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发展概述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突破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突破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突破回顾摘要本文档旨在回顾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和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到改革开放,再到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发展,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本文档将重点概述一些关键的历史时刻和成就,以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
政治领域的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在建国初期,我国成功地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完成了土地改革、公有制经济的确立等关键步骤。
改革开放政策实施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从此我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逐步摆脱了封闭僵化的局面,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经济领域的重大突破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境。
但在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政策引导下,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并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标志着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加入WTO后,中国积极履行承诺,逐步降低进口关税,扩大市场准入,推动了一系列领域的改革和开放,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科技领域的重大突破“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历史思考
思考2023-11-04CATALOGUE 目录•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概述•改革开放的启动与进程•改革开放的成就与影响•历史反思与启示•结论01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概述政治制度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建国初期的政治、经济与社会状况经济状况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经济基础十分薄弱,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和包围,但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土地改革、稳定物价、恢复生产和贸易等,使得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
社会状况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面临着贫困、落后和各种社会问题,政府通过实施一系列社会政策,如普及教育、卫生保健、社会保障等,逐渐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的转变。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发展重工业、农业集体化、城乡交流等,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社会主义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中国也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创新,如农村包围城市、群众运动等,这些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社会主义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与探索“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历史背景“左”倾错误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出现了“左”倾错误,强调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导致政治局势动荡和社会秩序混乱。
“文化大革命”的爆发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这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的政治运动,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和经济损失。
02改革开放的启动与进程改革开放的背景与动因社会矛盾激化由于经济不景气和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社会矛盾逐渐激化,需要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国际环境变化国际形势的变化和改革开放的推动,为中国提供了重要的外部机遇。
经济发展停滞与困境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基础薄弱,计划经济体制存在严重弊端,导致经济发展停滞和困境。
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_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历史事件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哪些_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历史事件解析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党史学界出版了一大批有影响、有质量的权威党史专著,这一系列党史著作的出版发行,对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学习党史,今天店铺给大家带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历史事件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历史事件一: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彻底铲除封建剥削制度的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领导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新中国成立前,占全国面积约三分之一的东北、华北等老解放区已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1] 新中国建立初期,为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并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创造条件,在华东、中南、西南及西北等新近解放的地区( 即“新区”,所涉农业人口数和土地面积都占全国总数的2 /3 以上。
) 继续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2]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简称《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亦称《五四指示》),把抗日战争时期削弱封建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消灭封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因而获得了广大农民的拥护,他们踊跃参军参战,支援前线,巩固解放区,积极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旧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农村人口总数不到10%的地主、富农约占有农村70~80%的耕地,他们以此残酷地剥削农民。
而占农村人口总数90%以上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则只占有20~30%的耕地,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却不得温饱。
这是旧中国贫穷落后的主要根源之一。
地主阶级不仅凭借占有的大量土地进行残酷的经济剥削,而且与官僚、特务勾结在一起,任意欺辱和鱼肉百姓。
双塔村地主王汉章叫佃户马义山出差,因事晚了点,王汉章即用皮鞭将其眼珠打淌。
喂马的长工巩荣石无辜被王汉章活活打死。
此外,不少大地主还养着“团防”,作为镇压劳动人民的工具。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引言概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政党之一,其发展历程充满蜿蜒与辉煌。
本文将从党的成立、抗日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及改革开放时期四个部份,分别阐述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一、党的成立1.1 五四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激发了人民对国家前途的关注。
- 五四运动也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契机,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
1.2 党的一大与思想建设- 中国共产党于1921年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党的正式成立。
- 党的一大确定了党的基本纲领,提出了党的最终目标和奋斗方式。
1.3 党的发展与土地革命- 在中国农村,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革命运动,赢得了泛博农民的支持。
- 党的发展逐渐壮大,成为了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二、抗日战争时期2.1 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促成为了国共两党的合作。
- 党在统一战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抗击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巨大贡献。
2.2 党的军事力量与抗日游击战争- 党的军事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组织了一系列抗日游击战争。
- 党的军事力量与人民群众的支持相结合,有效地削弱了日本侵略者的力量。
2.3 党的抗日根据地建设- 党在抗日战争中建立了一系列抗日根据地,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支撑。
- 抗日根据地成为了党的重要基地,培养了大批优秀党员和干部。
三、新中国成立3.1 党的领导与解放战争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决定性的领导作用,取得了国共合作的胜利。
- 党的领导使中国实现了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3.2 党的建设与社会主义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
- 党的建设不仅包括组织建设,还包括意识形态建设和经济建设等多个方面。
3.3 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极简史1949至2019的年度故事读后感
新中国极简史1949至2019的年度故事读后感1. 引言1.1 概述本文是对新中国极简史1949至2019的年度故事的读后感,旨在回顾和总结中国近七十年来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发展轨迹。
从1949年建国之初到2019年,这七十年间,中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变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和进步。
通过逐年梳理历史中的重要事件和故事,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新中国建立以来所经历过的各个时期的变化与演进。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1949-1959 年度故事、1960-1979 年度故事、1980-1999 年度故事以及2000-2019 年度故事。
每个部分将介绍该时期内具有代表性或者影响深远的事件,如社会发展、政治演变、经济改革等方面。
通过这样一种逐年递进的方式,读者能够了解到四个阶段中中国社会面貌的演变与发展。
1.3 目的本文撰写的目的是为了激发读者对于中国新中国七十年来历史事件和发展轨迹的思考和关注,以及对未来的展望和反思。
通过回顾过去,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和影响力的提升,也能够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教训,并对未来进行更加明智的决策。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各个年度故事所包含的重要事件和特点,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历史变迁和发展轨迹,并对未来进行展望和反思。
让我们深入了解新中国七十年来的岁月与成就。
2. 新中国极简史1949至2019的年度故事读后感:2.1 1949-1959 年度故事:在这个时期,新中国经历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从风雨飘摇的旧社会到新中国的建立,这一段历史充满着鲜明的转变和巨大的希望。
在这个阶段,国内各项工作都步入全面恢复和发展的轨道。
首先,新政府实施了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等重要政策,为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
农民通过土地改革获得了土地所有权,并积极参与农业合作社,在生产组织上实现了从个体经营到集体经济的转变。
这使得农村地区逐渐摆脱贫困,并促进了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每一个中国公民,特别是青年学生,都应该学习和理解的重要知识。
以下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的概述。
一、历史背景中国近现代史开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
在这之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经济繁荣,文化灿烂。
但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列强开始侵略中国,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一时期,中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屈辱和破坏。
二、屈辱与抗争在1840年至1919年期间,中国经历了多次屈辱的战争和条约的签订。
这些条约包括《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
这些条约不仅割让了中国的领土,还使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地位遭受了极大的损失。
然而,中国人民并没有放弃抵抗。
在屈辱与压迫中,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
这些抗争包括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
这些抗争虽然失败了,但它们表现出了中国人民的勇气和决心。
三、救亡图存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国内的动荡,中国人开始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思想家和政治家,如孙中山、梁启超、李大钊等。
他们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如改良、革命、民主等。
这些方案虽然各有优劣,但它们都代表了中国人对国家未来的探索。
四、革命与建设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中国人终于在1911年的辛亥革命中成功推翻了清朝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
然而,辛亥革命并没有完全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中国人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如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
这些事件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使中国逐渐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束缚。
五、总结与启示中国近现代史是一段充满屈辱与抗争的历史。
在这段历史中,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挫折,但始终保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引言概述: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是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篇章之一。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来,中国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转变。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教育、科技和文化五个方面,详细介绍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一、政治发展1.1 建立新中国的背景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3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二、经济发展2.1 新中国的初期经济困境2.2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2.3 经济改革开放的实施三、教育发展3.1 新中国的教育改革3.2 全民教育的普及3.3 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提升四、科技发展4.1 科技事业的重要性认识4.2 科技政策的制定与实施4.3 科技创新的突破与成就五、文化发展5.1 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5.2 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5.3 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正文内容:一、政治发展1.1 建立新中国的背景新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转折点,这一背景主要包括国共内战的胜利、解放区的建立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
这些因素为新中国的成立提供了有利条件。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标志着中国实现了从旧中国到新中国的历史性飞跃。
这一事件为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
1.3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新中国的建立奠定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石。
通过土地改革、三大改造等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中国逐渐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经济发展2.1 新中国的初期经济困境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困难严重。
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剥削使中国的经济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国内生产力严重落后。
2.2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为了解决经济问题,新中国实施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
这包括土地改革、国有企业的建立和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等一系列措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2.3 经济改革开放的实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发展变迁史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发展变迁史一、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奠基与初期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济体制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混乱,到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经济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发展的变迁史。
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体制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体制面临着重建和转型的挑战。
在战争年代和国共内战的影响下,中国的经济陷入了极度落后和贫困的境地。
此时,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重建经济体制,如实行“五年计划”、国有化改革等,逐步建立了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计划经济体制。
在这一时期,中国着力发展重工业和农业生产,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2. 经济改革开放与经济体制的转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逐渐意识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经济发展面临着结构失衡、效率低下等问题。
这时,中国决定进行经济改革开放,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体制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城乡经济体制改革、价格改革、外贸体制改革等相继出台,中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
这一时期的经济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当代中国经济体制发展的新特征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经济体制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中国的经济体制对外开放程度加大,市场机制进一步完善,企业改革不断深化。
中国坚持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与互利共赢,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更加注重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经济体制逐步向着更加均衡、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4. 总结与展望经过近70年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离不开中国不断探索的经济体制道路。
当然,中国的经济体制发展依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如产业结构调整、收入分配不均等问题,需要我们未来不断努力和改革。
新中国史主要内容笔记
新中国史主要内容笔记
【原创实用版】
目录
一、新中国史的概述
二、新中国史的主要内容
1.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2.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3.党领导人民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不懈奋斗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
5.中国历史学家对新中国史的研究和总结
正文
新中国史是指自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所走过的历史。
这是一部充满奋斗、探索和创新的历史,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史的主要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
首先,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结束了自 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中国人民当家作主,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其次,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努力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国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再次,新中国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过程。
从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改革,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再到全面深化改革,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最后,新中国史也是中国历史学家对这段历史进行研究和总结的过程。
他们以客观的态度,记录和分析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经验。
总之,新中国史是一部充满奋斗、探索和创新的历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历程。
1949历史文案
1949历史文案1949年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胜利。
这一年,中国迎来了国家独立的新时代,从而结束了长期的苦难和屈辱。
1949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和背后的历史背景,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国际地位的塑造。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新中国以社会主义为基础,坚定地走上了自己的发展道路。
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广场上激动地宣布,新中国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二、解放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离不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奋斗和胜利。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了解放战争,向国民党政权发起了最后的冲击。
历经长征、抗日战争和内战,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推翻了国民党政权,打开了新中国的大门。
三、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运动成为旧社会统治阶级剥削土地的一次彻底的清算。
1949年后,中国广大农民通过土地改革运动得到了土地的分配和彻底解放,农村社会关系得到了深刻的变革,实现了对农民的真正尊重和保护。
四、经济建设的起步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迅速展开了一系列的经济建设。
中央人民政府通过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强了对经济的调控和管理,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重点发展重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奠定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五、教育与文化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教育与文化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中国政府致力于推动全民教育,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普惠和公平,大力发展科学、文化、艺术事业,使中国的文化底蕴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也为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
六、外交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积极开展外交工作,与世界各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中国开始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维护世界和平。
同时,中国坚定地捍卫自己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
建国七十五周年感想-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建国七十五周年感想-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建国七十五周年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上,我们回顾了中国的发展历程,不禁感到无比自豪。
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来,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和快速的发展。
从一个贫困落后的国家,到如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取得的成就让世界瞩目。
概述部分将全面概括本文的主题和内容。
我们将通过对中国建国七十五年来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深入探究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首先,我们将分析中国建国七十五年来的发展变化。
回顾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取得的长足进步。
中国成功地实现了从封闭落后到全面开放的转变,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取得了令世界赞叹的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
同时,中国坚持走自己的道路,不断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后,我们将深入研究中国建国七十五年来的发展成就。
中国在国内外建设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比如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减贫成果的显著、科技创新的突破、教育与医疗水平的提高等等。
这些成就不仅推动了中国国内的发展,也为世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借鉴。
最后,我们将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将继续面临许多机遇和挑战。
我们将思考如何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解决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等问题,如何推动更加平等和可持续的发展等。
同时,中国也将继续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问题,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力量。
这篇文章将通过以上三个部分,全面而系统地讨论中国建国七十五年来的发展历程与成就,通过客观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发展道路,激发更多读者对中国现状与未来的思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如下所述:文章结构部分是对整篇文章的大体安排进行说明和阐述。
它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引言部分通过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的介绍,为读者提供一个对文章主题的整体了解。
新中国成立初期曲折发展的历程历史知识点总结-高三总复习
D.1978
1956 1982
中国在五十年代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八 十年代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的一切成就都应 归功于这两座里程碑。
——胡乔木《中国共产党怎样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一、过渡时期(1949-1956) (一)建国和巩固政权(1949-1952) (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53-1956) 1. 经济: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2. 政治: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
★经济基础:多种经济形态并存→单一公有制经济(三改造) ★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农业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
的基础(一五计划) ★阶级结构:四大阶级成分→社会主义劳动者(三改造) ★主要矛盾:阶级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
间的矛盾。 ★宪法保障:《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一、过渡时期(1949-1956) (一)建国和巩固政权(1949-1952) (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953-1956) 1. 经济: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2. 政治: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 3. 外交: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①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
1.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1958) 2. 大跃进(1958)
工业产值增长一倍左右
“以钢为纲” 大炼钢铁
钢产量1962年达到1060 万吨到1200万吨
农业总产值增长35%
到1962年建成强大的独 立完整的工业化体系,在 若干重要产品和产量方 面超过英国,赶上美国。
钢产量8000万吨
农“业以总粮产为值纲五”年:增人长有2多.7 倍大以胆上,地有多大产。
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去向殖民主义斗争以 取得独立,而是要同像美国那样的帝国主义国家联 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菲律宾代表罗慕洛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亚 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 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
史基本知识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
史基本知识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经历了许多历史事件和变革,这些事件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中国的基本知识出发,回顾和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所经历的重要历史事件。
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10月1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在建国初期,新中国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如经济落后、人民生活困苦以及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威胁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措施。
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中国进行社会经济变革的重要阶段。
1950年代初,中国通过土地改革等措施实现了农村的土地制度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同时,中国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国有企业改革,将生产资料逐步收归国家所有。
这些改革措施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并为中国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是“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这两个运动都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实施的。
在“大跃进”运动期间,中国提出了要在短时间内实现经济现代化的目标,但由于计划过于激进,导致了许多问题,如农业生产下降和饥荒等。
人民公社化运动则是在“大跃进”运动失败后开展的,旨在加强对农业生产的集体化管理。
然而,这一运动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农业生产效率的下降和农民收入的减少。
第三阶段是文化大革命,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运动。
文化大革命从1966年持续到1976年,它的目标是清除中国社会中的“资产阶级”思想和旧文化,以保持社会主义道路纯洁。
然而,由于运动本身的极端性质和错误的实施方式,导致了一系列灾难性的后果,包括社会混乱、经济停滞和知识分子的迫害等。
第四阶段是改革开放,这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重要转折点。
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旨在解决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这些改革包括农村农业改革、城市工商业改革以及开放对外贸易等。
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了快速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也使中国逐渐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大国。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成就一、开天辟地之举——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之一。
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终于在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历史成就,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二、经济建设的崛起——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以巨大的决心和韧性,取得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跨越,取得了增长速度和规模前所未有的成就。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正在日益加速,成为世界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三、对外关系的大步向前——和平与发展的坚定路线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对外关系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了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全球进程。
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四、科技创新的崭露头角——科技强国的崛起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中国已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不断刷新着人们对科技发展的认知。
科技创新已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五、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文化事业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为世界文明和各国文化的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的文化事业正在逐步走向世界舞台,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和传统。
总结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成就展现了中国人民奋斗的壮丽史诗,也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之路。
中国人民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努力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
个人观点和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成就是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见证,也是世界发展的重要贡献。
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才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走得更稳更远。
希望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中国成立有感800字
新中国成立有感800字摘要:一、新中国成立的概述二、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三、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四、国庆日的设立五、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正文:新中国成立,通常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这一历史事件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
领导和组织人民革命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成为在全国范围执掌政权的党,踏上了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新征程。
这一天,10月1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日,成为了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纪念日。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深远。
它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结束了长期受压迫的历史,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在新中国,人民的声音得到了充分的尊重,人民的需求成为了政府工作的最高标准。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以人民为中心,努力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迈进。
在经济领域,我国经历了从贫穷落后到逐步富裕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也越来越高。
国庆日的设立,是我国对新中国成立的庆祝,也是对人民解放的纪念。
每年的这一天,全国各地都会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人民群众用各种方式表达着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感激。
国庆日的庆祝活动,充分体现了我国人民的团结精神,展现了国家的繁荣富强。
在新中国成立的过程中,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不断提升。
从解决温饱问题,到实现全面小康,我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在新中国,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追求自己的梦想,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国家发展带来的成果。
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就是对新中国的最好评价。
总的来说,新中国成立是我国历史的伟大转折,是人民群众解放和幸福生活的开始。
这一天,是我国人民的骄傲,是我国历史的辉煌。
新中国史简介 新中国史简介 最好
新中国史简介新中国史简介最好新中国是指建立于1949年10月1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现代化起步和民族独立,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历了许多艰辛和波折,但始终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不断取得了重大成就。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新中国史的简要概述。
新中国的成立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中国就陷入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和战争中,这一时期被称为“百年屈辱”。
在这个时期内,中国的封建王朝逐渐崩溃,而中华民族经历了国家分裂、人民倒霉、内忧外患的时期。
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取得了国共内战的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结束了旧中国的统治王朝,揭开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序幕。
这标志着中国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新中国的建设与改革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逐步建立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国家建设和经济建设。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中国共产党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制定了一些计划和政策,包括人民公社、大炼钢铁等等。
然而,这些政策并不总是成功的,尤其是人民公社,它在1960年代初期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于是,中国进行了所谓的“为了发展必须改革”的运动,进行了一些重要的改革措施,这个时期被称为“改革开放”。
所谓的改革开放,主要指的是从1978年开始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这些政策和措施帮助中国经济开始向市场化方向转变,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外国投资,并激发了私营企业的发展。
到了1980年代,中国经济已经开始逐渐崛起,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之一。
新中国的现代化和国际地位提升随着新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也逐渐提高,开始与苏联和美国等国家展开了比较平等的贸易和外交关系。
中国还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并拥有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这都是在新中国建国后经历了一番艰苦卓绝的努力达到的。
此外,中国还积极扩大自己的军事实力。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最大军队的国家之一,它在朝鲜战争、中越战争等战争中也表现出了很强的军事实力。
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发展概述
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发展概述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发展。
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政府奋斗着,为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努力。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挑战包括战争的毁灭性影响,社会经济的改革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是一个在各种战争和内战中经历了深重创伤的国家。
然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府及时地进行重建,包括政府治理、经济体制和社会补偿等方面。
一些重要的政策和措施相继实施,如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自己的土地;精简政府机构,提高效率,以及加强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
在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发起了“三反五反”运动,以清除资本主义思想和其他“非党员的成分”,并提高生产力。
这场运动基本上是一场政治运动,效果不太理想,但其经济效益却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
在1950年代末期,大跃进运动意图将中国的农村和城市彻底的大规模工业化。
“大跃进”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通过修改发展者的经济和社会政策、资源配置和国家规划等途径。
这场运动的结果非常糟糕,导致农村饥荒和大面积的死亡。
但是这一运动也加速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尤其是发展重工业。
到1960年代初,毛泽东主席先后发起了“大清洗”和文化大革命。
这场革命意在革除中国的官僚和资本主义的文化,以建立一个“真正的社会主义”体系。
这场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许多积极的结果,但也导致了许多人性的悲剧和挫折。
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生活在今天仍在努力逐步复苏。
在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邓小平成为中国最高领导人并推出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这一政策重点在于发展经济和外交关系,鼓励私人投资和外商投资。
还包括大胆创新和调整国家政策,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
通过此政策,中国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改革和发展。
近40年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迅速的经济成长。
如今,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和服务进口和出口国家。
最近,中国发起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计划,以进一步提高经济实力和社会稳定。
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的发展历程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来,新中国经历了七十多年的发展历程。
这段时间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逐渐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下面将详细介绍新中国的发展历程。
一、建国初期(1949-1952年)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
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难点和社会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和国有化等。
这些措施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年)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中国政府提出了“农业、工业、国防”的发展方针。
重点发展农业和重工业,加强国防建设。
中国实施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同时,中国也加强了工业化进程,建设了一大批重工业基地。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三、大跃进时期(1958-1961年)大跃进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一个具有争议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政府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的口号,推行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然而,由于计划过于激进和缺乏经验,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农业生产下降、饥荒等。
这个时期的错误教训使中国政府意识到了计划经济的局限性,并开始进行改革。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重大政治运动,旨在清除资产阶级和旧社会的影响。
然而,这场运动却导致了社会动荡和经济停滞。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几乎停滞不前,社会秩序混乱。
直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后,文化大革命才逐渐结束。
五、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重要转折点。
自1978年开始,中国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包括农村改革、城市改革和外商投资等。
这些改革开放政策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中国逐渐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
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的执政党。
从此开辟中国历史新纪元;中国结束100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尽快满足人民群众对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同时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1935年国家开始实行以工业化为中心的“一五”计划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怀仁堂隆重举行。
会议通过《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地方各级人大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
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抓住机遇,促成中美于1979 年1 月1 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从而结束了长达30年之久的不正常状态。
1 9 9 7 年7 月1 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12.20 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这不仅标志着外国人占据和统治中国领土的历史彻底终结,也标志着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史翻到了最后一页。
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宇宙飞船‘神州五号’登上了太空。
中国人千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这一重要的事件不仅激励着每一位中国人。
而且全世界为之震惊。
杨利伟成为中国登上太空的第一人。
2008年奥运会是现代奥运会第3次在亚洲登陆,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也是第1次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举办。
辽宁号航空母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第一艘可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
谈谈你对新中国史印象最深刻的一章
谈谈你对新中国史印象最深刻的一章(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新中国史的概述三、新中国史中印象最深刻的一章:改革开放四、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意义五、改革开放的成就六、结论正文【引言】新中国史,是一部充满奋斗、探索与成就的伟大历史。
自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
在这些历史事件中,有一章给我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那就是改革开放。
在这里,我将谈谈我对这一章的认识和理解。
【新中国史的概述】新中国史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包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民经济恢复、社会主义改造、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等。
这些阶段各有特点,反映了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
【新中国史中印象最深刻的一章:改革开放】在众多历史事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章是改革开放。
这是因为改革开放不仅带来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还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意义】改革开放是在 1978 年提出的,它的背景是我国正面临严重的经济困境。
在邓小平的倡导下,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旨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改革开放的意义在于,它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的成就】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经济方面,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社会方面,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包括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国际地位方面,改革开放使我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升,成为世界上不可或缺的一员。
【结论】总之,改革开放是新中国史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章。
它不仅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还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发展概述/h1----本站首页免费课件免费试题整册教案教育资讯计划总结英语角幼儿教育文书写作海量教案免费论文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教学论文经济论文理工论文管理论文法律论文行政论文艺术论文医学论文文史论文农科论文英语论文课程改革教育法规教育管理家长频道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文史论文中国史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发展概述如果说在近代中国109年的历史进程中,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谋求近代化构成其发展的基本脉络,那么在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的现代历史发展进程中,不断探索社会主义道路、逐步推进现代化和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则构成了现代中国发展的基本脉络。
本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发展脉络的探讨,着意于进一步阐明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现代中国推向前进的基本线索。
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认识。
一、从对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后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中国逐步走向社会主义,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抉择,现代中国的发展正是沿着这一正确的发展道路向前推进的。
近代中国的起始,不是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而是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109年间,中国社会一直处于这样的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中。
在近代中国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的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在资产阶级的维新派和革命派先后作过以资本主义来代替封建主义的尝试后,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中国封建势力的阻挠,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破土而生但力量弱小,民族资产阶级虽然企盼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却没有成功,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无数仁人志士以资本主义列强为师的种种努力都以失败告终。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特征和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基本国情,经过艰辛的探索,形成指导中国革命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确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步走的正确道路。
即:“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这样,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客观要求上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而在实质上是由于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以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为目的,因此“这种革命又恰是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更广大的道路”。
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坚持走中国革命的第一步不动摇,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和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终于在1949年10月1日建立起一个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时,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
”新民主主义性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完成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重大成果。
新中国建立初期,通过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其他各项新民主主义的改革与建设,都为从新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53年6月,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化三改”的总路线,以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成为团结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国家而奋斗的新纲领,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
到1956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初步发展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政治制度的确立,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
尽管在改造过程中也有“要求过急”等缺点和偏差,但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不平凡的创举。
正如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指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我国今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
”②面对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新形势,中国共产党着手对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后怎样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
1956年9月,中共八大召开,这次大会的重要任务就是毛泽东在大会开幕词中所说的“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
在中共八大召开之前,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所带来的国际影响,使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去思考自己的道路。
4月间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探索了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大问题。
在此基础上,中共八大在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一个突破性的贡献就是把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定性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因而针对着这个主要矛盾确立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从中共八大初步确立了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正确路线,到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党的政治路线的20余年间,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在这个曲折前进的过程中,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与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时所出现的失误是紧紧相关的。
一是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二是怎样把握社会主义的建设速度。
就前者而言,从1957年9—10月间召开的中共八届三中把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矛盾定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1962年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强调在整个社会主义时期存在着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直到“文化大革命”中形成了“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来自“左”的危害大大超过了出自右的干扰,致使中共八大所确定的正确路线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
就后者来看,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尽管反映了人们的良好愿望,却忽视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结果造成了“大跃进”、“浮夸风”等的失误。
当然,在探讨这两个方面对社会主义进程所带来的曲折的同时,也要看到这是在曲折中前进的。
但是,毕竟在这20年间,过多的失误影响了正常的发展,“文革”中流行的“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宁要贫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裕的资本主义”的言论足以证明在那个时代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还是十分模糊的。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历史时期,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1982年9月,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①这样,怎样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重点。
中共十二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奋斗目标。
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认为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初级阶段,“我们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②尤其是1992年1—2月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作了系统科学的阐述。
正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成功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③十四大高度评价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始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意义,系统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九个方面的内容,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加快改革开放,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同时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并做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部署。
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强调必须充分认识我们党确立起已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路线的重要性,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纲领,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党的十六大进一步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十七大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精辟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④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因此,从新中国建立以来的60多年间,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不仅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而且通过一步步地摸索前进,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现代中国沿着社会主义的正确航向破浪前进。
二、从工业化、四个现代化到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中华民族追求现代化的历史可以上溯到19世纪40年代。
鸦片战争时期,林则徐有感于英军船坚炮利的情况,主张仿造外国船炮以加强海防,开启中国近代化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