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理(教案)
1. 4 “江淮之滨”—安徽省 教案(湘教版八年级下)
“物华天宝”——江西省“江淮之滨”——安徽省主备人:审核:编号:学生姓名:班级:一、学习目标:1、江西省的自然环境。
2、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3、江西省的经济。
4、安徽省的地理位置。
5、安徽省的经济。
二、重难点:三、自主学习学生预习并完成:地理位置: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1、江西省的自然环境地形:三面环山、地势高低鄱阳湖水系:信江、修水、抚河、赣江2、我国最大淡水湖——,地势低平,港汊纵横,水草肥美重工业发展快,南部地区较落后3、江西省的经济交通:京九铁路(南北干线),浙赣线(东西干线)旅游资源:庐山和景德镇的瓷器4、安徽省的地理位置:位于我国东部,地处长江下游,长江自西向东穿过省境南部,淮河自西向东穿过省境北部。
煤炭:、矿产资源丰富铁矿:5、安徽省的经济铜矿:铜陵交通运输业:便利旅游业:山和徽州文化等四、合作探究如何促进江西赣南老区快速脱贫致富?五、课堂检测1、人们誉之为“匡庐奇秀甲天下”的旅游胜地为()A、黄山B、庐山C、景德镇D、井冈山2、我国著名的“瓷都”是()A、景德镇B、南昌C、赣州D、九江3、徽州文化源远流长,尤以徽派__________最为著名。
()A、建筑B、绘画C、饮食D、戏剧4、右图是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而驰誉天下的名山()A、庐山B、黄山C、武夷山D、衡山5、山脉往往成为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天然界线,如图所示的界山是()A、太行山B、武夷山C、昆仑山D、祁连山6、下列河流,流入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的是()①湘江②赣江③沅江④资江⑤澧水⑥抚河⑦修水⑧汉江⑨信江⑩黄浦江A、①③④⑤B、①③⑧⑨C、②⑥⑦⑨D、②⑦⑨⑩7、位于江西省境内的商品粮基地是()A、洞庭湖平原B、鄱阳湖平原C、太湖平原D、江汉平原8、下列关于鄱阳湖平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盛产鱼虾B、粮食作物一年两熟,以小麦为主C、属热带湿润季风气候D、水果以香蕉、椰子为主9、下列铁路线经过江西的有()①京广线②京九线③京沪线④浙赣线⑤焦柳线A、①③B、②④C、③⑤D、②⑤10、下列关于安徽省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部位于我国淮河以南地区B、全部位于长江以南地区C、黄山位于该省的北部D、长江从该省南部穿过11、下列铁路线经过安徽省的有()①京广线②京九线③京沪线④浙赣线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2、下列工业部门为安徽省主要工业部门的一组是()A、煤炭、化工、建材、冶金B、水电、化工、冶金、电子C、化工、仪器、建材、玩具D、汽车、化工、机床、冶金13、安徽省的比较出名的戏剧是()A、豫剧B、黄梅戏C、越剧D、二人传14、下列地名与相应的主要工业部门搭配正确的是()A、淮南——煤炭B、安庆——铜冶炼C、马鞍山——轻纺D、铜陵——石油化工。
八年级地理:“江淮之滨”-安徽省(教学方案)
( 地理教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八年级地理:“江淮之滨”-安徽省(教学方案)Distinguish the location of things, learn geography, give you an outline, let you imagine, learn geography, you can know things and the world.八年级地理:“江淮之滨”-安徽省(教学方案)安徽省课题第七节“江淮之滨”——安徽省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安徽“江淮之滨”的地理位置特点2、了解安徽省丰富的矿产资源与便利的交通运输3、了解安徽主要工业部门及工业城市4、了解安徽独特的文化与丰富的旅游资源5、省会合肥及其他主要城市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形式教具地图册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启发谈话法教学步骤(引入)这里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堪称“四绝”的山水典范——黄山;有景色清幽、香火鼎盛的四大佛教名山——九华山;有摩崖石刻,道教遗存和丹霞地貌别具一格的道教圣地——齐云山;有雄奇灵秀兼备,曾被汉武帝封为“南岳”的天柱山。
这些秀美的景色在哪个省呢?对,安徽省。
(板)第七节“江淮之滨”——安徽省一、江淮之滨——优越的地理位置(读图)地图册35页,说出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小结)安徽省位于我国东部,地处长江下游,周边与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河南、山东相邻。
(板)二、资源与工业(问)①安徽省有哪些丰富的矿产资源?②安徽省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教学步骤(练习)107页活动3(板)三、便利的交通(练习)107页活动1、2(板)四、丰富的旅游资源(阅读)107“徽州文化”,108页“黄山四绝”(练习)108页表格板书设计:第七节“江淮之滨”——安徽省一、江淮之滨——优越的地理位置二、资源与工业三、便利的交通四、丰富的旅游资源可在这填写你的名称YOU CAN FILL IN THE NAME Here。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安徽地理》教案_0
安徽地理教学目标:1、运用资料,了解安徽的由来。
2、运用地图,描述安徽的地理位置。
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了解安徽的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河湖。
4、通过地图和资料了解安徽自然资源。
5、通过地图和资料,了解安徽的发展状况:农业、工业、旅游业。
因地制宜,依据自身环境、资源、人文等优势发展规划安徽经济。
6、通过了解家乡安徽,培养热爱家乡的感情,建设家乡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1、安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安徽的自然环境:地形、河湖、气候。
3、安徽的自然资源及分布:生物资源,矿产资源。
4、人地关系:因地制宜发展经济教学方法:欣赏、读图分析、讲解、归纳、探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安徽符号—欣赏黄山2、简述安徽由来二、位置和范围读地理,描述安徽地理位置和范围1、相邻省份:让学生在地图中找出2、位置:观察临近海洋,长江,纬线度数3、范围:教师介绍三、自然环境读图分析1、读《安徽地形图》:(1)学生找出地形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西山区、沿江平原、皖南山区(2)学生找出河流、湖泊:淮河、长江、新安江、巢湖(3)分析地形特征:平原、丘陵、山地相见2、读《安徽气候图》:(1)学生估算年平均气温(2)学生估算年平均降水(3)推断:由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降水推断出大部分地区温暖湿润(4)观察冷暖空气影响:位于冷暖空气交汇,气候复杂多变,气候灾害多(5)归纳:位于由亚热带向暖温带的南北过渡地带,复杂多变四、自然资源读图和资料1、生物资源:扬子鳄、江豚2、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
淮北、淮南煤矿,马鞍山铁矿,铜陵铜矿五、经济发展1、农业:读图讲解(1)发展农业的条件:水热充足,耕地面积丰富(2)生产状况:农业大省,淮北平原为旱地,种植小麦;江淮丘陵水田、旱地兼有;沿江平原以水田,种植水稻为主。
皖西、皖南山区林业为主(3)特色农业:淮北出产温带水果:葡萄、梨、石榴;南方山区出产名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六安瓜片2、工业:读图讲解(1)能源、冶金:淮北、淮南煤炭,马鞍山钢铁,铜陵冶金(2)白色家电、汽车:合肥、芜湖白色家电、汽车制造发展迅速(3)高新产业(中国声谷):“世界级”语音产业基地3、旅游文化:读图讲解(1)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黄山(2)世界文化遗产:皖南古村落(3)宗教名山:佛教名山—九华山,道教名山—齐云山(4)民俗、艺术、文学、工艺:黄梅戏、豆腐节、建安文学、笔墨纸砚4、区域规划:读图讲解(1)一带、一圈、一群:皖江城市带(加强同长三角地区联合与协作)、合肥经济圈(大湖名城,长三角副中心)、皖北城市群(加入中原经济区)(2)合肥:省会城市、科教基地六、探究:你打算如何建设家乡?。
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案:长江中下游旅游区(七)安徽省
自主学习,认识合肥的主要旅游名胜古迹
徐霞客的赞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山”。黄山位于哪里?
播放黄山风光图片,教师带领学生游览黄山,体会黄山特色。
按照游览线路,示范讲解九华山的庙宇及佛教文化习俗。
欣赏天柱山风光,归纳景色特点
图片欣赏徽派建筑艺术,感受古徽州的历史文化,归纳总结。
5.天柱山(5A景区)
天柱山风景区位于安庆市潜山县境内,东临长江,西连大别山,雄峙江淮,自古就有“南岳”之名。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是对天柱山雄奇景象的精彩描叙。天柱山因主峰雄伟峭拔如“擎天一柱”而得名。景区内“峰雄、石奇、洞幽、水秀”,兼有丰富的人文景观,集北山之雄,南山之秀于一身。
10.三河古镇(5A景区)
地处肥西县,有2500年的历史。景区以水乡古镇为特色,形成了江淮地区特有的“八古”景观。
11.芜湖方特(5A景区)
是一个综合性休闲旅游度假区。包括芜湖方特欢乐世界、芜湖方特梦幻王国、芜湖方特水上乐园、芜湖方特东方神画。
12.万佛湖(5A景区)
位于六安市舒城县境内,是大型人工湖,有“安徽千岛湖”之誉。
8.龙川(5A景区)
龙川,又称坑口,距绩溪县城约10千米,是一个古老的徽州村落。绩溪古属徽州,文风鼎盛,宗祠建筑遍布。龙川胡氏宗祠始建于宋,明嘉靖年间大修,清光绪年间重修。祠内装饰精美,尤以保存完好的各类木雕为最,有“徽派木雕艺术宝库”之称。
9.八里河(5A景区)
八里河景区南临淮河,东濒颍河,其主景区包括世界风光、锦绣中华、碧波游览区、鸟语林。
4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重点
安徽省概况、主要游览地及著名景区
难点
认识安徽教案
认识安徽教案教案标题:认识安徽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安徽省的地理位置、人口和特点。
2. 掌握安徽省的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
3. 培养学生对安徽省的兴趣和了解,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地图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安徽省的地理位置,介绍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与周边省份的关系。
知识讲解:2. 介绍安徽省的人口分布和特点,如人口数量、民族构成等,让学生了解安徽省的人口基数和多样性。
3. 介绍安徽省的历史,包括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名人等,让学生了解安徽省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贡献。
4. 介绍安徽省的文化特点,包括传统节日、民俗习惯、传统工艺等,让学生了解安徽省的文化传统和特色。
5. 介绍安徽省的名胜古迹,包括黄山、九华山、庐山等,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让学生了解安徽省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活动设计:6.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安徽省的名胜古迹进行深入研究,包括该地的历史、文化、地理特点等。
小组成员可以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并进行展示。
7. 互动问答: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关于安徽省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问题,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8. 制作宣传册:让学生利用图片、文字等制作一本关于安徽省的宣传册,以展示安徽省的地理、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等方面的特点。
总结:9. 综合讨论: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安徽省的地理、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等方面的特点。
10. 激发兴趣:鼓励学生对安徽省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探索,可以提供相关的书籍、电影等资源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扩展活动:- 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到安徽省的一些名胜古迹进行实地观察和学习。
- 组织学生参加安徽省的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庆祝活动、民俗展览等。
评估方式:- 通过小组展示、问答、宣传册等形式,评估学生对安徽省的地理、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教案的撰写应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和学生水平进行调整和完善,以上仅为一个示例教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改。
安徽初中地理教案
安徽初中地理教案年级:初中学科:地理课时:2课时教材:《人教版初中地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
2. 使学生掌握安徽省的行政区划、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社会特点。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点:1. 安徽省的自然特征。
2. 安徽省的行政区划和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1. 安徽省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的理解和记忆。
2. 安徽省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关系的把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单位吗?2. 学生回答:34个。
3.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其中的一个省份——安徽省。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三、课堂讲解1. 讲解安徽省的地理位置:位于中国东部,长江下游南岸,与江苏、浙江、湖北、河南、江西五省相邻。
2. 讲解安徽省的地形:以丘陵、山地、平原为主,有“江南第一山”黄山、“世界文化遗产”徽州古城等景点。
3. 讲解安徽省的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
四、互动环节1. 提问:安徽省有哪些著名的旅游景点?2. 学生回答:黄山、徽州古城、宏村、西递等。
3. 教师总结:安徽省的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
五、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安徽省的自然特征。
2. 学生分享总结成果。
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1. 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安徽省的自然特征,那么安徽省的社会特点是什么呢?2. 学生回答:不确定。
3.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安徽省的行政区划、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社会特点。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安徽省的行政区划、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社会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三、课堂讲解1. 讲解安徽省的行政区划:16个地级市,9个县级市,42个县,4个自治县。
2. 讲解安徽省的历史文化:徽文化、徽派建筑、徽剧等。
安徽初中地理试讲教案人教版
安徽初中地理试讲教案人教版课题名称:七下《亚洲气候的特点》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气候的特点,包括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季风气候的显著性和大陆性气候的广泛分布。
2.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亚洲气候分布的理解。
3. 通过对亚洲气候特点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亚洲气候类型的多样性。
2. 亚洲季风气候的显著性。
3. 亚洲大陆性气候的广泛分布。
教学难点:1. 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2. 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形成原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谈谈对亚洲地理位置的认识。
2. 提问:同学们知道亚洲气候的特点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亚洲气候的特点。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亚洲气候类型的多样性。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亚洲气候类型的多样性,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等。
2. 讲解亚洲季风气候的显著性,以中国为例,分析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3. 讲解亚洲大陆性气候的广泛分布,以中亚地区为例,分析大陆性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运用教材插图,分析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2. 学生互相讨论,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亚洲气候特点的认识,以及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回顾亚洲气候的特点。
2. 提问:同学们知道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形成原因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季风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形成原因。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以中国为例,分析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2. 讲解大陆性气候的形成原因,以中亚地区为例,分析大陆性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安徽)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安徽)1. 教学目标- 了解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学科性质;- 掌握安徽省地理位置、地理特征和行政区划等基本知识;- 理解安徽省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和发展状况;- 培养学生地理观念和地理思维,提高地理素养。
2. 教学内容2.1 第一单元:地理学科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地理学科的定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地理学科的发展历程。
2.2 第二单元: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和基本特征- 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安徽省的地理区划和行政区域划分;- 安徽省的地理特征和气候条件。
2.3 第三单元:安徽省的自然地理- 安徽省的地貌和地质特征;- 安徽省的主要河流和湖泊;- 安徽省的山脉和丘陵。
2.4 第四单元:安徽省的人文地理- 安徽省的人口分布和人口特征;- 安徽省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分布;- 安徽省的交通运输和通信设施。
3. 教学方法- 讲授法: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安徽省的地理知识。
-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安徽省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点。
-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地考察,感受安徽省的地理环境和特征。
4.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包含地理学科基本概念、安徽省地理知识的多媒体课件。
- 地理实物模型:展示安徽省地理特征的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地理知识。
5. 教学评估- 课堂小测:通过课堂小测,检查学生对地理学科和安徽省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
-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 实地考察报告:要求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并写出考察报告,评估他们对安徽省地理特征的认识和描述能力。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安徽)的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理学科和安徽省的地理特点,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和思维能力。
安徽地理(教案)
安徽地理一、安徽地理位置安徽位于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西接湖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
全省南北长约570公里,东西宽约45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45%。
安徽省名取安庆、徽州二府名字第一个字组合而成。
省会合肥。
二、安徽省行政区划巢湖行政区划调整情况巢湖行政区划调整后,原地级巢湖市管辖的庐江县划归合肥市管辖,原地级巢湖市管辖的无为县划归芜湖市管辖,和县的沈巷镇划归芜湖市鸠江区管辖,原地级巢湖市管辖的含山县,和县(不含沈巷镇)划归马鞍山市管辖。
以原地级巢湖市居巢区的行政区域为新设的县级巢湖市的行政区域,合肥市代管。
行政区划调整的利弊分析利的方面:拆分巢湖、做大合肥会产生“一箭三雕”的效应。
“从长江划界到跨江发展,再到长江两岸整合发展、建立大合肥的理念,有利于推动泛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和协调发展的进程;从长远看,不仅对安徽、江苏两省的发展有利,还将对调整‘皖江’和‘苏江’的发展格局产生积极影响,从而达到中东部联动、长江中下游合作发展的效应;未来还有可能形成宁、合、芜的新‘金三角’。
弊的方面:对老百姓而言,巢湖的拆分也将影响到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此次调整会对南京都市圈产生巨大影响,南京对安徽尤其是对东部城市的影响力近期将受到“阻隔”.16个地级市,6个县级市:天长市、界首市、明光市、桐城市、宁国市、巢湖市三、安徽省地质、地形地貌特征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
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地貌南北迥异,复杂多样。
长江、淮河横贯省境,分别流经我省长达416公里和430公里,将全省划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
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地貌南北迥异,复杂多样。
长江、淮河横贯省境,将全省划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
(1) 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2) 江淮之间西部为大别山区,东部为丘陵地形;长江两岸地势低平,河湖交错,平畴沃野,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3) 皖南山区层峦叠峰,峰奇岭峻,以山地丘陵为主。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安徽地理》教案_12
安徽地理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少部分学生基础好,地理知识掌握扎实,中间部分学生基础不扎实,处于及格与高分之间,而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学习成绩差,学习习惯不好,厌学、不努力,致使学生成绩两级分化严重,给课上带来难度,不能很好的兼顾每一位学生。
二、教材分析:安徽地理全册内容共分八章:第一章位置与行政区划——本章是安徽地理的开篇,上承中国地理内容,下启安徽地理区域部分。
在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和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的基础上。
要求我们从宏观上把握安徽地理的概况,认识各地区的地理差异,更好的认识家乡。
培养热爱家乡、关注家乡、立志报效家乡的情感。
第二章人口与城市——认识安徽的人口数量、分布以及人口流动等概况,在此基础上认识安徽的城镇化发展和主要城市概况。
第三章自然环境——通过本章重点认识安徽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如地形气候和河湖等方面,为后续讲述安徽经济发展打下基础。
等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五章农业与工业——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重点认识安徽的经济发展状况。
第六章文化与旅游——认识安徽各地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增强学生的家乡荣誉感。
认识安徽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
第七章自然灾害与环境保护——认识安徽常见的自然灾害,以及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和相应的对策。
第八章区域经济发展——最后从宏观角度认识安徽的区域发展差异,对应于中国地理的最后一章。
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家乡的经济发展差异和发展战略。
三、教学任务与目标: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
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四、教学设想: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
安徽省地理教案
安徽省地理教案教案标题:探索安徽省地理之旅教案目标:1. 了解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和自然资源等基本情况。
2. 掌握安徽省的主要地理特点和地理景观。
3. 培养学生对安徽省地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 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 安徽省的气候和自然资源。
3. 安徽省的主要地理景观。
教学难点:1. 安徽省的地理景观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2. 安徽省的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
教学准备:1. 电子地图或地理教学PPT。
2. 安徽省地理教材和相关学习资料。
3. 图片、视频或实地考察的资料,以展示安徽省的地理特点和景观。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PPT展示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对安徽省地理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了解地理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包括东部丘陵、中部平原和西部山区等。
2. 介绍安徽省的气候特点,如四季分明、温暖湿润等。
3. 分析安徽省的自然资源,如水力资源、矿产资源等。
三、地理景观(20分钟)1. 展示安徽省的主要地理景观,如黄山、九华山、徽州古建筑等。
2. 分析这些地理景观的形成原因和特点,培养学生对地理景观的认识和理解。
四、资源利用与保护(1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安徽省的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问题,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等。
2. 讨论如何保护安徽省的地理景观和生态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拓展与实践(1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安徽省地理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案。
2. 安排实地考察或通过视频、图片等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了解安徽省的地理景观和资源。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安徽省地理知识和景观特点。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地理调研,了解安徽省的其他地理特点和问题。
2.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地理实验或制作地理模型,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安徽高中地理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功能。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功能。
2. 地理信息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地理信息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
2. 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的关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接触过哪些地理信息系统?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新课讲授1. 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1)定义: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以地理信息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展示的综合性信息系统。
(2)组成: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由硬件、软件、数据和用户组成。
(3)功能:地理信息系统具有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展示等功能。
2.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1)硬件:计算机、服务器、存储设备等。
(2)软件:GIS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3)数据:地理空间数据、属性数据等。
(4)用户:GIS开发人员、使用者等。
3. 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1)数据采集:通过遥感、GPS等技术获取地理空间数据。
(2)数据处理: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编辑、转换、分析等操作。
(3)分析:运用GIS软件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属性分析等。
(4)展示:将分析结果以图表、地图等形式展示出来。
三、课堂练习1. 分析地理信息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案例。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进行介绍。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回顾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功能。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组成和功能,请回顾一下。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新课讲授1. 地理信息系统在实际中的应用(1)城市规划:利用GIS进行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等。
(2)环境监测:利用GIS进行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
(3)资源管理:利用GIS进行土地资源、水资源等管理。
八年级地理下册《安徽省》学案湘教版【DOC范文整理】
八年级地理下册《安徽省》学案湘教版学习目标1、了解安徽“江淮之滨”的地理位置特点2、了解安徽省丰富的矿产资源与便利的交通运输3、了解安徽独特的文化与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主要工业部门及城市。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安徽省丰富的矿产资源、旅游资源以及便利的交通运输难点:了解安徽“江淮之滨”的地理位置特点教法选择读图分析法、讨论法课型新授课课前准备地图、是否采用多媒体是教学时数课时1教学时数第1课时备总数第25课时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引入新课:这里有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堪称“四绝”的山水典范——黄山;有景色清幽、香火鼎盛的四大佛教名山——九华山;有摩崖石刻,道教遗存和丹霞地貌别具一格的道教圣地——齐云山;有雄奇灵秀兼备,曾被汉武帝封为“南岳”的天柱山。
这些秀美的景色在哪个省呢?对,安徽省。
二、揭示目标:同上三、讲授新课:第七节“江淮之滨”——安徽省江淮之滨——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图册35页,说出安徽省的地理位置安徽省位于我国东部,地处长江下游,周边与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河南、山东相邻。
资源与工业①安徽省有哪些丰富的矿产资源?展示黄山,九华山等图片展示教师补充内容提问部分同学,说出安徽的位置观看、回答了解目标在地图上找出位置并说明地形特征认真阅读并回答问题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②安徽省有哪些主要工业部门?07页活动3便利的交通07页活动1、2水运优势:北部淮河水系;中部长江水系;南部钱塘江水系安徽的主要铁路干线铁路主要有陇海线、京沪线、京九线、皖赣线;重要枢纽站有合肥、芜湖、阜阳。
四、丰富的旅游资07“徽州文化”,108页“黄山四绝”08页表格四、检查学习效果。
五、当堂训练板书设计:提问小结小结展示督促阅读总结展示做连线题做活动1、2学生讨论阅读了解总结回答问题作业设置课后全面复习教学反思等级评价检查签阅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评价:时间:签查:。
地理安徽中考讲解教案
地理安徽中考讲解教案教案标题:地理安徽中考讲解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安徽地理考试的题型和要求;2. 掌握安徽中考地理考试的重点知识点;3. 培养学生解题的思维能力和答题技巧。
教学准备:1. 安徽中考地理考试的真题;2. 地理教材和教辅资料;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安徽中考地理考试的题目,让学生对地理考试的题型和要求有初步了解。
Step 2:知识点讲解(15分钟)根据教材和教辅资料,讲解安徽中考地理考试的重点知识点,包括地理概念、地理要素、地理规律等。
通过图表、地图等形式,生动地展示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3:解题技巧指导(20分钟)针对不同题型,给出解题技巧的指导。
例如,对于选择题,讲解如何通过排除法和分析选项来确定正确答案;对于应用题,讲解如何分析题目要求,提取关键信息,运用地理知识进行解答。
Step 4:示范演练(20分钟)选择一些典型的地理考试题目进行示范演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解题技巧进行解答。
在演练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步给予提示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题目和解题思路。
Step 5:合作学习(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解答一些地理考试题目。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可以相互讨论、交流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Step 6:巩固练习(15分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可以进行适时的点评和讲解,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
Step 7:总结反思(5分钟)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回顾解题技巧和重点知识点。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解答他们的疑问。
教学延伸:1. 建议学生多做地理考试的模拟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地理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提高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 建议学生关注地理热点问题,拓宽地理知识面。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态度;2. 检查学生在课后练习中的答题情况;3. 分析学生解题过程中的思维逻辑和答题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地理一、安徽地理位置安徽位于华东腹地,是我国东部襟江近海的内陆省份,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
全省南北长约570公里,东西宽约45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45%。
安徽省名取安庆、徽州二府名字第一个字组合而成。
省会合肥。
二、安徽省行政区划巢湖行政区划调整情况巢湖行政区划调整后,原地级巢湖市管辖的庐江县划归合肥市管辖,原地级巢湖市管辖的无为县划归芜湖市管辖,和县的沈巷镇划归芜湖市鸠江区管辖,原地级巢湖市管辖的含山县,和县(不含沈巷镇)划归马鞍山市管辖。
以原地级巢湖市居巢区的行政区域为新设的县级巢湖市的行政区域,合肥市代管。
行政区划调整的利弊分析利的方面:拆分巢湖、做大合肥会产生“一箭三雕”的效应。
“从长江划界到跨江发展,再到长江两岸整合发展、建立大合肥的理念,有利于推动泛长三角地区城市化和协调发展的进程;从长远看,不仅对安徽、江苏两省的发展有利,还将对调整‘皖江’和‘苏江’的发展格局产生积极影响,从而达到中东部联动、长江中下游合作发展的效应;未来还有可能形成宁、合、芜的新‘金三角’。
弊的方面:对老百姓而言,巢湖的拆分也将影响到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此次调整会对南京都市圈产生巨大影响,南京对安徽尤其是对东部城市的影响力近期将受到“阻隔”.16个地级市,6个县级市:天长市、界首市、明光市、桐城市、宁国市、巢湖市三、安徽省地质、地形地貌特征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
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地貌南北迥异,复杂多样。
长江、淮河横贯省境,分别流经我省长达416公里和430公里,将全省划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
全省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地貌南北迥异,复杂多样。
长江、淮河横贯省境,将全省划分为淮北平原、江淮丘陵和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
(1) 淮河以北,地势坦荡辽阔,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2) 江淮之间西部为大别山区,东部为丘陵地形;长江两岸地势低平,河湖交错,平畴沃野,属于长江中下游平原;(3) 皖南山区层峦叠峰,峰奇岭峻,以山地丘陵为主。
境内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
全省共有河流2000多条,湖泊110多个,著名的有长江、淮河、新安江和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
安徽省地跨三大构造单元,淮北和沿淮两侧属于中朝准地台南部,地层中富含前震旦纪的沉积变质铁矿(如霍丘)和二叠纪煤层(如淮南、淮北);皖西大别山区和江淮地区部分为秦岭褶皱系的东端,分布有前震旦纪沉积变质磷矿层(如宿松、肥东);沿江和皖南属于扬子准地台的东北部分,古生代和三叠纪为海水淹没,广泛沉积了层厚、质纯的白云岩和灰岩。
四、安徽气候特点安徽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气侯温暖湿润,四季分明。
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侯,降水量小于800毫米,一月气温低于0度。
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侯。
降水量大于800毫米,一月气温高于0度。
地区间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安徽气候特征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4-17℃之间,平均日照1800-2500小时,平均无霜期200-250天,平均降水量 800-1800毫米。
有梅雨和伏旱等特殊天气,气象灾害主要为干旱、暴雨洪涝、龙卷风等。
安徽植被的分布自然植被和土壤亦因此自北而南更迭,即落叶阔叶林-棕壤;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黄棕壤和常绿阔叶林-黄、红壤。
在主要栽培作物方面,也依次有小麦、杂粮、麦稻过渡和水稻占优势的差异。
淮河以北,旱地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和玉米。
淮河以南,水田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油菜和棉花。
五、河流和湖泊长江流经安徽南部,境内全长416公里,淮河流经安徽北部,在境内全长430公里,新安江为钱塘江正源,境内干流长240公里。
长江水系湖泊众多,较大的有巢湖、龙感湖、南漪湖。
其中巢湖面积800平方公里,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六、安徽地震带分布安徽地处华南地震区(Ⅰ3)和华北地震区(Ⅰ4)的交界部位,合肥—明港断裂以南隶属华南地震区中的长江中下游地震亚区(Ⅱ4),进一步划分又分属麻城—常德地震带(Ⅲ7)和扬州—铜陵地震带(Ⅲ8);合肥—明港断裂以北,隶属华北平原地震亚区(Ⅱ6),进一步划分又分属许昌—淮南地震带(Ⅱ9)和营口—郯城地震带(Ⅲ10)。
七、安徽省土壤分布规律●安徽省土壤分布,过渡特征非常明显。
●在水平分布上,淮北平原为棕壤带,江淮丘陵和大别山为黄棕壤和黄褐土带,皖南山区为红壤和黄壤带。
●在垂直分布上,大别山北坡基带土壤是黄棕壤,350~800 米为暗黄棕壤,800 米以上为酸性棕壤和山地草甸土;大别山南坡的东面和东北面,基带土壤为黄棕壤,400~800 米为暗黄棕壤,800 米以上为酸性棕壤和山地草甸土;大别山南坡南面,基带土壤是红壤,450~1000 米为暗黄棕壤,1000 米以上为酸性棕壤和山地草甸土;皖南山区基带土壤是红壤,600~1000 米为黄壤,1000~1600 米为暗黄棕壤,在山顶平台和鞍部有山地草甸土。
八、安徽自然资源湿地资源:●安徽现有湿地总面积约2918804hm2 ,占省国土面积的21.0%,占全国湿地总面积的4.4%,为全国湿地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
●安徽湿地分为五大类16种类型,包括永久性河流、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泛洪平原湿地、永久性淡水湖、季节性淡水湖、藓类沼泽、草本沼泽、沼泽化草甸、灌丛沼泽、森林沼泽、内陆盐沼、地热湿地、淡水泉、水库、池塘和水稻田,其中,淮北煤矿塌陷湖泊是我国极为特殊的人工湿地类型.●巢湖、石臼湖、升金湖、太平湖、扬子鳄栖息地被列为中国重要湿地,升金湖同时又被列为亚洲重要湿地和中国生物圈保护区。
土地资源。
全省耕地面积433万公顷,土地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生长。
水资源。
全省水资源总量约680亿立方米。
全省重要的水利工程为淠史杭灌溉工程,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
动植物资源。
全省林业用地4.1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30%,草地1.6 6万平方公里,占12%,全省植物种类丰富,共有木本植物1300余种,草本植物约2100余种,动物约50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4种,以扬子鳄、白鳍豚最为珍贵。
矿产资源。
安徽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产种类较全,储量丰富。
全省已发现有用矿种130余种,已探明储量的有67种。
其中煤、铁、铜、硫、明矾石为五大优势矿产。
主要有煤炭(两淮)、铜(铜陵)、铁矿(马鞍山)。
淮南、淮北的煤矿、马鞍山的铁矿、铜陵的铜矿。
九、安徽省自然灾害的特点安徽省地处南北过渡带,年际间气候变化大,加上长江、淮河流域地势低洼、生态恶化,造成自然灾害发生频度高、地域广、危害大。
“三年一旱,四年一涝,旱多于涝,涝重于旱”,是安徽省大部分地区旱涝灾害的真实写照。
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干旱、洪涝、寒潮、连阴雨、暴雨、冰雹、龙卷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发生频繁自然灾害具有明显季节性自然灾害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十、安徽人口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012年,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3 ‰,比上年上升0.77 个千分点;死亡率6.14 ‰,上升0.23 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 6.86 ‰,上升0.54 个千分点。
年末户籍人口6902 万人,比上年增加26.1 万人;常住人口5988 万人,比上年增加20 万人。
城镇化率46.5% ,比上年提高1.7 个百分点十一、安徽农业分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①淮北平原旱作粮、棉区②江淮丘陵水旱作物过渡区③皖西大别山山地林茶区④沿江平原水稻、油菜、水禽、渔业区⑤皖南丘陵山地林、茶区淮北平原农业区:该区地处暖温带的南缘,光热水等条件较好,适于农业的综合发展。
作物布局以旱作为主。
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夏、秋旱涝发生机率大、危害重,是决定该区农业丰欠的主要气象灾害,其次夏收时的“烂场雨”,干热风和晚霜冻害也常有发生,造成产量低而不稳。
江淮丘陵农业区:该区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区,水热等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利于发展农林牧生产,种植业以稻麦生产为主。
本区湖泊、水库、塘坝众多,可供发展渔业生产,还有200多万亩草坡、草滩可发展牛、羊等食草牲畜。
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主要气象灾害是夏季的丘岗、河湖平原的旱涝,以及春季低温阴雨和秋季低温冷害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皖西大别山地林茶区:本区位于大别山东段,地处北亚热带,水热条件也较优越,但地貌类型复杂,垂直分异明显,气候条件适合松、杉、竹及茶树等亚热带经济林木及蚕桑等发展,农业生产以林茶为主。
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该区多暴雨,常引起山洪爆发,带来巨大损失以及伏旱和夹秋旱造成大秋作物减产。
春季低温阴雨和秋季低温(秋分寒)常造成早稻烂秧,晚稻不实造成减产。
冬季强寒潮侵袭,茶树、油茶造成严重冻害。
沿江平原农业区:本区地跨长江两岸,水热条件优越,加之以平原为主的地貌,适宜发展耕作业,农业生产以种植业为主,农作物结构以粮油(菜)棉为主,是稻油(菜)棉的生态适宜区,适合以双季稻为主的多熟高产,是全省重要的粮棉油产区。
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本区由于降雨变率较大,春夏水涝、夏秋干旱都较突出。
皖南山地林茶粮区:本区位于长江(干流)平原以南,气候温暖湿润,属于亚热带湿润地区,农业生产以林茶为主。
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由于气候条件季节变化大,水资源分布不均,且多暴雨,常易发生洪涝、干旱和低温冻害,对农业生产危害较大。
十二、安徽文化的特点安徽文化有一大特点,就是三条水系孕育了三种文化。
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恰巧从地理上把安徽三等分,分为皖南、江淮之间、淮北。
淮河孕育了淮河文化,有老子、庄子、建安文学等;江淮之间就是皖江文化,桐城派是典型的代表。
再有皖南山区的新安江水系,孕育出新安文化,也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徽文化。
名人:老子、曹操、包拯、朱元璋、陈独秀、陶行知、邓稼先、胡适黄梅戏:原名黄梅调、采茶戏,黄梅戏与黄山一起,并称"安徽二黄"。
曲目:主要曲目有:《打猪草》、《夫妻观灯》、《推车赶会》、《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赵桂英》、《三搜国舅府》等传统剧目。
编演了神话剧《牛郎织女》和现代戏《春暖花开》、《小店春早》等。
其中《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小店春早》已摄制成影片名角:严凤英、王少舫、马兰、黄新德、韩再芬、吴亚玲徽商:即徽州商人,通常指明清时期徽州府商人集团。
以经营盐、典、茶、木为主,徽商又是徽州文化的“酵母”,在徽商资金的扶持下,徽州文风兴盛,形成了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州版画、徽派篆刻、徽派建筑等一批学术、艺术流派,成为中国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徽州文化:涵盖了哲、经、史、医、科、艺诸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