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论选段》
1古代文论选段
问题2:《典论论文》中认为文章的价值有几个层面?
两个层面:一是社会意义层面,二是个体生命层面。 前一层面,他认为文章是“经国之大业”,即文章是关 系到治理国家的伟大功业; 后一层面,他从个体生命角度看待文学价值,认为文章 是“不朽之盛事”,从事文章写作的人不借助史家的言 辞和高官的权势,照样可以流传后世,实现“不朽”;这 就把文学提高到与事业、功名并列的地位:对于个体生 命而言,文学甚至具有更高的价值。
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 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 把西方 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 研究哲学与美学, 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 继而攻词曲戏剧, 后又治史学、古文 字学、考古学。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
他平生学无专师, 自辟户牖, 成就卓越, 贡献突出, 在教育、哲学、 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 为中华 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
问题5:《题画》揭示了艺术创作的哪几个特点?
1、艺术创作过程为三个阶段:先是观察,次是凝 思,最后是落笔。 2、艺术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3.艺术创作取决于作者的才智和审美境界。
人间词话(节选)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浙江省海宁州(今浙江省 嘉兴市海宁)人 。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 学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 莫深乎义。诗者: 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译文】能够感化人心的事物,没有比情先的, 没有比言早的,没有比声近的,没有比义深的。 所谓诗,就是以情为根,以诗为苗,以声为花, 以义为实的。
问题4:《与元九书》运用比喻重在阐述怎样的文学 思想?
形象地说明诗歌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即内容是诗歌 的根本,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只有内容与形式相统一,才 能发挥它的社会功能。
12《古代文论选段》《人间词话》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
2021年高考必备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全国通用版)12 《古代文论选段》《人间词话》正文翻译注释赏析《人间词话》三则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词是要以境界为最高标准的。
有境界的词,就会有很高的格调,自然会出现有名的句子。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并不是只指景物,喜怒哀乐等情感也是人心中的地种境界。
所以(文章)能够描写真实的景物,真实的情感的,就称为有境界,否则就称为没有境界。
江馆:江岸宿舍,指作者所住的地方。
勃勃:欲望强烈的样子。
这里指作者“因景生情”所产生的创作活动。
倏:迅速,极快。
变相:变化出新的形象。
变:变化。
相:相貌,形象。
这里指画出的竹子和构思时的不一样,比构思时的又有创新。
意在笔先:作画,作文,在下笔前先立意,先构思。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jù)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从古至今,那些做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人,没有不经历三种境界的:“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是第一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第二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第三境界。
这些话都是大词人才能作出来。
但是根据这个意思解释诗词,恐怕晏同叔和欧阳修等人是不会赞同的。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的《蝶恋花》,也有人认为是欧阳修所作。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
晏欧:晏同叔和欧阳修。
《古代文论》背诵篇目
《古代文论》背诵篇目/段落一、先秦两汉时期1、《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2、《报任安书》:“盖西伯拘而演《周易》······思来者。
”3、《史记•太史公自序》:“昔西伯拘羑里······思来者。
”(书P96)4、《毛诗序》全文二、魏晋南北朝时期1、《典论•论文》全文2、《文赋》“伫中区以玄览······聊宣之乎斯文。
”“其始也······抚四海于一瞬。
”“诗缘情而绮靡······故无取乎冗长。
”“若夫应感之会······吾未识夫开塞之所由。
”3、《文心雕龙》《原道》第一段《神思》第一、四段《体性》第一、二、三段《通变》第一段中“夫设文之体有常······饮不竭之源。
”第二段中“斯斟酌乎质文之间······可与言通变矣。
”《总术》第一段中“今之常言······有韵者‘文’也。
”《时序》第一段中“时运交移,质文代变。
”“歌谣文理······而波震于下者。
”第四段中“观其时文······故梗概而多气也。
”第六段中“故知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古代文论选段》《贺新郎国脉微如缕》等增选诗词理解性默写2023-2024统编高中语文选修篇目
《古代文论选段》理解性默写1.在《古代文论选段·诗品序》中,钟嵘列举了春夏秋冬四季的自然景观,目的了为了说明“_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_”这一观点。
2.在《古代文论选段·典论•论文》中,曹丕从“有利于国家”和“有益于自身”两个角度高度评价“文章”的两大功能的句子是:_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3.在《古代文论选段·毛诗序》中,作者先是对“诗”下了定义,认为诗歌是“_志之所之也。
_”,接着阐释了诗歌在内和在外的两种表现形式是“__在心为志,发言为诗_”。
4.在《古代文论选段·诗品序》中,“_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
__”这两句对偶句充满说明诗歌是人们表现悲欢离合的最好的形式。
5.在《古代文论选段·与元九书》中,白居易把诗歌的感情、语言、声音和内容分别用植物的各个重要部位作比喻,其中涉及到植物的“根、枝叶和花朵”的三句是:__根情,苗言,华声_。
6.在《古代文论选段·诗品序》中,作者在列举了四季跌相更替,万物盛衰变化,社会动荡不宁,人际悲欢离合等事例以后,连用两个反问句说明诗歌的作用的句子是:_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7.在《古代文论选段·题画》中,郑板桥举“成竹在胸”的例子是为了论证“__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这一观点。
8.在《古代文论选段·人间词话》中,王国维认为古往今来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人必须经过的第一种境界是:_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9.在《古代文论选段·题画》中,最能体现郑板桥绘画理论和实践追求的句子是:“_趣在法外者,化机也”。
14在《古代文论选段·人间词话》中,王国维认为古往今来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人必须经过的第二种境界是:__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_。
11.在《古代文论选段·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对“有境界”进行下定义的句子是:“__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1古代文论选段 ppt课件
2020/12/27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2020/12/27
5
问题1:《毛诗序》是如何认识诗歌本质的?具有什 么意义?
认为诗歌的本质是情志统一,即诗歌既可 以言志,又可以抒情。
突破了前人“诗言志”的传统,更加全面地 概括了诗歌的本质特征。
2020/12/27
6
典论·论文(节选)
作者曹丕即魏文帝。
《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部文学专论,关于国 家大事一系列的问题的论文总集。
《典论·论文》的产生是中国古代文论开始步入自觉期的一个 标志。《典论·论文》从批评"文人相轻"入手,强调"审己度人", 对建安七子的创作个性及其风格给予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 出了"四科八体"的文体说,"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文学 价值观及"文以气为主"的作家论。他的《典论论文》提出了下 列有关文学批评的四个主要问题:文学作品的功用,作家修养和 作品风格,不同文体特点、标准,文学批评应有正确态度。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2020/12/27
4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 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 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 蹈之也。
古代文论选段
(6)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则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
古代文论选段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一、课前预习 1.原文诵读 《毛诗序》选段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 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 蹈之也。
一、课前预习 1.原文诵读
曹丕《典论·论文》选段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 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 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诗,是人的情感意志的一种表现形式,怀抱在心则为情感意志,用语言 把它表现出来就是诗。情感在心里激荡,就用诗的语言来表现它,用语言 还表达不尽,便用咨嗟叹息的声音来延续它,咨嗟叹息还不尽情,就放开 喉咙来歌唱它,歌唱仍感不满足,于是不知不觉手舞足蹈起来。
(2)《典论》 曹丕的《典论》是一部有关政治、文化的论著,全书大概在宋代亡佚,
一、课前预习 1,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 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 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 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 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 ”
(4)白居易《与元九书》选段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诗者:根情,
苗言,华声,实义。
能够打动人心的事物,没有能超过情感的,没有不是从语言开始的, 没有比声音(韵律)更切合的,没有比道理更深入的。可能有朋友觉得这 样解释还是比较晦涩,再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情感、语言、声音韵律、道 理这是打动人心的关键要素。
古代文论选段(前两段)
借助
1、曹丕《典论·论文》中论述了文学事业的社会功能,将它提到 “____经_国__之__大__业___,___不_朽__之__盛__事__”的高度,又说“__年__寿__有__时_而__尽__, ____荣__乐_止__乎__其__身______”,都不如文章能传诸无穷。
2、《典论》中曹丕认为古代的作者投身写作,在文章中表现自己的思 想 ,就可以达到____假_良__史__之__辞__,___不_托__飞__驰__之_势___,__而_声__名__自__传__于_后__
(二)
曹丕《典论·论文》选段
治理国家 伟大功业 流传后世而不朽 荣誉欢乐 终于一身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
固定的,一定的 不像 永久流传
投身 写作 表现自己的思想
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
做高官 权势 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的目的。
课后背诵课文
(二)
曹丕《典论·论文》选段
治理国家 伟大功业 流传后世而不朽 荣誉欢乐 终于一身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
固定的,一定的 不像 永久流传
投身 写作 表现自己的思想
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
做高官 权势 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一)《毛诗序》选段
情感意志 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
表现在诗的语言里 不能充分的表达出来 咨嗟叹息
放声歌唱
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
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高中新课标推荐背诵72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之古代文论选段
12、古代文论选段(一)《毛诗序》选段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二)《典论·论文》选段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①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三)《诗品序》选段(钟嵘)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
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
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
或骨横朔(shuò)野,或魂逐飞蓬。
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
塞客衣单,孀闺②泪尽。
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
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
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
”(四)《与元九书》选段(白居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五)《题画》选段(郑燮)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疎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有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shū)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
独画云乎哉!(六)《人间词话》选段(王国维)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界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古文化常识】①不朽:不磨灭,永存。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背诵古诗文《古代文论选段》+课件
作者是如何论述“诗可以群,可以怨”的?
举例论证
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 嘉会,离群,去境,辞宫
排比
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 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 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
反问
非陈诗何以展其义? 非长歌何以骋其情?
引用
诗可以群,可以怨
文常:
《与元九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给友人元稹的一封书信,完 整而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诗歌理论和创作理想,可以看作研究白 居易心迹和思想的重要文献。
毛诗序
•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 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问题思考:什么是诗? 言志:在心一—发言一一嗟叹一一咏歌一一手舞足蹈
《毛诗序》揭示了中国古代艺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表现 形态,并认为所有艺术形态都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
1.结合PPT了解《毛序诗》以及《典论》的相关文常(重) 2.根据翻译,梳理出两篇选段中的重点字词,翻译全文。 3.理解学习《诗者》,明确什么是 “诗”以及 为什么许多后人 将《毛诗序》视为阅读《诗经》的理论指导? 4.根据文章,理解体会曹丕的“文气说”,并说说你的理解
文常:古代文论的概念及范围
古代文论:古人关于文学的看法。
解析:
《毛诗序》是目前我们能够见到的文学史上第一篇诗歌专论。 即此而言,它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上所具有的开创之功,已经是 十分令人瞩目的了。然而更重要的是,它首先注意到了诗歌创作 最本质的情感因素,并且明确地将情与志紧密联系在一起,去论
述产生诗歌的动因,提出了抒情言志的新观念。
经世致用 《毛诗序》解诗意在用诗,努力发掘《诗》中蕴涵的儒家理论 和讽喻之义。 《诗三百》之所以被当作儒家经典,奉为《诗经》,正因统治 者希望以此来达到教化百姓的目的。
《古代文论选段》原文、译文及注释
《古代文论选段》原文、译文及注释诗,是人的情感意志的一种表现形式,怀抱在心则为情感意志,用语言把它表现出来就是诗。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代文论选段》原文、译文及注释,欢迎大家阅读!古代文论选段先秦:佚名《毛诗序》选段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典论·论文》选段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讬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诗品序》选段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
嘉会寄诗以亲,离群讬诗以怨。
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
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
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
塞客衣单,孀闺泪尽。
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
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
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
”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
《与元九书》选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题画》画竹题记一则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
独画云乎哉!《人间词话》三则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古代文论选段(中间三段)
(三)钟嵘《诗品序》选段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
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
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
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
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
古代文论选段 (中间三段)
(三)钟嵘《诗品序》选段 至于那
酷寒
取独 “之于”的合音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
美好的集会 亲近愉悦
汉朝的嫔妃
有的 北方的原野
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
雄起 边关的游子 闺中寡居的妇女 佩印
雄起 边关的游子 闺中寡居的妇女 佩印
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
扬起蛾眉 再次顾盼
感动激荡 铺陈诗句 抒发他的情义
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
古代文论选段(后三段)
描绘热恋中情人的相思之苦。情有独钟,专一执着,虽衣带 渐宽,枯槁憔悴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比喻创业治学的过程 中,要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具有不怕艰难险阻,不惜殚精竭 虑无怨无悔的献liotek却在,灯火阑珊处。
描绘了灯如海,花如潮的元宵节,情人约会的情景。经过百千次苦苦追 求,在那灯火冷落之处,终于见到朝思暮想的意中人,不禁大喜,极度幸福、
其一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其二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
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说”是《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有三层意思: 第一,"境界"是情与景的统一。 第二,情景须真。崇尚"真"是王国维的一贯思想。 第三、"真景物、真感情"得以鲜明真切地表达。
译: 词以有境界为高。有境界就自然成就崇高的格调,自然会出现有 名的句子。
其二 只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
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译: 境界并不是只指景物,喜怒哀乐,也是人心中的一种境界。所以(文 章)能写出真景物,真感情的人,称他为有境界,否则,就称他为没有 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长林叶落,西风乍起的清秋时节,登楼远眺,云淡天高,一条路通
向遥远的天际。此情此景,一种孤独寂寞油然而生,似乎也唤起了一 种追求和探索的期望。比喻在创业治学的开始阶段,必须高瞻远瞩, 视野开阔,耐得住寂寞孤独,而有所追求,有目标。同时认清前人走 过的道路,理清前人已有的成果。这是第一阶段。
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李济(一说吴宓)被称为"五星聚奎"的清华 五大导师,桃李门生、私塾弟子遍充中国史学界。
新课标必背72篇之《古代文论选段》
曹丕《典论》一书失传,《论文》这一篇因被选入《昭明文选》 而得以保存下来。 曹丕是汉魏时期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家。他撰 写的文论著作流传于世的有两篇,一篇是《与吴质书》,另一篇就 是著名的《典论·论文》。 《典论·论文》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论著作,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 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产生是中国古代文论开始步入自觉期 的一个标志。《典论·论文》从批评"文人相轻"入手,强调"审己 度人",对建安七子的创作个性及其风格给予了分析,并在此基础 上提出了"四科八体"的文体说,"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的文学 价值观及"文以气为主"的作家论。 提出了文学批评的四个主要问题:
长林叶落,西风乍起的清秋时节,登楼远眺, 云淡天高,一条路通向遥远的天际。此情此景, 一种孤独寂寞油然而生,似乎也唤起了一种追 求和探索的期望。比喻在创业治学的开始阶段, 必须高瞻远瞩,视野开阔,耐得住寂寞孤独, 而有所追求,有目标。同时认清前人走过的道 路,理清前人已有的成果。这是第一阶段。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朱光潜:“近二三十年来,就我个人所读过的来说,似以 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为最精到。”
• 《人间词话》不仅关乎诗词鉴赏,还关乎其他艺术欣赏领 域,甚至还关乎人生,她是大家的一本小书,是我们后学 者可置于案头枕边常读常新的好书。这一节课只算老师抛 砖引玉,推荐课外读一读《人间词话》。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白居易认为:诗,情感是它的根,语言是它的苗,声音(韵律)是 它的花,而诗的含义、道理、给人们的启迪则是果实。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
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中胸中之竹, 并不是眼中之竹。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 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 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古代文论选段默写1
古代文论选段默写
• 《人间词话》“境界说”论述努力探索和追求时引用的
诗句是:
,
。
• 《人间词话》“境界说”论述反复磨练后实现理想和愿
望时引用的诗句是: ,
,
,
。
• 《人间词话》把境界作为词的最高标准,原因是
• 曹丕《典论·论文》表明文章重要性的主旨句是: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 钟嵘《诗品序》表明只有诗才能显现义理、放飞 情怀的句子是: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 骋其情?
• 钟嵘《诗品序》表明《诗》的作用的总结句是: 《诗》可以群,可以怨。
古代文论选段默写
• 《与元九书》表达情感最先接近读诗之人的句子
是:
,
。
古代文论选段默写
• 《人间词话》“境界说”论述努力探索和追求时引用的 诗句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人间词话》“境界说”论述反复磨练后实现理想和愿 望时引用的诗句是:众里寻他千,蓦然回首,那人 却在,灯火阑珊处。
• 《人间词话》把境界作为词的最高标准,原因是:有境 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是:
,
。
• 郑燮《题画》表明创作既应遵循一定的法则,还需有机
缘灵感的句子是: ,
;,
。
• 《人间词话》“境界说”论述确立志向和目标时引用的
诗句是:
。,
。
古代文论选段默写
• 《与元九书》表达情感最先接近读诗之人的句子是:感 人心者,莫先乎情。
• 郑燮《题画》表明创作既应遵循一定的法则,还需有机 缘灵感的句子是: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 化机也。
《古代文论选段》2021年高考语文必背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原卷版)
2021年高考必备72篇古诗文合集(原文+注释+赏析+默写)(全国通用版)12 《古代文论选段》《人间词话》正文翻译注释赏析《人间词话》三则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词是要以境界为最高标准的。
有境界的词,就会有很高的格调,自然会出现有名的句子。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境界并不是只指景物,喜怒哀乐等情感也是人心中的地种境界。
所以(文章)能够描写真实的景物,真实的情感的,就称为有境界,否则就称为没有境界。
江馆:江岸宿舍,指作者所住的地方。
勃勃:欲望强烈的样子。
这里指作者“因景生情”所产生的创作活动。
倏:迅速,极快。
变相:变化出新的形象。
变:变化。
相:相貌,形象。
这里指画出的竹子和构思时的不一样,比构思时的又有创新。
意在笔先:作画,作文,在下笔前先立意,先构思。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jù)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从古至今,那些做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人,没有不经历三种境界的:“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是第一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是第二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是第三境界。
这些话都是大词人才能作出来。
但是根据这个意思解释诗词,恐怕晏同叔和欧阳修等人是不会赞同的。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出自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柳永的《蝶恋花》,也有人认为是欧阳修所作。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出自辛弃疾的《青玉案》。
晏欧:晏同叔和欧阳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勃勃:欲望强烈的样子。这里指作者“因景生情”所产生的创 作活动。
倏:迅速,极快。
变相:变化出新的形象。变:变化。相:相貌,形象。这里指 画出的竹子和构思时的不一样,比构思时的又有创新。
意在笔先:作画,作文,在下笔前先立意,先构思。
• 【译文】在江边的私塾教书,每逢清秋,早
晨常起来观察竹子。这时,烟光、日影、露气 ,都在疏枝密叶之间飘浮流动。于是,胸中情 致勃动,就有了作画的意念。其实,这时在脑 海里映现的竹子,已经不是眼睛所看到的竹子 了,于是赶快取砚磨墨,展开画纸,乘兴落笔 ,尽情挥毫,迅即呵成一幅幅图画。这时,笔 下所画出来的竹子又不是脑海里映现的竹子了 。总而言之, 想像的意境永远超越下笔所画的 情像, 这是不变的法则。 表现在固定格式画 法之外的意趣神韵, 是一种超脱俗世所能领悟 的化外机度, 只有在画的世界才有这样子的表 现哪!
• 《人间词话》三则
•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 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 【译文】词是要以境界为最高标 准的。有境界的词,就会有很 高的格调,自然会出现有名的 句子。
•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 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 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 【译文】境界并不是只指景物,喜怒 哀乐等情感也是人心中的地种境界。 所以(文章)能够描写真实的景物, 真实的情感的,就称为有境界,否则 就称为没有境界。
《古代文论选段》原文 及释文
• 《毛诗序》选段
•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 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 舞之足之蹈之也。
• 【译文】诗,是人的情感意志的一 种表现形式,怀抱在心则为情感意 志,用语言把它表现出来就是诗。 情感在心里激荡,就用诗的语言来 表现它,用语言还表达不尽,便用 咨嗟叹息的声音来延续它,咨嗟叹 息还不尽情,就放开喉咙来歌唱它 ,歌唱仍感不满足,于是不知不觉 手舞足蹈起来。
• 《与元九书》 选段
•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 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
• 【译文】
• 能够打动人心的事物,没有比情先 的,没有比言早的,没有比声近的, 没有比义深的。所谓诗,就是以情为 根,以诗为苗,以声为花,以义为实 的烟光日影露气,皆浮 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 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 ,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 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 《诗品序》选段
•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 ,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 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 ,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 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 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 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 ,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 ?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
•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 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 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 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 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 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 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 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 《典论·论文》选段
•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 盛事。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 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 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 ,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 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 【注释】盛事:不朽的事业。 假:借助。
• 【译文】文章是关系到治理国家的伟 大功业,是可以流传后世而不朽的盛 大事业。人的年龄寿夭有时间的限制 ,荣誉欢乐也只能终于一身,二者都 终止于一定的期限,不能像文章那样 永久流传,没有穷期。因此,古代的 作者,投身于写作,把自己的思想意 见表现在文章书籍中,就不必借史家 的言辞,也不必托高官的权势,而声 名自然能流传后世。
• 【注释】祁寒:酷寒,严寒。
• 【译文】 至于那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
暑雨,冬月酷寒,这是人有感于四季节令气候 并把它表现在诗歌里。在美好的集会时用诗来 表现亲近愉悦,离开群体用诗来表达哀怨。至 于 楚国臣子离开国都,汉朝的嫔妃辞别宫廷, 在边关的客子衣裳单薄,闺中寡居的妇女眼泪 哭尽;有的士人解下佩印辞官离朝,一去不返 ;女子有扬起蛾眉,入宫受宠,再次顾盼,倾 国倾城;所有这种种情景,感动激荡人的心灵 ,如果不铺陈诗句还能用什么来抒发他的情义 ?如果不放声歌唱还能用什么来舒展他的情怀 ?所以说:诗可以结交朋友,可以怨刺不平。
• 【译文】从古至今,那些做成大事业 ,大学问的人,没有不经历三种境界 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 望尽天涯路。”这是第一境界。“衣 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这是第三境界。这些话都是大词人 才能作出来。但是根据这个意思解释 诗词,恐怕晏同叔和欧阳修等人是不 会赞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