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关于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的探索与思考

合集下载

关于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建新格局的思考

关于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建新格局的思考

关于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建新格局的思考摘要:本文立足乌海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形势和今后的任务,就如何继续推进构建城乡一体化基层党建新格局进行了思考,从切入点、支撑点、着力点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动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党建新格局乌海市相对于自治区其他盟市地域小,人口少,城乡分布集中,城乡一体化工作一直走在前列。

为了更好的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努力实现以党建资源的统筹来激活和带动各类资源的统筹,以城乡一体化党建推进全市城乡统筹发展的全面提升,乌海市应立足以下“三个点”,全面推开构建城乡一体化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各项任务。

一、正确处理四个关系,找准构建城乡一体化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切入点1、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构建城乡一体化基层党建新格局,不是简单地以“新格局”去包装“旧模式”,而是在继承发扬传统基层党建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基础上,对一些不适应、不符合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和做法进行改革创新。

2、正确处理整体推进与分类指导的关系。

统筹推进城乡各领域的基层党建工作,不能脱离各领域的具体实际,简单地搞“一锅煮”。

各领域的基层党建工作都要按照新要求,找准着力点,积极创特色,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中的作用。

3、正确处理载体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关系。

要着眼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和党员群众谋求发展的内在需求,创新活动载体,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贴近实际需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动。

同时,更要注意及时把实践中的有效做法上升到理性认识,转化为相应的政策制度,形成长效机制。

4、正确处理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

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是与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相依而行的一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既要立足当前,狠抓落实,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又要着眼长远,扎实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的解决,防止工作表面化、形式化、短期化,实现城乡统筹基层党建工作与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协调发展。

关于构建城乡一体化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构建城乡一体化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探索与思考

全文共计7218字关于构建城乡一体化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构建城乡一体化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的探索与思考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新格局,要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近年来,汇川区主动顺应城乡一体化加快发展的趋势,认真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统筹城乡党建工作方面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为进一步提升全区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正确把握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格局的基本内涵
城乡一体化,就是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为主要特征,通过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等方面的融合,从而达到城乡共同繁荣、富裕和文明的过程。

构建城乡一体化工作新格局,既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城乡统筹发展,自然也包含党的建设城乡统筹发展。

构建城乡一体化党建工作格局,具体地说,就是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在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同时,积极打破城乡区域界限,改变城乡党建自成体系、相互分隔状况,及时对党组织功能、党组织设置、党的活动方式和党员教育管理等进
1。

创新社区党建机制 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创新社区党建机制 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创新社区党建机制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社区党建是基层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构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是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建工作,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执政水平,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社区党建工作的有序开展和不断创新,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手段,就如何加强基层社区党建工作,如何进一步开展社区党建创新,人民网记者专访了山东泰安市委党校副教授郁立强。

为有效解决社区传统的党建工作模式与社区建设新任务的矛盾,破解社区和区域党建条块分割体制下的属地管理难题,右江区立足实际,结合创先争优活动,以龙景街道七塘社区、百城街道文明社区和东笋社区为试点开展“区域党建,同争共创”活动。

通过搭建服务平台,创新运行机制、深化管理服务,积极构建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使社区党建活动由相对独立向融合互助型转变,逐步形成了以社区联合党委为核心的“事情共商、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发展共有”的社区区域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成立联合党委,选准社区党建工作切入点,打破社区条块分离的传统格局突破行政级别、行业地域限制,成立了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和驻社区部分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组成的社区联合党委,班子成员一般为15~17人,设书记1人,副书记5人,通过召开全社区(包括驻社区单位)党员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

联合党委的主要职责是讨论和决定社区建设与管理、发展与改革等重大问题,领导和组织各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共同参与社区建设。

联合党委直接受街道党工委管辖,社区党组织和驻区单位党组织在联合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

驻区单位党组织实行双重管理,即既归联合党委管理又属本系统单位上级党组织管理。

驻区单位党员也实行双重管理,既归联合党委直接管理,也归所属的驻社区单位党组织管理。

联合党委班子成员由街道党工委行文任命,从而初步构建起了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联合党委为基础、辖区单位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社区区域化大党建工作格局,为社区党建工作“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局面的形成,为“区域党建,同争共创”活动的顺利推进夯实了组织基础。

区域化党建工作的研究

区域化党建工作的研究

成效与启示区域化党建与"单位党建"是相互联系、互相依存的关系。

"单位党建"是区域化党建的基础和着力强化的目标,区域化党建则是"单位党建"的一种拓展和完善,区域化党建本身就包含着"单位党建"的内容。

我们在推进区域化党建中,把在"两新"组织中培育"孵化"单建党组织作为重要职责,把帮助单建和联建的"两新"组织党组织进一步规范工作、更好地发挥作用作为工作的主要着力点。

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我们已经建立起区域性党组织503个,区域性党员服务中心954个,实现了党的组织对"两新"组织的全覆盖,"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和党员都较好地发挥了作用。

区域化党建作为一种新的党建模式,之所以能使基层党建工作焕发出新的活力,我们在实践中感到,这一新模式相比传统的"单位党建",具有以下几方面优势。

一是区域化党建作为"单位党建"的一种延伸和补充,使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更为科学、体系更加完善。

"单位党建"源自于支部建在连上。

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我国实行的是"计划全控型"社会结构方式,在这种社会结构中,社会成员都有相应的归属单位,因此显得十分有效。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社会迅猛发展,民营经济迅速崛起,非公有制经济日益壮大,"两新"组织不断涌现,人员流动性不断增大,大量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单纯按照传统的单位建党模式,越来越难以实现组织和工作的全覆盖。

而引入区域化党建的理念,在"两新"组织和外来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和行业中,按"组织共建、设施共享、党员共管、活动共搞"的原则,对党的基层组织设置进行动态调整,对党建阵地建设、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统筹,以"区域不变"应"单位万变",使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更为科学,组织体系构架更加完善,与社会形态相互契合,有利于形成全覆盖、广吸纳、强有力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构建区域化党建联动工作新格局的实践与思考

构建区域化党建联动工作新格局的实践与思考

构建区域化党建联动工作新格局的实践与思考作者:蔡晓君来源:《科学与信息化》2016年第16期摘要基层办事处党工委党建联动机制就是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开展党建联动的机制,对更好地服务于区域内的群众是一个很好的机制,对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多年的工作实践,我们深知要做好党建工作,做好统筹协调工作,要统筹全局,要学会处理好做思想工作与解决实际工作的关系,要处理好工学矛盾,党建联建就是绝好的载体。

关键词党建联建调研;作用;实践;思考党建的根本是更好地服务群众,而党建联建应该是发展党建、服务群众的一个新机制。

为发展党建和服务群众探出了一条新机制。

同样,作为一名基层社区党员,在开展党建和推动社区服务的工作中,逐步认识到,推进社区党建联动,可以为党建的发展搭建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可以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提供一种更加有效的途径。

1 依托党建联建载体,凸显四大实际作用办事处党工委党建联动机制就是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开展党建联动的机制,对更好地服务于区域内的群众是一个很好的机制,对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提了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

党建联建可以把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基层党组织联动起来,这可以破解党建工作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难题。

且办事处党工委党建联建的机制契合了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的总要求。

其次,了基层党组织功能外延。

一是为基层党组织的在职党员服务社区发挥作用营造了氛围、创造了条件;二是可以向联建单位通报办事处党工委党建工作,听取联建单位对办事处党工委服务和发展党建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可以了解联建单位参与办事处党工委服务的优势和特点,使联建单位的资源优势在办事处党工委服务的各项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极大地拓宽了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空间。

再次,富了基层党组织的教育内涵。

通过资源共享、联动发展的机制,从而更好地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体现先进性、实践先进性,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党员持续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工作机制,拓宽了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渠道的有效形式。

镇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实践和思考

镇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实践和思考

镇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实践和思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针对基层党建工作资源整合不够、特色亮点不突出的实际,。

镇党委通过区域统筹的理念,按照“地域相近、村情相似、人缘相亲”的原则,建立超越各村(社区)的党总支,从区域化的视角来重新审视、规划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形成区域发展合力。

一、。

镇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一)以组织联建为平台,建设区域坚强堡垒1.构建联建框架,促进区域联合。

按照有利于推动发展、有利于发挥作用的原则,按照“地域相近、村情相似、人缘相亲”原则,将16个村(社区)支部以片区设置楠木、潮砥和小溪3个区域党总支部,每个党总支由1名镇党委委员兼任党总支部书记,2名党员干部任党总支部委员。

同时,在保持各村(社区)支部不变、所属人员不变的基础上,按行业相近、地域相邻或作用类同原则,划分设置党小组,形成“镇党委—区域党总支—村(社区)党支部—党小组”四个层面的党组织构架,突破了。

镇基层党组织单纯按地域设置的传统模式,实现了按地域设置与按产业发展设置的有机结合。

2.明确区域责任,落实党建主体。

区域党总支定期组织下属各支部,集中分片区讨论基层党建、集体经济和村级综合治理等工作。

主要表现在:负责制定区域发展党员工作计划,组织各党支部做好党员发展、培养、转正工作;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做好服务党员工作;协调组织区域内各村党支部开展好三会一课、设岗定责、公开承诺等党组织活动,规范组织生活会,充分发挥党员在区域服务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引导区域内各村党支部及时了解掌握社情民意,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维护区域内的稳定。

联建各村党支部书记作为本村党建工作直接责任人,负责组织区域内村(社区)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落实好上级各项部署,并牵头制定规划村(社区)党建工作。

3.定期联席交流,明确会议内容。

联建党支部在区域党总支的统一领导下,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区域联席会议,会议内容包括:包括传达学习中央和省市县重要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共同研究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筹划研究区域党建的总体思路,讨论确定年度重要工作和活动安排;研究讨论区域内党的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重点难点问题,及时提出相应对策措施;定期通报区域内村党支部党建情况,及时交流党建创新经验;整合党建资源,共同策划组织,开展特色党建活动等。

2019年关于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的探索与思考

2019年关于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的探索与思考关于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的探索与思考近年来,XX区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原则,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的新方法、新途径,通过创新活动载体,完善工作机制,扩大党组织覆盖,整合区域资源,增强党建工作活力,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形成了组织共建、工作联动、活动同促、统筹推进的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为加快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探索与实践落实“三有”目标,构筑区域化党建保障体系。

一是强化队伍建设,确保有人管事。

以地缘关系为基础对原有的社区作了优化调整和重新设置,对新建商住社区和城改过程中的村改居社区均及时成立和改建了党组织,实现了城市社区党组织的全覆盖。

采用两推一选、公推直选、公推比选等办法,调整、优化了社区两委会班子。

依托区街党校和驻地学校,围绕政策理论、社区党建、社区建设等主题,加大对社区干部的培训力度。

二是强化经费保障,确保有钱办事。

将社区办公经费由每年1.5万提高到每年3万,其中专项党建经费达到1万元,对于社区开展的特色活动、主题活动等,区、街财政还给予专项经费和区管党费投入,逐步形成了“财政投入、党费下拨、社区自筹、社会支持”的多元投入机制。

三是强化阵地建设,确保有场所议事。

结合“星光计划”和民生八大工程、国债资助等项目,按照“一社区一对策”的原则,采用区街联动、部门统筹、社会参与的办法加强阵地建设,通过改、扩、建、租、共用等多种途径,彻底解决了全区社区办公和活动场所问题。

构建“三级网络”,健全区域化党建工作网络。

一是建立全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

具体指导全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为区域内各类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信息、人才交流搭建协调沟通平台。

区委常委建立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联系点,定期到点上进行调研,指导社区党建工作。

二是组建街道区域化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

全区8个街道均建立了区域化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选聘了一批关心组织工作、支持区域化党建工作的驻地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为委员,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街道辖区内机关、社区、学校、“两新”组织区域化党建工作。

关于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探索与思考区域化党建是近年来宁波市为加强和改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进行的一项探索。

其主要做法是在“单位党建”基础上,把“两新”组织和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或行业,作为建立党组织的基本单元,对区域内基层党组织设臵、党的活动和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进行通盘考虑、统筹谋划、成片推进。

从几年的实践探索来看,这一党建模式有力地推进了“两新组织”党的建设,提高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一、起因与实践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市“两新”组织迅猛发展。

截止2007年底,全市共有非公有制企业8万多家,从业人员180多万人;在民政部门注册的各类社会组织3749个,“两新”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为切实加强领导,保障和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展,市委把“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放在重要位臵来抓,积极探索在“两新”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和开展党的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面对迅猛发展的“两新”组织,按照“单位建党”模式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党组织的覆盖面总是赶不上“两新”组织的发展变化,常常会有空白点,并且由于党组织开展工作在人员、经费、场地保障方面依赖业主的态度,一些党组织常常处在“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两难境地,很难在协调企业、职工、社会三方利益上有所作为,个别甚至出现组织依附、职能错位的现象,严重影响基层党组织的威信和作用发挥。

针对这种情况,顺应经济区域化、人才集聚化、人员社会化趋势,市委创新工作理念,转变工作方式,制订《关于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进一步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的意见》,在城市社区、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商务楼宇和大型商贸区、专业市场、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点和行业协会、专业团体等“两新”组织和外来流动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和行业中,集中力量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

一是在基层组织体系构建上,突破传统的“单位建党”限制,全面向动态开放的区域建党和“单位建党”并重转变。

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实践与思考

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实践与思考

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的实践与思考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要统筹城乡基层党建工作,促进以城带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深入贯彻《决定》精神,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推动各级党组织打破城乡区域界线,推进不同领域党建工作的融合与共建,使城乡党建由封闭转向开放、由条块分割转向区域联合。

一、统筹城乡党建工作的有益探索近年来,各地组织部门针对基层党建相对“单一”“封闭”“条、块分割明显”等不足,努力打破城乡区域界限,拓展不同类型基层党组织融合共建、统筹发展的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城乡互动、区域联动,功能互补、发展共赢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1、以组织联建为抓手,着力构建城乡互补的党建工作组织体系。

一是建立“片区型”党组织。

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对农村和城市组织体系进行调整和整合,有24个基层党组织推行村企联建、村居联建、村村联建,促进城乡生产要素与党建要素优化配臵,增强党组织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融合能力。

二是建立“产业型”党组织。

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行业协会或商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推行“龙头企业+支部”“专业合作组织+支部”“协会+支部”“商会+支部”等模式,增强党组织推进产业化的辐射能力。

三是建立“流动型”党组织。

在流动党员比较集中的劳务市场、商贸市场等区域采取单独建、联合建和挂靠建等形式建立党的组织,增强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能力。

四是建立“网络型”党组织。

对比较分散、不便于集中统一管理的外出党员,由镇组织办、镇党政办、镇计生办等牵头,利用网络资源设立网络党组织,开展网上党建工作,增强党组织对党员队伍的动态管理能力。

2、以工作联动为依托,着力构建城乡互动的党建工作运行机制。

一是完善党建资源合理配臵机制。

落实城乡基层党组织工作经费,特别是把农村、社区“两新”组织党组织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为开展党的工作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按照“共建共享、共同提高”的原则,城区党组织和农村党组织、机关党组织和企业党组织在活动场所、公共设施等党建资源上有效对接,互帮互助,优化组合。

关于探索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思考

关于探索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思考

关于探索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思考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基层组织建设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在城市化进程中,原有条块分割的“单位党建”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迫切需要准确把握当前党建工作阶段性特征,进一步拓展党建领域,创新工作方法,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配置资源、整合优势、激发活力,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区域化统筹发展,切实构建起开放性、共享性、融合性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一、推进区域党建的现实性分析作为一个新的理念,区域化党建将经济学上的规模效应理论引入党建领域,从区域的视角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通盘考虑、统筹谋划、整体推进,体现了党建工作规律的内在要求,是基层党建工作的自觉转型。

当前,**改革发展的创新实践,为探索推进区域党建工作提供了现实基础和广阔舞台。

1、城市化建设进入高潮期,为推进区域党建提供了实践基础。

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我区城市化建设进入高潮期,农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设施农业园区“三区联动”建设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态势日趋凸现,各种优势资源区域集聚性、流动性、整合性不断增强。

城市化建设的这一创新实践为推进党的建设“三区联动”提供了现实基础。

要抓住“三区联动”带来的党建机遇,打破以往党建工作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传统模式,牢固树立“区域党建”新视野,进一步创新基层组织设置形式、党员管理方式、资源配置模式和区域党建运行机制,切实推动园区间党建资源双向互动、党建要素整合配置、党建优势互补提升,增强党建工作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吻合度和紧密度,形成加快推进区域联动建设的强大合力。

2、产业分工加速组织分化,为推进区域党建提供了广阔空间。

近年来,我区产业优势集中迸发,带动了产业分工,加速了组织分化,催生了大批非公企业、新社会组织等新兴领域,而这些组织随着经济集约集聚发展、城市化建设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逐渐由分散的空间分布向产业园区、商务楼宇、大型商贸区等实体汇集集聚。

在区域化党建新格局中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的探讨

在区域化党建新格局中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的探讨

【 关键词 】区域化党建;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 ;优势
区域化党建是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 ,社区党组织为 党 的指 导 思想 ,包 括马 克 思列 宁 主义 、毛 泽 东思 想 、中 基础 ,辖 区单位党组织和全体党 员共同参与 ,优势互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党的路线 、纲领 、方针 、 补 、资源共享 、共驻共建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是党组织 政 策等 。如 果 区域 内党 组 织能 够 自觉 以此 为 指导 ,就 会 在社会管理 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的新路径 。当前 ,随着 以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己任,努力组 社会管理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在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织 和调 动 各方 面 的力量 来 实现 高 质量 的公 共服 务 和公 共 的进程 中 ,如 何发 挥 党组 织 的优 势 ,使党 的领 导核 心 作 管理 ,满足不同层面群众的需求 ,达到政治工作职能和


民群众的意愿和诉求达到高度一致 ,就会形成推动和促 组织作为执政党在区域内的基层组织 ,必然具有贯彻执 进区域内各项工作不断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 行党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 ,引导和保证政治方向的政治 职 能 。 同时 ,我们 也应 看 到 ,政党 的执 政 行 为必 须在 与 二、发挥 组织资源优势 社会的互动 中得 以体现 。用政治学的理论来说 ,就是以 区域内各级党组织 、居民委员会 、业主委员会 、各 与社 会 的直 接 互动 来 获取 执政 权 力的群 众 源泉 和执 政 基 种 社会 组 织 、群众 团体 、居民 ,都 是 一定 区 域 内实施 治 础。这就要求其基层组织在履行政治职能的同时 ,必须 理的参与者,构成了相互合作的区域多元治理主体。尽 履行 社会 职 能 ,通 过直 接 有效 的社 会 工作 来凝 聚群 众 、 管党 组 织发 挥 着领 导核 心作 用 ,但 并 不等 于可 以 直接 干

创建社区共驻共建新模式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创建社区共驻共建新模式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创建社区共驻共建新模式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统筹社区资源,更好地吸收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建设,构建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内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格局,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党建合力。

一、明确社区共驻共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和社区建设,以密切联系群众、服务居民为主题,着力构建街道社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推动社区、驻区单位组织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

不断丰富党建工作内涵,巩固扩大党在城市基层的覆盖面,为建设和谐的街道社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总体目标:全面落实“三有一化”要求,大力推进区域化党建,以有共同需要、有共同利益、有共同目标为纽带,积极搭建共驻共建平台,不断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单位联社区,帮助社区发展;党员联群众,帮助群众解难,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和谐社区。

二、加强组织领导,规范机关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1、安排好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工作。

驻区单位党组织认真组织在职党员在规定时间里持《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报到卡》到社区党组织报到,利用闲暇时间进入社区、服务群众。

社区党组织认真填写《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登记表》,并根据每名在职党员基本情况进行分类,做好与社区党组织对接工作。

2、建立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队。

社区党组织根据在职党员职业特点和个人特长,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多人一岗等形式,以住宅小区、巷道、楼栋、院落为单位,也可将楼组相邻、职业相近、休息日相同的党员,划分为若干个在职党员服务队,采取平时服务与节假日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扶贫帮困、家政服务、医疗服务、教育服务、法律服务、文体活动、政策法规宣传、卫生巡逻、绿化养护、外来人员联络、民事调解等志愿服务活动,队长可以指定在职党员领导干部或有威信的党员担任,主要负责召集、组织在职党员参加社区活动。

“五共”齐抓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五共”齐抓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近年来,辽源市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城市“大党建”理念,坚持区域统筹、条块协同、上下联动、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思路,以街道社区党组织为轴心,以“凝聚党员,服务百姓”为主线,有机联结城市各领域基层党组织,打造区域化党建联合体,突出组织共建、资源共享、事务共商、先锋共育、管理共促的“五共”工作法,开创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新天地。

组织共建,下好城市党建“一盘棋”。

将抓实组织共建作为加强和改进城市党建工作的助推器。

纵向层面,结合“书记一号工程”,自上而下建立市、县(区)、街道、社区四级责任体系,逐级成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各级党组织书记任组长,压紧压实书记责任,推动书记走上前台抓党建。

突出难题破解,各级党组织书记通过年初定计划、半年有检查、年终看成效等方式,解决民生难题。

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明确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及工作机制,明确目标任务、组织构架、方法路径和保障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一贯到底。

横向层面,深入开展以驻区单位联系社区党组织、联系非公企业、联系困难党员、联系困难群众,推动职能进社区、人员进社区、资源进社区、服务进社区为主要内容的“四联四进”活动,统筹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党组织,打造区域化党建联合体62个,实现街道社区全覆盖。

建立街道社区“大党委”,将联合体成员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作为兼职委员,定期开展“四个一”活动,即1次主题党日、1次志愿服务、1次联席会议、1次走访慰问。

落实联建共建工作机制,通过参加党委会议、同上联合党课、共过主题党日等方式,推进党的组织生活开放融合、联动互促,构建起城市基层党建立体网格。

按照“一社区一载体一品牌”要求,全力打造党建特色品牌,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全面构建起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各领域党组织为主体,统筹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新兴领域党建的区域化城市党建格局。

在自贸区建设中探索区域化党建新模式

在自贸区建设中探索区域化党建新模式

在自贸区建设中探索区域化党建新模式作者:栾笑天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9年第3期区域化党建是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重要形式,是在经济社会转型,传统单一化、封闭式、纵向型“单位制党建”模式面临严重挑战的背景下,从战略上构建的具有较强社会整合力的纵横相连的党建新模式。

区域化党建与自贸区建设具有匹配性和适用性。

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推进自贸区建设过程中,社会各方面转型不可避免会带来一些社会风险,比如群体事件、信任危机等,这将会使社会矛盾和问题下沉到基层。

将党的建设重点转向基层,开展区域化党建,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

如何在自贸区建设实践中探索区域化党建新模式?构建基层治理新结构。

随着自贸区建设进程的深入推进,区域内人员对社会基层事务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的愿望与要求日趋强烈,基层党组织要在基层自治中发挥好领导和引导作用,创建区域协商平台和矛盾化解机制,保障基层自治的有序推进。

比如海口江东新区,增强新区党组织领导、协调和服务能力,使新区成为各类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确立新区域内各类党组织的共同愿景和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推进新区共治局面的形成,为完善新区治理结构提供政治和组织保障。

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的原则,以地域、行业、产业、特定人群为依托,合理划分党建区域,灵活设置党组织。

如海南省目前可按地域特点划分的有:海口江东新区、三亚总部经济区和博鳌试验区;也可按产业特点、行业特点及人口集聚特点等进行划分。

在区域党建组织架构上,原则按照“1(区域党组织)+N(单建党组织)+1(党员服务中心党组织)”模式设置,并建立相匹配的群团组织架构。

各区域根据实际,灵活调整设置组织架构。

同时完善资源配置模式,构建区域统筹、集约共享的服务平台。

把现代远教网、基层文化俱乐部等已有的场所和设施作为扩展平台,并建立区、镇(街道)和区域三级党员服务中心(站)。

对区域内党建资源进行统筹性规划利用,整合区域内党建资源,也可降低基层党建工作的成本。

2019年经济开发区区域党建工作现状及几点思考

2019年经济开发区区域党建工作现状及几点思考

经济开发区区域党建工作现状及几点思考各位领导、书记们、同志们: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大家能在百忙之中,参加由开发区管委会党工委组织的开发区区域党建工作座谈会,我首先代表管委会党工委向出席会议的各位领导、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一、开发区区域党建工作现状象山经济开发区现有落户企业217家,建成投产企业161家,在册正式党员190名,隐性党员17名,其中20家企业单独建立企业党组织,另外14家企业与挂靠乡镇、街道工办或其他企业联合建立党组织,这些企业党组织分别隶属于11个镇乡党委、街道党工委。

XX年2月,成立象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党工委,为开发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奠定了组织基础,主要工作有以下成效。

1、完善组织体系,健全“双重管理”制度,构建区域党建工作新机制。

按照区域党建新要求,开发区党工委在完善组织体系上加强探索,实行“1+20”的组织体系,即在党工委统一领导下,“1”就是成立1个联合支部,“20”就是20个单独组建的企业党组织。

2、建立党员服务中心,切实发挥中心作用,搭建区域党建工作新平台。

XX年,开发区管委会党工委筹资40多万元,建成了党员服务中心,依托中心这一平台,大力推进区域党建工作。

党员服务中心的设立为开发区企业党组织活动提供场所保证,弥补区内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阵地紧缺、活动资源制约的缺陷。

以党员服务中心为辐射共享平台,建立区域性党组织,吸纳外来流动党员,为区域内的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提供组织依托。

据统计,两年半来,党员服务中心接待园区党员(员工)看报刊、书刊、上网查资料、远程教育和文化娱乐等活动共2千余人次,接转外来党员100人次,并成功举办了三届员工乒乓球比赛。

3、党建带工青妇群团建设,形成大党建工作氛围。

以开发区管委会党工委为主体单位,积极开展技术比武、形象讨论、文体比赛等各项活动,形成非公企业党组织活动共搞,资源共享的良好党建工作氛围。

逐步健全开发区总工会、团工委、妇委会、计生协会联合会等组织体系,领导和支持他们按照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坚持形成党建带工建、团建、妇建的良好格局。

创新管理体制,探索区域党建新格局

创新管理体制,探索区域党建新格局

创新管理体制,探索区域党建新格局经开区(###镇)不断探索创新管理体制、配套制度、活动载体和服务方式,深入推进区域党建,着力构建区域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创新区域党建管理概况一是坚持党建共创。

加大党建工作指导力度,针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人才少、党建工作经验少、党建基础良莠不齐的特点,区镇选派192名党建工作指导员,结对挂钩226家非公企业,精心开展“双帮双比”活动。

打造了以城东街道“党建中心”、福前村“党员教育基地”、东渡集团“红帆党建基地”、骏马集团“红色引擎党建基地”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基地。

晨阳办事处发挥辖区非公企业、学校、市镇单位等党组织资源优势,搭建共建互动共享平台,将村、社区网格与非公企业、学校、市镇单位网格结成共建网格,实现资源共享,活动共办。

城北街道利用非公党建站组织企业开展职工运动会、非公党组织书记联谊、未婚青年相亲会等活动,并免费为企业举办相关科普讲座,加强了企业间的交流与互动,为企业职工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

泗港办事处发挥安监职能特长,以“上门诊断、集中会诊、问题通报、回访指导”四步式完整服务模式,帮助区域内的市青年印染有限公司、市沙洲钢绳有限公司、江苏金柳热电有限公司排查整改安全隐患,为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塘市办事处金塘社区从共建单位西马克公司邀请德国籍员工为社区内儿童开授“期期乐—少儿快乐口语”活动,促进了社企和谐。

二是坚持服务共抓。

区镇范围内各成员单位的“跃域”互动与融合,形成了一个优势互补、携同推进的共同体。

在“学雷锋志愿服务深化行动”中,泗港办事处区域联合党委的志愿者携手走进白鹿社区,给楼道清除牛皮癣,并给困难群众送去温暖。

城北街道区域联合党委通过“梦之韵”读报志愿队关怀老人生活情况,并根据老人建议开展了“邻里守望、关爱老人”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倡议社区居民讲文明树新风,爱护生活家园;通过“DIY手工坊”开展亲子手工制作活动,充实孩子节假日生活,并根据亲子活动中家长提议开展了针对青少年的“民防知识普及系列活动”。

基层党建构建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基层党建构建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
一 、理 顺 体 制 机 制 ,实 现 城 市 党建由“单向发力”向“联合驱动” 转变
延吉市委以制度创新为抓手, 制定出台《关于深化城市区域化党
建 工 作 的 实 施 意 见》,主 动 打 破 行 政壁垒和部门界限,彻底改变就社 区党建抓社区党建,就行业党建抓 行业党建的传统思维模式,明确街 道 、社 区 党 组 织 在 统 筹 区 域 党 建 ,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中的政治核心 地位,构建“市委领导、街道统筹、 社区兜底”的“三级联动”城市党建 工作运行体系。市级层面,依托市 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 究区域化党建工作,组织协调重大 问题。指导街道社区党组织发挥 融合共建优势,引导机关企事业单 位 、社 会 团 体 等 党 组 织 ,积 极 参 与 区域化党建工作,广泛开展互联共 建工作。街道层面,推行“1+4”大 工委工作机制,形成以街道党工委 为 核 心 ,以 街 道 党 建 联 席 会 议 、街 道行政联合党委、非公企业和社会 组织综合党委以及社区党组织为 支撑的区域化党建联动体系,赋予 街道规划参与权、综合管理权及民 生项目建议权,使街道工作统筹更 有 抓 手 、更 具 话 语 权 。 社 区 层 面 , 构建“区域党建”联动机制,社区与 辖区单位结对共建,每年双方签订 共 建 协 议 ,确 定 共 建 事 项 ,推 进 组 织联建、党员联管、资源联用、活动 联办、服务联做,同时,借助社区党 建议事会、网格党支部和居民区党 小组,推进区域协同共治。
二 、加 强 资 源 融 合 ,实 现 城 市 党建由“封闭运行”向“开放共享” 转变
我 们 通 过“ 政 府 搭 台 、单 位 参 与、社会协同”的方式,积极搭建覆 盖全市的三级党建资源网络,促进 了区域内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的 集 约 利 用 ,推 动 党 建 资 源 由“ 我 是 我的、你是你的”到“我中有你、你

2019年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19年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完善,社会组织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经济组织发展迅速,非公企业数量不断增加,新阶层人员迅速增多,人员流动性大大增强等。

这些新变化、新趋势,我们党的党建工作对仅依托原先单位组建党组织的传统架构模式提出了新挑战,带来了组织资源分散、利用率不高、党员作用发挥不突出等问题,面临着党组织如何维持自身稳定,如何维系流动性的组织成员,如何凝聚新的社会阶层成员,如何发挥组织作用等诸多现实问题。

临海市针对全市两新组织发展趋势特征,尤其是非公企业的新经济组织特点和分布状况,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积极在以大洋街道、东部区块等地非公企业集聚区域探索实践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共建工作,创新党组织设置模式,有效整合党的组织资源,转变基层党建工作方式,不断扩大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这是我市在扩大巩固党在新经济组织领域执政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的重要实践课题内容。

一、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主要做法所谓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工作,就是在一定的非公企业集聚区域范围内,按照区域统筹的理念,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和信息科技手段,统筹设置非公企业党组织,统一管理党员队伍,统盘使用党建阵地,以实现组织效能发挥最大化、教育管理效果最优化、组织工作成本最低化和工作力量配备最强化,推进非公企业党的组织和党员队伍资源有机整合和优化重组。

作为新的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区域概念,包括以一定地域为基础的“有形区域”,也包括融合企业产业集聚园区型、龙头企业带动型、村企组合混合型的“无形区域”。

我市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模式一:龙头企业带动型的区域化党建在以地域为基点划分非公企业区域的同时,依托区域内的龙头企业为核心,通过单独组建党组织或联合组建党组织,以龙头企业党组织为核心基础,带动其他企业党组织建设,推进非公企业区域化党建。

在组织设置上,单独建立企业党组织或建立区域性联合党组织,全面覆盖区域内的企业党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的探索与思考关于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的探索与思考近年来,XX区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的原则,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的新方法、新途径,通过创新活动载体,完善工作机制,扩大党组织覆盖,整合区域资源,增强党建工作活力,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形成了组织共建、工作联动、活动同促、统筹推进的基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为加快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探索与实践落实“三有”目标,构筑区域化党建保障体系。

一是强化队伍建设,确保有人管事。

以地缘关系为基础对原有的社区作了优化调整和重新设置,对新建商住社区和城改过程中的村改居社区均及时成立和改建了党组织,实现了城市社区党组织的全覆盖。

采用两推一选、公推直选、公推比选等办法,调整、优化了社区两委会班子。

依托区街党校和驻地学校,围绕政策理论、社区党建、社区建设等主题,加大对社区干部的培训力度。

二是强化经费保障,确保有钱办事。

将社区办公经费由每年1.5万提高到每年3万,其中专项党建经费达到1万元,对于社区开展的特色活动、主题活动等,区、街财政还给予专项经费和区管党费投入,逐步形成了“财政投入、党费下拨、社区自筹、社会支持”的多元投入机制。

三是强化阵地建设,确保有场所议事。

结合“星光计划”和民生八大工程、国债资助等项目,按照“一社区一对策”的原则,采用区街联动、部门统筹、社会参与的办法加强阵地建设,通过改、扩、建、租、共用等多种途径,彻底解决了全区社区办公和活动场所问题。

构建“三级网络”,健全区域化党建工作网络。

一是建立全区区域化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

具体指导全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为区域内各类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信息、人才交流搭建协调沟通平台。

区委常委建立街道社区党建工作联系点,定期到点上进行调研,指导社区党建工作。

二是组建街道区域化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

全区8个街道均建立了区域化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选聘了一批关心组织工作、支持区域化党建工作的驻地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为委员,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街道辖区内机关、社区、学校、“两新”组织区域化党建工作。

同时,各街道组建了一批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经验丰富的社区党建指导员队伍,负责社区党建工作的指导、联络、帮促等。

三是完善社区党建工作联席会。

全区56个社区全部建立了党建工作联席会,吸纳驻社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为联席会议成员,协调成员单位签订了《社区党建工作共建责任书》,明确了双方权利义务,建立了每季例会、每月互访、工作交流等制度,及时研究解决社区党建和建设管理中的问题。

采取“三大举措”,夯实区域化党建社会基础。

我们以辛家庙街道等基层街道部门为试点,积极探索以“城市化为核心,网格化为基础,信息化为支撑”的新型社会管理机制,加快公共服务精细化步伐。

一是建设街、社区两级“数字化信息服务中心”,形成涵盖采集人口住房、医疗计生、优抚救助等资料的信息共享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了“1分钟快速发现问题,5分钟快速反应,30分钟快速处理”的事件处理模式,构筑起了社会管理服务的“一刻钟服务圈”。

二是将辖区划分为由7个管理中心、13个网格片组、69个管理网格构成的三级管理网络,形成了从上到下完整的信息传递和决策执行网络。

为每个网格设置专职管理员、信息员、片警、调解员和服务团队,定期走访、上门服务,实现了社会服务“零距离”。

三是创新党建、维稳、社区服务、城市管理四项机制,构筑社会生活共同体。

通过网络和服务创新,从而建立起精细、规范、全面、完善的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全面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夯实区域化党建工作的社会基础。

推行“五化”模式,丰富区域化党建工作内涵。

在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的过程中,我们将区域内各项重点工作纳入区域化范畴,并按照区域化的目标来推进、来落实。

一是资源区域化。

突破“小而全”的分散配置方式,全面向“区域统筹、集约共享”方向转变,积极探索“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共享共荣”的资源共享新模式,实施56个区级部门党组织与56个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活动,通过开展“帮扶、帮困、帮教、助学”等共建活动,为社区工作提供支持。

二是责任区域化。

通过“党员责任网”、“党员结对帮扶”活动,将社区各项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社区干部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每人负责一个或一片网格,明确管理职责,落实区域化管理责任。

一方面掌握责任区域的党情、民情,了解党员、群众的生活和思想状况;另一方面根据党员、群众的需求,组织开展扶贫帮困、就业援助、法律咨询等各类便民服务活动。

三是党员管理区域化。

对社区直管党员,全面落实党员岗位责任制度,加强日常教育管理;对在职党员,实行“双管”机制,深入开展在职党员“自愿认领社区岗位”活动,截至目前,全区有1680多名在职党员自愿到社区报到,认领了党员教育、法律咨询、治安维稳等760多个岗位;对于流动党员,按照“摸底数、强服务、有作为”的思路,通过开展亮出党员身份、亮出党员家庭、亮出党员承诺的“三个亮出来”活动,为流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参与组织活动、推动社区党建、构建文明社区搭建平台。

四是服务区域化。

积极加大对社区失业人员的就业创业帮扶力度,初步建立了职业技能鉴定、就业培训、就业实习、职业介绍“四位一体”的培训就业新机制;面对区域内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积极探索社会化养老新模式,通过“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措施,筹资6645万元,建立全区社会化养老机构13家,其中针对社区居民建立了9个社区养老服务站,建起了XX区老年服务中心,面向社区老人提供日托养老服务。

积极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为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解决他们的日常生活难题,全区共有160余个志愿者助老服务队活跃在各个社区,为1150多名老人提供了10万余小时的居家养老服务。

五是考核区域化。

对于社区干部党员实行联考联评制度,在每年的社区党建考评工作中,社区党组织书记就一年来的履职情况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向社区全体党员、全体居民代表和街道党工委进行述职,接受社区党员、社区代表和街道党工委的评议,并广泛征求驻社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把有关单位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

同时,在驻社区单位工作考核和干部考察、党员年度考核中,增加社区共驻共建和社区日常表现方面的要求,并把社区党组织和群众的意见作为重要参考,调动社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的积极性,形成社区区域化共建合力。

实行“区际联动”,探索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模式。

立足辖区内开发区与行政区交错分布的实际,突破区域党的组织条块分割、资源分散的局限,以“党务工作牵手、区域发展联手”为目标,着力构建“区内整合、区际融合”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创造性地将开发区党组织纳入区域化党建总体格局,实施“地区党建大工委制”,即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吸收周边开发区、驻地大企业、区级驻街单位共同参与,在不改变原组织隶属关系的前提下,建立非建制性党组织,协调各成员单位讨论、决定辖区重大事务,实现党建工作联抓、经济发展联促、精神文明联创、城市管理联动、公益事业联做、和谐社会联建。

同时,建立了例会制,征询、督察、反馈制,年终考核制和监督评议制等四项保障制度,对各委员的工作实绩和成员单位作用发挥情况进行综合管理和考核,同时面向社会聘请监督员,对各成员单位承办事项和办理结果进行监督评议。

以事情共商、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发展共促的工作机制,整合区域内各方力量,不断拓展党组织服务功能。

初见成效区域化党建的不断推进,使我们从整体的角度、用系统的思维来思考和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实现了区域内各项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无缝融合,形成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在党建工作上实现了由“单兵作战”向“兵团作战”的转变。

打破了条块分割的传统党建格局,优化了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形成了网络化的社区党建工作体系,扩大了组织覆盖面、增强了党的渗透力,将单位“小党建”变成区域“大党建”,实现了党建工作齐抓共管的格局。

在党建资源上实现了由“各自为政”向“资源共享”的转变。

跳出就社区抓社区党建的思维定势,立足区街互动和区际联动,优化区域内党建资源配置,统筹调配党建资源要素,推动区域内党建资源双向流动,建立健全共驻共建、共享共荣的工作机制。

在党员管理上实现了由“单一管理”向“齐抓共管”的转变。

通过加强区域内党组织之间的联系,建立党员服务站,完善了在籍党员“直管”、在职党员“双管”、流动党员“协管”机制,初步形成了“属地为主、原籍为辅、双边互动、共同负责”党员管理格局。

在服务方式上实现了由“单一被动服务”向“多元主动服务”的转变。

积极转变服务方式,深化和拓展党员责任网、党员亮牌、设岗定责、助老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活动,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增强了党组织和党员的服务意识,健全完善了区域化服务体系,促进了党员活动区域化、服务社会化。

启示区域化党建的探索与创新,对我们而言,既有收获,初步构建了区域化格局;也有启示,发现了工作上需要加强和提升的地方。

对于区域化党建的思考和启示是: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核心是不断创新。

积极顺应区域化党建与区域发展、社会稳定相结合的需要,将坚持创新作为区域化党建的主线,统筹协调、有效整合区域内人、财、物等资源,合理布局,创新社区党建模式,带动区域内各类组织积极参与区域化党建和区域发展、社会稳定,深化共驻共建,构建“大区域、大党建”工作模式。

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根本是提升服务。

党的工作最终要体现在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服务群众的成效上。

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推进应充分运用市场化、社会化资源,凝聚各方力量、整合服务力量,以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为着力点,以服务前置整合社会资源,使服务群众和加强党建有机结合,从而深入推进“大区域、大党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