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及习俗,关于三月三的诗词

合集下载

广西壮族三月三歌圩节

广西壮族三月三歌圩节

广西壮族三月三歌圩节引言: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中国南方一个多民族的自治区,壮族是该地区的主要民族,他们有着独特的文化和传统习俗。

其中,三月三歌圩节是壮族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充满了欢乐、活力和独特的民俗活动,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和参与。

本文将介绍广西壮族三月三歌圩节的起源、庆祝方式和重要活动。

一、起源和背景广西壮族三月三歌圩节起源于壮族人民对于春天到来的欢庆和庆祝丰收的喜悦之情。

据传,这个节日始于明代,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和演变,已经成为广西壮族地区最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以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丰收和吉祥。

二、庆祝方式1. 场地布置广西壮族三月三歌圩节通常在城市的广场或乡村的广场举办。

在节日期间,广场会布置成喜庆的样子,彩旗飘扬,彩灯装饰,以及摆放各种吉祥的物品。

2. 穿着传统服饰在歌圩节期间,壮族人民会穿上传统的节日服装。

男性通常穿着白色的长袍和黑色的头巾,女性则穿着华丽的花裙和五彩缤纷的头饰。

他们以华丽的服饰展示着自己的美丽和高贵。

3. 歌舞表演歌舞表演是广西壮族三月三歌圩节的主要活动之一。

表演者身着传统服饰,在舞台上展示出独特的舞蹈和歌曲。

舞蹈动作矫健有力,充满了激情和活力,而歌曲则歌颂了丰收、团结和美好生活的主题。

4. 传统民俗活动广西壮族三月三歌圩节还有许多传统的民俗活动,如竞技比赛、赛龙舟、点燃篝火、观星等。

这些活动传承了壮族的文化和习俗,也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乐趣。

三、重要活动1. 开幕仪式广西壮族三月三歌圩节的开幕仪式是整个节日的亮点之一。

在仪式上,有领导人致辞,舞台上有精彩的表演,同时还会有焰火和烟花等壮观的视觉效果。

这个仪式标志着节日正式开始,向大家展示了壮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2. 赛龙舟赛龙舟是歌圩节期间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

龙舟竞赛吸引了许多参赛者和观众。

参赛者身着统一的服装,以团队协作的精神划动着龙舟,努力争夺冠军。

观众则聚集在河岸旁观看比赛,为自己支持的队伍加油打气。

壮族三月三民族习俗

壮族三月三民族习俗

篇一:《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农历三月初三,俗称“三月三”,是壮族人民举行歌圩的日子。

因此,又叫歌婆节(歌舞节)。

“歌圩”,是外族人给壮族定的汉名,壮语叫“欢龙垌”,意思是到田间去唱的歌;有的地方叫“欢窝敢”,意为出洞外唱的歌。

因为过去壮族人很少建寺庙,神像都放在岩洞里。

岩洞里是神圣的地方,必须保持肃穆,只有到岩洞外才能放声自由歌唱。

“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这句在广西流传的山歌歌词,说明壮族歌圩节的起源,和歌仙刘三姐有着密切的关系。

据说刘三姐是唐朝人,出生在广西宜山一个渔民家里。

从小爱唱山歌,成年以后容貌美丽,出口成歌。

附近有个财主莫怀仁想强抢刘三姐与他成亲,刘三姐誓死不从,莫怀仁叫人把刘三姐抛入河中。

刘三姐顺水漂流到柳州,幸被搭救,生活在鱼峰山下。

乡亲们闻讯,纷纷赶来学歌。

后来她与一青年猎人结为夫妇,就一直在这里传歌。

莫怀仁得知后,又勾结官府,把刘三姐夫妇抛入鱼峰山下小龙潭。

半夜,月明星稀,当乡亲们把他们两个打捞上来时,忽然一阵清风,只见刘三姐和青年猎人骑在一条鱼背上,一边唱歌一边腾空而去。

自此,人们都说刘三姐成仙去了,便把刘三姐称为歌仙。

后世的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每年农历三月三,刘三姐“成仙”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据记载,歌圩节已有上千年历史。

宋人著的《太平寰宇记》中,已有壮族“男女盛服聚会作歌”的记载。

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会十分盛行。

到了清代,形成了数百人以致数千人聚唱的大规模“歌墟”。

每到歌圩期间,青年男女便穿上节日的盛装,云集山头旷野或竹林草坡即兴对唱,相互盘答,歌声此起彼伏。

在歌墟中,勤劳智慧的壮族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山歌,使这一传统的民族节日充满了迷人的音韵。

壮族三月三习俗1、包五色糯米板节前家家准备五色糯米板和彩蛋。

人们采来红兰草、黄饭花、枫叶、紫蕃藤、用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做成红、黄、黑、紫、白五色糯饭。

相传,这种食品是深得仙女们的赞赏后流传下来的;也有人说是祭祀歌仙刘三姐的。

广西三月三的由来简介

广西三月三的由来简介

广西三月三的由来简介广西三月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传统节日,日期在农历的三月初三。

这个节日被广西壮族人民视为春天的象征,通常是一个欢乐、热闹的节日,各种传统活动和庆祝活动在这一天举行。

广西三月三节的由来与壮族的神话传说和民俗信仰有关,是源于古代壮族人民对大地的祭祀和敬畏。

据传说,很久以前,壮族的祖先们居住在广西的大山之中。

那时,他们遭受了许多困苦和灾难,食物也变得非常稀缺。

于是,壮族民间开始传承一个传统的节日——三月三,来祈求丰收和安宁。

在这个节日里,壮族人民会集体举行祭祀活动,以感谢神明的恩赐和保佑。

他们会在山间选择一个开阔的地方,搭建起祭坛,将各种食物、酒水和鲜花供奉在祭坛上。

然后,壮族人民会一起唱歌、跳舞,表达对自然的感恩之情。

歌舞的内容通常是描述他们祖先的传说和壮族民间文化的故事,如《牛郎织女》等。

这些歌舞活动都是壮族人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西三月三节最具特色的节目之一。

除了祭祀仪式和歌舞表演,广西三月三节还有其他多样化的庆祝活动。

其中最著名的是刀竹舞。

刀竹舞是一种传统的舞蹈形式,舞者手持竹竿和刀,配合音乐节奏,表演出精彩的舞蹈动作。

壮族人民相信,这种舞蹈能够驱鬼辟邪、祈求好运。

此外,还有竹筒酒、火龙舞、羌族街舞等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

广西三月三还是壮族人民传承和弘扬文化的重要时刻。

在节日期间,许多壮族人会穿上传统的壮族服饰,并进行民族舞蹈、歌曲、乐器等比赛和展示活动。

这是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壮族传统文化的机会。

近年来,广西三月三以独特的节日特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许多人慕名而来,一起参与庆祝活动,体验壮族的深厚文化底蕴。

在这一天,整个广西壮族自治区都洋溢着欢乐和喜悦的氛围,成千上万的游客将远道而来,共同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总的来说,广西三月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承载着丰收和幸福的愿望。

它不仅是壮族人民祭祀神明的活动,也是他们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机会。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一览)整理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一览)整理

让知识带有温度。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一览)整理广西壮族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一览)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地方,所以“三月三”在广西除了歌圩节外,习俗也许多。

你知道广西壮族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吗?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广西壮族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盼望大家能够喜爱。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广西的三月初三古称上巳节,是纪念黄帝的节日,在古时候三月三也是上巳节,后来被清明节合并了,现在上巳节已经渐渐消逝,但是三月三这个传统少数民族节日依旧坚韧的扎根在这片土地上。

来历传奇,这是西王母的生日,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魏晋后始定为农历三月三日。

南朝宋范晔在《后汉书·礼仪志》上载:“星月上巳,官民皆洁与东流水上,曰洗涤拔除、去宿垢痰,为大洁。

”说的是古代人们在这天要在清水河边洗涤,目的在于卫生与保健,后来便演化为在水边饮宴,郊外春游的节日。

宋代吴自牧在《猛梁录·三月》中载:“赐宴曲江,倾都楔饮、春游”。

现在,我国汉族及很多少数民族地区仍传承着“三月三”这个传统节日。

只是原来“洗涤祛除”的内容与意义已经淡化。

如今,三月三节日已变成了一个进行盛大庙会、春游、休闲、游乐、开展集市贸易活动的综合性节日。

风俗在广西,农历三月三,不仅是壮族传统春游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每到三月三季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

同时,“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壮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也是广西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农历三月三是哪位神仙的生日农历三月三是哪位神仙的生日:轩辕黄帝依据《史记五帝本纪》一书记载,黄帝是少典的儿子,姓公孙,名字叫轩辕,在轩辕之丘居住,传奇农历三月初三是他的诞辰,所以自古便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为了纪念人文初祖黄帝的诞辰之日,自古以来,百姓们会在三月三春游,或者亲朋在水边宴饮。

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和习俗

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和习俗

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和习俗壮族是中国民族中的一个重要的民族群体,拥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壮族三月三的习俗。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和习俗。

一、由来壮族三月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传说,在古代龙王统治下的南海中,有一只鹿,它具有神奇的能力,能够识别毒草并为人类指路。

一天,一个壮族的姑娘在森林里迷路了,遇到了这只鹿,鹿带着她走出了森林,并向她传授了很多生存技巧。

从此以后,壮族人们就把这只鹿视为神灵,每年三月三日,人们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来表达对鹿的崇敬之情。

二、习俗壮族三月三的习俗非常丰富多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舞龙舞狮、打黄蜡和祭鹿等习俗。

舞龙舞狮是壮族三月三最为热闹的活动之一,是表达对龙和狮的崇敬之情。

舞龙舞狮的音乐曲调欢快,舞者会穿着色彩鲜艳的龙和狮的服装,在广场上跳跃嬉戏,引得观众们阵阵喝彩。

打黄蜡是壮族三月三的另一项传统活动,是为了象征着一年的工作已经结束,人们开始享受休闲生活。

活动时,人们手持黄色的蜡烛,在夜晚里游行,传递着快乐和祝福的信息。

除此之外,祭鹿也是壮族三月三的重要习俗之一。

在壮族传统中,鹿是一种神圣的动物,有着独特的意义。

传统上,人们会在树林里穿上壮族服装,抬着祭鹿的图像,在林间祭祀,向神灵表示崇敬之情以及对拥有丰收和幸福的深切期盼。

三、壮族三月三文化的现代表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壮族三月三的文化已经呈现出了现代化的趋势。

在广场上,人们会穿着现代化的服装,在音乐的伴随下跳起传统的舞蹈。

人们也开始使用网络来分享祭鹿的图片和视频。

在城市里,壮族三月三的庆祝活动也开始采用现代营销手法,通过广告、电商和线上抽奖等方式来推广文化和产品。

总之,壮族三月三作为一个独特的民间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

无论是在传统活动还是在现代化的表现中,它都体现了壮族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自己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壮族三月三的文化影响也逐渐扩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学习中国多元文化的机会。

广西三月三有哪些由来介绍

广西三月三有哪些由来介绍

广西三月三有哪些由来介绍上巳节是干支纪日的一种叫法,从这个名字也能看出来,最初的“上巳节”就是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由于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大多是三月初三左右,所以人们干脆把“上巳节”定为三月初三,又被称为“重三”。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广西三月三有哪些由来,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广西三月三的由来说法一:古老相传唱歌可以乐神,可以消灾除难,求得风调雨顺,后来发展为定期的三月三的歌圩。

说法二:很久以前,有一对青年男女,从小相爱,他们很会唱山歌,谈情说爱都是用山歌来表达,但因受到家人反对,他们不能结为夫妻,便双双殉情。

青年们为了纪念这对坚贞的情侣,每年在他们殉情的日子,聚焦起来唱山歌,并逐渐形成三月三歌圩。

说法三:唐代出了歌仙刘三姐,以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并揭露财主们的罪恶,因而财主们怀恨在心,趁她上山砍柴时,派人斩断山藤,使三姐跌山身亡,后世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每年农历三月三――三姐逝世的日子,唱山歌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说法四:远古时期,某家有三个很漂亮的女儿,上门求婚的人络绎不绝,但父母都看不上。

后来父亲想了个点子——让求婚的后生仔当场唱歌,谁唱得最好,漂亮的女儿就嫁给谁。

结果通过唱歌,三个女儿都找到了如意郎君。

从此之后,唱歌成了一种男性求偶的形式,并发展成为歌圩。

三月三不同民族的不同风俗1、壮族节前,家家户户准备五彩糯米和彩蛋。

采集红兰草、黄米花、枫叶、紫粉藤,浸泡在这些植物的汁液中,制成红、黄、黑、紫、白糯米。

传说这种食物是仙女们称赞后流传下来的,有人说是送给歌唱家刘三姐的。

吃了这种食物,人就富足健康了。

2、侗族据侗族传说,在古代,侗族的原籍地总是以桐树开花为移栽节。

但是有一年,桐树没有开花,所以他们错过了农耕季节,所以他们不得不逃到保靖。

为了吸取过去的教训,人们每到三月三就会唱芦笙,走亲访友,互相提醒农忙。

节日多,侗族群众举行焰火、斗牛、斗马、决斗歌、踩堂等活动,又称“焰火节”。

3、瑶族节日期间,人们杀猪祭祀公社和山神,吃黄糯米。

广西三月三来历及习俗

广西三月三来历及习俗

广西三月三来历及习俗广西三月三来历及习俗(一览)广西农历三月三,不仅仅是单纯的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那么你知道广西三月三来历及习俗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广西三月三来历及习俗,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广西三月三来历及习俗1、来历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黄帝的诞辰,自古皆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三月三日起源于中华民族原始社会的原始制度。

2、风俗在广西,农历三月三,不仅是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

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聚江边饮宴。

同时,“壮族三月三”不仅是壮族重要的传统习惯节日,也是广西汉族、瑶族、侗族、苗族等民族传统节日。

广西三月三介绍在广西农历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是壮族的传统歌节。

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等,其中以三月三最为隆重。

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

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

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有来旁观助兴。

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

在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

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煞是热闹。

田阳县的乔业都是历来较大的歌圩。

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

此外,还有抛绣球、碰彩蛋等有趣活动。

抛绣球主要是娱乐,也作定情信物。

当姑娘看中某个小伙子时,就把绣球抛给他。

碰彩蛋是互相取乐承欢,亦有定情之意。

歌节是民贸的盛会,也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盛会。

1985年,区人民政府将三月三定为广西的民族艺术节。

三月三的由来故事在唐朝的时候,民间出现了一位歌仙,名叫刘三姐,出生在广西宜山的一个普通的家庭当中,家中世世代代都是以打渔为生。

广西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

广西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

广西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一、起源与历史背景广西三月三,又称“上巳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

这个节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祭祖习俗。

据传,这一天是人们祭祀祖先的好时机,也是万物苏醒与生机勃勃的时刻,因此庆祝活动也随之而来。

二、庆祝活动与习俗1. 祭祖祈福广西三月三的庆祝活动以祭祖祈福为核心。

人们会在这一天前往家族的祖坟或祖庙,上香祭拜祖先。

这是一种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激之情的方式,同时也是向祖先祈福,祈求家族的繁荣和幸福。

2. 游玩乐园除了祭祖祈福,广西三月三还有丰富多样的娱乐活动。

人们会前往乐园游玩,体验各种刺激的游乐项目,如过山车、摩天轮等。

这不仅是一种放松身心的方式,也是增进亲子关系和家庭团结的机会。

3. 赏花赏景广西三月三正值春天,此时万物复苏,花草树木开始绽放。

人们会安排时间赏花赏景,特别是赏桃花。

广西以亭亭玉立的桃花而闻名,三月三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所以很多人将赏桃花作为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4. 街头巡游在广西的某些城市,三月三还会举行大型的街头巡游活动。

参加巡游的人们身着传统的壮族服饰,载歌载舞,向全城展示壮族的文化和民俗特色。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增进民族自豪感,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

5. 传统美食除了丰富多样的庆祝活动,广西三月三的美食也是人们期待的一部分。

传统的三月三美食包括蟠龙、酸角糕和桂花糖等。

这些美食以其独特的口感和精美的制作工艺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并成为了庆祝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现代意义与传承广西三月三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传统节日,不仅在本地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成为了文化传承与交流的重要平台。

通过庆祝活动和习俗的传承,人们能够更加了解和感受到壮族民俗的独特魅力,促进了民族的团结与和谐。

同时,广西三月三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感受这个节日的独特魅力。

这不仅为广西的旅游业带来了机会,也为促进不同地域和文化的交流做出了贡献。

总之,广西三月三的来历与风俗凝结了壮族人民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也展现出广西的丰富民俗文化。

壮族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

壮族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

壮族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农历三月初三日是我国古代的“上巳节(又称‘修锲节’)”。

传说,这是西王母的生日,古时以农历三月上旬巳日为“上巳”,魏晋后始定为农历三月三日。

壮族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壮族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欢迎查阅!三月三的来历要说“三月三”的来历,可推到追念伏羲氏。

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

有一首北京竹枝词是这样描述蟠桃宫庙会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

”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

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

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

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

“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

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

晚上,家家户户在字己家里每个房间放鞭炮炸鬼,传说这天鬼魂到处出没。

壮族三月三的传说关于歌圩节的来历,壮族民间有许多优美动人的传说。

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都是有名的歌手,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相互的爱慕之情。

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使他俩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绝望地双双殉情身亡。

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二说,在唐代,壮族出了一个歌仙,名叫“刘三姐”。

她聪明过人,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财主们对她又恨又怕,因此一年的三月初三,乘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刘三姐遇难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壮族三月三

壮族三月三

壮族“三月三”“三月三”的来历农历三月三,这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

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

”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

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

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来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

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三月三”的习俗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是壮家一年一度的祭龙节,当然祭龙粑(绿粑粑)是必不可少的,每到此时,家家户户都要做可口的绿粑粑。

那绿粑粑是如何制作的。

(一)配料:野生绵篙、糯米面、白糖、汉菜棵烧的灰(二)制法:1、提前一天将新鲜的绵篙洗干净,并用水煮,在煮绵篙的时候把汉菜棵烧的灰用沙布包好同绵篙一起煮,煮沸就可以了,煮好以后把绵篙捞出来凉着,等到第二天早上用水洗干净,并拧干水备用;(新鲜的绵篙)2、提前一天把糯米用水泡好,第二天早上把泡好的糯米碾成面;3、将糯米面和煮好的绵篙用碾面机(现在都用机器了,以前是用舂)搅拌均匀,在搅拌的时候放一点白糖,这样可以增加粑粑的甜味;(和好的濡米面)4、煎,抓一个比拳头大的面团在锅里煎,然后再慢慢用锅铲压得变大变薄,一个绿粑粑就做好了。

(做好的绿粑粑)绿粑粑的传说传说在很古很古的时候,阳间和阴间之间的界限没有现在这样的森严,死人的魂魄可以到阳间玩玩,活人的魂魄也可以到阴间看看,方便得就象走亲戚一样。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阴阳生死之间的界限更加宽松了。

三月初三晚上,阴间的街市到处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大街小巷挤满着华丽的鬼魂。

随处可见龙灯、狮舞、高跷、花船,其热闹繁荣非人间的春节可比,因而在这天晚上,人的魂魄经受不了阴间的诱惑,纷纷到鬼市去游玩,他们有的游荡于街头巷尾观灯看戏;有的在酒楼茶肆喝酒听曲;有的趁机去看望从未见过面的列祖列宗。

壮族三月三七律诗歌

壮族三月三七律诗歌

壮族三月三七律诗歌其一。

三月初三喜气洋,壮乡处处乐无疆。

山歌对唱传情意,米酒香醇醉暖阳。

五色糯粮呈瑞象,绣球抛处爱悠长。

铜鼓敲开欢乐景,民俗盛事韵深藏。

解析:嘿呀,咱先看第一句“三月初三喜气洋,壮乡处处乐无疆”,这就是直接点明了时间是三月三,整个壮族的家乡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就像过年似的,大家都特别高兴,那种快乐的氛围都快漫出边界啦。

“山歌对唱传情意,米酒香醇醉暖阳”,壮族的山歌那可是一绝呢。

男女老少站在山坡上或者歌圩里,你一句我一句地对唱,歌声里都是对彼此的喜爱、祝福之类的感情。

再配上香醇的米酒,在温暖的阳光下,喝着酒听着歌,那感觉,就像神仙一样,能不醉嘛,这醉可不光是被酒弄醉了,也是被这美好的氛围陶醉啦。

“五色糯粮呈瑞象,绣球抛处爱悠长”,五色糯米饭可是壮族三月三的特色美食。

五种颜色的糯米饭放在一起,看着就特别好看,就像把祥瑞都给凑一块了。

绣球呢,姑娘们把绣球抛出去,要是哪个小伙子接到了,那可能就有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要开始咯,这爱情就像丝线一样悠长呢。

“铜鼓敲开欢乐景,民俗盛事韵深藏”,铜鼓一敲,那声音哐哐哐的,就像把欢乐的大门给敲开了。

壮族的三月三有这么多的民俗活动,这里面蕴含着很深很深的民族韵味,就像宝藏一样,越挖掘越觉得有意思。

其二。

三月三逢盛景光,壮家儿女靓衣装。

群龙竞渡江河上,众舞欢腾古道旁。

祭祖感恩怀敬意,祈福求运佑安康。

千年传统今朝耀,文化传承岁月香。

解析:“三月三逢盛景光,壮家儿女靓衣装”,一到三月三啊,就像赶上了一场超级盛大的派对。

壮族的兄弟姐妹们都穿上特别漂亮的衣服,花花绿绿的,把整个地方都点缀得像个大花园似的。

“群龙竞渡江河上,众舞欢腾古道旁”,你看那河面上,龙舟就像一条条蛟龙似的在比赛竞渡,划龙舟的人喊着号子,特别有劲儿。

旁边的古道上呢,大家欢快地跳舞,就像一群快乐的小鸟,跳的舞也是各种各样,特别热闹。

“祭祖感恩怀敬意,祈福求运佑安康”,在这个节日里,壮族人民可没忘记自己的祖先。

广西三月三由来及风俗

广西三月三由来及风俗

广西三月三由来及风俗广西三月三,又称“三月三节”或“三月街”,是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

这一节日独具民俗特色,寓意着丰收之喜、祈求吉祥和庆祝新春到来。

广西三月三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古代。

相传,在古代某个年代,广西山区的壮族人民遭遇瘟疫,生灵涂炭,人们苦不堪言。

一位名叫白猫老祖的神仙听闻此事,怜悯人间苍生,决定帮助降服瘟疫。

于是,他化身为猫形,钻进山中,把“疫”这个祸源吞下了肚中,为人民消灾解难。

为了感谢白猫老祖的恩德,当地人民决定在三月三这一天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以纪念白猫老祖的功德。

如今,广西三月三已经演变成了一项盛大的民间节庆活动。

在这一天,人们会穿上节日盛装,走上街头,举行各种形式的庆祝仪式。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是龙蛇舞。

龙蛇被视为祥瑞之物,能驱逐邪恶、带来好运,所以在三月三这一天,舞龙舞蛇的表演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此外,还有露天市集、民族歌舞表演、传统美食品尝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着众多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参与。

在广西三月三这一天,还有一项别具特色的风俗就是赶集。

当地人会赶到集市上,买买卖卖,品尝美食,聚在一起欢度节日。

传统的特色美食有酸汤糍粑、猪脚腌鱼、桂林米粉等,让人们在品尝美味的同时感受到节日的独特氛围。

此外,还有民族服饰展示、手工艺品交流等活动,让参与者近距离感受到少数民族文化的魅力。

总的来说,广西三月三作为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既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充满了现代活力和创新。

通过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增进民族团结,促进文化交流。

希望广西三月三这一传统节日能够传承下去,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继续为人们带来快乐和祝福。

愿这一天,人们能够团圆幸福,共享美好时光,共同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广西三月三古诗词

广西三月三古诗词

《广西三月三古诗词》
嘿,咱来聊聊广西三月三的那些古诗词哈。

广西三月三,那可热闹了去了。

在古代,好多诗人都写过关于三月三的诗词呢。

就说那句“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虽然说的不是广西的三月三,但是咱也能想象出那个热闹的场面。

广西的三月三呀,也到处都是漂亮的姑娘和帅气的小伙。

“正是春光三月里,鹧鸪啼处百花香。

”这句诗用在广西三月三也很合适呢。

三月里,春光正好,到处都是花香。

在广西,三月三的时候,大家都穿上漂亮的民族服装,去赶歌圩、对山歌。

那场面,可热闹啦。

男男女女,你唱一句,我对一句,歌声在山间回荡,就像那百灵鸟在唱歌。

还有“春风三月柳,吹暗大同城。

”广西的三月三,春风拂面,柳树摇曳。

大家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一起庆祝节日,分享快乐。

咱广西的三月三,那可是有很多传统习俗呢。

比如吃五色糯米饭,那颜色可漂亮啦,看着就有食欲。

还有抛绣球,姑娘们把自己亲手做的绣球抛出去,要是哪个小伙接住了,说不定就成就了一段好姻缘呢。

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大家都开开心心的。

老人们看着年轻人唱歌跳舞,回忆着自己年轻时候的故事。

小孩子们则在一旁玩耍,感受着节日的欢乐氛围。

这些古诗词,让我们更加了解广西三月三的历史和文化。

咱也得把这些传统习俗和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广西三月三的魅力。

以后每年的三月三,咱都要热热闹闹地过,让这份快乐一直延续下去。

嘿嘿。

壮族三月三上巳节的来历传说风俗活动诗歌鉴赏介绍课件PPT

壮族三月三上巳节的来历传说风俗活动诗歌鉴赏介绍课件PPT

风俗活动祓禊。
上巳节还有祓禊、修禊或沐浴活动。沐浴是为了去灾。史前人类 认为生育是由图腾入居妇女体内的结果。进入父权制时代之后, 人们才明白了夫妻交媾是生育的原因。但是无论是图腾感生的观 念,还是夫妻交媾导致生育的认识,都承认妇女是生育的体现者, 子女是由母亲孕育的。然而,并不是每个妇女都能正常生育的, 由于疾病原因,往往使某些妇女不孕育。当时人们认为妇女不育 是鬼神作祟,就利用上巳节的沐浴治疗不育症。这样久而久之, 相沿成习,把沐浴变成上巳节的重要内容。云南初春流传的洗脚 大会,就是古代祓禊的遗风。
传说2---纪念黄帝诞辰。
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 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传说,黄 帝一生下来就显得异常的神灵,生下没多久便能说话,到了15岁 已经无所不通了。公元前2697年,20岁的黄帝继承了有熊国君的 王位。在黄帝成为氏族首领之后,有熊氏的势力得到迅速发展, 并形成一个独立的黄帝部落。黄帝部落在从姬水向东发展的过程 中,继承了神农以来的农业生产经验,将原始农业发展到高度繁 荣阶段,使本部落迅速发展壮大。
传说4---纪念道教真武大帝。
农历三月三日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 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生于上古轩辕 之世,华历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战争的正神。各地的 道教宫观(如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 山)在三月三日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 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颂经祈祷。“真武山太 上真武碑记”对真武大帝的来历和国内主要的真武道场以及真武 “救军旅之祸”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简明而艺术地阐释,说明 了人们在三月三纪念真武大帝的来由和意义。
传说3---庆祝西王母蟠桃会。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及习俗,关于三月三的诗词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及习俗,关于三月三的诗词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及习俗,关于三月三的诗词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及习俗,关于三月三的诗词“三月三”节日三月三,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节。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三月三各族代表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畲族百姓都欢度“乌饭节”,家家都做乌米饭,全家共餐,馈赠亲友。

同时还聚集一起盘歌、跳舞,纪念这一节日。

连江县小沧民族自治乡畲族百姓也过乌饭节,这一天山村热闹非凡。

乌米饭是畲族人用山上的一种叫乌稔树野生植物,取叶煮汤,然后将糯米泡在汤里数小时捞起,放在木甑里蒸熟而成。

这种乌米饭色泽蓝绿乌黑,并带油光,吃到嘴里香软可口。

由于乌稔有防腐、开脾作用,将乌米饭用苎麻袋装起来,挂于通风阴凉处,数日不馊。

如果再加上猪油熟炒,更加味美可口。

因此有“一家蒸十家香”之说。

乌米饭的来由,传说是唐朝时,畲族英雄雷万兴领导畲军反抗官府,被朝庭军队围困在大山里,失去外援,粮草断绝,畲家军只得在大山里寻找食物。

时值深秋,山里大部分树木落果,唯有一种叫乌稔树的野生植物,叶虽落了,枝条上却挂着串串象珍珠一样的甜果,大家采来一把带回营地,雷万兴也尝了尝,感到香甜可口,于是传令大量采集野果充饥,军粮解决了,抗击官军取得了胜利。

过后有一年三月初三,雷万兴突然忆起大山里食过的甜果,便又想吃乌稔果,可是这时正是春天,乌稔树刚刚抽出绿叶,那有甜果呢?乡民只好采下乌稔树叶子加工后和着糯米一起炊煮,结果糯米也呈现出同乌稔果一样的蓝黑色,香味很浓,雷万兴吃了,食欲大增,异常高兴,下令畲军每年这一天都煮乌米饭。

畲民们为了纪念雷万兴率领畲军反抗官兵的胜利,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男男女女都出门“踏青”,采集乌稔叶,家家都做乌米饭,流传至今便成为畲族的一个节日,现在的“乌饭节”除了保留原有的习俗外,还载歌载舞,更加热闹非凡了。

壮族三月三诗歌朗诵词

壮族三月三诗歌朗诵词

壮族三月三诗歌朗诵词一、壮族的三月三节日背景介绍壮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传统习俗。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他们展示文化底蕴和表达情感的重要场合。

本节将详细介绍壮族的三月三节日背景和意义。

1.1 壮族的历史渊源壮族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贵州等地。

壮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他们的传统风俗、民间艺术和节日活动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1.2 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壮族的三月三是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人们在这一天会向山神和水神祭祀,祈求丰收和幸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月三逐渐演变成了壮族人民展示自我风采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盛大节日。

二、壮族三月三诗歌的特点与流派壮族的诗歌是表达情感、记录历史和传承文化的重要媒介。

在三月三诗歌朗诵中,壮族人民通过诗歌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对家乡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节将介绍壮族三月三诗歌的特点和流派。

2.1 抒发情感的特点壮族三月三诗歌常常抒发强烈的感情和情感,表达个人内心深处的愿望和情绪。

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包括山水、花草、爱情和友谊等,形象生动、激情澎湃。

2.2 展示壮族文化的特点壮族三月三诗歌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诗歌表达壮族人民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自豪和热爱。

诗歌中常出现的图案、服饰和传统习俗等元素,彰显了壮族独特的文化特点。

2.3 主要流派的介绍壮族三月三诗歌有着多种不同的流派,代表了不同地区、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人群的创作风格和口头传承方式。

几个主要流派包括“吟诵”、“歌辞”和“鸣脰”。

三、壮族三月三诗歌朗诵的仪式与表演壮族三月三诗歌朗诵是一种重要的文化仪式和表演形式,在节日期间经常举行。

本节将介绍壮族三月三诗歌朗诵的仪式和表演形式。

3.1 朗诵仪式的流程壮族三月三诗歌朗诵通常有着固定的仪式流程,包括准备、开场、朗诵和结束等环节。

这一流程的设计旨在展示壮族文化的典型特点和传统仪式的庄重。

3.2 表演形式的多样性壮族三月三诗歌朗诵的表演形式非常多样化,有独唱、合唱、舞蹈伴奏、舞台化演出等。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及寓意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及寓意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及寓意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及寓意(最新)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国许多民族的传统节日,壮族、苗族和瑶族是其中的典型。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及寓意,如果喜欢请收藏分享!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及寓意荠菜煮鸡蛋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而荠菜的谐音是“聚财”。

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

荠菜煮鸡蛋不仅可能祛风湿、清火,令腰腿不痛,而且还可预防春瘟。

因此,民间有着“三月三,荠菜当灵丹。

”的民谚。

五色糯米饭每年农历三月三或清明节,壮族人家家户户都蒸五色糯米饭过节。

五色糯米饭,因呈黑、红、黄、紫、白五种颜色而得名。

壮族人把五色糯米饭看做是“吉祥如意”和“五谷丰登”的象征,是用来招待客人的绝佳美食,也是用来祭扫先祖的供品之一。

壮族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但因语言差异,不同地域的壮族人对五色糯米饭有不同的称。

有的叫糇能,还有的叫乌米饭、青精饭、五色饭、花饭等。

蒿子粑粑传统江南——蒿子粑粑又称蒿子粑。

是传统江南青团衍生出来的另一种做法。

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吃蒿子粑,是安徽江淮,江南一带汉族民间传统风俗。

每年三月,家人采来粑粑蒿的嫩叶,洗净,然后拌以粘米和糯米粉,做成扁平溜圆的粑粑,放入锅内,用旺火蒸熟,吃起来软糯香甜可口。

而吃蒿子粑粑的习俗是为的是纪念死者,同时祝愿人人健康长寿,不为邪灵所侵。

艾叶粑粑三月三是壮族人的歌节,是家庭祭祖祈福的节日,这一天也会吃艾叶粑粑。

艾叶是一种中草药,是一种广泛应用的食材,南方人素来就有食用以艾叶为原料制作的美食。

用糯米粉做的艾叶粑粑就是今天我们要吃的传统美食。

鸡屎藤农历三月三吃鸡屎藤是广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种传统习俗。

将鸡屎藤叶与大米混合研磨成粉,再做成一片片的鸡屎藤面。

味道清香甜美,是本地人喜爱的特色小吃。

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诞辰,北海人以此纪念这位伟人。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文化习俗1、祭祖有些地方的三月三主要是以祭祀为主,他们会所有人出动带上祭祀用品去祭拜祖坟,其仪式主要有:除草添土,修整墓地,烧香上坟,供上祭品,跪拜敬酒,焚烧钱物,插标挂钱,燃放鞭炮,祈求祖先保佑家人幸福安康。

广西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

广西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

广西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2023广西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三月三”不仅是我区壮族的重要节日,也是汉、瑶、苗、侗等世居民族的重要传统习惯节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广西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广西三月三的来历和风俗壮族三月三的来历农历三月初三,俗称“三月三”,是壮族人民举行歌圩的日子。

因此,又叫歌婆节(歌舞节)。

“歌圩”,是外族人给壮族定的汉名,壮语叫“欢龙垌”,意思是到田间去唱的歌;有的地方叫“欢窝敢”,意为出洞外唱的歌。

因为过去壮族人很少建寺庙,神像都放在岩洞里。

岩洞里是神圣的地方,必须保持肃穆,只有到岩洞外才能放声自由歌唱。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壮族人称“窝埠坡”或“窝坡”,原意为到垌外、田间去唱歌,所以也称“歌圩节”。

也有称是为纪念刘三姐,因此也叫“歌仙会”。

关于它的来历,民间有许多动人的传说。

一说古代有一对情人,经常唱山歌来表达爱意。

但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两人不能结为夫妻,于是他们双双殉情。

人们为了纪念这对情侣,遂在三月初三唱歌致哀。

传说最广是关于刘三姐的:壮族歌仙“刘三姐”经常用山歌歌颂劳动和爱情,揭露财主们的罪恶。

有一年的三月初三,刘三姐在山上砍柴时,财主派人砍断了山藤,使她坠崖身亡。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歌仙,便在这天聚会唱歌,一唱就是三天三夜,歌圩就此形成。

这些传说现已难于考证,但在宋人着的《太平寰宇记》中就有记载:“壮人于谷熟之际,择日祭神,男女盛会作歌。

”这说明当时的歌圩也很兴盛。

宋元以后,壮族山歌的发展尤为突出,歌圩也成了文化娱乐和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所,并出现了抛绣球的游戏。

女子将绣球抛给自己心爱的男子后,双双退出歌场,互赠定情信物,到了清代,便形成了成千上万人参加的大型活动。

到1934年编的《广西各县概况》记载,当时广西有歌圩活动的就有二十六个县,几乎遍布广西各地。

壮族对歌的场所叫歌坪,壮语“欢龙洞”。

意思是到田间唱,也叫“欢窝敢”,即到岩洞外唱歌。

届期,人们用枫树叶、黄花草、三月花煮染糯米饭,以祭奠刘三姐,并自己食用,俗说食此可以像花木一样兴旺茁壮。

2016广西壮族三月三优美诗歌

2016广西壮族三月三优美诗歌

2016广西壮族三月三优美诗歌导语:“三月三”,是壮族地区最大的歌圩日,又称“歌仙节”,据传说,是为纪念“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民间纪念性节日。

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诗歌,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丽人行》作者:杜甫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沓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绕口令《三月三小三去登山》三月三,小三去登山;上山又下山,下山又上山;登了三次山,跑了三里三;出了一身汗,湿了三件衫;小三山上大声喊:“离天只有三尺三!”三月三日登庾楼寄庾三十二(白居易)三日欢游辞曲水,二年愁卧在长沙。

每登高处长相意,何况兹楼属庾家。

三月三日(白居易)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

莲子数杯尝冷酒,柘枝一曲试春衫。

阶临池面胜看镜,户映花丛当下帘。

指点楼南玩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

梦江南/忆江南(贺铸)九曲池头三月三。

柳毵毵。

香尘扑马喷金衔。

涴春衫。

苦笋鲥鱼乡味美,梦江南。

阊门烟水晚风恬。

落归帆。

《使东川·望驿台》作者:元稹可怜三月三旬足,怅望江边望驿台。

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

《十拍子/破阵子》作者:赵善扛柳絮飞时绿暗,荼开后春酣。

花外青帘迷酒思,陌上晴光收翠岚。

佳辰三月三。

解珮人逢游女,踏青草斗宜男。

醉倚画阑阑槛北,梦绕清江江水南。

飞鸾与共骖。

《春词》作者:陈允平杨柳春风三月三,画桥芳草碧纤纤。

一双燕子归来后,十二红楼卷绣帘。

《上巳感怀》作者:仇远一春无况嬾游山,风景依然三月三。

十里杨花深似雪,马蹄无路入江南。

《上巳晚泊龟山作》作者:贺寿薄暮东风不满帆,迟迟未忍去淮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来及习俗,关于三月三的诗词广西壮族“三月三”的由及习俗,关于三月三的诗词“三月三”节日三月三,汉族及多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三月初三。

古称上巳节。

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国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

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三月三各族代表节日(一)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畲族百姓都欢度“乌饭节”,家家都做乌米饭,全家共餐,馈赠亲友。

同时还聚集一起盘歌、跳舞,纪念这一节日。

连江县小沧民族自治乡畲族百姓也过乌饭节,这一天村热闹非凡。

乌米饭是畲族人用上的一种叫乌稔树野生植物,取叶煮汤,然后将糯米泡在汤里数小时捞起,放在木甑里蒸熟而成。

这种乌米饭色泽蓝绿乌黑,并带油光,吃到嘴里香软可口。

由于乌稔有防腐、开脾作用,将乌米饭用苎麻袋装起,挂于通风阴凉处,数日不馊。

如果再加上猪油熟炒,更加味美可口。

因此有“一家蒸十家香”之说。

乌米饭的由,传说是唐朝时,畲族英雄雷万兴领导畲军反抗官府,被朝庭军队围困在大里,失去外援,粮草断绝,畲家军只得在大里寻找食物。

时值深秋,里大部分树木落果,唯有一种叫乌稔树的野生植物,叶虽落了,枝条上却挂着串串象珍珠一样的甜果,大家采一把带回营地,雷万兴也尝了尝,感到香甜可口,于是传令大量采集野果充饥,军粮解决了,抗击官军取得了胜利。

过后有一年三月初三,雷万兴突然忆起大里食过的甜果,便又想吃乌稔果,可是这时正是春天,乌稔树刚刚抽出绿叶,那有甜果呢?乡民只好采下乌稔树叶子加工后和着糯米一起炊煮,结果糯米也呈现出同乌稔果一样的蓝黑色,香味很浓,雷万兴吃了,食欲大增,异常高兴,下令畲军每年这一天都煮乌米饭。

畲民们为了纪念雷万兴率领畲军反抗官兵的胜利,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这一天,男男女女都出门“踏青”,采集乌稔叶,家家都做乌米饭,流传至今便成为畲族的一个节日,现在的“乌饭节”除了保留原有的习俗外,还载歌载舞,更加热闹非凡了。

(二)土族传统节日鸡蛋会。

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或三月初八日、三月十八日,因地而异。

届时,在寺庙里举行献牲酬祭,请法师诵经跳酬神舞,以禳灾祛祸,保五谷丰登,人畜两旺。

与会群众还随身携带许多熟鸡蛋,一是自食,二是相互敲击作戏。

(三)三月三日,是布依族较为普遍的传统节日,俗称“三月三”。

节日与活动内容,随居住地区不同有所区别。

贵阳市乌当区新堡乡一带布依族将“三月三”又叫“祭地蚕”,俗称“地蚕会”。

传说古时有一庄稼汉,发现年年春播之后都有许多地蚕将幼苗咬死。

经过反复观察,他认为地蚕是天神放到大地的“天马”。

为避免幼亩遭受虫害,他用了许多方法祭把都不灵验。

后,他在春播时炒包谷花去喂地蚕,结果保住了幼苗。

这个消息很快传到远近的布依人家。

此后,这一带的布依族为了保护农作物,争取获得丰收,于每年三具初三会天,不动上砂包谷花作供品,三五成群地至附近坡祭祀“天神、地蚕”,祈求天神保佑,不叫地蚕咬死田地里的禾苗,让五谷丰登。

祭毕,人们沿田边土坎边走边唱歌,并把包谷花撒向田土中。

北部坝王河一带,因气温较低,此时枫叶尚小,未能着色,以三月十三日为“枫叶节”。

节日这天,人们到野踏青游春,儿童们摘嫩枫叶做成圆球抛打,妇女们则摘几匹嫩枫叶插在头髻上。

此外,家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做花糯米饭吃。

青年们到坡上吹木叶、唱歌。

如遇上称心如意的对手,晚上便相邀到布依村寨,通宵达旦地对歌。

临别时,主人家用芭蕉叶包着花糯米饭和鸡腿肉分送歌手,作为节日的礼物。

贵州望漠县布依族传说三月初三是“寒日”,吃了狗肉可以驱寒。

此日有条狗请客的习俗。

贵州安龙县部分布依族传说三月三日是影“神”的生日。

人们为避免神放出蝗虫伤害庄稼,确保农业丰收,旧有扫寨祭神的习俗。

“三月三”这天,人们到村寨神坛前摆设雄鸡、刀头等供品,还要杀一头狗,将血洒在纸旗、纸马和寨子进出要道口的石头上,然后由“老魔公”及其他人员携带淋有狗血的纸旗,纸马到各家各户扫除妖魔鬼怪。

各家大门口要设置一张长凳,凳上摆一只装满清水的“水碗”和一只装有瓦砾石粒的碗。

“老魔公”在大门口咒念“魔经”,打几个“农阳卦”,再将瓦砾石粒向这家房屋内乱撒,将水碗的水四处乱泼,掀翻大门前的长凳,扣起水碗,意为扫除了魔鬼。

最后,给这家插上沾有狗血的纸旗、佳上纸马,另赴他家去扫。

村寨住户都轮扫完毕,“老魔公”口到神坛,将收扫的妖魔鬼怪集中镇压于神灵之前,然后全寨男人于神坛处就地会餐,称为“陪神吃饭”。

该县德卧镇称“三月三”为“赶毛杉树”,又叫“毛杉树歌节”,为期三天,聚会者达数万之众。

云南罗平八达河一带的布依族的三月三日,是男女青年唱歌对调的节日。

这天,男女老少到河边听青年们唱歌,观看孩子们比赛划竹排、打水枪。

有的人家还给孩子做花糯米饭分送到边和寨旁;有的则用小花布口袋装上鸡蛋和各类食品,供玩耍和参加比赛活动的青少年吃。

罗平牛街的布依族男女青年则要在这三天中,举行盛大的游、对歌和交友活动。

方圆几十里的各族青年,届时也到马把腰一带,参加和观赏这一传统的赛歌对调活动。

歌手们可以在这样的场合中大显身手,凭着即兴作诗吟唱的天才,能和对手连唱三天三夜甚至更长的时间。

有许多男女青年通过这些活动建立了爱情关系。

(四)侗家传说,古时侗家的原始属地总是以桐树开花时为插秧节。

但有一年桐树没有开花,结果误了农时,只好逃荒到报京一带,为了吸取过去的教训,每到三月初三人们便吹芦笙唱歌,走访亲友,并相互提醒该忙农事侗族,多于节日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

侗族三月三,节期为五天。

每逢农历三月初一,家家户户便开始准备。

初二,姑娘们相邀到河边捞鱼抓虾,并与小伙子们在坡上备办野餐。

初三清晨,姑娘们精心打扮后,提上精巧的竹篮,到菜园采满监葱蒜,在泉边用水洗净。

她们排成一字长龙,站在水边小路上,羞涩地挥动篮子,悄悄地向坡上张望,等待情郎讨取。

此时坡上早已站满了人,里边有姑娘的家人,要看看到底是哪家后生讨走了篮子。

一群穿着整洁青布对襟上衣的小伙子,在人们善意的哄笑中,一个跟一个地走上水边小路。

这时,小伙子们当众向意中人讨篮,得到者会迎一阵&qut;噢噢&qut;的赞叹声,小伙子可与姑娘悄声约定还篮时间。

讨不到篮子的小伙子会招围观者&qut;嘘嘘&qut;的嘲讽声,而后在寨旁坡上对歌,以歌声继续寻觅知音,一直唱到天亮。

这天中午,人们集中在寨中心的场地上欢歌狂舞。

三月初四还要举行盛大的化装舞会。

初五下午要为前观看的邻近村寨的客人举行欢送仪式。

(五)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后云集于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

相传在很久以前,野兽经常出入瑶族村寨伤人、损坏庄稼,为了保卫家园,寨子的民族英雄盘古率勇士上守猎、捕杀猛兽,盘古不幸被羚羊用角顶破服部而当场死亡,那天正是农历的三月初三,为了记念民族英雄盘古,瑶族人民把每年的三月初三日定位记念盘古的日子,取名为“三月三”又名“干巴节”即每年的“三月三”之前,瑶族男人都提前一个星期到老林守猎、捕杀野兽、下河捞鱼摸虾,并且烤成干巴带回家里。

妇女们上采摘小靛叶等天然染料,煮水后染成红、黄、蓝、紫四种颜色的糯米饭用于敬献盘古,年复一年,一直传到今天。

过去“三月三”,瑶族人民放下手中的农活集体休息一天,以祭奠盘古,即妇女们休息做针线活、男人们读经书、喝酒、娱乐、姑娘和小伙子们却相约到寨子边的荒上、纵林里对歌、谈情说爱、玩耍。

“三月三”传说三月三可推到追念伏羲氏。

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伏羲建都地)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农历三月三,还是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

晚清《都门杂咏》里有一首七言诗是这样描写当年庙会之盛况的:“三月初三春正长,蟠桃宫里看烧香;沿河一带风微起,十丈红尘匝地扬。

”传说西王母原是我国西部一个原始部落的保护神。

她有两个法宝:一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仙丹,二是吃了能延年益寿的仙桃——蟠桃。

神话传说中的嫦娥,就是偷吃了丈夫后羿弄的西王母仙丹后飞上月宫的。

此后,在一些志怪小说中,又把西王母说成是福寿之神。

古代汉族曲水流觞,农历三月三日,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寿诞。

真武大帝全称“北镇天真武玄天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真武真君。

生于上古轩辕之世,华历三月三日,是道教中主管军事与战争的正神。

各地的道教宫观在三月三日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法会,道教信徒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庙宇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颂经祈祷。

“真武太上真武碑记”对真武大帝的历和国内主要的真武道场以及真武“救军旅之祸”的“仁人之心”都作了简明而艺术地阐释。

说明了人们在三月三纪念真武大帝的由和意义。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

“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为大絜”(《后汉书·礼仪志上》)。

后又增加了临水宴宾、踏青的内容。

晚上,家家户户在自己家里每个房间放鞭炮炸鬼,传说这天鬼魂到处出没。

“三月三”节日习俗汉族安徽霍吃蒿子粑粑蒿子粑粑的食料:野生蒿子、米面、腊肉、香蒜等蒿子粑粑的制法:1、将新鲜的蒿子用手搓成一团,然后用木棍将蒿子的汁水敲打尽;2、将腊肉切成小方块,先放在锅里炒,腊肉出油时,将米面、切碎的蒿子、香蒜等放进锅里拌匀,添适量凉水焖一会盛起;3、将盛起的面做成粑粑状,要薄厚均匀,做好后放入锅内加盖,小火炕,约1分钟左右即可。

蒿子粑粑,口感香脆,味鲜色美,为霍独有,传说每年农历三月三日,吃蒿子粑粑可“巴魂”。

传说故事:“鬼节”与蒿子粑粑:传说在很古很古的时候,阳间和阴间之间的界限没有现在这样的森严,死人的魂魄可以到阳间玩玩,活人的魂魄也可以到阴间看看,方便得就象走亲戚一样。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阴阳生死之间的界限更加宽松了。

三月初三晚上,阴间的街市到处张灯结彩,披红挂绿,大街小巷挤满着华丽的鬼魂。

随处可见龙灯、狮舞、高跷、花船,其热闹繁荣非人间的春节可比,因而在这天晚上,人的魂魄经受不了阴间的诱惑,纷纷到鬼市去游玩,他们有的游荡于街头巷尾观灯看戏;有的在酒楼茶肆喝酒听曲;有的趁机去望从未见过面的列祖列宗。

待到雄鸡报晓,鬼市收市时,大多数的游魂心满意足地回到各自的躯体。

少数游魂乐而忘返,就留在阴间了。

翌日,阳间一片哭声。

我们为那些魂魄不归的亲人请和尚道士念经画符招魂。

亲人撕心裂肺的呼喊及和尚道士的经符咒能招回一些不贪玩的游魂,一些玩性大的在七天身体腐烂后,就长离人间了。

因此,农历三月初三就成了人间恐怖不安的日子,被人们称为“鬼节”。

不管人们如何恐惧,每年三月三的“鬼节”还是照常光临。

“鬼节”前夕,人们都拥到庙里烧香磕头,祈求神灵菩萨保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