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8.20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练习人民版

合集下载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规范专项练十一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规范专项练十一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规范专项练十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角度一从概念内涵、特征、本质、属性角度命题1.一位学者说,中国与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相似性不是偶然的,这主要是由于两国在建国初期某种相似性决定的。

这种“相似性”主要表现在 ( )。

A.都是社会主义国家B.都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之中C.经济形势都是异常严峻D.都属于社会主义阵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中国与苏联工业化道路的相似性主要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与西方国家的工业化道路是不同的,这主要是因为两国都处在帝国主义包围之中,只有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建立现代化的国防,巩固政权。

答案B2.“一切认为农业产量只能按百分之几速度而不能按百分之几十的速度增长的悲观论调已经完全破产了”。

“地的产是人的胆决定的”。

以上见诸报端的言论出现于( )。

A.社会主义改造中B.大跃进运动时期C.文化大革命之中D.改革开放的初期解析“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言论是“大跃进”时期“左”倾错误的典型表现。

答案 B3.“采取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

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上述材料中所述“这一制度”指的是( )。

A.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制度B.建国初期的农业生产合作社C.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体制D.新时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公有制前提下的改革,采取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的形式,把劳动者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

答案 D角度二从历史起因、条件、规律、趋势、影响角度命题4.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在接收官僚资本企业的过程中,采取了“不打烂旧机构”和“保持原职原薪原制度”的做法。

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

A.稳定社会秩序以巩固革命政权B.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需要C.实现发展生产恢复经济的既定目标D.借鉴近代企业合理化的管理模式解析历史的目的是具有阶段性的,1949年在没收官僚资本后采取“不打烂旧机构”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生产恢复国民经济。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6讲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后限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8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6讲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课后限时

课后限时集训(十六)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在最近几年中间,农村中的资本主义自发势力一天一天地发展,新富农已经到处出现。

”这一描述反映出( )A.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不均衡性B.农业合作化运动正加速推进C.工业化建设带动了农业发展D.毛泽东有改革农村生产关系的意愿D [材料侧重表达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没有表述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故A项错误;农业合作化运动正是为了改变材料所述现象,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工业化建设,故C项错误;毛泽东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生产关系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地考察和分析,站在发展社会主义的立场上,提出了改革农村生产关系的想法,故D项正确.] 2.(2018·益阳调研)从1954年起,国家重点发展公私合营国家资本主义,即国家通过注入资金和委派干部,同私营资本主义企业实行内部合作。

这种合作主要带来了( )A.企业生产力的提高B.企业管理的加强C.企业生产关系的改变D.企业公私矛盾的化解C [材料主要讲的是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这种改造并没有带来生产力的大发展,故A项错误;这种合作也加强了对企业的管理,但是并不是主要的,故B项错误;这种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具体来说就是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变为公有,这是主要的影响,故C项正确;此项措施并不能化解企业的公私矛盾,故D 项错误。

]3.下图反映的是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对其认识不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B.标志着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基本奠定D.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C [图示中“1950年、1953年和1956年社会主义工业所占比重分别为45%、57%和67%,1950年、1953年和1956年国家资本主义所占比重分别为18%、29%和33%”,由此可知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故A项正确;1953—1956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故B项正确;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基本奠定应是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由图示中“1950年、1953年和1956年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分别为37%、14%和0%”可知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故D项正确。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双测卷——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B卷(word版含解析)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双测卷——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B卷(word版含解析)

第十单元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A卷基础过关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一五计划期间,一批过去非常薄弱的基础工业,包括制造飞机、汽车、拖拉机、发电设备、冶金设备、重型和精密机器等新的工业部门,在我国建立起来了。

这反映出我国A.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实现C.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D.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确立2.据统计,1949~1952年,山西忻县有8253户农民出卖土地39912亩,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出卖土地的户数和亩数,1953年比1952年都增加5倍多。

这一现象A.反映了土地改革过程的曲折性B.促使中国共产党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C.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稳固性D.说明农村城镇化的效果显著3.下面是1953—1957年中、英、美三国工业发展年均增长速度的相关统计表(%)。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一五”计划促进了中国工业的发展B.重化工业成为三国国民经济的主导C.美英两国逐渐放松国家对经济干预D.美英的工业生产能力呈下降的趋势4.照片往往能记录一个个历史上的重要瞬间,下图照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人民公社运动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D.大炼钢铁运动5.从1953-1957年,我国进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该计划体现了党的主要指导思想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同步进行B.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协调发展C.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D.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政治制度建设6.“炼铁何难复炼钢,超英赶美可非狂!手工操作君毋笑,中国人多力量强。

“这首诗反映出的精神比较符合哪个历史时期A.第一次五年计划B.改革开发新时期C.20世纪五六十年代D.抗美援朝运动期间7.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说,农村改革的这30年,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1978—1988年的黄金十年……第二阶段1988—2002年的曲折十五年……第三阶段:2003—2007年的历史跨越五年……三个阶段都有一些相应的关键词,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一五计划”“信用卡”“互联网”B.“合作社”“包产到户”“ 上山下乡”C.“三大改造”“国企改革”“市场经济体制”D.“家庭联产承包”“民工潮”“新农村建设”8.美国《时代周刊》每期的封面都会选择一个主题,以人物为主,它反映着当时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2 专题8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16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模块2 专题8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16讲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

专题8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框图概览·线索归纳]————————【认读导引】一大核心: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两大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的改革开放时期。

三个时期:过渡时期(1949—1956年);社会主义探索时期(1956—1976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第16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国民经济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领导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国营企业建立并迅速发展,从而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

2.过渡时期总路线(1)提出:1953年。

(2)目的: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3)内容: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由此起步。

(4)特点: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3.“一五”计划(1)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结果: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超额完成。

(3)意义:开始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三大改造(1)内容⎩⎪⎨⎪⎧①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②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2)结果:1956年底,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家资本主义指受国家政权控制和监督的资本主义。

开始时实行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后来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知识整合(含解析)岳麓版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知识整合(含解析)岳麓版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知识整合(含解析)岳麓版一、新中国成立后工业体制的三次重大调整二、中国共产党史上三次工作重心转移1.1927年大革命失败,城市暴动(攻打城市)失败,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2.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开始了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做了政治上的准备。

3.1978年,“文化大革命”结束,进行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三、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1.土地改革(1950-1952年)(1)原因: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2)内容: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

(3)意义: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2.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1)原因:小农经济难以满足社会主义工业发展需要;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2)内容: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走集体化道路,实现了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意义:提高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

3.人民公社化(1958-1983年)(1)原因:党的主要领导人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推动经济发展。

(2)内容:以“一大二公”为特点,即合作社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3)影响:超越了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底至今)(1)原因:人民公社体制严重阻碍了农村生产力发展。

(2)内容:在坚持土地公有制前提下,实行包产到户,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3)意义:调动了农民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发展。

30002 7532 甲35638 8B36 謶 38317 95AD 閭20010 4E2A 个26708 6854 桔29833 7489 璉37062 90C6 郆25368 6318 挘u21965 55CD 嗍20457 4FE9 俩 24198 5E86 庆d。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双测卷——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A卷(word版含解析)

202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双测卷——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A卷(word版含解析)

第十单元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B卷滚动提升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52年,毛泽东同志估计过渡时期,大约需要十八年,即三年恢复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3年),加上三个五年计划。

据此可知A.党对经济建设的探索脱离实际B.苏联的经验影响国家建设决策C.社会主义全面建设要结合国情D.我国迫切建立社会主义的愿望2.早在1959年秋,农村周期性的集市已在我国一些地方重新开放。

1961年春,中央下文规定公社社员可以经营自留地。

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保证集体经济占绝对优势的条件下,人民公社应该允许和鼓励社员利用剩余时间和假日,发展家庭副业。

这些政策在当时A.解决了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B.纠正了当时党内“左”的错误C.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发展D.有力地减轻了市场的供应压力3.1953年到1954年,新中国连续两年农业生产增长速度相比1952年有所下降,导致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开工不足,其中仅棉纱棉布卷烟麻袋这四种产品的减少,就使全国工业增长速度降低4%。

针对此现象国家采取的对策是A.制定国民经济建设的计划B.积极开展土地改革运动C.改变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D.把工业建设放在第一位4.“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

两只巨手提江河,霎时挂在高山尖。

”这首民谣创作的时代背景应是()A.延安大生产运动B.农业合作化高潮C.“大跃进”运动D.土地改革5.观察下表,对于该统计表分析正确的是建国初新解放区土改前后农村人口各阶级所占比例的变化情况A.农村土地私有制得到根除B.多数农民经济状况得到改善C.初步建立起互助合作制度D.保护富农的经济政策得到贯彻6.196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国际经济委员会党组《关于试办工业、交通托拉斯的意见的报告》,批准在全国试办12个托拉斯。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整合备考提能教学案+练习人民版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整合备考提能教学案+练习人民版

专题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知识整合一、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原因核心内容意义土地改革新解放区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发展农业合作化分散的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把土地等生产资料变为公有制,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人民公社化党的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规模越大、公有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公有化规模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的变动史研三——现代化史观(近代化史观)1.概念:通常情况下,现代化也称近代化。

现代化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演进的历史,即现代化的历史。

包括:(1)政治现代化:主要指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即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内容。

(2)经济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即从传统农业到工业化、自然经济到市场化等内容。

(3)文化现代化:主要指科学化和大众化进程。

(4)社会生活现代化:除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外,主要是指城市化和社会组织整合化等。

此外,还包括福利化、社会阶层流动化、教育普及化、信息传播化、人口控制化等。

其中,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业化进程是现代化的两个主要内容,重点是把握人类历史纵向发展的历程。

2.现代化模式:现代化模式是指各国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或发展类型,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按照不同标准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从现代化的动因和起步时间看,可分为内源型现代化模式和外源型现代化模式。

①内源型现代化模式,即现代化起步的原因主要是该国或该地区社会内部经济、政治和文化自然发展的结果。

如英、法等国的现代化。

②外源型现代化模式,即指现代化起步是在外部因素的刺激下开始的。

如日本和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2)从经济体制的特点看,主要分为市场经济模式、计划经济模式。

①市场经济模式,如英、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讲练课件:8.20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讲练课件:8.20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4.纠正错误: (1)举措:1960年冬,提出“调整、巩固、__充__实__、__提__高_”的八字方针。 (2)结果: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5.主要成就: (1)工业方面:建成_武__汉__、包头等钢铁基地,形成十几个基础行业。 (2)交通方面:除_西__藏__以外的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 (3)能源方面:石油已经实现自给。
探究点2 三大改造 材料 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 有的贫农家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个别卖地卖牲口、出卖 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 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
【探究】材料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哪些历史现象? 提示:①土地改革后农民获得了土地,但是脆弱的小农经济难以维系生产。②政 府组织互助合作,开始对农业进行初步社会主义改造。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 经建立。
答案速填: ①社会主义工业化 ②优先发展重工业 ③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④向社会主义过渡 ⑤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⑥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 命 ⑦八字方针 ⑧“大跃进”运动 ⑨人民公社化运动 ⑩经济建设 ⑪生 产力 ⑫客观规律
3.“一五”计划: (1)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重__工__业__,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 地对农业、手工业和_资__本__主__义__工__商__业__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成就: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超额完成。 (3)意义:新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 的基础。
【史论必记】 1.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 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被喻为“一体两翼”。 2.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从经济基础来看:三大改造前,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三大改造后,以全民所有制和集体 所有制为主要形式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我国唯一的经济基础。 3.一五计划的制定是当时国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工业现状、两极格局下中苏结盟、中美对立的局面都对 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探索1第24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练习人民版

2021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八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探索1第24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练习人民版

第24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20·深圳二模)1949年4月,刘少奇在《天津工作问题》调查提纲中写道:“为在党的总路线之下实现发展生产的目的,必须正确确立与改善以下各方面的关系: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城乡关系、内外关系。

”这一思想( )A.有利于推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B.准确指出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C.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方针D.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理论基础解析:选A。

材料中刘少奇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中共为实现发展生产的目的必须正确处理好四方面关系,这一思想有利于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的工作重心从革命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故选A项。

2.(2020·山西大学附中二模)1953年10月起,我国实行“统购统销”制度,即国家把农民生产的大部分粮食收购(统购),城市居民所需要的粮食全由国家统一供应(统销),严格禁止粮食自由买卖。

后来,统购统销的范围又继续扩大到棉花、纱布和食油。

这一政策的实施( )A.提供了工业发展的基本需求B.有利于农村生产力的提高C.标志着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D.是对战时共产主义的模仿解析:选A。

据材料“1953年……国家把农民生产的大部分粮食收购(统购),城市居民所需要的粮食全由国家统一供应(统销)……统购统销的范围又继续扩大到棉花、纱布和食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国家开展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通过统购统销的方式,来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故选A项。

3.(2020·宝鸡二模)下表为陕西省普通高校本专科分科学生数比例表(%)。

A.适应了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B.符合了工业化初步建立的具体国情C.响应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D.客观上造成文科人数的腰斩式下降解析:选A。

由材料可知,1956年工科、师范的比重明显上升,文科比重明显下降,这一变化旨在为“一五”计划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培养人才,故选A项。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含解析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含解析

课后限时集训(十五)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图是创作于1950年的宣传画《拖拉机》,该作品反映出 ( )A.农村开始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B.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C.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D.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C[人民公社化道路出现在1958年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宣传画只能说明当时农村已经使用机械,但不能说明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故B项错误;农村已经使用机械,从铁犁牛耕到机械生产,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故C项正确;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3年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2.“从1953年起,我们就要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了,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但是首先重要并能带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是建设重工业。

”党的这一过渡时期总路线主要反映了 ( )A.经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B.农、轻、重协调发展的思想C.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D.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长期性D[“准备以20年时间建成中国的工业化”,体现了党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长期性,而非经济建设的急躁冒进,故A项错误,D项正确;过渡时期总路线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社会主义改造,故C项错误。

]3.(2018·泉州质检)下表为东北地区工农业比例关系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说明( )A.社会主义改造完成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D.“大跃进”运动开始B[社会主义改造是生产关系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与材料中工农业比例无关,故A 项错误;1953-1957年国家实行“一五”计划,在东北优先发展重工业,会出现东北地区农业比重低于工业比重的现象,故B项正确;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材料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大跃进”运动开始于1958年,故D项错误。

]4.“一五”计划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主持制定的。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5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15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课后限时集训(十五)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间:40分钟 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石家庄一模)下表是石家庄市各类商业机构1949年全年购、销商品比例统计表。

据此可知,当时的石家庄工商业发展( )商品类别进货量(%)销货量(%)比例公营私营合作社公营私营合作社机构类别粮食7818472.725.2 2.1棉花70.525 4.579.218.7 2.1油类5443362353铁货1000010000煤炭100009325A.为国民经济的调整奠定了良好基础B.已开始进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探索C.推动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顺利发展D.将市民经济生活纳入计划经济体制B [题干数据表明,石家庄1949年购、销商品中占主体,私营也占有一定的份额,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以前,以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为领导的,由国营经济、合作经济、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组成的过渡性经济,因此材料反映了石家庄工商业发展已经开始进行新民主主义经济的探索,故选B项。

] 2.1952年10月20日,刘少奇受毛泽东委托给斯大林写信称:“中国现在的工业总产值,国营企业已经占到67.3%,私人企业只占7%。

……在十年以后,少数资本家可能完全处在社会主义的包围之中。

”这表明,中央人民政府( )A.构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框架B.认识到私有制无益于国家的建设C.有意借鉴苏俄的新经济政策D.规划了开展社会主义改造的路径A [材料中的数字表明当时的中国已经明确了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因而形成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框架,故选A项;B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故排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借鉴的是“斯大林模式”,故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而非具体的路径,故排除D项。

]3.下表是1953年2月国家预算报告表,其中国民经济建设支出增长情况如下:国民经济建设支出领域比上一年增长重工业和机械工业47.31%燃料工业84.56%地质勘测611.46%建筑工程204.14%铁路88.93%农业61.44%林业128.38%总支出41.68%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重工业和机械工业占总支出最少B.是顺利进行三大改造的经济基础C.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后果D.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提供财政保障D [根据材料国民经济建设支出增长表,只能得出重工业和机械工业支出增长情况,不能得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故A项错误;三大改造的经济基础是1952年国民经济的恢复,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期间,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妥善处理好轻、重、农之间的关系,故C项错误;国民经济建设中重工业及与重工业相关的领域增长幅度较大,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意图,可知国家预算为“一五”计划的实施提供了财政保障,故D项正确。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8.21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练习人民版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8.21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练习人民版

8.21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析·史论阐释一、全面认识我国的对外开放1.开放原因:(1)从历史角度看,是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结果,关闭国门一定会脱离世界发展的大势。

通过对外开放,利用和吸收外国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加快我国的发展。

(2)从世界角度看,对外开放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全球化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经济的基础战略。

(3)从改革目标看,只有对外开放才能跟上世界先进水平,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完成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

2.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从1978年底到1992年,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以放权、让利、减税来培育市场经济因素的阶段。

(2)第二阶段:从1992年到2001年,这个阶段实际上是一个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

(3)第三阶段:从2001年至今,这个阶段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经济体制与国际规则全面接轨。

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基本内涵1.背景:(1)40年来,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同时也存在着缺乏顶层设计、“谋子不谋势”和不注重改善国际发展环境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各方面改革开放措施的系统集成。

(2)以开放促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其成功秘诀在于通过主动融入世界市场为公司治理、政府治理引入外部监督从而提高治理效率。

但是,40年来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层面改革创造的外部监督都不是真正的外部监督,监督主体一定程度上只是治理者的化身、不是来自治理体系外部的主体,效率低下问题仍得不到根本解决。

(3)通过融入国际治理和开展国企的跨国产权合作,“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在有效避免“西方经验”局限、防止治理本身被“短视”市场消解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同时,将为中国经济治理、国家治理、社会治理进一步引入来自治理体系之外的监督主体,创造强有力、更有效的外部监督,从根本上解决治理效率问题。

2.基本内涵:(1)是开放性、包容性区域合作倡议,而非排他性、封闭性的中国“小圈子”。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时训练课时训练 人民版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时训练课时训练 人民版

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时训练课时训练人民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周恩来说:今天的主要问题,是先做到不失业、不饥饿。

为此,《共同纲领》规定公私企业目前一般应实行八小时至十小时的工作制。

这说明当时最紧迫的问题是( )A.迅速恢复国民经济B.改善工人生产条件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D.建立社会主义民主解析从材料“今天的主要问题,是先做到不失业、不饥饿”可以看出,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发展生产的问题,迅速恢复国民经济以解决饥饿和失业状况。

答案 A2.2014·莆田调研陈云曾说过:“中央人民政府在1953年12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油也实行了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从1954年9月15日起,又对棉花实行计划收购,对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①当时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全面确立②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是在经济运行中逐步建立的③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完全由陈云等领导人主导④统购统销的体制曾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全面确立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①错误。

陈云“说过”不等于“主导”,故③错误。

答案 C3.《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这样写道:这156个核心投资项目是“一五”计划的重中之重,“这些项目几乎吸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全部工业投资的一半”。

这表明新中国()A.变革经济增长方式B.经济结构失衡C.急于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D.脱离国情搞“一五”计划解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

根据题干中的“‘一五’计划的重中之重”“全部工业投资的一半”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我国优先发展的是重工业,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目的是改变当时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故答案为C。

答案 C4.2015·武汉模拟下列是对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的分析,正确的是()成分比重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年份1952年19.1% 1.5% 0.7% 6.9% 71.8% 1956年32.2% 53.4% 7.3% 0 7.1%A.1952年国营经济占据主导地位B.合作社经济不是公有制经济C.到1956年没有完全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D.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最为彻底解析从材料中看出,资本主义经济所占比重由1952年的6.9%到1956年的0,可见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最为彻底。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提升练二十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人民版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提升练二十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人民版

课时作业提升练二十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莆田模拟)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年)》一书中写道:“作为一项经济改革方案,土地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

……土地改革对总的农业生产力的贡献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仍可以争论。

总之,这个运动的主要成就是政治上的。

”这种政治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A.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得到农民的支持B.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C.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D.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顺利进行【解析】选A。

由“土地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民分到土地,大力支持新生政权,故选A;B错误,抗美援朝的胜利与土地改革无关;C错误,土地改革时的政权性质是新民主主义,不是社会主义;D不选,农业合作化运动是经济领域的不是政治上的成就。

2.下表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拖拉机生产及机耕面积完成情况据表可以推知( )A.国家工业布局均衡B.农业机械化与合作化相互促进C.国民经济迅速恢复D.生产领域出现明显的冒进现象【解析】选B。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拖拉机生产及机耕面积完成情况”看,实际生产比“计划”高,结合时代背景可知B正确。

材料没有给出工业布局情况,更看不出“均衡”,A错误;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在“一五”计划之前的1952年已完成,C不符合史实;“一五”计划期间各方面积极配合,计划指标大都大幅度超额完成,并不是冒进,D错误。

3.(2019·石家庄二模)1953年,苏联专家对我国“一五”计划提出建议: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要大于职工人数的增长速度;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要大于工资的增长速度;技术人员的增长速度要大于工人的增长速度等。

这些建议( )A.意在使中国避免苏联工业化弯路B.有利于中国经济战略的实施C.促使中国移植苏联的工业化模式D.与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相符【解析】选B。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讲练史论阐释: 知识点二 8.20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021届新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讲练史论阐释: 知识点二 8.20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析·史论阐释一、20世纪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存在失误的原因1.历史传统的影响:受封建专制主义遗毒的影响,人民民主法制观念淡薄。

2.急于求成的心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热情很高,迫切希望尽快摆脱落后状况。

3.中央领导人的错误估计:对当时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错误地认为阶级斗争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4.国际环境的影响: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尖锐对立,容易产生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心理。

二、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探索的问题与教训1.核心问题(1)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规模、速度与比例问题,即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

(2)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也就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建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问题。

2.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左”倾错误及其教训时期总路线的高速度中国的实际出发;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盲目求快;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大跃进”运动大炼钢铁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严重被破坏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2017·海南单科·T12)图二是创作于1950年的宣传画《拖拉机》,该作品反映出( )A.农村开始走上人民公社化道路B.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C.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D.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解析】选C。

人民公社化道路出现在1958年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错误;宣传画只能说明当时农村已经使用机械,但不能说明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得到普及,故B错误;农村已经使用机械,从铁犁牛耕到机械生产,农业生产方式将发生巨大变化,故C正确;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3年以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错误。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提升练二十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人民版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提升练二十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人民版

课时作业提升练二十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2020·莆田模拟)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1965年)》一书中写道:“作为一项经济改革方案,土地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

……土地改革对总的农业生产力的贡献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仍可以争论。

总之,这个运动的主要成就是政治上的。

”这种政治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A.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得到农民的支持B.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C.巩固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D.推动了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顺利进行【解析】选A。

由“土地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民分到土地,大力支持新生政权,故选A;B错误,抗美援朝的胜利与土地改革无关;C错误,土地改革时的政权性质是新民主主义,不是社会主义;D不选,农业合作化运动是经济领域的不是政治上的成就。

2。

下表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拖拉机生产及机耕面积完成情况据表可以推知()A。

国家工业布局均衡B.农业机械化与合作化相互促进C。

国民经济迅速恢复D.生产领域出现明显的冒进现象【解析】选B。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拖拉机生产及机耕面积完成情况”看,实际生产比“计划”高,结合时代背景可知B正确.材料没有给出工业布局情况,更看不出“均衡”,A错误;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在“一五”计划之前的1952年已完成,C不符合史实;“一五”计划期间各方面积极配合,计划指标大都大幅度超额完成,并不是冒进,D错误。

3.(2019·石家庄二模)1953年,苏联专家对我国“一五”计划提出建议:工业总产值的增长速度要大于职工人数的增长速度;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要大于工资的增长速度;技术人员的增长速度要大于工人的增长速度等。

这些建议( ) A.意在使中国避免苏联工业化弯路B。

有利于中国经济战略的实施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20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析·史论阐释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工业化(“一五”计划)的特点
1.优先发展重工业。

基于新中国落后的工业基础尤其是重工业落后的现实,加上美国等西方国家敌视新生的人民政权,急需加强国防工业的建设。

2.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工业化建设需要大量原料、资金和市场,同时为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我国采取了工业化与三大改造同时进行的策略。

3.强调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根据总路线的要求以及以往的工业格局,我党要求建立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4.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我党缺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需要向苏联学习,同时中苏结盟以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也影响了当时我国的工业化策略。

二、对计划经济体制的认识
1.没收官僚资本,完成土地改革,统一财政经济
(1)没收官僚资本,使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确立了全民所有制的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2)完成土地改革,变地主所有制为农民所有制,恢复和发展了农业生产。

(3)统一财政经济,包括控制主要商品,加强市场、物价和金融的管理等。

到1952年实现了财经状况的根本好转。

这为形成新的经济体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奠定了一个基本条件。

2.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在1956年底基本完成,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这是整个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

3.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建立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1953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形成了以计划体制为中心的、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

1.(2019·全国卷Ⅰ·T31)据统计,1954年1月到4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年同期的5倍,为1952年同期的50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

这表明当时( )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解析】选D。

材料反映的是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年)中国迫切学习苏联经验进行经济建设的现象。

中国一五计划学习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因此D正确。

1954年当时中国科技还十分落后,A错。

科教兴国战略在1995年提出,B错。

材料反映了学习苏联的热潮,而不是反思苏联经验,C错。

2.(2019·全国卷Ⅱ·T30)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解析】选B。

材料中现象发生在1948年10月底,这一时期国共双方实力此消彼长,胜利天平向中国共产党倾斜,因此中国共产党决定进行战略决战。

结合材料中“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的表述,可以推知其目的是为胜利后将工作重心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做准备,故选B。

3.(2018·全国卷Ⅰ·T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

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解析】选D。

新中国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要到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后,故A说法错误;古代便有了对煤、铁、铜等矿产的开采,B与题干及漫画信息不符,排除;漫画围绕的主题是“工业建设”,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要到1965年,故C错误;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
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并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对各种矿产资源的需求日增,D符合题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