
可以利用一些词汇帮助读者建立时间或空间的框架,例如:“此外”、“同时”、“然后”等词汇可引出新的观点。
或是像“在这个背景下”、“在这个情况下”等前缀词,可以在空间上引导读者的思路。
3. 运用转折词转折词可以把文章中有相互冲突的观点联系起来,将它们变为更加和谐的组合。
例如:“虽然。
但是”、“相反的是”等。
这种方式呈现的是相互衬托对比的关系。
4. 引用对号入座的例子在文章中提到的例子可以让读者事实上参与到作者想要传达的观点中去。
如果这些例子是在他们自己身边,则他们会更加愿意接受你的论点。
例如:“取缔了侵权盗版,让音乐市场得到了更好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愿意付出真金白银购买音乐创作。
”这个例子也是在音乐市场上发生的。
所以读者可以直接将刚才阐述的环境与该市场联系起来。
5. 运用先后对比法先后对比法可以很好地建立观点之间的关系。
这种方法借助先前的内容来推进后面的内容。
例如,在一个段落中提出了一个观点,而下一个段落则对这个观点提出了相反的意见,这时候可以使用先前的观点来展开讨论。
6. 利用重要词语一些重要的词语可以帮助文章的段落之间进行顺畅的转换。
例如,如果读者在一段中看到“可持续发展”,而在下一个段落中也出现了“可持续发展”,这将让读者感到这两段是与相同的话题相关联的,带来了连续的感觉。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议论文过渡技巧,这些技巧可以在文章的逻辑结构、连贯性和可读性方面提供很大的帮助。
高考作文常用过渡句型
![高考作文常用过渡句型](https://img.taocdn.com/s3/m/8253929d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e8.png)
高考作文常用过渡句型在高考作文中,过渡句型就如同桥梁,将各个段落和观点紧密相连,使文章的逻辑更加清晰,行文更加流畅。
掌握一些常用的过渡句型,对于提升作文的质量和分数至关重要。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表示承接关系的过渡句型。
比如,“首先,……其次,……再次,……”这种句型能够清晰地展现出论述的层次和顺序,让读者一目了然。
例如在论述“如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时,我们可以这样写:“首先,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明确每天的学习任务和目标。
其次,要养成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不拖延、不抄袭。
再次,要善于总结归纳,将所学知识系统化,便于记忆和运用。
”“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常见的承接过渡句型。
当我们在探讨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时,这个句型就非常有用。
比如在谈论“手机对学生的影响”时,可以说:“一方面,手机为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提供了便捷的渠道,有助于拓展视野和增长见识。
另一方面,过度使用手机容易导致沉迷游戏、影响学习和身体健康。
”接下来是表示转折关系的过渡句型。
“然而”这个词简单却很实用,能够有效地引出与前文不同的观点或情况。
比如:“很多人都认为高考是决定人生的唯一途径。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人生的道路是多样的,高考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尽管……但是……”也是常用的转折句型。
在论述“挫折对人生的意义”时,可以这样表述:“尽管挫折会给我们带来痛苦和失落,但是它也能磨炼我们的意志,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表示因果关系的过渡句型也不可忽视。
“因为……所以……”是大家最为熟悉的。
比如:“因为他平时勤奋努力,所以在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之所以……是因为……”这个句型则能够更加强调原因。
例如:“他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他具备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勇于创新的思维。
”表示递进关系的过渡句型能够让论述更加深入和有力。
“不仅……而且……”是常用的一种。
比如在阐述“阅读的好处”时,可以写道:“阅读不仅能够增长知识,拓宽视野,而且能够陶冶情操,提升个人修养。
专题03 过渡段-高考语文议论文写作万能模板
![专题03 过渡段-高考语文议论文写作万能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e71a650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cc.png)
第二段:过渡段(100字左右)
可揭实质(特点)、谈意义、谈影响、谈作用、谈原因、权衡对比分析。 揭实质(特点):何谓……?是…….,也是…….,更是…….。
不是……,而是……;不是……,而是……,不是……,而是……。 谈意义、谈原因:没有……,何来…….?(从个人、社会、国家层面来简单论
述一下) 权论点时:
(中心论点)像一张无形的巨网,将每一个分散的个体联结 在一起,既凝结了团结的力量,亦堆积了暴虐的情绪,既能救人于 水火,亦能杀人于无形, (中心论点)也是一把双刃剑,但剑最 终指向何方,还是由我们来决定。
万能模板之过渡段
多个论点阐明二者关系:
犹如硬币的两面, (论点1)和 (论点2)相辅相成,共同谱写的 篇章。
万能模板之过渡段
多个论点时:
(论点1)与(论点2) ,是天平上的两个平衡砝码。 (论点 1)之光应常在, (论点2)之火永不熄,唯有双管齐下,我们的 时代才见辉煌延续。万众添薪燃起社会希望,希望之火照亮个人生 活, (论点1)与(论点2)之不可分,正如叶与树般不可离。
万能模板之过渡段
多个论点时:
不可否认……,但是……。
还是压根不会写,或者想拿高分? 请拿出素材积累本做好以下笔记! 分分钟变作文高手,小小作文,拿下!
万能模板之过渡段
单一论点时:
汗水成线,信仰为针,在枯白的时间中编织色彩。(中心论 点)让我们有穿越层层阻碍的勇气,让渺小的期待闪烁着光芒, 让我们有梦可追,有泪可落。个人的(中心论点)汇聚成集体的 向往,奏起时代的号角,在今日的上空响彻,为每一个赶路人注 入力量。
万能模板之过渡段
单一论点时:
(中心论点)之心,人皆有之;辩证(中心论点) ,鲜有人 及。 (中心论点)可以是照亮黑暗求知路的第一根烛,亦可以为 燃葬飞蛾的熊熊烈火;唯有经审时度势、辩证看待、适度留存,方 可免为扑火飞蛾,方可阻止误入歧途之悲剧演绎,方可成就行走于 求知路的最好的我们,方可走好【理想目标】之路。
万能过渡句语文作文
![万能过渡句语文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8a40632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00.png)
万能过渡句语文作文
一、从描述现象到分析原因过渡句。
1. “咱刚瞅见这事儿就这么明晃晃地摆在眼前,那咱就不得不琢磨琢磨,这到底是为啥会这样呢?”
2. “你看这现象啊,就像个大谜团一样杵在那儿,那咱得赶紧扒开这层层迷雾,找找背后的原因是啥。
”
二、从正面论述到反面论述过渡句。
1. “咱刚说这好的一面都夸得差不多了,可这事儿啊,就像一枚硬币有两面,咱也得瞅瞅反面是个啥情况。
”
三、从叙述事件到发表感悟过渡句。
1. “这事儿就这么发生了,就像一阵风刮过,可这风啊,在我心里头卷起了好多思绪,我就想跟大伙唠唠我的想法。
”
2. “事情都讲完了,就像看完了一场电影,这电影啊在我脑子里留下了好多感触,我现在特想跟你们分享分享。
”
四、从一个事例到另一个事例过渡句。
1. “刚说完这个事儿啊,就像打开了一个故事盒子,现在呢,咱再打开另一个故事盒子,看看这里头又有啥新鲜事儿。
”
2. “这个例子就像一颗小星星在咱们眼前闪了闪,不过啊,还有一颗小星星也在等着咱们去瞧呢,下面就是另一个例子。
”。
作文素材摘抄 过渡句
![作文素材摘抄 过渡句](https://img.taocdn.com/s3/m/556015a2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eb.png)
作文素材摘抄过渡句一、好词摘抄:“承上启下”小片段例子:我跟朋友聊旅游的事儿呢。
我说我去了好多地方,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魅力。
就像拼图,一块一块不同的景色拼凑出我丰富多彩的旅行记忆。
这时候我想起来“承上启下”这个词。
你看啊,旅行中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就像讲故事,得有个东西把前面的精彩和后面的期待连起来,承上启下的地方就像是那根隐形的线。
所以说啊,生活里很多事儿都需要这么个连接,不然就散了架,不连贯了。
观点结论:“承上启下”这个词在生活中很重要,它能让事情有连贯性。
二、好句摘抄:“犹如桥梁横跨两岸,过渡句连接着文章的前后部分,让思绪得以顺畅地流淌。
”小片段例子:我和同桌讨论作文怎么写才好。
他写的作文读起来总是感觉有点别扭。
我就跟他说啊,你看那些好的文章,就像一条河一样,有上游和下游。
要是没有桥,你从这头到那头多不方便。
文章也是这样,犹如桥梁横跨两岸,过渡句连接着文章的前后部分,让思绪得以顺畅地流淌。
你想想,你走路的时候突然前面是个大坑,没有路了,你得多难受。
文章里没有过渡句就像这样。
所以啊,写作文可不能少了过渡句。
观点结论:过渡句对文章的流畅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好句摘抄:“过渡句恰似那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下一段精彩论述的大门。
”小片段例子:我在给弟弟讲我看的一本书。
书里前面讲了一个很神秘的故事开端,我正讲得起劲呢,弟弟就着急地问我然后呢。
我就说啊,这就像盖房子,你不能只打了个地基就不管了,得有东西把一层和二层连起来。
在书里呢,过渡句恰似那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下一段精彩论述的大门。
你要是没有这把钥匙,就只能在门外干着急,不知道里面还有什么宝藏似的情节呢。
这书要是没了过渡句,故事就变得支离破碎的。
观点结论:过渡句是让故事连贯发展的关键。
四、好段摘抄:“在文章的世界里,过渡句是无声的向导。
它不像那些华丽的描写语句,耀眼夺目,却默默承担着引领读者思维方向的重任。
从一个观点到另一个观点,从一种情感迈向另一种情感,过渡句如同一位贴心的伙伴,轻轻拉着你的手,稳步前行,确保你不会在文字的迷宫中迷失。
备战2024高考语文写作素材【写作素材】10个小众新颖过渡句+8个百用不腻过渡词,让作文更出彩!
![备战2024高考语文写作素材【写作素材】10个小众新颖过渡句+8个百用不腻过渡词,让作文更出彩!](https://img.taocdn.com/s3/m/015261b4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58.png)
10个小众新颖过渡句+8个百用不腻过渡词,让作文更出彩!1.从来如此,便对吗?——鲁迅《狂人日记》【点拨】可以适用在反面论证的过渡中。
例如在论证“娱乐至死”的话题时,可以写:在资本与消费的驱动下,万物皆可娱乐化,精神与内涵日益不值一提,浅俗与庸媚反而横行泛滥。
“虐星”综艺溺于娱乐,以明星的尴尬与狼狈为卖点,兜售恶趣味,毫无文化内涵。
此种综艺或许能赢得一时的曝光,却难以经受时间的沉淀,最终也将被时代抛弃。
从来如此,便对吗?马尔库塞说:“当人类被剥夺了反思与沉痛的思考后,他们所剩无几。
”越是被娱乐包围,越是要保持清醒与独立,在清醒中辨明是非,在独立中反思自身,做时代的观察者与提问者,方能自立立人。
2.我看到那些岁月如何奔驰,挨过了冬季,便迎来了春天。
——《瓦尔登湖》【点拨】可以适用在含有“变化”的作文中,比如写国家的发展、抗击疫情时都可以运用这句话。
例如:我看到那些岁月如何奔驰,挨过了冬季,便迎来了春天。
尽管打赢这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阻击战还困难重重,但是,有广大党员干部“我是党员,我先上”的请战承诺,有一线的科技、医务“勇士”们的不懈奋斗,有全体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必将迎来“柳暗花明”。
“我是党员,我先上”,是情怀,更是担当,唯有将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都交给党和人民的人,在困难、危险面前才会说得出并做得到。
3.生活是条沉船,但我们不要忘了在救生艇上高歌。
——伏尔泰【点拨】看似很“丧”的一句话,但又充满生之微弱的希望之光。
可以适用在“逆境”“困难”等主题中,作为引出事例的过渡句。
再暗的天空也是你抬头就能见到星星的美好夜晚,再坎坷的荆棘之路也能开出一片血路狂花。
4.山川是不卷收的文章,日月为你掌灯伴读。
——简媜【点拨】出自简媜的《一口闲钟》,意思是世界是本书,你可以日夜兼程去读,建议适用在“读书”“求知”等话题中。
山川之美,造化众神秀,是永远为那些懂他的人铺开的著作,他的文笔,他的构思,他的叙述,他的情感,都等着那些知己去解读,去欣赏,他不会吝啬的收起让人望而却步,他有着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巍峨壮丽的高度,而当你沉浸在其中之时,日月星辰都是你的良师益友,伴你一路同行,为你点亮明灯,指引方向,而这卷有灵性的天地之文将会和你共同见证你的一生,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天地大同。
2022年份申论考试写作过渡句运用
![2022年份申论考试写作过渡句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5eedcb4c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bd.png)
2022年份申论考试写作过渡句运用申论作文是分值占据了申论总分的半壁江山,但广大考生通常会面临作文偏题、文章没有深度等诸多问题。
在往年的考试中,很多考生由于基础比较差,对于写申论作文处于“碰运气”的状态。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申论考试写作过渡句运用。
申论考试写作过渡句运用一、开头结尾巧用过渡句引出话题示例一:古有“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家国情怀,今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工匠精神……古往今来,这些精神所体现的独特理念和智慧,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国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理念,中华民族能够在一次次磨砺与风霜中奋发图强、励精图治,正是因为有中国精神的支撑。
因此,面对无限接近伟大梦想的当代中国,惟有弘扬中国精神,方能助力民族复兴。
示例一由引言开篇,其后过渡句阐述了这些精神在民族复兴中的重要性,自然地引出了“弘扬中国精神,助力民族复兴”这一总论点,因此用句后阐释作为过渡,虽然是相对基础的过渡句写法,但也能让文章渎之行云流水。
二、分析论点善用过渡句引出案例示例二:以文化自信,重整民族昂扬精神状态。
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增强身为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文化发展母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
诸如岳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诸如孟子“舍生取义”的忘我牺牲,施耐庵“扶贫济困”的公德意识;诸如毛泽东同志“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张锐“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示例二其论点为“以文化自信,重整民族昂扬精神状态”,主要论述的是文化自信能激起民族斗志这一宏观作用。
因此,在分论点与案例之间,加入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作为过渡,连接论点与论据,从而流畅引出其后我国到底有哪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其后案例是一一细数我国古往今来的优秀文化内核,用意义连接也可不致案例突兀。
拓展:申论考试作文写作技巧一、立意的寻找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出自刘勰 (南朝梁)《文心雕龙·神思》,这也旨在强调要写好一篇文章的第一步首先要找准立意。
高考议论文的过渡与衔接方法指导
![高考议论文的过渡与衔接方法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0bc8fcf0a6c30c2258019ec1.png)
同学们写议论文,在论证的过程中最易犯的毛病就是段落与段落之间缺少过渡和衔接的词词及语句或段落,以至语意不连贯,甚至上下段完全脱节。
实际上,一篇好的议论文,除了其论点正确独到,论据充分典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通过过渡和衔接,使语意连贯,从而达到文章如行云流水般,晓畅自然。
一、过渡过渡分为过过渡句和过渡段,常常用在意思转折比较大的段与段之间,如两个不同的事件、两种不同的内容、两个不同的场面等。
1、利用过渡句进行衔接范文:没有付出哪有累累硕果生活就像一个魔方,很多事情都发生在人们的意料之外,很多人认为出人意料的事情都是偶然发生的,其实不然。
只要我们仔细分析其前因后果,就会发现它的必然性,发现其实一切都在情理之中,须知没有付出哪会有累累硕果?在今年揭晓的中央电视台第二届“感动中国”的大人物中,有几位似乎从来没有进入过公众的视野,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却在过去的一年中,和闪光的人物一起感动中国。
从繁华的城市走进大山深处,用他那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的徐本禹;危险中保全试飞样机,惊天一落,创造了奇迹的梁万俊;传递温暖汇聚爱心,揭开艾滋病盖子的桂希恩;毒贩子吓不怕、买不动、难不倒的边境缉毒虎胆英雄明正彬……当这些原本平凡的人物名字出现在“感动中国”的揭晓榜上时,很多人都感到意外,但试问,如果没有无私的奉献精神,没有坚守困境的顽强精神,没有非凡的业绩和举动,他们何以感动中国?由此可见,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究其原因其实都在情理之中,只有付出了才会有收获!不仅在国内,在国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关于看似意料之外实则尽在情理之中的例子,(过渡句)马克思在穷困潦倒的时候仍能著成《资本论》;居里夫人能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牛顿发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玻尔组建了世界上一流的量子物理学派;贝尔发明了电话……这些出人意料的累累硕果与勇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是分不开的,与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是分不开的。
议论文——分论点后的过渡句该怎么写?及优秀例文展示
![议论文——分论点后的过渡句该怎么写?及优秀例文展示](https://img.taocdn.com/s3/m/6fd4f5e1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0a.png)
议论文——分论点后的过渡句该怎么写?过渡句主要有4种方式。
因果、递进、解释、比较。
1.过渡句撰写——因果某议论文的分论点(并列式)和过渡句如下:分享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充实与快乐。
(分论点)分享是一种大智慧,懂得分享的人能收获高于常人几倍的快乐。
(过渡句)关键点:因果,指讨论“分论点为什么能够成立”不知道怎么写的什么就往上面套——为什么要A,因为A能/没有A就会2.过渡句撰写——递进某议论文的三个分论点(并列式)和过渡句如下:稳是基础,是大局。
(分论点)基础打得劳,大局稳定,不折腾、不反复、不停步、不懈怠,迟早能实现目标,反之欲速则不达。
(过渡句)稳中有备,有筹谋。
(分论点)预想最坏的,准备最坏的,在于争取最好的。
(过渡句)稳是大局,进是方向。
(分论点)稳不是安于现状、不求进取,更不是一味退让、裹足不前,而是该快则快、该慢则慢,疾徐适中、不缓不急。
(过渡句)关键点:递进,指讨论“分论点下一步会带来什么影响/意思递进、延伸”3.过渡句撰写——解释某议论文的三个分论点(并列式)和过渡句如下:(1)创新不言败是一种精神。
(分论点)这种精神就是不怕失败、敢于胜利。
(过渡句)创新不言败是一种品质。
(分论点)这种品质就是迎难而上、永不退缩。
(过渡句)创新不言败是一种追求。
(分论点)这种追求就是奋发图强、开拓进取。
(过渡句)(2)打破边界、突破自我,须以一往无前的勇气为桨。
(分论点)勇气是面临困境时毫不退缩的底气,支撑着我们向前。
(过渡句)打破边界、突破自我,须以水滴石穿的坚持为帆。
(分论点)坚持是身处逆境时仍不改初衷的恒心。
(过渡句)打破边界、突破自我,须以长风破浪的自信为船。
(分论点)自信是人生路上促使我们奋发图强的一种心态。
(过渡句)关键点:解释,指讨论“分论点具体指什么”4.过渡句撰写——比较某议论文的分论点(并列式)和过渡句如下:拒绝躺平,比肩奋斗,应该怀有刻苦精神。
(分论点)不然,空有凌云之志,而无拳拳钻研之心,终无亮丽秋收风光之色。
万能过渡句语文作文
![万能过渡句语文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5ccf870a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ba.png)
万能过渡句语文作文
一、叙事类过渡句。
1. “刚刚那事儿就像一阵风,吹过了就到了下一个站点。
这不,又有新情况冒出来了。
”
2. “你以为前面发生的已经够精彩了?那可就大错特错喽,接下来的事儿啊,就像开了挂一样,画风突变。
”
3. “刚刚的故事就像一道开胃菜,虽然有点滋味,但主菜马上就要上桌啦,那才叫一个带劲呢。
”
二、议论类过渡句。
1. “咱刚刚唠了这么多这个观点的好处,可别以为就全是阳光灿烂了,翻过这座山,还有另一面呢,咱得瞧瞧它的弊端。
”
2. “就像一枚硬币有两面一样,我们谈了正面的积极意义,那反面的消极影响也不能忽视啊,这就好比走路,不能只看前面,还得留意后面有没有坑呢。
”
3. “前面那些人说的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是呢,就像雾里看花,还有些东西没看透。
现在咱们得把这层雾给吹散,从另一个角度看看这个事儿。
”
三、描写类过渡句。
1. “刚刚那片风景就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则美矣。
可再往前走,就像是闯进了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里,那色彩浓烈得让人睁不开眼。
”
2. “瞧完了这儿静态的美,就像看了一幅凝固的画,现在呢,咱们把目光投向那些动起来的画面,就像电影从暂停键按到了播放键。
”
3. “之前的描写就像给这个地方拍了个特写镜头,只看到局部的精致。
现在啊,咱们得把镜头拉远,看看这整个的大场面是啥样的。
”。
作文写作指导议论文的过渡写作技巧
![作文写作指导议论文的过渡写作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45b0a0d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14.png)
作文写作指导议论文的过渡写作技巧过渡写作技巧在写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能够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和流畅。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种有效的过渡写作技巧,帮助您在写作议论文时更好地构建段落和连接各个部分。
一、使用过渡词汇过渡词汇是连接句子和段落的重要工具,它们能够明确表达出文章中的观点、关系和逻辑顺序。
比如,当引入新的观点时,可以使用“另外”、“此外”、“而且”等过渡词,来扩展观点并增加逻辑层次感。
而当要进行对比或转折的时候,可以使用“然而”、“但是”、“与此相反”等过渡词来引导读者注意新的思路。
二、使用代词和指示词在文章中引用之前提到的观点或论据时,可以使用代词或指示词来引导读者理解和连接上下文。
比如,在第一段中提到了一个观点,而在后续的段落中再次提到该观点时,可以使用代词“它”或指示词“如上所述”,来指代之前提到的观点,使文章逻辑更加连贯。
三、使用并列结构在写作中,将相似的观点或论据进行并列排列,可以增加论证的说服力,并使文章更加简洁明了。
比如,在阐述一个问题时,可以列举多个相关的事实或例子,用并列的方式呈现出来。
这不仅可以展示作者的观点,同时也能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四、使用转折结构转折结构在写作中常用于引出对立观点或转向讨论新的议题。
通过使用转折词或短语,如“相反”、“然而”、“与此不同”等,可以使文章更具有辩证性,并增加文章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五、使用总结回顾在文章的结尾处,通过总结和回顾之前提到的观点和论据,可以使文章更加完整,同时也让读者对整个议论文的内容有一个清晰的理解。
可以使用总结性的词汇和短语,如“综上所述”、“总而言之”、“总的来说”等,来概括全文的主要观点。
在写作指导议论文时,以上提到的过渡写作技巧能够有效地提升文章的质量和可读性。
通过合理运用过渡词汇、代词和指示词、并列结构、转折结构以及总结回顾等技巧,您可以使文章更加连贯、清晰和有力,从而更好地传达您的观点和论据。
请您在实践中多加尝试,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相信您的写作水平会得到显著提升。
高考作文议论文中过渡的六种技巧
![高考作文议论文中过渡的六种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7404057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07.png)
高考作文议论文中过渡的六种技巧写论说文时,有的文章却脉络不明,似断似连,以至呈现裂痕,缺乏过渡这个段取段、层取层之间的桥梁纽带。
不妨回首一下,我们读过的很多文章,学过的不少课文,之所以如行云流水般畅达天然,没有人工斧凿的踪迹,是取得当放置过渡分不开的。
我曾读过一本书,是说美国人的消费,美国人都是花将来的钱,而享受现正在,‘举债过活’,我想一旦呈现恶棍不愿还钱,怎样办?本来美国有个信用局,若某君呈现信用违规,即通知各大银行,他的所有告贷,此招脚以使其无立品之地。
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诚信,诚信是国人引认为傲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
”一部门学生写论说文,提出核心论点,然后连系糊口和社会现象对论点进行论证,但缺乏需要的言语过渡,使概念取材料分手。
写做中,由提出论点到联系现实进行阐发论证,学生常常利用“现实糊口也有同类者”“我不由想到现实糊口中的同类现象”等句子进行过渡,构成概念取阐述之间的天然转换,文气贯通。
马卡连柯的话令人深思。
对花赞扬之余,为什么要手里拿起铁铲、铰剪和巴黎绿呢?为什么不考虑花能否情愿接管呢?这是由于花虽美,但美中也会有不脚之处,美中会有现患。
若是不及时断根那些杂枝、病枝、虫害,再美的鲜花也会、凋谢。
物性如斯,人类何尝不是如许,我们的师长正在表彰必定我们的长处和成就的同时,更要指出我们存正在的错误谬误和不脚,也就是说,要想“爱之深”,就得“责之切”。
论辩时理论论证为使阐述变得深刻,现实论证为使论证显得具体,阐发时联系糊口现实,避免泛泛而谈,内容浮泛,两者连系利用就应留意由此及彼的得当过渡。
历览古来圣贤人,无不合错误事物做出客不雅的评价,正在处置工作上力图做到不偏私。
举目四望,有几多豪杰好汉因心里之而滑铁卢?古代如斯,今天亦如斯,大概,未来也如斯。
其实,从古到今,不少人都调准了本人豪情的焦距,为本人展示出了清晰的世界。
2、正在糊口中广为传颂着如许一句名言:“……”它告诉我们如许一个深刻而又普通的事理……1、反面阐发取阐发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帮“反之”“相反”“不然”“若是不如许”等联系关系性词语完成;2、反面举例取举例之间的过渡则一般采用“也有取此相反的环境”“相反的事例如……”等句式过渡。
议论文过渡的六种技巧
![议论文过渡的六种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e552b4f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08.png)
议论文过渡的六种技巧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议论文过渡的六种技巧在写作中,过渡是连接段落与段落、观点与观点的重要桥梁,它可以使文章内容更连贯,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观点。
议论文中的过渡技巧尤为重要。
下面将介绍六种议论文过渡的技巧,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第一种技巧是使用连接词。
连接词是最基本的过渡技巧之一,它们可以将不同的观点或者句子连接起来,使得文章逻辑更加清晰。
使用“而且”、“因此”、“即使”等连接词可以使得文章更加流畅,让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的观点。
第二种技巧是运用概括性词语。
在文章中使用一些概括性词语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从而使得文章的过渡更加自然。
使用“总而言之”、“综上所述”等词语可以让读者更清晰地理解作者的结论和观点。
第三种技巧是利用反问句。
反问句是一种较为生动的语言形式,通过反问句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从而使得文章内容更加引人入胜。
使用“难道说……”、“那么……”等反问句可以使得文章的过渡更加自然,增加文章的可读性。
第四种技巧是运用排比句。
排比句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排比句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更加富有节奏感。
使用排比句可以使得文章的过渡更加平稳,使得文章的表达更加丰富。
议论文过渡的技巧有很多种,以上介绍的六种只是其中之一。
在实际写作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文章内容和要表达的观点选择合适的过渡技巧,使得文章内容更加连贯,更加容易被理解。
希望以上的介绍能够帮助到大家,让大家在写作中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第二篇示例:议论文过渡的六种技巧一、使用连接词和短语连接词和短语是过渡中最常用的手段,它们能够起到连接段落和句子的作用,帮助文章在逻辑上更加连贯。
对于表达原因和结果的连接词有because, therefore, hence等等;对于表达对比和对立的连接词有however, on the other hand, in contrast等等。
在写作中,要灵活运用这些连接词和短语,使文章的逻辑关系更加清晰。
高考议论文过渡句
![高考议论文过渡句](https://img.taocdn.com/s3/m/110a3401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d6.png)
议论文过渡句一、观点引出材料过渡句1、历史是一条长长的河,它包揽了世间万象及千古风流人物,你我不如乘上一页求索的扁舟,追溯那几千年岁月的峥嵘与离奇,体验那些叱咤风云的伟人们的传奇生活。
2、古今中外,凡成就大事者,无不是在戈壁滩上构建一座和谐的花园。
3、古往今来的成功之士原本都是默默无闻,甚至饱受摧残,但他们没有抱怨,经过努力终于发出了自己的光芒。
4、纵观古今中外,有多少名人在生命的长河中谱写了一曲曲团结的凯歌!5、翻开群星闪烁的名人录,浩如烟海的星群中,几颗明星正向我们诠释着这一点。
6、翻开历史名人的自传,有哪一位成功人士,没有为理想而努力奋斗呢?8、于是,我便踏上了探索合作之路,寻寻觅觅…9、翻开历史长卷,我寻觅着…10、走进漫漫的历史长河,我们可以发现,无数成功人士的身上都有这种不可或缺的精神。
11、晚风轻起的黄昏,循着朦胧的古意,翻开历史扉页,思绪游荡在历史的河流中。
12、漫步于历史的沙滩,捡拾一枚枚成功的贝壳,上面写满了“双赢”13、于是我真诚地翻看泛黄的书页,追寻先辈的足迹,字里行间先哲们的呼吸依旧灼热烫手,我闭上眼睛去细细感受他们留下的点滴智慧。
14、纵观历史的长廊,无数人在痛苦的风雨中锻炼后始成功。
15、揭开历史神秘的面纱,折叠起旅途的平仄,阅读洒满泪水与欢笑的人生,无不是经受痛苦与磨练的人生二、前面写物转入写人的过渡句1、物犹如此,人亦然。
(单独成段)2、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我们难道不更应该走出模仿,寻找真我,成就人生吗?(划线的可以替换其他话题)3、花即如此,人更亦然4、游戏如此,生活又何尝不是这样?5、自然界如此,人世不也是这样吗?6、其实人也是如此————三、引出事例的过渡句1、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纵观其中,蓦然发现,凡是名垂千古之士,都能做到认知自我。
2、从古至今,此类事件层出不穷。
(独立成段)现代社会依然如此。
3、曾看过那些-------人,------对于------来,--------是-------曾看过一位-------人,------对于------来,--------是-------曾听过这样一个人,-------曾自己亲身体验过,-------4、打开历史的窗户(页码、书卷),你会发现:爱迪生在兴趣的------欣喜地掀开当今的画卷,你会发现:徐虎在兴趣----------(这不正是他们拥抱兴趣,笑对成功吗!)时光掩盖不住倾情的容颜,世间说不尽英雄的故事-----历史的长河含着那一串串的名字,悠悠地流淌着流淌着----打开历史厚厚的史册,沿着历史的长河漫步而去----5、中国浩瀚历史,上下五千年,经历了各个朝代的兴盛昌隆,也经历了时代更迭的兵荒马乱,在这厚重的历史中国有一位人人不得不提,她就是---6、你曾为---而难过(沉沦、惋惜、苦恼)吗,那就读读(品读、感悟)一下霍金吧!7、翻开页面已发黄的历史,上面清晰地叙述着这样的故事,春秋时期---合拢历史的古籍,眺望时代的风光,又给我们演绎着这样的剧目。
万能过渡句语文作文
![万能过渡句语文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34bc7e54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7.png)
万能过渡句语文作文
一、承接上文引出下文型。
1. “刚说的那事儿就像开胃菜,接下来这才是大餐呢。
”
2. “咱前面唠的那些啊,就好比是前奏,现在要进入正题的高潮部分喽。
”
3. “你看,刚刚讲的好比是舞台的幕布缓缓拉开的那一下,现在啊,真正的好戏要上场咯。
”
二、转折型过渡句。
1. “原以为事情就这么顺顺当当的呢,谁知道啊,突然就来了个大转弯,就像好好开车突然遇到个大坑。
这不,接下来就不一样喽。
”
2. “刚才还觉得是一片光明大道呢,没想到一个跟头就栽到了岔路口,下面啊,就走向不同的方向了。
”
3. “前面的情况就像平静的湖水,可别被这表象骗了,因为啊,马上就有一阵大风要把这湖水搅得波涛汹涌了,下面的事儿就是这大风带来的变化。
”
三、递进型过渡句。
1. “刚刚那点事儿就已经够让人惊讶的了,可这还不算完呢,更劲爆的还在后面,就像爬山,刚到了一个小山坡,前面还有更高的山峰等着呢。
”
2. “之前讲的只是小打小闹,就像在浅水区扑腾,现在啊,咱们得一头扎进深水区,看看更厉害的情况。
”
3. “前面说的好比是一颗小星星在闪烁,现在呢,咱们要去看看那片璀璨的星空,事情变得更宏大、更复杂了。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指导】议论文过渡方式(含过渡句素材)
1.这则材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得到了这样的启示……)
2.这虽是一则寓言,但却形象地说明了……(这则材料的寓意是……)
3.由此观之……
4.为什么会这样呢?
5.由此,我明白了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例1】“我曾读过一本书,是说美国人的消费,美国人都是花未来的钱,而享受现在,‘举债度日’,我想一旦出现无赖不肯还钱,怎么办?原来美国有个信用局,若某君出现信用违规,即通知各大银行,封杀他的所有借款,此招足以使其无立身之地。
这让我想起了中国的诚信,诚信是国人引以为傲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
”
一部分学生写议论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结合生活和社会现象对论点进行论证,但缺乏必要的语言过渡,使观点与材料分离。
写作中,由提出论点到联系现实进行分析论证,学生常常使用“现实生活也有同类者”“我不禁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同类现象”等句子进行过渡,形成观点与论述之间的自然转换,文气贯通。
1.由此,我联想到我们人类社会……
2.物性如此,我们人类何尝不是这样……
3.……这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
4.物犹如此,人亦然。
【例2】马卡连柯的话令人深思。
对花赞赏之余,为什么要手里拿起铁铲、剪刀和巴黎绿呢?为什么不考虑花是否愿意接受呢?这是因为花虽美,但美中也会有不足之处,美中会有隐患。
如果不及时清除那些杂枝、病枝、虫害,再美的鲜花也会衰败、凋零。
物性如此,人类何尝不是这样,我们的师长在表扬肯定我们的优点和成绩的同时,更要指出我们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也就是说,要想“爱之深”,就得“责之切”。
论辩时理论论证为使论述变得深刻,事实论证为使论证显得具体,分析说理时联系生活实际,避免泛泛而谈,内容空洞,两者结合使用就应注意由此及彼的恰当过渡。
(一)事实到理论
1.“就拿……来说吧”或“例如……”来过渡;
2.纵观古今,凡是……无不是……
3.古往今来,无数成功者的业绩都……
4.纵观古今中外名人学者的成功历程,不难发现,他们的成功的秘诀在于……
5.放眼寰球,纵观古今,大凡有……无不是……
【例3】古往今来,情感高于理性的事情屡见不鲜,而理性控制情感的例子也不少。
【例4】历览古来圣贤人,无不对事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在处理事情上力求做到公正不偏私。
【例5】举目四望,古今中外,有多少英雄豪杰因内心之好恶而惨遭滑铁卢?古代如此,今天亦如此,或许,将来也如此。
【例6】历史上的教训,足以使我们对此有更为清醒的认识!
【例7】其实,古往今来,不少人都调准了自己感情的“焦距”,为自己展现出了清晰的世界。
(二)理论到事实
若先事实论证再理论论证,过渡文字一般则是对事实包含道理的分析、总括。
1.有位哲人曾这样说过:“……”“这正如……所说……”等词语或句子进行过渡。
2.在生活中广为传颂着这样一句名言:“……”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而又平凡的道理……
3.“……”,不正是……精神的真实写照吗?可见……
4.“……”这妇孺皆知的俗语告诉我们一个平凡而又深刻的道理:……
5.“……”这句话曾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然而今天……
1.正面分析与反面分析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反之”“相反”“否则”“如果不这样”等关联性词语完成;
2.正面举例与反面举例之间的过渡则一般采用“也有与此相反的情况”“相反的事例如……”等句式过渡。
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又是如何呢?而现实生活中总有那么一小部分人……
【例8】古人尚能如此理性面对问题,可如今的世界却有很多人,无法理性地面对自己的实际和考虑别人的情况。
如果“非典”在发现初期就被重视而不隐报,也午今天的"非典"就不会如此猖撅。
如果美国理性面对伊拉克的核危机,试着用卜交手段解决,也许美伊战争就不会爆发,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死伤了。
为了使论述充分、深入,写议论文必须讲究说理的层次性。
说理时各层次之间的关系,以并列关系和递进关系为主,具有并列关系的层次之间的过渡一般借助“同时”“还要”等关联词语过渡衔接;具有递进关系的层次之间的过渡则往往借助“不仅如此……而且”“更进一步说”以及“当然”等词句进行过渡衔接。
1.无独有偶
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3.个人如此,国家民族又何尝不是这样?
4.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呢?
【例9】不论是故去的古人,还是现存的今人,只有做到公正无私,才能在对事物的认识上得到真理,才能在对事物的处理上得到赞美。
【例10】在现代,有没有韩非子笔下的“富人”呢?有!譬如在干部的任用问题上就出现了“任人唯亲”的弊端,一些领导在任用下属时,不是视其是否有才能,而是看其与自己远近、使一些无德无能的人混人干部队伍,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而真正有志有才之士被拒之门外。
(一)欲进先退
在对某问题阐述自己观点见解时,先要承认与此相反的观点见解存在的合理性,然后指出其道理存在的不足之处,接着语意一转,话题转入对此观点见解的主要论述。
“退”是通过承认反面的观点见解以防论证疏漏,“进”是论证文章论点的主体。
【例11】的确,外在环境的感染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尤其青少年思想单纯,阅历浅,经验少,辨别是非的能力还不强,世界观还未形成,触于墨者即黑,染于朱者即赤。
多少青少年受坏人拉拢,看黄色书刊、录像,赌博、酗酒、偷盗、抢劫,逐渐走向犯罪的深渊。
难怪昔有“孟母三迁”之举,这是促进孟子成为一代儒圣不可否认的外因条件。
甚至多少知识名人、革命志士、人民功臣、劳动模范,也经受不了环境的熏染,荣华富贵的诱惑,最终沦为历史的罪人。
然而(转入论题),事物不可一概而论,不可以事物的一般规律抹杀事物的特殊性存在。
【例12】诚然,正是由于有了人类之间曼妙的情感,全社会乃至全世界才不至于陷入一种盲目的、机械性的单调之中就如同电影《摩登时代》和《城市之光》中描绘的那样,人的言行似乎在工业革命的浪潮中变得毫无生气,如同机器人一般。
缺乏感情的社会是僵硬的,是脆弱的。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仅仅凭借情感就可以主导全世界,就可以来评判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这还需要客观的评价标准,诸如法律、法规等等而这些则又需要认知与进一步的探索。
否则,理性的天平就难以使得整个世界在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下继续发展。
理性固然在认识事物中不可缺少,但我们能因此完全排除了感情因素吗?难道感情在认知过程中永远起着反面的作用吗?
(二)主论先行,后堵偏漏
当然;……不是……而是;然而,凡事都有度,过犹不及
【例13】当然,在历史上尽管也有“近墨而不黑”、昭著史册的人物,如出污泥而不染的屈原、陶渊明;执法惩恶,廉洁自律的包拯、海瑞;屡触权贵洁身自好的郑板桥、刘镛;但毕竟凤毛麟角,为数不多。
这些事物特殊现象怎能掩盖外因能促进事物量变向质变转化的一般规律呢。
怎能忽视“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哲理名言呢?
【例14】当然,不要轻易说“不”,并不是不能说“不”。
如果你面对一潭死水的生活,波澜不起,生命的冲劲早已缺席,人生的斗志也了无踪影,你应该对这样的生存现状勇敢地说“不”。
1999年,高燃以一个中专毕业生的身份只身来到广州打工,又毅然抛弃月薪5000多元稳定工作,多方联系进入一家高考补习班,次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后来创办市值上亿元的MYSEE公司。
央视记者李小萌采访他,他说,我不想过那种一眼就可以望到头的人生。
高燃勇敢地跟平庸的生存状态说“不”,高燃超越了自己,他成功了。
【例15】我们不要轻易说“不”,并不是去做一个逆来顺受毫无原则的人,面对沉沦的陷阱和惰性的挑衅,我们要勇敢地说“不”;面对厄运的打击、失败的考验和种种执著人生的坚守,我们不要轻易说“不”。
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坚守早就认定了的。
人生的过程是一个超越自己的过程,人生的过程也是一个坚守的过程。
议论文中的过渡衔接没有固定的格式或词句,可有常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