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教资考试中学科目二考前背诵重点
2021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高中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完整版知识点考点总结归纳(全套)
教师资格证-中学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考点班目录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原理目录教育的产生与发展高频1:教育的属性及功能教育的属性高频2:教育的发展历程近代社会的教育近现代教育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近代教育的特点:(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最早源于德国)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脱离宗教;(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5)双轨制出现,较为系统的近代学校教育制度。
(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双轨)高频3:著名教育家与思想(一)萌芽阶段中国的教育思想(常考点)(1)孔子学说核心:仁和礼(2)教育对象:有教无类(3)教育内容:诗书礼乐易春秋;道德教育为重;重人事与文事,轻科技与生产劳动。
(4)教育方法与原则:①启发诱导的原则:举一反三;②学思行结合,学以致用;③因材施教:了解学生,承认个体差异。
④温故知新。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1)孟子,亚圣地位;(2)性善论,教育就是扩充善性,明人伦。
(3)提倡:仁义礼智,舍生取义。
(4)大丈夫人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持志养气“善养浩然之气”动心忍性: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反求诸己:君子求诸己、厚责于己知耻改过:“人不可以无耻”(1)荀子,三任稷下学宫祭酒(2)性恶论,教育就是化性起伪——(变化先天的本性,兴起后天的人为)(3)重视道德的同时,重视政法制度。
(1)墨子,墨家代表人物(2)兼爱:不分等级,爱所有人;非攻: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人类和平。
(3)科学技术教育和训练思维能力,突破儒家六艺;(4)对于知识的理解:知识来源于“亲知”“闻知”“说知”。
——说知最重:推理和思考获得知识《学记》(1)《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2)教育作用: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3)体现的原则:教学相长(教与学相互影响)尊师重道藏息相辅(课内外学习)豫时孙摩(循序渐进学习)启发诱导长善救失(长处弥补短处)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学习循序渐进,不超越次第)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1.古希腊三贤萌芽阶段西方的教育思想2.昆体良西方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雄辩术原理》。
2021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重点全记忆背诵
整顿编辑:莉香时间教诲知识与能力复习资料辨析/简答:一、教诲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1、教诲概念(真题)教诲是一种有目地培养人社会活动,这是教诲区别于其她事物现象主线特性,是教诲本质属性。
它要解决特殊矛盾是受教诲者个体与社会之间矛盾,这也是教诲质规定性。
2、教诲属性(1)本质属性:有目地培养人。
(2)社会属性:①永恒性②历史性③相对独立性(真题)(体当前:具备继承性、受其她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3、当代教诲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诲并注重与小学教诲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诲,延长义务教诲年限;(3)普通教诲与职业教诲朝着互相渗入方向发展;(4)高等教诲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诲与非学历教诲界限逐渐淡化;(6)教诲制度有助于国际交流。
4、教诲与社会生产力互有关系(1)生产力对教诲制约作用:<1>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诲目确立;<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课程设立与教诲内容选取;<3>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诲发展规模和速度;<4>生产力发展制约学校构造;<5>生产力发展制约教学办法、手段、组织形式。
(2)教诲对生产力增进作用(教诲经济功能):<1>教诲再生产劳动力;<2>教诲再生产科学知识。
5、影响人身心发展因素:遗传、环境、个体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诲。
6、*学校教诲在人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因素:(真题)(1)学校教诲是有目、有筹划、有组织培养人活动,它规定着人发展方向。
(2)学校教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教师来进行,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各种因素。
7、学校教诲对个体发展特殊功能因素:(1)学校教诲按社会对个体基本规定对个体发展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诲具备加速个体发展特殊功能。
(3)学校教诲,特别是基本教诲对个体发展影响具备即时和延时价值。
(4)学校教诲具备开发个体特殊才干和发展个性功能。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二知识点总结口诀记忆
(1)单项选择题:知识点一:1.教育的属性(1)本质属性——有目的的培养人(2)社会属性——永恒性、阶段性、历史性2.教育的起源(1)生物起源说观点:动物的本能行为代表人物:利托尔诺、沛西·能(2)心理起源说观点: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代表人物:孟禄3.教育家及教育著作(1)孔子教育作用:社会-庶富教;个人-性相近,习相远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育内容:“文行忠信”教育过程:学思习行教育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式教学第一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因材施教(朱熹)师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2)《学记》地位: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教育思想:教育与政治: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启发式教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豫时孙摩:禁于未发之谓预;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课内与课外: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长善救失: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多,寡,易,止)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3)西方苏格拉底——助产术柏拉图——《理想国》、培养哲学王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教育年龄分期,遵循自然,促进和谐发展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西方最早的教育学著作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确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班级授课制,泛智教育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绅士教育卢梭——《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裴斯泰洛齐——《林哈德和葛笃德》、“教育心理学化”;要素教育斯宾塞——《教育论》、为完美生活做准备;科学知识最有价值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科学教育学建立、理论基础-理论学和心理学;“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四阶段教学论口诀:一二三四特普通。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无目的论;“学生、活动、经验”为中心;五步教学法口诀:一三五,既民主,又实用。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科目二重点简答题汇总(识记版)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如下: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1.教育能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的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学校教育,经过有目的的选择和提炼,按照人的发展特点,以系统化的形式作用于学生,对人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其原因如下: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注意教育的针对性);3.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4.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5.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长善救失,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一)遗传是个体发展的物质前提。
遗传的作用具体表现在:1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年龄特征;3 .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二)环境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环境对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是积极主动的。
(三)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在影响人的发展上有独特功能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教师资格证高中科目二考点汇总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 .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 --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3.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5. 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二)中学课程1.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等。
2.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其中包括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
3 .了解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涵义和相关理论。
4.了解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改革目标及其基本的实施状况。
(三)中学教学1 .理解教学的意义,了解有关教学过程的各种本质观。
2.熟悉和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分析和解决中学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教资中科二必背知识点
教资中科二必背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教育与社会的发展》①基本定义:就是讲教育和社会里的各种东西,像政治、经济、文化等相互之间有啥关系,比如说教育怎么受到社会这些因素影响,又怎么反作用于社会。
②重要程度:在中学教师资格证科二里很重要,它能帮你理解教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必须放到社会大环境里面去看,对于做很多分析教育现象的题目很有用。
③前置知识:你得先大概知道教育是干啥的,有啥基本功能这些基础知识。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生活中,能让你明白为啥不同社会阶段教育有不同的发展,例如现在社会强调素质教育,这和我们的经济发展、文化需求都有关系。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属于教育基础知识这个大板块里面比较宏观的一部分内容。
②关联知识:和教育目的、教育制度都有关系,你想啊,社会发展状况会影响教育目的怎么定,教育制度怎么安排。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有点难掌握,因为社会的因素很复杂,相互关系也不是一目了然的。
- 关键点:得找准教育和各种社会因素之间到底是怎么相互影响的。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非常重要,各种题型都会涉及。
- 考查方式:可能会出分析题让你谈谈对教育和社会某个因素关系的理解,或者选择题考查具体的体现。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教育与政治:政治对教育有领导权啊、受教育权这些方面的影响。
教育呢,通过培养人才、传播思想文化这些对政治有维护或者变革之类的反作用。
像以前封建时期,教育就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培养听话的臣民;现在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教育与经济:经济能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教育的结构等。
教育能提高劳动力素质,促进科技发展,从而推动经济发展。
比如一个地区经济发达了,就有更多钱投到教育上,建更好的学校,引进优秀的教师;受了好教育的人又能到企业工作,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 教育与文化: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内容的选择等。
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传播、交流文化,选择、提升文化,更新、创造文化的功能。
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知识点
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知识点一、知识概述《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①基本定义:这部分知识点就是中学教育相关的基本概念、规律等知识。
比如说教育的概念,简单来说就是有目的培养人的活动。
像学校教育就是在学校这个特定场所,由专业的老师对学生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
②重要程度:在中学教师资格证科目二里可是基石一样的存在。
如果这部分没学好,后面很多内容都会理解得磕磕绊绊。
③前置知识:对教育学大概有个懵懂的认知就好,比如知道学校里老师教学生就是教育。
④应用价值:在实际教学中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要教育、怎么教育。
比如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就要依据教育的基本原理来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等。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它位于整个学科知识的开头部分,是构建后续知识大厦的地基呢。
②关联知识:和教学方法、学生心理发展这些知识点紧密相连。
比如说教学方法其实就是基于教育原理而产生的不同手段来实现教育目标。
③重难点分析:重点就是理解像教育和社会、人之间的关系这些核心理论。
难点就是一些理论概念比较抽象,像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怎么准确把握“有目的”和“社会活动”就需要仔细琢磨。
④考点分析:非常重要,在考试中会直接以选择题、简答题的方式考查。
比如说问教育的起源有哪些学说,让你选择或者简述主要的几种。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拿教育目的来说,就是国家或者社会对人才培养规格总的要求,简单说就是想要培养出什么样的人。
②特征分析: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要求。
就像古代可能是培养符合封建道德规范的人,现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具有社会制约性,受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影响。
③分类说明:可以分为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宏观的,培养目标是学校根据国家目的细化的,教学目标则是教师根据培养目标再具体到每节课要实现的目标。
④应用范围:在教育政策制定时会依据教育目的,学校规划课程体系也需要参照教育目的,教师备课的时候也要以教育目的为导向。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简答题汇总(含口诀)
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考简答题汇总注意:各位考生们,2021年教资考试中学科目二的简答题我们标注了一级简答和二级简答。
其中,一级简答是指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时间,可以优先背一级简答题。
二级简答题是次重点,如果备考时间充沛,可以备考二级简答题。
第一章1.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二级)(1)教育的终身化。
它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
(2)教育的全民化。
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3)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
(4)教育的多元化。
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等。
(5)教育的现代化。
教育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口诀:全(全民化)民(民主化)多(多元化)现(现代化)身(终身化)2.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二级)(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口诀:体(教育管理体制)内(教育内容)性质(教育的性质)两权(领导权和受教育权)一目的(教育目的)3.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二级)(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口诀:三有(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一训练,控制很全面4.简述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
(二级)(1)社会依据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③文化传统;④人口。
(2)人的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
(3)学制本身的依据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2021年下半年教资笔试《教育知识与能力》高频简答题汇总(20道)
2021年《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必背20题汇总中学科目二简答题必背表中学科目二命题规律从题型上看是教育学和心理学各占半壁江山,具体表现为辣析题(4) =教育学 (2) +心理学 (2);简笞题 (4: =教育学 (2) +心理学 (2);材料分析题 (2) =教育学 (1) +心理学 (1).简答题在教育学的每个模块都会出题,在心理学则侧重第四模块。
历年真题重复考的概率较低,目前仅有6道题重复,仅9%。
在明确出题规律之后,对照已经考过的厅年真题,我们的复习对策就是筛选出一部分考到概率较大的题目,提前背好。
背的时候不需要特别准确到一字不差的程度,而是背会最简洁的答题要点。
来,我们一起背。
1.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辩证关系笞:(一)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其表现为:(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看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看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其表现为:(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2.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辩证关系笞:(一)政冶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其表现为:(1)政冶经济制度制约看教育的性质(2)政冶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政冶经济制度决定看受教育的权利(4)政冶经济制度决定看教育的目的(二)教育对政冶经济制度也产生积极的作用,其表现为:(1)教育为政冶经济制庋坛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冶经济的舆论力滋(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3.简述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笞:(一)社会的政冶、经济、文化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根据1.教育目的受生产力的制约2.教育目的也受生产关系以及政冶观点与政冶制度的制约3.教育目的的制定还受到各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的影响(二)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确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三)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与价值观4.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笞: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2021教资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汇总
2021教资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汇总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要点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要点2: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相对独立性。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点1:孔子的教育思想(1)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
(2)教学原则与方法:①启发诱导的原则。
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
②因材施教的原则。
③学、思、行相结合的方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温故知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要点2:《学记》(1)《学记》(收入《礼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第一部教育专著,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
(2)教学原则:①教学相长;②藏息相辅;③豫时孙摩;④启发诱导;⑤长善救失。
要点3:西方萌芽阶段的教育思想(1)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
苏格拉底问答法亦称产婆术,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称为定义,第三步称为助产术。
(2)昆体良:古罗马教学法大师,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
其代表作《雄辨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或《论演说家的培养》)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被誉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学法论著。
要点4: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的教育思想(1)夸美纽斯:①《大教学论》被认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②“泛智”教育;③教育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④提出并全面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2)卢梭:卢梭是坚定的“性善论”者,代表作品《爱弥儿》,他认为教育的任务应该使儿童“归于自然”,这是其自然主义教育的核心。
(3)斯宾塞:19世纪英国著名的实证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理论家,教育代表作有《教育论》,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未来“完满生活”做准备。
三、教育的基本规律要点1:生产力水平与教育发展的关系(1)生产力对教育决定作用(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经济功能)要点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发展的关系(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2)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政治功能)要点3:文化与教育发展的关系(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文化功能)要点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教育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教师资格证高中科目二考点汇总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1.了解国内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2.掌握教育的涵义及构成要素;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理解教育的基本功能,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口、教育与社会生产力、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与精神文化等的相互关系;理解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包括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以及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及它们在人的发展中的各自作用;了解青春期生理的变化,包括中学生的身体外形、体内机能、脑的发育、性的发育和成熟。
3.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了解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了解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熟悉我国当前的学制。
4.掌握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了解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教育方针,熟悉国家当前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的要求;了解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及其相互关系。
5. 了解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历史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法等。
(二)中学课程1.了解不同课程流派的基本观点,包括学科中心课程论、活动中心课程论、社会中心课程论等;理解课程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儿童、社会以及学科特征等。
2.掌握基本的课程类型及其特征,其中包括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等。
3.了解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等涵义和相关理论。
4.了解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改革目标及其基本的实施状况。
(三)中学教学1.理解教学的意义,了解有关教学过程的各种本质观。
2.熟悉和运用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分析和解决中学教学实际中的问题。
2021教资笔试《科目二》必背干货
2021教资笔试《科目二》必背干货一、8大教学原则(一)直观性原则1、含义: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实物、模型、语言、图表以及多媒体等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为理解知识打下基础。
2、直观手段:(1)实物直观。
观察各种实物、标本;实习、实验、教学性参观等。
(2)模像直观。
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影像资料等。
(3)语言直观。
教师形象化的语言描述。
3、要求:(1)选择正确、直观的教具与教学手段。
(2)将直观教具的演示与语言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二)启发性原则1、含义: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要求:(1)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学观,发扬教学民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巩固性原则1、含义: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能够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
2、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通过作业练习检查促进巩固。
(四)循序渐进原则1、含义: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和能力。
2、要求:(1)遵循教学的内在逻辑顺序进行教学。
(2)遵循学生的认识发展顺序进行教学。
(3)解决好重点与难点教学。
(4)将系统连贯性与灵活多样性结合起来。
(五)因材施教原则1、含义: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2、要求:(1)教师要树立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2)认真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3)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的特长得以发挥。
2021上教资笔试-简答口诀(中学科目二)
全国教师资格证统一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常考简答题及记忆口诀(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常考简答题及记忆口诀1.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征。
(1)教育终身化:终身教育强调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2)教育全民化:教育对象的全民化,即教育必须向所有人开放。
(3)教育的民主化:追求所有的人都受到同等的教育。
(4)教育的多元化:否定了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强调教育不能千篇一律。
(5)教育技术现代化:强调教育要运用现代科技。
【记忆口诀:全民多现身】2.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影响。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内容。
(5)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结构、内容、管理体制。
【记忆口诀:体内性质两权一目的】3.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记忆口诀:严规范,塑个性】4.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基本依据。
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人的全面发展的含义:精神、身体,个体性、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自由发展。
(2)社会条件决定人的发展;人的发展受社会分工的制约。
(3)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提出要求、提供可能性。
(4)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根本途径)。
【记忆口诀:社会两人一工业】5.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1)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学的首要基本任务就是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高中教资科二必背知识点
高中教资科二必背知识点
高中教师资格证科目二(教育知识与能力)有一些必须掌握的知识点,主要包括:
1. 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实践活动法、发现法、情境教学法、欣赏教学法等。
2. 教学原则:包括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循序渐进原则、量力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等。
3. 感觉与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4. 注意的分类:包括无意注意(无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有意注意(有预先目的、需要意志努力)、有意后注意(有自觉目的,不需意志努力)。
5.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的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6. 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包括方向性原则、疏导性原则、知行统一原则(也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原则、长善救失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平行主义德育原则)等。
7. 疏导性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包括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等。
以上知识点是高中教师资格证科目二的重要内容,需要考生认真学习和掌握。
在考试中,考生应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以取得良好的成绩。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二知识点总结口诀记忆
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二知识点总结口诀记忆考古知识古人忧考古学主要研究器物谱考古方法不容忽考古学重计文化考古学研究出结果考古学可分空间考古学研究两方面考古学社会科学导向考古学文化叠加考古学古代易追踪考古学需要阅读资料考古学可以实地勘察考古学也用文物保存社会学建立在行为者社会学由3D构成社会学总结人类常见矛盾社会学由理论和实践构成社会学反映社会结构社会学研究人与人社会学包括多种观点社会学分社会学院社会学以社会发展为主社会学内部性决定外部性社会学社会规范为准社会学全球化研究社会学建立在人类行为基础上心理学个体是重点心理学研究个体现象心理学分生理和社会心理学研究交往过程心理学研究认知过程心理学关注人与人心理学分研究人群心理学人与环境影响心理学大致分4个基本过程心理学理论体系多种多样心理学学术专业从事心理学研究客观动因心理学结合实际领域宪法是国家根基宪法起源于人民意志宪法反映国家意志宪法规定国家的基本法律宪法是法律的统摄者宪法规定国家权力机构宪法界定国家行政权力宪法保障公民权利宪法国家管理权利宪法享受权利与义务宪法保障公民人权宪法国家生活的规范逻辑学注重思维规范逻辑学求真的方法逻辑学研究人的思维规律逻辑学有形式逻辑逻辑学形和内容合作逻辑学有哲学逻辑逻辑学研究真理逻辑学符号的运算逻辑学语言有规定逻辑学必须负责任逻辑学有立刻命题伦理学关于善恶规范伦理学个体的行为规范伦理学讨论最终目标伦理学有实际指导性伦理学行为之道路伦理学要结合实情伦理学独立科学伦理学个人行为规范伦理学社会规范伦理学社会问题的解决教育学教育哲学归属教育学学科性质教育学最终目标教育学教育的组织教育学教育的实施教育学教育的评价教育学教育的效果教育学教育社会化教育学教育管理教育学教育与社会关系教育学教育内容教育学教育目标教育学教育技术教育学教育方式教育学教育步骤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教育学教育学科基础教育法教育的法律制度教育法教育的目标教育法教育的内容教育法教育的方式教育法教育的计划教育法教育的组织教育法教育的实施教育法教育的评价教育法教育的效果教育法教育的责任教育法教育的主体教育法教育的目标教育法教育的内容教育法教育的方式教育法教育的计划教育法教育的组织教育法教育的实施教育法教育的评价教育法教育的效果教育法教育的协调教育统计为支持教育决策教育统计数据根据需求教育统计是数据分析教育统计强调量和比较教育统计要减少失误教育统计要提供支持教育统计实现自动化教育统计数据整合教育统计为管理的基础教育统计要及时更新教育统计提供有根据教育技术是教育改进工具教育技术目标是教育效果教育技术重视教学设计教育技术是教学手段教育技术要讲究操作教育技术提供多媒体教育技术是多元发展教育技术应变思维新教育技术推广投资高教育技术支持教学过程教育技术支持教学手段教育评价评价学习成果教育评价评价学习过程教育评价评价教育质量教育评价评价教育效果教育评价评价教师能力教育评价评价学生能力教育评价作用多个层面教育评价要求对象全教育评价要求方法创新教育评价多角度需要上述的总结口诀可以帮助你逐个回忆和复习中学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科目二的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教资考试中学科目二考前背诵重点2021年教资考试中学科目二考前背诵重点考前必背主观题2021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主观题考查三种题型:辨析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
辨析题考查题量为4道题,每题8分,共32分。
要求大家对题干所述,做出正误判定并给出理由,考查考生对知识点识记的准确性以及理解性。
出题的范畴主要集中在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德育这四章,难度系数中等,部分题目主要围绕让大家对概念进行区分。
这类型的题,大家首要的问题是判断正误,一旦正误判断错误则该题不得分。
而在准确判断题目正误之后给出有力的判断理由则是获得高分的关键。
历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辨析题模块考查频次占比分布表简答题考查题量4道题,每题10分,共40分。
从历年的考情分析来看,简答题分布范围较广,主要涉及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中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心理的知识点较多。
简答题难度中等,主要测查对于知识的识记准确度。
大家在记忆也可采用多种加工方式,增强记忆效果。
历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模块考查频次占比分布表材料分析题考查题量2道,每题18分,共36分。
要求大家对相关知识的细节、知识的逻辑关系有准确的记忆和清晰的理解,并能够应用。
根据17-19年下的考情来看,六次考试,有4次材料分析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学德育原则与德育方法、中学生发展心理,因此,大家在备考时要重点把握这两个章节。
其次,中学教学中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中学生学习心理、中学生人格的发展、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等也都是材料分析题可能涉及的范畴。
材料分析题的难度最大,方法最复杂;难度系数主要在于理论是否准确;材料分析是否充分;答案组织是否合理。
历年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模块考查频次占比分布表辨析题篇答题技巧:1.认真读题,追根溯源,明确题目考查点的数量,定位考查范围,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找出破绽。
2.对题目所述观点做出正误判断。
例如,“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或者错误的。
”3.结合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全面阐述。
一般题目都会涉及两个要素(概念),需要对其进行依次陈述。
4.在阐明理由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支持自己的观点。
例如,“因此,所以”。
(一)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还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并将二者辩证统一于教学活动之中。
①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②发展能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③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存在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知识与能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但知识不等同于智力或能力。
知识掌握的多少,并不一定都与智力发展水平成正比。
有的人知识较多,但能力较差;有的人知识较少,能力却较强。
从掌握知识到发展能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不仅与知识掌握的多少有关,而且与掌握的质量、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运用等有密切的关系,二者不是同步发展的。
试题1: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说明学生能力越强。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
发展能力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存在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知识掌握的多少,并不一定都与智力发展水平成正比。
有的人知识较多,但能力较差;有的人知识较少,能力却较强。
从掌握知识到发展能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不仅与知识掌握的多少有关,而且与掌握的质量、获得知识的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运用等有密切的关系,二者不是同步发展的。
因此,题干的观点是错误的。
(二)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也称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
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集中在一定对象上的持续时间。
注意维持的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
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状态是注意的分散,也称分心。
注意的分散是注意离开了当前指向和集中的对象,而指向了其他无关的对象的现象。
注意的分散是被动的行为,是注意不稳定的表现。
3.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对象或活动上。
4.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指个体根据新任务,主动地把注意力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注意的转移是主动的行为,是注意灵活性的表现。
试题1:注意的转移就是注意的分散。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任务,主动地把注意力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它是主动的行为,是注意的灵活性的表现。
注意的分散是注意离开了当前指向和集中的对象,而将注意指向了其他无关的对象的现象。
它是被动的,是与注意稳定性相反的一种现象。
我们不能把注意的转移与注意的分散混为一谈,因此,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三)惩罚与负强化7惩罚与负强化有所不同,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①目的不同,惩罚的目的是阻止不良行为的发生,负强化的目的是激励良好行为的发生;②实施方式不同,惩罚是当个体表现不良时使用的,负强化是正在受惩罚的个体表现好时使用的;③后果不同,惩罚的结果是不愉快的,而负强化的结果是愉快的。
试题1:负强化和惩罚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强化有正强化与负强化之分。
负强化是撤销厌恶刺激的过程,本质是增加某种期望行为出现的概率。
惩罚是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本质是减少不良行为出现的概率。
因此,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
简答题篇答题技巧:第一步,读取题干,明确答题范围;第二步,回忆知识点,提取关键词;第三步,串联关键词,组织答案要点;第四步,落笔书写,合理布局,字迹工整。
注:答案分条列点,关键词要凸显,表述要言简意赅,不要过度展开,即使不会,也尽量联系实际,尽量多角度阐述。
(一)建立学制的依据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社会依据)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社会依据)3.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人的依据)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学制本身的依据)试题1:简述一个国家学制建立的主要依据有哪些?(二)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
2.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整体性,即人在知觉时,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统一的整体。
3.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人在知觉某一事物时,总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认识它,并把它用词语标示出来的知觉特性。
4.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是指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
试题1: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
(三)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1.学习材料的性质学习材料的性质是指材料的种类、长度、难度以及意义性等。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学习材料越多,要平均诵读的次数和时间也越多,如果不及时复习,就容易遗忘。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记忆材料的重要性是否有长久的记忆任务以及记忆材料的重要性,也是影响遗忘的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长久的识记任务有利于材料在头脑中保持时间的延长,不重复和未经复习的内容则容易被遗忘。
4.识记方法研究表明,以理解为基础的意义识记比机械识记的效果好得多。
5.时间因素根据遗忘规律,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快,随后逐渐变慢。
学习的内容的保存量随时间减少。
6.识记者的态度识记者对识记材料的需要、兴趣等对遗忘的快慢也有一定的影响。
研究表明,在人们的生活中不占重要地位的、不引起人们兴趣的、不符合人们需要的事情,容易出现遗忘。
7.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人们发现在回忆系列材料时间,材料的顺序对记忆效果有重要影响。
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
这种现象叫作近因效应。
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
这种现象叫作首因效应。
这些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发生的现象叫作系列位置效应。
记忆口诀:三材料,两记忆,两识记一时间试题1:简述影响遗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四)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情境与表征方式2.知识经验与迁移3.思维定势(心理定势)与功能固着4.原型启发5.动机强度与情绪状态除以上因素外,个体的智力水平、性格特征、认知风格和世界观等个性心理特性也制约着问题解决的方向和效果。
口诀:动情问诊,知谦思公园,还有个性认世界试题1: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材料分析题篇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第一步:先读题干(回答什么——分析、评述、建议;有几问;运用什么知识——德育、教学、教育心理学)第二步:分析材料(关键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根据材料筛选知识点)第三步:组织答案总:总体评价分:原理+分析材料(一)中学德育原则1.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2.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3.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4.长善救失原则长善救失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
5.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
(二)中学常用的德育方法1.说服教育法说服教育法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2.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3.情感陶冶法情感陶冶法又称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4.实践锻炼法实践锻炼法也称实际锻炼法,是让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5.自我修养法(个人修养法、品德修养指导法、指导自我教育法)自我修养法是指,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受教育者主动地为自己提出目标,采取措施,实施思想转化和进行行为控制,从而使自己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6.品德评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