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克隆技术 教案

合集下载

生物中学克隆技术教学教案 (2)

生物中学克隆技术教学教案 (2)

生物中学克隆技术教学教案一、教案背景在生物学中,克隆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可以用于生物研究、医学治疗、农业改良等领域。

为了提高学生对克隆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教案将介绍生物中学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步骤。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克隆技术的意义和应用,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2. 掌握PCR扩增、DNA连接和转化等克隆技术的实验操作;3. 了解克隆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前景。

三、教学过程1. 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1.1 DNA的克隆概念DNA克隆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将特定的DNA片段复制成大量相同的复制体。

基本原理是利用DNA的复制特性和酶催化反应。

1.2 克隆的步骤克隆的主要步骤包括:DNA提取、PCR扩增、DNA连接和转化。

1.3 PCR扩增技术PCR扩增是在体外合成DNA的技术,通过不断重复核酸链反应,使特定的DNA段得以扩增。

PCR扩增是克隆技术的重要步骤之一。

1.4 DNA连接和转化DNA连接是将含有目标DNA片段的载体DNA与某种酶进行连接,形成重组DNA。

转化是将重组DNA导入接收细胞,使其在细菌内进行复制。

2. 克隆技术的实验操作2.1 实验前准备搭建PCR扩增实验系统,包括引物设计、模板DNA的提取和纯化、引物和模板DNA的混合等步骤。

2.2 PCR扩增实验根据实验设计的模板DNA,通过PCR扩增,生成目标DNA片段。

实验步骤包括:DNA的变性、引物的结合、DNA聚合酶的作用等。

2.3 DNA连接实验将PCR扩增得到的DNA片段与载体DNA进行连接,生成重组DNA。

2.4 转化和筛选实验将重组DNA导入接收细胞,使其在细菌内进行复制,并通过特定筛选方式筛选出含有目标DNA的细菌。

3. 克隆技术的应用3.1 生物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克隆技术可以用于复制和研究特定DNA片段,进一步探究基因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3.2 医学治疗中的应用克隆技术可以用于生产重组蛋白药物、制造基因工程疫苗等,为医学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

济南版八下生物第七单元第二章现代生物技术第二节克隆技术教案

济南版八下生物第七单元第二章现代生物技术第二节克隆技术教案

课题:克隆技术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能说出克隆技术的实质及应用。

②概述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

③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说出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2.能力目标通过自由小辩论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伦理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说出克隆技术的实质及应用。

2、难点概述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

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说出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为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生物科学素养的提高,确立本节应用“学案导学-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对设计的问题进行自学教材,主动探究,小组交流、点拨建构,最后归纳总结,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获取知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教师: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编写导学案学生:收集有关克隆人方面的信息和资料,为“关于是否应该禁止克隆人的辩论”做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 1分钟课件展示图片总结: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属于无性生殖,在生物学上叫“克隆”。

学生思考并回答: 1.a:扦插 b:嫁接c:压条 d:组织培养 复习旧知识,为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创设情景 课件展示“多莉”和它的缔造abcd激发兴趣1分钟者的图片提问:植物可以克隆,那么高等动物能够克隆吗?过渡:同学们回答得很对,“多莉”羊是经过克隆培育来的,那你想知道它的培育过程吗?本节课我们就以“多莉”羊的培育过程来学习克隆技术。

回答:可以提出问题使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引出课题。

预习导学:请同学们阅读课文115页至118页的内容,完成下面的习题一、克隆技术及其应用1.克隆技术就是没有经过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属于生殖。

第二节克隆技术学历案-2022-2023学年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第二节克隆技术学历案-2022-2023学年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新授课学历案生物技术第二节克隆技术学校:班级:姓名: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学习目标】1.通过用模型构建“多莉”的培育过程,说出克隆技术的过程。

2.通过资料分析,举例说出克隆技术的应用。

3.通过辩论活动,说出克隆技术对人类的影响。

【情境任务】“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柳树等植物的枝条扦插到土壤里,不久就会生根、发芽,长成新的植株。

这些新植株的产生没有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营养繁殖,因此它们与原来植株的遗传物质完全相同。

你了解这种现象吗?谁能解释一下这种现象?【任务推进】任务一克隆技术合作探究(一):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本115页—116页内容后,以小组为单位,选取彩纸或彩泥,制作多莉的培育过程模型。

2.选取用彩纸、彩泥制作的多莉培育过程模型展示,边展示边讲解。

合作探究(二):1.在进行克隆实验时,维尔穆特选用不同品种绵羊的目的是什么?2.“多莉”的遗传物质与哪只绵羊相同?“多莉”有三个“母亲”,有没有真正生物学意义上的母亲?3.这三只母羊的作用分别是什么?4.指出克隆羊“多莉”培育过程的三项关键技术。

5.与普通绵羊的繁殖相比,“多莉”的产生有什么特殊之处?6.克隆技术能不能改变动物的基因?跟踪训练线粒体是真核细胞的“能量工厂”,其内有一套独立于细胞核的遗传物质线粒体DNA.线粒体肌病、Leigh综合征是由于母亲线粒体内携带有致病基因导致的遗传病,用线粒体替代疗法培育的“三亲婴儿”则不会遗传母亲有缺陷的线粒体DNA,该疗法的过程如图所示。

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图中重组细胞丙的遗传物质来自细胞甲、乙B.图中重组细胞丙的线粒体来自细胞甲C.“三亲婴儿”的性别取决于细胞甲D.“三亲婴儿”同时具备三位亲本的遗传物质任务二克隆技术的应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先自己阅读课本117页第一段,以及老师提供的相关资料,举例说出克隆技术的应用。

2.再小组内讨论交流。

跟踪训练下图分别是胡萝卜组织培养技术及中国克隆猴“中中”和“华华”核移植技术的流程图,①、②、③表示相应过程。

八年级生物下册 7.2.2《克隆技术》教案 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 7.2.2《克隆技术》教案 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 7.2.2《克隆技术》教案济南版一、教材分析"克隆技术"是一项发展迅速、前景远大,却又引起众多非议的生物技术。

学生经常听说,但又很难真正了解其原理。

本节主要介绍克隆技术这一现代生物技术的操作过程和应用前景,同时提出了克隆技术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方面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生物技术利与弊"的大讨论。

本节关键问题是: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克隆技术是一种现代生物技术。

教材的这部分内容既向学生展示了克隆技术在工业、农业和医学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及其美好的应用前景,也指出了克隆人研究可能引发的一系列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问题。

从而帮助学生辨证地认识生物技术与社会伦理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克隆的概念及其基本过程。

(2)知道克隆技术的应用及其可能带来的社会伦理问题。

过程与方法(1)在学习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比较和学习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

(2)从实例出发,学习克隆技术的一般操作过程和应用领域。

(3)关注克隆技术的最新进展,并积极参与克隆技术可能带来的正效应和负效应的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讨论克隆技术的利与弊,从中体会先进的科学和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2)通过学习克隆技术的发展过程,感受科学探究的曲折,感悟科学家在探究过程中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严谨、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3)展望生命科学未来的美好前景,增强科学研究以造福人类为最终目标的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1)克隆的概念和一般过程。

(2)克隆技术的应用。

2.难点克隆技术利与弊的讨论四、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完成五、教学准备PPT的制作六、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问题引入:克隆羊---"多利"是如何培育的?引出:克隆技术。

学生思考,回答。

增强生物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018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7.2.2《克隆技术》word教案

2018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7.2.2《克隆技术》word教案

课时课题:第二节克隆技术课型:新授课一、【教材分析】前面学习了动植物的生殖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本课是以此为基础,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引领学生感悟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讨论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思考科学技术的双面性。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生活中有哪些克隆现象;2、说出克隆技术的实质及应用。

(重点)3、概述克隆羊多利的培育过程;(难点)4、分析克隆技术与伦理。

(二)能力目标:1、学会收集资料,能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收集到有关克隆技术的发展的资料。

2、学会交流和汇报,能够将自己的收获展示给大家,通过辩论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三)情感目标:1、通过收集有关克隆人方面的信息,增强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意识;2、通过分工合作,培养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3、激发对生物技术发展研究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三、【教学设想】1、本节课的内容属于社会热点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可以进行课外探究指导:让他们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哺乳动物的克隆是克隆技术在个体水平上的应用,即通过无性繁殖生产出动物个体或群体。

2、从让学生收集、整理有关克隆的信息资料入手,通过两个活动:(1)“假设我会克隆”(2)“是否应该禁止克隆人的辩论活动”,来思考克隆技术有关的社会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珍爱。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资料和图片作成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准备“假设我会克隆”小作文;2、收集有关克隆人方面的信息和资料,为“关于是否应该禁止克隆人的辩论”做准备。

3、阅读课本97-98页“克隆羊多利的诞生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中选用了几只母羊?。

讲述克隆羊多利的诞生过程:从一只成年绵羊身上提取8、【提问】什么叫试管婴儿?是像图片中展示的那样:从试管里发育出的婴儿吗?试管婴儿在本质上和克隆有什么区别?若滥用试管婴儿技术,在伦理上会出现问题吗?9、【过渡】大多数同学认为试管婴儿不会引起伦理问题。

济南版八下7.2.2 克隆技术 学案(无答案)

济南版八下7.2.2 克隆技术  学案(无答案)

B、无性生殖
5.产生克隆羊多利的细胞核来自( A、体细胞 B、神经细胞
C、生殖细胞
6.将黑鼠胚胎细胞的细胞核移入灰鼠的去核饿卵内, 在体外发育成胚胎, 再植入白鼠的子宫内继续发育,所产 下的小鼠颜色是( A.黑色 B.灰色 C.白色 D.黑白相间 )母羊。 D.4 只
3

7.克隆羊多利的诞生涉及( A.1 只 B.2 只 C.3 只
1、 2、 3、
什么叫克隆? 克隆的实质是什么?克隆的原理是什么? 阅读教材分析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 在进行克隆实验时, 威尔穆特选用不同品种绵羊的目的是什么? (2) “多莉”的遗传物质与哪只绵羊相同?请说明你的理由。 (3) 与普通绵羊的繁殖相比,“多莉”的诞生有什么特殊之处? (4) 举例说明多莉培育成功的实际意义。 (5)重组细胞是如何形成的?采用了什么技术? (6)为什么用去核卵细胞作为受体细胞? (7)将早期胚胎植入代孕母羊采用什么技术? (8)为什么要植入代孕母羊的子宫? (9)多利的培育与哪些羊有关?各有什么作用? (10)多利的性状大多数与谁一致? (11)有没有与黑脸绵羊一致的地方?
庆云县第五中学八年级下生物教学方案设计
8.克隆羊多莉诞生的过程是这样的:科学家先将 A 羊卵细胞的细胞核抽出, 再将 B 羊乳腺细胞的细胞核抽出,注入到 A 羊无核卵细胞中,这样就得到具 有 B 羊细胞核的卵细胞,这个细胞经过分裂形成小小的胚胎,再将这个胚胎 移入 C 羊的子宫内,让它继续发育。一段时 间以后,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羊就 出生了,这就是多莉。根据上述过程回答 (1)C 羊是多莉的母亲吗? ___________。 (2)多莉的多数特征像___________。 (3)上述过程证明了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 9.你已经很熟悉多莉了吧,与它的身世有关的母羊不是一只,而是三只。 (1)多莉羊的长相几乎和_______ ____羊一模一样。 (2)看来,生物体建造自己生命大厦的蓝图储存在_______________内。 (3)细胞的组成成分中,被称为遗传物质的是___ _________ 10.随着克隆羊多莉的问世, 有的科学家提出研究克隆人, 你认为会成功吗? 在克隆人的问题上,请发表你的见解:

初中生物_克隆技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克隆技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并情景交融的写法,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

2.反复诵读,品味文章的意境美,感受文章语言的准确和生动。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2.学习本文平易自然、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虽然学过职务的营养繁殖和组织培养技术,但往往不认为他们属于克隆技术,大多数学生认为以克隆羊“多莉”为代表的动物克隆才属于克隆技术。

因此,在本节课中,通过《小羊“多莉”的烦恼》的情景剧表演,引入本节课新课,通过引导学生描述克隆技术的过程,让学生总结出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也属于克隆技术范畴,从而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克隆技术,有助于学生理解克隆技术的实质。

引入用的情景剧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以及教科书中的资料和问题,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讨论后得出结论,并掌握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最后,通过与“试管婴儿”的比较,最终形成科学的概念。

学生开展辩论活动时,一定会出现“无人发言”或“无秩序发言”两种极端现象,教师要在课前明确辩论活动的流程,明确双方辩手的人员组成,并明确每位辩手的职责。

辩论过程中,辩手也会出现偏离辩论主题的情形,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在最终知识梳理时,为学生总结辩论主旨,让学生明确利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信息交流能力。

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教师课堂教学思路明晰,能完成既定教学目标。

课前演讲给学生提供了分享生物学知识的舞台,让学生将获取生物学知识成为一种习惯,将分享生物学知识作为一种快乐,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兴趣。

课堂教学形式新颖,情景剧及辩论赛的设计,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体现了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的教学理念,展示了个性化的教学特色,有效促进学生发展,高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了重点难点。

【经典】八年级生物下册7.2.2克隆技术教学案(无答案)济南版

【经典】八年级生物下册7.2.2克隆技术教学案(无答案)济南版

第二节克隆技术学习目标1、克隆技术的实质及应用。

2、概说克隆羊“多利”的培育过程。

3、分析克克隆技术与伦理。

4、通过辩论活动,,确立正确的伦理观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克隆技术的实质及过程重难点突破:多媒体图片教具准备:课件挂图教学过程:导入:情境导入,从生活着手,由“多莉”导入克隆技术。

1.自读学习。

2.学案导学3.小组讨论,交流4.教师指导,突破重、难点5.当堂达标,练习、检测。

【自主学习】1.概念:没有经过的结合,与原来亲本的完全相同。

这种现象叫做克隆。

2.实质:克隆属于生殖3.克隆技术的应用利用克隆技术可以__ _ __ ,优良品质的家畜品种,并且可以保持家畜___ __ 不会改变,在基因工程药物方面,利用克隆技术可以将转基因动物__ _ __ ,从而降低成本,提高产量。

在濒危动物的拯救方面,可以从濒危动物身上选取适当的__ _ __ ,进行克隆,从而达到有效保护的目的。

二、当堂达标1、克隆羊“多利”的卵细胞核来自于()A体细胞 B神经细胞 C生殖细胞 D其它细胞2、克隆羊“多利”是将白脸绵羊的乳腺细胞核,移植到黑面绵羊的去核卵细胞中,形成重组细胞,后经一系列培育而成的。

根据遗传学原理,“多利”面部毛色应是()A.黑色B.白色C.黑白相间D.不能确定3、下列繁殖新植物的方法中,不属于克隆的是()A.利用扦插的方法,培育葡萄幼苗B.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培育烟草C.利用马铃薯的块茎来繁殖新个体D.利用种子来繁殖玉米植株4、克隆是指()A.无性繁殖B.有性繁殖C.分裂生殖D.营养生殖5、克隆的个体,其遗传物质来源于()A.体细胞B.胚胎细胞C.卵细胞D.受精卵6、关于克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人体细胞克隆组织或器官,可以消除人体器官移植中的排异的反应。

B.利用人体细胞克隆组织或器官可解决供移植的人体器官严重缺乏的难题。

C.克隆不是经过受精过程而获得新个体的方法。

D. 克隆是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出动物个体或群体。

济南初中生物八下《7.2第2节 克隆技术》word教案 (3)

济南初中生物八下《7.2第2节 克隆技术》word教案 (3)

克隆技术一、【教材分析】前面学习了动植物的生殖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特征。

本课是以此为基础,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和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引领学生感悟生命过程的复杂多样,讨论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思考科学技术的双面性。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通过讨论等方式探究克隆技术带来的影响;能将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设计成有条理的讲演稿向其他人介绍;能有一定根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对其他同学的观点进行评价。

2、能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双刃剑”含义。

(难点)3、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克隆技术。

4、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说出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重点)(二)能力目标:1.学会收集资料,能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收集到有关克隆技术的发展的资料。

2.学会交流和汇报,能够将自己的收获展示给大家,并能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他人的信息。

(三)情感目标:1.通过收集有关克隆人方面的信息,增强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意识;2.通过分工合作,培养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3.激发对生物技术发展研究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资料和图片作成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准备“假设我会克隆”小作文;2、收集有关克隆人方面的信息和资料,为“关于是否应该禁止克隆人的辩论”做准备。

五、【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3分钟)1、【展示】孙悟空图片或视频:2、【提问】你喜欢孙悟空吗?他有哪些本领?3、【过渡】孙悟空拔出一根毫毛能变出千万个一样的自己来。

这个神话引发人类复制自身的幻回答孙悟空会:①七十二变;②腾云驾雾;③有一双火眼金睛,能看穿妖魔鬼怪的伪装;④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⑤拔一根毫毛变出一样的自己等。

孙悟空形象和故事,家喻户晓。

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想,用现代的眼光看就是“克隆”。

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节克隆技术。

二、知识回顾: (4分钟)1、【展示图片过渡】植物的“克隆”,老百姓可能每天都在做。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7.2.2《克隆技术》教学设计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7.2.2《克隆技术》教学设计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3.设计课堂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组织课堂辩论,引导学生对克隆技术的利弊进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克隆羊“多利”的照片,引发学生对克隆技术的兴趣,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克隆技术吗?它是什么原理呢?”
2.学生分享自己对克隆技术的了解,教师总结并简要介绍克隆技术的概念、原理及应用。
3.教师强调克隆技术在我国生物科学领域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讲授新知
6.加强课后辅导和拓展阅读,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图书等途径,深入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动态和前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7.评价方式多元化,结合课堂表现、实验报告、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鼓励学生发挥潜能,提高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难点:引导学生辩证看待克隆技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克隆技术的奥秘。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在思考中掌握克隆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直观地展示克隆技术的应用案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克隆技术的具体过程。例如,通过视频、动画等形式,展示动物克隆和植物组织培养的操作步骤,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克隆技术的短文,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八年级生物下册7.2.2克隆技术学案无答案新版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7.2.2克隆技术学案无答案新版济南版

克隆技术班级姓名组别等级一、学习目标1.描述克隆技术的过程。

2.举例说出克隆技术的运用。

3.辩论克隆技术对人类将来的影响。

二、自主学习(一)自学指点要求:请同学们对照以下成绩学习课本110-113页的内容,留意标注知识点,边学边考虑边理解边记忆,能精确、规范地回答以下成绩。

1.克隆技术的本质是甚么?2.简述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3.举例说出两种植物的克隆方式?4.对人类本身的克隆你有何看法?请辩证地对其加以分析。

(二)自学检测要求:请同学们合上课本做下方的检测,留意考虑,独立完成。

1.克隆属于生殖。

克隆羊“多利”是用细胞克隆出来的,其遗传物资来自亲本。

利用克隆技术,可以具有优秀品质的品种,并且可以保持不会改变;克隆技术在方面前景广阔;利用克隆技术可以将动物大量繁殖;克隆技术还为解救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2.克隆技术与伦理:(1)克隆技术会令人伦关系发生。

(2)克隆人(或动物)是的单性复制,会导致上的退步。

(3)开发和利用克隆技术应恪守的基本准绳是。

三、合作探求(一)提出先学中未解决的疑惑,小组或全班讨论解决。

(二)先独立考虑以下成绩,然后展现交流,核对答案。

1.课本116页“观察考虑”第1、2、3题。

2.课本119页“巩固提高”第1、2题。

四、当堂训练要求: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以下标题,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1.1997年2月,苏格兰生物学家Wilmut完成了首例哺乳动物——绵羊“多利”的克隆,音讯传出后,立刻引发了全球的轰动。

以后,又有一些学者反复了克隆绵羊的培育程序,右图是其中的一例。

请据图分析回答:(1)实行细胞工程①时,所需的受体细胞大多采用动物卵细胞的缘由是。

(2)“盼盼”面部的毛色是,请根据遗传学原理阐明判断根据。

(3)继植物组织培养以后,克隆绵羊的培育成功,阐明动物细胞也具有。

(4)“盼盼”和“灵灵”的毛色性状能否相反? ,性别呢? ,若它们之间进行器官移植,则。

(5)三只母羊发挥的作用分别是。

八年级生物下册 7.2.2克隆技术教学设计 (新版)济南版

八年级生物下册 7.2.2克隆技术教学设计 (新版)济南版

克隆技术教学目标:1.说出克隆技术的实质及应用。

2.能概述克隆羊多利的培育过程。

3.分析克隆羊技术及伦理。

4.通过论辩活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确立正确的伦理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说出克隆技术的实质及应用。

教学难点:分析克隆羊技术及伦理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由一首诗“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引入新课什么是克隆?接着引导学生来理解无性生殖和克隆技术的关系,通过阅读教材来掌握多利培养的过程。

并向同学们介绍在克隆技术的发展上取得了哪些成绩。

最后由同学们讨论克隆技术与伦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事先做好ppt课件、收集有关克隆动物的图片学生:收集有关克隆技术与伦理的信息教学过程:新课引入: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诗说的是植物的什么现象?新课导读:(一)阅读教材掌握克隆羊“多利”的诞生过程。

讨论完成下列问题:1.在进行克隆实验时,维尔穆特选用不同品种绵羊的目的是什么?2.“多利”的遗传物质与哪只绵羊相同?请说明你的理由。

3.与普通绵羊的繁殖相比,“多利”的诞生有什么特殊之处?总结:克隆绵羊的成功,意味着人类可以利用哺乳动物的体细胞大量生产完全相同的生命体,这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

相继问世的克隆动物:自主学习、合作交流1.克隆属于生殖。

1)克隆羊“多利”是用细胞克隆出来的。

2)利用克隆技术,可以快速的培育具有优良品质的品种;克隆技术在制造方面前景广阔;利用克隆技术可以将动物大量繁殖;克隆技术还为拯救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2.阅读课本有关知识,分析讨论下列问题:克隆羊多利的诞生就意味着人类可以利用动物的体细胞大量复制出完全相同的生命体,打破了千百年不变的自然规律,这是遗传科学的巨大飞跃,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项重大突破,那么克隆技术有哪些现实意义呢?你认为这项技术广泛用于农业、医药有哪些好处呢?(二)克隆技术与伦理的有关知识,分析讨论下列问题:1.克隆技术会使人伦关系发生。

初中生物克隆技术教案

初中生物克隆技术教案

初中生物克隆技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掌握克隆动物的过程和方法;
3. 理解克隆技术对生物科学和医学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
1. 克隆技术的定义和原理;
2. 克隆动物的制备过程和方法;
3. 克隆技术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克隆技术的原理;
2. 掌握克隆动物的制备过程。

四、教学内容:
1. 克隆技术的概念及原理;
2. 克隆动物的制备过程;
3. 克隆技术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实验材料;
3. 实验器材;
4. 复印教材。

六、教学过程:
1. 克隆技术的概念及原理:
(1)介绍克隆技术的定义和意义;
(2)讲解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
(3)介绍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

2. 克隆动物的制备过程:
(1)讲解克隆动物的制备过程;
(2)介绍克隆动物的方法和技术;
(3)实践操作克隆动物制备的实验。

3. 克隆技术的应用:
(1)介绍克隆技术在医学和生物科学领域的应用;(2)讲解克隆技术对医学和生物科学的意义;(3)引导学生思考克隆技术的伦理和社会影响。

七、教学反馈:
1. 师生互动讨论;
2. 练习题和实验报告评定;
3. 毕业实习等。

八、教学延伸:
1. 带领学生展开更深入的讨论和研究;
2. 组织学生参加有关克隆技术的科普活动;
3. 鼓励学生开展克隆技术相关的科研项目。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克隆技术 学案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克隆技术 学案

7.2.2克隆技术学案【学习目标】1.说出克隆技术的实质及应用。

2.概述克隆羊“多利”的培育过程。

3.分析克隆技术产生的伦理问题。

【学习过程】一、温故互查1.生物遗传的控制中心是。

2.从生殖方式看,植物的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都属于。

二、设问导读(一)克隆技术及其应用阅读课本P115~117的有关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克隆技术的实质:。

2.克隆技术的类型(1)植物克隆:、压条、嫁接、等。

(2)动物克隆:克隆“多利”、克隆、克隆等。

3.阅读相关资料,分析动物克隆的基本过程。

(1)在进行克隆实验时,维尔穆特选用不同品种绵羊的目的是。

(2)“多莉”的遗传物质与哪只绵羊相同?请说明你的理由。

(3)与普通绵羊的繁殖相比,“多莉”的诞生有什么特殊之处?4.克隆技术的应用(1)快速培育具有优良品质的和。

(2)制造基因工程。

(3)大量繁殖。

(4)拯救动物。

合作探究1.克隆的实质是无性生殖还是有性生殖?克隆技术在植物界是否有应用?2.克隆过程中为什么常用卵细胞提供细胞质?(二)克隆技术与伦理阅读课本P117-118的有关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克隆人的可能性:理论上证明是完全的。

2.克隆人的危害面临的问题具体表现伦理问题人伦关系、颠倒进化问题单性复制,导致上退化技术问题理论上成熟,但与理论有差距3.开发和利用克隆技术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4.对比转基因技术和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操作水平水平水平主要过程基因分离→→转入→表达细胞核移植→胚胎移植结果生物的某些遗传性状亲本的性状三、自主检测1.[2020•辽阳,22.0.5分]克隆羊“多莉”与以往克隆动物最大的不同是()A.“多莉”拥有三个母亲B.是第一只克隆羊C.细胞核来自高度分化的体细胞D.“多莉”是无性生殖诞生的2.[2020•龙东,48.2分]“多莉小羊,没爹有娘”,多莉的诞生运用的生物技术是 ( )A.杂交育种B.克隆技术C.转基因技术D.组织培养技术3.[2020•潍坊,19.2分]生物技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氧气充足时,乳酸菌能进行乳酸发酵B.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可用于治疗某些细菌引起的疾病C.克隆能打破物种间的遗传壁垒,定向改造生物D.转基因技术可以快速培育优良的家畜品种4. [2020·内蒙古包头,12.2分]将下列生物技术应用到生产、生活和科研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利用克隆技术快速改良某些动物的性状B.低温处理减慢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延长食品保质期C.将抗虫基因导入棉细胞中培育抗虫棉D.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快速培育某些植物的优良品种四、巩固训练5.[2020·湘潭,22.2分]科学家将雌性黑鼠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移入白鼠去核的卵细胞内,待发育成早期胚胎后移植入褐鼠的子宫中,该褐鼠产下小鼠的性别和体色是()A.雌性、黑色B.雌性、褐色C.雄性、白色D.雄性、黑色6.克隆技术可以用于 ( )①拯救濒危动植物②生产抗生素③生产移植器官④培育抗虫棉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7. [2020·湖南娄底,4.1分]小羊“多莉”的克隆成功说明()A.细胞核控制生物的发育和遗传B.细胞核控制细胞物质的进出C.细胞核是能量转换器D.细胞核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8.下列利用生物技术培育出的“新生物”中,与其他三项利用的生物技术不同的是 ( ) A.可以合成胰岛素的新品种大肠杆菌 B.巨型小鼠C.具有抗虫或抗病等特性的棉 D.“多莉”羊9.[2020•四川雅安,12.1分]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1996年第一只克隆动物“多莉”问世。

7.2.2克隆技术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7.2.2克隆技术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
2.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通过展示和分享的方式,展示自己在克隆技术学习中的成果。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内容、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评价。例如,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否能够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等。
3. 随堂测试: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随堂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克隆技术知识的掌握程度。测试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不同类型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测试成绩和答题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例如,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回答问题,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等。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克隆技术的相关知识。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克隆技术知识点和技能。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1)科普文章:介绍克隆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克隆技术。
示例文章:《克隆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4. 作业与拓展学习: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和拓展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例如,学生是否能够按时完成作业,作业质量是否较高,是否主动进行拓展学习等。
5. 教师评价与反馈: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随堂测试以及作业与拓展学习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和反馈。教师可以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继续保持积极参与的态度,加强对克隆技术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等。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克隆技术 教案

济南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克隆技术 教案

7.2.2克隆技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克隆技术的实质及应用。

(2)概述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

(3)能体会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辩论活动和视频动画,了解克隆技术及其与伦理之间的关系,培养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克隆技术的发展过程,感受科学探究的曲折过程,感悟科学家在探究过程中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严谨、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克隆技术的利与弊,确立正确的伦理观念。

【教学重点】(1)克隆技术的实质及应用。

(2)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

【教学难点】(1)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2)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什么是克隆技术?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技术。

“多利”羊是怎样诞生的?(二)克隆技术与伦理哺乳动物的克隆成功,从理论上证明人体克隆是完全可能的。

2001年11 月,美国一家公司向世人宣布,他们克隆出了人类胚胎。

2002 年2月,英国政府对克隆人类早期胚胎亮起了绿灯。

人体克隆涉及技术、伦理、道德和社会等复杂问题,因此国际社会关于克隆人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

辩论活动:关于能否克隆人的辩论目的要求:1. 通过收集有关克隆人方面的信息,增强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意识。

2.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

辩论要求:1. 观点鲜明,论据充足;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2. 驳斥对方观点时既要有“理”,又要有“礼”。

方法步骤:1. 查找有关克隆人方面的信息,了解克隆人的相关资料。

2. 各小组选出辩论选手,通过抽签方式确定正方和反方。

3. 推选几名同学担任评委,由生物学课代表担任辩论赛的主席,主持比赛活动。

4. 评委对选手的表现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评选出优胜组和最佳辩手。

有人认为,克隆出的个体与原本个体既不是亲子关系,也不是兄弟姐妹关系,这会使人伦关系模糊混乱,乃至颠倒。

初中生物_第二节 克隆技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第二节 克隆技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生物学科课时备课设计时间:主备人:课题克隆技术课型新授课时 1核心素养科学思维:全面认识克隆技术,能够描述克隆技术的过程,理解克隆技术的实质。

社会责任:关注克隆技术对人类未来的影响,确立正确的伦理观。

课标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多莉”的培育过程,制作模型构建“中中”“华华”的培育过程,说出克隆技术的过程。

2、通过搜集并分析资料,说出克隆技术的应用。

3、通过克隆技术利与弊的辩论活动,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克隆技术的实质及动物克隆技术的培育过程。

教学难点:描述克隆猴的培育过程,理解克隆技术的实质;认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资料、图片、视频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指导)学生活动(组织形式)评价任务对应目标问题预设补救措施环节一【神奇的猴毛】视频《神奇的猴毛》导入:播放西游记相关片段,提问:“孙悟空拔一根毫毛,变出猴万个,这仅仅是神话吗?”观察学生反应。

“中国科学家已经给出了答案,请看视频”播放“中中”“华华”的视频,“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在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诞生;12月5日第二个克隆猴"华华"诞生2018年1月25日,生物学顶尖学术期刊"细胞"(Cell)以封面文章在线发表此项成果。

中国科学家将神话变为现实。

”学生观看视频,跟随老师的提问进行思考。

莉”的培养过程,现在,大家化身小小科学家,小组合作,利用彩纸、彩泥等材料制作“中中”和“华华”的培育过程模型,并结合模型对培育过程进行描述。

”学生展示,教师利用投屏,将学生的展示投在多媒体上。

师:“在刚刚同学们的展示过程中,我们又遇到了新的疑问,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这三个问题。

”:1、“中中”“华华”会与提供细胞核的猴完全一样吗?2、与普通猴相比,“中中”“华华”的诞生有什么特殊之处?3、试管婴儿和“中中”“华华”的培育过程有何不同?操作技术上有什么相同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模型,组内交流培育过程,小组代表展示。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7.2.2《克隆技术》教案设计

济南版八年级生物下册 7.2.2《克隆技术》教案设计

7.2.2《克隆技术》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通过讨论等方式探究克隆技术带来的影响;能将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设计成有条理的讲演稿向其他人介绍;能有一定根据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能对其他同学的观点进行评价。

2.能体会到科学技术的“双刃剑”含义。

3.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克隆技术。

4.能从正反两个方面说出克隆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1.学会收集资料,能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收集到有关克隆技术的发展的资料。

2.学会交流和汇报,能够将自己的收获展示给大家,并能够在交流活动中获得他人的信息。

(三)情感目标:1.通过收集有关克隆人方面的信息,增强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的意识;2.通过分工合作,培养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3.激发对生物技术发展研究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教学重点概述克隆技术的原理及大致操作过程。

教学难点克隆技术的原理及操作过程,举例说出克隆技术和社会伦理问题。

教学方法自主预习准备、独立看书思考、师生互助、小组讨论、探究交流、展示汇报、当堂测评等。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收集相关的资料和图片作成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准备“假设我会克隆”小作文;2.收集有关克隆人方面的信息和资料,为“关于是否应该禁止克隆人的辩论”做准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课件出示植物的扦插、压条、嫁接和组织培养,提出问题: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诗说的是植物的什么现象?2.学生回答:无性生殖。

因为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它们与原来植株的遗传物质完全相同。

3.教师总结这种无性生殖现象在生物学上叫做克隆。

自然引出本节课题。

二、新课学习自主学习一(一)克隆技术及其应用1.出示:“多利”和它的缔造者图片,)播放视频:克隆羊的诞生过程)提出问题: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学生回答:克隆出来的2.教师展示“多利”的培育过程图片,提出问题:(1)在进行克隆实验时,维尔穆特选用不同品种绵羊的目的是什么?(2)“多利”的遗传物质与哪只绵羊相同?请说出你的理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克隆技术》教案
教学目标
1、说出克隆技术的实质及应用。

2、概述克隆羊多利的培育过程。

3、分析克隆技术与伦理
重点
概述克隆技术的原理及大致操作过程。

难点
克隆技术的原理及操作过程,举例说出克隆技术和社会伦理问题。

教学突破
本节教学可结合第一节的内容,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有关生物技术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明显的或潜在的威胁和社会伦理问题的讨论,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分成若干具体问题,如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克隆人的伦理问题、生物武器制造和应用的安全问题等。

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组成若干个研究小组,分工合作,查找资料,确定论述的主要论点和论据,选择论述的方法和手段,举办关于生物技术引发的安全性和社会伦理问题的研究报告会,使学生明白生物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

教师准备
教师制作CAI课件,“克隆羊‘多利’”培育过程的flash动画。

学生准备
学生课前查找有关“克隆技术的发展史”和“生物技术的种类”等有关资料。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课件出示植物的扦插、压条、嫁接和组织培养,提出问题: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诗说的是植物的什么现象?
2、学生回答:无性生殖。

因为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它们与原来植株的遗传物质完全相同。

3、教师总结这种无性生殖现象在生物学上叫做克隆。

自然引出本节课题。

二、讲授新课
自主学习一:(一)克隆技术及其应用
1、出示:“多利”和它的缔造者图片,提出问题: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学生回答:克隆出来的
2、教师动画演示“多利”的培育过程,提出问题:
(1)在进行克隆实验时,维尔穆特选用不同品种绵羊的目的是什么?
(2)“多利”的遗传物质与哪只绵羊相同?请说出你的理由。

(3)与普通绵羊的繁殖相比,“多利”的产生有什么特殊之处?
3、学生分析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解读课本图7、2-7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1)在进行克隆实验时,维尔穆特选用不同品种绵羊的目的是作为对照,增强结论的说服力。

(2)“多利”的遗传物质与白脸绵羊的遗传物质相同。

因为白脸绵羊的乳腺细胞中含有该绵羊全套的遗传基因,通过无性生殖产生的“多利”羊,其遗传基因来自白脸绵羊。

(3)普通绵羊是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后代的,后代有较多的变异,而“多利”羊是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其性状表现与亲本一样。

5、教师讲述:高等动物进行无性繁殖曾一度被认为是不可能的,“多利”的诞生打破了人们的传统观念。

“多利”的遗传物质来自单一的亲本,它几乎是其原本的个体复制品。

自此,克隆技术突飞猛进,各种克隆动物相继问世。

提出问题:你知道哪些克隆动物?
6、学生回答:克隆马、克隆牛……
自主学习二:(二)克隆技术与伦理
1、教师讲述:克隆动物的不断问世,从理论上证明克隆人是完全可能的。

美国和英国都曾克隆出人类胚胎,目前,在克隆人的问题上,人们褒贬不一。

提出问题:你同样克隆人吗?
2、辩论活动:关于是否应该禁止克隆人的辩论。

(先组内交流、选出代表,班内辩论)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克隆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克隆技术能给人类带来许多好处。

如:保持优良品种,拯救珍惜动物,进行医药生物研究。

同样,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会衍生出危机人类传统伦理及人类基因进化等方面的问题。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遵守社会伦理的基本原则,理性开发和利用克隆技术,生命科学的研究前途一定会更美好。

4、应用实践:制作展板介绍克隆技术(形式多样,内容可选择克隆技术的研究现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等)
点评:从学生感兴趣的克隆人问题入手,让学生充分的表达。

交流,认识克隆技术的两面性,培养学生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

三、课堂小结
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群体,克隆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快速繁殖作物和家畜、制造基因工程药物等。

目前,人类自身的克隆有桲于伦理道德,破坏了人的尊严,也不利于人类的发展,所以在许多国家已经被明令禁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