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第一单元四则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数(2)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3)加法和减法是互逆运算。

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3)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

3、关于“0”的运算(1)“0”不能做除数;字母表示:a÷0错误(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字母表示:a-0= 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字母表示:a-a = 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字母表示:a×0= 0(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 0(7)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a-a=0(8)被除数等于除数,商是1.a÷a=1(a不为0)4、四则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3)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括号外面的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租船问题:解决租船问题的策略:1、先计算哪种船的租金便宜,就考虑先租这种船,如果船没坐满,就再进行调整;2、尽量不空座或少空座。

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

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引言四则运算,作为数学中最基础、最基本的运算之一,贯穿了我们学习数学的始终。

聊一聊常用数量关系式的重要性

聊一聊常用数量关系式的重要性

聊一聊常用数量关系式的重要性小学阶段有许多孩子不会分析应用题,加减乘除法猜着用。

到了中学,找不到等量关系,导致列不出方程或方程组。

究其原因,多数孩子是因为读不明白每个数量表示的意义,找不到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小学阶段常用的数量关系(中学也会用到)。

一、首先说说加减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这是孩子们学数学后最先接触的数量关系。

要理解这些关系,就要先从加减乘除法的意义说起,有些孩子做应用题时加减乘除法不分原因就在于对加减乘除法的意义理解不透彻。

加法的意义:加法表示把两个或多个数量合起来,可以用“加数+加数=和”来表示。

减法的意义:减法表示从整体中去掉一部分或几部分,求剩下部分的运算,也可以表示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多少的运算。

可以用“被减数-减数=差”来表示。

乘法的意义:乘法表示的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我们可以简单的称它为“几个几”。

可以用“因数×因数=积”来表示。

除法的意义:1.表示把总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份是多少。

2.表示求总数里面有几个每份数。

我们可以简单的称为“平均分”和“包含除”。

这些是最基本的关系,后面许多数量关系都是从这些基本关系变化而来。

二、生活中常用的四类数量关系。

这四类数量关系在解决问题中经常出现,因为常用,我们把它们进行归类,再遇到这样的题目,我们就不需要去分析每一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了,直接套用数量关系解答就行。

1.路程方面的: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2.价钱方面的: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3.工作或工程方面的: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4.产量方面的:单产量×数量=总产量,总产量÷单产量=数量,总产量÷数量=单产量。

小学数学解方程的方法与技巧

小学数学解方程的方法与技巧

小学数学解方程的方法与技巧1、依据加减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法: A + B = C加数 + 加数 = 和A = C — B一个加数= 和—另一个加数减法: X - Y = Z被减数 - 减数 = 差X = Y + Z被减数 = 减数 + 差Y = X - Z减数 = 被减数 - 差乘法: A × B = C因数×因数 = 积A = C ÷ B一个因数= 积÷另一个因数除法: X ÷ Y = Z被除数÷除数 = 商X = Y × Z被除数 = 除数×商Y = X ÷ Z除数 = 被除数÷商2、依据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如:如果X=5成立,那么X+2=5+2,X-3=5-3,X×2=5×2,X÷2=5÷2也成立。

3、移项的方法。

观察下面的等式:X +5 = 8 X - 4 = 5X+5-5 = 8-5 X-4 +4 = 5+4X = 8-5 X = 5+4X×5 =10 X ÷4 = 2X×5÷5 =10÷5 X÷4×4 = 2×4X =10÷5 X = 2×4把等式中某一项从等式一边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移项时运算符号要改变,即加一个数移到另一边变为减一个数,减一个数移到另一边变为加一个数,乘一个数移到另一边变为除以一个数,除以一个数移到另一边变为乘一个数。

技巧:整体思想,移项合并思想。

基本类型:X+A=B X-A=B A -X =BX=B-A X=B+A A –B= XX = A –BX×A=B X÷A=B A÷X=BX=B÷A X=B×A A÷B=XX=A÷B如:20x + 20 = 80把20x看作一个整体,把 + 20移到右边变为- 20(移项)20x = 80 - 20(合并) 20x =60X = 60 ÷20 X = 3 如: 30 - 2X = 1030 - 10 = 20X20X= 30-1020X=20X=20÷20X=10。

人教版小学数学数的运算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数的运算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数的运算知识点汇总
四则运算关系
பைடு நூலகம்
加法
一个加数 = 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
被减数 = 差 + 减数 减数 = 被减数 - 差
乘法
一个因数 = 积 ÷ 另一个因数
除法
被除数 = 商 × 除数 除数 = 被除数 ÷ 商
两个规律
一、除法的商不变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商不 变。 二、乘法的积不变规律:如果一个因数乘几,另一个因数则除以几,那么它们的 积不变。
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 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小学解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小学解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小学解方程的方法和技巧一:工具:依据加减乘除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加法:A+B=C 加数+加数=和A=B-C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减法:A-B=C 被减数-减数=差A=B+C 被减数=减数+差B=C-A 减数=被减数-差乘法:A×B=C 因数×因数=积A=C÷B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法:A÷B= C 被除数÷除数=商A= C×B 被除数=除数×商B= A÷C 除数=被除数÷商二:依据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俩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任然成立。

等式的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是0的数,等式任然成立。

如:如果X=5 那么X+2=5+2 X-3=5-3 X×2=5×2 X÷2=5÷2三:移项的方法X+5=8 X+5-5=8-5 X=8-5X-4=5 X-4+4=5+4 X=5+4X×5=10 X×5÷5=10÷5 X=10÷5X÷4=2 X÷4×4=2×4 X=2×4总结:把等式中的某一项从等式一边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移动后运算符号要改变,即加一个数移到另一边变为减一个数,减一个数移到另一边变为加一个数,乘一个数移到另外一边变为除一个数,除以一个数移到另一边变为乘一个数。

四:技巧整体思路移项合并基本类型:X+A=B X=B-AX-A= B X=B+AX×A= B X=B÷AX÷A= B X=B×A A ÷X = B X= A÷B 如:20 X+20=80把+20移到另一边变为-20移项:20 X=80-20合并:20 X=60X=60÷20 X=3又如:30-2 X=1030-10=2 X2 X=20X=10练习:+x=9 8=2x+ 4x=2x+6+x= x+ 10 x=121 4x-3 ×9 =29 6 x+5= 25 x -13 x =31025+ x =6x 3x÷5= 18(x-2)=270×2x=15x÷5+7=238(x-=x+ +x=+5x = 52-x =15。

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复习汇编

加减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复习汇编
复习
一:加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什么叫做加法?
237+498= 735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 做加法
2、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735-237= 498 237+498= 735 735-498= 237 和 加 加 数 数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二、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什么叫做减法? 237+498= 735 735-237= 498 735-498= 237
注意:0 不能作除数。例如,5÷ 0 不可能 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 相乘得到5。 0能不能作除数 0÷ 0 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 数同0 相乘都得0。
整数加法式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 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 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整数减法竖式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减起, 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 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 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 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2、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735-498= 237 被 减 差 减 数 数 735-237= 498
237+498= 735
被减数- 减数=差 被减数= 减数+ 差 减数= 被减数- 差
加数+ 加数=和 一个加数= 和- 另一个加数
减法 99-0= 99 89-89= 0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乘法 67679×0= 0 0×9999= 0
一个数乘0,还得原数。
0除以一个非零的数,还得0。
除法 0÷76= 0

四年级下-四则运算

四年级下-四则运算

四则运算知识集结知识元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知识讲解知识点一: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加减法的意义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2.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二、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加法各部分的名称: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2.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一个加数叫做减数,求得的另一个加数叫做差.三、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3.加减法间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例题精讲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例1.做一道减法题时,小军把减数的个位上的6看成9,十位上的3看成8,结果差是92,正确的答案应是_____。

例2.被减数减去减数,差是0.4,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2,减数是_____。

例3.芸芸做加法时,把一个加数的个位上的9看作8,十位上的6看作9,把另一个加数的百位上的5看作4,个位上的5看作9,结果和是1997,正确的结果应该是_____。

例4.'已知被减数、减数和差三个数的和是612,你知道被减数是多少吗?'例5.'叮叮在计算加法时,把一个加数百位上的8看成6,把另一个加数十位上的1错看成4,得到和为923.正确的和是多少?'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知识讲解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乘除法的意义1.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2.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二、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2.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得的数叫做商.三、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没有余数的除法: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2)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3.乘除法间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例题精讲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例1.'某手机生产厂原计划5天生产完手机1600部,实际4天就完成了任务,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部?'例2.'冬冬体重38千克,表弟体重是他的一半,而爷爷体重是表弟的4倍。

乘除法的关系与运算律

乘除法的关系与运算律

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

如:(2+4)×5=2×5+4×5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简便乘法:被乘数、乘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把O前面的相乘,零不参加运算,有几个零都落下,添在积的末尾。

第一部分一、用简便方法计算。

21×2×522×8×526×4×5 630÷3÷7600÷5÷6280÷8÷5二、列式计算。

1.560除以28,再除以2得多少?2.1800除以45得多少?3.25乘128,积是多少?4.660除以15,再除以4得多少?第二部分:1.计算。

(1)直接写得数。

3800÷20=8100÷30=960÷60=4200÷20=360÷40=1900÷10=2.填空。

(1)3900÷100=()想:3900里面有()个100。

8000÷400=()想:()里面有()个()。

(2)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200×()<1210 800×()<2100300×()<2300 900×()<4000第三部分一.计算下面各题。

483÷21= 475÷19= 35×13= 52×46=3200×33= 1080÷30= 480÷24=450÷18= 203×25= 304×65=三.选择答案。

四则运算各部分及三量关系

四则运算各部分及三量关系

加法:把两个数合拼成一个数地运算.叫做加法.减法:已知两个加数地和与其中地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地运算.叫做减法.乘法:求几个相同加数地和地简便运算.叫做乘法.除法:已知两个因数地积与其中地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地运算.叫做除法.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地关系加法:一个加数等于和减去另一个加数.减法:被减数等于差加减数.减数等于被减数减差.乘法:一个因数等于积除以另一个因数.除法:被除数等于商乘除数.除数等于被除数除以商.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加数地位置,它们地和不变.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地和不变.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地位置,它们地积不变.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地积不变.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乘法分配律:两个加数地和同一个数相乘,也可以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它们地结果不变.()×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总产量单产量×公顷数单产量总产量÷公顷数公顷数总产量÷单产量平均数总数÷总份数比较量标准量×相对应地分率(±)(找出单位“”)标准量比较量÷相对应地分率(±)(找出单位“”)相对应地分率比较量÷标准量(找出单位“”)除法地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零除外),它们地商不变.分数地性质: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零除外),分数地大小不变.比地性质:比地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零除外),比值不变.小数地性质:小数地末尾去掉零或填上零,小数地大小不变.能被整除地特征:个位上是、、、、地数都能被整除.能被整除地特征:各个数位上地数地和能被整除,这个数就能被整除.能被整除地特征:个位上是、地数都能被整除.奇数:不能被整除地数叫做奇数. 偶数:能被整除地数叫做偶数.质数:因数只有和它本身,这样地数叫做质数.合数:除了和它本身以外,还有别地因数地,这样地数叫做合数.等式地性质():等式地两边加上或者减去同一个数,仍然是等式.注意:用等式地性质解减法等式地方程时,方程两边同时加上减数(已知数或者未知数).等式地性质():等式地两边乘或者除以同一个数(除外),仍然是等式.注意:用等式地性质解除法等式地方程时,方程两边同时乘除数(已知数或者未知数).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平均数×份数总数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标准量(单位“”地量×相对应地分率比较量(对应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总价÷数量单价路程÷时间速度总数÷份数平均数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比较量(对应量)÷标准量(单位“”地量)相对应地分率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总数÷平均数份数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比较量(对应量)÷相对应地分率标准量(单位“”地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单产量×公顷数总产量总产量÷公顷数单产量总产量÷单产量公顷数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平均数×份数总数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标准量(单位“”地量×相对应地分率比较量(对应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总价÷数量单价路程÷时间速度总数÷份数平均数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比较量(对应量)÷标准量(单位“”地量)相对应地分率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总数÷平均数份数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比较量(对应量)÷相对应地分率标准量(单位“”地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单产量×公顷数总产量总产量÷公顷数单产量总产量÷单产量公顷数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平均数×份数总数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标准量(单位“”地量×相对应地分率比较量(对应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总价÷数量单价路程÷时间速度总数÷份数平均数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比较量(对应量)÷标准量(单位“”地量)相对应地分率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总数÷平均数份数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比较量(对应量)÷相对应地分率标准量(单位“”地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单产量×公顷数总产量总产量÷公顷数单产量总产量÷单产量公顷数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平均数×份数总数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标准量(单位“”地量×相对应地分率比较量(对应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总价÷数量单价路程÷时间速度总数÷份数平均数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比较量(对应量)÷标准量(单位“”地量)相对应地分率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总数÷平均数份数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比较量(对应量)÷相对应地分率标准量(单位“”地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单产量×公顷数总产量总产量÷公顷数单产量总产量÷单产量公顷数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平均数×份数总数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标准量(单位“”地量×相对应地分率比较量(对应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总价÷数量单价路程÷时间速度总数÷份数平均数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比较量(对应量)÷标准量(单位“”地量)相对应地分率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总数÷平均数份数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比较量(对应量)÷相对应地分率标准量(单位“”地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单产量×公顷数总产量总产量÷公顷数单产量总产量÷单产量公顷数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平均数×份数总数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标准量(单位“”地量×相对应地分率比较量(对应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总价÷数量单价路程÷时间速度总数÷份数平均数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比较量(对应量)÷标准量(单位“”地量)相对应地分率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总价÷单价数量路程÷速度时间总数÷平均数份数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比较量(对应量)÷相对应地分率标准量(单位“”地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单产量×公顷数总产量总产量÷公顷数单产量总产量÷单产量公顷数。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25×4×8
=25×4+25×8
=100×8
=100+200
=800
=300
应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此题应用乘法分配律
注意:认真审题,先看算式的特点,再看数的特点进行简算。
知识点七 简便计算三(默写或自己举例子)
一、连续减法简便运算例子:
528—65—35
528—89—128
=528—(65+35) =528—128—89
四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姓名:
知识点一 四则运算(默写)
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3、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 X 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拓展:(a-b)×c=a×c-b×c 或 a×(b-c) =a×b-a×c 乘、减形式 6、连减:a—b—c=a—(b+c)
7、连除: a÷b÷c=a÷(b×c) 注意:前面是减号或除号时,添去括号都要变符号
知识点五 简便计算一(默写或自己举例子)
一、常见乘法计算: 25×4=100
125×8=1000
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亿”字。然后再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零去掉即可。
注意:一定先分级,改写和求近似数后一定要写单位。
知识点十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 1 条背诵)
1、小数的加、减法要注意: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把数位对齐,得数的末尾有 0,
一般要把 0 去掉。
2、整数的运算定律(以及简便的方法)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小学四级数学学习:四则运算知识点

小学四级数学学习:四则运算知识点

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四则运算知识点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我们为大家准备了四则运算知识点,希望同学们不断取得进步!**知识点**1、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①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②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管,叫做减法加数+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和-加数=加数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2、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①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②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管,叫做除法因数×因数=积被除数÷除数=商积÷因数=因数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3、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4、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5、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6、算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练习题**一、直接写出下面的得数。

24-8+12=()24-(8+12)=()120+0×2=()360-420÷6=()二、递等式计算。

35×40-315÷3=()150-(67+83)÷20=()60+240÷(32-26)=()480÷(144-960÷8)=()**参考答案**一、直接写出下面的得数。

24-8+12=(28)24-(8+12)=(4)120+0×2=(120)360-420÷6=(290)二、递等式计算。

35×40-315÷3=(387)150-(67+83)÷20=(142.5)60+240÷(32-26)=(100)480÷(144-960÷8)=(20)精心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常见的数量关系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常见的数量关系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常见的数量关系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加减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常见的数量关系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