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鲁山山行
北宋-梅尧臣《鲁山山行》原文、译文及注释
北宋-梅尧臣《鲁山山行》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诗作于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
当时诗人三十九岁,是其前期作品。
这首五言律诗写鲁山行的野景、野趣,突出表现山林的幽静和山行者的愉悦心情。
原文:
鲁山山行
北宋-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翻译: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清晨,连绵起伏的鲁山,千峰竞秀,忽高忽低,蔚为壮观,正好迎合了我爱好自然景色的情趣。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一路上,奇峰峻岭在眼前不断地变换,沉醉于一人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游览的野趣,竟忘了走到了什么地方。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太阳高升,霜雪融落,山林显得愈加寂静空荡,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鹿儿正在悠闲地喝着小溪的潺潺流水。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看不到房舍,也望不见炊烟,我心中不禁疑问,山里是否也有人家居住,就在这时,忽听得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间传来一声鸡鸣。
注释:
选自《梅尧臣集编年校注》卷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北宋诗人。
鲁山,一名露山,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北。
〔惬(qiè)〕满足,快意。
八年级鲁山山行知识点
八年级鲁山山行知识点鲁山山行是北宋诗人梅尧臣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语言朴素,意境清新,描绘了鲁山深秋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首诗的相关知识点。
一、原文及译文原文: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译文:恰恰和我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无数的山峰高高低低。
美好的山峰随着观看的角度而变化,独自走在幽深的小径上,沉醉其间,竟忘了走到了何处。
霜落了下来,熊爬上树,树林空寂,鹿在溪边饮水。
人家在哪里呢?只听见从云雾缭绕的地方传来一声鸡叫。
二、诗歌赏析1、整体意境诗人通过描绘鲁山的景色,营造出一种清幽、宁静、深邃的意境。
在诗中,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山林的静谧,以及诗人在其间的悠然自得。
2、写作手法(1)移步换景诗人在诗中通过自己的行走路线,展现出不同的景色。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随着诗人的脚步移动,山峰的姿态不断变化,而诗人独自在幽径中行走,甚至迷失了方向,侧面烘托出山林的幽深和广阔。
(2)动静结合“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一句,霜落是静态描写,熊升树和鹿饮溪则是动态描写,动静结合,使画面更加生动鲜活。
(3)以声衬静“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以远处传来的鸡叫声,衬托出山林的寂静,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让人感受到山林中可能隐藏着的人家。
3、情感表达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陶醉之情。
诗人在鲁山的行走中,尽情享受着自然的美景,忘却了尘世的烦恼,体现了他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三、重点字词解释1、适:恰好。
2、野情:喜爱山野之情。
3、惬(qiè):心满意足。
4、随处改:(山峰)随观看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5、幽径:幽静的小路。
6、迷:迷路,迷失方向。
7、霜落:降霜。
8、林空:树林空寂。
9、何许:何处,哪里。
四、诗歌主题这首诗以诗人的游山经历为线索,描绘了鲁山的自然风光,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鲁山山行翻译及赏析4篇
鲁山山行翻译及赏析4篇鲁山山行翻译及赏析4篇鲁山山行翻译及赏析1鲁山山行梅尧臣带拼音版,这首诗语言朴素,描写了诗人深秋时节,林空之时,在鲁山中旅行时所见的种种景象。
其中情因景生,景随情移,以典型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野情“,其兴致之高。
一起学习一下鲁山山行梅尧臣带拼音版,鲁山山行梅尧臣古诗翻译,鲁山山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吧!1 鲁山山行梅尧臣带拼音版lǔ shān shān xíng鲁山山行méi yáo chén梅尧臣shì yǔ yě qíng qiè ,qiān shān gāo fùdī 。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hǎo fēng suí chǔ gǎi ,yōu jìng dú xíng mí 。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shuāng luò xióng shēng shù ,lín kōng lù yǐn xī 。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rén jiā zài hé xǔ ,yún wài yī shēng jī 。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2 鲁山山行梅尧臣古诗翻译清晨,连绵起伏的鲁山,千峰竞秀,忽高忽低,蔚为壮观,正好迎合了我爱好自然景色的情趣。
一路攀登的山峰,(山峰)随着观看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幽深的小路,令我孤独迷路。
太阳高升,霜雪融落,山林显得愈加寂静空荡,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鹿儿正在悠闲地喝着小溪的潺潺流水。
人家都在哪里?云外传来一声鸡叫,暗示着有人家,仿佛在回答(只是很远很远)。
3 鲁山山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鲁山山行》是作者梅尧臣登山的一个过程,首先表达的是登山书怀的一种喜悦,看到奇美的景色作者感到无比的惊喜与心旷神怡,但是到了最后作者才发现有人家的地方还很远很远。
初二上册古诗文(课外):鲁山山行
初二上册古诗文(课外):鲁山山行鲁山山行宋朝: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地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 ?云外一声鸡。
*译文及说明译文清早,绵延不绝的鲁山,千峰竞秀,忽高忽低,蔚为壮观,正好逢迎了我喜好自然风景的情味。
一路上,奇峰峻岭在眼前不停地变换,陶醉于一人在曲折幽静的小道上旅游的野趣,竟忘了走到了什么地方。
太阳高升,霜雪融落,山林显得更加沉寂空荡,笨熊正在迟缓地爬着大树,鹿儿正在安闲地喝着小溪的潺潺流水。
看不到房舍,也望不见炊烟,我心中不由疑问,山里能否也有人家居住 ?就在这时,忽听得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间传来一声鸡鸣。
说明⑴鲁山:一名露山,在河南鲁山县东北,靠近襄城县境。
⑵适:恰巧。
野情:喜欢山野之情。
惬(qi è):称心如意。
⑶随地改: (山岳 )随观看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⑷幽径:小道。
⑸熊升树:熊爬上树。
一作大熊星座升上树梢。
⑹何许:哪处,哪里。
⑺云外:形容遥远。
一声鸡:示意有人家。
*赏析这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动静联合,描述了一幅斑斓多姿的山景图:暮秋节气,霜降临空,诗人在鲁山中旅游。
山路上没有其余人,诗人兴致勃勃,一边赶路一边赏识着千姿百态的山岳和山间的各种情形。
忧如从云外传来的一声鸡鸣,告诉诗人有人家的地方还很远很远。
这是一首五律,但不为格律所缚,写得新奇自然,曲尽山行情形。
山路崎呕,关于贪恋安适,怯于登攀的人来说,“山行”不行能有什么乐趣。
山野荒寂,关于热爱繁荣,迷恋都市的人来说,“山行” 也不会有什么美感和诗意。
此诗一开头就将这一类状况一扫而光,兴致勃勃地说:“适与野情惬”——恰好跟作者喜好山野风光的情味相合。
下句对此作了说明:“千山高复低。
”准时间次序,两句为倒装。
一倒装,既突出了爱山的情味,又显得跌荡有致。
“千山高复低”,这自然是“山行”所见。
看见了山野特别喜欢,心中很知足,群山绵延不绝的,时高时低,一个“惬”字,足以领会出当时作者称心如意的心情。
鲁山山行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
鲁山山行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鲁山山行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鲁山山行原文翻译及赏析1鲁山山行原文: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鲁山山行译文及注释译文清晨,连绵起伏的鲁山,千峰竞秀,忽高忽低,蔚为壮观,正好迎合了我爱好自然景色的情趣。
一路上,奇峰峻岭在眼前不断地变换,沉醉于一人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游览的野趣,竟忘了走到了什么地方。
太阳高升,霜雪融落,山林显得愈加寂静空荡,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鹿儿正在悠闲地喝着小溪的潺潺流水。
看不到房舍,也望不见炊烟,我心中不禁疑问,山里是否也有人家居住?就在这时,忽听得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间传来一声鸡鸣。
注释⑴鲁山:一名露山,在河南鲁山县东北,接近襄城县境。
⑵适:恰好。
野情:喜爱山野之情。
惬(qiè):心满意足。
⑶随处改:(山峰)随观看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⑷幽径:小路。
⑸熊升树:熊爬上树。
一作大熊星座升上树梢。
⑹何许:何处,哪里。
⑺云外:形容遥远。
一声鸡:暗示有人家。
鲁山山行赏析鲁山山行赏析这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斑斓多姿的山景图:深秋时节,霜降临空,诗人在鲁山中旅行。
山路上没有其他人,诗人兴致勃勃,一边赶路一边欣赏着千姿百态的山峰和山间的种种景象。
仿佛从云外传来的一声鸡鸣,告诉诗人有人家的地方还很远很远。
这是一首五律,但不为格律所缚,写得新颖自然,曲尽山行情景。
山路崎呕,对于贪图安逸,怯于攀登的人来说,“山行”不可能有什么乐趣。
山野荒寂,对于酷爱繁华,留恋都市的人来说,“山行”也不会有什么美感和诗意。
此诗一开头就将这一类情况一扫而空,兴致勃勃地说:“适与野情惬”——恰恰跟作者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
下句对此作了说明:“千山高复低。
”按时间顺序,两句为倒装。
一倒装,既突出了爱山的情趣,又显得跌宕有致。
“千山高复低”,这当然是“山行”所见。
看见了山野非常喜爱,心中很满足,群山连绵起伏的,时高时低,一个“惬”字,足以体会出当时作者心满意足的心情。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鲁山山行翻译及赏析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鲁山山行翻译及赏析《鲁山山行》是北宋诗人梅尧臣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语言朴素,描写了诗人深秋时节,林空之时,在鲁山中旅行时所见的种种景象。
鲁山山行【作者】梅尧臣【朝代】宋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 云外一声鸡。
白话译文清晨,连绵起伏的鲁山,千峰竞秀,忽高忽低,蔚为壮观,正好迎合了我爱好自然景色的情趣。
一路上,奇峰峻岭在眼前不断地变换,沉醉于一人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游览的野趣,竟忘了走到了什么地方。
太阳高升,霜雪融落,山林显得愈加寂静空荡,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鹿儿正在悠闲地喝着小溪的潺潺流水。
看不到房舍,也望不见炊烟,我心中不禁疑问,山里是否也有人家居住?就在这时,忽听得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间传来一声鸡鸣。
写作背景诗作于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
当时诗人三十九岁,是其前期作品。
这首五言律诗写鲁山行的野景、野趣,突出表现山林的幽静和山行者的愉悦心情作者简介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城(今属安徽)人。
宣城旧称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
赐进士出身,授国子监直讲,官至尚书都官员外郎。
工诗,与苏舜钦齐名。
文学赏析这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斑斓多姿的山景图:深秋时节,霜降临空,诗人在鲁山中旅行。
山路上没有其他人,诗人兴致勃勃,一边赶路一边欣赏着千姿百态的山峰和山间的种种景象。
仿佛从云外传来的一声鸡鸣,告诉诗人有人家的地方还很远很远。
这是一首五律,但不为格律所缚,写得新颖自然,曲尽山行情景。
全诗以“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收尾,余味无穷。
杜牧的“白云生处有人家”,是看见了人家。
王维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是看不见人家,才询问樵夫。
这里又是另一番情景:望近处,只见“熊升树”、“鹿饮溪”,没有人家;望远方,只见白云浮动,也不见人家;于是自己问自己:“人家在何许”呢?恰在这时,云外传来一声鸡叫,仿佛是有意回答诗人的提问:“这里有人家哩,快来休息吧!”两句诗,写“山行”者望云闻鸡的神态及其喜悦心情,都跃然可见、宛然可想。
鲁山山行解释
鲁山山行解释《鲁山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山水田园诗作,通过描写鲁山的秀丽山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
该诗一共有四十四句,以七言绝句的形式,叙述了诗人远行至鲁山的过程,描绘了山的脉络、雾的缤纷、泉的潺潺、云的飞舞等壮丽景色,并融入了对人生境遇的思索。
《鲁山山行》一开始就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鲁山高顶松千枝,松间溜子临寒溪。
”诗人通过描绘松林和溪水的景象,使读者直观感受到鲁山山水的秀丽。
接着,诗人描述了深秋时节山雾笼罩的景象:“朝阳美景在晨曦,薄雾轻舞下高堤。
”山雾薄薄,轻轻舞动,给人一种朦胧、飘渺之感。
这种景象与松林、溪水相辅相成,形成了一幅如画的山水图景。
同时,这也暗含了生活中的变幻无常,如同人的命运般,人生的境遇也有起伏。
诗人在第五、六句中描绘了山中的清泉:“泉声潺潺溅湍洗,碧石当中白日明。
”清泉声声,激起诗人的联想,使其想到白日的光辉。
泉水清澈,带有一种洁净和明亮之感,这与前文中的山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这里,诗人充分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多样性和异彩纷呈的特点。
这也使人联想到生活中的种种不同境遇,有苦有乐,充满了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
随后,诗人描绘了山间的云景:“黄云浩荡遮青冢,嫩叶纷纷覆翠层。
”黄云覆盖了青冢,使得景色更加诡异而神秘。
同时,嫩叶纷纷飘落在翠绿的地面上,给人一种清新而生机勃勃的感觉。
这里的云与叶对比明显,抒发了人生中的阴晴圆缺,变幻无常的境遇。
最后,诗人描写了自己在山行中的感受:“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计可奈何。
”这里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一种无力感和无奈感。
诗人身临其境,亲身感受到了山水之美,但同时也意识到生活中的不能预计,以及人生的无常与局限。
通过对鲁山山行的描述描写,杜牧抒发了对山水景色的热爱与赞美,同时暗示了生活的变化与无常。
他借用山水来比拟人生,表达了对于生活境遇的思考与感慨。
这种诗意的深思熟虑和细致入微的描写手法,使得《鲁山山行》成为了一首堪称经典的山水田园诗作,也给后人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
【古诗三百首】【鲁山山行原文】翻译 赏析
【古诗三百首】【鲁山山行原文】翻译赏析朝代:宋代作者:梅尧臣原文: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鉴赏深秋时节,霜降临空,诗人在鲁山旅行。
山路上没有其他人,诗人兴致勃勃,一边赶路一边欣赏着千姿百态的山峰和山间的种种景象。
仿佛从云外传来的一声鸡鸣,告诉诗人有家人的地方还很远很远。
本诗是作者梅尧臣登山的一个过程,首先表达的是登山抒怀的一种喜悦,看到奇美的景色作者感到无比的惊喜与心旷神怡,但是到了最后作者才发现有人家的地方还很远很远。
在山中走着走着,幽静的秋山,看不到房舍,望不见炊烟,自己也怀疑这山里是不是有人家居住,不禁自问一声“人家在何许(何处)”;正在沉思的时候,忽听得从山间白云上头传来“喔喔”一声鸡叫。
噢,原来住家还在那高山顶哩。
这最后一句“云外一声鸡”,非常自然,确实给人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感觉。
首联看见了山野非常喜爱,心中很满足,群山连绵起伏的,时高时低,一个“惬”字,足以体会出当时作者心满意足的心情。
鲁山层峦叠嶂,千峰竞秀,一高一低,蔚为壮观,正好投合“我”爱好大自然景色的情趣。
这就是开头两句诗的意思,说明所以要登鲁山游览,是因为内合情趣,外有好景,也就成行了。
颔联优美的山峰波浪起伏,走在幽静的小路上,仿佛走进了迷宫似的,一个“迷”字,说明诗人当时被小路迷糊了的优雅心情。
走到一处可以看到一种好峰,再走向另一处,又可以看到另一种奇岭,所以说“随处改”。
“随处改”这个“改”字下得妙,如果在山中坐立不动,总是一个角度看山,好峰就不“改”了,因为“行”,所以好峰才处处改,由一个画面换成另一画面。
以“改”字体现“行”,正切合诗题“山行”的意思。
一个人在山间小路上行走,曲曲弯弯,走着走着,连自己也不知走到哪里去了,有时竟迷失了方向。
“幽径独行迷”,“迷”的原因正是诗中说的,一是曲径幽深,容易走错路,二是独行,自己一个人,无人指路,也容易走错路,于是“迷”了。
鲁山山行古诗解析
鲁山山行是一首由北宋诗人梅尧臣创作的古诗,诗中描绘了作者在鲁山山林中的所见所感。
以下是这首诗的详细解析:首先,从整体来看,这首诗的情感基调可以归为恬静和欣喜。
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传达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首句“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这里的“好峰”指的是美丽的山峰,而“幽径”则是指山间小路。
诗人通过“随处改”这个词语,暗示了山峰的形态各异、美景不断,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不断欣赏、不断变化的情感。
而“独行迷”则传达了诗人独自走在山间小路上,被美景所吸引,以至于陶醉其中,仿佛走入了另一个世界的感觉。
接下来是“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鲁山山林中的自然景色。
秋天的霜降后,熊爬上树寻找食物,而林间的空地上,鹿在溪边悠闲地饮水。
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动物的生活习性,也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鲁山山林中的宁静与和谐。
再接下来,“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这两句则通过提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人家的好奇和向往。
而“云外一声鸡”则暗示了远方人家的生活气息和隐约可闻的鸡鸣声,使得诗人对远方人家的向往更加具体化。
最后一句“野人相问姓,山鸟自相啼”。
这里的“野人”指的是山野之人,也就是诗人自己。
诗人通过“相问姓”这个词语,表达了自己与大自然的亲近和融合。
而“山鸟自相啼”则描绘了鸟儿自由自在地歌唱的场景,进一步强调了鲁山山林的自由和宁静。
总的来说,鲁山山行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鲁山山林的美景和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同时,通过表达对远方人家的向往以及对动物生活习性的描绘,进一步增强了这首诗的感染力和想象空间。
《鲁山山行》全诗翻译及赏析
《鲁山山行》全诗翻译及赏析鲁山山行作者: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释:①鲁山:在今河南鲁山县。
②适:恰好。
野情:喜爱山野之情。
惬(qiè):心满意足。
③野情:喜爱山野之情④随处改:(山峰)随观看的角度变化而变化。
⑤幽径:小路。
⑥熊升树:熊爬上树。
⑦何许:何处,哪里。
⑧云外:形容遥远。
一声鸡:暗示有人家。
译文:恰恰和我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千万条山路崎岖时高时低。
一路攀登的山峰,(山峰)随着观看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幽深的小路,令我孤独迷路。
傍晚,霜叶落下,熊爬上树,树林清静下来,鹿悠闲地在溪边饮水。
人家都在哪里?云外传来一声鸡叫,暗示着有人家,仿佛在回答(只是很远很远)。
主题:这首诗运用丰富的意向,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斑斓多姿的山景图:深秋时节,霜降临空,诗人在鲁山中旅行。
山路上没有其他行人,诗人兴致勃勃,一边赶路一边欣赏着千姿百态的山峰和山间的种种景象。
鉴赏:本诗是作者梅尧臣爬山的一个进程,首要表达的是爬山抒怀的一种高兴,看到奇美的风光作者感到无比的惊喜与心旷神怡,可是到了最终作者才发现有人家的当地还很远很远。
在山中走着走着,幽静的秋山,看不到房舍,望不见炊烟,个人也置疑这山里是不是有人家寓居,不由自问一声“人家在何许(何处)”;正在深思的时分,忽听得从山间白云上头传来“喔喔”一声鸡叫。
噢,本来住家还在那高山顶哩。
这最终一句“云外一声鸡”,十分天然,的确给人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感触。
首联:看见了山野十分喜欢,心中很满意,群山绵亘不绝的,时高时低,一个惬字,足以体会出其时作者称心如意的心境。
鲁山千山万壑,千峰竞秀,一高一低,蔚为壮观,正巧迎合“我”喜好大天然风光的情味。
这即是最初两句诗的意思,阐明所以要登鲁山旅游,是由于内合情味,外有好景,也就成行了。
颔联:美丽的山峰波涛崎岖,走在幽静的小路上,似乎走进了迷宫似的,一个迷字,阐明诗人其时被小路模糊了的高雅心境。
诗词赏析:古诗词背诵《鲁山山行》(梅尧臣)详解:原文、译文、赏析与作者简介
诗词赏析:古诗词背诵《鲁山山行》(梅尧臣)详解:原文、译文、赏析与作者简介鲁山山行[北宋]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释:①鲁山:在今河南鲁山县。
②适:恰好。
野情:宠爱山野之情。
惬:心愿满意。
③随处改:是说山峰随观看的角度而变化。
④幽径:小路。
⑤熊升树:熊爬上树。
⑥何许:何处,哪里。
⑦云外:形容遥远。
一声鸡:示意有人家。
译文:鲁山层峦叠嶂,千峰竞秀,一高一低,蔚为壮丽,正好投合我喜爱大自然景色的心情走到一处可以看到一座好峰,再走向另一处,又可以看到另一座奇岭,一个人在山间小路上行走,曲曲弯弯,走着走着,连自己也不知走到哪里去了,有时竟迷失了方向山林空荡,冰霜下落,所以能看到熊瞎子爬到光秃秃的树上;透过稀疏的树缝,还看到野鹿在山溪旁饮水在山中走着走着,幽静的秋山,看不到房舍,望不见炊烟,自己也怀疑这山里是不是有人家居住,不禁自问一声,人家在何许(何处);正在深思的时候,忽听得从山间白云上头传来喔喔一声鸡叫。
噢,原来住家还在那高山顶哩!赏析:鲁山层峦叠嶂,千峰竞秀,一高一低,蔚为壮丽,正好投合我爱好大自然景色的情趣。
这就是开头两句诗的意思,说明所以要登鲁山巡游,是由于内合情趣,外有好景,也就成行了。
其次联写山行,走到一处可以看到一种好峰,再走向另一处,又可以看到另一种奇岭,所以说随处改。
随处改这个改字下得妙,假如在山中坐立不动,总是一个角度看山,好峰就不改了,由于行,所以好峰才到处改,由一个画面换成另一画面。
以改字体现行,正切合诗题山行的意思。
一个人在山间小路上行走,曲曲弯弯,走着走着,连自己也不知走到哪里去了,有时竟迷失了方向。
幽径独行迷,迷的缘由正是诗中说的,一是曲径幽深,简单走错路,二是独行,自己一个人,无人指路,也简单走错路,于是迷了。
这里把一人个游山的体验逼真地表现出来了。
从前半首看,我们还不知他是在什么时候登山的,是春天还是秋天?读到第三联的霜落、林空,我们才知道他是在秋天登山的,由于秋天才有霜,霜冻使得树叶都落光了,使得山中的树木一棵棵都光秃秃的,好象空荡荡的。
梅尧臣《鲁山山行》翻译及赏析
梅尧臣《鲁山山行》翻译及赏析【原文】鲁山山行——[宋]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释】鲁山:一名露山,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北。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是说一路上见群山忽高忽低,恰恰与我爱好旷野的情趣相合。
适,恰好。
野情,喜爱山野之情。
惬(qi&egra一ve;),心意满足。
随处改:是说山峰随观看的角度而变化。
改,改变,变化。
幽径:小路。
迷:沉醉,迷恋。
熊升树:熊爬上树。
何许:何处,哪里,什么地方。
云外:形容遥远。
一声鸡:一声鸡叫,暗示山里有人家。
【翻译】清晨,连绵起伏的鲁山,千峰竞秀,忽高忽低,蔚为壮观,正好迎一合了我爱好自然景色*的情趣。
一路上,奇峰峻岭在眼前不断地变换,沉醉于独自一个人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行走游览的野趣,竟然忘记了已经走到了什么地方。
太陽升高了,霜雪融落了,山林显得愈加寂静空荡,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鹿儿正在悠闲地喝着小溪的潺一潺流水。
看不到房舍,也望不见炊烟,我心中不禁疑问,山里是否也有人家居住?就在这时,忽听得从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间传来一声鸡鸣。
【赏析】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城县)人。
曾任主簿、县令等职,一生贫困不得志。
他反对当时流行的浮艳和晦涩两种不一良诗风,主张诗歌应“平淡”而有现实意义,在北宋诗坛影响较大。
他有不少反映人民贫困生活、揭露官吏残暴的作品。
一些写景抒情诗意境较清新。
欧陽修《六一诗话》记载梅尧臣有这样一段话:“诗家虽率意,而造语亦难,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
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可以用来评价这首诗写景的亲切生动。
梅尧臣有《宛陵先生集》传世。
本篇是梅尧臣的写景名篇,作于康定元年(1040),即诗人任襄城县知县期间,写的是鲁山山行所见山野风景,表现的是诗人喜欢游历山水的“野情”。
鲁山山行古诗的赏析
鲁山山行古诗的赏析鲁山山行古诗是一首古代诗歌,描绘了作者在鲁山山行的情景和感受。
这首诗歌以其深刻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对这首古诗进行赏析,探讨其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鲁山山行古诗的内容。
诗中写道,“鲁山高,鲁水流,鲁山山下鲁水头。
鲁水头上鲁山高,鲁山高处鲁水流。
”这首诗以鲁山和鲁水为背景,描绘了山高水流的景象。
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鲁山的壮美和鲁水的清澈,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诗中还写道,“山高水长路弯曲,行人难到鲁山头。
鲁山头上鲁水流,鲁水流处鲁山高。
”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在行走鲁山山头时的艰辛和困难,同时也表现了对自然景观的敬畏和赞美。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鲁山山行古诗的艺术特点。
这首诗歌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山高水长、路弯曲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和艰难。
同时,诗中还运用了排比和对仗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富有韵律感和美感。
此外,诗中还融入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敬畏,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这些艺术特点使得鲁山山行古诗成为了一首经典之作,深受人们喜爱。
最后,我们来探讨一下鲁山山行古诗的文化内涵。
这首诗歌以其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自然主题和山水情怀。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山水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代表着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鲁山山行古诗通过对鲁山和鲁水的描绘,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山水意境和情感。
同时,诗中还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敬畏和赞美,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崇山峻水的情怀。
这些文化内涵使得鲁山山行古诗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深受人们喜爱和传颂。
总之,鲁山山行古诗以其深刻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歌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中的山水情怀和自然主题。
同时,诗中运用了对比、排比和对仗等修辞手法,展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鲁山山行》赏析
《鲁山山行》赏析鲁山山行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释译文①鲁山:在今河南鲁山县。
②适:恰好。
野情:喜爱山野之情。
惬(qiè):心满意足。
③随处改:(山峰)随观看的角度变化而变化。
④幽径:小路。
⑤熊升树:熊爬上树。
⑥何许:何处,哪里。
⑦云外:形容遥远。
一声鸡:暗示有人家。
【译文一】鲁山层峦叠嶂,千峰竞秀,一高一低,蔚为壮观,正好投合我热爱大自然景色的心情。
走到一处可以看到一座好峰,再走向另一处,又可以看到另一座奇岭,一个人在山间小路上行走,曲曲弯弯,走着走着,连自己也不知走到哪里去了,有时竟迷失了方向。
山林空荡,冰霜下落,熊爬上树;透过稀疏的树缝,还看到野鹿在山溪旁饮水。
在山中走着走着,幽静的秋山,看不到房舍,望不见炊烟,自己也怀疑这山里是不是有人家居住,不禁自问一声,“人家在何处”;正在沉思的时候,忽听得从山间白云上头传来“喔喔”一声鸡叫。
原来住家还在那高山之顶。
【译文二】恰恰和我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千万条山路崎岖时高时低。
一路攀登的山峰,(山峰)随着观看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幽深的小路,令我孤独迷路。
傍晚,霜叶落下,熊爬上树,树林清静下来,鹿悠闲地在溪边饮水。
人家都在哪里?云外传来一声鸡叫,仿佛在回答。
【鉴赏】本诗是作者梅尧臣登山的一个过程,首先表达的是登山抒怀的一种喜悦,看到奇美的景色作者感到无比的惊喜与心旷神怡,但是到了最后作者才发现有人家的地方还很远很远。
在山中走着走着,幽静的秋山,看不到房舍,望不见炊烟,自己也怀疑这山里是不是有人家居住,不禁自问一声“人家在何许(何处)”;正在沉思的时候,忽听得从山间白云上头传来“喔喔”一声鸡叫。
噢,原来住家还在那高山顶哩。
这最后一句“云外一声鸡”,非常自然,确实给人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感觉。
首联:看见了山野非常喜爱,心中很满足,群山连绵起伏的,时高时低,一个惬字,足以体会出当时作者心满意足的心情。
《鲁山山行》赏析
《鲁山山行》赏析下面这一首《鲁山山行》赏析是查字典语文网小编给同学们整理公布的,期望能够关心同学们更好的学习。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释①鲁山:在今河南鲁山县。
②适:恰好。
野情:喜爱山野之情。
惬(qi è):心中意足。
③野情:喜爱山野之情④随处改:(山峰)随观看的角度变化而变化。
⑤幽径:小路。
⑥熊升树:熊爬上树。
⑦何许:何处,哪里。
⑧云外:形容遥远。
一声鸡:暗示有人家。
译文恰恰和我爱好山野风光的乐趣相合,千万条山路坎坷时高时低。
一路攀登的山峰,(山峰)随着观看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幽深的小路,令我孤独迷路。
傍晚,霜叶落下,熊爬上树,树林清静下来,鹿悠闲地在溪边饮水。
人家都在哪里?云外传来一声鸡叫,暗示着有人家,看起来在回答(只是专门远专门远)。
主题这首运用丰富的意向,动静结合,描画了一幅斑斓多姿的山景图:深秋时节,霜降临空,诗人在鲁山中旅行。
山路上没有其他行人,诗人津津有味,一边赶路一边观赏着千姿百态的山峰和山间的种种景象。
鉴赏本诗是作者梅尧臣登山的一个过程,第一表达的是登山抒怀的一种欢乐,看到奇美的景色作者感到无比的惊喜与心旷神怡,然而到了最后作者才发觉有人家的地点还专门远专门远。
在山中走着走着,寂静的秋山,看不到房舍,望不见炊烟,自己也怀疑这山里是不是有人家居住,不禁自问一声“人家在何许(何处)”;正在深思的时候,忽听得从山间白云上头传来“喔喔”一声鸡叫。
噢,原先住家还在那高山顶哩。
这最后一句“云外一声鸡”,专门自然,确实给人以“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感受。
首联:看见了山野专门喜爱,心中专门满足,群山连绵起伏的,时高时低,一个惬字,足以体会出当时作者心中意足的心情。
鲁山层峦叠嶂,千峰竞秀,一高一低,蔚为壮观,正好投合“我”爱好大自然景色的乐趣。
这确实是开头两句诗的意思,说明因此要登鲁山游玩,是因为内合乐趣,外有好景,也就成行了。
鲁山山行翻译及赏析4篇
鲁山山行翻译及赏析4篇鲁山山行翻译及赏析4篇鲁山山行翻译及赏析1鲁山山行梅尧臣带拼音版,这首诗语言朴素,描写了诗人深秋时节,林空之时,在鲁山中旅行时所见的种种景象。
其中情因景生,景随情移,以典型的景物表达了诗人的“野情“,其兴致之高。
一起学习一下鲁山山行梅尧臣带拼音版,鲁山山行梅尧臣古诗翻译,鲁山山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吧!1 鲁山山行梅尧臣带拼音版lǔ shān shān xíng鲁山山行méi yáo chén梅尧臣shì yǔ yě qíng qiè ,qiān shān gāo fù dī 。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hǎo fēng suí chǔ gǎi ,yōu jìng dú xíng mí 。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shuāng luò xióng shēng shù ,lín kōng lù yǐn xī 。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rén jiā zài hé xǔ ,yún wài yī shēng jī 。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2 鲁山山行梅尧臣古诗翻译清晨,连绵起伏的鲁山,千峰竞秀,忽高忽低,蔚为壮观,正好迎合了我爱好自然景色的情趣。
一路攀登的山峰,(山峰)随着观看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幽深的小路,令我孤独迷路。
太阳高升,霜雪融落,山林显得愈加寂静空荡,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鹿儿正在悠闲地喝着小溪的潺潺流水。
人家都在哪里?云外传来一声鸡叫,暗示着有人家,仿佛在回答(只是很远很远)。
3 鲁山山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鲁山山行》是作者梅尧臣登山的一个过程,首先表达的是登山书怀的一种喜悦,看到奇美的景色作者感到无比的惊喜与心旷神怡,但是到了最后作者才发现有人家的地方还很远很远。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鲁山山行(阅读答案)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鲁山山行(阅读答案)【宋】梅尧臣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②。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③。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欢溪④。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⑤。
【注释】①鲁山:在今河南鲁山县。
②适:恰好。
野情:喜爱山野之情。
惬:心意满足。
③随处改:是说山峰随观看的角度而变化。
幽径:小路。
④熊升树:熊爬上树。
⑤何许:何处,哪里。
【参考译文】鲁山层峦叠嶂,千峰竞秀,高高低低,蔚为壮观,恰好投合我爱好大自然景色的情趣。
走到一处可以看到一种好峰,再走向另一处,又可以看到另一种奇岭,一个人在山间小路上行走,曲曲弯弯,走着走着,连自己也不知走到哪里去了,竟迷失了方向。
山林空荡,能看到熊爬到光秃秃的树上;透过稀疏的树缝,还看到野鹿在山溪旁饮水。
幽静的秋山,看不到房舍,望不见炊烟,自己也怀疑这山里是不是有人家居住,不禁自问一声人家在何许(何处)?正在沉思的时候,忽听得从山间白云上头传来喔喔一声鸡叫。
噢,原来住家还在那高山顶哩呢。
【文学常识】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人。
主张诗文革新,对社会生活有广泛的反映。
诗风古硬平淡。
【阅读训练】1.第一句意思是什么?2.好峰随处改一句中的处是指______,改指_________。
3.颈联两句,每句前两个字与后三个字之间是______关系,也是对颈联中___一句的照应。
4.默写梅尧臣的诗句。
5.说说尾联的妙处。
【参考答案】1.恰恰投合我爱好天然风物的情趣。
2.诗人所到之处眼中的好峰因自己脚步的移动而变化姿态3.因果幽径独行迷4.陶者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
寸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
5.诗人在山中一个人独自行走,欣赏着种种美景,峰熊鹿云都令他着迷,可一路走来就是看不见人家,于是诗人自己问自己:人家在何许?恰在这时,云外一声鸡回答了诗人的提问:这里有人家呢!我们可以想象,诗人望云闻鸡之后,必然怀着十分喜悦的心情加快步伐,向那发出鸡鸣的白云深处的村庄走去诗人山行中希望看见人家的神态和心理,生动地呈现在我们面前;而且诗人所向往的人家,由于白云缭绕,只闻鸡声,不见其形,更令人遐想不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山山行
宋梅尧臣
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
主义诗人。
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
宣城古称宛陵,
世称宛陵先生。
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
50岁后,于皇祐
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
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
直讲”、“梅都官”。
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
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
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
词存二首。
创作背景
诗作于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
当时诗人三十九岁,是其前期作品。
这首五言律诗写鲁山行的野景、野趣,突出表现山林的幽静和山行者的愉悦心情。
原文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译文
清晨,连绵起伏的鲁山,千峰竞秀,忽高忽低,蔚为壮观,正好迎合了我爱好自然景色的情趣。
一路上,奇峰峻岭在眼前不断地变换,沉醉于一人在蜿蜒幽深的小路上游览的野趣,竟忘了走到了什么地方。
太阳高升,霜雪融落,山林显得愈加寂静空荡,笨熊正在缓慢地爬着大树,鹿儿正在悠闲地喝着小溪的潺潺流水。
看不到房舍,也望不见炊烟,我心中不禁疑问,山里是否也有人家居住?就在这时,忽听得远处云雾缭绕的山间传来一声鸡鸣。
注释
⑴鲁山:一名露山,在河南鲁山县东北,接近襄城县境。
⑵适:恰好。
野情:喜爱山野之情。
惬(qiè):心满意足。
⑶随处改:(山峰)随观看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⑷幽径:小路。
⑸熊升树:熊爬上树。
一作大熊星座升上树梢。
⑹何许:何处,哪里。
⑺云外:形容遥远。
一声鸡:暗示有人家。
赏析
这首诗运用丰富的意象,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斑斓多姿的山景图:深秋时节,霜降临空,诗人在鲁山中旅行。
山路上没有其他人,诗人兴致勃勃,一边赶路一边欣赏着千姿百态的山峰和山间的种种景象。
仿佛从云外传来的一声鸡鸣,告诉诗人有人家的地方还很远很远。
这是一首五律,但不为格律所缚,写得新颖自然,曲尽山行情景。
山路崎呕,对于贪图安逸,怯于攀登的人来说,“山行”不可能有什么乐趣。
山野荒寂,对于酷爱繁华,留恋都市的人来说,“山行”也不会有什么美感和诗意。
此诗一开头就将这一类情况一扫而空,兴致勃勃地说:“适与野情惬”——恰恰跟作者爱好山野风光的情趣相合。
下句对此作了说明:“千山高复低。
”按时间顺序,两句为倒装。
一倒装,既突出了爱山的情趣,又显得跌宕有致。
“千山高复低”,这当然是“山行”所见。
看见了山野非常喜爱,心中很满足,群山连绵起伏的,时高时低,一个“惬”字,足以体会出当时作者心满意足的心情。
“适与野情惬”,则是“山行”所感。
首联只点“山”而“行”在其中。
颔联进一步写“山行”。
“好峰”之“峰”即是“千山高复低”;“好峰”之“好”则包含了诗人的美感,又与“适与野情惬”契合。
说“好峰随处改”,见得人在“千山”中继续行走,也继续看山,眼中的“好峰”也自然移步换形,不断变换美好的姿态。
第四句才出“行”字,但不单是点题。
“径”而曰“幽”,“行”而曰“独”,正合了诗人的“野情”。
着一“迷”字,不仅传“幽”、“独”之神,而且以小景见大景,进一步展示了“千山高复低”的境界。
山径幽深,容易“迷”;独行无伴,容易“迷”;“千山高复低”,更容易“迷”。
著此“迷”字,更见野景之幽与野情之浓。
颈联“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互文见意,写“山行”所见的动景。
“霜落”则“林空”,既点时,又写景。
霜未落而林未空,林中之“熊”也会“升树”,林中之“鹿”也要“饮溪”;但树叶茂密,遮断视线,“山行”者很难看见“熊升树”与“鹿饮溪”的野景,作者特意写出“霜落”、“林空”与“熊升树”、“鹿饮溪”之间的因果关系,正是为了表现出那是“山行”者眼中的野景。
惟其是“山行”者眼中的野景,所以饱含着“山行”者的“野情”。
“霜落”而“熊升树”,“林空”而“鹿饮溪”,很是闲适,野趣盎然。
苏轼《高邮陈直躬处士画雁》诗云:“野雁见人时,未起意先改。
君从何处看,得此无人态?无乃枯木形,人禽两自在!······”梅尧臣从林外“幽径”看林中,见“熊升树”、“鹿饮溪”,那正是苏轼所说的“无人态”,因而就显得“自在”。
熊“自在”,鹿“自在”,看“熊升树”、“鹿饮溪”的人也“自在”。
欧阳修《六一诗话》云:“圣俞尝语余曰:‘诗家虽主意,而造语亦难。
若意新语工,得前人所未道者,斯为善也。
必能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
’”此联就可以说是“状难状之景如在目前”。
而且还“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熊升树”、“鹿饮溪”而未受到任何惊扰,见得除“幽径”的“独行”者而外,四野无人,一片幽寂;而“独行”者看了。
“熊升树”,又看“鹿饮溪”,其心情之闲静愉悦,也见于言外。
从章法上看,这一联不仅紧承上句的“幽”、“独”而来,而且对首句“适与野情惬”作了更充分的表现。
全诗以“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收尾,余味无穷。
杜牧的“白云生处有人家”,是看见了人家。
王维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是看不见人家,才询
问樵夫。
这里又是另一番情景:望近处,只见“熊升树”、“鹿饮溪”,没有人家;望远方,只见白云浮动,也不见人家;于是自己问自己:“人家在何许”呢?恰在这时,云外传来一声鸡叫,仿佛是有意回答诗人的提问:“这里有人家哩,快来休息吧!”两句诗,写“山行”者望云闻鸡的神态及其喜悦心情,都跃然可见、宛然可想。
横道中学语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