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版]三国演义解读
《三国演义》全解
![《三国演义》全解](https://img.taocdn.com/s3/m/4fef62793b3567ec102d8ace.png)
一、《三国演义》概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东汉末年,朝廷腐败,宦官当权,民不聊生,天下大乱。
张角兄弟揭竿而起,于是黄巾农民大起义爆发。
在此形势之下,各地豪强或为自保家园,或为称雄一方,纷纷建立地方武装,这就形成了各路豪强的割据之势。
中国大地,群雄逐鹿,各霸一方。
为镇压黄巾军起义,东汉朝廷在全国招兵,在幽州地面也有了招兵公文,这就引来了一个大英雄刘备。
这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算起来也是东汉王室的远方直系子孙。
他虽然目前沦落民间,以贩麻鞋和织席为业,却胸怀大志。
他身长七尺五寸,颇有龙子风采。
刘备擅使一对双股剑,足智多谋,特别喜欢结交英雄豪杰。
他见到招兵榜文,便与意气相投的新交的朋友张飞张翼德、关羽关云长在桃园里结拜成兄弟,(桃园三结义)。
刘备为长兄,关羽、飞依次为弟。
三人决心投军杀敌,报效国家。
二弟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擅使一口重七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刀。
三弟张飞,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如巨雷,擅使一只丈八蛇矛。
兄弟三人勇武过人,有万夫不当之勇。
他们投军后立下许多战功,还救出了被张角击败的董卓。
但因刘备地位低下,只当了个小官。
击退黄巾军后,他们弃官归乡。
宫廷内宦官专权日盛,朝政日乱,人民怨声载道。
各地战乱又起,刘备又带二人复出,因为平定渔阳之战有功,刘备被封为平原县令,有了一支自己的人马。
不久之后,汉灵帝死,幼小的汉献帝即位。
几番争斗之后,朝政大权又被奸相董卓把持。
董卓骄狂残暴,引起众官的不满。
曹操是一位颇有心计的人物,他刺杀董卓未成,设计出逃。
曹操在陈留带起一支兵马,推袁绍为盟主,号召天下兵马共讨董卓。
在曹操讨卓檄文的号召下,十七镇诸侯起兵响应,直逼洛阳,刘备兄弟也在其中。
讨董大军兵临城下,董卓手下大将华雄出城迎战,连杀盟军数员大将。
这时,关羽大发神威,温酒斩华雄(即出战时温好的酒都还未凉就提华雄的人头而归)。
董卓见华雄被杀,亲自领着十五万大军应战,他的义子吕布骁勇善战,武功天下第一,众诸侯无人能敌。
解读《三国演义》
![解读《三国演义》](https://img.taocdn.com/s3/m/0337e941a8956bec0975e3d7.png)
•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 瞒,沛国谯(今安徽亳 县)人。东汉末年政治 家、军事家、诗人。 • “古往今来奸雄第一 奇才”——“宁教天下人 负我,休教我负天下 人”,挟天子以令诸侯, 奸诈多疑,骄横自负。 • “治世之能臣”—— 驻军屯田,兴修水利; 用人唯才,打破世俗门 第观念,网罗地主阶级 中下人物,抑制豪强, 加强集权;精兵法,著 《孙子略解》、《兵法 接要》等书。
现在看到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版本有以下几种: 1、最早刊本是明嘉靖壬午(1522)刊刻的,全书二 十四卷,二百四十则,尚未分回,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 后学罗本贯中编次”。有弘治甲寅(1494)庸愚子蒋大器 序,嘉靖壬午关中修髯子(张尚德)引。学术界多认为此 本最接近原作,对确定罗贯中时代和《三国》成书时间, 对准确把握罗贯中思想和创作倾向,具有重要价值。 2、《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也称“李评本”, 现存明建阳吴观明刊本、吴郡宝翰楼刊本、清初吴郡绿荫 堂覆明本等,一百二十回,不分卷,有眉批、总批。评语 系明万历、天启年间无锡人叶昼所为,假李卓吾之名。此 本又称“伪李评本”。 3、《笠翁评阅绘像三国志第一才子书》,简称《李 渔评本三国志》,以“伪李评本”为底本,加上李渔大量 眉批,同时还修订文辞,削除论、赞、评,删改诗文,是 《三国演义》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本子。
相似点 都 用 火 攻 , 以 弱 胜 强
不同点
曹操 7万 袁绍 70多万
焦点:粮草
结果:袁绍大败,曹操平定了北方。 曹操 号称80万 联军(周瑜、诸葛亮) 7万多
焦点:水战
结果:曹军败退,三国鼎立 蜀汉(刘备) 75万 孙吴(陆逊) 10万
焦点:水
刘备大败,蜀汉走向衰亡。
3、结构宏伟壮阔而又严密精巧。以蜀汉为中心, 以三国的矛盾斗争为主线,来组织全书的结构,既写 得曲折多变,而又前后连贯;既有主有从,而又主从 密切配合。
解读《三国演义》
![解读《三国演义》](https://img.taocdn.com/s3/m/7b102f7c25c52cc58bd6be86.png)
《三国演义》解读——摘自汪宏华在北京师范大学的讲座稿内容提要:本文论证《三国演义》是历史、哲学之上的高级文学作品,具有整体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它的结构是:从无限离散到无限聚合,主体则是“三国五方”。
另两方是半隐形的诸葛家族和司马家族,是他们用自身蜕变的张力使国家经历了三二一趋势的对立和统一,重生和飞跃。
诸葛亮在徐庶走后做军师,倚托刘关张之人和,呕心打造汉室正统皇帝刘禅这一天时。
司马懿则悄然占据曹魏之强势地利,且在曹操杀另一主簿杨修,智囊丧尽后获宠。
旋即坐享大国新正统皇帝曹丕之天时。
但司马的成功在于比诸葛更重人和,其幕后高人司马徽先行一步,技高一筹。
诸葛亮虽失败却是推动思想创新、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而失败带给他的最后醒悟更使他成为了“五方”中永恒的精神王者。
从此,《三国演义》的立意本旨将从纷争走向统一,并启迪更多新思维。
关键词:高级文学、三国五方、儒法混、仁义勇智慧一、《三国演义》“演义”的是历史之上奥妙无穷的哲学数百年来,一部完美得无以复加的《三国演义》却被许多好事者寻章摘句、数黑弄黄。
有人从中衍生出误人子弟的“厚黑学”;有人认为罗贯中不过是个说书人,为情节好看而虚拟妄称、擅篡历史;最高的评价也仅仅是认为它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而已……面对这些,笔者常常只能仰天作司马徽之叹:好!好!好在天才就是天才,果然不落俗胸。
为什么当年浩瀚无边的魏、蜀、吴三国只用几十年就归晋了,而尺幅大小的《三国演义》却几百年都统一不了呢?不是因为精神国度不能统一,不是因为作古的诸葛亮、罗贯中无口申辩,也不是我华夏后继无人,是天时不到!在《三国演义》中,作者运用密不透风的“回护”之法将叛逆思想掩盖起来了。
有道是英雄惜英雄,在封建时代即便有人看懂了也不能明说,唯有心领神会。
《三国演义》需待知己,而知己却需待天时。
笔者以为现如今《三国演义》的真谛不应当继续被隐藏了,中国需要她,世界也需要她。
于是尝试着将几百年前罗氏的本意毫不保留地传播开去,从此我只需无愧、孤独地等待。
三国演义深度解读
![三国演义深度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b958a98a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6a.png)
三国演义深度解读
嘿,咱今儿个就来好好唠唠《三国演义》!这可真是一部超级精彩的大作啊!
你想想看,那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是不是够义气!就好比咱现实里跟好兄弟发誓要一辈子互相照应,那感情,杠杠的!刘备的仁德,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这三人凑一块,那就是黄金组合呀!你说他们咋就那么合拍呢?
再看看那诸葛亮,简直就是智慧的化身啊!草船借箭那一出,多牛啊!他就像个超级军师,啥难题都能轻松搞定。
这不就跟咱们遇到困难时,突然出现个超级聪明的人来帮忙一样嘛。
还有那曹操,有人说他奸,可咱得看到他的雄才大略呀!他那气魄,那领导范儿,可不一般。
就好像一个厉害的老板,虽然手段可能强硬点,但确实有能耐带领大家往前走。
貂蝉的美貌和智慧,在那个乱世里也是一绝呀!她利用自己的魅力去离间董卓和吕布,这得多大的勇气和智慧呀。
就好比一个勇敢的女子,为了正义敢于去冒险。
《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多得数都数不过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故事。
这就像一个大舞台,大家都在上面尽情地表演。
咱看《三国演义》,不能光看看热闹,得看出里面的门道呀!这里面的智谋、情义、勇气,不都是咱们能学到的吗?它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看到了历史的风云变幻。
这可不是一般的书,这是一本充满智慧和故事的宝书啊!我的观点就是,《三国演义》值得我们反复去品味,去琢磨,能从中学到太多太多的东西啦!。
《三国演义》深度解读
![《三国演义》深度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b65d940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a1.png)
《三国演义》深度解读Overview1.引言2.作者与创作背景3.主要人物分析4.战争策略与智谋5.文化内涵与价值观6.结语引言《三国演义》的历史地位与影响•文学经典: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以其丰富的故事情节和深刻的人物刻画,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文化传承:作品中蕴含的忠义、智谋、勇武等价值观念,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塑造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和行为准则。
•国际影响: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三国演义》不仅在国内广受欢迎,也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知名度,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桥梁。
作者与创作背景罗贯中简介•生平概述:罗贯中,明代著名小说家,生活于约1330年至1400年之间,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
•文学贡献:以其独特的叙事技巧和深刻的历史见解,塑造了《三国演义》中众多鲜活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宏大的历史画卷。
•社会影响:作品反映了明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文化交融,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的创作历程•素材来源:融合史书《三国志》与民间传说,奠定故事基石,展现历史脉络。
•艺术加工:通过文学夸张与人物塑造,增强戏剧张力,如赤壁之战的艺术渲染。
•流传过程:历经明代罗贯中编纂,后世多次修订,形成现今广泛传颂的版本。
主要人物分析曹操:权谋与雄才•政治手腕:曹操以其高超的政治手腕,巧妙平衡各方势力,巩固中央集权,展现了其卓越的政治智慧。
•军事才能:曹操在多次战役中展现出的军事才能,如官渡之战以少胜多,体现了其战略眼光和战术布局的精湛。
•性格复杂性:曹操的性格具有两面性,既有豪迈果断的一面,也有猜疑多变的一面,这种复杂性是其人格魅力的体现。
刘备:仁德与王道•以德服人:刘备以其仁德之心,赢得了民心和部下的忠诚,展现了不同于武力的领导魅力。
•忠贞兄弟情:桃园结义象征着刘备与关羽、张飞的深厚兄弟情谊,共同经历了蜀汉建立的艰难历程。
•蜀汉建国的挑战:刘备在建立蜀汉政权的过程中,面对了诸多内外挑战,体现了其坚韧不拔的政治智慧和战略眼光。
解读《三国演义》-图文
![解读《三国演义》-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f69f0fb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f9.png)
2、《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也称“李评本”,现
存明建阳吴观明刊本、吴郡宝翰楼刊本、清初吴郡绿荫堂 覆明本等,一百二十回,不分卷,有眉批、总批。评语系 明万历、天启年间无锡人叶昼所为,假李卓吾之名。此本 又称“伪李评本”。
• “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
• “城郭为山林,庭宇生荆艾。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 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
• 雅斯贝斯 提出“边缘情境 ”:
• 指的是当一个人面临绝境——例如死亡、 失败、生离死别时的一种突然的觉醒,这 个时候,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对话关系出现 了突然的全面的断裂,赖以生存的世界瞬 间瓦解,于是,人们不得不睁开眼睛重新 认识这个熟识的世界。
4、语言精炼畅达,明白如话。 “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毛宗岗
1、人物性格固定化,缺少发展变化。 2、想像、夸张有时不合情理。 “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鲁迅
220年,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
都洛阳。
魏
蜀 221年,刘备 称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 定都成都。
吴 222年,孙 权称王,国 号吴,定都 建业。
歌
• 秦朝末年是2000多万人,到了汉初已经死亡了 70%。
• 西汉末公元2年全国人口是5959万,到了东汉初 的公元57年,人口只有2100万了,死亡了65%。
• 唐代的“安史之乱”,死亡人口也将近全国人口的 二分之一。
• 明朝末年四川原有人口1000万,随着张献忠入川 ,人口不满80万。
《三国演义》知识梳理解读
![《三国演义》知识梳理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41e483cf49649b6648d74785.png)
三国演义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智退(司马懿)、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双股剑的(刘备,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和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
例如:舌战群儒,(草船借箭),(空城计)。
7、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深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三顾茅庐故事:刘备三请诸葛亮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故事: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8、“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
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
这个故事是(煮酒论英雄)。
9、下面的一幅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
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六出:六出祁山东和:东和孙吴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七擒:七擒孟获北拒:北拒曹魏排八阵:摆设八阵图10、人物性格刘备:白帝城托孤、三顾茅庐性格:唯才是用,心胸宽广,求贤若渴,有仁有义、仁德爱人,心怀天下;善于投机,长于观人;重情重义,冲动自大。
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经典解读 (四)
![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经典解读 (四)](https://img.taocdn.com/s3/m/5790081e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4d.png)
壹
贰
叁
肆
作
作
人
经
者
品
物
典
简
简
介
情
介
介
绍
节
第壹章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罗贯中 (约一三三年-约一四年)
罗贯中(约一三三年-约一四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 人,山西并州太原人,汉族,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 是中国章回小说鼻祖,代表作《三国演义》.
代表作品
《三国演义》 是罗贯中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刘备弘毅宽厚,知人待士,有高祖刘邦风范.他才干谋略,不及曹操,然而他百 折不挠,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是个当之无愧英雄,也是历史上礼贤下士楷模.
人物介绍
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汉魏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出生在一个大官僚地主家庭,二岁时做了洛阳北部尉,执法严厉,不避豪强. 黄巾起义爆发后,拜骑都尉,参与镇压起义军.此后与陶谦、吕布、袁术等连年攻战,
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隋唐两朝志传》
《残唐五代史演义》
《三遂平妖传》
《三国演义》
生平经历
一四岁时母亲病故,于是辍学随父亲去苏州、杭州一带做生意.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罗贯中也曾参与其中. “有志图王”罗贯中在苏州结识施耐庵,以师徒相称,两人一同参 加位于平江(即苏州)张士诚反元起义政权,做过一段时间幕僚 后离开.曾与另一位吴王朱元璋为敌,在明朝成立之后,罗贯中放弃 读书人步入官场机会,创作《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志传》 等著作.
谥忠武侯,后世称诸葛武侯.诸葛亮是中国人心目中智慧化身,足智多谋,罕逢对
《三国演义》解读解析
![《三国演义》解读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957709ab9d528ea81c7793e.png)
◆孙权得将士之心
敬重关爱部属,待部属“情同骨肉”,“祸
福共之”。如赤壁打败曹操,鲁肃从前线回, 孙权远接,“持鞍下马”迎候;吕蒙病重, 孙权迎置内殿,出千金募医治蒙病,并亲自 监护;朱然“寝疾二年,后渐增笃,权昼为 减膳,夜为不寐,中使医药口食之物,相望 于道。”由于孙权与部属休戚与共,甚得人 心,终其在位之世,东吴安如磐石。
《三国演义》
意蕴解读
历史演义
演义,本是推演、详述道理的意 思,李渔说:“依史以演义”,即 对史实进行选择加工,根据作者的 主观审美评价去褒贬人物,重塑历 史。换言之,是用通俗语言,将前 代战争兴废、朝代更替等为主干的 历史题材,进行组织、敷衍成完整 故事,借以表明政治理想、道德观 念和审美理想的长篇小说。
“十胜十败”之论使 曹操坚定了信心;其 所献“先取吕布,扫 除东南,然后图绍” 之策,使曹操既避免 两面作战,又迷惑了 袁绍,孤立吕布。官 渡之战灭袁绍后,郭 嘉又建议乘胜远征乌 桓,使曹操顺利平了 辽东。
三国之兴
三国之兴的一
张辽原是吕布部将,当
个重要经验, 就是政权的领 导者举贤任能, 重用人才。
三国之兴
三国之兴的一个
重要经验,就是 政权的领导者举 贤任能,重用人 才。
刘备领益州牧后,对荆州 和益州,东州人士,都不 分彼此,即使与已为敌的, 或有宿怨的,也量才录用。 如对曾衔衣谏阻刘璋请刘 备入蜀的黄权,刘备不忌 恨,反而嘉其忠,任为右 将军;对在荆州时不愿为 己所用而北投曹操后又归 刘璋的刘巴,也不咎既往, 任为左将军;
◇刘备以人文为本、宽厚爱民。 ◇曹操 “奉天子以从众望”,扯起 “尊汉”的旗帜,乃是考虑人心向背 的决策,因而取得了士族的广泛支持。 ◇孙权敬重关爱部属,待部属“情同骨 肉”,“祸福共之”。
文学名著解读之《三国演义》
![文学名著解读之《三国演义》](https://img.taocdn.com/s3/m/bef284180740be1e640e9a0b.png)
文学名著解读之《三国演义》【内容简介】《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汉、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
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才进行再发挥,进行夸张、美化、丑化等等,这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套路。
《三国演义》一方面反映了较为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一方面,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夸张、美化、丑化等等。
故事远起汉灵帝年间刘、关、张桃园结义,描述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近百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众多的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作者通过真实动人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和腐朽,控诉了统治者的暴虐和丑恶。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所谓“十八路”诸候联军征讨董卓,打的是“扶持王室,拯救黎民”的旗号,干的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勾当,都企图称王称霸。
《三国演义》以没落的汉室宗亲刘备和以宗族起兵的曹操作为两条主线的展开了中前期的故事,而中后期以大汉丞相诸葛亮率领汉军北伐,与魏国重臣司马懿的斗智斗勇为主线,以三国归晋而告终。
汉室倾颓,讨伐董卓东汉末年,宦官当权,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灵帝中平元年,张角兄弟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
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
《三国演义》专题名著解读
![《三国演义》专题名著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8a8e2ff7ccbff121dd3683f9.png)
一、《三国演义》专题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三国演义》第一回引言一、作家作品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
名本,别号湖海散人。
太原人。
生卒年不详。
《三国演义》又称《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
全书共120回,描述了从东汉中平元年(18年)的黄巾起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到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280年)司马氏灭吴统一中国的将近一个世纪(一百二十回:荐杜预老将献奇谋)中,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
作者依据陈寿《三国志》提供的历史材料,博采裴松之的《三国志》补注所保存的大量史料,吸取了民间三国故事和艺术的丰富营养,并结合自己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军的生活经历,发挥个人的艺术才能,形象生动地描述了近一百年中浩瀚繁富的历史。
小说中也有不少虚构加工的地方。
前人说《三国》“七分实,三分虚”,就指出了其中虚构与真实的大致比例。
这部古典小说名著刻画了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众多的历史人物,寄托了作者个人的爱憎情感,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之间政治的、军事的、公开的、隐蔽的矛盾斗争,表现了封建统治阶级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伎俩和诡计,也揭示了农民无法生活、挺而走险、纷纷起义的真实历史背景和原因,艺术上取得很高的成就,把章回体小说推向成熟的阶段。
小说有鲜明的“尊刘贬曹”思想倾向。
由于成书主要在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的宋元时期,于是,偏安一隅而打着“兴复汉室”旗号的刘备集团,被人们借来喻指汉族政权;而盘踞北方的曹魏集团则被用来借喻正统政权的篡夺者。
小说中“尊刘贬曹”的倾向,包含着民族意识和正统观念。
二、著名情节1.桃园三结义:为镇压黄巾起义,汉政府四处发放榜文,招兵买马。
刘备、张飞、关羽三位年轻人不期而遇,并一见如故,遂于桃园中结成异姓兄弟,共商报国大事。
他们焚香拜誓:同心协力,救国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三国演义解读解析
![三国演义解读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7140c6f0912a216147929c4.png)
?从多种文化视角去观照,可有不同 的阐释和新的“发现”, 并将有助
于还原出这部小说独特的历史文化 维度和文化品格,从而推进这部小 说的传播。
◇历史、政治学视角
《三国演义》以史诗般的笔墨,真实而典 型地描摹了不仅是三国时代的特殊历史, 而且是封建社会各个历史阶段的普遍真 实,为我们提供了一面多方位认识封建 社会、封建政治、封建文化的万花筒镜, 其认识价值丰富而深刻。
——成都武侯祠楹联
◆曹操决策
◇“深根固本以制天下”
(十二回)
◇“奉天子以从众望” (十四回) ◇“坚守官渡以待变” (三十回)
——荀彧之谏
◆曹魏决策
? 曹操听取荀彧建议,制定“深根固本以制天 下”从吕布手中夺回兖州巩固为根据地( 12 回);“奉天子以从众望”,控制汉献帝, 迁都许昌,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 “奉命讨贼”的政治主动权(14回);“坚 守官渡以待变”(30回)三大战略,在官渡 与袁绍的对峙中,抓住袁绍内部分裂、许攸 来投的战机,夜袭乌巢烧粮,用“十里埋伏” 之计,诱敌深入,背水而战,一举灭掉袁绍, 平定统一了北方。
《三国演义》
即根据一定的审美理想和道德观念 对汉末动乱分裂到晋统一这近百年 历史进行选择加工或重塑,形象表 现作者对这一特定时期历史的理解 或诠释,有着丰富复杂的思想意蕴。
《三国演义》
解读的多维文化视角
古代文学作品的文化观照
在文学与文化之间,我们可以更好 地反思社会、历史和人生;在文学 与文化之间,古代文学的潜在内涵 和现代意义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掘; 在文学与文化之间,我们容易变得 深刻、深邃和深沉;在文学与文化 之间,我们可以找到古典文学与当 代生活的很多话题。
三国兴亡 蜀
汉
主
魏
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经典解读 (三六)
![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经典解读 (三六)](https://img.taocdn.com/s3/m/27c0f959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f4.png)
汇报:XXX
开篇道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夏商周 春秋战国 秦 两汉
三国 两晋 南北朝
隋唐
中国历史社会发展是在治、乱两个极点中呈 波浪式前进,治为主流.
2
东汉末年 军阀割据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农民起义(黄巾军) 军阀割据
“千里无人烟”“白骨蔽平原”.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二三年,孙权派将军 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联系.
14
蜀国治理与开发
诸葛亮如何 治理蜀汉?
15
在这里添加相关文字描述,可以从您文案中复制需 要内容到这里.
汇报:XXX
时间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为三国鼎立局面 形成奠定基础
9
分析讨论
赤壁之战中军事上居于优势曹操为何会失 败?
• 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惯水战. • 曹操骄傲自满.
• 孙刘联军战术正确. • 当时统一全国条件不成熟.(根本)
10
赤壁之战
一.“壮心”指统一全国壮志; 二.没有实现; 三.赤壁之战,曹操战败,不具 备统一能力.
龟虽寿(节选)
官渡之战后形势图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有什么样抱负?
虽然年时已高,但壮志不减当 年,想要实现统一理想.
5
, .
名功 成盖 八三 阵分 图国
三顾茅庐
6
赤壁之战
二八年 曹操——孙刘联军
孙
曹(二万)
赤 壁 之 战
孙、刘联军 (五万)
7
赤壁之战
火烧赤壁
8
赤壁之战
《三国演义》解读
![《三国演义》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64eba132b7360b4c2e3f644e.png)
《三国演义》解读一、作者简介:罗贯中,名本,别号湖海散人。
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生卒年不详。
其父罗锦生有六子,贯中行居第二。
罗氏家族一直保持了“耕读传家,诗礼教子”的家风,在这种家传的影响之下,贯中从小喜爱读书,博洽经史,为后来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青年的时期的罗贯中,就在这个历史大动荡的影响下,浪迹江湖,参加了张士诚领导的起义军,并入其幕府,充任幕客。
罗贯中从事小说稗史的创作,似乎应得益于他政治上的失意。
正是由于此,他才有时间和有可能致力于文学创作,成为我国文学史上首先用全力从事小说创作的作家。
罗贯中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罗贯中是我国杰出的古典小说家,是他把章回体小说这一文学式样推向成熟的阶段。
他所创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被翻译成十多个国家的文字,风行全世界,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在国外,他的《三国演义》被称之为“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而《大英百科全书》则称他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
二、内容辑要:内容辑要(故事梗概)提示东汉末年,宦官当权,民不聊生。
灵帝中平元年,张角兄弟发动黄巾起义,官军闻风丧胆。
为抵抗黄巾,幽州太守刘焉出榜招兵。
当时,刘备、关羽、张飞都去看那招兵榜文。
那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身长七尺五寸,虽然沦落下层,以贩麻鞋、织席为业,但不失龙子龙孙的风采。
关羽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一身英气,只因杀死富豪,正流浪江湖。
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以卖酒杀猪为业,并在本地有一所庄子。
三人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被张飞拉到自家庄后的桃园饮酒。
最后三人对天盟誓,结拜为弟兄,一道去投了刘焉。
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经典解读 (三九)
![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经典解读 (三九)](https://img.taocdn.com/s3/m/7c4585ec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43.png)
蜀国治理与开发
诸葛亮如何治理蜀汉?
感谢欣赏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汇报人:一一 时间:二三
刘备
蜀 二二一年,刘备称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都成都.
魏
孙权
吴 二二二年,孙权称王,国 号吴,定都建业.
三国治理与开发
曹魏重视农耕 翻 车 屯 田
魏国重(农业生产力),大力兴修(水利).
孙吴开发江南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二三 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 了台湾与内地联系.
隋唐
中国历史社会发展是在治、乱两个极点中呈波浪式 前进,治为主流.
东汉末年 军阀割据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农民起义(黄巾军) 军阀割据
“千里无人烟”“白骨蔽平原”.
第贰章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 时间: 公元二年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影响: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交战双方: 袁绍和曹操 结果: 曹操胜利
思考:曹操为什么能打败袁绍?读书P七五资料回答问题.
一、袁绍刚愎自用,失于谋略,不肯听人建议 二、曹操精于谋略,从善如流
三、曹操以诚待人,能宽容人 四、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
龟虽寿(节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有什么样抱负?
虽然年时已高,但壮志不减当 年,想要实现统一理想.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汇报人:一一 时间:二三
目
录
《三国演义》全解析
![《三国演义》全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99241fb6294dd88d0d26b57.png)
《三国演义》全解析《三国演义》,原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一本长篇历史小说,可以说是中国古代长篇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齐名。
作者一般被认为是明朝的罗贯中。
小说以东汉末年为历史背景,以刘关张三兄弟、诸葛亮、东汉、曹魏、蜀汉及东吴六大路线为中心,讲述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至魏、蜀、吴三国鼎立,到西晋统一为终结。
小说通篇精巧叙述谋略,虽与史实多有出入,仍誉之“中国谋略全书”;努尔哈赤、毛泽东等亦嗜好阅读三国演义。
起源与版本三国故事在中国古代民间颇为流行。
宋、元时代即被搬上舞台,金、元演出的三国剧目达30多种。
元代至治年间出现了新安虞氏所刊的《全相三国志平话》。
元末明初罗贯中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根据他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
现存最早刊本是明朝嘉靖年所刊刻的,俗称“嘉靖本”,全书24卷。
亦有弘治刻本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文字粗朴,内容较平易。
至清朝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辨正史事、增删文字,修改成今日通行的120回本《三国演义》。
作者一般人认为《三国演义》的作者为罗贯中。
不过,近年亦有对作者提出争议。
一位名叫张志和的民间学者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发现了一部明代插图孤本黄正甫刊二十卷《三国演义》。
张先生发现虽然该版本封面、序言、目录、君臣附录是明天启三年补订,而正文部分却是早年留下的旧版本。
这也让原先的“嘉靖本为三国演义最早刻本”之说失去依据。
从《三国演义》本身内容看,也有许多地方可看出作者可能不是罗贯中。
如“关云长五关斩六将”部分,关羽寻找刘备的路线明显不符合地理常识,而作为北方太原人的罗贯中不应对邻省地理如此无知。
而蜀国将领黄权在黄正甫版中多次被写成“王权”,显示该书作者可能为南方人。
胡适曾在1930年代说过:“《三国演义》不是一个人做的,乃是五百年的演义家的共同作品。
”“《三国演义》的作者、修改者、最后写定者,都是平凡的陋儒,不是有天才的文学家,也不是高超的思想家。
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经典解读 (12)
![四大名著之三国演义经典解读 (12)](https://img.taocdn.com/s3/m/90c136c2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22.png)
内 容 简 介
一的朝政汉近《 群转的治末百三 叱化故和年年国 咤,事军的的演 风并。事群历义 云概反斗雄史》 的括映争割风描 三了了,据云写 国这三最混,了 英一国终战以从 雄时时司和描东 人代代马魏写汉 物的各炎、战末 。历类一蜀争年
史社统、为到 巨会三吴主西 变斗国三,晋 ,争,国诉初 塑与建之说年 造矛立间了之 了盾晋的东间
下 决 心 克 服 重 重 困
, 后 比 喻 英 勇 无 比
才 摆 脱 曹 操 投 奔 刘
关 卡 , 斩 了 六 员 大
, 关 羽 连 过 曹 操 五
其 是 过 五 关 , 斩 六
中 得 以 充 分 体 现 ,
诛 文 丑 温 酒 斩 华
羽 勇 武 双 全 , 斩 颜
【中国古典名著导读】
汇报人:哇哇哇
叁 人物介绍
234 207
181—234
(诸
出
今葛
身
浙亮
于
江(
世
富
代
阳
官
)
宦
人
家
, 三 国 中 吴 国 的 开 国 皇 帝
) , 字 仲 谋 , 吴 郡 富 春
庭 , 素 有 大 志 。
。
少军少托称下天向
势北数付帝,下刘
单驻民给后刘”备年
,汉族他,备的提,
粮中地。拜联隆出刘
草,区诸他合中了备
不多,葛为孙对“三
。。将备。关,
关军身而羽关
羽。边后为羽
勇刘。他了战
冠备赤千报败
三西壁里恩被
军取之走,俘
而益战单替,
好 学
州 ,
后 ,
骑 ,
曹 操
被 曹
,又关过杀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