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武邑方言语法研究
河北11个地市的方言详细分析与举例
普通话:干什么?
张家口话:抓(四声)呀?
张家口话这样说
不清楚——不机密
不怎么地——二五眼
相当差劲——添球
裤兜——央蜜
脚后跟——节懒更
关键——几古将
看看——猫猫
干什么——抓呀
挺好的——不来呆
没关系——白不咋
勇敢——搓莽
聪明——鸡米
耳光——大比都
不要——包老介
小气——球毛
承德话
承德话是北京官话怀承片。河北省承德市的承德话被认为是最接近普通话的话语,其普通话标准程度超过北京。1956年,国家语音工作人员曾先后两次来到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金沟屯镇金沟屯村进行普通话标准音采集。普通话是根据从滦平采集的语音来最后定的标准。
东边五县的方言,直来直去,颇显生硬。与普通话相比较,主要是声母zh、ch、sh和z、c、s互相混淆,单音字e、an、en、ang、ao、ou、ai直发腭音,尤在称呼人名时最后一字儿话韵较重。
北方四县的方言接近保定、石家庄口音,慢条斯理,稍绕小弯。从发音上讲,第一个字与第二个字之间稍有间隔,并且第一个字多读平声,单音字e、an、en、ang、ao、ou、ai前习惯加“n”,如“俺是安平的”中的“俺”、“安”发音都为nan。
举个例子:
普通话:你回来啦!ni hui lai la!
邯郸话:你坏啦!ni huai la!
邯郸话这样说
孩子——孩的
傻子——烧的
大门——倒焖
万达——瓦倒
走——邹
妈——骂
谁——睡
去——取
你在干什么——妮杆傻勒
光着屁股——歇的个的的
衡水话
衡水话或者说衡水方言土语大体可分为三大块:一是与山东话相近的大运河岸边的故城、景县、阜城加上枣强,武邑一带的方言;二是滹沱河两岸的与石家庄、保定毗邻的深州、武强、饶阳、安平一带的方言;三是带本地特色的、土得掉渣儿的流行于衡水湖畔的桃城、冀州方言。
中古阳声韵在河北方言中的读音演变研究
中古阳声韵在河北方言中的读音演变研究李巧兰【摘要】The pronunciation of nasal-rhyme is complicated in Hebei dialect. The nasal consonants are weakened or nasalized. The differences of the nasal-rhyme pronunciation in various dialects are due to their different stages and levels of the evolv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 chronological study. And it has the tendency that the nasal-rhyme will disappear and mixing with the non-nasal-rhyme.% 在河北方言中,中古阳声韵的读音情况比较复杂,鼻韵尾不仅有弱化、鼻化的情况,而且有脱落鼻音尾元音化的情况。
从历时演变过程看各地方言中阳声韵的读音差异,是由于它们处在阳声韵演变的不同阶段和不同层次造成的,而且阳声韵有最终走向消亡,从而和阴声韵相混同的变化趋势。
【期刊名称】《唐山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00)006【总页数】4页(P7-10)【关键词】阳声韵;读音;演变【作者】李巧兰【作者单位】石家庄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7中古阳声韵,即以鼻音作韵尾的韵母,它们分属于中古的咸、深、山、臻、宕、江、曾、梗、通九摄。
其中的-m尾韵属咸、深两摄,-n尾韵属山、臻两摄,-ŋ尾韵属宕、江、曾、梗、通五摄。
经过语音的历史演变,这三个鼻音韵尾在大部分方言都产生了消变,消变的结果是在普通话里形成了两类:-n尾韵和-ŋ尾韵,即前鼻音尾韵和后鼻音尾韵。
河北方言词汇现象二则
对 州
河北方言词 汇现象二则
王 少男
河北大学 河北保定 0 7 1 0 0 0
摘要 : 本文对保 定、 石 家庄、 邢 台、 邯郸四地方言 与普通话 人称代词 的用法是一样 的 , 主语用 “ I ” , 宾语用 “ m e ” , 既然在 进行 了对 比研 究。 得 出河北方言 当中的两则特 殊的词汇现象 : 英语 当中这 种现象属于 “ 格” 的语法范畴 , 那么我认 为平山方 1 、 第一人称代词“ 我” 的特殊用法 2 、 极 具个性 的时间词 。 言 中的这种现下现象亦可称为是汉语当 中的“ 格” 范畴。 关键词 : 河北方言 普通话 第一人称代词“ 我” 时间词 此外 , 在涉县方言当 中还有一种特殊 的代词使用 现象 , 即 “ 我” 和“ 俺” 同样作为第一人称代词在具体使用过程 当中是变 普通话是 “ 以北 京语音为标准 音 , 以北方话 为基础方 言 , 化 的。 以典范的现代 白话文著作 为语 法规范的现代汉 民族共 同语” , 首先 , 二者都可 以直接做 主语 、 宾语或定语 。如 : 这是在 1 9 5 5年 的全国文字改革会 议和现代 汉语规 范问题学 ①我喜欢这件衣 服。 ② 俺喜欢这件衣服 。 术会议上确定的。这个定义实质上是从语 音 、 词汇 、 语法三个 方面提出了普通话的标准。 ③他给我买 了一件衣服 。 河北在地理区域划分上属于北方 ,从方言 区域划分上属 ④他给俺买 了一件衣服 。 于典型的北方话 , 河北方言在语音 、 语 调及词汇方面较其他方 ⑤ 这是我的东西 。 言区与普通话更接近。本文所说河北方言指河北省现行辖 区 ⑥这是俺的东西 。 内的现代汉语方言。 按照传统 的七大方言 的分 区, 河北方言属 “ 我” 和“ 俺” 在例① 、 ②当中作 主语 , 例③ 、 ④ 当中作宾语 , 于北方方言的华北东北次方言 ; 按照李荣 的划分 , 河北方言属 例⑤ 、 ⑥ 当中作定语 , 这六 个句子都是成立 的 , 它们 的意义并 于晋语和官话 , 其 中的官话又分属北京官话 、 冀鲁官话和 中原 没有任何差异 ,在交 际过程 中也完全是根据个人喜好或 习惯 官话。 任意使用的。 以往河北方言的研究成果主要在语音和词汇方面 ,语音 其次 , 同一个句子 当中 , “ 我” 和“ 俺” 在 主语 、 宾 语或定语 方面 的如 : 《 河北方 言概况》 、 《 中古人声 字在河北方 言中 的读 的位置上一般不会重 复使用 。如 :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中语文现代汉语语法简表新人教版必修1
几(个)、十来(个)、一百上下
名称
定 义
语法特点
类 别
举 例
(六)
量词
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①常和数词或指示代词“这”、“那”结合。
②单音节量词能重迭,重迭之后含有“每”的意思(个个、条条是每个、每条的意思)
①名量词(物量词)
一个(人)、一把(鐮刀)、一屋子(人)、这匹(马)、那头(猪)
②动量词
①表示喜悦的
哈哈
②表示悲痛的
唉、哎哟
③表示愤怒的
哼、呸
④表示惊讶的
唉呀、咦
⑤表示呼唤的
喂
⑥表示答应的
嗯、唉
(十二)
拟声词
摹拟事物声音的词。
①经常充任修饰语。
②能单说。
走到山边便听见哗哗哗哗的水声
嘟嘟!摩托车开来了。
二、短语
名称
定 义
举 例
并列短语
由两个以上的词并列组成的短语。有的用连词“和”、“或”、“并且”等连接,有的不用。
①表示可能的
能、能够、可以
②表示必要的
该、当、应当
③表示愿意的
敢、肯、愿意
表示动作的趋向的词。
①不能重迭。
②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后。
来、去、上、下、进、出、进来、出去、上来、下去
(四)
形容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的词。
①前面可以加副词(很好、不坏)。
②后面能加“着”“了”“过”这类时态助词,表示持续、完成或过去(红着、红了、红过)。
(八)
介词
起转介作用的词,一般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的前边,合起来组成介词结构,以表示处所、时间、状态、方式、原因、目的、比较对象等。
河北省武邑中学学高中语文 咬文嚼字教案 人教版必修
《咬文嚼字》解读与探究预习提示本文从三个方面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第一个方面是引用郭沫若将“你是”修改为“你这”的事例,说明“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第二个方面是引用王若虚错改《史记》和韩愈与贾岛相互“推敲”的事例,说明“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第三个方面是引用苏东坡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和平时常见的滥用联想意义的习用语,说明“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第一个方面说明咬文嚼字的重要性,第二个方面说明咬文嚼字的实质,第三个方面说明咬文嚼字的难处。
学习本文,第一、重在鉴赏实践。
本文讲“咬文嚼字”,实际上就是从语言文字的层面讲文学鉴赏,学习时要注意从这个角度加深体会。
可以从词句入手欣赏和理解文章,并看看作者的用词能否恰切鲜明地塑造形象,表达思想与情感;注意作者对语言文字的赏析有哪些独特创新,是不是也还有值得磋商的地方?第二、体会内在逻辑。
这是一篇说理性文字,有很强的内在逻辑性,阅读时要围绕“咬文嚼字”这个中心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依次说明,从而捕捉课文的分论点并体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本文很善于用典型事例来说明观点,要体会材料和观点的关系,特别要注意作者是如何通过科学的分析来揭示材料和观点的内在逻辑。
课文解读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1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1《屈原》:著名的历史剧,创作于1942年1月。
作品借以屈原为代表的联齐抗秦的爱国政治路线与以南后、靳尚为代表的降秦卖国的路线之间的尖锐矛盾和斗争,揭露和讽刺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反动政策。
)排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
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
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他研究这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以为“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意义,有时或许竟会落个“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还把必须有的附带语省略去了。
河北方言儿化音变中的声韵双变现象
河北方言儿化音变中的声韵双变现象李巧兰【摘要】在河北方言中产生声韵双变现象的儿化音变,主要分布在卷舌儿化变音和边音儿化变音系统中.如果将介音视独立于声韵的时长单位,就会发现:无论是声母后伴有增音现象的儿化变韵,还是声母和韵母都发生变化的儿化变韵,它们都应视为声韵双变现象,并且它是儿化变音系统语音发展的必然阶段.无论是在卷舌儿化变音系统中,还是在边音儿化变音系统中,声母后伴有增音现象的儿化变韵和介音后伴有增音现象的儿化变韵实际上处于同一个儿化变音的阶段,而声母和韵母同时发生变化的儿化变韵则处于稍晚一个阶段,是伴有增音现象的儿化音变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期刊名称】《石家庄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20)004【总页数】6页(P97-102)【关键词】河北方言;儿化音变;声韵双变;成因【作者】李巧兰【作者单位】石家庄学院文学传媒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72.1在河北方言中,无论是边音儿化音变系统,还是卷舌儿化音变系统,都有一种值得我们关注的现象:韵母卷舌化的同时,还出现了声母或介音后增音的现象,甚至出现了声母和韵母同时发生变化的现象。
如果我们将这种现象放在儿化音变的系统中去考察,会发现其实它是儿化音变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都是儿音节特征不断前移而引发前字音节各位置上的种种变化。
儿音节引发前字音节的变化,在河北方言里主要有三种情况:(1)单纯变韵式音变;(2)变韵的同时,部分音节出现增音性变化,主要是介音后出现增音现象,少数方言是声母后出现增音;(3)变韵的同时,部分音节声母发生变化。
其中(2)中声母后出现增音的情况和(3)中变韵同时声母发生变化的情况,我们称之为声韵双变现象。
(2)中介音后产生增音的情况,我们不把它视为声韵双变现象。
之所以这样处理,是因为这里牵涉到介音的归属问题。
前人关于介音的地位曾有过相当多的论述。
“端木三(Duanmu1990,2000)主张介音属声。
河北武邑方言语法
特殊表达
河北武邑方言中的谚语和俗语有一些特殊的 表达方式。例如,“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 流”这句谚语,在河北武邑方言中表达为“ 人要朝上走,水要往下流”,强调了人的追 求和水的流向。
06
河北武邑方言的传承与保 护
方言传承的重要性及现状
方言传承的重要性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具有浓郁的地 方特色和历史价值。河北武邑方言作为中国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保护武邑 方言有助于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VS
地域特色
河北武邑方言中的俗语反映了当地人民的 生活方式和地域文化。这些俗语既有浓厚 的乡土气息,也有独特的地方特色,是地 方文化的重要体现。
与普通话中谚语与俗语的差异及特殊表达
差异
河北武邑方言中的谚语和俗语与普通话中的 谚语和俗语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鸡不 撒尿,自有便道”这句谚语,在河北武邑方 言中表达为“鸡不走湿路”,强调了鸡的习 性和环境适应性。
VS
韵母发音特点
部分地区存在入声字韵母的特殊发音,如 “桌”、“角”等字读为舌根清擦音。
声调系统
声调个数
河北武邑方言共有4个声调,分别为平声、 上声、去声和入声。
声调特点
部分地区存在声调的特殊变化,如入声字的 声调在口语中经常变为阳平或去声。
语音特点及与普通话的差异
语音特点
河北武邑方言的语音特点包括声母系统的复 杂性、韵母系统的丰富性以及声调系统的变 化性。
特点
河北武邑方言的词汇在表达方式上具有形象、生动、富有 表现力的特点。一些词汇的发音和含义与普通话有所不同 ,例如,“勒瑟”表示“脏”,“不瓤”表示“不错”, “�癔症”表示“恶心”等。
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及特殊表达
差异
汉语方言中儿化增音现象的成因探讨——以河北方言为例
・
4 ・ 6
唐 山 学院 学报
第2 5卷
加 的 闪音 音 值 有 两 种 类 型 : 种 是 增 加 舌 尖 前 闪 音 r如 刀 儿 一 ,
舌前[ +卷 舌 ] 共容 的 特 征 。 ( ) 除 词 根 声 母 位 置 上 的 [ 6删 + 腭 化 ] 征 , 除 后 , 标 记 的 [ 齿 龈 桥 前 ] 一 状 ] 认 特 删 无 + [面 默
i )其 r e , 底 层 形式 为 [r , 种 儿 化 形 式 ①都 是 [r在 不 同 条 t 1 四 ] 1 ] 件 下 的变 体 。[r 中两 个 成 分 的性 质 又 有 所 不 同 , 中 [] 1 ] 其 1在
音 节 中没 有 自 己的 根 节 点 , 只是 一 个 浮 动 成 分 。 这 种 性 质 的 成 分 需 要 一 个 节 点 做 靠 接 点 , 舌顶 音 性 辅 音 和 前 高 元 音 都 而 具 备 这 样 的节 点 。[r 中 的 另 外 一 个 成 分 [] 是 一 个 具 有 1 ] r则
插 入 。6” E ]
[eu] 刺 J [srr等 等 。属 于 这 种 情 况 的 县 市 有 正 定 、 t r 、 b t‘o] a 柏 乡、 县、 宁 、 水 、 州、 骅 、 州 、 县 、 强 、 山 、 献 肃 衡 冀 黄 沧 沧 枣 盐 武 邑等 。 另 一 种 是 增 加 舌 尖 后 闪 音 c 如 刀 儿 [lr 、 儿 , t ]字  ̄ o [so] t ̄r等等 。属 于 这 种 情 况 的 县 市 有 8个 : 县 、 县 、 涉 磁 邱
“ 音 的语 音特 征 。 儿”
关键词 : 汉语方 言 ; 化 ; 音现 象 ; 音特 征 儿 增 语
河北武邑方言中的动词重叠式
河北武邑方言中的动词重叠式作者:张晓静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14年第02期摘要:河北武邑方言的动词重叠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表现在:武邑方言中有普通话没有的动词重叠式;动词的小类不同,其动词重叠式也不同。
关键词:武邑方言动词重叠动词小类一、引言普通话中动词重叠分为构词重叠和构形重叠。
构词重叠改变原词的词性和基本意义,或构成新词,或使原来不成词的语素成词;构形重叠不改变原词的词性和基本意义,不构成新词,只附加一定的语法意义。
本文的动词重叠指构形重叠。
在普通话中,动词的重叠表示“尝试”或“短时”意义,能重叠的动词主要是自主的持续性动词,单音节的重叠式为:VV、V一V、V了V、V了一V;双音节的重叠式为:V1V2V1V2、V1V2了V1V2、V1V1V2V2。
在武邑话中,动词重叠的形式和语义都跟普通话不大一致,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
这里我们以动词的类别为纲,介绍武邑方言中比较常见且有特色的几种重叠式①。
二、动作行为动词、趋向动词的重叠式武邑方言中动词作为动词、趋向动词的重叠式本质上和普通话相同,只不过武邑方言中没有V一V、V了一V式重叠。
且武邑方言相当于普通话重叠式中“了”的成分是“咾[lau.]”,读轻声。
除此之外,二者在语法意义、语法功能和语法形式方面都相同。
因此,我们只简单举例说明,不再详细介绍。
(一)动作行为动词的重叠式1.动作行为动词重叠式的格式VV:踩踩、约约、嘬嘬、㧟㧟、歇儿歇儿、玩儿玩儿V咾V:动咾动、掂咾掂、看咾看、闻咾闻V1V1V2V2:扭扭捏捏、晃晃悠悠、闹闹哄哄、凑凑合合V1V2V1V2:扎裹扎裹、合磨合磨、圪登圪登、扒拉扒拉、糊弄糊弄、倒腾倒腾V1V2咾V1V2:扎裹咾扎裹、合磨咾合磨、圪登咾圪登、扒拉咾扒拉、糊弄咾糊弄、倒腾咾倒腾2.动作行为动词重叠式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A.VV、V咾V、V1V2V1V2、V1V2咾V1V2表示动作的“短时”和“尝试”义以及动量的轻微。
河北方言的特点分析
河北方言的特点分析河北方言的特点分析世界各民族的语言,在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时而分化,时而统一,方言就是在分化和统一的复杂过程中形成的。
语言学家根据方言的不同特征,划分了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河北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一类,是典型的北方话,虽然在词汇方面与普通话很接近,但大部分地区在发音方面与普通话相比还有较大差异,在声母、韵母及声调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发音方法。
本文主要介绍隶属晋语区的河北方言,包括张家口、石家庄、邢台管辖一小部分县市和邯郸管辖大部分县市,这一系列地区位于晋语方言和官话的过渡地带。
(一)河北方言在语音上的特点1.舌尖前音(平舌音z、c、s)和舌尖后音(翘舌音zh、ch、sh)不分。
这两组声母的使用在河北省大部分地区与普通话基本相同,但在部分地区问题比较突出,在这种情况的主要有隶属邢台市的新河县、清河县及隆尧县的部分地区,张家口市、怀来县、赤城县等地区。
2.开口呼零声母字加声母n。
河北有些地区将一些普通话的零声母字读作辅音声母字。
如an常常加声母读作nan,如安、按均读作南;再如ao也常常加声母n,读作nao,如袄读作恼。
3.声母l、r不分。
河北南部如邢台一带只有声母l,没有声母r。
如:让=浪、嚷=朗、荣=龙等。
4.单、复韵母混淆。
河北方言中存在少数词语的单、复韵母混淆现象。
如鹿泉方言把塑料读作suò liào,摸摸读作māo māo,叔读作shōu shóu。
邢台的部分县市把z c s 后面的韵母e读作ai,声母、声调也有相应的变化,如泽、册、色读作zhái chái shǎi ,这些字多是古入声字。
(二)河北方言在词汇上的特点词汇是河北方言中最有特色的环节,它具有变化多样,难于归纳,与普通话中的词汇差别极大等特点,本文以其四方面最突出的特点为例介绍河北方言在词汇上的特点。
1.由于与普通话发展不平衡,保留了一部分普通话已不再使用的古语词。
河北武邑方言的儿化韵
废制复置 ,立国设郡 ,政属迭变 ,虽 2 0 0余年 ,武 0
邑之 名 却 从 未 变 更 。
三 、儿化韵 的分类
由于 声 韵配 合关 系 不 同,凡 和 声母P 、p 、m
文献 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7—05 00 5 09 4 63 6( 1) . 3— 2 2 00 0
所 谓闪音,是指发音 时舌头翘起 颤动 ,但只颤动 音式 的儿化韵很有启发 。
一
次就猝然而止 ,声 门紧 闭,声带颤动成声。如果颤
二 、武 邑方言 的声母 、韵母 、声韵配合规律
合 口呼 :u U 、 U 、u i ui U“ un 、 ( 1 O a、 e、 O 、 o 、
uo o、 u r、 ur。 oj j
撮 口呼 :Y e a 、y 、yj 、y 、y “ n l 。
除]ii  ̄e、!、 不能儿化 外,其余都可 以儿化 。 如
洲之城 ” “ 时称武 罗国,属冀州 。商 因之 ,周属 并 夏
洲 ”。战 国为赵之观津 邑,封 乐毅于此 ,称望诸君 。
3 武 邑方言的声韵 配合规律 .
舌尖后 声母与 、a C 拼 ,舌尖前声母和u O t N o 、U 相
秦 时属 巨鹿郡。汉高祖五年 ( 公元前 2 2年)开始 置 拼 。其余 的拼合规律跟普通话相同。武 邑方言的儿化根 0
武 邑县 ,属信都 国。据 《 史 ・ 路 国名纪》载 : “ 世本 据声韵配合关系的不同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在声韵之间 云 ,夏武 罗国,冀都之武 邑。 ”据此 ,夏武罗 国即今 加 闪音 ,一是普通儿化 。虽然有的声韵可 以配合 ,但组
河北吴桥方言语法二题
2 】 上海市民语言生活状况调查 [ 语 言文字应用,2 0 门. 09 姓对 于方言的态度 。其实天津话 与天 津人 本身的豪爽性格 [ 薛才德.
还 有 一 定 的联 系 。 如 果 天 津 人 用 天 津 话对 外 地 来 津 游 客 打
( 2).
3徐 语言变异与变化 [ . M 上海:上海教 育出版社 ,2 0 . ] 06 声招呼 ,外地来津 的游 客都会觉得他们亲切无 比、幽默憨 [] 大明.
( 他 那昝腿好 可 ,他 也不 自家 卖,都是俺婆婆赶 集 7)
去 卖 。 ( ・ 9・ 4 ) 醒 4 6 3
光杆性 质形容词作 定语 时,如 “ ” “ ” “ 明” 冷 薄 聪
“ ” 等 ,只 有 在 它 们 的前 面 加 上 “ 么 ” “ 么 ” “ 懒 这 那 稍 微 ” “ 实 ”等构 成表 示 状态 或程 度 的短 语 “ 么冷 ” 着 这 “ 么 薄 ” “ 微 聪 明点 儿 ” “ 实懒 ”, 并 且 置 于 中 心 那 稍 着
这 三 组例 句 中 , “ ”作 为 指 示 代词 的功 能 消 失 ,不用 那 于 指示 或 者 代 替 较远 的人 或 事 物 , “ ”完 全 代替 了 “ ” 那 的 的功 能 ,位 于 修饰 语 和 被 修饰 语 之 间 ,表 示 修饰 或 限 定 。
吴 桥 县 与 山东 西 北 部 一 些 县 市 相 邻 , 吴 桥 方 言 与 山东 方 言 有 很 多 相 同 的 地 方 。 明末 清 初 《 世 姻 缘 传 》 ( 醒 以下 简 称 “ ” ) 的作 者 虽 然 不 详 , 但 主 要 人 物 都 是 山 东 人 , 醒 这 部 作 品里 保 存 了大 量 的 山东 方 言 。例 如 :
河北武邑方言的“可”
武 邑 方 言 中 的 语 气 词 “可 ”用 于 陈 述 句 、祈 使 句 、
感 叹 句 等 句 末 ,作 用 是 和 缓 语 气 ,使 句 子 语 气 不 那 么 生硬,带有商讨的 意 味。 与 语 气 副 词 “可”表 达 的 语 气 正 好 相 反 。 因 此 语 气 副 词 “可 ”和 语 气 词 “可 ”经 常 可以在同一个句 子 中 共 现。 此 种 用 法 的 “可”,兄 弟 方言中如中原 官 话[7]、冀 鲁 官 话 的 其 他 方 言 区 等 [8] 也有,但用 法 还 是 有 所 区 别,比 如 武 邑 话 中 语 气 词 “可”和语气副词“可”可 以 连 用,而 且 还 经 常 与 其 他 语 气 词 如 “哩 ”连 用 等 。
武 邑 话 的 “可 ”与 上 述 学 者 讨 论 的 “可 ”是 平 行 的 成分。作为中原官 话、晋 方 言 等 与 普 通 话 过 渡 地 带 的 冀 鲁 官 话 ,武 邑 方 言 的 “可 ”用 法 也 比 较 丰 富 ,有 动 词 、助 动 词 、介 词 、构 词 前 缀 、程 度 副 词 、语 气 副 词 、时 间助 词、语 气 词、连 词、词 内 成 分 等。但 目 前 还 未 发 现有专文对其进 行 研 究。 为 节 省 篇 幅,本 文 只 对 普 通话 与 [1] 武邑话 中 用 法 差 异 较 大 的 语 气 副 词 “可”、 词内成分 “可 ”以 及 普 通 话 中 “可 ”没 有,武 邑 话 的 “可”有的用 法———程 度 副 词、介 词、时 间 助 词、语 气 词 等 进 行 详 细 描 写 ,并 尝 试 分 析 它 们 的 来 源 ,以 期 为 进 一 步 细 化 “可 ”的 语 法 化 研 究 以 及 语 义 图 的 勾 画 提
方言词汇的使用情况调查 —以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东孙庄镇北堤南村为个案
11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0年第16期总第815期No.16,2020Total of 8150引言汉语方言作为城市语言的一部分,在语言政策的影响下、社会开放性和流动性普遍增强下,汉语方言出现着或轻或重的式微迹象。
在语言生态学(Ecology of Language,简称EL)理念的指导下,汉语方言如何演变和发展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大量的语言实践证明,社会因素会对汉语方言产生明显的影响。
而词汇处于语言演变的最前端,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等总会最先在词汇层面得以体现。
因此,笔者将基于W.Trampe 提出的语言中所存在的生态体系理论[1],实地考察武强县在普通话和武强话语言兼用的情况下,武强话的语言活力。
本文以河北省衡水市武强县东孙庄镇北堤南村为个案,以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法考察老中青三代人对武强话方言词汇的使用情况,以此来着手分析武强话的生态状况,并了解方言的活力发展状况。
本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公民”和中国国家统计局规定15~34周岁的人为青年,来划分老年人、中年人和青年人。
笔者将以60岁为界限,60以上(包括60岁)为老年人,35岁~59岁(包括35岁)为中年人,34岁以下为青年人。
每个年龄阶段随机抽取10人,共选择30人为调查对象,其中男女比例基本相同,受教育程度基本保持一致。
1老中青三代方言词汇的使用情况本文从《河北方言词汇编》[2]中挑选出最具地方色彩的词汇,一共27类,平均每一类随机抽取5个,总计125个词汇。
但经笔者实地调研之后,发现在词典上收录的词与当地实际使用的词汇不符。
如:普通话剃光头对应地方方言剃葫芦蛋、普通话猜灯谜对应地方方言刨谜和普通话开夜车对应地方方言熬嘎巴眼等。
对此,笔者根据《武强县志》[3]中的第五十八章《方言》修改了词表,得到了全新的贴合实际使用的词表,共计108个。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语文教案:古代语法 词类活用3
词类活用【导学】学习目标:准确判断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
在古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习惯灵活运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即原来的词性。
这种现象就是词类活用,常见的现象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等等。
【导思】在文言文的基本表达中,具体有哪些活用现象?各类活用现象又具有哪些特点呢?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即这个词本是名词,在语境义中作动词使用。
(1)“一狼洞其中”(《狼》)中“洞”本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打洞”。
(2)“晋军函陵”(《烛之武退秦师》)中“军”本是名词,在这里或用做动词“驻军”。
(3)“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中“白衣冠”,活用做动词“穿白衣、戴白帽”。
(4)“籍吏民”(《鸿门宴》)中的“籍”,活用做动词“登记”。
2、形容词用作动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由于语言环境的不同词形发生改变充当动词使用。
(1)“香远益清”(《爱莲说》)中“远”原是形容词,在这里充当“香”的谓语,用作动词,远播之意。
(2)“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中的“亲”“远”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后面带宾语“贤臣”和“小人”,翻译为“亲近”和“远离”。
(3)(项伯)“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中的“善”是形容词,这里带宾语“留侯张良”,所以活用作动词“与……交好”。
3、形容词用作名词:原本词性为形容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充当名词使用。
(1)“此皆良实”(《出师表》)中“良实”原为形容词,在这里充当判断句主语“此”的宾语,活用为名词,“善良老实的人”。
(2)“共其乏困”(《烛之武退秦师》)中的“乏困”原为形容词,在这里充当“共”的宾语,活用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3)“其人居(于)远未来”(《荆轲刺秦王》)中的“远”原为形容词,在这里充当“于”的宾语,活用作名词,意为“远方”。
河北方言词缀及其调查研究的若干问题
河北方言词缀及其调查研究的若干问题
吴继章
【期刊名称】《《中国语言文学研究》》
【年(卷),期】2018(000)002
【摘要】河北方言的词缀在构词特点、语法意义等方面都存在内部差异以及与普通话词缀的差异;河北方言的一部分词缀在构词特点、语法意义方面的差异呈渐变特点且其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河北方言中少数不同语音形式的词缀可能具有实质上的同一性;有的词缀与其他语法成分如体成分等有相混的可能,调查中应给予充分的注意。
以往的河北方言词缀调查研究存在对词缀的内部差异和其外部关系缺少关注或关注较少的问题。
【总页数】10页(P86-95)
【作者】吴继章
【作者单位】[1]河北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02
【相关文献】
1.河北孟村方言的词缀"家" [J], 董淑慧
2.河北方言词缀及其调查研究的若干问题 [J], 吴继章;
3.通城方言双名词词缀中的前词缀 [J], 黎立夏
4.河北宁晋方言中的若干词缀分析 [J], 耿永坤
5.河北方言词缀发展演变的趋势及语义在其中的作用 [J], 吴继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武邑方言语法研究
武邑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武邑方言属于冀鲁官话石济片赵深小片。
本文借用“参考语法”的研究理念,对武邑方言的语法结构及其特点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共时描写。
本文分十二章依次描写了武邑方言的词缀、重叠、时体1、时体2——咾、嗹的异同及其同现、时体3——“着”的语法功能、时体4——D变韵、代词、数词和量词、副词、介词和连词、语气词和叹词、特殊结构和句式。
其中以下章节比较有特色:词缀:儿化词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闪音型儿化词和普通型儿化词。
重叠:形容词和动词有种特殊的重叠式:A/V咾个A/V。
时体2——咾、嗹的异同及其同现:“咾”的用法比较复杂。
时体3——“着”的语法功能:“着”的动态助词用法、动词用法、介词用法、时体4—-D变韵:出现的句法环境和语境较为复杂。
代词:指示代词分为“这”(近指)、“乜”(中指)、“那”(远指)三套,其中“这”、“乜”虚化出了语气词的用法,“乜”、“那”虚化出了连词的用法等。
另外,复数标记“们”可以用在所有类型的体词性成分之后,还可以和数量定语兼容,具有类型学意义,值得关注。
语气词:“哩”、“唵晻”、“办”、“啊”、“嗳”、“呗”、“嘛的”、“可”。
特殊结构和句式:没个不X、还有个不X、“有”字疑问句、“V不出个好儿来”、拷贝结构、可能式、“弄”字处置式、“着”字被动式、反复问、紧缩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