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精选教育第三十五讲 世界地理概况 讲练结合.doc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35讲 世界地理概况
基础自主梳理
1.大洲和大洋 读图35-1、图35-2,完成下列问题。
图35-1 世界大洲、大洋的分布
图35-2 亚洲与欧洲、非洲的分界
(1)“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无论怎样划分,地球上的任何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 大
南美南部东、西岸 海上交通要道,沟 通大西洋与太平洋
西风漂流
返回导航
知识梳理 3、大洋 (4)重要海峡
示意图
苏伊士 运河
巴拿马 运河
一、世界的陆地与海洋
高三一轮总复习 ·地理(ZT)
位置
沿岸 气候
重要性
洋流
亚、非两洲 分界线,苏 伊士地峡
地中海气 候、热带 沙漠气候
扼要货比00运0欧冲绕~、,好量10最亚是望0、世角大00非界航的千三国程国米洲际缩际交贸短运通易8河;密海流 层能25万度水向 相力吨流从红 反小:地海 ;于表中, 通等层海底 航于
南、北美洲 分界线,中 美地峡
第四篇
国际贸易货运量仅次于
热带雨林 苏伊士运河;比绕麦哲
气候
伦海峡航程缩短14 500千
第一章 世界地米理
返回导航
高三一轮总复习 ·地理(ZT)
名称 所属国家 通航能力 沟通的海洋
重要意义
苏伊士 运河
埃及 ______
25万 吨
红海 、_地__中__海__ 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是大西洋 与印度洋之间的捷径
3.Q湖沿岸依托当地的优势自然资源
适宜发展
()
A.钢铁工业
B.盐化学工业
C.家具制造工业 D.水产品加工业
第35讲 世界地理1
A.昼夜温差大 C.气候湿热
B.秋雨绵绵 D1、经度位置(东西半球位置) 2、纬度位置(南北半球位置/高中低纬度/温度带) 二、相对位置 1、海陆位置(如:东临太平洋) 2、地区位置(如:位于北美洲东北部,位于美国东南部,位于湖泊东岸, 位于东南亚内陆) 3、相邻位置(如:北接蒙古,南邻越南,东部与日本隔海相望,安第斯山
脉以西)
三、其他 1、经济位置(如:位于东北亚经济圈、东北经济圈的中心之一)-依据材料 描述 2、交通位置-突出交通位置的重要性 ①重要地理分界线(州界、洋界);(巴拿马运河连接南北美大陆,土耳其 海峡是地中海通往黑海的唯一海峡) ②沟通大陆或大洋;(苏伊士运河-欧、亚、非三洲交通要道,沟通红海与 地中海,使印度洋与大西洋连接起来)
认识大洲——亚洲
张岭
一、位置和范围
在上图中填绘下列内容: 描绘出:30°E、60°E、90°E、120°E、150°E、30°N、60°N, 并观察这些经纬线穿过的亚洲版图的位置和主要国家。 填出:亚洲与欧洲、非洲、北美洲的分界线及主要分区的 名称。 (1)地理位置 ①海陆位置:东临 a_太__平__洋__、北临 b 北冰洋、南临 c印__度__洋__, 西侧通过黑海、d_地__中__海__与大西洋相通。 ②经纬度位置:大致地处 10°S~80°N、30°E~180°,主要 位于北半球、东__半__球__,__是__跨__纬__度__最__多__且__东__西__距__离__最__长__的__大__洲__。
(3)C 所 在 半 岛 气 候 高 温 多 雨 , 当 地 主 要 粮 食 作 物 是
__水__稻____。该天地然也橡是胶世界(或热带棕经榈济、作物蕉基麻地等之一,,答请你一列种举即1~可) 2 种:__天___然__橡___胶___(_或__棕。 榈、蕉麻等)
2019版优化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师用书 第35讲 世界地理概况
第35讲世界地理概况最新考纲考纲解读考法指南1.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3.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1.识记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
2.掌握世界气温与降水的分布,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和特征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识记世界主要河流、湖泊及其主要特点。
4.掌握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和宗教的分布。
5.掌握主要国家和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
本讲内容为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往往作为高考命题载体,运用高中地理知识来解释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象的分布特点、成因等。
如2017全国卷ⅡT37等。
世界海陆分布和地形1.大洲和大洋(1)世界海陆分布:从全球来看,地球表面积的71%为海洋,29%为陆地。
(2)七大洲和四大洋①七大洲及其分界线a.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图中字母所在的大洲:A亚洲、B欧洲、C 非洲、D大洋洲、E南极洲、F北美洲、G南美洲。
b.大洲分界线大洲分界线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红海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按照面积大小,依次为甲太平洋、乙大西洋、丙印度洋、丁北冰洋。
2.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1)陆地地形类型及特征(2)海底地形类型及特征海底地形特征大陆架大陆向海洋延伸部分,水深不超过200 m,坡度较小,蕴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大洋底部洋盆面积大,深度大,有锰结核分布海岭生长边界,新洋壳诞生处海沟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碰撞区、消亡边界,海洋中最深的地方(1)世界主要地形区①两大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安第斯山)。
②主要高原亚洲:青藏高原、蒙古高原、德干高原、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等。
非洲: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等。
南美洲:巴西高原、巴塔哥尼亚高原等。
③主要平原亚洲: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图兰平原等。
19版:世界地理概况
直布罗陀海峡
英吉利海峡
马六甲海峡
曼德海峡
A.①②③④
C.③④①②
B.④③②①
D.③①④②
从香港到鹿特丹港,最近的航线 是地中海—苏伊士运河航线
解析
答案
2.下列有关四个海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大洲分界线的是①和② B.沟通两大洋的是③ C.两岸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②和④ D.处于板块消亡边界的是①和④
岛 海 大陆坡 弧 沟 大陆架 洋盆 洋中脊 洋盆
大陆坡
置: 大陆架向外延伸的部分 中心水深: 200 m~4 000 m 位
特
点: 坡度大
岛 海 大陆坡 弧 沟 大陆架 洋盆 洋中脊 洋盆
岛
位 特
弧
置: 大陆边缘与洋盆的过渡地带,分布于大陆坡的前缘 点: 弧形分布
成
因: 大陆板块受挤压上拱隆起形成
第一章 世界地理
第36讲 世界地理概况
内容索引
考点一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考点二
考点三 课时作业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
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四大洋
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定义 洋 海 海峡 内海 远离大陆的广阔水域,海洋的 主体部分 如四大洋 举例
太 平 洋
基本概念
定义 洋 海 海峡 内海 远离大陆的广阔水域,海洋的 主体部分 海洋的边缘部分 如四大洋 如东海、阿拉伯海 举例
包括非洲大陆,大西洋、印度洋的一部分
包括南、北美洲,大西洋、北冰洋的一部分
包括南极大陆,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的一部分
板块运动特点
内部:比较稳定
交界处:地壳活动比较频繁
板块运动特点
表示碰撞挤压,在 这种力作用下,板块 交界地带会形成山脉 或岛弧。
1 第35讲 世界地理概况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6
2.陆地地形类型与特点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7
3.海底地形类型与特点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8
海底地形
大陆架
__大__陆__坡_____
大洋 底部
洋盆 海岭 海沟
特点 大陆向海洋延伸部分,水深不超过___2_0_0__m____,蕴藏着丰富 的石油、天然气
24
(3)欧洲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25
(4)北美洲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26
(5)南美洲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27
(6)大洋洲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28
(7)南极洲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29
(2020·合肥重点中学联考)下图为亚洲年均等降水量线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为亚洲 四个干旱中心。读图回答 1~3 题。
31
3.关于干旱中心形成的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受索马里寒流降温减湿作用影响
B.②地受高山阻挡,且远离海洋
C.③地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④地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
解析:第 1 题,读图分析可知亚洲南部和东南部降水丰富,亚洲的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
气候,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这些地区会受到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5讲 世界地理概况课件 中图版
(4) 丙 处 为 西 西 伯 利 亚 平 原 , 地 形 平 坦,河流纵横,纬度较高,易形成沼 泽,亚寒带针叶林广布。
(3)世界降水的季节变化类型:全年多 雨区、全年少雨区、夏季多雨区、冬 季多雨区。
三、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1.世界人口分布
(1) 人 口 稠 密 的 四 个 地 区 : 图 中 的 a__亚__洲_东__部____ 、 亚b_洲__南____ 部 , c 欧 洲,d北美洲东部。
(2)人种分布
主要 人种
考向剖析以考视点
洞悉高考热点 区域定位的判读与应用
例1 (2010·高考四川文综卷)读以 下两幅区域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1中①河流与图2中②河流补给的 差 异 是 : ① 河 流 ________ 。 ② 河 流 ____________ 。 与 ① 河 流 域 相 比 , ②河流域农业气候资源条件的明显优 势是________。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差 出现时间 出现时间 值
变化差异
日
日 内陆地区日较
变 约14时 日出前后 较 差_大__,沿海地
化
差 区日较差_小__
年 北半球7月 北半球_1月 年 内陆地区年较
变 化
南半球1月
南半球7_月
较 差
差大,沿海地 区年较差小
(2)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 ①在南北半球上,世界年平均气温从 低纬向高纬递减。 ②不同季节,海陆气温存在差异。
空间记忆重要海峡、海域、半岛与岛 屿。如从俄罗斯的圣彼得堡至符拉迪 沃斯托克,可以串联众多的海域、海 峡、半岛、岛屿。如下图所示:
3. 区域轮廓定位法 世界上每一个区域,大到一个大洲、 一个大洋,小到一个湖泊、一条河流, 都有一定的轮廓特征。我们既可以根 据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和形状特征, 也可以根据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 (如山脉、河流、交通线、行政区划界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文档:练案35世界地理概况 含解析 精品
练案[35]区域地理第一章世界地理第一讲世界地理概况一、单项选择题大陆沿岸在不同季节盛行不同方向的风会导致附近海域形成不同性质的洋流,从而使附近地理环境呈现明显的季节差异。
下图为某季节北印度洋局部海域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导学号128926211.图中①虚线代表的地理事物可能是(C)A.深海沟B.岛弧链C.板块生长边界D.板块消亡边界2.此季节图示洋流的影响是(A)A.对沿岸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B.使西亚到中国的船只航速减慢C.使该海域温度升高,影响鱼类生长D.使该海域附近的污染物向西南方向扩展[解析]第1题,图中①虚线北段位于红海处,为东非大裂谷的延伸部分,属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处。
深海沟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处;岛弧链主要位于亚洲东部,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处。
第2题,图中洋流为夏季的索马里洋流,受西南季风(离岸风)的影响,向东北方向流,使该海域的污染物向东北方向扩展;在索马里沿岸形成上升流,有利于渔场形成,其性质为寒流,对沿岸地区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此时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从西亚到中国顺风顺水,能增加航速。
(2017·湖南长沙一模)巨大的数据计算需要高效能的数据处理中心,一般的数据中心需要消耗3瓦特的能量来供电和冷却,才能产生1瓦特用于计算。
Facebook在位于瑞典北部的吕勒奥(Lulea)建了一个数据中心,它离北极圈仅一步之遥(如图),该社交网站每天要处理3.5亿张照片、45亿个“赞”,100亿条消息。
据此完成3~4题。
导学号128926223.与该网站在美国本土的数据中心相比,上述瑞典的数据中心供电、冷却与计算的能耗比为,其独特优势是(D)A.基础设施完善B.网络人才充足C.丰富廉价水能D.日均气温较低4. 该网站还计划在美国玉米带北部的艾奥瓦州设立类似上述的数据中心,其主导区位优势为(C)A.交通便利B.市场广阔C.风能资源丰富D.距离较近[解析]本题组考查工业区位以及区域地理特征。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5讲 世界地理概况课件 湘教版
水 资
水资源
按大洲由多到少排序: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欧洲、 大洋洲;按国家由多到少排序: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度尼西亚、中国
源 水能资源
排名前六位的国家是:中国、俄罗斯、巴西、美国、加拿大、刚果民主共和国
主
铁矿
主要分布在俄罗斯、巴西、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美国,这七个国家的铁 矿总储量约占世界铁矿总储量的90%
第十二单元 世界地理
第十二单元 │ 考点考向 考点考向
第十二单元 │ 复习策略
复习策略
区域地理的复习,既具有基础性和常识性的特点,又有综 合性的特点。高三地理复习可先从区域地理出发,最后再回到 区域地理。从区域地理出发是指在复习高中地理之前,可先复 习区域地理知识,突出其基础性和常识性,在理解的基础上识 记和掌握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地理界线及重要的区域特征,
第十二单元 │ 复习策略
为系统的地理复习打下基础。可从“位置(经纬度及海陆位 置)→地形、地质条件→气候、自然带→河流、地下水→资 源、能源→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环境问题→发展方 向”这样一个思路入手,并学会将不同区域进行对比,抓 住突出特点,找出区域差异及其原因,使其立体化,从而 全方位地掌握区域特征。
[答案] (1)B (2)D
第35讲 │ 要点探究
【2010·天津】卷图中的三幅照片拍摄于天津滨
海地区,其地理景观均反映了
()
第35讲 │ 要点探究
A.科技发展影响传统文化 B.地域文化影响建筑风格 C.自然环境影响人类活动 D.自然资源影响城市景观
第35讲 │ 要点探究
[解析] 本题考查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以及读图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图,三幅图都与 海有关,说明了人类活动深受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人教版】高考地理强化复习教案第35讲世界地理概况
第35讲 世界地理概况[考纲要求](1)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种类与分布。
各大洲地形基本特点;世界著名山脉、高原、平原。
(2)世界的居民和国家。
世界主要人种的分布。
世界的国家和地区[知识讲解]一、大洲和大洋(1)七大洲世界海陆分布:陆地占29%,海洋占71%大陆:亚欧(最大)、非洲、北美、南美、南极、澳大利亚六块大陆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格陵兰岛-世界最大群岛:马来群岛-世界最大半岛: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 阿拉伯半岛-世界最大概念: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 北美洲、南美洲在西半球,南极洲跨东西半球 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亚、非——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 亚、北美——白令海峡 南美、南极——德雷克海峡欧、非——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各大洲面积:亚洲4400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1800 南极洲1400欧洲1000 大洋州900(2)四大洋太平洋:面积最大(将近一半)、水温最高、水体最深、岛屿最多。
大西洋:呈“S”形。
印度洋:热带海洋面积大。
北冰洋:最小、纬度最高、水温最低。
海:一般面积较小,靠近大陆由半岛和岛屿同大洋大致隔开陆间海—地中海 内海—渤海 边缘海—东海、南海 最大海—珊瑚海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二、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1)地形的概念: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有的山地呈带状分布,并且沿着一定方向延伸很长,叫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世界最高大,安第斯山脉世界最长。
在成因上有联系的一系列山脉总称为山系,最突出的是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和科迪勒拉山系。
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分布的地区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分布 界线 大洲原叫山区(3)七大洲地形特色地形特点:一般从海拔、起势起伏、地形的种类和分布等方面说明 欧洲:平原为主、地势低平、平均海拔最低 单一 非洲:高原为主、称为“高原大陆”,由于高原不高平均海拔低于南极洲和亚洲 南极洲:冰雪覆盖、海拔最高的大洲 北美洲:西部山地、中部平原、东部高原三大地形区 南美洲:西部山地、山脉以东平原、高原相间分布 澳大利亚:西部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复杂:亚洲中部高、四周低、高原山区面积广、平均海拔次于南极洲大陆架: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深度一般不超过200m海底地形 大陆坡:大陆架外缘巨大的陡坡洋底地形:大陆坡外,有洋盆、海沟和海岭等地形世界著名山脉、高原、平原:亚洲: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 西西伯利亚平原、伊朗高原、青藏高原、蒙古高原、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贝加尔湖、咸海、阿拉伯海、孟加拉湾、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加里曼丹岛、伊里安岛欧洲:阿尔卑斯山、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欧平原、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 岛、巴尔干半岛、比斯开湾非洲:阿特拉斯山、德拉肯斯山、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维多利亚湖大洋州:大分水岭、艾尔湖、珊瑚海、塔斯马尼亚岛北美洲:落基山脉、大平原、密西西比河平原、阿巴拉契亚山脉、拉布拉多高原、西印度群岛、中美地峡、加勒比海南美洲:安第斯山脉、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火地岛三、世界居民和国家1、世界的人口(1)增长特点:速度加快,地区差异(2)人口密度:(3)分布及原因:稠密地区:亚洲东部、南部,欧洲及北美东部稠密地带:北半球中低纬近海地带原因: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历史悠久,工交、城市发达。
[配套K12]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一章 第35讲 世界地理概况学案 湘教版
第35讲 世界地理概况考点一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1.世界海陆分布(1)填图:在方框中填写大洲、大洋的名称。
(2)填表:对照上图,完成大洲界线对比表。
(3)分布规律①从全球来看,地球表面积的71%为海洋,29%为陆地,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②从半球来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相反。
2.陆地地形类型与特征3.海底地形类型与特点(1)填图:在下图中填写海底地形类型。
(2)填表:对照上图,填写海底各地形的特点。
方法技巧 区域空间定位的方法 (1)经纬网定位法(绝对定位法)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是区域定位中最常见、最准确的方法。
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应该在脑中用重要的经纬线编织一个“数字化”的立体地球。
如选择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120°E 等经纬线,识记这些经纬线穿越的主要大洲、国家、地形区、河流、气候类型区等,然后进行组合叠加,形成“脑图”。
分割世界地图的经纬线及其附近参照点:(2)海陆位置定位法(相对定位法)借助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如大洲、大洋等,以其为参照物,利用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进行区域定位。
有的地理事物位于大陆内部,有的地理事物位于大陆东部或西部(临海),有的被海洋包围(岛屿)。
利用这些特性可以确定地理事物的大致位置,如某大陆西部为太平洋、东部为大西洋,且位于北半球,则可确定该大陆为北美大陆。
(3)区域轮廓定位法根据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特征、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如山脉、河流、交通线、行政区界线、海岸线等)和点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如城市、矿产、山峰等)分析定位。
(4)地带性特征定位法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自然带特征、动物特征、土壤特征、河湖特征、地貌特征、人文特征等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或特殊性,这些特征是区域判断的重要线索。
如根据降水和气温情况可以判断是低纬还是高纬,是内陆还是沿海,是大陆东海岸还是大陆西海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世界的陆地和海洋[识记—基础梳理]1.世界海陆分布(1)填图:在上图方框中填写大洲、大洋的名称。
(2)填表:对照上图,填写各大洲的界线。
(1)陆地地形的类型与特征(2)海底地形的类型与分布3.板块构造理论(1)六大板块:A南极洲板块,B印度洋板块,C美洲板块,D非洲板块,E太平洋板块,F亚欧板块。
(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3)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运用—考向通关]考向1区域空间定位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如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定单。
据此完成下题。
1.甲国位于()A.欧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D[甲国大部分处于60°W~70°W、0°~10°N,说明该国位于南美洲北部,故选D。
] 2.下图为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
完成下题。
图示地区有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贸易通道。
该通道便捷地连接了()A.北美东岸与西欧B.东亚与南亚C.北美东岸与西岸D.西欧与南亚D[图示区域拥有的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贸易通道是苏伊士运河,该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是印度洋进入大西洋的重要海上通道,该运河将大西洋与印度洋连接起来,大大缩短了东西方航程。
选项中,连接北美东岸与西欧的是大西洋,连接东亚与南亚的是马六甲海峡,连接北美东岸与西岸的是巴拿马运河,而连接西欧与南亚最便捷的海上通道要经过苏伊士运河,故本题的正确选项是D项。
][解题技巧]区域定位技巧(1)绝对定位(经纬网定位)经纬网是区域地理试题中重要的背景要素。
应该在脑中用重要的经纬线编织一个“数字化”的立体地球。
如选择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120°E等经纬线,识记这些经纬线穿越的主要大洲、国家、地形区、河流、气候类型等,然后进行组合叠加,形成“脑图”。
要牢记各大洲东、西、南、北四个边缘大致的经纬度。
(2)相对定位利用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
如下图:(3)利用区域地理环境的典型特征定位如海陆轮廓的形状、地形起伏特点、河流弯曲状态、湖泊的形状、城市、人文建筑等特征,之后通过联想定位。
考向2区域自然特征3.浙江古代盛产青瓷,其中越窑生产的青瓷(越瓷)远销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东部地区等。
古代越瓷贸易船主要以风力和洋流为动力,晴夜观星定向,一般出航半年内到达非洲。
下图为越瓷外销西南航线示意图。
完成下题。
在输出越瓷的贸易航程中,船上的人可能会在()A.甲处夜观北极星定向B.乙处借船右后方来风作动力C.丙处见到河水的暴涨D.丁处眺望到大片茂盛的草地B[甲处位于赤道附近,因为北极星与当地地面的夹角约是0度,所以看不到北极星,A选项错误;出发时是冬季,一路顺风顺水,到达乙处时,正好盛行东北季风,可以借右后方的东北风作为动力,B选项正确;到达丙处时,北半球还是冬半年,丙处河流夏半年水量较大,因而看不到河水暴涨现象,C选项错误;丁处位于索马里半岛附近,为热带荒漠景观,看不到草地,D选项错误。
]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完成4~5题。
4.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是()A.多火山地震B.橄榄林广布C.高原山地为主D.西风影响明显5.影响岛链走向的主要因素是()A.洋流流向B.板块运动C.径流分布D.火山喷发4.D 5.A[第4题,从图中的经纬度和国家及海域的名称可知,该区域位于西欧,该地区的主要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的形成是终年受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第5题,图中的岛链和该地区的北大西洋暖流的流向平行,故其形成和向北流动的北大西洋暖流有关。
]考点二|世界气温和降水(对应学生用书第199页)[识记—基础梳理]1.气温(1)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2)[7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是20°N ~30°N 大陆上的沙漠地区;1月份,西伯利亚形成北半球的寒冷中心。
世界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上。
2.降水(1)形成条件⎩⎨⎧空气达到饱和时,气温继续下降有足够的凝结核水滴增大到能下降到地面(2)影响降水的因素及表现(3) ①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如全年多雨区、常年湿润区、全年少雨区。
②降水季节差异较大,如夏季多雨区、冬季多雨区。
(4)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图a为世界1月平均气温10 ℃~22 ℃范围示意图,图b为某地年内各月气温变化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回答1~2题。
图a图b1.世界1月平均气温10 ℃~22 ℃范围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明显变宽,主要原因是() A.受寒、暖流共同影响B.受暖流影响C.受寒流影响D.受陆地影响2.甲、乙、丙、丁四地中,气温和降水特征与图b所示信息相符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1.C 2.B[第1题,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在南半球大陆西岸海域都有寒流经过,它们的降温减湿作用使得这些海域的南北温差减小,从而使1月平均气温10 ℃~22 ℃的范围变宽。
第2题,根据图中的气温和降水量特征可知,图b描述的是热带草原气候的特征;结合图中各地的相对位置可知,甲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乙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丙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丁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示区域从沿海向内陆,陆地自然带依次为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
给该区域带来降水的主导风是()A.西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东南风4.R河段()A.流量季节变化大B.春汛明显C.河流堆积作用强D.河谷横剖面呈槽型3.B 4.A[第3题,根据图中的纬度判断,图示地区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大陆西岸,在夏季,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并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右偏成西南风,给沿岸地区带来丰富降水。
第4题,R河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干湿季明显,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
]考点三|世界居民和国家(对应学生用书第200页)[识记—基础梳理]1.世界的居民(1)人口分布不均①人口稠密的四个地区:图中的a亚洲东部,b亚洲南部,c欧洲,d北美洲东部。
②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潮湿的热带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极地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2)人种分布(3)2.(1)面积位于前六位的国家(2)人口数量:人口最多的是中国,其次是印度。
(3)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被称为人类大陆。
世界上共有四个人类大陆。
读世界人口分布的人类大陆图,回答1~3题。
1.图中未出现的人类大陆名称是()A.欧洲B.南亚C.东亚和东南亚D.北美东部2.D处只形成了一个孤岛而没有形成人类大陆的原因是()①D处深居内陆,环境承载力小,难以形成大面积人口稠密区②D处地处沿海,寒流强大,高温干燥,人烟稀少③D处利用高山冰川融水发展绿洲农业,形成人口稠密区④D处高温多雨,环境承载力强,形成人口稠密的孤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有关图中A处人类大陆西部大洲人口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人口密度居各大洲之首②老龄化问题严重③城市化水平高,农村劳动力过剩④死亡率较高⑤城市化速度减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⑥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过渡型A.①④⑥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⑤⑥1.D 2.B 3.C[第1题,结合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及图示可以分别判断出,A西部大洲为欧洲,B为南亚,C为东亚和东南亚,D为亚欧大陆内部。
故本图没有出现北美东部地区。
第2题,据图可知,D处地处亚欧大陆内部,降水较少,不适宜人类居住,环境承载力小;但在有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的绿洲地区,水源条件较好,适宜人类居住,故只形成了一个孤岛。
第3题,据图可知,A处人类大陆西部大洲为欧洲,其老年人口所占比重比其他大洲要高,死亡率较高;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青壮年所占比重较低,劳动力不足,人口再生产类型为现代型。
]一、选择题下图是我国编制的竖版世界地图。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甲所在大洋是()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2.乙大陆的环境特征与纬度位置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A.暴雪B.烈风C.酷寒D.冰原3.一艘海轮航行到丙地时,晚霞照映船舷。
此时北京可能()A.红日东照B.烈日当头C.太阳西挂D.满天星斗1.B 2.C 3.A[第1题,注意图中两个极点的位置,结合海陆轮廓可判断甲位于欧洲与北美洲之间,为大西洋。
第2题,乙大陆为南极洲大陆,因纬度高而气温低,故酷寒是其典型的由纬度位置带来的特征。
第3题,依据图中信息,可判断丙地经度为105°W,且在赤道上,此时为18时,则北京时间为9时,正是红日东照。
]下图为亚欧大陆气温年较差分布示意图(单位:℃),读图,回答4~5题。
4.关于图示地区气温年较差变化规律及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年较差由南向北逐渐增大,其原因是受寒流的影响逐渐加大B.大陆东侧气温年较差的变化梯度大于西侧,其原因是东侧距海远C.从甲处到丙处气温年较差变化梯度大,其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D.从甲处到乙处气温年较差变化梯度小,其原因是地形较为平坦5.气温年较差最大值出现在甲处附近的原因是()A.地处内陆中心,四周距离海洋最远B.地处高纬度,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最大C.此处地表植被覆盖少,分布有大量沼泽D.地处内陆高原、山地,受海洋影响小4.C 5.D[第4题,气温年较差由南向北逐渐增大,其原因是受纬度位置的影响,夏季时,纬度高的地区太阳高度角大,而且白天时间长,温度较高;冬季时,纬度高的地区太阳高度角小,而且白天时间短,温度较低,气温年较差大,A错;大陆东侧气温年较差的变化梯度大于西侧,其原因是西侧受西风影响较大,B、D错;从甲处到丙处气温年较差等值线密集,所以变化梯度大,其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C正确。
第5题,甲地位于西伯利亚地区,地处内陆高原、山地,受海洋影响小,所以气温年较差最大,D正确。
]兰萨罗特岛上出产葡萄、蔬菜、谷物等。
这里的葡萄种植有一种特殊的种植技术:单株葡萄种植在单个坑里,坑宽3~4米,坑深1~1.5米,坑边用石块垒半圆形石墙,读图,回答下题。
图甲图乙6.根据图示内容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符合兰萨罗特岛的自然环境特征的是() A.岛上多环形的山,黑色土壤有机质含量高B.岛上终年降水稀少,显得异常荒凉C.附近有寒暖流交汇,且多发海雾D.该岛屿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B[从图甲可以推出该地位于非洲西北部,兰萨罗特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活动,岛上多环形山,地处热带,生物循环快,火山灰矿物质丰富而非有机质含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