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语文总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合集下载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微案三鉴赏散文语言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微案三鉴赏散文语言

自我!微案三鉴赏散文语言微点突破一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2015 •广东髙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而题目。

家中那只柯基犬,玲珑小巧,却爱运动,只要房门一打开,它就蹿出门去,然后不停地回望,希望你把它跟随。

如果你跟随了,它会霸出妩媚表情,即便是四肢肥短,小巷通衢,草地河畔,泥沙荒野,也回报给你足够的速度,让你以它为荣。

有个邻人也喜欢它的乖巧模样,远远地看到它过来,双手插进衣袋,做鼓弄食物的形状, 且不停地呼唤。

它自然是兴冲冲地奔跑过去,但邻人摊开的却是空空的手掌,它企盼的眼睛里,便弥散出一片迷惘。

被捉弄过几次,以为它不会再听从邻人的召唤了,却见它依旧闻声前往。

但是,当邻人爱抚的手,刚要伸下来的时候,它却猛地转身跑走,徒让邻人的手①懑在半空之中。

它则在远处眺望,不停地吐弄着它粉红色的舌头,表达着一种顽皮的嘲笑。

英实,邻人也不存恶意,只不过他是个上了年纪的乡下农民,被儿子接进小城来住,看到城里人对狗比对人还娇宠,他心里有一丝不平。

他见我在不远处对他微笑,脸一下子就红了,嗫嚅道:“你看看我,都一大把年纪了,还欺骗一只狗。

”我说:“没关系,狗不像人那样爱记仇,只要你真给它食物,它还是会跟你亲近的。

”“等等。

”他说罢,转身进了楼廊,很快就又出来了,手里攥着几粒干果。

他朝着我的爱犬招招手,“小小,你过来,爷爷这里有好吃的哩。

”居然称之为“小小”(他孙子的乳名)!这样亲热的称呼,连狗都吃了一惊,但最终还是②迟迟疑疑地上近了他。

吃净干果,小犬用温热的舌头舔舐着他干裂的手心,情意殷殷。

小犬让他暧意萦怀,总想给楼宇里的人们贡献些什么。

看到楼前有块空地,依着农民的本性,他翻土施肥,修境打垄,种了一片紫苏。

紫苏是上好的调味菜蔬一一生拌,或佐以咸菜,祛毒,开胃,为居民所喜。

紫苏体贴老人的用心,迅速蔓延出一片绿意,那嫩嫩的芽瓣,正是入时的美味。

他招呼邻居道:“紫苏就是给大家种的,快来吃个鲜儿吧。

”大家自然就来了,叶绿如酥,有谁不稀罕呢?人们小心地掐着嫩叶,他笑眯眯地注视着, 说:“尽管掐吧,紫苏命贱,你越是掐得狠,它越是繁衍得茂盛。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模拟试卷分类汇编专题十七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含答案和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真题+模拟试卷分类汇编专题十七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含答案和解析)
6
旧时的文人偏爱这古城的黄昏,以为北京最宜这样的一种情调。士大夫
气十足的现代文人还偏爱北京的冬天,郁达夫的《北平的四季》认为“北方
生活的伟大幽.闲.,也只有在冬季,使人感受得最彻底”,这自然多半因了士 大夫的“有闲”。今天的人们,或许更乐于享用生气勃勃激情涌动的北京之
春。他们也会醉心于金秋十月:北方天地之高旷,空气的净爽,于一声浏亮①
4
直到此时,你还未走进胡同,看那些个精致的四合院和拥塞不堪的大小 杂院。胡同人家是北京文化的保存者。四合院是一种人生境界,有形呈现的 人生境界,生动地展示着北京市民的安分、平和,彼此间的有限依存和有节 制的呼应。老舍《四世同堂》中的英国人表述其对中国式家庭关系层次的印 象:“在这奇怪的一家子里,似乎每个人都忠于他的时代,同时又不激烈的 拒绝别人的时代,他们把不同的时代糅到了一块,像用许多味药揉成的一个 药丸似的。他们都顺从着历史,同时又似乎抗拒着历史。他们各有各的文化, 而又彼此宽容,彼此体谅,他们都往前走又像都往后退。”这种关系结构, 推而广之即至街坊、邻里。“四世同堂”是胡同里老辈人的理想,包含其中 的“和合”也被用以构造胡同秩序。厚积于北京的胡同、四合院中的文化,
5
是理解、描述中国历史的重要材料。不但故宫、天安门,而且那些幸运地保 存下来的每一座普通民居,都是实物历史,是凝结于砖石的历史文化。你在 没有走进这些胡同人家之前,关于北京文化的理解,是不便言深的。
就这样,你漫步于北京街头,在胡同深处谛听了市声,因融和的人情、 亲切的人语而有“如归”之感。或许你有时会为古城景观的破坏而慨叹不已, 但仍能发现古城犹在的活力。北京是与时俱进的。这古城毕竟不是一个大古 董,专为了供外人的鉴赏。即使胡同人家又何尝一味宁静——燕赵毕竟是慷. 慨.悲.歌.之地!

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阅读 三 散文要

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阅读 三 散文要

学案三散文要点概括类2大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谁在仰望星空刘江滨那年中秋,我在一家报纸头版看到一则新闻:今晚无法赏月。

可能是根据气象台的预报得出的结论吧,于是当天不再做赏月想。

可是,夜晚我在室内偶尔望向窗外,发现满世皎洁,一地银辉,圆圆的月亮高高挂在空中。

显然,天气预报出了问题,新闻报道也过于武断,更大的问题是,我们已失去了仰望星空的习惯。

小的时候,最恣意的事情就是在夏天的夜晚,在院子里铺一张凉席,躺在上边看星空,觉得星空是那么的神秘、浩瀚、广袤。

满天星斗,数也数不清,有的明亮,有的暗淡,像眼睛一样一眨一眨的,闪闪烁烁。

稍稍长大,听哥哥姐姐说,星星其实都是石头,本身不会发光,是反射太阳的光。

这时心底生出恐惧,既然是石头,从天上掉下来岂不会砸死人?后来知道古代“杞人忧天”讲的就是这个。

再后来,又听说太阳早晚得燃尽熄灭,地球像人一样有寿命最终也会死掉,心中除了恐惧还有绝望,一连几天,呆呆怔怔,睡不好觉。

幸好,哥哥姐姐还说,不用担心,宇宙中除了太阳系,还有银河系,无边无际,总有一颗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到那时科学发达了,宇宙飞船会把人类载到新的星球上去。

成年了,每天关心的是脚步如何才能迈得更稳,人生如何才能更精彩。

只顾埋头走路,不再抬头看天。

再说,城市的星空不再璀璨,星星被灯光褫夺了光辉,不再明亮,无景致可赏了。

那年“五一”,和朋友去山里度假。

入夜,月亮明晃晃的,几乎灼人的眼睛,朋友5岁的小女儿说:“怎么晚上还出太阳啊?”一语惊人,恍如隔世。

谁在仰望星空?仔细一想,耐人寻味。

如果不算职业天文学家、天文爱好者,除了儿童,就是古人。

古人是人类的远祖,也是人类的儿童时期。

这里说的“仰望星空”,实际上并不是表面上的闲情逸致,更深刻的内涵是指人类的好奇心、探究欲和宇宙观。

战国时期《尸子》云:“天地四方曰宇,往古来今曰宙。

”宇宙就是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

远古时代,人类的先祖睁着好奇的眼睛打量着这个神秘的世界,一切都是未知,天上打个雷,都会惊悚觳觫,吓个半死,以为是老天爷发怒。

2019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二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一分析

2019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二章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阅读专题三理解必备知识,掌握关键能力核心突破一分析

答案 ①引领全篇,是文眼句。 ②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答案
3.文章4~6段集中写荷塘、月色,这三段是按 空间顺序写的,由低 到 高 ,由内 到 外 。 4.联想是散文的翅膀,7~9段是联想部分。从4~6段写到7~9段,是按照 的思路写的。
由实到虚
答案
掌握关键能力
准确把握结构
掌握散文结构是一种重要的阅读能力,具体到一篇散文中, 就是能找出线索,明确思路和顺序,知道结构特点,说出段落 安排特点。为此,需要掌握以下方法、步骤:
3.谋篇布局的技巧 主要有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照应、层层 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 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三、散文线索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 的。抓住散文中的线索,分析散文的结构就水到渠成了,对作 品的思路也就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 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 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
(4)正反铺垫。有的文章要写某个人、某件事或某个道理, 但开头不直接写这些内容,而先去写别的人、别的事或别个道 理,这样就从正面或反面为要写的人、事、理作了烘托、陪衬。 这种方法叫铺垫。无论是正面铺垫还是反面铺垫,其作用都是 激发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反面铺垫又叫对比。
2.中间句段的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前后呼应作用,或照应开头,或照 应结尾;转换(折)作用,是全文内容、思路的转换(折);总领 (引起)下文的作用。
按时间来安排结构,但没有时间性的标志词语,那就要从文中找出一些关 键词语或语句,通过这些词句分析出作者叙述的中心事件是从过去到现在 的事情,还是倒过来叙述的。这种线索常为叙事散文所用。 4.以空间顺序为线索。写景类散文多属此类。或移步换景,或定景换点。游 记多是这样的,以游程中空间顺序为线索来写。 5.以人物活动为线索。写某一个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活动,可以用 这个人物作为线索串联起来,也可以用另一个人物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 不 同 人 物 、 不 同 内 容 的 事 物 串 联 起 来 。 这 个 人 物 还 可 以 是 作 者 本 人 —— “我”。这种线索多为写人记事散文所用。 6.以事理为线索。偏重于内在逻辑性,多见于即事明理的议论散文。常常是 作者从事物感受中提炼出来的一种观点,其他材料据此展开。

2019高考复习——散文

2019高考复习——散文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 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 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 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节选自鲁迅《纪念刘和珍君》)
解释划横线的词语。
“文明”“伟绩”“武功”三个词都是褒义词,这里 都运用了反语的手法,讽刺了杀人者的罪恶行径,表 达了作者万分悲愤的心情。
① “泻”在这里是“照”的意思,用“泻”既照应了以流水喻 月光的比喻,又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 ②“幽僻”二字,写出小路的幽静和偏僻;“寂寞”一方面路 很安静,基本没有声音;另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当时心境的孤寂。 ③“静静”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有形无声的特点和它的幽静之美, 叠字的运用既加强了语意,又使音节和谐。
①“波涛汹涌的极致的境界”表现精神生活的富足,“ 把一个血肉之躯慢慢地推向上帝的虎口”表现体力的渐 渐衰竭;②表明巴尔扎克在创作中获得富足精神的同时 也失去了健康的身体,突出了文学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 和自我销蚀的过程。
3. 用追问法思考为什么,从上下文(关联语句)找到答案
例3:这沉闷没有生气的生活,实在受不了,我要换个样 子过活去。 (2017年全国Ⅱ卷《窗子以外》)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 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 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节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
“饱尝”一词有何含义?
“饱尝”表达了作者对故都的秋的热爱、向往和思念 之情,情感真切、热烈。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 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2019届语文复习 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 专题三 理解必备

2019届语文复习 第三章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基于理解与感悟的审美鉴赏阅读 专题三 理解必备

核心突破四赏析表达技巧-—答准技巧,夸尽效果散文是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意蕴丰厚的文章.其基本特点是题材广泛,以小见大;形散神聚,舒卷自如;富于诗意,具有意境。

同时它立意深刻,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善于展开联想和想象,多用象征、渲染、烘托和修辞方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主题。

不管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艺术技巧,都是为了把所绘的景与物、所写的人与事、所述说或阐发的道理,明白清楚地告诉读者。

因此,散文所有的表达技巧,都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这是在掌握散文表达技巧时必须明白的一个根本原则。

一、修辞方法散文常用的修辞方法有九种:比喻,比拟(含拟人、拟物),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这九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如下:(1)比喻: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常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2)比拟:使被描摹的物(拟人)或人(拟物)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3)借代:使语言生动形象,简洁明快,常收到新颖别致、幽默风趣等效果。

(4)夸张:突出事物的本质和特征,给人以启示;表达感情更强烈;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5)对偶:在形式上,结构整齐,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对比,或两两映衬,或两两补充,使表达更集中、凝练而又比照鲜明.(6)排比:一气呵成,节奏鲜明;突出强调,长于抒情;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深刻印象。

(8)设问:自问自答,启发读者思考.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过渡作用。

(9)反问:语气强烈,感情强化。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节选自朱自清《荷塘月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使用了拟人、比喻、排比、通感的修辞方法,极其形象、真切地描写了荷花的形态、清香,尽情展现了月光下的荷花之美.(2)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2019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散文

2019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散文



对这类语句的理解需要从三个层面 入手:第一层“句表意”,第二层“句内 意”,第三层“句外意”。高考考查重 点一般放在第三层上。
理解这类句子,第一步先要确定句 修 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第二步再将句 辞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子“还原”,即将使用修辞手法的句 句 对偶是常用的修辞手法。 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 明白的句子。
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可采用“三看法”,具体如下: 1.看词语本身。看其词性,看其自身意义,看其有无修辞,看其内部结构 (针对短语而言)。 2.看外部环境。看其在句中的搭配成分,看其出现在段中、文中的位 置和次数,看其上下文有无提示。 3.看动态语境。动态语境是词语在特定的语境中派生出来的临时义, 离开了这个语境,这个词语的临时义也就不存在了。动态词义大致可分 为两类:一类是词语因比喻、反语、借代、改变词语的感情色彩等修辞 手法而产生的新义,一类是词语在语境中作远距离的引申而产生的新义。
2.描写。描写的目的在于给读者以鲜明的形象。但一篇散文,如果不加 以区别,处处都展开描写,形象反而就模糊了,因此,描写又是有重点的。 文章描写的重点,总是那些最能表现作品思想的内容,最能烘托作品情境 的内容。 3.抒情和议论。在散文中,抒情和议论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作者对所述对象的见解和感情,常常直接以抒情或议论的方式表达出来。 因此,阅读散文,把握住了抒情和议论也就把握住了材料的精神,把握住 了作者的思想倾向和写作意图。 如果说记叙是散文的形,抒情和议论则起着点“神”的作用,抓住了抒 情和议论,对散文也说“意领神会”了。
4. 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所要表达的 思想感情。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 衬托有主次之分,对比没有主次。铺垫也叫“陪衬”。 5. 渲染。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事件等多方面地浓墨重 彩地描写,以突出气氛、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6.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 或感情。其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 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2019年高考语文考纲解读专题12散文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考纲解读专题12散文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专题12 散文类文本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哲人的爱秦牧好几年前,我读过一则消息:青岛医学院教授沈福彭,1982年2月因病去世,他生前殚精竭虑,尽瘁教学,亲嘱死后将遗体献给医学教育事业,五脏作局部解剖教学用,骨骼制成标本,供示教用,用遗体“再站一班岗”。

这则消息使我大受震撼,掩卷沉思,神驰黄海之滨。

一个彻底唯物主义者的献身精神,一个哲人对群体无私的爱,尽在不言之中了。

继沈福彭教授之后,北京医科大学前任校长胡傅揆教授也在生前自愿地把遗体献给学校作为骨骼标本。

这两位医学教授的事迹先后辉映。

据我所知,遗嘱利他,造福群众的事虽有不少,但是遗嘱指定把自己的遗体制作骨骼标本供教学用的事我极少听到。

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舍己为群,献身祖国的坚强意志和崇高风格,从这样的实例中也可以想见一二了。

1987年底,我突然接到青岛医学院一封来信,那是院长办公室工作人员寄来的。

里面除了信件外,还有一张骨骼图片,那就是沈教授遗留下来的骨骼标本了。

信里有这样的话:“他去世后,由他的学生将骨骼制成骨架,陈放在青岛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的标本室里(外有玻璃罩),人们每过此室,都以十分崇敬的心情,瞻仰骨架。

”信末这样说:“秦老……你能否为我院沈教授写几句话,如蒙赐字,我们将把它刻在玻璃罩上……”我端详着那张骨架图片,百感纷纭。

这具骷髅给予我的不是忧惧、哀伤,而是亲切、鼓舞。

我把图片放在写字台的玻璃板下,早晚工作时经常瞧它几眼,我觉得它对我的灵魂有净化的作用,犹如明矾之可以净水一样。

我的写字台的玻璃板下,没有任何绮年玉貌,皓齿明目的明星歌星的照片,却有这么一张照片。

这并不是因为我已经是老头子了,即使我是个风华正茂的青年人,我也会这样。

面对这张照片,崇敬、可亲的感情驱除了一切渺不足道的杂念。

这副骨架图片仿佛给了我一道无声的命令,我决意写那将被刻在玻璃罩上的几十个字。

平素写些小文章我是不起草稿的。

但是为了写这几十个字,我却决定夜里到附近僻静的街道上长时间漫步,思索、酝酿。

2019高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1-3-2优秀PPT课件

2019高考语文总复习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1-3-2优秀PPT课件

2.圈——圈点勾画,抓关键句 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 的起始句、收束句,这些地方往往被作者安排上中心句,以 起到总领或收束内容的作用。 3.标——标示段意,显露脉络 在找出中心句后,综合分析一个自然段表达的意思,给 每一个段来一个总结,用一句简明扼要的话标示出文段的段 意。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 露出文章内在的脉络。
景物开篇, 烘托渲染
文章开篇如果是景物描写,那么首段首句的 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作用;从景 物描写上看,它可能有烘托(多为衬托)、勾 勒环境,提供背景,营造(渲染)某种气氛等
作用。
(二)中间句段作用 1.中间句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只有在结构上的作 用——承上启下(过渡)作用;前后呼应作用;或照应开 头的作用;或呼应结尾的作用;或转换作用,是全文内 容、思路的转折点;或引领或引起下文的作用。(近几年 高考题中间段从结构上考查多属此类)
轮到老腔登台了。大约八九个演员刚一从舞台左边走出来,台 下观众便响起一阵哄笑声。我也忍不住笑了。笑声是由他们上台 的举动引发的。他们一只手抱着各自的乐器,另一只手提着一只 小木凳,木凳有方形有条形的,还有一位肩头架着一条可以坐两 三个人的长条板凳。这些家什在关中乡村每一家农户的院子里、 锅灶间都是常见的必备之物,却被他们提着扛着登上了西安的大 戏台。他们没有任何舞台动作,用如同在村巷或自家院子里随意 走动的脚步,走到戏台中心,各自选一个位置,放下条凳或方凳 坐下来,开始调试各自的琴弦。
(一)开头句段作用
句段作用归纳
开篇点题
首段的作用往往是呼应题目,总起全文,点 明题旨。
关照下文
引起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作 铺垫;或设置悬念,暗示下文;或运用特殊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讲义 Word版含答案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讲义 Word版含答案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专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考情纵览阅读素养1.形散而神聚。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也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借景抒情,也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聚”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这些都是为更好地表现主题服务的。

2.情理交融,意味盎然。

“情”指散文中表现出来的情调趣味,它体现了作者对生活深沉含蓄,而且它又更多地把情感寓于所描写的生活材料中,转为一种情趣。

“理”即哲理,指作者对生活进行独到的观察、深刻的思考和精心的提炼后形成的人生经验;也可指事理,即散文中表现出的对生活的认识和对生活经验的总结。

有些散文虽然取材小,但却饱含哲理,并且散文中表达的这些哲理不是凭空而发,它们往往与情绪紧密相依,是作品中所流露出来的情感的升华和结晶。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散文的语言往往具有高度准确的概括力,作者也力求做到句中无余字,篇中无剩言;也讲究平实易解,绝不故弄玄虚,总努力把艺术匠心藏于自然而和谐的气势之中,将一系列警句妙语融于朴实无华的文字之中,从而呈现出一种华而不俗、朴而不拙的美。

4.分类按内容和性质分有以下几种:叙事散文,写景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整体感知,精准把握散文“形散神聚”的文体特点要求考生在读文时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读文时也要始终坚信一点,一篇优美的散文,其中的每一段落、每一句,甚至每一词都不是随意堆砌的,都不是可有可无的,都是作者精心安排、刻意提炼的,都是为主题服务的。

具备了以上读文意识,养成良好的读文习惯,读散文便成了一种“享受”,做题也就有了“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