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热力环流知识点总结
热力环流知识点
热力环流知识点热力环流是地球上围绕赤道的大规模大气环流系统,它对全球气候和天气的形成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热力环流受到多种影响因素的控制,如太阳辐射、地球自转、地形等。
本文将介绍与热力环流相关的几个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复杂而神奇的现象。
1. 赤道低压带与副热带高压带赤道低压带是热力环流的核心区域之一。
由于太阳辐射最为强烈的地区位于赤道附近,地表的空气受热后上升,形成低压带。
随着空气的上升,水汽凝结成云,形成常年的对流降水,使这一区域的降水量高、气温相对较高。
副热带高压带是赤道低压带的辐合区,位于赤道低压带和中纬度的计南风带之间。
在这个区域,下沉空气带走了高空的冷空气,形成了相对干燥的气候。
由于空气下沉,地表气压升高,形成了高压带。
2. 热带风和顺风在赤道低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之间,由于气压差异,产生了热带风和顺风。
热带风吹向赤道低压带,称为东风;而顺风则从副热带高压带吹向赤道低压带,称为西风。
东风和西风的交汇区域被称为副热带风带。
顺风和逆风是热力环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的存在主要由地球自转产生的科氏力驱动。
在赤道附近,顺风和逆风交替,形成了一种稳定的环流模式,维持了正常的大气运动。
3. 行星风和地转风行星风是热力环流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地球的自转以及不同纬度地区受到太阳辐射的不均匀,产生了纬向的气流。
在中纬度地区,气压梯度力和科氏力的相互作用使得空气从高纬度向低纬度排出,形成了行星风。
地转风是行星风在地球表面形成的特定风系统。
在北半球,地转风呈顺时针方向,也就是从东向西,称为西风带;在南半球则是逆时针方向,也就是从西向东,称为东风带。
4. 季风环流季风环流是热力环流中另一个重要的现象。
它主要由陆地和海洋的温差引起。
在冬季,由于陆地冷却快于海洋,使得海洋表面气体上升,形成低压区,吸引了来自相对温暖的海洋的湿空气,形成季风。
而在夏季,则是由于水域相对于陆地的变暖,陆地上的气温上升,形成了低压区。
高中地理热力环流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热力环流知识点总结1、热力环流的形成:2、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3、气压大小及等压线的判断(1)在水平方向上:高压大于低压,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
(2)在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3)等压面变化:高压处向上凸,低压处向下凸。
高空与近地面凸向相反。
4、热力环流实例(1)海陆风(2)山谷风【补充】:谷底多夜雨原因:谷底夜晚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在上升过程中遇冷凝结产生降水。
(3)城市风-城市热岛效应【补充】:城市的气温和降水均高于周边地区原因:城市的凝结核较多,且盛行上升气流,容易产生降水。
影响与应用:一般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5、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力(2)各种风的受力作用分析与风向(以北半球为例)(3)风向和风速的判读①风向定律A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B在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左后方,低压在右前方。
②风向判读A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B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C近地面风向偏转角度小于45°,高空风向偏转90°。
【结论】:近地面风向斜穿等压线,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③风向的表示方法④风速的判读A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速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速越小。
B在不同地图中,相同图幅相同等压距时,比例尺越大,风速越大;比例尺越小,风速越小。
【结论】:气压差的大小决定风速的大小。
热力环流笔记知识点总结
热力环流笔记知识点总结一、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1. 自转效应:地球自转会使得大气中的空气和地面产生相对运动,进而产生了辐散性风。
2. 水平温度梯度和大气运动:地球表面温度的分布不均匀会导致大气中产生水平运动,并最终形成气候带和风。
3. 纬向温度梯度和大气运动:地球极地和赤道的温度差异会形成气压差,从而产生了纬向的环流。
二、热力环流的主要要素和特点1. 赤道低压带:赤道地区的阳光照射面积大,导致了地面温度高,大气热力上升,形成了赤道低压带。
2. 副热带高压带:位于赤道低压带以北和以南的地带,这里的空气下沉,形成高压带。
3. 副热带西风带:在副热带高压带和赤道低压带之间,产生了西风带,这种风向从西向东。
4. 极地前锋:位于地球极地和中纬度地区,这里的空气向极地流动,形成了极地前锋。
5. 热带气旋和锋面:热带和副热带地区的气旋和锋面是热力环流带来的天气现象。
6. 风向转变点:大气环流带来了风向的转变,比如地转风、西风带、东风带等。
三、热力环流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1. 对气候的影响:热力环流决定了不同地域的气候类型,如副热带高压带带来了干燥和稳定的气候。
2. 对天气的影响:热力环流决定了大气中的运动和温度的分布,从而导致了不同地区的天气现象。
四、热力环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1. 农业:热力环流决定了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从而影响了不同地区的农业种植和养殖。
2. 建筑和交通:热力环流决定了某些地区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对建筑和交通有一定的影响。
3. 等等。
总结:热力环流是地球大气环流的基础,对于天气和气候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了解热力环流的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大气环流和天气现象,从而更好地预测天气和应对自然灾害。
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农业生产、建筑和交通等方面的活动。
因此,热力环流的研究对于气象学和气候学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热力环流高考知识点
热力环流高考知识点一、热力环流的概念热力环流是指地球大气层中的热量传递和空气运动相互作用的过程。
它是地球上大气运动和能量传递的重要机制之一,对全球气候的形成和变化有重要影响。
二、热力环流的原理1. 热力环流主要受到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转的影响。
太阳辐射使得地球的赤道附近接收到的辐射能量较多,而极地地区则较少,导致温度差异。
2. 冷暖空气的密度差异导致空气的上升和下沉运动。
赤道地区的热空气上升后,随着高空的运动,逐渐往极地地区移动,形成高空的赤道西风带。
3. 极地地区的冷空气下沉后,沿地表向赤道地区移动,形成地表的极地东风带。
这些风带的形成使得热量能够从赤道地区向极地地区传输。
三、热力环流的重要性1. 热力环流是地球上水循环和能量传递的关键过程。
它使得热量得以从赤道地区向极地地区分布,保持了地球的气候平衡。
2. 热力环流对全球气候的形成和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影响着各地区的气温、降水和季节特征,决定了地球的气候带分布。
3. 热力环流还对人类活动和经济产业具有重要影响。
它影响着农业、能源利用和交通运输等方面,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活和生产。
四、热力环流的主要特征1. 赤道附近的热空气上升,形成高空的赤道西风带。
2. 极地地区的冷空气下沉,形成地表的极地东风带。
3. 赤道地区气温较高,而极地地区较低,形成温度差异。
4. 大规模的热力环流系统由赤道气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反气旋带组成。
5. 热力环流会受到地理因素、季节变化和地形的影响,使环流系统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变化。
五、热力环流中的主要风系1. 季风风系:一年内由地区性的气压变化和赤道气旋带的南北移动引起的风系统。
主要有东亚季风、印度季风等。
2. 主要风系统:包括东风带、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等。
东风带主要位于赤道附近,西风带主要位于副热带,副热带高压带则位于赤道和副热带之间。
六、热力环流的影响因素1.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的不均匀分布是热力环流产生的主要原因。
地理高一知识点热力环流
地理高一知识点热力环流热力环流是地球上大气和海洋中热量的传递和分布过程。
它主要由太阳辐射产生的热能的不均匀分布引起,并通过大气和海洋的水平和垂直运动进行传递。
热力环流对地球上的气候和气象现象有着重要影响。
热力环流主要包括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两个部分。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两个部分的特点和影响。
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大气中的热力运动。
它主要受到地球自转和纬度变化的影响。
根据纬度的不同,大气环流可以分为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四个主要环流带。
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附近,因为太阳直射造成的地面加热使得空气上升,形成低压。
在这一带,空气上升形成大量云层和降水,导致气温高、降水丰富的热带雨林气候。
副热带高压带位于赤道低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
由于在赤道附近升起的空气向两侧南北流动,到达副热带高压带时因为冷却而下沉,形成高压。
在这一带,气温高、降水较少,形成了沙漠气候。
副极地低压带位于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高压带之间。
在这一带,南北方向的气流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形成西风带。
在这一带,气温较低,降水相对较少,形成了温带气候。
极地高压带位于极地附近。
由于地面冷却,形成高压。
在这一带,气温极低,降水很少,形成了寒带气候。
海洋环流:海洋环流是指海水的热力运动。
它主要受到世界上的大洋和海流的影响。
海洋环流可以分为表层水流和深层水流。
表层水流受到风力、地转偏向力和海洋地形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近岸海流受到海岸线形态和地球自转的影响,在海岸线附近形成了逆时针的暖流(如北大西洋暖流),以及顺时针的冷流(如柯蒂海流)。
大洋中部则主要有东北贯穿流和南北赤道流。
深层水流由于海洋密度的差异以及风力和地球自转的作用而形成。
深层水流以大洋深层循环和热带深层循环等形式存在。
热力环流对地球上的气候和气象现象有着重要影响。
它通过将热量从赤道地区输送到极地地区,调节了地球上的温度差距,使不同地区的气温得以平衡。
热力环流还影响了降水分布,调整了季风的形成和分布。
高三地理热力环流知识点
高三地理热力环流知识点地理热力环流是地球上空气和海洋之间的热量传递和循环运动。
它对于地球的气候形成、降水分布、风向风速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在高三地理学习中,热力环流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
1. 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是由于地球的赤道部分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较强,而极地地区辐射能量较弱。
这种能量差异导致了空气的温度差异,从而驱动了大气环流的形成。
具体来说,太阳辐射能量在赤道附近的地表上升,使空气发生上升运动,形成低层对流层的热低压,形成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
而高层对流层的冷空气则向极地地区运动,形成高气压带和寒带气候。
2. 主要的热力环流系统地球上主要的热力环流系统有三个,即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低压带。
赤道低压带是由于赤道地区热力带来的上升运动形成,主要特点是气温高、降水量大。
副热带高压带是由于副热带地区的下沉空气形成,主要特点是气温高、相对湿度低,适宜旱作农业的发展。
极地低压带则是由于高纬度地区气温低,空气密度大,形成低压带,盛行东北风等冷风。
3. 热带气旋与台风热带气旋是指在热带洋面上形成并进化的气旋性天气系统,主要在副热带地区生成。
其中,西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气旋通常称为台风。
台风是一种具有强风和暴雨的气象现象,对于沿海地区的人们生活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台风的形成与地区的热导、水汽含量、地球自转等因素有关。
4. 季风与热带雨林季风是一种与季节性风向变化相关的气候现象,主要发生在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的一些地区。
季风导致了这些地区在一年内气候、降水和温度等方面的显著变化。
热带雨林则是在季风气候影响下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植被类型,具有潮湿的气候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5. 地球系统及其相互作用地球上的热力环流与其他地球系统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作用。
例如,热力环流对于地球的水循环、气候的稳定和变化、生态系统的运行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热力环流的研究,可以进一步认识地球系统的运行规律,并为人类的生活、经济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020高中地理热力环流详解及真题解析
2020高中地理热力环流详解及真题解析高中地理热力环流详解及真题解析热力环流是高中地理自然地理部分较难理解的考点之一,下面做了整理分享给大家:第一:热力环流知识详解1.基本知识〖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热力环流。
〖成因〗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根本原因(地表冷热不均)〖特点〗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形成过程〗地区间冷热不均→空气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图示〗(1)地区间的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上升或下沉的垂直运动。
(图中实线为等压面,虚线为等高面)(2)空气的上升或下沉,导致了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如图1)(3)气压差异又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如图2)。
2.实例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与热力环流原理相同的大气环流,如城市风、海陆风和山谷风等。
(1)海陆风:滨海地区白天陆地升温快,空气膨胀上升,陆地近地面形成低压,风由海洋吹向陆地(海风);晚上陆地降温快,空气收缩下沉,陆地近地面形成高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陆风)。
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2)山谷风:白天山坡的大气温度高,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山坡的大气温度低,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山风。
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入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
若在这些地区布局有废气、粉尘排放的工业,常容易造成大气污染事件。
(3)、城市风:由于城市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使城市犹如一个温暖的岛屿,人们称之为“城市热岛”。
当大的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这样就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
3.应用(1)在城市规划时一定要注意研究城区上空的风到郊区下沉的距离。
一方面将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布局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外,另一方面,应将卫星城建在城市风环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2)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高三热力环流知识点总结
高三热力环流知识点总结热力环流是地球上空气和水在大气中进行的水平和垂直运动,是地球温度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在高三地理学科中,热力环流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对热力环流相关的知识进行总结。
一、热力环流的概念与原理热力环流是由于地球不同地区受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从而引起的空气的垂直和水平运动。
太阳辐射主要集中在赤道地区,使得赤道地区变热,而极地地区则辐射量较小而较冷,导致不同地区形成温度差异。
在热力环流过程中,热带地区受到的太阳辐射量大,导致空气升温、上升,形成低压区,然后空气上升后在高空迅速向两极方向流动,形成高空急流。
在高空急流下,空气下沉,形成高压带,然后沿着地面再次向赤道地区流动,形成低纬地区的气压带。
二、热带风系统热带风系统是由于热力环流而形成的一种大尺度环流系统。
主要有太平洋地区的副热带高压带、赤道地区的副热带低压带、印度洋地区的急流带和大量季风带等。
1. 太平洋地区的副热带高压带:太平洋地区纬度较高,流通大气量少,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高压带。
2. 赤道地区的副热带低压带:赤道地区太阳直射,能量强烈,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带。
3. 印度洋地区的急流带:印度洋是一个从赤道到副热带之间的大陆型地区,夏季受到孟加拉湾和印度洋季风的影响,形成急流带。
4. 季风带:热力环流使得大气环流呈现明显的交替性变化,形成了季风带。
三、洋流与热带风系相互作用热力环流还与洋流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在赤道地区,热带风向西吹送暖流,而洋流则带着寒冷的水流向东流。
这种现象被称为热带风系统与洋流强大赤道逆流现象。
四、热带风与降水的关系热带风通常伴随着大量的降水,因为热带地区的空气上升后会迅速降温,形成云和降水的条件。
五、热力环流的地理意义热力环流对地球的地理环境和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它决定了地球的气候分布、季节变化,是地球上大气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热力环流还影响气温、降水和风向等气象要素,对农业生产、水文循环等具有较大影响。
热力环流要点笔记
热力环流要点笔记热力环流是地球大气环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气候变化和天气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关于热力环流的要点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热力环流的概念和作用:- 热力环流是指由地球表面和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所引起的大尺度大气环流系统。
- 热力环流影响着全球气候和天气形成,决定了不同地区的气温、降水和季节变化。
2. 热力环流的主要特征:- 热带环流:热带地区的热力环流以季风为主要特征,包括夏季季风和冬季季风。
- 中纬度环流:中纬度地区的热力环流受到地球自转和大陆和海洋分布的影响,形成了西风带和信风带。
- 极地环流:极地地区的热力环流主要受到极地高压和极地低压的影响,形成了极地东风带和极地西风带。
3.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 热带地区的热力环流主要受到太阳辐射的影响,由于赤道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最强,导致空气加热、上升,形成低压带,而赤道附近的高空空气则下沉,形成高压带。
- 中纬度地区的热力环流受到地球自转的影响,使得空气受到离心力的作用,形成西风带和信风带。
- 极地地区的热力环流受到地球自转和极地地区的低温影响,形成了极地高压和极地低压,形成极地环流。
4. 热力环流对气候和天气的影响:- 热力环流决定了不同地区的气候类型,例如赤道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和中纬度地区的温带气候。
- 热力环流还决定了气候带的分布,例如赤道附近的热带气候带和两极地区的极地气候带。
- 热力环流的变化会导致季风的出现或消失,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水资源的分配。
- 热力环流的不稳定性会导致气象灾害的发生,如风暴、暴雨和干旱等。
5. 热力环流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 全球气候变化对热力环流产生了影响,例如赤道附近的热带低压带的位置和强度可能发生变化。
- 热力环流的变化可能导致气候带的移动,例如温带气候带的北移或南移。
- 热力环流的变化还可能引发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加,如热浪、洪灾和干旱等。
总结:热力环流是地球大气环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全球气候和天气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重点精讲---热力环流
王宏刚(河北省武安市第三中学 056300)(151****5016)****************重点精讲热力环流一、地势、气温、气压、气流和晴雨天气的关系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质量,地势越高,气压越低,近地面气压一般在1100百帕左右,高空在500百帕左右;地势越高,(对流层大气)气温越低;近地面气温高处,气压低(即热低压);气温低处,气压高(即冷高压)。
热空气膨胀上升,冷空气收缩下沉;水平气流由高压向低压流动,即风;上升气流因降温冷凝水汽凝结易成阴雨天气,下沉气流因下沉增温而天气晴朗。
二、热力环流的形成近地面空气由于受热不均,大气热胀冷缩,空气受热则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变稀薄气压降低,高空空气聚集气压升高;空气遇冷则收缩下沉,近地面空气聚集变密集气压升高,高空空气变稀薄,气压降低。
这样同一水平面高空和近地面都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形成热力环流。
三、热力环流中“气温-气流-气压-风”的关系。
①温—压关系:近地面气温高的地方,气流上升而气压降低,气温低的地方,气流下沉而气压升高,导致同一水平面出现气压差异,形成高低气压差异;高空气压状况和近地面相反。
②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③风—压关系:同一水平面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如下图所示)热力环流在近地面由于冷、热不均形成热低压和冷高压,属于热力原因,和气温高低有关。
高空高低气压的形成则是由于垂直气流运动形成的,属于动力原因。
二、热力环流的实际应用在城市和郊区之间、谷地和山坡之间、海洋和陆地之间由于存在热力性质差异,进而形成热力环流。
城市风(图1)山谷风(图2)海陆风(图3)原城市由于混凝土、柏油路面等具有吸热快而热容量小故白天,因山坡气温升由于海陆热力性因升温快;工业、交通和生活燃料燃烧排放大量余热和大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碳、粉尘等产生温室效应;绿地、水体面积减少都导致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城区这个高温区象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故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高一热力环流知识点
高一热力环流知识点高一学生在学习地理课程时,会接触到热力环流的相关知识。
热力环流是指地球上热量的传递和分布,对地球气候和天气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高一学生所需了解的热力环流知识点。
1. 太阳辐射和热带低气压带太阳辐射是地球上产生热力环流的主要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到达地球表面后,一部分被大气层吸收,另一部分被地表吸收。
被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使得海洋和大陆地表温暖,从而产生热力环流。
其中,热带低气压带就是在太阳辐射影响下形成的一个重要热力环流带。
2. 热带低气压带与高压带由于太阳辐射造成的温度差异,热带地区的空气会上升形成低气压带,而寒冷的极地地区则形成高气压带。
由于气压差异的存在,空气会从高压带向低压带流动,形成热力环流。
热带低气压带和高压带之间的热力环流被称为气候环流。
3. 热带季风和西风带在热带低气压带附近,由于太阳辐射和海陆差异的影响,形成了热带季风。
热带季风是一种周期性的气候现象,夏季时,热带低气压带向北移动,携带湿润的暖湿气流,形成了较强的季风。
冬季时,热带低气压带向南移动,气流较弱,形成了较弱的季风。
另外,除了热带季风,西风带是另一种重要的热力环流形式。
西风带位于中纬度地区,是一种从西向东吹送的气流。
它的形成与地球自转和高原地形有关,对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天气和气候起着重要的作用。
4. 水平热力环流和垂直热力环流根据热力环流的空间分布特征,可以将其分为水平热力环流和垂直热力环流两种形式。
水平热力环流主要是指地球表面上的热力环流,如热带低气压带和高压带之间的气候环流。
垂直热力环流则是指在大气层中由于温度差异引起的上升和下沉运动。
垂直热力环流会影响大气中的湿度和云的形成,对天气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5. 热带风暴和气候变化热力环流对地球的气候和天气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热带地区的季风和飓风等天气现象是热力环流带来的结果。
此外,全球气候变化也与热力环流密切相关。
因为热力环流带来的温度和湿度分布影响了全球的气候格局,而全球气候变化又反过来影响了热力环流的形成和运动方式。
高中地理复习:解读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
高中地理复习:解读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热力环流【背诵要点】1.热力环流的概念、形成原因、形成过程、示意图、原理应用2.海陆风(湖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的形成原因、示意图、影响3.等压面(等温面)的判读:判断气压(气温)值大小、冷热、气流运动方向(风向)、天气状况、下垫面状况4.气压的概念、影响因素;高压和低压的概念、形成原因【基础知识】一、热力环流原理(一)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二)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三)形成过程(四)示意图【思考探究】是不是气温越高热力环流越旺盛?答案:不是。
热力环流的旺盛程度取决于地区间冷热差异。
地区间温差越大,空气垂直运动越旺盛,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热力环流越旺盛。
【特别提醒】1、一个关键“一个关键”是确定近地面两地点的冷热。
热容量大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气温较高;热容量小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
两地温差越大,热力环流越旺盛。
2、两个气流运动方向:((先有垂直运动,后有水平运动))①垂直运动:与冷热差异有关,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②水平运动: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流向低压。
3、三个关系:(1) 等压面的凹凸关系:(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受热:低空下凹、高空上凸。
变冷:低空上凸、高空下凹。
通常所说的高压、低压是相对同一水平面气压状况而言的。
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温压关系:热低压、冷高压(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注意:关于热力环流,具有“气温越高,气压越低”的规律,切记该规律只适用于热力条件下的下垫面,受动力因素影响的大气环流或者高空不适用于该规律。
(3)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五)常见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海洋的比热容大于陆地)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空气较湿润。
2、山谷风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热力环流知识点总结笔记
热力环流知识点总结笔记一、大气环流1.1. 大气圈和温度分布大气圈是地球大气层的一部分,包括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臭氧层和中间层。
其中,对流层是大气层中最靠近地球表面的一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流层是对流层之上,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同温层是平流层与中间层之间,温度基本保持不变;臭氧层位于同温层之上,主要起到屏蔽紫外线的作用;中间层是大气层中最上部的一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增。
1.2. 热带、副热带和中纬度地区的大气运动在地球表面,热带、副热带和中纬度地区的大气运动存在着不同的规律。
热带地区的大气运动主要表现为赤道低压带和两个副热带高压带之间的热带风。
赤道低压带是地球上出现气旋和台风的主要地区,常年存在着一股东北向的热带东风。
副热带地区的大气运动主要表现为两个副热带高压带和赤道低压带之间的西风带。
这个带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带,也是降水少、干旱地区的主要带。
中纬度地区的大气运动主要表现为偏西风,这是因为地球自转引起了科里奥利力的作用,使得大气流动呈现出了东北向的走向。
1.3. 高空的大气环流高空的大气环流主要是指平流层和同温层中的大气运动。
这些大气运动,如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是影响天气变化的主要原因。
在这些高空大气环流中,还存在着高空的气旋运动和气体波动等现象,这些现象对天气的预测和气候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1.4. 大气环流的变化大气环流是不断变化的,它随着地球自转、太阳辐射和地表覆盖等因素的变化而产生着周期性和非周期性的变化。
其中,周期性的变化主要是指季节性变化,夏季和冬季的大气环流有着明显的不同;非周期性的变化主要是指气候变化,如厄尔尼诺现象等。
1.5. 大气环流与天气变化大气环流对于天气变化有着直接的影响。
大气环流的变化,会导致降水量、气温和风向的变化,从而引起各种天气现象的出现。
了解大气环流的变化规律,对于天气预测和气候调查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海洋环流2.1. 海洋环流的基本特征海洋环流是地球表面和大气环流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环流系统。
高三热力环流知识点
高三热力环流知识点高三学生是面临着重要的高考考试的一年,掌握好相关知识点对于他们的学业成绩至关重要。
在地理学科中,热力环流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大气环流和海洋环流两个方面介绍高三的热力环流知识点。
一、大气环流大气环流是指全球范围内,由于地球的旋转、太阳辐射以及地球表面特性而形成的气流运动。
根据不同纬度,大气环流可分为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
1.赤道低压带赤道低压带位于赤道两侧,又称为副热带低压带。
该地区气温高,大气上升,形成雨林气候,降水充沛。
2.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高压带位于赤道低压带两侧,距离赤道约30°左右。
该地区云少雨少,气温高,大气下沉,形成沙漠气候和草原气候。
3.副极地低压带副极地低压带位于副热带高压带两侧,距离极地约60°左右。
该地区气温较低,大气上升,降水量适中。
4.极地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位于副极地低压带两侧,距离极地约70°左右。
该地区气温极低,大气下沉,几乎无降水。
二、海洋环流海洋环流是指全球范围内,由于海洋的温度、盐度和地球自转等因素而形成的海水运动。
主要有海洋表层环流和深层环流。
1.海洋表层环流海洋表层环流又称风生流,受到风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赤道洋流,包括赤道反赤道洋流和赤道洋流两部分。
2.深层环流深层环流是指在海洋中的垂直运动。
深层环流的主要驱动力有热塔力、盐度差异和地球自转等因素。
最为典型的是赤道附近的热带环流和极地附近的极地环流。
总结:高三的热力环流知识点是地理学科中的重要内容,在备战高考中是不可忽视的。
大气环流主要包括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
海洋环流主要包括海洋表层环流和深层环流。
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气候形成机制和海洋的运动规律,从而提高地理学科的成绩。
高考地理热力环流的知识点
高考地理热力环流的知识点地理热力环流是高考地理考试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它涉及到地球大气循环和气候变化等相关内容。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热力环流的概念、影响因素和实际应用。
一、热力环流的概念热力环流是地球大气中温度和压力差异形成的大规模气流运动系统。
热力环流分为全球热力环流与季风热力环流两大类。
全球热力环流是指沿经线相对于纬线运动的大尺度环流系统,主要包括寒带风带、副热带风带和赤道风带。
季风热力环流是指赤道附近气压差大的地区季节性的气候变化所形成的环流系统。
全球热力环流主要由地球的绝对温度差异、大陆和海洋分布、地球自传、地转偏向力等因素影响。
副热带高压带和赤道低压带之间的环流受到强烈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了赤道风带。
寒带的冷空气下沉形成了寒带高压带,而热带地区上升气流形成了副热带低压带。
全球热力环流对气候产生重要影响,引起不同地区的降水和气温变化。
二、全球热力环流的影响因素和特点全球热力环流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首先,地球纬度差异导致了辐射不均衡,赤道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强烈,温度较高,而极地地区辐射较弱,温度较低。
其次,地球上陆地和海洋的分布也影响着热力环流。
海洋的热容量比陆地大,热力环流更加稳定。
陆地上升气流的形成会引起大规模降水,对降水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全球热力环流还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在夏季,北半球的副热带高压带南移,形成西风带东移,直接影响了我国的天气。
同时,在南半球形成了副热带高压带,导致了南半球季风的形成。
这种季节性的环流变化,是世界各国农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季风热力环流的特点和影响季风热力环流是指赤道周围气压差大的地区季节性的气候变化所形成的环流系统。
季风热力环流主要受到陆地和海洋分布、地球自转和地转偏向力等因素的影响。
季风热力环流包括东亚季风、南亚季风、非洲季风和澳洲季风等多种类型。
东亚季风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季风。
它在中国大陆的东部沿海地区形成,主要受到陆地和海洋之间温度差异的影响。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热力环流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热力环流一、课标呈现运用示意图等,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的形成:地面受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
(2)温度:同一水平面上,近地面温度高处,气流上升;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3)气压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
如下图气压由大到小依次是:PC>PD>PA>PB。
(4)等压面的变化规律:同一水平面,形成高压的地方等压面上凸,形成低压的地方等压面下凹。
(5)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实例①海陆风ACBD影响: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①山谷风影响: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①城市风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气流下沉距离之外。
知识点2:大气水平运动——风1.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3.高空风和近地面风(以北半球为例)三、难点辨析易错点1:风向的表示方法和风向的判读1.风向表示方法2.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第一步,画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读等压线图,判断气压高低,并按垂直于等压线(即垂直于该点等压线的切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原理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一般用虚线表示)。
第二步,确定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根据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画出偏转方向(用实线箭头表示)。
如果是近地面的风,偏转角度为30°~45°(因为近地面的风受三个力的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定的角度);如果是高空的风,则偏转90°,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易错点2:风力大小的判读1.看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1)同一幅等压线图上,根据等压线疏密判断: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热力环流知识点
热力环流概a: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原理:1、地表受热不均,热:空气膨胀上升,形成热低压;冷:空气收缩下沉,气压升高,形成冷高压。
2、近地面和高空气压值相反,近地面为低压,高空就为高压,反之。
3、在同一水平面上,气流从高压区流向低压区。
4、气压与垂直气流的关系:近地面为低压则气流上升,近地面为高压则气流下沉(热上升、冷下沉。
)如果你做完近几年关于大气运动的高考真题的话,你会发现用这几句话解题So Easy!这也是课上和学生一直强调的点,必须记下来!(桥黑板,重点!)1、热上升、冷下沉;2、热低压、冷高压;3、风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前进方向的右边偏,南半球向前进方向的左边偏(N 右S左) 。
进入正题!作图加文字来学习热力环流原理和主要形式吧!一、热力环流的形成:【说明】太阳辐射到达地球表面,但由于纬度位置(太阳辐射量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和下垫面性质的差异(如:陆地和海洋的比热容不同,增温速度也不同),产生冷热不均。
在同一水平面上:A、B两点相比较,A点相对热,盛行上升气流(热上升),B相对冷,形成下沉气流(冷下沉)。
A 点形成热低压,B形成冷高压,风从高气压值区(B)吹向低气压值区(A),近地面和高空相反,即形成“热力环流”。
二、海陆风:(注意:风向指风来的方向,如从西南方来的风就称为西南风) 1、海风(从海洋吹到陆地的风)大家去过海边玩的就有这样一个感受,大风大浪都是朝向自己的,对吧,什么原因呢?正由于白天吹海风。
【说明】白天:陆地和海洋,陆地增温速度快,形成热低压,盛行上升气流;海洋温度相对陆地较冷,形成冷高压,形成下沉气流。
2、陆风夜晚为什么是风平浪静的呀?正由于晚上吹陆风。
向左转|向右转【说明】夜晚,陆地降温快,相对海洋较冷,形成冷下沉气流(冷高压),海洋相对热,热上升气流。
三、山谷风:(风从山顶吹向谷底的为“山风”,风从谷底吹向山顶的为“谷风”)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热力环流知识点
热力环流知识点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形成过程: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程度面气压差异→大气程度运动→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地面的冷热不概念: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形成过程: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同一程度面气压差异→大气程度运动→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地面的冷热不均。
知识点总结气压分布大小的判断〔1〕同一程度面上,气温高的地方气压低,这主要取决于空气的密度大小。
气温高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该处空气密度小、气压低;气温低的地方正好相反。
〔2〕垂直方向上,随着海拔升高,气压降低。
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的问题①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质量,因此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②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程度高度上气压上下状况。
比拟气压的上下要在同一程度高度上进展比拟,垂直方向气压下面高于上面。
③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等压面突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地面受热均匀等压面一般呈程度状态,地面受热不均匀,那么往往因其等压面的上凸或下凹。
④判断气压上下,既要考虑高度因素又要结合等压面的凹凸状况。
大气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①海陆风: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大气运动形式。
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空气运动形成“陆风〞。
②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强烈增温,导致暖空气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
夜间因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此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③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兴旺,居民生活、工业消费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大量的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
当大气环流微弱时,由于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城市上升,在郊区下沉,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为城市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热力环流知识点总结1、热力环流的形成:
2、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3、气压大小及等压线的判断
(1)在水平方向上:高压大于低压,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
(2)在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3)等压面变化:高压处向上凸,低压处向下凸。
高空与近地面凸向相反。
4、热力环流实例
(1)海陆风
(2)山谷风
【补充】:谷底多夜雨
原因:谷底夜晚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水汽在上升过程中遇冷凝结产生降水。
(3)城市风-城市热岛效应
【补充】:城市的气温和降水均高于周边地区
原因:城市的凝结核较多,且盛行上升气流,容易产生降水。
影响与应用:一般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下沉距离之外。
5、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力
(2)各种风的受力作用分析与风向(以北半球为例)
(3)风向和风速的判读
①风向定律
A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后方,低压在左前方;B在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左后方,低压在右前方。
②风向判读
A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B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C近地面风向偏转角度小于45°,高空风向偏转90°。
【结论】:近地面风向斜穿等压线,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④风速的判读
A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速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速越小。
B在不同地图中,相同图幅相同等压距时,比例尺越大,风速越大;比例尺越小,风速越小。
【结论】:气压差的大小决定风速的大小。