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记忆与加工模型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 考点串讲

教育心理学 考点串讲
10、精加工策略:能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去,是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就信息建立联系,以此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学习策略。
11、问题:指在给定的信息(已有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或者说是指个人不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因而感到疑难的情境。
12、问题空间:起始状态向目标状态转化的若干可能解答问题方法或途径。
10、有效学习的一般条件:外部:家庭,社会,学校;内部条件: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学习者的主动加工活动。
11、加涅的学习结构分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12、布鲁姆的学习目标分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13、佩维奥的双重编码理论:他认为人们具有言语和表象两个平行的认知编码系统,
1、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一门学科。
2、学习的定义(广):学习者音练习练习或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及倾向比较持久的变化。
3、狭义:凭借经验产生的、按照教育目标要求的、比较持久的行为、能力或倾向变化。
4、表征:知识表征,心理表征,认知表征
5、认知表征:知识内容在头脑中的储存方式。
14、影响概念学习的因素:个体因素:年龄和年级,智力,经验;教学因素:多用变式,多用比较,使用肯定实例和否定实例。
15、认知策略学习的特殊性;内隐性;高度的概括性和灵活性;受人之水平的制约;包含反省认知成分。
16、问题的构成:给定,目标,障碍
17、认知策略学习的条件:外部条件:教师的训练;内部:原有知识背景,学生的动机水平;反省认知水平。
18、解决问题的特点:问题的心理过程:形成问题表征;设计解题计划;执行解题计划;监控解题过程
6、图式:人们把对客体和事件有关属性组合的知识储存方式称之为图式。

记忆模型

 记忆模型

一、记忆模型1、多重存储模型的特点、内容多重存储模型,记忆由三种记忆存储构成,即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由于特别强调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分开存储,所以,该模型有时也称作双重记忆模型。

外部环境中的刺激,首先进入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是一个大容量存储系统,它记录个体所感觉到的所有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视觉感觉记忆和听觉感觉记忆研究较多。

感觉记忆中的信息很快被传递到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只包含一小部分信息。

短时记忆中的记忆很脆弱。

除非得到重复否则大约30秒之内便会从记忆中丢失。

长时记忆有一个非常大的容量。

除了几分钟以上的记忆之外,长时记忆好包含几十年以前的记忆。

长时记忆中的记忆相对永久,丢失的可能性相对要小。

按照Atkinson和Shiffrin的假设,短时记忆中的材料按听觉或声音特性编码,而长时记忆中的材料按语义和意义特性编码。

2、工作记忆是我们完成认知任务时,对信息进行暂存储和操作的一个记忆系统。

工作记忆不单单是一个被动的存储器。

相反,对信息操作的强调意味着,工作记忆更象是一个工作台。

在这个工作台上,材料持续地得到处理、结合和转化3、产生效应是指被试在产生条件下的回忆成绩更好。

许多实验都观察到这种效应。

实验以英文单词为材料,并且使用了两组被试。

一组被试完成产生任务,另一组被试完成大声朗读任务。

结果发现,产生任务条件下,被试后来的回忆成绩更好,即出现了产生效应。

4、自我参照效应是指当人们尽力将信息和自己相联系时,回忆出的信息更多。

实验要求被试从词的物理特性、听觉特性、语义特性或自我参照等四个角度,对词表进行加工。

当人们联系自身加工或考虑一个词时,该词的记忆效果最好。

在自我参照研究中,同不能用到自己身上的词相比,人们更可能回忆出能用到自己身上的词。

5、Tulving的记忆模型则把注意力集中在记忆中所存储的材料的性质上。

Tulving(1972)认为,情节记忆中存储着关于事件发生时间以及事件之间关系的信息。

情节记忆不仅储存着过去发生的事件,还储存着将来发生的事件以及记忆测验上的项目表。

认知心理学中的信息加工模型

认知心理学中的信息加工模型

认知心理学中的信息加工模型在认知心理学中,信息加工模型是一种描述人类如何处理和加工信息的重要理论框架。

该模型通过分析和解释人类认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及信息如何在注意、记忆和思维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传递,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大脑的工作原理。

1. 感知阶段在信息加工模型中,感知阶段是信息加工的起始点。

当外界刺激通过我们的感觉器官进入大脑后,我们首先进行感知的过程。

在感知阶段,我们会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进行感知、筛选和加工,以提取出对我们来说重要的信息。

感知阶段在认知过程中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它为后续的认知活动提供了必要的输入。

2. 注意与选择性注意在感知阶段之后,注意力的作用变得尤为重要。

注意力决定了我们对信息的选择性加工和处理。

由于我们所接收到的信息量远远超过我们能够处理的能力,我们需要利用注意力的机制来选择我们关注的对象或信息。

通过选择性注意,我们能够把大量的信息中选出对我们来说最重要、最相关的部分进行深入加工。

3. 短期记忆与工作记忆短期记忆(STM)和工作记忆(WM)是信息加工模型中的另外两个重要概念。

短期记忆是指大脑短暂保存并加工信息的能力,它的容量相对较小,维持时间也较短。

而工作记忆则是更广义上的记忆系统,它不仅包括了短期记忆的功能,还包括了对信息的操作、加工、存储和检索等复杂的过程。

工作记忆在认知过程中扮演着临时存储和处理信息的角色,它的能力与个体的认知能力密切相关。

4. 长期记忆长期记忆(LTM)是指记忆系统中持久存储的信息。

在认知过程中,经过重复和加工,在我们的长期记忆中形成了新的知识和经验。

长期记忆的容量较大,保持时间较久,它对于我们的学习、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长期记忆可以进一步分为显性记忆和隐性记忆,显性记忆指的是我们有意识、故意回忆和使用的记忆,而隐性记忆则是我们无意识和下意识中通过学习和经验习得的记忆。

5. 信息加工的过程在信息加工模型中,信息加工的过程包括了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多个环节。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一、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假设1991年,盖瑞·彼得森、詹姆斯·桑普森和罗伯特·里尔登在其著作《生涯发展和服务:一种认知的方法》中详细阐述了生涯发展的新方法——认知信息加工方法。

认知是指人们的思维方式或者人们的头脑是如何加工信息的。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在自己的长时记忆中保持着一些不同种类的知识结构和成分,这些结构和成分对于生涯决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就是基于在生涯问题的解决和决策的制定过程中大脑接收、编码、储存和利用信息与知识的理念而形成的一种理论。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主要关注涉及解决职业生涯问题和职业生涯决策的思维和记忆过程,强调职业生涯问题的解决是一个认知的过程。

认知信息加工理论基于八种假设,这些假设的核心内容如下:1)生涯选择以人们如何去思考和去感受为基础;2)进行生涯选择是一项问题解决活动;3)生涯问题解决的能力以人们了解什么和如何思考为基础;4)生涯决策需要良好的记忆;5)生涯决策需要动机;6)持续进行的生涯发展是终生学习和成长的一部分;7)生涯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思维内容和思维方式;8)生涯质量取决于人们对生涯决策和生涯问题解决了解的程度。

二、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框架金字塔模型构成认知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为了便于理解和把握,设计了信息加工金字塔模型客户版,如图2所示。

职业选择和发展起码需要做两件事情,即“需要知道的”和“需要做的”。

若把金字塔比作冰山,这是我们“需要知道的”,冰山下面部分就是我们“需要做的”。

同样,若把职业选择和发展比作烹饪,烹饪需要原料和步骤,金字塔就是原料,CASVE循环就是步骤。

但CASVE循环仅是一个例子,可以用其他现存的模式代替它。

金字塔底部的知识领域包含自我知识和职业知识,自我知识包括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兴趣和技能,职业知识包括理解特定的职业、学校专业及其组织方式。

知识领域可以比作储存于计算机记忆中的各种数据文件,各种零散的信息以一条动态的信息或图式的方式储存,这些图式能使人们处理和加工生涯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的信息。

梅耶的知识建构的认知过程模型

梅耶的知识建构的认知过程模型

梅耶的知识建构的认知过程模型(1)加涅、梅耶等人所提出的学习过程模型注重于对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及信息加工过程进行描述,而没有考虑学习和所学知识的不同类型。

根据广义知识的分类,知识有不同的类型,不同知识的学习过程和内外条件亦有所区别。

根据前述广义的三类知识,可从动态的角度考虑知识学习的分类,即有陈述性知识学习、程序性知识学习和策略性知识学习。

(2)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陈述性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并在短时记忆中与从长时记忆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的意义的建构,即新旧知识发生联系;第二阶段:新建构的意义贮存于长时记忆中,如果没有复习或新的学习,这些意义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遗忘,需采取一定的策略来巩固新知识的意义获得;第三阶段,在外在任务要求下,学习者采用一定的方法或策略提取新知识,并运用此类知识于相似情境或类似情境。

(3)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一般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相同。

例如,在主动改被动的句式变换中,学习“将‘我把这本小说看完了’改为被动句”,这是一种典型的程序性知识的学习(或智慧技能的学习)。

学生要能顺利完成这一任务,必须知道主动改被动的句式变换的规则,在这里是将主语与宾语交换位置,并将“把”改为“被”的规则。

知道某一规则或能陈述该规则,与应用这一规则支配自己的行为并不是一回事。

所以,程序性知识学习的第一阶段是陈述性的,也就是说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前身是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学习的第二阶段是通过应用规则的变式练习,使规则的陈述性形式向程序性形式转化。

就主动改被动的句式变换来说,学生通过教师讲解或阅读教材,知道这种句式变换的规则,并能陈述这些规则(陈述性知识),再通过大量的变式练习,每当看到句子中有主语和谓语并有“把”、“将”等主动词的句子时,能立即根据规则把主动句改为被动句。

此时相应的规则已经开始支配学生的行为,规则开始向办事的技能转化。

认知模型理论课件

认知模型理论课件
认知模型还可以用于机器学习和知识表示。通过模拟人类的认知过程,人工智能系统可以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知识,提高其智 能水平。
管理学领域
认知模型在管理学领域中主要用于研 究组织行为和决策过程。它可以帮助 管理者了解员工的认知模式和决策风 格,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管理策略和 决策方案。
认知模型还可以用于组织学习和变革 。通过了解员工的认知过程,管理者 可以推动组织的学习和创新,促进组 织的变革和发展。
实证研究不足
尽管认知模型理论具有一些理论上的优势,但实证研究相 对较少,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其有效性。这限制了该理论 的发展和应用。
应用领域的限制
目前,认知模型理论主要应用于心理学领域。如何将其应 用到其他相关领域,如教育学、社会学等,仍需进一步探 讨和实践。
未来发展方向
完善理论体系
加强实证研究
未来的研究应致力于完善认知模型理论, 构建更为系统、完整的理论框架,以更好 地解释和预测认知现象。
通过更多的实证研究,验证认知模型理论 的有效性和实用性。这有助于提高该理论 的声誉和影响力。
与其他理论的整合
拓展应用领域
未来研究应积极寻求与其他相关理论的整 合,以形成一个更为全面、系统的认知理 论体系。
努力将认知模型理论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 ,如教育、决策制定、人工智能等。这将 有助于提高该理论的实用价值和影响力。
总结与展望
总结
认知模型理论的发展历程
从早期的认知心理学到现代的认知神经科学 ,认知模型理论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认知模型理论的应用领域
在教育、工业、医疗等领域,认知模型理论的应用 越来越广泛,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 工具。
认知模型理论的局限性
尽管认知模型理论取得了很多进展,但仍存 在一些局限性,如对情感和意识的解释不够 充分等。

学习策略的分类

学习策略的分类

学习策略的分类在教师招聘的考试中,学习策略的分类是比较重要的一个考点,多以单选题和多选题的形式出现,在学习策略的分类这个部分,考察的难度中等,但是对于这个部分的知识点比较容易混淆,中公讲师将带领大家梳理这个部分的知识点。

学习策略是由两种相互作用的成分组成的:一种是基本策略,被用来直接操作学习材料,如领会和记忆策略;另一种是辅助性策略,被用来维持合适的学习心理状态,如专心策略。

根据迈克尔等人1990年做出的分类,可将学习策略分为三种成分: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一)认知策略认知策略是个体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它的基本功能是有效地加工整理,分门别类地系统储存。

认知策略主要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1.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指为了在记忆中保持所学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识记的策略。

复述策略既可以促进工作记忆中信息的保持,又适用于在长时记忆中保持信息。

所以复述策略着重强调的就是重复识记。

常见的复述策略有以下几种:(1)利用不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排除相互干扰这里的排除相互的干扰主要强调的就是遗忘的原因里面的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先前所学的信息对后面所学信息的干扰叫前摄抑制;后面学习的信息对前面学习的信息的干扰叫做倒摄抑制。

除此之外还有之前学过的系列位置效应:首位效应和近位效应。

因此,当复习一系列材料时,开头和结尾比中间易记得牢。

利用这一点,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时,一上课要把最重要的概念放在开头,并在最后加以总结,而不要把头尾时间花在检查家庭作业、削铅笔之类的事上,这些体现的都是运用了复述策略。

(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在进行识记时,要学会同时运用多种感官,如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巴练以及用手写等。

例如:《学记》里有一句话是:学无当于五官,五官不得不治。

意思是说,学习和记忆如果不能动员五官参加活动,那就学不好,也记不住。

就强调在学习中要多种感官参与。

(5)复习形式多样化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复习,如将所学的知识再用实验证明、写成报告、做出总结、与人讨论以及向别人讲解等,这比单调重复更有利于理解和记忆。

心理学入门 记忆的三个基本加工过程

心理学入门 记忆的三个基本加工过程

心理学入门记忆的三个基本加工过程
记忆是人类对经验和知识的存储和提取过程,它是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基础。

记忆的三个基本加工过程包括编码、存储和提取。

编码是将信息转化为可供记忆系统处理的形式的过程。

在编码过程中,我们通过感知、注意和理解等方式将信息转化为有意义的形式,以便于存储和提取。

编码的效果取决于我们对信息的关注程度、情感状态、经验和知识等因素。

存储是将编码后的信息保持在记忆系统中的过程。

存储的时间可以从几毫秒到几十年不等,取决于信息的重要性、情感价值和使用频率等因素。

存储的方式包括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短期记忆只能保持几秒钟到几分钟,而长期记忆可以保持数天、数年甚至终身。

提取是从记忆系统中检索存储的信息的过程。

提取的方式包括回忆和再认,回忆是指从记忆中主动检索信息,而再认是指在信息再次出现时能够识别它。

提取的效果取决于存储的质量和提取的情境等因素。

总之,记忆的三个基本加工过程是编码、存储和提取。

这三个过程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我们对信息的存储和提取能力。

了解记忆的加工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记忆技巧,提高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

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

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
节点的激活
下课
辣椒
张三
很辣
食堂
师傅
张四
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
6、遗忘
遗忘的定义:
记忆信息的消失或不能提取
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
6、遗忘
遗忘的原因:
干扰说
前摄抑制
倒摄抑制
系列位置效应
提取失败说
舌尖效应
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
6、遗忘
遗忘的进程: 艾宾浩斯曲线
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
6、遗忘
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学习材料的性质
谢谢大家!
主讲:魏莹
心理健康课 知识的信息加工
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
我们认为的刺激是什么?
心理学对刺激的界定:
现实物体和现象作用于感觉器官的过程。
作为信息加工过程的学习
什么是信息加工?
接收
存储
处理
传送
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
1、加涅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
元 认 知
复述
编码
感觉 记忆
注 意
知 觉
工作 记忆
长时 记忆
提取
反应
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
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
2、感觉记忆及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
Sperling, 1959
感觉记忆的特点:
C
P N
F
L T
50ms
X
A S
Βιβλιοθήκη 未加工的 容量无限的 迅速消退的

时间短
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
2、感觉记忆及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 感觉记忆的作用:
临时存储

保证知觉连续性
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
3、工作记忆及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
工作记忆

《心理学》课程作业评讲(1)

《心理学》课程作业评讲(1)

选修课《心理学》课程作业评讲(2)责任教师张莉本次《心理学》作业评讲(2)主要针对重庆电大编制的《心理学》(选修)形成性考核册作业(2)中的部分简答题和论述题进行评讲。

下文中,黑色的是问题与解答要点,兰色是说明和解释。

二、简答题(一)信息加工的观点是如何阐述记忆过程的?1.考核知识点:记忆过程2.解答提示:按照信息加工的观点,记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信息存储库,而是一个动态、活跃的系统,从事着信息的接收、存储、组织、改变和恢复的工作。

从某种意义上讲,记忆就像是一台电脑,其信息加工过程主要分为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阶段。

(1)编码是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

这一阶段的个体经过心理加工,将外部刺激的物理特性(如声音、形状、颜色等)转换成抽象的心理表征并存储于大脑中。

编码是一个逐步开展的过程,它包括对外界信息进行反复的感知、思考、体验和操作。

在整个记忆系统中,编码有不同的层次,而且是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的。

新的信息必须与个体已有的知识结构形成联系,并融入旧的知识结构中,才能被成功编码。

(2)存储是将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和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

存储的时间可长可短,视记忆的类别而定,短则几秒,长则几年甚至终生。

(3)提取是指从记忆中查找已有的信息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

提取时,个体将编码后存储在记忆中的信息,经过再解码的过程,将信息还原为编码以前的形式。

记忆的好坏是通过信息提取的质量表现出来的,曾经记忆过但不能提取的信息,实际上就等于被遗忘的信息。

(二)简述编码特异性原则。

1.考核知识点:编码特异性原则2.解答提示:加拿大认知心理学家塔尔文(Tulving)等人提出的编码特异性原则。

该原则认为,什么样的信息得到存储取决于所知觉到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怎样被编码加工,而已存储的信息又决定了什么样的提取线索是有效的,可以通过它来提取已存储的信息。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认知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认知学习理论

• 1957年10月4日,苏联先于美国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 使美国朝野震惊,担心自己在科学技术方面落后于苏 联。他们认为,美国之所以在发射卫星上落后于苏联, 主要是美国的教育存在问题,未能培养出大批高水平 的科学技术人才。为了与苏联抗衡,他们决心改革教 育,特别是中小学数学与自然科学教育。 1958年美国 颁布了《国防教育法》,推行新的教育政策,注重智 力开发和天才的培养,以多出快出具有高度科研能力 和掌握尖端技术的人才1959年,美国全国科学院了包 括35位科学家、教育家、心理学家参加的教育改革工 作会议,讨论中小学数理学科教育改革问题。布鲁纳 担任会议主席。会议结束时,他就所讨论的问题作了 总结。会后,该总结以“教育过程”为书名出版。 该著提出教育改革的重点应该是集中在提高教育质量 和发展智力上,这次的教育改革会议主要是要解决教 些什么?什么时候教?怎么教?——这样一些问题。 会议得出的结论是:。
• 超越所给信息-在感知外界时,人不只要把 所感受到的信息归入某一类别进行推理还 要根据有关的类别进行推理,形成相应的 预期。 • 学习者掌握信息很重要,但是 掌握信息本 身并不是学习的目的,还应该通过归类、 推理超越所给信息,形成更丰富的理解。
• 例如,看到一种有羽毛并长翅膀的动物,会判断是鸟, 并推理会飞、孪生、鸣唱 • 当我们看到前面站着一位留着长发、穿着花衣服的人 时,我们是否仅看到了这些呢? 从字面上说,我们看到的就是这些。但是我们所得到的, 可能远远超越了所给予的这些简单的信息。 • 我们可以推断,这人是个女子--她有两只手、两条 腿……。然而,我们不可能直接知觉到这些。所以, 我们必须超越所给的信息。 • 首先,我们要做出决策:这是个女子;然后,我们根 据已知的有关女子的知识做出推断。布鲁纳由此认为, 只有通过使类别(在这个例子中,女子是个类别),才 有可能做出推理。

大学心理学教案:认知与学习的理论模型

大学心理学教案:认知与学习的理论模型

大学心理学教案:认知与学习的理论模型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探讨大学心理学教案中关于认知与学习的理论模型。

认知心理学和学习理论都是现代心理学领域中重要的分支,它们对于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认知和学习的关系,并将相关模型应用于大学教育中,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设计有效的教育方案,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六个主要部分进行探讨。

首先,在引言部分介绍文章的背景和目的。

然后,在第二部分中概述认知与学习的理论模型,包括认知心理学概述和学习理论概述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接下来,在第三部分中详细介绍认知心理学的一些主要理论模型,如信息处理模型、心智模型和学习风格理论。

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探讨一些重要的学习理论模型,如行为主义、构造主义和社会文化学习理论。

接着,在第五部分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将这些理论模型应用于大学教育中,包括教育设计中的认知因素和学习理论以及相关的应用案例研究。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全文,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深入探讨认知与学习的理论模型,为大学教师提供有关如何设计有效教学方案的指导。

我们希望通过了解认知心理学和学习理论之间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于教育中各个方面的影响,能够促进有效的知识传授和学生发展。

同时,通过引入应用案例研究,我们将尝试在实际教育场景中验证这些模型的可行性,并为今后深入研究提供一些启示。

2. 认知与学习的理论模型2.1 认知心理学概述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过程、知觉、记忆、语言和决策等认知活动的科学领域。

它涉及到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接收、加工和存储,并通过这些过程来使得个体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2.2 学习理论概述学习理论关注人类获取新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的过程。

它探讨了影响个体学习效果的因素,以及如何通过教育和培训来优化学习成果。

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构造主义和社会文化角度出发,提供了多种解释和方法来促进有效的学习。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简述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简述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

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试题简述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
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是一种描述儿童学习和记忆过程的理论模型。

该模型提出了信息的输入、加工和输出三个阶段。

在输入阶段,学习材料通过感觉器官被感知和接收,进入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是短期记忆的一部分,负责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并暂时保留。

然后,通过注意力的调控,选择性地将信息转移到下一个阶段。

在加工阶段,经过选择和筛选后的信息进入长期记忆。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对信息进行组织、编码和加工,建立起知识结构,并与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结和衔接。

这个过程中,加涅认为重点是关注学习者的意义构建、深层处理以及主动参与。

在输出阶段,学习者通过回忆、复述、应用等方式将已经加工和存储的知识和信息再次呈现出来。

这个阶段涉及到记忆的检索和回忆,以及对已学知识的应用和实践。

总结来说,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型强调学习者在学习和记忆过程中对信息进行逐步加工和深入处理的重要性,强调了对学习者主动参与和意义构建的重视。

这个模型为理解儿童学习和记忆的过程提供了一个框架。

教心第五章

教心第五章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知识点|认知学习理论名词解释:感觉记忆:来自环境中的信息作用于人的感受器如眼耳等,进入感觉登记器,称为感觉记忆。

信息保留时间很短,约0.25-3秒。

人只对其中一部分信息进行加工,进入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也称工作记忆。

容量有限。

是人们当前明确意识到的内容。

长时记忆:存储容量无限,且长久。

分为情景记忆、语义记忆和程序记忆。

有意义学习:是学习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上位学习:又称为总括关系,是指新概念、新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过把一系列已有观念包含于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

下位学习:又称为类属学习,是指将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低的新概念或命题,归属到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括程度或包容范围较高的适当概念或命题之下,从而获得新概念或新命题的意义。

组合学习:当学生新概念或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既不产生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时,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组合关系,这种只能凭借组合关系来理解意义的学习就是组合学习先行组织者:先于某种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

它能在已有知识和新知识之间架起一道桥梁,使学生更有效的同化和理解新内容。

陈述性知识:说明事物或情况是怎样的,是对事实、定义。

规则。

关系、原理等的说明。

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完成某项活动的认识。

比如怎样驾驶、怎样进行推理等。

图式:就是关于某一主题的一个知识单元,它包括与主题相关的一套相互联系的基本概念,构成了感知。

理解外界信息的框架结构。

双重编码理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有两种表征形式,言语符号表征和视觉形象表征,同时运用这两种表征方式的信息比用单一方式的信息得到更好保持。

加工深度理论;人往往在不同的加工深度层次上对外界刺激进行心理加工,只有得到很深加工的信息才能被长期保持。

深度的认知加工就是赋予信息以意义,理解信息的深层含义。

人的记忆原理是什么

人的记忆原理是什么

人的记忆原理是什么1.多存储系统理论多存储系统理论是认为我们的记忆系统可以分为多个存储系统,每个系统负责不同类型的记忆。

其中最早的理论是Atkinson和Shiffrin提出的多存储系统理论,分为“感觉存储”、“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感觉存储负责暂时存储外界的感觉刺激,短期记忆用于临时存储信息并对其进行处理,而长期记忆则是永久储存大量的信息。

2.信息加工模型信息加工模型认为记忆是通过信息的处理和加工来实现的。

这个模型分为三个阶段:感知加工、短期存储和长期存储。

感知加工是把外部的感觉刺激转化为可理解的信息。

一些研究者认为,感知加工中的注意机制对于把信息导入短期存储非常重要。

短期存储是指信息在接收后短暂地储存在脑中,并进行处理,但容量较为有限。

长期存储则是指信息在经过反复复述和记忆强化后,转移入持久性记忆储存。

3.可塑性理论可塑性理论强调记忆系统的可塑性和可变性。

根据这个理论,记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可以被环境和经验改变和影响。

人们在经历一些事件时,会根据情境和需要来加工和整合新的信息,同时可能会对原有的记忆进行重构和调整。

这种可塑性使得记忆成为一个适应性和灵活性较高的认知过程。

4.串联理论5.多重储存系统理论多重储存系统理论由Squire提出,认为记忆系统遵循不同原理和机制的多个子系统。

他将记忆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声明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声明性记忆是对于事实、事件等非运动知识的记忆,可进一步分为语义记忆(关于概念和事实的知识)和回忆记忆(关于我们个人经历的知识)。

程序性记忆是对于技能和习惯的记忆,包括如何骑自行车和弹钢琴等。

总结起来,人的记忆原理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记忆理论提供了对记忆过程的不同解释和理解方式。

概括来说,记忆是通过信息的编码、存储和检索来实现的,同时受到感知加工、注意机制、环境和经验的影响,以及不同储存系统和要素之间的连接和组织。

知识的内在加工的三个过程

知识的内在加工的三个过程

知识的内在加工的三个过程
知识的内在加工包括感知、思维和记忆三个过程。

1. 感知:感知是指通过感官对外界事物进行感受和认知的过程。

感知可以分为感觉和知觉两个层次。

感觉是指对外界刺激的简单感知,如听到声音、看到图像等;知觉是指在感觉的基础上,对外界事物进行综合、整合和理解的过程,使感觉获得意义和价值。

2. 思维:思维是指对已知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产生新的认识、观点和理解的过程。

思维包括概念、判断、推理、问题解决等各种认知活动。

通过思维,人们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创新等,从而形成新的知识和理念。

3. 记忆:记忆是指保存和再现已经经历过的事物、经验和信息的能力。

记忆可以分为感性记忆和概念记忆两个层次。

感性记忆是指对感知、思维过程中的刺激和经历进行保存和再现的能力;概念记忆是指对事物的抽象和概括进行保存和再现的能力。

记忆是知识的基础,通过记忆,人们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进行再次利用和应用。

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

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
– 第一,做笔记可以引导注意 – 第二,做笔记可以帮助学习者对学习材料
进行组织,建立材料间的内在联系 – 第三,做笔记可以帮助学习者在所呈现的
信息与已有知识间建立起外在联系
长时记忆
• 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是 一个长期的信息贮存库。来自工 作记忆 (的信息,经过复述、精 制和组织后,都进入到长时记忆 中贮存 。
过度学习
复习
• 1.及时复习 • 2.分散复习
多次复习怎样进行?
卡片袋循环记忆法

英语单词记忆卡

建卡日期: 复习次数:

步 :
1、Preview 预览


2、Question 提问
备 记
3、Read 阅读
卡 片

4、Reflect 反思
卡 片
5、Recite 背诵
6、Review 回顾
样 例
第二代:通婚增多 第三代:“美国化”了 。
人口过剩 农业欠收和饥荒等
起先是煤矿工人 紧密的家庭结构 学英语慢
定居于美国西部 团结一致 建立了“中国城” 保持中国的传统
示意图
做笔记
• 做笔记(note-taking)就是将所学信 进行适当的记录以促进理解和记忆的方 法。
• 做笔记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525712365
命题的图示
维生素C
预防
R
S
O
感冒
命题之间由于有相同的论题而相互 联系起来,就形成了命题网络。
精加工策略
• 精 加 工 策 略 ( Elaberation strategies ) 是 一 种 通 过 形 成 新 旧 信息间的附加联系,使新信息更有 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与 记忆的策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困生的春天张彩霞2017年11月16日如何从根本上建立一个学生良好的学习系统这是我在高中学习时就想的。

如何让学生学得高效轻松快乐一点怎么样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我多年追索的。

元认知能根本解决这些问题,元认知高效广谱、博大精深。

从去年六月到今年我遇到六个学优生。

他们的问题都能很快解决。

但是对于学困生来说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我感同身受。

在和学困生打交道的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了解到他连基本的课本上的知识,也就是陈述性知识,这些孩子都掌握不了,他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落下的特别多。

而在和这些孩子沟通的过程中,特别发现,大脑中就欠缺怎么样把这些知识装进大脑的程序性知识。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就是怎么样把这些课本知识装进大脑的程序性知识。

从去年的五月到今年的六月,我带了十个学困生,今年暑假专门开了一个初三学困生的小班,也就是初三的孩子,整个学习都很差,已经不去学校了,跟着我来学习,那么这一套程序用在孩子们身上,卓有成效,我介绍给大家。

今天介绍的主要是学习与记忆的加工模型,这是1985年加涅根据计算机信息加工理论提出来的。

我在不断地听元认知的课之后,我对这个理论有了进一步的领会,这个模型在我脑中越来越清晰,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另外要讲元认知策略,要讲学习策略得先给学生讲学习的过程,孩子们只有了解学习的过程,他才能知道学习的时候在哪着力,在哪儿下功夫大一点,效果就能好一点。

这些是能理解的。

如何使更多的东西进入瞬时记忆呢这里实际需要的是注意,我们先看信息加工模型。

(课件)首先,我们看到的是环境,所谓环境就是环境带给我们的刺激,当我们启动学习的时候,比如说化学老师,要讲课的时候,他会先做个实验,实验的过程他就有声、有影、有味道等。

这时候孩子们就会用感受器(五官)来感受这些信息,被感受到的信息会进入感觉登记,感觉登记也叫瞬时记忆,感觉登记的时间很短只有秒,这里起更大的作用就是原有知识固定点。

我们大脑里的原有知识会影响我们的新知识,我们先看信息加工模型。

(课件)第一是环境,只有进入感觉登记的信息,它才有机会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它的时间也很短,只有2-20秒的时间,也只有进入短时记忆的信息,它才能有机会进入长时记忆。

而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才能贮存在我们的大脑里。

这些信息将来才能为我们所用。

那么进入瞬时记忆的信息并不都是进入短时记忆,它会大量的遗忘,那么进入短时记忆的信息,它也会有大量的遗忘。

所以在这些中间过程,我们就希望一路顺畅。

我们在环境里头见到的这些信息,能够更顺畅进入长时记忆。

这里指的工作记忆就是指我们在做题的时候,我们要做题时,首先我们读题,读题时,我们首先要在题目中读取有用的信息。

提取的这些信息,大脑把它放在哪儿了呢放在了短时记忆当中,此时的短时记忆,把它命名为工作记忆。

当然光有从题目中提取的信息,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我们还需要从我们的长时记忆当中提取我们所记住的相关的规律和概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陈述性知识。

我们所提取出来的这些概念和规律也会放在短时记忆里,也就是工作记忆里。

此时此刻我们的工作记忆里既有新的信息,也有从长时间记忆里提取出来的概念和规律,这两者相结合,我们就能把问题解决。

希望把短时记忆的时间延长到几分钟,那这个过程又如何做呢问题提出之后,大脑反映会发出一个指令传达给效应器,这个效应器看成这一系列反应之后,在外人看来你所发生的变化。

比如说你把题做完了,或者说你解决了问题,把一件事做完了。

到这个时候我们就认为你整个学习做完了。

元认知策略,处在一个悬控状态,实际上就是模仿我们所里老师,在给我们研究生课上给我们做的一个图表,元认知策略统领我们整个学习过程。

这里头我写到听课情绪,实际上就是学习状态,一个人对学习的渴望程度,肯定会影响到整个的学习效果。

这个原有知识就是原有知识固定点。

一个人大脑中所具有的原有知识一定会影响他现在的学习过程,在学习的时候需要从大众环境里头接触的这些信息里头选择,那么我们选择哪些东西来记住它我们就需要在长时记忆里头挑选规律,我挑选哪些规律呢实际上就是由原有知识所决定的。

刚才总说了一下知识加工模型,下面我来分解步骤,分类来说。

为了把环境中接受的信息顺利地进入我们的长时记忆,以及在学习和工作中顺利地提取出来,来完成现在需要做的任务。

刚才是总说,下面我们来细细地分说一下:先来看如何使更多的信息进入瞬时记忆当环境给我们一些刺激的时候,我们做了一个实验,这个实验有声音,有影像,有味道,学生的感受器(五官)感受到这个外界的信息了,那感受到的这些信息,感受到才能被感觉登记,也就才能进入瞬时记忆。

那这里就有一个关键:它要感觉到,它感觉到了,才能进入瞬时记忆。

那怎么才能使得信息被感受到呢比如说老师做这实验,学生在底下又掏笔又掏本子的,学生就没听见没看见,那后面就没有了。

在这里孩子们就要在上课前做好所有的课前准备,另一方面,当一个学生既要有物质的准备,还要有精神的准备,比如说他对所学习的内容很有期待的时候,他就特别想学好,他就能够做好物质和精神的准备。

当他准备好了,他就能够充分地感受,然后他就把环境给他的信息也就是老师给他讲的可以进入他的瞬时记忆。

你现在所在的这个场,所在的这个房间里头能够听到,看到很多信息。

但是我们环视一周,我们侧耳倾听,我们能把什么信息能在大脑当中,能够感觉登记呢只有被注意到的,才能被登记,那么哪些东西会被注意到呢比如说那些穿色彩鲜艳的人会被注意,有些人做与众不同的动作,他的作为会吸引我们的眼光,吸引了我的注意,从老师这个角度说,做个实验呀,做个视频,或者拿个有色彩粉笔画画呀,他都吸引学生的注意。

他希望学生的注意能集中在该注意的地方。

那从学生的角度而言,要想顾及到更多,他需要对学习的内容有个期待,就是需要在课前调整他听课的状态,这样就会有更多的信息被他感受到,这样使得更多的信息进入瞬时记忆。

从学生的角度,他需要做好物质的和精神的两方面的准备。

而从老师的角度要尽量做到在该吸引学生的地方下功夫,尽量花心思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接下来的记忆发生的一个问题就是由从瞬时记忆,就是感觉登记过的信息它怎么样进入短时记忆能尽量多的进入短时记忆呢感觉登记过的这些信息,我当然希望能够多留在脑子里,也让我们感觉到有感觉登记的信息遗忘了,那么我们希望能留得长一点,希望进入短时记忆,也就是把留在大脑里的时间从秒延长到2-20秒。

那这里实际上有一个十分关键的点叫做选择注意。

进入感觉登记的信息,它的量会特别大。

我们如果不加选择的话,我们是没法进行注意的。

所以我们需要选择注意,我们更需要的信息进入我们的大脑。

在选择注意上,比如我们走在大街上,对于那些前前后后,那些在聊天的人们我们不会去注意。

但是如果有一个人突然说了一个名字,而这个名字是你的同事,这时候你就会注意听,嗳!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这就是在我们的知识背景里能找到这样的信息,或者说这个新的信息和我的知识背景有关联,这一个知识就会被我挑出来,这就是选择注意。

比如数学对于某些学生而言都比较难,听课根本听不进去。

那么我们好的老师一般他在上新课之前会干些么呢会复习导入,目的是唤醒以前的知识,他复习的这些知识一定和今天学的知识有关,唤醒知识背景与新的知识背景发生联系,这个时候新知识就生存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也就是我们说的知识构建就完成了,一个孤零零的知识放那儿是没有用的。

我举个例子,我们学过俄语,突然有一个人对你讲几个俄语词我们很快就会忘记,所以我们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必须与原有知识结合形成完整的整体。

这样的话知识才能记在我们的脑子里。

刚才是所说的就是为了我们所学的知识建立在原有知识之上,我们需要对原有知识进行复习。

我们还需要预习,比如说比较难点的学科,所谓的预习就是在课前把新学一章的内容都翻翻看看,翻看什么呢如果是难的学科你让学生一字不落的看,学生是很难做到的。

所以我对孩子们说:先翻着当小人书看,看看书中的图画、人物,然后在这基础上看一看大小标题。

第二个是学生所有感兴趣的都可以看,如果不过瘾,那就可以在大小标题周围扩展着再看。

如果还是不过瘾,那就可以一字一句地细致地看。

如果还不过瘾,那么孩子可以把课后的习题也做了。

我让孩子们在预习的过程中检出了一个预习的层次,实际上预习的层次是很多的。

我记得去年我刚开始带学生的时候,我是一字一句地要求学生看,可是我发现很多学生根本做不到。

为了让孩子能做到这个程序,后来就逐渐降低了对孩子预习的要求。

也是时时刻刻脑子里想着一定要让有情绪上的愉快体验,如果一开始就让孩子学习的很难,一旦愉快体验没有了,有些孩子就不想干了,他潜意识里就不想干了,所以我后来不再要求孩子对于那些他学不会的课在开始就完全细细地就看懂,实际上学生也是做不到的,如果做得到的话,老师就太轻松了,是吧所以要让学生对于他们来说觉得比较难的课程,做到那样高的预习要求几乎是不大可能,但是无论如何他总可以记住一些词么。

他只要记住一些词,一些话,这实验的名称,能记住一些词也好,那么老师讲的时候,这些词会与老师讲的串在一起。

这就能成为新知识的原有的一点点固定点,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能形成一个面。

那么知识一旦形成面的时候,知识就是活的了。

刚才我们讲的是进行感觉登记过的信息(瞬时记忆)如何选择进入我们的短时记忆。

下面我们看,因为短时记忆也就只在20秒以内,怎么能够延长这个短时记忆的时间呢这个延长的方法是复述,这个复述能够把我们短时记忆的时间延长到20秒至几分钟,复述就是把老师刚刚说的内容一遍一遍重复,在脑子里头选择重点内容进行复述,因为学生不可能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进行复述。

复述这个事从两个角度来说,对于学生这个角度,必须知道什么东西是重点,那学生就得紧紧跟着老师听课,从老师的角度,老师认为那个知识比较重要,这个东西要在课堂上给时间,给学生留空,留下一小段时间让学生有机会来复述,看了黑板上写的之后,你让闭上眼睛从头想到尾,然后再睁开,这段时间就是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复述。

如果他是闭着眼睛从头想到尾的话,说明他已经记住了,如果老师讲完了,老师让学生来读一读,给你一分钟背下来,如果孩子啦啦啦这么背下来,说实话孩子也能背下来,他的脑子里不会留下刚才说的那个情景我们都是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他脑子里留下的不会是像机械记忆的就完全那些个字。

他可能完全背下来,但你问他是什么意思,他可能会不知道,所以对孩子讲情景。

让我们推进到下一个问题,接下来就是如何能够让进入短时记忆的信息能够顺利进入长时记忆多一些呢实际上从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他有一个特殊的过程。

我们知道瞬时记忆也好,短时记忆也好,实际上它记忆的内容和形式是图象和声音。

而在长时记忆里头,它贮存的形式是编码。

所以要从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我们必须进行成功编码,那么这个过程才能比较成功地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