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人物性格评论
追风筝的人人性的复杂与善恶的选择(读后感)
追风筝的人人性的复杂与善恶的选择(读后感)《追风筝的人》这部小说让我深深地被打动和思考。
它不仅讲述了人性的复杂性,还展示了人们在面临善恶选择时的抉择和后果。
通过主人公阿米尔与哈桑之间的友谊,小说向读者传递出了许多深刻的情感和道德观念。
首先,小说中描绘的人性的复杂性让我感到震撼。
阿米尔作为一个富有的家族子弟,他在年幼时对哈桑抱持着复杂的情感。
尽管阿米尔与哈桑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但他内心深处却存在着对哈桑的嫉妒和羞愧。
当阿米尔无视哈桑遭受的不公正对待,甚至在哈桑需要帮助的时候选择逃避责任时,人性的丑陋一次次显露。
这种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使我不禁反思人性的复杂性:我们常常会在善恶之间犹豫不决,被自己内心的利益和道德束缚所困扰。
其次,小说通过善恶的选择,展示了人们所做的抉择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阿米尔在故事中反复面临选择,但是他的某些选择却带来了悲剧性的后果。
他在哈桑遭受侮辱时没有站出来为他辩护,反而选择了逃避。
这一决定最终导致了哈桑的背叛和他们友谊的破裂。
小说中的人物命运给了我深刻的警示:善恶的选择并不仅仅是对个人良心的挑战,更是对他人命运的决定。
我们的每个选择都会产生连锁反应,可能会对其他人造成伤害或者改变他们的命运。
通过阅读这本小说,我也意识到善与恶并不是简单的黑与白,而是有着许多灰色地带。
小说中的角色形象都有着各种各样的人性特点,既有阴暗和自私的一面,也有善良和慷慨的一面。
例如,阿米尔的父亲巴巴对待哈桑的关心和善良与他在其他方面的冷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有着让人无法简单判断的性格和动机,这让我开始怀疑人性的绝对善恶。
在我读完这本小说后,我对于人性的复杂性和善恶选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人性并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各种复杂的情感和考量所构成。
在面临善恶抉择时,我们的选择和行为都会对自己和他人产生持久的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在思考中更加深入和审视选择的后果。
总的来说,小说《追风筝的人》通过展示人性的复杂性和善恶选择的后果,引起了我对人性和道德的思考。
《追风筝的人》:善良与宽容的提倡
追风筝的人:善良与宽容的提倡
概述
《追风筝的人》是卡勒德·胡赛尼的畅销小说,以阿富汗为背景讲述了两个男孩之间纯真友谊和家庭、社会命运的交织。
小说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和情节展开揭示了善良与宽容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主题一:教育中的善良
在《追风筝的人》中,主人公阿米尔和他的朋友哈桑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而这份友谊才得以存在是因为阿米尔从小接受了父亲关于善良与正义教育。
小说告诉我们,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们善良品质,如同培养他们学习能力一样重要。
主题二:家庭中的善良
阿米尔在父亲身上学到不仅仅是善良,还有宽容。
他父亲热爱自己(Hazara)仆人哈桑,并经常鼓励儿子也对待哈桑怀有同样的关心。
这种对家人、朋友以及下属的宽容和善良,为阿米尔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
主题三:社会中的善良
小说中塑造了威权主义社会中各类角色形象,他们对待别人常常缺乏善良与宽容。
然而,通过阿米尔和其他角色的努力,我们看到坚守善良原则和对他人宽容是实现社会进步的关键。
结论
《追风筝的人》通过故事讲述了善良与宽容在个人、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小说提醒着我们,在充满冲突与矛盾的现实生活中,保持善良与宽容是我们每
个人都应该努力做到的。
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一个更加美好、公正和和谐的世界。
人性的救赎——《追风筝的人》主人公阿米尔的人性成长分析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的第一部小说,也是第一部由阿富汗裔作家创作的英文小说。
卡勒德·胡赛尼立志拂去蒙在阿富汗普通民众面孔的尘灰,将背后灵魂的悸动展示给世人。
《追风筝的人》笔触清淡,表达感情温婉含蓄,叙述笔调沉静中暗含忧伤。
它关注了亲情、友情与爱情,感恩与救赎,真相与谎言,在复杂变动的历史大背景下,以一种从容平和的静美心态讲述了一个枝节复杂而情节动人的故事。
从故事中读者看到了人性善恶并存的本质,和主人公阿米尔最终通往救赎的心路历程。
1成长小说及其特点成长小说亦称启蒙小说(novel of initiation),此概念最初源于德国,是西方近代文学中颇重要也常见的一个类型。
简单说来,这类小说处理的是主角自幼年或少年至成年、自天真无知至成熟世故的历练过程:或许进入社会吃亏吃苦而逐渐明白世途艰难人心险恶,或许经历某个或某些重大事件而使人生有所领悟有所改变;而在这番的领悟和改变完成之际,故事亦於焉到达尾声。
认知发展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内涵,优秀的成长小说往往以生动的戏剧性的方式让事件和故事来表现和促进人物的认知发展,使它成为成长小说的重要情节素材和叙事策略。
人物的认知发展在成长小说中也因此具有了典型性和审美性。
《追风筝的人》可以说是典型的成长小说。
故事的起源在阿富汗的喀布尔。
主人公阿米尔是个富家少爷,12岁那年,阿米尔和仆人的儿子哈桑参加了阿富汗传统的斗风筝比赛。
阿米尔将对手通通打败,然而要赢得最终的胜利,还必须追到被他最后割断的风筝。
哈桑是当地最出色的追风筝高手,他替阿米尔去追,承诺阿米尔一定追到。
然而,风筝追到了,哈桑却惨遭横祸。
阿米尔目睹一切,性格软弱的他却选择了袖手旁观,并再次错误地选择了逼哈桑离开家门。
随后,苏联入侵阿富汗,阿米尔和他父亲亡命出逃,离乡背井地到了美国,开始了他的新生活。
解读《追风筝的人》
解读《追风筝的人》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一部小说,讲述了一段发生在阿富汗的感人故事。
这部作品自2003年问世以来,受到了全球读者的热烈欢迎和广泛好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
1. 人物塑造:《追风筝的人》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立体,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主人公阿米尔是一个既善良又软弱的孩子,他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许多磨难,但始终无法摆脱内心的罪恶感。
而他的好友哈桑则是一个勇敢、忠诚、无私的人,他为了保护阿米尔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这两个人物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一部感人至深的作品。
2. 主题思想:《追风筝的人》以阿富汗的历史变革为背景,通过讲述主人公的成长经历,展现了人性的善恶、忠诚与背叛、救赎与牺牲等主题。
这部作品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我们都应该坚守自己的信仰和道德底线,勇敢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3. 文学风格:《追风筝的人》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使得故事情节更加丰富和立体。
作者通过对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场景描绘,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阿富汗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国度。
此外,小说中的一些经典句子和对话也成为了读者津津乐道的话题。
4. 社会影响:《追风筝的人》不仅在阿富汗国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还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部作品被誉为“21世纪最重要的小说之一”,并被改编成了多种形式,如电影、电视剧等,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阿富汗的文化和历史。
总之,《追风筝的人》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广泛影响的文学作品。
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让我们重新审视人性、友谊和家庭等永恒主题。
追风筝的人阿米尔是怎样的人物形象分析
追风筝的人阿米尔是怎样的人物形象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追风筝的人阿米尔是怎样的人物形象分析【导语】:阿米尔是追风筝的人中主要人物,拉米尔一直渴望那份父子之间的亲情。
《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的性格分析
成年时期:阿米尔对 友情的理解更加成熟 ,意识到友情不仅是 相互陪伴,更是相互 支持和信任。
晚年时期:阿米尔对 友情的理解更加深刻 ,意识到友情不仅是 个人的情感,更是人 与人之间的纽带和责 任。
Part Five
阿米尔的性格评价
阿米尔的性格优缺点
优点:勇敢、忠诚、有担当
缺点:自私、冷酷、不负责 任
阿米尔的父母离异, 缺乏家庭温暖和关 爱
父亲对阿米尔的期 望很高,导致阿米 尔内心压力大
母亲对阿米尔的忽 视和冷漠,让阿米 尔感到无助和孤独
家庭环境的复杂和 矛盾,影响了阿米 尔的性格形成
社会环境的影响
家庭背景:阿米尔的 父母离异,缺乏家庭 温暖和关爱,导致他 性格孤僻、内向。
教育经历:阿米尔在学 校受到欺凌和排挤,缺 乏自信和勇气,进一步 影响他的性格形成。
自己。
在经历了一系列 的挫折和磨难之 后,阿米尔逐渐 变得更加坚强和 勇敢,学会了承 担责任和关爱他
人。
阿米尔最终通过 自我救赎和宽恕, 成为了一个更加 成熟和有责任心 的人,赢得了他 人的尊重和信任。
阿米尔与哈桑的关系变化
阿米尔和哈桑是主仆关系,阿米尔经常欺负哈桑 在风筝比赛后,阿米尔目睹了哈桑被强暴,却没有站出来帮忙,与哈桑的关系疏远 阿米尔为了娶索拉雅,决定找回哈桑,两人的关系有所缓和 在小说的结尾,阿米尔终于承认了与哈桑的关系,但哈桑已经离世,两人终究未能和解
社会环境:阿富汗的 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 也对阿米尔的性格产 生了影响,战争和贫 困让他变得冷酷无情 。
成长经历:阿米尔在成 长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挫 折和磨难,这些经历塑 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 。
个人经历的影响
阿米尔的童年经历对他的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因为出身卑微而遭受歧视,形成了敏感、 自尊心强的性格特点。
追风筝的人人性的复杂与善良
追风筝的人人性的复杂与善良人类的内心是一个复杂而又神秘的世界,同样,善良也是其中一种深藏不露的特质。
在卡勒德·胡赛尼的小说《追风筝的人》中,主人公阿米尔的人性在复杂的情节中展现出来,他的善良深深触动着读者的心灵。
本文将以小说中的情节和角色来探讨人性的复杂性和善良的存在。
在小说中,阿米尔是一个有着复杂心理的角色。
他回忆起童年时的友谊,追溯到与哈桑的兄弟般的关系。
然而,在背叛事件中,阿米尔选择了保护自己而不去援助哈桑。
这种背叛引发了他内心的痛苦和罪恶感。
这一矛盾情感揭示了阿米尔人性的复杂性,他在亲情和友情之间陷入矛盾选择时,既有悔过的忧伤,又有自私的自我保护。
然而,阿米尔的复杂心理中也有一份坚定的善良。
他对赛高和他父亲的关爱和信任展现了他内心的善善良。
虽然赛高是哈桑的儿子,并且与阿米尔有一段复杂的亲情关系,但阿米尔从未放弃对他的关心。
他勇敢地站出来保护赛高,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境。
这种坚定的善良让人产生敬佩,同时也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重要的道理,那就是善良是一种保持和培养的品质。
此外,在小说中,还有一个鲜明的角色,索拉亚。
她是阿米尔的妻子,一个充满善良和宽容的女性。
尽管她知道他丈夫的内心一直被过去的罪恶所困扰,她仍然选择包容和爱护他。
索拉亚的善良让人感动,她的行为也体现了对人性复杂性的理解和宽容。
这个小说中还有一个引人深思的角色——苏拉亚曼。
虽然他一直表现出许多残忍和邪恶的行为,但通过回忆他的童年生活和历经的种种遭遇,读者开始懂得了他内心的创伤和不幸。
在苏拉亚曼的角色中,我们可以看到过去经历如何塑造一个人,并且理解到每个人都有可能隐藏着一颗被伤害过的心。
这种观念让我们对他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表明了善良的力量,有时候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通过对小说《追风筝的人》中角色的审视,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复杂性和善良的存在。
阿米尔的内心冲突展示了人性中的犹豫和自私,但他的善良和勇气也让我们看到希望和成长。
《追风筝的人》人性解读
《追风筝的人》人性解读在《追风筝的人》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平凡男孩阿米尔与他的朋友哈桑之间一段既悲伤又复杂的友谊。
小说以阿米尔回忆自己童年时代的经历为线索展开,通过对人性的深刻描写,展现了人性的真实和复杂。
本文将从友谊、自责、成长三个方面,对人性在《追风筝的人》中的表现进行解读。
友谊的真实性阿米尔与哈桑之间的友谊是本书的核心。
两人成长在不同的社会阶层。
阿米尔家庭富裕,而哈桑家则是仆人家庭。
即便是这样的不平等,两人之间却没有隔阂。
哈桑视阿米尔为自己的朋友,对他忠诚,甚至为了保护阿米尔而不顾自己的安危。
而阿米尔却因为一些身份的原因,对哈桑多有忽略和冷漠,甚至在帮哈桑拾起放风筝时,并没有及时地保护好朋友。
这种两人间的冷暖交替,越来越可怕。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阿米尔都没有去面对自己的内心真实情感,他用自己的方式去掩盖了内心对哈桑深沉的感情。
自责的脆弱与坚强阿米尔一直对自己当年的行为心中有愧。
他不能面对自己的内心真实,不敢面对哈桑的直视。
而随着故事的展开,他渐渐走向了自我救赎的道路。
他返回故乡,并重现当年的场景。
从现实和梦境中,他感受到了哈桑和自己的友谊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在巨大的压力下,他毅然决定帮助哈桑他们家庭,尽其所能帮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这种对内心真实情感的勇敢面对,以及为自己过错负责任的精神,是人性中一种脆弱但坚强的表现。
成长的价值《追风筝的人》中描写了两个男孩在战争,政治颠覆,失去家园的背景下的成长经历。
阿米尔在艰难的环境下,始终沉着冷静,并时刻牢记自己的处境和自己的思考。
他保持了自己的敏感性,也学会了勇气和责任感。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宽容,成熟了,并变得更加成熟、懂事。
相对於阿米尔,哈桑则是一个加速成长的人。
他失去了自己的母亲,遭受了阿米尔的背叛和压迫。
但正是这些经历,让他变得更加长大、稳重,拥有了自己的人格尊严。
他在比阿米尔迟到的时间里,为自己的宗旨坚持不懈,最后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在精神上帮助了阿米尔完成对自己的救赎。
《追风筝的人》点评
《追风筝的人》点评《追风筝的人》是一部动人心魄、感人至深的作品。
它以阿富汗的历史为背景,通过描绘两个阿富汗少年——阿米尔和哈桑的成长故事,展现了人性的背叛与救赎。
作者卡勒德·胡赛尼以温暖、细腻、朴实的语言,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首先,小说中的主题深刻而引人深思。
通过阿米尔和哈桑的友情与背叛,作者探讨了人性的善恶、自私与无私等主题。
阿米尔的自私和胆怯导致了他对哈桑的背叛,这让他深受自责和痛苦的折磨。
然而,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艰辛和苦难后,阿米尔最终选择了面对自己的过错,寻求内心的救赎。
这个过程不仅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中善良和勇敢的一面。
其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各具特色。
阿米尔和哈桑的性格和命运截然不同,但他们都生动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阿米尔虽然有着富家少爷的身份,但他的内心却充满了自卑和胆怯;而哈桑虽然身份卑微,但他却拥有着忠诚、善良和勇敢的品质。
这些人物形象的鲜明特点不仅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人性的多面性。
此外,小说的叙事技巧和风格也非常出色。
作者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同时,小说的语言简洁明了,风格质朴自然,让人读起来倍感亲切。
这种叙事方式和语言风格不仅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和可读性,也使其主题更加深入人心。
总的来说,《追风筝的人》是一部深刻反映人性、命运与社会变迁的杰出小说。
它通过阿米尔和哈桑的友情与背叛,让我们思考人性的本质和面对过错的勇气。
这部小说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还展现了作者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
它值得每个人去阅读和思考,不仅会带来阅读的愉悦和感动,更会让人在思考和领悟中得到成长和启迪。
同时,《追风筝的人》也是一部具有巨大社会价值的作品,它让我们更加关注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以及面对过错的勇气和救赎的可能性。
《追风筝的人》中阿米尔人物性格分析
…
…阿米尔人物性格分析
圃 朱晓霞 张翠 _ 享
内容摘要 : 《 追 风筝的人》 因书 中角色刻画生动, 故事情节震撼感人 , 出版 后大获好评 。通过梳理 主人公 阿米 尔 童年 和 成年 后 的 家庭 关 系 , 分 析 他 性 格 的形 成 和 变 化 , 进 而有 利 于 理 解 小 说 的 中心 思 想 , 感受 体 成 长 的苦
出写作 才华 , 父 亲却 不屑 一顾 。 父子 之 间有 巨大 的心理 隔阂 ,父 亲 曾 明 确 跟 朋 友 托 辛 汗 评 价 过 自己 的 儿 子, “ 这 孩 子 身 上 缺 了某 些 东 晤 ” 【 5 一 “ 每 当那 些邻 居 的孩 子 欺负 她 , 总 是 哈桑 挺身 而 出 , 将 他 们挡 回去 ” [ 6 1 , 甚
至 他 质 疑 阿 米 尔 是 否 是 自 己 亲 生
的。
什 叶 派 。普 什 图 人是 阿富 汗 第 一大 民族 , 在 阿富汗 社会 , 政治 , 经 济, 文 化 中都 占据 主要 地 位 ,主要 信 仰 逊 尼 派 。而哈 扎 比人 是 阿富 汗 的人 口第 二多 的 民族 _ 信 仰什 叶 派 。但 长期 受 到普 什 图等 民 族 的歧视 ,其地 位 历 来不 被 中央 政权 重视 。事实 上, 普 什 图人拥 有 统 治 阿 富汗 的权 利 , 对 哈 扎 比人 进 行 过 超 过 2 0 0 年 的高 压 统 治 。由于种族 歧视 , 哈扎 比人沦 为普
项 新 人奖 , 广受 好评 。 小说 以第 一 人称 视 角 ,讲 述 了 身在 美 国 的阿 富汗 移 民阿米 尔 回忆 童 年往 事 和 中年后 对儿 时 过错 的赎 罪 过程 。 1 2 岁 的富 商少 爷 阿米 尔 和 仆人阿里日 0 儿 子 哈桑 情 同 手 足 , 经 常 一起 玩 耍 。悲剧 发 生在 一次 冬 季 风 筝 巡 回赛结 束 后 :为 了保 住追 到 手 的蓝 风筝 ,哈桑 被 恶 少 阿塞 夫 强 暴。 阿米 尔 出于 自私心 理 , 任 由悲剧 发生 , 后来 不堪 忍受 良心 谴 责 , 又用
善良与背叛小说追风筝的人中的人物性格
善良与背叛小说追风筝的人中的人物性格善良与背叛:小说《追风筝的人》中的人物性格《追风筝的人》是卡勒德·胡赛尼的畅销小说,通过主人公阿米尔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关于善良与背叛的故事。
这其中的人物性格各异,他们的行为和选择都对故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阿米尔(Amir)阿米尔是小说的第一人称叙述者,也是故事的主角。
他是一个敏感而胆怯的少年,他的人物性格体现了善良、内疚和背叛等方面。
在童年时,阿米尔与他的玩伴哈桑之间有着深厚的友谊。
然而,当哈桑遭受凌辱时,阿米尔选择视而不见,对哈桑的背叛也成为他内心的创伤。
这个决定和背叛使他深感内疚和自责,并对他今后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哈桑(Hassan)哈桑是阿米尔的忠实玩伴和仆人,他是一个纯真而善良的人。
哈桑的人物性格以其对阿米尔的忠诚和善良的天性而著称。
即使在受尽欺凌时,哈桑也始终保持着纯真和善良,他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小说中的“善良”一词。
尽管他遭受来自社会上层阶级的压迫和歧视,他仍然保持着他内心深处的纯净。
3. 阿斯夫(Assef)阿斯夫是小说中的反面角色,他的人物性格极其残忍和邪恶。
他是一个身体强壮、厌恶哈桑种族背景的男孩,他表现出对权力和欺凌的渴望。
阿斯夫通过对哈桑的性侵犯,暴露了他的邪恶和残忍,他背叛了人类道德的底线。
他的人物性格在小说中代表着背叛的一面,同时也让读者对善良与邪恶之间的对立有更深入的思考。
4. 阿米尔的父亲(Baba)阿米尔的父亲是另一个重要的人物,他的人物性格充满坚毅和正直。
作为一个富有、权力强大的商人,但他对社会贫困人民有着深厚的同情心。
他在小说中扮演着阿米尔的导师角色,他教导阿米尔善良背后的真正含义,并试图让他明白善良同样需要勇气。
他的人物性格在小说中代表了善良和坚持正义的一面。
5. 苏鲍尔(Sohrab)苏鲍尔是哈桑的儿子,他是一个受尽折磨和悲伤的孩子。
他的人物性格充满了内疚和悲伤,他经历了像父亲一样的遭遇和背叛。
《追风筝的人》阅读感悟
《追风筝的人》阅读感悟《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创作的一部感人至深的小说,以阿富汗为背景,讲述了两个男孩之间的成长、友谊、背叛与救赎。
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真实的人物塑造,作者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世界,同时也展示了人性的复杂和深刻。
一、故事梗概小说的主人公是阿米尔,一个生活在阿富汗的富家子弟,和仆人的儿子哈桑之间的友谊成为了贯穿整部小说的主线。
阿米尔出生于一个风筝比赛盛行的社会,他的父亲希望通过他的胜利来赢得荣誉。
然而,在比赛过程中,阿米尔因为胆怯和恐惧,未能成功放飞自己的风筝,导致哈桑为他承受了荣誉的损失和无尽的苦难。
二、人物分析阿米尔阿米尔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他既有着富家子弟的傲慢和自私,又渴望得到父亲的认可和关爱。
他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常常选择逃避和背叛,但内心的愧疚和自责始终无法让他安宁。
他的一生都在为弥补过去的错误而努力,最终选择回到战火纷飞的阿富汗,去救赎自己曾经犯下的罪行。
哈桑哈桑是小说中另一个重要的人物,他是一个忠诚、善良、勇敢的仆人之子。
尽管他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但他对友谊的珍视和执着,让人感动不已。
他承受了阿米尔的背叛和忽视,却始终没有改变对阿米尔的忠诚和友谊。
他的形象成为了小说的道德光辉,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深感震撼。
三、主题思考《追风筝的人》涉及了许多深刻的主题,如友谊、背叛、救赎、勇气等。
其中最引人深思的是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阿米尔和哈桑之间的关系,展示了人性中的善恶共存,以及在困境中人们如何作出选择。
此外,小说还反映了战争对人类的摧残,尤其是对儿童的影响。
作者通过描述阿富汗战乱中的种种惨状,呼吁读者关注战争受害者的苦难,反思和平的珍贵。
四、阅读感悟阅读《追风筝的人》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友谊的可贵,以及在困境中坚守信念的勇气。
同时,小说也让我反思了自己的过去,提醒我要珍惜身边的人,勇敢面对自己的错误。
作为一名文档创作者,我深受这部小说启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追求内心的善良和真实,不断反思和成长。
追风筝的人中的善与恶
追风筝的人中的善与恶《追风筝的人》是由卡勒德·胡赛尼所著的一部小说,这本小说通过描述主人公阿米尔与其朋友哈桑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人性中存在的善与恶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本文将从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两个角度探讨这一主题。
故事情节上,小说揭示了善与恶的存在。
主人公阿米尔与哈桑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在阿富汗的喀布尔度过了快乐的童年时光。
然而,在一个风筝比赛中,哈桑为了给阿米尔争取胜利而遭受了残忍的凌辱。
阿米尔看着哈桑的悲苦,却选择了逃避与沉默,他的内心充满了对自己的愧疚和对哈桑的背叛的罪恶感。
这种善与恶的冲突在小说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现。
与此同时,阿米尔为了为哈桑赎罪,在之后的故事中努力去寻找自我救赎的机会,并最终决定回到阿富汗,去救出哈桑的儿子索拉卜,这种善的行为进一步展现了人性中存在的善的一面。
在人物性格上,小说描绘了不同角色的各自特点,体现了善与恶的差异。
阿米尔是小说中的主人公,他在童年时代对哈桑的背叛让他一生都难以释怀。
然而,他通过回忆过去、走出内疚的情绪,并在成年后的行动中展现出弥补的善良,这一点体现了人性中存在的阴阳面。
相比之下,哈桑是一个无私、善良的人,他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保护着阿米尔,这种善良的行为在整个故事中充满了感人的力量。
而小说中的反派人物阿塔实则是邪恶的代表,他表现出欺骗、背叛和贪婪等恶劣的行为。
这些不同的性格和行为在小说中相互交织,进一步加深了善与恶的对比。
通过阅读《追风筝的人》,我们了解到人性中善与恶的并存。
无论是在故事情节上还是在人物性格上,小说都展现了这一主题。
而对我们读者来说,在生活中,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也会经历着善与恶的冲突。
只有通过正面积极的选择,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善良之人。
通过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追风筝的人》中善与恶的对立。
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也提醒着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追求善良与正义。
只有通过关注善与恶的冲突,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深层含义,并从中汲取启示,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评《追风筝的人》中哈桑的悲剧人生
评《追风筝的人》中哈桑的悲剧人生《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作家胡塞尼的处女作,作者以自传的形式从自己的成长经历出发,描写了一个关于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的故事。
而其中的悲剧人物哈桑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
书中的哈桑是该书中主人公“我”――富家少爷阿米尔的仆人。
他虽相貌丑陋,却正义、勇敢、心地善良,且对主人公阿米尔百分百忠诚。
然而,他的人生充满了悲剧色彩。
从出生到死亡,他遭受了普什图人的歧视与欺压,亲生父母的遗弃,恶少阿瑟夫的凌辱,亲密小伙伴阿米尔的背叛,最后命丧塔利班组织的枪口下,其悲剧命运令人唏嘘不已。
卑微的社会地位使他成为种族歧视的替罪羊,阿米尔的背叛是他人生轨迹的转折点。
对命运的盲目认知是其悲剧人生的内在因素。
臣服于命运的安排,逆来顺受,加速了自身的毁灭,是其悲剧人生的根源所在。
一、卑微的社会地位使他成为种族歧视的替罪羊《追风筝的人》是以阿富汗为背景创作的。
当时的阿富汗存在严重的民族矛盾和种族歧视。
阿富汗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普什图人是阿富汗第一大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信奉逊尼派。
其民风强悍,是高贵的种族。
哈扎拉族为第三大民族,信奉什叶派。
哈扎拉人小眼睛、塌鼻子、宽脸盘,是蒙古族后裔。
普什图人认为哈扎拉人没有阿富汗人的外貌特征,并且宗教信仰不同,从而把他们视为低等民族,是异教徒、异类,等同畜生。
哈扎拉人因此屡屡遭到普什图人的压迫和剥削。
哈桑的父亲阿里是哈扎拉人,因此哈桑自然而然也是低等的哈扎拉人。
阿里娶了他声名狼藉的堂妹沙娜芭。
沙娜芭生下哈桑几天后就抛夫弃子,跟着一群江湖艺人跑了。
阿里腿脚有残疾,而哈桑生下来就是兔唇。
父子俩一直遭人嘲笑。
低贱的出身,丑陋的相貌,叠加在哈桑身上,让他抬不起头,只能卑微地活着。
周围的玩伴总是排挤他,把他叫做“塌鼻子”、“吃老鼠的人”及“载货蠢驴”。
恶棍阿塞夫因为阿米尔和哈桑“交朋友”,要给阿米尔一点教训。
阿塞夫认为如果没有阿米尔和他父亲这样的白痴收容这些哈扎拉人,他们早就被清除了(在他们看来连收留哈扎拉人的人都应该受到教训。
《追风筝的人》阿米尔自私懦弱形象分析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追风筝的人》阿米尔自私懦弱形象分析陈思彤 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摘 要:《追风筝的人》以风筝为线索,展开了一场有关于人性和宗教等级的讨论与反思。
通过描述阿米尔和哈桑的生活以及情感轨迹,向读者逐渐渗透在宗教等级之下人性的扭曲。
深受宗教思想荼毒的阿米尔是小说的核心人物,他身体是相对自由的,但思想却被牢牢禁锢着,以至于将他人性的阴暗面暴露了出来。
本该天真烂漫的年纪,却埋下了罪恶的种子,这一切可能会有天生的性格使然,但却脱离不了社会、家庭等各个方面的熏染。
关键词:背叛;自私;懦弱[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3-142-01一、《追风筝的人》概述*创作背景本小说中两个主要人物:阿米尔和他的朋友哈桑在同一所房子里长大,二人之间关系十分亲密,但不幸的是一个悲剧的发生彻底改变了这种亲密关系。
这两人各自的生活和命运如同一面镜子,清晰地反映出了他们所生活的世界的悲剧。
阿富汗由不同的种族和宗教团体组成,而且在阿富汗内存在着不同种族和信仰。
在这本书中,阿米尔是逊尼派,而哈桑是什叶派。
与此同时,阿富汗长期存在着严重的宗教冲突。
作为阿富汗第三大人口,哈扎拉一直以来都受到普什图族和其他民族的歧视,其地位也一直被中央政府所忽视(傅小强;中国周边民族宗教概况)专题之六,2012)。
由于阿富汗人长期生存在阿富汗种族和宗教不平等之中,因此,人们的心理受到腐蚀,不平等的概念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心中。
而阿米尔也深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该小说通过对个人成长经历的描述再现了阿富汗近三十年的历史和社会变迁。
小说还用人物关系反映了复杂的阶级和种族关系。
通过阿米尔的眼睛,读者见证了在塔利班统治下被逐渐摧毁的阿富汗。
二、阿米尔的自私与懦弱(一)阿米尔的宗教等级概念阿米尔和他的父亲是普什图人,而两位忠诚的仆人阿里和哈桑则是哈扎拉人。
阿米尔和哈桑来自于不同的阶级和种族群体。
追风筝的人人性的善与恶
追风筝的人人性的善与恶在卡勒德·胡赛尼的小说《追风筝的人》中,人性的善与恶是一个主要的主题。
故事中的人物复杂而真实,他们有着善良的一面,同时也忍不住展现出那些恶劣的本性。
小说通过揭示人性的善与恶,引发了读者对道德、人性和复杂情感的思考。
首先,主人公阿米尔是一个富有情感的人物,他在整个故事中经历了许多的转变。
在他童年时代,他和他的朋友哈桑无忧无虑地生活在喀布尔的街头巷尾。
然而,当阿米尔被恶霸阿蓝逼迫去出卖哈桑,他为自己的懦弱感到内疚。
尽管如此,阿米尔在整个故事中渐渐变得更加勇敢和正直,最终冒着危险去拯救哈桑的儿子索尔。
阿米尔的经历展示了人性善良的一面,他的行动表明了他内心的善良和慈悲。
与此同时,小说也揭示了人性的恶。
恶霸阿蓝是一个残忍而冷酷的角色,他对哈桑进行了残酷的欺凌和虐待,他无情地伤害了无辜的人。
此外,小说中的塔利班也是一个展示人性恶的重要方面。
塔利班统治下的喀布尔充满了恐惧和暴力,无辜的人们被迫承受着残忍的对待。
这些角色和情节揭示了人性的黑暗面,引发了对道德和伦理的深思。
然而,小说并没有将人性简化为单一的善与恶。
它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即使是虐待哈桑的阿蓝,也有一个渴望被接纳的一面。
而哈桑,即使遭受了阿蓝的虐待,仍然对阿米尔充满了忠诚和爱。
这些人物的复杂性使得人性的善与恶变得模糊,让读者思考起什么是真正的道德和要如何判断一个人的品格。
此外,小说还探讨了时间和环境对人性的影响。
故事背景是喀布尔,一个被战争和政治动荡所困扰的地方。
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不可避免地受到恶劣条件的影响,并做出一些道德上令人质疑的选择。
这引发了一个问题,即人的善与恶是否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或者说是我们内心的本性塑造了外部环境?总而言之,《追风筝的人》通过引发读者对人性的善与恶进行思考,展示了人类内心的复杂性。
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赋予了这个主题更多的深度和现实感。
通过故事中的冲突和转变,读者被迫面对那些令人不安和深刻的问题,这使得《追风筝的人》成为了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作品。
追风筝的人人性分析重情义成长经历
追风筝的人人性分析重情义成长经历《追风筝的人》是卡勒德·胡赛尼的经典小说,被誉为近年来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
本文将从人性分析、情义与成长经历三个方面来解读这部作品。
一、人性分析本书塑造了多个人物形象,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主人公阿米尔和他的朋友哈桑。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太多的苦难,这也展现了人性种种复杂的层面。
首先是主人公阿米尔,他在一次险恶事件中没有保护好自己的朋友哈桑,却因为内心的怯懦和懦弱选择了背叛他。
在此次事件中,可以看到阿米尔不仅仅是一位胆怯的人,还有着很多的自卑和猜忌情感。
他的内心变得封闭,让他无法顺利的和身边的人交流,经历的一切痛苦和遭受的罪恶,都随之内化成一股沉重的负面能量,让他的内心变得日益的颓废和消极。
但是,书中也展现了他从胆小怯懦到最后勇敢的转变过程,以及重新恢复了对友情和亲情的信仰,伴随着这种内心的变化,他的人品也经历着一次沉淀和升华的过程。
而哈桑则是相对于阿米尔所表现的另一种人性。
作为一位天性淳朴、纯真和善良的好人,他对待任何人都表现出了充满着谦虚、真诚和身体力行的行动。
在面对自己的辱骂和痛苦的时候,他并没有选择去报仇雪恨,而仍旧心存感激、忠诚和接纳。
这种行为积极向上的标志体现出了他的良知和道德素养,尽管他身处如此糟糕的环境中。
以上两种人性的对比和交错,让整部作品成为了一部非常出色的心理学读物,读者不仅能体验到矛盾复杂的人性特点,更能够从人物经历的悲喜交加、苦难磨练中,探求人性的真相。
二、情义之间的交织本书中,另一重要的主题是人与人之间的情义,无论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都因为环境和时代的限制而显得特别脆弱和珍贵。
在作者刻画的家庭关系方面,天堂和地狱的界限非常模糊。
主人公的父母关系虽然不甚和谐,但两人的感情深厚,在一起生活了相当长的时间后,两人之间缺乏那种炽热的火花,但依旧保持了一种犹如亲人般深厚的感情。
这种平和而不失纯真的情感体现了一种非常完美的家庭关系,尽管存在着生活起伏和挫折,但依旧能够维系着家庭关系的和谐与平衡。
《追风筝的人》中的道德勇气与责任担当
追风筝的人中的道德勇气与责任担当
简介
《追风筝的人》是卡勒德·胡赛尼撰写的一部畅销小说,主要讲述了阿富汗两个少年之间的友谊、家庭和社会问题,以及他们在面对困境时展现出的道德勇气与责任担当。
道德勇气的体现
1.主人公阿米尔在曲折复杂的故事中,不断面对道德选择,表现出坚定的勇
气。
2.他与好友哈桑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社会地位差异,然而,在关键时刻,阿米
尔选择站出来保护哈桑,并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
3.在面对强权和欺凌时,阿米尔敢于挺身而出并捍卫正义。
责任担当的重要性
1.阿米尔因为一次事件而遭受内疚和负罪感,最终决定担负起自己造成的后
果,并努力补偿过失。
2.阿米尔通过努力寻找和重新连接与哈桑之间被撕裂的友情,承担起自己应
有的责任,为传递人性之美做出努力。
小说中的道德困境
1.阿米尔面对家族和社会的压力,在朋友哈桑遭受欺凌时放弃了帮助他的机
会。
2.阿米尔一直被内疚牵绊着,深陷道德困境,但最后通过勇敢面对过去的错
误来寻求救赎与和解。
总结
《追风筝的人》通过主人公阿米尔在复杂的故事中展现出的道德勇气与责任担当,向读者传递了诸多深刻的思考。
小说中揭示了个体在面临道德困境时需要勇于站出来行动,并承担起自己应有的责任。
同时,也提醒人们要通过纠正自己过去所犯下的错误来真正实现内心的救赎与和解。
这些精神品质不仅是小说中角色所展现出来的,也值得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反思与借鉴。
追风筝的人中的勇敢与懦弱
追风筝的人中的勇敢与懦弱《追风筝的人》中的勇敢与懦弱《追风筝的人》是卡勒德·胡赛尼的一部小说,通过讲述主人公阿米尔与好友哈桑之间的友情、背叛和救赎,探讨了勇敢与懦弱的主题。
小说中,阿米尔与哈桑的经历展示了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不同反应。
本文将解析小说中勇敢与懦弱的体现,并探讨它们对主人公的影响。
首先,小说中的勇敢体现在阿米尔的强大意志和挺身而出的行动上。
在书中,阿米尔作为主人公,经历了多次考验和磨难,但他从不退缩。
最明显的例子是在儿童时期,他目睹了哈桑因为保护他而受到伤害,却没有选择站出来维护哈桑的权益,反而选择了沉默。
多年后,当面临对哈桑的背叛时,阿米尔勇敢地面对自己的过去,勇敢地正视自己的错误,并决心挽救哈桑的儿子索拉博尔。
他不顾一切地踏上了寻找索拉博尔的旅程,无论面对什么困难,他都坚持不懈地前进。
这种勇气和决心使他最终赢得了救赎,恢复了内心的平衡。
然而,小说中也揭示了人性中的懦弱和胆怯。
阿米尔在儿童时期的背叛,正是因为他的懦弱和畏缩。
他害怕与自己身份地位相差悬殊的哈桑成为好友,害怕与哈桑一起面对巡逻兵,害怕失去自己父亲的爱。
这些懦弱的表现使他在关键时刻背叛了自己最亲密的朋友。
同时,他也因为懦弱而无法坦然面对过去的错误,并一直感到内心的愧疚和自责。
懦弱使他追逐让他感到安全和舒适的事物,无法面对内心的痛苦和冲突。
勇敢和懦弱在小说的结局中得到了彻底的体现。
阿米尔在救赎过程中需要面对自己的懦弱,并勇敢地去面对和拯救索拉博尔。
与此同时,他也意识到勇敢并不总是能消弭内心的痛苦和良心的谴责,但只有通过正视懦弱,勇敢才有可能得到真正的救赎。
小说通过这一情节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勇敢并不意味着没有懦弱,正视懦弱才能真正培养出内心的勇气。
总之,《追风筝的人》通过描绘主人公阿米尔的经历,展示了勇敢与懦弱的对比与碰撞。
阿米尔的经历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他从最初的懦弱和背叛,逐渐成长为一个勇敢和敢于面对自己错误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风筝的人》人物性格评论
故事讲述的是在上世纪70年代在苏联入侵和塔利班政权崛起之前的阿富汗首都喀布尔,12岁的富家少爷阿米尔和他的小仆人哈桑之间的长达一生的友情故事。
富家少爷阿米尔与仆人阿里的儿子哈桑是从蹒跚学步开始一起玩耍长大的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阿米尔出身于阿富汗上流社会,父亲是喀布尔屈指可数的巨贾并且投身与慈善事业,在当地声名赫赫,母亲是贵族淑女,受过良好的教育,且在生前是大学教师,在生产阿米尔时难产死亡。
因此父亲对阿米尔一直很冷淡。
阿米尔也认为父亲恨他,因为他杀害了父亲深爱的妻子,所以一直渴求父亲的亲近、爱与认可。
父亲对仆人阿里的儿子哈桑有着超常的温情和关注,导致阿米尔心生妒忌,为赢得父亲的爱而不择手段。
哈桑对阿米尔极其忠诚,他善于用弹弓作为武器,百发百中,同样,他也是追风筝的好手。
斗风筝比赛是阿富汗古老的冬日习俗,每个风筝斗士要以隔断敌手的风筝,再追到最后那只随风飘扬的风筝为胜利。
哈桑是最精与此道的高手,他总是清楚的知道风筝最终落下的地方,然后早早在原地等待,从未失手。
在那一年冬季,斗风筝比赛如期举行,且规模盛大。
阿米尔虽然是斗风筝的好手,但总是得不到父亲的认可,父亲
要求的是获胜、赢得一切他想赢得的东西,包括儿子可以给与的荣誉和胜利。
所以阿米尔将这场比赛视为一场战争,为了父亲以自己为荣,为了赢得父亲的原谅与爱而战斗。
不出所料,阿米尔割断了所有的风筝,成为了胜利者,哈桑如同过去一样为他追回那只最后的风筝。
在找回风筝途中,阿米尔目睹了哈桑拿到风筝后被坏小子阿塞夫强暴的画面,然而他自私软弱,害怕阿塞夫对自己的折磨,没有勇气站出来制止恶性,反而把哈桑作为赢回父亲的代价,他跑开了。
阿米尔跑开了,赢得了父亲短暂的关爱,但精神上对于哈桑的愧疚却从此摆脱不掉,他躲避哈桑,如同背叛之心因愧疚而无脸面对哈桑无时无刻的的忠诚之心。
可是在选择请求原谅与继续背叛之间,他还是选择了后者。
阿米尔在生日宴会之后,设计将礼物放到哈桑的房间,陷害哈桑偷窃,好让父亲赶走哈桑父子。
父亲原谅了哈桑,可是哈桑父子却执意离开了。
后来阿富汗爆发了战争,阿米尔父子移民去了美国。
靠父亲辛苦打工供阿米尔上了大学,娶了妻子。
后来父亲生病去世,阿米尔接到一通来自阿富汗的管家拉辛汗的电话,驱使他回国去。
然后得知哈桑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兄弟,可是哈桑因为看护阿米尔家的房子而被塔利班杀害,余下一个孩子索拉博被安置在恤孤院里。
儿时的懦弱和愧疚仍然缠绕着已经年近中年的阿米尔,他毅然决然地已经选择踏上赎罪的
路,那条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于是他费尽周折找到了哈桑的儿子索拉博,从已经成为塔利班头子的阿塞夫手里救出了索拉博,并把他带回了美国,完成了他的赎罪之路。
小说作者卡勒德胡塞尼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就像笔下主人公阿米尔一样,他也是从小移民到美国去的,所以既熟悉故事发生地喀布尔的生活状况又有美国的生活体验,使得小说显得很有真实感。
小说以第一人称视角来叙述,分为三个故事片段,首先讲述了阿米尔12岁时与哈桑形影相伴的生活、斗风筝比赛以及设计赶走哈桑父子的故事,紧接着讲述阿米尔父子移民美国后的生活,最后写阿米尔回国得知真相又为了赎罪救回哈桑儿子的故事。
作者卡勒德胡塞尼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忠诚和背叛、正直与懦弱、自私与担当,以及犯罪与救赎的故事。
小说主人公阿米尔是一个着复杂的人物形象,他是一个自私并且懦弱的人,在与哈桑玩耍时怂恿哈桑用弹弓将胡桃射向邻居家的狗、朝山羊掷石头等恶作剧被发现后,从来都由哈桑来背负,并且以为理所当然。
阿米尔也有着强烈的妒忌心,因为父亲对哈桑超常的关怀使他觉得哈桑分去了本应属于他的父亲的爱,所以总是千方百计的不让父亲带哈桑出门。
尽管是一个孩子,但阿米尔也存在等级观念和宗教种族观念,“我从来没有认为我与哈桑是朋友”,“我是普什图人,他是哈拉扎人,我是逊尼派,他是什叶派”,因此开哈桑玩
笑之后或者捉弄他之后,尽管心怀愧疚,但仍然得到自我辩解和自我原谅。
乃至斗风筝比赛结束后,阿米尔看到哈桑为保护追到了的风筝被阿塞夫强暴的场景,也没有站出来制止,而是懦弱的跑开了,为了赢回父亲,让哈桑付出了代价,而阿米尔的心里活动是:他只是个哈拉扎人,不是吗?可是,对父爱的渴求、对优越感的渴望以及面对恶势力时的自保并不能笼统地说是人性的恶,阿米尔只是表现出了人性中本来面目。
何况自此以后半生,他都被愧疚自责的阴影所缠绕,如第一章就提到:“人们说陈年旧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终于明白这是错的,因为往事会自己爬上来”,“自己在始终窥探着那条荒芜的小径”。
面对曾经的错误,心灵上的愧疚和折磨已经使他在赎罪道路上跨出了一大半,而实质性的赎罪行为(回国救出哈桑的儿子索拉博)更是作出了极大的弥补。
所以阿米尔已从自私懦弱的小孩子蜕变成正直勇敢的能够担当的男人。
“为你,千千万万变。
”哈桑的一句话令多少人感动,这是一个孩子对另一个孩子忠诚表白,为了阿米尔,哈桑愿意做千千万万的事情。
哈桑出生以后叫的第一个人名是“阿米尔”,意味着他将哈桑当作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犹如对母亲一样的依赖。
他心甘情愿地为哈桑做任何事情,顶替恶作剧的责备,在坏小子阿塞夫面前挺身而出,忠厚地化解来自阿米尔的嘲弄,甚至为保护风筝而做出身体上精神上的牺
牲,后来为袒护阿米尔的谎言承认自己盗窃并且甘心离开。
最后又为保护阿米尔家的房子而被塔利班杀害,哈桑一生都在为阿米尔牺牲,体现了一个孩子到一个男人不变的忠诚与正直,可以说是一个完美的人物形象。
在他身上,体现了人性中的大善,却与种族、宗教和等级等全部无关,他是哈拉扎人,是什叶派,是富家奴仆,没有金钱地位,没有接受文化的机会,可是他勤劳勇敢、忠诚正直,拥有赤裸裸的原始个体所具备的一切完美特性。
阿米尔的父亲拉辛汗同样也是哈桑的父亲,他身上可以说结合了阿米尔与哈桑的个性。
他说盗窃是一切罪的宗源,可是他与阿里的妻子生下了哈桑,偷走了对阿里的忠诚,他隐瞒了阿米尔,剥夺了阿米尔知道真相的权利,他隐藏哈桑,偷走了哈桑本应得到的父爱与社会认同感。
管家拉辛汗说过:“当恶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获救。
”所以拉辛汗一生都在行善事,修建恤孤院,帮助别人,祈求为自己赎罪,于此同时也得到了别人的崇敬和爱戴。
拉辛汗表现出来的对阿米尔的冷漠和厌弃,是因为他从阿米尔身上看到了自身懦弱欺骗的一面,某种程度上表现的是对自身性格里的劣性的厌恶。
而哈桑身上所具有的勇敢忠诚、正直无私使他所推崇并且引以为自豪的自身优点。
所以可以说阿米尔和哈桑这两个儿子各自代表了他性格的两面。
作者安排阿米尔作为拉辛汗在社会上认同的孩子,他的
性格是拉辛汗鄙夷的,可是却理所当然的享受父亲的荣誉、社会地位、金钱所给予的所有好处;哈桑是拉辛汗不能公布于众的孩子,他的身上具有拉辛汗热爱且推崇的特质,但得不到应该被给予的父爱,更不用说留在父亲身边乃至带到国外躲避战乱。
所以拉辛汗老爷的一生永远有无法弥补的遗憾,尽管他一生行善,本质上已经获得救赎,可是他自己却无法原谅自己。
文章中阿米尔设计使哈桑父子离开的片段体现了人性当中的劣性战胜人性中的善性,但最终阿米尔踏上为自己也为父亲的赎罪道路也展示了人性中的善最终战胜劣,小说的主题得到升华。
追风筝的人这一题目表面上是指的是哈桑,为阿米尔少爷追风筝,实际上也指阿米尔追逐象征着正直、勇敢、善良、忠诚的风筝。
我想,阿米尔费尽周折,将同样饱受凌辱的侄子带回美国,告诉他,“为你,千千万万遍”,为他追风筝的时候,
他已经追到了那只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