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婚姻法对城市青年婚恋观影响的经济学分析
当代年轻人婚姻观的社会经济背景分析
当代年轻人婚姻观的社会经济背景分析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观念的变迁,当代年轻人的婚姻观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传统的婚姻观念不再适用于现代社会,年轻人更加注重自我意识和经济独立,这些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婚姻的看法和态度。
本文将从社会经济的角度出发,分析当代年轻人婚姻观的背景和原因。
一、经济压力的增加现代社会的经济压力日益增大,房价、教育费用以及生活成本的不断攀升,使得年轻人在婚姻问题上更加谨慎。
他们普遍认为,在经济实力不够稳定的情况下,结婚会增加家庭的经济负担,以及对个人事业的发展产生限制。
因此,大部分年轻人会选择等待,等待更好的经济条件和事业的发展,再考虑婚姻问题。
二、婚姻观念的转变随着社会观念的进步,当代年轻人更加注重婚姻中的平等、自由和尊重。
他们拒绝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追求夫妻关系中的平等和互助。
此外,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女性也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更加强调自己的事业和社会地位。
这些社会观念的转变使得年轻人对婚姻的要求更高,更加看重双方的价值观和目标的契合程度。
三、个人意识的崛起在当代社会中,个人意识和自我价值开始受到重视。
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体的独立和自主选择,不愿意被婚姻所束缚。
他们认为婚姻并不是唯一的人生选择,个人发展和满足自我追求同样重要。
因此,许多年轻人倾向于延迟婚姻,更多地追求个人的目标和理想。
四、婚姻的风险意识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年轻人对婚姻的风险意识也越来越强。
他们害怕进入婚姻后面临婚姻破裂和离婚的风险,希望能够寻找到更加持久和稳定的感情关系。
因此,他们更加注重婚姻前的交往期,以便更好地了解对方和双方的价值观,减少婚姻破裂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当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受到了社会经济背景的深刻影响。
经济压力的增加、婚姻观念的转变、个人意识的崛起以及婚姻的风险意识都对年轻人的婚姻观产生了重要影响。
了解并分析这些背景和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并为未来的婚姻制度和社会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婚恋观念变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婚恋观念变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婚恋观念的看法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婚姻不再仅仅是经济上的合作关系,而是一种更加追求个人幸福和自由的精神追求。
本文将探讨婚恋观念变迁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其对于家庭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影响。
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婚恋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过去,由于社会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经济上的合作和相互依赖是人们选择婚姻的主要考虑因素。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人们逐渐从物质层面转向精神层面,开始追求个人的幸福感和情感交流的深度。
婚姻不再是单纯的生活方式选择,而是成为人们追求幸福和满足感的重要途径。
其次,数字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也对婚恋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平台,人们可以更加广泛地接触到各种婚恋信息,有更多的机会选择合适的伴侣。
这种需求的扩大和选择空间的增加,使得个人更加注重自身情感的满足,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婚姻观念。
同时,网络交友等方式也为异地恋和跨国婚姻提供了更多便利,加速了婚恋观念的多样化。
此外,女性地位的提升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婚恋观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女性权益的不断提升,女性独立经济能力的增强,使得女性在婚姻中的地位和选择权逐渐增加。
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追求个人事业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不再把婚姻和家庭生活视为唯一出路。
这种女性观念的转变,也为婚恋关系注入了更多的自由和平等意识。
然而,婚恋观念的变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传统的婚姻观念中注重的责任与承诺,在当今社会变得越来越脆弱。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个人的欲望和快乐,而不再愿意承担为家庭和子女付出的责任。
这导致了婚姻解体率的增加,社会关系的不稳定性也得到了显著的放大。
另一方面,婚姻观念变迁也对家庭结构产生了影响。
传统的父权制度在逐渐失去影响力的同时,父母在家庭中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
越来越多的夫妻开始追求平等和共同承担家庭责任,父母之间的关系也更加平衡和和谐。
新婚姻法对城市青年婚恋观影响的经济学分析
新婚姻法对城市青年婚恋观影响的经济学分析社会价值观念是指人们的行为规范和思想体系, 指导着人们的一切社会活动,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往往成为整个社会变迁的先声。
〔1〕而婚恋观指导着人们的一切婚恋行为,婚恋观的变化在家庭的构建和维持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外在表现形式是择偶标准的变化。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的和谐稳定往往对一个社会的良好运行和发展发挥着重要影响。
我国当前处于社会的急剧转型期,尽管婚恋观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在不同环境下的择偶标准不一。
其中在择偶标准中一直存在一个基本矛盾:物质与爱情的矛盾,“注重追求个人的情感需求还是注重经济等物质因素的作用,成为现代人择偶时的一个两难选择”。
〔2〕然而主流的婚恋观应该是符合整个社会发展所需的,有利于家庭稳定和社会的可持续进行。
从这一角度来讲,扭曲的婚恋观是指不利于人类社会良好发展和延续的,通过不合时的择偶标准具体形式指导人们进行婚恋行为选择的社会价值观。
在当前主要表现为大部分城市青年(这里的城市青年主要指达到适婚年龄,在城市长期居住工作的青年,这部分人才是面临房价和婚房问题的主要群体)婚恋观的日趋物质化、世俗化,在择偶的过程中经济因素超越了感情因素的考虑,尤其体现在婚房成为结婚的首要权重因素。
扭曲婚恋观的直接后果之一是造成城市青年在婚恋市场二元化,出现供需结构性失衡,笔者将其概括为结构性无偶现象。
本文所谓的婚恋市场二元化是指,与贝克尔“高质量的男子和高质量的女子结婚,低质量的男子和低质量的女子结婚”相对应过来的概念,把婚恋市场分成“有房适婚男性”和“无房适婚男性”两个市场,具体展开见下文。
结构性无偶是指,尽管婚恋市场上存在较多的求偶需求,但由于处于不同区域、不同阶层以及个人特质的差异,适婚男女出现供需不匹配,导致无偶男女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比例过大,给社会运行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一、城市青年婚恋观的扭曲现象在中国,买房结婚是一种固有的情结。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不同于西方工业文明,中国人更注重安土重迁,房子能给中国人带来巨大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置业情节严重,“婚房”也就自然成了结婚的“必备品”。
婚姻法对大学生婚姻恋爱观的影响分析【论文】
婚姻法对大学生婚姻恋爱观的影响分析摘要:本文主要就“大学生的婚姻恋爱观, 对婚姻家庭法的认知”进行探讨与研究。
在校大学生虽然达到了法定结婚年龄, 但由于没有真正地接触社会, 没有真正理解婚姻家庭法对自己的保护, 使家长、老师、社会都对在校大学生结婚的现象甚为担心。
本文将从大学生的生活背景, 责任能力, 父辈影响, 社会影响等角度来解析在校大学生的婚姻观、价值观。
希望通过本次研究, 能使在校大学生学会用婚姻家庭法来更好的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
关键词:大学生; 婚姻家庭法; 大学生恋爱观;大学, 一向被普遍认为是人生从校园迈向社会的一个踏板, 也是大学生的思想、认知成熟的重要阶段。
在大学中, 我们对于婚姻的认识也在逐渐趋于明朗化、清晰化。
对于婚姻, 更多的是一种期望, 同时也伴有对未来的恐惧。
大学生虽然在人口素质等级中位于前列, 但是仍处于在社会、学校、老师及家长的保护之下, 欠缺实践能力。
大学生开始逐步了解婚姻家庭法, 但限于个人的认知水平不同, 无法真正利用它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不受非法侵害。
以下就是笔者就大学生的婚姻恋爱观, 以及对婚姻家庭法认知进行的研究。
一、走进婚姻殿堂的必备要件在研究过程中, 笔者发现作为目前大学主体的90后, 既不像父母这辈人充分考虑门当户对, 也没有80后“裸婚”的冲动, 相反, 则是更加的理智和会进行充分考虑。
能够通过高考的门槛, 进入大学课堂的大学生没有一般90后玩耍婚姻的心态, 除了少数男生会对婚姻对象、条件认识不清之外, 接受笔者调查的大学生普遍对结婚条件有着清晰、明确的认识。
而在结婚条件方面, 男生与女生的要求则是大相径庭。
女生会将婚姻与恋爱有所融合, 结婚的对象最好是自己所爱的人, 有所不同的则是:女生在恋爱期间比较渴望有长相帅气的男生作为恋爱的对象, 一旦准备步入婚姻的殿堂, 则会更偏重于考虑男方的实力, 性格是否互补, 家境是否优越, 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养家等等现实的条件。
当代年轻人婚姻观念的差异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分析
当代年轻人婚姻观念的差异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分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当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念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婚姻不再是传统观念中的“必然选择”,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考量。
本文将就当代年轻人婚姻观念的差异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
一、婚姻观念的差异在传统观念中,婚姻被视作人生的必由之路,是一种家庭责任和社会期望。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当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念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首先,自主选择成为婚姻观念的主导。
相比过去由家庭和社会安排的相亲婚姻,当代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体的自主性和选择权。
他们希望能够自己选择伴侣,并且强调婚姻的平等性和尊重个体差异的重要性。
其次,婚姻成为个人发展的一部分。
当代年轻人更加追求个人事业的发展,他们希望在婚姻中找到一个相互支持和共同追求事业的伴侣。
因此,他们更加注重婚姻与个人发展的协调性,婚姻不再是束缚个人的枷锁,而成为实现个人价值的一种方式。
最后,婚姻观念从传统的生育和繁衍转变为情感和互助的基础。
当代年轻人更加关注婚姻中的情感交流和彼此支持的重要性。
他们希望能够找到一位真正的伴侣,一同面对人生的喜怒哀乐,而不仅仅是为了生育和家庭的稳定。
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当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念的变化不仅受到个人价值观的影响,也与社会经济因素密切相关。
首先,经济压力是影响婚姻观念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压力越来越大,购房、养育孩子等方面的费用也相应增加。
这使得当代年轻人在考虑婚姻时更加谨慎。
他们需要有足够的经济基础,才会考虑结婚和成立家庭。
其次,教育程度与婚姻观念密切相关。
社会的进步使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当代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体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得年轻人的视野更加开阔,婚姻观念的变化也随之而来。
此外,性别平等是重要的社会经济因素之一。
当代社会,女性的地位和地位得到大幅提高,性别平等成为社会的普遍认同。
因此,当代年轻人更加强调婚姻中的平等和尊重,拒绝传统的男尊女卑观念的束缚。
新婚姻法对高校学生婚恋观教育的启示-婚姻法论文-法律论文-法学论文
新婚姻法对高校学生婚恋观教育的启示-婚姻法论文-法律论文-法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恋爱、婚姻是人生的一大重要课题。
大学生作为适龄青年,恋爱已经非常普及,甚至有的已经步入婚姻的殿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价值观、婚恋观呈现多元化,大学生的婚恋观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高校婚恋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2011年8 月12 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即《婚姻法解释三》,引起了广泛的热议,其中涉及了财产分割、生育权等人们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关于房产的司法解释颠覆了传统观念,成为民众争议的焦点,也对高校婚恋观教育提出了挑战。
如何指导大学生培育正确的婚恋观,树立适应社会发展的婚恋观,成为当前高校思政理论课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
一、目前高校婚恋观现状(一)婚恋观基本正确,但呈现多元化趋势目前,大学生婚恋观基本正确,他们认为在校就读期间仍然应以学业为重,以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为核心,对自己的终身大事持理智的态度,更多考虑的是自身的前途发展。
但是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大学生的婚恋观呈现日趋开放和多元化的特点:在恋爱动机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恋爱是为了弥补内心的空虚和孤独,受从众心理影响闪电式恋爱,对待恋爱问题显得简单、幼稚和不成熟;在择偶上,追求实用主义,在择偶标准上更注重对方的家庭条件、经济背景等,看中的是对方是否能在经济上、生活上或就业上对自己有所帮助;在恋爱行为过程中,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表现出较大的宽容性和开放性,在理智与情感方面处于矛盾的漩涡,在性观念上缺乏对自己、对他人负责任的态度。
(二)婚恋观教育基本完善,但缺乏针对性高校婚恋观教育目前主要依托于思想理论课教育,在《基础》课中仅仅涉及一章当中的一小节,浅谈了对于爱情的定义、爱情中的道德和法律,内容简单、陈旧,比较浅显,相对于目前大学生多元化婚恋观念,显得力量单薄。
不少高校学生将恋爱与婚姻相割裂,在婚恋观上追求物质,迫切需要专门的理论来指导他们的恋爱以及婚姻。
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婚姻的经济独立与依赖
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婚姻的经济独立与依赖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婚姻的经济独立与依赖婚姻是人类社会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对于年轻人而言,婚姻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
在当代社会,经济独立成为了婚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有人持有对经济依赖的观点。
本文将探讨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及其中的经济独立与依赖问题。
经济独立是指个体能够凭借自身的经济收入独立生活,而不依赖于他人的经济支持。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和就业机会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求经济独立。
这种观念改变了传统婚姻中男方负责经济养家的现象,使得夫妻关系更加平等和独立。
首先,经济独立给予了年轻人更多的自由和选择。
拥有经济独立性的个体可以依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婚姻对象,而不必仅仅考虑对方的经济状况。
这使得婚姻更加基于爱情和共同价值观,而非出于对经济依赖的考虑。
此外,经济独立也使得夫妻在家庭决策中能够更加平等地发言,共同参与家庭和社会事务,有利于夫妻关系的和谐稳定。
此外,经济独立也提高了年轻人的生活品质和自我满足感。
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取收入,年轻人能够获得自豪感和成就感,这有助于提升自信心和自尊心。
经济独立使得年轻人能够拥有更多的经济资源,从而提高生活质量,追求更多的价值和兴趣。
然而,尽管经济独立在现代婚姻中扮演重要角色,仍有一些年轻人持有对经济依赖的观点。
这些人认为婚姻应该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夫妻应该互相承担家务和经济责任。
对于他们而言,经济上的依赖能够增强夫妻关系的稳定性和安全感。
其原因之一是经济依赖可以提供一种互补关系。
在夫妻中,一方承担经济责任,另一方则负责家务和子女教育,形成了家庭责任的合理划分。
他们认为,经济上的依赖能够加强夫妻之间的互助和配合,从而使得家庭更加稳定。
此外,有人认为经济依赖可以增强家庭中的感情和凝聚力。
经济上的依赖使得夫妻彼此依赖,建立了一种密切的联系和相互扶持的关系。
这种依赖关系可以增加夫妻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感情的深入发展。
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夫妻互相支持和帮助,共同克服困难,增加了彼此间的信任和亲密度。
当代年轻人婚姻观的社会经济背景分析
当代年轻人婚姻观的社会经济背景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观念的逐渐变化,当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念与过去相比已有了较大的不同。
传统的婚姻观念逐渐受到挑战,取而代之的是更加个性化、自主选择的婚姻观。
这种变化背后往往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因素,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一番分析。
首先,经济独立与职业发展机会的提升是当代年轻人婚姻观念转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较于过去,现代社会年轻人往往具备更多的经济来源和职业发展机会。
他们追求自主和尊严,更加注重个体的发展与成长。
这使得他们在选择婚姻伴侣时更加看重对方是否能够与其实现共同的目标和个人发展。
经济独立和职业发展的机会使得年轻人不再像过去一样依赖婚姻来追求经济保障,他们更加注重婚姻中的平等和互补。
其次,婚姻的成本与回报考量也是年轻人对婚姻观念转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社会的变革,当代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与幸福感。
他们更加注重婚姻生活中的品质与质量,不再将婚姻仅仅视为传统责任的承担。
在婚姻中,他们追求的是情感的互补、精神的共鸣以及生活的愉快。
因此,他们更加注重婚姻伴侣的个性和兴趣的匹配程度,不再追求传统的经济与物质上的支持。
再者,社会角色的变化也对当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较于过去,当代社会对于个体的性别角色和社会角色的期待有了较大的改变。
现代社会更加强调男女平等以及家庭中的合作与共担责任。
因此,在选择婚姻伴侣时,年轻人更加追求平等与尊重的关系。
他们更加注重伴侣的知识能力、家庭责任意识以及对家庭生活的积极参与。
社会角色的变化使得当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念更加注重双方在婚姻中的平等与合作。
最后,婚姻观念的转变也与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变化息息相关。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开放和文化传统的变革,年轻人受到的婚姻观念的影响也逐渐多样化。
从小受到的教育方式不同于过去,强调个人的独立思考与自主选择。
这使得当代年轻人更加注重自我实现与发展,并对传统的婚姻观念提出质疑。
同时,社会环境的多元化和开放也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和机会,使得他们在婚姻观念上更加多元化和个体化。
现今年轻人婚姻观的经济因素分析
现今年轻人婚姻观的经济因素分析婚姻是人们生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决定,而现今的年轻人对待婚姻的态度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中,经济因素成为影响年轻人婚姻观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经济因素对年轻人婚姻观的影响。
一、就业与稳定收入首先,就业和稳定的收入是影响年轻人婚姻观的主要经济因素之一。
现如今,年轻人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和高压工作环境。
很多年轻人在完成学业后很难找到稳定的工作,更别说确保持续的收入了。
由于存在经济压力和不确定性,他们往往会推迟结婚的时间或者选择不结婚,以确保自己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去应对未来的生活。
二、房产与购房压力其次,房产和购房压力也对现年轻人婚姻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今,房价飞涨已经成为年轻人选择结婚的一大障碍。
在许多城市,房价高昂,首付款也很高,这对经济压力较大的年轻人来说是个巨大的负担。
由于购房压力过大,许多年轻人选择推迟结婚,希望能在经济状况更好时再行婚礼。
三、债务与经济负担此外,债务问题也是影响现年轻人婚姻观的因素之一。
在追求高学历的过程中,很多年轻人背负着巨额的学生贷款。
除此之外,购车贷款和信用卡债务等都增大了年轻人的经济负担。
由于需要还贷款和支付高昂的利息,年轻人往往无法承担结婚及其后生活的经济压力,这也成为年轻人推迟结婚的原因之一。
四、经济独立与自我价值最后,现今的年轻人更加注重经济独立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也对他们的婚姻观产生了影响。
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和就业机会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选择追求事业发展,而不愿意过早地步入婚姻。
年轻人希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赢得经济独立并实现个人价值,这使得他们对于婚姻的态度更加审慎。
综上所述,现今年轻人婚姻观的变化受到了经济因素的影响。
就业压力、购房困难、债务问题以及追求经济独立与自我价值等因素都导致了年轻人推迟结婚或选择不结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改善,我们可以期待年轻人婚姻观的进一步变化和调整。
婚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
婚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婚姻作为人类社会中一种基本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涉及个体生活的方方面面,更与整个社会的稳定、家庭的建设以及人们的幸福感息息相关。
在本文中,将从经济和社会两个角度对婚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经济影响1. 劳动力市场婚姻对劳动力市场有着显著的影响。
首先,婚姻有助于减少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压力。
当单身人口转为已婚人口后,他们不再以单独个体的身份进入市场,而是以家庭为单位,夫妻之间可以合理分工来共同承担家庭责任。
这种家庭分工可以使得家庭收入得到提升,从而降低了单个家庭成员对劳动力市场的依赖程度。
其次,婚姻还能促使家庭成员提高自我造血能力。
在婚姻的影响下,夫妻双方愿意为家庭的利益付出更多努力,通过技能培训、教育提升,以及工作经验的积累等方式,使得家庭的创收能力得到提高。
这降低了家庭的财务压力,并且促进了全家人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
2.消费市场婚姻对消费市场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婚姻生活带来的经济稳定性,对于消费需求的增长和消费结构的调整具有推动作用。
夫妻双方共同努力,可支配收入增加,因为他们有更多的经济承担能力,这能促进购买力的增长。
相应地,这也会推动产业链的发展,带动投资和企业的持续扩张。
此外,婚姻还对不同领域的消费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婚姻生活意味着家庭的成立和孩子的出生,这将带动婴幼儿用品、医疗、教育等行业的需求,从而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
婚姻还促进了旅游、娱乐、健康等领域的消费需求,增加了经济的多元性和活力。
二、社会影响1.社会稳定婚姻对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元,其稳定与健康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通过与伴侣的婚姻关系,人们建立了稳定的家庭和家庭关系网,促进了社会纪律的形成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婚姻能够稳定个体情感,提升幸福感,从而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此外,婚姻还具有良好的社会示范作用。
夫妻之间的关爱、互助、忠诚等价值观念,有助于培养社会公德心和道德观念,建立积极向上的社会风尚。
现代年轻人婚姻观的经济背景与社会环境
现代年轻人婚姻观的经济背景与社会环境婚姻观是指一个人对于婚姻和家庭的理念和态度。
在现代社会中,年轻人的婚姻观呈现出与过去不同的特点,这主要受到经济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现代年轻人婚姻观的经济背景与社会环境,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一现象。
一、经济背景的影响1.1 就业压力的增加现代社会的竞争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年轻人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大部分人要面对高昂的房价、薪水不高的工作以及不断增长的日常开支。
因此,他们更倾向于在事业稳定之后再考虑婚姻,以确保经济独立和生活质量。
1.2 消费观念的变化现代社会中,消费观念逐渐转变为注重个人满足和享乐。
年轻人愿意花费更多的钱来追求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对于家庭和孩子的责任感相对较弱。
因此,他们更倾向于推迟或不考虑结婚和生育,以便更加自由地追求个人价值。
二、社会环境的影响2.1 广告和娱乐行业的影响广告和娱乐行业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给年轻人灌输了许多关于婚姻和家庭的不切实际的理念。
他们常常受到表面光鲜的婚姻形象和浪漫的爱情故事的吸引,但忽视了婚姻所需要付出的真实努力和责任。
这使得年轻人对于婚姻持有理想化的观念,因此对于婚姻的准备和承诺愿意更加谨慎。
2.2 婚姻观念的多元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婚姻的认知也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
传统的婚姻观念逐渐被重新定义,婚前同居、恋爱自由、婚姻平等等概念逐渐被接受。
这使得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人自由和幸福感,相对较少考虑传统的婚姻义务和责任。
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更加开放和现代的婚姻观。
三、解决现代年轻人婚姻观问题的对策为了适应现代年轻人婚姻观的转变,社会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社会保障措施,减轻年轻人的就业压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经济条件来创造稳定的家庭环境。
3.2 加强家庭教育和婚姻指导,教育年轻人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念,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家庭意识。
3.3 增加对婚姻和家庭的正面宣传,向年轻人传递真实而积极的婚姻信息,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
从经济学视角看中国的婚姻法改革分析
从经济学视角看中国的婚姻法改革分析摘要:我国婚姻法改革措施的有效落实,一方面为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奠定了扎实的法律参照基础,由此保障了夫妻各自在婚姻法中的基本权益;另一方面,婚姻法改革内容更趋于公平化,能够根据夫妻生活状况进行更细致的研究,以便双方婚姻关系破裂时,能够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
本文基于我国婚姻法改革内容展开分析,在明确法规来源与经济意义同时,期望能够为后续婚姻关系的构建提供良好参照。
关键词:经济学;婚姻法;改革意义;应用分析一、婚姻法改革概述我国婚姻法是参照西方国家婚姻法制度演变而来的法制体系。
从我国传统婚姻价值观念角度看,我国在法制体系构建早期并不具备相关法律内容,致使我国在婚姻关系研究中频繁受到阻碍,而西方国家婚姻法已经具备上百年的发展史,所以其法律条款与思想较为成熟,并且婚姻法条款较为合理,便为我国婚姻法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参照,也为后续婚姻法条款与制度的不断完善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
近些年由于经济发展体系的不断完善,居民法制意识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因此传统西方婚姻法条款与制度便摒除了传统婚姻终身制的原则,转而以个人婚姻负责模式巩固了居民的自由权益,这既转变了传统婚姻法的价值观,同时为公平法制系统的构建提供了契机,使女性家庭从属地位有了极大的转变,也为婚姻环境下女性角色的经济权益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但从婚姻法领域研究建议中可知,多数专家学者认为新型婚姻法虽然提升了妻子的社会地位,使女性权益得到了极好的保障,但与此同时原有的家庭权利与义务也会被削弱,如此也极易影响家庭生活的正常运转,使夫妻二人关系更容易恶化,这便极大提升了我国离婚率,在居民权益与社会和谐理念落实期间促成了反向效果。
二、婚姻法改革内容分析1. 婚姻关系的解除根据西方国家理论情况与经济状态研究可知,在婚后家庭生活中,通常是由男性作为家庭主导成员提供经济来源,以此保障家庭功能的正常运转。
而女方在婚姻关系确立之后,极大部分会将社会角色关系转变,从以往独立人格转换为家庭的从属者,在此种家庭环境中,掌握经济命脉的男性无疑掌握了主导权。
现今年轻人婚姻观的经济因素分析
现今年轻人婚姻观的经济因素分析近年来,现代社会中的年轻人对待婚姻的态度与以往存在显著差异。
经济因素被广泛认为是影响年轻人婚姻观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收入水平、就业压力、住房成本和职业发展等角度对现今年轻人婚姻观的经济因素进行分析。
一、收入水平首先,现代社会中,年轻人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使得他们难以承担起婚姻和家庭的经济负担。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和就业市场的竞争加剧,许多年轻人处于低收入或不稳定收入的境地。
另外,许多年轻人追求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的价值观念也影响着他们对婚姻的态度。
在这种情况下,婚姻和家庭的经济成本可能会成为他们推迟婚姻的原因之一。
二、就业压力其次,现代社会的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年轻人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
在追求自己的事业发展的同时,不少年轻人往往会把结婚和生育推迟到事业相对稳定时期。
他们更希望在经济基础更加稳定的情况下步入婚姻,并且能够保证家庭的经济安全。
因此,就业压力也促使现代年轻人对婚姻持有谨慎和理性的态度。
三、住房成本在现代城市中,住房成本显著上升,对年轻人的经济压力不容忽视。
购买房屋或租赁稳定的居所都需要相当的经济支出,这使得许多年轻人无法在适当的时间内拥有稳定的住房条件。
婚姻往往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住房环境来支持,缺乏这样的条件可能会对年轻人的婚姻观产生影响。
四、职业发展对于大多数年轻人来说,职业发展是他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他们希望通过不断努力工作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来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薪资待遇。
然而,职业发展需要时间和精力,有时会使年轻人在个人生活和家庭领域做出妥协。
他们可能会推迟婚姻的时间,以便专注于事业的发展,并在事业相对稳定后再考虑结婚和生育。
综上所述,现今年轻人婚姻观的变化与经济因素密切相关。
收入水平的不稳定、就业压力、住房成本以及职业发展,都对年轻人的婚姻计划和态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现代年轻人的婚姻观,我们应该重视经济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并积极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以促进年轻人的婚姻幸福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婚姻制度变化与经济影响
婚姻制度变化与经济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婚姻制度也在不断地改变。
传统的婚姻观念逐渐被打破,新的婚姻形态不断涌现。
这些变化对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变化的婚姻制度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传统的家庭模式中,男性通常是家庭的经济支柱,而女性则承担起照料家庭和孩子的责任。
然而,现代婚姻制度的变化使得女性在职场上有了更大的机会和选择,进一步推动了女性就业率的提高。
这也意味着增加了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对男性的就业压力和家庭责任产生了新的考验。
其次,婚姻制度的变化也对消费模式和家庭结构产生了影响。
传统的家庭模式是以核心家庭为基础,由丈夫和妻子共同承担家庭责任,而婚姻制度的变化使得家庭结构变得多样化。
单亲家庭、同性婚姻等新型家庭模式的出现,对经济产生了不同层面的影响。
例如,单亲家庭通常需要承担更大的经济负担,因为一个人要同时承担养育子女和赚钱的责任,从而可能导致家庭支出的增加。
而同性婚姻的合法化,则对相关产业如婚礼策划、婚庆服务等带来了新的商机。
此外,婚姻制度的变化还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上,婚姻是购买房屋的一个重要契机,许多年轻人在结婚后就开始购房,从而带动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然而,随着婚姻观念的变化和婚龄的延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不婚或推迟结婚,从而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一定的不确定性。
此外,同性婚姻的合法化也为同性伴侣提供了购房的机会,进一步推动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除了以上的影响,婚姻制度的变化还对劳动力流动和社会保障系统产生了影响。
随着婚姻观念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不结婚或晚婚,进而对劳动力流动产生了影响。
例如,年轻人在追求工作机会的时候更倾向于选择灵活性更高的工作形式,而不愿意为了婚姻而牺牲自己的职业发展。
这使得劳动力市场上的流动性增强,同时也对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
传统的社会保障体系通常基于家庭单元来进行福利分配,而随着家庭结构的多样化,社会保障体系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确保所有人都能够获得平等的福利待遇。
婚姻市场的经济学分析与社会影响
婚姻市场的经济学分析与社会影响在人们的一生中,婚姻被认为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段旅程。
然而,婚姻并非仅仅是一种感情的结合,它在经济学领域也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婚姻市场的运行机制,并进一步探讨其对社会的影响。
首先,婚姻市场被视为一种市场经济,参与者通过供求关系来进行配对。
就像其他市场一样,婚姻市场也存在着核心理论,如需求与供给、价格和市场的清算机制。
需求与供给的配对关系在婚姻市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每个人对于婚姻的需求程度不同,因此市场中会形成各种各样的供给和需求曲线。
这些曲线将决定婚姻市场上的价格,即婚姻的相对“稀缺性”。
例如,如果某地区男性较多,而女性较少,女性在婚姻市场上的供给将较少,从而导致她们在选择配偶时有更多的话语权。
因此,在婚姻市场中,供需关系产生的配对将直接影响到市场的稳定性和平等性。
其次,婚姻市场的因素不仅仅限于性别比例。
在经济学中,人们参与市场活动时往往会考虑到个人收益和成本。
同样,对于婚姻市场,中介成本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婚姻市场的中介成本包括时间、金钱和精力等方面的投入。
这些中介成本将使人们在选择配偶时更加慎重。
因此,人们常常会在经济理性与感情需求之间做出权衡。
例如,一位事业有成的女性可能更倾向于寻找同样成功的伴侣,而放弃了与其他更加亲近但经济条件一般的人的机会。
这种个体的决策对整个婚姻市场的稳定性和平等性都会有所影响。
婚姻市场的稳定性和平等性问题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经济学家通过运用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来探讨这一议题。
其中,最著名的理论是加里·贝克尔和阿兰·罗斯坦尔提出的“稳定婚姻匹配理论”。
他们认为,婚姻市场中的配对关系将在满足所有人的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前提下进行调整。
然而,在实际情况下,由于信息不对称和个体偏好的差异等因素的干扰,市场的效率并不能完全达到最优状态。
此外,婚姻市场的经济学分析还揭示了婚姻与生育决策之间的密切联系。
婚姻市场的经济学分析与社会影响
婚姻市场的经济学分析与社会影响婚姻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之一,婚姻市场则是指个体通过配偶选择形成家庭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婚姻不再仅仅是个人感情的问题,而是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因素。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婚姻市场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社会的影响。
首先,婚姻市场与供需关系密切相关。
在传统婚姻观念下,男性通常被视为提供经济支持的角色,而女性被视为照顾家庭和孩子的角色。
因此,在婚姻市场中,男性的经济实力往往是吸引女性的重要因素。
这种供求关系会导致男性在婚姻市场中更容易获得优势地位,而女性则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
这种现象在发展中国家尤为明显,其中的一个原因是男性在社会资源分配中占据主导地位。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女性独立意识的崛起,婚姻市场的供需关系也在发生变化。
越来越多的女性更加注重自身独立和事业发展,对丈夫的经济条件要求也不再那么追求。
相反,更多的女性看重对方的性格、价值观以及家庭责任感等方面。
这也使得在婚姻市场中,男性不再是唯一的供给者,女性也有了更多的议价权。
其次,婚姻市场的决策过程也涉及到理性选择。
在经济学中,理性选择理论认为,个体在面对千变万化的选择时,会通过比较成本与收益来进行决策。
在婚姻市场中,个体会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偏好,选择最合适的伴侣。
这种理性选择还会受到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影响。
个体对于对方的信息获取有限,容易受到偏见和误导,进而影响决策结果。
因此,在婚姻市场中,不仅个体的选择过程受到理性思考的影响,还受到信息获取的限制。
除了供需关系和理性选择,婚姻市场还受到文化观念和社会预期的影响。
婚姻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中,具有不同的规范和期望。
例如,在传统社会中,嫁妆的重要性十分突出,女性的婚姻决策受到更多的经济考量。
而在现代社会中,个体更加注重自身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倾向于选择价值观和共同兴趣更为匹配的伴侣。
这种婚姻的变化也导致了婚姻市场的变革和个体选择的多样化。
当代年轻人婚姻观念的差异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
当代年轻人婚姻观念的差异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当代年轻人的婚姻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比于过去,现代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追求,婚姻观念也变得更加自主和开放。
这些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探讨当代年轻人婚姻观念的差异与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
一、个人自由与独立的追求在过去,婚姻被视为一种贞操和家庭责任的象征。
年轻人在选择配偶时,更多地考虑的是父母的意见以及经济实力。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当代年轻人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追求。
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追求独立的职业发展和事业成功。
他们希望能够有自己的事业、自己的生活,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这使得他们更加谨慎地看待婚姻,更加注重自身的利益和需求。
二、经济压力和财务独立社会经济因素在年轻人的婚姻观念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今的经济环境变化很快,物价飞涨,房价高企,而且就业竞争也更加激烈。
这些因素导致了年轻人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婚姻生活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包括买房、养家糊口以及未来孩子的教育等。
然而,当代社会的经济压力使得年轻人往往难以承担起这样的责任,因此他们更加谨慎和理智地对待婚姻。
此外,当代年轻人也更加强调财务独立。
他们希望能够凭借自身的努力和能力来实现生活的自立,而并非过分依赖另一半。
这也使得他们在选取伴侣时更加注重对方的经济状况和能力。
三、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婚姻自由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得当代年轻人的价值观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开放。
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个性和人生追求,不再被传统婚姻观念所束缚。
这种多元化的价值观往往与社会经济因素密切相关。
经济的繁荣和城市化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方式选择。
年轻人不再局限于地理位置、社会背景或家庭条件来选择伴侣。
他们更加注重个体的特质和性格相匹配,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婚姻伴侣。
此外,现代社会的开放和宽容也为年轻人的婚姻观念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新婚姻法对城市青年婚恋观影响的经济学探析
新婚姻法对城市青年婚恋观影响的经济学探析新婚姻法对城市青年婚恋观影响的经济学探析在20XX年8月13日,国家出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的法令,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
该法令的出台针对社会中存在的婚姻问题提出了良好的解决对策,其中有一条规定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即在处理离婚案件时,财产分割中对于不动产的划分应归于登记方所有,父母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要登记在子女的名下,指定为其中一个人的财产。
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城市青年的婚姻观。
婚恋观是指人们对恋爱、婚姻以及两性之间的看法,是重要的人生价值观,主要包括了恋爱观和婚姻观两个部分。
《新婚姻法》的颁布,与城市青年的婚恋观的形成和转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新婚姻法对城市青年婚恋观的影响新婚姻法的出台,对城市青年婚恋观的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一)积极影响1.婚恋观理性化新婚姻法对城市青年婚恋动机和态度总体呈现出理性化的趋势。
在恋爱中,多数青年始终坚持心理上的相互吸引,从而进行恋爱。
婚姻方面,更多的青年为了能够独立生活,自立财产,忙于寻找合适的工作。
这都是理性的表现。
2.女性自立普遍化新婚姻法的颁布致使城市女性独立、自立普遍化,女性也要脱离被包养和沦为家庭主妇的命运,独立的工作和生活。
3.财产明朗化新婚姻法针对财产的判定和划分是人们关注的重要内容,据调查统计,多数的城市青年认为,只有对财产有了科学准确的认识,婚姻才能健康持续的发展,降低了婚变纠纷发生的概率。
(二)消极影响1.婚前同居增多随着新婚姻法的颁发,很多的城市青年认为,婚姻和同居的差别不大,因此会更加愿意选择同居而非结婚。
2.财产引发婚变新婚姻法对财产的划分有了新的规定,在婚姻中家庭条件较差的一方被视为弱势,家庭条件好一点的被视为强势,财产明朗化不利于夫妻感情的稳定性。
二、结构性无偶(一)婚姻经济学理论基础学术界最早开始分析婚姻是在1776年的《国富论》中,解释了贫穷影响婚姻的问题。
婚姻制度对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
婚姻制度对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婚姻制度是一个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它不仅涉及到个人的幸福与事业发展,还对整个社会经济状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不同的层面分析婚姻制度对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
首先,婚姻制度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
众所周知,婚姻是一个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庭的稳定与和谐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工作表现。
有稳定婚姻的人更有可能保持专注于工作,从而提高了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
此外,有伴侣的人更有可能分担家庭责任,使得他们能够在外工作更久,从而增加了劳动力的供给。
其次,婚姻制度对消费行为有着重要影响。
家庭是消费的基本单位,婚姻的稳定与和谐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家庭的消费观念和行为。
研究表明,有稳定婚姻的人更有可能保持较高的储蓄率,因为他们可以共同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
此外,婚姻也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夫妻之间的互相理解和信任可以减少浪费和不必要的花费。
此外,婚姻制度也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中国,婚姻被普遍视为一个人生活的重要里程碑,很多人在结婚后追求拥有自己的住房。
因此,婚姻的发展和全国各地的楼市密切相关。
随着婚姻观念的变化和婚纱恶性通胀,房地产市场也受到了婚姻制度的影响。
婚姻的发展程度和年龄,对于购房意愿和资金来源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政府和开发商需要密切关注婚姻制度的发展,以调整房地产市场的供需关系。
另外,婚姻制度还对教育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
结婚后,夫妻往往需要为自己和孩子的教育负担费用。
因此,在婚姻制度的影响下,家庭对于教育资源的需求也会有所增加。
这种需求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教育的供给和质量,并且会对整个社会的人力资本积累产生长期的影响。
总而言之,婚姻制度不仅影响个人的幸福与事业发展,还对整个社会经济状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对劳动力市场、消费行为、房地产市场和教育系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政府和社会应该密切关注婚姻制度的发展,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来促进婚姻的稳定和和谐。
只有通过适应和引导婚姻制度的变化,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婚姻法对城市青年婚恋观影响的经济学分析社会价值观念是指人们的行为规范和思想体系, 指导着人们的一切社会活动,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往往成为整个社会变迁的先声。
〔1〕而婚恋观指导着人们的一切婚恋行为,婚恋观的变化在家庭的构建和维持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外在表现形式是择偶标准的变化。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的和谐稳定往往对一个社会的良好运行和发展发挥着重要影响。
我国当前处于社会的急剧转型期,尽管婚恋观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在不同环境下的择偶标准不一。
其中在择偶标准中一直存在一个基本矛盾:物质与爱情的矛盾,“注重追求个人的情感需求还是注重经济等物质因素的作用,成为现代人择偶时的一个两难选择”。
〔2〕然而主流的婚恋观应该是符合整个社会发展所需的,有利于家庭稳定和社会的可持续进行。
从这一角度来讲,扭曲的婚恋观是指不利于人类社会良好发展和延续的,通过不合时的择偶标准具体形式指导人们进行婚恋行为选择的社会价值观。
在当前主要表现为大部分城市青年(这里的城市青年主要指达到适婚年龄,在城市长期居住工作的青年,这部分人才是面临房价和婚房问题的主要群体)婚恋观的日趋物质化、世俗化,在择偶的过程中经济因素超越了感情因素的考虑,尤其体现在婚房成为结婚的首要权重因素。
扭曲婚恋观的直接后果之一是造成城市青年在婚恋市场二元化,出现供需结构性失衡,笔者将其概括为结构性无偶现象。
本文所谓的婚恋市场二元化是指,与贝克尔“高质量的男子和高质量的女子结婚,低质量的男子和低质量的女子结婚”相对应过来的概念,把婚恋市场分成“有房适婚男性”和“无房适婚男性”两个市场,具体展开见下文。
结构性无偶是指,尽管婚恋市场上存在较多的求偶需求,但由于处于不同区域、不同阶层以及个人特质的差异,适婚男女出现供需不匹配,导致无偶男女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比例过大,给社会运行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一、城市青年婚恋观的扭曲现象在中国,买房结婚是一种固有的情结。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不同于西方工业文明,中国人更注重安土重迁,房子能给中国人带来巨大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置业情节严重,“婚房”也就自然成了结婚的“必备品”。
结婚买房本无可厚非,但在高房价形势下,婚房却引出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房价的一路攀升,大大超出了城市青年的支付能力。
有学者利用全国的数据,创建了一个以房价收入比为核心的住房压力指数,实证分析得出,2007 年中国住房压力最低的是呼和浩特,指数为29%,而西方学者认为合理的家庭负债比例不超过1/3,中国当前有一半以上的大中城市住房压力指数超过这一标准。
〔3〕作为工作刚起步的青年工作者,收入相对而言比较低,积蓄非常薄弱,住房压力自然更大。
中国结婚形式一直以来还是女性脱离父母,进入男方家庭或重新组建家庭。
在这一过程中,女性对住房的需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在沉重的住房压力下,女性在择偶过程中把是否拥有住房作为衡量配偶的一大重要甚至第一标准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物质型”婚恋观对当下青年影响愈发严重。
〔4〕《2010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显示,“70.8%的女性认为男性必须有房才能结婚”。
〔5〕另据2010年“首都市民价值观调查模型建设研究”课题调查发现,高达43.7%的青年女性认同“有车有房是当今择偶的基本条件”。
“拜金女”“闪婚族”“房奴”“恐婚族”“大龄未婚女”等群体随之增加, “宝马名言” “房奴”“蜗婚族”等辞藻不仅在网络上频频使用,在现实中也广为流传。
高房价对女大学生的婚恋观影响尤为明显,这一群体流行着“男靠家,女靠嫁”的说法, 即将毕业的女大学生们将婚姻视为就业的一条捷径,戏称为“曲线就业”。
〔6〕婚恋观世俗化、物质化现象严重。
尽管关于此问题争论颇多,但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真正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本文运用婚姻经济学的理论对其展开分析,探讨婚恋观扭曲导致婚恋市场结构性无偶的过程及其影响,进而提出相关的对策。
二、结构性无偶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分析婚恋问题的研究广泛存在于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类学领域,然而作为婚恋主体的男女双方大部分情况下是具备劳动能力的人,是资源的一种。
从整个社会范围来看,他们之间的匹配和结合,实质是资源配置的一种。
从男女个体来讲,他们的择偶过程,实质是把对方作为一个消费品进行选择购买的过程。
因此,基于经济学的理论来研究婚恋问题,赋予了对此问题的认识较社会学、心理学和人类学更多的理性成份。
(一)婚姻经济学理论基础学术界最早开始从经济学角度来探讨婚姻是亚当·斯密。
在1776 年出版的《国富论》一书中, 亚当·斯密(Adam Smith)就讨论了在工人阶级中, 贫穷如何抑制婚姻这一问题。
运用经济学工具和技巧来探索为何结婚、何时结婚以及与谁结婚是近期的发展。
大卫·戈尔和劳伊德·夏普利( David Gale and Lloyd Shapley 1963)最早发展了一个婚姻匹配模型。
〔7〕英国学者詹姆斯·费雷泽则通过社会交换理论来分析婚姻关系。
〔8〕而国内学者从经济学视角探讨婚姻的典型代表有王宇中的“美满婚姻二维匹配模型”理论,强调男女双方资源的对等性和特质的契合性〔9〕。
李煜、陆新超着重从先赋性和自配性两个角度分析了婚配的变迁。
〔10〕然而对婚姻经济学概括较为系统的还属加里·贝克尔,下面笔者就其婚姻经济学的部分理论作一个简单的梳理,主要包括两部分:选择结婚的动机和婚姻匹配的对象选择。
贝克尔假设家庭产出对于夫妻双方来讲是单一的同质商品,换言之,男女双方从婚姻中所获的收入是相等的。
那么对于所有结婚者来说则有下列等式:〔11〕另外贝克尔还对婚姻匹配的对象选择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高质量的男子和高质量的女子结婚,低质量的男子和低质量的女子结婚”“这样的婚姻市场才会是家庭产出最大化”。
从单个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他们往往追求的是比自身等价或者更优者结合。
在已有的婚姻经济学研究成果中,大部分学者在讨论婚姻市场供需平衡问题时,主要考虑的是婚恋市场上的市场因素怎么影响供需平衡的。
诸如个人特质(商品特性)、男女比例(供需数量变化)、择偶偏好(消费者偏好)等。
即在充分自由的婚恋市场上,结婚的双方基本上是对等的质量。
但考虑到区域隔阻、时间等交易成本和机会成本,还是会出现诸多婚配失败的现象,这些都是由于婚恋市场自身缺陷造成的,只是暂时性的供需不平衡,能靠婚恋市场内部进行调节的。
然而,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下或特定时期,非市场因素通过影响市场因素往往会给婚恋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
对于婚恋市场来说,居高不下的房价便是一个影响强烈的非市场因素。
它的出现导致了婚恋市场供需出现结构性失衡,是婚恋市场本身所不能自动调节的。
(二)结构性无偶的形成及其影响本文主要是从城市女青年的角度进行分析的,因此笔者把适婚女性看作是婚恋市场上的需求方D,男性为供给方S,而女性在婚配时的心理预期收入为市场价格P。
为进一步展开分析,明确几个限定条件是很有必要的:1)在新婚姻法出台前后,适婚男女的收入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可以忽略极小部分的暴发户),换言之,他们的绝对支付能力在这一时期是稳定的;2)贝克尔把男性区分为高质量男子和低质量男子,本文则根据有没有住房将其分为“有房适婚男性”和“无房适婚男性”。
前者既包括在城市已经拥有住房,或者已经具备购房的实际支付能力(不管这种实际支付能力是自身具备的还是遗赠得来的),后者则相反。
3)假设“有房适婚男性”和“无房适婚男性”两群体可以看成是能够区分的两个市场。
4)P在一段时期内保持相对地稳定,即女性对于婚配结果的心理预期较为稳定,例如获得和谐的婚姻,美满的家庭等。
假设在房价虚高(以超出平均居民实际支付能力为分界点)的态势前,如图(1)、(2)分别为MH 、MNH市场,P为购买方(即女性)对其能支付的对价,即购买方能从婚配中获得合理的预期收入水平,此时MH 、MNH市场在价格P0水平均达到均衡状态。
即在房价虚高前,婚恋市场正如贝克尔所假设的“高质量的男子和高质量的女子结婚,低质量的男子和低质量的女子结婚”达到较为均衡的状态。
然而随着房价这一非市场因素,导致了需求方(女性)消费的偏好产生了转移。
这一转移过程是这么进行的:在中国传统婚姻模式下,一般是由女性脱离父母,嫁入男方家庭,也就是婚姻剥离了女方的原居住地,此时女方在婚配中必须衡量男方有没有住房,但随着房价的虚高,大大超出人们实际支付能力时,拥有住房的男性相对在减少,而没有住房的男性相对在增加。
从女性角度来讲,由于价格P在一段时期内保持相对地稳定,即女性对于婚配结果的心理预期较为稳定。
然而房价的虚高大大地增加了继续维持这种心理预期的成本,如果把目光从“无房适婚男性”转移到“有房适婚男性”,就可以消除这增加的成本。
女性在婚配中对住房的需求,这种心理变化投射出来的是对“有房适婚男性”的需求绝对和相对地增加。
相应地,婚恋市场会发生如下变化:在MH市场上,供给曲线减少到S2,需求曲线增加到D2,从而出现需求过热,产生缺口QH2-QH1;而在MNH市场上,供给曲线增加到S2,需求曲线减少到D2。
从而出现供给过剩,产生剩余QH2-QH1。
只要其条件保持稳定,这种缺口和剩余在短时间内是不会消除的,仅靠婚恋市场自身是无法调节的。
在“有房适婚男性”市场上,大比例的无偶女性增加,而在“无房适婚男性”市场上,大比例的无偶那男性增加,形成结构性无偶现象。
结构性无偶带来的社会问题颇多,最为直接的是大量刚毕业的男大学生、进城务工的农村男青年、收入微薄的适婚男性群体求偶难, 大龄未婚青年增多,退后了整个社会的结婚年龄, 进而影响到我国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龄化加速。
另外由于在择偶过程中过于注重经济因素,导致婚姻质量下降,离婚率逐年增长,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
最后,扭曲的婚恋观会给整个社会风气带来长久而且深远的不良影响,对国人的价值取向产生误导,不利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
三、新婚姻法对结构性无偶的调整2011年7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25次会议通过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以下简称新婚姻法)于同年8月13日开始实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关注的焦点在新婚姻法的第七条和第十条。
前者规定:“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为子女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条第(三)项的规定,视为只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该不动产应认定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被网友俗称“谁父母出资,房子归谁”。
后者规定:“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时该不动产由双方协议处理。
依前款规定不能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该不动产归产权登记一方,尚未归还的贷款为产权登记一方的个人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