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合集下载

待产室、产房、母婴室消毒隔离制度

待产室、产房、母婴室消毒隔离制度

待产室、产房、母婴室消毒隔离制度(一)待产室、产房消毒隔离制度1、工作人员进入待产室、产房、手术室要更换手术衣、口罩、帽子、鞋子。

2、待产室、产房整齐清洁,地面无污迹,每天用3-5%来苏尔液拖地,墙壁、无影灯与桌面等处,每日擦抹一次,晨晚均要开窗通风,避免室内空气污浊。

3、消毒液浸泡,每周更换一次,各种消毒液浓度要达到要求。

4、待产室、产房每周彻底清扫一次,每日用紫外线或电子灭菌灯定时消毒,一周要用乳酸或甲醛薰蒸一次,每月作空气细菌培养一次。

5、物品排列有序,消毒与未消毒物品严格分开,并有标志。

6、污染手术后随时消毒,被污染的器械用3%来苏尔溶液浸泡,处理后送高压灭菌,乙肝患难夫妻者手术后器械等待高压灭菌后清洗消毒。

(二)母婴同室消毒隔离制度1、室内定时开窗通风换气,每日一次,备有紫外线消毒时,作出院终末处理。

2、室内日常清洁消毒,湿式打扫,病房地面与走廊每天用含氯制剂拖扫,上下午各一次。

3、工作人员注意手的清洁,治疗操作及接触产妇、新生儿前后洗手,必要时消毒液浸泡。

喂哺前帮助母亲清洁手、乳头。

4、护士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避免多人次接触产妇及婴儿而引起交叉感染。

5、婴儿用眼药水、扑粉、油膏、淋浴液、浴四、待产室、产房、母婴同室清洁卫生制度一、保持室内清洁整齐,地面无污迹,墙上无蛛网,插口摆放有序。

二、地面用3-5%来苏尔液拖抹,湿式打扫,每日2次。

三、产妇出院后,床、床头柜、椅、橱均应用“84”消毒液擦抹。

四、每日定时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五、吐痰入盂,每日清洗痰盂。

六、加强卫生宣教,要求产妇及家属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冷、变质食物,坚持母乳喂养。

七、严禁吸烟、饮酒、控制陪客人数和探视人数、频次。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I目的
加强产房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产房消毒隔离工作。

11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产房。

m制度
一、产房应保持环境整洁。

(一)每日常规对产房的桌、椅、床头柜、治疗车、门把手、电灯开关、电话机、平车、病历夹、婴儿磅秤、新生儿辐射台、产床等物体表面进行清洁;如有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

(二)分娩室要求环境清洁、空气新鲜。

进行空气消毒可采用空气净化动态消毒机消毒。

(三)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每次1小时,并做好登记;紫外线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有记录。

(四)地面常规进行地巾湿式清洁;遇污染应及时进行清洁、
消毒处理;地巾分区专用,设有标识。

二、加强产房出入人员管理:
(一)严格参观、实习、陪产制度,禁止无关人员出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流动。

(二)凡是进入产房的人员应更鞋、更衣,戴帽子、外科口罩。

离开产房时,应脱去产房专用着装或换外出衣、外出鞋。

三、进行助产时,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正确使用防护用品,预
防职业暴露。

四、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一)严格刷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等。

(二)手术器具及物品应一人一用一灭菌,在有效期内使用。

五、定期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的手、诊疗器械消毒灭菌效
果、使用中的消毒剂等监测,并保存好监测结果。

六、使用后的注射针头等锐器直接弃置于利器盒内,医疗废物分类放
置、容器有警示标识,做好医疗废物交接登记。

IV参考依据
1.《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卫通(2009)10号)
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

医院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1、产房布局合理,区域间标识明确,符合功能流程。

2、分娩室要求无尘,环境清洁、空气新鲜。

对空气、物品表面、医护人员的手,每月作细菌监测,并记录,监测不合格有原因分析、整改措施和追踪监测。

3、每日通风两次,每日用动态空气杀菌机消毒2次,产妇出产房后进行终末消毒。

4、每日用消毒液擦拭全部用具,用浸有消毒液的拖把擦地面2次。

5、拖把分区专用,设有标志。

6、产床每次使用后,应用消毒液擦拭,然后才能重复使用。

7、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应分开放置,标识醒目,定期检查。

一次性物品严禁重复使用。

8、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在隔离产房分娩,医护人员釆取相应隔离措施,器械用后,要先用消毒液浸泡,然后用清水冲洗,装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内供应室回收,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

对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应隔离待产、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分娩结束后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9、非感染性疾病的胎盘遵从产妇及家属意愿,交由患方或医院焚烧处理,感染性疾病的胎盘必须放入黄色塑料袋内,按病理性医疗废物处理。

10、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按流程进行处理。

1。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精品篇
1、产房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间标识清楚。

2、凡进入产房的工作人员应更换产房专用衣、帽、鞋,一次性外科口罩,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并作好职业防护;接触产妇所有诊疗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产床上的所有织物均应“一人一换”,除参加接产的有关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入内。

3、产房应有定期清洁消毒制度,室内每日用500mg/L的含氯消毒液擦拭操作台面,地面湿式清扫;保持空气清新,自然通风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定时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机消毒室内空气每日至少1次,每次120分钟以上。

4、助产器械包内备断脐专用剪及无菌纱布、棉签、无菌手套等,禁止断脐器械与其他助产器械混用;
5、对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孕产妇及未进行经血传播疾病筛查的孕产妇,应采取隔离待产、隔离分娩,按消毒隔离制度及规程进行助产,所用物品做好标识单独处理。

分娩结束后,分娩室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6、接生后所产生的医疗废物(死胎、死婴、胎盘),必须按照国家
卫计委印发的《加强产科安全管理的十项规定》和《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相关规定进行收集、转运和最终处置,禁止与生活垃圾混放,避免回流社会。

7、以上未涉及到的详见我院制定的《产房医院感染管理》及《新生儿沐浴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8.新生儿吸痰管一婴一管一用一灭菌;可重复使用的新生儿复苏设备,每次使用后要进行消毒或灭菌;吸引器、吸引瓶及吸引管等应一用一更换一消毒;手术后的手术器械应及时清洗干净后,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回收处理。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1.0进入产房工作人员须更换洗手衣、戴帽子、换产房专用鞋。

离开产房时应换外出衣和鞋。

室内拖鞋每周一、四进行清洗消毒。

2.0进入分娩室、产房手术间必须戴口罩、帽子;接生及手术前必须按洗手规则消毒双手,洗手用物一人一用一消毒。

3.0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严格控制参观人员。

4.0产妇入待产室必须更换病人衣裤和鞋;陪产人员必须穿隔离衣、戴帽子、换专用鞋,陪产人员禁止入分娩间、手术间。

5.0保持室内清洁;每日用消毒水拖地面和抹平面卫生2次,每室有专用卫生工具,并有标志,定点清洗后定点(悬挂)放置。

6.0待产室应保持安静、整洁、待产床一床一桌一抹布。

7.0每次接产后须更换产床上橡胶垫,及时用消毒水抹产床和拖地;每周星期五进行一次搬家式大扫除。

8.0产妇使用的输氧管、备皮刀,一人一用一废弃。

9.0产妇合并传病者,应在隔离待产室待产及隔离分娩室分娩。

所有布类、器械均按特殊感染处理,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及胎盘必须放入黄色塑料袋(双袋包装),密闭运送,焚烧处理。

产妇离开隔离分娩室后,必须用消毒液擦拭室内所有物体表面及地面,并进行空气消毒,然后通风。

10.0无菌物品应存放于无菌柜内,按消毒日期后次序使用,做到无过期包,疑有污染时应重新消毒备用。

11.0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标志明显,无菌包外有灭菌日期、名称及指示胶带,所有消毒包内有化学指示卡,监测卡合格方可使用。

12.0产房的空气消毒要求;12.1通风:每日通风一次,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12.2消毒:用电子空气净化机空气消毒,每天消毒三次,每次一小时;产妇入产房前30分钟再次打开电子空气净化机消毒,将风速开关打到High,产妇进入产房后即将风速开关打到Low维持,产妇出产房后再将风速开关打到Hight30分钟后关机。

12.3每月空气、物表、工作人员手、无菌医疗器械、使用中的消毒液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1.进入产房必须更换专用鞋、衣、帽、戴口罩,非本室工作人员不得入内,工作鞋一用一消毒。

2.产房物体表面每日用0.1%含氯消毒液擦洗,一次性医疗用品用后按医疗垃圾处理。

3.地面清洁后用0.1%含氯消毒液拖地,每日2次,拖把用后由病房管理科集中消毒处理。

4.无菌物品、有专柜放置,按消毒日期前后排列,严防过期。

5.无菌持物钳、无菌容器、消毒液每日更换、消毒灭菌,所有缝线、剪刀、缝针等用物应高压灭菌消毒后备用。

6.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在刷手、铺台巾、戴手套、助产等方面,符合规范要求。

7.待产及分娩过程中,床上用物做到一人一用一更换。

每次接产完毕,产床用0.1%含氯消毒剂擦拭,保持清洁、无血迹。

8.传染病产妇,应在隔离待产室待产、隔离产房分娩,并在病历上有标记,一次性用品,用后装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密封并贴标签,产床用0.1%含氯消毒剂擦拭,器械送供应室清洁、消毒、高压灭菌,室内紫外线消毒。

特殊传染病器械先用0.2%含氯消毒剂初步消毒再送供应室清洁、消毒、高压灭菌。

9.室内定期通风换气,每日循环风紫外线消毒三次,每次2小时。

分娩室分娩前后各加消毒1小时。

10.细菌学检测空气、无菌物品及工作人员,每个季度细菌学检测1次,合格率100%。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一、进入产房的工作人员应更衣,穿拖鞋,戴帽子、口罩,严格控制进入产房无菌区内人员的数量,非产房工作人员严禁入内。

二、产房应保持清洁整齐、应用循环风动态空气消毒机消毒,保持室内空气X鲜。

三、产房每XX面清洁和消毒。

地面及物体外表无明显污染时,用5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采用湿式清洁;当受到明显污染及分娩后,随时去污、清洁消毒,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用1000 —2000rng/L含氯消毒液清洁消毒。

抹布和拖布应分区使用,严禁交叉使用。

四、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到达灭菌水平。

接触皮肤、黏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到达消毒水平。

五、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六、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和物品,在去除明显污渍清点好数量后,直接放入器械回收箱;传染患者或特殊感染患者用过的医疗器械、器具、用品,直接套双层黄色垃圾袋密闭后放入器械回收箱,由供应室集中处置。

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

七、产包为一次性使用,开启22小时如仍未生产,应从X更换并再次消毒外阴,接生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八、干缸无菌持物钳每4小时更换消毒一次。

九、开启的无菌物品每24小时更换消毒。

铺好的无菌盘每4小时更换消毒,并注明开启时间。

十、对患有或无化验单的产妇,应隔离待产和分娩,用后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使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及胎盘必须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内,密封运送,房间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十一、每季度做空气培养及无菌物品抽样细菌培养,有异常及时处理。

十二、每季度对空气、对物体外表、医护人员手和使用中消毒液进行生物学监测1次并记录,且不得有致病菌检出。

不合格者,必须分析原因,采取整改措施后再次监测,直至合格,确保医疗安全。

分娩室消毒隔离制度

分娩室消毒隔离制度

分娩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进入分娩室必须衣帽整洁,更换拖鞋,进行技术操作时,须戴好口罩。

非妇产科工作人员及产妇,不得擅自进入产房。

入口处的消毒液垫应定期消毒更换,有事外出须更换外出衣及外出鞋。

二、每日、每周、每月、定人、定点、定要求做好清洁卫生工作,一切清洁工作均应湿式打扫。

每日紫外线照射一次,每日三氧灭菌机进行空气消毒2小时,每周乳酸熏蒸一次,每月做空气细菌培养,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培养一次。

三、产妇生产回病房后,产妇所有用物必须进行终末清洁消毒,如系感染产妇,则应立即进行特殊消毒处理后再严格终末消毒。

四、对各种无菌包无菌容器中的消毒液应专人管理,定期清洁消毒,备而末用的消毒包应定期翻蒸。

定期更换器械消毒液,泡手液,消毒瓶镊,无菌物和非无菌物应分室放置,并有明显标记。

五、消毒药品保存方法正确,消毒液配制方法正确,容器有标记,有药名,有浓度,有时间,各种消毒浸泡方法正确。

六、工作人员进行无菌技术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七、工作人员应每年作全面体检一次,包括胸透,咽培养,大小便培养,HBV等检测,有呼吸道或肠道感染者,应暂时调离产房工作。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1.严格划分限制区、半限制区与非限制区,区域之间须有门隔开,标志明显,洁污分流。

设正常分娩室、隔离分娩室、待产室、隔离待产室。

2.进入分娩室的工作人员应更衣、换拖鞋、戴帽子、口罩,只有专业医务人员能进入分娩室,经产科医生同意,对产妇有帮助者(如直系亲属)可入室,须按医务人员着装。

3.接生时严格遵守各项无菌操作规程,严格外科手消毒。

洗手刷和消毒毛巾一人一用一灭菌;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在处理脐带和缝合伤口前,应更换新的无菌手套,连续接生时,在接生前以碘伏刷手3分钟。

4.病室内环境: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空气消毒.地面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产床、台面每日消毒。

每周彻底进行一次室内卫生处置与消毒.室内卫生用具如:拖把、抹布等按待产室,隔离室等分区专用,每月进行一次室内环境监测,登记并保存记录。

5.接送患者应用接送车,平车上铺一次性中单,一人一换;每接生完一位产妇后,对产床、橡胶单、器械等及时清洁、浸泡、消毒、灭菌。

地面消毒液擦拭。

6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灭菌物品专柜存放,柜内清洁干燥,标识明确,应在有效期内。

产房器械、产包一用一灭菌。

器械应相对固定,并有明确标识,严禁与病房清洁用具合用;一次性无菌物品除去外包装后放入无菌柜。

7.产包开启22小时如仍末生产,应重新更换并再次消毒外阴。

无菌物品使用时记录打开时间,无菌持物钳干式保存,每4小时更换。

无菌物品取走后按原样包好,24小时更换,无菌盘4小时有效。

8.重复使用的设备如:新生儿复苏设备、氧气湿化瓶、吸引瓶、体温表、护目镜、橡胶单、便器、拖鞋等必须一用一消毒,所有物品先清洗、消毒后干燥备用。

不得湿存。

9.助产器械包内备断脐专用剪及无菌纱布、棉签、无菌手套等,禁止断脐器械与其他助产器械混用;新生儿出生时使用的吸痰管,一婴一用,吸痰用生理盐水一婴一瓶,磅称上铺消毒巾,每个新生儿一用一换。

12.对急产妇、疑似或患有传染病的产妇应在隔离待产室内待产及分娩,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和助产。

医院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医院产房消毒隔离制度1. 引言在医院的产房中,消毒隔离制度是确保新生儿和产妇安全的重要环节。

合理、科学的消毒隔离制度能有效预防交叉感染,保证产房环境的卫生与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产房消毒隔离制度的相关要求和操作流程。

2. 消毒隔离房设置为了确保产房的卫生环境,医院需设立专门的消毒隔离房用于对标准产房进行定期的消毒和隔离。

消毒隔离房应满足以下条件: - 设在产房旁边,方便操作和管理; - 具备独立的空调系统,确保空气流通和过滤; - 拥有优良的隔音材料,有效降低噪音; - 配备齐全的消毒设备和工具。

3. 消毒流程医院产房消毒隔离制度的核心是消毒流程,该流程需要按照严格的操作规范完成,以确保消毒效果。

3.1 准备工作在进行消毒前,工作人员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 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防护服等; - 验证消毒设备和工具的有效性和完好性; - 清理和整理消毒隔离房,确保无明显污染; - 准备所需的消毒剂和材料。

3.2 清洁消毒清洁消毒是消毒流程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去除产房表面的有机物和污物,为后续的消毒操作提供良好的条件。

具体步骤如下: 1. 刷洗产房墙面、地面、吊顶等表面,并使用中性清洁剂清洗; 2. 清洗产房内的器械和设施,包括床单、被套、枕套等。

必要时,可以进行机械清洗; 3. 使用清水对产房进行彻底冲洗,确保无残留物。

3.3 消毒操作消毒是确保产房环境无菌的重要步骤,应根据需要选择适当的消毒剂进行操作。

具体步骤如下: 1. 根据消毒剂的要求,将其稀释到适当的浓度; 2. 使用喷雾器或喷雾设备对产房表面进行消毒,确保覆盖全面; 3. 针对特定区域,如操作台、洗手池等,可以使用纱布或棉球进行局部擦拭; 4. 注意消毒剂的接触时间,保持一定的作用时间。

3.4 通风处理在完成消毒操作后,产房需要进行充分通风,确保消毒剂挥发。

通风处理步骤如下: 1. 打开产房门窗,保证自然通风;2. 启动空调系统,提高空气流通;3. 使用空气清新剂或除臭剂,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1、凡进入产房的工作人员必须更换产房的衣、帽、口罩、裤、鞋,帽子必须盖住头发,穿戴符合要求后方可入内,私人物品不得入内。

2、严格参观、实习和陪产制度,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流动。

除参加接产的有关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入内。

3、严格履行消毒隔离和卫生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一切清洁工作均应湿式打扫,物体表面每日用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一次,地面用含1000mg/L有效氯的消毒液拖擦。

产房每日用空气消毒器或者紫外线消毒两次,每次30-60min,产房每周彻底清扫消毒一次。

4、产包及敷料送供应室高压蒸汽灭菌,凡15cm×15cm×20cm的敷料包内投入指示卡,包外贴上3M胶带指示卡,以证实是否已消毒灭菌。

灭菌后的消毒有效期为1周,到期未用者,重新灭菌后再用,无菌罐、无菌镊(钳),盛碘酒、酒精瓶,灌肠筒、冲洗壶等,每周高压蒸汽灭菌二次,干无菌罐及持物钳每4小时更换一次。

5、用过的接生器械及物品必须一用一消毒,能压力蒸汽灭菌的应避免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

若用2%戊二醛溶液,灭菌浸泡时间为10小时,消毒为30分钟,其浸泡器械使用前必须用生理水彻底冲洗,溶液每周更换。

6、氧气湿化瓶及吸引器瓶每日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传染病产妇用过的器械以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60min后取出清洗擦干,打包送供应室高压灭菌后备用。

一次性敷料送焚烧炉焚烧,非一次性布类用1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60min或送环氧乙烷室消毒后,送洗衣房清洗。

7、产床、接送病人的平车、器械车、凳、用具及地面均以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拖擦)消毒。

平车上物品保持清洁,接送隔离病人的平车,用后严格消毒,可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刷洗。

8、凡患有或疑有传染性疾病,应按隔离技术规程接生。

所用器具应用含有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min后,清洗、打包、灭菌。

物体表面及地面用含有效氯2000mg/L的溶液擦拭,并用过氧乙酸熏蒸进行空气消毒。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一、产房医务人员应掌握一定的消毒隔离知识,积极参加上级部门、医院和科室组织的相关培训。

二、进入产房应换鞋或穿鞋套,戴帽子、口罩。

专用鞋定期进行清洁、消毒,非本科室人员未经允许不得入内。

三、设正常分娩室和隔离分娩室,对传染病、疑似传染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孕产妇按隔离要求处理。

四、医务人员应严格落实标准预防措施。

五、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接生医务人员采用外科洗手。

六、在接生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七、定期检查各类无菌物品和一次性医疗用品,保证各类物品充足、无过期。

八、产房每日进行空气消毒,并有记录。

九、每日对各区域地表、物表常规清洁和消毒,遇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产床每次使用后用500mg/L含氯消毒液进行消毒处理;含氯消毒液现配现用,使用前应进行浓度监测,并有记录。

十、严格执行无菌物品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

十一、接生后的所有用品、敷料应及时处理、更换;对可重复使用的器械、器具和物品应使用专用容器由消毒供应室集中回收处理。

十二、加强医疗废物规范管理,严格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交合同公司处理。

十三、死婴或胎盘按相关规定要求处置,隔离产妇的胎盘按医疗废物处置。

隔离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隔离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隔离产房消毒隔离制度【1】
一、医护人员消毒隔离管理:
1.医护人员入隔离室前加穿一次性隔离衣和鞋套,接触病人必须戴手套。

2.工作人员在室内不坐产床,离开时脱去隔离衣、鞋套,消毒双手。

二、室内消毒隔离管理:
1.物体表面及地面每天用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拭两次,污染时随身擦拭,台面、椅、柜每天消毒液抹两次,门窗每周一次,室内每月大扫除一次,抹布、拖把洁具专用,室内空气消毒每日两次,每季度对室内空气、物表、医护人员手等进行微生物等监测,记录完整。

2.室内所有物品固定专用,用后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浸泡消毒并挂明显标志。

3.更换的布类物品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密封装好,并在袋外做标记送洗衣房处理,病人转出后,产床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洗床垫、枕芯等,房间密闭消毒2小时。

三、病人的消毒隔离管理:
1.病人限制在隔离分娩室内待产、分娩,不得外出。

2.进入隔离分娩室前在检查床上换产妇衣服,病人的一切物品不得带入。

四、医疗器械消毒隔离管理:
1.病人使用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严格执行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使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如产包、中单(含垃圾)用后用双层黄色垃圾袋密封并在袋外注明。

2.产妇分娩后用平车转送,一次性医疗用品、一切废物分类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密封,并在袋外注明,平车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擦洗、
3.用后的器械、物品用包布包好放入带盖密闭转运箱注明,统一送供应室清洗
灭菌。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1产房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源,严格划分非限制区、半限制区、限制区。

2进入产房的人员须洗手、更衣、带工作帽,换鞋。

工作人员疑有感染性疾病时,应避免接触病人或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非本科室人员未经许可不得入内。

3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日通风2次,每次30分钟,臭氧消毒2次,每次120分钟。

4保持室内清洁,分娩后应湿式擦拭地面、产床周围的各种物体表面,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每周湿式擦拭窗台和墙面一次,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产房桌面,病人床、床头柜,治疗车等每日用500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1次。

5床单、被服每周更换2次,有血迹、体液或排泄物等污染,应及时更换。

6无菌物品有设置专柜,并按照操作规程使用无菌器材。

重复使用的器械或物品,送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或灭菌。

7麻醉机及附属物品,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外壳一次,按钮、面板用75%酒精擦拭。

其他诊疗仪器每天用75%酒精擦拭一次。

8凡接生及难产手术,应按外科手术规程洗手,然后穿消毒手术衣戴手套,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

9对有潜在传染性疾病的产妇,应隔离待产、隔离分娩。

医务人员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所有物品严格按照消毒灭菌要求单独处理,尽可能使用一次性物品。

分娩结束后房间应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处理,用后的一次性物品及胎盘必须放入双层黄色朔料袋内密闭运送,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理。

10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1次,监测不合格时应分析原因,及时整改。

隔离产房消毒管理制度

隔离产房消毒管理制度

隔离产房消毒管理制度一、目的隔离产房是为了防止产母感染或传染给新生儿,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

因此,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消毒管理制度十分必要。

二、适用范围本消毒管理制度适用于隔离产房的消毒工作。

具体消毒工作应按照本制度执行。

三、消毒人员1. 消毒人员应根据相关规定进行职业培训,并取得相应的培训合格证书。

2. 消毒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包括戴口罩、手套、工作服等。

3. 消毒人员应严格遵守消毒工作程序,不得擅自更改操作方法。

四、消毒材料1. 消毒剂:应选择经卫生部门批准的消毒剂,并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

2. 消毒器具:消毒器具应经过消毒灭菌处理后才能使用。

五、消毒程序1. 空气消毒:隔离产房每天应进行一次空气消毒。

使用紫外线灯对空气进行消毒,每次持续30分钟。

2. 地面消毒:每次产妇接生后,应立即对地面进行消毒处理。

使用84消毒液进行拖地消毒,保持地面清洁干净。

3. 器具消毒:产妇接生后,对使用过的产房器具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使用84消毒液对器具进行浸泡消毒,消毒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

4. 床上用品消毒:产妇接生后,床上用品应及时更换并消毒处理。

床单、枕套等应用2%过氧化氢消毒液浸泡15分钟后晾干。

5. 水质消毒:保障隔离产房的用水卫生。

使用过滤器对水源进行预处理,并使用过氧化氢消毒液对水质进行消毒处理。

6. 消毒记录:消毒人员应对消毒工作进行记录,包括消毒时间、消毒剂使用情况等内容。

六、特殊情况处理1. 感染病例:如在隔离产房中发现感染病例,应立即隔离病例,并对隔离产房进行全面消毒处理。

2. 改进措施:隔离产房消毒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整改,并对工作程序进行改进。

七、监督检查1. 医院卫生部门应定期进行消毒工作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

2. 消毒工作出现问题时,应立即进行整改,并制定改进措施。

八、其他事项1. 隔离产房应保持通风良好,保持清洁整洁。

2. 消毒人员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3. 隔离产房消毒管理制度的具体内容可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ppt课件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ppt课件

十一、浸泡消毒手术器 械,应标明时间,一切 无菌物品必须注有灭菌 日期。
Diagram
十二、患者便器应固定 使用,用后刷净、消毒 后,方可再使用。
Diagram
十三、监测:
1、每月对产房空气的消 毒效果进行监测,细菌 菌落数应≤200cfu/㎝2。
2、每月对工作人员手的 消毒效果进行微生物检 测,细菌菌落≤5cfu/㎝2, 并不得检出致病菌为合 格。
六、类物品如体温表、 毛刷、擦手毛巾等,均 按常规进行清洗、消毒 或灭菌。产前备皮使用 一次性备皮刀。
Diagram
消毒
八、持物钳、持物镊等 每个病人一份,使用后 进行更换灭菌。取放无 菌持物钳(镊)时,应 钳端闭合向下,不可触 及容器口边缘及液面以 上容器内壁,用后立即 放回容器内。取远处物 品,应连同容器一并转 移,就地取用。使用持 物钳时不可低于腰部, 应在视线之中,不能随 意甩动。无菌持物钳不 可夹取油纱布,不可用 于换药及消毒皮肤,不 可夹取带色消毒棉球。 污染或可疑污染应重新 灭菌。
彻底,对空气中自然菌 杀菌率30分钟达到100%, 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 萄球菌、白色念珠菌40 分钟内达到99%以上。 开机45分钟空气沉降菌 ≤15 CFU/皿·30MIN、空 气中浮游菌≤800个 /m³,空气洁净度 达到30万等级(ISO9级 标准)以上,最高可达 到百级。
Diagram
Diagram
九、接生后所用器械应 进行初步清洗后交供应 室消毒灭菌,敷料应及 时处理、更换、消毒。
Diagram
十、产妇入室须更换住 院病人衣裤,换拖鞋。 凡患有或疑有传染性疾 病,如HbsAg阳性及肝 功能异常的产妇,均应 收入隔离待产室(床) 待产和隔离分娩室分娩, 并按隔离技术规程护理 和接生。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及措施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及措施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及措施
一、布局合理,严格划分非限制区、半限制区、限制区。

各区之间应用门隔开或有明显标志。

非本室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入内。

二、工作人员入分娩室必须戴口罩、帽子,使用专用工作服及工作鞋,外出时更换,每周彻底刷洗,用500mg/L的有效氯浸泡消毒。

三、工作人员接生时,必须穿手术衣裤,严格无菌操作及洗手制度,接生前应刷手(除使用免刷手消毒剂外)。

四、产房设置隔离待产和隔离分娩室,隔离产妇和婴儿严格按照传染病有关的管理规定消毒隔离。

五、产妇产前应做HBV、HCV、HIV、RPR的有关化验检查,阳性者按消毒原则处理。

六、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并有明显标志。

七、保持室内清洁整齐,每日湿式拖扫两次,用紫外线空气消毒两次(或每日晨消毒及每次接生后消毒)。

八、按规定定期对空气、手、物体表面、无菌物品等进行生物学监测。

九、普通病人用过的一切物品严格按照《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及措施》消毒,消毒液每次更换。

十、无菌持物罐应每4-6H更换一次干罐,各种操作严格无菌技术。

十一、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放置,按《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将医疗废物进行分类,用黄色袋装,各种医疗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垃圾只能装3/4满,胎盘用10%甲醛浸泡后或低温保存后统一按病理性废物处置;并注明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做好交接登记工作。

产房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产房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产房消毒隔离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确保母婴安全,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产房消毒隔离工作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产房消毒隔离工作,保障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院产房的一切消毒隔离工作。

所有从事产房工作的医护人员及保洁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

三、消毒隔离原则1. 严格执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本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

2.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全面提高消毒隔离工作质量。

3. 实行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确保产妇和新生儿零感染。

四、具体措施1. 环境消毒(1)保持产房空气流通,每日通风换气至少三次,每次30分钟。

(2)地面、墙壁、床单元、家具等物体表面每日用消毒液擦拭,保持清洁。

(3)产床、婴儿床、监护仪、血压计等设备设施定期进行消毒灭菌。

(4)产房内禁止摆放与诊疗无关的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2. 人员管理(1)医护人员进入产房必须更换专用衣裤、鞋帽,戴口罩,手套。

头发必须全部纳入帽内,避免皮肤裸露。

(2)严格控制产房人员流动,非诊疗人员禁止进入产房。

(3)从事产房工作的医护人员定期进行感染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3. 无菌操作(1)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操作时,必须遵循无菌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2)产房内所有器械、物品必须经过严格消毒灭菌,方可使用。

(3)产房内禁止使用一次性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4. 产妇管理(1)产妇进入产房前,必须进行皮肤消毒。

(2)产妇的床单、被罩、衣物等物品必须经过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3)产妇的引流液、排泄物等液体标本必须经过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5. 新生儿管理(1)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进行皮肤消毒,佩戴手腕带,避免身份混淆。

(2)新生儿的衣物、被褥、尿布等物品必须经过消毒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3)新生儿沐浴间、保暖箱等设备设施定期进行消毒灭菌。

6. 消毒液管理(1)消毒液必须按照规定的浓度和时间进行配置,保证消毒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一、前言
为了保障孕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维护医院的卫生环境,本制度旨在规范产房消毒隔离工作,确保每位孕产妇和新生儿都能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

二、消毒隔离区域设置
1. 产房内应设置消毒隔离区域,包括手术室、分娩室、观察室等。

2. 消毒隔离区域应当设有门窗,并装有空气净化器和UV-C紫外线灯等设备。

三、人员要求
1. 所有进入消毒隔离区域的医护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

2. 医护人员必须穿着符合要求的防护服、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并按规定进行手部卫生。

四、消毒操作流程
1. 消毒前,应先进行物品清洁处理。

2. 消毒使用的药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

3. 消毒时间应根据不同物品而定,应当达到杀灭细菌的要求。

4. 消毒后,应进行空气净化处理。

五、消毒物品管理
1. 消毒物品应当分类存放,并按规定进行标识。

2. 消毒物品的保管和使用必须经过专人管理,并记录使用情况。

3. 消毒物品的有效期应当定期检查,过期的物品应及时更换。

六、隔离措施
1. 对于有传染病史或疑似传染病的孕产妇和新生儿,应当采取隔离措施。

2. 隔离区域内必须设置专人负责看护,并按规定进行防护。

七、消毒隔离区域管理
1. 消毒隔离区域内必须保持干净整洁,无异味、无污染。

2. 随时检查消毒设备和防护用品是否齐全并正常运行。

3. 定期进行消毒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八、消毒隔离制度宣传与教育
1. 定期开展孕产妇和家属关于消毒隔离制度的宣传教育工作。

2. 对于新进人员,应当进行专业培训并进行考核。

九、制度执行与监督
1. 本制度由医院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2. 对于违反本制度的人员,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十、结语
本制度是保障孕产妇和新生儿健康的重要保障措施,希望所有医护人员认真执行,确保每位孕产妇和新生儿都能得到良好的医疗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