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中国战略分析报告

合集下载

星巴克中国战略分析报告

星巴克中国战略分析报告

星巴克中国战略分析报告小组成员:赵波林 M01114511胡琦雯 M01214217李文秀 M01214146何超 M01214264钱学阳一.企业简介星巴克(Starbuck)是全球著名的咖啡(Coffee Comp.)连锁店。

1971年成立,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

星巴克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0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

部分星巴克店与超级市场,书店等异业结盟,于合作店铺内觅地开业。

星巴克的产品不单是咖啡,咖啡只是一种载体。

而正是通过咖啡这种载体,星巴克把一种独特的格调传送给顾客。

咖啡的消费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文化层次上的消费,文化的沟通需要的就是咖啡店所营造的环境文化能够感染顾客,让顾客享受并形成良好的互动体验。

二.企业文化企业使命:激发并孕育人文精神,每人,每杯,每个社区。

指导原则:1. 提供完善的工作环境,并创造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工作氛围2. 秉持多元化是我们企业经营的重要原则3. 采用最高标准进行采购烘焙,并提供最新鲜的咖啡4. 以高度热忱满足顾客的需求5. 积极贡献社区和环境6. 认识到盈利是我们未来成功的基础。

三.外部环境分析(一)一般环境分析一、政治环境(Polity)政治环境包括一个国家的国际关系,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性质吗,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等几个方面。

首先,作为美国企业的星巴克在中国的经营必然受到中美关系的影响。

如果中美的关系长期发展不好,那么星巴克不可能在中国有很好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以及综合国力的上升,美国已逐渐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中美关系将不断改善,合作发展的前景广阔,这为星巴克在中国的扩张奠定了很好的国际关系背景。

中国是WTO(国际贸易组织)的成员国,这为星巴克的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可以在WTO的体制下更好地降低经营成本,为其带来更好的利润回报。

其次,中国的法律体系正在走向完善。

星巴克(中国)的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星巴克(中国)的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星巴克(中国)的市场营销策略分析摘要:星巴克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最大的咖啡销售商,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该品牌始终将服务和质量始终放在第一位,并秉承将顾客的满意作为品牌追求的目标,无形之间赋予了品牌更加强大的资产。

本文主要研究了星巴克的营销策略,分析其品牌在全球范围不断发展壮大、走向成功的秘诀,及目前在中国所采取的本土化的营销策略。

希望可以给我国本土的企业和品牌带来一些启示,能够借鉴和运用其成功的经验。

关键词:星巴克;营销策略;中国市场一、导言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追求不断提高,咖啡这种饮品以已经逐渐渗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爱好者和追求者。

1971年,杰拉德?胞德温和戈登?波克在美国的西雅图成立了第一家星巴克,主要经营一些咖啡豆和香料之类的东西。

由于后来的不断坚持和努力,进行转型和重组,星巴克由一家咖啡零售店发展成为了全球最大咖啡品牌连锁,并且在很多国家都创造了销售奇迹。

在星巴克发展进入中国市场之后,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

如今,星巴克已经成为一种咖啡文化和身份的象征。

星巴克这一咖啡品牌在中国能够迅速的取得如此大的成功,离不开它的品牌战略和营销方式,本文将在接下来的部分对其进行阐述和分析。

二、星巴克在中国市场发展概括在1998年的时候,星巴克在中国的台湾开了第一家咖啡店,然后相继在北京,上海等六十多个城市陆续开设了近千家的连锁咖啡店。

并在上海成立管理公司,代表美国总部进行中国市场上的管理运行工作。

目前,中国市场已经发展成为除美国本土以外的第二大市场,在中国大陆的门店的覆盖率额越加密集。

可以说,在我国的一些较发达城市的主要街区中随手可见星巴克的踪迹。

在星巴克里,一杯最普通的咖啡也要30多元,和同类商品相比,在中国市场上的定价还是相对比较贵的。

中央新闻报还就星巴克的定价进行了专门的报道,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打击星巴克的价格歧视问题。

但是,定价的昂贵却并没有阻碍中国人对星巴克的喜爱热情度和消费忠诚度,这与星巴克一直奉行的营销策略有着密切的关系。

星巴克分析报告

星巴克分析报告

星巴克分析报告星巴克分析报告目录一、前言二、咖啡市场的现状三.分析正文1.星巴克在中国的扩张情况(包括在深圳的扩张情况).2.星巴克营销战略分析3.星巴克与竞争对手的比较四.面临的问题与解决的方案五.星巴克在中国的未来扩张战略前言“咖啡”(Coffee)一词源自埃塞俄比亚的一个名叫卡法(kaffa)的小镇,在希腊语中“Kaweh”的意思是“力量与热情”。

茶叶与咖啡、可可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

咖啡树是属茜草科常绿小乔木,日常饮用的咖啡是用咖啡豆配合各种不同的烹煮器具制作出来的,而咖啡豆就是指咖啡树果实内之果仁,再用适当的烘焙方法烘焙而成。

2.现状:1.世界及星巴克的现状:据统计,目前世界咖啡消费市场规模大约为12万亿元人民币,美国是全球咖啡消费最大的市场,年消费约为3万亿元人民币,而目前中国的咖啡消费约为700亿元人民币。

星巴克在全世界39个国家拥有超过13,000家门店,145,000名伙伴。

2.中国咖啡市场的现状跨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饮品日益多样化,咖啡逐渐与时尚、现代生活连在一起带动了咖啡消费量的迅猛增加,形成巨大消费潜在市场。

1. 据权威部门统计,目前,在中国咖啡消费量近年来保持在3万-4万吨之间,每年市场增长速度在10%-15%。

有望成为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咖啡消费大国。

预测2012年我国的消费量将达到12万吨,市场零售额将达到数百亿人民币。

北京市场的增长率更是高达18%,全国有13600家咖啡馆,2200家咖啡相关企业,从业人数达到50万人,其消费市场的规模和吸引力,让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已经开始关注中国市场,而这也正是各大咖啡生产国和咖啡商热衷于进入中国的主要原因。

2.咖啡消费品位越来越高,文化的魅力就是市场的魅力。

速溶咖啡己远远不能代表咖啡消费了,消费者开始认知咖啡的品牌、风格和纯正,知道如何享受咖啡带来的乐趣。

"文化咖啡"无疑是现在整个咖啡产业的主流,发展相当迅速。

星巴克进入中国的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星巴克进入中国的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星巴克进入中国的市场营销策略:王璐专业:国贸一班学号:20103120120星巴克进入中国的市场营销策略一、星巴克的公司简介星巴克咖啡公司成立于1971年。

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0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

此外,公司通过与合资伙伴生产和销售瓶装星冰乐咖啡饮料、冰摇双份浓缩咖啡和冰淇淋,通过营销和分销协议在零售店以外的便利场所生产和销售星巴克咖啡和奶油利口酒,并不断拓展泰舒茶、星巴克音乐光盘等新的产品和品牌。

星巴克的市场定位不是普通的大众,而是一群注重享受、休闲、崇尚知识尊重人本位的富有小资情调的城市白领。

星巴克把典型美式文化逐步分解成可以体验的元素:视觉的温馨,听觉的随心所欲,嗅觉的咖啡香味等。

顾客体验是星巴克品牌资产核心诉求。

星巴克很早就开始了跨国经营,在全球普遍推行三种商业组织结构:合资公司、许可协议、独资自营。

星巴克的策略比较灵活,它会根据各国各地的市场情况而采取相应的合作模式,在中国地星巴克不占股份、只是纯粹授权经营。

星巴克执行长舒兹最近宣布中国大陆是该公司在美国之外的最大市场,星巴克已经在中国开设500家连锁店,虽然每间门市业绩不如美国门市远甚,但每间门市却都比美国门市赚钱。

国际市场相较于国市场,其商务环境更加复杂,在向海外寻求高利润的同时,高风险是同时存在的。

二、星巴克进入中国市场策略分析(1)优势:星巴克集团极强的盈利能力,品牌形象良好,知名度高;拥有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及现金流;星巴克与艺术形式的结合重塑第三空间体验价值,受到目标受众的普遍认可;公司具有很强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使命。

星巴克在产品的各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和发明。

把咖啡这种古老的商品精致化,以产生更高的附加价值来吸引消费者。

在店面的设计上,星巴克摆脱美国咖啡店普遍存在的快餐式的注重功能的模式,转向建立自己的美学风格,创建独特的品牌识别。

跨国公司论文--星巴克在中国的品牌策略分析

跨国公司论文--星巴克在中国的品牌策略分析

跨国公司论文--星巴克在中国的品牌策略分析星巴克在中国的品牌策略分析总论:咖啡——世界三大饮品之一,全球贸易额仅次于石油,咖啡豆的年零售额为300亿美元。

相对于每天人均消费咖啡达到3杯左右的欧美国家,在中国内地平均每年每人的咖啡消费量还不到一杯,因此国际咖啡组织将中国看成全球最具潜力的咖啡市场。

星巴克是美国一家连锁咖啡公司的名称,1971年成立,为全球最大的咖啡连锁店,其总部坐落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

除咖啡外,星巴克亦有茶、馅皮饼及蛋糕等商品。

星巴克在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近13,000间分店遍布北美、南美洲、欧洲、中东及太平洋区星巴克市场营销.对于辛巴克进军中国市场,根据中国的国情和消费特征,制定了专门的品牌策略。

品牌策略包括打进中国市场、品牌定位和本土化策略、品牌传播、品牌资产、品牌延伸等方面。

下面就这几方面逐一分析。

一、初期开拓市场时候,注重对风险的规避与控制星巴克在中国采取是稳步前进,稳扎稳打渐进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

而且是采取的是一种非常保险的策略即先在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采取与当地实力雄厚的企业合资方式,星巴克起初只利用其品牌和技术等入股,等到一定发展成熟的时候才会增加投资这样一步一步的策略,体现了星巴克对风险的担心与控制。

二、品牌定位和本土化策略从星巴克这一品牌名称上,就可以清晰地明确其在中国目标市场的定位:独立于家庭、工作室以外的“第三空间”,它的目标市场不是普通的大众,而是一群喜闲、崇尚知识的富有情调的城市白领。

同是“第三空间”概念,星巴克在海外和中国的定位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海外,星巴克“第三空间”概念的落脚点是“您的邻居”——是其家庭客厅的延伸、价美物廉的社交场所、工作和家庭之外的第三个最佳去处,而绝非白领的专属。

而在中国,星巴克的目标是为白领提供一个风格清新的时尚社交场所。

与其市场定位相适应,星巴克总是出现在大都市的繁华商业区。

相应地,星巴克的价格定位是:“多数人承担得起的奢侈品”,并秉承“努力工作,积极享受生活”的价值主张。

星巴克STP战略分析

星巴克STP战略分析
4、开发新产品:在已有的优势上,通过开发新的产品来扩大销售额 ,增强现金流,获得更好的营销效果。
LOGO
目标市场选择:(根据以上标准,得到如下的目标市场决定)
情侣约会 下午休闲 好奇尝鲜 佳节送礼
以上四个目标市场都是星巴克具有独特优势的领域,因 而星巴克可以在这四个目标市场中收获很好的营销效果。
3) 下午休闲 都市中的白领和小资将咖啡厅视为喝下午茶、消磨下午 悠闲时光的好去处。这一消费群体极为注重饮品和食物的质量,力求 美味、拥有较高的品质,对咖啡厅的环境也较为挑剔,他们需求的是 一种轻松优雅的氛围,以彰显他们高层次的生活品味。
LOGO
4) 差旅便餐 对于每天日程挤满、经常出差的商务人士,他们要求的 是优质美味快捷方便的食物,收入普遍较高,对价格不敏感,主要消 费地集中在机场和CBD地区附近的。
定位声明:
LOGO
对在咖啡点享受浪漫时光的情侣,美味的星巴克为约会更 增添一份甜蜜,独有的DIY服务,让你和TA拥有一份独一 无二的节日记忆。
对在星巴克享受下午时光的消费者,星巴克将创新做法融 入传统美食,在独特的味蕾体验中享受优雅精致的生活 。
对于那些还不熟识星巴克、想要对其增进了解的消费者, 星巴克为你提供尝所未尝的美味体验,充分满足你的好奇 心和猎奇感。
对于想要在传统佳节送出一份完美礼物的消费者,星巴克 新意的做法、高端的品牌价值,让您的佳节社交更加成功 有新意。
LOGO
谢谢!
5. 食用环境(在店内星巴克店内/家里/其他地方):顾客可以选择在星巴克 店内消费,也可以选择将产品带出来消费。
6. 食用方便(优雅地吃):与一般的粽子的俗气不同,星乐棕的独特设计 能让顾客在食用时觉得优雅。

【推荐下载】星巴克中国战略分析

【推荐下载】星巴克中国战略分析

[键入文字]
星巴克中国战略分析
中国是个以茶文化为主的国家,星巴克一直致力于推广咖啡文化和咖啡知识。

下面为大家介绍星巴克中国战略分析。

 星巴克中国战略分析
 1999年1月,经星巴克授权的北京美大咖啡有限公司在北京开设了星巴克在中国大陆的第一家咖啡店。

第二年,星巴克开始进入上海,这一次他们选择的方式是与台湾统一合作成立了上海统一星巴克公司,星巴克占有合资公司5%的股份。

随后,星巴克又与美心食品国际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美心星巴克咖啡餐饮(南中国)有限公司,共同进军华南市场。

 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中国区很快便成为星巴克全球业务中的一个亮点。

上海统一星巴克发展堪称奇迹,在两年内就获得了3200万元的利润。

目前,星巴克在中国拥有500家门店,全球范围内拥有接近15000家门店。

 这是星巴克总部始料不及的,只占有合资公司5%股份的它开始越来越眼红中国市场,并希望尽快收回其在中国的特许经营权。

 而目前企业结构成为商业利益的纠葛,星巴克总部收取特许经营商的专利金后,将星巴克的商标使用权授予特许经营商使用,总部只能在特许经营商的营业收入中提取
1。

星巴克市场渗透战略分析

星巴克市场渗透战略分析

星巴克市场渗透战略分析
作为一家全球知名的咖啡连锁品牌,星巴克一直以来都在通过市场渗透战略来扩大其市场份额和增加顾客群。

以下是对星巴克市场渗透战略的分析:
1. 多元化产品线:星巴克不仅提供传统的咖啡饮品,还推出了茶饮、果汁、糕点、三明治等多元化的产品。

这有助于吸引更多不同口味偏好的消费者,满足他们的需求。

2. 强化线下渠道:星巴克通过在各个城市开设门店,特别是高流量区域,增加了品牌的曝光度和方便性。

星巴克还积极租赁或合作建立在不同场所的门店,如商业中心、高校、医院等,以便更好地满足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

3. 数字化转型:星巴克积极投资并整合互联网和移动技术,测试和推广数字化购物和订购业务。

通过移动应用程序、在线订购和送货等服务,星巴克提供了便捷的购买方式,并与顾客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4. 个性化体验:星巴克鼓励员工为顾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定制化的产品,从而增强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

例如,星巴克的会员计划和咖啡豆定制服务使顾客感受到与品牌的互动和共鸣。

5. 社交媒体和市场营销:星巴克利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和在线广告,积极与顾客互动和传达品牌信息。

星巴克还通过赞助活动和社区合作等方式参与社会公益和文化活动,提高品牌形象和关注度。

值得注意的是,星巴克在实施市场渗透战略时,需要考虑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竞争策略,适应中国市场的文化和消费习惯,以及持续关注市场反馈和顾客需求的变化。

星巴克战略分析

星巴克战略分析

星巴克战略分析一、战略分析(一)外部环境分析1.星巴克pest分析(1)政治和法律环境星巴克在中国的经营必然会受到中美关系的影响,目前中美在政治上存在局部的冲突和摩擦,这并不利于其发展,如果中美关系长期处于非和平状态,那么势必会影响星巴克的营业和发展。

但同时中国是WTO成员国,星巴克可以通过WTO的运行体制降低成本,从而提高利润。

其次,中国的法律体系正在不断完善,尤其在专利保护、打击不正当竞争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正在进行着不断地改善和革新。

(2)经济环境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国民收入不断提高,相应的居民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给了星巴克一个不断增长的消费市场。

近年来居民的消费结构也逐渐在发生变化,恩格尔系数在不断的降低,消费者也在不断增加享受型支出和服务性支出的占比。

国家正在启动一系列政策来刺激国内的消费,消费重新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消费的不断增长以及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的实施给为星巴克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在目标市场。

同时星巴克过去强劲的营业收入和利润趋势将推动星巴克在中国咖啡市场上消费的数十年增长。

(3)社会文化环境随着人们对咖啡认识的提升,以及咖啡文化的不断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咖啡,享受咖啡,从而爱上咖啡。

尤其是青年和中年,对于咖啡这种外来文化更加容易接受,而且对于这部分群体而言,咖啡消费也没有很大的消费压力。

咖啡消费在中国市场里,平均每人每年的咖啡消费量是4杯,尤其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每人每年的消费量有20杯。

目前中国内地年消费量在3万吨至4万吨之间,消费的增长速度相当快,每年在10%至15%之间。

国际咖啡组织的有关调查表明,与近邻的日韩人年均消费200杯、欧美人年均消费500杯的数量相比,我国的咖啡消费市场极具潜力。

除了人们对咖啡有了更大的包容性外,星巴克也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要,充分收集中国顾客的消费喜好信息并对自身的产品和服务进行适当地调整,特别针对中国饮茶文化的习惯与特点设计和开发了符合中国人习惯的饮品,甚至在咖啡门店添加了更多的中国元素。

星巴克如何在中国市场中打造成功的咖啡帝国

星巴克如何在中国市场中打造成功的咖啡帝国

星巴克如何在中国市场中打造成功的咖啡帝国星巴克是一家享誉全球的咖啡连锁店,其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在中国市场的迅速发展和巨大成功。

本文将探讨星巴克如何在中国市场中打造成功的咖啡帝国。

一、引言星巴克于1999年进入中国市场,当时中国咖啡市场尚未成熟,对于咖啡文化的认知也相对较低。

然而,星巴克凭借其独特的品牌形象、高品质的咖啡和舒适的店铺环境,在中国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

下面将分析星巴克如何通过产品战略、市场定位和品牌建设等方面来打造咖啡帝国。

二、产品战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其产品战略。

首先,星巴克提供高品质的咖啡,从采购到烘焙再到冲泡,每一个环节都注重细节,确保每一杯咖啡都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满意的口感。

此外,星巴克还注重创新,根据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偏好推出了一系列符合当地口味的咖啡和茶饮品。

这种产品战略使得星巴克能够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并与当地竞争对手区分开来。

三、市场定位在中国市场中,星巴克成功地定位自己为高端咖啡品牌,这也是其打造咖啡帝国的关键之一。

星巴克的店铺环境设计独特,充满了现代感和舒适感,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休闲放松的场所。

此外,星巴克将自己定位为一种生活方式,通过与音乐、艺术和社会责任等领域的合作,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

这种市场定位使得星巴克在中国市场中树立了独特的品牌形象,吸引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和忠诚。

四、品牌建设品牌建设是星巴克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星巴克在中国市场通过各种营销策略来建设品牌。

首先,星巴克与中国本土艺术家、设计师和音乐人合作,推出与品牌价值观相符的创意产品和活动,增加了品牌的独特性和吸引力。

其次,星巴克通过定期举办咖啡文化活动、参与公益事业等方式,提高了品牌的影响力和社会形象。

同时,星巴克还注重社交媒体的运营,通过微博、微信等渠道与消费者进行互动,并传播品牌正能量。

这些品牌建设的努力使得星巴克在中国市场中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品牌认可度。

五、扩张和创新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成功也得益于其扩张和创新策略。

星巴克战略分析报告

星巴克战略分析报告

星巴克战略分析报告前言星巴克作为全球领先的咖啡品牌之一,在全球范围内都拥有广泛的市场和影响力。

在过去几年中,星巴克一直专注于扩大其业务范围、提升产品质量、拓宽消费者基础和提高品牌认知度等方面的战略目标。

本报告旨在对星巴克公司进行战略分析,探究其成功的因素并提出建议。

一、公司概况星巴克成立于1971年,是一家以咖啡为主营业务,同时还提供快餐、饮料和甜点的国际知名连锁企业,拥有遍布全球78个国家的门店,每天为数百万人提供高品质的咖啡服务。

星巴克公司总部位于美国西雅图,并在全球雇用超过25万员工,其年销售额超过230亿美元。

二、市场行情作为全球领先的咖啡品牌之一,星巴克公司在市场上拥有巨大的优势。

截至2020年,星巴克在全球拥有超过3.1万家门店,超过25万名员工,每天为全球消费者提供咖啡服务。

同时,星巴克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广泛的消费者认可,其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在咖啡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

三、SWOT分析1. 优势星巴克在咖啡市场上拥有着多年的品牌建设、门店规模优势和商业模式、产品多样性和质量等优势。

其在全球的扩张战略为公司带来了更多的市场份额,并为公司带来了更多的收益。

同时,星巴克不断创新,将新产品、新科技和新服务引入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2. 劣势星巴克的业务多元化和规模大,导致管理层面上可能出现一定的困难。

同时,新的竞争对手正在崛起,可能对其市场占有率产生影响,如Luckin Coffee等网红咖啡品牌的崛起。

3. 机会随着全球经济和市场的发展,星巴克在继续扩大其业务规模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发新市场、发展新产品和增加门店数量,进一步提高收益和市场占有率。

此外,咖啡市场的稳步增长也为星巴克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4. 威胁随着市场的竞争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星巴克面临着来自新竞争对手和市场变化的威胁。

此外,不断增长的成本和生产压力等因素也可能对公司的运营和收益产生影响。

四、战略建议1. 改进产品和服务作为咖啡市场的领军品牌,星巴克能够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是其成功的关键。

星巴克中国战略

星巴克中国战略

星巴克中国战略分析报告星巴克中国战略分析报告小组成员:赵波林 M01114511胡琦雯 M01214217李文秀 M01214146何超 M01214264钱学阳一.企业简介星巴克(Starbuck)是全球著名的咖啡(Coffee Comp.)连锁店。

1971年成立,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

星巴克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0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

部分星巴克店与超级市场,书店等异业结盟,于合作店铺内觅地开业。

星巴克的产品不单是咖啡,咖啡只是一种载体。

而正是通过咖啡这种载体,星巴克把一种独特的格调传送给顾客。

咖啡的消费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文化层次上的消费,文化的沟通需要的就是咖啡店所营造的环境文化能够感染顾客,让顾客享受并形成良好的互动体验。

二.企业文化企业使命:激发并孕育人文精神,每人,每杯,每个社区。

指导原则:1. 提供完善的工作环境,并创造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工作氛围2. 秉持多元化是我们企业经营的重要原则3. 采用最高标准进行采购烘焙,并提供最新鲜的咖啡4. 以高度热忱满足顾客的需求5. 积极贡献社区和环境6. 认识到盈利是我们未来成功的基础。

三.外部环境分析(一)一般环境分析一、政治环境(Polity)政治环境包括一个国家的国际关系,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性质吗,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等几个方面。

首先,作为美国企业的星巴克在中国的经营必然受到中美关系的影响。

如果中美的关系长期发展不好,那么星巴克不可能在中国有很好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以及综合国力的上升,美国已逐渐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中美关系将不断改善,合作发展的前景广阔,这为星巴克在中国的扩张奠定了很好的国际关系背景。

中国是WTO(国际贸易组织)的成员国,这为星巴克的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可以在WTO的体制下更好地降低经营成本,为其带来更好的利润回报。

星巴克中国的SWOT分析.doc

星巴克中国的SWOT分析.doc

星巴克中国的SWOT分析一.中国快餐业现状中国的快餐业起步较晚,自1987年4月美国肯德基快餐连锁店在中国落户,现代快餐的概念才引入到中国。

短短10年里,中国快餐业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中式与西式、高档与低档快餐竞争与并存的市场格局。

目前,中国快餐业的发展尚处于初创阶段,还处于借鉴、模仿和积累阶段,没有形成体系和规模。

经营主体仍是中式快餐。

尽管西式快餐日益受到欢迎,中式快餐仍以其价格优势和在主要消费层次中的口味优势,占据大部分国内快餐市场。

二.星巴克在中国全球最大咖啡饮品零售商———美国星巴克公司(S t a rb u ck s)目前正在实施大规模扩张计划,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取代麦当劳,成为全球快餐业的老大。

在星巴克,经常能够看到消费者们开着笔记本电脑或者手捧杂志,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与其他一些快餐店相比,星巴克更多的是表达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经营理念很有发展前景。

分析人士认为,星巴克有许多地方是值得称道的。

首先,它不断推出的休闲饮料吸引着回头客;此外,咖啡也日益成为许多人的生活习惯。

目前星巴克在海外经营亮点是中国市场。

如今,星巴克在中国有230家连锁店,且中国的潜在消费者人群约有 2.5亿,这已经相当于美国的人口总数。

因此未来星巴克在中国的市场规模有可能接近其在美国的市场规模,连锁店总数有可能达到1万家。

星巴克能够盈利并且迅速推广的真正理由是什么?从产品角度看,它并不是产品制胜,替代性产品和竞争性产品比比皆是;从服务角度看,也不是服务制胜,自助式的服务顶多让消费者感到“平等”,个性化服务根本谈不上;在特许加盟方面,星巴克也是一个“怪胎”,在北京很多人以为它是“美大”的买卖,在上海很多人以为它是“统一”的企业,它自己则说:“我们主要的经营模式还是直营。

”其实,星巴克的成功主要在于它是“市场下的蛋”,它的一切都是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中雕塑完成的。

如果上升到理论高度来评判星巴克,则可以说星巴克充分运用了目前最热门的“体验”来作为其制胜的“营销工具”。

《星巴克品牌的本土化策略分析案例—提升品牌亲和力2600字》

《星巴克品牌的本土化策略分析案例—提升品牌亲和力2600字》

星巴克品牌的本土化策略分析案例—提升品牌亲和力目录星巴克品牌的本土化策略分析案例—提升品牌亲和力 (1)1 星巴克(中国)企业文化 (1)2 星巴克企业文化 (2)3 星巴克(中国)跨文化管理遇到的问题 (2)3.1习俗的差异 (2)3.2 人才不足 (2)3.3 产品差异化 (2)4 星巴克跨文化管理经验总结 (2)4.1 跨文化沟通 (3)4.2 人力资源管理 (3)4.3 门店设计 (3)5 结语 (4)参考文献 (5)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文化对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增加。

当谈到美国文化时,其发展时间虽然没有中国久远,但同样具有独特的品质,且美国经济始终处于全球经济发展的最前沿。

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代表,中外文化差异很大,中外合资企业的管理也面临着文化差异带来的多种问题。

而对于企业跨国经营发展来说,则需要对中外文化进行整合,为企业发展制定合适的经营理念。

星巴克(中国)作为中国第一批中外合资企业,积累了很多跨文化的管理经验,本文以中外合资星巴克(中国)为研究对象,对其跨文化管理的优秀之处进行总结。

基于“一对一”战略的背景,许多其他国内公司正在逐渐“走出去”,对这跨文化管理问题的研究可以帮助中国公司向海外发展。

1 星巴克(中国)企业文化星巴克咖啡公司正式成立于1971年,主要从事特种咖啡,并且是该行业的领导者。

在现阶段,公司在全球拥有12000多家咖啡店,员工总数已达到118000人。

星巴克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其客户提供优质的咖啡服务,并致力于营造独特的星巴克文化。

星巴克重视中国的市场潜力,并希望在中国取得更好的发展。

自1998年以来,星巴克逐步走进中国市场,在香港、澳门和台湾拥有近500家门店,在大陆大约有240家门店。

2005年底,星巴克在中国上海设立了总部,负责中国市场业务的具体制定,战略发展和市场开发以及相关业务。

在实际管理时,必然存在跨文化管理的问题。

就其以往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星巴克(中国)也一直面临着众多的跨文化管理问题,并且在跨文化管理中也开展了大量的尝试工作,积累了一系列的跨文化企业管理经验。

星巴克中国的营销战略研究分析

星巴克中国的营销战略研究分析

星巴克中国的营销战略研究分析星巴克咖啡公司最早成立于1971 年,在那个时候,它不过是经营美国西雅图几家咖啡店的小公司而已。

2007 年,它已经是世界领先的特种咖啡的零售商,烘焙者和品牌拥有者。

其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0 多款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多款咖啡和茶等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小食和丰富多样的与咖啡或公司文化相关的衍生产品,如咖啡机、咖啡杯、毛绒玩具等。

是什么让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小咖啡屋,从这样一个门槛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传统产业中迅速崛起,在20 多年后成为一个国际著名的跨国公司?星巴克的产品和服务很简单,是什么让这个简单的产品和服务变的不那么简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星巴克知道如何去营销自己的公司、品牌和产品。

这个简单又不简单的工作离不开两项非常重要的因素:咖啡和人。

而这两个重要的因素又如何植根到不同国度,能够既保持其原汁原味,又得到博得当地的喝彩?这些问题也成为了笔者选题的初衷。

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Howard Schultz)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明,星巴克看好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致力于在不久的将来使中国成为星巴克在美国之外最大的国际市场。

其实,人们已经可以从星巴克在中国的历史中窥探到其在中国的发展速度。

自1998 年3 月在台湾开出第一家店和1999 年1 月在北京开出大陆第一家店以来,星巴克已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和澳门开设了近 500 多家门店,其中约230 家在大陆地区。

“星巴克如何在中国找到自己的定位,并飞速发展起来的?”如此快速的扩张必然给星巴克带来的资金紧张,管理整合等种种问题。

更值得关注的是,星巴克在中国的营销战略不能照搬美国的模式,中西文化的冲突是显而易见的。

特别在星巴克合资管理转为直营管理后,其营销理念和方式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而且这种挑战在星巴克快速扩张时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

星巴克所走的这条路究竟可以走多远?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在写作中去寻找答案。

星巴克战略分析报告

星巴克战略分析报告

星巴克战略分析报告星巴克战略分析报告一、星巴克的扩张之路二、SWOT分析1、优势(strengths)1)企业文化星巴克的价值主张是星巴克出售的不是咖啡,而是人们对咖啡的体验。

它的价值诉求不是解渴,而是获得某种独特的文化体验2)多元经营除咖啡外,星巴克亦有茶、馅皮饼及蛋糕等商品兼有自己品牌的咖啡具、音乐制品和糖果。

这种经营方式迎合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并延长了自己的产业链,使其更具竞争力。

3)精益求精的态度巴克所使用的咖啡豆都是来自世界主要的咖啡豆产地的极品。

每个过程都必须符合最严格的标准。

在服务方面,星巴克公司要求员工都掌握咖啡的知识及制作咖啡饮料的方法。

除了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外,还要向顾客详细介绍这些知识和方法。

星巴克这种严谨的态度成就了它从丑小鸭到天鹅的传奇。

4)细致周到的客户服务星巴克深知每一个顾客是最直接的消费者,应该努力使之成为常客,为此星巴克对店员进行了深度的培训,使每个员工均成为咖啡方面的专家。

在顾客细品咖啡的同时,可以探讨有关咖啡的各类知识。

在服务过程中,星巴克实行一种“定制式”的“一对一”服务,真正做到真心实意为顾客着想。

5)积极回报奉献社会星巴克公开宣称:不忘责任;不忘环境;不忘社区;不忘伙伴。

星巴克鼓励合作伙伴回报社会,比如说植树,访问孤儿院、疗养院,这样就能够使星巴克周围的人对其产生好的印象,不仅通过买咖啡来支持。

6)新产品的研发与创新:星巴克在创新方面一直走在咖啡连锁店的前面,不仅如此,星巴克还在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寻求一个自然的融合,星巴克将独一无二的“星巴克体验”进一步延伸到了中国消费者所喜爱的茶饮品领域,推出了包含中式茶和异域茶两大类共9款茶品,沉淀了星巴克在全球茶饮上的丰富经验。

2、劣势(weakness)1)宣传:星巴克注重人们口口相传的宣传,但因为星巴克针对的主要是中高层的消费者,分布必然不会太密集,因此这种宣传方式显得较为局限,并不能达到广泛宣传的目的。

2)扩张:星巴克近年来采取急剧扩张的政策,但扩张背后带来的是成本下降导致的员工素质的降低,企业体验文化的弱化,星巴克品牌精神的丢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星巴克中国战略分析报告小组成员:赵波林 M01114511胡琦雯 M01214217李文秀 M01214146何超 M01214264钱学阳一.企业简介星巴克(Starbuck)是全球著名的咖啡(Coffee Comp.)连锁店。

1971年成立,总部位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

星巴克旗下零售产品包括30多款全球顶级的咖啡豆、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新鲜美味的各式糕点食品以及丰富多样的咖啡机、咖啡杯等商品。

部分星巴克店与超级市场,书店等异业结盟,于合作店铺内觅地开业。

星巴克的产品不单是咖啡,咖啡只是一种载体。

而正是通过咖啡这种载体,星巴克把一种独特的格调传送给顾客。

咖啡的消费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文化层次上的消费,文化的沟通需要的就是咖啡店所营造的环境文化能够感染顾客,让顾客享受并形成良好的互动体验。

二.企业文化企业使命:激发并孕育人文精神,每人,每杯,每个社区。

指导原则:1. 提供完善的工作环境,并创造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工作氛围2. 秉持多元化是我们企业经营的重要原则3. 采用最高标准进行采购烘焙,并提供最新鲜的咖啡4. 以高度热忱满足顾客的需求5. 积极贡献社区和环境6. 认识到盈利是我们未来成功的基础。

三.外部环境分析(一)一般环境分析一、政治环境(Polity)政治环境包括一个国家的国际关系,社会制度,执政党的性质吗,政府的方针、政策、法令等几个方面。

首先,作为美国企业的星巴克在中国的经营必然受到中美关系的影响。

如果中美的关系长期发展不好,那么星巴克不可能在中国有很好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以及综合国力的上升,美国已逐渐改变了对中国的态度,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中美关系将不断改善,合作发展的前景广阔,这为星巴克在中国的扩张奠定了很好的国际关系背景。

中国是WTO(国际贸易组织)的成员国,这为星巴克的经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可以在WTO的体制下更好地降低经营成本,为其带来更好的利润回报。

其次,中国的法律体系正在走向完善。

中国在保护专利方面,打击不正当竞争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方面的制度正在不断的完善。

这为星巴克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法律保障。

二、经济环境(Economic)首先,中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起飞阶段,经济发展迅速,国民收入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都在提高,相应的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在提高,这给星巴克创造了一个不断增长的市场。

其次,国家正在启动一系列政策来刺激国内的消费,消费重新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消费的不断增长以及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的实施给给星巴克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潜在目标市场。

三、社会环境(Social)任何企业都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也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

社会环境是指在一种社会形态下形成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等的总和。

首先,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这种文化也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为人处事以及道德价值观,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星巴克的核心价值在与为人们带来人性的善和至交般的相亲相熟,所以它强调环境与咖啡同样重要,这种追求人际关系和谐的价值观,容易被长期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国人接受。

其次,中国从近代以来就开始接受西方文化,形成了强大的文化包容性,特别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和西方的交流就更多,尤其是年轻人追求西方的生活方式,这种文化的开放性以及对西方文化的向往使这个代表着美国文化的星巴克更容易让我们接受。

四、技术环境(Technology)首先,与咖啡相关的技术在中国还是比较落后的,无论是咖啡豆的烘焙技术还是咖啡成品的过滤技术,这都为掌握先进咖啡技术的星巴克赢得了很好的优势,为其在中国宣传咖啡文化打下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其次,星巴克充分的运用了IT技术为顾客更好的提供更好的体验营销。

店面里无线数据接口不仅为顾客提供了方便,而且借助网络很好的宣传了自己的咖啡文化。

(二)产业环境分析——波特五力模型1.行业竞争力分析近年来,咖啡已经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尤其是深受年轻人的喜爱。

目前,咖啡消费市场在中国仍然具有较大的空间。

据统计,从增长速度角度分析,从1998 年起,中国咖啡消费年增长率为30%,而世界咖啡消费年增长率仅为2%,中国咖啡消费市场增长迅速。

越来越多的加入者是咖啡市场的竞争变得愈加激烈。

其竞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咖啡连锁店的竞争。

这类国际专业咖啡连锁企业都以炒磨咖啡为主,提供高质量的环境和品质。

目前,咖啡连锁市场内体系众多,如新加坡COFFEE BEAN(香啡缤)、加拿大百怡咖啡、英国COSTA(咖世家)、日本真锅咖啡、台湾上岛咖啡、伊是咖啡、丹堤咖啡、西亚图咖啡、加拿大百怡咖啡等,但就其最为主要的竞争对手还是COSTA和COFFEE BEAN。

COSTA 有其专业和自身独特的营销方式,COSTA 已经在上海开始开店,若其也开始进行市场占有率领先的策略时,将会对星巴克造成较大的威胁。

COSTA 咖啡源于意大利,定位于纯正的意大利咖啡,将星巴克比作咖啡行业的KFC 或麦当劳进行打压,同时将自己比作更专业的咖啡提供者,服务更高档的人群。

他们的劣势是进入中国较晚,还没有形成巨大的品牌优势,缺乏稳定的庞大的客户群。

第二,是同便利商店超市销售的速溶咖啡以及即饮咖啡饮料的竞争,比如雀巢,麦氏威尔,雅哈,摩卡等。

对于这类咖啡饮料,其最大的优势就是方便和价格低廉,也因此建立起庞大的零售体系。

但同时,其最为主要的缺点在于缺乏品质的保证和与消费者的直接交流。

对于此,星巴克一直采取差异化战略,即将其目标客户群定位于更加追求咖啡品质和感性体验的人群,以此避开直接竞争。

第三,是同快餐店卖咖啡竞争竞争。

如麦当劳快餐店、得州汉堡、KFC 快餐店等以便利为主咖啡机冲泡的咖啡。

这类竞争者主要是以便利和价廉为优势,在差异化战略下,不断提高咖啡的质量和服务,提升自身竞争力。

2.潜在进入者威胁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咖啡消费市场的潜力还十分巨大,同时,咖啡产业的进入门槛低,不需要太多的技术或资金,且利润丰厚,新进竞争者也不会一下对现有竞争者产生冲击而引起现有竞争者的排挤,所以新进竞争者进入这个行业的障碍较低。

可以看到,随着我国咖啡消费人口的增加,其潜在进入者必然会越来越多,威胁也必将越来越大。

以上海为例,在2000年星巴克入驻上海之后,后续又出现了众多的咖啡店,并且还会陆续有国外的品牌进入上海市场。

对此,星巴克可以采取差异化战略,分销渠道占据战略,降低顾客切换成本等方式提高潜在进入者进入咖啡行业的阻碍能力。

3.供应商分析在咖啡行业中供应商的集中度较低,各种原料、用品等都有多种来源可供选择,所以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低。

而星巴克的咖啡、糖浆等主要原料供应来自进口。

星巴克在美国有一支强大的采购团队,负责为全世界的星巴克选购高品质的咖啡,并进口到美国进行星巴克烘培。

星巴克的全球组织架构里,有专门一支供应链团队负责为全世界的星巴克服务。

因此在中国,供应链的合作很大一部分已经被星巴克消化成内部合同,星巴克又专门成立全资物流公司负责星巴克全国的贸易采购和运输。

因此对星巴克而言,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弱。

4.顾客的能力分析咖啡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不论是从产品的质量还是服务都有着很大的发展。

因此,在中国的咖啡市场上,对消费者而言,供应商的质量和数量都在不断的提升,其选择空间也在不断的扩大,因而消费者的议价能力有所上升。

5.替代品和服务的威胁咖啡店的替代品有茶馆、快餐店以及便利店里的瓶装咖啡。

作为有着悠久茶文化的国家,茶在中国仍然有着巨大市场,威胁较大。

星巴克应调整战略,将目标消费群定位在都是白领等年轻群体,并结合时尚元素,打造符合年轻人喜好的环境和服务,营造和宣传具有自身特色的咖啡文化。

与此同时,应更加注重对于店铺的选址,应优先考虑在商业繁荣,白领写字楼集中的位置设点。

毕竟,对于讲究咖啡味道和店内氛围的消费者而言,低价不是吸引他们的手段,但由于消费者在切换到替代品上时,并不会增加他们的成本。

加之替代品也在不断进步,因此替代品的威胁会逐步提高。

四.内部环境分析(EFE表格分析、SWOT分析)(一)E F E表格分析(二)S W O T 分析S.优势(STRENGTH)(1)经营模式的灵活选择:星巴克善于根据世界各地不同的市场情况采取灵活的投资和合作模式。

在中国的经营模式从最初进入中国市场采取合资和特许加盟的授权经营方式规避市场风险到如今随着国内市场走势一路良好,消费群体逐渐稳定,为了更好的控制星巴克的服务品质,获得更大的利润,而教廷特许经营,回收股份,变身直营经营。

(2)独特的体验风格:在由服务转向体验的时代,星巴克成功地创立了一种“星巴克体验”为特点的“咖啡宗教”,星巴克与一般咖啡店不同的地方在于赋予了一杯咖啡更丰富的体验和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3)产品品质和口味的保证:星巴克始终追求品质上的卓越,坚持提供给客户高品质的产品。

为了让所有热爱星巴克的人都能品尝到最纯正的咖啡,星巴克对原材料十分挑剔与苛求。

此外,星巴克拥有30多款手工制作的浓缩咖啡和多款咖啡冷热饮料,种类多样,能迎合不同口味的消费者。

(4)新产品的研发与创新:星巴克在创新方面一直走在咖啡连锁店的前面,从卡布奇诺,星冰乐,咖啡味啤酒等新创意的巨大成功,到投入巨资对浓缩咖啡萃取技术的研发成功,无不表明了星巴克在创新方面拥有很大的优势。

(5)细致周到的客户服务:星巴克深知每一个顾客是最直接的消费者,应该努力使之成为常客,为此星巴克对电源进行了深度的培训。

在服务过程中,星巴克实行一种“定制式”的“一对一”服务,真心做到真心实意为顾客着想。

(6)充分占据有利的商圈:星巴克在店面选址上基本上是选择在市中心或繁华的商业人流密集的路段,力求让顾客随时随地能找到星巴克。

同时,还打破了方圆多少米不能重复开店的商业常规,一个地区会集中开设多家门店,更密集的占据空间使得竞争对手难以介入。

(7)高科技的应用以及超享受的附加服务。

星巴克与网络信息技术公司合作,让消费者在应用咖啡的同时,能够网上办公或者在线娱乐。

店内独特的装修以及特色的音乐给大都市中面临巨大压力的人们以精神上的慰藉。

W.劣势(WEAKNESS)(1)组织结构的效率不够。

对中国那么多家门店进行整齐划一的高效管理,本身对任何企业都是一种挑战。

更何况,星巴克是靠逐渐收购原先的代理商来统一和整合中国市场的。

目前,星巴克仍然没有实现对中国门店100%的股权控制,只是掌握了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运营管理权。

可以想象,在不同的地区面对不同的合作伙伴,在协调和统一管理上星巴克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谨慎地调整发展战略。

(2)供应链的管理压力。

改变原来的供应商和运输管理,代之以星巴克统一的物流中心的管理,这对星巴克物流中心是巨大的挑战。

挑战不但体现在群体管理的效率、准确性和专业性上,还来自原来各地市场不同的存货管理方式的整合压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