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科版
1.教学重点
(1)天气预报制作的基本过程:讲解数据收集、分析、预报发布等核心环节,强调各环节的重要性。
举例:介绍气象站如何收集温度、湿度、气压等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预测未来天气。
(2)气象仪器的认识和使用:学习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等仪器的工作原理,了解其在天气预报中的作用。
举例:通过实际操作温度计,让学生了解温度的测量方法及其在天气预报中的重要性。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天气预报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这一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对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充满好奇,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很高的兴趣。这让我意识到,将生活实际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气象数据和天气预报的关系,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然而,我也发现对于数据收集和分析这一部分,学生们理解起来有些吃力。因此,我考虑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借助图表、动画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形象地理解这一过程。
举例:讨论极端天气现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采取措施预防自然灾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以上难点和重点进行详细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理解透彻,提高教学效果。同时,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流程
科教版科学三上《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现代获取天气预报的途径;2.了解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3.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4.了解天气预报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1.了解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2.了解天气预报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分好小组, 指定好组长)多媒体课件,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出示课件ppt4——ppt6)1、老师:同学们,还记得第一节课上《草船借箭》、《火烧曹营》这两个故事吗?请同学们告诉老师,这两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获取天气预报的途径有哪些吗?古代人民又是如何获取天气预报的呢?学生:我们可以通过听广播、看电视、看手机等获取天气预报,古代人民则通过观天象,测风云或是动物行动等方式推测天气状况。
老师:的确,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获取天气预报越来越容易。
但是,同学们有没有思考过,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话题: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板书: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二、实验探究真知(一)体验“了解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
出示课件ppt7——ppt10板书:实验体验:了解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老师:请同学们认真查看最近几天的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中所包含的信息,并将获得的天气信息填写在班级记录表中。
板书:天气预报包含:天空状况、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信息。
(二)体验“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出示课件ppt11——ppt16板书:实验体验: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老师: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
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
1、制作步骤●数据收集: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卫星、雷达、地面观测站、探空气球等观测仪器,收集最新的观测数据,为天气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数值天气预报:位于气象中心的超级计算机对收集到的观测数据进行计算,生成数值天气预报,为气象员预测未来一定时间内的天气状况提供参考。
小学科学8《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教案)学年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8《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教案)学年三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引言:天气预报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帮助我们了解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指导我们的日常活动和出行计划。
然而,你是否想过天气预报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在这节课中,我们将一起学习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一、引入:1. 回顾课前巩固内容: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我们平时是如何获得天气预报的信息的?可以回答的问题包括: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获取天气预报?为什么我们需要天气预报的信息?2. 导入新知:今天,我们将学习天气预报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二、学习内容:1. 什么是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根据天气观测资料、气象模型和气象学知识,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情况进行科学推测和预测的一种服务。
2. 制作天气预报的步骤:a. 天气观测:气象台通过气象仪器、卫星图像等方式对大气进行观测,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向等数据的收集。
b. 数据分析:收集到的观测数据通过气象学知识和气象模型进行分析和处理,以找出天气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c. 预测模拟: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使用气象模型对未来一段时间的天气进行模拟和预测。
d. 编制预报:根据预测模拟的结果,编制天气预报报告,包括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气候特点、可能出现的气象灾害等。
e. 发布和传播:将编制好的天气预报通过不同的媒体和渠道发布和传播给大家,如电视台、广播、手机应用等。
3. 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天气预报的准确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气象观测的精准度、气象模型的准确性、气象学知识的应用等。
同时,天气预报也存在一定的误差,因为天气是自然现象,难以完全预测和掌控。
因此,在使用天气预报信息时,我们应该理性对待,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判断和决策。
三、活动设计:1. 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要求学生每天观察当天的天气情况,并记录下来,包括温度、天气状况、风向等。
学生可以使用一个小笔记本来记录。
2. 舞台表演:将学生分为不同组,每个组扮演天气预报员,编写脚本介绍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并进行小型天气预报舞台表演。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学设计
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材简析】通过前面7篇课文的学习,学生经历了将近一个月的《天气》单元学习,夕会运用多种感官和简易工具,收集了大量关于天气的信息,完成了“天气日历”的记录和整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和了解目前气象部门是怎样收集数据和制作天气预报的。
聚焦板块,提出本课核心任务——“预测未来天气,制作天气预报”。
这一内容是在学生的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对本单元内容进行了延伸与拓展。
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天气预报是如何做出来的,也为了更好地激发他们对研究天气的兴趣。
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不同形式的资料阅读,帮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包含哪些信息,制作天气预报需要经历哪些环节,从而让学生感受到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综合所学的天气知识,体会科学技术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和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学生们已对天气预报并不陌生。
但是天气预报究竟是怎么样制作出来的,三年级学生几乎都是不知晓的。
学生学完本单元前7课气象学内容的基本知识后,脑海中对天气的观测方法认知基本就停留在最基础的层面,加上校园气象站条件有限,很多先进的仪器无法引入,因此气象学涉及到的前沿科技,学生了解甚少。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
2.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以下五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观察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所包含的信息。
2.能够根据资料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1.意识到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气象员们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
2.天气预报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越来越多,制作过程越来越精密。
2.随着社会的进步,气象学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和发展,人们对天气的预测将会越来越准确。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单元的最后一课。
本单元以天气为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以及天气预报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在前面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天气的几个基本要素(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会了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天气观测,并记录和描述天气现象。
本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问题: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展示了天气预报制作的主要步骤,包括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发布天气预报等。
3.天气预报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如出行、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等。
教材的编写特点:1.以问题为导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通过提出“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易于学生理解。
天气预报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事物,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介绍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3.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包括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发布天气预报等环节。
2.了解天气预报中常用的气象观测仪器和方法。
3.认识天气预报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
(二)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2.能够运用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总结天气预报制作过程中的主要环节和方法。
3.能够与同学合作,进行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模拟实验。
(三)科学态度目标1.对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一. 教材分析《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天气预报的常用工具和技术,以及如何从天气数据中分析和预测天气变化。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身边的自然现象产生好奇。
但学生在科学知识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实际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天气预报的常用工具和技术,学会观察和分析天气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从天气数据中分析和预测天气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关注身边的自然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天气预报的常用工具和技术,以及从天气数据中分析和预测天气变化的方法。
2.难点:如何准确地从天气数据中分析和预测天气变化。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小组合作、实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天气预报的资料和视频,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2.准备一些关于天气的图片和数据,供学生分析和预测。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和标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些关于天气的趣味性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如“你们有没有遇到过突然下雨的情况?你们觉得天气预报准不准?”等问题。
然后引入本课的主题,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制作天气预报。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天气预报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常见形式和内容。
同时,介绍一些天气预报的常用工具和技术,如气象卫星、雷达、气象仪器等。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发一些关于天气的图片和数据。
让学生根据这些图片和数据,尝试分析和预测天气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分析和预测结果,让其他学生评价和讨论。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教案·最新说明:本文整理了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的教案,内容包含第一单元的所有课时,主要来源多年教学工具中的精华部分,与所有同仁分享。
目录一、单元《天气》介绍 (3)二、第1课时《我们关心天气》 (4)三、第2课时《认识气温计》 (7)四、第3课时《测量气温》 (10)五、第4课时《测量降水量》 (13)六、第5课时《观测风》 (16)七、第6课时《观察云》 (19)八、第7课时《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22)九、第8课时《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25)一、单元《天气》介绍二、第1课时《我们关心天气》第(三)单元第 1 课第 1 课时课题 1.我们关心天气作课时间作课内容教科版三年级上册41-42页课时教学目标1.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2.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3.运用多种感官来收集天气信息,并记录在“天气日历”表中。
课时教学重难点重点: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难点:天气是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教具学具1张天气日历板书设计1.我们关心天气冷暖:冷热温暖阴晴:阴多云晴雨雪:小雨中雨大雨雷雨小雪中雪大雪雨夹雪风:微风大风作业设计下列哪种天气符号可以代表“多云”天气()。
A. B. C.天气三、第2课时《认识气温计》四、第3课时《测量气温》五、第4课时《测量降水量》六、第5课时《观测风》七、第6课时《观察云》下列图形表示阴天的是()。
八、第7课时《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第8课时《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小学科学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小学科学《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天气预报的定义及其重要性;2.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3.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制作一份天气预报。
【教学准备】PPT课件、黑板、白板、彩色粉笔、气象图表、温度计、风速表、云量示意图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天气预报的视频或展示一份天气预报图表,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于天气预报的好奇心,并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描述天气预报的特点和作用。
Step 2 探索天气预报制作(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并与学生一起探究。
教师可使用PPT课件或黑板白板进行教学辅助,依次介绍天气观测与监测、天气数据收集与分析、天气预报制作与发布的过程,并结合实例进行解析。
Step 3 天气观测与监测(10分钟)教师讲解天气观测与监测的概念,并向学生介绍常用的观测工具,如温度计、风速表和云量示意图。
学生可以观察、模仿和操作这些工具,体验天气观测的过程。
教师鼓励学生提问,激发他们对于初级天气变化的兴趣。
Step 4 天气数据收集与分析(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天气预报需要收集哪些数据,并告诉学生天气数据可以通过各种天气观测设备进行收集。
教师可以展示实际的天气数据图表,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观察和分析数据来预测天气变化。
Step 5 天气预报制作与发布(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包括根据天气观测和数据分析编写天气预报文字、制作天气图表、选择合适的天气预报发布平台等。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设计和制作一份简单的天气预报,让学生动手实践,增强他们的主动学习兴趣。
Step 6 提问与总结(10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提问的方式对课堂内容进行巩固和总结。
例如:“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有哪些关键步骤?”“天气预报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等等。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科版
第三单元第8课《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
2.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以下五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观察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所包含的信息。
2.能够根据资料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气象员们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越来越多,制作过程越来越精密。
【教学重点】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学难点】
简单掌握天气预报常识,并对未来天气进行预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
学生准备:气象观测的相关资料、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相关资料、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流程】。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优质教案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学会简单的天气预报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模拟天气预报制作过程,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关注天气预报,增强对气象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L重点: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学会简单的天气预报方法。
4.难点:正确理解并模拟天气预报制作过程。
三、教学准备L教具:天气预报制作工具(如气象数据、地图等)、教学课件。
5.学具:学生自带记录天气预报的表格。
四、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天气预报,引出课题《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2,了解天气预报制作过程:教师讲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学生了解并学习。
3.学习简单的天气预报方法:教师讲解并示范简单的天气预报方法,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4.模拟天气预报制作:学生分组模拟天气预报制作过程,教师指导。
5.记录和分享天气预报:学生记录自己的天气预报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和讨论。
6.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关注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7.作业布置:学生课后尝试制作一份天气预报,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学会简单的天气预报方法。
在模拟天气预报制作过程中,学生能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引导学生关注天气预报,增强对气象科学的兴趣。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寄语同学们,生活让人快乐,学习让人更快乐。
学习中有许许多多的快乐,如果你觉得不是,那就是你平时没有认真学习。
认真学习的话,你会发现学习中蕴涵着无穷的快乐。
认真学习使自己进步,只有不断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断前行,做自己所能做的一切。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不要心存侥幸,避免贪婪心作怪。
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
但总会苦一阵子,没有开始的苦,就尝不到后来的甜。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一. 教材分析《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来预测天气的变化。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文字,引导学生了解天气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天气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讲解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2.培养学生观察天气,了解天气变化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方法。
四. 教学重难点1.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2.如何观察天气,了解天气变化。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天气预报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天气预报实例。
2.准备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图,并简单讲解每一步骤。
同时,通过展示具体的天气预报实例,让学生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观察天气,分析天气变化的。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天气预报实例,按照制作流程图,尝试制作属于自己的天气预报。
教师在过程中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制作方法。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自己的制作过程,教师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天气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如:为什么会有天气变化?科学家们是如何预测天气变化的?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以及科学家们是如何观察、分析天气变化的。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优质课教案
第8课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材P58~59)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
探索二: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气象站目前正在使用的气象观测仪器图片。
)介绍部分仪器,如能见度仪、激光云高仪、雪深传感器、雨量传感器等。
2.提问:了解了天气观测仪器的知识后,请大家想一想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预设:天气预报是气象部门根据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观测仪器收集到的信息制作而成。
)
3.展示:播放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视频。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59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的相关资料。
4.布置任务:先请学生汇报制作天气预报要经历哪些阶段,再指导学生准备一篇气象播报稿,为大家播报天气预报,并完成活动帮助卡。
5.研讨汇报:指导学生小组研讨汇报,其他小组补充。
集体汇报帮助卡
主持人:在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中,都经历了哪些阶段?
小组1: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中,经历了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五个阶段。
主持人:天气预报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
小组2:天气预报信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如:有利于安排旅游等活动;天气转凉,可以提前加衣服,防止感冒等。
主持人:其他小组有什么疑问或补充吗?请小组代表回答。
其他小组:没有。
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发言,汇报活动结束。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知道当前真正的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让学生担任天气小主播,可以激发他们对天气内容学习的兴趣,使整理课生动有趣,同时也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天气内容的掌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学设计
课题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单元 3 学科科学年级 3
学习目标科学知识
1、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
2、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五个步骤
科学探索
1、通过观察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所包含的信息
2、能够根据资料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科学态度
1、意识到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气象员们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
2、天气预报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重点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体会科技的发展
难点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观察和记录天气。
未来的天气状况能够预测吗?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思索带着问题学习,
激发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一、了解天气预报
1、什么是天气预报?
【点拨】
天气预报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天气变化的预报。
2、获取天气预报的途径有哪些?
【提示】
电视、电脑、电话、报纸、收音机、手机等
3、天气预报包含了哪些信息,将获得的信息填写在班级记录表里。
天气预报图
班级记录表
天晴情况晴□多云□认真听
讨论交流
观察,填表,
交流
通过观察天气预
报,了解天气预
报所包含的信
息,天气预报与
生活息息相关。
三年级【科学(教科版)】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1教案
三年级【科学(教科版)】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1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主题“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选自三年级科学教科版教材。
该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科学探究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探究能力,他们对于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但是,他们对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帮助他们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原理和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知道天气预报的组成和作用。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2.难点:让学生理解天气预报的组成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2.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天气预报实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制作过程。
3.运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天气预报视频资料。
2.准备天气预报的案例,供学生分析。
3.准备学生分组合作的材料和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的天气预报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让学生思考: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组成和作用。
让学生思考:天气预报包括哪些内容?它们的作用是什么?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分析一个天气预报案例,了解和掌握制作天气预报的方法和技巧。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和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自由探究,尝试自己制作一个简单的天气预报,展示自己的成果。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白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和方法。
教科(2023秋)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案
教科(2023秋)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这一章节的第8课《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主要介绍了天气预报的制作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天气预报的重要性以及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天气预报的定义和作用。
b. 掌握天气预报的制作方法。
2. 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b. 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天气预报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具备基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但对于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和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实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入天气预报的话题。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天气预报吗?它有什么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第二环节:知识讲解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天气预报的作用和重要性。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张天气预报图,解释图中的符号代表什么意思,如太阳代表晴天,云朵代表多云等。
2. 教师简要介绍天气预报的制作方法,如观察天气现象、收集气象数据、分析数据等。
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例如教师可以说:“气象工会观察云的形状、风的方向和力度,还会测量温度和湿度等数据,然后根据这些数据来制作天气预报。
”第三环节:实例分析1. 教师选取一天的天气预报数据,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份天气预报表格,包括日期、温度、天气状况等信息。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天气图标、温度、风向等信息,并解释这些信息是如何得出的。
例如,教师可以说:“当我们看到太阳的图标,就知道是晴天;当看到云朵的图标,就知道是多云;当看到雨滴的图标,就知道是雨天。
2024秋季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天气: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学设计:2024秋季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天气: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科学知识:学生能够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流程和制作原理,了解常见的天气观测工具和数据。
2.科学探究:通过观察、讨论和模拟活动,学生能够初步体验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培养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3.科学思维:学生能够根据天气数据和观测结果,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4.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培养尊重科学、探索自然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流程和制作原理。
•识别常见的天气观测工具和数据。
三、教学难点•体验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并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
•理解天气数据和观测结果如何转化为天气预报。
四、教学资源•教科书、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
•天气观测工具模型(如风向标、温度计、雨量计等)。
•天气预报制作流程示意图。
•学生活动手册。
五、教学方法•讲解演示法:通过教师讲解和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天气预报的基本流程和制作原理。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天气观测工具和数据的意义,培养合作精神。
•模拟活动法:通过模拟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加深理解。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因天气变化而影响日常活动的小故事,如郊游因雨取消,引出天气预报的重要性。
•提问导入:提问学生:“你们每天会看天气预报吗?你们知道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2. 新课教学•讲解天气预报的基本流程:••收集数据:介绍常见的天气观测工具(如风向标、温度计、雨量计等)及其作用,说明这些数据是如何被收集起来的。
•数据处理:解释气象学家如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天气变化的趋势和规律。
•制作预报:说明气象学家根据分析结果,利用计算机模型和专业知识,制作出天气预报。
•发布预报:介绍天气预报的发布渠道和方式,如电视、广播、互联网等。
•展示天气预报制作流程示意图: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一. 教材分析《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天气预报的制作涉及到的各种因素,如气象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以及科学家们是如何利用各种仪器和数据来预测天气的。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周围的世界充满好奇。
他们善于观察,喜欢动手操作,但对于复杂的科学原理还处于理解阶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用生动的例子、直观的图片和简单的语言来帮助他们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能力。
3.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2.难点:科学家们是如何利用各种仪器和数据来预测天气的。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相关资料。
2.天气预报实例。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有趣的天气预报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预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家们是如何预测天气的。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天气预报实例,分析实例中科学家们是如何制作天气预报的。
学生可以借助教材、资料,也可以请教老师。
4.巩固(5分钟)各组汇报分析结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教师总结,强调天气预报制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天气预报有哪些局限性?如何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提出改进措施。
6.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强调学生要关注科学、关注生活。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收集近期的天气预报,分析其实例中科学家们是如何制作天气预报的,并结合实际生活,提出改进意见。
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来自于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具体为第15课《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1)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2)掌握天气符号及其代表的意义;3)学会解读天气预报。
教学反思
首先,学生们对于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非常感兴趣,他们对于气象观测、数据处理等环节表现出浓厚的好奇心。通过展示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动画和图片,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各个环节,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掌握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其次,学生们在理解天气符号及其代表的意义方面遇到了一些困难。他们对于部分天气符号的理解和记忆存在一定的难度。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天气符号,我设计了互动环节,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从而加深对天气符号的理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和天气符号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天气预报相关的实际问题。通过讨论,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天气预报的知识。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验,学生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天气符号及其代表的意义:晴、多云、阴、雨、雪、风等。
-解读天气预报: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云层等。
拓展与延伸
1.拓展阅读材料:
-《气象学入门》:这本书介绍了气象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气象观测、气象预报等,适合初学者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学设计【教材简析】
聚焦部分提出“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是为了引导学生思考天气预报是如何制作出来的,更好地激发学生产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探索部分安排了两个活动。
第一个活动了解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天气预报,知道天气预报中所包含的信息,并将获得的天气信息填写在班级记录表中。
教科书第58页中的班级记录表需要教师用大白纸记录。
第二个活动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教科书第59页用图片和文字结合的方式详细介绍了天气预报制作的五个过程。
第一步是数据收集,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卫星、雷达、地面观测站、探空气球等观测仪器,收集最新的数据,为天气预报提供科学依据;第二步是数值天气预报,位于气象中心的超级计算机对收集到的观测数据进行计算,生成数值天气预报,为气象员预测未来一定时间内的天气状况提供参考;第三步是气象员做出预报,气象员综合分析最新的观测资料,结合超级计算机做出的数值天气预报结果,并考虑当地的天气和气候特点,做出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第四步是天气会商,天气预报在发布之前会经过预报员的讨论,天气会商的结果由首席气象预报员签发。
第五步是发布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制作完成之后,通过电视、广播等向社会发布和传播。
让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这些资料,有助于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体会到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气象员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
研讨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各小组对梳理和提炼的信息进行交流和汇报,并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研讨。
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科书中出示的相关资料说一说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第二个问题,让学生交流天气预报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意义。
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些生活情境,比如即将要去出差,然后出示某地的天气预报,让学生交流出差时应注意的事项,培养学生持续的关心天气,并对此保持兴趣。
【学生分析】
学生经过将近一个月《天气》单元的学习,通过运用多种感官和简易工具,收集了大量关于天气的信息,完成了天气日历的记录和整理后,对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有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大多数学生对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是陌生的,相关内容的学习使他们能了解真实的、最新的天气预报系统。
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使人们更加精确地观测和预报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并发布。
●制作天气预报,大致有五个步骤:数据收集、数值天气预报、气象员做出预报、
天气会商、发布天气预报。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观察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所包含的信息。
●能够根据资料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科学态度目标
●意识到天气预报的制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气象员们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
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越来越多,制作过程越来越
精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制作天气预报大致的五个步骤,了解天气预报所包含的信息。
难点:了解制作天气预报大致的五个步骤。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气象观测的相关资料、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相关资料、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我们已经学习了观察和记录天气。
我们在观察、记录的同时关注过天气预报吗?说一说有哪些方式可以收看或收听到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自己的天气日历与天气预报的内容,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或区别,激发学生了解天气预报制作过程的兴趣。
二、探索
1. 出示某地当天的天气预报图。
学生观察天气预报图,交流获得的相关天气信息。
2. 讨论:哪些信息与我们的天气日历上的内容是相似的?哪些是不同的或者是我们从来没有观测、记录的。
3. 整理获得的天气信息,并填写在班级记录表中。
4. 出示制作天气预报过程的相关资料。
学生对资料进行阅读、梳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知道当前真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三、研讨
1. 我们已经阅读了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说说制作天气预报要经历哪些阶段?
2. 提出问题:我们获得的天气预报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分享交流。
设计意图:有关天气内容的学习,一个重要的意义是与生活相联系。
四、拓展
1. 尝试扮演气象播报员,根据自己的天气日历分析,做一次天气预报。
2. 如有条件,组织参观当地的气象观测站。
【板书设计】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本课的课堂活动记录
是简单介绍天气预报的制
作过程。
在课堂教学的“探
索”环节,学生根据相关
资料,梳理、提炼了天气
预报的制作过程,这时就
可以让学生把结果记录在
相应的方框中,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充分的研讨,数值天 气预报 气象员做出预报 天气 会商 发布天气预报
数据 收集
一方面让学生明确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制作天气预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预报所包含的信息及其制作过程。
2.通过视频或实地学习感受天气预报制作的过程。
3.知道天气预报对我们生活的意义。
4.培养学生探索知识、运用知识改善生活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及其意义。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提问:我们已经学会了制作天气日历,记录、统计和分析天气情况,那么未来的天气情况能够预测吗?
2.学生回答。
3.能,我们通过天气预报可以知道最近几天甚至一周后的天气,那么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板书: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
(1)教师给学生展示天气预报视频,提问:同学们在这段天气预报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那这些信息与我们记录的天气日历有哪些不同呢?
(2)学生根据天气预报回答。
(3)教师总结:我们通过天气预报可以知道这么多信息,那这些信息是哪里得到
的呢?
(4)学生阅读课本内容,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
(5)让学生质疑问难,说说天气预报制作过程中,对哪些步骤、环节是不理解的?(6)引导学生完成随堂学第3题。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观看天气预报制作视频资料,思考天气预报在制作过程中,每个阶段主要解决什么问题?
2.学生分小组观看并讨论。
3.尝试用思维导图画一画天气预报制作的过程。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学生分组讨论,天气预报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从生活、出行、学习等各个方面讨论。
【板书设计】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习的过程中大量使用了多媒体教学,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接收知识,但多媒体的大量使用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的不集中,应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多加平衡多媒体教学与其他教学形式。
另外在认识天气预报的意义上应多留空间给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知识探究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