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天下第一痛

三叉神经痛-天下第一痛继发性三叉神经痛是我们日常生活碰到的常见疾病,其特点是难以控制疼痛。
有很多病人患病多年至数十年,经久难愈,疼痛为闪电样疼痛,阵发。
一旦发生疼痛无法忍受。
有时候用餐、讲话、洗脸或吹冷风时都有可能发病。
该病较大的特征是常用的止痛药无效。
1.三叉神经痛临床症状临床患者多集中在40岁左右,以脸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几支区内发生突发的短暂剧烈疼痛为特点。
可长期固定在某一分支,尤以第二、三支多见,也可以两支同时累及。
疼痛以脸颊、上下颚或舌最明显;嘴角、鼻翼、颊部和舌等处更为比较敏感,轻按就可引起,故有“触发点”或“扳机点”之称。
疼痛可造成反射性面肌抽动,嘴角牵向患肢,并有面部潮红、落泪和流口水,称痛性抽搐。
情况严重洗脸、刷牙漱口、讲话、咬合等都会引起,以至不可以做这些姿势。
每一次发病时间仅几秒至2分钟,突发突止。
间歇期完全正常,痛次较少,之后多增加并加剧。
现病史可呈规律性,每一次发病期可数日、几个星期或数月、数年不等。
减轻期也可数日至多年不等,一般中枢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
2分辨三叉神经痛①继发性三叉神经痛:主要表现脸部持续疼痛感和感觉减退,角膜反射迟缓等,常伴其他的中枢神经麻木。
②牙疼:一般牙疼持续性顿疼,多限于牙龈部,进冷、热食可加重,部分和X线检查有利于辨别。
③慢性鼻窦炎:为局部延续性隐痛,局部存在压疼,可有发热、白细胞多、流脓涕等细菌感染为主要表现,鼻腔检查及X线可诊断。
④颞颌关节病:为咀嚼时疼痛和运动受限,张嘴时病侧颞颌关节关弹响和部分压痛。
⑤舌咽神经痛:是限于舌下神经分布区的扁桃体、舌根、咽及耳道深部发病剧烈疼痛,舌咽、讲话、哈欠、咳嗽常可引起。
咽喉、舌根和扁桃体窝会有疼痛触发点。
⑥蝶腭神经痛:遍布于鼻根后方、上颌、上颚及牙龈部,发病时病侧鼻黏膜充血、鼻子堵塞、落泪,疼痛向同侧眼眶,向额、颞、枕和耳朵等处放散,无扳机点。
⑦非典型面痛:疼痛位置不确定、深在或弥散、坐落于一侧脸部,也能为双侧,无触痛点,情绪使疼痛加剧。
三叉神经痛ppt课件免费

应对策略
针对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医生会 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如调整药 物剂量、更换药物等。同时,患 者需保持与医生的良好沟通,及
时反馈用药情况。
03
非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
针灸、理疗等非药物方法
01
02
03
针灸
通过对特定穴位进行刺激, 调和气血,达到止痛的目 的。常用穴位包括合谷、 太冲、风池等。
新型药物研发 针对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研发具有更高疗效 和更低副作用的新型药物是未来的重要方向。
3
多学科协作
加强神经科学、疼痛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协 作,有助于全面深入地理解三叉神经痛,推动疾 病的研究和治疗进步。
对临床医生和患者建议
提高诊断准确性
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患者症状的仔细询问和查体,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提高三叉神经痛的诊 断准确性。
疼痛带来的焦虑和抑郁情 绪,可能导致精神障碍, 如失眠、多梦等。
预防措施建议
积极治疗原发病
针对引起三叉神经痛的原发病进行治疗,如手术切除病灶、药物 治疗等。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紧张,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锻炼。
注意饮食调节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过度咀嚼硬物,以减少对三叉神经的刺激。
处理方法指导
三叉神经痛ppt课件免费
目录
• 三叉神经痛概述 • 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 • 非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总结与展望
01
三叉神经痛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原因未明的三叉 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作的 剧痛
发病机制
可能与血管压迫、局部炎症、肿瘤 压迫等因素有关
临床表现及分型
脑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

一、三叉神经痛
(三)辅助检查 神经电生理检查 通过电刺激三叉神经分支并观察眼轮匝肌及咀嚼肌的表面电活动,判
断三叉神经的传入及脑干三叉神经中枢路径的功能,主要用于排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影像学检查 头颅MRI检查可排除器质性病变所致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如颅底肿瘤、多
发性硬化、脑血管畸形等。
一、三叉神经痛
一、三叉神经痛
(二)临床表现 面颊上下颌及舌部明显的剧烈电击样、针刺样、刀割样或撕裂样疼痛,持续数秒或1~
2分钟,突发突止,间歇期完全正常。 患者口角、鼻翼、颊部或舌部为敏感区,轻触可诱发,称为扳机点或触发点。严重病
例可因疼痛出现面肌反射性抽搐,口角牵向患侧即痛性抽搐(tic douloureux)。 病程呈周期性,发作可为数日、数周或数月不等,缓解期如常人。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典型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根据疼痛发作部位、性质、面部扳机点及神经系统无阳性体
征可诊断 需与以下疾病鉴别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 牙痛 鼻窦炎 舌咽神经痛
一、三叉神经痛
(五)治疗 首选药物治疗,药物无效时可选择非药物治疗 卡马西平:为首选,首剂0.1g,2次/日,每日增加0.1g,至疼痛控制,最大剂量不超
过1.0g/d 其他药物选择:苯妥英钠、加巴喷丁、普瑞巴林 非药物治疗:封闭治疗、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电凝疗法、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
二、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idiopathic facial palsy ) 亦称为面神经炎(facial neuritis)或贝尔 麻痹(Bell palsy),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 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
Thanks
脑神经疾病-三叉神经痛
一、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 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简称,为三叉 神经分布区内短暂的反复发作性剧痛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1)

概述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是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反复发作的、短暂的、剧烈的、闪电样疼痛。
特发原因不明。
好发于40岁以上,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加,女性多见于男性。
大多为单侧性,少数为双侧性。
在单侧发病病人中,以右侧常见,且多是第三支和第二支受累。
病因和发病机制根据神经放射学检查结果,将三叉神经痛分为:1、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多数认为其病变在三叉神经的周围部分,即在三叉神经半月节感觉根内。
根据显微外科和电镜观察,可能与小血管畸形、岩骨部位的骨质畸形等因素有关,而引起疼痛发作。
2、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病因是颅内某些器质性疾病,如小脑脑桥角区肿瘤、三叉神经根或三叉神经节部位肿瘤、血管畸形、动脉瘤、蛛网膜炎、多发性硬化等。
病理改变三叉神经感觉根切除后活检发现神经节细胞消失,神经纤维脱髓鞘或髓鞘增厚,轴索变细或消失。
少数患者发现颅后窝异常小血管团压迫三叉神经根或延髓外侧。
临床表现(一)疼痛部位:不超出三叉神经分布范围,常局限于一侧,多累及一支,以第二、三支最常受累,约占95%. (二)疼痛性质:疼痛呈发作性电击样、刀割样、撕裂样剧痛,突发突止。
每次疼痛持续数秒至数十秒种。
发作间歇期逐渐缩短、疼痛逐渐加重。
发作频繁者可影响进食和休息。
(三)诱发因素及“扳机点”:疼痛发作常由说话、咀嚼、刷牙、洗脸等动作诱发,甚至风吹或响声也能引起发作。
有些病人触摸鼻旁、口周、牙龈、眉弓内端等区域即可引起疼痛发作,这些敏感区域称为“扳机点”或“触发点”。
麻醉“扳机点”常可使疼痛发作暂时缓解。
因此病人为了减免发作常常不敢洗脸、大声说话、甚至不敢进食。
(四)体征:发作时可伴有同侧面肌抽搐、面部潮红、流泪和流涎,故又称痛性抽搐。
疼痛发作时病人常用手揉搓同侧面部,久而久之面部皮肤变得粗糙、增厚、眉毛脱落,再因不敢吃饭、洗脸、不修边幅,病人往往显得消瘦、面容憔悴、蓬头垢面、情绪抑郁。
三叉神经痛真的是“天下第一痛”吗

问健康■健康讲堂〉>授课人简介三叉神经痛真的是“天下第一痛”吗授课人/杨聪娴山东省立医院疼痛科主治医师杨聪娴,医学博士,山东省立医院疼痛科主治 医师。
熟悉疼痛科常见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 痛、三叉神经痛、骨关节疼痛以及癌性疼痛的诊断 和治疗,擅长超声引导下 穿刺治疗。
2019年获全国首届“华夏杯”中青年区域麻醉与疼痛超声技能大 赛总决赛(疼痛组)三等 奖。
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课题1项,发表SCI 论文3篇。
被称为“天下第一痛”的三叉神经痛,是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之一,多发生于中老年人,40岁以上者占70%~80%,10岁以下亦有个别发病。
疼痛主要是发生在半侧面部,下颌、牙龈、牙齿及眼部周围,呈发作 性的烧灼样、针刺样疼痛,可因说话、洗脸、进食、刷牙等动 作,触动“扳机点”而引起疼痛 发作,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影 响正常工作或生活。
根据资料统计,其患病率为182.8人/10万,女 性略多于男性。
三叉神经痛每次发作时间由数秒钟到几分钟。
这种疼痛有缓解 期,痛一段时间以后能缓解一段时间。
缓解期有的可以长达数十天, 然后又开始一个发作周期。
治疗三叉神经痛首先是治疗 引起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原发性 疾病。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局部注射、射频热凝、球囊压迫、伽马刀、开颅手术等。
药物治疗:首选是卡马西平,一般自小剂量开始,可 有嗜睡、恶心、呕吐、眩晕等不良反应,减量或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局部注射疗法:如果药物治疗无效或有不良反应,且疼痛严重可行外周神经、神经干或神经节阻滞或化学毁损疗法。
既往常使用无水酒精,近年来多采用多注射甘油,破坏感觉神经 纤维或神经元而止痛。
射频热凝疗法:在X 线或CT等的监视导向下,将射频电凝针极经皮穿刺入半月神经节,通过连续射频模式,使局部温度升高,可选择性地破坏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初级感觉神经元。
微球囊压迫术: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微球囊压迫术简单高效,对多种三叉神经痛均有良好效果,无需开颅,无手术切口,体 内无内植物。
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偏方

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偏方文章目录*一、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偏方*二、三叉神经痛有哪些症状*三、预防三叉神经痛的方法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偏方1、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偏方1.1、生艾叶150克,生鸡蛋1枚,银屑适量。
艾叶捣绒后加少许水入次碗内煨沸,纳入蛋清拌匀后再加银屑(或用小银器代替)搅匀,趁热裹熨患处。
每次半小时,每日2次,连续用至疼痛消失。
1.2、鹅不食草适量,牙皂3克,细辛3克,青黛1.5克。
将上药共研细末,让患者吸入药末,不拘时嗅,连嗅数日。
1.3、大枣1枚,红矾0.9克。
将红矾研末,放入大枣内,用镊子夹枣,放木火或蜡烛火上烤,待烤出味,即用鼻孔吸。
反复烤,反复吸,直至大枣烤焦,不出药味为止。
2、三叉神经痛的原因有哪些2.1、精神刺激:精神刺激是诱发三叉神经疼痛的重要因素。
有少数患者因为情绪和心情上放不开,整天眉头紧锁,为可能要到来的头痛提心吊胆,结果是造成肝郁气滞,郁久化火,上扰脑窍,而导致疼痛发作。
2.2、营养缺乏:对于什么能引发三叉神经痛,专家表示,很多患者患三叉神经痛,是由于吃素或不吃主食,盲目节食,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成分而引发疼痛。
过量吃素或不吃主食,很可能还会加重三叉神经痛。
神经是燃烧及消耗糖的组织,若缺乏维生素B1会引起乳酸堆积侵入脑部,毒化中枢神经系统,使脑组织消耗氧的能力减弱,以至引起暂时性的痉挛。
3、三叉神经痛带来的危害3.1、患者由于长时间的疼痛,使得机体神经内分泌、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等一系列生理活动系统发生病变。
如由于发作性的疼痛刺激使中枢神经系统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表现出儿茶酚胺分泌增加,糖原分解作用加强,交感神经系统活动性增强,使外周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律加快。
3.2、危害还表现为由于患者的长时间的剧烈疼痛,使得三叉神经痛患者不敢洗脸、畏惧进食、漱口和刷牙,使患者身体处于营养不良的状态,面容憔悴,身体消瘦,严重的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
三叉神经痛还会使患者的心理受到伤害,患者长期的精神抑郁,紧张焦虑。
三叉神经痛

预防角膜溃疡!
其他影响手术效果因素
压迫血管为粗大硬化的椎动脉
责任血管遗漏 短小穿通动脉压迫
Hale Waihona Puke 血管穿行于第Ⅶ、Ⅷ脑神经之间
REZ(root exit zone)被动脉夹持包绕
术中未发现明显责任血管
术后即刻效果
约15.9%~18 %的患者存在延迟治愈, 即MVD 术后症状未立即消失,而是经过一段 时间甚至半年才逐渐消失。
封闭疗法 :用无水酒精,甘油封闭神经分支
或半月神经节。
经皮半月神经节射频电凝疗法 :
方法:在x线监视下或经CT导向将射频电极针经
皮插入半月神经节,通电加热至65-75摄氏度, 持续1分钟。 疗效90%以上。 长期随访复发率为21—28%,但重复应用仍有效。 并发症:面部感觉异常,角膜炎,咀嚼无力,复 发和带状疱疹。
牙痛:
三叉神经痛易误诊为牙痛,有的患者拔牙 后仍然疼痛不止才确诊。 • 一般牙痛呈持续性钝痛, • 局限于牙龈部, • 可因进食冷热食物而加剧。 • X线检查有助于鉴别。
舌咽神经痛(glosspharyngeal
neuralgia)
•是局限于舌咽神经分布区的发作性剧痛,每
次持续数秒至1分钟。
口角,鼻翼,颊部和舌部为敏感,轻触
及可诱发,成为扳机点。 诱发第二支疼痛发作多因碰及触发点如 洗脸刷牙等。 诱发第三支发作多因咀嚼,呵欠和讲话 等。 痛性抽搐(tic douloureux):严重者 伴有面部肌肉的反射性抽搐,口角牵向 患侧。可伴面部发红,皮温增高,结合 膜充血和流泪等。
三叉神经
临床表现
多发于中年人,40岁以上起病者占 70%-80%,
三叉神经痛

治疗方法
西药治疗 1.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 开始每日 2次,以后可每日3次。每日0.2~0.6g,分2~3 次服用,每日极量1.2g。服药24h~48h后即有 镇痛效果。西药卡马西平止痛迅速,但是这种西 药平常是用来控制癫痫的镇静药,它通过控制脑 电波的异常放电来解除三叉神经痛的闪电刀割的 疼痛感,只是暂时能缓解2个小时左右的作用, 有很大的毒副作用,眩晕、乏力、是牺牲肝肾、 骨髓的正常功能为代价的。
射频消融术
相似疾病鉴别
1.牙痛:三叉神经痛常误诊为牙痛,往 往将健康牙齿拔除,甚至拔除全部牙齿仍 无效,故应注意。牙病引起的疼痛为持续 性疼痛,多局限于齿龈部,局部有牙痛及 致病病变,X线及牙科检查可以确诊。 2.副鼻窦炎:如额窦炎、上颌窦炎等, 为局限性持续性痛,可有发热、鼻塞、浓 涕及局部压痛等。
临床表现
1)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阵发性剧烈疼痛, 历时数秒至1-2分钟,,每次疼痛情况相 同。 2)疼痛可由口、舌的运动或外来刺激引 起,常有一“扳机点”,触之即痛,多在 唇、鼻翼、眉及口腔内等处,因怕引起发 作,病人常不洗脸,少饮食以致面部污秽, 消瘦,严重者身体虚弱,卧床不起。
3)约60%患者疼痛发作时拌有同侧眼或双眼流泪 及流口水。偶有面部表情肌出现不能控制的抽搐, 称为“痛性抽搐”。有的皮肤发红、发热、约 2.7%痛时拌有发凉,偶有剧痒者。半数以上患 者于痛者按压或揉搓患部以减轻疼痛,偶有不停 咀嚼或咂嘴以减痛者。 4)疼痛局限于一侧三叉神经一支或多支分布区, 以右侧及二、三支区多见,两侧疼痛者少见 (0.6%-5.3%),多先后患病,同时疼痛者更少, 多一侧轻一侧重。
预防和日常保养
1.饮食要有规律!宜选择质软、易嚼 食物。因咀嚼诱发疼痛的患者,则要进食 流食,切不可吃油炸物,不宜食用刺激性、 过酸过甜食物以及寒性食物等;饮食要营 养丰富,平时应多吃些含维生素丰富及有 清火解毒作用的食品;多食新鲜水果,蔬 菜及豆制类,少食肥肉多食瘦肉,食品以 清淡为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叉神经痛临床路径
一、三叉神经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三叉神经痛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1.阵发性发作的面部疼痛,持续数秒;
2.疼痛至少包含以下4种标准
(1)疼痛只限于三叉神经的一支或多支分布区
(2)疼痛为突发的、强烈的、尖锐的、皮肤表面的刺痛或烧灼痛
(3)疼痛程度严重
(4)刺激扳机点可诱发疼痛
(5)具有痉挛发作间歇期
3.无神经系统损害表现;
4.每次发作形式刻板;
5.排除其他引起面部疼痛的疾患。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疼痛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1.药物治疗:
(1)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已被公认为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
加巴喷丁,为新型抗癫痫药,对该病也具有
较好的治疗效果;
(2)抗痉挛药物:脊舒和力奥来素,与抗癫痫药物合用效果佳;
(3)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匹莫奇特,主要用于抗精神病治疗;
(4)维生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B1,B6及B12,不仅有促进神经修复作用,而且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2、神经阻滞治疗:如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可采用神经阻滞治疗。
下颌神经分布区疼痛的患者,可行下颌神经阻滞术;上颌神经分布区疼痛的患者,可行上颌神经阻滞术。
对于三叉神经任何一支或多支疼痛者,均可行半月神经节药物或射频损毁术。
3、手术治疗:如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出现明显的副作用,可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现多采用的手术为微血管减压术。
二、三叉神经痛临床路径
(一)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7-10天。
(二)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三叉神经痛;
2.患者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患者);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三)明确诊断及入院常规检查需2-3 天(指工作日)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常规化验:血(尿便)常规、ABO血型、肝肾功能、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凝血功能、肿瘤标记物等;
2.胸片、心电图、头颅MRI;
3 患者及家属签署以下同意书:检查及治疗知情同意书,神经阻滞同意书,介入手术知情同意书,麻醉知情同意书。
(四)根据患者病情及V AS评分,给予药物调整镇痛。
(五)药物控制疼痛不佳者,如其入院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可给予神经阻滞、微创治疗或者外科手术。
(六)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V AS评分小于3分,或者疼痛不影响夜间睡眠;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三、三叉神经痛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三叉神经痛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7-10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