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文赏析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原文与赏析

合集下载

《淮中晚泊犊头》的赏析

《淮中晚泊犊头》的赏析

《淮中晚泊犊头》的赏析原文:淮中晚泊犊头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淮中晚泊犊头字词解释:⑴淮:淮河。

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

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⑵春阴:春天的阴云。

垂野,春天的阴云笼罩原野。

⑶幽花:幽静偏暗之处的花。

⑷古祠:古旧的祠堂。

⑸满川:满河。

淮中晚泊犊头翻译:春天的阴云垂落在旷野,田野里到处绿草青青。

偶尔看见幽香的花开放,那一株树因此明亮美丽。

黄昏的时候,我乘一叶孤舟停靠在古旧的祠堂下,在满河的烟雨中凝望那渐生渐满的潮水。

淮中晚泊犊头阅读答案:试题:(1)诗的前两句所写景物有何特点?请简析。

(2分)(2)诗的后两句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简析。

(2分)答案:(1)“春阴垂野草青青”写的是暗景,色调暗淡: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给人以压抑之感。

“时见幽花一树明”写的是明景,色彩清新: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给人一种轻松、舒畅、振奋之感。

(2分)(2)这两句写泊舟看潮,诗人系舟登岸,稳坐在古庙之中了,安闲自在,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表达了诗人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

(2分)淮中晚泊犊头创作背景: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秋冬之际,诗人被政敌所构陷,削职为民,逐出京都。

他由水路南行,于次年四月抵达苏州。

这首诗是其旅途中泊舟淮上的犊头镇时所作。

淮中晚泊犊头赏析: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

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

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作者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

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原文、翻译与赏析

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原文、翻译与赏析

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原文、翻译与赏析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原文、翻译与赏析原文: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译文:春天的阴云,低垂在草色青青的原野上,时而可见在那幽静的地方,有一树红花正在开得鲜艳耀眼,天晚了,我把小船停泊在古庙下面,这时候只见淮河上面风雨交加,眼看着潮水渐渐升高。

赏析:苏舜钦,宋代人。

有苏学士文集存世。

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

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

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何以见得呢?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

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

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怎么能够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人欣赏呢?这不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吗?天阴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风,眼看就会下雨,要赶到前方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决定将船靠岸,在一座古庙下抛锚过夜。

果然不出所料,这一夜风大雨也大,呼呼的风挟着潇潇的雨,飘洒在河面上,有声有势;河里的水眼见在船底迅猛上上涨,上游的春潮正龙吟虎啸,奔涌而来。

诗人呢?诗人早已系舟登岸,稳坐在古庙之中了。

这样安安闲闲,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岂不是很快意的吗?欣赏这首绝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间动静关系的变化。

日间船行水上,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

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赏析、练习题及答案

一、诗文《淮中晚泊犊头》——[宋]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二、注释淮:淮河。

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

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春阴:春天的阴云。

垂野,春天的阴云笼罩原野。

幽花:幽静偏暗之处的花。

古祠:古旧的祠堂。

满川:满河。

三、译文春天的阴云,低垂在草色青青的原野上,时而可见在那幽静的地方,有一树红花正在开得鲜艳耀眼,天晚了,我把小船停泊在古庙下面,这时候只见淮河上面风雨交加,眼看着潮水渐渐升高。

四、作者简介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词人,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曾祖时迁至开封(今属河南)。

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位。

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

罢职闲居苏州。

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就病故了。

与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合称“苏梅”。

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

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五、赏析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

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

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何以见得呢?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

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

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怎么能够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人欣赏呢?这不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吗?天阴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风,眼看就会下雨,要赶到前方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决定将船靠岸,在一座古庙下抛锚过夜。

淮中晚泊犊头的诗意与解释

淮中晚泊犊头的诗意与解释

淮中晚泊犊头的诗意与解释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

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淮中晚泊犊头的诗意,方便大家学习。

本文背景:公元1044年(宋仁宗庆历四年)秋冬之际,诗人被政敌所构陷,削职为民,逐出京都。

他由水路南行,于次年四月抵达苏州。

这首诗是其旅途中泊舟淮上的犊头镇时所作。

原文:《淮中晚泊犊头》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注释:淮:淮河。

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

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春阴:春天的阴云。

垂野,春天的阴云笼罩原野。

幽花:幽静偏暗之处的花。

古祠:古旧的祠堂。

满川:满河。

诗意:春天的阴云笼罩着草色青青的原野,偶尔有一树野花冒出头来,在眼前豁然一亮。

晚间将小舟独泊在古庙下边,只见满河风雨,潮水渐渐上涨。

赏析: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首二句在春天沉沉的暗绿的背景上,突出描绘了耀眼而幽独的花树,富有象征意义,后二句在泊舟古祠,在满川风雨中独看涨潮的即景描写中,寄寓了诗人对官场风雨不定、阴晴难测的状况,镇定自若、处之夷然的心态,而在平和心境的暗示中,又显露了内心深处的愤激不平。

全诗色彩明暗、景物动静对照强烈,抒情气氛极其浓郁,感情借景物言之,尤觉含蕴悠远。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

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

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何以见得呢?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

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

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怎么能够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人欣赏呢?这不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吗?“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淮中晚泊犊头苏舜钦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淮中晚泊犊头苏舜钦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淮中晚泊犊头|苏舜钦|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淮中晚泊犊头|苏舜钦|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淮中晚泊犊头(宋)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2)请从动静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后两句“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1)在阴云低垂,野草青青的背景下,岸边不时有一树盛开的鲜花,明丽的色彩打破了沉闷的气氛,令人眼前豁然一亮。

(2)孤舟古庙,冷寂凄迷;风雨满川,江潮汹涌,画面动静对比鲜明。

诗人静中观动,看风雨吹,潮水起伏,表现出诗人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

(或“表现出诗人孤寂、失意的不平静心境”。

)【品评】诗是有声画。

当然绘画艺术所要表现的某些特征如色觉和光觉也会体现在诗中。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以比较和谐的四种颜色,而王安石佚句“浓绿万枝红一点”则以对照强烈的两种颜色,同样成功地描画出了灿烂的春天,而为世人所爱赏。

但在有些诗中,写色觉并不像上举例中那样明显,因而往往被读者所忽略。

如韦应物《滁州西涧》有云:“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幽草、深树,都是浓绿,而黄鹂则藏於深树,是难以用视觉见其形,而只有凭听觉闻其声,才知道它的存在的。

这里,诗人正是引导我们,在想像中,以听觉补视觉之所不及。

再如苏舜钦此诗中头两句,也颇有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

在古汉语中,明主要是指光而非指色,由于这树幽花是和阴沉的高天、青碧的平野对衬,则此花可能是白的,也可能是具有较强光感的颜色如粉红的。

韦应物诗本写所见,同时也写所闻以补其不足。

苏舜钦诗亦写所见,不但注意到了色,而且感受到了光,非细赏不知。

韦诗后两句云:“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陈衍以之与苏此诗后两句相比,认为后胜于前,理由是“气势过之”。

这位老诗人似乎忽略了两位作者在诗中体现的不同心态。

韦应物此时信步徐行,怜幽草,听黄鹂,正处在一种极其安静闲适的心境中。

因而即使春潮春雨突然来袭,自也会和那个自横的野渡孤舟一样,处之泰然。

淮中晚泊犊头注释

淮中晚泊犊头注释

淮中晚泊犊头注释
淮中晚泊犊头注释:
⑴淮:淮河。

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

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⑵春阴:春天的阴云。

垂野,春天的阴云笼罩原野。

⑶幽花:幽静偏暗之处的花。

⑷古祠:古旧的祠堂。

⑸满川:满河。

淮中晚泊犊头原文:
淮中晚泊犊头⑴
春阴垂野草青青⑵,时有幽花一树明⑶。

晚泊孤舟古祠下⑷,满川风雨看潮生⑸。

淮中晚泊犊头译文:
天的阴云垂落在旷野,田野里到处绿草青青。

偶尔看见幽香的花开放,那一株树因此明亮美丽。

黄昏的时候,我乘一叶孤舟停靠在古旧的祠堂下,在满河的烟雨中凝望那渐生渐满的潮水。

《淮中晚泊犊头》是北宋诗人苏舜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首二句在春天沉沉的暗绿的背景上,突出描绘了耀眼而幽独的花树,富有象征意义,后二句在泊舟古祠,在满川风雨中独看涨潮的即景描写中,寄寓了诗人对官场风雨不定、阴晴难测的状况,镇定自若、处之夷然的心态,而在平和心境的暗示中,又显露了内心深处的愤激不平。

全诗
色彩明暗、景物动静对照强烈,抒情气氛极其浓郁,感情借景物言之,尤觉含蕴悠远。

淮中晚泊犊头

淮中晚泊犊头

淮中晚泊犊头
作者:[北宋]苏舜钦
来源:《作文周刊(初一·读写强化版)》2015年第05期
【诗词展示】
春阴垂野草青青,
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
满川风雨看潮生。

【鉴赏品析】
这首《淮中晚泊犊头》中的犊头,即今天江苏淮阴的犊头镇。

苏舜钦34岁时,乘舟经过此地,写下了这一首七绝。

在一个阴云密布的春天,诗人乘舟前行,黑云低抚岸上平野,触目皆是草色青青,偶尔会有一树娇艳的花映入眼帘。

舟楫继续前行,古祠矗立眼前,天色将晚,是时候歇脚了。

江流之中,只有诗人的一叶小舟,默默地停靠于古祠下。

未来得及入祠,风雨已来。

诗人静静地伫立在风雨中,看那淮河潮起潮落。

这首小诗题目虽明写“晚泊”,但空间上却从行舟到泊舟,时间上从“春阴垂野”到“满川风雨”,移步换景,随着时间的推移,船在行,景也在变。

全诗看似专门写景,其实是在借景抒情。

后两句表现的潮起潮落,实际是比喻宦海沉浮,世事难测;而诗人稳坐古庙,静观潮生,则显示出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达标练习】
1.诗的前两句所写的景物有何特点?
2.诗的后两句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3.你能写出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句唐诗吗?。

淮中晚泊犊头的古诗

淮中晚泊犊头的古诗

《淮中晚泊犊头》古诗及注释、译文
《淮中晚泊犊头》
(宋)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注释】
1.淮:淮河。

2.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

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3.春阴:春天的阴云。

4.垂野:春天的阴云笼罩原野。

5.幽花:幽静偏暗之处的花。

6.古祠:古旧的祠堂。

7.满川:满河。

【译文】
春天的阴云垂落在旷野,田野里到处绿草青青。

偶尔看见幽香的花开放,那一株树因此明亮美丽。

黄昏的时候,我乘一叶孤舟停靠在古旧的祠堂下,在满河的烟雨中凝望那渐生渐满的潮水。

千家诗: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原文译文赏析

千家诗: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原文译文赏析

千家诗: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原文译文赏析《淮中晚泊犊头》宋/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注释】①淮:淮河。

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

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②春阴:春天的阴云。

垂野,春天的阴云笼罩原野。

③幽花:幽静偏暗之处的花。

④古祠:古旧的祠堂。

⑤满川:满河。

【译文】春天暗绿的树阴覆盖了平野,春草无边,一片深青,不时可以看见在僻静的地方,有一棵幽雅的花树分外鲜明。

黄昏中古老祠庙下,系着我孤舟的缆绳,在满川急风暴雨里,我观看那晚潮汹涌而生。

【赏析】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

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

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何以见得呢?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

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

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怎么能够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人欣赏呢?这不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吗?天阴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风,眼看就会下雨,要赶到前方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决定将船靠岸,在一座古庙下抛锚过夜。

果然不出所料,这一夜风大雨也大,呼呼的风挟着潇潇的雨,飘洒在河面上,有声有势;河里的水眼见在船底迅猛上上涨,上游的春潮正龙吟虎啸,奔涌而来。

诗人呢?诗人早已系舟登岸,稳坐在古庙之中了。

这样安安闲闲,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岂不是很快意的吗?欣赏这首绝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间动静关系的变化。

日间船行水上,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出自宋代苏舜钦的《淮中晚泊犊头》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1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赏析这首小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
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

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

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何以见得呢?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

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

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怎幺能够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人欣赏呢?这不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
乘船看花吗?
天阴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风,眼看就会下雨,要赶到前方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决定将船靠岸,在一座古庙下抛锚过夜。

果然不出所料,这一。

怀中晚读读头的赏析

怀中晚读读头的赏析

怀中晚读读头的赏析原文:淮中晚泊犊头[宋代]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赏析: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首二句在春天沉沉的暗绿的背景上,突出描绘了耀眼而幽独的花树,富有象征意义,后二句在泊舟古祠,在满川风雨中独看涨潮的即景描写中,寄寓了诗人对官场风雨不定、阴晴难测的状况,镇定自若、处之夷然的心态,而在平和心境的暗示中,又显露了内心深处的愤激不平。

全诗色彩明暗、景物动静对照强烈,抒情气氛极其浓郁,感情借景物言之,尤觉含蕴悠远。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

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

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何以见得呢?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

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

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怎么能够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人欣赏呢?这不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吗?“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这两句则是说天阴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风,眼看就会下雨,要赶到前方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决定将船靠岸,在一座古庙下抛锚过夜。

果然不出所料,这一夜风大雨也大,唿唿的风挟着潇潇的雨,飘洒在河面上,有声有势;河里的水眼见在船底迅勐上上涨,上游的春潮正龙吟虎啸,奔涌而来。

诗人呢?诗人早已系舟登岸,稳坐在古庙之中了。

这样安安闲闲,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岂不是很快意的吗?欣赏这首绝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间动静关系的变化。

日间船行水上,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

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淮中晚泊犊头》 讲义

《淮中晚泊犊头》 讲义

《淮中晚泊犊头》讲义一、作者与背景《淮中晚泊犊头》是北宋诗人苏舜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苏舜钦,字子美,北宋诗人、书法家。

他主张改革,却遭到保守派的排挤和打击,后被罢官。

在这样的境遇下,他的诗作常常蕴含着对人生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大约是诗人在旅途中的一次停泊,面对淮河边上的景色,心中有所感而作。

二、诗歌原文与译文原文: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译文:春天的阴云笼罩着原野,青草茂盛生长。

不时能看到一株明艳的野花,从树丛中探出头来。

傍晚时分,将孤舟停泊在古祠之下,在满河的风雨中,观赏着潮水的涨起。

三、诗句赏析1、“春阴垂野草青青”这句诗描绘了春天阴云低垂,野草青青的景象。

“春阴”营造出一种压抑、沉闷的氛围,而“草青青”则展现了春天生命的蓬勃与顽强。

在这样的环境中,似乎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忧愁与外界生机的对比。

2、“时有幽花一树明”在一片阴翳之中,突然出现一树明艳的花朵,给整个画面带来了一抹亮色。

“幽花”之“幽”,强调了花的孤独和不为人知,而“明”字则突出了花的鲜艳和醒目。

这一树花仿佛是诗人在困境中发现的希望和美好。

3、“晚泊孤舟古祠下”“晚泊”点明了时间和诗人的行动,“孤舟”则凸显了诗人的孤独和漂泊之感。

“古祠下”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份历史的沧桑和神秘。

4、“满川风雨看潮生”在满河的风雨中,诗人静静地观赏着潮水的涨起。

这里的“风雨”不仅是自然现象,也象征着人生的波折和风雨。

而诗人面对风雨,不是恐惧和逃避,而是以一种坦然和欣赏的态度去观看潮起潮落,表现出了他豁达的胸襟和对自然、人生的深刻领悟。

四、诗歌意境与情感这首诗所营造的意境是深沉而富有韵味的。

从阴云下的青青野草,到孤独绽放的幽花,再到古祠下的孤舟和满川的风雨潮生,画面层次丰富,情感也随之起伏。

诗人通过描绘这些景象,抒发了自己在人生旅途中的孤独、忧愁,但同时又展现出了在困境中寻找希望、以豁达心态面对挫折的积极情感。

关于雨的诗句——《淮中晚泊犊头》

关于雨的诗句——《淮中晚泊犊头》

关于雨的诗句——《淮中晚泊犊头》关于雨的诗句——《淮中晚泊犊头》关于雨的诗句——《淮中晚泊犊头》《淮中晚泊犊头》原文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淮中晚泊犊头》赏析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

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

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何以见得呢?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

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

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怎么能够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人欣赏呢?这不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吗?天阴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风,眼看就会下雨,要赶到前方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决定将船靠岸,在一座古庙下抛锚过夜。

果然不出所料,这一夜风大雨也大,呼呼的风挟着潇潇的雨,飘洒在河面上,有声有势;河里的水眼见在船底迅猛上上涨,上游的春潮正龙吟虎啸,奔涌而来。

诗人呢?诗人早已系舟登岸,稳坐在古庙之中了。

这样安安闲闲,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岂不是很快意的吗?欣赏这首绝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间动静关系的变化。

日间船行水上,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

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淮中晚泊犊头》作者简介苏舜钦(1008 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曾祖父由梓州铜山(今四川中江)迁至开封(今属河南)。

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

诗是有声画: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的深度赏析

诗是有声画: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的深度赏析

诗是有声画: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的深度赏析苏舜钦(1008一1048),字子美,铜山(今四川中江县)人,宋代著名诗人。

有《苏学士集》十六卷传世。

苏舜钦七绝《淮中晚泊犊头》一诗历来脍炙人口,备受好评:《淮中晚泊犊头》春阴垂野草青青,时见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此诗前二句写雨前景色,后二句写雨中景象。

阴云垂野,草色青翠,一树幽花,鲜明耀目。

布置巧妙,善状光景。

最后一句写春潮涌涨,将整个画面搞活了,满纸淋漓,气韵生动。

南宋刘克庄称赞此诗“极似韦苏州(指韦应物《滁州西涧》)”(《后村诗话前集》)。

清翁方纲《石洲诗话》也说此诗“妙处不减唐人”。

近代陈衍《宋诗精华录》则说,“满川”句视“春潮带雨晚来急”,“气势过之'。

诗是有声画。

当然绘画艺术所要表现的某些特征如色觉和光觉也会体现在诗中。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以比较和谐的四种颜色,而王安石佚句“浓绿万枝红一点'则以强烈对比的两种颜色,同样成功地描画了灿烂的春天而为世人所爱赏。

但在有些诗中,写色觉并不像杜王诗那么明显,因而往往被读者所忽略。

如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幽草,深树都是浓绿,而黄鹂则藏于深树,是难以用视觉见其形,而只有凭听觉闻其声,才知道它的存在的。

这里,诗人正是引导我们以听觉补视觉之所不及。

苏舜钦诗的头两句,也值得我们细细体会品赏。

在古汉语中,“明”主要是指光而非色,由于这树幽花是和阴沉的高天,青碧的平野映衬的,则此花可能是白的,也可能是具有较强光感的颜色如粉红的。

韦应物本写所见,同时也写所闻以补其不足。

苏诗亦写所见,不但注意到了色,而且也感受到了光,非细赏则不知也。

陈衍老诗人认为苏诗后二句气势超过韦诗后二句,他似乎忽略了两位诗人在诗中表现的不同心态。

韦应物此时信步徐行,怜幽草,听黄鹂,处在一种安静闲适的心境。

因而即使春潮春雨突然来袭,也会和那自横的野渡孤舟一样处之泰然。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荣辱不惊,去留无意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荣辱不惊,去留无意

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荣辱不惊,去留无意公元1044年秋冬之际,苏舜钦因为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遭到政敌构陷,被罢免官职,逐出京都。

他由水路南行,到达淮河犊头时,写下《淮中晚泊犊头》,表明自己被免官后的心志。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春阴垂野草青青”,春天的阴云笼罩着长满青草的原野。

诗人在冬季被免官,于次年春天由水路到达淮河犊头。

虽然淮河两岸野草青青,但天公不作美,阴云依旧笼罩着大地。

这种天气状况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他在无罪被罢官之后,真实体会到了官场的险恶与黑暗,就像眼前的天气一样,一切都是灰蒙蒙的。

“时有幽花一树明”,岸边偶尔闪过一树繁花,眼睛为之豁然一亮。

由“时”字可知,此时诗人是在行驶中的船上观赏两岸的风景。

虽然阴云笼罩着大地,但盛开的鲜花依然用自己的色彩与浓重的灰色做抗争,这让诗人欣喜不已。

诗人的品格就像这不时在眼前闪过的“幽花”,即便力量微弱,也要保持自己的色彩。

“晚泊孤舟古祠下”,晚间把小船独自泊在古庙之旁。

天色渐晚,诗人不得不暂时中断旅程,在古庙旁停泊好船。

诗人被罢官之后,亲友们自然是避之唯恐不及。

在这里,诗人用“孤舟”写自己的孤独。

夜晚、古庙、一个人,心底会生出多少沧桑?多少感慨?而诗人把这一切深深地藏在心底。

“满川风雨看潮生”,这时,狂风骤雨齐作,而诗人在船头独自观赏潮水渐渐上涨的景象。

雪上加霜的是,当诗人夜泊在古庙之下时,突然风雨大作,这让诗人的处境更加艰难。

但是诗人毫不介怀,而是以观赏者的身份来欣赏眼前的风雨。

此时的诗人,何尝不正处在人生的风雨路上?这一句看似写景,实则写心志,面对人生的风雨,诗人保持了“荣辱不惊,去留无意”的心态。

荣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得之不喜,失之不忧,面对突如其来的挫折变故处之泰然,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在这首诗中,诗人给我们指出了达到这一境界的路径,那就是:不忘初心……。

韦应物《滁州西涧》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韦应物《滁州西涧》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韦应物《滁州西涧》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阅读答案对比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滁州西涧唐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淮中晚泊犊头(宋)苏舜钦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注:①《滁州西涧》作于德宗建中二年,当时诗人正在滁州刺史任上。

②苏舜钦曾被诬陷,削籍为民,流寓苏州。

此诗系诗人回苏州途经淮中时所作。

1.请从景与情两方面对《滁州西涧》的前两句进行赏析。

(5分)2.两首诗分别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结合诗作简析。

(6分)【参考答案】:1.暮春之际,群芳已过,诗人闲行至涧,但见一片青草萋萋。

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

幽草,虽然不及百花妩媚娇艳,但它那青翠欲滴的身姿,那自甘寂寞、不肯趋时悦人的风标,自然而然地赢得了诗人的喜爱。

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

“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写出了诗人随缘自适、怡然自得的开朗和豁达,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

2.韦诗体现了诗人超逸脱俗、恬淡闲适的人生态度。

诗人怜幽草、听黄鹂,处在一种极其安静闲适的心境,因而即使春潮春雨突然来袭,自己也会和那个自横的野渡孤舟一样,处之泰然。

苏诗体现了命途多舛的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作者于“春阴垂野”处欣赏“幽花一树明”的生机,于古祠孤舟旁看满川风雨、春潮奔腾的壮阔。

压抑、孤寂的现状与壮阔、奋发的精神形成鲜明对比。

【对比赏析】:这首诗描写了山涧水边的幽静景象和诗人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

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

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

“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

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

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

《览照·苏舜钦》原文与赏析

《览照·苏舜钦》原文与赏析

《览照·苏舜钦》原文与赏析苏舜钦铁面苍髯目有棱,世间儿女见须惊。

心曾许国终平虏,命未逢时合退耕。

不称好文亲翰墨,自嗟多病足风情。

一生肝胆如星斗,嗟尔顽铜岂见明。

这首七律,是诗人的自画像。

览照,是览镜自照的意思。

从诗中表现出的悲愤之情看,应作于庆历五年(1045)诗人削职为民之后。

苏舜钦这次罹祸,表面上是因为他动用了衙门卖废纸所得的公钱设酒宴,会宾客,其实与当时的政治斗争息息相关。

苏舜钦的岳父杜衍同情范仲淹的新政,苏舜钦又是范所推荐,加以他屡“言时政得失”,“无所回避”,使“群小为之侧目”,因此守旧派王拱辰等借机打击苏舜钦,想以此动摇杜衍、范仲淹的地位。

宋仁宗时,同西夏时有战争,从战争中暴露出宋朝的种种弊端。

这时国内连年灾荒,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

凡此种种,透露着宋王朝日渐腐败的信息。

诗人支持范仲淹,欲对朝政有所更张变革,又遭到群小的倾陷。

对此,诗人感到愤懑不平。

这种愤懑和强烈的民族意识铸入诗中。

首联“铁面苍髯目有棱,世间儿女见须惊”,铜镜中所见到的自己的外貌是:铁青的面孔,灰白的须髯,眼中射出锐利的光芒。

从诗人的外貌,我们可以观照到诗人的内在性格,他刚正不阿,敢于直言;目光敏锐,正气凛然。

这自然使一切乱臣贼子、卑鄙小人为之惊恐不安。

此诗中的“世间儿女”,作“群小”的同义语使用。

接着诗人将描写的笔触达于自己的内心世界:“心曾许国终平虏”,自己胸怀大志,也自信有平虏的才能。

但是在日见腐败的王朝中,他只能嗟叹命不逢时,怀着壮志难酬的痛苦退入山林。

“合退耕”的“合”字表面上是说自己该当退耕,实际是反语,表明自己受排挤打击有其必然性。

后来辛弃疾的“老合投闲”,陆游的“此身合是诗人未”,与这个“合”字同一机杼。

第三联说自己的文才,于自谦自嘲中显示着自信。

但是对于一个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诗人来说,以翰墨文章为事业,在养病闲居中显露风情,实在是不得已的事。

所以这一联明是叙说文才,实则悲壮怀莫展,感情承上一联来而更为深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古文赏析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原文与赏析
淮中晚泊犊头
作者: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这首小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

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

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何以见得呢?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

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

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怎么能够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人欣赏呢?这不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吗?
天阴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风,眼看就会下雨,要赶到前方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决定将船靠岸,在一座古庙下抛锚过夜。

果然不出所料,这一夜风大雨也大,呼呼的风挟着潇潇的雨,飘洒在河面上,有声有势;河里的水眼见在船底迅猛上上涨,上游的春潮正龙吟虎啸,奔涌而来。

诗人呢?诗人早已系舟登岸,稳坐在古庙之中了。

这样安安闲闲,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岂不是很快意的吗?
欣赏这首绝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间动静关系的变化。

日间船行水上,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

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