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秋季学期电大《统计学原理》学习指导
最新电大《统计学原理》考试答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统计学原理1. 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2. 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标志是依附于单位的。
(√)3. 标志通常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4. 当对品质标志的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就形成统计指标。
(√)5. 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确定调查对象。
(√)6. 我国目前基本的统计调查方法是统计报表、抽样调查和普查。
(√)7. 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8. 按数量标志分组,各组的变量值能准确的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性质上的差别。
(×)9. 在确定组限时,最大组的上限应低于最大变量值。
(×)10. 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别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
(×)11. 离散型变量可以作单项式分组或组距式分组,而连续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
(√)12. 对于任何两个性质相同的变量数列,比较其平均数的代表性,都可以采用标准差指标。
(×)13. 样本成数是指在样本中具有被研究标志表现的单位数占全部样本单位数的比重。
(√)14. 样本容量指从一个总体中可能抽取的样本个数。
(×)15. 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对象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唯一的。
(×)16. 产量增加,则单位产品成本降低,这种现象属于函数关系。
(×)17. 在直线回归方程Y=a +bx中,b值可以是正的,也可以是负的。
(√)18. 回归系数b和相关系数γ都可用来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
(×)19. 平均指标指数是综合指数的一种变形。
(×)- 1 -20. 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完全相同,因为它们都是将各个变量值的差异抽象化了。
(×)二、单项选择题1.以产品的等级来衡量某种产品的质量好坏,则该产品等级是(品质标志)。
2.某地区有15家生产同种产品的工厂,要研究它们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每一件产品)。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统计学原理》章节测试题答案(20200629075710)

2. 属性的基本类别包括(
A 属于总体边界清晰,个体不清晰的变量是 (
A.一列车的煤炭B.滇金丝猴种群C.大兴安岭的树
答案】A
6.与数量属性对应的是( )变量,与质量属性对应的是( )变量
A.离散 连续B.数值 分类C.顺序 分类D.数值 顺序
答案】B
二、多项选择
1. 按照信息科学和数据库理论,信息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 )
2020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
1. 不能自然地直接使用数字表示的属性称为( )属性。
答案】B
2.在某个或某些属性上的属性表现相同的诸多实体构成的集合称为( )
A.同类实体B?异类实体C总体D.同类集合
【答案】A
3. 统计学将由许多个小实体构成的同类实体看作集合,称之为( )
4. 根据总体的形态,总体可以分为(
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秋季学期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13

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一(第1-3章)四、简答题1、“统计”一词有哪几种含义?答:统计有三种理解: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三者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统计过程与活动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与统计学是统计实践与统计理论的关系,统计工作先于统计学。
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统计研究所要认识的客体。
2、什么是变量?举例说明离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答:变异标志可以是品质标志,也可以是数量标志。
变异标志又被称为变量,即变量泛指一切可变标志,既包括可变的数量标志,也包括可变的品质标志。
在统计中的变量是用于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
如“商品销售额”、“受教育程度”、“产品的质量等级”等都是变量。
变量的具体数值表现称为变量值。
比如商品销售额可以是20万元、30万元、50万元等等,这些数字就是变量值。
统计数据就是统计变量的具体表现。
举例离散变量:对家庭总体按家庭成员数分为以下几组:一个人的,两个人,三个人的,四个人的,五个人的,六个人的组,这里“两个”“三个”等,就是单项式分组的组名称,具有离散型数量特征举例连续变量由于不能一一列举变量值,帮不能作单项式分组,只能进行组距式分组。
如,工人按工资分组,可作如下组距式分组:1300~1400元,1400~1500元,1500~1600元等。
3、请分别说明普查与抽样调查的特点答: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数量的全面调查。
普查的特点:(1)普查是一种不连续调查。
因为普查的对象是时点现象,时点现象的数量在短期内往往变动不大,不需做连续登记。
(2)普查是全面调查。
它比任何其它调查方法都更能掌握全面、系统的,反映国情国力方面的基本统计资料。
(3)普查能解决全面统计报表不能解决的问题。
因为普查所包括的单位、分组目录、指标内容比定期统计报表更广范、更详细,所以能取得更详尽的全面资料。
(4)普查要耗费较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因而不能经常进行。
抽样调查的特点:(1)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但其目的是要通过对部分单位的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的数量特征。
统计学原理学习指导答案

第一章绪论(一)判断题1.√2.√3.×4.×5.×(二)单项选择题1.②2.②3.④4.④5.①6.③(三)多项选择题1.②③④⑤2.①③⑤3.②③⑤4.②③⑤5.②③④6.②④(四)填空题1.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2.数量性3.同质大量差异同质4.总体单位品质数量5.总体数量数字第二章统计调查(一)判断题1.√2.×3.×4.√5.√(二)单项选择题1.②2.③3.②4.②5.③6.④(三)多项选择题1.①③④2.①②③④⑤3.①③④4.①②④⑤5.②③④6.②③⑤ 7.①③⑤(四)填空题1.定期统计报表专门调查2.总体单位在总体中所处的地位不同3.明确调查目的4.调查项目的承担者调查资料的报送者第三章统计整理(一)判断题1.√2.×3.×4.√5.×(二)单项选择题1.④2.④3.②4.③5.①6.③ 7.②8.①(三)多项选择题1.①③2.①②④3.①②③⑤4.②⑤5.③④6.①② 7.①⑤8.①②④⑤(四)填空题1.分组汇总2.汇总制表3.统计调查统计分析4.同质性差异性5.分组标志6.主词宾词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一)判断题1.×2.√3.√4.×5.√(二)单项选择题1.④2.②3.④4.④5.③(三)多项选择题1.①②③2.①②③⑤3.②③⑤4.①②③④⑤5.①③④⑤6.③④ 7.①②③④8.②③④⑤(四)填空题1.总体总量标志总量2.时期指标时点指标3.价值单位劳动量单位4.性质不同但有联系 5.相对指标 平均指标 6.水平 累计 7强度(四)计算题1.因为2000年计划完成相对数是110%,所以实际产值=1188%1101080=⨯=⨯计划完成相对数计划产值 2000年计划产值比1999年增长8%, 所以1999年的计划产值=1000%811080=+那么2000年实际产值比1999年计划产值增长=%8.181%10010001188=-⨯ 2.(1)%100⨯=计划数实际数计划执行进度从第四年第四季度到第五年第三季度这一年的时间,实际上这一年的产量达到 176********=+++ 则%5.103%100170176%100=⨯=⨯=计划数实际数计划执行进度这一题规定年末产量应达到170,所以提前时间按照水平法来算。
统计学原理考核说明(2020)

统计学原理课程考核说明第一部分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一)考核对象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财经类各专业的学生。
(二)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性考核包括国家开放大学统一布置的4次平时作业及各分部根据教学要求自行安排的考核内容,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50%;终结性考核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50%。
课程总成绩按百分制记分,60分为合格。
(三)命题依据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国家开放大学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和本考核说明。
(四)考试要求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据此,本课程的考试着重基本知识考查和应用能力考查两个方面,在各章的考核要求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统计的基本公式、计算方法及数量应用分析能力的内容按“了解、理解和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要求。
(五)命题原则1.本课程的考试命题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范围之内。
2.命题注重对课程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试题力求覆盖面广一些,并应突出课程的重点内容。
3.试卷要兼顾各个能力层次。
在一份试卷中,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大致为:了解20%、理解和掌握45%、综合应用35%。
4.试卷要合理安排题目的难易程度。
题目的难易程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
在一份试卷中,各个等级所占的分数比例大致为:易20%,较易30%,较难30%,难20%。
试题的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可以含有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
命题时要两者兼顾,在一份试卷中保持合理结构。
(六)试题类型及结构试题类型大致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大类。
1. 客观性试题包括判断和选择题:(1)判断题:通对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记忆和理解对题目作出正确的判断。
占全部试题的10%。
(2)单项选择及多项选择:前者是在列出的答案中选一个正确答案,后者是在列出的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统计学原理学习指导与练习答案

统计学原理学习指导与练习答案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统计学原理学习指导与练习》(第三版)吴惠荣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各章复习演练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总论(P4—P9)一、判断题1.×2.√3. ×4.√5.×6.×7.×8.×二、填空题1. 统计成果统计实践2. 品质数量标志3. 每个人品质4. 离散连续总体单位统计总体5. 统计分组法统计模型法6. 品质男女7. 时间期限空间范围指标名称指标数值计量单位8. 相对数平均数绝对数三、单项选择题四、多项选择题五、简答题(略)第二章统计调查(P15—P23)一、判断题1.×2. ×3.√4. ×5.×6. √7.×8.×9.× 10.× 11.√ 12.×13.√ 14.√ 15.×二、填空题1. 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经济性2. 该市所有科研机构该市每一个科研机构该市每一个科研机构3. 单一表一览表4. 统计报表专门调查;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经常性调查一次性调查5. 原始记录统计台账企业内部报表6. 标准时间重复或遗漏7. 重点调查8. 解剖麻雀划类选典9. 抽样调查随机原则三、单项选择题1. A四、多项选择题五、简答题(略)第三章统计整理(P33—P44)一、判断题1. √2.×3.√4.√5.×6.×7. ×8.×9.× 10. √二、填空题1. 审核 分组 汇总2. 总体单位 总体数量特征3. 统计分组 正确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4. 统计分组5. 变量分配数列 各组变量值 )(X 各组次数)(f 或频率 )f f (6. 开口组7. 对称分布8. 重叠9. 钟形分布 U 形分布 J 形分布 10. 图示法 直方图 折线图 曲线图 11.简单表 简单分组表 复合分组表 12.次数密度13. 集中汇总 超级汇总 逐级汇总 三、单项选择题2. A 四、多项选择题6. ACD 五、简答题(略) 六、计算题 1、编制等距数列2、(1) 编制等距数列(2)绘制直方图及次数分布折线图直方图及次数分布折线图3、某工业局所属各公司的资料按下列要求整理如下: (1)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2)按企业的工人人数分组4、根据2008年某化工厂工人每月工资分布如表的要求:(1)计算各组频率和累计频率(较小制)5、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产量1958年和1949年的产量按统计分组的原理和编制统计表的规则做成的复合分组统计表如下:其中:靠左边的三列为主词,右边的四列为宾词第四章 综合指标(P51—P59)一、判断题1.×2.√3.×4.×5.×6.√7.×8.×9.× 10.× 二、填空题1. 总量指标 相对指标 平均指标2. 总体单位总量 总体标志总量3. 数量对比4. 计算总量指标5. 正 逆6. 集中 离中7. 分别计算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8. 中间 最多 位置9. 57.14% ( 解题过程: 4765)(222=-=-=x x σ ,%14.57%10074%100=⨯=⨯=xV σσ)三、单项选择题四、多项选择题五、简答题(略)六、计算题1、2、 %3、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96% 即:甲种产品单位成本实际比计划降低了4%4、提前一个月完成全年计划5、(1)该产品第五年完成程度为:% 超额完成计划的%(2)由水平法:从第四年的第二季度到第五年的第一季度连续一年的产量为:10+11+12+12=45(吨)。
最新电大《统计学原理》重点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完整版电大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三一文库()*电大考试*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判断题1、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和统计成果的关系。
(√)2、在统计调查过程中所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3、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4、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工业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5、标志通常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6、品质标志表明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表现,所以品质标志不能转化为统计指标。
(√)7、统计指标和数量标志都可以用数值表示,所以两者反映的内容是相同的。
(×)8、因为统计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所以数量标志就是统计指标。
(×)9、品质标志和质量指标一般都不能用数值表示。
(×)10、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11、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12、在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调查单位。
(√)13、对全同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
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14、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15、按数量标志分组的目的,就是要区分各组在数量上的差别(×)16、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17、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18、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次数。
(√)19、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20、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反映了现象总体的规模和一般水平。
但掩盖了总体各单位的差异情况,因此通过这两个指标不能全面认识总体的特征。
(√)21、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的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统计学原理-考试总结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统计学原理一、单项选择题1.已知某种商品每件的价格是10元,这里的“商品价格”是(B.数量标志)。
2.对某工厂工人先按工种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年龄分组,这种分组方法是(B.复合分组)。
3.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 C.等于100% )。
4.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B.总体标志总量 )。
5.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都是非全面调查,二者的根本区别是( D.抽取样本的方式不同)。
6.甲、乙两企业,甲企业职工平均月工资1800元,乙企业职工平均月工资2500元,它们的标准差分别为360元和430元,则( B.乙企业平均工资的代表性高)。
7.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抽样误差(C.与总体标志变异程度有关 )。
C9.在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D.同度量因素是基期的质量指标 )。
10.下列数列中那一个属于动态数列( D.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形成的数列 )。
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B.总体单位)。
2.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都进行调查,下述属于全面调查的是( )。
B.某地区对工业企业设备进行普查3.海关对某种出口商品质量进行检查,适于采用的调查方式是( 抽样调查 )。
4.学生按考试成绩分组,有一名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则这名学生应归入( B.70-80分这一组 )。
5.总量指标是用( A.绝对数形式 )表示的。
6.反映所研究现象内部各个局部、各个分组之间的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的指标( ) B.比例相对指标7.在什么条件下,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结果相同( B.权数相等 )。
8.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 C.定基发展速度 )。
9.下列属于负相关的现象是(A.商品销售量随商品价格变动的趋势)。
10.若物价上涨,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减少,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为(B.负相关 )。
1.要了解某地区国有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
国家开放大学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国家开放大学统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和目标《统计学原理》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类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有关统计知识方面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应达到的总体目标是:1.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各种统计方法,并理解各种统计方法中所包含的统计思想。
2.使学生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不同特点、应用条件及适用场合。
3.使学生熟练使用Excel进行各种统计计算,并对计算机输出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和分析。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统计作为数据分析的一种通用语言,为使用者提供了一套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并从数据中得出结论的原则和方法。
本课程内容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常用的一些统计方法等。
描述统计部分主要介绍统计数据的基本描述方法,如图表展示技术、用统计量描述数据等。
推断统计部分包括概率分布的基本知识、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等。
实际中常用的一些统计方法包括相关与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指数等。
二、课程教学方法和要求1.本课程在讲解时需要结合使用Excel软件,并在教学过程中实时进行演示,实现教学和学习的计算机化。
2.强调统计方法的思想和应用,避免概念化教学。
3.避免手工计算,强调与统计软件的结合。
4.避免要求学生记忆公式,要求以理解为主。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一、课程的基本结构和内容本课程共包括9章内容。
各章节的目录如下:第1章数据与统计学............................................................... ()1.1 统计学及其应用............................................................................ ()1.1.1 什么是统计学 ..................................................................... ()1.1.2 统计学的应用 ..................................................................... ()1.2 数据及其来源 ............................................................................... ()1.2.1 变量与数据......................................................................... ()1.2.2 数据的来源......................................................................... ()1.3 常用统计软件简介........................................................................ ()第2章数据的图表展示 ........................................................... ()2.1 用图表展示类别数据 .................................................................... ()2.1.1 生成频数分布表 ................................................................. ()2.1.2 类别数据的图示 ................................................................. ()2.2 用图表展示定量数据 ......................................................................... ()2.2.1 生成频数分布表 ...................................................................... ()2.2.2 定量数据的图示 ...................................................................... ()2.3 合理使用图表 .................................................................................... ()第3章数据的描述性分析............................................................. ()3.1 水平的描述........................................................................................ ()3.1.1 平均数..................................................................................... ()3.1.2 中位数和分位数 ...................................................................... ()3.1.3 用哪个值代表一组数据的位置?............................................. ()3.2 差异的描述........................................................................................ ()3.2.1 极差和四分位差 ...................................................................... ()3.2.2 方差和标准差 .......................................................................... ()3.2.3 比较几组数据的离散程度:变异系数...................................... ()3.3 分布形状的描述................................................................................. ()第4章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4.1 什么是概率................................................................................... ()4.2 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 ()4.2.1 随机变量及其概括性度量................................................... ()4.2.2 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 .......................................................... ()4.2.3 由正态分布导出的几个统计分布........................................ ()4.3 样本统计量的概率分布................................................................. ()4.3.1 统计量及其分布 ................................................................. ()4.3.2 样本均值的分布 ................................................................. ()4.3.3 样本比例的分布 ................................................................. ()4.3.4 统计量的标准误差.............................................................. ()第5章参数估计...................................................................... ()5.1 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 .................................................................... ()5.1.1 点估计与区间估计.............................................................. ()5.1.2 评价估计量的标准.............................................................. ()5.2 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 .................................................................... ()5.2.1 大样本时总体均值的估计..................................................... ()5.2.2 小样本时总体均值的估计..................................................... ()5.2 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 .................................................................... ()5.3 样本量的确定 ............................................................................... ()5.4.1 估计总体均值时样本量的确定............................................ ()5.4.2 估计总体比例时样本量的确定............................................ ()第6章假设检验...................................................................... ()6.1 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 .................................................................... ()6.1.1 怎样提出假设? ................................................................. ()6.1.2 怎样做出决策? ................................................................. ()6.1.3 怎样表述决策结果? .......................................................... ()6.2 总体均值的检验............................................................................ ()6.2.1 大样本时总体均值的检验................................................... ()6.2.1 小样本时总体均值的检验................................................... ()6.3 总体比例的检验............................................................................ ()第7章相关与回归分析 ................................................................ ()7.1 变量间关系的度量............................................................................. ()7.1.1 变量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7.1.2 用散点图描述相关关系............................................................ ()7.1.3 用相关系数度量关系强度........................................................ ()7.2 一元线性回归 .................................................................................... ()7.2.1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7.2.2 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 ............................................................... ()7.2.3 回归直线的拟合优度 ............................................................... ()7.2.4 显著性检验.............................................................................. ()7.3 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 ()第8章时间序列分析.................................................................... ()8.1 时间序列的成分和预测方法 .............................................................. ()8.1.1 时间序列的成分 ...................................................................... ()8.1.2 预测方法的选择与评估............................................................ ()8.2 平稳序列的预测................................................................................. ()8.2.1 移动平均预测 .......................................................................... ()8.2.2 指数平滑预测 .......................................................................... ()8.3 趋势预测............................................................................................ ()8.3.1 线性趋势预测 .......................................................................... ()8.3.2 非线性趋势预测 ...................................................................... ()8.4 多成分序列的预测............................................................................. ()第9章指数 ........................................................................... ()9.1 指数的含义与分类........................................................................ ()9.2 加权指数的编制............................................................................ ()9.2.1 加权综合指数 ..................................................................... ()9.2.2 加权平均指数 ..................................................................... ()9.3 几种常用的价格指数 .................................................................... ()9.3.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9.3.2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9.3.3 股票价格指数 ..................................................................... ()二、课程的内容与学时分配比例本课程共4学分,共约68学时。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统计学原理》章节测试题答案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统计学原理》章节测试题答案第一章一、单项选择1. 不能自然地直接使用数字表示的属性称为()属性。
A.数量属性B.质量属性C.水平属性D.特征属性【答案】B2. 在某个或某些属性上的属性表现相同的诸多实体构成的集合称为()。
A. 同类实体B.异类实体C.总体D. 同类集合【答案】A3. 统计学将由许多个小实体构成的同类实体看作集合,称之为()。
A.总体B.个体C.总量D.变量【答案】A4. 根据总体的形态,总体可以分为()A. 时间总体和空间总体B. 实在总体和想象总体C. 时点总体和时期总体D. 平面总体和线性总体【答案】B5. 属于总体边界清晰,个体不清晰的变量是()。
A. 一列车的煤炭B. 滇金丝猴种群C. 大兴安岭的树D. 工业流水线的一批产品【答案】A6. 与数量属性对应的是()变量,与质量属性对应的是()变量。
A. 离散连续B. 数值分类C. 顺序分类D. 数值顺序【答案】B二、多项选择1. 按照信息科学和数据库理论,信息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
A. 实体B.属性C.调查D.情况【答案】AB2. 属性的基本类别包括()。
A. 数量属性B. 质量属性C. 水平属性D. 特征属性【答案】AB3. 下列属于数量属性的有()。
A. 体重B. 年龄C.民族D. 销售量【答案】ABD4. 下列属于质量属性的有()。
A. 里程B. 体重C. 性别D.籍贯【答案】CD5. 下列属于总体边界清晰,个体边界不清晰的是()A.一艘石油巨轮的石油B.一列车的煤炭C.公园一片草地D. 大兴安岭的树【答案】ABC三、判断题1. 数据一般只包括文字、符号、数码、数字、数值等类型,个体信息量巨大的音频、视频、图像并不包括在内。
(√)【答案】正确2. 文字是一种数据。
【答案】正确3. 数量属性与质量属性是属性的基本分类,也是最重要的分类。
【答案】正确4. 同类实体要求各个实体的所有属性的属性表现都要相同。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统计学原理》练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第二章习题一.判断题部分1: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结果所得到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的。
(×)2:对某市下岗职工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要求在一个月内报送调查结果。
所规定的一个月时间是调查时间。
(×)3: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
(∨)4:典型调查既可以搜集数字资料,又可以搜集不能用数字反映的实际情况。
(∨)5:统计调查误差就是指由于错误判断事实或者错误登记事实而发生的误差。
(×)6:重点调查与抽样调查的目的是一致的,即都是通过对部分单位的调查,来达到对总体数量特征的认识。
(×)7: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而填报单位是户。
(∨)8:采用重点调查搜集资料时,选择的调查单位是标志值较大的单位。
(×)9:与普查相比,抽样调查调查的范围小,组织方便,省时省力,所以调查项目可以多一些。
(∨)10:对调查资料进行准确性检查,既要检查调查资料的登记性误差,也要检查资料的代表性误差。
(×)11;在对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于重点调查。
(×)12:普查一般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它并不排斥对属于时期现象的项目的调查。
(∨)二.单项选择题1:离散变量可以( B )。
A、被无限分割,无法一一列举B、按一定次序一一列举,通常取整数C、连续取值,取非整数D、用间断取值,无法一一列举2:连续调查与不连续调查的划分依据是(B )。
A、调查的组织形式不同B、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C、调查单位包括的范围是否全面D、调查资料的来源不同3:统计调查是进行资料整理和分析的(A )。
A、基础环节B、中间环节C、最终环节D、必要补充4:调查几个重要铁路枢纽,就可以了解我国铁路货运量的基本情况和问题,这种调查属于(B )。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

《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二)<第四章)一、判断题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 × )2、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
< × )3、按人口平均的粮食产量是一个平均数。
< × )4、在特定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 )5、用总体部分数值与总体全部数值对比求得的相对指标。
说明总体内部的组成状况,这个相对指标是比例相对指标。
<× )b5E2RGbCAP6、国民收入中积累额与消费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较相对指标。
< × )7、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的变异程度就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小。
< √)二、单项选择题1、总量指标数值大小<A )A、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B、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小C、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增大D、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2、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C )A、平均指标B、相对指标C、总量指标D、变异指标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以分为< D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B、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D、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4、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 B )A、总体单位总量B、总体标志总量C、质量指标D、相对指标5、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C )A、小于100%B、大于100%C、等于100%D、小于或大于100%6、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 <D)A、无名数B、实物单位与货币单位C、有名数D、无名数与有名数7、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 B )A、结构相对数B、动态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8、假设计划任务数是五年计划中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的水平,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可采用<B )A、累计法B、水平法C、简单平均法D、加权平均法9、按照计划,今年产量比上年增加30%,实际比计划少完成10%,同上年比今年产量实际增长程度为< D)。
(2020年整理)国家开放大学《统计学原理》章节测试题答案.doc

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统计学原理》章节测试题答案第一章一、单项选择1. 不能自然地直接使用数字表示的属性称为()属性。
A.数量属性B.质量属性C.水平属性D.特征属性【答案】B2. 在某个或某些属性上的属性表现相同的诸多实体构成的集合称为()。
A. 同类实体B.异类实体C.总体D. 同类集合【答案】A3. 统计学将由许多个小实体构成的同类实体看作集合,称之为()。
A.总体B.个体C.总量D.变量【答案】A4. 根据总体的形态,总体可以分为()A. 时间总体和空间总体B. 实在总体和想象总体C. 时点总体和时期总体D. 平面总体和线性总体【答案】B5. 属于总体边界清晰,个体不清晰的变量是()。
A. 一列车的煤炭B. 滇金丝猴种群C. 大兴安岭的树D. 工业流水线的一批产品【答案】A6. 与数量属性对应的是()变量,与质量属性对应的是()变量。
A. 离散连续B. 数值分类C. 顺序分类D. 数值顺序【答案】B二、多项选择1. 按照信息科学和数据库理论,信息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
A. 实体B.属性C.调查D.情况【答案】AB2. 属性的基本类别包括()。
A. 数量属性B. 质量属性C. 水平属性D. 特征属性【答案】AB3. 下列属于数量属性的有()。
A. 体重B. 年龄C.民族D. 销售量【答案】ABD4. 下列属于质量属性的有()。
A. 里程B. 体重C. 性别D.籍贯【答案】CD5. 下列属于总体边界清晰,个体边界不清晰的是()A.一艘石油巨轮的石油B.一列车的煤炭C.公园一片草地D. 大兴安岭的树【答案】ABC三、判断题1. 数据一般只包括文字、符号、数码、数字、数值等类型,个体信息量巨大的音频、视频、图像并不包括在内。
(√)【答案】正确2. 文字是一种数据。
【答案】正确3. 数量属性与质量属性是属性的基本分类,也是最重要的分类。
【答案】正确4. 同类实体要求各个实体的所有属性的属性表现都要相同。
《统计学原理》国开(电大)形成性考核解答参考

《统计学原理》国开(电大)形成性考核解答参考统计学原理国开(电大)形成性考核解答参考问题一:什么是统计学?它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学科。
其主要目标是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推断总体的特征和规律,并作出合理的决策。
问题二:什么是概率?概率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值。
它用于衡量一个事件在所有可能结果中发生的相对频率。
问题三:什么是样本和总体?样本是从总体中选取的一部分个体或观察值的集合。
总体是指我们感兴趣的整体群体,包括所有可能的个体或观察值。
问题四:什么是参数和统计量?参数是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数值指标,例如总体均值或总体方差。
统计量是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数值指标,例如样本均值或样本方差。
问题五:什么是频率分布?频率分布是将数据按照数值进行分类,并计算每个类别中数据出现的频数或频率。
频率分布可以用来展示和分析数据的分布情况。
问题六:什么是正态分布?正态分布是一种常见的连续概率分布,也被称为高斯分布。
正态分布的特点是呈钟形曲线,以均值和标准差来刻画数据的分布情况。
问题七:什么是假设检验?假设检验是一种统计推断方法,用于判断样本数据是否支持或反对某个关于总体的假设。
假设检验的过程包括提出原假设和备择假设、选择合适的统计检验方法、计算统计量和确定显著性水平等步骤。
问题八:什么是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一种用于探索变量之间关系的统计方法。
它通过建立一个数学模型来描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并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和解释。
问题九:什么是抽样误差?抽样误差是由于从总体中选取样本而导致的样本估计值与总体参数真值之间的差异。
抽样误差的大小与样本的大小和抽样方法相关。
问题十:什么是统计推断?统计推断是根据样本数据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和判断的方法。
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关于总体的结论,并估计总体参数的取值范围。
以上是对《统计学原理》国开(电大)形成性考核的解答参考。
请根据问题要求自行选择合适的答案。
国开(电大)《统计学原理》考核参考资料

国开(电大)《统计学原理》考核参考资料一、考试说明1.1 考试目的国开(电大)《统计学原理》课程考试旨在检验学生对统计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以及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考试对象国开(电大)《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正式注册学生。
1.3 考试形式国开(电大)《统计学原理》课程考试采取闭卷笔试的形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1.4 考试题型国开(电大)《统计学原理》课程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简答题和综合分析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2.1 考核知识点国开(电大)《统计学原理》课程考试涵盖了以下知识点:- 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与术语- 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描述性统计分析- 概率论基础- 推断性统计分析- 线性回归分析- 方差分析- 非参数统计- 统计软件应用2.2 考核目标学生通过国开(电大)《统计学原理》课程考试,应达到以下目标:- 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与术语,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 掌握统计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法,能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分析。
- 掌握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方法,能有效地描述和展示数据。
- 掌握概率论基础,能进行概率计算和风险评估。
- 掌握推断性统计分析的方法,并能对总体参数进行合理的估计和推断。
- 掌握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能解决线性相关的实际问题。
- 掌握方差分析的方法,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评价。
- 掌握非参数统计的方法,能在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
- 掌握统计软件的应用,能熟练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
三、复习建议3.1 复习方法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查阅教材、参考书和相关的学习资料,进行系统性的复习。
3.2 复习重点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各知识点的概念、原理和方法,以及相关的实际应用案例。
3.3 模拟练习学生应通过做模拟试题和历年真题,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并对自己的不足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国家开放大学年秋季学期电大考试统计学原理试题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年秋季学期电大考试统计学原理试题题库及答案最新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答案作业一(第1-3 章)一、判断题1、社会经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 )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
( × )3、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
( √ )4、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5、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 )6、我国的人口普查每十年进行一次,因此它是一种连续性调查方法。
(×)7、对全同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
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
(√)8、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
√ 9、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
√ 10、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而填报单位是户。
(√ )二、单项选择题1、设某地区有670 家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C )A、每个工业企业;B、670 家工业企业;C、每一件产品;D、全部工业产品2、某市工业企业20XX年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XX年年 1 月31 日,则调查期限为(B )。
A、一日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3、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 )。
A、男性是品质标志B、人的年龄是变量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4、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是( D )。
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5、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 D )A、企业设备调查B、人口普查C、农村耕地调查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6、抽样调查与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D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原理》学习指导及历年真题
一、《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概况
1.课程的对象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专业财经类经济与管理(专科)各专业的学生。
2.学时及学分
本课程为国家开放大学试点专业财经类(专科)的必修课程,一学期开设。
学时:90课时学分:5学分
3.教师简介
主编:
4.课程的基本特点
统计学原理是为广播电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必修基础课,也是经济管理工作者和经济研究人员应该必备的一门知识。
它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
该课程的开出在政治经济学、经济数学基础、基础会计学课程之后。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通过对统计学原理理论及实际应用的讲授,使学生系统掌握统计学原理的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提高经济分析和经济信息处理的能力。
一方面是为了进一步学习专业统计和计量经济课程奠定理论和方法基础。
另一方面也为学习经济与管理学科各专业的后继课程和进行社会经济问题研究、掌握企业经营分析、行业发展分析,或者各种经济主题分析提供基本的数量分析方法。
教学的基本要求是:(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统计学原理有一个整体的认识;(2)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3)根据本课程是通过统计分析方法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的特点,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社会经济活动的实际,把学科理论的学习及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对社会经济活动实际数据的分析联系起来,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善于使用本课多种媒体教材。
在学习中应有重点、有选择地使用好本课的教学材料。
二、《统计学原理》主教材
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用书,是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教材除系统、全面的反映了本门课程的全部内容外,在每章开头有教学目的及要求,
章末有对本章重难点内容的小结,对重点、难点问题的掌握进行指导,并配备有一定数量的思考练习题,帮助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辅导教材主要对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进行分析,并就典型例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及过程进行详细的示范,同时配有大量的不同题型的练习,用以强化学生对课程基本原理的理解及基本技能的掌握与运用。
本课程的文字主教材为黄良文、陈仁恩主编的《统计学原理》(修订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4版。
三、《统计学原理》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统计总论
1.了解统计的涵义,掌握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方法。
2.重点掌握统计总体、总体单位、统计标志、标志表现、变量、变量值、统计指标等基本概念及相互联系和区别,在具体实例中确定这几个基本范畴。
3.了确统计的三大基本职能,了解国家统计的任务、组织和管理。
第二章:统计调查
1.了解统计调查的意义和要求;了解统计调查担负提供统计资料的任务。
2.掌握统计调查方案所包括的具体内容;掌握统计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及填报的概念及相互关系;掌握调查项目的确定;掌握调查时期和调查时限的区别。
3.了解各种统计调查方法的概念、划分依据及应用条件;掌握普查的特点和形式;重点掌握抽样调查的概念、特点、优点和组织形式。
第三章:统计整理
1.了解统计整理在统计研究中起承前启后的地位。
2.掌握统计分组的概念、分组标志的概念及选择依据,掌握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方法;重点掌握单项式分组与组距式分组的区别;重点掌握组距的确定、组限的表示方法和组中值的计算。
3.掌握统计分布的概念、种类、分配数列的组成要素;频数和频率的含义及其作用。
4.掌握统计表的种类;了解统计表的编制并能运用。
第四章:综合指标
1.了解总量指标的含义及其分类;重点掌握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的涵义及相互关系。
2.了解相对指标的概念和分类;重点掌握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的计算,掌握结构相对指标的计算和涵义,掌握强度相对指标的概念及计算;了解比较相对指标、比例相对指标的概念和计算。
3.掌握平均指标的含义、特点和作用;重点掌握加权算数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的计算公式、应用条件和具体运算,掌握理解权数的选择和影响平均数大小的因素。
4.掌握变异指标的概念及其种类;重点掌握标准差、变异系数的计算和应用。
第五章:抽样估计
1.掌握抽样推断的意义、特点和内容;掌握全及总体和样本总体、全及指标和抽样指标、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等概念及区别。
2.掌握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的涵义及相互关系,重点掌握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的计算方法。
3.了解点估计的意义;重点掌握区间估计的两套模式的应用(包括均值估计和成数估计)。
4.了解抽样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其类型;掌握简单随机抽样必要抽样单位数的计算。
第六章:假设检验
1.了解假设检验的概念及其基本思路。
2.了解显箸性水平及其在假设检验中的作用。
3.了解双侧检验与单侧检验的方法。
4.了解两类错误的关系及检验功效的衡量。
5.了解符号检验与秩和检验的基本原理。
第七章:相关分析
1.掌握相关的概念及分类,了解相关分析的主要内容。
2.了解相关图表的编制和意义;重点掌握相关系数的计算和应用。
3.了解回归分析的意义,重点掌握简单直线回归方程的建立并用最小平方法求解直线回归方程:Yc=a+bX,掌握回归系数b的涵义;了解估计标准误。
第八章:指数分析
1.了解指数的意义,掌握指数的分类。
2.重点掌握用综合指数法编制总指数的方法、公式和具体应用;重点掌握算数平均数指数、调和平均数指数的计算公式及其具体计算;掌握综合指数与平均指数的关系。
3.了解现实中几种经济指数的意义及其计算。
4.重点掌握指数体系内容及因素分析(包括总量指标因素分析和平均指标因素分析)。
5.了解指数数列的意义及编制。
第九章:动态数列分析
1.了解动态数列的意义和分类,掌握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的区别。
2.了解发展水平和平均发展水平的含义,重点掌握计算平均发展水平(序时平均数)的各种计算公式及应用条件。
3.掌握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增长量、平均增长量、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的含义,重点掌握发展(增长)速度、平均发展(增长)速度、增长量、平均增长量的计算并能灵活运用;掌握增长速度与发展速度,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累积增长量与逐期增长量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